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资管产品该理财在追求投资收益怎样的收益

字号:大 中 小
和讯期货消息 4月13日下午,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在杭州召开。本届大会将以“新平台 新机遇――期货分析师的转型”为主题,围绕期货资产管理、场外商品衍生品业务以及新形势下期货行业高端人才培养、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多个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和讯期货作为独家网络财经门户全程直播。
  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高级经理李松哲在下午“期货投资顾问与基金经理论坛”做了“期货资管产品如何嵌入金融理财产品”的演讲中表示,我们在产品当中也说了一点,既然我们要把我们的产品部分提供给高净值客户做选择,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里面涉及到,比如说制造一个产品的材料,然后制作过程,风险控制,然后还有产品的营销等等,这个是一个系列的,或者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今天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是从比如说材料的选择、产品的设计这些方面去简单谈一谈我个人看法。在证券信托产品的设计里面,我们目前来说是有三类产品,第一类就是管理型产品,管理型产品一般来说我们的投顾是不用跟投资金的,或者是为了表示信心,或者作为增信作用,可能跟投一部分资金。那么它的结构是这样的,这个产品的盈亏实际上是由客户来负责的,那么盈利了之后我们这个投顾才有20%的业绩提成。亏损投顾是不用承担责任。
  以下是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来宾大家下午好。期货资管产品现在应该说这一两年非常非常火爆的事情,看看在座的论坛里边,我们看看作为坐满了,还有很多朋友站在浪便来听就可以看到热度。目前期货资管产品已经拿到了相应的牌照。发公开的产品目前有四个通道,一个是最早的,也是我们华润深国投信托公司04年最早推出的证券阳光信托产品,这是比较长时间的渠道,比较成熟的渠道。
  还有一个券商资管,还有基金公司的基金专户,咱们的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马上也是已经开展了。所以目前的发行期货,或者是资管的产品,应该说正式阳光化的平台有四个。我是一个老期货,然后到了券商又到了现在的信托公司,所以可能多个行业的经验,可能我在这方面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当然紧紧代表我个人的看法,作为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些思考,或者是一些启发。
  我个人认为作为这么一个产品,要给我们的高净值客户进行选择,进入他的选择范围里面去,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目前作为高净值客户他的资产配置当中有哪些产品。首先从风险的大小来大概一个排列,比如说我们风险最低的就是存款,还有货币基金等等。再上来一点就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还有信托产品,再上来有债券、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等等。再高的风险就是外会投机或者是权证。我们的期货资管产品,要把这个产品放到高净值客户的篮子里面供他选择,我们就要根据高净值客户的风险偏好提供相应的不同的风险产品给他,才能进入他的选择范围里面。
  我们觉得期货产品里面,比如说期限套利,这类产品风险低,但是风险不高。跨期套利可能比期限套利稍微大一点,收益也没有太多。再下来,比如说市场做一些阿尔法,风险最高的可能就是投机了,比如说这个投机的业务。我们了解了高净值客户的理财产品的选择种类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因为我们的期货资管产品才刚刚开始准备推,或者有一些产品在试运行了,但是毕竟时间还是比较短,经验也不足,我们其实可以从信托公司的发行的信托产品的经验里面去学习一下,这样对于期货资管产品来说也许是一个捷径,或者有一些启发。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我们信托产品的经验。我们在产品当中也说了一点,既然我们要把我们的产品部分提供给高净值客户做选择,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这里面涉及到,比如说制造一个产品的材料,然后制作过程,风险控制,然后还有产品的营销等等,这个是一个系列的,或者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今天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是从比如说材料的选择、产品的设计这些方面去简单谈一谈我个人看法。在证券信托产品的设计里面,我们目前来说是有三类产品,第一类就是管理型产品,管理型产品一般来说我们的投顾是不用跟投资金的,或者是为了表示信心,或者作为增信作用,可能跟投一部分资金。那么它的结构是这样的,这个产品的盈亏实际上是由客户来负责的,那么盈利了之后我们这个投顾才有20%的业绩提成。亏损投顾是不用承担责任。还有一种就是安全垫产品,一般是保本但是不保收益。那么要保本你不能是拍着胸脯说保证不亏,这个不行,需要投顾跟投一部分资金,那么如果亏到一定的本金以下,就要投顾去承担。还有一种结构化产品,这个结构化产品是这样的,我们所说的优先资金,一般来说是找银行来配优先资金,优先资金要给它保证本金不受损失,而且还给他一个相对比较低一点的收益,比如说现在像我们发那种结构化产品,基本上成本在7―8左右,就是总成本7―8左右。也就是说优先资金更低,7―8其实是有一个银行的还有信托公司的管理费在里面,一般大概是在6.5―7左右。投顾认购的列后份额承担所有亏损先,并享有超过约定优先利息的全部收益。简单来说,就是说很多时候如果这个投顾想赚钱的话,就去发结构化产品,如果想打名气,就去做管理型产品。
  我们证券信托产品销售渠道,这里面如果没有强大的销售渠道资金来源支持,我们产品的规模很难上,或者是后面想做很大规模的产品相当的困难。特别是我们的期货资管产品,期货资管产品如果我们期货公司自己内部去销,这里面是我们的客户群体根本不接受的,因为自己做期货的客户一般来说愿意冒高风险博取高收益。我们的产品一般收益都不会太高,30―40%左右已经算高了。所以我们的期货产品要做大一定要到外部的渠道,而不是由现有的群体去销售。我们证券信托产品的销售渠道一般来说有三个,第一个我们更多的通过银行做销售,这也是我们信托产品,现在从当初很小的规模做到现在两千多亿的规模跟银行大渠道分不开的。另外一个渠道现在通过券商,券商的客户群体比较多,他总能找到符合相应要求的客户来购买我们的产品,特别是现在期货资管产品比较少的时候,那么通过券商来做一些销售。另外一个渠道就是像我们的信托公司现在都在建一自己的营销团队,我们自己也去营销一部分。另外可能有第三方理财公司,我们也可以做一些销售。
  我们现在信托公司参与期货,由于政策的限制,目前只能做做股指期货,所以目前我们信托公司参与的不是太多,我们拿到牌照之后,其实我们已经发行了参与股指期货的信托产品已经有17个,总规模大概是18个亿左右,另外还有10个产品在走合规的流程当中。在这里面,大家可能觉得对于信托公司来说这个规模比较小,但是实际上我们在重金所(音)里面所有的信托公司,我们华润信托已经是最多的,几乎占了一半。所以这方面我们也一直在探讨,为什么现在信托公司参与的不高,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信托公司和银行都不积极,甚至有的银行可以用消极来形容,因为信托产品都是按规模收费用的,按规模收费用现在增加股指期货条款进去我们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我们是没有新增收入的。所以我们的信托公司还有银行对这方面还不是太积极,我们已经算是非常积极的一,但是还有一些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就是银行方面的,我们一直做信托产品的时候参与股指期货,是有一个期货三方协议,当时银行的三方协议我们拿到牌照是去年5月份,花了两个月时间做银行的期货三方协议,但是有的银行非常不积极,签一个期货三方协议要拖三四个月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难受。我们现在途中有6个产品耽误在银行当中,我们催是没有用的。同时我也建议大家,我们期货产品,现在这两年大家都想在发产品,我们都想开发机构的客户,我们的经济业务竞争很激烈,都想抢这块蛋糕,但是实际上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什么?我们的投顾,我们的期货公司非常的热情,积极性非常高,但是后端的,比如说信托公司、银行相对来说非常的冷淡。所以这是形成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设立期货的产品可能还,就是要走向现在这个信托产品这么大的规模的时候,我相信可能还要走很长的时间,大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平常心,少一点浮躁。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我们的期货资管产品,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设计满足我们不同的客户的需求,他会根据他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的产品。我们的期货产品跟证券产品其实是有很多的不一样,我们证券产品首先证券市场规模比较大,这个体量远远大于期货市场的规模,我们期货市场的规模比较小,这样再加上期货市场是有一个杠杆,所以这两个特点会影响到我们的期货资管产品。我们可以去学习信托产品怎么做的,但是不能完全照搬,因为期货产品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证券市场是没有杠杆的,期货市场放拉杠杆。我们先说一个问题,我们这些发产品的投资顾问,目前来说包括基金公司去年发了很多,这种产品绝大部分都是结构化产品。是什么原因,第一点首先我们的投顾过去没有公开业绩,没有公开业绩你是很难发管理型产品的几乎不可能,一定要发产品只能发结构化产品。结构化产品大家想想其实就是放杠杆,期货市场本身就有杠杆的,再放大一个杠杆这个风险是不是更大?这个是金融机构比较担心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市场规模比较小,导致我们现在这些投顾管理的资产规模都不会大,比如说套利的话可能规模还可以放大一点,如果做趋势交易的策略的产品,现在目前来说发这种基金产品大概就三五千万,那三五千万这个规模这么小,如果我们也类似信托产品一样,比如说这个分成的只是20%信托公司也好,银行也好,收费模式跟证券产品完全一样的话,对于信托公司,或者是发行的渠道、平台,包括销售渠道来说是没有任何的吸引力的。5000万规模的产品按一个点来收也就是50万,这个是很低的。实际上按照我们公司做了那么多年的经验,一个产品我们的成本大概会在30―50万。现在大家有四个渠道在竞争这个产品,所以价格战打的跟期货基金一样,不断的往下滑,滑到一定的程度我们是亏损的话就不想干了,做的越多亏的越多,我就不干了。所以根据期货资管的产品,或者是根据期货市场的特点,比如说在收费方式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稍微做一些改变,比如说前端收的管理费适当的降低一点,比如说净收30万左右,发行渠道维持基本的成本就可以。在后端原来证券的产品业绩提成是20%可以把它提到30%。然后发行渠道或者银行后端在哪一部分,这样平衡一下比较合适。就说我们要发这样一个产品,要前中后但各方的利益都做一些平衡,否则只是我们投顾,只是我们的期货公司非常的热情,但是后端没有人帮你做,还是没有用,如果亏损做也是没有用,不会做时间太长。
  另外我们期货资管的产品,因为期货行业在国内已经有差不多20年了,这样的话我们在整个行业当中在全社会当中,我们的期货,不客气的说在外面的形象非常差,现在很多客户或者是一些金融机构,一听说期货就害怕。所以由于这方面的负面的影响,我们的客户对期货是有一点害怕的,涉及期货的产品他们都要害怕的。目前还有一些银行对于股指期货做保值的工具都不接受。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如果要推,像高净值的客户推期货股指产品,我们一定要进行客户的分类,而且对这个风险要进行充分的揭示,这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策略,设计不同的风险度的产品来满足相应的客户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可以设立成低风险产品、中风险产品,当然有一些客户风险承受度很高可以设计一些高风险的业务给他,但是如果放大规模,更多的还是要求每年收益不高,但是你的回撤不能大。比如说每年产品的收益达到20%―30%我们认为非常好了,我们不需要翻几倍,但是你的任何实点的收益率的回撤不能太大。一般20%的收益,一年来说最大的回撤不能超过5%,这样我们的客户才能接受你的产品。我们所说的最大回撤不是本金5%,而是说你的收益率往下不能超过5%。很多时候有两个混淆的概念,有的说我本金不亏本就可以了,然后赚了一部分钱之后就放大杠杆,你的回撤比较大,那种还是不行。在信托产品里面有个开放日概念,你做的业绩非常好,我们可能很多客户在这个时点上买你的产品,但是这个时候你回撤回撤到20%,那对他来说就亏损20%了,你产品可能到30%,最终客户买你的产品的还有10%的幅度在里面。既然作为产品你的回撤的要求要非常高的。
  当然目前我们期货资管产品受政策的限制只能做一对一,我们希望监管部门在不久的将来把一对一的政策放开,只有放开一对一的政策到一对多的产品,才能够把规模真正做起来,我相信在座各位都是比较期待的。
  我们再说一下发行期货产品的问题,我刚才说了我们要做一个好的产品,这个好的材料非常重要,如果你材料不好,后面都没用的,我们刚才也说到一点,去年我们有一些投顾还有期货公司跟我们的基金公司发了不少产品,里面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结构化产品,为什么不能发管理型产品,我们期货产品或者很多投顾不愿意发这种产品了,他们现在被逼的发结构化产品,无非是这个行业里面对期货产品或者期货投顾没有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来展示他们的业绩。我们华润信托在去年第六届的期货分析师大会上,我们华润信托,我在那个会上正式推出我们的“春雷计划”,我们这个春雷计划经过一年的运作,基本上已经运作正常了,我们这个春雷计划就是为了挖掘我们行业里面的一些真正的高手,我说的高手不是半年翻十倍、一百倍,而是一年的收益率不高太高,大概20%―30%就够了。而且你的回撤很小,这种投顾才是我们要选择合作的投顾。我们春雷计划就是为我们期望合作的投顾进行服务的。
  现在期货行业里面有不少的大赛选择优秀的操盘手,但是他们的选择标准跟我们春雷计划不一样,我们更多的是去从下面几个方面考察的。第一方面,第一类指标先考察交易性的有效性,这类指标有十几二十个;第二类要分析一下你系统的稳定性,你有效但是不稳定也没用。第三要看你是否有持续性,不能持续的稳定赚钱,你过去赚钱跟未来没有关系。第四方面是风险控制执行情况。第五大类还是心态分析,我们想找的是管大资金的投顾才能发这种产品。最后有个定性分析, 前面我们都是通过系统分析的,只要把数据输进去五分钟之内评价就出来了,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找到平分比较高的投顾之后会跟这个投顾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再来一个定性分析,这样选出来的投顾才会跟他们合作。这是春雷计划的简单的介绍。
  我个人觉得,不管是这个信托公司还是期货的资管平台,或者是基金公司,还有券商资管的平台,其实四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投顾可以去根据自己的自身的情况,去选择最合适你的平台去发行产品,我相信这样对你才是最有效的。另外我们看一下证券信托产品,从零到现在有两千多亿的规模,我们走了很多年,我们04年华润信托首先创设第一个信托产品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九年,但是前五年基本上都是可以这么说,我们一直是毁损的,规模也小,一直到08年暴跌之后这些客户才觉得我们自己炒股不行,必须找专家炒。所以09年之后证券信托产品才让大家有所认识,从证券的客户基础来看远远大于期货市场的客户基础。那么证券信托产品都花了九年的时间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我们的期货资管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要以平常心对待这个事物,一起来呵护这样一个新生事物,谢谢各位。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用好期货资管这把双刃剑_网易财经
用好期货资管这把双刃剑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不知从何时起,发行产品成为公司客户经理口中的热门话题,而期货也成为期货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第一批期货资产管理牌照的发放,期货大资管时代来临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期货资管业务是把,做得好会给期货公司的品牌、业务带来正效应,反之,做得不好会引发负效应。双刃剑之利——推动期货客户结构的质变之前期货公司客户结构基本都以散户为主,期货公司以传统的经纪业务作为利润来源,一来不能适应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零佣金的浪潮,二来也远远没有发挥期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功能,加上大部分投资者的交易能力限制,客户亏损就成了每家期货公司头疼的问题。客户的亏损势必会造成期货资产流失、期货业务开发受阻、期货公司收入下降。但在中国金融市场几十年的发展中也出现和累计了不少专业投资者,其慢慢积累形成了现在的机构投资者,加上国内投资机会日趋成熟,很多海外甚至华尔街的专业投资者带着先进的投资理念也回到国内来发展。这个时候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的推出很好地结合了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在未来也会逐步形成机构投资者取代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将资金交给机构投资者管理的方式。这样的结合能降低个人投资者的亏损,同时资金的集中管理给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做大做强的机会,而且还降低了期货公司的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增强了期货公司的专业化水平,跟上了国际成熟期货公司的步伐,形成三方共赢的局面。双刃剑之弊——不良竞争导致机构的夭折但期货资管之路还存在一些问题。看看目前市场中的一些期货资管产品,最主要的还是专注于期货市场的CTA类产品,这一类产品往往以追逐风险收益为主,有的是主观交易,有的是程序化交易。从去年开始市场流行起结构化分级产品,简单解释起来就是给无法在市场中募集到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提供融资,将机构投资者的资金继续放大,一来可以去追求更多的风险收益,二来可以达到更大的产品规模,提升行业的知名度。到今年下半年许多此类产品集体进入了一年的清算期。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结构化产品都没有坚持到一年的期限,就因为次级资金的亏损过大又没有补仓能力而提前终止。期货交易本身就属于杠杆交易,有些品种的杠杆高达20倍,加上利用结构化产品的杠杆效应继续放大,在实际交易时,有些品种的杠杆可达近百倍。这是很多机构投资者都很难驾驭的风险,所以才造成了很多产品提前清算的结果。但此类产品的野蛮成长,能迅速推高期货公司的规模与交易量,使得很多期货公司忽略了这一隐含风险,出现更多期货从业人员游说更多机构投资者发行结构化产品。回头来看,资产管理的广意理解就是对客户的资产进行经营运作,投资管理服务的一种行为,它是一个投资行为而不是融资行为,而目前这种以融资为目的资产管理行为实际上是增加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加上很多CTA的机构投资者都在起步成长的初期,投资能力也是良莠不齐,如果一味追求规模发行此类结构化产品可能会造成这些机构投资者的夭折,反而阻碍了期货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趋利避害之道——合理运用期货工具的优势就期货的本质来看,它是作为一个风险管理的衍生品工具而存在的,期货公司的角色更应该扮演的是风险管理工具的推广者,以及引导使用者如何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教育者。拥有资产管理牌照的期货公司更应该是推动资管更加健康发展。期货公司可以利用本身的客户结构以及对风险的专业性了解,一方面引导机构投资者设计和成立与自己交易策略相适应的产品结构和类型。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个人投资者,选择与自己收益和风险偏好相适应的产品来进行投资。期货公司也可以组织和发行MOM类产品,将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分散分配给一些投资能力强,但前期又需要资金扶持的机构投资者。期货公司在整个资产管理进程中发挥好资本中介的功能。在客户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期货公司本身作为交易中介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性,一是交易系统的专业性,机构投资者需要更加快速稳定的交易系统,甚至有些机构投资者需要与之适应的定制化的交易系统,这对期货公司的IT能力是个比较大的考验。二是从业人员的专业性,面对越来越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期货公司无法再用以前简单地降低手续费、保证金优惠等方式来满足了。能否提供更全面的交易渠道、胜任更复杂的交易设计、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也是考验期货公司专业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期货公司只有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做好交易中介的职责。在期货市场不断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资产管理作为期货公司的一个利刃,合理利用和发挥可以更好地调整客户结构,实现期货公司的转型,降低客户服务的成本并发掘更多的盈利方式,但同时期货公司也需要本着维护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原则,根据期货公司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考虑机构投资者适合的投资策略而提供更加合适的解决方案与服务。秉着三方互赢互惠的理念,与投资者和中国的期货市场共同发展壮大。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中信期货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上海小黑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费用类型:
已约:10人/ 限10人
我如何做到连续6年盈利30%
主题介绍:
1、好的交易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2、如何从主观交易过渡到量化交易?
3、纯量化好还是手工结合好?
4、如何更好地去平衡收益和风险?
5、如何形成一个成熟的交易体系和心性体系?
6、如何认识一个交易系统“守拙”和追求完美的矛盾?
7、如何在交易中发现真正的自己?认识自己和市场的关系?
8、如何适应从单账户到基金管理人的心理转变?
9、当前商品市场行情走势的特点和投资机会?&
约见嘉宾介绍:
黄啸,211重点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十一年期货市场交易经验。性格沉稳,计划性、执行力、忍受力强,能够忍受长期单调的重复的工作;爱好马拉松、羽毛球、网球等运动。经历日内超短,日内波段,到隔日趋势的多种策略的历练。 2010年开始形成多品种、系统化趋势策略,至今连续6年盈利,保持年均收益30%以上的增长。
约见时间:日& 星期一 下午4点
约见时长:2个小时
约见地点:深圳市福田区世纪豪庭大厦26A1
最新报名10人已经报名
你好,我是上海普上金融的卢翼鹤,我们专业做内外盘期货配资、内外盘套利(跨市、跨期、跨品种,两市场自动同步建平仓)项目,提供最高1:10倍免息配资,有需要欢迎电话沟通,电话、微信:.
今天非常有幸参加资管网举办的活动---约见,感谢黄总无私的交易理念的分享,总结一下我的心得,再次应证赢家的特质:一致性,执行力;结硬寨,打呆仗;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在投机交易世界,长期保持守拙心态何其难也。正因为难,所以才有奖赏,才有赢家,不是吗?
约见,干货多,收获大
需求太强烈了,现场都坐不下了,你们要换场地啊
业绩很稳定,高手
每年都能盈利30%以上,很不容易,求指导
985高校经济学专业毕业。十四年期货市场交易经验,经历日内超短,日内波段,到隔日趋势的多种策略的历练。 2010年开始形成多品种系统趋势策略,至今连续8年盈利,保持年均收益30%以上的增长。
在期货交易中“守拙”很重要,追求完美和过度优化往往很危险。一个交易系统自身携带的内在的小恙,反而恰恰是其生命力更长久的保证。
09:00:00东南亚
09:00:00广州市珠江新城
16:00:00深圳福田
12:00:00新疆检测到您当前使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了更好的体验效果,请升级IE9以上浏览器。
400-680-3928
由中国期货业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于日至4日在深圳举行。大会以“开放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新浪财经作为独家门户网络合作伙伴全程图文直播本次大会。12月3日下午分论坛②:期货资产管理论坛在五洲宾馆B座三层国际会议厅举办。以下为中山证券李松哲讲演实录。
李松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期货资管的新想法。在正式演讲前我先说一条新闻,不知大家注意没有,今天有一个新闻,说证监会已经向多家取得期货资管资格的期货公司下发了期货资管一对多的征求意见稿,也就是说监管部门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放开咱们期货资管的一对多,我相信在座各位对这个消息都是比较感兴趣的。
目前发行期货私募产品,纯通道的首先是我们期货资管;二是基金专户;三是信托。最大的弊端就是只能做一对一,市场规模受到限制,市场的认可度也比较低。相对于信托和基金专户,有可能券商资管有一些优势。
下面我先说一下我们现在期货行业、期货资管目前的现状,大家知道去年11月期货公司正式开展了期货资管的业务,整整一年了,我们看一下咱们协会统计的数据,这个数据是截止到今年4月28号,25家具有期货资管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管理帐户初始总资金规模大概5亿多一点,最大单一帐户的资金管理规模大概6000万左右,目前该项业务市场的资金总规模大概是10亿,这个期货资管是说一对一的帐户,不包括基金专户和信托。
在上半年我们的期货公司两项创新业务:一是期货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两项业务是2380万,头咨询还是占了大头,占了2050万,而资产管理收入非常可怜。
CTA的增长规模,过去十年,总的市场规模达到了3300亿美金,近十年增长了超过五倍。当然在这里,系统化的CTA策略占了主导,占了80%左右。
我们再来看一下国外资产管理规模排名靠前CTA的公司,排名第一位的是元胜,管理规模290亿美金,比第二名150亿多了差不多一倍。元胜(音)通过基金专户已经发了好几期产品,有一款在券商资管,就在我们中山证券发了一期产品。
目前整体的期货资管产品运行比较平稳,当然也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团队,以国际期货公司的资管为例,目前国际期货的资管产品主要有三个系列:一是多元一号;二是开元一号和金谷子一号,帐户差不多达到了30个单个帐户。我们看一下多元一号的收益情况,回撤相对来说还行,收益达到25%,如果看本金,最大的回撤只要1%,上面回撤稍微大一点,有盈利的情况下回撤。第二阶段本期最大回撤只有1%,这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三阶段收益是13%,本金最大回撤3%,它的规模已经到了1680万,这是非常不错的业务。
松柏一号也是相当稳健,收益达到了40%,收益相当的稳健。期货资管的产生具有绝对收益的特征,不管在牛市或是熊市,它都可以获得这种收益。长期来看,我们觉得我们的期货类产品只要把风险控制好的话,远远可以跑赢债券收益,波动又小于股票市场。但是它的收益未必小于股票市场。
CTA的目标,我觉得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追求相对稳定的收益,我们要求不是太高,每年年化收益达到15%30%的绝对收益已经是非常不错了。目前我们国内的期货资管不论是规模还是收益,还是比较小,难以令人满意。主要的因素有下面几点:
1,发展的模式受到限制,最大的限制就是一对一,把很多投资者拒之门外,如果放开一对一的话,对我们肯定是比较有利的。
2,结构化产品的限制问题,一对一是不可能设置结构化产品的。
3,受众投资者的限制,高净值的投资者限制相对比较低。
4,融资方、销售方面很难得到银行、券商方面的支持。
5,期货资管的投资团队能力还是有些限制,国内大多数的期货公司团队操作有些不太成熟。
我相信在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我们很多优秀的团队不断涌现之后,我相信我们的期货资管未来应该会得到广大的发展。
期货资管不仅仅是期货公司一对一的产品,其实我们在做业务的时候,还跟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合作,我们最近和基金公司合作比较多。下面我介绍一下券商资管,券商资管在这方面有一些新的优势。
大家都知道,去年年底的时候,国内的券商国泰君安和国内的中量级的私募机构上海重阳发了一个私募的券商资管产品,在业内出现的很大的振动。为什么呢?因为券商资管的管理费会大幅降低。我们通过基金专户也好,特别是信托管理费都是特别高的,我们很多投固都觉得做这样的产品,业绩不好、市场部好的情况下,成本对我们来说是相当的支出。
券商资管去年发了第一个产品,后面陆陆续续一些券商也发的一些产品,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正式公布在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是暂停的,因为要去报备,现在他不接受报备,就暂停下来了。直到今年的6月份到今年的9月底,证监会还有证券业协会发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比如说6月中旬发布的,《关于规范证券公司聘用第三方机构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提供投资决策相关专业服务的通知》,这个通知相当于我们券商资管可以合法合规聘请第三方投固来操作。
今年8月份证监会发布了新的《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交易的指引》,这个《指引》把券商自营和券商资管业务参与期货交易的诸多限制和对其参与期货交易的交易目的、资金比例全都放开了。大家可能有注意到,原来券商资管参与交易有一个非常死板的条款,任何时点,你的期货合约的市值不能超过整个资管计划资产的80%。如果比例是10%的话,你用于期货市场操作不能超过10%左右的资金,这是非常死的限制。最新的限制已经完全放开了。
我们简单比较一下目前这几个通道的优势和劣势,主要是基金专户、信托公司,信托公司的后台业务流程已经非常成熟,2004年做到现在差不多9年了,它的效率也比较好。和银行的合作渠道相对来说比较密切。在业内来说它的公信力是最高的,客户认可度也很高。但是它有它的劣势,目前信托公司只能做股指期货,商品期货他是不能做的,我曾经在华润信托推动监管部门一年多,至少短期之内很难放开。
第二个劣势在于它不能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第三个不能做期货的投机业务。第四个是它的收费模式,我们都说它的收费太高了,收费模式需要适当的改变,费率要降低一点。第五个是无法实现商品期货实物交割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后面会说到,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商品期限交割、期限套利的策略就可以用来发产品。第六个是它只是一个平台渠道,没有经纪业务收入。
基金专户的优势在于,期货产品的投资范围比较宽,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二是可以凭借基金公司的品牌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近些年基金专户在我们期货公司比较熟,很多期货公司都和基金公司发行过产品。但是它也有一些劣势:一是设计证券的产品受到限制;二是目前来说风控条款很难符合我们投固的要求,风控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僵化。三是私募期货产品的期限没有灵活性。要做结构化的产品一做只能做一年。四是发行机构和产品要求列候的资金规模要1000万以上,这是基金专户最低的规模要求,如果1:2杠杆的话起码要1000万。五是无法解决商品期货实务交割的问题。
券商资管有它的优势,监管新规对券商的管制和基金专户基本一致,也就是说放开了。二是它拥有证券公司的客户资源,能够迅速的对接项目以及客户。三是机制比较灵活,便于进行更多的创新,后面我会介绍一下中山证券做的一些创新想法。我们也有我们的劣势,目前券商资管由于相关的政策刚刚放开,我们相对比信托公司,人员、系统、业务流程几乎为零,因为原来没有放开,大家都没去做,你要做这个业务首先要把后台人员、系统、流程全部优化之后,这个效率才能提高起来。券商聘请第三方投固做通道业务需要得到业内客户的认可。
下面我们介绍中山证券资管突破的方向,主要在六个方面:
1,我们会创设新的风控体系;
2,我们的产品期限会更具弹性;
3,我们会突破规模的限制,100万我们不需要。
4,我们创设伞型信托产品,对参与配置业务的客户来说,不需要以公司的名义,以自然人的名义也可以。
5,我们想推出双免期限套利模式。
6,内外盘的套利。
在座和基金公司沟通应该很多,基金公司的风控体系有一些让我们投固不太满意的地方,我们准备设计新的风控条款,新的风控条款好的体现风险控制特点,风险控制的本质就在于把资金安全控制好,让投资的专家给予它最大的自由度,创造最大的收益。
我们的理念是什么呢?我们作为证券资管的通道,我们更加侧重于对产品的合规进行审查。对于投固来说,更应该侧重于对产品的策略进行研究,负责产品的盈亏。
我们的风控体系,基金公司的风控有一个核心的模式,它会根据净值分段进行仓外控制。中山证券新设一个风控体系,我们去控制核心的风险给予投固最大的自由度。简单的说,我也会设AB值的概念,AB值类似于我们期货公司风险度,期货公司风控是怎么做的?没达到一百不用管你,设计风控的AB值,A是控制日内的持仓,B值控制隔夜持仓,只要没碰到值的清盘线或是减仓线,我完全放开给你操作,这就是我们的理念。
我们看一下基金公司的分级,仓外控制是怎么样的?这里可以看到,它会根据净值分级,对仓外进行总的控制。刚刚成立这个产品净值是1到1.05的时候,日内的杠杆就是5倍多。隔夜只有三倍赚了钱1.15可以到7倍,隔夜是4倍的杠杆。如果亏了钱,比如说亏到0.9,亏了10%,日内杠杆马上降到3.5。隔夜持仓的杠杆只到3.2。基金专户这种分级,仓外控制的缺陷在哪儿?它的缺陷在于延用了信托产品的证券风控模式,根本没有体现期货市场T+0以及盘中可以强平的特点,这是它的最大特点。
目前的风控体系可以对比一下我们新设的风控模式,现在的优先资金1000万,列候资金2000万,保证金10%,净值是1的话,优先资金使用率,原来的风控体系可以只用到25%,我们是给你用到百分之百,比如说1:2的配,按照风控的模式,我花了资金成本,用1000万配2000万过来,盘中只能用到500万,也就是说我只能用25%。如果出现了盈利,净值到1.2,你的优先资金利用率也只是用到46%。如果亏了10%,优先资金利用率一下子降到了12%,对于投固来说,我付了资金成本,拿你的资金来操作,这样的模式划不划算?在新的风控模式里,这三种情况都是百分之百放给里操作的。
我们再看一下隔夜持仓的比例,这三个净值在刚成立的时候,原来的资金优先利用率是0,我自己的1000万配了2000万以后,我连我自己的本金、隔夜仓都不能做,这有什么意思呢?很多投固反映这个问题,亏了10%是不能用的,赚了20%,优先资金利用率还是0。我们这里是三种模式,60%、30%和15%,优先资金的利用率是相当高的。
还有产品期限的问题,现在一做就是一年期的结构化产品,我们准备做一个突破,我们希望这个期限比较灵活。你什么时候想用钱,用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再来申请。你做完这波行情,该撤就撤,把利润分了就完了,这样的话对于我们投固来说相当有利。
对于规模的限制,目前基金专户的列候资金最低是1000万,我们想把列候资金规模降到500万、300万、100万,我们是通过伞形的模式突破的。我们知道基金专户的模式,结构化产品做了一年,我们的期货公司挖地三尺,把具备资金实力的投固,他真的是具备持续稳定盈利能力的客户,能接受苛刻风控体系的客户挖完了,我个人认为这个模式已经到了天花板。我们希望把列候资金规模降低一下,这样我们的客户群体可能会适当扩大。
我们前面说的所发产品基本上都是投机策略的产品,实际上结构化产品是过渡的时期,很多期货投固在业内没有名气,先做结构化产品,如果操作得好就有公开的业绩,再发管理型的产品。未来管理型的产品一定是期货类产品的主流产品模式。
另外,我们注意到,投机策略的产品规模比较小,三五千万,很难做大,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市场容量的问题,有投固管理能力的问题,产品规模能发得比较大的,相对来说风险比较小,收益适中,规模做得比较大的策略产品应该是套利类的产品。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的套利资金规模非常大,有的券商自营一个公司就有几十亿的资金操作。
我们商品期货的期限套利策略能不能做个突破呢?我觉得是可以的,我们已经设计的相关的产品结构,我们会在适当的时机推出商品期限套利的策略产品。还有内外盘套利,很多投固和期货公司在寻找策略的突破,可能有一两年了,涉及面比较管,要求比较高,往往很多都流产了。
我们设计这样的结构,这个结构是在目前的监管条件下可能是比较靠谱、可行的策略。这里面涉及到信托公司、券商资管、基金公司和银行、期货公司。把具备相应条件的公司或是参与方都能凑在一起才能实现这样的产品。
比如说银行托管,这里是三重结构,如果三重结构每次都要收费费用就很高,投固根本就接受不了。基金公司必须要设内外盘,基金专户1、基金专户2。它必须有QDII的资格,它又愿意去做的事,所以要把这几方融合在一块还真不容易,这几方里我们已经找到符合相应要求的参与方,如果顺利的话,两个月以后我们会推出第一单内外盘套利的产品出来。
以上就是我们利用券商资管为我们设计期货类产品做的一些业务上的创新想法,中山资管愿意以非常开放的态度和所有的期货公司一起合作,推动我们的券商资管更好的发展,谢谢。
证监会核准基金销售机构,13年行业品牌
400-680-3928
理财师将及时与您联系,为您提供全面、专业的产品服务
证监会核准基金销售机构,13年行业品牌
400-680-39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财在追求投资收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