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等条件下,农村大学生创业贷款会先被企业排

论集体成员资格界定下的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
  摘要:农村大学生作为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特殊群体,入学前为农业户口,入学后户口迁入大学所在城市,变为城市户口。这种身份上的变化使得集体组织及其成员对其原先享有的土地权益因集体成员资格界定的不同而持不同意见,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村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文从不同的集体成员资格界定阐述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归属,并试图提出维护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集体成员资格;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   一、不同集体成员资格界定下的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   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分歧源于近几年兴起的征地热潮。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补偿项目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征地补偿以被征用土地面积为基数。农村大学生户口上实现“农转非”,在获得土地补偿时,因集体成员资格界定的不同而受到不同待遇。   1、单一户籍原则,即集体成员资格界定以户籍为单一标准。   农村大学生已将其户口迁出,不再具有集体成员资格,不享有原土地承包经营的相关权益,包括征地补偿及后续土地增值收益[1]。   2、事实主义原则,即以当事人是否实际在本村长期生活为标准[2]或以某自然人是否以集体土地为基本生存保障[3]。   农村大学生入学前一直生活在农村,虽将其户口迁出原籍所在地,但仍以原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为基本生活保障,所以应当分得土地补偿费。   3、折衷主义原则,即结合户籍登记和长期居住的事实状态来确定集体成员资格[4]。   农村大学生户口虽已迁出,考虑到其原在农村长期居住的事实,按照征地补偿标准,农村大学生只获得部分补偿款。这种做法,承认农村大学生原拥有的土地权益,但鉴于其身份特殊,给予非同等对待,使得所享权益大大缩水。   二、不同集体成员资格界定下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评价   上述三种集体成员资格界定下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处理方法均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1、单一户籍原则,以户籍为判定集体组织成员资格的单一标准,将户口迁出的农村大学生从土地补偿对象中排除,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6条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耕地和草地。”依此看来,仅农村大学生一人迁出户口,其他家庭成员仍保留集体组织户口,未出现全家迁出的情况,因而,其土地权益不应因一人户口迁移而灭失。   2、折中主义原则,即结合户籍登记和长期居住的事实状态来确定集体成员资格,仅部分承认其完全成员资格,在征地补偿上给予差别对待。这种做法看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损害影响其求学积极性,易引发社会不公,滋生社会矛盾。因此,应抛弃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的自利行为,完全承认农村大学生的土地权益。   3、事实主义原则,以当事人是否在本村长期生活或是否以集体土地为基本生存保障为依据判定其是否享有集体成员资格,这种做法显然更合情合理。农村大学生原先长期居住在农村集体组织中,这种集体成员资格为原始取得。在户口迁出之前,若未进行土地承包关系的调整,其承包经营的土地将继续保留。农村大学生的户口迁出并不必要作为收回其土地权益的依据[5]。土地承担着农村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保障功能,进入大学并不代表其完全实现了城市化,只有其完成了身份、工作、住房及后代的城市化,土地对农村大学生的保障功能才会减弱乃至消失。即使其完全实现了城市化,其享有的土地权益也应通过依法自愿的原则处理。因此,应结合农村大学生在农村集体组织长期居住的事实,辅以土地对其基本生存保障为依据判断其集体成员资格,给与其完全土地权益。   三、维护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的对策建议   1、合理认定集体成员资格   土地征收及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受损是因为集体经济组织将户口是否迁出作为认定其集体成员资格的唯一标准,否定迁出户口的农村大学生的集体成员资格,判定其不具有享受征地补偿及后续土地增值收益的资格。集体成员资格的判定,应当以是否长期在集体经济组织生活为基本条件,结合户籍,同时考虑土地对农村大学生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判断其是否具有集体组织成员资格[6]。总之,在认定农村大学生的集体成员资格的判断标准上,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不能仅仅因为户口的转移而丧失,要完全承认其集体成员资格。   2、确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立法,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登记制度,从法律上明确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归属,明确土地承包经营者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作用[7]。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着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农村大学生作为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虽将户口迁出,但其并未获得城镇居民享有的基本生活保障服务。刚刚进入城市,未能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带来的土地收益,是其在城市求学、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应确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保证农村大学生的土地权益不因户口的迁移而灭失。   3、提高农村大学生的社会保障水平   目前,国家对农村大学生的保障水平偏低,致使其过分依赖土地收入,土地权益的部分或完全丧失将引发较大的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稳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的农村大学生在就业上比城市毕业生面临更大的压力。工作稳定后,在住房上需要付出巨额的成本。因此,国家一方面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应鼓励大学生创业,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减少农村大学生对土地收益的依赖,使其尽快实现完全城市化。   参考文献   [1]刘灵辉,刘晓慧,陈银蓉.农村大学生农转非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研究[A].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2]吴兴国.集体组织成员资格及成员权研究[J].法学杂志,2006(2).   [3][4]韩松.论成员集体与集体成员-集体所有权的主体[J].法学,2005(8).   [5][7]赵强,齐治国.如何维护农村籍大学生的土地权益[D].中国土地,2013(9).   [6]周菊生.在校大学生能否分得土地补偿费-兼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A].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6).   作者简介:王珍珍(1987-),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辽宁大学人口研究,研究方向:土地流转。   王珍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总)网出证(粤)字第007号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会想:先让自己生活过得好,再_百度知道
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会想:先让自己生活过得好,再
先让自己生活过得好,再让家人生活过得好??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会想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为自已都过得不好了,又有什么能让父母过得好呢,也只会让父母操心。
那如何这大学生现在每天大鱼大肉,住着好楼!去着旅游!但家人却……这样做他是对的吗?
那肯定不对,他现在过得好了,也应该让父母过得好。
采纳率:19%
因为自己好了,才能让家人过得好!
那我想问一下!家人重要还是自己重要?
那我想问一下!家人重要还是自己重要?
我个人认为
不懂,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活法不一样吧,所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大学生应聘成功被要求贷款培训-宜人贷问答
大学生应聘成功被要求贷款培训
问题分类:
请输入验证码
  中表现出来的良性和不良心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目的在于对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择业有所帮助指导。
  当代大学生面临“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受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呈现良性就业择业心理和不良就业择业心理。加强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的分析,进而进行有力的引导,无疑会使大学生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觅职场中多一分把握,多一分成熟与自信,无疑会加强作为人才供应方的青年大学生与人才需求使用方的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弥合二者之间的间隙,无疑会使社会相对紧张的人才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好高骛远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并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提出了调适办法。
  大学毕业生;择业;调适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致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悄然来临,随着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据了解,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大学生显然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因此,给毕业生以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作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尽快实现就业,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心理上千姿百态,我们对其分析、归纳,总结出9种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择业心态:
  (一)功利心理
  这种求职心理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或其他知识分子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求职或择业的动机既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也有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求。许多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涌向经济特区,涌向三资企业,或者是开创民办科、工、贸一体的公司,往往出于这种心理。在有关部门最近对北京高校2000多名学生的调查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择业倾向。当问及“你对人生价值怎么看”时,选择“人的价值既在于贡献,也在于取得功利”答案的,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70.1%、69.0%、72.3%、74.3%;当问及“您追求怎样的人生”时,选择“既追求为社会做贡献,也追求个人生活的幸福”答案的,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92.4%、92.9%、94.1%和90.3%;当问及“您的人生哲学是什么”时,选择“多贡献、多得利”答案的,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80.3%、78.2%、80.6%、84.4%;当问及“您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排序”时,大学生把“工作条件好、有利于发挥才能”排在第三位。从这些调查答案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功利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清贫、社会潮流的影响以及校园经商的启发,诱发了择业中追求高经济收入的求富心理。
  (二)安全心理
  所谓安全心理就是指在选择职业时有些人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这种心理在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求职者身上常常遇到。例如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高校、科研单位,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入不高,但安全稳定;一些工人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国营大、中型企业,也是出于安全稳定的考虑。此外,人们还发现怀着安全心理来求职择业的人群中,家长“越俎瓦疱”的居多。一位大学生的家长对我们说;“我不要求孩子去冒风险挣大钱,只想帮他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了却当家长的忧虑”。这种家长不会是少数。
  (三)求“名”心理
  在消费者中,有一种求名心理,即追求商品的名牌,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甚至不惜购买假冒商品,以满足其虚荣心。在求职择业者当中也有这种求名心理,不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或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某些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名誉好”的单位。
  (四)竞争心理
  商品生产的竞争是人们竞争心理产生的源泉。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在高等院校实行奖学金和贷款制度、科研单位实行有偿合同制、人才流动以及取消干部终身制等等,都提倡竞争、保护竞争,从而强化了人们的竞争心理。
  竞争心理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地十分明显。据一位已被上海希尔顿大酒店录用的大学生说:“首先吸引我的是工资高,待遇好,另外,坦白地说,我不满意我原先所干的研究所的工作环境。有人说我不知足,在有名气的单位做清闲的工作够惬意的,为什么还要调动呢?可气就可气在这清闲上,没有什么活可干,人又不能调走。我愿意参与各种竞争,情愿快节奏、高效率地干,并希望工作之余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这多痛快!”这位大学生的直言不讳代表了许多人的求职心态。
  (五)求闲心理
  求闲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中追求舒适、清闲的心态。在一些大城市里常有一种怪现象,即有些工作无人愿意干,而有些人无工作干,使大批农村“盲流”填补了空白。在北京市的一次招工见面会现场,常常看到许多手持求职证的人在“挑肥拣瘦”地寻求职业。他们宁可待业,也不愿去当煤矿工人、纺织工人、清洁工人……另外一些部门的招聘桌前却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笔者问其中的一位女青年,回答令人瞠目:“都90年代了,还让我们去操作那些笨重的纺纱机,没门!宁可吃闲饭,干个体户,也不去干那些出力不少,挣钱不多的工作”。求闲心理在大学生的求职队伍里可能只占少数。
  (六)求便心理
  求便心理就是那些为了离家近或追求生活便利的人的一种求职心态。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常常有许多矛盾,造成许多不便,从而在择业时产生了求便心理。一位家在北京,单身在外地工作的大学讲师,为了全家团聚,竟然屈就去当一名更夫。
  在大学生择业倾向上,也可以看到这种求便心理。据北京市有关部门1988年调查,当问及“假如您在毕业时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去向,您首先选择哪些地区”时,大学生选择北京的占23.2%;选择沿海的开放城市的占21.0%;选择其它大城市的占16.7%。理由是为了生活、学习方便。1987年我们对部分高校在校生调查时,当问及这个问题上时,大学生选择大城市的占24.2%;选择离家近的单位的占21.0%,选择边远地区的只占极少数。可见求便心理在大学生择业中的位置。
  (七)奉献心理
  这种心理常见于那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的求职者。例如,放弃到国外继承万贯家财,立志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甘当螺丝钉的国家机关干部;愿做“蜡烛”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的教师;甘为人梯的科研人员;为了国家的需要甘当“无名英雄”或自愿到边疆工作的人们等等,他们以过硬的思想素质和对人民、对祖国、对事业强烈的献身精神,义无返顾地选择国家急需的工作,这些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往往更能做出较大的成绩。奉献心理是我们在择业指导中大力提倡的一种职业品德。
  (八)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求职择业时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于是人们在求职时纷纷拥挤在“三资”企业、大饭店及外贸部门等狭窄的小路上,甚至有人为此“献身”或受骗。因此,我们在就业指导中再三告诫学生,求职择业是一项严肃郑重的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从事,决不能“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
  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o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九)依赖心理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流传很广的社会俚语也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是由家长或中学老师做的主,临近毕业时,这些人又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怀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即使毕业分配制度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盼望国家继续“统分统配”。他们一方面也希望找到称心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处奔波。于是有的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帮助、有的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
  (一)大学生自身的逐步调整与完善
  1.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
  3.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4.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下转第202页)
  (上接第199页)
  (二)外在的积极辅助与支持,给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1.政府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当前,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难于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经济欠发达的边远省区、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以及县以下的乡镇企业却急需这些知识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从实际出发,出台符合学生就业实际的规章办法,如户籍管、人事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贯彻措施,以解除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后顾之忧,要给予去边远省区和条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的大学生以优厚的待遇并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没有统一的管理,政出多门;招聘市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的学历差异性、学校差异性、性别差异性;用人单位失信等问题。社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机制,建立规范、完善的就业市场,为每一个有才华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尝试的机会,真正使毕业生找到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实现其人生价值。
  2.高等学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高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3.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既介绍本地区的就业形势,也介绍全国整体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引导大学生和家长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其次,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准备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
  4.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学生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一定要作促进派,家长要带头克服乡土观念和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劳动即就业”、“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竞争,同时,帮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识,主动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促使子女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情学以致用,展其所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回答者:x***3 |
如果大学生不想应聘公司,不想找工作来锻炼自己,而是选择自己独立创业的话,那正如胡薛所说:“大学生有创业的激情是值得认可和鼓励的,但是想归想,绝不能盲目应战。”
要自己独立创业,就如我在《创业成功的36条铁律》一有声书中写到的第一条创业法则:“要创业,就要做好亏钱或赢钱的准备。”
虽然赚大钱,最快的方法就是自己当老板。但是,当老板一定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赚大钱,另外一个风险就是亏大钱。
我今天送大学生五个能赚大钱,不亏钱,少风险的“五大创业秘诀”:
第一、要做自己喜欢、相信、有发展,而且是趋势性的行业
所谓“趋势性”行业,就是未来有巨大远景的项目。
就象十几年前大家都没有手机,如果十几年前你就做手机的话,你就等于选择了趋势性的行业。
趋势性行业的特点是——现在大家几乎都没有,未来大家都可能有的产品。
如果你可以进入一种趋势性行业去创业的话,你就等于骑上了快马,创业成功的几率就有了五成的把握。
第二、一切从简单开始
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没化钱印名片、没化钱印宣传彩页、没化钱印忙卖复印机……因我要先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
年轻人刚创业时,不要拿着一大笔钱,借一大堆贷款去创业,你一定要先学会降低成本,因为降低成本就等于是创造利润,同时你所创业的压力也没有这么大。
降低成本地开业,心态就不会这么急,不会这么急的话,你就比较容易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就会少风险,就比较容易创业成功。
第三、活用《孙子兵法》
在《孙子兵法》中包含了创业的所有招式,做市场要赢,一定会要用到《孙子兵法》中“赢”的策略。
因为创业成功的前题,一是对顾客要有充分的了解,二要对竞争对手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证自己不亏钱,少风险。
怎么对顾客有很好的了解,可以先做市场调查;怎样了解竞争对手,通过顾客来探究。
竞争对手哪里好?可通过问不同的顾客群,马上就能知道竞争对手哪里好,怎样可以更好,从中就可找到自己的商机。
超越竞争对手的方法,不外乎是用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或者是更快的速度。
我个人比较喜欢 “赢”的策略是“物超所值”,比如,我刚刚在 “直播”,开了个视频+文字的“励志频道”,大家可以随时24小时免费在“教育培训-陈安之讲座”专栏,看到我最近的演讲实况录像,欢迎大家在视频旁边讨论成功之道、交学友、交贵人、同时欢迎大家提意见,我以后将会尽量用视频来给大家回答问题。
李嘉诚50多年来的创业心得是:所有的成功都应该归结为“物超所值”。
如果你可以做到“物超所值”“价廉物美”,你就很容易超越你的竞争对手。
另一个超越竞争对手的策略是“蓝海策略”,就是做竞争对手不做的事情,也叫“避开敌人的优势”,进行“差异化营销”。
像我现在提供给大家的《大学生成功学》,就是在市场上很少有人去研究的主题,我做了一个竞争对手不愿做的事情,但是对千万大学生是有帮助的,就成了我的新事业,新的努力方向。
另一个超越竞争对手的策略,是和“巨人”合作,借大军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每一个人创业时的资金、人力资源都是很单薄的。但是如果你可以像比尔盖茨一样,一开始就和IBM合作,那么你的成功率就会很高。
如果你可以像马云一样,和亚洲首富孙正义合作,和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巨人雅虎合作,那你成功的几率就会很高。
第四、不断地进行推销与服务
所有创业者,都是先成功在销售上,你只有不断地销售,不断地服务,你才会让公司有生存的财源。
世界级的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企业成立的目的,一是要创造顾客,二是要保留顾客。
什么东西才可以创造顾客——靠《行销学》,什么东西才可以保留顾客——靠“顾客服务”。
我认为销售要成功,并保留住顾客,先决条件就是要自己先热爱自己的商品,要与自己的产品“谈恋爱”。
因你很容易学到行销的方法,假如你不是很相信自己的商品,不是很热爱自己的商品,自己不愿意使用自己的商品,不愿意介绍给家人自己的商品,没信心介绍给亲戚自己的商品,不愿意、没面子介绍给公司的伙伴及好友自己的商品,你学再多的销售知识,你都不可能销好的。
比如说,像我开办的“成功学课程”,我坚信是世界第一名的成功规律,所有的成功法则,我自己都亲自使用过,同时,我也买别家的产品来测试,来比较,来确保说我的产品的确是最好的……我的亲戚来我的课程上学习,我有没有给他打折?没有,为什么?因为我相信我课程本身定价就已经很合理了,我坚信“超级成功学”训练,一定物超所值。
第五、不断地找更多的人来推销和服务
一个企业要怎么样才可以创业成功?
拿破仑说:“胜利要靠大军”
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板,以其跟马赛跑,不如找一匹马骑在它的上面,方能“马上成功”。
所以,老板第一个要做的事,要选对行业来从事,就是找到所谓的“产品马”; 第二个要做的事,当选对的人来公司上班,就是找到所谓的“人才马”。
我的合伙人——梦工场的总裁王阳,现每周二都要亲自面试几十人,从中选拔热爱成功学的人才加盟梦工场。
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老板要善于找最优秀的人来工作,才能马上成功;
好比以前芝加哥公牛篮球队找到迈克•乔丹来打蓝球,连续三次获得NBA总冠军,后来又得三次获NBA总冠军,中间断了两年,为什么断了两年?因为乔丹退休跑去打棒球了。假如乔丹当时没有退休的话,芝加哥公牛队可以连续八年得到NBA总冠军。
在这八年的时光里面,假如有一个球队可以夺得八年的NBA总冠军,你看这个老板是不是赚翻了?
我现再重复一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五大首要秘诀:
第一、要做自己喜欢、相信、有发展,而且是趋势性的行业;
第二、一切从简单开始
第三、活用《孙子兵法》
第四、不断地进行推销与服务
第五、不断地找更多的人来推销和服务
只要你可以做到以上五点,你的事业就可以逐步起飞,实现你大学就创业的成功梦想!
祝一切敢梦的大学生,创业成功!
回答者:g***9 |
湖北省2008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精神,报经省委同意,现将湖北省2008年选聘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计划数量
我省2008年计划选聘826名,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市州、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见附表一)。根据毕业生定向报名应聘和志愿情况,省委组织部统筹调剂。
二、选聘对象和条件
本次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和2006年、2007年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和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其他有志大学毕业生,经学校推荐也可报名应聘。
选聘的基本条件是:(1)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2)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学习成绩良好。(3)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4)身体健康。
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组织的到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基本条件的,经组织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有关县(市、区)2006年以来已经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通过组织考察推荐,可转为选聘对象(占市州本次选聘分配名额)。
三、选派去向和任职
对选聘的大学生,由市(州)委组织部按照回原籍县(乡、村)和“就近”原则,结合所学专业,分配到县(市、区),重点派往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经济薄弱村、工作后进村(省定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贫困村)。
选聘的大学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选聘的大学生驻村工作,选聘期间各级党政机关和其他单位不得借调使用。
四、待遇保障政策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事档案由县(市、区)委组织部管理,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为3年。工作期间,县(市、区)委组织部与高校毕业生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各自遵守的条文。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继续聘任。
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
补贴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除中央财政补贴资金外(西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1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0.5万元),我省按人均每年5000元标准另行补贴,补贴资金由省财政承担。
市(州)、县(市、区)是否另行增加补贴,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
2、中央财政按人均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3、在村任职期间,由县(市、区)委组织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为到村任职大学生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费用(个人应缴部分除外)由县(市、区)财政支付,年人均约为200元。
4、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中央或县级财政)代为偿还。
5、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6、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今后招考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安排一定比例专门面向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考录。县乡机关公务员应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
7、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8、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9、到贫困县等艰苦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
五、工作安排和报考程序
全省选聘工作5月上旬启动,7月底结束,按照宣传发动、组织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签订合同、岗前培训等8个环节进行。
根据报名情况,采取笔试或面试方式按1:1.5的比例确定考察人员。笔试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统一组织实施。面试和考察工作以市(州)为单位组织实施。
(一)网上报名及确认
日至5月20日在湖北人事考试网(www.hbrsks.gov)进行。报名时,不得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号同时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填报志愿时,实行分市(州)(含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下同)定向报考,每位考生填报一个职位(应聘去向)。报考人员在网上报名后,应同步进行报名确认,上传本人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电子照片(jpg格式,宽度1-2厘米,高度2-3厘米,大小20kb以下)。未按期参加报名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具体操作办法请阅读湖北人事考试网的确认须知)。
(二)申请报名结果查询
报考人员通过报考后会自动生成报名序号。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报名确认、下载打印准考证和成绩查询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和关键字,请务必牢记。
报名时,所有毕业生都应下载并如实填写《湖北省2008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报名登记表》(见附表二,一式三份,需贴与上传电子照同底的照片),其中:应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加盖学校党委组织部印章,交学校党委组织部一份,参加笔试时现场上交一份,本人留存一份。往届毕业生《报名登记表》加盖工作单位或居住地(户口所在地)、原毕业学校党组织印章,参加笔试时现场上交一份。
考生应如实提交有关信息和材料,凡弄虚作假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在任何一个环节一经发现,即取消其考试或录用资格。
(三)考试
如安排考试,通过报名确认的考生请于日至6月6日登录湖北人事考试网下载打印准考证。
报名确认成功的报考者,请于日左右参加笔试(具体时间、地点见准考证)。参加考试时必须携带本人准考证、学生证和身份证,并上交报名登记表等有关材料。
笔试结束后,分市(州)按照拟选聘人数与考察人数1:1.5的比例划线排序,并确定考察人选。对于一些市(州)考察人员比例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将按照考生意愿依次按得分高低调剂志愿。
笔试结束后,考生成绩和考察人员名单在湖北人事考试网公布。
热忱欢迎德才素质好、有志于在农村工作的广大毕业生踊跃报名应聘。符合条件、有意应聘的大学生,可登陆《湖北人事考试网》报名,并随时注意查看参加考试、考察、体检等人员名单、时间、地点等有关工作公告。
回答者:f***3 |
  大学生找工作曾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是如今这种优越感消失了,许多大学生感慨:怎一个“难”字了得,到底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哪里?
市场配置,手段粗放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人才市场运营分析证明,大学生进市场的总量每年都在递增,而人才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以及社会各中介服务部门为大学生就业的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日趋增长的总量配置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要还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定位初级、管理粗放、产品粗糙。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告诉我们,以人为服务主体派生出来的职业很火爆,如:形象包装师、美容师、色彩设计师、职业推荐师等。但从社会供需双方看,每年有几百万大学生需要服务,而从业人员和专业性公司却很少,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扩招速度和大学生总量的增长快于为人才服务的中介机构的增长;二是人才服务机构过去一直由政府所属机构独立经营,缺少竞争性,发展较慢;三是人力资源服务业传入我国较晚,其技术性、技能性、理论性以及专业化的公司还没有成长起来。
市场容量不足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们中国中小企业太少.举个列: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有660万个,中国13亿人,中小企业有800万个。
就业壁垒重重,市场有待公平
  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体制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解决不了大学生的派遣、落户口、接档案等问题而招不到人,这也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自己的身份丧失而望而却步。2006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占60%。这中间的差距说明,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亟待畅通。
  当前,基层和西部地区需要大学生担任公务员和教师,但如果大学生去工作,他的户口和档案将一同被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动就会碰到制度性障碍。不少大学生还担心,后代在落后地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到时送子女到大中城市上学,则要交纳数量可观的“借读费”。
  在大中城市中,大学生创业的机会较多,成功的概率也较大。但没有户口就进行不了工商登记,也难获得贷款的担保支持。
  四、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五、总体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
  我国总体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局面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供求失衡的严峻局面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背景。具体来说,供给与需求的结构错位构成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进而影响其就业,这种错位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地理及行业选择上。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总体不平衡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外部因素,当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三峰叠加”的态势,即应届大学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共同构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庞大供给流,这些集中到来的供给在短时间内给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六、就业率统计不全面
  每年六七月间,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要求高校上报就业率,就业率的统计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为鼓吹大学生就业难的“东风”。根据目前高校就业率统计规定,除读研的学生和出国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列入就业范围均以发放派遣证为前提。派遣证的发放条件是正规就业,即用人单位能办理毕业生正式接收手续,转档案,解决户口,学校、学生、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就业协议。
  在政府部门的就业统计表上,民营企业被漏掉了。原因是就业的大学生没有转入人事档案,属于非正规就业,学校也就不发放派遣证,而政府部门只统计正规就业的人数。一些高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学校掌握这些情况非常难。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的用人单位能正式办理就业手续,但毕业生对该单位并不满意,他们只想暂时工作一段时间,不愿意转入人事关系,就把档案留在学校或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这些学生实际上也已经就业,但由于不符合发放派遣证的条件,高校往往也把他们列入未就业学生行列。
  国有单位上报的用人计划数,也不是完全符合实际用人情况。因为政府人事部门一般要求辖区内国有单位,在每年年底就上报第二年的用人岗位需求。这时候,不少国有单位还没有制订用人计划,所报数字只能是个概数。他们每年实际接收的毕业生人数,往往多于上报给政府人事部门的用人计划数。
  另外,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愿意当自由职业者。这些毕业生也有收入,实际上是就业了,但也不符合学校派遣条件,也被校方视为未就业。此外,高校在统计就业率时还漏掉了一类毕业生,他们在校方向主管部门上报就业率时未找到工作,但此后却找到了工作。
  七、社会舆论导向积极作用发挥不够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中,有一部分声音来自毕业生家长。他们为儿女的前途命运着急,但很多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和自己子女的情况不很了解,客观上扩大了就业难的灰色调。中南大学毕业生曾明军来自湖南省岳阳市农村。他说:家里总觉得我大学毕业了,巴不得我赶紧找个好工作。电视里老说大学扩招了,学生找工作难了,把他们搞得人心惶惶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师高祥阳说,目前媒体对大学生就业的报道,报忧的多,报喜的少,渲染就业难气氛的多,对学生择业进行引导的少,流于表层的多,深入分析的少。
  社会上不断营造的求职紧张气氛,加剧了大学生求职的心理压力,造成大学生心态不稳定,很多毕业生为了求职进行非理性流动。很多人马不停蹄,累死累活,花了不少钱,却收效甚微。
  八、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 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九、过分关注文凭。
  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十、企业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十一、就业歧视
  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存在着性别歧视和生源地域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还有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十二、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哈尔滨地区 1990年至2006年6月淘汰了30个职业,又新生了60个职业,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图1)
  供需差异排行
  2000年供需比
  2004年供需比
  计算机
  8.2:1
  机械制造
  3.5:1
  1:1.2
  工民建
  1:1.5
  2.5:1
  6.2:1
  人力资源管理
  工商管理 MBA
  1.2:1
  1:1.3
  (统计时间: 2006年6月中国哈尔滨人才市场)
  十三、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由于教学内容,几乎不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现实,学生经过大学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的状况仍然是十分隔膜,这也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大学扩招过程中间,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是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
  十四、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大部分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 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许多大学生,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所剩无几。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十五、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数量与水平都有待提高
  目前, 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非常欠缺。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比例多在1:700以上。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这个比例将达到1:。而美国就业指导队伍则配备了足量的专职与兼职人员,就业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1:200左右,根据学生规模就业专职人员一般有10多人到40多人。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却大多只有两三个人,且整天忙于收集和发布毕业生就业信息、开展招聘会、接待用人单位、就业协议书盖章、办理毕业生派遣手续、邮寄毕业生档案等与就业工作相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
  十六、 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图2)
  大学生职业目标的调查
  抽取样本100份,调查结果如下:
  分类项
  有明确目标
  有目标但不明确
  没有明确目标
  百分数
  十七、 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十八岁标志着人生进入了成人阶段,“独立”这一概念应是很强的,近年来我国也经常组织“成人节”、“成人仪式”、宣传鼓励青年人称为社会上有用之人。而在现实生活中,“独立”在青年人身上只有小事自己做主,大事还得家长拿主意,我国部分大学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选职业,找工作的在被调查群体中占40%。经常可以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经常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意向成交率。在发达国家,到十八岁生日时,家长就会主动提醒,“孩子从今天起,自己的事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处理问题。”我们的大学生自己做了一件独立完成的大事,家长反而说到“哦,小子长大了,告诉你长出胡子也是我的儿子。”这种反差,在深层上,影响着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十八 、理念滞后,能力危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在调查中,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理念也存在四大误区: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据相关统计,我国部分重点院校三分之二毕业首选出国,不研究家庭,自己所学专业是否适合和承受力大小,结果“海归”变成“海待”;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5%,工业新增产值76%是中小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和创税分别占60%和40%,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都大于外企;三是“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但多数大学生感觉创业艰难,各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勇于从误区中走出;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创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别无选择,在大学里流传着“大四不考研,天天都过年”,学习已不再是乐趣,但迫于压力还是选择了再学习之路。社会实践证明,本、硕、博连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发达国家对一些专业限制严格,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才允许读研。
  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指数都很强,这些大学生平是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这些都属于就业指数,把握住这些并不断提升,就业就变成了快乐的事情。
  十九 、 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差距都较大,大学生毕业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
  二十 、 求职途径把握不准
  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通过熟人托关系找后门以求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自身优势,通过了解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第四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用人单位的对策
  (一)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二) 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
  (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初选。按照岗位要求,考核硬性指标。如年龄、文化程度、经验等,要查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及相应能证明经验能力的成果和有关获奖证明等,确定初步合格的人选。第二步考试。包括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形式,主要考核相关业务能力。第三步复试。经过双方面谈,做出录用决定,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需要层次与岗位对受聘者的满足程度是否相符,最后录取合适者。
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对策
  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几年,国内有些高校为了解决学生经验和能力不足问题,采取订单式培养,或把毕业环节变成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以此积累实践经验。从实践的结果看,此举确实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教育教学体制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变。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立即着手改革旧的教学体制,制订新的培养计划,削减理论课学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职业需要,制订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材施教,因需培养。
  (一) 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二)
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实施高校扩招后,必须协调高校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必须实行不同层次教育要求水平不一的政策,如对高职教育实行宽松政策,对于本科及以上教育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保证教育质量。必须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工人需大于供的态势,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极度缺乏,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时,缩短高职教育年限,变现在的3年为2年,既有利于这类学生提早就业,也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三) 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
回答者:g***4 |
餐厅创业计划书
做好餐厅开业前的准备工作,对餐厅开业及开业后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从事餐厅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采用倒计时的手法,将餐厅开业筹备工作作为一个项目来运作,实践证明可操作性极强。
一、餐厅开业筹备的任务与要求
餐厅开业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建立部门运营系统,并为开业及开业后的运营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包括:
(一)确定餐厅各部门的管辖区域及责任范围
各部门主管到岗后,首先要熟悉餐厅的平面布局,最好能实地察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餐厅的管辖区域及各部门的主要责任范围,以书面的形式将具体的建议和设想呈报总主管。餐厅最高管理层将召集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讨论并做出决定。在进行区域及责任划分时,各部门管理人员应从大局出发,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按专业化的分工要求,餐厅的清洁工作进行归口管理。这有利于标准的统一、效率的提高、设备投入的减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人员的管理。职责的划分要明确,并以书面的形式加以确定。
(二)设计餐厅各部门组织机构
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机构,餐厅各部门主管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如:餐厅的规模、档次、装修布局、设施设备、市场定位、经营方针和管理目标等。
(三)制定物品采购清单
餐厅开业前事务繁多,经营物品的采购是一项非常耗费精力的工作,仅靠采购去完成此项任务难度很大,各经营部门应协助其共同完成。无论是采购还是餐厅各部门,在制定餐厅各部门采购清单时,都应考虑到以下一些问题:
1、本餐厅的建筑特点。
采购的物品种类和数量与建筑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某些清洁设备的配置数量,与餐厅的餐位数量直接相关,再如餐厅的收餐车,得考虑是否能够直到洗碗间等。
2、本餐厅的设计标准及目标市场定位。
餐厅管理人员应从本餐厅的实际出发,根据设计的标准,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制作清单,同时还应根据本餐厅的目标市场定位情况,考虑目标客源市场对餐厅用品的需求,对就餐环境的偏爱,以及在消费时的一些行为习惯。
3、行业发展趋势。
餐厅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在物品配备方面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不能过于传统和保守。例如,餐厅减少象金色,大红色的餐具与布置,增加一些淡雅的安排等等。
4、其它情况。
在制定物资采购清单时,有关部门和人员还应考虑其它相关因素,如:出租率、餐厅的资金状况等。采购清单的设计必须规范,通常应包括下列栏目:部门、编号、物品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参考供货单位、备注等。此外,部门在制定采购清单的同时,就需确定有关物品的配备标准。
(四)协助采购
餐厅各部门主管虽然不直接承担采购任务,但这项工作对各部的开业及开业后的运营工作影响较大,因此,餐厅各部门主管应密切关注并适当参与采购工作。这不仅可以减轻采购人员的负担,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所购物品符合要求。餐厅各部门主管要定期对照采购清单,检查各项物品的到位情况,而且检查的频率,应随着开业的临近而逐渐增高。
(五)参与或负责制服的设计与制作
餐厅各部门参与制服的设计与制作,是餐厅行业的惯例。
(六)编写餐厅各部工作手册
工作手册,是部门的工作指南,也是部门员工培训和考核的依据。一般来说,工作手册应包括岗位职责、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及运转表格等部分。
(七)参与员工的招聘与培训
餐厅各部门的员工招聘与培训,需由餐厅各部门主管共同负责。在员工招聘过程中,根据餐厅工作的一般要求,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而餐厅最高负责人则负责把好录取关。培训是部门开业前的一项主要任务,餐厅各部门主管需从本餐厅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部门培训计划,选择和培训部门培训员,指导其编写具体的授课计划,督导培训计划的实施,并确保培训丁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八)建立餐厅各部门财产档案
开业前,即开始建立餐厅各部门的财产档案,对日后餐厅各部门的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很多餐厅各部门主管就因在此期间忽视该项工作,而失去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机会。
(九)跟进餐厅装饰工程进度并参与餐厅各部门验收
餐厅各部门的验收,一般由装饰方、投资方、管理方、餐厅各部门主管等部门共同参加。餐厅各部门参与验收,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装潢的质量达到餐厅所要求的标准。餐厅各部门在参与验收前,应根据本餐厅的情况设计一份餐厅各部门验收检查表,并对参与的部门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验收后,部门要留存一份检查表,以便日后的跟踪检查。
(十)负责全店的基建清洁工作
在全店的基建清洁工作中。餐厅各部门除了负责各自负责区域的所有基建清洁工作外,还负责大堂等相关公共区域的清洁。开业前基建清洁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对餐厅成品的保护。很多餐厅就因对此项工作的忽视,而留下永久的遗憾。餐厅各部门应在开业前与餐厅最高管理层及相关负责部门,共同确定各部门的基建清洁计划,然后对各部门员工进行清洁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各部门配备所需的器具及清洁剂,并对清洁过程进行检查和指导。
(十一)部门的模拟运转
餐厅各部门在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到位后,即可进行部门模拟运转。这既是对准备工作的检验,又能为正式的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餐厅开业准备计划
制定餐厅开业筹备计划,是保证餐厅各部门开业前工作正常进行的关键。开业筹备计划有多种形式,餐厅通常采用倒计时法,来保证开业准备工作的正常进行。倒计时法既可用表格的形式,又可用文字的形式表述。以下是相关表格仅供参考。
表一:工作倒计时表
计划装饰期 - 天 月 日试营业 月 日正式营业(具体实践根据实际情况落实)
交表日期: 年 月 日
表二:岗位人员及基本工资设定
表三:投资费用预估
表四:台位及布局
表五:价格定位及业绩预估分析
回答者:d***9 |
您目前处于未登录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大学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