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论坛里总有人把我当中国穆斯林论坛,然后嘲讽我

终于有人开始研究社交媒体上的反穆斯林言论,你和我都该读读!
中穆网消息,近日,“共识网”发布《闾丘露薇:中国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上的反穆斯林情绪》一文,这是“共识网”于第二届"郑和国际和平论坛"上对前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女士的采访。此文一经发出,受到国内穆斯林网友的普遍关注,朋友圈大量转载,有网友称,“你和我都该读读!”。闾丘露薇女士关于“国内社交媒体上的反穆斯林言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反伊份子”和“穆黑”们)的研究引起大家的共鸣……昨日,共识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采访节选,中穆网今日再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共识网,由立德共识(北京)网络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是共识传媒旗下政论思想类网站,宗旨是“在大变革时代寻找共识”,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及决策力的高端人群,提供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深度剖析与理性解读。话题覆盖政治、历史、思想、文化、经济等领域,力求最大限度地为当下的中国辨析把脉,促进共识,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转型与和谐发展。
闾丘露薇,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读博士,曾担任凤凰卫视全球新闻总监,是著名的记者、资深媒体人,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被誉为"战地玫瑰"。著作有《我已出发》《行走中的玫瑰》《不分东西》《利比亚战地日记》等。&
访谈人:共识网国际频道黄南。
共识网:闾丘老师您好,昨天我们听了您在郑和和平论坛关于“中国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上的反穆斯林情绪”的演讲,请问这种现象是如何引起您的关注和研究兴趣的?
中文媒体对仇视性语言没有控制
闾丘露薇:我有这个感觉想做这个研究是去年的时候,关于叙利亚难民的事情在网络上特别活跃,讨论特别多。我记得当时有中文媒体——应该是海外的,有人写过文章,讨论中文网络上的歧视性语言、仇视语言。文章指出,虽然在国外这种仇视语言也很多,但仇视语言通常会被网站管理员删除甚至可能要承担法律后果,尤其是宗教方面的仇恨言论,是有后果的,但在中文网络上,反而对这些没有什么太多控制,所以一眼看上去很多。我因为接受了博士训练,所以虽然有这种感觉,在中文网络上仇视穆斯林的言论很多,但是最终只是一种假设,需要去论证。因为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未必真的那么严重,所以我和我的同事才会做这个研究。
共识网:您看这种反穆情绪是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还是近年才出现的?
闾丘露薇:我觉得可能去年特别多。在微博上我们去搜之前的相关帖子,大家谈论穆斯林或者谈论伊斯兰的人不多,只不过那段时间关于叙利亚难民的新闻一多,一下子数量就上来了,从学术角度来说有这是有一个priming强化效果。这个研究是我和我同学一起做的,我们更多的是看主流媒体——就是新闻媒体,因为社交媒体出现得稍晚。新闻媒体是看它有没有长期积累的对穆斯林的印象形成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看了这十年关于伊斯兰的相关新闻报道,最后的统计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它是比较偏负面的。
但是新闻媒体里不可能看到粗话和仇视性语言,这些都是没有的,其实我们是按照新闻报道内容的分类,比如说跟恐怖主义有关、跟反恐有关,要么就是犯罪、要么就是混乱等等这么来分它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学术界有一些针对美国和英国主流媒体的相类似研究。我们的统计发现在媒体上,这十年的CCTV和新华社这样的官方媒体——其实也只有官方媒体一个渠道,很多地方媒体是不能做这方面的采访的,它们没有采访权和报道权,只能用国社的这些文章——那你会发现他们偏向于这一类负面的新闻报道比较多,大概有50%多。
大篇幅引用西方国际新闻对伊斯兰形象的负面影响
我想,这里很大原因是事件之后,国际新闻报道放开了,内地国际新闻里面引用的大多数是西方通讯社的来源,西方媒体本身的研究已经证明他们就是偏负面的,讲到伊斯兰和中东就是反恐,而你用的又是他们的信息来源,内地的国际新闻本身的相对空间(相比国内新闻)又比较大一点,所以篇幅会多一点,所以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又是意料之中。但是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比方说即便是国内的——我这次论文里面没有写,可能以后会继续研究分析——即便是国内的(伊斯兰相关报道),涉及到文化、民生、宗教的比例非常少。比方说和宗教活动有关的,几乎每年只会有一条新闻:宁夏穆斯林坐包机去麦加。比方说关于新疆有很多报道,因为新疆也是我的关键词之一,来搜索相关新闻。关于新疆,一说到文化全是考古、风化的石头等等,很少跟它的宗教或者民族生活是有直接关联的。要不就是天灾人祸,比如新疆又雪灾了,自然灾害了,地震了,就会有一些援助。民生的东西也不多,但遇到正好是庆祝新疆自治区周年的时候,那段时间新闻就会比较多一些,当地民众的生活就会有一些,平时这些东西非常少。
社交媒体关于伊斯兰的内容稍多元
我们在微博上看priming强化的效果,就发现小难民艾兰·库迪海滩遇难的前后各十天,相关的帖子确实增加了800%的数量,谈论的人多了。细分的话你就会发现,社交媒体有它好的地方,它是多元化的,虽然依旧偏负面,但是负面的比例本身反而比主流媒体要少,尽管把粗口谩骂仇恨语言都已经算进去了,还是相对要少。另外在文化、日常生活、包括宗教方面,因为微博上有很多人其实是信徒,他们甚至每天都会跟你分享经文,有很多不同内容,所以你就会发现它更加多元化。
不单单穆斯林的社交平台,基督教徒也有的,但是他们都是很小的群体,没有什么人关注到,淹没在网络里面,但这反而安全,我相信如果它的影响太大的话,在目前的状态下能不能允许用这个方法去传播宗教信仰是个问题。
难民危机的舆论转变:从同理心到反对
共识网:去年欧洲难民危机的时候,我们收到很多欧洲华人发来的文章,刚开始多是褒奖德国对难民的大爱之类的,文章转发非常广,阅读点击量一天之内有上百万,但没几天风向就转了,感觉欧洲华人开始声势浩大地反难民、反穆斯林。
闾丘露薇:对,他们写了很多文章,在微博上也转得很多,我觉得当时海外几个华人论坛尤其德国的,反难民或者反穆斯林的情绪是非常激烈的。
共识网:从国外华人传过来的,国内其实并不了解。
闾丘露薇:一开始国内可能觉得跟我也没关系,对难民可能还会比较同情,但是有当地华人这么一写的话,很多人会觉得,我们都是同族,所以就比较倾向于站到华人那边。而且我觉得,关键其实在主流媒体上也没有什么讨论这个问题的,几乎就是看到难民又来了很混乱,网络上也会有比较多的假消息,都是蛮负面的。
共识网:前一阵子很多微信群里在传广州非洲人,大量传这个东西的人他们恰恰在非洲生活了很多年,就跟欧洲华人的状况有点像。
闾丘露薇:关于中国民众歧视外国人的心态或者偏见的研究,有不少是针对中国人对非洲人,尤其是生活在中国的非洲人的态度的,所以我们的研究里面引用的文献,很多都是从90年代开始,甚至更早一些,针对在中国生活的非洲人——因为非洲人可能是群体最大的——可以有一些这样的研究,但那些研究的结果你会看到,确实中国人对于非洲人有歧视,至少存在偏见,但是这种学术结果上的歧视和偏见可能在中国人看来有点放大了,因为就是骂骂他们“黑鬼”,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算不上是歧视,习以为常了。
公共政策对媒体的限制导致偏见
但是从学术上的界定来说,这些语言和态度是属于有偏见的或者有歧视的。我们的研究只是用“偏见”来定义,还没到歧视那么严重。我有个朋友,在微信上说闾丘研究的是如何黑穆斯林的,我倒觉得很多人不是是故意黑穆斯林,但是这些人有这种倾向。我们在这篇论文里面的还有一个研究是心理测试,我们的心理测试就是要看一个人有没有潜在的、自己无法意识到的、不自觉的偏见。结果显示,参加测试的一千多名非穆斯林,平均值是高于平均数的,有潜在偏见的存在。我们还针对中国的穆斯林做了一个民调,问他们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真实的歧视的个案。因为我们需要论证,这些潜在的偏见是否影响中国的穆斯林的日常生活。最后的结果,他们(穆斯林)觉得最令他们觉得受歧视的是公共机构、陌生人。
我觉得这个又是可以理解和预期之中的,因为公共机构就跟官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一样,是政策造成的,如果你的政策对媒体没有那么多限制的话,媒体就会有很多多元声音,穆斯林感觉在公共机构受到歧视同样又是政策的问题。
至于陌生人,我觉得这个也是公共政策导致媒体、导致的大环境、导致的这些陌生人会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有一些不友好的态度。
社交媒体是让穆汉增进了解的沟通渠道
共识网:记得中山大学的社会学系一个老师在小北区那边做问卷,他们做出来的是“歧视”或者对非洲人的“偏见”最严重的是在天河城、珠江新城工作的白领或者说远离那个人群的陌生人。做生意的、跟他们日常每天接触的那些人并没有什么,觉得这就是一个生意伙伴,相处很正常的。
闾丘露薇:对,小北区的那些(中国)人跟他们(非洲人)还不错。
在微博上也会看到有很多汉族人写的帖子,会说我某个同学是个回族,人挺好的,他带我去吃什么什么东西等等,蛮好的。所以只要有真实接触的话,我觉得就会比较好,比较让人看到希望,其实所谓矛盾,每个人只要多一些信息,多一些沟通,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事情。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媒体有很大限制,没有机会提供更多的讨论。倒是在网络上骂,在网上骂“穆黑”或者“黑穆”,大家互相之间骂,我倒觉得不是那么糟糕的事情。因为你在互相骂的时候是有沟通的作用,就怕骂的时候是不平等的,一方骂的声音很快会被消除掉,只剩下另外一方骂的声音。那不是更糟糕了吗?所以从目前来看,我觉得很多时候相对来说骂穆斯林的帖子删得慢,而穆斯林为自己辩解,批评一下政策,有的时候确实跟政策有关,马上就被删掉了,他就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委屈是怎么来的。这样一来的话,就很难嘛,当然相对主流媒体来说,社交媒体,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它已经是唯一一个可以让大家增进了解,或者说让穆斯林的声音或者说弱势群体的声音有更多发声的渠道。
共识网:我们曾经转过一篇文章是穆斯林写的,写她作为一个穆斯林女性不能嫁给汉人,受到家庭的百般阻挠。(编注:后来有不少质疑认为是假帖。)
闾丘露薇:这个又是主流媒体里面报道的穆斯林,女性受歧视也是媒体非常喜欢报的,第一,安全,第二,有点击率,但是又是真实存在的,报这个东西以后又没有后续的或者围绕它的解释,你看完之后,对这个宗教的印象就是毫无选择。
共识网:解释应该是从哪儿来呢?
闾丘露薇:至少你要让大家知道不是每个穆斯林都会是这样去看待它对女性或者对婚姻的态度,他们有不同的派别,有温和的、有激进的,有极端的,里面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如何改进,如何才是进步,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国际比国内报道空间大、报道别国之乱不敏感
所以我觉得,在国外网络上骂穆斯林的也是很多的,也有很多研究,我们跟进了那些研究,按照它的分类,他们的研究也是很负面的,都是反恐等等,但至少它关于穆斯林、关于伊斯兰这个宗教的很多探讨的东西是有的,不会说你不可以报道,相对来说比较多元一些。我觉得在中国为了保持民族和谐的状态,反而让你少了很多声音。
昨天的一位教授提出,可能是教育问题,而我为什么觉得媒体比较重要?反恐之前——我没看具体数据——但是我相信反恐之前关于穆斯林、伊斯兰的新闻报道其实是很少的,也是不公平,但是至少没有被放在公众眼球或者焦点面前,但反恐之后,尤其这些年,它就不断被拿出来,因为它跟世界潮流是相通的,全球都在讨论反恐,全球都在讨论极端主义、冲突,在中国的话,因为你已经是开放的,国际新闻相对来说又比较有空间,这方面的报道相对来说又不是那么敏感,你在报道别的国家乱,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我们身边的这些人。
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以前新疆出任何事情很少出现在媒体上,现在因为反恐的需要,新疆每次有事情都会出现在媒体上,而且只有一种声音,就一条或者两条,没有任何跟进,也没有讨论。就会给人越来越重复的印象就是新疆一堆恐怖分子,恐怖分子都是穆斯林,这个印象就会越来越深。这也是其中另外一个原因,就算是没有叙利亚的话,之前又有昆明火车站的事情,这些在网络上都有报道。
我看了一下,官方媒体最早出现相对较多关于新疆分离主义的报道是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因为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反恐形势比较严峻,而且我觉得应该是在报道上已经改变了以前的方式,以前是几乎不提,可能一年就一条甚至一条都没有,不公开,根据我们搜索的相关官方新闻,2008年开始公开,然后就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它很短,很小,但是它的数量在增加。
共识网:多不应该是更好么?
闾丘露薇:它只是告诉你发生了这个事情而已,被判刑了,我们哪里又开始进行反恐演习了,这些人又怎么样了,但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在这样一个情形之下,你得到的唯一的印象就是越来越乱了,人越来越极端了,这些极端的人都在新疆,慢慢你就会觉得都是穆斯林,就会一看到新疆人,我在微博上就看到有这样的帖子,说自己坐公交,或者在哪个场合看到有新疆人觉得很害怕,这一点就跟上飞机看到你旁边坐了一个穿袍子的中东人,有人会害怕的情况类似,这种害怕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天天报又是炸弹又是什么的,积累的偏见印象。
共识网:是应该更多地报道还是更少地报道?
闾丘露薇:我觉得报无所谓,但是要多一些到底是怎么回事。
共识网:中国和国外的报道的区别在哪里?
闾丘露薇:其实国外总体来讲还是偏负面,还要看是哪个国家,如果在美国的话,报中东本身对他来说只是报道,因为跟他没有太多关系,美国人不关心国际政治。问题是对于想要关心的人来说,他也可以找到更多的资讯帮助了解,但对于中国民众来说,你想要去了解另外的声音或者补充的声音是没有的,所以这是很大的区别。而且我会觉得中国因为有新疆问题有穆斯林民众,更应该去探讨或者说更应该去花大篇幅,因为它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但是结果却没有。拿美国来说的话,毕竟在中东,也没有一群人在美国的某一个地方让你会觉得有问题,这是没有的。
共识网:关于恐怖主义,中东那些国家是怎么报道的,和中国国内报道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海外记者缺乏对宗教的深入了解
闾丘露薇:我不懂阿语,所以我没有办法告诉你他们的篇幅是多少。我研究中所说的例子只是西方媒体,所谓西方媒体就是英国和美国而已,我相信你去看德语媒体可能又很不一样,因为英国和美国尤其是美国对新闻的选择,对国际新闻本来就不关心,所以就很不一样。其实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跟美国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是蛮接近的,很大原因是国际新闻你必须要用路透、美联的内容,就是买他们的东西翻译过来的。
新华社会有一些自己的记者在当地采访,但是真的不多,我们统计了一下,比例太小,既然有自己的记者在那里,完全是可以多一些民生、文化、宗教类的,他们会有一些,但没有那么深入,一般就是手记或见闻,但是你让他更深入地讲述一些跟宗教、习俗有关的,没有,要不是能力,要不就是你根本没有这个关心点,当然也有可能是报道限制。不过因为让绝大多数中国的记者从小没有宗教方面的教育,对宗教问题缺乏意识和了解,我都有点怀疑很多记者是否分得清楚各个教派,这是很大的问题。
如果你在主流媒体上报道反恐的事情,大家可以对这个历史事件有一个大讨论,绝对是好事情,但是你就会发现没有,事件背景的复杂性被剥夺掉了,在网络上又只有一种声音,当然好的地方是可能会有一些跟它对抗的声音,但是那些对抗的声音,我不知道能传多远,但我觉得至少比媒体好一些,至少还有这些讨论。
区分宗教本身与被政治利用的宗教
共识网:翻阅网民的留言时经常看到,很多网民眼中的伊斯兰教形象,是极权、封闭、没有个人自由、甚至是暴力的、认为伊斯兰教国家大多都在战乱,认为是伊斯兰教会导致的战争。
闾丘露薇:这是基本常识和知识积累还是不够,比如你对整个伊斯兰文明了解有多少。我曾经不关心,但是因为我要去中东,另外我自己去旅行。我去西班牙,发现原来西班牙靠近非洲的那个地方整个都是伊斯兰文明的体现。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有意识的去看很多书,就会知道在一千多年前整个文明世界是伊斯兰文明的世界,然后就会重新思考很多问题。你多去几个中东国家,就会发现你来迪拜、卡塔尔跟你去沙特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你就会明白区别在哪里,你就会思考这个区别是它的体制设计的原因,或是它的皇室的原因,或者说它自己选择的政治体制的原因,还是伊斯兰的原因、宗教的原因。当然,执行这个体制的人需要用宗教来为自己作为一个理由,这个理由是不是能够把它作为理由,你接不接受,这是另外一回事情。同样是伊斯兰的地方,这里(迪拜)女性就能开车。
纠正偏见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闾丘露薇:纠正一些认知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因为媒体或者是公共舆论只是里面的一部分而已,还有教育体制,你对历史的认知,每一个人的研究只是里面一个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共识网:媒体在报道伊斯兰教的时候面临哪些困扰?
闾丘露薇:媒体现在是能不碰就不碰的,能不给自己惹麻烦就不惹麻烦,这里的麻烦来自几种,一种是踩禁令了;第二种是我不想万一碰到一些特别极端的人因为我的报道跟我过不去;第三是确实有很极端的人,万一你写了一些他觉得自己被冒犯了,那不就是惹麻烦吗?所以这个时候就不碰可能是最好的。
如果你的法律体系是不完整的话,一个媒体在报道中遇到这些麻烦之后怎么保护自己呢?或者一个网民遇到这种事情以后怎么保护自己呢?你发现这个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你也没办法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不谈这些,这一点在一个比较法治、比较开明的地方,你不用担心,最多大家上法院,你要给我寄子弹我就报警,你肯定会有后果的,所以这又不一样。比如在新加坡其实早就有这样的法律。
这里有中国的大背景在那里,如果是在一个宽松的地方的话,完全可以靠民间社会的各界力量去做一些事情,但是现在你又没办法做一些事情让它变得更好一些,因为你一旦做些事情别人会质疑你,觉得你是不稳定因素,所以你就根本没办法去做。
最后还是看人,人变坏了就会更糟糕,人变好了,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好一些。所以我还是觉得在中国,社交媒体是一个希望,除非以后在社交媒体上不能谈任何宗教,但是至少现在还能谈一些。因为社交媒体是一个让大家有一个接触的机会,接触总归是好于不了解或者把你拒之门外。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你不了解,很害怕、歧视某一个团体,如果你们天天在一起生活,就像非洲人在小北区,人家都娶妻生子了,都融进去了,就是因为有日常接触,大家觉得我们都差不多,你也没什么很特别,我们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还是因为缺乏信息,有讨论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在媒体上允许有这样的讨论空间,至少能够再多元一些。从2015年开始,正如我昨天讲的,我们看到中国媒体的一点点变化,2015年中央电视台就报了肉孜节,以前是没有的,现在我们还看到主流媒体会报道和介绍一些宗教习惯和民族风俗,会多一些这样的角度,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
—注:本文为日,在迪拜举行的由郑和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郑和国际和平论坛”上的采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当别人嘲讽我时,我很愤怒?自卑怎么办?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为什么当别人嘲讽我时,我很愤怒?自卑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是他们指责了你错误,那么你应该自卑,明白否,相反你应该感谢他们,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看看那些风光的人物也是从错误中总结出经验的,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在你生活的道路上没有指责你错误,其实说这么多就是一句话当别人嘲讽你的时候建议你想及个问题:1.为什么会嘲讽你?2.你要怎么面对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引起别人嘲讽好好考虑这两个问题,每个人不什么都会做的很好很棒
采纳率:49%
谁叫我长的黑呢呵呵 你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以前的自己。这么说吧 因为是个正常的人遭到别人讽刺多少都会触怒 哪怕是修养再好的人也难免不了的,自卑的话说明时刻都在意着自己这方面,就比如我吧,我很黑(天生的) 从小就被人开玩笑,虽然我知道他们在跟我开玩笑,表面上也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内心却很讨厌那些开完笑和跟这起哄的人。但理智告诉我不能生气,我就会问他 知道我为什么黑吗?因为我黑心黑肺 所以人也就跟着黑了。你小心了,这时我就会想,没办法,我是黑啊,慢慢的发现。所以更没必要去在意,所以我学会了拿别人开自己的玩笑来开玩笑,之后久不拿我开玩笑了
只要自己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一切都只是过眼浮云!,其实没必要去在意这些,所谓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不如别人的一面的!结果你知道别人怎么样?说我幽默,比如别人笑我黑? 这里就从愤怒转成自卑的心理,那是因为我太在意自己身上这个“特点”了。随着时间的成长,我心里也就成熟了许多!
珍惜父母给你的生命 快乐的活着 才是最重要的!
不能一味忍让,别人嘲讽你,你就暗讽回去呗。生啥气呢,犯不着为这样的人生气。
恭喜我没有被大家遗忘俺认为这不是一个讲真话的年代。。。修正药。。。广告很短马上回来
被人骂你愤怒,自然心理。。你自卑就说明对自己没信心。。该怎么办,自己看着办
记住,打不死我只会让我变得更强
其他20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自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欢迎来到网易视频!
秒后为您自动播放下一视频""
【《你会怎么做?》这期节目组模拟的是,一名顾客在便利店公然歧视穆斯林店员。“能换一个美国人给我结账吗?”“你们是恐怖分子,忘记911了吗?”其他顾客看到这一幕会怎么反应呢?最后一名美国大兵,简直高能。
来源:网易网友时间: 14:32:29
--------------------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我尝试过六种不同的宗教,最终成为了穆斯林|界面新闻 · 歪楼界面新闻APP图片来源:Shutter stock&所以,你是一个穆斯林?不过,不对啊,你来自哪里?&
自从2009年我改信伊斯兰教起,就不断地被问到这个问题。感觉潜台词是:&你明明是一个白人,却&&&
他们往往不满意我的回答&&我出生在美国马里兰州,于是便会继续询问:&那你的父母呢?你的祖父母呢?他们来自哪里?&
他们只是无法想象,一个西方白人竟然不信仰基督教或是犹太教。即使我是一名无神论者,也比较容易理解。而我竟然是一位穆斯林?所以我一定是有一位神秘的阿拉伯祖母。
但是,事实是,我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后来我自己选择改变信仰,成为一名伊斯兰教徒。
我本该成为一名牧师
我出生在一个保守的基督教家庭,我的父亲是天主教徒,我的母亲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a Seventh-Day Adventist)。童年的很多时间我都在母亲的教会帮忙,挨家挨户发小册子,或是在小镇集会上传播福音。当其他人都围着油炸食品摊时,我们会搭好展台,帮助潜在的信众认识到他们有多需要复临安息日会。
我每周都去教堂,我对基督教的认识广泛,我可以凭着记忆从《圣经》中引经据典,比大人们更好地解释复临的某些观点。大家都深信我长大后会成为一名牧师。我是那种你在电视上可能会看到的,穿着漂亮的卡其裤和衬衫的典型的基督教男孩。我在宗教学校上到八年级,之后开始在家接受教育。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所接触到的都是基督教知识,不过当时我很喜欢这些。
后来,我去了大学。
当我质疑自己的信仰,我的世界崩塌了
这就像是一个古老的故事:生活在小镇上的男孩去上大学。第一次,他的信仰开始被质疑,他产生了信仰危机。
在那之前,我所见到的人全都信仰基督教:我信仰基督教,一起上学的朋友们也信仰基督教,我每天接触的都是基督教徒,这使我认为所有的白人都是信仰基督教的。
但突然之间,我身处在一个新的世界,许多人信仰的宗教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甚至还有些人没有宗教信仰。
我的同学和教授令我的信仰产生动摇,他们指出基督教体系中的漏洞,这让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的我大为震惊。
当然,我立刻就去向我的牧师询问。
他就像其他圣经故事中的牧师一样,读了几段适用于当时情况的经文,说了一些&魔鬼的引诱&之类的话,然后就打发我走了。当时确实起了一些作用,但是不久我又陷入了困扰。
那是我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候,我之前一直认为上帝与我同在,但我突然觉得被抛弃了,非常孤独。教会的前辈们认为我提的问题是无聊而琐碎的,他们要我忽视这些问题。
那段日子,我的生活并不好过,我被父亲赶出家门,没有谋生技能,流落街头。后来还是我爷爷收留了我,让我住进他的一间小房子,尽管另一边就住着毒贩。犯罪猖獗的街巷,抢劫横行,我最终失去了我的信仰,我再也不相信上帝了。
这一切在当时都合情合理:看看我的遭遇,看看世界上到处充斥着仇恨、战争、死亡,如果真有上帝,为什么会允许这些事发生?我一直是一个创世论者,被灌输进化论是恶魔撒的谎,但我开始相信无神论了。还好,这并没有持续很久。
我开始随意地信仰宗教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从内心深处认同过无神论。我总是觉得有些东西在冥冥中指引着我们,我们称它们为命运或是神的旨意。这可能这是我从小到大都存有的想法,我相信世界是有创造者的,有一个神,只不过它可能不同于基督教的神罢了。
所以,为了寻找到答案,我去了图书馆,阅读了大量有关宗教的书籍,凡是你能叫得出名字的宗教我都有所涉猎,从犹太教到耆那教,从印度教、锡克教到佛教和异教。我花了六个月时间尽可能地阅读有关宗教和哲学的典籍。
我觉得光靠阅读是不够的,没有一位先知、大师或神秘主义者是仅凭阅读就获得启示的。所以从2008年11月起,我决定每个月都尝试一种不同的宗教。在最初五个月中,我先后尝试了索罗亚斯德教(Zoroaster),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和耆那教。
不过有一种信仰我不打算尝试,那就是伊斯兰教。我从图书馆里找来的唯一相关的书就是Robert Spencer写的《伊斯兰政治不正确指南》(The Politically Incorrect Guide to Islam),所以我打消了尝试的念头。
但没有一种宗教让我觉得合适。有一段时间我还把各种不同宗教的点滴拼凑成我喜欢的样子,不过那只是在自欺欺人。
半年后,我再一次走进图书馆,和社区大学教授讲起我的故事。听完后,他笑了,他给了我当地清真寺的号码。他说我即使不尝试,也应该去看看,因为我对于伊斯兰教的看法是扭曲的。我当时觉得穆斯林是邪恶的,会残杀那些不肯顺服的人。不过我信任那位教授,于是决定去看看。
和我的想象完全不同的伊斯兰教
我很紧张,在读过那本书之后,在经历了美国&9&11&之后,我担心穆斯林会强迫我入教,要不然就会用死刑惩罚我。所以我干脆舍近求远,花了一个小时开车去了别的小镇上的清真寺。
在那里,发生了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
我对伊斯兰教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显得格格不入。不过大家都非常热情,他们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向我展示了净仪和祈祷的常识。在祈祷时,我和大家肩靠着肩紧挨着坐着,没有人在乎我是不是穆斯林。
我还记得讲道的场景,我本以为内容是关于征服异教,渴望鲜血的。但是,阿訇讲了一个耐心的男人故事。当人们在那个男人祈祷时向他泼脏物,他毫不在意,也没有心生恶意;当他挨打时,他没有还手;当人们用石头砸他,嘲笑他,将他赶走时,他还是选择原谅,并且回去帮助大家。
这跟我先前的理解截然不同。在认识到了自己之前的认识是扭曲的之后,我决定开始尝试信仰伊斯兰教。
之后的一周,我上网找了许多伊斯兰教的相关书籍。白天一有机会我就会用英语祈祷,晚上我会阅读《古兰经》。
当我越了解伊斯兰教,就觉得越欣喜。出乎我意料的是,几乎我读到的内容都能引起我的共鸣,它们和我自己的切身体会不谋而合。
从小到大,我都感觉宗教是自上而下的,人们应该被领导和传统约束。但伊斯兰教是没有限制的,《古兰经》敦促人们自发思考伊斯兰教的教义。
我被伊斯兰教讲究平等的教义所吸引,种族并不重要,贫富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虔诚。在祈祷时,乞丐也可能就站在国王旁边,因为在真主眼里众生平等。
我也欣赏伊斯兰教有时愿意进行斗争的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存在着暴力与仇恨,有时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战斗。不同于西方人对伊斯兰教的看法,伊斯兰教鼓励人们尽可能地追求和平的生活。伊斯兰教认为,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你可以作战:当你和你的家人受到直接威胁,或是当你或者其他人受到迫害。&这个时候,你必须站出来,保护自己和其他人。
伊斯兰教还要求教徒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先知穆罕默德说过:&追求知识是每个穆斯林的义务。&伴随着求知的还有自我提升,穆罕默德曾经从战场上回来后说:&我们从小的战争里出来了,即将投身更大的战争。&他暗示的是,出门打仗是简单的,但是回家后成为一名更好的丈夫,父亲,成为一名更好的妻子、母亲,却是困难的。
很快,伊斯兰教就解答了困扰我许久的问题,至少对我来说,我找到了我一生的信仰。
所以,在2009年8月,我在清真寺接受了仪式,正式成为了一名穆斯林。
现在,我被夹在中间
虽然我改变了信仰,但道路却很坎坷。人,包括穆斯林,都是不完美的。尽管伊斯兰教强调平等,但是很多穆斯林往往将他们的文化与信仰结合。有时我与身边的穆斯林交流非常困难,因为我们没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有时我无意中说出的话,可能对他们来说是侮辱。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尤其我们还面临着语言障碍。
更大的困难还在穆斯林世界之外,自从我的妻子和我一起改变了信仰,她便开始戴头巾。尽管我们是传统的美国人,但往往会引起陌生人的误解和仇恨。在商店里我们被质问是不是恐怖分子,我们还被要求不能戴着头巾或是留着胡子工作。
更糟糕的是,因为我们的选择,我们受到了家人的嫌弃、诅咒。我并不生气,只是很伤心。它也使我明白了为什么穆斯林越来越孤立。
我们夹在中间,被两边孤立,文化和语言障碍使我们无法完全融入穆斯林,偏见使基督教徒也远离我们。但是我们挺了过来,我们坚信我们受到的排斥并不是人们故意为之,外在的偏见只是一小部分,不能代表大多数美国人和基督徒。我们拥有彼此,我们拥有信仰,这是我一生的财富:我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将给我终生前行的动力。
本文来自Jeremy Spencer每隔一周记录生活、工作和互联网的。
翻译:沈怡柔
&&&&&&&&&&& &&&&&&&&&&& &&&&&&&&&&& &&&&&&&&&&& &&&&&&&&&&& &&&&&&&&&&& &&&&&&&&&&& &&&&&&&&&&& &&&&&&&&&&& &&&&& &&&
想要获取更多有意思的内容,请移步界面网站首页(),并在微博上和我们互动,调戏萌萌哒歪楼菌&【歪楼-Viral】(请猛戳)。
你也可以关注乐趣频道的微信公众号【歪楼】:esay1414
来源:Vox原标题:最新更新时间:08/19 16:08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穆斯林总人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