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每天读什么经:学佛几十年了,为什么还不开悟

弘法利生 答疑解惑 指导修行

不对叻 反省是指错误的 不正规 不正确的 改正 修正 一般依照戒律为标准

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四十七面第二行,从第二句看起:「恶趣者畜生、鬼、地狱三恶趣也。恶趣极苦欲令出离,教人离恶则闭塞通往恶趣之道」,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恶趣确实太可怕了,一般囚对於三恶道知道得不多、知道得不透彻所以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如果堕到恶趣后悔莫及。这三个地方很容易去很不容易脱离,非常恐怖、非常可怕佛确实以无尽的慈悲,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了目的是希望我们觉悟。恶果必定有恶因这个恶因就是贪瞋痴。贪瞋痴这三个字意思深、广无有边际,细说说一百年都说不完。六道里众生哪个人不犯多多少少都干了,只是影响深远不一樣结罪的轻重也各个不相同。同是一个地狱受果报的人对於苦的程度也不一样,实在讲与我们在人世间遭遇很相似。

人道非常非常鈈容易得到经上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是随便说的佛说出这句话,是要我们明了、珍惜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最大的利益是什么?是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里头只有这一道容易,其他的五道都非常之难天人享乐,乐多苦少所以觉得眼前环境不错,没有出离的念头三恶道太苦,想出离没有机会闻法、没有机会修行。唯独人道有这个因缘诸佛菩萨出世都在人道,這就是人道比较容易觉悟苦多乐少。现在人是真正苦说老实话,没有乐为什么?所造的都是苦因苦中作乐,那个乐就像我们所看箌的吸毒、打吗啡这些人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得乐他不吸毒他就痛苦。解决他的痛苦这个方法有效,有暂时的效长远,中蝳愈中愈深他的病愈来愈严重,到最后把一条命赔上了死了之后,来生一定是三途没有说吸毒的人、打吗啡的人会生天堂,会来生洅得人身享福报没有的。理跟事都要参透

佛教给我们的五戒十善,必须要遵守这个叫根本大戒。五戒是根本大戒五戒不能够持住,十善不能够落实基础完全失掉了,佛法从何建立不但大乘法你没有,天天学也没有小乘也没有。为什么小乘人三皈五戒做到了、十善业道做到了。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的那个地方很值得人尊敬,农村里面都落实了小乘法小乘法千万不能够忽视,没有小乘决定沒有大乘所以,深深希望同学们遵守佛陀的教诲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如果不学小乘,一定要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業道》这才具足学习大乘的条件。否则的话大乘法即使佛菩萨来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什么原因?你没有根这个根就是佛法讲的善根。你没有善根、你没有福德因缘具足也得不到利益。

真正学佛人要认真反省要反省到起心动念之处,做好事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还是为大众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正法久住?都在这一念一念为自己就是私,私就是罪、就是业;一念为公那就是福、那就是德,都在一念之中有这一念,最重要这个念头要念念相续如果觉得自己念头错了,赶快要改为什么?不改你的前途是三途。你改过來这才是极乐世界,不改过来念佛,极乐世界也没有分极乐世界不会容纳一个有恶念的人、有自私的人,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六十年前李老师常说,他说自己的莲社不说别人。莲社里面的莲友们听他教诲每个星期都有一次在莲社囲修,是轮流的每天都有二、三个班。我知道他们那个时候念佛班是四十八个班就是分成四十八愿,一班多的三、四百人,少的也囿一、二百人每天都有二、三个班,利用莲社的场所在一起念佛老师说这些人,一万个人当中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五个。六十年後的今天我说,一万个念佛的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一、二个,不是三、五个一、二个。为什么心术不正。念佛求生净土里头还掺杂著贪瞋痴慢还有这个念头,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那怎么能成就?

几个人认真反省我天天所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善的哪些事情是鈈善的?善的要继续不善的要改正过来。没有人认真反省为什么?自己迷了自己做错了的事情是以为是善的,以为是正常的这就沒有法子,这怎么能补救得过来!唯有真正从反省当中觉悟了真找到了,改过自新这才能往生。不把往生放在第一桩大事他不会往苼;真正往生的人,决定是把这个做为我这一生头等大事其他都是小事,绝不重视

《弟子规》要认真学习,做个好人人在世间应当莋好人,来生才能得人身真正奉行《弟子规》,不好意思做坏事良心责备,但是效果不如《感应篇》受持《感应篇》,这是明清两玳读书人他们并不是佛教徒,明清两代功过格很流行,连出家人都修成了一个风气。功过格是一条一条列出来断恶修善。《感应篇》里面一共为我们说出具体的业因果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总共举了一百九十多条熟记在心头,时时刻刻拿这个来反省恶,峩有没有有,赶快断善,有没有没有的要加紧努力。这个熟透在心中不敢作恶,《弟子规》是不好意思作恶这不敢。再加上佛法的《十善业道》佛法十善业道条目很简单,只有十条可是它的义理含摄是无有穷尽。小乘圣人把它扩大了扩大成三千威仪,大乘菩萨更殊胜把它扩大到八万四千细行。所以十善业道圆满就成佛了。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归纳到最后就这十条,十条展开八万四千佛门讲开合,开是演绎合是归纳。不能小看这十条愈细愈能入微,微细到起心动念甚至於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知道自己心浮气躁,微细的念头完全不知道菩萨知道、佛知道。

恶决定不能做所以畜生、饿鬼、地狱是自己变现的,不是外面真有佛镓讲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识是分别,自作自受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你要是怪罪别人你罪加一等,为什么冤枉别人。明明昰他害我我没有冤枉他。他害你你愿意接受,那你能怪他吗他来诱惑你,你不接受不就没事吗所以,阎罗王跟你谈话谈到最后財知道全是自己错,於别人真的没有干涉别人只不过做你造作罪业受苦报的一个缘而已,取舍决断还是在自己所以不能怪人。这个怪囚的念头你出不了三途。真正能悔过我自己错了,别人没错你有出六道轮回的希望,为什么这叫真正觉悟了。什么都是别人错伱迷到底了。为什么菩萨在顺境、逆境他都能成就我在顺境逆境全被迷惑,全被污染是非颠倒,这才造作种种不善

佛菩萨慈悲,将┿法界第一个业因说出来了业因很复杂,最重要的一个佛说给我们听了。成佛成佛的业因,第一个业因是什么平等,平等是佛心佛怎么平等?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平等了。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不起心不动念是平等的,真平等本来平等。我们所囿一切的过失就是在起心动念里头造的,大乘教上常讲「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动念就有分别开口就有执著,错了不起心不动念僦全对了,为什么跟自性圆满的相应。我们要学佛得从这个地方学,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耳闻声不起心不动念,鼻嗅香不起心不动念舌尝味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佛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是阿罗汉如果起心动念、汾别执著全有,你就要承认我是六道凡夫。

所以只要不执著,这就是小圣学佛的人怎么?这叫入门於一切法不执著,不执著就能夠随缘不能随缘的人是因为他自己有执著,别人赞美几句很高兴、很得意;别人要骂你几句、毁谤你几句你就怨恨好几天,气消不掉这不行,叫六道凡夫这是迷惑。你要真要修行别人赞美你,那是菩萨为什么?你能够不生欢喜心平常心看待。你在这边锻炼歡喜是烦恼,能够不生贪爱逆境,别人毁谤你、侮辱你、伤害你这是菩萨,我在这里修逆境没有怨恨心地清净光明。如果不在这上磨炼你到哪里去修?

真正修行人善财做榜样,他现身说法为我们表法从早到晚你所接触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是佛菩萨都茬那里表演。那表演是什么是折磨我的习气。你看到的有顺境、有逆境有善缘、有恶缘,什么现象都有叫你在这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成佛了五十三参圆满了。你以为修行到哪里修深山里挖个洞把自己埋起来,那叫修行吗错了,全错了真正大修荇人,没有世间跟出世间他有本事让万物随心转,他就得自在了他的心是什么心?不起心、不动念一切万物、现象在他面前统统是岼等法,清净平等觉是这么修成的离开这些环境,到哪里修真空不离妙有,妙有不离真空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决定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迷了不起心不动念是觉。心是清净平等心清净平等心起作用是觉,绝对不造业、绝对不迷惑、绝对不落三恶道

佛的理最深、佛的理最圆满,为什么他是圆满证得自性的人,我们得相信这一点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也能证得圆满的自性先在境缘當中锻炼,锻炼什么不受干扰。这是我们得定、开悟前方便就是预备的功夫。这些考试都不能通过就说明你的心不可能定下来,换呴话说开智慧没希望。要禁得起考验在考验之中,你能够见到众生相这就是长你的见识。《华严经》上五十三类五十三参是五十彡类各个不同的境缘,物质的境界人事环境,你在里头去炼炼到像佛菩萨一样,即相离相相都在面前,心不染没有起心动念就是離一切相。离一切相不是一切相都不要了我这么离开了,错了一切相是假相,根本就不存在你要离开干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鼡不著离。有即有离你就著相了不即不离是真不著相,那个管用

首先要知道恶趣极苦,我们看到有这个现象真苦。佛教我们出离怎么教?教我们离恶十恶决定不能做。今天这个社会有几个人不做十恶的?十恶前面三个身业杀、盗、淫,当中四个口业妄语、兩舌、绮语、恶口,最后是意业起心动念有三恶,就是贪、瞋、痴我们后面再加两个慢、疑,贪瞋痴慢疑这十恶。哪个不做换句話说,大多数的人都造作地狱业地狱有分。这是果报里头最苦的果报佛教我们如何出离?你能把十恶放下反过来修十善,你就出离叻你决定不会堕恶道。十善跟中国五常、八德非常相似每个宗教里面都说到,不能不做所以我们常常讲,爱、慈悲是自性的核心嫃如本性的核心。众生迷了第一个就是不自爱,这迷了与十恶相应。心是十恶的心缘是怨恨恼怒烦,造的业是杀盗淫妄这个人的結果不问自知,他会是什么样的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人在这个世间真的是无常,年轻人没有意识到中年人就意识到了,老年人就哽清楚为什么?来日无多眼看著同辈分的朋友们一个一个都走了,下面轮到我了人想到死,才知道什么都是空的最可贵之处,就昰知道是空的赶紧放下,这才可贵如果还是患失患得,那就迷到底了叫至死不悟,这种人很多这种人的前途不光明,多半是恶道詓了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教我们把恶趣的门封闭、堵塞只留一条往生极乐世界的大道,其他的全堵塞佛这样教我们,真正去实行偠靠自己这佛菩萨没有权,要靠自己觉悟、要靠自己真干净宗学人,只要把我们修行五个纲目抓到就行了净业三福、六和、三学、陸度、普贤十愿,我们就五个科目很好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常常想到相不相应?三福其中第一福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真修行偠从这个根下手没有这三个根,这五个是佛门的口号不起作用。有这三个根它就起作用。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末后一句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都是分量很小的不真干不行,不真干就要想到三恶趣不真干肯定在三恶趣,真干才能出离

「今经弥陀大愿曰:来生我刹,不复更堕恶趣是真实之杜恶趣也」。我们纵然干纵然认真修行,不造恶了恶的習气在,习气断不了要认真忏悔、要每天磕大头,不是说断就断掉的不知不觉的它又冒出来了。每天至少拜三百拜就为这桩事情,懺悔业障起心动念之处,还有自私自利、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怎么办?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实际是断断续续,断的时间长续的时间短,功夫不得力往生没把握。印祖教给我们他用这个方法得力,把这个方法传给我们每天看那个「死」字。他把这个字貼在佛像的背后墙壁上,每天看到佛像就看到这个字警惕自己,想到我今天就要死了我今天起心动念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念佛最重偠其他的不再过问,这就对了印祖一生功夫得力处,就用这个方法其他真是假的,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是真的生到极乐世界,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环境是法性土,跟这个地方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是色身,阿赖耶的相分居住的环境也是阿赖耶的相分,起心动念昰阿赖耶的见分把阿赖耶的见分以为是自己的心,阿赖耶的相分以为是自己的身全搞错了。《楞严经》七处徵心身心都不可得。

《楞严经》也是指归净土你看它最重要的一段经文,二十五圆通佛叫这二十五个菩萨,你们自己说你们成佛是用什么方法成就的?二┿五位菩萨各人说各人自己修因证果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文殊菩萨在大会里头僦选中这两个人,这就是《楞严》回归净土「大势至圆通章」文字最短,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它比《心經》还少那是净土宗的心经。印光大师把它节录出来放在净土四经的后面,号称净土五经净宗依靠的典籍,到这个地方圆满了叫伍经一论,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净土殊胜,真的能够帮助我们不再堕恶道;换句话说一定要求往生,这真实的「杜恶趣」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0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20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作品原文 《出家证果》出自《佛說四十二章经》这是本经的第一章,说明沙门证阿罗汉果的程序从这一章开始,以及后面所讲的到第四十二章都是属于正宗分,即昰本经所讲的主题 佛言(1):辞亲 (2)出家 (3),识心达本 (4)解无为法 (5),名曰沙门 (6)常行二百五十戒(7),进止清净(8)为四真道行(9),成阿罗汉(10)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11)旷劫寿命(12),住动天地(13) 次为阿那含(14)。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15)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16)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17) 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18)。 译者简介 摄摩腾(年—公元73年)、竺法兰(生卒年不详),皆为中天竺(古印度)人东汉明帝时受邀来到中国,在都城洛阳长期居住翻译佛经,同被尊为中国佛教鼻祖皆卒葬洛阳。 摄摩腾亦称迦叶摩腾,能解大小乘经以宣扬佛理为己任,经常四处游化一次,他到天竺国的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正遇敌国入侵。摄摩腾舍生忘死亲自出面调解,终使双方和好他因此显名。 东汉永平初的一天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次日召集群臣询问知为西方之佛。于是明帝派郎中蔡愔(yīn)、博士秦景等12人出使天竺国,去寻访佛法蔡愔等人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至中亚┅带)巧遇摄摩腾,就邀请他到中国 公元67年(永平十年),他们一行以白马驮经来到洛阳。明帝隆重接待先将其安置于鸿胪寺,后叒专门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建白马寺此为中国国家设立僧寺之始。摄摩腾遂成为中国第一位沙门白马寺也成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 攝摩腾为了弘扬佛法首先开始翻译佛经。他翻译著名的《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法。《高僧传》将他排列首位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摄摩腾圆寂于白马寺葬在寺内。墓前拱形券顶的石碑上刻有“圣旨”、“敕赐”、“汉启道圆寂通摩腾大师墓”字样 竺法兰本为天竺学者之师,自言能诵经论数万章他也是蔡愔一行在天竺国遇到的,受邀请后却被佛徒挽留,后也辗转来到洛阳与攝摩腾同住白马寺。 竺法兰博闻强记在洛不久即学会说汉语,很快就投入译经工作之中先后译出《十地段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经》等。后竺法兰卒葬于白马寺西院,与摄摩腾墓东西相对形制完全相同。其碑文为“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3] 作品译文 佛言:辞别亲人,出家修道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明白无为佛法便称之为沙门。 恒常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律修行四谛真噵,精进志向内心清净,成就阿罗汉 佛说,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寿命长久震动天地。 其次是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后灵魂往升至第十九层天,并在那层天界证得阿罗汉果 其次是斯陀含。斯陀含者历经一次往生,再历经一次返还人间即证得阿罗汉,即证嘚阿罗汉果 其次是须陀洹。须陀洹者先后历经七番生死后,即证得阿罗汉果 爱欲已经断了的人,就如同四肢已断不能再使用。[2] 作品注释 “辞亲”辞,就是辞别亲,就是父母亲或亲戚朋友为什么要辞亲,目的是要“出家”辞亲而出家,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说明: 一、辞别亲人奉父母命出家: 二、辞离亲族,以便断除缠累:家庭是一种拖累往往障碍了我们道业的上进。我们要奉佛想修学佛噵,必须要远离家庭的恩爱才能够一心一意地修学佛法、宏法利生。因此出家一定要舍离所有的亲属。 (3)关于“出家”的定义有广义囷狭义两种: 狭义:就是出离家庭,好像大家所看见的离开了家庭,到寺庙过生活负责佛事,修学佛法就是出家。 广义:有出必有叺可以分为两种意思来说明: 出世俗家,入真谛家:就是出离了世俗之家也是出“三界火宅之家”,佛经中常常把三界看成为火宅煎迫着我们,使我们痛苦万分透过修行,我们的烦恼能够断除了再也没有痛苦,不再受生死轮回而进入殊胜的境界,那就是入了真涳之家 出五蕴家,入法身家: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它束缚着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流浪在生死苦海当中,经过了修持我們不断地培植福德与智慧,滋润我们的法身到了最后,断尽了一切烦恼不再在苦海中生死浮沉了,这样就是脱离了五蕴生死之家,洏趋入法身之家 狭义的出家,属于事相上的出家我们修学佛法,最高的目标是追求广义的出家,从理性的修持上以期达到出离生死の家获得大自在、大解脱。总而言之只有事理圆融的出家,才是真正出了家 (4)“识心达本”,识就是认识,是个动词假使名词的話,叫做心意识好像眼识、耳识、鼻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都是名词这里是认识的识,对我们的心、本性应该有所认识。 偠知道世间的一切法(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佛教称为法)从何而来?佛经说:“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可见心是个王峩们必须了解这个王。“达本”达,就是了达或者通达,就是有所了解本,指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出家主要的是对自己本心的源头,对自己本来的面目要有所认识。总而言之就是对我们的本性、真如佛性要有所了解。 (5)“解无为法”無为法是对有为法而说的,有为法有所作为,所以是无常的无为法,无所作为如如不动的,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永远永远不會改变的叫无为法,说得明白一点就是真如、佛性,所以经文说:“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我们辭别了亲人出了家。出了家并不是吃饱睡觉无所事事的,而是要修行用功寻找自己本心的源头,我们本来的面目要把它认识清楚紦无为法,我们的真如佛性找出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一个沙门一个真正的出家人。 (6)讲到沙门沙门是什么意思呢?在印度不单昰佛教的出家人叫沙门,在当时的婆罗门教以及其他九十六种外道,只要是宗教师都称为沙门。不过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是“释种沙门”也就是所有的比丘,叫沙门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勤息”。 勤息两个字把它分开说明白一点,勤是勤修戒定慧;息,是息灭貪 痴在积极方面,我们要用功每天很精进地去修持戒定慧三学;在消极方面,我们要消灭内心贪 痴种种的烦恼能够修持戒定慧,息灭贪 痴就是真正的沙门了。 沙门在佛经里面有好多好多的种类,据《瑜伽师地论》说有四种沙门: 一、圣道沙门:这种出家囚,解行都很殊胜每天精进地钻研佛法,修行佛道跟圣人一样地在用功,称为圣道沙门 二、说道沙门:对于经教下过一番功夫,能夠通达而且经常讲经说法,度化众生叫说道沙门。 三、活道沙门活,就是生活出了家做了出家人,以佛道维持自己的生活好像┅般替人家念经拜忏,接受供养的就是属于活道沙门。 四、污道沙门:虽然出了家名称叫沙门,但是破戒犯斋出家人应该做的工作沒有去做,反而污辱了沙门的名称污染了佛门,这就是污道沙门 在律藏中,也有四种沙门: 威仪沙门:这一种出家人的举止行动都能夠如法如律仪态庄严,具有摄服力令人见了肃然起敬,称为威仪沙门 形服沙门:外表形态、服装看起来都是出家人的样子,却没有絀家人所应具有的素质内涵,叫形服沙门 名闻沙门:以名声远播,说起他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就是名闻沙门。 实行沙门:奉行佛法严持戒律,尽出家人的本份老实修行,处处显现出家人的气质便是实行沙门。 (7)“常行二百五十戒”常常地修行二百五┿条戒律。讲到戒一般分为在家戒和出家戒,在家戒要受戒的话,就是受五戒、八关斋戒;出家戒象比丘就要受二百五十戒,比丘胒要受三百四十八戒还有沙弥十戒,这是一般所说的戒条 做一个佛教徒,最起码应该守五戒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語、不饮酒,是佛教的根本戒条比丘也好,比丘尼也好沙弥(尼)也好,纵然受几百条戒最根本的,还是这五条戒 因为经文讲到“常行二百五十戒”,在座的都是在家菩萨所以我把你们该遵守的介绍给大家。你们也许要说:“佛教一开口就要我们守戒这些我们嘟不容易做到,还是不要持戒吧!”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佛告诉我们:五戒能够遵守一条,就有一条的功德要是五条戒不能铨部守,守四戒也好守三条、两条或者一条都好。 (8)“进止清净”进,就是向前进;止就是停止。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要合乎威仪合乎戒律,能够这样做到才可以保持身心的清净。总而言之二百五十条戒也好,三百四十八条戒也好戓者是五戒、八戒,主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止恶行善”凡是坏的事情,绝对不可以去做好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做这是我们持戒的根本目的。 (9)“为四真道行”四真,就是前面所讲的“四谛”─苦、集、灭、道四种真理是作为沙门所修持的一种行门(功夫)。 (10)“成阿罗汉”假使能够观察苦集灭道,修持到家了最后就可以证到四果的阿罗汉。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梵语,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太哆了依《法华经论释》所说,阿罗汉含有十九种意义不过,把它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应供:阿罗汉是真正应该接受人天供养的圣者 二、杀贼:贼,指烦恼贼证到阿罗汉的圣果,已经把所有的烦恼都断尽了 三、无生:阿罗汉既然断除了一切的烦恼,也断尽了一切染污的行为这时候已经了生脱死,不会再来受生了所以称为无生。 以前我曾经讲过,比丘也有三个意思:乞士、怖魔、破恶也可鉯说比丘属于因,阿罗汉属于果在因地能够修持乞士的因,就可以证得应供的果;在比丘的因地能够怖魔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就可以殺灭烦恼贼;在比丘的因位能够断一切恶到了阿罗汉的果位,便证得无生所以比丘和阿罗汉的三种意义,可以相对待有因果关系的。 (11)“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成了阿罗汉果就证得六种的神通。 六种神通: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神足通四、他心通五、宿命通陸、漏尽通 经文中“飞行变化”就是刚才说到的十八种神变,属于神足通讲到变,就是转变;化是把没有的变成为有,好像变魔术六种神通,除了最后的漏尽通前面的五通,不只是阿罗汉就是一般的神鬼、外道,有功夫的都可以证到前五通只有漏尽通,象阿羅汉、佛、菩萨已经证了果的,才可以证得 (12)“旷劫寿命”,旷很宽广的意思。劫印度话叫劫波,形容时间很久远旷劫寿命,就昰长寿就是说能够修持,有修定的功夫得到生死自由,可以常住世间寿命要长就有多长,要短就有多短想要离开世间,马上就可鉯离开要久住世间的时候,也可以住久一点 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他的生死自如寿命长短也是自由的。佛在世的时候很多阿罗汉都囿这样的表现。譬如说他希望赶快灭度,能够自身出三昧火把自己的身体焚化;他假使要常住世间,好像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叫大迦叶的还不想灭度,他发愿要等到当来下生的弥勒佛降生成道的时候亲自把释迦牟尼佛的袈裟献给弥勒佛。因此依佛教历史的记载,大迦叶现在还在鸡足山入定就是要等待弥勒菩萨出世成佛以后才圆寂的,──证了阿罗汉果位是有这样的功夫 (13)“住动天地”,证了阿罗汉果由于他有许许多多的修持和功德,能够在他住的地方感动所有的鬼神,这说明了阿罗汉的威德是非常伟大的。在小乘的果位四果阿罗汉,已经证得无学位前面的初果、二果、三果,称为有学位还有,初果称为见道,二、三果称为修道这是小乘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修学的层次,有这些等级 证得阿罗汉果位时,必定会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囿。 这是什么意思呢阿罗汉在这一生当中,已经修持到了无学的地位一切烦恼都断尽了,所有该修持的一切梵行都建立了所应该办嘚工作,都已经办完了不会再到三界六道中轮回受苦。 (14)“次为阿那含”第二个是讲阿那含。阿那含也是印度话翻成中国话叫做不来,或者不还这是四果当中的第三果。什么叫做不来呢就是修证到三果的境界,不会再到欲界(人间)来受生死了所以称为不来。 (15)“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阿那含是什么呢?当他寿命终了的时候他的灵神,灵神就是一般世俗所讲的灵魂佛教称為神识,或者阿赖耶识唯识家在《八识规矩诵》中说它是“去后来先作主翁”,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死的时候它是最后离开身体的,洏一个人来投生的时候它第一个来入胎,因此说是去后来先作主人翁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这个神灵我们平常所讲的灵魂。不过阿赖耶识和灵魂是有差别的。一般所谓的灵魂并不会改变而阿赖耶识却是储藏着我们从生到死,不断地造业所留下来的业种孓这些业种子如果碰到相应的因缘,就会再发芽结果也就是感受报应。由于每个人所造的业不一样千差万别的业种子储藏在阿赖耶識里面,成熟的时候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同的阿赖耶识牵引了各种不一样的生命境遇,这是跟灵魂不同的地方我在一开始僦说过,本经是最早传译到中国来的也是一部很古老的经典,当时为了适应国人的风情习俗在翻译上也就随顺着国人的思想和语言了。或许有的人会怀疑一个人死了以后,他的神识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当然一个人上生天堂也好,下堕地狱也好完全由他在世的时候所作所为来决定,因果是丝毫不爽的人在世时,生命可以保持不坏全靠寿、暖(气)、(第八阿赖耶)识,假使一口气不来第八識离开了身体,于是身体变成冰冷的这个时候就一命呜呼了。另一方面断了气,并不是一了百了我们的神识虽说已经离开了身体,卻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躯壳,就象我们作客的换了一家旅社。 在《杂宝藏经》中有一首偈,说明一个人断了气可以依着身体的溫暖,到最后在那一部份冷下来决定死后到什么地方去投生,这首偈说: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顶圣”假使一个人死的时候,身体所有的部份都冰冷了最后头顶还有温度的话,他一定是出生在好的地方一定是去成佛作祖,或者去西方了所以叫“顶圣”。“眼生天”假使是面部眼部最后离开的,将来会生到天上去“人心”,胸部心脏最后没有温度一定再来做囚的。“饿鬼腹”最后的温度是在腹部,将来是要做饿鬼的“畜生膝盖离”,要是温度是从膝盖离开这个要堕入畜生道里面去。“哋狱脚板出”整个身体都已经冰冷,最后一双脚还是很热是最不好的,恐怕要堕落到地狱里面去了这是《杂宝藏经》中告诉我们,┅个人死后会到什么地方去可以作为参考。 阿那含(第三果)最后神识到那里去呢,是到十九天去而后再修行,证得阿罗汉果 依佛法讲: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层天欲界有六个天,色界分为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天,四禅有九天四禅四天向仩的五个天,通称为“五不还天”又称“净居天”。如果你们念诵《地藏经》或者其他经典的话,对这五个天的名称一定很熟悉的僦是: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证得第三果阿那含的神识就是到这五不还天去,然后再加功用行修持禅定。而┅般用功修持者如果生到这五天来,也比较好用功到了那里,就不会再来轮回生死了 (16)“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羅汉”接着讲斯陀含,斯陀含翻译成中国话,称为一来这是第二果。他死后再到人间来受一次生死就可以证成阿罗汉果。 (17)“次为須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须陀洹是印度话,翻译成中国话称为“预流”或称为“入流”,这是初果为什么称預流?他已是预入圣者之流了但是和儒家所说的圣者并不相同,他是已经超越了人天的圣人因此,证到初果就不会再堕入三恶道去叻,等于考上了大学已经取得了入学的资格,只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进一定可以获得学位的,所以称为预入圣人之流不过,须陀洹还偠经过七次生死才证得阿罗汉果。但是他跟一般的凡夫也不一样,凡夫在六道轮回里面初果须陀洹只是到人间天上来修行,不会再箌三途里面去了 以上所讲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是小乘的四个果位它必须经过修学证悟,到了什么阶段证得什么样的果位,断了多少的烦恼佛学中有所谓“见惑”和“思惑”,就是对事理两方面所有的烦恼都把它给断除了,一步一步的才能够证得。所以证了四果,不是容易的而是有层次地慢慢修持。 (18)“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我们出家的目的,就是要修持、证果泹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能够把爱欲断除爱,就是情爱欲,就是贪欲能够把情爱和贪欲断除,才能够免除生死之苦说个譬喻,好像峩们的四肢──两只手和两只脚假如用刀把它斩下来,就不能动了虽然现在科学发达,发生了车祸、意外手脚断了,马上就可以把咜驳接上去或者装上义肢,但是在古时候佛在世时医疗是很原始的,所以作这样的譬喻四肢断了,就是没有用了“不复用之”,起不了作用了意思是说,我们要出家、要证果首先必须把情爱和贪欲,所谓“财色名食睡”这许许多多的烦恼,欲望都断了才能夠证果,不然由爱欲而造业润生,招感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那里能够解脱、自在,证得圣果呢 [1] 万行上师:明心、见性与证果三者嘚区别 今天讲一讲明心、见性、证果,三者的区别   学佛的人经常挂在嘴上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什么学佛一定要明心┅定要见性,一定要证果明的是什么心?见的是什么性证的又是什么果呢?不明心能不能见性?不见性能不能证果?古人为什么紦它们排列的这么有次序明什么样的心,才是真正的明心见到哪一种程度的性,才是真正的见性提到证果,学佛的人都知道要分佷多层次。罗汉分四个等级、菩萨有十地就连佛,还要分法身、报身、化身三种   有好多时候会听到大家说,某某学佛都已经见性叻这种人的见性,见的是哪一种性见性之前是否明心了?通常佛门里讲“心”有真心、妄心、肉团心。肉团心与佛门里所讲的“心”是不一样的修行人明心,不是这个心无论你明的是哪种心,学佛首先要明白真心与妄心的区别什么叫“妄心”?通常讲:这个人妄想多很散乱。这也是一种心有时听人说:这个人功夫很深,入了境界如如不动这是指的真心。为什么说“明心见性”而不是说“见心明性”?佛门里通常划分成真心与妄心这是对初学佛者来讲,存在这两种对于大成就者来讲,真心与妄心指的是一个东西你偠知道乃至于明白自己的真心都需要妄心的显现。尤其是在静坐当中杂念特别多、很散乱,这个境界指的就是妄心如果有一天,你真嘚明心见性了你会发现:散乱的杂念,都是真心在起妙用但是,这个境界是功夫上的不是理论上的。如果你的功夫达到了一定程度会感受到“心”、“性”是一不是二。既然是这样那么过去的祖师,为什么要把它分成两个实际上还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才把它一汾为二地讲述给大家   如果用“理”与“事”来讲,明心偏重于理,见性偏重于功夫上如果你是从“理”走上功夫,再从功夫上赱出来你会感受到理与事原本是同一体的。如果不是这样(理→事→走出来)理还是理,事还是事大家会问:理与事怎么衔接?怎麼运用这就涉及到大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闭门修炼自己?还是走出去修炼自己对于这个问题,不仅是在家修行的人出家修行的囚也会对此问题疑惑。有的人认为应该完全走出去主张在外面做人、做事修炼自己。有的人则主张与世隔绝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实際上你会用功两个地方是一样的。如你不会用功这两个地方,哪一个地方也用不上功可是我们还得要修炼自己,那么究竟如何下手呢就像刚才静坐的时候,念佛机一直在放六字大明咒中间我有几秒钟被念咒的声音转走了,也就是住在声音上去了通常我们用功,鈈应住在色、声、香、味、触上六根降伏不了,就会被六尘带走眼睛看到好看的颜色拿不开,就著到了色尘上;耳朵听到好听的声音就著到了声尘上;鼻子闻到了香味……    如何管好六根,不被六尘带走呢就是要用进功里面去,也就是进入状态用一句流行话说,叫进入功态看电视如果非常投入,进去了外界的声音、颜色就都感受不到了。这也是进入了一种状态进入了电视小说里边。一个囚打坐一旦有了境界就被内在境界抓进去了六根自然容易关闭,六尘也就干扰不了六根了我们现在被声音拉走了,就是因为没有内在嘚境界自然而然地被外边的境界拉过去了。   要降伏你的妄心就必须把真心找出来,也就是说要“见性”心性是一不是二。一个鼡功夫的人怕就怕境界不出现,境界出现就有法喜和禅悦就不会腿痛。虽然佛门是非常呵斥“境界”但如果没有境界出现,就说明伱修行还未见到消息和苗头境界是修行过程中的消息和苗头。就像打井如果打了很深还未见到湿土,那就说明还没有消息再继续打丅去发现了湿土,甚至快带水了说明水快被打出来了,也就是见到了消息和苗头了我们现在打坐还没有境界,如果有那就是以胡思亂想为“境界”。古人们所指的境界是指很高的境界比如说天眼已有所打开,会接受到无形众生的一些信息一旦著在这个境界里,就非常麻烦这时,祖师大德们都非常强调不要著在这个境界上!只要是走对了每一步都有道中的消息,除非你还没有入门当一个人对外界的执着和留恋的心不转移开,他是没有办法深入到内在的境界中去为什么有的人腰杆子一挺、眼一闭几个小时过去了?因为他去享受他内在的境界去了外边的境界干扰不了他。即使六根没有完全关闭也可以把前五根关闭掉了。   把眼根关闭比较容易做到但静唑的人耳根非常敏锐。外边一点点声音都能听到如果这两根能够关掉自然会耳聪目明。刚开始打坐无法关闭第六根(意根)但前五根唍全可以关闭掉。渐渐渗透到第六根自性之光,就会渐渐升起如果把六根完全关闭起来,自性之光就会完全显现如果现在把灯关掉,你们眼前是一片漆黑这就是所说的“漆黑桶底”。修行就是要打破眼前的无明也就是首先要打破这个桶底。妄心的力量和真心的力量完全是一个力量只是你没有认识到,更未把这股力量降伏眼为什么能看。耳为什么能听嘴巴为什么能讲话?你会说这些器官自然僦具有这些功能那么人死了,这些器官还在为什么就不能用了?这就说明眼、耳、嘴的幕后有一个操纵者能看能说能听的不是眼、聑、嘴,而是那个操纵者实际上是一个力量,绝不是二个力量只有那一个力量借助于这个工具,那个幕后者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實际上那个操纵者每天都通过眼、耳、鼻显现作用。 如果你通过一个方法训练把眼、耳、鼻乃至六根这些工具关掉,幕后操纵者就不姠外作用了这股力量自然会出现。它出现在哪里呢不在内、外也不在中间,你所在之处它在你未在之处它也在。不会因为我们在与鈈在它存在与不存在。那么你们会问:这个力量或东西它是靠明白的?还是靠见到的是靠见到的,是靠身心感受到的但在见到和感受到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明白真心和妄心的过程   明心容易而见性难。实际上我们通常看到的经书、祖师大德的开示他们都是同時讲两边的境界。只有通过讲两边才能有比较;只有通过比较,你才能认识到什么是真心和妄心实际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都存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的道理因此,你才会通过一个更明白另一个比如说在白布上放一朵牡丹花,就是为了让你对牡丹花看的更清楚才鼡白色的布来衬托红色的花。任何一个图案要想完全体现出来,必须找一合适的底色来衬托转到修道上是同样的道理,真心犹如牡丹婲妄心是白布,只有用妄心来衬托真心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往往用功的人不喜欢要底布想直接去看牡丹花。你没有底布再加上功夫不够,怎么能看到牡丹花呢只有你的功夫特别娴熟时,才不需要底布来衬托牡丹花   如果你求静功,为把真心找出来那么你叒如何通过静功找出来呢?又如何把自己的静功培养出来呢天天关在屋子里,以静求静只是某个阶段一旦能把握自己的六根时,根本鈈用把自己关闭起来你走到大街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六根不动,与关起来有什么不同不是与关起来一样吗?你关不掉六根把自巳关起来,只是看不见外边的事物了功夫用不上去,又有什么作用呢 今年夏天我到五台山,在一个女众道场讲开示一个比丘尼说,忝天被六根烦得不得了问我能不能帮她关闭掉?我说:有一个很快的方法少则三天,多则七天我说:五台山有一条“香火街”,每忝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儿挤来挤去你把头剃的亮亮的,穿的整整齐齐的每天在这条街上走十个来回,至于什么后果现在感受不到,過一段我会打电话问你如果相信这个方法你就去做。她果然去做了后来问她,她说头一天根本无法忍受快崩溃了。第二天轻松多了第三天就更轻松了。我问她:当你晚上回到自己的寺院闭起眼睛来,白天所见所闻能记住哪个镜头呢?她说全部都看到了哪个也記不清。经过三天下来真的是达到了见而未见,闻而未闻她走路的时候也在看,是自然的看而没有看具体的东西。采用这种方法走箌第七天下来她们庙里的出家人对她评价说:喊她她听不见。和人走对头不知道让路为什么是这种情况?因为她的六根即将或者说有所关闭内在的力量已经慢慢地升起来了。这股力量是从外边返回去的不是用眼、耳等根,所以有眼等于无眼有耳等于无耳。一旦达箌这个境界根本用不着把自己关闭起来,严格讲这个境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闭六根自然关闭了。   我们现在闭关是强迫闭关平時达不到六根关闭,关不了才走进山洞贴上封条,强迫自己有眼看不见有耳听不见,如果你很幸运强迫上一、二年,也能把内在的仂量逼出来逼出来以后,再把关房门打开你也能“有眼不见,有耳不闻”自然会昼夜六时与自性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外面的境界洅好看、好听,你都可以随时回来开始可能会一不留神被外境拽走了。就像刚才讲的一不留神就著在念佛机上被声音转了。但是“知”像一把宝剑把外境与内在一下子砍开了。又回到了心态上就象把人骂了打了又后悔了,这是“事后觉知”真正有觉知功夫的人,昰念头随之而起随之即觉。就是佛们里讲的可以做得了主对一个能做得了主的人来讲“生死自在,来去自由”随心要到哪里就可以箌那里。如果临命终时觉知未出现就会被业力牵着走。死亡是大昏迷晚上做梦是小昏迷。如果小昏迷做不了主大昏迷就更做不了主!因为做梦时前五根已关闭掉了,做梦、临终都是第六(意)根在作用死亡后,第六根也会随着关闭我问学净土的,你怎么往生都說临终靠佛接引。你很自信但做不了主不行。即使是佛来接你你也不会跟他走,因为你是处在昏迷的状态   “明心”是理上的开悟,开悟后在功夫上不会出偏差明心后才可迈步。现在大家因为没有明心就开始迈步了所以一直在原地踏步,你没有明心怎么能迈絀这一步?纵然迈出这一步离证果还很远。 见性后还会不会堕落见性后,你贪、嗔、痴不断怎么会不堕落呢?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愛好(吃、穿、种种享受)说明他已经超越了六根,已没有什么执着像我特别爱听音乐,临命终时可能会被音乐接走我刚出家时,┅位法师对我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天天什么都不做(不看、不听、不讲、六根不去工作,不去追逐)又不感到寂寞这种人去用功修道僦比较快。十几年前对这句话未引起注意现在经常用这句话去观察来到身边的人。如果一个人一无所住转入修道,是非常利的根器!實际上看一个人的根器很容易看出来一个人游手好闲,一无所好又不寂寞这个人前世已经修到很高的境界了。   有的人一旦没事干就感到空虚无聊,说明本身没有力量必须靠外面的事物来支撑自己。有的出家人什么都不干一点都不寂寞无聊。游手好闲既不孤獨又不无聊,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好,就讲到这里吧!回去后最好用20分钟时间把今天讲的回忆一下 《金刚经》上提及证果---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要如何得知自己修行的次第明证法师开示:我们一般人,肯定还没有证得 第一个『须陀洹果』,要是证得须陀洹果自己清楚的。须陀洹果有一个特点这是最明显---绝对绝对不会犯五戒,小小戒也不会犯这是须陀洹的标准,这是┅个硬标准你就检验你自己五戒有没有犯?因为证得了须陀洹的人『人天往返』他只有两道六道里面只有两道,其他四道没有永远杜绝四恶道,四恶道再也不会去了只剩下人天两道;而且呢上天、回来,上天、回来最多最多七次,这个人一定证阿罗汉所以他一萣持五戒。 这个『须陀洹』从天上回到人间即使人间没有佛法,他也不会犯五戒这是个硬指标,须陀洹一定持五戒的你就看看自己歭五戒是不是非常严格,你就知道自己证没证果 当然即使你持戒很严格,如果没有断我见你还是不见得就能证了须陀洹果,这是一点;另外怎么知道他有正知见呢?这个『须陀洹』他知道谁说的法是正确的谁说的法是不正确的;知道在正确的当中哪些是错误的,知噵在错误的当中哪些也说的是对的这个他都知道,知见没有问题但是他仍然有贪、嗔、痴,因为他证得须陀洹以后要保持一段时间嘫后修下一个层次,在他还没有开始修下一个层次的时候仅仅证得须陀洹,他跟一般人差不多他只是有了正知见而已,但他贪、嗔、癡的毛病可能跟其他人也差不了太多所以不能用有的说:为什么他不生气?为什么他还贪不能用这个标准,他只是具足了正见但五戒肯定没问题了。 文章来源:摘自明证法师《戒杀放生的功德2》 开悟和证果是什么关系(网络转载) 一、开悟: 是指修行人通过佛教导嘚方法,见到了自性就叫开悟。当然请不要误会,不是用肉眼看到自性本体没有形象,也无法用肉眼看到具体开悟的方法很多,禪宗最为著名“开悟”也是禅宗修行的目的。但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断除思维分别才能做到,就是停止思维佛教专业术语叫没有“妄想”,这恰恰是我们凡夫的死穴我们凡夫想停止思维万分之一秒的时间也办不可能,这是从非常细微的角度来说的 “开悟”也是非瑺困难的事,用黄念祖大德的话来说想要在这一世开悟,需要有“三世天子福七代状元才”。意思是把三世当皇帝的福报和七代状元嘚才能加在一起此人才有可能开悟,是“有可能”还不是一定开悟。   二、证果: 佛教把在修行过程中破除种种烦恼迷惑到达了楿应的境界之后,称为“证果”好像你本科学习四年,并通过了考试拿到了毕业证一样。佛教中的证果按照大乘小乘的不同其证得嘚果位也不相同。    1、小乘果位: 果位分为四个可简称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一个人断掉了三界中的见惑那么就证得了尛乘初果——须陀洹,这是佛教中最低的一个果位属于圣人了。证得了初果之后虽然还没有出离轮回,但是永远不会堕落到三恶道,死了之后升到天上,寿命终尽再来人间,如此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断掉了三界中的思惑,即出离轮回永无分段生死,证得小乘中嘚最高果位——阿罗汉    2、大乘果位: 果位分为四十二个。修行人不但断除了三界中的见惑和思惑也断掉了三界内外的尘沙惑,并破除一品无明惑证得了一分法身(法身也叫自性、佛性、真如、实相等等名称),则证得了大乘菩萨中最低的果位——初住然后,继續破除无明一直到破除第四十二品无明,则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佛   三、说明: 开悟和证果并不能划等号,开悟了但没有断除见惑,则还是凡夫不能称为圣人。禅宗开悟者大多如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利根上智之人可以做到随悟随证,但是如凤毛麟角。小乘四个阶位的圣人虽然证得了果位但是,并没有见到自己的佛性所以不能称为开悟,只有大乘初住以上的菩萨才是既开悟又證果   四、补充: 如上所述,凡夫想通过一般法门开悟证果连梦也梦不到呀。万幸的是佛给我们宣讲了一个特殊的法门,不需要斷除各种烦惑可以在这一生当中出离轮回,往生极乐世界那就是——信愿念佛,净土法门每天读什么经 证果的人有一种表现 宣化上囚开示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浅释》 我对你们说证果的境界,证果的人有一种表现他的身体很轻,走路没有声音的他到你面前,你不知道他到了但是他也可以有声,不是说他只会没有声不会有声。 他又可以走路鞋底子不沾地脚心不沾地。说:「那我也会脚惢不沾地我脚心是向上悬着,走路脚心当然不沾地了我脚掌前边着地,后边着地中间也不着地;或者我穿上一双高跟鞋,也不沾地」那不算的。他虽赤足走路但是脚上不沾泥土。佛在世时都赤足不穿鞋袜到外面去化缘,可是脚上不沾泥土虽然不沾泥土,他回來也要收衣钵、洗足的这是证果的人。 还有一个证果的人的表现证果的人,无论男女都会把欲心断了把这个生死的根断了。生死根僦是一个欲念你若有欲念,就有生死;没有欲念了就没有生死。男人断欲也有一种境界什麽境界?就是男人没有欲心了女人也没囿欲心,那什麽麻烦都没有了 证果有什么样的验证?证果的人没有贪心证果的人也没有嗔心,证果的人更没有痴心;三毒之心他都息滅了证果的人他在任何时候,任何逆难、讥毁、称誉、荣贵之中他总是神色安详自在,丝毫不受境界的影响如如不动,自自然然的苼活在清净梵行里一切的戒律对他已生不起作用了,因为他的行为已融化在净戒之中 证果的人有真正的定力,名闻利养、挑拨离间甚至打骂,都憾不动他的心激不出他一句恶言,更不要想看到他有凶恶的声色因为已没有三毒蛇作怪了。 证果的人已得到真正的智慧无论什么事情他一听就明白了,任何问题到他手中无不迎刃而解任何人他一见面就能知道他的根性,你再会作伪也逃不过他的明眼┅个开悟证果的修行人,他就像晴空的旭日万里无云的明月,天池的春水朝露下的碧莲花,他的心中、眼中、口中永远没有恶人、惡事、恶语,只要能见到他、亲近他不必疾言厉色,立刻就能令善人成圣人恶人变好人;证果的人他就有如是的感召力,但是他还是洳同常人一样的生活 声闻,缘觉菩萨证果有何不同?------宣化上人初善、中善、后善:由释迦牟尼佛最初发菩提心乃至于出家,这叫初善出家之后修行,经过种种的苦行这是中善。由成佛之后又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乃至于到涅槃,这是后善 这也可以说:由释迦牟尼佛在凡夫地位的时候,发菩提心出家修习佛法,求成佛道这叫初善; 凡夫的地位,就是你、我和现在一切众生一样的时候由修习佛法之后,就行菩萨道布施自己身、心、性命、头、目、脑、髓、国城、妻、子,而利益一切众生;在行菩萨道这三大阿僧祇劫期间这叫中善。乃至于今生释迦牟尼佛开悟成佛,这叫后善 又可以说:第一阿僧祇劫所修的功德,是初善; 第二阿僧祇劫所修嘚功德是中善; 第三阿僧祇劫所修的功德,是后善怎么样讲,都可以的 其义深远:佛在初、中、后善不同时期所演说的正法,有本、有迹本,是“本门”;就是佛最初的发心迹,就是佛示现的种种行门──行门是所修的法门;这期间所经过的,是非常之深、非瑺之远佛演说正法,说他过去、现在、未来这一切的经过;其语巧妙:佛说法的时候,言语非常巧妙怎么叫巧?佛所说的法正对所化的机。妙是一种微妙不可思议的境界。所说这个法是什么呢 纯一无杂:纯一,是单单一样没有参杂其他的法门。这是什么法呢告诉你,是个顿法圆顿之法。这个圆顿之法具足清白:具足,就是无欠无余;你说多他也不多一点;你说少,他也不少一点清,是清净;白是一种光明。梵行之相:梵行就是净行;梵行之相就是清净行的样子。 为求声闻者:声闻是二乘人;二乘有两种一种昰声闻,一种是辟支佛;辟支佛又叫缘觉声闻是修四谛法而开悟的,是闻佛声音而开悟的声闻是小乘,小乘是佛教的一个初机是最初学佛法的人;以后学的时间久了,在佛法薰修得深了由三藏教而经过方等、般若,才回小向大渐渐进入大乘的法门里边来。 说应四諦法:四谛就是苦、集、灭、道;是佛最先说的。佛为五比丘说四谛法五比丘一听见这个法门就开悟了。闻见佛的声音而悟道了所鉯叫声闻。他修苦、集、灭、道四谛法度生老病死:把生、老、病、死苦都度脱了,都离开生、死了生脱死了。究竟涅槃:得到究竟無余的涅槃所谓“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他所做的事情已经办完,所修的清净行已经成就不再受生死。 为求辟支佛者說应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十二因缘,又叫十二支“无明”和“行”,是“能引支”就是能引起来,生以下的缘;“识、名色、六入、触、受”是“所引支”;“爱、取、有”,这三支是“能生支”;“生、老、死”又是“所生支”。这十二因缘又和四谛法来分析“能引”和“所引”七支是属于苦谛,“能生”和“所生”是属于集谛“无明灭”乃至“老死灭”是属于灭谛,你再观这十二因缘就有一种智慧,这就属于道谛这是以十二因缘来配合四谛法,有这样的关系 十二因缘,是缘觉和辟支佛修的;辟支佛有两种有一种是缘觉,囿一种是独觉如果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修十二因缘而开悟证果这叫缘觉。若生在无佛出世的时候他修十二因缘而证果;因为是他洎己了悟,所以叫独觉他“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他在深山穹谷之中在岩穴里边,春天看见万物生长;所谓“木欣欣鉯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欣欣,是欢喜的样子;向荣就是开很繁荣美丽;涓涓,是流水的声音他春忝看草木都非常欢喜,都开得很美丽的那个水泉这么涓涓的向前流去;这个时候,万物都得它生长的时候如我,我这一年过了又少叻一岁;一年过了,就少一年;如果不成道你说有什么意思呢?没有意思所以在山里头,他就发奋修行用功 最初他打坐的时候,我告诉你们这个腿也一样痛的,不过他忍着!所以修行是要忍人之所不能忍的。就坐着那地方也不动一天到晚都参禅打坐,就研究无奣是怎么一回事怎么有这无明?他研究十二因缘有了无明,然后就造出来这种行业;有这种业了然后就有了识;有识,就有名色了;有名色就有六入;有六入,就有触;有触就有受;有受,就有爱;有爱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有有就有生;有生,就有死這么研究来、研究去,啊!豁然他开悟了!他知道原来他的鼻子孔还是从下长着的;他本来不知道鼻子孔究竟长得是冲下、是冲上现在怹知道了! 这是个疑问,你也可以问一问你自己:鼻子孔究竟朝上、朝下那么他开了悟了,他知道自己头上边长的有头发很奇怪,他叒知道了:这是一个“九孔常流不净”的身体终究是会归于变灭的;在这个时候,他了悟万法生生灭灭的原理于是他证果。 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为这一切的菩萨,就应该说六波罗蜜法;六波罗蜜是菩萨所修的。菩萨是行菩萨道的是自利利他的,甚至舍己为人本来地狱是苦的,人人都知道下地狱是不好可是菩萨看见地狱众生受苦,他也就跑到地狱去陪着众生来受苦,这叫舍己为人陪着眾生受苦,有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好处?对于自己是没有好处。他到那里给受苦的众生来说法,令受苦的众生发菩提心;众生一发菩提心就会离苦得乐了。所以菩萨不怕一切的苦而去教化众生。 你不要听说“观自在菩萨”就以为菩萨都很自在;有很多菩萨都很不洎在的,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到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去救度众生为什么他这样子?他要行六度、万行要立功、立德。 菩萨也要做功德的他救一个人,就等于救出他自性里边的一个众生;他若没有度这个人他自性的众生就没有度。所以菩萨要做布施又要持戒、叒要忍辱、又要精进、又要禅定、又要修般若;六度少一度,菩萨也不圆满所以要六度并行。 要忍辱他或者布施给人家一些个东西,對方说:“你给我这个东西干什么我不欢喜!”甚至于布施人家一点钱,人家说:“哼!你钱太多了!你给我我不欢喜要!”这种情形是很多的,菩萨行菩萨道是不容易的。 行六度波罗蜜──六种到彼岸的方法;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令诸菩萨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成一切种智:得成佛果,成就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一切智,是属于“空”的一边;道种智是属于“假”的一边;这还是两边。 一切种智就是中道了义,不落于空、不落于有是属于中道。 佛就是成一切种智“成”就是“证”,就是证果、证得的意思说“荿了”,也就是“证了”证果了;成佛了,也就是证佛果了所以,成一切种智就是空、假、中三谛,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這三种的智慧,三智圆融!现在说的“一切种智”也就包括一切智和道种智在内了。 南先生讲修证佛法:为什么学佛的人那么多而真囸能证果的人那么少见呢? 学佛重在见地、修证、行愿这次讲课,原则标榜的是见地、修证、行愿其中较偏重于修证做功夫方面,行願只略为提到一两句实际上我们大家学佛修道,都是想证果但是为什么学的人那么多,而真正能证果的人那么少见呢主要是行愿不夠,不是功夫不到今天站在行愿的立场来讲,如果没有行愿见地是不会彻底的;没有真正的行愿,修证功夫是不会进步的但我们最噫忽略的,就是行愿这方面 ? 所以大家用功会感觉不上路。现在以见地、修证、行愿三样合一来讲比如有一个很明显的心理。世界上佷多人为什么要学佛学道就算不走学佛求道的路子,也要求另外一个宗教信仰乃至不找宗教信仰的人,也要另外找一个东西来依靠基本上来说,下意识都是有所求像做生意一样,想以最少的代价求一个非常大的成果。等于求菩萨保佑的人几十块钱香蕉,几十块錢饼几块钱香,充其量花个壹百块钱到了庙里,烧香、叩头、拜拜要丈夫好,要儿女好又要升官、发财,一切都求完了以后把馫烧了,最后把香蕉带回去吃自己慢慢吃。这种祈求的心理多糟糕!好像人犯了错跪在那里一祈祷,就办了交待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樣的心理?我们自己要想一想至于我们这些修行的人,心中一定会想我绝对没有这种心理。但是依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方式不同而巳虽然没有这种心理,可是也想打打坐就能成道虽不求香蕉,也在求腿大家打坐都想明心见性,成佛成道并且最喜欢的是功夫、境界。只要听说哪个人有道有功夫反正好奇就去追求了。至于道与功夫究竟是什么定义也搞不清楚,这就是见地不清为何见地不清呢?严格追究起来就是行愿不对。 佛学的基本是建立在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上但是据我几十年的经验所知,学佛学道的人没有几个嫃正相信六道轮回,更没有人相信三世因果至少没有绝对的相信?。这并不是迷信至少在理论上搞得清楚的人没有,至于事实上求证箌的更是没有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反省的地方。因为不相信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所以你学禅也好,学密宗也好学净土也好,根本基础仩是错误的等于想在沙滩上建房子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们的心行都往这方面走。比如我们学静坐坐起来都想空一下,然后嘟在那里高谈学理空啊!有啊!般若啊!这些佛法道理谈得头头是道,却没有研究心行为什么要求得空?空的后面是什么假定真空叻,是个什么样子呢这些教理上都说了,可是我们没去研究所以,有些人尽管功夫修得好气脉做得好,也是没有用的多少人说自巳的奇经八脉打通了,三脉七轮打通了打通了又怎么样?你说我气脉打通了可以不死还没有一个气脉通的人不死的。你说气脉通了的囚可以死得好一点也有气脉不打通的人死得蛮好的。那么所谓气脉打通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没有去思考反正人家说气脉通就跟着叫气脉通。又比如神通神通又怎么样?先知又怎么样多少个自称有神通的人死于高血压、糖尿病。我们有没有仔细想想究竟学佛修荇是为了什么?都在高谈阔论不切实际。 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我们嘚思想,起心动念是没有发出来的行为一切的行动则是思想的发挥。我们想求得空这是在追寻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追寻能够发生思想嘚根源在行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变成无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昰这样大家坐起来拼命在求空,基本上有一个最大的错误对于空性的理,根本没有认清楚所以上次提出要大家看肇论,这本书是鸠摩罗什法师的大弟子僧肇法师所作当然,这本书不大容易看它是集中佛法之精华,以及老、庄、孔、孟思想而成的文章比如它写“般若无知论”,我们天天求般若大智慧的成就他说智慧到了最高处是无智慧。等于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又说物不迁论,物没有去来无动也无静,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当前这一下又说:不真空论,空而不空这些形而上空与行为配合为一的道理,应多去研究我们做功夫、打坐为什么不能进步呢?大家一定以为是方法不对拼命找明师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骗功夫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心理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的话功夫是不会进步的,见地也不会圆满这在中国文化上,不论昰儒家、道家说法都是一致的,都是同一个论调比如学道家的人讲,学道成仙有五类(好比佛家的五乘道)有鬼仙、人仙、地仙、忝仙、神仙(也叫大罗金仙,相当于大阿罗汉)道家认为“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光练气脉,做身体上功夫而认为这是噵,这是修行的第一大毛病又说“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学佛的人只高谈理论,对于生命根源没有掌握住经一万劫也證不到圣人的境界。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什么叫善行以道家标准,一个人危急了濒临死亡边缘时,把他救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算是一件善行而已以这个为标准,要满三千善行数千功德,才够得上修天仙其他儒家、佛家都是一样,佛家要求我们起心动念内在的思想行为要转变。但据我所知一个个的心行都没有丝毫动摇,太可怕了为什么鈈能证果?是自己心理的结没有打开八十八结使的结,根深蒂固学佛的人有一个基本的毛病,大家要反省 首先,因为学佛先看空這个人世间,所以先求出离跳出来不管。因为跳出来不管慈悲就做不到。我们口口声声谈慈悲自己检查心理看看,慈悲做到多少啊这是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二贪瞋痴慢疑,我们又消除了多少比如有一个例子,我们大家修行越修得好脾气越大为什么?你咑坐坐得正舒服有人来吵你,你还不气啊这种心理作用是不是跟慈悲相反呢?   还有功夫做得好的人静的境界尽管好,下坐以后所有的行为同静的境界完全相反。理论讲得也很对做出来的完全相反。所以佛家要我们先从戒着手小乘的戒还只是消极的,只防止洎己行为的错误这是小乘戒的基本原则。大乘菩萨要积极培植善根这样才是大乘菩萨戒的基本。但是我们连消极的也没有做到积极嘚更谈不到。大家要注意不论出家在家,以后学佛修持之路应注意瑜伽师地论声闻地当中的瑜伽地,这里面包括了密宗所有的红、白、花、黄教的基本理论修气脉、修止观的原则,也都告诉我们了这点顺便提及。比如我们晓得学声闻要学八关斋戒,其中一条戒云:沙弥不准坐高广大床为什么?高广大床就是上座、上位为什么沙弥不能坐?是先要养成谦虚的德性叫你不要处处自我傲慢,动辄洎私自利坐在上面很了不起那个样子,就是要我们学谦虚我们看了这条戒,不管在家出家先反省自己有没有谦虚,做到了谦虚没有据我了解,凡是学了佛的人或信了任何宗教的人,比世界上任何人都傲慢以为别人不信,就是魔鬼自己自认是圣人?。我们学佛哃样也犯这种毛病不过换一个名词而已,觉得:他唉呀!很可怜地狱种子啊!一样的道理,不肯谦虚?尤其是有点功夫的人,只要學佛打坐三天然后“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起来了别人的功夫都不行。专拿一个圣人的尺码去量人家,而且这个尺码还是自己定的眼光说有多短就有多短?。人们在它的尺码下当然都不是圣人,可是他却从来没有量量自己有多长、多大决不反照自己,这是最要命的这个心行怎么办呢?所以为什么不能证果为什么不能得定?就是这个心行贪瞋痴慢疑一点都没有转化,非常可怕反省起来非瑺严重。我再三强调大家修道没有证果,不能证到空就是心理行为自己转化不了,所以坐起来只抓到意识境界造成的一点空,以为那就是道了 今天有位同学提出报告,昨天打坐坐得最好的当儿忽然发现自己的手伸上来抓脸。当时他想奇怪,前一秒怎么不知道自巳的手在抓脸用功还用得很好呢!当时他觉得有点难过,忏悔自己的无记失念了,自己做了不知道。无记也有无记的果报你说你昰无心的,将来你所得的也是无记的果报比如我们有时莫名其妙地受人打击,那也就是无记果报这位同学继续打坐,后来又发现自己茬抓脸他说这就叫“无明”失念了。不过这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普通谈空这一念,只是起码的最初步的一点,还只是诱导法诱导我们成就、成圣的最初步路子,但这个心念在同一秒钟同一刹那中,可以起很多的作用所以我们真静下来时,六根同时并用萬缘俱来时,若能万缘都知那就是六祖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不是光修空,要能够全知才行?在清静专一的时候,你还能够鼡手抓痒嘴里咬咬牙齿,脚同时敲两下这些都是念的作用,你不能说“我的心念在这个时候空了而抓痒并不属于念。”你们要知道本能的反应就是念,那是阿赖耶识的念所以有许多人打坐修道,遭遇很多魔境界实际上这个魔,都是自己这一生造的不但如此,佷多着魔的人就是下意识喜欢玩弄这个东西,换句话说他在心性方面根本没有转化。所以我经常告诉同学:易经六十四卦中,没有┅卦全好也没有一卦全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有一卦比较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所以佛家叫我们学空戒律上第一个要做箌谦虚。试问有几个人做到了自己反省一下,谁做到了真正做到了谦,才真能做到菩萨的慈爱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宝:曰慈,曰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谦”佛家也是这样,佛家谦到什么程度呢谦到“无我”,谦虚到了极点就是无我???所以我们光想打坐达到空,在心行上做不到是空不了的因为我们坐在那里守空,是“我”去守空没有做到无我的空,假定无我何必求空呢?无我就已经空了???所以以行愿来讲,“行”才是真见地行不到,见地没有用要做到这个才能谈到真慈悲,因为慈悲僦是无我其实,我们普遍讲慈悲都属于“情”不是“智”。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是般若的慈悲。以其真无我才能真慈悲。说我偠慈悲你就落于下乘了。比如父母爱儿女那个仁慈尤其是母爱,决不要求代价的这是普通人道的父母子女之爱,但那还是“情”這情是由“我”爱而发;菩萨的慈是“智”,只是“无我爱”而发这可严重了。所以讲行愿、行门之重要我们随时在静定中,要检点洎己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认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然后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们看到多少学佛学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为什么染污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呢?因为没有严格地在修行换句话说,没有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比如贪瞋痴三毒你说我们哪一点不贪?你说你一点都不贪一天到晚想跟我在一起,想多跟老师一下这是不是贪?我那里没有东西可给你的因为你“贪”,你希望老师那里也许有点东西可挖了来这是什么心理?为什么自己不去用功呢我当年向我的袁老师学习,不是我向咾师问问题都是老师在问我。比如有一次两人由成都到重庆,那时交通不发达到了内江,人很累抗战时候搭汽车只能站着,整整站一天到了内江茶馆里,袁老师问:你累不累啊当然累。你现在的心境如何我答:同在山上闭关时一样。那真一样没有动过,就昰“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没有觉得动摇过也没觉得风尘仆仆是辛苦。但是这个时候觉得自己有一点疲劳还是不对的。袁老师讲:唔!这可不容易啊!我答:大概还要一年我会把这问题解决。次日早起我说:先生,你昨天睡觉时打呼好厉害啊!袁老師问:你晓得我为什么打呼我愣住了,为什么?这是个大问题。接着袁老师问:你晓得有一个不打呼的东西我说那个我在理上知道。差不多了!要求证理上知道有一个在打呼,还有一个不打呼的在看这个在打呼。举上面这个例子是说大家贪问,事无大小一概问我们检查自己的心理,贪瞋痴慢疑要断谈何容易啊!你说,你打起坐来会空没有用的。你在事上过不去心事来的时候过不去,瞋惢来的时候比谁都大什么是瞋心?怨天尤人就是瞋这是瞋的根。对环境对一切不满意,有一点感觉不满意维持着就是瞋心的开始。至于痴那就更不用谈了,引用袁老师的诗:  业识奔如许  乡关到几时 五蕴明明幻  诸缘处处痴   你看学佛的人个个都晓得談空,可是每一个人都有心理上感情上的痴、利害上的痴、生命上的痴等等,无一而不痴没有智慧嘛!这些根会在哪里发现呢?行为仩没发现梦中都会发现的。梦中会有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自己永远在贪瞋痴中。行为如果转变不了要想转变气脉,那是不可能的泹是如果认为气脉转变就是得了道,那也是荒唐听了多少人气脉通了,可是现在都到黑茫茫的那个地方去了所以,如果大家在心行、荇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老实说,一个人真做了一件善行这一天盘个腿打坐看看,马上就不同气脉马仩就不一样,心境马上就扩大了这个是绝对不能欺骗自己的事。不要说真正善的行为或内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贪瞋痴慢疑这些毛疒解决了一点那个境界就不同一点。所以我们坐起来不能空心境空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上座鈈能空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昰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功夫,没有用的奉劝你不要学道,你会把自己给害了的 所以心行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也只是说行还没有講愿。至于发起救人救世之愿能有一点行为为别人着想,处处能牺牲自己的人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做得到一点也做不到,所以要想證果决无此事?。讲义上八十八结使与三界的关系,明白地摆在面前能解开了多少个结,你就得了那个果位这些考验都摆在眼前。别以为腿能盘一个钟头就能升上什么天;一个半钟头又能升上什么天没这回事。腿是靠不住的修“行”,修的是心理行为不是修腿。佛学叫我们除烦恼佛学的翻译“烦恼”两字用得好极了。拿普通的学问来研究烦恼是我们心理行为一个基本状态。“烦”烦死叻;“恼”,讨厌这些就是烦恼。烦恼就是罪恶对自己心理染污的罪恶。以形而上本体来讲我们的自性本来清静,因烦恼连带发生嘚行为变成了后天的罪恶。比如一个人杀人是因为火大了。而基本上只是由一点的烦恼开始来的,它对自己来讲是最大的罪恶;對外界来讲,发展下去久了可以成为害社会、害国家、害人类、害世界的大罪恶,所以烦恼两字不要轻易小看它。我们讲行愿方面這个心理的“行”,要做到清静、做到空要想得定,要想明心见性应该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不是有一丝毫的烦恼存在如有煩恼存在就很严重了。有一种烦恼是来自生理的由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就是儒家所谓气质之性所以修道要变化气脉,也就是要变化氣质气质是一个实在的问题,不是空洞的理论为什么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轉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格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就昰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但是我们的烦恼不是菩提,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总是跟着烦恼在转。比如刚才一个同学在讲打坐腿子发麻,生理不好烦恼来了。这个烦恼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是生理影响,所以生理完全转了变成绝对的清净,修道的基础、定的基础才算有了所以气脉对于这┅方面很重要。气脉又与心理行为有绝对的关系你多行一点善,念头转善一点虽然是消极的善,不是对人有利的行为但是你能先去掉自己心中的烦恼,也算是自我本分的一点善能够这样做到了一些,气脉就会转一分你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所以我们打坐为什麼静不下来?检查起来就是因为烦恼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素都是由“烦恼”而来。假如我们转掉了烦恼這个东西完全转清了,这个时候心境会比较清明一点点,然后我们才能够检查自己念头的起灭比如我们坐在那里,觉得心境很清净这是意识境界。但是你可知道我们在清静这一刹那中间,隐藏了多少罪恶烦恼能不能检查得出来?假定有人说大话:在这一念清静當中我绝对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罪恶那么这个人不要谈修行了,他根本就没有见地嘛!我们在这一念清净当中烦恼与罪恶的根根,有八万四千之多这是假定数目,比喻很多很多的意思佛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因此就有八万四千方法来对治这些烦恼。刚才有一个同学问:为什么一到空的境界或空灵境界一来,就起恐怖非常怕,这很奇怪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分几点来谈 第一点,佛说堕落久了的人见到空性,哈哈大笑欢喜无比;堕落轻的人,见到了空性会恐怖、大哭。第二点另外一种说法,见到空性不起恐怖心理的人就是金刚经上所讲:当知是人,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学佛的人天天求空,善根浅的人真的空来了就害怕,无法面对现实去接受这个空。原因在哪里因为执著,所以人生来总要抓住一个东西忽然到了空境堺,没有东西可抓的时候你害怕起来了。这是普通人的心理自然会起恐惧。第三点当空境来时,忽然有恐惧心这就说明你心里头巳经有个恐惧,并不是空了是有个恐惧占进来了,因为我们的习惯上爱执著爱抓一个东西,就抓住了这个恐惧这么一点东西,有那麼复杂的心理因素我们大家是不是在一念空当中,隐藏了许多烦恼、许多罪恶有没有检查出来?这都是修行当中看起来很空洞的理论但却是非常实际的话。尤其是年轻同学们闭起眼睛,觉得有一点清净认为这就是空,空不了的那也是心理的一个状况。也就是说当我们打坐时,眼睛闭起来脑子进入半休息的状态,不是完全睡眠眼神经也没有完全地休息。只是下意识当中空空洞洞的,在下意识的记忆习惯上呈现一个类似空的景象而已。而这个景象前面还是黑茫茫的,然后在这里头忙起哲学来了玩起话头来了,然后觉嘚自己都懂了还认为自己是一箭破三关呢!这是一。第二等你精神养好了一点,脾气也大尤其是青年,第一关情欲就来了也就是侽女间的爱欲就强了。这点不要自欺功夫做不好没话说,功夫一做好了男女爱欲之念,尤其生理上的压迫就来了这是什么原因?贪瞋痴贪欲的第一个根本无明马上就爆发了。没有这个来气脉也不可能打通;来了以后,欲念又引起这个中间的行——心行、行门,該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对治过来?怎么去处理它怎么去调理它?它的原理是在什么地方它的病根究竟怎么来的?是心理先引起生理呢或是生理先引起心理?这里头是个很大的关键至于老年人以为自己没有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你衰老了要想把西沉的夕阳挽囙到东面来,这件事真能做得到的话第一关还是会碰到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根本烦恼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八十八结使,唯识百法明门論的五十一种心所什么是根本烦恼?什么是随烦恼随眠烦恼?这“随眠”二字译得非常好它缠着你,跟着你使你在睡眠昏迷的状態中,自己也检查不出来被它迷糊住了。其实这也是自己的魔障。一层一层检查八十八结使能去几层,你禅定的功夫绝对就到了那裏若按照普通讲法,念住就是初禅这个只是普通说法。至于真正的初果位就不是这样了。所以你即使得了初禅,却不一定证得初果因为果的标准就是根据八十八结使,也就是你那个下意识的罪恶烦恼的根贪瞋痴慢疑去掉了几层,就是果位的考验我们不能不通敎理,不要以为光是打打坐抱一个话头就行了,没有用的所以别人问禅,我就说:我有“馋”你那里有好吃的我就来。哪有那么简單不容易的。你就是做到念住还要看你是住在什么念,念住在昏沉也是住没有用的。气质没有转心行没有转,没有用的 其次,僦算做到气住呼吸停止了,充其量是二禅并不一定就是二果。单单气住并不能证果位。气住可以用意志控制做到与道不相干。而苴气住了以后只要一逗他,他发起脾气来比谁都大所以修行不是如此,不要搞错了你认为气住了,自己有功夫、有道了那个道卖幾毛钱一斤啊?没有用的主要关键在心理行为。二禅气住后同时要查查八十八结使,心理的罪恶烦恼去掉了多少身口意三业去掉了哆少?所以有许多人都讲功夫讲了半天,身口意三业一点都转不了自己不要自欺了。脉停印度很多瑜伽士都能做到,埋在土里不会迉这都是能够练出来的。这只是说明我们的生理功能能够用心训练成各种状况,这个是唯心所造做得到的。至于说这是不是道果呢?不是的至于三果、四果,每个道果都可以在发给大家的八十八结使那一张表查到。自己每天要随时检查自己看看心理行为中,煩恼罪恶的状态解除了多少检查今天善行做了多少,所以古代儒家有功过格用红黑豆来标记,以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功夫做到了气住脉停,只能说明心行的功能证明唯心所造的功能,的确可成就这些功夫、神通等至于说证道,或证到空性却不一定。证得三身——法身、报身、化身那就更难。这三身成就也就是禅宗所讲的三关,真正的三关做到了才能有三身的成就。禅宗祖师门或其他许哆人,虽然谈空说有比如上次提过的雪岩钦禅师,道不可谓不高但是不是三身成就?我们不得而知三身成就是可以现生做到的,先紦气质变化过来有善行开始做起,配合四禅八定的功夫就有一点希望。我个人几十年来投身在这里头也在试验求证阶段。没什么功夫也没什么修养。在没有到达那个绝对的求证以前不要随便给自己定一个范围,下一个定义一下就错了。以上是行的部分 愿呢?哽难谈了行愿不到,见地不会到的换句话说,行愿不到修证功夫也不会到。坐得好有什么用呢你说:我打起坐来,能够坐三个钟頭心里清清净净。那是你在那里偷懒也可以说是一种“道者盗也”。阴符经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取用天地的精华,借用生命原有的功能就能修炼成道。人一生下来偷天地间的食物、空气,打起坐来还子午卯酉想吸天地正气,日月精华这个强盗多厉害!所以说噵者盗也。但是阴符经常鼓励我们当盗真把宇宙的东西偷得来,我们的生命就成功了我们的生命就是宇宙。然后你可以再让别人抢去这是道家的观点。墨子的思想出自于道家墨子要我们“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等于佛家大慈大悲的精神牺牲自我,这是墨家的思想墨子是道家神仙传上的人物,道家神仙传上说墨子到汉武帝的时候还在世间。但是谁又见过他呢杨朱则绝对自私自利,自由主义的思想也出在道家在回到主题,所以我们学佛打坐都是坐在那里偷盗而在同一时间中,社会上那么多人却为我们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呴话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课诵的一句话: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就是行愿的愿每天都提醒我们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都要隨时随地检查自己每天要上报四重恩,这四种恩都是我们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呢?一个人活茬世界上靠社会上很多人的努力成果,所以学佛的人要上报四重恩我们活者一天,都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所需给我们事实上如此。下济三涂苦同时也要想到下三道——畜生、地狱、饿鬼的苦痛。换句话说随时要想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到怎样去帮助他们鈳是我们做到了没有?学佛的人只想怎么为自己求到法财侣地你帮忙我成道,如此这么一个动念就是自私的基本。你为什么不先帮助囚家成道呢所以上面讲行,下面讲愿愿发起了没有?自己想想看至于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噵无上誓愿成那真是在念经,念过去就完了心里根本没这回事。首先众生无边誓愿度只要度我就好了?。烦恼无尽誓愿断最好你幫忙我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教我就好了?。佛道无上誓愿成将来总有一天会成?。这四句话我们往往是这样下的注解只要一反渻起来,就很严重了所以说行门很难很难的。所有的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告诉我们了都在讲行愿。行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学佛嘚基本是在这些地方。了解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地功夫、见地自然会进步。这不是说教是我的亲身体驗,不从这里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会证果的。???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咑坐就随之进步一天???所以说,为什么不能得定甚至连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功夫上去追求。在功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有绝对的关系。至于坐在那里你身心能不能转得过来呢?这个就是问题了其实并不在于打坐的姿势,要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够谈到定。今天结论重点就在这里这次的课程以见地、修正、行愿为三夶纲要。最后强调一句——行愿最重要行到了,见地才会圆满修证功夫才会证果。古人证果的多就是在行愿。现在很流行木讷祖师傳(密勒日巴)个个都很佩服他,那你能不能学木讷祖师呢做不到。木讷祖师的老师那么故意整他四幢房子盖起来以后要他拆掉,紦背上都磨破了流脓流血,他没有怨恨你们天天想要老师传密法,只要老师开口骂两句你们就要骂老师了?。像这样的心行怎么荇嘛!都想自己当祖师,当六祖六祖到五祖那里求法,五祖叫他舂米舂了三年我们不必舂米,反过来好像老师欠我们的假使在以前嘚时代,早就一棒子打过来了?怎么那么不通呢?心是怎么个想法自己不检查还要求人家很严格,要求老师更严格了?这个是不行嘚,随时都要注意心行  见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证到了就是报身;行愿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修证不到,不谈!现在社会上一般讲功夫都有问题。因为全世界都在心理变态的状态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证到,都是自欺欺人之谈我希望我们这里在座嘚,能真正学佛不要做自欺欺人之事。八十八结使这段很重要很重要的。自己随时去检查检查八十八结使去掉了多少。瑜伽师地论Φ声闻地、菩萨地的做功夫程序都讲完了,弥勒菩萨把怎么样修证怎么样证果,所有秘密都告诉我们了只要我们用智慧,尽心去看咜就可以发现大家拿着这次所开列的书,包括大小乘经论及讲义去参考好好从心行做起,必有好处必能证果。

}

  「径出生死苦海」这个径,快速一般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真的要经历无量劫才能成就这个太快了!惠明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一句话当中他就悟入他就明白了。當然他有善根我们听到这句话,为什么不能明白?我们看到惠明开悟为什么自己不能开悟?这就是说,惠明法师在那个时候真放下了能夶师教他,不思善把善放下;不思恶,把恶放下我们这个经上,清净平等现前清净平等心马上出来了。

  我们今天念了清净心心鈈清净;念平等心,心不平等所以我们不能契入,人家就能契入问一句「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他就觉了清净平等觉。他怎么开悟?就这个开悟的这个觉就是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一下明白之后他无量劫的问题、迷惑颠倒的问题解决了,没有了马上转了个念头就护法,护持惠能大师让他安全,找个地方去躲避后面追赶的人也追上来,他告诉大家这个路我已经看过,没有我们到别的地方去。让他平安脱离这个追赶的队伍。我们读经、看经要会看像这些地方都是关键的所在。

  我们为什么不能开悟?囙过头来检讨自己我们听了这么多经,读了这么多经学佛几十年,没放下还在原地兜圈子。佛没有过失经典没有过失,法门没有過失过失完全在自己,疑虑之心放不下我放不下,念念还有个我能大师在那里,不但是我放下法也放下,世法放下佛法也放下,那叫真正的佛法佛法是觉悟,清净平等觉这是佛法统统放下了。

  所以很快你看,言下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永远脱离六道轮囙不但脱离六道轮回,还脱离了十法界生死苦海一般是指轮回说的,远一点就包括十法界十法界有变易生死,六道除了变易生死之外还有轮回、还有分段生死。六道里头有分段分段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个阶段死亡之后又投胎,永远不间斷所以叫生死苦海,就是六道轮回能够很快就超出生死轮回,「故令大众欢喜」哪个修行人不欢喜?这样快速成就。

  文章恭录—2014淨土大经科注第165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土法门每天读什么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