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农村居民纯收录是多少

乡镇概况/港头镇
港头镇港头镇位于119°28′,北纬25°34′,地处龙高半岛中部,西北与接壤,东南与三山镇相连,北濒福清湾,西南临兴化湾。所在地白玉村距福清市区24公里。港头镇因原驻地村东有一港道由西南向东北伸入海坛海峡,称锦江,村庄沿港湾密布成“U”形置港道之首,故称港头。全镇辖31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79311人, 总户数20383户,其中男40645人,女38666人;农业人口62787人,非农业人口16524人。全镇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有海岸线11.43公里(其中盐场海堤3.6公里),总面积26430亩,林地5789亩。 港头镇有3万多港头籍乡亲旅居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中有5位荣任福清世联会副主席,分别是:侨贤先生、先生、先生、先生、先生等。明代三朝首辅叶向高是港头镇后叶村人。原国家农业部长何康,1993年首位荣获世界粮食奖的中国人,是港头镇占阳村人。另有一大部分港头人在全国各地福清同乡会、商会中担任会长、理事长等职务。港头特产有港头蛏、豆腐乳等。 港头镇党委现有2个党总支部(辖8个支部)和44个党支部,党员1377人。镇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子。着力培育四大先进群体,打造党建工作长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也有了新的突破,已成立3个“两新”经济组织党支部。
经济建设/港头镇
码头改革开放大潮中,港头人立足于优势,致力于软环境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方针,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2002年年以来,港头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始终保持10%以上的增幅。百惠商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4大专业市场初具规模;全镇已形成缫丝、食品、建材、生物化工等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瓜菜、优质桃、制种等4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潜力巨大,已成为全镇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港头先后荣获省级科技先进镇、徐州市计划生育示范镇、平原绿化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在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中,港头镇以其便捷,良好的区位优势,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以工兴镇、工商并举的发展策略,同时立足根本,大力发展蚕桑,林果,水稻制种等行业,为当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重视经济工作,积极发展镇域经济。大力推行亲情招商、乡情招商,打好“侨”牌,重点引导和推动民间资金向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转变,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截止目前,全镇已落地建成2个,1个房地产项目,总投资人民币(下同)6300万元;在建或将建2个,总投资2800万元;正洽谈、报批项目6个,总投资18200万元;新增社会事业性项目有9个,总投资1838.8万元。2006年,港头镇在全市经济工作“六赛六比”活动中名列第三方阵第一名。 加强镇区规划管理。坚持规划先行,加强规划审批后跟踪管理,杜绝违章违规建设行为,严格把好镇区建设项目控制关。要加大城镇美化、、亮化投入,整治镇区和中心村交通秩序,取缔违章占道经营,多管齐下做好镇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要扩大镇区范围,加快集镇中心区发展建设步伐,完善路网及配套设施,严格控制镇区个人新建住宅,严厉打击土地隐形市场。积极打造“平安港头”、“和谐港头”,创建良好的社会综合环境。
港头镇牛头尾港区是天然良港,自然条件优越,建港条件好,其依托的江阴港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牛头尾作业区规划港口岸线长19公里,规划建设3—30万吨级泊位35个、中小泊位8个。牛头尾修造船厂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将规划建设5万吨级船坞一座,2万吨级船坞一座,5000吨级修船台一座。
社会事业/港头镇
港头镇2006年,港头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突出表现在: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9.08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68亿元,工业总产值6.4亿元。总收入14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13元。 实现了办实事项目的明显增多。累计筹资741万元建设总长15000米涉及12个村17条的镇村道路建设,筹资523万元资金用于12项文教卫生事业,筹资195.7万元用于改善10个村的村容村貌,筹资10万元设立东元村“福利基金”。 实现了投资软环境的明显优化。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工作,顺利完成工业项目交地任务,不断完善投资软环境。2006年,港头镇在全市经济工作“六赛六比”活动中名列第三方阵第一名。 实现了普法宣传力度的明显提升。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以各种有效方式,提升普法宣传力度,06年获评“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实现了“平安港头”理念的明显深化。积极探索平安建设工作新路子,加大资金投入,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让平安港头理念深入人心。06年获评福州市“平安乡镇()”。 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明显推进。进一步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明显成效,06年获评福州市第十一届文明镇荣誉称号。 实现了围垦工程建设的明显加快。坚持教育为主、打击为辅的,充分发挥疏导的积极作用,成功化解了多起涉及围垦工作的群体纠纷,得到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有力推进了港头区段的滩建工程建设。 实现了沿海特种林保护区管护工作的明显成效。加大宣传,明确责任,成立执法队伍,严格养护制度,有效加强了港头区段特种林保护区的管护工作。 实现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明显突破。深入贯彻党建带团建的“”要求,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桥梁作用,扎实推进团的组织建设。2006年港头镇被确定为全省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基层典型。 实现了镇村选举工作民主法律化的明显改进。严格执行选举工作的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圆满完成镇村两级组织换届选举和市镇村三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
党政建设/港头镇
港头镇日,市委工作会议以后,镇党委高度重视,围绕市委提出的“锻造省会南翼强市 建设海峡西岸名城 推动福清更好更快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充分发扬民主,采言纳策,制定出港头镇新一届班子。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以及07年工作重点。
具体情况:今后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总书记视察福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建设,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港头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加快发展:未来五年,必须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能快则快、更快更好,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收入突破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 科学发展:未来五年,必须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布局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有效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和谐发展:未来五年,必须按照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要求,坚持推动城市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进城乡联动;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统筹协调,持续发展,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 2007年是我港头镇新一届班子任期的届首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福州市第九次党代会和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2007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和谐兴镇”这一工作思路,扎实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环境和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引导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增加社会事业建设投入,搞好镇村道路建设、人口计划生育及维护安定稳定工作。 总体预期目标:力争到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0.09亿元,比2006年同比增长11%,其中农业产值2.795亿元,比增4.3%,工业产值7.296亿元,比增14%;财政收入1500万元,比增5.6%;人均纯收入6158元,比增4.14%;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主要指标,控制在市下达的范围之内。 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稳定农业基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大农业投入。继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农业特别是畜禽疫情防控机制,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围绕种植、两大支柱产业,发展科技型农业、基地型农业。着力建好淡水养殖、贝类养殖、和蔬菜为主的多种经营农业种植等三大基地。 实现劳力转移。重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明确转移方向、重点及组织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及组织引导,使农民工有序流转,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二、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狠抓招商引资。充分利用龙田工业集中区的辐射延伸效应,以工业区为平台,继续推行亲情招商、乡情招商,重点引导和推动民间资金向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转变,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目前在谈的项目有6家,分别是港侨鞋业、东日升制衣、榕盛箱包、康大饲料以及两家的水产加工企业。 抓好项目带动。对已投产的五环汽配、富宇制衣两家规模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增资扩容;对在建的项目裕兴建材、闽光物资、标准厂房,要促其尽快落地投产。 严格工业用地管理。全面清理闲置,实行“二次招商”。 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做好项目服务工作,提供项目审批申报过程中的全程代办优质服务,提供项目落地动建过程的配套服务,优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跟踪服务。 此外,我们还要倾全力服务保障核电进厂道路建设和东壁岛围垦的扫尾工作。 三、严格规划管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加强镇区规划管理。坚持规划先行,加强规划审批后跟踪管理,杜绝违章违规建设行为,严格把好镇区建设项目控制关。要加大城镇美化、绿化、亮化投入,整治镇区和中心村交通秩序,取缔违章占道经营,多管齐下做好镇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要扩大镇区范围,加快集镇中心区发展建设步伐,完善路网及配套设施,严格控制镇区个人新建住宅,严厉打击隐形市场(私下买卖土地),重点推进电信小区、、光辉小区建设。 四、构建和谐港头,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继续开展创建“平安港头”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交通主干道为主轴的多层次、立体式防范网络,使综治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加大民间各类纠纷调解力度,严格落实维护稳定包片领导及分管部门责任制,做好刑释人员帮教工作,帮助他们转化思想并加强跟踪管理。 五、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执政能力 扎实抓好党建工作和队伍建设,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要强化责任、树立正气、提高素质、改进作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扎实抓好制度化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政务环境水平。
旅游规划/港头镇
港头镇目屿岛于1999年7月由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福清市目屿岛风景名胜区规划》。
一、总体开发规划
根据目屿岛全景区景观分布特征及《福清市目屿岛风景名胜区规划》确定原则,将景区分为八个功能亚区:
1、牛头尾交通服务区
位于沙埔牛头尾,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牛头寺、虎头山、牛头尾码头、赤礁等及相应的餐饮、候船、、购物等配套设施。
2、中石山山石景观游览区
位于岛东中石山、规划面积41.5公顷,是全景重要的功能亚区,区中有八八六十四顽石,六六三十六奇石,石质量景观独具特色。区内还有半山广场、山顶观日亭、听涛阁等景点。
3、东渡假区
区内有东田沙滩浴场、东西海滨渡假村、、垂钓区等设施,是现有景区沙滩保存最好、海景最佳的渡假区。
4、田尾农业观光园
以节水形高科技观光农业为主,面积23公顷,既满足当地特色旅游需求,又解决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及旅游基本农副产品需求。园内主要设施有大棚园、薯类园、花卉园、沙地农作园等。
5、西楼观光果园
主要利用农业观光园两侧山坡地,结合全岛绿化工程种植部分抗风型,满足自助果园形式旅游。果园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
6、大澳海滨渡假区
包括鹅闹浴、大澳浴场、大澳渡假村及其相应配套设施,总面积56公顷,区内有大量礁石观、小型海蚀景观。
7、岛北育林区
由于岛内植被较低矮,且以次生林为主,因而封山育林是营造旅游景观环境的关键,规划将全岛山地面积41%划为育林保护区,营种防风林带、阔叶林、观赏林,为景区可持续发展铺就基础。
8、田尾、西楼居民村
在现行的自然村基础上,逐步改造,适当新建,满足当地居民及生活需求。规划面积为6公顷。两村发展布局沿道路两侧,逐渐联成一片居民区,村中低地拟建村民公园及妈祖庙。
二、开发现状与前景
经过5年努力,目屿旅游风景区已初具规模,已形成了一条山石景观游线,并对外开放了东田海浴场,每年游客量正以近25%的速度递增。岛内已购置了一艘渡船,一批帐蓬、太阳伞以及救生,设置了淡水冲洗处、小餐厅、小卖部等。
2006年,将按照《福清市目屿岛风景名胜区规划》,以建设便捷、优质的海滨浴场为初步目标,充分发挥目屿的石、海、沙等海滨旅游资源优势,统筹安排,着重搞好旅游点开发的启动建设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高目屿旅游品位与档次,逐步形成本地区旅游市场规模,并将吸引力辐射到福州地区及省内。
(一)着重建设好两个功能亚区,以带动其它功能亚区的建设。
1、东田海滨渡假区的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再添置一些太阳和救生设备,并修建一座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集文化娱乐为一休,具有较高档次、风格独特的渡假屋,以满足游客在村内的吃、住和文化娱乐需要。同时逐步建成并完善码头、垂钓区等基础配套设施。
2、中山山石景区的建设。本区中有八八六十四顽石,六六三十六奇石,石质景观独具特色,步行游道现已基本形成,今后将着手进行游道两旁的观赏性植被的种植,以及在半山腰新建亭台等附属游览休憩建筑物。
(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1、水、电、通讯工程。通过钻打机井,初期每天供水量达60吨,基本上解决岛上饮用水问题。通过铺设海底和光缆,解决电力供应和通讯问题。
2、牛头尾、东田浴场的两个码头建设。
3、在牛头尾修建一个,方便游客车辆停放。
4、岛内游道建设。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港头镇/港头镇
港头镇港头镇位于中部,骆马湖北畔,天然的古老纵贯南北,全镇总面积7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7亩,辖12个4.3万人口,年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是新沂市新兴的商贸中心和工商城镇。
港头镇属,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7度,年降雨量904毫米,全年无霜期210天左右。
港头镇区位优势明显。运输便捷,霍连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瓦窑至港头埝头市镇公路纵贯南北,东距京沪高速公路15公里,北离2徐连一级公路,陇海铁路仅为6公里。
港头镇悠久,源渊流长。远在一万年前中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涉猎谋生。1996年初,境内半城村出土的大量陶圈井群,说明这里西汉时期就已拥有了发达的农业。
港头镇自古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潼沟村张六吉,清光绪辛已恩贡生,“著有《耕书堂诗集》一册3卷,收录他1849年至1890年计42年的诗稿310首,秀才王村桥有诗集上、下两卷。
港头镇农民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其中由农民、自行投资兴建的引墨是全国第一座由农民自己出资筹建的农民公园。以老墨河文化为背景,先后兴建了古藤书屋,书画房,墨缘亭,盆景园,特种经济作物园等景点。多年来先后受到各级政府,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中央、省、地市电视台及等30多家新闻媒体均作过报道。1997年,孙光玲家庭被评为“江苏省妇女文化中心户”,1999年10月,又被评为“全国十佳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港头矿产资源丰富,盛产优质,全镇共有优质砂矿近二十座,探明储量近亿吨,远销周边县市。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港头人立足于资源优势,致力于软环境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方针,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10年来,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始终保持10%以上的增幅。百惠商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4大专业市场初具规模;全镇已形成缫丝、食品、建材、生物化工等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瓜菜、优质桃、制种等4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潜力巨大,已成为全镇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港头先后荣获省级科技先进镇、徐州市计划生育示范镇、平原绿化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在新一轮的经济大发展中,港头镇以其便捷交通,良好的区位优势,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以工兴镇、工商并举的发展策略,同时立足根本,大力发展蚕桑,林果蔬菜,水稻制种等行业,为当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9次
参与编辑人数:1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47:18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9.44万亩,粮食亩产426.74公斤,较上年增长3.5%,粮食总产469.18万吨,增长4.0%,其中夏粮产量204.65万吨,增长6.3%;秋粮产量264.53万吨,增长2.3%。全年棉花产量3.24万吨;油料产量10.62万吨。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3.45万亩,总面积达194.46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超过20%,总量、占比连续9年保持全省领先。新建高标准农田45.02万亩,累计建成411.36万亩。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57.49万亩,比上年增长10.4%;无公害农产品3804个,增长9.0%;获得绿色标志的农产品286个,增长19.2%。
牧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101.45万吨,增长3.0%;禽蛋产量56.41万吨,下降2.6%。生猪存栏305.27万头,增长2.7%,出栏544.95万头,增长4.6%;家禽存栏9750.05万只,下降1.6%,出栏2.47亿只,下降1.7%;羊存栏232.90万只,增长2.4%,出栏419.06万只,增长3.7%。水产品总产量18.60万吨,增长1.3%。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年建成农村公路493公里、桥梁105座。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惠群众59.9万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农田水利投资10.5亿元,疏浚县乡河道1176公里、土方2833万方。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25.82千公顷,当年新增87.69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79.63千公顷,当年新增8.19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57.01万千瓦,增长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822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66家,比上年增加2家,超50亿元的企业15家,超百亿元的企业6家,分别较上年增加1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1610.30亿元,增长12.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5.6%和10.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6.1%,集体企业增长1.0%,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
优势主导产业增长态势良好。全市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食品加工业、煤盐化工业、冶金业和建材业等六大千亿元产业分别完成产值3157.12亿元、807.25亿元、2736.22亿元、2096.58亿元、978.92亿元和560.05亿元,分别增长13.8%、10.2%、14.9%、8.1%、9.5%和15.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9.0%,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稳步增长。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3.8%。其中,比重较大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1738.50亿元,增长10.7%;木材加工业1046.99亿元,增长1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02.24亿元,增长11.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721.23亿元,增长5.6%;农副食品加工业713.65亿元,增长16.5%;通用设备制造业622.42亿元,增长1.2%;专用设备制造业389.67亿元,增长31.2%。产品结构继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329.68亿元,增长2.3%。1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10种保持增长。
表2: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烧碱(折100%)
化肥(折100%)
铲土运输机械
混凝土机械
工业运行效益总体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79.95亿元,增长10.9%;实现利税总额1657.40亿元,增长9.9%;利润总额912.79亿元,增长8.6%。在37个行业大类中,有27个行业主营业务活动利润比上年增长。
建筑行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434家,年平均从业人员数达61.58万人,同比增长16.8%。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64.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1.04亿元,增长19.1%;施工面积11599.20万平方米,增长14.3%;竣工面积5274.97万平方米,增长33.8%。完成省外建筑业总产值613.97亿元,增长1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671.56亿元,增长18.8%。其中,工业投资1976.93亿元,增长15.8%。分投资主体看,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企业投资529.99亿元,增长31.1%;外商投资85.70亿元,增长43.9%;民间投资2597.25亿元,增长15,.4%。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858.99亿元,增长29.9%。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全市第一产业投资42.03亿元,增长56.8%;第二产业投资1976.9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投资1652.59亿元,增长21.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2:53.8:45.0。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1745.72亿元,增长11.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24.48亿元,增长13.0%。主要工业行业投资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93.5%、28.7%、77.5%、46.0%和34.8%。第三产业投资中,16个服务业行业中有9个保持增长,其中,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4.9%;金融业增长22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59.7%;教育业增长105.0%。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在建项目达到2986个,比上年增加311个,完成投资3202.68亿元,增长18.2%,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2个,完成投资1657.98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2461个,比上年增加361个,完成投资2482.77亿元,增长21.6%;全年投产项目2596个,比上年增加484个。
房地产市场回落调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8.88亿元,增长23.2%。其中,住宅开发投资316.95亿元,增长9.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4.34亿元,增长74.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370.18万平方米,增长11.0%;新开工面积1074.16万平方米,下降13.4%;竣工面积508.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6%;商品房销售面积738.03万平方米,下降13.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50.39万平方米,下降15.1%;商业营业用房34.98万平方米,下降28.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4.45亿元,增长13.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08.42亿元,增长12.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零售额1329.81亿元,增长13.0%;乡村市场零售额334.63亿元,增长12.9%。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零售额333.09亿元,增长13.3%;零售业零售额1152.12亿元,增长13.0%;住宿业零售额13.27亿元,增长12.2%;餐饮业零售额165.97亿元,增长12.0%。按商品类别分,食品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品类和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16.3%、11.2%、11.6%和11.1%;家用电器类、家具类、建筑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20.7%、21.6%和19.9;汽车类消费增长5.4%。
六、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
交通运能持续扩张。全市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全面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8.57公里,所有县(市)均连通高速公路,各行政村均通达客运班车。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6967万吨,水路货运量5015万吨,分别增长9.8%和4.6%。分别完成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405.75和169.59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0.1%和9.7%;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5063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80.96亿人公里,增长1.7%和0.5%。完成港口吞吐量9202.37万吨,增长11.9%,集装箱吞吐量达5468标箱。民航机场全年进出港旅客126.75万人次,航空运输货物0.64万吨,分别增长13.9%和1.6%。机动车拥有量保持较快增长,年末全市机动车总计达140.2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66.46万辆,增长12.5%;本年新注册机动车13.61万辆。
邮政电信快速发展。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8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邮政业务量14.88亿元,增长26.2%,电信业务量68.03亿元,增长14.2%;邮政电信业务收入71.57亿元,增长1.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2.17亿元,增长16.0%,电信业务收入59.40亿元,下降0.9%。全年寄送函件2104.11万件,包裹19.36万件;快递业务实现收入4.61亿元,增长34.0%;订销报纸1.13亿份、杂志417.86万份。201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5.32万户,比上年末减少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26.5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1.2万户。
七、旅游业
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43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23.46亿元,增长17.5%;旅游外汇收入2974.84万美元,增长17.2%。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3569.56万人次,增长15.5%,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566.61万人次,增长15.5%;入境过夜旅游人数2.95万人次,增长14.1%。全年新增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家,4A级旅游景区达18家,比上年增加8家,云龙湖风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景观质量评审。
八、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主体税种普遍增收,其中增值税46.06亿元,增长42.3%;营业税155.16亿元,增长15.2%;企业所得税21.99亿元,增长5.7%;个人所得税9.38亿元,增长23.7%;城市维护建设税27.38亿元,增长12.6%;房产税11.33亿元,增长12.6%;城镇土地使用税14.01亿元,增长10.9%;土地增值税49.03亿元,增长23.2%。公共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增强,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6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民生支出达515.29亿元,增长13.0%。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比存款余额4286.46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2377.44亿元,增长13.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724.79亿元,当年新增贷款363.99亿元,增长15.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97.9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162.27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94.08亿元和214.2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548.73亿元,增加97.68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23.15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525.58亿元。
绝对量(亿元)
比年初增长(%)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其中:储蓄存款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其中:短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其中:个人贷款
&&&&&&&&&&& 其中:个人消费贷款
保险事业有序发展。年末全市列统保险公司5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产险保费收入37.70亿元,寿险保费收入68.76亿元,分别增长16.2%和16.8%。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2.56亿元,其中产险支出19.99亿元,寿险支出2.57亿元。
九、改革开放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末,全市拥有私营企业11.30万户,个体经营户35.38万户,分别增长12.6%和8.9%。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857.20亿元,户均注册资本252.86万元,分别增长20.6%和7.0%;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216.09亿元,户均注册资本6.11万元,分别增长23.9%和13.8%。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继续壮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作用日益提升,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3035.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7%,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61.2%;上缴税收285.83亿元,在全市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达41.8%。
开放型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59.88亿美元,其中,出口46.77亿美元,进口13.12亿美元。出口总量继续保持苏北第一。分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5.97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4.30亿美元,民营企业出口11.40亿美元;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38.97亿美元,下降10.5%;加工贸易7.68亿美元,增长41.8%;分出口市场情况看,向亚洲出口22.28亿美元,下降6.5%;欧洲7.58亿美元,增长7.0%;北美洲6.53亿美元,增长4.5%;非洲4.87亿美元,增长15.1%;拉丁美洲3.41亿美元,下降38.8%。
对外经济合作进展顺利。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89家,新批协议外资30.2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6.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4个。对外投资增势良好。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2个,中方协议投资2.48亿美元,增长22.3%。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投资占84.4%,民营企业投资占98.7%,第三产业投资占53.8%。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7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99亿美元。
开发区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开发区外向型经济平稳发展,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43.87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2.9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3.3%和70.5%。实际到帐外资12.22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3.7%。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发投入比重稳步提高。预计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达9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总数达202家,新增省级国家研发机构培育点1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4家。4家企业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3900万元,总投资达4.5亿元。全市争取97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82项,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56项,累计获批资金3.3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52%。全年授权专利846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76件。企业专利产出大幅提高,全市企业共申请专利8243件,授权专利5004件。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7家,总数达23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总数达486项。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1家,新建校企联盟180家。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3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超过4000家。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24家,孵化面积达120万平方米。
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全日制学校1855所,专任教师8.44万人,在校学生178.09万人,毕业生43.70万人。全市普通高校9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52万人,在校生17.96万人,毕业生5.18万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3713人,在校研究生11293人,毕业生3283人。普通高中招生4.35万人,在校生14.20万人,毕业生5.48万人。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581所,在园幼儿39.22万人;小学906所,在校学生75.45万人;初中242所,在校学生21.73万人。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新建改建幼儿园102所、中小学40所,加固重建中小学校舍72万平方米。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全面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级验收。
表4:2014年各类教育招生和毕业生情况
学校数(所)
招生数(万人)
在校学生数(万人)
研究生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
其中:初中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1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站158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21个,文物藏品总量8.34万件(套),其中一级藏品194件。全年报纸出版1.01亿份,期刊出版25.18万册,图书出版6995.98万册。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成功举办首届徐州文化博览会,全年送戏下乡493场、电影2.72万场、图书100万元。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2014年末,全市共有广播电台8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和调频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271.36万户,比上年增长0.6%,有线电视入户率98.5%,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达163.25万户,增长10.7%,有线电视数字化率60.2%,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6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共282个,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14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2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6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4.32万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7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76万人,注册护士1.97万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57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856人。乡镇卫生院159个,床位9643张,卫生技术人员9575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5.36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5.45人。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市三级医院数量增至16家;全年创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新增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分别为25个、10个、和38个,完成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或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7个,全市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达到49个。入选江苏省医学领军型人才3名,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5名,省333培养对象34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十八届省运会,夺得赛会金牌、奖牌、总分三项第一。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晋身省体育强市和全国武术之乡,年末全市全民健身活动设施数3480个,拥有国民体质监测中心121个,体育场馆56所,比上年增加21所,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体校5所。全市运动健儿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金质奖章(牌)231枚,其中国际比赛3枚;银质奖章149枚,其中亚洲比赛1枚;铜质奖章137枚,其中国际比赛2枚。全年体彩销售额10.30亿元。
十二、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基本稳定。<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仿宋_GB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23.52万人,比上年增加16.67万人,增长1.7%。其中,男性530.37万人,女性493.1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7.55:100。全年出生人口9.15万人,人口出生率9.0&;死亡人口30120人,人口死亡率2.9&;人口自然增长率6.0&。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3.53万人,占总人口的17.0%,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年末常住人口862.83万人,比上年增加3.73万人。2014年城镇化率为59.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44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80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11元,增长11.3%。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1.91缩小到1.88。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167元,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005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011元,增长11.5%。
就业情况总体稳定。全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1.7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8万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1%;完成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7.8万人,创业培训3.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4.3万人;建成大学生创业园19个,培育创业企业5100余家。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14.26万人(含参保离退休人员)、156.71万人(含参保退休人员)和85.72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6.06万人、3.76万人和2.57万人。社保卡持卡人数310万人,社保基金收支总额363亿元,主要险种参保覆盖率均超过95%,新农合参合率100%。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房6926套,建成7914套,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全年新增经济适用房面积22.09万平方米,公租房21.96万平方米。
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年末拥有各类养老机构305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达5.67万张,收养3.65万人。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2个、城市小型托老所12个、农村老年关爱之家54个、妇女儿童之家100个。全年发行福利彩票7.47亿元,募集社会福利资金0.84亿元,接受社会各界捐赠0.60亿元。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慈善救助,全市全社会救助总人数36.21万人次。全市有10.10万户、19.72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53万户、3.09万人;农村低保对象8.57万户、16.63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58元和320元,&三无&老人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23元。市级大病保险制度和大重病患者长效补助机制基本建立。
十三、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生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年末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17万公顷。深入实施&天更蓝&等五大行动计划,完成77项大气污染防治年度重点工程,淘汰4.1万辆老旧机动车,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秸秆还田637万亩,综合利用率达89%。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38天,比上年增加46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12.6%。投资13.5亿元实施水环境治理,全市污水处理率89%,功能区三类以上水体占比76.6%,南水北调国控断面实现稳定达标。&二次进军荒山&计划全面完成,经省级部门认定全市新增造林9.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2.2%;市区新增绿地110公顷,300亩以上大型开放式园林达到27个,人均公园绿地超过1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顺利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按照国家过剩产能化解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提升,依法关停小钢铁企业55家,整合替代城区热电企业3家。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6.9%,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省定任务,入围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十四、城乡建设与社会治安
中心城市功能日益增强。八大类258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232项,竣工116项,开工率90%。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建成通车,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三环西路和三环北路高架快速路、观音机场二期、徐明高速开工建设,郑徐客运专线建设、徐宿淮盐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徐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中心商圈、高铁生态商务区二期、新城区&四轴一片&等重点片区开发,以及八里家具博览中心、淮海文博园二期、铜山万达广场、徐州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52个,总面积1005万平方米,是前三年改造总量的1.5倍。
新型城镇体系加快形成。5县(市)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同步推进,累计完成征迁面积9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700万平方米。30个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规划全面完成。完成村庄环境综合整治4103个,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59个、新农村示范村51个。
平安徐州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108家,专职律师1333人。各类案件诉讼代理4.81万件,其中民事案件2.99万件、刑事案件0.43万件、经济案件1.38万件、行政诉讼43件。全市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3268个,调解人员1.35万人,调解纠纷总量4.56万件,调处成功4.53万件,成功率99.4%。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22.4%。全年发生各类事故946起,死亡382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1%和2.6%,其中交通事故913起,死亡348人。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273起,死亡181人。火灾2312起,死亡14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8人,比上年下降10.2%。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设施农业、水产品产量、林业数据来自市农业委员会;灌溉面积、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务局;新建公路、公路运输、水运、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私营(个体户)数据来自市工商局;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数等通信数据来自市经信委、徐州电信公司、徐州移动公司、徐州联通公司、徐州铁通公司;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城市污水处理、等城市建设数据来自市城乡建设局;开放型经济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民航数据来自观音机场;汽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车管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徐州分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高新技术、专利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文化事业数据来自市文广新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新农合数据来自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社区、社会救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环保局;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市交巡警支队;火灾数据来自武警徐州消防支队;案件数据来自市司法局;生产安全数据来自市安监局;GDP、工业、投资、贸易等数据来自市统计局。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13年始三次产业结构划分口径有调整,与往年不可比。
徐州市统计局
中国&徐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徐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 Copyright Xu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