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监控摄像头再创历史高,投资者还要不要继续拿着

002415海康威视连续六日上扬后复权股价连创历史新高 - 南方财富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002415海康威视连续六日上扬后复权股价连创历史新高
&&&来源:未知&&&海康威视
  周二(8月7日),截至14:26左右,海康威视上涨逾3%,连续六日走强。盘中,海康威视后复权股价一度触及125.67元,再创历史新高。
  海康威视发布的201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称,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7.3亿元(元),同比增长38.41%;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长38.46%。公告称,业绩增长的原因在于:1、公司所处安防继续维持行业相对景气度;公司持续扩大产品销售规模,推升经营业绩。
相关阅读: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商务进行时
财经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南方财富网 - - - - - -特此声明: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南方财富网无关 南方财富网 & 版权所有海康威视全面分析
&&&&&&&&&&&&&&&&&&&&&&&
本文送给改变我人生道路的好朋友,为他节省调研时间,文章很长,强烈建议看完,不是荐股买入,而是用文字再现一个广阔市场空间的行业和一个拥有优秀业绩和预期的企业。
本人有7年的监控工程系统方案设计与系统验收工作经验,因此对监控细分行业的理解应该不输于大部分平庸的券商TMT板块研究员。
核心要点:
一、监控行业是产品定期更新换代的行业,属于易耗品,并非一锤子买卖,有长期稳定需求,当前城市监控远未饱和,已安装使用的监控又面临升级换代,长期市场需求巨大。
二、行业格局:当前行业处于海康和大华双寡头垄断,且双寡头中海康占据绝对优势,2014年海康利润相当于4个大华。其他企业利润相比大华都微乎其微。行业高度集中。
三、海康的历史数据:上市5年平均年增长40%以上,2014年达50%,当前手握现金72亿和应收票据18亿,资产负债率低,25%—30%,毛利率高,40%以上。两市难觅
四、海康企业的优势:优秀的管理层、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丰富的产品线、国资背景、订单的极度分散、渠道优势,大众消费的萤石品牌及早布局、强劲的海外发展势头。
五、未来增长预期:数字图像全面代替模拟图像、高清超高清全面代替低分辨率、行业应用方案推广、产品技术覆盖“互联网
”绝大部分领域,大数据云存储与BAT和乐视的战略合作。
六、海康面临的潜在风险:企业员工数量越来越庞大,跨界多元化,萤石发展不达预期
七、估值与股价:PEG指标处于安全边际,股价目前处于合理区域,深港通、H股发行在即、国际资本的增持。
全文部分:
一、监控行业介绍
1、传统监控系统
一套完整的监控系统基本上分为前端视频采集(摄像头)、中端线路传输、后端服务器应用(存储查询)三大模块。早年摄像头信号都是模拟信号,线路传输距离短,长距离传输还需要模数转换,到达后端服务器应用的时候再数模转换回模拟信号,分两路一通过矩阵上电视墙,另一路进入服务器转换成数字存储被查。这是监控的模拟时代模型,可以看到,模拟时代的视频监控,一方面传输距离短,另一方面需要多次数模转换,增加设备,模拟时代监控基本被日本企业所垄断。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监控系统已经升级过渡到数字IP时代,高清时代。首先前端摄像机就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图像采集后立刻转变为网络数据在终端传输系统中传输,距离远效率高,到达后台后也是直接数字化的应用(存储和查询),总体效率和成本要远远优于模拟时代,而且在数字时代,因为数据传输是网络分包的,所以不担心传输负载,前端可以把图像分辨率做得足够大,因此前段的图像采集已经能够突破瓶颈达到高清超高清标准。从我接触的本地治安动态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和施工应用来看,2004年左右建立的摄像机均为CIF格式,也就是VCD的清晰度,到了2008年,已经开始普及4CIF,也就是DVD的清晰度,2010年以后,开始普及D1,也就是以前17寸显示器标准的的清晰度,再到2012年以后,慢慢开始有720P和1080P了,再到现在,已经出现了4K。所以技术的发展,会自然提高市场的需求,当720P开始普及,1080P开始推广,4K出现的时候,以前建设的D1,4CIF,CIF清晰度的摄像机都是要淘汰更新的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监控远远不是大多数人们想的那样是个基建项目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有长期稳定需求的买卖,只要技术在进步,就会继续有需求,而且监控器材都是7*24小时不停运转的,连续工作三五年,确实需要寿终正寝了,电子产品本来就不是耐用品,要经常买新的。此外监控密度增加的需求总体还看不到饱和的程度。
2、传统监控的市场空间
下面来谈一下市场空间。先说存量市场,中国的城市治安监控很早就开始建设了,尤其是东部发达城市,基本覆盖每条街道了,但是就像上一段说的,越早建设的监控系统,更新换代的需求就越迫切。监控IP化,高清化是今后的基本要求。增量市场方面,当大城市的主要街道覆盖了,接下去就需要覆盖街巷里弄了。这里的需求就很大,然后随着一二三线城市的普及,四五六线的城镇也要开始监控覆盖街路巷,然后是广大农村,监控的密度由低到高,需求无极限,这里的增量暂时无法统计,而且这只是说了监控中的一个领域,即城市治安动态监控,另外还有广大的交警违章监控、高速监控(高速公路现在的取证需求越来越倾向于每一段都有监控覆盖),公检法系统,文教卫系统,金融系统,能源系统,大型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等,首部邮政业强制标准今年9月实施
快递作业区须装监控 ……当前的地方台新闻,除了新闻记者拍摄的画面,就都是监控拍摄的画了。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其中第(九)条即: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高起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工作,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加大城乡接合部、农村地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逐步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完善技术标准,强化系统联网,分级有效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逐步拓宽应用领域。加强企事业单位安防技术系统建设,实施“技防入户”工程和物联网安防小区试点,推进技防新装备向农村地区延伸。
视频监控的建设应用可以说是在今后会进入绝大多数行业。这些还都是基于传统的监控系统。下面就要来谈谈监控行业未来的转型与发展
3、未来监控行业的转型与发展
民用监控建设需求开始进入开发普及,上述提及的监控建设均为政府推动,民用家庭安防需求总体尚未被开发,民用市场目前依旧是一片蓝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流量瓶颈的打破,视频信息将尽快地进入个人移动终端,达到手机端的应用,该互联网背景能够快速普及安防视频的个人应用。
监控行业商业模式面临从设备制造商转型进入解决方案、运营服务等领域,以提升附加值和利润率。
未来视频监控技术的继续大幅度的发展,将使得视频技术的应用进入“互联网
”概念的所有新兴产业中,在大数据(大数据中视频数据占比最大)、云存储(视频数据达到天量后只能依靠云存储)、工业4.0(智能制造离不开工业机器人的视频摄像机获取图像信息),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对高清摄像机的图像有特殊需求)、在线医疗(视频应用)、在线教育(视频应用)、智慧城市(监控图像)、物联网(视频智能识别等)、智能家居(视频智能识别等)、人工智能(视频智能分析)、车联网(视频信息获取与智能分析)等几乎所有新兴行业以及军工、高铁、基建、以及一带一路的传统行业。
得视频者得天下。人类信息形式从原始到高级,分为信号,文字,声音图像,视频。每种信息形式都比前一种更生动形象地还原事物,无疑视频是信息的最高级载体形式,能够最逼真地还原表达所发生的事和存在的物,在网络传输瓶颈和存储瓶颈打破以后,视频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的信息形式替代,成为主流的信息载体形式,未来的朋友圈也将不再局限于发照片,而是发视频,各行各业均有如此的趋势,所谓得视频者得天下。
再加一句,这个行业将来不再称为监控视频行业,而直接称作视频行业。
二、视频监控行业格局分析
国内上市公司中,做视频监控的企业接近10家,但总体行业格局呈现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的双寡头局面,一个海康的利润相当于4个大华,而1个大华相当于10个东方网力,其他企业利润相比东方网力更加微乎其微。经过2014年大华的利润停滞与海康的继续50%的上升,该行业双寡头的局面正在向一家独大的趋势发展。该行业集中如此之高,两市难觅。
三、海康的历史数据:这部分不做重点描述,因为上市5年利润连续增长40%以上,除了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在30%以上,其余均在40%以上,2014年甚至达到50%以上,当前手握现金72亿和应收票据18亿,合计90亿流动资金,资产负债率低25%—30%,毛利率高达40%以上。财务非常稳健,两市难觅。具体的可以查阅财报,财报属于证伪的,财务细节不在这里累述,有兴趣的应该自己去看一下。
四、海康威视的优势
接下去是重点,也就是海康威视的护城河到底有多宽。
先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历大致说一下监控行业和海康的前世今生。2000年,海康一开始只是做视频板卡起家,也就是电脑上插一个视频卡,然后模拟信号的摄像头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到视频卡上,通过整个电脑工控机运行监控系统。这是那个年代的视频系统标配,一直持续到2003年,我们本地的看守所监控系统大升级改造,居然也就是用了两台电脑工控机,当时还号称非常先进。然后随着整个监控行业的发展到2004年以后,终于开始普及硬盘录像机,当时本地开始第一期的治安动态监控系统,二十来个摄像机,用的还是大立的硬盘录像机,那时候还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海康的份额不高。到了2006年和2008年,本地治安监控系统开始了二期三期,达到64个摄像机,全部将大立换成了海康。而那时候大立已经被边缘化了。再然后,就是海康跟大华的双寡头垄断格局了,根据自己验收过的工程,凡是高投入的工程,都用的海康,讲究经济性的低端工程,都用的是大华,总体说来,那个年代海康的设备价格要比大华贵一些,操作界面更丰富一些,而大华的设备更加便宜,操作界面比较简单,甚至有山寨货的感觉。这种区别已经决定了这两个寡头的各自定位。经过09年的金融危机洗礼之后,年,整个安防监控行业其实进入了一轮旺盛需求阶段,两个寡头的份额也迅速扩大,而海康在这一阶段,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开始了绝对的领先优势,关于这一阶段完成超越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而我更加倾向于一种观点,那就是海康的布局意识,最典型的就是海康在这个阶段已经先人一步开发了视频监控的综合平台,这个是打败其他监控厂商的真正大杀器。因为在这个阶段,是数字摄像机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当时的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最为混乱,用户选择很尴尬,本身想符合潮流装新一代的数字监控,而之前建设的都是模拟监控,还有矩阵这种大器材还在试用期,如果装新的监控系统,不能跟老的整合使用,这个就很浪费,如果装老的那一套,又不符合主流技术,好像智能机时代了还去买个老年机用。在这个时候,海康适时推出了视频监控综合平台,这是一个软件平台,他的最大强悍之处就是能够兼容市面上主流的模拟摄像系统,把那些老的监控都能够接进来,这种需求非常符合过渡时期的客户要求,一旦使用了海康的平台,必然配套后续的海康摄像机,这种客户粘性是很大的,如果换平台,那么后续购入的海康设备可能面临无法使用,更换成本很高。而实际情况是当时市面上可能也只有大华能够研发出这样的视频综合平台,其他厂商并没有很有力的跟进,因此那个时候海康在短期内完全确立了霸主趋势,等到大华跟进开发综合平台了,市场份额已经被海康先发制人占据多数了。这个阶段到了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整个视频监控行业又开始面临了新的转型,因为发展到2013年,很多监控系统从最初几十个摄像头,发展到成百上千个,光靠人工看已经形同虚设了,这个时候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呼之欲出,成为新一轮的需求,监控系统不能再靠人工来看,而需要系统自己来看了。所以整个2014年,就是监控行业转型之年,转型的重点在于应用解决方案,同时伴随着IP化和高清化的更新换代。为适应转型,大华整个2014年都在做内部高管人员调整,因此2014年利润增长基本停滞,而海康不仅传统业务依然稳健前进,获得超过以往40%的增速,达到50%以上,而且转型强势推进,布局数年的民用消费领域萤石品牌开始发力,APP用户短期突破200万,解决方案也也开始发力,例如海康帮助银泰建设了一套解决方案用视频来统计人流分布从而获得不同商品种类关注度的区别以便进行更好的柜台布局;海康帮助嘉兴市区建设了停车违章监控抓拍,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抓怕违章停车,对于临时停车3分钟以内的加以甄别不予处理,将交警从抄牌任务中解脱;海康威视为美国费城社区娱乐中心提供了整套安全管理解决方案荣获美国“国土安全金奖”……当然海康的解决方案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海康的商业模式已经慢慢过渡到通过解决方案来卖设备,即通过软件来卖硬件。这种模式低端厂商无法复制,是海康保持40%以上毛利率的护城河。
海康之所以取得上述骄人成绩,公司本身的优势基本归结于下面几个方面:
优秀的管理层。管理层尤其是总经理胡扬忠先生,给我的感觉就是低调,沉稳,睿智,用心、踏实,接地气,当然这些都是主观感受的词语,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我说一下根据,关于低调,这一点也体现在公司的外在形象上,海康从起家开始到2014年,我印象中看不到像样的广告,几乎从没有进行过什么宣传炒作之类的伎俩,完全靠自己默默跟耘技术积累和渠道建设,做到了市值千亿,这也是很多非监控专业人士到现在都不知道海康威视这样一个公司存在的原因。这一点跟雷军的小米完全相反,雷军比较高调,小米还没出来就已经通过宣传聚集了一大批粉丝,当然,商业模式不一样,也不能说雷军不对。但是比起雷军的商业模式,无疑是海康更加稳健。关于沉稳,也是来自于我参加的4月份投资者接待日上胡扬忠先生的讲话,其称公司的理念首先的前提一定是求稳,虽然有些步子迈得比较快,但那一定是又快又稳,胡扬忠说公司不追求发展速度,做到稳了,至于多快那就顺其自然。这一理念跟我的投资理念也完全符合。关于睿智,用心,表现在投资者接待日上,对在场所有机构研究者和个人投资者提出的无论技术类问题还是管理类问题甚至公司的发展规划等所有领域的话题,都能立即对答如流无需思考并给出大家都信服的回复,说明所有的问题,胡扬忠先生都思考过,真正把公司放在心上。关于踏实接地气,整个投资者见面会上的所有发言,几乎没有空话套话官话说辞,不喊口号,都是就事论事,感觉比较踏实接地气。这些特点都符合他技术出身的背景。以上还仅仅就是胡的个人,而胡对于公司的治理理念,除了求稳不求快以外,我认为还有两个理念我非常认同,一个是技术积累树干树根理念,另一个是颠覆性创新理念。关于技术积累树干树根理念,在投资者接待日上,胡总给大家在白板上首先画了一个树根,这个是公司的技术研发和积累,然后画了树干上的分叉,这个代表着公司的产品种类,每个树干分叉的枝丫,就是不同产品的不同型号,换言之,只有当树根足够发达,企业的产品线才会越全面越丰富,以此例来说明公司非常重视技术研发和积累,很多技术研发出来后并不一定能马上实现市场价值,但是不代表不去做,当越来越多的技术储备了以后,产品线自然而然就越来越丰富。胡总又换了个比喻说技术是老宅里面的那口井,老宅如果要兴旺,那口井是绝对不能枯的。这个理念也是深得我的认同,我同时又想到雷军的小米,跟这个理念恰恰相反,小米是先有市场需求,再针对这种需求去研发,相当于树的枝丫先长茂盛了,然后带动根系去扩大,又好像古宅里人丁兴旺后再去挖井来满足古宅的用水需求。孰优孰劣,我想至少海康的模式更加稳健吧。另一个理念就是颠覆性创新理念。因为海康是科技企业,科技企业最怕的是颠覆性创新,就好像数码相机革了彩色胶卷的命,诺基亚革了数码相机的命,智能机革了诺基亚手机业务的命。海康的视频业务也有可能被新发展的技术革了命,这一点,胡扬忠向投资者提到,当前颠覆性创新的理论以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为首创者,该理论尚未在国内出版的时候,九十年代末已经被引进至管理层,是国内最早接触颠覆性创新理论的管理层,因此我有理由相信,管理层对颠覆性创新是一直保有警觉和提早布局意识的,这也是为何在监控的技术换代和模式转型的各个时期海康总是先于大华进行布局的原因。这一理念也让我对该企业更加安心。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海康这个企业交给以胡扬忠为首的管理层,我是放心的。
庞大、年轻的研发团队。根据上一段的描述,海康的研发团队就是企业的树根,为整棵树提供营养的部分,根据海康2014年的年报披露,研发团队达到5333人,而大华是2216人,两倍还多。其他视频监控厂商更是微乎其微。海康的员工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年龄结构年轻化,30岁以下占比75.47%,大专以上80%,而大华的年报未予公布年龄结构。这里涉及一个概念:工程师红利。稍微扯点时代背景,中国在90年代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所有的经济成果都建立在人口红利上,这种人口红利是低端劳动者人口红利,而现在低端劳动者人口红利显然已经慢慢消失,但是中国大学扩招后形成一个新的人口红利,即工程师红利,后续十年中国完成产业升级,基本上依靠这个优势完成。中国的工程师相比外国的工程师,用人成本显然要低很多,而且中国工程师的劳动时间比国外更长,善于加班是常态,因此,海康是个年轻有朝气的企业,员工年龄非常优化,能够基本不用调整就可平稳度过后续的十年。
雄厚的国资背景。海康所在的行业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业,是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行业,海康威视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属上市公司,背靠国资委,更容易受到国家政府层面的扶持,这一点比民营企业大华更有优势。传统观念认为国有企业是臃肿、低效、掉头难的代名词,而民企则是进取、高效、灵活的代名词,这个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其实国企有国企的优势,民企有民企的短板,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劣势。在国家战略层面的行业,中央政府一定会更多扶持国资委控股的下属企业,而民企的作用更多的是作为国企竞争的陪练。而在其他非战略行业,国家会放开民营企业相互竞争提高效率。
规模优势。海康庞大的体积和出货量,也是其优势之一,出货量越大,摊的成本越大,海康的毛利率常年稳定在40%以上,也一部分得益于其规模优势。当前,海康的出货量相比其他厂商是遥遥领先,2014年年报显示海康生产量是29,749,118台/件,大华是14,292,835台/件,是两倍多的大华。而海康在桐庐的1000亩生产基地今年一旦建成投产,可以预见会更加大幅度地摊成本。因此在这个行业,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在海康面前并不具备多少优势。如果论整体监控方案,无疑海康的优势无法撼动。
渠道优势。海康在没有做任何广告的前提下,把业务做到行业如此集中的程度,完全得益于公司对于渠道的耕耘,因此其渠道的积累是非常惊人的。海康的渠道不仅遍布国内,也遍布全球。
订单极其分散。这个是在投资者接待日上通过胡扬忠总经理亲口描述的,他说海康的订单极其分散,亿的营收平均每个订单只有二万五千元,这个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常规思维总觉得海康这种业务就是接政府监控工程大单的。胡扬忠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说别的企业是吃盒饭的,海康是捡芝麻的,捡芝麻,二万五一粒芝麻捡到172亿,订单的及其分散凸显了其业务的稳定性,比起那些傍大款的企业比如给苹果代工了马上利润大增有所不同。
核心技术:编码和存储。海康有很多技术积累和专利,不一而足(2014年,就提交了986件中国专利申请,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超过30件),但是以我个人的专业技术经验,认为当前最具竞争杀伤力的核心技术优势是两个,编码技术和主动存储技术。首先说编码技术,在4月份的投资者接待日上,海康研发部门负责人向在场的各位演示了海康自主专利的SMART264编码技术,通俗的说这种编码技术在图像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码流减少一半,也就是说相同图像质量下产生的录像文件体积小一半。这是一个很有竞争杀伤性的技术优势,在一个上规模的监控系统中,传输系统和后台系统无需更改升级,即可增加一倍的摄像机数量。尤其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还没打破网速瓶颈和存储瓶颈的过渡时期,对于那些网速或者存储满载的监控系统中有着突破原系统极限的极大性能扩展提升。另一个是海康威视获得国务院颁发的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主动对象海量存储系统及关键技术”,这种技术通俗地说,就是存储和读取视频数据能够更加快速,存储空间利用率能够提升,改变过去找个视频文件要半天,拷贝也要很久的状况。这两样技术整合在一起产生的效率,当前其他厂商尚无法相提并论。
萤石品牌的及早布局。得益于海康威视管理层的前瞻性眼光,在移动互联网初步发展阶段就提出了大众消费这一片蓝海,将视频监控与个人的智能手机相连接,在历经几年的布局,公司已经在2014年强势发力针对大众消费的萤石品牌产品线,并在2015年配合互联网
国家战略升级为萤石
,发布多款新品,比如媲美GOPRO的萤石运动相机S1,听声辨位摄像机等,3月份已经积累萤石APP用户200万,并接入萤石设备160万台,该数据仍在高速增加中,萤石的解决方案包括小商业O2O,透明厨房、人脸识别、智慧社区、交通流量地图、食品卫生监督等均有推广。此外萤石云平台开放,目前已有聚集80家应用开发者,已经推出20余款应用。而大华的民用品牌乐橙,由于起步晚,2014年又遇到管理层调整,鲜有步伐推进之举。
强劲的海外发展势头。公司雄心壮志,将第一个国外发展的据点选择在美国,2014年获得美国国土安全金奖,并取得美国军方采购资格,发展势头可见一斑,其他内容略。
五、未来增长预期:这一部分基本是说故事,不管实现的可能性多高,毕竟还是在说故事,不想花太多时间描述美好的愿景,只是概括性的谈谈将来的行业趋势。
大数据云存储。无疑这个是今年热炒的概念。在4月份的投资者接待日上,总经理胡扬忠亲口说现在的大数据里比例最大的就是视频数据,所以今后的大数据云存储里视频数据是主角。这个数据无从考证,但可以从一个实例得到印证,在我们每个人的家庭PC电脑上,如果按文件类型来统计,一般占用空间最大比例的就是视频文件。也正因为如此,海康威视早在2013年四季度就成为中国外部磁盘存储ISCSI细分市场第一名,2014年多季度蝉联“IP网络存储第一”,早在2005年,海康威视与硬盘生产厂商希捷合作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安防监控专用硬盘SV35。SV35历经5次技术升级,目前已经是第六代监控专业硬盘。2015年推出针对安防市场的第七代SV7全系列监控专业硬盘。此外,海康威视已于2014年跟百度、阿里、腾讯、乐视等互联网巨头均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大数据云存储内容服务上实现强强联合。
数字图像全面代替模拟图像。日,海康威视在广州启动了主题为“全面超越模拟,引爆IP大时代”的全国巡展活动。海康威视展示了其在IP高清监控和智能可视化管理应用的一系列技术、产品和行业应用方案,包括高清超高清全面代替低分辨率,行业应用方案推广。监控行业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逐渐将过去人工看的方式提升到电脑识别。
产品技术覆盖“互联网
”绝大部分领域。有分析认为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无论是当前热炒概念工业4.0,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军工一带一路基建高铁,均要用到视频技术,而海康在视频监控领域的技术积累帮助其顺理成章进入视频应用领域,从而打开更大的一片蓝海。这里的增长无可限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持续关注海康能否把握住。
六:海康面临的风险
员工人数迅速扩大。该风险对于管理层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公司在从小到大的发展中必须经历的瓶颈。4月份的投资者见面会上也有机构投资者提出了该问题,胡扬忠的回答是公司以华为的模式为参考,本身公司建立之初就有专业的咨询公司进驻提供管理方案。
跨界与多元化。在投资者见面会上,胡扬忠亲口提及了,海康目前已经涉足工业机器人行业布局。另据互联网招聘网站的信息,海康威视在前期招聘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推测其涉足车联网射频领域,另据内部的员工同学了解海康也在做军工的热成像仪,管理层也提到了海康也在适当的时候会进行资产收购,过去的收购既有失败的也有优秀的,并不影响大局。关于跨界多元化的风险,我个人认为盲目的跨界多元化不可取,但如果有足够的技术积累,稳中求进跨界未尝不可,根据目前看的跨界均有视频技术这一主线贯穿。
地方债问题。海康有很多业务是针对政府订单,而当前市场对政府地方债违约风险和营改增后的地方财政紧缩有不少的担忧,认为海康从此拿大单的难度增加了。其实当前地方债违约风险已经基本解除,地方债可以打包给银行了。这里来说一下营改增,我个人认为营改增是中央加强财政控制的一种手段,先交给中央,再看中央脸色回拨给地方,主要目的是控制地方财政支出,不让地方财政乱搞,因此可以预见,今后地方政府在建办公大楼或许是得不到中央的支持,但是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监控工程的建设,中央是会毫不犹豫支持的,因此我看好将来的政府支出。反过来说,如果对国家和政府的将来没有信心,何必投资股市呢。
监控行业已经饱和。在2014年上半年,海康大华齐齐下跌的时候这种论调甚嚣尘上,具体分析已经在行业介绍中讲过了,监控密度永远需要提高,总有看不见的地方,城市满了还有广大农村,而且随着技术更新三五年前无休止工作的监控系统都需要更新换代,是一种长期稳定的需求,周期性不明显,类似消费领域。
萤石品牌发展不达预期。这个需要持续跟踪和关注。
关于SVAC标准。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把握,到底利空程度有多少,在今年4月份的投资者接待日上,我也好不容易拿到话筒向胡扬忠亲自提了这个问题。胡扬忠的回答是SVAC标准是政府强制推行的标准,并不是市场认可的标准,市场最终会留下市场认可的标准,而不是强推的标准,就像当年小灵通一样,从语气中也感觉到了他的无奈,企业辛苦研发了一套更高性能的编码标准,结果政府强制推行另外一种。从我的专业视角去看待,我个人觉得SVAC在性能上无法跟SMART264编码相提并论,但也有人说SVAC会出2.0版本。所以这个利空因素需要持续跟踪和关注。
七、估值与股价
今天有朋友电话打来,说我这个文章应该署名一下,我说我本来也就是给做私募的同学推荐一下好的企业,结果迟迟没得到回应,我也不知道我的文章是不是写得不够好,所以网上发一下看看别人对我是否认可,因为我去年才开始做股票,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手,所以无论雪球上还是股吧里,我都取名叫初出茅庐2014,说实话看到大家对我的文章给予了极高的认可,这让我非常感激,这无疑给自己增加了信心,作为一个初入市才一年的新手股民来讲,最缺的就是自信。至于有的人质疑我发文的目的,是恶心的庄还是好心的猪,那我觉得我是恶心的猪吧,我不介意免费分享我的思维过程和结论,我整个知识体系都是来自于互联网前辈们免费分享的,现在我能回馈互联网一些,我也很高兴,良心上过得去,我不是很计较小的得失的人,所以我也不会在意每天甚至每周的那点所持股票的市值波动,做人格局高了以后,很多问题都不是什么问题了。当然我现在最想说的是,很庆幸当我初入市的时候就按照价值投资的思维去做,而不是短线频繁做T来回赚差价。我的海康成本是20元以下,去年四月底开始建仓(然后一路下跌),7月加过一次(半年报出来探底回升),11月加过一次(18-19之间横盘过久),黑天鹅加过一次(跌了个坑出来),到现在是全仓+融资。当然我绝对反对大家全仓!我成本20以下全仓,现在能够在这里写,完全因为我赌博赌对了而已。大家千万不要学我赌博。好了言归正传吧。
这部分是重点,前面长篇大论说夸奖了这个行业和这个企业,归根结底还在于估值与股价,落实到行为上就是到底投还是不投,投,什么价位投,投了,什么价位抛。我在第一部分第一段就明确写了,我不是荐股买入,而是再现一个好的行业和企业。至于要不要买入,何时买入,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决策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不懂什么技术,均线背离金叉量能什么的,我统统不懂。我买东西只问三个问题,我是否真的需要?是不是好东西?价格贵不贵?买股票基本就是问后两个问题:1、是不是好企业?2、价格贵不贵?
海康威视的股价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巨大的分歧,多空双方势均力敌,股价经常几个月盘整不动。一种观点认为海康市值已经一千多个亿了,是超大市值了,已经没有多少上涨空间了,倾向于给予蓝筹的估值,在15倍以下。另一种观点认为海康上市5年来,利润年均增长40%以上,2014年达到50%以上,理应享受更高的估值,根据彼得林奇PEG指标,至少35倍是合理估值。盘子大了股东多了,多空双方意见不容易短期内取得一致。很多人回复说行业企业那么好,股价不涨有P用。的确,短期内海康是不容易涨的,完全跟不上其他企业的幅度,这里不仅有多空分歧大,更有海康企业定位模糊的原因,你给他归类互联网,好像很高大上,给他归类设备制造商,好像又只能跟格力一样享受十多倍的估值,所以海康会在一些点位附近很盘很久,并且大家红红火火的时候海康滞涨。这对于看中短期收益的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对于我这样着眼于三五年甚至十年投资周期的人来说,滞涨只会增加我加仓的机会。
而本人梳理了历年的市盈率,发现海康威视的静态市盈率在20到37之间,对应下一年的动态市盈率为15-25倍左右,海康威视2014年每股收益是1.12元,目前多个券商预测海康2015年每股收益率在1.6元,那么2016年对应静态市盈率历史区间的股价是32-60。以近日某日收盘价35.68对应静态市盈率为31.8倍,对应动态市盈率为22.3倍。可见,当前价格并不在底部区域,但因为考虑到其增长性,目前的价格拿到明年,业绩的增长足以让当前股价成为底部,何况当前牛市环境下,理应享受更高估值。公司管理层在投资者接待日上明确表示,公司有信心在未来两年保持年增长40%以上,一季报的数据是50%以上。受惠于行业景气度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PEG指标具备安全边际。此外,公司计划近期发行总股本的8%的H股,并将创始人之一龚虹嘉的所有大非股转到港股进行抛售,H股发行参考国际对标,2014年佳能收购安讯士(安讯士是欧洲老牌的视频监控企业)以40多倍的估值供参考。也许能够受惠于深港通,提高该股估值,但由于盘子大估计40倍是很难到达的,其实到30倍我也很满足了。2月底海康爆出安全隐患黑天鹅事件,经过券商研报的炒作,加大了市场对于海康的恐慌,但是专业的人一看就明白责任并不在海康而在于江苏公安部门,停牌后跌停也就一天而已,后续就迅速回填了那个坑,这也足够看出,很多人确实都看好海康,卖盘不够用了。另外,根据我查阅的年报和一季报十大股东数据,发现摩根士坦利在去年晋升为十大股东之一,并在黑天鹅出现后继续增持,按照30元的价位大致有一亿元。另香港一境外投资人易方达也经过黑天鹅事件一跃成为前十大股东,凸显境外投资者对海康的长期看好,黑天鹅成为绝佳的加仓时机。
现在的价位,理应不算便宜,但是芒格说过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也是可以的,所
以如果真的看好该企业,长期持有也能获得一定的回报。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我自己的投资思维,那就是不太看重短期波动,依靠企业自身盈利的增加,来获得股价提升的大概率。价值投资其实也是个概率问题,只不过概率大一些。另外我觉得有必要对短线操作者平反一下。我认为做股票的入市资金多少基本决定了是短线还是长期价值投资,这个资金多少不是绝对数字,而是一个比例:入市资金占据家庭总资产的比例。以一个当前普通中产为例,入市资金在50万以上,且属于闲置资金,个人倾向于做价值投资,因为翻倍的话就是100万了,算是百万富翁了,提升一个数量级了,但是百万富翁这个词是来自于英语的,所以真正成为百万富翁,还是要以美金计算,那基本就是50万入市资金全仓一个十倍股的概念,也许这个十倍股要经过15年才实现,但是没关系,持有一个股票15年成为百万富翁(人民币六百多万),我相信对大多数中产阶级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至于那些入市资金在50万以下尤其是20万以下的,我认为他们更加讲究资金的流动性,这样就需要炒短线。所以我绝对不会否定短线操作的合情合理,好像万般皆下品惟有价投高,小小辛巴说过,抄最深的底,追最猛的势。只是我是新手,我的确没有那样的能力。而且作为新手,我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任何把握,那就是何时抛售的问题。我现在确实答不上来应该什么时候抛,抛了之后该怎么办……(发表:关于海康的股价,我的估值体系比较灵活,不是只看一个指标。用最简单的市盈率把科技股当成普通制造业估值,预估2015年业绩1.6元,2016年业绩可以达到2.24元,届时三年内复合成长率由每年40%下降到35%,按PEG理论给个35倍估值,再狠一点打对折,是17.5倍,股价是39.2元,目前价格34元多一些,貌似空间很小,但要注意,这是我在极端保守的情况下的推论,我是今年业绩推论1.6,到明年业绩推论2.24,再到明年之后的业绩增长率推论35%,再打对折!这些指标值都是按最保守的预期预估,而事实上届时无论哪一个指标,只要稍微高于最保守预期值,都会把股价拉到40以上。如果说合理价值,我认为是2016年业绩2.2元,股价按照25倍市盈率估值,就是55元。因此明年下半年海康威视的合理价格是55元,极限的保守价格是39元,股价上限么看人的疯狂程度了。当然了,股价估值的方式方法非常多,这里只是提了菜鸟水平的我最容易理解的方法。海康的本质是一个盘子大的成长股,所以股性注定不会很活,不适合短线操作,是长线投资的好标的。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据此买入本人不负责哦。 )
在加一段我对市值大小的理解,因为很多人劝我不要买海康的理由就是市值太大了没多少上涨空间了,但是我的理解是市值没有绝对的大和小,超过一千亿一定算大吗?时代的局限我们觉得大,十年后回头看,可能觉得千亿也不算多大,就好像我读格雷厄姆的书,书中例举的道琼斯指数,跟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当时道琼斯过了1000点,人们惊呼哇不得了了,都超过1000了,太高了!另外参考腾讯市值和市盈率,也到过很高的数字。所以我倾向于市值到底大不大,取决于行业空间,而非固定的数字。
另外我再举一个千亿市值的标的比较,乐视、海康、格力。首先乐视这样的股价,一定是股性最好的,容易涨,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但是持有这样的股票,你晚上睡得着吗?你会时刻担心现在的利润被腰斩吗?而格力电器,我认为是低估的,因为它去年的营收就接近市值了,所以格力是比海康更便宜的。但是我为什么没有买格力?因为我对格力今后的业务表示看不懂,我不知道格力去做手机会怎么样,我不知道空调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大,我更不知道格力在未来的智能家居里面是不是龙头,现在更不知道格力开始多元化是福是祸?买股票就是买未来,我对格力的未来没有把握,所以我不选格力。
根据本人的理解,巴菲特不买科技企业是基于巴菲特自己的能力圈,不是说科技企业不能投,如果懂技术,又看得准,又明白投资本质,当具备一定安全边际时候甚至是合理价格的时候,科技企业未尝不是好的选择。
其实文章还没有结束,我对海康的了解和研究,应该是相对比较全面,但还是有两个问题我尚未很有把握,第一,关于芯片问题。第二,关于SVAC标准的政府强推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其实是结合在一起的,用SVAC的标准,势必要优先使用基于SVAC的芯片。这对海康来说是一个利空,到底利空的程度有多少,我最近也在集中收集资料研究,在第二部分中我稍微粗略地提到了这个问题,甚至在投资者接待日上我也亲自向胡扬忠先生提了这个问题,但是我本人觉得还不够详细,说了等于没说。所以,未完,待续,……我会试图将芯片生产和SVAC的影响再整一篇分析出来,可能会需要一些时日……
————————————————————
3D工业摄像机看海康威视的人工智能时代
过去我写了海康威视全面分析,是想告诉别人这是一家好的公司,这是一个好的行业,当股价经历了几波主升浪以后,企业也被资本市场所认可了,因此也没必要再去谈企业本身好不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公司值不值当前这个价。本来我个人的计划是要写一写管理层的性格特征和经营理念,但是三天前海康威视发布了3D工业摄像机,个人认为非常具备里程碑意义,有必要提前讲,所以再熬个通宵,整一篇美好愿景出来。
核心观点:
1、海康业务的转型路线与方向:安防(过去)——视频(当前)——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与大数据大脑(近期的未来)——渗透各行各业(长远的未来)。
2、人工智能时代的行业分布:海康威视主看,科大讯飞主听、说,BAT主大脑,各行各业主四肢,机器更多接盘人类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3、对于优秀成长企业,不必在意股价波动,持股与企业共成长。
一、事件:
,海康威视发布两款具备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的工业相机:工业立体相机和工业面阵相机。工业立体相机与普通相机相比,除了能够提供图像数据之外,还能够提供深度信息数据,利用深度数据可以对物体进行三维建模,实现物体的三维感知。这两款工业相机的发布,标志着海康威视进入机器视觉领域。
二、3D工业相机的意义:
以上是5月29日海康威视的微信公众号里的原文部分摘抄。我觉得跟我一样稍微懂点技术的人对上面这一段的功能描述应该是比较震撼的,过去海康的图像技术应用都是基于平面图像层面的,哪怕有那种双眼摄像头的,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三维,顶多是立体感。立体感跟三维,还是有概念区别的,个人感觉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对物体进行三维建模,实现物体的三维感知,这标志着海康威视的摄像机技术,从平面进入了三维,已经完全超越了人眼,解决机器看的问题,可极大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结合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大致可以想象海康威视未来业务的巨大蓝海。
三、从人类历史发展观看人工智能
要更好地理解海康在未来的前景,思维就不要局限在企业层面,我们把思维格局拉高到人类历史,先来插播补一补我的人类历史发展观。我个人认为人类历史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就是机器不断代替人类干活的过程,至于生产关系,都是形式而已。这个机器,是广义的,并非只是车间里生产的机器,人类所有的发明都可以算做广义上的机器,比如枪炮,比如锄头……在计算机发明以前,机器是代替人类干力气活,比如汽车,就是驮着人奔跑,枪炮就是代替人投掷武器,蒸汽船是代替人们划桨……简言之就是机器代替人类的四肢干苦力活。计算机发明后,机器开始代替人类思考计算,简言之就是机器代替人类的大脑,因为绝大多数的数据输入还需要人工来完成,所以计算机时代只是代替了大脑功能而已。今后人类发展下去所要经历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本质上就是机器在代替了人的四肢和大脑之后,要开始代替人的眼看、耳听、嘴说,同时发展出更具高等智慧的发达大脑(大数据)对于看到听到的信息予以理解、辨识、分析处理存储(云)等,一句话概括,人工智能就是机器全方位代替人类干活,包括看听说,充分解放人类劳动。
四、海康转型人工智能所面临的蓝海
过去对海康的转型认知,一般认为是其已经从安防设备厂商进入了视频行业,内涵一下子扩展了很多,但是当3D工业摄像机发布后,结合海康目前的解决方案,个人觉得其业务不能继续用视频行业来概括,要用更大的范畴来定义,那就是机器视觉,即人工智能中解决机器看的问题。简单用一句话概括说,海康的所有产品,就是机器对所看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的产品。那么这样的产品应用领域有哪些呢,个人觉得是无限领域的。刚才已经说了,人工智能就是未来机器全方位地代替人类干活,那么人不管干什么活,都离不开眼睛,所以今后各行各业都引入人工智能,就都离不开摄像机,尤其是当前热炒的工业4.0,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军工,现代农业……无一不是需要解决机器看的,这里内容与想象不展开讲了。
五、人工智能的行业格局
互联网时代,信息瞬时传输,技术更新周期更短,市场变化更快,很容易造成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最终形成强者恒强,老大通吃、龙头一枝独秀的行业格局,假如按照这个逻辑,那么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龙头基本可以从现阶段集中度高的龙头里面挑选,比如说海康威视解决机器看,科大讯飞解决机器听和说,BAT解决带大数据的整体思维大脑,而其他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负责大脑思维后的行为输出,最终构建出一整套机器最大限度代替人类劳动的人工智能体系。而每个行业都需要机器干活,机器干活离不开机器的眼睛,离不开机器视觉。当然,企业能否保持竞争力,还需要持续的关注和跟踪。
六、海康与图形巨头英伟达、ATI的区别
说到机器视觉,很多人会联想到图形技术,进而联想到英伟达、ATI这些图形技术巨头,认为海康无法与之相比。我个人有十几年的电脑游戏发烧友经历,对英伟达和ATI也是老相识了,我个人认为海康的图形技术与英伟达的完全不同,不构成竞争关系。海康的图形技术,是真正的看,外界出现什么,看到了并识别出来后加以应用,是将未知的物体信息变成已知,而英伟达的图形技术,其实就是画画,是绘图,把程序编好的物体模型通过图形再现出来,相当于是本来就存在脑子里的东西怎么样通过最快的速度画出来,是已知的物体信息再次表达。海康与英伟达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甚至可以构成前后端合作关系,视频前端通过海康获取物体信息,后端通过英伟达的绘图技术将其最快速度进行还原再现。监控视频技术为海康的机器视觉提供了长期积累,监控视频领域的竞争优势直接转接到机器视觉领域。目前国内鲜有强力竞争对手。
七、投资建议
我主张长期价值投资,无视短期波动,不以虚高而下车,不以下跌而割肉,坚定持有股份,与企业共成长。
杭州临安金成写于日凌晨 (感谢作者的无私分享)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康威视web开发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