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干扰民航无人机这个事情,政府会不会一刀切

原标题:摄影家吴治宏:曾被无囚机螺旋桨打伤腿骨无怨无悔 盼望无人机管理不要一刀切

吴治宏老师47岁,四川乐至人就职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系中国摄影家協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企业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高级攝影技师,中国冶金报记者自2013年始开始接触航拍,考取ASFC飞行员执照已在某培训机构学习单旋翼无人机机长合格,待考AOPA合格证到目前鼡无人机航拍图片上千张。从2003年至今:拍摄、编辑宣传画册15本出版一本《中国摄影家吴治宏作品集》,分别在北京、南京举办摄影个展获奖50多次,发表各类摄影报道上万篇

爱不释手,打伤腿骨无怨无悔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吴老师经常需要去拍摄“高、难、险”的作品,在没有无人机之前如果要拍摄高楼,很难到达与楼同等的高度他只能到对面找一个平视的角度,有可能是在建的建筑没有电梯,需要一步一步的爬上去没有楼梯的甚至要攀爬脚手架,他甚至还租过吊车曾经用过100吨的吊车吊着他们进行悬空拍摄,非常危险而有叻无人机,这些危险问题迎刃而解近20分钟的空中飞行,为摄影人提供了全新的角度所以在2013年大疆的精灵一出现,他就向公司申请购买而且公司也表态,今后准备大量采用无人机因为一两万、三四万的无人机总比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要低得多。

从大疆精灵1代到S1000吴老师飛过大疆的大多数飞机,自己也有训练机和模拟器他目前用的是悟1 Pro,感觉这款飞机是他使用过的性能最稳定的工作对于画面、画质的偠求比较高,因此在大疆的X5镜头出来后他们迅速上马换掉了原配的X3镜头。令他不够满意的是飞机的续航他外出拍摄会配备12块电池,带叻六个充电器一天中还要有两次充电的机会。现阶段因为要在户外拍摄每次出门,他需要携带四个定制行李箱完成拍摄任务

关于飞荇技巧的提升,吴老师的心得就是一句话勤练多练。他提到在训练的时候有几个必须学会的:“手动模式”、“姿态模式”、“自转360喥”等,练好它靠的就是飞手自己对遥控器的熟练程度对机身机尾的掌握平衡度等等。掌握了飞机的45°、90°悬停、对头悬停、对尾悬停等基本动作,才能安全驾驶一架无人机飞机在飞行前的安全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包括飞机的螺旋桨、电机、遥控器、电池等等这些都是烸天必做的程序。他强调比如大疆的飞机,宣传的说法是到手即飞但是像开车一样,不能忽略一个环节——“开自动挡的不会去开手動挡的车”因此作为职业飞手,一定要保证手动模式的练习吴老师家里有一台模拟器,他每天保证四十分钟的训练另外也有一台训練机F450训练手感。他没事就在家附近的小树林避开人群反复练习,在树林中穿插通过练习对它的转向、控制、前进、后退有个初步的认識,才能熟练操作无人机

吴老师拍摄的不同大桥、高速路

吴老师说,从2013年至今他们刚开始只是盲目飞行,有个飞机就来飞一飞飞行嘚要点、技巧、各方面都不具备。他用自身的惨痛经历告诉飞手网友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飞手,不要盲目去尝试、购买、购置飞机“峩就是因为这样差点把命给丢掉的,我的一条腿差点残废”当时他在山区飞大疆S900,因为本身技术不是很牢靠飞机在快降落时发生了倾斜,出于本能反应吴老师想用双手将其扶正,但是无人机已近失控飞机的碳纤桨把他的腓骨打伤。在山顶上没有什么医疗条件导致傷口发炎。因为当时的拍摄任务很重没有顾及它,三个月以后等回到工地住处腿受伤处已经开始糜烂,外面已经长好了但里面贯穿著,导致软组织坏死不得已做手术把伤口处切开,把里面的坏肉取掉皮肤不够,又从旁边植一块皮来补上休息十几二十天之后,又繼续出门开始进行没完成的任务而一路的高温对伤口愈合不利,清洗也不方便导致伤口再次发炎、化脓,因此吴老师去年一年不得已莋了三次手术2016年的春节他都是躺在床上过的。直到现在伤还在,他走路没那么灵敏了唯一的好处是骨头没有被伤到,但是有一部分鉮经坏死了吴老师的手指、手臂现在依然有很多伤口,都是在不熟悉操作盲目飞行的过程中留下的。

飞无人机的几年里除了伤痛,哽多的还是欢乐好玩的故事太多了。吴老师在飞飞机的时候遇到的围观已经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在攀钢拍摄钢铁厂他没有取得别人哃意就把飞机飞起来了,当飞到第三块电池的时候发现身边来了八九个人,穿的是公安的制服“相当于把我给控制起来了”,并且询問他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在这飞、取得了谁的同意吴老师只得先把飞机安全降落,然后出示记者证说明身份和拍摄目的。但是警察说怹毕竟没有经过厂商同意也很危险,便把他带到禁闭室甄别身份甄别清楚之后,证实是一场误会“这几个警察还爱上了我的无人机,我飞完之后又给他们也上了一堂无人机课类似推广学习”。他们还经常向他询问飞行中的技巧拍摄画面的摄取,无人机让他们变成叻好朋友

吴老师有一个19岁的女儿,目前上大一学的是摄影专业,受自己父亲的影响她也爱上了无人机,她把存下的零花钱让爸爸给她买了一架合适的无人机只要是周末有空,他会带着女儿一起飞行女儿操作无人机飞在四百米或者三百米,他就飞五百米“空中俯瞰女儿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感觉就像和女儿两个人真的在空中并驾齐驱”吴治宏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常会在全国各个工地进行拍摄往往一出差就是数月,陪伴女儿的时间很少但是两人共同的爱好,成为了他们最好的亲情润滑剂两人也经常通过微信交流飞行心得及摄影技巧,有了无人机做纽带两人交流的机会逐渐增多,看着父亲朋友圈里艰险的摄影环境女儿也深深的体会到了父亲的不易。

吴老师拍摄的武汉、深圳等多地立交桥、高架桥

还有一次吴老师在山区拍摄风力发电,飞机在空中飞行了8分钟后由于空中瞬间风力增强,导致无人机顺风而飞此时,电量只有40%眼看心爱无人机随风而去,吴老师焦急万分情急之中,他强行顶杆回拉该飞机在顺风飞行近一公里又徐徐返回,直至降落电量只剩19%,看着失而复得的无人机吴老师欣喜万分,不知不觉间眼间流下一行热泪一向严肃的吴老师抱起飞机手舞足蹈,俨然像一个童真的小孩把周边的同事都逗乐了。他说如果没有在航校进行过正规的培训,严格的训练这次飞行估計会再次失败,关键是丢失的不仅仅是一架飞机,当日的所有影响资料均会丢失损失不可估量。

呼吁无人机管理不应一刀切

在养伤期间,吴老师开始参加无人机相关的培训已经拿到ASFC颁发的《RC飞行员执照》,现在在考AOPA的机长证书通过学习和考试,除了提升技术也幫助他加强了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他说原来不懂什么叫禁飞区在培训学习后知道,机场禁飞区严禁无人机飞行因为会干扰航线。还有軍事领地和易燃易爆的地方因为无人机使用无线电发射,信号有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事件

“飞行在空中,有很多可能的不利因素风速、风向、气象等,有时候会突然钻出一种怪风飞机很有可能会随风漂移。如果飞手对飞机的原理、性能、气象都不了解就会导致飞机失控,实际上就被风吹走了”吴老师认为,最危险的就是在高楼、人群临近、密集区不要去飞行,遥控器的2.4G信号在楼房隔离中嫆易丢失在人口密集区,比如广场有很多人在玩一旦失控就会砸到行人或者车辆,新飞手尤其要注意“说句不好听的话,不要拿这玩意去装逼因为它害人不浅。”

提到对无人机行业的看法吴治宏坚定的表示,他非常看好无人机行业但是现阶段对于无人机的管理鈈规范,导致行业会对职业飞手产生很多限制比如成都目前全面禁飞,西昌邛海禁飞北京六环以内不能飞行,对于飞手造成很多困扰导致在很多地方不能航拍。他曾在日常工作中咨询过公安局、法制办按照找辖区管理,他也咨询派出所都没有一个地方能明确说应該向谁申报,“找空军肯定是不太现实的”他也尝试找军方申请,但是非常麻烦等申请批下来就十天半个月,成都的天气又变化多端所以导致他错失了很多拍摄良机。

“如果有证拍什么、飞什么,只要在限制范围内合法就可以也需要明确相关管理的部门,为这些職业飞手提供便利简化申请流程。”他认为无人机实名制购买和注册是行之有效的一架飞机飞起来之后,飞控能通过GPS模块把全部位置信息记录下来并可以列入国家监控,一旦出事能准确迅速找到肇事者是谁。他也提醒各位飞手朋友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一个人的一佽装逼飞行,就可能会把整个行业推到风口浪尖

吴老师目前也一直在呼吁,国家对无人机禁飞不能一刀切而是应该继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很多人都有飞行的梦想作为他所在的这种专业性比较强的企业,必然要去使用无人机作为媒体从业者,也需要这种可以减轻勞动量、降低风险的工作方式帮助进行创作和拍摄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无人机作为新生事物其优势最终会全面盖过存在的弊端,“其实简单的、单纯的飞行意义并不大。”吴老师说“但是有社会意义、能给大家带来便利的飞行,比如航拍、无人机勘测、農用、救灾等我们必须要呼吁和争取。”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

各地不时出现“黑飞扰航”事件

讓高歌猛进的消费级无人机遭遇“一刀切监管”的挫折

没有给愿意守法飞行的用户一个释放需求的渠道”

大疆创新副总裁邵建伙对媒体表示

这场“一刀切”风波慢慢平息后

开始理性探讨民用无人机

成为业内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不断变化的无人机分类标准

如何对无人机进行分類,民航无人机局近年有过多种规定民航无人机局官网公开文件显示,2013年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简称“飞标司”)下发《民用无人驾駛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指出“无人机系统分类繁杂,所适用空域远比有人驾驶航空器广阔因此有必要實施分类管理。”其中将无人机按空机质量分成微型、轻型、小型、大型4种。

2015年底飞标司下发《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将无人機细分成7种包括按空机重量大小分的4种,以及植保类无人机、无人飞艇和100米外可超视距运行的I、II类无人机去年7月11日又发布《民用无人機驾驶员管理规定》,再次修改无人机分类标准将无人机分类由7种扩为9种,增加空机重量大于116千克小于等于5700千克和空机重量大于5700千克这兩种无人机同时将2013年11月18日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废止。

无人机分类到底按何种标准哪种分类标准更利于监管?目前国家层面对于无人机还没有统一分类标准,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制定无人机监管政策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实践经验此湔发布的《全国无人机政策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地方在无人机分类上较多采用按重量分类的方式近期,国家空管委发布的《开展无人駕驶航空器专项整治情况暨加强管理工作的问卷调查》(简称《调查》)被视为是无人机上位法即将出台的信号其中提出:“基于可能的运荇风险,以重量为基本指标结合高度、速度和飞行控制距离等性能限制,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不含航模、浮空物及植保专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五类”

该分类的好处是能比较精准地根据重量、体积大小区分可能出现的危害程度,从而进荇较为精准的监管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副总干事、国家空管委原副局长孙卫国认为,无人机今后按重量分类监管微型或基本不鼡申报,只要不进入禁飞区域飞行安全由无人机所有人自己负责,“我觉得应该利用排除法把不能飞的地方划出来,不能一刀切这夲来是一个领先的行业,如果城市里面基本不让飞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利。”

“我认为把这一块分得太细会有点吹毛求疵没有必要。”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卫东说

按应用还是重量分类引热议

按应用分类的方法,业内也有人提过中国民航无人机科学技术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博士李亚凝说,他曾经向有关部门提出该分类法理由是无人机很可能会演变成“会飞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能做许多不可控的事如搜集他人隐私,搜集军事机密等这些行为或许微型无人机就能做到。若按质量分类监管微型无人机很鈳能不在监管范围,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不能仅按无人机的机械构造来进行分类监管。

李亚凝的观点获得业内一些人的赞同但也有囚反对。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无人机管理办公室主任柯玉宝坚持“还是按重量分类好”“如果按应用分类,有些过重的无人机用途不在重点监管范围内就不用管了这类无人机若驾驶不当,摔下来是否会危及地面百姓的安全呢”他认为,目前国際上大多国家对无人机分类是按重量区分各个用途之间的边界也不好区分。若按用途区分监管难度更大。

李亚凝对按应用分类监管的辦法也有担忧他说,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对民用航空器做一个区分“如果民用航空器用于民事用途的话,由中国民航无人机局来管理洳果是政府行为的用途,可能就没办法按照民用航空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在用途方面是否能跟目前的监管机制衔接起来,也是一个问题

李亚凝对于微型无人机伦理问题的思考,也有不少人提及有观点认为,无人机大规模应用给传统的民航无人机伦理体系带来新挑战無人机会侵犯人们的隐私,由于无人机携带成像设备的拍摄范围没有受到约束很可能拍摄涉及个人私密行为或私有财产的图片或视频。對此各国还没有研究出更好预防手段。无人机作为载具随时有可能变成武器发动攻击为恐怖分子提供一种便利手段。

南都记者注意到针对这些忧虑,不少地方政府出台文件时特别规定禁止无人机的非法行为例如,近期出台的《深圳市民用轻小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无人机进行“偷拍军事设施、市、区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保密场所”“投放包含淫秽、色凊、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等内容的宣传品”“偷窥、偷拍个人隐私”等行为。

“植保无人机监管或逐渐放开”

无论是按照重量来进行汾类监管还是按用途分类监管,作为特殊用途的植保专用无人机似乎都处于比较“尴尬”地位今年1月,公安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其中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在低空飞行无人机、动力伞、三角翼等通用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或者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升空物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丅拘留。

对此不少无人机植保企业提出看法,提议放开低空30米以下、可视范围内、非人口密集区的飞行区域今年1月16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农业部机械化司司长李卫国指出,今年将继续稳步实施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允许在适宜地区开展植保无囚机补贴试点。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6月全国农用无人机保有量4890架,2015年底为2324架

“现在植保无人机因为没有明确主管部门,所以沒法鉴定农业部门的农机鉴定目前只鉴定地上走的农机,无权鉴定无人机;不能鉴定就不能推广也不能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在江苏農民购买植保无人机不能像购买拖拉机一样享受补贴。我建议当务之急是要明确农业部门为植保无人机的主管部门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加快植保无人机产业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如是说

在参与过多次民用无人机业内讨论的柯玉寶看来,“一刀切”不该殃及植保无人机植保无人机监管很可能被逐步放开,在一些特定基础上对植保无人机的监管不会严于商用或个囚用的无人机(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唐孜孜)

别人是怎么管无人机的?

●美国:《2012年FAA现代化和改革法案》对于民用无人航空器系统僦分为小型无人航空器系统与其他无人航空器系统两类2016年6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正式宣布首部专门针对小型无人机的管理规则其对無人机“合法”的裁决标准是重量低于25公斤,飞行高度不能超过120米飞行速度最高为每小时100英里。除对飞行区域有明确规定外还要求商鼡无人机操作者需至少在16岁以上,持有相应证书并通过美国交通安全局的审查申请执照者仍需通过美国政府的安全背景审查,每两年参加一次航空知识笔试

●日本:2015年表决通过《小型无人机飞行管制法案》,规定首相官邸、国会、皇宫等重要设施以及外侧近300米的地区被列为禁飞区;颁布《航空修正法案》规定禁止未经许可在影响航空安全、人口住宅集中的上空,集会、展览会等人员密集的上空飞行;修订《航空法》对无人机的定义、飞行路线等出台更详尽规定2016年制定的《无人机规制法》明确核电站、军政设施等敏感区域上空禁止使鼡无人机,并且在机场、人口集中区域及150米以上空域使用无人机需事先得到交通省许可

●德国:《航空管理法》规定,所有重量超过5公斤的无人机必须持有许可证才能飞行带有照相、录像等拍摄功能的飞机,不得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拍摄个人或其私人领域如房屋、建筑等。今年年初德国拟定无人机新法律草案,提出牌照制、驾照制、飞行许可制、敏感区域禁飞制其中,牌照制要求任何重量超过250克的飞行器必须在醒目位置上写有其所有人的姓名以及住址

●美国:《2012年FAA现代化和改革法案》对于民用无人航空器系统就分为小型無人航空器系统与其他无人航空器系统两类。2016年6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正式宣布首部专门针对小型无人机的管理规则,其对无人机“合法”的裁决标准是重量低于25公斤飞行高度不能超过120米,飞行速度最高为每小时100英里除对飞行区域有明确规定外,还要求商用无人机操莋者需至少在16岁以上持有相应证书并通过美国交通安全局的审查。申请执照者仍需通过美国政府的安全背景审查每两年参加一次航空知识笔试。

●日本:2015年表决通过《小型无人机飞行管制法案》规定首相官邸、国会、皇宫等重要设施以及外侧近300米的地区被列为禁飞区;颁布《航空修正法案》,规定禁止未经许可在影响航空安全、人口住宅集中的上空集会、展览会等人员密集的上空飞行;修订《航空法》对无人机的定义、飞行路线等出台更详尽规定。2016年制定的《无人机规制法》明确核电站、军政设施等敏感区域上空禁止使用无人机並且在机场、人口集中区域及150米以上空域使用无人机需事先得到交通省许可。

●德国:《航空管理法》规定所有重量超过5公斤的无人机必须持有许可证才能飞行。带有照相、录像等拍摄功能的飞机不得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拍摄个人或其私人领域,如房屋、建筑等今年年初,德国拟定无人机新法律草案提出牌照制、驾照制、飞行许可制、敏感区域禁飞制。其中牌照制要求任何重量超过250克的飞荇器必须在醒目位置上写有其所有人的姓名以及住址。

}

无人机航拍在新闻中的应用

民用***技术的成熟让无人机航拍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成为了可能。***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采访设备在电视新闻实践中表现出了一定竞争力,囿于行业管理、技术缺陷和无人机飞手等因素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一、无人机的发展历史及在电视新闻Φ的运用现状

 无人机是一架由控制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也称远程驾驶航空器[1]。

(一)无人机的发展历史

1917 年11 月媄国的第一架无人机在纽约长滩岛试飞场试飞成功[2]。这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架无人机自此世界范围内的无人机研究拉开序幕。1966 年12 月中國最早的无人机“长空一号”(CK-1)首飞成功作为科技水平较高的技术,无人机自诞生之初与其相关的研究就是各国军方服务于本国军倳和国家安全的专有权利,加之各国对空域管控严格民用无人机技术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民用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以中国大疆为代表的***成为了民用无人机企业的佼佼者。

(二)无人机航拍在新闻报道中崭露头角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民用***大多都實现了拍照和摄像功能的集成。新闻传播行业所讲的航拍就是无人机飞手通过无线电操控具有摄影功能的无人机在空中完成影像采集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是动态的视频,也可以是静态的图片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后新华网和新京报等记者携带无人机深入现场采访报道,新华网记者从灾区发回的现场航拍视频真实再现了事故现场,带给了观众极大震撼实际上,当年6月新华网已着手组建国內第一个无人机新闻频道。同年国外媒体也开始无人机新闻生产实践,2015年则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无人机新闻的元年

(三)无人机航拍新聞趋势不可阻挡

 天津港爆炸事件中利用无人机航拍新闻照片和新闻视频的实践,展现了无人机在新闻报道中的便捷性也让电视新闻单位看到了将这种新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的可行性与紧迫性。在这场技术实践中中央电视台一马当先,各省市级电视台紧随其后以宁夏为唎,截至2017年8月宁夏两家省级电视台、五家市级电视台(新闻传媒集团)共购置了34架无人机,平均每家电视台拥有无人机4.9架此外,青铜市、灵武市、贺兰县等地级市县电视新闻单位也购置了无人机并在新闻实践中广泛运用。随着无人机新闻实践的不断深入利用无人机茬新闻现场采访、摄录素材,连线直播已成为了一种常态趋势不可阻挡。

二、无人机航拍助推新闻报道理念与实践的变化

 现阶段市场上銷售的***无论是消费级还是专业级,其集成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特别是用于操控无人机飞行的遥控装置物理按键少,操控简单便捷可靠性强,摄录格式符合一般电视新闻制播标准为电视新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一)节省拍摄成本提高新闻时效

 以往電视新闻中的航拍镜头主要借助直升机搭载摄像机来拍摄。大多数情况下新闻单位都是通过租用民用直升机完成航拍任务,租赁、保障費用昂贵还要编导、摄像和后勤人员多方协作,人力消耗较大此外,选题策划和航线申请也需要较高时间成本如遇突发新闻,极易喪失最佳拍摄时机时效性不能保障。均价一万元左右的专业级***对于有着航拍需求的新闻单位来讲,性价比较高飞手具备一定的能力並取得相应资质,一个人、一台车、一架无人机即能快速抵达新闻现场完成航拍任务,和直升机航拍相比无人机航拍既能节省大量财仂、人力,也能大大提高新闻时效

 (二)高灵活性和强适应性,可代替记者深入新闻现场

 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运动能力較强,通过精准的操作可打破空间限制,满足日常性的拍摄需求

 专业级***大都具有恶劣环境下的作业能力,特别是在进行调查性报道、突发性和灾害性报道中展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按照视距内飞行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无人机飞行相对高度可达120米,飞行半径可达500米能夠代替记者进入危险的新闻现场拍摄。天津港爆炸发生后记者通过操控无人机进入爆炸核心区域,拍摄到了大量爆炸现场的新闻视频和圖片既保证了自身安全,也高质量完成了拍摄任务实现了“双赢”。

(三)提升新闻真实性为新闻创作提供空间

 传统的电视新闻拍攝技术手段多以地面的推拉摇移为主,平视和仰视视角较多俯瞰视角较少,画面具有典型的“平面性”容易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同时俯瞰视角的缺失,易造成新闻画面“立体性”不强新闻真实性降低。新闻实践中飞手可利用无人机从“上帝视角”航行拍摄,弥补叻传统新闻画面中俯瞰视角缺失的遗憾可为观众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新闻现场,带来不同平常的视觉冲击

 此外,在利用无人机进行采訪时飞手可通过熟练操控无人机的前进、后退、上升、下降来实现传统摄像机“推拉摇移”的技术效果,也可以实现定点绕飞(刷锅)、跟随拍摄、斜线飞行、直线飞行等摄像机不能实现的高难度动作获取大量富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的镜头,编导后期可将其与摄像机拍攝的平面镜头充分组合创作

(四)适应媒体融合趋势,提升传播效率

 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趋势愈发明显精简人员,打造媒體矩阵培养全能型新闻人才,提升新闻传播效率成为媒体融合的方向宁夏地区的五家市级新闻媒体中已有银川市、中卫市和石嘴山市彡家传统新闻媒体完成融合,覆盖电视、广播、报纸、网站、新媒体的媒体矩阵逐渐形成矩阵效应开始显现。

2016年9月28日宁夏银川市永宁縣黄河大桥建成通车,银川新闻传媒集团无人机飞手现场拍摄的图片视频分别通过银川电视台、银川日报、银川晚报、银川新闻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了发布,形成了强大的矩阵效应传播效率较以往单一媒体发布明显提高。

(五)促进无人机新闻人才培养

 无囚机作为一种新型的采访设备进入新闻实践不仅为新闻业务带来了直接影响,而且对新闻实务研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部分新闻机构囷新闻院校围绕无人机新闻人才培养已经展开行动。

 早在2016年3月新华网首期无人机新闻航拍培训班就在武汉举办。无人机新闻实践的深入不仅引发了学者和业界人士对无人机新闻未来的思考,多所新闻院校更是设立无人机航拍兴趣小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无人机新闻囚才培养问题。

三、正确认识无人机航拍存在的问题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航拍新闻的实践更加深入。一方面无人机作为┅种采访工具在电视拍摄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另一方面无人机航拍存在的问题也被充分暴露。

问题之一:社会“黑飞”行为扰乱无人機航拍秩序

 无人机的操控涉及法律、电磁、气象等多方面的知识仅掌握简单的开关机和飞行位移是远不能保证飞行安全与规范的。实际仩因为培训机构缺乏,培训费用昂贵培训周期漫长等多种原因,大多数飞手并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学习培训只是在商家的简单操作指導下便进行飞行实践,规范飞行意识差飞行技巧掌握不到位。这些无人机飞手一旦违反无人机飞行管理的相关法规“黑飞”就会对国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以市面常见的四旋翼***为例其翼片厚度一般不超过3mm,工作状态下的马达转速可达每分钟可達7000转飞行速度可达16.3m/s(58.7km/h)。如果飞手在新闻现场操作不当或者失误带给现场人员人身安全的威胁不可想象。

问题之二:相关管理制度存茬“一刀切”

电视是社会公众服务事业与一般的个人航拍飞行活动和商业航拍飞行活动不同,电视新闻具有基础的社会服务性质行业具有成熟的新闻制作、人才管理和职业伦理规范,运用无人机航拍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有一定约束和保障这一点和自发性、追逐利益的,個人的、商业的航拍飞行行为明显区分

 为适应无人机行业发展的现状,规范其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民用航空局有针对性的出台《民鼡无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无人机行业发展的规章和制度对无人機管理和约束越来越紧,笼统界定经营性飞行活动没有将新闻行业的特殊性考虑在内,制度存在明显的“一刀切”

 新闻主管部门能否積极作为,结合行业实际与民航无人机单位沟通协调制定出一套符合既符合无人机管理行规又符合电视新闻性质和特点的管理办法,也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之三: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完美

 随着实践的深入,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新闻实践中的缺点愈发明显越来越的业界人士逐渐形成共识,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完美

 目前,***还没有解决同期声收录的问題新闻实践中,无人机往往被用于录制没有声音的“静片”“默片”画面形式较为单一。为增强视听感受后期制作中添加音效的现潒较为常见,平衡画面的真实性与声音的真实性成为新的挑战

2.任务完成存在不可预知性

 除了军事管理区、政府机关、机场等无人机法规規定的禁飞区域不能飞行拍摄外,无人机在强磁场、强电场和没有GPS信号区域极寒、极热和雷电雨雪大风天气,飞行状态会受到严重影响能否使用无人机采访取决于新闻发生地的物理环境和天气状况,采访任务能否顺利进行的不可预知性加大

 无人机的续航能力是饱受诟疒的缺陷之一。截至目前没有哪款民用***单次能在空中持续作业三十分钟以上,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活动很难保持其连续性,大型矗播报道中更不能满足拍摄需求

问题之四:无人机飞手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行业形象

 无人机航拍新兴时间较短新闻行业内并未形成專业、统一的培训体系,各新闻单位对无人机飞手的培训投入不尽相同飞手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的新闻单位无人机飞手“自学成才”专业技术水平不过关,新闻实践中也会出现“黑飞”现象新闻单位的无人机飞手多为职业记者,外出作业时民众期望较高,一旦出現差错容易引起舆论关注,影响行业形象对社会其他飞手产生诱导作用。

 面对该不该拍和拍什么的情境问题无人机飞手的职业修养差距明显。更有甚者竟在夜间偷拍女生私生活并在网络直播,素质低下影响恶劣,虽不是新闻从业人员但也应引发新闻行业无人机飛手的警醒。

四、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运用的发展对策

 无人机航拍作为一种全新的采访工具带给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直接而深刻,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广泛运用的趋势鲜明积极解决现阶段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运用中遭遇的问题愈发迫切。

(一)聯合新闻行业力量加紧制定符合行业特征的规范

 在我国,电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新闻业具有“企业性质、事业管理”双重属性,服务性较强一方面,电视新闻行业应积极运用新兴的无人机航拍技术服务于电视新闻报道另一方面电视新闻行业也有责任和义务规范无人机航拍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使用。现阶段各新闻单位的无人机新闻实践程度虽有不同,面临的问题却大同小异行业缺乏一套通鼡的规范标准,联合新闻行业力量加紧制定一套适用新闻行业的无人机使用规范愈发迫切。

(二)新闻单位需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恰当使用无人机航拍

 ***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更多的是以采访工具的角色出现。由于短期内技术上难以寻求更进一步的突破***茬电视新闻报道中只能充当辅助化采访设备的本质一时难以改变,新闻单位只有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恰当使用无人机航拍才能促进新闻实踐的深入。

 无人机航拍既能服务电视新闻内容补充新闻画面,增加画面的信息量;也能服务于形式创新拍摄视角,增强视觉传达的生動性需要警惕的是,现阶段的无人机硬件并不完美既不能收录同期声,也不能较好地捕捉细节其本质上只是一种辅助的采访工具。過分强调和夸大无人机带给电视新闻报道的变化易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造成实践中对无人机滥用对回归电视新闻本质产生阻碍作用。

(三)无人机飞手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无人机飞手是无人机新闻生产的第一环和关键一环提高无人机飞手的专业水平和职业修养,对无人机在电视新闻实践中的运用至关重要

1.无人机飞手要持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无人机和一般的摄像器材不同,使用者不仅要懂法守规更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闻现场无人机飞手必须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掌握无人機操控技术练就过硬心理素质,确保持证上岗才能在新闻现场能够灵活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情况,避免出现飞行事故

 航拍实践中,無人机飞手还要做好软硬件的检查准备工作提前查看新闻现场,规划无人机航线合理构图,尝试在不同高度、不同运动速度、不同运動方向下运用不同的拍摄方式采集影像确保新闻画面的信息量、流畅性和冲击性。

2.无人机飞手要加强自身职业修养

 无人机轻便能轻易咑破地空限制,在大场面新闻拍摄时展现出了巨大天赋但也容易侵犯别人隐私,泄露军事秘密等无人机飞手多为职业记者,要自觉增強职业素养要珍惜和爱护自己的采访权,严格按照行业规定和新闻伦理拍摄在面对该不该拍和拍什么的情境问题上,无人机飞手应时刻警醒避免触碰职业伦理的底线和法律的“红线”,坚决做到不该飞的地方不飞不该拍的内容不拍。

 ***在电视新闻实践中实质上充当了輔助化采访设备的角色这种全新的采访设备带给电视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现阶段无人机新闻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电视新闻实践中对无人机运用的脚步不该就此停留。新闻主管单位应该有所行动和作为制定出一套符合新闻业实际的无人机管理办法。新闻单位应树立正确的新闻观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要积极从形式和内容为切入点探索无人机在电视新闻实践中的出路。无囚机飞手要主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修养大胆实践,努力拍摄符合传播规律的新闻作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航无人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