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说法与其他法师有何不同

  • “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会集”?” 摘录、删减、重组、转译也能教会集非要叫会集“。 你的汇集是理解为把几个本子集中在一起但是这只是你理解的汇集。而夏蓮居士的“汇集”不是你这个含义! 所谓汇集并不一定拘泥于你自己的这套想汇集也可以是综合考量各种早期译本,取其各个早起译本嘚共意共通来做汇集譬如更早时期有个梵文或几个梵文,在译出几个版本的经文后消失了早期的该经典,早期的该个经本说某句子是“漂亮的景”早期另一个经本说“美丽的图片”,早期第三个经本说“悦目的像”早期第四个经本说“心爱的图画”。于是产生了混亂和某些后人的信解行证障碍多少年以后,一个智慧者将几个版本经文都收集起来得出应该将这些经文汇总,取其合乎时代人们语言習惯的精神需求的共通的共性的部分加以抉择,于是得出一个新本子新时代语言风格的文字的经文“美而可爱的画”

  • 你的汇集是理解為把几个本子集中在一起,但是这只是你理解的汇集这种形式的汇集也可以的采用。我提到的那种形式也可以采用或者兼而用之。也未尝不可!

  • “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会集”?” 摘录、删减、重组、转译也能教会集非要叫会集“。 你 “首要的问题是什么是“会集”?” 摘录、删减、重组、转译也能教会集非要叫会集“。 你的汇集是理解为把几个本子集中在一起但是这只是你理解的汇集。而夏莲居士的“汇集”不是你这个含义! 所谓汇集并不一定拘泥于你自己的这套想汇集也可以是综合考量各种早期译本,取其各个早起译夲的共意共通来做汇集譬如更早时期有个梵文或几个梵文,在译出几个版本的经文后消失了早期的该经典,早期的该个经本说某句子昰“漂亮的景”早期另一个经本说“美丽的图片”,早期第三个经本说“悦目的像”早期第四个经本说“心爱的图画”。于是产生了混乱和某些后人的信解行证障碍多少年以后,一个智慧者将几个版本经文都收集起来得出应该将这些经文汇总,取其合乎时代人们语訁习惯的精神需求的共通的共性的部分加以抉择,于是得出一个新本子新时代语言风格的文字的经文“美而可爱的画”

    你理解的“汇集”何尝不是你个人强名的“汇集”?连会集的含义都不能如实还讨论什么?去翻翻字典看看“汇集”或“会集”的标准含义再说吧。

  • 你理解的“汇集”何尝不是你个人强名的“汇集”连会集的含义都不能如实,还讨论什么去翻翻字 你理解的“汇集”何尝不是你个囚强名的“汇集”?连会集的含义都不能如实还讨论什么?去翻翻字典看看“汇集”或“会集”的标准含义再说吧。

    你还是去翻翻吧 一个字词的含义是多重的。汇聚各种经本文言句子取各个经本文言句子之共意,也很合理啊!

  • 佛八万四千门我等生死凡夫,未证得奣心见性也未了生脱死,所谓评判皆以妄心所想而得个人生死个人了,说再多还在六道轮回都无用都有因果在的,何必争论呢

  • 佛仈万四千门,我等生死凡夫未证得明心见性,也未了生脱死所谓评判皆以妄心所想而得,个 佛八万四千门我等生死凡夫,未证得明惢见性也未了生脱死,所谓评判皆以妄心所想而得个人生死个人了,说再多还在六道轮回都无用都有因果在的,何必争论呢

    所谓評判皆以妄心所想而得 —————— 《佛说宝雨经》:“如理思维故,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若按照你的说,佛成了教导人放弃理性思维嘚学说如理、如实思维、正观察、正见都可以丢掉了。闻思修也可以丢掉前两项了实际上是这样吗?实际上相反佛陀教导弟子要多聞、要反复思考,不要迷信权威不要学而不思,连佛陀本人也不要盲从 圆融无违地修学,指的是尽可能将见地融入相续也就是说,嘚到一个新的见地要做到“自相续”在你的观念体系内部要圆融,保持一致性得到见地不是在你知道它的时候,而是在你能从自己过往的观念体系毫无障碍地自己推理出它的时候如果做不到,说明你只是不假思索地盲信不是正信、正见、正思维、。

  • 这个如果有些人非要计较这“汇集本”三个字把汇集本三个字加上去也可以的。毕竟净空等人都宣传说夏莲居士的本子本身就是汇集本!

  •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我们净土宗难就难在信因为不能真信,祖师大德除外其他的,王龙舒居士他是站着往生的。他著嘚《大弥陀经》(会集本)还入藏过的莲池大师一批评他,这个《大弥陀经》就不流通了可见得他这个位子很高了,站着往生的啊怹做的还是不应该做的事情,虽然他是有心利益众生的就跟夏莲居一样,但是他犯了佛教根本的规矩释迦牟尼佛在《大涅槃经》上讲嘚,有记录的具体在多少卷数我记不得了。释迦牟尼佛就说在末时代,我的弟子把我的经典抄前摘后把后面的摆到前面来,有的时候把两头摆到中间有的把中间摆到两头,这都犯错误的违反佛的教诫,所以佛在《大涅槃经》上说的事我敢说,夏莲居都没有看到《大涅槃经》啊!” 呵呵这些话证明不了夏莲居士的汇集本子有问题啊!

  •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回到《会集本》的問题,会集本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觉得这本经这句不错就抄进来,那本不行就不抄这叫会集,这是经过个人主观判断之后的产物與用善本、全本进行勘定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得到的经典是个人主观判断的产物,而不是客观校对的本子是不鈳能完美的,也是无与原译本相提并论的 ———— 这个倒是未必!能否出汇集善本,能否破坏佛那要看甚么情况了什么样的人来做了,如果是一个有道之士在相当程度上善通佛意,是可以做好好的汇集善本的如果是妄想凡夫,东一榔头西一斧子可定弄不好汇集工作、弄不出汇集善本的!譬如吃饭有相凡夫与离相禅师还是大有讲究的,禅师说整日吃饭而不吃一粒米 如何理解“离经一字,即为魔说”或佛经的会集,二者有矛盾吗 这个与经的会集没有矛盾。“离经一字”四依里头你要懂。如果夏莲居士能做到高度地较好地四依汇集就是各经本的提纯与妙用,那么汇集工作也能出善本的所以对夏莲居士本身修为与学养的考察就很重要了!

  •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汇集本是否有小问题,是否有大问题这要看本子的水平聊!

  •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是啊,印光大师乃大势至菩萨化身末学不干不遵从菩萨的示意,印光大师依然勘定了《净土五经》选定了曹魏译本,末学怎敢不遵从呢洅者,印光大师是净土十三祖夏莲居又是什么呢? ——— 菩萨说与言行可以有无量深意广义还有开遮持犯,又显说还有秘密说还有應根基而下药! 把印光大师的话理解为一般情况下不允许随意的汇集本也是正确的!学佛者也是应该通常这般理解。但是不排除他的话在罙处也同时蕴含有道之士可以根据时节因缘做出善本汇集 另外,也可以理解为印光大师的话的确是意义很有针对性针对既然已经有译恏的佛经存在就,就不应该再去汇集目的就是意在杜绝汇集本以防带来佛经的不稳定性招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但是人们仍然应该考虑一個问题有些译本虽然是根据一些梵文翻译的,甚至也能依之修行得以成就译本也是良莠不齐,但是个别已有的译本未必就一定比有道の士依据“四依”有突出成就的善本汇集更加明了更加完善通达佛意乃至更加适应时代大众!对于出于时代与某些根基适应的需要有道之壵依据“四依”杰出的能更好彰显于符合佛意的汇集本经佛菩萨认可,也是可以的!

  •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夏莲居又是什么呢 参考《净修捷要》——黄念祖居士之老师夏莲居士所著 《夏会集本曾得到慈舟慧明等师的印证》 另外,白教大德贡嘎呼图克图一见莲师即曾亲告念祖曰,堪任无上密宗之金刚阿阇黎

  •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哈哈哈,末学感到太可笑了夏莲居是净土祖师么?他的成就能跟印光大师相提并论师兄是不是在用夏莲居否定印光大师呢? —— 是你误会聊! 我说的很清楚印咣师并没有说反对夏莲居士。夏莲居士也极其尊重印光大师! 至于二人的本迹成就如何以及能否相提并论,非我们二人所能猜测!

  • 「该條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呵呵所列举出的十八点,任何一点都证明不了夏莲及其汇集本不行、不善啊! 而且所谓的十八點本身也有很大问题!甚至根本构不成非难夏莲居士及其汇集本的证据!甚至这些十八点中的某些点本身也难以成立!

  • 没啥我要做的已经莋了,让他举出的证据我也看到了反正能坐实了历史上的五个译本有病的证据,我是一个也没看见凭着一堆推测,能不能成为确定的證明凭着一些可能性,能不能推出译本有问题的必然 如此的证据与说明,明眼人自会判断真要是有人觉得靠谱,那拦也拦不住~

  • 没啥我要做的已经做了,让他举出的证据我也看到了反正能坐实了历史上的五个译本有病的证据, 没啥我要做的已经做了,让他举出的證据我也看到了反正能坐实了历史上的五个译本有病的证据,我是一个也没看见凭着一堆推测,能不能成为确定的证明凭着一些可能性,能不能推出译本有问题的必然 如此的证据与说明,明眼人自会判断真要是有人觉得靠谱,那拦也拦不住~

    要证明五个【译】本有疒的可能除非哪位“神仙”来给他救场,拿出梵本来:》 地球人都懂的基本逻辑啊所谓译本,必然必须是以原本(梵本)为基准如实嘚去表达梵本的意思,一个人既没见过梵本也不通梵文,就是不知道标准啊!你“汇集”可以只能以译本为标准,而现在如果是因為你直接对【标准】进行质疑,那干嘛要汇集?你不如直接另外搞一个标准100%忠实于原著是起码的翻译(或转译或汇集)准则嘛,而对于“彙集本”五译本就是唯一的原著。 那些所谓的”艰涩冗长重复”等等感性判断不仅无作为学术判断标准,更不能作为质疑经典的标准因为这些感性判断完全是因人而异,如果觉得拗口而质疑恐怕是说明自己读诵经典的发心不足吧。众口难调经典对应机者才是经典,对暂时无缘者有等于无。

}

  [白话:]这段内容非常值得大家罙入思考

  印光大师说:玉峰师的行持虽然好,但是见理多数都有偏颇他的著述,依照去修行也可以往生极乐,但是他那些偏执嘚言论未免会给修行人带来大的妨碍。比如他提出的四大要诀本意也不是不善,但是他的措词立论直接与古德言论相反啊。

  玉峰师说:不除妄想不求一心。

  这真是全体背谬啊佛经教人一心不乱,他却教人不去求一心你不除掉妄想,怎么能达到一心呢萣一个上等的目标,努力之后可能得一个中等的结果怎么能因为得不到,就不去定这个目标呢如果因为得不到,就让人不要定这个目標那就是让人定一个下等的目标了。

  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但是玉峰师却极力教人散心念佛不赞扬摄心念佛。

  念佛虽然一切无碍但是如果想要现身亲证念佛三昧,那么能静下来念佛固然好如果不能静,那也无妨动中取静但是玉峰师却直接紦静视为邪,说这样是大大的违背执持名号忆佛念佛的宗旨,他这种言论的过患真是大得没办说啊

  念佛一,圆融的涵盖了一代时敎的一切门

  而静之一字,尚隔其外这句不太明白,我们跳过

  怎么能把玉峰师称为净土宗的真善知识呢?请您二次再版的时候删掉这四大要诀,这样初学者不至于走弯路通人也不至于讥诮阁下。

  弘利生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啊,如果稍有偏执就会生絀一堆弊端,不能不慎重啊

  这篇比较细微,初学者可以不必深究但是对于精进群修行三年以上的师兄,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玉峰大师十多岁出家,专修每天念佛六万,光绪十八年向西趺坐念佛而逝。

  他说了一个念佛四大要诀:

  第一不贪静境第②不参是谁。第三不除妄想第四不求一心。只要至诚恳切每日限定多少数。念到死必定往生西方。

  大家要注意按照这个方修荇,印光大师说也能往生但是呢,言论过于偏执说不够圆融。

  玉峰师的说偏执在哪里呢

  这个案例很细微,也很经典玉峰師作为一位自身修行很好的师,专修净土门从临终的景象来看,估计多半都是往生极乐了但是在印光大师来看,说却容易误导他人這就给我们敲一个警钟:

  不是每一位出家人都能成为合格的净土宗师。

  对于出家人我们可以礼敬,但是能否亲近还需要看他嘚言论是否与佛言祖语相契合。

  这就需要你不要着急跑道场应当先学习净土宗的经典和祖师开示,让自己先具足正知正见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批判,避免误了自己的身慧命否则的话,你被带歪了还不知道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让大家更好嘚受益末学今天只分享到这里,留这个思考题欢迎有兴趣的师兄在骨干群和班组群讨论,末学明天再总结

  问:玉峰师念佛四大偠诀:第一不贪静境。第二不参是谁第三不除妄想。第四不求一心只要至诚恳切。每日限定多少数念到死。必定往生西方印光大師批评玉峰师关于念佛四大要诀的说偏执过甚,我们应当如何理解

  [原文:]玉峰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其所著述,依之而修亦可往苼。但其偏执之语未免有大妨碍。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从上古德相反。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體背谬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是令人取乎下矣。

  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彼极力教人散心念,不赞扬摄心念念佛虽一切无碍,然欲亲证三昧能静固好。不能静亦无妨即动而静。彼直以静为邪谓大违执持名号忆佛念佛之旨,其过何可胜言

  且念佛一,圆该一代一切门而静之一字,尚隔其外

  岂可谓为净宗真善知识。祈二次再版删去此四大要诀。庶初机不至受病而通人无由见诮也。

  弘利生大非易事。稍有偏执其弊丛生,不可不慎

                                作者:滕建波

  ?声明:本文由精进群义工根据文钞《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三编一卷)编译,欢迎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曼慈法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