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航母拦阻索怎么勾飞机上的”生命索“:中国真有实力造出吗

中国航母人:别人可以封锁技术但不能封锁创新_网易新闻
中国航母人:别人可以封锁技术但不能封锁创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04年8月的一天,这是一个被中国航母人铭记、但如今才逐渐被人所知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续建“瓦良格”号航母,启动中国航母工程!
神圣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海军装备部沈阳局装备人的身上。这是一支曾经为海军监造上千艘(架)舰艇、飞机,创造一项项第一、填补一个个空白的装备监造团队。
在这近八年的艰辛中,是如何监造出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连日来,记者前往工厂、船坞,探访航母监造人曾经走过的足迹,感受其报国强军的执著与担当。
“干航母容不得任何闪失!”
第一次以建设者的身份走近“瓦良格”这一巨舰,海装沈阳局装备人心里五味杂陈。斑驳的舰体,锈蚀的表皮,“五脏六腑”有的被破坏,有的被摘除。而缺乏技术支援、缺乏图纸资料、缺乏建造经验、缺乏标准规范的薄弱基础,更使续建工作举步维艰。
“一定要让‘瓦良格’舰在我们手中获得新生。”简单地收拾行囊后,军代表们住到了码头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开始了进舱勘验。
“干航母,在中国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参与工程的每个人都是第一次,风险比平时大得多。”陈奇局长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段危险经历。
航母平台第一次进坞当天,刮起大风。当舰艏到达坞口时,风力加大,进坞风险进一步增加。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船体专家莫立新根据经验判断可通过加大绞盘拉力等保证船的稳定,并大胆主张按原计划进行。
航母平台缓缓进到坞口。然而,就在航母平台快坐墩时,探测声呐突然报警,现场气氛骤然紧张。潜水员下去探摸后,说是舰体防护罩,无碍进坞。“干航母容不得任何闪失!”莫立新坚持。实际探摸证实那是一块强度极高的“下水托架”。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幸亏进行了彻查,如果贸然坐墩,舰、坞都将受创。
“细心,细心,再细心!”航母工程的每一个工地,都拉起这条横幅,以此提醒每个人加强责任心和事业心。
“没有人能封锁得住创新的激情!”
“研制航母,别人可以对我们技术封锁,但没有人能封锁得住我们创新的激情!”数年的监造之路,几千个夜以继日中,一线每个军代表刻骨铭心地铭记这句话、践行着这句话。
那年秋天,航母电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正式开始,整个试验必须在半年内完成。随着发电机数量较驱逐舰成倍增长,需要试验的电力运行方案数量增长上百倍,按照传统的联调试验方法需要2年时间。
这是工程建设首个一级系统陆上联调试验,事关工程全线军心士气。时任驻大连某军代表室电气组组长王祖强,带领赵楠、晋建厂等军代表对试验项目进行仔细对比,果断提出联合检验思路,把出厂试验内容调整到陆试现场进行。经过彻夜奋战、科学测算,试验方案由近千种组合优化到288种。
舰载机着陆对甲板阻拦装置要求极高。研制监造阻拦索装置的重任,落在海装驻上海某军代表室。阻拦索装置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诸多技术,是硕大而庞杂的工程。
舰载机阻拦原理看似极其简单,技术却十分复杂。比如其中结构独特的阻拦索支撑系统,它是一种使阻拦索升高到指定高度的装置,以便于勾住舰载机尾钩,既不能过高绊住战鹰的“双脚”导致偏倚,又必须赶紧拉住战鹰“尾巴”将其逼停。历经千百次的磨合试验,该军代表室把一套性能稳定的阻拦装备安装上舰。随着歼—15舰载机首次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舰载机终于有了自己的“生命线”。
“祖国的召唤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那年,作为全军十大青年标兵、驻大连某军代室的高级工程师康郦,被国家留学基金委评选为出国高级访问学者。就在出国深造前,康郦得知自己主管的航母某专项工程急需立项安装某新型装备。康郦选择了后者!
使命在肩,更知责任如山。军代表们一心一意攻关在监造一线,克服重重困难。
寒冬的大连,海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导致船体变形影响精度,航母主机和轴系坞内安装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轮机组组长牛明田带领军代表孙长江、王广夫迎着寒风、顶着大雪加班加点。为了得出准确数据,他们就脱掉手套徒手拿仪器测量。有时手冻僵了,他们在电灯泡前暖暖手继续干;有时机械设备因温度过低无法工作,他们就把设备放到怀里暖热了再用。
同样是寒冬,负责完成动力系泊试验的军代表们却忍受着高温的炙烤。航母主机一开机,主机舱内的温度很快就达到60摄氏度,驻哈尔滨某军代室副总代表鞠东兵带着年轻军代表在炙热的环境中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舱外寒风凛冽,舱内热气熏人,他们只好穿着短裤背心坚持工作。而主机停机后,舱内温度很快就降至零下,大家赶快再把大衣披在身上。一天之内,军代表们要经历数次“寒冬”与“盛夏”的更替。那段时间,不少人感冒、发烧,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
艰苦的工作环境迟滞不了军代表前进的脚步,危险状况阻挡不了军代表冲锋的身影。“我知道自己心中什么最重要,祖国的召唤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幸福!”(乔燕飞 焦建仓 倪光辉)
(原标题:中国航母人:别人可以封锁技术但不能封锁创新)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突破难关”造出航母“生命线”!俄终于舍得把“压箱底宝贝”拿出来了
中国“突破难关”造出航母“生命线”!俄终于舍得把“压箱底宝贝”拿出来了
中国“突破难关”造出航母“生命线”!俄终于舍得把“压箱底宝贝”拿出来了航母上面的阻拦索被称为舰载机飞行员的“生命线”,为了真实了解“生命线”的质量,试飞员们还要测试它的极限数据。阻拦索是航母工程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外国曾断言,中国搞不了航母,理由之一就是中国造不出阻拦索。而俄罗斯当年在关键时刻没拉我们一把,反而落井下石,拒卖阻拦索。但是中国知难而上,终于突破技术难关,制造出了“一流品质”的航母阻拦索。就在韩国部署“萨德”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俄罗斯终于找到了和中国相同的产场,那就是共同应对美日韩三国的逼近。终于舍得把藏了多年的宝贝拿出来卖给中国,那就是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俄军自豪地宣称,该S-400防空导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现役和在研防空导弹中最先进的一种,即使与美军的“爱国者”PAC-3地空导弹系统比来,在速度和精度方面也全面占优。中国以30多亿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引进了5个营的S-400防空系统,首批已经交付中国,美军“萨德”系统做为一个出色的盾牌,它是能拦截大部分现役的导弹,但再好的盾也会有矛穿透它,而俄罗斯S-400系统就是那个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如果错失太阳时你流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
作者最新文章激动!中国海军跃居世界第二,2030年或将有六艘航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不得不说4月26日是个值得全国人民喜庆的日子,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大连下水,可以说这标志着中国海军的实力跃居世界第二!到2030年中国很可能拥有6艘航空母舰。  【军武次位面】军武菌  据军报记者报道: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4月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举行。9时许,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剪彩后进行“掷瓶礼”。随着一瓶香槟酒摔碎舰艏,两舷喷射绚丽彩带,周边船舶一起鸣响汽笛,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航空母舰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停靠码头。    ▲图为航空母舰下水仪式现场  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航母在拖曳牵引下缓缓移出船坞,停靠码头  航空母舰作为一个国家强大海军的象征,全世界拥有一定实力的国家都在航母上费尽心思。早在80年代中国就开始研究和探索航母结构和舰载机起飞方式,并且组建了飞行员舰长为培养将来的航母舰长铺路。    我们都知道国产新航母大体参照了辽宁号的设计,不过辽宁号作为一款几十年前的航母设计,新航母虽然继承了它的船体结构,但是又很多重要变化。那么这艘今天下水舾装的国产新航母与辽宁号有啥区和改进呢?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尽量用图说话一目了然。        第一个不同是舰桥,相比于辽宁号,国产航母的舰桥缩短,增加了甲板面积(多一个永久停机位);雷达的安装位置更高;着舰指挥室改为开放式,司令舰桥与航海舰桥分离,这样更有利于舰载机的调度与操作;一体式桅杆显得更加简洁,整个外形更加光滑。    第二个不同在于个头更大,进而甲板面积和机库面积也更多,能容纳更多的舰载机。新航母彻底取消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机库区域向前延伸了15米,比辽宁号多携带2至4架歼-15。      ▲库兹涅佐夫上反舰导弹的部署严重制约了机库  新航母除了取消了反舰导弹甲板下的弹体舱室,可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设计与建造。加之,还取消了原先4座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及其弹药库,使得机库的设计与建造受阻因素进一步减小,体积空间明显增加,面积增加约28%,舰载机搭载量有一定增加。如果再考虑上述飞行甲板的改进与调整,面积加大,调度停放更加合理等因素,全舰舰载机数量据称将有望增加6-8架。此外,也有了更多的空间以供舰载机进行中小修与保养。    第三个改进是相控阵雷达由346型升级为346A型,且布置方式更加合理——346型有风冷护罩,346A型为全液冷。    第四个不同是拦阻索从原来的4道减为3道,实践表明,第4道拦阻索被用到的概率很低,继续保留会占用舰体空间,增加维护保养的难度和成本,边际效应不高。相反,如果取消这一设计,将省出不少空间,还是比较划算的,实际上,美国福特级的拦阻索也同样由此前尼米兹级的4道降为3道。  其次国产航母的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中国造航母是因为中国确实需要航母,那么新航母的用处在哪里呢?    以目前的形势分析,中国可能面对的海上冲突方向大致有三个,第一个是黄海和东海方向,潜在的对象是日韩。东海和黄海距离大陆很近,空间也不大,可能发生冲突的现场也就离岸三四百公里的距离,陆基飞机完全够用,部署航母显得比较多余。  第二个是台海方向,台湾海峡最窄处130公里,最宽处410公里,平均宽度是180公里,这点距离对飞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哪怕从内陆起飞,中国现役战机也能把台湾海峡,甚至是台湾本岛全部囊括进去,也用不上航母。    最后一个方向就是南海了,其实这才是中国现阶段最需要航母的地方。南海从广东福建向南延伸直到马来西亚,纵深两千多公里,面积相当于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总和。从三亚起算,距离最南端的曾母暗沙接近1700公里,距离被菲律宾占领的中业岛也有近1000公里。长期以来只能靠“高脚屋”来防守岛礁,后来在一些岛屿进行填海造陆,修建机场,但也只是强化了对西沙的掌握。对于南海深处,仍然缺乏控制力,这正是中国航母的用武之地。  如果航母编队能常年保持在远离大陆的南海深处进行巡航,将大大提升中国对一区域的控制力和威慑力,在应对南海地区可能发生的冲突时,就多了一种手段上的选择。当然,通过谈判来解决南海争端还是第一选择,但有没有航母编队恐怕还是不一样的,有的话,至少会在谈判桌上居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当然,我们现在国际贸易如此之多,贸易航线的安危如果不能保证,始终是一块心病。    最后说点大家关心的,我们的这艘国产航母在世界范围内处在什么样的水准呢?      目前,在全球,能真正靠自己完成中型、大型航母建造全过程的,也就只有美国、英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连俄罗斯目前也还没有独立完成这一过程。  尽管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实在可喜可贺,但是我们也依然要保持谦逊,客观地看待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中国航母要走的路,实在还很遥远。      跟美国的差距就不用说了。它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超级航母的国家。它处于目前各国无论从数量、技术含量还是作战能力都无法企及的第一阵营。美国海军拥有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其中4艘的排水量在9万多吨,其余6艘都在10万吨以上,刚完成海试的“福特”号排水量也在10万吨以上。    美国航母都是核动力,无论吨位还是最能体现航母战斗力的舰载机数量,美国都是我们的一倍以上。而且舰载机我们以歼-15为主,美国现在F/A-18是主力,下一步将搭载F-35。更不用提航母战斗群数量和实际演练了。    ▲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下水时就是一个空壳  即使在第二阵营中,我们也并不是领先的。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虽然吨位只有4万吨左右,但它采用核动力系统、弹射起飞方式,还装备固定翼预警机,001A还不能与其进行简单对比。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虽然吨位和中国航母相近,也使用常规动力、滑跃甲板起飞,不过,未来它将会采用F-35战机。    ▲上(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下(英国伊丽莎白号航母)  所以“既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可能才是客观、冷静看待中国航母发展的有益态度。从第一艘国产航母就能看出,我们并不要求国产航母一定要“赶英超美”,它首先要的是服从于我国现在的发展需求。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国产航母与辽宁号不同,辽宁号的主要作用是试验以及培养人员,而首艘国产航母,则是用来作战的。当然,辽宁号也可以用来作战的。    ▲军武特约定制版中国双航母编队CG图  未来,中国的航母制造计划不会止步。据俄罗斯今日经济通讯社网站报道,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将装备蒸汽动力装置,而非核动力装置。第二艘或将于2019年完工,而且其排水量将更大,达到近十万吨。俄军事专家指出,中国第二艘国产航母将成为中国海军舰队发展中的一环,与此前相比,它是更复杂且技术含量更高的现代化航母。    ▲军武特约定制版中国未来航母编队CG图  俄媒还指出,中国第一艘和第二艘国产航母将前往南海,且中国的造舰计划不会止步。未来,中国打算拥有至少5艘处于战备状态的航母,而且后两艘将更大,在规格和战斗性能上更接近美国航母。    ▲军武特约定制版中国未来航母编队CG图  军事专家尹卓表示,我军未来在东海、南海两个方向上都须有航母作战编队,而且航母作战编队则至少应是双航母战斗群。一般来说,至少需要3艘航母才能维持航母战斗群。如此算来,中国海军至少需要6艘航母才能满足南海、东海作战需求。    ▲军武特约定制版中国未来航母母港CG图  无论如何,中国进入了世界航母俱乐部,对提高海上防卫能力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美国一有什么事,就首先想到航母,“卡尔·文森”号一直在我们身边转悠,这是国家实力和威慑力的象征,好歹论实力,我们的海军全球第二妥妥的。    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 “我们受了多少窝囊气才有今天!”——局座的眼泪道出了很多。    这些年来,中国和中国海军忍受了多少欺凌、傲慢与偏见?  曾几何时,中国海军排水量仅3000多吨051型驱逐舰在对马海峡孤身面对排水量20000多吨的苏联海军“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曾几何时,我们的将军只有踮着脚尖看别人的装备,而自己的航母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曾几何时,我们要靠着万船齐发的渔船,要靠着人海之躯去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却别它国的航母所威胁。    曾几何时,我们的商船在大洋上被外军非法截停,然而那年的我们又有什么家底可以去远洋?    曾几何时,我们的第一代核潜艇在我国近海海域被外军战机追着屁股撵着跑。    而现在,是该与那些屈辱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我们见到一个祖国摆脱屈辱站立于世;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终将见证一个伟大的民族复兴时代!  参考资料:刀口谈兵,见山博物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 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中国曾被嘲造不好航母阻拦索 结果让俄专家折服
  不是随便钩住就行
  钩住第二道最好!
  当代航母上一般有3至6道阻拦索。第一道阻拦索一般设在距飞行甲板尾端36米至51米处,每道阻拦索之间的间隔约为12米至18米,拦机网设在最后一道阻拦索前面,平时并不设置,一旦着舰需要,甲板人员在两分钟内即可支起防冲网。一般情况下,飞机降落是用不到防冲网的。
  当飞机即将在航母上降落时,首先减速接近,放下起落架和襟翼,放下尾钩,向甲板尾部俯冲。这样,当飞机高度足够低,其尾钩就可能钩住间隔布置在甲板上的多根阻拦索中的一根。
  接着,飞机尾钩钩住阻拦索继续向前滑跑,阻拦索给飞机施加向后的作用力,使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小,直至安全停在甲板上。
  在飞机完全停止的瞬间,会被阻拦索的拉力向后继续猛拽一下,产生很小一段向后滑动,这样阻拦索就会自动从飞机的尾钩上脱落,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为下一架飞机的降落做准备。
  如果着舰时没有钩上任何一道阻拦索,那么,飞机只能加大油门,从航母甲板上空掠过,然后兜一圈再重新降落。
  不过,航母上的几道阻拦索,并不是&随便钩住一道&就行的。以美军为例,4道阻拦索中,飞机如果能钩住第2道、第3道是最好的。其中钩住第2道是最优方案和首要着舰&勾引&目标。如果钩到第2道成功,就能有较长的滑行空间。即使钩第2道失败,还有第3道作为次优方案。如果第3道也没钩住,那就只能指望第4道,否则就得重来一次了,弄不好还有坠海危险。
  至于第1道阻拦索,距离航母后端太近,如果某架飞机居然钩上了第1道阻拦索,就说明它降落过早,很可能在到达甲板上空之前就已经低于规定的高度了,实际上冒了撞击甲板的风险。
  阻拦索事故成&夺命刀&
  美军:阻拦索断裂后如巨蟒横扫甲板人员
  一旦阻拦索发生故障,将造成致命的后果。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美国,其阻拦索事故就发生了不少。
  日,正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威风八面的美军举行了纪念&9&11&演习。&华盛顿&号航母上的一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在降落时出现事故。飞机成功钩住了阻拦索,谁知阻拦索因为维护不当,竟然猛地断裂。这下,已经部分减速的飞机一头栽进了海里。飞行员在坠海前成功弹射获救了,然而甲板上的人却惨了。&大黄蜂&重达30多吨,它的冲击力量大部分被阻拦索吸收。这蕴含了强大势能的阻拦索断裂后,如两条巨蟒一样,迅速横扫甲板。从当时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有位身穿黄色制服的工作人员灵敏跳跃,避开了夺命钢索,但他的同事们却没那么幸运,共有12人被钢索扫倒,其中数人双腿被扫断。幸亏航母上医疗先进,才侥幸捡回性命。
  日,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上的一架E-2C预警机在降落时,成功钩住了阻拦索,操作也正常。但因为阻拦索吸收动能的储能装置发生故障,无法产生足够的拦阻能量,因此未能拉住E-2C预警机。E-2C预警机一头从航母前方冲了出去,幸亏飞行员临危不惧,猛推油门,加之E-2C预警机本身是螺旋桨飞机,起飞速度较低,于是E-2C预警机成功复飞。最后,这位飞行员被军方嘉奖,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俄军:等不及更换新索,米格-29一头坠海
  俄罗斯的航母从数量和规模上来说远不及美国,但阻拦索事故也曾令其损失惨重。
  2005年9月,&库兹涅佐夫&号在北海进行训练,一架苏-33舰载机完成任务后降落,尾钩已经钩住阻拦索,岂料阻拦索突然断裂,苏-33来不及重新起飞,直接冲出甲板,坠入大海。
  2016年冬,在叙利亚地区反恐的&库兹涅佐夫&号接连出现事故。11月14日,数架俄军舰载机依次在甲板降落,第一架成功着舰,第二架虽然勉强着舰,但在着舰时,拉断了第二道阻拦索,最后勉强钩住第四道阻拦索停下,但已经导致了几道阻拦索纠缠在一起。于是,舰上的地勤人员迅速进行维修更换工作。这时,原本排序着舰的第三架米格-29战机,只好在空中盘旋等待。最终,来不及等到阻拦索修好,就耗尽燃油,坠落大海。当年12月5日,另一架苏-33又在着舰时拉断阻拦索,坠入海中。事后,俄方表示,阻拦索使用了来自乌克兰生产的材料。
  印军:战机被阻拦索直接拉下砸向甲板
  做着大国梦的印度同样吃过阻拦索的亏。印度的主力航母&维克拉马蒂亚&号是购买自俄罗斯的二手航母。然而,这艘航母原本设计时只用于搭载轻型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印度则要在其上搭载米格-29等重型战斗机。
  2014年6月,印度飞行员驾驶米格-29K战斗机在&维克拉马蒂亚&号上降落,原本计划钩住三根阻拦索中的第二根,但实际操作中却闹了乌龙。这架飞机错过第二根后,挂上了第三根阻拦索。不幸的是,飞行员认为自己着舰完全失败,加速启动复飞。于是,这架米格-29K先是高飞数米,接着就被第三根阻拦索直接拉下,生生砸向了飞行甲板,导致飞机前起落架被砸坏。
  中国阻拦索
  自力更生
  不断突破
  中国拥有航母是近年的事,但对于阻拦系统的研究则早已开始,在20世纪即已研究出飞机阻拦系统,不过是以拦阻网为主。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航母工程正式启动,中国对阻拦索的研发也不断取得突破。
  由于航母阻拦索的重要意义,各大国对此都极为看重。美国当然不会向中国提供阻拦索的技术。而与中国合作较多的俄罗斯,也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阻拦索技术方面对中国遮遮盖盖,经过马拉松式的谈判,在最后关头拒绝提供阻拦索技术,一度几乎造成辽宁舰服役的瓶颈。为此,外国不少媒体曾质疑中国能否真正让航母投入使用。
  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中国科研团队一边尽可能地借鉴别国的先进技术,一边总结我国自身研发阻拦系统的经验教训,终于造出了属于我国自己的阻拦索。2012年11月,我军飞行员驾驶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在辽宁舰上。阻拦索并没有拦住中国航母的发展。
  西方国家曾狂傲地说&中国不可能制造出合格的阻拦索&,但中国不但做出来了,还让俄罗斯海军专家自叹:比&库兹涅佐夫&号上的阻拦索更先进。
  目前,我国已开始装备国产电磁阻拦系统。2016年12月央视新闻联播曾报道,新一代航母阻拦装置可拦阻瞬时载荷超过150吨的舰载机。该项技术与美国在&福特&号上采用的电磁系统大致处于相当水平,某些方面还超越了美国。例如,用新型结构代替美制的锥形大卷筒,横向尺寸缩小三分之一,重量减少三分之二,进一步改装了阻拦装置的阻尼特性。
您看完这条新闻的表情是?
责编:范辰言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辽宁舰女兵登《我是演说家》:中国曾被嘲造不好阻拦索 结果却让俄专家折服
您的老朋友已上线,请继续指教 - ( ゜- ゜)つロ 干杯。
关键字: 中国航母辽宁舰我是演说家辽宁舰女兵阻拦索
【观察者网 文/赵可心】从辽宁舰舰载机首飞成功,到辽宁舰正式下水,再到访问香港……
23岁的古丽帕丽o乃比江,作为舰上的一位导航雷达兵,见证着国产首艘航母的高光时刻,她说辽宁舰给了她“魂魄”。
视频截图(下同)
10月21日晚,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第四季的舞台上,古丽帕丽讲述了在舰上的那三年。
“你们是身后这艘宏伟巨舰最年轻的主人。”
日,通过南海舰队集训的古丽帕丽,第一次登上了辽宁舰,舰长的一句话让她热血沸腾。
而眼前的辽宁舰就像一幢20多层高的灰色大楼,“根本看不到边”。
辽宁舰到底有多大?
古丽帕丽花了一个月熟悉几千个舱室,她形容道:如果让一个新生儿在每一个舱室里都生活一天,等他下舰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少年了。
多数人眼里的辽宁舰宏伟高大、遥不可及,但对舰上的官兵来说,它不仅是移动的军事基地还是一座“城市”。
舰下的生活看似平静,“航母style”也很酷炫,舰上的工作却惊心动魄。
日,我国首次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成功,从舰载机尾钩与阻拦索“拉钩”开始到飞机停下全程时间只有2-3秒。
歼—15飞机顺利在辽宁舰上着舰
就是这几秒的功夫,背后却是一个国际难题,风险之高,难度之大,向来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
“舞蹈”有多难?
从1949年美国海军开始大规模部署飞机到1988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损失了近1.2万架飞机和8000多名飞行员。
2003年,美军“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的大黄蜂战斗机降落时崩断阻拦索,断开的阻拦索反复横扫过甲板。
这位黄衣小哥反应机敏地让开,但就算这样也有多人受伤
2005年,俄罗斯苏-33战斗机在“库兹涅佐夫”号上着舰时,阻拦索断裂导致战机坠海,飞行员跳伞逃生。
2016年,俄苏-33又出事故:着舰时拉断阻拦索,坠入大海。
“刀尖”有多小?
一般陆地军用机场跑道长达千米,而航母飞行甲板一般不超过300米,可利用的降落距离不过100米。
古丽帕丽通过模型讲解舰载机可利用的降落距离
而舰载机的降落速度却可达300公里每小时,必须精确落在甲板上4根被称为“生命线”的阻拦索之间。
“降落时,气流让甲板震动,像地震一样,降落时舰载机的钩子必须勾住阻拦索,瞬间刹车,三秒内停住。”
古丽帕丽说,这一切还是在航母运动的情况下完成的。
阻拦索系统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装置,对于工程技术能力的要求极高,因为要保证阻拦索在复杂的滑轮组系统内不出现应力集中的点,一旦出现,就很容易拉断钢索。
西方国家曾狂傲地说“中国不可能制造出合格的阻拦索”,但中国不但做出来了,还让俄罗斯海军专家自叹:比“库兹涅佐夫”上的阻拦索更先进。 &
从100多年前的甲午海战之辱,到如今海军的强大,中国一无经验二无借鉴,摸索造出了首艘航母,也让西方媒体刮目相看。
目前,古丽帕丽已经退役,但“献身国防,保卫海疆”的誓言早已内化于心。
《我是演说家》前三季中,,……不少演讲者的故事引发巨大反响。
而第四季一开场,节目组就邀请了包括古丽帕丽在内的,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国人讲述中国故事。
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总工程师之一夏荔,在德国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带着工人们挖了八年,终于打通隧道打造了又一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工程”。
陆、海、空,天宫二号总工程师朱枞鹏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从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到2016年“天宫”二号点火升空,他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0到1的突破。
“國”字外为城,内为戈,一个国家不仅要有国之重器,还要有一群有担当的国人,为伟大的国家和国人点赞!
视频请戳:
部分设备无法播放视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赵可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航母阻拦索谁生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