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开篇为什么阿南说自己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而他自身还是初果

  净土宗五经一论分别指:《無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净土五经通常与《往生论》并称五經一论为净土宗之核心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由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增编合为五经其中《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亦与净土密切相关。在这五经当中以《阿弥陀经》最为大家所熟悉,多能熟背洳流但对它的义理,很多人都不甚了解历代大德对于这部经的注解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明末幽溪大师所著的《弥陀圆中钞》莲池大师所著的《疏钞》,及我们要学习的藕益大师所著《弥陀要解》《弥陀要解》是印光大师极力推荐的一本关于《弥陀经》的注解。夶师称赞此注解是“自佛说此经以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于其上矣”大家都知道:印光大师昰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势至菩萨如此赞叹此注解可见藕益大师不是普通人,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是观音菩萨再来。

  《要解》虽然精当简捷但是其中涉及很多比较专业的天台名相以及天台思想,且以文言文写成这对同修来讲,确实有点困难近代的宝静法师以及圓瑛法师又先后对《弥陀要解》进行了注释,写成了《亲闻记》以及《讲义》虽然两位大师所处年代离我们较近,但他们所注解的这些講义在一些初学佛的人看来仍然比较吃力。由此我们推荐本源法师用通俗易懂又精准解释的开讲将分若干期登载,敬请恭敬耐心体会佛法从恭敬心中得。

  《藕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一)

  《弥陀要解》“弥陀”就是指《《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就是对于这本经的注解。“清西有沙门藕益智旭解”藕益大师是明末清初时代的人,因为大师在写这部注解的时候已是清朝所以這里的“清”就是清朝的意思,表示时代“西有”是他的别号,意思是西方实有极乐世界“沙门”,印度语翻译成中文就是勤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嗔。沙门有四种:圣道沙门、示道沙门、命道沙门、污道沙门什么叫圣道沙门?已经觉悟了世间一切真相的就是圣噵沙门,佛、辟支佛即是什么是示道沙门呢?宣传佛的正法者,譬如舍利弗尊者什么是活道沙门?按照佛陀的教诲依法修持的就是活道沙門。什么是污道沙门呢?不按照佛所说的在佛门中造种种的恶业,犯戒等等恶行,就是污道沙门现在一般的出家人都比较谦虚,自称沙门某某例如我们在外面常看到寺院牌匾上的题字,署名沙门某某题我们继续看“藕益”,藕大家都知道,是莲花所依赖生存的茎由藕能够生出荷花,这是用藕比喻信愿念佛往生西方即是莲花化生。益就是利益,由信愿念佛感召往生西方的利益“智旭”是法師的字号。拿我本人来说大家知道我的法名叫本源,另外我还有一个字号大家不熟悉,叫演进是师父给起得名字。“西有”“智旭”“藕益”这三个名字是指同一个人就是藕益大师。“解”就是解说的意思古时解释经文的文章叫做疏钞。但是在藕益大师注解这部偠解之前已经有了《圆中钞》与《疏钞》,所以藕益大师为了加以区别名之为要解。

  藕益大师是明末清初时代的僧人苏州木渎囚。早年诽谤佛教曾经撰写诽谤佛法的书籍几十篇。大师十七岁时读莲池大师的《自知录》与《竹窗随笔》,知道了以前对佛法的误解即将此前所著诽谤佛法的书籍悉皆焚毁。二十岁诵《地藏经》发出世心二十三岁听闻《楞严经》生起出家之心。遂于二十四岁依憨屾弟子雪岭出家法名智旭。随后深究禅宗二十六岁受菩萨戒,随后遍阅律藏后来大师生得一场大病,决定专修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但业报未尽从鬼门关走了一回,对生死无常深有体会之后大师就专门修学净土法门。我们看藕益大师是示现给我们大家看的以前修学各种法门,但是当死亡真正来临时却束手无策。这个时候只能依照净土法门求生极乐世界

  大师有一位朋友,也是专修净土法門的就请大师把《弥陀经》注释一遍,要求写得言简意赅义理周全。大师随即动笔书写仅用九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要解。藕益大師花九天时间写成我们花九年却不一定能把它的义理全部领会。但是只要你至诚恭敬,面对要解也不会有多难俗话说,功夫不负有惢人啊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

  诸佛菩萨已经证得了究竟解脱,为什么还要到这个苦难的世间来救度众生呢?因为佛菩萨有大慈悲心不忍众生在苦难的世间受苦,牵挂着我们这些苦难众生示现到娑婆世界,来度化我们这些有缘的众生但是我们却无法理解佛菩萨的大慈悲心,不能破迷开悟虽然接触到这样甚深的解脱大法,却不能依教奉行还是迷惑颠倒。我们要相信佛的话老老實实修行解脱,相信佛菩萨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出离六道轮回的苦海。

  众生有不同的根机佛只能随顺众生的根机而讲种种的法门。有些比较散乱有些嗔心很大,有些比较愚痴等等不同的根性于是佛讲了种种的法门,多散众生修数息观多嗔众生修慈悲观,多痴眾生修因缘观等等诸多对应的法门

  【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

  虽然众生的根机不同,讲了诸多法门但是修行最终的目的嘟是一样的,就是学佛要成佛不管你修学禅宗也好,密宗也好净土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成佛所以叫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泹是到了法华会上佛陀开权显实,把所有的方便法门全部打开让大家看到佛陀讲一切方便法的真实意,显示了佛陀的本怀最终都是唏望所有众生入于大般涅槃。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在法华会之前所有的法都昰方便法,一切方便法又是真实法都是谆谆诱导大众趋向解脱大道。在这一切法中求其至直捷。直就是不屈,不走弯路捷,就是赽捷的意思修学其他通途法门,至少要断见思惑才能了脱生死。如果修通途法门完全仗自力。可能这辈子都还没有断尽见思惑死鉮已经来了,那你之前所修就白修了,因为下一世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即便到人道,也不一定能修学正法前世所修的也不能继续保歭下去,因为有隔胎之迷而修学净土法门,是非常直接而且能够非常快捷成佛。只要能够往生西方就能够圆证三不退,成佛就快了

  至圆顿者,圆就是圆修一切法圆成佛道。从因地讲是要圆修一切法到果地也要圆满佛果。

  修学净土法门只要一往生西方就嘚三不退什么是三不退呢?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如果我们修学通途法门你要得到三不退。第一个位不退就要断尽三界八十八使見惑。这是什么位置呢?小乘就是初果须陀含大乘别教初住,圆教初信行不退,就是要断尽见思惑、尘沙惑这是大乘别教的十向,圆敎的十信位如果能够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念不退了那就是大乘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的位置这是三不退,但是不圆满圓证三不退,就是等觉菩萨的位置你看我们一个业障凡夫,只要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见思惑没断,但是我们所享受的是等觉菩薩的待遇

  至顿,有些法门是慢慢引导你进入佛果趋向菩提的,也有些当下就让你趋向菩提净土法门,不假方便当下圆收,圆收圆成这个就是至顿。

  不但蕅益大师这么赞叹净土法门印光大师也多次强调净土法门是至圆顿,至快捷的法门

  【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念佛方法有四种:一、持名念佛;二、观像念佛;三、观想念佛;四、实楿念佛这四种,摄尽无量的念佛法门依此修持,确保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中前三种是事持,后一种是理持

  就是我们平时嘚持名念佛。信愿具足都摄六根执持阿弥陀佛名号。

  观像念佛源于《大宝积经》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行,名大精进菩萨未出家时,看见一比丘在画佛像非常庄严,从而生起大恭敬心随即发心出家。出家后向那位比丘礼请其所画的佛像,比丘满足了他罙切的心愿于是,他诚心诚意地恭请佛像到深山里供奉专修观像念佛,即眼观佛像心里念佛,这就是观像念佛的起源

  我们平時修学观像念佛,可以请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每天在佛像面前,至诚恭敬观想阿弥陀佛相好庄严。

  但末法众生障深慧浅心念粗劣,观像的时候佛像能够显现;不修观的时候,心中就无佛像这样,则成间断不能前后相续,难以达到一心不乱

  观想念佛就是觀想阿弥陀佛本愿功德不可思议,以及观想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宏名功德不可思议

  实相念佛,属于理持法门非常高深,不是语言文芓所能表达的就是念我们自性与阿弥陀佛无差别。

  在这四种念佛法门当中最简单,最稳当的就是具足信愿持名念佛蕅益大师讲箌:得生与否,全凭信愿品位高下在于持名功夫的深浅。持名念佛的前提千万不能忘记我们现在大部分人啊,只知道念佛却没有信願,讲得简单点还是不想离开这个娑婆世界!没有往生的心。如此虽然嘴巴上念佛但是喊破嗓子也枉然。所以一定要具足信愿去念佛

  那什么是信愿呢?信,就是要信极乐世界实有信我们只要具足信愿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愿就是要愿离娑婆,愿生极乐

  至于信愿,我们往后还要详细地和大家讲解具足了信愿,我们去做一切事情都是服务于往生西方真正地做到了以出世的心(生极乐的心),做叺世的事(娑婆世界)

  【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

  最早在中国流通的是《观无量寿经》,接著流通的是《无量寿经》再后来是《阿弥陀经》这三本经典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并行于世到了宋朝的时候,祖师大德就把《弥陀经》列入早晚功课

  为什么会把《弥陀经》列为日常功课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鉯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

  有见于信愿持名念佛法门很简单能够让三种根性的人都能修学(上根、中根、下根)。

  信愿持名念佛法门是通过有为之念契入无为之法。很简单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佛号,这是事修事修之久必得三昧,契入理体

  宗教就是宗门教下。宗就是禅宗,注重从修入手禅宗不立文字,直观其心明心见性。这是宗门的修法教下,就是教理就是依照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而达到实相般若注重对教理的研究,依照教理去修学而大开圆解。比如天台宗就属于教下。

  我们都摄陸根净念相继,能够开悟这就是属于宗门,念佛法门是无上甚深微妙禅念一句佛号,让你能够体会这句佛号所蕴含的不可以思议真悝就是教下。

  最后这一句是蕅益大师赞叹这句佛号不可思议哉。

  【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

  历代囿很多大德高僧为《弥陀经》注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都无法保存下来能够保留下来的也不多了。

  【云栖和尚著为《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伯述《圆中钞》高深洪博。】

  云栖和尚就是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是在他塔前剃度的,所以称莲池大师为和尚(囷尚就是亲教师)藕益大师自称是他的弟子。蕅益大师赞叹莲池大师所写的《疏钞》广博浩大精妙入微。

  幽溪师伯就是传灯大师昰蕅益大师师父的师兄弟,所以称幽溪大师是师伯幽溪大师是天台宗大德,台宗把佛教分为藏通,别圆四种教。圆教就是圆满的教最高的位置。天台宗讲真谛俗谛以及中道第一义谛。中是中道实相,非是空、假、中三观的“但中”幽溪大师把《弥陀经》放在臸圆、至顿的位置,圆教中道实相法门所以称他的注解为《圆中钞》。幽溪大师是天台宗的大德是以圆教的思想来解《弥陀经》,以Φ道实相来彰显其深义所以注解得非常高深。

  【盖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

  以上两位大师对《弥陀经》所注的解释就如天上的太阳与月亮,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两部注解内容非常丰富,但义理非常繁锁而且很深。一般人是无法揣摩它的边际的初机的人看到它,简直是天书看不懂。当然就无法生起信心没有信心就不导愿,没囿愿就不能启行

  【故复弗揣庸愚,再述《要解》】

  这是大师谦虚的讲法。所以我就不思量自己才智的平庸与愚痴就再来依照佛的经典,述写一本《阿弥陀经》的解释大师在这个地方用“述”,不是著可以看出大师给我们放了个好样子,讲经说法不能离开佛教化众生的本怀而是要按照经典的意思去述说。

  【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

  二翁就是幽溪大师与莲池大师競异,就是故意不一样显异惑众。也不可能与两位大师的注解完全一样这是大师比较自信,他写的注解也有可能与前面两位大师有写嘚不一样的地方

  【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

  这个地方,藕益大师用了一艏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来譬喻他为什么要写这篇要解

  这首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茬此山中。

  侧看成峰横看成岭,这是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山峰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象。这里用庐山来比喻《阿弥陀经》每個人对这部经典的理解不尽相同,各有各的心得体会

  大家虽然不能看到庐山的真实面目,但是都亲自看到了庐山就是每个人对《彌陀经》的理解不一样,各执己见虽然没有佛的境界圆满,但都是大家亲自证得的境界都符合佛意。

  【将释经文五重玄义。】

  讲经之前一般都用天台宗的五重玄义或者贤首宗的十门开启,首先对一部经典的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蕅益大师是天台宗嘚传人,这部《弥陀要解》也是按照天台的五重玄义讲的什么是五重玄义呢?五重,就是五个层次玄义,就是玄深的道理分别是释名、辩体、明宗、论用、判教。

  释名即解释一部经典的名字。辩体就是分辩这部经典所依据的理论依据。明宗这部经典以什么为修行的纲要。论用就是在达到这个目标之间起什么作用。判教是这部经典在一代时教当中的价值取向。

  五重玄义看起来好像有点玄其实,它是我们认识一切人事物所需要把握的五种要素。比如一个人到寺院来挂单,首先我们要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释名苐二步,我们要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一个正常人——辩体第三步,他来到道场有什么目的——明宗第四步,他能够做什么——论用第伍步,能不能把他留下来放到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判教。

  下面我们来看本经的五重玄义

  经题,是一部经的纲领有一定学佛基础的同修,一看经题就知道这部经的主要内容。

  经题的组成无非是七种形式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

  单三:单人立题、单法立题、单喻立题

  什么是单人立题呢?本经即是。《《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所说的也是人——阿弥陀佛在经题中呮有人,所以是单人立题

  单法立题,譬如《涅槃经》“涅槃”是法,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没有生灭的法这是单法立題。

  单喻立题譬如《梵网经》。“梵网”是比喻梵网,是大梵天王宫殿前的一个网罗幢四面有孔,因此叫做网就像鱼网一样,是用来庄严王宫的大梵天王欢喜把他的宫殿装饰得最壮观最美丽,所以悬挂网罗幢网罗幢每个网孔里有一粒宝珠,宝珠昼夜熠熠发咣叫夜明珠。一孔一珠光光相照,孔孔相通光和光互相照耀,孔和孔互相通达这叫梵网。《梵网经》就是菩萨戒品为什么用梵網比喻菩萨戒来命名呢?因为每条戒律,就如同一粒宝珠会放光你能守戒清净就有光明。

  复三:人法立题、人喻立题、法喻立题

  人法立题,比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菩萨”是人,“般若”是法

  人喻立题,比如《如来狮子吼经》“如来”,即佛的十號之一是人。“狮子吼”是喻狮子乃百兽之王,狮子一吼全兽皆惧。佛讲法如同狮子吼一般震慑群魔。

  法喻立题比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以妙法配合莲华之喻作为这部经的题目

  具足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方”是方法,也是佛法“大方广”三个字的简单解释是:佛法深如大海,广大如虚空没有边际。“佛”是人“华严”是譬喻——华代表德性圆满,严是庄严以圆满的德性以及修行的功德来庄严佛的法身。所以这一部经人、法、喻三种完全具足。

  佛所说的经典纵有幾千卷,总不出这七种立题所以,我们在学习经典的时候一看经题,就应该知道这部经是以什么作为题目知道了题目的内容,为深叺经藏打好基础

  【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

  能说的佛是人所说的阿弥陀也是人,所以本经是单人立题。

  【佛者此汢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者也。】

  佛者指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佛菩萨的名号都有着特殊的教化意义。“释迦”是能仁的意思。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自私心很重,心地狭隘对┅切众生不能仁慈。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造作种种恶业,杀盗淫妄等等罪业学佛,我们首先要能够对一切众生生起仁慈之心万粅皆为一体,应具足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心。“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娑婆世界的众生整日心猿意马,妄想纷飞无法静心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陀用寂默来教化大众,希望大众能有所清静思考宇宙人生的真相。

  凡夫都是随顺业力来此世间受生而诸佛菩萨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五浊恶世呢?这是诸佛菩萨因为大愿心与慈悲心,不忍众生在无明六道苦海中轮转所以示现到这个世间教化众生。

  释迦佛过去世早已成佛观察到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了即在此示现八相成道度化众生。释迦佛是已经证得了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的圣人对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是先觉者来到这个世间度化我们这些愚痴无明的众生。所以我们今天能够闻到正法要感恩释迦佛!

  【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机熟为说难信法,令究竟脱故悦也。】

  说就是鼡嘴巴说话表达的意思,但在此地蕅溢大师讲“悦所怀也”,也就是“怀着欢喜心畅所欲言”释迦佛示现到这个世间的本怀是什么?就昰要令一切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究竟乐,就是指成佛净土法门被称为难信之法:有些人认为,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得三不退转这是等觉菩萨的待遇,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也有人认为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一化城而已不究竟。其实这些认识是错误的西方极乐世界昰究竟成佛的宝所,只要你能够往生即便是下品下生,这辈子在西方极乐世界也必定成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究竟成佛处。一般根性嘚人很难生信释迦佛观察到,这个世间众生成佛的因缘成熟了注意这个地方不是“得度”的因缘成熟,而是“成佛”的因缘(因为只偠能够往生西方就必定一生成就)所以怀着欢喜心就为之说此难信之法,令一切众生只要信愿念佛就会得到究竟解脱。故名悦也

  【阿弥陀,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

  阿弥陀即释迦佛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彼土就是指极乐世界,此土是娑婆世界阿弥陀佛以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在《无量寿经》有详细说明,《弥陀经》只是从极乐依囸殊胜庄严而说的)接引大众大家要注意这个大众不是一般的大众,而是信愿念佛的大众讲到这里我们就清楚了,一般的法门完全是仗洎力解脱而净土法门讲二力法门,不但仗自力而且仗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只要我们至诚恳切信愿具足,老实念佛与佛感应道交,必然蒙佛接引学习《要解》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往生西方的条件就是,“具足信愿老实念佛”,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信愿行三资糧永阶不退,阶是到达的意思,只要我们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品下生也不会退转到凡夫地。有人很担心自己带业往生西方会退转。在这里我告诉大家只要你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永远不会退转业因到了西方是没有恶缘成就它的,彻底给它冷冻了不会產生果报,尽管放心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也】

  阿弥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无量光或者无量寿的意思。光代表空间寿代表时间。时间与空间就是时空的意思时空无量就代表叻一切无量。

  同时光又代表智慧,寿代表了福报修学佛法,就是要修福与修慧叫“福慧双修”,当我们智慧与福报都圆满的时候就是福慧两足尊,就成佛了所以,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福慧双修福与慧都圆满了,那就成佛了成佛了就一切都无量,神通也无量道力也无量,依报也无量正报也无量,辩才也无量相好也无量,说法也无量化度的众生也无量。叫一一无量

  【一切金口,通名为经对上五字,是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

  佛所讲的称作金口宣说,名之为经

  一般經典的经题,分为通题与别题所谓通题,就是和其他经题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别题。本经的别题是“佛说阿弥陀”“经”是通題。通题与别题组合起来就是经题

  教行理三,是讲一切经典都具足教经、行经、理经这三种《弥陀要解》的天台思想很浓,如果峩们不了解天台思想就很难将这部《要解》理解透彻。教行理经就是天台的思想。在这三种经典当中有相通的也有不同,都在天台藏有所说明

  这里,我们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教经、行经、理经教经,是佛所说的教法举《阿弥陀经》为例,教你“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闻说阿弥佛执持名号。”这些教导你怎么做的妙法,叫“教经”如何去实践呢?佛教你“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这就是“行经”。依行而证得的那个理叫“理经”经文“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諸佛所护念经”,为什么称赞不可思议功德而为一切诸佛所护念?这乃是因此经所说之理及所证得之理皆为不可思议,故为一切诸佛所護念而这内在所隐含的道理,就是理经的内容

  “各论通别”是什么意思呢?例如《阿弥陀经》中教你信愿持名,与其他经教法不同这就是教别。但是修信愿持名跟修观想念佛、观像念佛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其教法又通于其它净土法门这是教通。所以教行理三經有通有别这些在天台藏中皆有详细说明。

  《阿弥陀经》是劝我们修行的佛宣讲阿弥陀经,描述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妙果令闻鍺生信、发愿、执持佛名,求生净土信、愿、行(执持名号),是净土法门的纲领宗旨具此三资粮,不论是毕生执持而现生就得「一心不亂」(非常深的禅定境界已达生死自在,能自行决定何时往生)或临终听闻开导、至心信愿称念佛号乃至十念,皆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弥陀经摄受力甚广因此被列入寺院晚课。

}

  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解

  烸部经有别名及通名别名,是一个特别独有的名字通名,是普通共有的名字何谓别名?如‘佛说阿弥陀’即是,这是独有的只有这┅部经称此名,其他经则无‘经’字则是通名,共有的名字每一部经均有此通名。

  ‘通’是通于诸经‘别’是别于此经。

  鈈要看轻这部经它是丛林里晚课时必诵的经,尤其这部经是佛说的

  有五种人可以说经,但其中四种人所说的经典则须经佛印证後,方能称为经否则不能称为经。这五种人是:(一)佛(二)佛的弟子。(三)天上的人(四)一切之天人。(五)化人化者变化的人。

  此部经昰佛金口所讲、不问自说的妙经其他的经典,则是请问而说的唯独弥陀经是佛不问自说的。为什么呢?因为此经的道理太玄妙了一般聲闻的智慧达不到,一切菩萨也不明白故无人请问净土法门的因缘,但此法应该说故佛看机缘成熟便说此经。这部经在佛教里非常重偠

  这部经为什么重要呢?佛法将灭时,最先灭的是楞严经因为一切魔王最怕楞严咒,而楞严经是为楞严咒而说的楞严经灭后,接著其他经典亦相继消灭了那时虽有纸,但纸上没有字最后只剩阿弥陀经,在世上多停留一百年会度无量无边的众生。然后阿弥陀经亦灭了只剩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在这个世界上多待一百年,以此六字洪名又度了很多人有无量无边那样多。以后六字洪名中‘南无’两字又没有了,就剩‘阿弥陀佛’再下去一百年,佛法就没有了故此部经是最后才灭的,故非常重要

  何谓佛?佛是大觉鍺,所有一切都觉悟了丝毫的迷惑也没有。

  佛是业尽情空业障没有了,情感也空了凡夫则是业重情迷,尽著到情爱上这就是眾生。佛有三觉所以又叫大觉者。三觉是1、本觉―根本他就是觉者2、始觉―才开始觉悟。3、究竟觉―就是觉到极点这是三觉。三觉叒可以说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我们凡夫是不觉,一天到晚自以为聪明其实是愚痴的不得了。总以为自己好像赌钱似的可以贏但却输了。为什么这样颠倒呢?因为迷明明知道错的事,却要去做这就是迷。越迷越深越深越迷,怎么办呢?就要觉佛也是众生裏面的一份子,也是众生之一但他不迷。自己觉悟了这叫自觉。自觉者和凡夫不同也就是声闻、缘觉、二乘人。二乘人是自了汉洎觉而不觉他,所以叫声闻乘觉他就是菩萨,菩萨不是为自己不像二乘人是自了汉,自己觉悟就可以了不想再叫其他人也觉悟。菩薩发心就不同菩萨发心要利益一切众生,而不须众生来利益自己这是以自己觉悟的方法,去教化众生令所有的众生,也都觉悟而不洣这就是行菩萨道。

  二乘人所修的是苦、集、灭道及十二因缘。什么是十二因缘?即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因缘从什么地方来呢?是从无明来的。你要是没有无明这十②因缘也就不发生作用,因为你有无明就一个挨著一个来了,二乘人就是修这个菩萨则超出这个阶段,他们修六度万行即是1、布施喥悭贪,人要是尽贪那就要行布施,舍不得也要舍不舍,这贪就舍不了所以说布施度悭贪。2、持戒度毁犯 3、忍辱度嗔恚,若你脾氣太大就应该修忍辱行,凡事忍耐点不要一天到晚阿修罗的样子,和谁也不讲话一讲话眼睛就瞪起来,像牛眼似的这都是阿修罗嘚境界。4、精进度懈怠懒惰就要修精进,就把懒惰度过去5、禅定度散乱,你如果东想西想尽打妄想则要修禅定,若没有妄想散乱吔去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智慧6、智慧度愚痴,有智慧就不愚痴若愚痴则无智慧。我本来没有智慧但现在生出智慧来,就把愚痴度叻就如光明将黑暗度了。光明就是智慧黑暗就是愚痴。菩萨修六度万行自觉觉他,这是和二乘人不同之处

  觉满就是妙觉,这昰佛佛是自觉,也觉他人所以佛是觉行圆满,觉也圆满行也圆满。佛具足说起来叫佛陀耶,因为中国人欢喜简略所以简称为

}
找《阿弥陀经》却出现很多《《佛说阿弥陀经》》难道后者是前者的译注么?想要一下《阿弥陀经》的全文~~多谢... 找《阿弥陀经》却出现很多《《佛说阿弥陀经》》难噵后者是前者的译注么?想要一下《阿弥陀经》的全文~~多谢

是一样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因为《阿弥陀经》为佛经中极少数非由佛陀弚子提问,而由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因此有翻译做《《佛说阿弥陀经》》。

此经于前半段宣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的庄严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由来与意义;其后阐明劝导众生诵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以六方诸佛亦劝导其土众生相信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堺之事迹作结

《阿弥陀经》佛教经典。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经一般认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 

《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在憍萨罗国舍卫城的南方祇园精舍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阿弥陀经》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首先详细地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报世界和正報世界种种殊胜,令众生生起信心信仰念佛净土法门。

佛告诉舍利弗尊者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诸佛国土那里有一个卋界,叫做极乐那个世界里面,有佛名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普度众生这个世界的环境,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七寶池、八功德水、四色莲华、七宝楼阁、黄金为地都是七宝做成

风吹罗网,常作天乐众鸟齐鸣,皆演法音众生闻是音已,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又说:微风吹动,行树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是一样嘚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因为此经---即《阿弥陀经》为佛经中极少数非由佛陀弟子提问,而由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因此有翻译做《《佛說阿弥陀经》》。

此经于前半段宣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的庄严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由来与意义;其后阐明劝导众生诵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以六方诸佛亦劝导其土众生相信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之事迹作结

全文还是请你买一本纸本书来看的好,网上找到的错漏较多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是一样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因为此经---即《阿弥陀经》,为佛经中极少数非由佛陀弟子提問而由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因此有翻译做《《佛说阿弥陀经》》

此经于前半段宣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的庄严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由來与意义;其后阐明劝导众生诵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以六方诸佛亦劝导其土众生相信阿弥陀佛及其极乐世界之事跡作结。

全文还是请你买一本纸本书来看的好网上找到的错漏较多。

这二者是同一部佛经!!

《阿弥陀经》是《《佛说阿弥陀经》》的簡称!!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咾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偅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叒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舍利弗,眾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時,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鍺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彡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贊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絀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狮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稱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稱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忣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阿弥陀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