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哪个朝代的木雕佛像从什么朝代兴起?有没有价值啊?大概价值多少?

底部带有&足金&二字,后面还有隶书文字的佛像是哪个朝代的?有没有收藏意义?它的价值大概多少?_百度知道
底部带有&足金&二字,后面还有隶书文字的佛像是哪个朝代的?有没有收藏意义?它的价值大概多少?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现代骗人的东西,下次这些东西可要小心了。
这是模铸的,现代货,假的,如已上当请马上报警~~~
百分百假,而且不是金
其他1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正确认识藏传佛像的价值
摘要:收藏藏传佛像一定要了解西藏地区历史上佛像制作的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你所收藏的佛像的年代、制作地及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我们在南方市场所见到的藏式佛像多是清末、民国初期汉地工匠仿造,造型枯瘦,四肢细小,器壁薄,鎏金量少,以至一些收藏者认为藏传佛像不值一玩、价值不高。其实,真正藏式佛像制作…
  收藏藏传佛像一定要了解西藏地区历史上佛像制作的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你所收藏的佛像的年代、制作地及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我们在南方市场所见到的藏式佛像多是清末、民国初期汉地工匠仿造,造型枯瘦,四肢细小,器壁薄,鎏金量少,以至一些收藏者认为藏传佛像不值一玩、价值不高。其实,真正藏式佛像制作大都是相当精美,价值颇高。本文对藏式佛教造像进行粗浅的解释,供广大收藏者参考。  藏传佛像艺术的发展与佛教历史同步,经历了由初期的模仿印度、尼泊尔、唐朝艺术到逐渐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过程。  西藏佛像的制作严格遵循造像量度经的规范,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为佛的审美标准,佛像的比例尺度、姿态、手印、服饰、法器都有一定之规,造像匠师循规蹈矩,所以历经千年,佛像的基本形象变化不大。  藏传佛像在十至十三世纪佛教后弘期前期,造像多模仿外来艺术风格,随着佛教的重新崛起,藏西阿里地区一度成为佛教中心。十至十二世纪的藏西地区佛像,受相邻的西北印度斯瓦特、克什米尔地区佛教艺术影响较大,藏中、藏南受东北印度帕拉王朝、尼泊尔佛教艺术影响较大。藏东地区与汉地佛教艺术联系密切。这一时期的佛像,因地域不同,艺术传统各异,佛像形制风格复杂多变异彩纷呈。直至十三、十四世纪藏传佛像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制作的佛像,面庞清秀具有藏民族特征,一改早期佛像印度人的脸相,身材略显僵硬但姿态挺拔,富有生气。至十五、十六世纪藏传佛教艺术达到高峰时期。佛像造像各部比例和谐,造型端正稳健,神情祥和庄严,能把佛的精神境界传达得更加细腻入微,艺术表现力已臻炉火纯青。  十三世纪开始,西藏与内地关系日益紧密,以元代的萨迦派、明代的噶举派为代表的西藏佛教东传内地,汉藏艺术双向交流成为西藏佛像艺术风格的主流。藏传佛造像的样式在内地特别是北方地区影响较大。汉族的传统雕塑技法依然在承袭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但已呈现衰落趋势。只有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宫廷所造的藏传佛像极为精美,是内地所造藏传金铜佛像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明中期以后汉式传统佛像普遍衰退。但藏传佛像继续模仿,永、宣官造佛像并一直流传下来,所以制作水平并没有衰退。至清代汉地造像继承明代的风气,皇宫造像都请西藏地区制像高手参与设计和制作,造成西藏系统的造像成为主流。技法上康熙时代造像水平还较高,至乾隆时代,开始&公式化&,造像已没了生气。而南方民间佛像制作,更是以汉族传统手法雕塑。日见衰退,不复振作了。  收藏藏传佛像一定要了解西藏地区历史上佛像制作的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你所收藏的佛像的年代、制作地及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我们在南方市场所见到的藏式佛像多是清末、民国初期汉地工匠仿造,造型枯瘦,四肢细小,器壁薄,鎏金量少,以至一些收藏者认为藏传佛像不值一玩、价值不高。其实,真正藏式佛像制作大都是相当精美,价值颇高。本文对藏式佛教造像进行粗浅的解释,供广大收藏者参考。  藏传佛像艺术的发展与佛教历史同步,经历了由初期的模仿印度、尼泊尔、唐朝艺术到逐渐形成自己鲜明风格的过程。  西藏佛像的制作严格遵循造像量度经的规范,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为佛的审美标准,佛像的比例尺度、姿态、手印、服饰、法器都有一定之规,造像匠师循规蹈矩,所以历经千年,佛像的基本形象变化不大。  藏传佛像在十至十三世纪佛教后弘期前期,造像多模仿外来艺术风格,随着佛教的重新崛起,藏西阿里地区一度成为佛教中心。十至十二世纪的藏西地区佛像,受相邻的西北印度斯瓦特、克什米尔地区佛教艺术影响较大,藏中、藏南受东北印度帕拉王朝、尼泊尔佛教艺术影响较大。藏东地区与汉地佛教艺术联系密切。这一时期的佛像,因地域不同,艺术传统各异,佛像形制风格复杂多变异彩纷呈。直至十三、十四世纪藏传佛像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制作的佛像,面庞清秀具有藏民族特征,一改早期佛像印度人的脸相,身材略显僵硬但姿态挺拔,富有生气。至十五、十六世纪藏传佛教艺术达到高峰时期。佛像造像各部比例和谐,造型端正稳健,神情祥和庄严,能把佛的精神境界传达得更加细腻入微,艺术表现力已臻炉火纯青。  十三世纪开始,西藏与内地关系日益紧密,以元代的萨迦派、明代的噶举派为代表的西藏佛教东传内地,汉藏艺术双向交流成为西藏佛像艺术风格的主流。藏传佛造像的样式在内地特别是北方地区影响较大。汉族的传统雕塑技法依然在承袭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但已呈现衰落趋势。只有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宫廷所造的藏传佛像极为精美,是内地所造藏传金铜佛像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明中期以后汉式传统佛像普遍衰退。但藏传佛像继续模仿,永、宣官造佛像并一直流传下来,所以制作水平并没有衰退。至清代汉地造像继承明代的风气,皇宫造像都请西藏地区制像高手参与设计和制作,造成西藏系统的造像成为主流。技法上康熙时代造像水平还较高,至乾隆时代,开始&公式化&,造像已没了生气。而南方民间佛像制作,更是以汉族传统手法雕塑。日见衰退,不复振作了。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推荐关键字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 14:预展地点:杭州、北京、成都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上海延安饭店预展时间:日-22日预展地点:吴东魁艺术馆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业务合作: 010-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查看: 256|回复: 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 小时听众数威望2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28UID1791522
新手上路, 积分 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2 积分
在线时间8 小时威望20 注册时间积分28好友帖子UID1791522
古代的金铜佛像是用失蜡法铸造的,佛像的内壁粗糙不平且很干脆,体量较大的佛像有时还会有几个支钉残存于内壁。而现代铸造往往用塑胶翻模法,佛像内壁光滑柔软如蜡痕,鉴者一看内堂,就一切明了,所以伪像往往将器底用盖封住,使人看不出铸造方法。中国佛像造型作为一种雕塑艺术,依据各自特征,素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由于各个朝代信奉的佛教有门派之分,明清以前的佛像,称汉传佛像,留存下来的石佛不多,市场价格并不明确; 明清佛像则称藏传佛像,存世的以鎏金铜佛居多,并且市场价格最高。南北朝的时候就崇尚一种“秀骨清像”,佛像菩萨是很清瘦的,秀骨清像,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是一种菩萨比较清秀,一种清秀飘逸的美,他的服装是褒带博衣,衣褶是层层叠叠,给人一种很秀美的感觉,这是南北朝的一种特点。比方说着名的西方三圣是一个造像碑,碑中间是阿弥陀佛,碑的左边是大势至菩萨,碑右边是观音,统称西方三圣,上面是飞天八个飞天,飞天上面是两个小飞天,把一个净瓶捧在手里,把幸福撒向人间,这个着名的西方三圣,石雕比较多,铜鎏金的非常少。到了隋代,佛教造像保留了北齐、北周的遗韵,这一时期虽是佛教历史的过渡时期,但产生了一批中国汉族化的佛教形象。因为隋炀帝比较重视佛教,所以说隋代制造出我国不少的金铜佛像的顶级之作。到了唐代,唐代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鼎盛期,社会的发展必然带来了艺术的发展,而佛像的制作也到达了辉煌的地步,很多我们国家金铜佛的定级之作也就在唐代。那么唐代的菩萨制作,制作得非常精美,非常华丽,整个是博衣飘带,整个是比较飘洒、秀美,那么由于受汉传佛教的影响,唐代的佛像面部都非常丰满,鼻子高高的,樱桃小口,身材都是以胖为美,这些艺术家们就把唐代的宫女作为模特。我们经常讲,叫唐代的宫女像菩萨,菩萨像宫女。也就是讲,这个时期的作品一般比较好鉴定。在宋代佛像作品中,菩萨的形象塑造的成就最高。创作手法以唐代造像的理想化为基 础,进行了个性化的写实加工,作品以普通人为原型,佛像逐渐走向民间,就像身边的你我他,表现出亲切的生活情趣,这也是它的成功之处。到了宋代以后,由于人们的需要,就改为大肚弥勒佛,现在大肚弥勒佛我们经常见到,宋代的佛造像总之言之走入世俗化,给人一种很亲近的感觉,一种写实的东西比较多。元代以后,社会更为动乱,战争连连不断,汉传佛教的影响逐步减弱了,藏传佛教逐渐扩大。在老百姓当中,藏传金铜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所以我们目前见到的大多都是藏传金铜佛。明代铜佛像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莲座边缘有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清代铜佛像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目传神。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多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为宽大。胸前所饰的璎珞、串珠雕刻得极为精美细腻。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冠叶呈平板状,不镂空。近年来,明清金铜佛像在香港和内地拍卖市场屡创天价。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以1.166亿港元的天价拍出,去年苏富比香港秋拍,明永乐鎏金铜佛突破1.2亿港元。纽约时间3月17日晚间,纽约佳士得2015春季亚洲艺术周“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夜场上,刘益谦以486.9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一座“西藏11/12世纪铜瑜伽士坐像”,创下西藏雕塑拍卖世界纪录。从2015年春拍拍品成交情况来看,两年来中国佛像拍卖价格持续下跌的局面已被打破,中国佛像拍卖再次升温。佛教传入中国的初期只被视作神仙道术的一种,流行不广。西晋以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痛苦,为佛教信仰的传播提供了的宽广的民间土壤;另一方面,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入主中国北方,它们的文化传统与来源于西域的佛教更易于相互认同。因此,佛教在十六国时期得以迅速生长,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自此佛教思想盛行至今。寺庙里的佛像也成为当时世人的信仰与寄托而代代相传。说起来佛像的收藏与研究其实兴起于海外市场,在2000年以后国内佛像收藏市场才开始启动。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佛像价格不断上涨,几乎成为拍卖市场上价格最高的拍品。2006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凭借1.166亿港元的成交价曾轰动一时。明代铜鎏金佛像鉴定,评估,出手,交易 周先生电话+微信:铜鎏金佛像收藏价值:目前收藏价值较高的佛像大致有几种:艺术性强的佛像、汉传和藏传各时代代表性的佛像、重要题材佛像、特殊工艺佛像、特殊历史意义的佛像、大体量的佛像。近年来,尽管佛像价格已经大幅上涨,但与书画、瓷器、玉器相比,佛像艺术品还属于尚未爆炒的收藏品,其价格也还远远没有到位,从投资角度来看,佛像收藏应该还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键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每一个时代的佛像都各不相同,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为现代佛教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而佛像收藏更是为人们的艺术生活增添佛教文化韵味。
- The End -& &&&本次征集范围
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陶瓷:古代各窑口到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要求玉质佳、雕工精。: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钱币邮票等。大陆唯一征集点·深圳市电话:联系人:李老师邮箱:敬请预约您的位置:
&清代铜佛像有没有价值值多少钱
清代铜佛像有没有价值值多少钱
& 13:12:48
&广州溯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403号广州国际电子大厦9楼全
&&&&志趣认证
&日(距今446天)
清代铜佛像有没有价值值多少钱
  佛像在拍卖市场自2000年以后就急剧上涨,存世数量越来越少,保存难度也高,再加上对佛教文化的痴迷和人们投资意识的增加,具有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价格上涨是必然,鎏金佛像泛指一切以金属为质地的佛教造像,材质可以是纯金、红铜、黄铜、青铜、铁、银等,但一般特别指鎏金的铜佛像。
  再有材料与质地,这是鉴定中最为直观的。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和红铜。我们在鉴定时,要注意不同的时期用铜是不同的。如同样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特别是乾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室对佛像的崇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料特别好,所以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就有特别沉的感觉,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
清代铜佛像在哪估价权威,咨询电话周经理)
清代铜佛像近几年市场行情价格:
清代----价格:184万&&&&&日期
清代嘎巴拉碗----价格:384万&&&&&日期
清代乾隆-价格:219万&&&&&日期
清代乾隆-价格:214万&&&&&日期
关公价格:153万&&&&&日期
清代嘎巴拉碗----价格:464万&&&&&日期
清代----价格:431万&&&&&日期
  清代铜鎏金佛像的特征,以真品翻模制作。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无法比拟的,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上交代不清。
  9世纪后,佛教在西藏沉寂了一段时期,直至11世纪,藏传佛教才得以复兴。当时,印度大批佛教艺术工匠涌入克什米尔,随后又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西藏的古格和拉达克地区,所以,古格早期的作品大多呈现出克什米尔风格。而古格造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冠帽与头发之间以金属细条连接。
  清代铜佛像图片大全,根据资深古玉研究者及古董收藏家李广兴先生介绍,明代永乐与宣德时期的铜佛造像面相丰满、造型优美、金水充足、艺术水平极高。“清代造像继承明代风气,是汉藏金铜佛像的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李广兴先生认为,清代的佛像是在明代的基础上而延伸发展的。由于有着数十年的收藏经验,李广兴先生所涉足的收藏领域除了古玉、古陶瓷以外,同样也喜欢收藏古代铜佛。他众多的收藏品当中,就有一尊是清代时期的铜佛造像藏品。根据李广兴先生描述,该铜佛不仅高度高,而且做工也十分精美。“这尊铜佛不仅做工精致,而且还带有景泰蓝,十分难得。”李广兴先生认为,该铜佛应该是清代中早期之作。
  鉴于佛像收藏门槛较高,年代稍微久远一点的精品动辄上万甚至数十万,其收藏鉴赏需要丰富充足的佛学知识和判断能力,罗光禄建议刚入门佛像收藏的新手,可以挑选一些近现代的佛像工艺品。“近现代的佛像价格普遍比较低,一般几千块钱就能买到,工艺方面虽然不能和明清的精品相提并论,但也不乏有好的作品出现”。
  到拉达克王朝时期,代表性的金铜造像主要采用青铜琍玛,铸胎特别薄脆,是早期金铜佛像中铸胎最薄的。铜色细腻光亮,且较多采用错银和错红铜。造像脸部比较短圆,阴刻的眉毛高挑如弯弓。眼部多错银,錾阴线表现眼球,对瞳孔大多不作深入刻画。头发分缕垂肩,耳铛中空,有如大圆环,周边装饰联珠纹,垂及肩部。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关键字:&&&&&&
给我留言,我会立即联系您,谢谢!
(格式:区号-号码(分机))
(强烈建议填写,可跟踪信息!)
(1000字内)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Copyright &
志趣网 版权所有2016佛像市场价值几何?
我的图书馆
2016佛像市场价值几何?
自古也来佛在人们的心中都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很多人把佛当一种信仰,一种寄托。为了自己的向往和心理的寄托慰藉铸造出一尊尊高贵而典雅的佛像。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在如今都会对佛存在着一种向往。也正因为如此而造就了佛像的盛行和价值连城的地位。在古玩界,收藏大家们遇到一件好佛像通常都是用“请”来代表,圈内人士都会问这尊佛像从哪里请来的,而不会说买,这就是佛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用钱来说是对佛的不尊重。佛求有缘人,正因如此,2016年起佛像的市场价值和地位将不可估量!宣德 菩萨坐像 成交价格: 48,300,000 RMB此尊明宣德铜鎏金嵌宝石观世音菩萨坐像庄严优雅,工艺精湛,嵌饰华贵,且体量巨大,艺术性尤为震撼,刻款“大明宣德年施”,是为宣德宫廷造像中极为罕见的作品。菩萨一面二臂,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施三宝严印持优钵罗花,右舒游戏坐于双层仰覆莲台之上。尊像方面宽额,五官刻画清晰大气,双目下视,神态内敛,双唇饱满,嘴?角自然上翘,慈祥而又不失庄重,双耳饰圆形耳珰。头戴宝冠,冠后立化佛,亦刻画精美准确,绀青绘发,发髻顶部饰莲苞形髻宝,长发自宝冠内整齐贴于额前、耳侧及脑后,丝丝精细。尊像躯体结构匀称,宽肩细腰,造型端正挺拔,四肢饱满有力,肌体感强烈。袒上身披天衣,下身着裙裳,右脚自然下伸踏于小莲台之上。胸前、腰部挂U字形连珠式璎珞,璎珞、宝冠、耳珰、臂钏、脚镯等皆刻细致而华美的花叶卷草纹,并嵌饰珊瑚及松石,白毫则以珊瑚为饰,异常华丽。底座为双层仰覆莲台,莲瓣细长饱满,顶端呈卷草形上勾,劲健有力,莲台高且与尊像比例设计恰到好处,更显整体持重大方,法相威严的同时亦光彩照人,“大明宣德年施”楷书款阴刻于台面前部正中。清雍正铜鎏金绿度母坐像 成交价:37,950,000 RMB此尊清雍正铜鎏金绿度母坐像即为典型的多伦诺尔造像风格。绿度母比例尺寸精确,制作工艺和镀金水平均较同时期中原造像更为精致细腻。其面庞圆润,为典型蒙古地区特有的人物造像特征,并融合了藏地的铸造技术,与中原地区的审美情趣,塑造出了此尊宛如年轻女性般靓丽美好的绿度母之像。其莲花座宽大厚重,莲瓣呈三层,细长而挺拔,饱满有力度,莲台边沿亦以三层均匀连珠为饰,工艺极为精湛,其镀金的方式与亮度、耳珰及璎珞的设计形式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均为嵌松石、青金石、珊瑚石等各式半宝石,都有明显的蒙古风格之体现,绿度母为二十一救度佛母之一,以其身色得名,被尊崇为能奇迹般拯救苦难众生的救助者,也是示现的度母中最为常见和活跃的。经典称二十一度母皆为观音菩萨的眼泪所化现,以助菩萨解救众生之各种苦难,《度母本源记》中即称绿度母可救狮难、象难、蛇难、水难、火难、牢难及非人类等八种苦难,故也称救八难度母。绿度母的信仰在藏传佛教中十分盛行,这一题材的造像更是藏传佛教造像中造型最为优美的一类,而绿度母则因其或舒坐或站立的灵活姿态,最易将女性形象中的婀娜多姿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尊即为一典型范例。14世纪 止贡巴 成交价:16,675,000 RMB上师身着紧身坎肩,外披象征福田的田格纹袒右式袈裟,衣边饰细密联珠纹,身姿健挺,结构匀称。右手作触地印(bhūmispar?amudra),左手于腹部作禅定印(dhyānamudra),双足结金刚跏趺坐(vajraparya?kāsana)于莲座之上,此种作触地印样式的止贡巴·仁钦贝为其典型的造像样式,被认为是遵循12至13世纪,即止贡巴·仁钦贝在世时的造象样式。仁钦贝脖颈处三道蚕节纹,且双耳垂肩,有如佛陀像相好之态,被认为是金刚座释迦牟尼佛的象征。本件造像半月形仰覆莲座,双层莲瓣,莲瓣饱满有力,遍饰莲台,莲座底部有完好封藏,体现了14世纪藏传佛教造像的莲座特征。明永乐 毗湿奴 成交价:12,880,000 RMB这件罕见15 世纪早期明代宫廷尊神鎏金华丽,造型生动,充满张力,尊神一面四臂,头戴五叶宝冠,耳坠宝环,发垂于肩。双目睁视,眉宇轩昂,前额宽阔,身缀大量璎珞,饰以穗状臂钏、足钏。左上手持举火焰摩尼宝,右上手持剑,左腿膝处着地,右腿屈膝平衡全身。从尊神身上的装饰及面部特征、制造工艺等方面看,这件作品具有典型的明代永乐宫廷造像风格,造像题材尤为特殊,十分稀罕。16世纪 三世达赖 成交价:11,500,000 RMB本尊造像身幅巨大,面容严肃,表情刻画逼真,眉弓高挑,鼻梁高挺,面颊方腴,双唇紧抿。上师身着藏式僧衣,僧氅包裹结跏的双足,袈裟铸刻随形,流畅自然,毫无生硬。造像下端莲座上刻有铭文,证实了上师的身份——三世达赖索南嘉措。莲座上下饰细密联珠纹,莲瓣饱满,层次分明,具有16世纪西藏中部地区的典型特征。比照而三世达赖本人也生活于16世纪,因此可推断此件三世达赖造像应为索南嘉措在世时期命工匠依照本尊形象而塑,因而导致本件作品尤为生动、重拟度极高。12-13世纪 六臂般若佛母 成交价:10,925,000 RMB这尊合金黄铜铸造、华丽夺目的“六臂般若佛母”像,秉承了克什米尔佛教造像一贯的艺术风格,是为该地区佛教艺术晚期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佛母头戴三叶宝冠、耳饰宝珰、身缀珠宝璎珞,以金刚跏趺姿端坐于仰覆式莲台之上;其面如满月、眼部以白银镶嵌、眉心错红铜、双唇丰满;身姿端庄挺拔,丰腴中不失窈窕曲线,恰似异域贵族少女般美丽动人。身体两侧六只手臂依次伸出,最前端双手当胸结说法印,其余四臂分别持念珠、作施与印、捻花茎,整体凸显出厚重的层次感,富于动态,肢体颀长而富有弹性,极具艺术表现力。造像双层莲台下方另承束腰式方形底座,以绽放莲花装饰、辅以细密繁杂的缠枝纹,使整件作品愈加富丽堂皇,克什米尔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也在此处彰显的淋漓尽致,其下层台座的纹饰尤为特别。佛像现如今已经在一个很高的收藏水平,有越来越多的藏家愿意在家里供奉一尊自己有缘得到的佛像。佛度有缘人!扫描二维码,添加公众号,转发到朋友圈,每个月随机抽取一名送一串绿松石,古玩专业鉴定评估真品可以推荐买家收藏买家喜欢,可以上门收购微信:
推一荐:&&|&&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朝代佛像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