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支股票叫意什么祥和实业股票

同花顺旗下品牌
我是如何通过房产、股票、实业投资撬动人生杠杆的?
  1  时间来到年底了,这差不多就是比较忙的时候了, 要做一些回顾与规划了。  这篇文章是属于回顾为主的,主要是将我在“房产”领域,“股票”领域,“实业”领域的一些思路进行总结。然后,回顾其中的错误,并且,这三者未来将如何更好的搭配与优化,得好好思考一下。  很有趣,我总是会在某些时候,觉得命运很奇妙。此时此刻,我坐在电脑前,思路回到了十多年前……  当年的那个胖子,在顶着大雨,跑在城市的每一个小区,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身为资深顶级的路痴,竟然,看了上千套房子。  不,不是要买,也不是要卖,而是,撮合要卖的人和要买的人。是的,这个胖子就是房产中介,也就是我本人。  为了打好这份工,骑着电动车在雨中漂泊,一路飞奔。一天,在一处红绿灯下停下了,等绿灯来。结果,一阵透凉从脚底传到心窝,一激灵。我才发现,皮鞋不到两个月,愣是磨出一个三寸直径的窟窿。  那一刻,我丝毫没有像《中国合伙人》里面的主角一样胸怀大志,也没有任何励志和鸡汤的想法。我就想着大雨赶紧停。我得找个电炉子暖暖,烤烤。  时间拨回到十多年的那个雨天,这个鞋底穿了窟窿的胖子,绝对想象不到,这段经历竟然能够成为他投资的一部分,并以此为生……  十多年后,他已经瘦了,恩,只瘦了一点点。但是,却还是保持了对房产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去哪个城市都喜欢考察当地的房产。  2  直到这次,7月下旬出发,开车北上,去江浙沪盘桓了好几个月,预估12月初的样子才回家。干啥呢?就是考察房产。  和之前日日夜夜奔波的考察,没有本质的区别。嗯,硬说区别的话,可能就是,这次不需要撮合买家了。没错。我的资产配置中,房产投资就是其中一块,而且,占比还不小。  这篇文章,我想,未来很多年,我的小孩可能会看到。我想有些思路,说给他听。到他看得懂的年纪,再看看,这个世界是不是会有不同。  大致上,我的资产配置分为三块:  一块是实业,在几家小的公司有些股份;  一块是股票,基本上就是A股港股;  一块是房产,目前基本上就两个城市有一些物业。  在实践中,我发现,这种“房产”“实业”“股票”的三轮驱动,有一定的好处与效果。我大致分享一下。  在全职做房产一年半左右,我的两位大学同学兼好朋友兼兄弟找到了我,带领我一起创业。实话实说,这件事,改变了我一辈子的轨迹。可是,当时的我,是拒绝的。  因为,十多年前,我月收入差不多能做到1万多了,胖是胖点,但是,过得倒是挺逍遥自在的。在我人生选项里面,完全没有创业这件事。这多不靠谱啊……  后续的故事,很简单。在二位兄弟的帮助下,我们三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上周开年度会,正好认识15年,也走过了十五年,走到了第十六个年头。从三个小伙子,走到了三个大叔。  我大概在2014年,就全职做投资了。关于实业的事情,就关注得很少了。  于是,得以全职来研究股票,还有房产。那么,实业这部分,我的合伙人都叫我总顾问。  于是,整整三年,我全心投入研究投资理财。  好了,有细心的朋友看出来了。我在三个领域都全职全身心的投入过。  3  我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写这些看似和投资并无关系的故事呢?是因为,我在实践中,发现,这种看似没有关系不过是我们的错觉,其实,关系非常深厚,像平静的海面之下的暗流。看不到,却实实在在的存在。  我在研究投资市场的历史的时候,研究财富代际传承的时候,发觉一件事。就是,非常多的代际财富的传承,在全世界的范围来说,基本上是如下几种组成。  1、股权(上市公司)  2、房产(土地)  3、家族企业(非上市公司)  4、现金、艺术品以及其他  根据财富规模的不同,持有的比例会有不同。比如,超级大富豪,持有股权的比例就比较大。很少有超级大富豪是持有巨多土地与房产的。  中型大富豪,持有土地房产的比例就高一些。也有一些家族,透过基金持有相当的艺术品等。  大致上如此。  4  那么,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在中国的投资市场,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在房产圈,很多投资的大咖,是比较鄙视投资股票的,说“一天到晚整CPI,GDP,美国非农等等巨牛X的经济学名词,然后,几十万玩十几年。回到家里住个小户型,还心怀天下。觉得自己未来会成为巴菲特。”  同样的情形,不折不扣的在股票投资圈照样发生。投资股票很多大咖,认为投资房产是一种低等级的投资技术。从道德上,不完美,因为,把房价买高了,高到国人承受不起,这得打击!从技术上,这有什么技术呢?  谁有钱还不会买个房子啊?只要有本钱,不需要怎么学,你就买买买,不就好了吗?这有什么成长?有什么意思?  在实业圈,也对投资股票的人和投资房产的人并不待见,认为,这个不是立国之本,是奇技淫巧。你不生产任何东西,就是买一些虚拟的股票,买钢筋水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在艺术圈,鄙视上述所有,因为,太铜臭了,都钱钱钱的!啥意思?人类的延续,应该是文化的延续,艺术的延续,美好的延续。怎么能这么市侩呢?  就这样,投资者选定自己的阵营后,就开始长期的维护自己的阵营。这没有什么不好,真的。可是,与此同时,排斥另一些阵营,就是一种将自己的眼睛蒙上的做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对吗?  就连股票投资也逐渐如此,买了格力的,鄙视投资了美的的,买了美的的,又看不来投资格力的,格力美的,同时鄙视海尔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自己要维护的。  坦白讲,我不喜欢这样。  爱一个人,原因只能是你爱她。不应该是她比别人好,对吗?永远找自己爱的,找自己合适的。或许,比较好一点。  所以,我才认为历史很有趣。我没曾想,实业,房产,股票都深入接触了。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我可以负责的说,这三者根本不要分开,更不要说彼此对立了。因为,这三者相互补益,相得益彰。  5  我们的实业,每年会有几次分红,以及一部分自由现金。我将这些比喻成水流,这些水流,是可以浇灌其他的。我们会用实业的分红以及自由现金来购买股票和物业。  由于相对比较稳定,所以,这对我投资股票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在熊市的时候,能够有持续的现金流进行补仓。  这对于心理层面的帮助支持,是只有体会过的朋友们,才有感触。可以让我在熊市不必因为要用钱而割肉。就算要割肉,也能少割一点不是~  然后,购买物业,我们几乎都是用来出租,我们几乎没有卖出过物业。这种租金,更加稳定,每季度,每半年,都会有现金流进来。而这种稳定度高的现金流,对于股票的投资,是非常非常有帮助的。  有人做过统计,过去20年,啥都不做,就定投沪深300,收益也是不得了的。各位想想看。是不是这么个道理?你有持续的现金流,定投一个不死的指数,大概率,非常大概率会有很不错的收益,对吗?  同时,股票产生的增值,房产的增值以及现金流。又可以反哺实业。我们有时候会入股一些行业上下游的公司,这样的话,相当于对实业又做了增强。  在整体思路上,我对房产,股票,实业是没有排斥的。我认为,是相互补益的。在实践中,我发现,也是如此。  6  可是,为什么有些投资者会有不同的想法呢?我也研究了一下。  有些朋友,拿出过数据给我看,就是创业成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还有一份数据,就是中国公司的平均寿命,大概是3.9年。对于这个,我想,这肯定是正确的。  但是,这里面有个非常大的bug。就是这种数据只能论群体而不能论个人。以及,概率和赔率的巨大差别。  首先,我肯定认为,创业成功的概率是小的,非常小。但是,不得不说,创业这件事,对于个人来说,是动了人生的顶层设计,已经和非创业者走在不同的维度了。里面的差别非常大。  我想,当初不是比我更加优秀的兄弟带着我创业,我的人生肯定和现在不同。这里有人会说了,创业失败率那么高,失败了怎么办?  创业很可能是失败九次,成功一次。但是,请注意,成功的这一次,就能够改变所有。是的,改变所有。  投资理财是成功九次,失败一次就玩完。  我看过很多实业很成功的人,进入股市之后,用创业的思路与手法,路径依赖,一路高歌,尤其是牛市的时候,一年赚创业十年的钱。然后,有些朋友就血亏收场了。  那么,您适合创业,喜欢折腾,您就应该选择这条路。输赢无悔,成败自得;那么,您不适合创业,不喜欢折腾。像我这样。也请放心,老天爷自然有路可行啊,朋友。  由于我走过创业的道路,我自然深知其中甘苦。所以,我个人对创业就比较没有执念。不会觉得创业特别好,也不会觉得创业特别不靠谱。  我和一些江浙的朋友,福建广东的朋友聊过。他们人生中,似乎就是大部分都要走创业这条路,或者合伙人(有的是接家族企业)。他们从小就是这样的教育。所以,他们从来不认为,人生的选项有终身打工之类的选项。  那么,创业能为投资带来什么呢?我想,在我实践中,带给我的东西,是挺多的。  因为创业是实实在在的接触这个世界,这块热土,这些城市,这些人,这些行业。那么,十多年下来,你对中国的商业运作,大环境,政策等等,就会有直观的,深刻的体会。  比如,你看到有些公司以巨大的亏损把买到的股票转让出去,你就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在实际商业上和财务报表上,解读是不同的。  7  好了, 说到房产。这更有趣了。  我有一篇文章,写的是我身边一位老朋友的故事,他叫老杨。1996年前后入市的。算是资深老股民了。  大概是前年。有次开车载老杨。和他聊到房产,当时,我们这个城市房价大约是五六千左右。我就说,其实可以买套小户型,付首付,也出不了多少钱的,我打算老杨真的要买,我就帮他付首付。结果,我吓一跳。  他说,你等着,我们这座城市,房价肯定要跌到四千以下。我问老杨为什么这样认为。他说,他会时不时晚上去周边小区数灯,现在亮灯的房子,很少很少。根本没人来住,未来不跌就见鬼了!  真是见鬼了,现在涨到一万五左右了……  老杨对我真是好,当天聊到了证券股,后来回家,他还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聊天的时候,他说的那只股票的名字。  可是,我接电话的手,却不住的颤抖,我知道,老杨很可能这辈子都难翻身了,我好难过。急,能救,穷,是救不了的……股灾,老杨爆仓三次。  现在看到老杨,依旧气魄,依旧看空房产。谁知道呢?老杨在九十年代,就已经是能做几百万的生意了。他的小弟都是大几千万级别的了。  我很怕执念,很怕深入内心的执念,教条!我依旧在论坛上,朋友聊天中,发现专注投资股票的朋友,对房产是不屑一顾,甚至,抗拒!我研究了一下,我认为。有几点要注意。  第一,媒体,尤其是有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意见领袖。  因为,唱空房产,无论如何,是政治正确的事情。是能够获得大多数人认可的事情。有一位经济学界的意见领袖,一路出书,发表意见看空房产。有众多追随者。  结果,早段时间,被爆出来自己在北京买了好多房子。事后采访他,他说没办法,是老婆买的!我去,这算什么回事啊……  所以,干脆也不要听。真正的高手,有水平的人,往往不多。而且,更令人遗憾的,尤其在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中国,这些人都深深的隐居起来了。  很难找到,很多很多在社会上发表高见,吸引追随者的人,却是有着自己的盘算。朋友们,假设你找到了这样高人,你真的要感恩,然后真诚的面对,相处,请教。往往,这就是你人生的贵人。真的。  第二,国外的数据,尤其是日本,香港房产的数据。  我见到的大部分抗拒房产投资的朋友,几乎都会举例日本失去的20年,香港房产的崩盘。当然,现在举例香港的比较少了。  我研究过后,认为,还是要再想想。  为什么呢?  政策与文化与发展阶段,有巨大的不同。  首先说香港吧。其实,现在看看香港的房价,大家也不会认为香港房产投资是错的了。对吗?  假设,我们假设啊,香港房价真的在1997年、2008年后就不再涨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么?  我认为,肯定是不能照搬借用的。  因为,香港太小以及政策有巨大区别。几百万人口的地方的经验是没有办法挪用到十几亿人口的地方的。那谁,以前不是说,新加坡经验特别牛X么?结果,邓说,新加坡经验参考参考是可以的,借鉴嘛,就算了。  因为,体量差别太大太大。无法照搬的,都不要说政策差别了。  还有一个就是日本了。著名的失去的20年,未来日本的房价,怎么走,我当然不知道!肯定不知道!  但是,我想说,朋友,全世界这么多国家,房价崩了的,就这一个例子。你就这么有把握赌这一个例子?概率,赔率都不占优势啊……  我大致上认为,未来中国会呈现大城市群的状态。  环北京为一个城市群。江浙沪为一个城市群。环武汉为一个城市群。环广东会成为一个城市群。环四川(成都,重庆)会成为一个城市群。我觉得大致上会这样。  我们投资房产,基本上就会在这些区域选择。毕竟,钱不多,足够足够资产配置了。  这些地方房价会崩溃么?我的判断是不会,在我投资的年代里面,不会。  我这次花了四个月在江浙沪盘桓,我深刻的体会了。我认为不会崩溃。甚至,大于20%的跌幅我都觉得够呛。  未来准备去环广东那带,再盘桓几个月。这几个区域看过了。资产配置关于房产这块妥妥的了。  第三,拿股票涨幅和房产涨幅做对比。  这也是我看得比较多的情况。我认为,要再思考。  很多人的论点是这样,撇除出北上广深杭的涨幅,除了这几个地方,其他地方随便选,能跑赢沪深300不?能跑赢XX股不?能跑赢XX策略不?  我认为这是有失考量的。  因为,房产投资的核心,在于杠杆,在于安全的,低成本的,支付方式稳定的杠杆。  我几年前买了一些物业,租金回报比大约8%-9%,商业地产,首付50%,涨幅大约每年7%左右。这个涨幅低吧?很多人会不屑一顾。这么低的涨幅,好意思做资产配置?  你把租金算上,把杠杆算上,把杠出来的钱的投资收益算上。是不是就不一样了?有人会说了。你投资怎么保证有收益呢?搞不好亏损或者低于房贷利率啊?我去,那这样说,你不买房子,全部投资股票,岂不更糟?  我大致算了一下,在首付50%左右,租金收益8%-9%左右,投资收益15%左右,一年下来的收益,约20%是差不多的。  这里有人朋友要说了。我去哪里找租金收益这么高的啊?  坑就在这里。  不要忘记,租金收益其实是最小的收益了。因为,有装修折旧。我们这样的投资房产的方式,都算是很保守的了。  很多地方,租金收益很低,甚至,没有租金收益(空着,不租),但是,房价涨幅巨大。  那你万一买的是,租金收益巨低,房价又不涨。那不是亏大了?好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去这些区域考察几个月的原因啊。  你别说,还真的有很多旅游地产就是这样,租金收益很低。(一年就旺季能租好价格)而且,房价也不怎么涨。关键是,还不好卖。是的,是有这样的情况。  那不就得在这些容易有坑的地方下功夫,努力么?  房产有三块利润要吃!一个是房价的涨幅,一个是租金,一个是杠杆。  这三块利润做不同的配比,不同的吃法。才能发挥配置房产的作用啊。有了这些,房产的配置才能和股票以及实业产生轮动啊。  未来有机会,我再一一把房产三块吃法的实践分享出来。是的,难,要做细活儿,不比股票轻松。  8  那么,在实践中,房产对实业与股票,又有什么补益呢?  我的经验如下。  我们实业有很多兄弟单位,他们做我们的配套。我们的房子很自然的租给他们,他们也非常愿意租,用来办公或者员工宿舍。省去了和房东打交道这个烦人的环节。  而且,价格还比较便宜一点点。双赢。最后,他们赚钱了,我们就一起去买新的物业,由于我们在这里领域有一些经验,可以避免掉坑里,可以有较好的折扣。所以,大家一起赚钱,合作也更加紧密。  这是房产对实业的反哺。  房产对股票呢?有什么好处么?  第一就是租金在熊市可以持续购入。  第二就是心理层面的支持,熊市不会怕,不会吓得割肉,甚至有新进的资金补仓了。  再就是,未来股票对房产有什么帮助了。哈,太有趣。真的有帮助。  我日收到这么一条短信。  “万达写字楼急售——面积225平方米,买入花了450万,已经装修好了,亏70万出售。已经出租,带租约出售,租金一年20万。”  我当时准备全款买的话,大概能350万拿下。租金收益约6%左右。每年还会有一些涨幅。  距离今天差不多1年多一点点。卖掉的话,450万是跑不掉的。这一年的租金就当摩擦费用。  还不去算贷款的金额了,一年左右,350万投入,变450万。收益率30%左右吧。  万一不想卖,贷款杠出来,长期投资股市。收益我看也不会差。  这笔投资在买入的时候,就锁定了收益了。上次股灾大概是2015年7月左右吧。一年多后,就出来折价卖的房子了。大概经验是股灾9个月到1年半左右,这个时间段,就会有折扣卖的房子出现。  你要做的就是,带上钱,一套套的去挑选。  我猜想,很可能是股灾带来的副作用,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折扣。这个时候,现金最好用。  作为合格的投资者,股灾前就应该是轻仓的了。那些钱应该是以现金等价物的方式放在账上,等待机会了。这就是股票对房产最为明显的帮助了。但是,实事求是的说,这是“术”的层面。赚多赚少的区别。  资产配置中,选择正确的房产投资,加以维护,加以优化。是投资系统中的定海神针。  没有必要去排斥,真的。  假设,我假设啊,您真的对投资股票如此有信心。但是,最后您一生中,总还是有好几套房子要买。您自己总得有几套吧?股票投资这么成功。  巴菲特是住在五十多年前买的房子里。可去年不还是海边有套度假房要卖么?1100万美金。1971年,15万美金买进来的。你看你看你看看~  然后,您家人小孩总还有几套房子要买吧。多接触房产,避免入坑,不也是挺好的,是么?而且,我本人在实践中,发现,了解房产多了之后,对房产相关的股票认识也会比较直观。  好了,问题来了。  假设您认为房产是周期性行业。请问,您能把您的思路说清楚么?真的是周期性?为什么?中国房产不过十多年,这么年轻的行业,您怎么得出结论,是周期性的行业呢?  国外?政策,人口,文化,城市化进程有巨大的不同啊~  这个周期有多长?假设五六十年~  那么,对于现在做投资的很多朋友来说,还是周期性么?  如果这也算周期,那么,世界上每一个行业都是周期性行业,医药,酒,烟,都会是周期性行业,一个周期上百年几百年。那对思考我们投资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我个人认为:  投资收益=投资次数(年限)*收益率*本金。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需要用投资收益,而不是投资收益率。  我经常在想,一个人本金100万,一年收益率50%,他就有50万收益可以花。  一个人本金1亿,投资收益10%,他就有1000万可以花。所以,我在思考我的投资体系的时候。我觉得,先后顺序这样安排比较适合我。  投资年限最重要,因为复利越往后越惊人。  再说了,这几个要素中,只能选一种,你选投资年限,老天不把你提前收回去的话,至少,你可以活很久……  其次就是本金,本金越多,收益的绝对值越大。毕竟,我们衣食住行得拿出真金白银哈。  然后,就是投资收益了。由于我水平一般,能力有限,我最没有信心的就是这个了。我放到最后去努力吧。我也希望有很高的收益率。  假设没有,能有钱生活,也挺不错的哩~  以上,大概就是我关于"股票""房产""实业"三轮驱动的一些思考与实践。错漏颇多,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投资想法。  内容综合自公众号阿尔法工场
同顺号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作者的发文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同顺号立场,作者需为自己账号的一切行为负责。
已有--个人赏过
楼市资本论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41关注人气
20文章数量
&&中国楼市最有思想力、资讯力的自媒体,深度关注楼市趋势,关注每个人的财富升值!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12:为什么“实业向下、股市向上”
对话时间:2009年4月,股市指数:约2600点。
经典桥段:
“美国和西方这种衰退一旦出现,不会在短期内复苏,就象你玩火,终于把家烧了,然后幻想大家睡觉吧,明天一睁眼一切又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那不可能的。在这样一个中短期的状态下甚至长期的状态下,投资任何实业都是冲动的。因为你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实业,60万种商品中的50万种已经过剩了,你能够整合掉已有的就已经不错了,就不要说你还去建新的厂子或投新的项目。”
“中国股市从来没有低估过,如果跟国际市场比的话,只是高估了到底几倍的问题。我们发烧了?我们从来没有没有发烧过,我们的问题只是今天发烧39度,还是发烧42度?从来没有说是不是体温过低了?20年没有一天体温低过。所以,中国股市高估还是低估不要提,没有意义。”
主持人:您曾经说过相对于洋资本来说,颐和资本属于“井冈山型”的,对市场会比较谨慎一些,您认为目前市场上哪些领域是您感兴趣的投资领域呢?
王吉舟:我的观点应该能够代表一部分,或者很大一部分中国本土企业的观点,可能跟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不同的。在目前这个市场阶段下,能够吸引我们的行业就是非实业,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做实业。为什么这么悲观呢?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上个月公司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也算是第一次做了这样的事情,就是我们公司领导自己开着汽车,从北京出发第一站是河北,然后是天津、山东、上海,从上海往西拐,到浙江、江苏,然后一路往西走,走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然后再往北拐,通过陕西走回北京。我们走半个中国主要是看看中国现在各地区的实业经济大概在什么样的状态。
  我们这一路可以说没有人会去包装,我们看到的都是第一手的东西,我们不会像领导去视察,地方政府只会让领导去看他想让你看的那部分,我们拿的都是第一手的东西。过程我就不讲了,这个过程走了整整35天,很累,收获也是巨大的。收获就是我刚才那句话,短期内实业不能做。
  为什么呢?我们的结论是,这轮经济危机不是一天两天简简单单的经济危机,几乎是中国崛起过程中整个全球失调的一次调整。中国崛起这个过程中,大概发生了将近30年了,从1979年到今天,我们已经连续发展了几十年,几十年的过程中,世界的商业游戏规则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一直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游戏规则制定者,包括国际贸易制定基础原则,交换货币,交易方式都是由西方最初制定下来的。但是中国发展到三十年的时候,尤其我们走江苏、浙江的时候,感觉非常强烈。江苏、浙江堆积的生产力已经能够满足全球,也就是这两个省已经能够满足全球。在浙江义乌一个小商品市场堆积着50万种小商品,而全世界的商品种类只有60万种。在过去几十年时间,积累这样大的生产能力,前期靠的是我们廉价的劳动力输出,廉价的产品输出,后期靠的是美国金融泡沫,他能够印钞买我们的东西,来支撑他。到了去年,这种模式到了极限。
  美国崩掉以后,我们这些企业现在都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但中国人很聪明,他不会停,他不会一直等下去等死,我们看到了浙江、江苏这些民间的出口型生产企业在浑身解数的,使用各种各样的出路。我们走了一圈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们积累的这些过剩的生产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够通过改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来实现对内释放,但这个过程绝不是一年两年,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因为我们跟老外相比,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差了很多商业基础设施类的建设,这一步步的构建,最短至少是一个中期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消费观念的改变,我们只管生产,只管贴牌,不管销售渠道的这些企业,建立自有销售渠道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结束的,更不要寄希望于美国又活过来了,又继续买我们的东西。永远不可能,这个东西是单向的,就像燃烧一样,你玩火,终于把家烧了。说我们大家睡觉吧,明天一睁眼一切又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那不可能的,因为它是一个单向发展的危机。
  所以,美国和西方这种衰退一旦出现,不会在短期内复苏,即使能够复苏也不会复苏到危机发生之前的状态。在这样一个中短期的状态下甚至半长期(10年)的状态下,我们投资任何实业都是冲动的。因为你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实业,60万种商品中的50万种已经过剩了,你的生产能力今天已经过剩了,你能够整合掉就已经不错了,就不要说你还去建新的厂子或投新的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投资实业,我们能够优选现在的首先是金融类的东西,能够快进快出的东西。我身边的一些企业家行为和我都是一样的,他们把大量的资金从原来的煤矿或者房地产、工业腾出来,组成一个私募基金,或者组成一个专业化的基金,聘请专业化的团队进行资本市场的运作。也就是说,这一轮特点是实业经济向下,虚拟经济向上,换句话说,实业向下,股市向上,这是2009年经济特点。
  主持人:在上周刚刚结束的陆家嘴论坛上,和讯曾经做了一个现场调查,题目就是“您认为现在的A股市值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根据样本数最后显示4:3,也就是认为股市高估了占40%的人。您作为资本市场的资深人士,认为目前A股市值是高估还是低估了?
  王吉舟:高估和低估是相对的,是相对国际标准的。但我今天要说的是,中国A股从来没有严格地按照国际标准走过,我们曾经有人叫嚣打出“独立行情”,实际中国股市在过去几十年里面一直走的是独立行情。周边市场对于中国股市的影响非常非常小。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你这儿是相对封闭的,并不是因为我们伟大,而是因为我们封闭。就像太平洋的海啸你无法影响青海湖,你不能因此就断言青海湖比太平洋伟大。那是因为青海湖和太平洋没有连接在一起。我们的人民币系统,我们国内的资本市场跟境外的资本市场是隔绝的,到目前为止还是隔绝的。所以,国外的资本市场很难直接冲击到中国的A股。
  中国的A股内在的运作主要依靠两个因素:
一是政府,也就是说官。为什么呢?我讲的很清楚,一级市场,是把持在政府手里,也就是说你输入到市场中公司的数量和频率是由政府控制的,所以,这个市场首先是看政府。
二是看资金。资金阀门在谁手里?实际上还在政府手里。当时有一个老话“没有熊市,也没有牛市,只有朱市”,当时朱镕基总理很不高兴,说怎么只有我市呢,我又没有插手股市,你怎么赖我呢?实际根源就在于此,因为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资金来源,牛熊涨跌全部在政府手里,所以,今天A股和今后的10年、30年一样,我们走的都是封闭的独立行情,这个独立行情看的只有一个东西,如果我们撇开一级市场,因为现在一级市场已经停了,只有二级市场。我们撇开一级市场,只看一样东西就是资金。钱多了股市就涨,钱少了股市就跌,至于高估了还是低估了,中国股市从来没有低估过,如果跟国际市场比的话,只是高估了到底几倍的问题。我们发烧了?我们从来没有没有发烧过,我们的问题只是今天发烧39度,还是发烧42度?20年没有一天体温低过。所以,中国股市高估还是低估不要提,没有意义。只是从目前的资金流入的状态,是流入大于流出还是流出大于流入?如果是流入大于流出,那么目前就是“低估”了,因为它还要涨,如果钱流出的速度超过资金流入的速度就是“高估”了,说明股市要跌了。
  目前怎么看这个问题?从目前的角度上来说,从政府到民间企业谁都不敢去做实业了,政府的印钞机要大开,大家把钱投到市场上,市场上使用这些钱的人又不敢去做实业,那股市的资金是流入的多还是流出的多?A股在可预期的短期内还会涨。涨到什么点位上我们不敢讲。今天的大盘指标股没有涨,为什么?因为大盘指标股看的是国家经济的基本面,换句话说,大盘指标股的坐庄推动需要极大的资金实力,不是一两个基金或者一两个私募能够左右得了的。所以,我们看到工商银行没动,中国石油没动,因为你弄不动它,它太大了。而且你一弄它,比如我是一个私募基金,我有10个亿,我绝对不敢去碰中石油的,我坐庄的计划要把中石油从12元拉到24元,在第15元的时候,全中国的评论员告诉股民和其它的机构高估了,因为世界上经济是什么样的状态?所以中石油应该在15元以下的,那么我就没有办法把中石油拉上来。我这个庄没法做,所以,大盘指标股在这一轮都不动,它不是不想动,是没有人敢去动它。在动的是什么股呢?小盘股、流通盘在一个亿、两个亿以内的小盘股都在翻番。如果我们剔除大盘指标股,只保留股市1600家上市公司里1000只小盘股的话,今天股市的股指大概在6000点左右。如果我们加上沪深300中的后200只股票,就是我们只剔除前100只股票,留后1500只股票的话,今天股市的平均指数大概在点左右。如果我们加上大盘指标股就变成今天2600点了。因为它没有动,它最沉,又没有动,但个数很少,就那么几十只。
下一轮的轮动就在于这些指标股上,能不能有大的资金推动这些指标股非常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大的资金能够推动这些指标股的话,那么A股会在目前这个点位处于长期牛熊震荡的状态,如果有大的资金进来的话,那就不得了了,股市就非常繁荣,就是真正的泡沫经济,实体没有起来。但泡沫经济本身并不可怕(泡沫只有在破灭的时候才可怕),泡沫经济至少可以会带来一个很直接的因素,就是刺激消费,它比各地省政府、市政府发消费券有效得多。发消费券是政府给的,今天有,明天有没有?老百姓并不清楚。所以,老百姓的第一反应是把消费券换成现金,打个折,有人给现金,我就卖给他,所以,并不能刺激有效的消费。但从股市赚了钱这可不一样了,他觉得自己能耐,自己厉害,是自己劳动所得,还期望着自己再赚这么多钱,花起来会肆无忌惮。这样的消费刺激作用非常明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实业股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