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钳工简历好还是机械钳工好

&&&&1&&&&&&&&&&&&&&已收藏本页面
我是一名模具钳工,今天是一号也是每个月发新饭卡的时候,我们是干模具的嘛,你懂的…车间里全是大老爷们和年轻的小伙,发饭卡的小妹儿来了,她今天穿的是连衣裙,挺短的,由于车间有有那种大风扇,我们就“好心”提醒她,“小心别走光了”,哪知道她还上前走一步,gc是她竟然把连衣裙往上一掀,我们当时就惊了,可是结果是她里边穿了一个牛仔的小底裤,然后她就走了,留下了失望的我们…第二次发第一次没过,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很好,希望审贴的朋友能给过让糗友们乐和乐和,最后说一句干模具的男人都是好男人!
车床表示无鸭梨……
数控的表示没有鸭梨
我学的是模具,不过没做,去年转行建筑了。
偶学机械设计自动化的
不知未来就就业方向
问下,你们那模具是什么材料的?胶?
失望,,,。。。
最后我说一句;做模型的男人都是好男人
糗百出人才,各行人才啊
最讨厌穿裙子还打底的,那还不如买瓶墨水把下面都涂黑算了。
放开个个女仔,我来!!
做模具的不容易
学模具的女大学生更不容易 下学期 大四了
要找工作了 在这里 向 所有 做磨具的 表示衷心的问候
看见楼主亲切啊,俺做过4年五金模具。可惜厂里没小妹,全T大老爷们
我看第一句还以为是一个名模,想着糗百影响又加大了,结果我失望了,楼下有同感吗?
^_^ 此妹太搞笑了
孙悟空和白骨精好上后有一次在去西天的路上时实在是耐不住寂寞就一个跟斗云翻回白骨洞找白骨精嘿咻,一翻云雨过后,孙悟空感叹:妖怪就是妖怪,CNM都那么硬.白骨精骂到:瞧你猴急的那个样儿,人家牛仔裤都没脱
有备而来....证明有经验了,楼主没赶上啊...
……当时我们体育考试的时候也有两个女生穿裙子,别人问不怕走光么,她两就掀起裙子一角以示有穿安全裤(是这个吧?)
下面都一样,还怕你们看吗。
要是当年也有这情况 我就不跳槽了 唉...
热裤好不好?什么叫底裤。。。
话说我是干铸造的!
赤裸裸的挑衅啊,楼主是期待奇耻大辱啊
模具好,工资高,不过我没走上,做机械的同志们,你们都辛苦了
今天也发饭卡!!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  从一个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到国家级顶尖人才,他可以把一个零件的精度打磨到一根头发丝的1/25   他,没有上过大"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方文墨 当中国最好的钳工
  从一个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到国家级顶尖人才,他可以把一个零件的精度打磨到一根头发丝的1/25 中国论文网 /7/view-4267281.htm  他,没有上过大学,却让众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目瞪口呆。   一把老虎钳,一个锉刀,一双大手,他就可以把一个零件的精度打磨到一根头发丝的1/25。这些年来,为了保持这样的精度,他天不亮就起来操练;为保持手感,他每天都用温水泡手半个小时……   他,就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方文墨。沈飞工业集团是中国国产战斗机的摇篮,当航母舰载机上天的那一刻,方文墨说:“我觉得特骄傲,因为那上面有我手底下出来的零件。”   “长大了我也要造飞机”   在众多男性的童年回忆里,都有一个“飞机梦”。而从小生活在沈飞大院中的方文墨更是为此痴迷,但凡飞机经过,他就会不自觉地放下手里的事情,一直仰望天空。“长大了我也要造飞机,这就是我儿时的梦想。”方文墨说。   2000年,沈飞技校一则招生的消息让方文墨兴奋得彻夜难眠,那一年,他只有16岁。“其实并没有想很多,就感觉自己考入沈飞技校,将来就能成为正式的沈飞职工,所以特别乐呵。”方文墨说。第二天一早,他第一个来到沈飞技校报了名,经过积极地备考,如愿以偿的考入了沈飞技校钳工专业。那时候的方文墨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以后再也不用拆装飞机玩具了,可以亲手制造飞机了。   走进技校的方文墨当即给自己制定了目标,“既然入了钳工这一行,就要成为全国最好的钳工,心系蓝天,报效国家。那时,我的这个理想没对别人说,怕人家说我狂妄。”方文墨笑着说。   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几乎每天上完了6个小时课之后,还要拿出6个小时自学苦练,因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他奠定了扎实的钳工理论基础,而手脑并用的实训课又提高了他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同学眼里,他在学习上是个永不满足的人,上实训课总是追着老师问全国和省市职工技能比赛会是什么精度,然后就超出课程要求,把0.1毫米公差提高到0.05毫米、把0.05毫米公差提高到0.02毫米……就这样过了三年,他成了全班专业上最厉害的那一个,学校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学习疯子”。   从技校毕业以后,他如愿以偿在沈飞公司当了一名钳工。   钳工,人称机械工人中的万能工。在机械行业中,一个好钳工需要具备乐队指挥那样的素质,不仅要熟知机械加工所涉及的各个工序、各种材料以及机械原理、力学原理等相关知识,还要掌握钳工自身的加工技术技能,尤其要具有掌控加工精度的高超本领。在机械行业日益信息化、自动化的今天,钳工这个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就愈发显得重要。   “我知道当一名钳工不容易,要想成为全国最好的钳工就更难了。”方文墨说,“我只能以一种试比高低的劲头,用一种近乎苛求自己的态度,去学习,去钻研”。   事实也正是如此,为了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方文墨白天在厂里勤学苦练,晚上回到家则系统学习理论力学、结构力学、钳工工艺学等相关专业理论和工艺方法。他一有空就去书店,常常是开店第一个进去,闭店最后一个出来。   因为专业书的价格不算便宜,他就站在书架前大段大段地抄录书中的精华。方文墨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了20余万字的钳工技术资料。他购买了《机械加工工艺与窍门精选》、《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等专业书籍,最让人吃惊的是这里面关于钳工和机械加工类的专业问题他全部铭记在心。   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要有娴熟的技法。刚进单位的时候,领导安排了二位老技师做方文墨的师傅,在师傅带的一批徒弟中,方文墨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这个1米89的“自来卷”男孩,鼻梁上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十足的“傻大个”。不少“同门师兄弟”在三个月的时候就抢着上手干活,而他却不急不慢,在那来回摆弄,反复研究。而当方文墨真正上手的时候,两个老技师全呆住了,原来这是一个“高手”。   仅仅过了两年,在沈飞公司职工技能竞赛中,方文墨脱颖而出,名列第三,这样的成绩对于刚进沈飞没有多久的“菜鸟”来说,已经创造了奇迹,可倔强的方文墨硬是不满意,每天下班不回家,吃袋方便面,就拿块料在车间里开练,一直要练到半夜才罢手。后来他索性买了一台老虎钳子,安在自家北阳台上苦练不止。   “那时候的他就像着了魔,有时都凌晨了,不知他来了什么灵感,突然就跑到阳台去练。”方文墨的妈妈回忆说。   一边刻苦练习,一边参加各种比赛,他多次代表沈飞集团公司参加全国、省、市的钳工、工具钳工、装配钳工、机修钳工、模具钳工的职业技能竞赛,取得沈阳市、辽宁省、全国各级别、不同钳工组多个第一名的骄人成绩。他先后获得“沈飞钳工技术状元”、“沈阳市技术标兵”、“辽宁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沈阳市及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及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收获荣誉的同时,他三次破格晋升,在入厂6年后的2009年,成为了高级技师,创造了沈飞集团历史上拥有此技术职称者最年轻的记录,在沈阳、辽宁乃至全国也很罕见。若按常理,一个普通技术工人要成为高级技师,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2010年10月,第六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经过四个半小时聚精会神的钻、锉、锯、装配、调试,一块正方形的毛坯料在方文墨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了55度燕尾配合三件套,凭着这个机床导轨模拟件,方文墨登上了机修钳工的最高领奖台。   照理说,拿到这个奖,他就成为中国青年中最好的钳工,可以好好松口气,可是方文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琢磨”,在他的小屋里,装满了各种他买的钳工工具和设备。要知道,钳工的“十八般武艺”都离不开工具,而他对钳工工具的追求似乎超过了一切。他揣着3万元奖金跑到了沈阳五金工具城,把心仪已久的进口组合量规当宝贝买回家。在每年沈阳举办的“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最后一天,他总要赶过去,以甩卖价格,去选购他所钟爱的钳工工具。
  所以熟悉方文墨的工友都知道他根本存不住钱,因为他每个月的工资几乎都用到了买工具上,有时为了买一件工具要攒几个月工资,几年间光买工具就花费了4万多元。方文墨把买来的新工具与厂里使用的工具进行比对,研究其中的差距,然后动手加以改进。几年来,他改进各种刀、量、夹具200多种,经他改进的工具成了工友们的抢手货。有一种钛合金专用丝锥经方文墨改进后,提高工效4倍,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费46.2万元。   他是掌握着金刚钻的高手   很多人不知道,方文墨经常加工的零件平面一般只有火柴盒大小,每个表面起码得锉修30下才能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每天要往复单一的锉修动作8000多次。如果把方文墨工作8年多锉修的行程捋成一条直线,总行程可以高达6400公里,这无异于一次长征。   在钳工的岗位,方文墨坚守了十年,直到今天,他还是乐此不疲,这些年来,他改进的各种刀、量、夹具有200余把,改进工艺方法60余项,改进设备2项,发现设计问题26个,研究生产窍门24项,总结先进操作方法和撰写技术论文12篇,申报技术革新项目20项,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2006年,沈飞公司在为国外公司生产大型客机舱门时,有一道紧固件的生产环节,用工多,时间长,加工难度大。这让方文墨动起了脑筋,整天琢磨着改进方法。一天晚上他在家看电视,《走近科学》栏目播了一个有关汽车刹车片的节目,这让他豁然开朗:为何不可以生产一个装置,事先预设好摩擦系数,通过钻床旋转实现紧固的目的呢?说干就干,从画图纸、做零件到装配、调试,经过十多次反复试验,方文墨终于获得了成功。如今,这个名为“定扭矩螺纹旋合器”的装备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生产加工中广泛应用。使用这个装备,以往需要2个人、1天半的加工装配任务,现在只需要1个人、2小时即可完成,提高生产效率8倍,仅人工成本每年就节约100万以上元。   机加厂曾加工某型军机的操控系统。这个立体系统由8个面嵌合而成,每个面空隙、平面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5,分到每个面上表面精度不到1/25,不能高也不能低。小于要求的公差,就会出现滑动、松动;大于这个公差就会发涩、发紧,从而影响操控性能。   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不少技术精准的师傅都望而却步,但方文墨单凭手工就可以完成。对于他的技术,老技师如此评价:“最先进的数控机床,也达不到这个精度。”   方文墨说:“再好的车也上不了珠穆朗玛峰,还得靠你的双腿;再好的机器也有盲区,还是不如你的双手。”事实就是这样,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至今尚无适当机械化设备可全部代替。一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仍需要依靠手工做精密加工。   所以,每次遇到难活、急活,工段长总要把它交给方文墨,而他每次都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在领导和同事眼中,方文墨就是掌握着金刚钻的高手。现下,在军机机加厂,最难、最后的一道工序,几乎都是方文墨上,因为他技术高,心理素质好,很少失误,而且全部免检。   在2013年湖南卫视《成人礼》上,主持人说方文墨为了成为“最好的钳工”放弃了许多爱好。就像钢琴家爱护自己的手一样,方文墨对自己双手的格外呵护。钳工全凭那双手,为了干活手不抖,本来酒量了得的方文墨竟然戒掉了自己的嗜好,甚至连喜爱的篮球也不摸不碰了。为了使自己这双手保持分寸感,他每天都要用温水泡手,以便把茧子泡软泡掉。   如今,方文墨被调到标准件厂,曾经遥远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现在我的梦想就是造出更好的歼击机。”他说,“从某个角度来讲,我们也算国家的半个兵。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其实就是用不同的方式保卫着国家的领空。”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方文墨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从一个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到国家级顶尖人才,他自己的工作做到了极致。但方文墨却认为认为一个人不一定爱一行干一行,但必须干一行而爱一行,只有爱上自己的工作,才能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就像自己的工作“钳工技术,没有止境。”   责任编辑 冯群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想转行,做什么好啊?我现在是模具钳工【渠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4,153贴子:
想转行,做什么好啊?我现在是模具钳工收藏
现在的钳工被这些高精密的设备取代了,近10年来模具钳工的工资一直处于下滑阶段,估计这个过渡期快结束了,在过几年模具就跟装配工一样了。所以现在在考虑转行,求指点。。。。
最后一波年终福利祭出 ,直降300,魅蓝 Note6 不惧全面屏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那个时候我们有个口号:模具模具,磨了又锯!就是形容钳工!现在毕业了,很多同学都没有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
现在修模不好混啊,人太多了 工资上不去
感觉还好吧,我也做模具的五金和塑模都做!今年行情不是很好!
同行啊 模具设计……编程设计都下滑了!
这么好的专业转什么行
我外国语职专09届模具
来沿海地区做钳工你就知道待遇有多高了
出售切糕秘方,自己当买买提
卖切糕 成本低 巨额利润
本人现在从事的也是机加,有一台数控车,一台平面磨,3台线切割.投资40万,主营模具,设计模具.你说得对,现在的钳工没用了,真的...很多都是做好了自己拿回去钻钻孔,修一下,装起来就是了....建议学习模具设计吧,你有模具这方面的技术...最多学习一年多就会设计简单的塑胶模,压铸模了.......你改行从头再来真的太困难了.我就在这行混了5年多了...
因为你俩之间差一台千元神器魅蓝 Note6 ,点我购买直降300
5000的在叫,那我们这行4000的怎么办?
现在东北这边要找一个模具师傅很难呐!精密模具做磨床师傅一月6000都找不到一个人!
模具工资就这样子了,一般情况五千多点,技术好,做得久,上班多,有好地方就六千多点.七千以上的确实是少数.
该死的冷空气又来了 。我现在都带2双手套
我有一法可挣大钱,但是需要会车,铣,钳,模,焊,铸,柳,漆
现在的钳工确实不行了
许多公司都开始用机械臂
高级钳工说白了也就一个操作员
你发这些什么目的,谁指使你的,你的动机是什么,你取得有关部门许可了吗?吧里容许你发了吗?你背后是谁,发这些想干什么,你想颠覆什么,破坏什么?回答不上来?那么跟我走一趟,顺便把你家水表带上,取证。别说我们瞎抓你,都是有理有据的。 ________________我是无处不在的,不要看见我不要眼熟我!!!————————专送经验,拿好不用谢我。
来工地搬砖吧,月薪一万
我是一名刚学了两个月的模具钳工给你们说的我在这么冷的冬天我额头痘淌汗
模具行业现在越来越不好做了!
不要说了,我工资三千多都没说什么,你们四五千还嫌低。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好的钳工误差不到0.03毫米精细程度连机器都赶不上(组图)_网易新闻
好的钳工误差不到0.03毫米精细程度连机器都赶不上(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5月4日,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陈文斌(右)与徒弟刘小刚正在对酸轧机组拉矫机区域设备进行检查。组图/记者谢长贵
5月4日,陈文斌指导本报记者锉削加工。  联合出品
  湖南省总工会潇湘晨报
  本报记者毛传娄底报道
  “我进厂时,师傅大概也是我现在这个年龄。只是当时跟着他的都是一群十八九岁的嫩仔,现在看看我们班组的平均年龄吧,都35了。”39岁的陈文斌指了指板报墙上的班组介绍,摸着溜光的前额笑了,“现在个个都是‘老’师傅。”
  时光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带来了更为繁密的机器轰鸣。当初回响于厂房“叮叮当当”的锤击声渐渐逝去,一同打闹的师兄师弟也各自散去,留下陈文斌静静磨锉的声音—一下、两下……
  “师徒合同都快成了过去。钳工这活,还是要静得下心来想,来做。”陈文斌深深吐了口烟,烟雾弥散在工作台那四十多套钳工工具上,让这种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显得朦朦胧胧,有些神秘。
  一个问一个答,技艺就这样传承了
  上世纪90年代前期,师徒制逐渐淡化,专业技校兴起,大批已经习得钳工基础技巧的年轻人涌向国有制工厂。
  作为其中的一员,陈文斌走进了当时已建厂30多年的涟钢,做了一名普通钳工。按照当时的规矩,他属于签着师徒合同的那一批人。
  “当时已经不存在拜师什么的套路了。要么就是技校出来,签了师徒合同;要么就是被分配过来的大学生。很多大学生都是理论上很强,看得懂图纸,说得出门道,认得出那些进口机器上的英文,实际动手却又做不来。”陈文斌认为,这些人不会甘心一辈子在厂子里做个钳工。
  那一年,19岁的陈文斌夹着工帽,穿着肥大的工作服,与另外两个师兄弟以“师徒合同”的身份站在了师傅何明星的面前。“都是技校出来的,师傅不会再手把手教你什么基本技能了,那些拜师磕头的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主要就是跟着师傅干活,做模具,做检修。”
  那时涟钢的生产工艺还没有全面革新,绝大部分机器及模具都靠钳工检修、制作。锉、锯、钻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只是每做一个模具,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可这种活又是现代机器所无法替代的。此时的钳工技能传承就显得格外重要。
  “事情做不好,师傅也会骂人。但可能是我的基本功还比较好,印象中倒是没被师傅骂过,有时一些新的想法也会和师傅聊聊,他更愿意和你说这个。”
  说白了,钳工就是个技能活,熟能生巧。“但要做得更快、更好,靠的就是多问、多想。”这种思维,是何明星第一次见到陈文斌时说的开场白,“做钳工,我们不仅仅是负责把东西修好就完了,你们要想想它们为什么会坏,怎么修可以更耐用,怎么用可以更方便。遇到问题,自己要多想办法。”
  实际上,陈文斌本身就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平时和同事相处都属于“闷葫芦”型,更难得贴着师傅说太多奉承话。
  可能是“手艺人”之间总会有些说不出来的默契,一个愿问,另一个更愿意去帮着一起推敲,“这个孔怎么钻,钻在哪……”问题解决,相互一笑,技艺就在这种交流中传承了下去。
  手工的精度,是机器赶不上的
  工友换了几拨,陈文斌也陆续跟了几个“师傅”。渐渐地,他成了别人的师傅。
  涟钢也在改变着。“十五”以来,涟钢投入资金上百亿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操作越来越自动化。现代机械无法替代的钳工受到了影响,“师徒帮传带”的关系也在弱化,厂里对新员工多采取培训的形式。
  曾两次获得湖南省技能大赛工具钳工第一名,陈文斌深刻感觉到了这种变化。“刚进厂时第一个月拿的还是‘临时工’180元的工资,第二个月赶上涟钢改制,转正工资涨到355元。”现在陈文斌的工资加上一些特殊津贴,收入比班组长还要高,当然压力也更重。“现在除了要完成手上的活之外,还要给厂里和技校的学生做培训。”
  “要我给人家上上技能课还可以,但写个报告、教学大纲什么的,可就难为我了。”跟陈文斌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是个“闷葫芦”。他很少说话,眼睛一眨一眨的,时不时摸摸溜光的前额。但只要一提到钳工技术,这个“闷葫芦”话就多了。
  “以前的活都是慢工出细活,现在工厂都要讲效率,以前那套方法也得跟上。怎么能把钳工活做得更细腻,更多要靠脑子去想。”
  陈文斌拿起工作台上的两根梅花钻,“这里一根是钳工平时用的普通钻头,另一根是我自己加工的。”
  他解释道,普通钻头的顶部有些平,虽然好用,但有时会跑偏;而他自己加工的钻头却是“尖头、凹弧”。“这样的钻头对孔心的固定更稳,打孔的精度会更好一些。”
  “钳工活最难的就是精细加工,尺寸大了不行,小了也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比如打个孔,好的钳工在尺寸上的误差一般也就0.02-0.03毫米。这样的精度是机器都赶不上的。只是,这样的高数据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而在于沉得下心来练。”
  在陈文斌的工作台上,整齐地放着四十多套钳工工具,除开各种锉刀、扳手不说,光是精度测量工具就有十来把。
  “如果单纯是现在干活,倒用不了这么多工具,但如果想做出一个好模具,这些东西可少不了。”更多情况下,“陈文斌技能大师工作室”里的东西成了他自我修炼或培训学生最好的教具。
  以换代修,钳工工艺创新慢了下来
  大型机器化的蔓延,钳工的职责也在悄然变化。
  以前的机器坏了,钳工是机械维修的主力;现在的机器哪里坏了,找到原因,直接换上个新的。活还是钳工的活,味儿却总不是那个味儿。追求效益和效率的前提下,让“慢工出细活”的钳工们也开始浮躁起来。
  陈文斌摸着工作台上的工具,吸了口烟,慢慢地说道,“以前厂里的机器坏了,先是我们自己带着工具去找问题,自己拆自己修,但那样时间耗得多。现在很多机器哪个零件坏了,几乎都是直接换个新的上去。”
  陈文斌指着工作台上一台被换下来的油泵,“这个是前段时间刚被拆下来的,有些漏油。问题其实很简单,一定是里面的油封密封不够好。东西交给他们(徒弟)去修,等再装上,却发现抽不上油了。”
  “钳工就是要把技能练好,多看,多想……我当时把这个油泵拆开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原来是里面的一个零件装反了。就因为这个问题,油泵才会被越修越坏。”
  “现在很多工作是放在机器检修与问题攻关上,钳工工艺上的创新反倒有些慢了下来。”班组长陈小媚附和道,“为提高效率,很多机器的以换代修让我们这些钳工的创新积极性也没有原来那么高涨。”
  如今,陈文斌的徒弟也有好几个,虽说他自己觉得“大家都还比较努力”,但要说真有谁能超过他的,估计他自己也说不出来。
  看着板报墙上“班组平均年龄35岁”这几个字,陈文斌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要知道,现在他的徒弟中,最小的也已经27岁了。“1987年的小子,也是快要给别人做师傅的年纪了。”
  [记者当学徒]
  缝隙标准0.02-0.03毫米记者0.8毫米,不及格
  陈文斌的工作室里挂着一块白板,上面写着钳工的四项工艺:锉削加工、锯割加工、孔加工、精度加工。陈文斌笑道:“这是我们钳工最基本的几个技能,把它们学好几乎什么都能做了。”
  再三考虑之后,记者决定跟陈师傅学“锉”。
  陈师傅将一块成品模具夹在钳台上,看似很随意地在一个面上锉了七八下,“锉(削)加工没什么难的,主要就是稳,一下下锉。”陈师傅顿了顿,接着说,“一个好的钳工,每锉一下心里就知道锉掉了多少,还要锉几下心里也有了数。要是锉两下就停下来用工具量一会,时间就浪费掉了。”
  记者有意观察了一下陈师傅“随意锉了几下的模具”,摸上去较为平滑,用专业工具测量,无论是面的水平度还是透光度都是极高水准。
  记者接过师傅递过来的锉刀,跟着师傅的口令一点点摆好架势,继而“开锉”。十几刀下来,记者自我感觉已经非常糟糕,感觉有好几下明显歪掉,即使陈师傅在一旁不断地修正姿势、重申要领。
  结果是无需验证就可以猜到的。记者用工具测量了一下:水平尺的一端已经无法与模具紧密贴合,一丝灯光从缝隙中透过来。
  “这个缝隙差不多有0.8毫米,一般我们的要求是正负不能超过0.02到0.03毫米。”师傅的话,显然给记者打了一个“不及格”。记者毛传
  [名词解释]
  钳工:百度百科的解释为,“切削加工、机械装配和修理作业中的手工作业,因常在钳工台上用虎钳夹持工件操作而得名。”实际上,因钳工作业涉及到工艺众多,属于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现在的机械生产中钳工成为了模具设计和制造、零件加工、设备维修和检测等多种岗位的主要技术力量。
  作者:毛传娄底
本文来源:潇湘晨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模具钳工组长招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