为什么现在颁布新慈善法法

民政部举行慈善法实施工作进展专题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来源:民政部网站
[责任编辑:董金玲
相关链接&&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慈善法颁布的六个重大意义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慈善法颁布的六个重大意义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90|
上传日期: 13:03:0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慈善法颁布的六个重大意义
关注微信公众号民政部:法律未禁止个人求助在公开募捐平台发布|慈善法|民政部|救急_新浪法院频道_新浪网
  中新网9月7日电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安宁今日表示,现在按照法律规定,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法》规制的范围,但对于个人求助在公开募捐平台上发布也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主要是平台要做好风险提示。
  7日,民政部举行慈善法实施工作进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慈善法实施各项工作进展,并答记者问。对于《慈善法》立法中个人救助的相关问题,安宁回应:
  个人救助是《慈善法》立法中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现在按照法律规定,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法》规制的范围,应该说个人求助信息相应的也就不属于慈善募捐的公开信息。
  但是对于个人求助《慈善法》也做了开放式的规定,求助人可以在媒体上发布这种信息,但是媒体应该履行相应的责任,就是要向社会公众进行风险的提示,告诉公众这不属于慈善募捐的信息,信息的真实性要由发布的个人承担。
  安宁表示,在民政部制定《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的过程中,考虑到一些个人的实际困难,特别是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救急难”工作,中央也提出要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民政部在《办法》里面对“救急难”工作也做了相关的规定,主要为了政府的救助与慈善的救助更好的结合起来。规定慈善组织开展“救急难上过程中主要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受益人的确定上,应该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防止产生新的不公平。
  第二,在救助的标准上,要有科学合理的救助标准,防止救助的资金被滥用,同时也更好的监督救助。
  第三,要履行责任,监督受益人珍惜慈善财产,同时也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
  此外,安宁指出,对于个人求助是否可以在公开募捐的平台上发布,民政部想做进一步的研究,目前看来也没有禁止性的规定,主要是平台要做好风险提示。
编辑:sfeditor3
24小时资讯排行
热门庭审视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法院频道官方微信和微博
我四十五岁之后,总想好好写写周作人,似乎他身上藏着中国近现代史的巨大秘密、藏着中国文人心性的巨大秘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写周作人,没有比《小小的一个人》更好的题目了。
社会进步的尺度,实际上是要看我们有多少闲暇时间,以及闲暇时都做些什么。如果大家的假期越来越多,而且在假期当中,不光获得物质享受,还能得到精神愉悦,这才是理想的社会和生活境界。
公文作为对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文体,在讲究用词严谨规范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言必信行必果,回归公文应有的权威和公信力,而不是舍本逐末做文字游戏。
对比清流文化,清官文化更易于证明这一点事理:道德之于政治的作用,不仅有限,有时反而是一种毒素。慈善法颁布的六个重大意义--《中国社会组织》2016年11期
慈善法颁布的六个重大意义
【摘要】:正慈善法的通过标志着慈善组织的发展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慈善法的颁布,有六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规范慈善组织,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慈善法12章112条中"慈善组织"使用频率达到了143次,因此慈善法的核心部分就是针对慈善组织而来的;实际上,慈善组织是这个法的主体,慈善法刚刚开始讨论时,专家们在争论,慈善法是慈善组织法还是慈善行为法?而其结果是:慈善法是以慈善组织为主、以慈善行为辅的一部法律。
【作者单位】:
【分类号】:D922.182.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我的位置:
《慈善法》颁布前后成立的社会组织,应如何取得慈善审核资格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逸君
摘要:新设立的慈善组织可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已设立的社会组织,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后方可组织开展公开募捐。
今天,包括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上海仁德基金会在内的首批5家单位获得“慈善组织登记证书”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今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赋予民政部门对慈善组织进行登记管理的法定职责。该法明确,新设立的慈善组织可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已设立的社会组织,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后方可组织开展公开募捐。
为此,国家民政部出台了《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其中,《慈善组织认定办法》规定:申请认定慈善组织应当向民政部门提交慈善组织认定申请书、符合慈善组织条件的书面承诺、决策机构会议决议,以及财务审计报告等书面材料。《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规定:依法登记或者认定为慈善组织满两年的社会组织,可以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据了解,凡在《慈善法》公布前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登记满二年,经认定为慈善组织的,可以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在《慈善法》公布前登记设立的公募基金会,凭其标明慈善组织属性的登记证书向登记的民政部门申领公开募捐资格证书。慈善组织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应当向民政部门提交公开募捐资格申请书、财务审计报告、决策机构会议纪要等材料。
市民政局、市社会团体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国家和本市将会出台有关慈善组织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手段,着力推进慈善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慈善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打造上海这座“公益之城”。该负责人强调,慈善活动和募捐行为必须全部纳入《慈善法》规范。尚未申请慈善组织的基金会和公益性社团等社会组织,应对照民政部发布的《慈善组织认定办法》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的要求,申请成为慈善组织。
截至本月22日,本市共登记社会组织14093家,其中含基金会325家、社会团体403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9738家。
【相关问答】
1. 目前,社会组织取得慈善审核资格的方式有哪些?
答:根据《慈善法》规定,慈善审核资格的取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慈善法》颁布前已经成立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另一种是在《慈善法》颁布后,新成立的社会组织,根据它的运行宗旨和业务范围,可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从成立的时候就可以认定其为慈善组织。
2. 在《慈善法》颁布后,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如何获得公开募捐资格?
答:依法登记或者认定为慈善组织满二年的社会组织,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根据法律法规和本组织章程建立规范的内部治理结构,理事会能够有效决策,负责人任职符合有关规定,理事会成员和负责人勤勉尽职,诚实守信;(二)理事会成员来自同一组织以及相互间存在关联关系组织的不超过三分之一,相互间具有近亲属关系的没有同时在理事会任职;(三)理事会成员中非内地居民不超过三分之一,法定代表人由内地居民担任;(四)秘书长为专职,理事长(会长)、秘书长不得由同一人兼任,有与本慈善组织开展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五)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有三名以上监事组成的监事会;(六)依法办理税务登记,履行纳税义务;(七)按照规定参加社会组织评估,评估结果为3A及以上;(八)申请时未纳入异常名录;(九)申请公开募捐资格前二年,未因违反社会组织相关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没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行为的。
3. 申请慈善组织认定,应当向民政部门递交什么材料?
答:《慈善组织认定办法》第七条规定,申请认定慈善组织的基金会,应当向民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一)申请书;(二)关于符合慈善组织应当具备的条件以及不存在不予认定为慈善组织的情形的书面承诺;(三)决策机构关于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的会议决议。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的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除了应当递交上述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一)关于申请理由、慈善宗旨、开展慈善活动等情况的说明;(二)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上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含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专项审计。有业务主管单位的,还应当提交业务主管单位同意的证明材料。
4. 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社会组织就无法发起募捐活动了吗?
答:按照慈善法规定,没有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是不得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
5 如何有效对慈善组织的公开募捐活动进行监管?
答:在监管方面,首先从源头上来看,每一个具备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都有公开募捐证书。其次,任何公开募捐活动都要向民政部门进行备案,且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信息要在民政部指定网站进行发布。一旦违反了上述流程,民政部门可以对其进行查处,吊销许可证、注销法人资格等措施。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
上海辟谣平台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慈善法颁布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