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大人气的卡夫卡独立书店店,有哪些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4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透视澳大利亚独立书店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特色——以2016年“全球最佳书店”墨尔本Readin.
下载积分:4990
内容提示:透视澳大利亚独立书店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特色——以2016年“全球最佳书店”墨尔本Readings独立书店为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
上传日期: 02:25:2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99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透视澳大利亚独立书店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特色——以20
关注微信公众号全国最值得去的独立书店
作者:识趣
在哪里看书不是重点,重点是要看书。
本周「识趣精选」,盘点一下各大城市的独立书店,反正都是看世界,去不了远方旅行,去书店看看也不错。
MrWhy:有哪些实体书店值得推荐?
阿薇:对逛书店这件事情有深厚的情结,也主动去小书店打过小黑工,来说说这些年荡在北京,亲测不错的实体书店。
从个人兴趣角度来说,我最爱的还是Page
One,中文翻译称作叶壹堂,她最开始是开在新加坡的艺术设计类书店,个人倒不是特别喜欢这个翻译,南洋风范确实很足,但是乍一听也还像是个煲中药的地儿。
因为工作地点关系,经常逛的三里屯和国贸两处,三里屯的Page
One一层多是设计类和畅销类选书,人相对也比较多,二层人文休闲、小说散文、外文书、礼品区等等。Page
One常常铺开整整一桌子企鹅出版社,光看看封面设计也是很幸福啊。二层有一个区域是不错的外文童书,发现不少爹娘拎着娃过来翻图画,也是很不错的亲子体验。相对来说国贸的Page
One店面小很多,在国贸商城的B1还是B2层忘了,人也比较少,基本上都是踩高跟步履匆匆的CBD群众们,可以在书店逛一逛,书店服务态度非常不错。
然后不得不提一下单向街,这个立志成为北京文化地标的主儿。一开始爱上的单向街还是在蓝港,窄窄的两层小书店,往往开个不错的讲座就挤得不行。后来就在朝悦开了一家,跟当时店长还聊了一聊,经营状况确实也是比较艰难,单向街有一个会员借书计划觉得还是比较吸引人的,会员通过交纳会费可以在在一定时间内借走单向街架上的书,这对买不起所有想看的书的人来说是一件挺吸引人的事,但单向街也承担了一定书籍损坏、遗失的风险,我觉得吧,这件事做得还是蛮有情怀的。
后来渐渐接触到单向街花家地的店,在社科院的院子里面,还是很隐蔽的,况且人少,安静,文艺,满墙的爬山虎抱着一幢小楼,楼里打开一个新世界。
当年三联书店24小时营业的消息传来,我们竟然还是振奋的,一帮同学趁着期末作业直接杀过去刷夜了,相对于其他做得不错的书店动不动就走文艺得不行的风格,你会发现三联这里的地气儿接出了风格接出了水平,在三联的读者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也包括不少披着麻袋的文艺女青年,勤劳朴实的朝阳群众,大家都会安静找书看书,眼神里透出来坚毅,真心觉得这样非常好,让我觉得读书这件事真的是很性感。
一层的选书感觉比较正,有早年国营新华书店的方正韵味,个人觉得彩蛋在于地下一层,可以淘到很多三联出版社的好书。而不管是一楼的自习风座位,还是楼梯上简陋风座位,甚至是二层咖啡雅座,什么时候去都会接近满座的状态,奉劝大家早点提着书包占座紧要。三联书店常常举办一些讲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玩一玩,办讲座的小屋子温馨浪漫得不行,我就常常在下午的讲座上睡过去。
三联出来走一走就是美术馆了,如果有不错的展览可以顺便逛一逛,一般来说都是刷身份证免费进的,小楼古朴优雅,值得留在心上。
如果你常常去当代MOMA看电影,自然也会了解库布里克书店,这家名字借用了电影大师斯坦尼·库布里克的小书店选书偏向电影、艺术、音乐、文艺、设计等等,反正是合我的调调的,只是地理位置显得有点偏远,去的次数也比较少。淡绿的装潢主色调很别致,书店也常有文艺类讲座。
去年觉得惊喜的一件事是,别有洞天地在四惠发现了有禾书屋,从地铁里北边的出口出来,七拐八弯地穿过买菜的大妈骑三轮的大叔,一家有情有调的小书店展现在我的面前,瞬间也会觉得四惠人民还是注重精神饱满的呀。
个人觉得,逛实体书店很容易会被书店那种文学气氛所影响,走一走翻一翻逛一逛,轻易就把自己杵成一副“看啊我真是一个爱读书的文艺好青年”的样子,怎么说呢,其实这样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啦,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真正把书读进去。
长颈鹿:我推荐几个北京的我去过的书店吧。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万圣书园。外面很不起眼,就是这样,像是十几年前的新华书店的感觉。入口处的柜台,那顶吊灯简直赞。
书柜的排列不是一览无余,而是曲曲折折,但藏书真的好多,且多而不杂,尤以人文社科的书见长,基本能找到所有你想要的书。
再推荐一下字里行间书店,这栋楼后面就是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
门口的咖啡台。好多书店都经营甜点和饮品业务,大概是因为图书跟咖啡更配吧。我来这里的时候左侧饮品区有一些外国人在谈事情,右侧就是阅览区,互不影响。
还有时尚廊,知道这家书店是因为之前在朋友圈里看到过他们公号文章,便被吸引。
这家店不好找,下了电梯绕来绕去,最后问了一个其他店的服务员才找到。看外面以为是个餐厅。来之前看网上推荐这里的提拉米苏,被网友大呼:太好吃啦!个人觉得还行吧,可以试试。
就餐区外围是好几排书架,陈列了好多艺术方面的图书,有很多关于建筑、绘画、烹饪的外文书。最门口是杂志区,基本国内国外比较火的杂志这里都有,主要还是艺术时尚类杂志居多。
陈意心:说一说上海的实体书店吧。尽管亚马逊、当当、京东甚至苏宁这些书商电商的”图书全场满XXX元返XX元”活动是推波助澜了不少原本不爱买书的人购书兴致的,但是,个人经历还是觉得那些实体书店要来得更亲切些,去书店翻书才是正经事。
除去外地游客慕名的上海书城,福州路上个人跑得最勤快的还是几家打折书店。
天蟾逸夫舞台隔壁的今声图书广场,老板是位斯文的眼镜兄,喜欢这家的缘由不仅因为书店环境惬意,音响里总是播着舒缓柔和的轻音乐,而且格局明朗,从新书到货、上海文化、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电影戏剧摄影等等都分类清晰,另外万一回去发现买重了还可以和老板商量换书。走到杏花楼总店旁的古籍书店三楼特价书店,可以发现好些不容易找到的社会科学类书籍,这边还有大量上海世纪集团出版的打折书,包括上海译文的翻译小说;古籍再过去几步路就是上海文化商厦,二楼也是和今声、特价类似的打折书屋,虽然格局有些零乱,但绘画和艺术类图书还是极有特色。而它对面就是外文书店,除了三楼经常会去翻阅的原版外文图书外,发现最近一楼还新开了台湾出版书的专柜。
有朋友曾经有段时间一直招呼我去国字号的那些路段淘书,国权后路上的古月书店是他的最爱,那些孔夫子网站上的绝版旧书例如上海书店徐霞村、穆时英、刘呐鸥、黑婴的现代都市小说影印本经常可以在店里觅到。
博师学术书店
隔壁的博师学术书店也的确很学术;还有国顺路政修路口的复旦旧书店,居然开在了菜市场的二楼,两层摆满的二手旧书由十多位书友共同打理;虽然附近知名的庆云书店多年前就关了门,但五角场复旦地区还是市中心外最贴心的人文田园。
复旦旧书店
周末常常跟朋友约在文庙以书会友,因为周日白天有个非常出名的文庙书市,而周六深夜更是有个要拿着手电筒照才能淘书的“鬼市”。文庙里最优雅的路名当属梦花街,有朋友的独立乐团甚至写过首同名歌曲追忆南市老城厢的时光,可惜128号的书刊交易市场往日里批发各类图书杂志的热闹景象早已一去不返。
虽然西方社会的实体书店也渐入泥沼,电子阅读取代纸质似乎大势所趋;但旧派的我依然喜欢书的纸香味,甚至在旅行时都爱在人嘈纷杂的城市中找到一家安静的书店,躲进去翻一下午的书,就好像人身处在沙漠,依然看得见绿洲。
VincentKu:从少年时代开始,一直是楼上书店的坚实拥趸。独立书店这门生意,谢天谢地,从来总是有若干有心人不计较回本与回报缓慢,默默经营。
从前楼上书店至大的特色是多台湾版书籍,而且一定有折扣,比起连锁式的大型书店,经济实惠得多。所以即使店堂空间狭窄,还是吸引了不少顾客,毫不介意得爬上一两层的楼梯前去光顾。
楼上书店好像多是港台版书籍宝库,事实又未必尽然,像书得起,就是专卖英文设计艺术图书为主。“书得起”三个字在广府话里,暗暗跟赢要漂亮,输要有型的“输得起”,在潜规则中显示出无限气派不平与黑色幽默。至于英文名字Basheer却是另一重意思:
Basheer源出阿拉伯文,多用作男性名字,是带来好消息和佳音的使者意思,英文够吉祥好意头。
也许这些楼上书店,不像大如百货公司的诚品那样吸引精彩,也未必像三联商务那样,定期有读书会甚至作家签名会,但一个有趣的城市,往往需要在同一个层面上给予人不同的选择,才算得上是多元文化,而并非千篇一律,闷出个鸟来。
LisaQ:在香港北角,有一间“地下书店”(森记)。说它“地下”,倒不是什么秘密组织,而是因为它位处地平线以下——地下室。
这家书店很小,但是历史颇久,开了整整33年。置身其中,“书压压”的一片,应接不暇。仔细搜罗,你会找到一些老书,这些都是老板陈琁不舍得退掉的好书。
陈琁并不是这家店最初的老板,最开始只是小职员,1980年代初期,森记的老板准备移民海外。就把店转给了她,并给予资金支持。
以前的老板在时,店里常有老鼠,于是养了两只猫。陈琁做老板后,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只要在路上遇见无人收养的BB猫,她就接回店里来养,养大了再转赠友人收养。目前,书店里有十几只猫。陈琁并无对猫的独特偏好,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只是在店里,养猫相对来说比较方便,养狗太吵。
万物有灵,富有爱心的陈琁,对书也特别有感情。因此,她在森记的旁边又开了一家二手书店,希望被人看过的书不要随意抛弃,遇见有缘人可以将它们带走。
【南京&成都】
树濑橙:我推荐一下南京的先锋和成都的方所吧。
最早知道先锋书店,大概是六七年前。那时候我还是备战中考的苦逼学生,在图书馆翻到一本有些褶皱的
余杰的《我的梦想在燃烧》。在书里,这个北大的愤青写了篇《温暖所有的回忆和孤单》,讲的就是先锋书店。
它最早由南京大学作家班的学生钱晓锋创办。余杰是这么写的 “因为太爱书,索性就自己开了家书店”。真是,多年轻才能有这种豪情。
如今,先锋书店的枝桠开遍南京的角落。成为文艺青年的栖息地,爱书者心照不宣的精神家园。从一个大学生热气腾腾的理想,到南京城的文艺地标,就那么安静地迎来送往天南地北的客人。
每一摞最上面一本都是试读本,可随意翻阅。其余的则被塑料膜封好,静待自己的每一位主人。许多学术书,别的地方买不到的,这里都还可以买到。另外,它的座位是我最喜欢的,就去那里看一个下午,提供免费的水,伴随着轻音乐,时间缓缓的流逝。
文艺书店,自然有文艺的道理。像爬上虎一样被连缀起来的,是先锋书店的明信片墙。不由让人感叹。南京,你来过,我也来过。它的创意产品区。各种原创的精美小物件让我各种欲罢不能。明信片虽称不上好看,但是写起来特别有感觉。去时正碰上一堆新人拍婚纱照,十字架恰好悬在他们的头顶。有情人。成眷属。
方所书店创始于日,国内原创设计师品牌“例外”湾行人文化实验室联合打造的方所书店,有广州和成都两家店。
成都这家,面积是广州方所两倍。藏身太古里地下层,像是一个独立于世的魔幻空间,十几个根造型迥异的立柱,铺满行星轨迹的地面,“方所”大笔一挥画出的似乎就是魔法世界的宇宙星辰。
进入方所,需要经过一个约20平米大小的小黑屋。据介绍,这寓意“传奇前的黑暗”。
推荐外貌协会是一定要去,装逼圣地,基本是文艺青年必去之处,据说,方所光是平面设计稿就改过100多版,其中的灵感还来源于杜甫草堂。
让我最喜欢的是它家的榜单和各种特色书架,比如说村上区,除了书堆之外还贴心地放上了《村上春树的巡礼之年》CD。
旁边立了一小块儿牌子,上书:“肉體是個恒久的啞謎,你還是沒能弄清”。
至于各种消费小物件美学生活之类的产品我也不多说了,是个用心的商店,有些巧妙的心思,书与其他的文化商品和它们“消费者”在这里相会。有了这个展台,方所才是方所书店。
【昆明&西安】
纳小归:去过的地方不多,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当地的独立书店看看,我就简单说一下我去过的几个。
昆明的独立书店比较多,而且大都比较小外文书籍很多,占一半左右。估计是因为外国人多的缘故吧。我只去了三个:麦田、大象和漫林书苑。都在文化巷那边,相隔距离很短。
其中麦田书店最小,也最安静,特别像个人书房,店内收藏了很多唱片,个人风格很重,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家。老板很有魅力,独坐一角,听着黑胶,看着手中的书,当时让他帮忙找一本书,老板是双手递给我的,能感受到他对书的虔诚。
漫林书苑也不大,书架上满满当当,特点不是很明显,大部分书籍都是封起来的,没有阅读区。
大象书店算最大的了,环境也最好。在一个院子内的地下一层,对面是另一家咖啡馆,比较隐蔽,很容易弄错。外文书籍比较多,大部分都偏艺术生活类。
西安最有名的独立书店就是万邦,陕西有很多家分店。陕博对面那家年纪最大,不过因为租金过高去年已经关闭,其他的还有立丰店,大都荟店,还有最新的曲江店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大都荟店,店内经常有纪录片放映,也常举办画展,阅读体验也很棒,不过书有点少。
德福巷内有一家回音概念书店,平时会有主题活动,我没去过,上次本来要去的,结果到了之后发现那天正好关门。
OlOatm:作为小清新圣地,我推荐6家厦门的独立书店。
晓风书屋是厦门的文化地标之一,是厦门读书人的接头地点。晓风书屋在厦门开有几家分店,厦门读书人经常出没的是位于厦门大学路上的那间门面不大的晓风书屋。这里是曾给厦门读书人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的“思无邪”书店的旧址。
在晓风书屋,不仅能买到想要的书,而且还能经常遇到想见的人。在这里能经常遇见戴眼镜、留板寸头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谢泳教授,偶尔也会和大红大紫的易中天教授打个照面。如果运气好的话,还能遇上借开会间隙来逛书店的汪荣祖先生、陆文虎先生、陈子善先生,或其他知名学者。这家书店还有个特点,就是书的分类很合理,每类书的摆放位置基本固定,熟客想找哪方面的书,进了店便直奔某处,非常方便。它的店员大多是厦大学生兼职,服务专业,态度友好,让逛书店的读书人不受委屈。
书店里面,有九米高的书架,可移动的梯子,宽阔的落地窗,舒适的阅读桌椅。所有的书籍都有 1-2
本已经拆封过,读者可以随意取阅。书店还为读者提供扫描服务,看到喜欢的段落可以到前台请工作人员扫描下来带回家慢慢品读。
书店最大的特色是书籍都按当当网实时价格出售,最低折扣为65折,如果当当网低于65折的,差价将以咖啡券的形式补给读者。
除了咖啡区、阅读区之外,书店还有沙龙区举办一些小范围的签售、互动和分享活动;展览区不间断展出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另外有一个专门的纸品区,这些纸品都是环保可再生酸性纸,每种纸有其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琥珀书店与晓风书屋毗邻,中间相距一百来米的样子。琥珀书店的营业面积相比晓风书屋要小一些,但对厦门读书人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大。琥珀书店能脱颖而出,关键靠特色经营。
琥珀书店有两层,一楼是书籍贩售的区域,二楼则是饮茶喝咖啡的书吧。二楼的布置十分雅致,平日里这里也经常放映一些独立电影,举办一些有趣的分享会。
时光书屋的物理空间设计很特别。书店的物理空间设计颠覆了几何结构的传统概念,凝固了一个动态运动中时空共存的流动瞬间。
使用不规则的数字建构语言营造混沌的,模糊的,非标准的,奇异的空间体验。厦大时光书店为每一个爱书人提供不同既往的触觉体验,去抵抗数字技术对传统阅读的挑战。
不在书店有“中国最美书店”之誉。它开在华新路一栋三层老别墅里,有自己独立的院子。华新路一带有许多老别墅,古树参天,花开墙头,咖啡香浓,环境优雅,是厦门小资出没的地方,美女帅哥云集。
店主是个有追求的读书人,选书的眼光比较独到,因此一楼的书架上常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文史哲类好书。
店主腾出三楼的空间,用于举办观影会、新书分享会、新潮音乐会等活动,对小资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人气很旺。它供应的咖啡、简餐对年轻人也很有吸引力。它的意面,绝对美味。想想看,要份简餐,带本好书,坐在它院子里的大树下边吃边翻书,是何等美好的享受与回忆啊!
荒岛图书馆
这是一家民间公益图书馆,是收藏文学、艺术、历史、社科、旅游、文化等二手书的书店,允许书友在此存放、交流旧书。这里欢迎所有人。
这里的最高信仰是阅读,岛民相信阅读是越界的,是与梦想有关的,是不能急的,是各看各眼、各入各心的,是充实心灵的;小渔岛图书馆对任何人士慷慨捐赠的图书都来之不拒,而但凡寄存20本图书的爱书之人,又可以从小渔岛图书馆里借走一本书,巧妙实践书本循环再读的环保概念。
崴脚不停的乔安:合肥是二线城市,强推纸的时代和旁边一家不记得名字的书店,两家店都在大摩广场——合肥难得小资文艺扎堆的地方之一。
纸的时代店很大,总体白色调,定期有读书会和艺术文化展。买书按京东折扣来,按主题分类,想要的书大多能找到,可以逛一天。不知名的书店很小的门脸,蓝色调,卖的书超小众,很安静,适合一坐一下午。
保罗的口袋,合肥最著名的独立书店。装修精致,买的书很杂,不好找,也一般,不过胜在有情调和电影会。算是典型豆瓣风,是装一装的好地方。
前言后记,有点意思的店。咖啡厅书店一体,也有多家分店,书整体质量高,也有试读本,就是光线太暗,并不适合一直坐在里面看,不过人真的会不自觉的静下来,很有魔力,遗世独立。
心有猛虎,如嗅蔷薇。
这么多独立书店已打包推荐给你,抽空去看看。如果没有提到你所在城市的书店,也欢迎大家去识趣分享。更多有意思的推荐在识趣APP,一直在等你。■
(声明:本文是识趣授权转载文章,转载请联系。)
“和你一起研究如何把钱花得漂亮”
我们的微信号:caixin-enjoy
我们的网站:www.Whyenjoy.com
我们的Mr.Why:mister-why
“会花钱的人都在这里”
我们的APP: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化 | 沉迷书店是什么体验?文艺当饭吃,能窝上一天的墨尔本书店
墨尔本除了吃喝玩,
真的还是可以静下心来沉淀沉淀的。
毕竟艺术之都这个名字在外,
书店也免不了有些傲娇的气息。
Embiggen Books
Embiggen Books是墨尔本的一家独立书店,
工业风加上复古的书架,
仿佛就像是一个浓缩型的州立图书馆。
店内灯光很柔,对于书迷来说
简直是能窝上一天不出店的程度。
书本种类囊括自然科学、哲学和设计,
满足各种猎奇与好奇。
除了书之外
偶尔有些书签等等周边类小东西,
也让人爱不释手。
如果想要存钱的话,
那就真的不要去。
8月8日和9月13日还会有
系列的思维启发的小课程,
主要探讨未来的伦理观和人工智能等等,
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蹲着点去一趟。
小课程预定:
http://melbourne.lanewaylearning.com/ethics-for-our-future-world/
197-203 Little Lonsdale St, Melbourne VIC 3000
The Paperback Bookshop
虽然The Paperback Bookshop
外面看起来非常破,
还有一点危楼的感觉,
但是阻挡不了大家对它的喜欢。
在墨尔本书店榜单中,
经常是人气top 5。
去看书的人很多,
还有不少人是专门去和这面墙合影。
The Paperback Bookshop
已经在墨尔本营业超过60年,
已经是十分有名气的独立书店了。
店里最出名的书类是小说类,
喜欢英文原文小说的话就是天堂一般的存在。
而且书店会经营到晚上10点
(周五周六晚到11点),
嫌晚上泡吧俗气,那不如来泡书店好了。
网站:http://www.paperbackbooks.com.au
地址:60 Bourke St, Melbourne VIC 3000
Kay Craddock-Antiquarian Bookseller
Kay Craddock-Antiquarian Bookseller
是墨尔本一家历史非常悠久的书店,
在1965年的时候还是在Essendon。
后来在Collins的店和
Reader's Feast Bookstore、
Melbourne Athenaeum Library连在一起
变成了文化地标所以更加出名。
整个书店在The Assembly Hall Building里,
是一个半地下室的结构。
店内很多猫头鹰装饰,
一进店就有种《哈利波特》电影的感觉。
店主Kay和她101岁的妈妈
一起经营的这家中古书店,
一部分对外开放,
一部分珍藏的图书则用于学术研究,
所以书迷们把
Kay Craddock-Antiquarian Bookseller
叫做“珍本收藏店”。
店内藏书最老的可以追溯到15世纪,
有些书甚至是初版或者绝版,
而且贵得很。
如果你痴迷各种旧书,绝版书
和有意思的旧报纸,
是必须要来这家店的。
The Assembly Hall Building, 156 Collins Street, Melbourne VIC 3000
Mag Nation
一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卖杂志的。
但是店名下面的一行小字又告诉你,
并不是普通杂志这么简单,
除了满足大众追求还满足小众热爱的杂志店。
特别是针对一些专门类、小众的杂志
都可以在这里挖到宝。
除了摆拍神器Kinfolf和Frankie,
对于爱好时装、设计甚至是家具商业
应该都能在mag nation挖到那么一两本爱书。
偶尔逛他们的网站,
还会莫名其妙被安利到一些猎奇的独立杂志。
除了杂志之外呢,mag nation
其实也是一家暗戳戳的文艺周边店,
一些比较有趣和有情怀的家居摆设、
便签手账都有,
进店请务必捂紧小钱包。
网站:https://www.magnation.com
Elizabeth店:88 Elizabeth St, Victoria 3000
Emporium店:Shop LG-04, Emporium Shopping Centre, Victoria 3000
以上内容整理自 墨尔本喵喵
本文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账号内容著作权和署名权归原作者所有,其中可能会包含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立场无关,本平台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及法律责任。 如原作者或涉及人员对版权或内容有异议,请与本账号联系,我们将核实并妥善处理。本平台秉承严谨细致的态度,然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对于任何使用本文信息或由信息疏漏、错误带来的损失,本账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克莱顿蝙蝠骑士)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独立书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