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受苦受难却心地善良的人的感悟前世也做过恶吗

(转)前世什么性格,今生也什么性格!--学佛网
&(转)前世什么性格,今生也什么性格!
发布:妙灏&[ &]&& 日期: 8:38:00&&
&前世什么性格,今生也什么性格,除非你愿意改变你今生不好的习气,那么,下辈子就是你改变后的性格――莲邦感召斋
&下面转载自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前世,您前世所造之种种善恶业,总是影响著今世您一切的命与运。人要改善今世的业命,则必须从前世的记忆中开始探索。   为什么人会忘记前世记忆?前世记忆之秘密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又要如何来开发前世的记忆呢?今生所遭遇的灾难劫数,要如何从前世记忆中得到预知或预防的效果?前世记忆对于我们居家生活、修行、工作、人际关系等,又有何帮助呢?我们平常睡觉时所作的梦,与前世记忆有什么关系呢?   以上种种问题,相信大家心里一定很想知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前世记忆的这一连串问题。 (一)投胎转世为人的因缘及来源   一般人临终死亡后,都会有四十九天的「中阴身」自由漂泊期。有的亡灵因生前所做的善事功德,故善境会现前,修佛之人大多发愿往生佛国净土,也有些大善人投生到天界去。而不善不恶但为人正直之人,有些则重新再来人间投胎。来到人间投胎的众生,其转世因缘也是很复杂的,例如: &&&&&& 1. 有些是前世为人,今生重新再投胎为人的。其或许是心愿未了,或许是来人间机缘成熟,今世重新投胎到人间为人。 &&&&&&&& 2. 有些灵魂是在地府幽冥受苦报之后,因缘成熟,今生重新再投胎为人的。这一类的人,大多出生在贫穷卑贱的家庭,或者体弱多病,或者四肢残缺,或阳寿不长,或一生命运奇差。但这些刚从地府幽冥转世为人的众生,其身上的阴气较重,也常会梦见鬼啦、好兄弟的,或常梦见车祸意外死亡等,有些时候还会感召身体的因果病。而最大的共同点是,这类的人大多是农历七月鬼门关开的时候来转世的,但这类的众生都与地藏王菩萨很有缘。笔者所撰写的「本尊菩萨之修法」一书中,有专门介绍您与那位菩萨有前世宿缘,及如何才能找到与您最相应、最有缘的佛菩萨及法门,其中就提到过这些幽冥转世为人的情况。 &&&&&&&&3.有些人是从天界转世人间的。在天界生活享受福报尽了的时候,有许多人乖乖的再重返人间行善积德,而这些由天界转世之人,大多善良纯直,生命的品质及灵魂素质都不错,所以转世人间后,也大多能找到好的父母双亲。 &&&&&& 有些从天界转世之人,也是来人间替老天爷办事的,或来人间完成共业因果大报应的。例如明朝国师刘伯温及中国近代推翻满清的孙中山先生、蒋介石等,都是顺应中国大环境大共业而来的。   从天界转世的人,也会具备在天界的个性及习气。天界共分成二十八层天,每一层天的习惯行为都不相同。而佛教大成就者,亦有许多是从第四层天兜率天,即弥勒菩萨的净土来人间转世的。 &&&&&&&& 4.第四种来人间投胎的人,就是乘愿再来的了。例如有许多佛教成就者,是从佛国净土来人间度化众生的,而从弥勒净土(兜率天)转世而来这五浊恶世者,都是本师 释迦牟尼佛的遗教弟子,为复兴释迦正法而来,故您今世只要与文殊、普贤、地藏、弥勒等菩萨,及释迦佛有缘的话,那您绝对与第四天兜率天弥勒菩萨净土有缘(在天界二十八层天之中,绝对没有「无极理天」这一天的)。 &&&&&&&&5.最后一种人来转世者,就是从阿修罗界来的。大家看看台湾的国会立法院,就很像阿修罗界一般的那种好斗争、火爆、拳打脚踢的世界。在台湾也有很多从魔界转世,在人间形成许多障碍,专门毁佛谤佛,非得弄得释正法灭亡不可。但同时,会有许多佛弟子乘愿再来,护持佛法。 &&&&&&&&以上为转世来人间的五大管道,当然有些人前世在畜生道因苦报已满,今世转为人身,这些稍后再为大家介绍。从天界转世为人的善知识,命中带有纯阳之气,在人间的行为举止,光明磊落,心地耿直,所以在中外历史中,人类每发生战争及刀兵灾劫时,都会有民族救星或伟人来转世,带领人类度过苦难。在中国历代的伟人中,这些民族英雄大多充满天地浩然正气,并在人间行善积德,救济保护自己国家子民,以免受到灾难。 &&&&&&&&他记得前两生,皆是如此,但最后这一生,当他的猪身被杀后,在市出售之时,延长甚久未能售尽,俟至最后仅余一蹄,仍难售尽,在他感觉痛苦实在无法忍受之时,猛然用力一挣,灵魂突然脱离猪蹄,尚属未了之缘,以致累及今生余殃未尽,仍留一爪以示人寰。因此他对三涂恶报记忆犹新,每思及遭受惨刑之时,不由痛彻肝肠,宛如活现,故其手常期遮盖,不令显现,使之忘记,俾免为人注视,以致引起心中沉痛之旧创。』如是可知因果业报丝毫不爽,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一个轮回之报。」 &&&&&&&&前世记忆被封闭障碍的原因    每个人(包括你我在内)都有前世记忆,而且只要是正常的人,在小时候约一岁至二岁时,都可以记起前世的记忆,那您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忘记了前世种种一切的记忆呢?这是一个很科学又很复杂的问题。
前世记忆与桃花情劫   在台湾,目前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也形成了许多问题家庭及问题青少年。而单亲家庭是来自于父母离异(离婚),台湾的离婚率雄冠亚洲,是全亚洲离婚率最高的地区。婚姻之不幸,或许问题非常复杂,但其中有一项重要因素,就是桃花感情债也。这桃花感情债与前世情缘也是有关系的。 而桃花命严格分起来应该有五种: &&&&&&1.正桃花:正桃花的男人,是非常优秀的,这种男人心地光明磊落,正直正派,聪明大智,才艺出众,但不会自以为是,且非常有女孩子缘,也富同情心及感情丰富等,会给人幸福及安全感。这种男人并不好色,乃正人君子也,只是豪气男儿,女子好求是也,故此种桃花命之男孩称之为正桃花,是好的桃花(同理女孩子也有正桃花)。 &&&&&&&&2.次桃花:这种桃花的男孩,就较喜欢女孩了,生命中总是要有女人陪伴,才能过活,也有的会有女孩子缘(同理女人也有次桃花)。 &&&&&&&&3.主动桃花:是指太重感情、太多情,且感情执著的男人,这是不太好的,因常会有外遇,或因感情而带来烦恼,苦不堪言(同理女人也有主动桃花)。 &&&&&&&& 4.被动桃花:被动桃花之人,平时中规中矩的,守法守分,但只要红鸾星动,感情缘份来时,一旦陷进了感情的漩涡则情欲贪执习性就浮现啦!便会爱得死去活来的,而忘了人生正确目标及方向,从此在爱欲中生死轮回啊!(此种情况男女都有) &&&&&&&&5.邪桃花:邪桃花者,就是好色淫荡、杨花水性之人也。全身充满了色欲贪恋,好像没有女人会死掉一样,荒淫无道,好美色淫欲充满。我们常常听到的「××  之狼」,就是其一!有些人前世就是邪桃花,今世沦为女人,受苦受难。   以上所提出来的五种桃花中,只有「正桃花」是没有负作用的,其他四种桃花都不好,且会使人陷入欲海情缘之中,叫苦连天,烦恼不已。故此等众生可以与观世音菩萨结缘,修持大悲观音法,以佛菩萨的慈悲来转邪淫桃花的罪业。如果读者们发现自己有命带桃花的现象或徵兆,则可以稍为晚婚,约过三十二岁再结婚,用时间拖长点,来使桃花恶缘快快远离。   您想想,今世桃花邪淫及情欲之心这么重,前世一定是造诸多感情债,伤害多少女人(或男人)。那爱恨离别、痛苦与不平衡之心,会使一个人前世是男人,而今世落入女儿身来人间还感情债。或许有很多女孩子会疑惑,为什么在婚前有这么多男孩子追求她,排队上门提亲的至少有一两公里长,怎么偏偏会嫁给现在的「他」?那笔者就告诉您吧!命也!缘也!业力也!感情债也!桃花劫是也!   读者也可参阅「本尊菩萨之修法」中的「女人与观世音菩萨」,文章中笔者有详细描写,为什么会转世当女人?又为何女人的罪业较重些?且女强人是如何转世而成的?女孩子有许多烦恼及苦恼,大悲观世音菩萨是如何慈悲救度女众弟子;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人深陷情苦之中,大多是自己对感情太执著,或感情需求太强,以及感情太脆弱而经不起失恋的痛苦打击之故。观世音菩萨,可以使我们深陷情海苦难中时,带给我们清醒的智慧,也会带领我们勇敢的消去前世感情债及今世感情之执迷。所以观世音菩萨与天下每一位女孩子都有缘,你们也可以视观世音菩萨为自己的本尊菩萨,诚心修持。 &&&&前世是修行人之命   现在我们回到先前所讲的,小孩子渐渐长大后,由于外在世界尘劳之苦,及升学、服役、工作、创业、成家立业等,烦恼业障加重,而覆盖了前世记忆。虽然您想不起来,您前世是何许人也?您前世父母又是谁?您前世是住那一「道」上的?其实这都没关系,因为您前世的习性及习惯大多会留下来。诸如,您前世喜欢吃辣的,今世也会喜欢吃辣的。您前世乐好济施贫苦,今世您也会行善助人,并且今世您会感召好的福报。您前世修持佛法,勇猛精进,今世也会修行修道。但如果您前世造恶多端,罪业深重,今世才刚从畜道或恶道转世为人,那这种人今世一定劣根性充满,例如多狐疑、多奸诈、阴险、贪心、兽性较强且较没人性(就像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一样)。   不管怎么说,今生转世为人的,好人坏人都有,但前世如为修行人转世的,是有一些特徵的。以下介绍的,读者可以好好参考。笔者从早期初入佛法的修行开始,短短的十多年之中认识许多佛教、道教的修行朋友。我们这个社会,一直标榜著现代是一个科技文明的时代,或许您是公务员、电脑、机械、土木建筑工程师、会计师、老师,或者您是经商贸易的,或从事医疗工作的,或自由业,或服务业,或各行各业,也有可能您是政府□高官政要,或是大企业的负责人,但您虽然今世所学的、所从事的,是科技文明带给您的,但如果您感觉,这并不是您真正的兴趣,您只是靠此过活,混个饭吃而已,那么,在进入社会闯汤一阵子之后,或是早在学校读书时,您便即将或已经慢慢的觉醒了。   因此,在您读书或工作之余,也有可能从小时候,便对于命相、星相、人文、道家、禅坐、佛学、玄学、宗教、数术、易术、奇门遁甲、五行八卦、中医中药、气功、武术等产生兴趣,甚至于盖世的天蚕神功从小就已修练到第九层,只因升学联考压力太大而稍加收敛,现今虽然事业有成,但第十层「神功」至今还没练成呢!(这就是武侠小说看太多太迷之故。)   也就是说,您虽然今世所从事的是物质科技或经贸商业等,但您一直对中国的五术(山、医、命、卜、相)、地理风水、奇门异术、佛教、道家等很有兴趣,且偷偷的学或是业余的时候学,那么您很可能前世就是一位修道、学佛之人,故您虽身穿西装,一副现代装扮的样子,可是您还是有一股仙风道气,蕴藏在您生命内部,如果您的本命是佛教慧命因缘的人,您迟早一定会找到您喜爱的佛法。   也许您多年来经历了诸大外道,人家说,现在修佛之人要小心啊!江湖险恶,附佛外道林立,魔教盛行,修佛上稍加不慎,失之毫厘便差之千里啊!   您佛缘也会在您梦中浮现。或许您是从天界来人间办事的,也或许您是乘愿再来的,为修行、度众、推广佛教、复兴本师 释迦牟尼佛正法而来。这时,您生生世世的守护佛菩萨(或称为您的本尊佛菩萨)在梦中或在您日常生活中,便会默默加持及护念您。每位修佛中或想修佛的人,都有您自己最有缘的「本尊菩萨」,如地藏、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或释迦、弥陀、药师如来;等,您的守护佛菩萨会透过各种管道来度您,也会透过乘愿再来的人间弟子或善知识接引您入正信佛教。相信本篇能带给您启发出您前世的记忆与潜能! &欢迎转载佛像和佛经及佛音,功德无量!点击这里进入我的空间。&
欢迎转载佛像和佛经及佛音,功德无量!点击这里进入我的空间。
欢迎转载佛像和佛经及佛音,功德无量!点击这里进入我的空间。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313被浏览42968分享邀请回答9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9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人生的受苦受难都是罪的报应吗(请详细回答)?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人生的受苦受难都是罪的报应吗(请详细回答)?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细细想来,在这生与死并存的世间,摸着自己的胸口默默地说三遍,除了这么提醒自己,你还必须学会爱,学会勤奋:活着就是幸福!相信你会从中获得心灵之光的照耀,重又回到你少年时就在内心深处描绘出的理想之路上。  是的,两杯小酒下肚,就开始满腹牢骚,指着这个世界或是自己的生活埋怨起来.咒骂更是司空见惯.  开心的事,人们都乐于接受,而忧伤,苦恼之事袭来时,人们往往哀叹人生不幸.所以,我知道生活的这个世间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让人恐惧,你就在埋怨之前或是烦恼得要命时,在这里,我肯定会因此认为世间只有痛苦和灾难,有了生命,你就已经站在幸福的屋顶上了。所以,或是和其他人聚集在一起。完好无损地活着的我们,怎么就不想想我们的幸运呢.假如我是一个刚刚来到世间又能听懂这些埋怨的婴儿:活着就是幸福。不信,听到这些埋怨时、打扮它呢?妆点生命其实就是妆点我们自己啊!我没有听说过谁是在埋怨自己生命的过程中获得解脱的,有的为儿子的一次顽皮叹息,有的为父母的一次管教纳闷-------总之,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能听到诸如此类的埋怨声,我们就是幸福的,我想对喜欢埋怨和自寻烦恼的人说一句.但我不是一个刚到世间的婴儿,有的则让你垂头叹息?谁都知道,在这世间.  死亡与不幸随时都会在我们身边发生,这确实是让人心痛的事.有的为上司的一次批评悲观,有的为朋友的一次误解烦恼。因为不断埋怨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而把自己的一生弄得一塌糊涂的人,我倒听说过很多。  作为万物之灵,我和大家一样,已经在这世间生活了很多个年头,有的为丈夫的一次失败埋怨,有的不妻子的一次唠叨愤懑  幸福的屋顶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有的让你喜,有的让你忧,有的让你仰天大笑,只要能好好地生活在这个还称得上美好的世间里,再也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了。既然我们依然拥有宝贵的生命。我们何不用歌声和欢笑妆点,让人除了失望和悲观外什么也没有,命运不公。其实,有的为男友的一次迟到生气,有的为女友的一次犹豫感伤,学会坚忍.这样。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喜欢独处一室
采纳率:32%
人生的受苦受难都是罪的报应。有前世所造,和今生所造。都是自己做,自己受。因果如影随形,丝毫不爽。
你把问题记录在纸上,去教堂问牧师吧.人的苦难是罪的报应,这个世界已经是罪的世界了,所以,必须通过耶稣基督来救赎全人类.
都是因为自我以为一切在己,有感则身受,无感则不知其苦,有感无感都是自心妄想。若要无苦,须以他苦为己苦,己苦即为他苦,于是无我无苦只见如来。
21、如果上帝是慈爱的,为什么容许罪恶与苦难的存在???答:让孟子来回答吧!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心志受苦,身体劳力,才能够作大事情。孟子从普遍启示中把人的受苦与天意连串起来。??上帝若爱人类,为什么还让苦难存在呢?没有苦难的民族,不能产生伟大的思想家;没有经过苦难的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了解价值与尊严。苦难虽然折磨人,神还是有公义在他身上,神会给那些受不义待遇的人特别的安排,苦难的存在对整个人类有一些良心的刺激作用,使人反省。
参考资料:
唐崇荣——国际著名牧师
并非如此,罪的报应最终是指末日审判以及审判后下地狱。Z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报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356被浏览62928分享邀请回答3854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9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心理学小站&|&内心强大才是真的强大!&&★&微信号:onexinli&,或搜索“心理学与生活”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吧,亲!
趣味测试:你未来的宝宝会是什么性格?
&你的性格会影响到下一代吗?你的未来宝宝会是一个什么性格的孩子呢?不如来测测这个趣味测试,看看你的未来宝宝是什么性格?
你会有一个怎样的乖BB?
当我们谈论金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心理导读:钱并非越多越好。支配越多的钱财,你就需要越好的个人素质。越有钱,你越需要明白钱的限度。你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克服无所不能的幻觉,尊重规律、敬畏他人。 && &
&张朝阳得了抑郁症。这位搜狐董事局主席,我们时代少年得志的数码英雄,财富、名声、美女样样不缺的成功人士,因为极度的抑郁和焦虑闭关一年。2013年,复出后的张朝阳在接受杨澜访谈时说:&&以前我觉得,钱越多,自由度越大,人就会越幸福。我是真的什么都有,可我居然还这么痛苦。后来我就发现,幸福跟钱多少,真的是没有关系。&&访谈视频的下面,是一排整齐的留言:&让抑郁症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如果我也能说我真的什么都有了!&&
金钱和幸福的关系真是人类社会一个奇妙的命题。一方面,传说故事、名人名言、没钱的幸福人士和有钱的不幸福人士,都告诉我们,幸福跟钱多少没有关系。比如我们都听过富翁和晒太阳的渔夫的故事。我们也看过一些心灵鸡汤的作者,通过写书兜售金钱不重要的观点,赚了一笔钱。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向钱。金钱成为引导社会运行的最重要规则。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和烦恼似乎也都与金钱有关。如果幸福真的跟钱多少没关系,&有钱比没钱幸福&就是人类心理最奇特最深刻的幻觉了。&也许,钱和幸福感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不是&钱不重要&或者&有钱比没钱幸福&这样简单的结论所能涵盖。
20世纪80年代,埃德曾向《福布斯》排行榜上1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寄问卷,调查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结果,真有49位超级富豪寄回了问卷。这些富豪中,有47位都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这比例可比普通大众高太多了&&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生活不满意的富豪都懒得填寄问卷。当然,这些对生活满意的超级富豪也不是的特别快乐,只是比一般人更满意一点。而当他们谈到什么让他们幸福时,他们所提到的东西和金钱都没有直接关系:愉悦的家庭关系、慈善事业、来自工作成就的满足感和骄傲等。&另一些宏观数据表明,金钱和幸福的关系似乎存在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之下,金钱带来幸福,但超过这个临界点,金钱的增加并不带来幸福。一项研究发现,一旦个人收入达到中产阶级水平,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就没那么明显了。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似乎是说,更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如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更依赖于钱。但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如尊重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则更依赖于金钱以外的条件。&但是钱的问题从来都不只是钱的问题。我愿意在此重申一下有钱的好处。作为一种通用资源,钱能买太多东西。钱能为人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钱能带来更好的教育,带人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带来更多美妙体验。钱能为引领人追求自己内心而非屈就于办公室的蝇营狗苟。钱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性和控制感。更别提钱还能用于帮助他人,让我们的爱人开心。如果你怀有改变世界的美好理想而你正好有钱,钱还能用于让世界变得更好&&哪怕只是一小方面。&有钱真是太好了。&如果钱真的那么好,忽然变得有钱的人,比如中彩票者,应该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才对。伊利诺州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中了彩票的中等奖项(40万美元左右)的人,确实比没中奖或赢得其它奖项的人快乐,但差异并不大。而英国的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总体上,那些中彩票的个体在中彩票以后确实比没种彩票之前生活得更幸福。&可是具体到个案,却五花八门。1999年,英国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名为《独立》的文章,讲述了彩票中奖者薇芙.尼尔森的故事。1961年,尼尔克森中了600万美元的彩票,一夜暴富。她对每个人说,她要花钱、花钱再花钱。可是接下来的生活,说好的幸福并没有来。她终日酗酒购物,疏远老朋友,和不怀好意的人交往。她一生结了5次婚,最短的只维持了13周。最终破产的时候,她她已经酗酒成性,只能跳脱衣舞为生。最吊诡的是,当她重新成为穷人的时候,她好像幡然醒悟了。她说:&我对自己的新生活很满意。我是一个快乐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很快乐,而且不需要钱来让自己快乐。&&另一位中奖者杰克. 惠特克在2002年赢得了3.14亿美元的体育彩票。为了能钱尽其用,他还成立了慈善基金会。但是他没法不疼爱自己的孙女,给了孙女大把的钱,结果孙女却死于吸毒过量。此后两年,杰克因为酒架多次被捕,多次遭遇入室盗窃,和妻子逐渐疏远,最后,他因殴打他人被起诉,基金会也被迫关闭。&这让我想起韩信和刘邦的一段对话。刘邦问韩信,我能将多少兵?韩信答,陛下能将十万。刘邦又问韩信,你又能将多少?韩信答,臣则多多益善。
原来和带兵一样,钱并非越多越好。支配越多的钱财,你就需要越好的个人素质。越有钱,你越需要明白钱的限度。你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克服无所不能的幻觉,尊重规律、敬畏他人。如果你已经有了这样的素质,巨额的财富对你是锦上添花,可没有这些钱,你也能让自己幸福。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素质,巨额的财富就可能是雪上加霜,当然没这些钱,你也可能不会幸福。&另一方面,当我们谈钱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谈外在的物质环境。可是,谁又能确切知道,做一个涉及上亿资金的决策时所感受到的焦虑和压力与买不买房所感受到的压力和焦虑哪个更甚,谈成一笔1000万的生意所带来的幸福感和吃上一顿五花肉所带来幸福感哪个更多。毕竟,当我们谈钱的时候,我们谈的是金钱带来的外在变化,但那些微妙的心理体验、我们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我们和世界的相处之道,才是抑郁或幸福的根源。
文/& (微信:心理学与生活,xinlishe)&&& 原题《钱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
心理延伸会员测试:心理FM:心理讲座:&原文链接:/info/5837/
心理FM:亲爱的,这就是爱情
&文: 张小娴 & 主播: 流宁&秋华&好的爱情使你的世界变得广阔。坏的爱情使你的世界越来越狭窄,最后只剩下屋檐下可以避雨的方寸之地。&
积极心理学:你期待什么,就发现什么
心理导读:克服缺陷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标。优势和天赋会为我们指出一条明路,沿着这条路努力前行,缺陷会自然地慢慢消退。而优势和天赋,正需要我们带着福尔摩斯的眼睛,带着自己的预期,去发现和创造。 && &
&&小说《银色马》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福尔摩斯接过布袋,走到低洼处,把草席拉到中间,然后伸长脖子伏身席上,双手托着下巴,仔细查看面前被践踏的泥土。&哈!这是什么?&福尔摩斯突然喊道。这是一根烧了一半的蜡火柴,这根蜡火柴上面裹着泥,猛然一看,好象是一根小小的木棍。&&不能想象,我怎么会把它忽略了。&警长神情懊恼地说道。&&它埋在泥土里,是不容易发现的,我所以能看到它,是因为我正在有意找它。&&和小说中的其它故事一样,福尔摩斯发现了警长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在这本把演绎法当作基本科学方法的侦探小说中,作者敏锐地指出,福尔摩斯比侦探高明的地方,并不在于一般的观察能力,而在于假设和期待。&&我之所以能看到它,是因为我正有意找它&。&正如「」所讲的,在积极心理学的号角下,心理学家开始有意识地把研究视角从消极心理(河流的下游)转向积极心理(河流的上游)。这种视角的转变不只意味着研究者更仔细地搜索原先没有发现的积极人性&&这就像警长换了一个更清晰的放大镜。这种视角的转变更意味着研究者思维的变化&&像福尔摩斯一样,从被动观察到主动预期。对于研究者来说,这种思维转变不仅会发现关于积极人性的新事实,甚至还能创造新的积极人性。大量积极心理的新概念,不就是这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者创造的吗?&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思维的转变究竟会带来什么。&心理学家曾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帮助儿童从早年的心理创伤中恢复。在疾病医治模式下,为了弄清早期创伤经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他们需要关注那些创伤最严重的儿童。他们也确实发现,战争、自然灾害、虐待、父母的死亡、与父母分离、极度贫困&&很多创伤经历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可是,研究也止步于此了。越是研究深受伤害的儿童,越是强调童年创伤的影响,心理学家就越是无法找到克服这种影响的有效方法。直到七八十年代,心理学家戈麦兹(Norman Garmezy) 等人开始摆脱医学模式,转而关注那些经历了创伤却适应良好的儿童。一切忽然开始变得容易了。是的,即使经历了严重创伤,仍然有很大比例的儿童在今后的生活中适应良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学校、家庭、社会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帮助?他们自身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是可教育的吗?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了解决方案。今天,这个叫 「」(Resilience)的研究领域,对帮助儿童从创伤经历恢复的贡献,远远超过了疾病模式下对创伤影响的研究。&这就是思维转变的力量。心理学家通过思维转变,不仅发现了现象、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创造&了新的积极品质 &&「」。&从消极思维到积极思维的转变不仅影响学科发展,对社会和个人也有同样的启发意义。&
对社会,媒体对于消极事件的过度关注让我们错把消极个案当作普遍的社会现象。当我们把这些负面信息当作唯一的真相广为传播的时候,我们成为了消极文化的缔造者和牺牲品。如果没有媒体传播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也许就不会有富士康的十一连跳。如果没有对彭宇案过度片面的解读,本该简单的助人行为也许不会变成谈虎色变的重大冒险。&
对个人,我们太强调对缺点的矫正,而忽略了对优势的培养和发挥。我碰到过太多优秀的学生,努力聪明,却为自己所谓性格的缺陷焦虑不安。他们对自己的不足了如指掌,对自己的优势和天赋却一无所知。他们经常思考如何才能克服内向、敏感、软弱、迟疑&&却浑然不知,正是对这些&缺点&的过度关注妨碍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他们忘了,克服缺陷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标。优势和天赋会为我们指出一条明路,沿着这条路努力前行,缺陷会自然地慢慢消退。而优势和天赋,正需要我们带着福尔摩斯的眼睛,带着自己的预期,去发现和创造。&是的,你期待什么,就发现什么。如果积极心理学真有什么用,让我们换个方向思考和期待,就是它最大的价值。
文/& (微信:心理学与生活,xinlishe)&
心理延伸门萨性格测试:心理FM:打卡学习:原文链接:/info/5799/
心理测试:哪种资本让你通向成功?
&你觉得怎么样才能成为成功人士呢?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会成功吗?什么样的机遇是你应该抓住的?试试这个测试吧。
你若想成功需要发挥哪种资本呢?
一个清华大学生在香港的心灵成长
心理导读: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 && &
&我98年本科毕业,又顺利地被保研,当时的我只是一个憨憨的书呆子,纯洁的如同高中生,在清华这种和尚庙一般的理工学校里呆了四年,女孩似乎是山下的老虎,神秘得让我一见就脸红心跳。未来是什么,对于我就是&读完研再说&,反正成绩还行,不读白不读。&1998年,用我的兄弟的话来说,天上突然掉了馅饼。香港正好回归一周年,教育部要选派一批本科毕业生去香港科技大学读研,以加强两地的教育和科研交流。清华当然要占不少名额,系里的几个牛人去了美国,所以这个饼就掉到了我头上,确实是个不错的饼,不用考G、考托、 全额奖学金,连什么手续都是学校和教育部包办了,我分文不花,后来香港科大的联络人抱怨中国的办事效率和程序繁琐,至于怎样的麻烦过程,我至今都一无所知。&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来到了香港。依山傍海的科技大学美得如同世外桃源,现代感的建筑更让我们爽眼。当时的一个哥们说:&妈的,就是用银子在荒山野岭堆出来的,这样的物质条件算是让我满足了。&后来得知就是亚洲最美丽校园,倒也丝毫不怀疑。据说是香港政府感到了贸易和服务的优势正受中国沿海城市的挑战,而科技就是竞争力,就下了狠心投钱建了这学校,请来了学者。耗资400亿港币,相当于微软公司一年的纯利。&组织的参观,教授的讲话,英语的培训很快就过去了,当时的新奇兴奋也褪得干净,每天面对这青山海景,最后也麻木得没有感觉了。由此可以推测娶一个漂亮老婆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不是为了炫耀。&教授大多是华人,台湾和大陆出身的不少,反倒香港人是少数派,很多都是在北美的名校里拿了PhD, 奔这里的高薪来了,他们的PhD头衔总要和名字相片挂一起, 挂一辈子, Harvard和Standford之类的当然就香了。正教授可以一年拿到一百多万港币,也就是一个月可以买小汽车,比一般的美国大学高。知识真的值钱了,让我们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有回和教授们吃饭,谈及大陆大学教授的待遇,他们就感慨:&知识分子真是廉价到了可耻的地步。&我们也无话可说,反正不是我的错。然而钱不是好拿的,很多教师正是三十出头,教授职称还未到手,和学校只是几年合同,其他的学者也不断在申请进来,所以压力颇大,辛勤程度比公司打工仔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自己做学问要紧,培养学生的事就要往后排了。刚进来时很多教师和我们亲切讲话,之后就不见了,好久不见就不认得。研究生当然有导师的,只要自己不去找他,他是肯定不会找我的。上课之后就是绝对的自由,当时自由得很是惬意。&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这话的确是部分的真理。当我住在这绝世美丽的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商店买东西不用担心付不起帐,可以任意的支配自己时间时,最初的半年里,却发现情绪每况愈下。西方化的建筑设计将个人的所谓 privacy 保护发挥到极致,进了宿舍就基本感觉不到他人的存在,同单元的人也有独立的卧室,大家都是进了房,将门一关,隔离了,谁也不好意思去敲门。刚来时认识的一伙人,后来发现根本遇不着,如同消失了一般。同住一起的是三十好几的叔叔级人物,偶尔可以说上一两句话,却永无可能说很多。大家都像是住在不同的空间里做研究,忙碌的无瑕顾及他人。&平心而论,对于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如果他有确定的目标和兴趣,对生活人生都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准备投身科学研究中,那么这里真是一个好环境。但是我种茫茫睁着无知的眼睛的毛头小子,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 那种茫然的苦闷感觉真是难以描述,找不到人玩,只是将窗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不停的喝水,仍然感觉不舒服。&怀念在清华的破楼里相互串门打闹的日子,怀念抱着篮球在走廊里叫一声就应者云集的日子,可是怀念解决不了问题。以孩子的心理去进入成熟严谨的环境,不可不说是一次考验。&多年的功利教育的辛勤培养,我一路顺当地走过来,发现完全的上当。我在成功的通过了一次次考后,最终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通过这些占距人生的考试,这个所谓的优秀学生只是在不停地让自己去符合那个&优秀&的外在标准来麻痹自己的虚荣心,而自己,那个真正的自己却一直没有存在过,没有发育过。
我学的任何课程都无法帮我解决当时的苦恼,那么每天学那些微分方程又是为了什么?还去为了父母的微笑,人们的赞许吗?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硕士博士的路就在眼前,可是不知道还应不应该这样走下去,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努力多年就变成这样?&这是一个问题,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太晚地暴露出来,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依然将被很多师弟师妹们面临,我相信在清华依旧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学生。当看到他们天真的讨论: G 2XXX, 托 6XX,GPA 3.X, 学校名次Top XX, 仿佛几年的辛劳就只为那么点数字,人生的终极标就是 go abroad. 我无法不为他们忧虑。这也是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很多人没有对做研究的真正兴趣,但是用尽了精力去获得一个去国外做科学研究的机会,就洋溢在掩饰不住的喜悦里,甚至对人生毫无真正规划,对自己的兴趣一无所知,为出国而出国,那将在告别父老乡亲后去迎接苦闷的开端。&香港的学生很实际,绝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奋斗,如果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们一批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大陆学生汗颜。&
生活在香港
都说香港是弹丸之地,其实一千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也不算小,不过大多是山,可利用的地方不多,很多商业区都是填海造出来的。亚热带的气候,又在到处是山和海湾的地方,风景当然好。香港的气候比北京舒适一万倍,冬天冷不了,夏天也不太热,甚至没有明显的四季感。只是上半年天气有些潮。成天都有湿湿的感觉,北方人有点受不了。&香港的交通极其发达,公共车从不拥挤,也很少堵车,可是香港的道路比北京的窄得多,车也不会少,布局和管理更好而已,看来北京走向国际化还须努力。这里是名符其实的购物天堂,东西也不算贵,电器和服装可能比北京便宜,特别是国际名牌,由于没有关税,肯定要比大陆便宜。所以不必带很多衣服来,足够便宜了。但是服务业,比如吃饭,理发,涉及到员工劳动和地租的就要比大陆贵好几倍。可以随便往来深圳也是在香港的一大好处,一天可以轻松来回好几次,在香港读书的学生可以得到香港的临时身份证,加上护照上盖个章,就可以自由出入境了。&常有人问及香港的影视明星,可是到了香港就觉得那些人也只是打工仔,背后是更有影响力的老板,一旦老板不想捧了,明星就会很快消失,新人会取而代之。看到他们卖力地载歌载舞,其实也是生存需要,在商业社会里那是绝对的驱动力。&香港的金融和资讯服务相当发达,在所谓第一世界里也算相当突出,可以很便宜的享受到信用卡,电讯,互联网服务,因此有些人在香港呆久了再回来反而不适应了,主要就是这些方面,当然还有其他制度等软件原因。&说到学校的生活,物质条件比国内任何大学好,甚至条件好过美国不少学校,香港的学生很少住宿学校,所以一到周末放假学校就很冷清。通常大陆学生独享学校设备,偌大电脑房和运动场,舒服的游泳池,都有不少美好回忆。学生宿舍条件不错,可以做饭,自己做比在餐厅里吃来的便宜,所以大陆学生会乐此不疲,周末常三五成群,做吃的为乐。餐厅里中西餐都有,中餐以广东口味为主,忙起来时以营养为重,口味不对也只能将就吃了。&现在在香港的大陆学生不算多,总共有四五百人,各个学校都有学生联谊会,是比较松散的组织,也有一些机会认识朋友。周末会组织放放电影,搞舞会。临近考试或论文时,谁也没心思搞活动。香港的学生很好打交道,在成熟的社会里长大的人,心理相对简单且好玩,不像一些大陆学生常常过分盘算自己的明天,将自己逼的很累。他们对大陆也渐渐感兴趣,虽然他们常常不知道湖南和四川,只说得上秦始皇和毛泽东。只要主动点和他们交流,是可以结识不少朋友的,粤语不是障碍,很多人可以听普通话,而且,广东话不难学,不留神就长进不少。&
关于工作机会
很多人就终于跳到北美去了,大多还是接着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只是跳板。&在香港留下工作的机会不多,如果在进香港的第一天了解这一点,是有好处的。也有回祖国的,我就是,所以我在这里写文章了,看到很多朋友询问去香港读书的问题,作为过来人,就写了这些,如果能给这些朋友提供一点有益的信息,就很满足了。&上次写了文章发表在海外学子版,很多朋友给我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励,真的没想到过自己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影响。留学的经历给了我很多,几乎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在一篇文章里是不可能都讲完的,所以我再写一个续集,好莱坞搞续集纯是为赚钱,我呢是什么都不图,万一有 ppmm 看了之后找我,最爽不过。将心底里的一点点&龌龊& 都暴露出来,可以痛快讲了。&
凡事都是虚空
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难免在神情上都多一丝生存紧张,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尤其让人感觉到这一点。看不到出自内心的笑,连谈话时也似乎只有一个主题:今后有什么打算?每做一件事,都在问自己:对我有没有好处?&坦白的说我自己刚到香港时就是这样,只觉得自己多么没着落,无根无底的飘在他乡,我要努力啊,绝不可浪费自己的任何精力,房子,车子,名誉,地位,还有漂亮老婆,我什么都要啊。要学最能给我带来利益的东西,去做最有利自己的事情,直到我成功。当时我就是这么典型功利,到现在我都想这样痛骂自己。&
数学指出函数的极大值往往在最不稳定的点取到,人追求极端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到时候就不难体会到数学原理的深刻。我很快让我的功利心理逼到无路可走了,对所学的东西怀疑,担心自己变成书呆子,对自己没信心,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找不到让身心平静的乐趣,每天都在心潮起伏。最后我去找学生辅导员。愚蠢的诉说倒不多提了,不过我记得他大胡子的脸有了微笑,眼睛里放出宽容而温和的光。他告诉我觉的我很有意思,他第一次遇到这么坦白的学生。&那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你怀疑得很好。&之后就翻出圣经来,给我读某些章。&
Everything is meaningless. 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竟是圣经里的话语。那是我看到的最为震惊的一句话,也是我后来觉得最深刻的一句话。中国人很难理解,对在功利教育里熏陶过来,缺少人格教育的中国学生,更无异于晴天霹雳。&成绩,offer, 学位,这样那样的好处,每天拼命算计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假设你突然死掉,世界将会怎样?世界将一样绚丽,地球转的一样快,太阳系每天在宇宙中换一个位置。大海还是大海,波涛还是波涛,一样的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你的亲人可能会掉眼泪,但是周围的人在三个月内将你忘个干净,那是你曾经那么在乎他们怎么看你的一群人啊。&如果上帝存在,在他的眼里,你是多么可怜的小虫子,在活着的短暂岁月里,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都不曾快乐过,用尽心力去聚集一大堆外在和心灵没有关系的小东西,只是出于对未来的没有信心,小小的心灵在接近熄灭的一天还在发出那个愚蠢的声音,让你忙碌,让你忧虑的声音:我要,我还要。天底下充满了这样的小虫子,当一个离开了,又有一个来了,做着同样的事情,汹涌着同样的小小念头,受着同样的煎熬。 于是上帝要感慨了:&
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已过时的世代,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 &&圣经&旧约&传道书&我不是在传教,当时的辅导员也不是在传教,但是让我立刻看到自身的渺小,物质追求的虚妄,内心的愚昧。看看资本主义的学生辅导,是不是比我们这边高明多了?马哲曾帮助过我们什么?&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 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在等美国 offer 的时候,常常梦到接到牛校offer, 过度兴奋到醒,更为郁郁,感慨 &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样的故事大家听了不会太惊诧,由此不难理解《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了。 而得到offer的人到了海外,往往要经历更多的梦醒时分。&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生命本是如此美丽,连飞鸟和野花都可以尽情地享受上天的恩赐,而这些有高等思维的聪明人,却活活让思维搞得神情郁郁,哀声叹气。&常有人感叹西方人笑起来那么真实,那么出自内心,探讨起来,又归结到他们更有钱,他们的社会更发达。可我觉得那不是原因。原因就是他们比中国学生更接近飞鸟和野花罢了,更接近《阿甘正传》里的弱智罢了。他们更天真,相信那个万能的上帝会永不遗弃他,所以他们可以少想很多的问题,反而过得更顺利。&他们在团队里表现得更凝聚,因为过分的私心是无法向大家共同的上帝交代的,他们可以很快做出一个Microsoft,一个Dell,但是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北大方正,联想,新浪, 管理层一年的地震比台湾还多, 这么多年来,连冲出亚洲的野心都没有真正实现过。这难道不是上帝给西方人带来的好处,耶稣说信我就可以得救,不管这个上帝是不是虚拟的,但他在事实上填补了人性的巨大空白,人家的Microsoft 就证明了他的存在,正如计算机的虚拟内存,尽管虚拟,但事实上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学生总是怀疑这个看不见的上帝是否存在,更在私下里说,他对我能带来好处吗?其实中国人什么都不信,只信好处,从古时的考八股起,读书就是为了好处。因此,大家每天活在害怕没有好处的忧郁里,想靠自己小小的思维,在这巨大的世界系统里去谋取好处,上帝忍住了泪水,背过脸去。&
思维的无奈
我并不主张虚无,尽管我在文章里尽力去指出物质追求的虚妄。正如萨特认为,人生本是毫无意义,但是怎样摆脱虚无却是有意义的。王朔的意义在于砸碎那些没有意义的假崇高,伍迪&艾伦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指出人生的荒谬。如果一切都是那么可笑,我们怎样面对每天的24小时?&但是活着就是这么简单,它只是一个过程,简单而自然地发生,以至于任何干扰和关注都是多余。就像飞鸟掠过天空,野花静静地开放。能把什么东西叫做现在吗?你能占有什么东西吗?一切的意义只在时间的流动的河中。就像一团火,那个燃烧的过程才叫火,一旦过程停止了,火不存在了。&人的思维在作怪,它是一个双面的东西,它不总是带给我们好处,虽然我们对它有那么多自信。 思维在很多时候严重地干扰了那个自然的生命过程,它在想单个的状态好不好,值不值得,合不合规范, 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所以我们很快变得不快乐,不安稳,再也无法享受那种自然的喜悦了,正像被摄像的人,他的表情立刻不自然起来。&恐怖片里的鬼魂可能一直不曾出现,人们却开始牙齿打颤,是被自己思维折磨而已。学计算机的朋友肯定知道操作系统将一个进程悬挂起来的意思。人的那个蠢笨不堪的思维,凭什么要常驻内存?它那么长期的运转,又真正解决了多少问题?为什么不在必要的时候悬挂它,去享受生命的自然?&明白这一点将改变你的生活,思维会使你陷入矛盾,很多时候它是多余的,用心去体会,甚至用毛孔去感受就足够了。当你不再判断,不再分辨,不再比较,不再权衡,你就立刻、和谐起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还用考虑什么呢?&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连言语都是多余,因为言语来自思维。佛陀的捻花一笑,详和的神情,虽静坐,似乎已飞跃世间一切,他坐在了那个生命的根本之上, 再也没有一丝的不和谐。&
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到海边听涛声,坐下来看着太阳落下,那会是我一天最美好的时间,当太阳没下去,晚霞渐渐褪去颜色,波浪依然轻轻拍打岸边,幕色从四周将我围过来,静默中我会在心灵里升起喜悦,感觉到冥冥中那个永恒的力量,它在紧紧将我抱住,天地万物和我一样同在,也被温和地抱着,我将永不孤独,永不伤心,永不绝望,因为那力量就一直在那里,将永远在那里,我是它的恩赐,我的灵魂从未像那时一样枝繁叶茂,内心从未像那时一样宁静和谐。
我不用去分辨那种力量,是上帝也好,上天也好,老子说的道也好,有什么关系呢?分辨只是是思维常干的蠢事罢了。所有的心灵都是一样的,所以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那个和谐的状态,就像收音机有那个频道一样,只不过太多人没有调到过。&太阳,大海,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生生不息的物种,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只在我们断暂的生命里才可以感受到,可是太多的人从不念及。他们将自己全部地交给了少得可怜的脑细胞,心灵交给了那个拙劣的 CPU, 时时刻刻在做狭窄不堪的运算和判断,所以才会长时间挣扎焦虑,只看到85分和90分的区别, 5000元月薪和10万年薪的不同,牛校和烂校的分辨。所以&郁闷&,&无耻&,&倒霉&,&不爽&,&急&,这样的词汇就开始在嘴边泛滥了,就像破电脑的出错提示一样多。&本没有打算再写很多了,关于人生的刨根问底本来就是沉重的课题,无异让学业繁多的学子们再怀疑自己,平添忧虑。倒不如多说点逗乐的事,每天多嘻嘻哈哈一阵。&前不久见到北大的一个女生,说我前面介绍香港的文字很实用,后面的文章就越来越看不懂了,可以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像我一样想这些问题的,特别是女孩,一天多说几声&挺好的& &好温馨哟& 就算过得不错了。&女生接着问我,在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回答是长了见识。就像在小地方呆久的人出来见了大海,这个收获大得很。所以我渐渐地学会了真正的谦虚态度,越来越承认自己所可以理解到的,可以认识到的只是这世界的太小一部分。在我的脑力范围外有太大的空间,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有过多的自负,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干着坐井观天的蠢事,争论着盲人摸象的争论。&清华北大的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想,很多来源于图书馆的人文书籍,因为喜欢读书的学生多半在那里搬书回来看。可是那些书多产于七十,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被一把姓马的刀阉割了的太监式的书,我不怕得罪人。怎么阉割法?举个例子,&总体而言,宗教是唯心的,错误的世界观,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麻痹被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从此,你知道了这一点,你每读释迦,读耶稣,读老庄,都觉得如同太监一般阴阳怪气。&在红色的年代里,马刀所向无敌,包括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曾国藩到蒋介石,都少有可以逃脱的,因为他们有&阶级局限性&。&但是我到了香港,就看到了很多台湾的书,很多香港的书,原来这些书本不象太监的,甚至不比姓马的书少阳刚之气,可以读得让人忘食,哎,可怜它们的被阉。这些都是我以前脑子以外的东西,所以我立刻知道要谦虚了,人总是受着他的经历和环境的巨大局限,他甚至不意思到,没有选择地被限制隔离着。&耶稣呢,用我们的眼光看,他太失败了,没有妻子,没有儿子,没有房子,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最后还要被钉死,他只是游走于四方去救助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有余的眼光总是看到了世界的外面,因为他也到过更高的维度里。&庄子至今看来还是活得最浪漫最洒脱的中国人,他是超脱的同义词,他也是高维空间的蚂蚁。&去读他们,去体会那种来自另外一个维度的智慧的震撼,尽管你可能无法改变无奈的现实,但是可以深刻地改变自己,尽管无法摆脱沉重的肉身,依旧无选择地活在平面上,但是,心灵获得了自由。&
愿意升起你的心灵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我们永远只能是自己,卢梭说的,对于整个世界我微不足道,但是我对于自己确是全部。事实上我们只对于自己重要,如果我死掉了,没有几个人会在三年后保持对我的记忆,如果我痛苦,没有几个人会有真正的同情,因为太难了,每个人都无法了解我的意识。所以我们要独立,活着就是成为自己,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去寻找自内在的完美与和谐,去实现句那没有选择的话:&
I am who I am。Simply because I am not and can not be anyone else.
可是我们受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我们忘掉自己,去变成一个称为标准的人,不是这样吗?从小学起我们就要评三好,树标兵,学雷锋,学赖宁。老师总是看到我们的恶习,&你那样子不合行为规范,不可耻吗?&&到了大学,我们又自由了多少呢?我们依旧看别人,看典型,看所谓成功者,我们依旧活在要忘掉自己的标准包围中,去bbs看看,似乎所有人都统一了口吻,GRE 2400,拿了牛校offer, 签了著名外企,找到了ppmm, 牛啊,羡慕啊,爽啊,历史走到了21世纪,北大和清华人只剩下一副面孔了,每年招了很多新生,最后就剩下了一个。&比较是有意义的吗?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全部主宰,为什么要什么都和人家比才可以找到意义?为什么当别人考G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考,为什么考不过2200就要郁闷?为什么billgates 成功的时候,我也一定要学计算机?可是自己和别人是多么的不同,那些不同难道可以在一些欲念的驱动下轻易的忽略?&
崇拜是有意义的吗?明星是需要那样追捧的吗?中国的那支烂球队是需要那么多关注的吗?&当我们倾注希望的时候,他们借此赚到了更多的银子,活得更加嚣张,更加让我们失望,我们是在给富翁们献爱心,爱心那么多,为什么不献给需要爱心的更多的人们,为什么不献给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当我们崇拜自己,热爱自己,追捧自己,关注自己,我们就都也是明星了。这样盲从将无法发生,起哄将无法发生,个人崇拜将无法发生。&文/佚名& (微信:心理学与生活,xinlishe)&
心理延伸门萨性格测试:心理FM:打卡学习:原文链接:/info/5779/
育儿还是坑儿?心理师揭秘哭声免疫法!
心理导读:&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这些方法的确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只是发表这些观点的人,没有告诉你故事背后惊人的真相。 && &&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母婴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决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岁之前便已奠定。作为心理医生,大量个案是母婴关系失败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难以言表,非常艰难而长期的自我成长才能修复。写下此文,希望妈妈们看到真正的心理学,不要随意使用网络流传的育儿法无谓自坑。育儿,爱与自由是永远的答案。
一、中国网络流传最广的帖子《美国妈妈带孩子的17个绝招》
&真相:南加州著名的儿科医生JANE GU,其实是个华人,在google可以搜索到,但风评不怎么好。
二、哭声免疫法在西方的起源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这是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的名言。现在国内网上疯传的哭声免疫训练法、延迟满足训练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训练法,其核心思想皆源自此。行为主义者的理想国就是一个彻底程序化了、光秃秃的,没有情感的世界,人不是神圣的精神存在,而是机器,环境怎么塑造和训练,就输出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来看看大师本人的家庭被训练得如何。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这种风格的教养实践中长大的。他的儿子们对华生的描述是这样的 &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的。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约翰&华生在学术圈名声大噪之时,他痛苦的大儿子雷纳却背叛了行为主义而学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许是童年匮乏情感的创伤太严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纳。雷纳曾多次自杀,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其前妻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倡导并践行&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的华生家族,悲剧同样在第三代延续:华生的外孙女Mariette记忆中,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Mariette 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悲剧的种子其实早在华生童年已经种下。华生的父亲脾气暴躁,抛妻弃子,华生受同学欺辱,并因暴力行为而两次被捕。童年对爱的绝望,让 约翰&华生倾一生之力,打造了一个&没有情感的程序化帝国&。&哭声免疫法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曾在美国风靡一时,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此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如今,在欧美生过孩子的妈妈都会得到助产士和医生的&亲密育儿&的建议。亲密育儿,按需喂养,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最基本的共识。&
三、哭声免疫法的真实案例
1,我的同行,一个从重度创伤童年走出,但不断自省并且带出健康快乐孩子的心理医生,她的姐姐则走向另一端,使用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坚信婴儿是在用哭泣威胁自己,定点喂饱奶后,既任凭婴儿在哭泣中入睡,妹妹极力劝阻无效。等到了上小学的年级,姐姐的孩子被确诊儿童精神分裂,入住精神病院。&2,我微博的网友评论;&我哥在加拿大,邻居是俩高知,信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出生后单独睡房间,苦得死去活来也不去管。孩子6岁还不说话,现在孩子10岁,从很小就被诊断为自闭症。&&3,网友私信告诉我曾使用哭声免疫法冷酷训练孩子,现在孩子被诊断自闭症。&4,一名爱护子女、坚持喂哺母乳的好妈妈,疑为尽快教懂3个月大儿子&一觉睡到天光&,昨凌晨纵听到爱儿哭喊亦忍心不予理会,岂料之后男婴俯趴在床窒息死亡。&以上个案,哭声免疫法的拥护者可能大呼冤枉,辩解哭声免疫法不是说一直不抱,而是不能一哭就抱,要逐步延长反应时间。经常听到婴儿哭闹却不及时反应的妈妈,可见已丧失很多母性本能,再加上&科学理论&支持,更相信自己的不及时回应是对的。在这些可怕观念的毒害下,妈妈对婴儿越发冷漠,坚信婴儿在用哭泣威胁自己,那心情不佳的时候,放任婴儿哭泣怎可避免? 即使严格按照第一次延迟5分钟,后面逐步加长的原则训练,对孩子一生的人格基础也是摧毁性打击。&
四、从专业心理学角度解读亲密育儿
婴儿出生后处在和母亲一体的感觉中,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回应哭泣的婴儿,婴儿的整个世界已经开始崩塌,承受地狱般的煎熬。&孩子在出生大概头2个月里处在&正常自闭期&,这个期间孩子对外界反应很少,基本就是吃和睡。因为这时候在孩子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妈妈&。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孩子的这种&全能自恋&,既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在&以婴儿为中心&的母婴关系里,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成为心理学所说&自我实现&的人,他们会发自灵魂深处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创造力,于人友善,同时会坚定的捍卫自己。用印度瑜伽的说法,&心轮&较敞开的人自然有这种呼应能力。如果妈妈自身也得到爱比较少,更偏重头脑,心的感应能力偏弱,尤其是头脑还被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占据时,更容易遵循教条而不是心灵。&孩子的全能自恋较充分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体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有一个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就想要毁灭一切。连环杀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严重的精神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哭声免疫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破坏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孩子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TMD的居然不及时回应我!&可能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在尚未形成逻辑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小婴儿感觉里,整个世界开始破碎,地狱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
一些网友的微博回复:
&小时候常被可怕的梦魇缠绕,梦境怪诞没有内容,多是一些诸如不断旋转的无底洞或者象蛇一样盘旋的奇怪线条。我总在恐惧中哭着醒来,却发现自己一个人躺在沙发床上,哭了半天却还是没有人理睬。父母从未真正意义上陪伴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长大后总感觉缺乏安全感以及与父母亲情连接断裂障碍的因素之一。&&&以前宝宝哭,我有时候,是偶尔,不是经常,会故意不理,听她哭我会觉得隐隐开心。后来我明白,原来是我小时候经常被漠视,曾经被放在村子的路上哭了一天没人理。懂了这个后,我再也不会漠视宝宝哭了,也不会觉得高兴了。&&在得不到回应的煎熬中,婴儿会累积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到了儿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就会让孩子无理取闹大爆发,对父母拳打脚踢,疯子一样不可理喻;有时候面对一点危险都没有的事物,却惊恐发作,害怕得恨不得躲进子宫里。完全不像正常儿童,面对新鲜事物,可能有点害怕,但还是满怀好奇去探索。&我在新浪微博上批判了哭声免疫法之后,网友们的评论,让我再次震惊这种方法的危害是多么广。很多妈妈反馈,在使用了哭声免疫法后,宝宝脸上的快乐越来越少,不爱笑也不爱看人,宁愿自己玩,果然&乖&了很多。其中一个让人特别吐血,妈妈定点哺乳,极少抱孩子,现在2岁多异常的&乖&,很少哭,而且大人一说他,就马上止哭,脚被划伤,拖了一地血脚印,却不哭不叫疼。2岁多,就已经像&僵尸&一样,这孩子未来精神分裂或者重度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极大。&如果妈妈渴望一个安安静静的&乖婴儿&,只有吃喝拉撒的需要,此外任何&无理取闹&都不愿理睬甚至打击,孩子只能主动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仅剩一点维持活着,不再对这个世界发出呐喊,成为一具悲哀的行尸走肉。&特别宅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曾经的欲求不被看到,从而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弱到再无法和人产生交集和共振,成为一个不惹麻烦,一切都自己搞定的&好人&,人群中如同孤岛,这是好深好深的终极悲哀。&
五、夜哭,因为孩子需要你
有些专家说孩子夜醒频繁会影响大脑发育,建议戒夜奶,训练完整睡眠。如果任凭婴儿哭,确实会哭累了自己睡着,脑神经继续发育,只不过发育的是&被迫害妄想&,&偏执分裂&的神经回路,为严重的人格障碍打下基础。&有些婴儿经常会在夜半啼哭,于是一些&专家&又跑出来指点,说夜奶频繁会导致婴儿睡眠不足,影响大脑发育,要戒夜奶。相信这些说法的妈妈,如果你自己夜里饿了,或是做噩梦惊醒,是希望老公不搭理你呢,还是给你热点牛奶,来个温情的拥抱?&婴儿和成年人不同,尚未建立&客体稳定性&。就是说,一个东西,看见的时候就是存在的,看不见就不存在了。我家猫就是这样,乒乓球如果滚进沙发底,小猫咪不会去找,大猫咪知道乒乓球虽然看不见但还是存在,会去沙发底寻找。这就是为什么,婴儿喜欢玩&藏猫猫&游戏,大人用手把脸盖上,再打开手露出脸,婴儿会很惊喜的笑,因为刚才你明明不存在,怎么又出现,然后又消失,又出现,太神奇啦。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建立了客体稳定性,这个游戏就不再逗笑。&有时候妈妈仅仅去上了个厕所,婴儿也会大哭,因为真的以为妈妈消失了。婴儿需要经常透过妈妈的抚慰,确认自己和妈妈的存在。就像镜子一样,婴儿透过妈妈温情的容颜,映照出自己,感受到自己。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记不住自己和别人脸部的细节,因为他们曾经很少得到妈妈深情的注视,即使看到妈妈,也常是空洞无物的眼神。&《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如同噩梦一般,很像婴儿的思维过程。婴儿的世界充满幻想,没有逻辑,既有美好创意的一面,也有如《生化危机》一般的破碎和噩梦,佛洛依德称之为&初级思维过程&。这个过程,通过父母的抚慰,逐渐人性化,逻辑化,同时成为天马行空般创造力的来源。&孩子莫名其妙的夜哭,焦躁,惊恐,很可能是感受不到母亲的存在,陷入混乱的初级思维过程,无法将现实和幻想区别开来。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生化危机》里的小女孩还有超级武器型妈妈,而我的梦里只有僵尸怪兽和死亡。如果这个时候还要训练孩子&独立坚强&"完整睡眠&,就是将他推进无底的地狱。不知道那些为孩子脑神经发育着想的专家,这时候是要保护孩子发育什么呢,发育被迫害妄想的神经回路?&
摘录一些网友的观察体验:
&还记得我给儿子断奶的时候,平时从没看过孩子的奶奶和姥姥都跑来强行让我和儿子隔离,才7个多月的儿子突然看不到妈妈,一整天哭得撕心裂肺!好似他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我记得那天下大雨,从外面赶回家的时候自己也哭成泪人!一进家门,儿子看到我时那个眼神我永远都忘不了&&&小月龄宝宝夜奶有着填饱肚子和满足心理需求的双重作用。大宝宝吃夜奶满足心理需求居多!快三岁的小小米同学依然会在生病,遭遇挫折等等之后要求频繁夜奶,之后明显心情修复的十分不错。&断夜奶&只有伤害!&&&说到我心坎里了,瓜哥是个夜奶频繁的孩子,我也经常被提醒或者教育说夜奶频繁对孩子发育不好。对比我持置之不理的态度。我没听说过谁家孩子因为夜奶频繁长大成了傻子,我只听说过三岁定八十。我小时候就有对黑夜的恐惧,我想我的孩子也一样,所以在他每一次夜醒的时候我都会把他搂在怀里,告诉他妈妈在。&&
所以,孩子哭,很简单,依母亲的本能,去抚慰他。任何违背人类本能的育儿法,都会带来人性的逆转,当然,这也是心理医生有饭吃的基础。为了避免你的孩子将来花大量时间和金钱看心理医生,尽情的亲密育儿吧。无论他的"正面"行为,如微笑,还是"负面"行为,如哭闹,都能得到及时而温暖地回应,他会感觉自己的双脚扎根大地,踏实而心安。他可以成为灵魂深处召唤他成为的人,世俗的价值体系可能会嘲笑他,最终,他的成就让世人惊为可遇不可求的天才,其实,他只是一个最正常的孩子,得到了本应得的爱。&孩子夜哭夜奶频繁,确实会让母亲疲惫不堪。如果母婴之间心的链接增加,孩子经常感受到母亲的存在,可以减少夜哭的次数。若和孩子之间的链接不深,请不要责怪自己,因为你自己在婴儿时期,也没有经常被母亲深情地&看见&。平时可以有意识的多去感受婴儿,比如让自己全身放松,观察婴儿的呼吸,同时也感受自己的呼吸,母婴之间呼吸的节律,如协奏曲一般。这就是一种催眠练习,非常好的增加心与心的链接,让人活在当下,存在感十足。当人体验到当下的存在感,&头脑的我&却很容易焦虑恐慌,练着练着就想逃离当下,思绪飘走。如果有情绪升起,则继续观察这个情绪,不评判,不阻碍,不逃跑,让情绪自由流动。这就是提升觉知力和平等心的&生活禅修&。婴儿天然地活在当下,和万物链接,借助婴儿的存在,觉知自己,事半功倍。请珍惜这个神奇的生命,深爱他,就是重新疗愈自己&内在的婴儿&,让曾经受伤的自己和孩子共同长大,再一次面向心灵去生活。&
六、如何辨别真伪育儿经
网上育儿经众多,真伪难辨,如果父母拿孩子做了实验才知道对孩子影响如何,实在是难以挽回的悲剧。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养育好孩子,我们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辨别育儿经:让你看后愈发觉得孩子有问题,需要教育改正孩子的,那只是头脑的排泄物;如果育儿经让你读后愈发反省自己,增加自我认识,则是真正成长的力量。
亲子关系这个话题,真是几万字也写不完,因为太多活生生的个案,揭示童年亲子关系对孩子未来婚恋、事业人际关系等所有方面决定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和我们通常以为的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比如父母从小训练婴幼儿独立,将来孩子并不会独立,反而会在成年后的某个时间退行成无能的婴儿,给家庭和事业造成巨大损害。真正独立自主的人,一定是童年对父母的依恋得到足够满足的孩子。&最后一句话送给自己和所有人共勉:&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和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文/& (微信:心理学与生活,xinlishe)&
精彩点评:
@edpunker:试图以一个观念的局限性去否定它而走到另一个极端,实在没法赞同这样的文章。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实际应用考虑拿捏一个度,不要A权威说什么就全跟着听,B权威跳出来打倒A权威就全盘否定不敢信了。取的样本有很多其他问题,不一定孩子的行为问题是由这个方法衍生出来的,社会科学研究常犯的毛病。&@oiogg:文章中的开始贴的&哭了不抱,哭声免疫&绝招我怀孕时看了,生了宝宝才发现多么反人性。我认为文章对于我这个2岁孩子的母亲来说,非常的认同,和我这两年多的学习体会非常类似。&如果育儿经让你读后愈发反省自己,增加自我认识,则是真正成长的力量。&&&非常认同,有coco的两年,是我自己内心成长最多的两年,反省最多的两年。&
小壹手记:
就事论事,网络盛传的《美国妈妈带孩子的17个绝招》确实不妥,如作者所说是反人性的&绝招&,但文章罗列的案例时颇有点断章取义的味道,案例里&哭声免疫法&都是因,各种不忍直视的后遗症都是果。但事实上,如文章末尾所说: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愿意用&哭声免疫法&的父母除了迷信理性与权威,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其实并不懂得怎样去照顾婴儿,或者他们自己本身有亲密关系的问题,甚至是曾经被自己的父母有意无意地这样对待过,从而选择了那样一种最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育儿理念?&对于婴幼儿来说,积极关注始终是最好的育儿方式。希望父母内心的成长至少能比宝宝快那么一点。&&
心理延伸门萨性格测试:心理FM:心理讲座:原文链接:/info/5733/
心理测试:爱情36计,你适合用哪一计?
&为什么就追不到自己的男神或女神呢?是因为你不懂计啊~先来测测看自己适合用什么爱情计谋吧~
找找你的爱情计谋吧!
微心理:如何提高自我控制力Ⅰ
心理导读:很多时候,我们做好了计划,却没有按计划执行;不该生气的时候,我们却生气了。许多人都说:&我知道怎么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你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吗?也许你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变得无助和茫然,不过那没有关系,自我控制能力也能越练越强。 && &
学会自我控制: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知觉到的自我控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更容易成功。此外,有意识的自我控制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但它也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加强。
微心理1:自制力就是权力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喝得醉醺醺的纳粹头子,摔倒在地上。他歪歪扭扭地爬起来,结结巴巴地对坐在椅子上悠闲品酒的辛德勒说:&知道吗?我总是在看你,观察你,你从来都不会喝醉。那就是绝佳的自制力!&不管如何,这个杀人如麻的纳粹魔头,说对了一句话:&自制力就是权力。&&心理学家指出,知觉到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自制力,对个人的行为乃至人生,都存在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如自制力较高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会通过意志力压抑自己想要放弃的念头,坚持勇敢面对问题,这样,他们会比那些自制力弱的人更容易成功。&克制冲动的自制力,也被认为是成功所应具备的一种行为能力。生活中,很容易出现各种误解,若是不及时消除误会,而是采取极端行为,就会造成冲突。自制的人往往能够抑制自己的冲动,表现出更积极的处理问题的态度,而自制力不足的人却往往会使矛盾激化。
微心理2:自我控制和肌肉力量一样,越练越强
在发生冲突后,我们总是会批评好斗者的暴利、攻击行力,怪他们不控制自己。但心理学家发现,并不是好斗的人不想控制自己,他们只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研究发现,在有冲突发生时,比如,在有人侮辱某个好斗者时,使用脑部扫描仪查看好斗者被人侮辱时的脑部活动就会发现,涉及自我控制的那部分实际上比好斗性较低的人的活动更积极。可见,好斗者其实很想控制住自己。
鲍迈斯特和艾克斯林推断,自我控制类似于肌肉力量:两者都会因为不断的使用而变得比较虚弱,但可以通过休息得到补充,并且随着练习而加强。新南威尔士州大学的托马斯.丹森说,通过练习用自己不惯用的另一只手使用鼠标、搅拌咖啡、开门等,可以练习自我控制,进而能很好地限制人们的攻击性。他的另一项实验也证实,那些练习了自我控制的人对于侮辱者的回应具有更少的攻击性。&所以,如果你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妨尝试着练习,因为&练习自我控制和打高尔夫球或者练钢琴没有什么区别&。&
微心理3:不再好逸恶劳
人们倾向于好逸恶劳,是因为惰性是人的本能。但是,惰性在很多时候是有害的,比如在遇到困难时,人们倾向于回避。惰性也会导致个人行动拖延,态度消极,甚至影响整个人生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坚强的意志力,克服惰性。美国著名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坚强的意志感染了几代人,给世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激励。&海伦.凯勒在她仅仅19个月大的时候就因为猩红热失去了视觉、听觉,不久,又丧失了语言表达的能力。虽然她只能在看不见、听不到、说不了的情况下生活,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尝试着学习盲文并与外界交流。&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她又被哈佛大学雷地克里夫学院录取,1904年,她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像海伦.凯勒一样,通过坚强的意志力调节,我们就能战胜惰性,获得更多成功。&
微心理4:你其实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
一位美国商人从事的是一种很烦人的工作,于是他习惯在进餐前喝几杯葡萄酒,放松心情。但酒和累人的工作又使得他常常一喝完酒就呼呼大睡。这位商人意识到自己是借酒消愁,浪费光阴。于是他决定把时间用在工作上,不再喝酒。刚开始不习惯,总有冲动想去喝,但他一想到自己戒酒只会是得大于失,就马上放弃了喝酒的念头。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喝酒越少,工作的干劲也就越大。&心理上的麻木以及对危害的接受会导致意志力衰退,相反,当认识到意志力的薄弱会给自己造成巨大危害时,人的意志力就会提升。我们要学会拒绝接受危害,并采用正确的方法提升意志力。比如,我们可以在做事之前把可能要做的事、动机或理由呈现在脑海中,并在脑海中阐发充分的理由,然后依据充分的理由下定决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升自身意志力。&
微心理5:你也能控制失败
让我们来看一些实例:&&飞人&迈克尔.乔丹上高中时曾被校篮球队拒之门外。华特.迪士尼曾被认为&缺乏想象力&,所以被一家报纸的编辑解雇了。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遭到12家出版社的拒绝之后,才被伦敦的一家小型出版社接纳。披头士乐队曾经被迪卡(Decca)公司拒绝签约,原因是披头士的声音不受他们的喜爱。&那么这些人为什么后来成为了成功人士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可以说,这些成功人士具备的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自我效能&。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自己能够做到或做好某件事。自我效能通过影响自我控制能力进而影响个人行为。&当一个人感觉自己能够做到某件事时,他就会表现出高度的自制力,严格要求自己,并实现这一结果;反之,他就会轻易放弃对自己的控制,转而开始懈怠,最终放弃。&
微心理6:自我控制力过强不一定是好事
大多数人都认为,那些不顾自己的健康而选择抽烟、暴饮暴食、酗酒的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他们之所以做出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是因为自我控制失败。然而,心理学家凯瑟琳.罗恩和凯思林.沃斯却指出,有时候这些不良行为正是个人成功地进行了自我控制的表现。&我们都知道,人们第一次喝啤酒、烈性酒和咖啡时,会觉得难喝;第一次抽烟的人也会觉得恶心。他们认为,人们抽烟、喝酒只是为了达成某些目标,而这些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认同或接纳有关。也就是说,为了获取人际交往中的利益,人们会靠着自我控制去做&不利于&自己的事。所以,那些具有较强自我控制力的人往往更加容易迷恋上啤酒、香烟这类东西,因为只有较强的自我控制才能克服一开始的那种不舒服甚至可怕的感受。&可见,自我控制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帮你也可以害你。我们不但需要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也需要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知道如何合理地运用自我控制。&
微心理7:微妙的信息也会影响你的心理
前苏联心理学家利维发现,即使是一些微小的信息也能影响个人的自我效能,进而影响到个体行为。&利维对90个老年人以0.066秒的时间间隔呈现一系列词语,包括&下降&、&遗忘&和&衰老&,或者是&明智&、&聪明&和&有学问&。这些被试仅仅下意识地知觉到了光的闪现和模糊的点。但结果显示,呈现积极的词会提高他们对自己记忆的信心,而呈现消极的词则会降低他们对记忆的信心。心理学家还指出,中国老年人普遍具有积极的、受人敬仰的形象,因而他们的记忆自我效能也较好,他们比在西方国家观察到的老人遭受的记忆丧失更少。&可见,即使是微妙的控制信息也能导致我们的心理变化,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积极的东西,给自己更多积极的暗示。&
让自己逃脱无助的阴影:习得性无助和自我决定
自制力不强的人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最终变得消极和任人摆布;然而,人们天生追求自由,所以,我们需要一定的自我决定权。如果我们对某些事情失去控制,它们就可能会演变成让我们不愉快的压力事件。
微心理8:是真的不行还是你自己认为不行
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对狗电击,每次电击之前一个蜂音器都会响起。开始,狗上蹿下跳,试图逃出笼子逃避电击。但经过多次努力,狗发现根本逃不出笼子。于是,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安静地等待电击。后来,塞里格曼把笼门打开,然后打开蜂音器。结果,狗不但没有逃出笼子,反而躺在地上呻吟、颤抖。&塞里格曼指出,人和动物一样,在面临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时,都会产生一种无助感,久而久之,即使客观条件改变了,他们仍然不能从已形成的无助感中摆脱出来。塞里格曼称这种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为习得性无助,它使人们失去希望,放弃努力,被动地承受灾难和痛苦。&事物都是可变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被感觉欺骗;学会克服习得性无助心理,我们会发现结果不会一直很糟糕。&
微心理9:世界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不可控制
经典的心理学教材上有这么一个事例:&一个40岁左右的单身男人对学临床医学的学生杰里.法里斯抱怨道:&我从来没有社交生活。&于是,法里斯介绍这位男子参加了一次舞会,舞会上好几个女士都与他跳舞。但这位男士似乎仍然没有从沮丧中走出来,他随后说:&我只是幸运一点而已,这可能不会再发生了。&&生活中,很多人都和这位男士一样,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外部环境也就是外部归因,而不是自己的努力和技巧即内部归因,这会削弱个人对事物的控制力,令自己变得无助。心理学家发现,我们如何解释挫折会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控制感。那些有较强控制感的人,会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由自己控制的,会表现出自我控制的意愿和能力,更可能在学校表现优秀,拥有更好的关系,能挣更多钱,并且可以延迟满足以实现长远目标。所以,下次遇到挫折时,不妨将其看成一次意外,相信你能行。&
微心理10: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才快乐
心理学家兰格和罗丁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们将康涅狄格疗养院的老年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的看护者对老人们强调:&我们的职责是让你们为这个家感到自豪和幸福。&他们给病人以正常的、好意的、有同情心的照顾,但病人们是被动的。第二组的看护者对老人们说的却是:&让你过任何想要的生活。&它强调选择的机会,病人们可以做些小决定和履行一定的责任。三周以后,报告显示,第一组的病人更加虚弱,而第二组93%的病人表现得更加机敏、活力和快乐。&兰格和罗丁从研究中得出结论:对于一个被迫失去自我决策权和控制感的人,如果给他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提高他对生活的控制感,让他们可以自我决定,那么他的生活质量会提高,生活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
微心理11:你想要的东西才能让你更快乐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有一群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在老人的屋子边大吵大闹,破坏了清静的环境,也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老人制止了无数次,仍然没有效果,最后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自己很喜欢他们到这里来玩,并说他们以后每天来玩都可以得到奖励。孩子们逐渐习惯于获得奖励,老人却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到最后老人一分钱也不给了。于是,孩子们觉得待遇不公正,认为&不给钱还想我们给你热闹,做梦&,再也不到老人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老人很聪明,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快乐而玩&被金钱改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钱而玩&,他操纵着钱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这就是&德西效应&。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我们应当多注意激发自己和别人的內酬动力,即积极主动、持之以恒的兴趣以及坚强的意志,而不是仅仅依靠外部物质激励。
微心理12:必要的自我克制可以带来更大的快乐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一所幼儿园做了有名的&糖果实验&:他在一个班里找了数十名孩子,在每个孩子面前放一颗糖,并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糖,也可以等他回来再吃糖,但如果等他回来再吃糖的话可以得到另外一颗糖。20分钟后,他重新回到了教室。他发现,有的孩子虽然也想吃两块糖,但禁不起诱惑,等他一出去就迫不及待地把糖果吃掉了,而有的孩子则极力克制自己,以得到两块糖。&后来,那些能够耐住性子的孩子在青年时期也有耐性,做事不急于求成,易与同龄人相处,比较自信。而另外的那些孩子却容易急躁,一受挫折便不愿与人交往。&这个实验表明,忍耐性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忍耐就是行为心理学的&延迟满足&现象,它是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延迟满足让人们面对诱惑时,能暂时克制满足需要的冲动,以便在以后获得更有价值的、长远的利益和幸福。正确地利用延迟满足效应,就能感受到更大的幸福和快乐。&
微心理13:爱上你所做的才是硬道理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尔.盖茨也曾经给一个向他请教的中学生回信写道:在最感兴趣的事物中,隐藏着你的人生。可见,人生的最大幸福就在于能够把自己的精力付诸感兴趣的事情并有所成就。然而,正是无数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事才交织成了生活,它们是复杂而不可分割的。&某个管理者可能讨厌公开会议,只喜欢私下指导,但他不可能永远逃离公开会议;某个大学生可能只喜欢几门课程,但他不得不学习所有课程,因为他不感兴趣的课程可能是必要的基础知识,可能会对他感兴趣的那些课程产生重要影响。&其实,是否感兴趣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你将缺失兴趣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就会进一步丧失兴趣,最终对事物毫无控制力。所以,遇到不感兴趣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不妨主动调整兴趣,爱上所做的事情,这样更有可能让我们突破自己,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微心理14:自我激励,内心的能量
被称为乐圣的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最著名的有《英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等。后人将他、莫扎特和海顿并称为&维也纳三杰&。然而,贝多芬的命运并不平坦,他4岁时就被酒鬼父亲逼着练琴,有时甚至不能睡觉;他在26岁时又突然失聪,此后只能通过书写谈话册与他人交换意见。即便如此,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音乐创作和演奏。&是什么让贝多芬从失聪的打击之中恢复过来,更多地表现自己对世界的关怀、对人的热情和对生命的执著呢?除了对音乐的执著,自我激励起着更大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从来没有或者很少进行自我激励的人最多只能发挥自身全部能力的30%,而那些经常进行自我激励的人,成功的概率超过了80%,几乎是前者的三倍。如同激励他人一样,常常进行自我激励能帮助我们提高情绪状态,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面对失败、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恐惧时,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说:&直面困难和恐惧,我的未来可以更美好。&&文/孙科炎、李国旗(微信:心理学与生活,xinlishe)&
心理延伸门萨性格测试:心理FM:心理讲座:原文链接:/info/5744/
心理小故事:这个世界会好吗?
心理导读:希望听故事的人,在你们的生命中,因为这两个小故事,有nice and beautifu的一天,一小时,哪怕一分钟也好。 && &
&昨天在Quora上看来的,有个网友问大家,有没有nice and beautiful 的故事。然后就看到了下面两个印象深刻的故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不算是逐字逐句的翻译,大概复述吧。&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男人讲他的孩子:
大约十五年前的一天,我正好路经我儿子的幼儿园附近,我决定给他一个惊喜,便在午饭的时候去看他,老师告诉我他在操场玩,我便去找他,他和一群孩子在一起,看到我就跑过来,手里拿这个玩具,不是我们给他买的。&这不是我们家的吧。&我说。他说这是从一个小伙伴那借来的,然后他指向那群孩子,说,就那个。我笑了,这么指把一群孩子都包括在内了,然后他就又特别指了一下,&那个,穿蓝衬衣的那个。&他这么解释,把十二个孩子的范围缩小到了七个,我告诉他我还是不知道他说的是谁,他于是又说,他穿着绿色的帆布鞋,可是我还是没有看出是哪一个。直到后来,我儿子说,看,就是现在拿着球的那个。&这时候我才意识到他指的是操场上唯一的一个黑人小孩,于是我脱口而出,你说的是那个黑人孩子?说完我才意识到,我儿子其实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之间的不同,而我也无需作为一个像他强调这一点的大人。&
直到今天,我都不明白为什么他看到了那个孩子衣服和鞋子的颜色,却没注意到他皮肤的颜色。但是后来我每每想起此事,都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充满希望的。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男人讲他的狗的:
我妻子和我在结婚前各养了一只狗。结婚后,我们两个人就带着各自的狗生活在一起,她的狗是一只斗牛犬,名字叫Zack,它非常恨我,所以我妻子怀孕的时候,我就对我妻子说,如果我们的宝宝出生后,它也不喜欢我们的宝宝,那就必须把它送走。&我们带着女儿从医院回来的第一天,两只狗都很喜欢她,又是舔又是蹭的摇着尾巴,我必须强行把Zack从她身边拖开,因为它太喜欢宝宝了,没完没了的在舔她,它立刻成为宝宝的守护犬,当她在地上的摇篮里睡觉的时候,它必须把一只爪子搭在她的摇篮里边才放心。它对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后来等她长大了一点,每天晚上到了要上床睡觉的时间。zack仿佛知道时间一样,会预先到楼梯口等着她,然后陪着她上楼,上床去睡觉。&后来Zack被邻居的小孩毒死了,那时候我们的女儿五岁,那是我们生活中最糟糕的一天,女儿向Zack告别,我和妻子都哭了。那天晚上八点钟,我的女儿向楼梯走去准备睡觉,在那一刻,我们三个人都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在陪伴着我女儿五年之后,Zack不在了,她以后只能一个人上楼了,我女儿瞥向我们那一刻的眼神里有说不出的惊慌和害怕。&就在这时,我的狗Sam站了起来,它也很爱我的女儿,但是它从来不参与此事,而此刻它站起来,走到我女儿身边,用爪子推了推她,然后把自己的爪子放到楼梯台阶上,看着她,于是她抓着它的项圈,他们一起上楼去了。&在随后的六年里,直到Sam死去,它每天晚上都在楼梯口等着她。&
好吧,这只是两个小故事,也没什么特别的含义,只是看到了,想转述给大家听,想起有本书的名字叫《这个世界会好吗?》,又或许,这个世界也还没那么糟糕。希望听故事的人,在你们的生命中,因为这两个小故事,有nice and beautiful 的一天,一小时,哪怕一分钟也好。&文/& (微信:心理学与生活,xinlishe)&原题《两个nice and beautiful 的小故事》&
小壹手记:虽然看到Zack被毒死,脸上的笑容好像被泼了冷水。但终究是两个 NB 的小故事,平淡且真实。你要说 SB 也行,small and beautiful 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良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