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中国最好的经济学家家温伯格“极其看好中国”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臆造 救美国就是救中国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臆造 救美国就是救中国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4|
上传日期: 01:31:1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臆造 救美国就是救中国
关注微信公众号高频经济温伯格:我极其看好中国_财经频道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这些姓氏在中国近现代名人榜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歼-31隐形战斗机上榜,其可能发展为中国新一代航母主力舰载机。
高频经济温伯格:我极其看好中国
责任编辑: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2月22日下午消息,高频经济创始人和首席经济学家温伯格向《巴伦周刊》表示他极其看好中国。他称,通过促使农村人口迁入城镇,这一进程正在以每年1,000万到2,000万人的速度推进,仅这一项所推动的生产率提高就足以让中国获得6%-10%的GDP增长。温伯格以下内容来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巴伦周刊》:你非常看好中国的观点有没有改变?温伯格:没有。我极其看好中国。诚然,中国GDP增速令人失望,过去10个季度处于7%-7.5%的水平。但中国的放缓存在很大的周期性,相比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现代数据收集标准以来的三次周期,这次的周期既未更长、也未更深。此次周期背后是持续10%的经济增速。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中国GDP增速的10年移动平均值(这是以经济长期可持续性来衡量潜在增速的一个好方法),增速一直为10%,即便是过去10年也是如此。是什么令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这些改革令企业重新思考它们的融资来源。这将公司从灰市移到了金融体系。随着中央政府遏制地方政府支出,中国进行了令财政支出削弱的改革。反腐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巴伦周刊》:导致中国经济减速的因素还有哪些?温伯格:海外的不利因素,出口市场放缓,人民币至少一段时间内的缓慢升值,导致出口增速的放缓程度大于中国政府的预期。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慢于正常水平。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衰退。我们看一下是什么因素在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通过促使农村人口迁入城镇,这一进程正在以每年1,000万到2,000万人的速度推进。仅这一项所推动的生产率提高就足以让中国获得6%-10%的GDP增长。现已在城镇工作的工人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力量。《巴伦周刊》:美国的投资者应如何投资中国?温伯格:他们必须要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思考中国。首先,他们应关注那些能够向中国销售产品的公司。因此他们应该找那些生产中国人需要但自己不生产或不能生产的产品的公司,而这些公司是否在中国生产这些产品并不重要。此类产品包括某些技术、土方工程设备或飞机引擎等主要资本财货,以及用来制作更大设备的小器件,比如手机和计算机的配件。最终,中国生产的这方面的产品会越来越多。不过眼下而言,向中国销售这些产品的美国公司会表现不错。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将回升至10%。欧洲已陷入停滞。那么,你想要到哪里去卖健怡可乐(Diet Coke)呢?《巴伦周刊》:还有其他需要留意的中国主题吗?温伯格: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中国的对外投资以及中国人在海外的消费支出。例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估计,未来10年将有超过5亿中国游客赴西方旅游。假如每位游客都去纽约,而且每人花费都在2,000-3,000美元,你可以想像一下影响有多大。这或许足以将美国未来10年每年的GDP增幅拉高0.5个百分点。至于对外投资,我们看到中资银行已在所有全球金融中心布局。(谷云)
凡本网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更多境外媒体报道,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
新闻热搜榜
来源:百度新闻
国新网备2012001 京公网安备
- 参考消息报社 版权所有 -高频经济温伯格:我极其看好中国|巴伦周刊|温伯格|中国经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高频经济温伯格:我极其看好中国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12月22日下午消息,高频经济创始人和首席经济学家温伯格向《巴伦周刊》表示他极其看好中国。他称,通过促使农村人口迁入城镇,这一进程正在以每年1,000万到2,000万人的速度推进,仅这一项所推动的生产率提高就足以让中国获得6%-10%的GDP增长。
  以下内容来自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巴伦周刊》:你非常看好中国的观点有没有改变?
  温伯格:没有。我极其看好中国。诚然,中国GDP增速令人失望,过去10个季度处于7%-7.5%的水平。但中国的放缓存在很大的周期性,相比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现代数据收集标准以来的三次周期,这次的周期既未更长、也未更深。此次周期背后是持续10%的经济增速。如果我们考察一下中国GDP增速的10年移动平均值(这是以经济长期可持续性来衡量潜在增速的一个好方法),增速一直为10%,即便是过去10年也是如此。
  是什么令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这些改革令企业重新思考它们的融资来源。这将公司从灰市移到了金融体系。随着中央政府遏制地方政府支出,中国进行了令财政支出削弱的改革。反腐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巴伦周刊》:导致中国经济减速的因素还有哪些?
  温伯格:海外的不利因素,出口市场放缓,人民币至少一段时间内的缓慢升值,导致出口增速的放缓程度大于中国政府的预期。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慢于正常水平。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衰退。
  我们看一下是什么因素在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通过促使农村人口迁入城镇,这一进程正在以每年1,000万到2,000万人的速度推进。仅这一项所推动的生产率提高就足以让中国获得6%-10%的GDP增长。现已在城镇工作的工人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力量。
  《巴伦周刊》:美国的投资者应如何投资中国?
  温伯格:他们必须要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思考中国。首先,他们应关注那些能够向中国销售产品的公司。因此他们应该找那些生产中国人需要但自己不生产或不能生产的产品的公司,而这些公司是否在中国生产这些产品并不重要。此类产品包括某些技术、土方工程设备或飞机引擎等主要资本财货,以及用来制作更大设备的小器件,比如手机和计算机的配件。最终,中国生产的这方面的产品会越来越多。不过眼下而言,向中国销售这些产品的美国公司会表现不错。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将回升至10%。欧洲已陷入停滞。那么,你想要到哪里去卖健怡可乐(Diet Coke)呢?
  《巴伦周刊》:还有其他需要留意的中国主题吗?
  温伯格: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中国的对外投资以及中国人在海外的消费支出。例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估计,未来10年将有超过5亿中国游客赴西方旅游。假如每位游客都去纽约,而且每人花费都在2,000-3,000美元,你可以想像一下影响有多大。这或许足以将美国未来10年每年的GDP增幅拉高0.5个百分点。至于对外投资,我们看到中资银行已在所有全球金融中心布局。(谷云)
文章关键词: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闲谈中美棋局,全球投资者的大考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闲谈之前,先给大家拜个晚年,恭祝网友虎年诸事如意!
贡献值 +10
欢迎加小箭微信号:&&&enoya2013&&&和纵横财经公众号: &&&enoya2014&&&,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
在纵横社区3年以上,有激情有正能量的朋友,欢迎加入纵横静水投资群,QQ群号:,群满额500人。
老师好,沙发。
欢迎加小箭微信号:&&&enoya2013&&&和纵横财经公众号: &&&enoya2014&&&,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
在纵横社区3年以上,有激情有正能量的朋友,欢迎加入纵横静水投资群,QQ群号:,群满额500人。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加小箭微信号:&&&enoya2013&&&和纵横财经公众号: &&&enoya2014&&&,或者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
在纵横社区3年以上,有激情有正能量的朋友,欢迎加入纵横静水投资群,QQ群号:,群满额500人。
记号...........
先给老师拜个晚年!
老师&&该进入正题了
这盘棋不好下呀。。。。。
三国时,曹操摆下酒席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不敢领情这个G2,只好靠闻雷来掩饰说破英雄的尴尬,然后是生性多疑的曹操遂不疑玄德。刘备如此经不住恫吓,曹操如此被轻易糊弄,算是把两位英雄给彻底糟蹋啦。
这是煮酒论英雄的一个段子,如今,偏偏出了个弈棋论英雄的段子。
事情由中美两国首脑互赠礼品开始,先是中方送了一本孙子兵法给美方,美方回访的时候回赠了一副围棋。要说礼品的选择,双方都很有品位,要是换了咱们平头百姓,无非恶狠狠地甩出一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通过礼品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十分明确,也充分展示了双方迎接挑战的坚定信心,唯一令人感慨的是,两种恰如其分的礼品竟然全是中国博弈智慧的结晶,至少在气势和心理上,中方已经先胜一局。
送得好,中方玩思想,美方玩实战~
两种文化的搏杀
先给老师拜个晚年!
LLG老师今好!明好!后还好!
中美下棋反映的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兵有兵法,棋有棋道,按说应该有普世的真理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像一些精英鼓吹的民主价值和经济法则那样,以西方文化的标准为准绳,为真理。然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此巨大,导致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出现了大相径庭的体系,奢谈普世,绝对是对牛弹琴。东西文化差异的题目太大,涉及太广,需要专门论述这里暂不展开,仅仅就事论事谈谈下棋。
围棋和象棋分别代表着东西方各自文化体系下的棋道,从弈棋规则和胜负规则中各位可以体味出两种文化间的巨大差异。
象棋是把所有棋子摆出来,随着棋局的发展,盘面的棋子会越来越少,直至胜负的确定。
围棋是是从零开始,双方逐次投子,随着棋局的发展,盘面的棋子会越来越多,直至胜负的确定。
这种棋子数量增减的截然相反,反映了两种对博弈力量变化的认知。
象棋以杀死对方首领为胜,当双方无力杀死对方首领时为和棋,这种以生死来定胜负的博弈自然和棋率较高。
围棋不以杀死对手论胜负,无论被吃多少子,最终只以占地多少来确定输赢,博弈中双方都会获得利益,当最终无法落子时,获利最大的一方为胜。
这种生死定胜负和多寡定胜负的规则,反映了两种对博弈目的的认知。
想蝲蝲蛄老师拜年!
有自己的思想。
胡总送的是输老美回的是棋,原来都是舒淇的粉丝。
给蝲蝲蛄老师拜个晚年!
学习。。。
学习。。。
先给老师拜个晚年!
在西方,用生死进行竞技的游戏不仅仅表现在棋牌类的领域中,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也曾被广泛普及。例如,人与人之间的竞技有角斗士,人与动物之间的竞技有斗牛士,宫廷贵族中盛行为了争夺女人和维护绅士名誉,冲突双方来一次生死决斗,草根阶层则流行用只有一颗子弹的左轮手枪来以命相赌。后来,西方文明进化了,这样的游戏才渐渐消失,大量采用东方早已实行的文明的竞技规则。现代体育竞技中的球类游戏,基本就是按进球数的多寡和失误多寡来确定输赢的(蓝足球和排球具有代表性)。
二战后,美苏之间下了45年的棋,最终用生死决出了胜负,输棋者惨遭裂尸,一个庞大的红色帝国被抬下棋桌。此后的20年,美国始终没有对手,快快活活的享受着独霸天下的乐趣。中国则像当年的刘备那样勉从虎穴暂栖身,韬光养晦死活不出头。
然而,从奥巴马送礼的那一刻起,中国接到了对局的邀请函,靠韬光养晦挂出的免战牌顿时失去了庇护作用,不论是否情愿,中国被人家请上了棋桌,中美棋局正式开始,美方获先手优势。
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重量级博弈,耗时不会超过30年,输者必将被肢解裂尸!
谁会是输者?
呵呵,結局似這般恐怖么?
楼主用棋道来诠释中美之间的利益博弈真精彩,继续期待...
新年愉快!
----------------
5万红军的鲜血促使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不知道下次遵义会议前还要放干多少人的血。。。
要不干脆挂白旗。。。
给老师拜个晚年,欢迎别开生面的论谈。
中国凭什么享受与超一流棋手对局的资格?
修炼230年的给修炼60年的下战表,何故?
盖因在60年的修炼中,中国干了三件大事,完成了三次脱胎换骨的蜕变,尽管一路跌跌撞撞,三次跳跃龙门的鲤鱼真的变成了一条巨龙。
当然,中国面前还有一道门尚待越过,无奈对手已经醒悟过来,不再留给中国从容蜕变的机会,因为一旦越过复兴之路的最后一道坎,任何棋局对中国而言都没有对弈的意义了,即使超一流的美国也没有丝毫的胜算机会。
看老师的文章总是让人心情大快!
本帖最后由 喇喇咕 于
09:26 编辑
中华崛起干成的第一件大事:毛时代的工业化。
工业化产生的背景大家都很清楚,历时百年的英法战争以法国的最终胜利结束后,法国把英国排斥于欧洲大陆之外,切断了英国与欧陆的经济联系,迫使英国向海洋发展,当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海洋控制权后,大规模的海外贸易需求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随后英国的工业化又带动了欧洲各国以及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基本上可以看做基督圈最早接受了工业化,形成了强势的西方列强和强势的现代西方文化。在西方势力扩张的过程中,最先领教工业化造就的强大军事和经济能力的中东伊斯兰圈失败后变成了殖民地,接着,工业化的军舰和商船把印度和东南亚的佛教圈也变成殖民地,当这些军舰和商船前进到东亚儒教圈时,情况不同了,初尝败绩的中日两国随即开始了各自的维新运动,实质就是儒教圈接受了工业化的理念并实施推行。但是甲午战争日方获胜后,清政府的巨额赔款加速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反倒是自己断绝了工业化进程的财政支持,断送了中国首次工业化的实施,最终清政府也被推翻。上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再次出现所谓黄金十年的第二次工业化进程,已经实现初步工业化的日本不愿意看到中国也踏上工业化之路,于是以侵华战争的方式,野蛮的中断了中国的这次机会。随后近20年不间断的战争又把仅有的那点嫩芽般的民族工业摧残殆尽。
儒教圈绝不排斥工业化,毕竟儒教的包容性是所有宗教中最宽容的,因此继西方之后,日本,四小龙先后完成了工业化的转型。
喇喇咕-----有理
有理,佩服,学习,希望继续.
我曾经看过柏阳的中国史纲一书,耳目一新,以另一个视角看问题.楼主我佩服你,谢谢,我顶你.谢谢你,让我又找到了新的视角.
历史曾经很公平的给清政府,民国政府以及共和国三次实现工业化的机会,前两次均因为战争失败导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夭折(早晚中国人会和日本算这笔账的)。唯独毛时代成功的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历史的角度看,新中国刚诞生的那场至关重要的朝鲜战争,中国人咬牙打胜了,确保中国有了相对安全的转型期。中国的工业化基础的底子都是那时打下的,如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从低端中端到高端,是全球各国中最完整的体系,在体系的完整上已经超越了其他先进国家,未来也很难有其他国家能做到中国这样的体系完整性,金砖四国都没有这个能力。
一、目前以长江流域为中轴,华北、华南为两翼的战略是和所谓的韬光养晦、消气外交相配合的,不可能有大的作为,隐藏着极大的危险。而所谓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重要性,只是一百五十年前鬼佬弄出来的迷混药,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以江浙为重心的朝代都是弱势的,这种巧合恰好是中国地缘所隐含的必然。因此对该地区,国家不能继续保持目前如此的投入,拉高就要出货了,别最后吊在半空,自弹自唱。该地区可以成为某个经济中心,但绝不可以成为一个战略中心。
二、从长期的角度,应以环渤海湾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秦川地区建构大的战略三角。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起点打通东南亚一线,以秦川地区为起点沿原丝绸之路打通中西亚一线,两者构成对印度的双线钳制。以环渤海湾地区为起点打通东北亚一线,抑制日本和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另外这三角间的互动以及构成每一角的小三角,由于太琐碎,这里就略过)
三、中国以这个大三角的为基础将逐步成为亚洲之王,其领土(或附庸性质的影响)应该从乌拉尔山往东直到大海与美洲对望,从北冰洋直到太平洋俯视澳洲,形成世界的中轴,让欧洲和美洲成为其两翼。它们本来就是从原始大陆因地壳运动分出去的,如此只是恢复本来面目。
四、为达到以上目的,有一系列、全方位的具体措施,这里眼多耳杂,就不说了。大家权当游戏,不妨想想。但如果在2010年前还不改变现在的战略格局,中国将失去机会,就算经济怎么好,也就等于养肥的猪,最后还是要挨宰。由于人的原因已经浪费13年,今年的改变是否是一个契机,就不是在下所能把握的,只是尽一点国人的义务罢了。
=====================&&转自强国论坛&&打喷嚏打喷嚏:
60年中干成的第二件大事:邓时代的商业化
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当一个新系统诞生并替换旧系统的时候,最干净彻底的做法就是对旧系统的格式化,然后在空白的磁盘中安装新系统。人类社会也不例外,在中国,毛格式化了蒋,邓格式化了毛,如同视窗取代了DOS,XP取代了98,每次格式化后运行的都是更加先进的系统。
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等级是按士农工商来划分的,精英的社会地位最高,工不如农,商的地位最低,经过毛的格式化,排列顺序变为工农商学兵,高贵的愚蠢者精英们连个排位都没有了。工业化时代嘛,工自然是老大是领导阶级,农要为工业化提供劳力和资本,保留了原地位,商的地位首次有了提升。然而,经过邓的格式化以后,商被推到了首位,所谓市场化实际就是商业化,不管黑猫白猫,赚钱就是硬道理。几千年的轻商意识被一扫而空,连不闻尘世的佛门,玩枪的军队都被卷进了这个商业化的洪流,通过商业化的历练,不仅焕发了中国人的经商智慧,同时也把中国彻底的融入了全世界。
全球赫然发现,从地中海文明走出的商业大军中,除了犹太军团,伊斯兰军团,如今出现了更加庞大的中华军团!
学习学习再学习!
严重同意你的观点,保家卫国还是要靠除长三角以外的地区发展。
长三角只适合做经济中心,因为这里投机的气场极强,玩命的人没有。
学习,向版主致敬!
向版主致敬!
本帖最后由 喇喇咕 于
09:44 编辑
巨大的社会变革,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维系两千年的社会结构,也彻底更新了人们旧有的思想意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在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思想却产生了迷茫,抛开那些西方的走狗精英们的混淆视听外,充斥在网络上无休止的各种争论和相互谩骂,真实反映了这种思想缺失混乱的现状。
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商业案例,讲的是两个鞋厂推销员来到某小岛,面对全岛的赤脚居民,一个推销员回电说这里的人不穿鞋,另一个则回电说这里的人全没穿鞋。
从商业角度看,市场存在两种需求,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商人既要满足显性需求也要挖掘隐需求,创造需求。这里便引伸出了导向的问题,创造新的需求,必须首先改变消费者的观念,上述第二个鞋厂首先要向当地居民灌输人类需要穿鞋的观念,文明人需要穿鞋来保护自己的足部,没有这个洗脑过程,就没有新市场。这种洗脑宣传也是格式化的一种方式,任何改变原有观念的变革,都需要进行必要的格式化的洗脑,文雅的名词叫做宣传导向。
西方商人很早就意识到洗脑的重要性,意识到媒体在洗脑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几乎所有的媒体工具都被资本所控制,并且作为一门学问,深入研究受体的心理,洗脑的技巧,经过联想和暗示,让人愉快的接受洗脑过程。例如,让阳刚的西部牛仔点燃一支万宝路,让好莱坞展现绅士的生活方式等等,绝对刺激你的消费冲动。
当然,在资本控制政治后,洗脑的对象就不再局限于商业领域了,可以说,在洗脑的水平上,西方的能力现在无人能及,不仅仅是话语权的问题,其技巧傲视全球。我们的洗脑水平太直白,直白的让受体本能的产生了怀疑和抗拒,灌输是要讲技巧的,这也是对中国教育方式的挑战。
什么时候中国才算真强大?失区的领土领海都回来(包括文物);中国能为本国和世界提供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汽车、电脑;世界上再没有各国欺负华侨的新闻;中国公民的出国护照上像美国公民一样写着:中国军队是您强大的后盾。
我们要有尚武精神,不能光是装备,就算是只熊猫,也要当“功夫熊猫”!
我们现在不是太平盛世,而是太平乱世!我们现在所谓的幸福,是“软乎乎的幸福”
以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现在是一将功成万笔秃。千军万马写八股,走正步。
形式主义空前精致,教条主义空前正规!
古人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说三年就应该打一次!
三军都要有把战争推到侵略者国土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核心军事能力”!
我们不能让和平的诚意和主张,变成别人束缚我们的绳索!
不能转化为国防力量的GDP就是“狗的屁”!
准备指的是心理上,而不仅仅是装备上。如果是装备准备,我们永远也不会准备好!中国解放军也从来不是靠装备打赢的!
外敌只能要中国的地和钱,腐败可以要自己的命。现在不只是ZF腐败,人民也腐败。新中国初期,7亿人民7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现在是10亿人民9亿赌,还有1亿在跳舞,大街小巷斗地主!
一个合格军人的五种境界:知识,智慧,责任,意志,道义。可我看现在很多人,都只在知识这一层面上!
军人,就是国家的狗,你练好本领保卫国家,给人民安全感就行,有机会的话给人民抓只兔子回来。
& && && && && && && && && && && && && &&&---戴旭
中国的沿海集中了改革开放的全部家当,北京是中国的头颅,沿海就是中国的心脏。但偏偏这个地方,由于中国没有海外盟国和军事基地,也没有航空母舰提供基本的防御纵深,而对面却分布着世界最密集的海空军基地,驻有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兵器如核武器、核动力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集群,隐身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还构筑了世界最完备的反导弹防御网。这就等于中国的胸膛,被抵上了几十把刺刀。
好,老师继续
中国干成的第三件大事,就是独立自主的发展国策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冷战局面,新中国诞生后,面临一个选边站的决策。傍美?傍苏?还是不傍大款,向印度那样搞不结盟?毛正确的选择了傍苏。
在废墟上建立的新中国,要想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建立,无论从资金,技术都无力靠自身的缓慢积累来解决,傍大款应该是条捷径,问题是傍谁对中国最有利。从安全角度考虑,苏的威胁大于美,蒙古已经被人家吃掉,东北的中长铁路和旅大被人家控制着,新疆随时会被搞独立。雅尔塔美苏也想对中国搞个象德国朝鲜越南那样势力范围的分割,三北归苏,长城以南归美,让共产党和国民党当傀儡。偏偏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不接受美苏的安排(印度的独立是以国土被割裂为代价的),蒋的让步到允许蒙古独立为止,换取苏不支持中共,后来退守江南,退守台湾,也没有搞两个中国。中苏论战时,苏称中国的边境在长城是有原因的。
当中国无法有效保护自己的国土时,和对手结盟就是最好的权宜之计,这个方法在中国保护自己金融利益时被再次使用,把人民币与美元又绑到了一起,中国人玩战略毕竟有悠久的历史底蕴。
这个结盟最终换来了苏联对中国工业化的卓有成效的援助,毛的目的达到了。
不过当年苏联的对华援助绝非象洗脑宣传的那样,是老大哥出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的高尚之举,而是两强争霸的需要。尽管由于中国的加盟使人口数量的对比有利于苏联,但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的援助,使两大阵营的经济实力对比出现了明显的差距,苏联援华实在有些迫不得已,没有私利目的,能让以贪婪闻名的人出血为他人作嫁衣裳?
有人天真的认为,当初如果傍美,也能换取同样的援助,这可能吗?
如果中国选择傍美,两大阵营的力量对比将极为悬殊,美国根本没有必要援华!
苏联解体后,傍美的叶利钦也充满这种幻想,希望获得西方的援助,结果呢,什么也没得到。反倒是傍华捞了不少银子,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两种傍法,其中的智慧可是大不相同呀。
另一个起作用的因素就是朝鲜战争。
两个帮派的马仔斗殴,一方老大亲帅众弟兄上阵,另一方老大却躲在幕后,让刚入帮的新手出面死磕,没想到混不吝的小子最后赢了,老大载面呀。罩看小弟本是老大的职责,如今居然由别人出面承担了老大的责任,事后向老大要点置办家业的银子,你能不给?
那场胜仗中国的收获颇丰,不知为何总有人争议谁获利最大,明摆着,是中国嘛。
从围棋的观点看,美苏朝韩的实地战前战后没有丝毫变化,还是那条三八线,中国战后却把国家安全控制范围拓展到三八线,直到现在,不管谁想改变现状,先要问问中国咋想滴。
顶贴..............
顶蝲蝲蛄老师
不论是否情愿,中国被人家请上了棋桌,中美棋局正式开始,美方获先手优势。
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重量级博弈,耗时不会超过30年,输者必将被肢解裂尸!
谁会是输者?
不论是否情愿,中国被人家请上了棋桌,中美棋局正式开始,美方获先手优势。
这是一场关乎生死的重量级博弈,耗时不会超过30年,输者必将被肢解裂尸!
谁会是输者?
拜读,致敬!
转个分析时政的帖子
丰田神话(一)本嘉明
本周的热点,就是中美对峙和丰田失手,我们分开说说。
大家细心的话,应该记得小本在&煮酒论雄&之“煮酒论雄”篇里,提到饺子哥杀气腾腾说要“斩个冰岛西班牙”,那是日写的东西了,当时大家可能有些奇怪,关西班牙什么事呢?这一晃也就过去了。
如今就得旧话重提了。
我们这么穿越一下,比如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要横扫欧洲,欧洲当然要抵抗图存。那么,现在的美国金融势力就是蒙古骑兵,趁着金融风暴这股妖风,掩杀过来。
欧洲联军的主力,是德国,法国两个重装步兵军团。于是欧洲联军摆了个“U型一字长蛇阵”,德国法国两个方阵在U的底部,组成中军。右翼是老欧洲的兄弟部队,虽然规模小仍属精干贴心,如意大利方阵,荷兰方阵,北欧诸国方阵。左翼是新归附的东欧部队,由中欧的奥地利领头,同德国方阵衔接,最为薄弱而涣散。而西班牙方阵,在右翼的翼根部,介于中军(法国)和右翼指挥意大利之间,等于是一个人的右肩关节。而英国不是步兵,是轻骑兵,在德法方阵的身后心神不定地逡巡,如果欧洲联军能胜,当然奋勇出击,不然就先逃之夭夭。
由于两翼如同双臂,向敌人伸出,那么最先接敌是必然的。左翼顶端的罗马尼亚部队和右翼顶端的希腊部队一触即溃,对欧洲并不是问题,只要中军岿然不动,见死不救,美国金融骑兵并不敢轻率向中军进攻。否则,击其中则首尾俱动,会把美国骑兵包在里头。
在2008年10月间,西班牙事实上已经破产了。很多企业破产时,运营和产品销路其实没事,是资金链断裂,窒息而死的。当时西班牙的情形,跟今天的海南省很相似,地产疯狂到麋烂,所以不客气说,如果中国的省,可以分别破产的话,那海南省在不远的将来,必然破产一次。
从这个“U型一字长蛇阵”可以看出,西班牙的地位,太重要了。今天的欧洲联军,实际分成三部分,中军和两翼。其中左翼在2008年备受摧残,已经完全残破,惊弓之鸟,在2010年只能勉强摇旗呐喊,装装样子,真一接敌,可能一鼓即溃。所以,如果西班牙被金融狂风吹散阵形,美国骑兵随后跟进,就把尚存战斗力的欧洲中军和右翼分割包围,右翼都是小股部队,军权不统一,必定恐慌,要么不战而溃,要么微弱抵抗后投降。而欧元的策源地,反美国的罪大恶极主犯德法即便负隅顽抗,也已是瓮中之鳖。这等于在摔跤中,把对方的右肩膀脱臼,自然手到擒来。
所以不论在,美国要完胜欧洲,击破西班牙是必要的,重要的。这是小本在2008年预测西班牙会先倒的主要理由。2008美国没动手,是时机对美国也不利。但这不代表西班牙随后就能逃过一劫,因为西班牙至今都没有强大到令美国要绕过它。时至今日,欧洲联军仍是疲惫脆弱,岌岌可危的,防线上漏洞百出。
对于中国,今天的状况是:
1)中国需要世界,超过世界需要中国。按忙总所说,今后10年,基本要保九,靠什么?当然靠外需。换句话说,9%里头,外需要贡献5%以上。
具体到中美,可以说:中国需要美国,不低于美国需要中国。
2)中美欧三极,美国最强,另两个到了危急关头,只能联手,别无选择,谁帮美国就是替自己掘墓。
3)只要中-非美关系好了,中-美关系现在不好,将来也必然好起来。同样对于德法俄等国也一样,只要找到朋友抱团了,同美国的关系自然会好起来。因为美国正视现实,勇于自我调整。
4)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人,但双拳难敌四手。所以美国也需要各个击破。G2就是买中国一个中立,可惜没有成功。
在&煮酒论雄&之“煮酒论雄”篇结尾,小本提到,中国对於小布什的对台军售方案,是放行的。到今天,小奥不过是执行这个方案,并没有加码。中国激烈反对的理由是:你他妈的可以不做嘛,我同意你就做啊,猪头啊,也不看看山水,那饺子哥做得,你就做得?
这理由,有些牵强,但劈头盖脸,先声夺人,搞得小奥跟矢车菊花太郎差不多,委屈是委屈,可也挺习惯这感觉,痛并快乐着。
而深层的原因,可能是欧洲眼看顶不住了。德法讨伐美国,是小油瓶撞大油瓶,哪个要倒,TG就去扶哪个,毕竟三角关系是最稳定的局面,缺一不可。
那么,既然欧洲要怂,TG必须施以援手。但这种事,毕竟是助人为乐,TG主动倒贴上去,十分不妥。所以唯一办法,是拉开同美国的距离,使欧洲愿意主动求上中国门来,至少鼓励他们一下下,否则人家拉下脸最后讨个没趣,何苦来。而中国此前,对于G2的口头反对,相当软弱,等小奥访华,联合公报出台,等于中国默认G2,至少给外界半推半就的感觉。因此在这军售案上,不得不掀掀台面。小马挺委屈,小奥也挺委屈,本来挺美好个事儿,怎么就这样了?可不委屈你一个大蚱蚂,一个小蚱蚂,委屈谁啊?为世界革命的大局,就牺牲一哈子嘛。
接下来,这一章的主题,就是丰田。以下都是小本个人观点,无碍旁人。
但凡在制造业实体干活的,基本能同意一点:丰田是工业文明中的一个英雄,高山仰止的英雄。
但英雄也有弱点,也是凡人,也不时为恶。
丰田这次的危机,我看来源于三点:
1)过度“改善”。
2)内外有别。
3)木秀于林,美帝必摧之。
汽车是个复杂系统,汽车油门踏板,不止丰田有问题。小本个人知道,DODGE的CARAVAN也有油门缺陷,踩到底时有时不会回弹,需要猛力再踩几脚才能弹回,但这是油门弹簧的问题,而且当时刹车是好的。此外GM有多款小车型在长时间高速行驶下后轮轴强度有隐患。而丰田的刹车问题,一是在较小概率前提下偶尔会自动加速,而且刹车据说有同步失灵。二是向丰田供应这批油门系统的美国CTS公司为很多汽车公司供应油门部件;向丰田供货也是长期合约,每次都有验货检查。这次只有丰田出问题,有一个可能,是丰田独有的一些车辆主控电脑的程式和附加设备(如电子节气门系统),在某些外部环境的巧合下促发小概率BUG,使车辆失控。
这里小本先说说个人一点开车的小想法。
一,世界上有没有一部车是完美的,万无一失的?
开发出一个车型,有很多妥协折衷的地方:安全性和成本;汽车功率(这是安全性的基础)和油耗,等等。任何车,你把它长时间放在极限工况下,或放在罕见突发状态下,整个系统都有可能出点设计时无法考虑周全的纰漏。难道奔驰翻车就不死人了?
丰田这次的问题所以严重,是因为一个经验丰富,驾驶谨慎的老司机,可能也会死在这个失控上,就是说,事故概率不算大(迄今815起车祸,加上未出车祸未报案的,估计几千起),但一旦中奖,就非常危险,神仙木得救。但现实是,大多数司机出事故,是人为因素,你开个没问题的德国车,不好好开,神仙也不来救。
一个小心的人,会对任何车都不绝对信赖:事先规划路线,提前出门,上高速时轻点几次油门不一脚踩死,为了每天少跑几公里,住得远就搬次家……伴车如伴虎,养车如养狼(吃肉开销太大)啊。
如果您这一点想不明白,开坦克一样危险。
从概率上讲,丰田这次的问题,并不特别可怕,可怕的是借机摧毁用户信心。告诉你该海鲜酒店的鱼翅汤,每五百碗里照例有只苍蝇,而且你已经买单了,搏不搏?
二,丰田早在2003年就发现这个质量问题,但收买受害人和当局,篡改数据,草菅人命?
老大,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公司都是草菅人命的。
您在职场生涯中,做过什么客服作业吗?一心为工作,死心塌地把客户当亲娘,是没有的。唯一的区别,是凌志的客服,把你当35%个亲娘;奔驰的客服,把您当28%个亲娘,其余类推。设计和生产环节,也同样。接到个报告就一惊一咋的,还让不让万恶的资本家活啦?
多伦多今年开门不利,头3周行人被撞死14个,抵往年全年的1/3。那你就搬深山老林去住着了?活在当今花花世界,每一分钟都有危险的,桃花运砸头算不算?
三,节油和减排。
小本个人意见,安全和环保省油,是多少有冲突的。在北美,大家TOUGH惯了,跑在路上你没招惹谁,人一头撞上来,也不见得事先跟您预约。所以您手头还行,就多考虑大尺寸车,重点,宽敞点,用钢多,冬天不打滑,挨撞的话溃缩区也大。当然平时就多费油钱,进出车位容易擦,小模样就别惦记范冰冰了,整过容还能是个孙二娘就不错了。
您现在要在北美的白领管理层里厮混,听不懂“KAIZAN”,买块豆腐撞死算了。什么?TOUFU也听不懂?
KAIZAN,是日文里“改善”的发音,这成为时髦,拜“丰田宪法”所赐。丰田的革命法宝,是“持续改善”和“尊重员工”。
美国极牛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说过:“企业会逐渐变老,而且无可避免这宿命。”,丰田的改善,已经发展到极致,就是老子努力锻炼,吃各种仙丹,非得长生不老。
中国人孔博士说,过犹不及。
实际上,小本认为,要企业长生不死,是个冷笑话。只要整个社会大环境始终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就够好了。企业是各有天命的,所谓元亨利贞。轮到该你老的时候,要看开,要舍得,要服气。企业创建,就是为了将来死掉的。一个企业虽然死了,物质不灭,创造的技术和精神财富,培训的员工,仍转移到其他新兴企业,继续贡献社会。
从这一点上说,在“世界是平的”的时代,把一个地方文化色彩浓厚的企业做得太好,是件坏事。
丰田即便优秀到极致,它的日本文化色彩太浓厚太自我捍卫,这是它的宿命。
丰田很倔强,很要强,也很争气。它的“永远改善”,从小处着眼,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从管理水准说,美国的车厂是走兽的话,日本本土的丰田厂(如上乡厂,元町厂),已经蜕变为飞禽了。但“永远改善”,从战术上讲,很成功;从战略上讲,是否也对呢?逆天而行啊。
丰田人,二战后重新出发,就从上到下,灌输专务董事根本正夫“改善,改善,再改善”的心理自我暗示,可以说,是一场温和持久的“文化大革命”。
这比喻非常不伦不类,但真有类似之处------你只要把“阶级斗争”换成“KAIZAN”就行了。
首先,丰田断定,真正的完美,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我们丰田,在任何角落,都存在不完美。生产场地太大,仓库太大,生产手段太先进,这些也可能是种不完美,更不用说相反了。所以,阶级斗争,无所不在。
其次,你再努力,不可能在眼前达到完美(等于共产主义实现是遥远的事),因为科学技术发展了,人员素质提高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了,原来不完美的现象会越来越少,但新的不合理不完美又随之涌现。总之,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永远讲,绝不可能用不着讲。一旦不讲了,红旗落地,末日来临。
第三,阶级斗争,靠发动群众。全公司,不论一线工人,技术研发,后勤保障,人人参与。比如总公司总务部秘书课提出用用过的A4纸裁小,背面贴到旧信封上,重新利用信封,这一改善,每年节省10万日元。其次是事事过关,全公司人人响应“合理化建议”制度。这制度自1951年由美国福特厂的“建议体系”制度移植而来,51年收到群众的“合理化建议”789条。1984年,员工合理化建议累计突破1000万条,到2000年,单年建议达66万条,平均每人12条,采纳率99%(就丰田的记录看,很多建议试验后是失败的,但绝不能因此打击建议者的积极性)。
这个制度,长期折腾,到底好不好,小本无资格评论,这里只说两个例子。
一个来自《赫鲁晓夫回忆录》,老赫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已经是斯大林身边的红人了,有一天,斯大林交给他一个重大任务。莫斯科有家新建立的轮胎厂,从美国引进的生产线,等美国工程师一走,产品质量一塌糊涂,新轮胎很快磨损,部队怨声载道。于是,堂堂政治局委员放下所有工作,下到厂里蹲点,最后搞清楚,厂子里搞社会主义技术革新,技术员擅自把轮胎里的子午线钢筋减掉一半。
一个设计者,制定规则者,不参与实地生产,可以较客观地,较严格地核定标准。当实地生产人员有权更改标准,使之“改善”时,一会不会贪图自己工作轻松?二会不会由于技术水平较低而擅自违背科学规律?这是个权利分执和平衡问题。事事决于总工,可能会教条化,官僚主义化。全部决于技术工人,应该也不妥。如何划一条较合理的线(而且这比例随时在变,与时俱进)是很头痛的事。一次没划好,是否就会出“子午线轮胎案”,或“油门案”呢?
第二个例子,来自丰田在美国的分公司。这些美国本地工程师已经被丰田企业文化“精神控制”到了这样的地步:
一个工程师说:“一天结束时,如果我能看到有所改变,我的工作做得更好,流程被改进,我就有一种特别想回来再干的感觉。”,装配经理霍华德-阿尔特里普说:“即使在家里,我也尝试不断改进,比如换一种路线割草。在厂里‘持续改善’是我每天必须思考的,但我并不厌倦,反而乐此不疲。”另一个经理庄严宣称:“在美国丰田,‘没有问题’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妈妈咪呀,他们真是见识浅,70年代中国的工厂开小组思想会,不就是这样假大空的吗?在日本,这样管50年是可以地(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也不买帐了),你在美国文化里管个10年试试?丰田这样“逾淮而枳”,早晚会出大麻烦的。
好,回到“油门案”,小本认为,可能有四大“过度改善”方面的原因:
1)设计上叠床架屋,一个系统越复杂则越不可靠。
2)丰田已经在开发新产品的顺序上做了“改善”,该“顺序开发”为“平行开发”,虽然缩短了“前置时间”,但大大增加了危险性。这种改善,就是草菅人命。
3)丰田长期信奉,最朴实最简单的品质管理方式,是最有效的方式,一共是4个简单工作(下面详解)。但,对于小概率电脑程序的BUG来说,这种落伍方法完全无效。
4)过度“省工省料”。
丰田神话(二)
小本这篇的主旨,是:
1)美国为帮三大报仇,抢回市场和就业,手段毒辣卑鄙,等于奥运会上跑不过人家,就半夜拦路海扁。
2)苍蝇不叮没缝的蛋,丰田这个蛋,是不是已经彻底变成坏蛋还不可定论,但你有缝,给美国苍蝇(不是苍鹰啊)叮牢,则是你自己的错。
3)这次游戏规则的大改变,对美日关系,和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路径,都有深远影响。其中哪些,值得我们深思之?
4)用周立波的话讲,这次美国对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工业管理理念来了个“按揭”:按倒在地,揭去一层画皮。日本企业的发展思路,迥异于欧美,而一个后发企业要赶超,不仅要在产品和服务上用心,也同样需要对内压榨员工,对外算计顾客。日本经营神话,在1990年代日本步入衰退后,并没有立刻遭遇“按揭”,巨大公司如丰田者,仍是世界企业家们崇拜的偶像。而这次油门“按揭”,恐怕是全球性的管理理论和实务大转轨的开始。今后,日本不仅在国家定位上迷茫,在金融管制上迷茫,恐怕在制造业管理上也会迷茫(配合新生代日本人的新面貌),被别人逼着抛弃旧的,新的又在哪里?
中国的紧跟企业们,又该怎么办?丰田这些毛病,我们的土狼们怕是更多吧?
丰田的改善,分两个基本方面:增加客户的价值;减低丰田的麻烦。
在丰田针对油门设计的“过度改善”方面,上节提到了4点,这里展开一下。
1)叠床架屋,自作聪明。
早期的汽车,方向盘是不带助力系统的,这直到二战后的军用吉普车,仍是如此,今天在香港,还有一些英军留下的早期军用吉普,不是彪形大汉,还真扳不动盘。为什么?避免液压助力系统在战时恶劣环境下失效。系统越复杂,中间环节越多,可靠性必然越低。
但丰田这次的改善(加入智能节气门系统),还算是为顾客增加价值。可能,是好心办了坏事。
2)并列开发。
2002年起,丰田折腾了技术部门,拆分成三组:前轮驱动车组,后轮驱动车组,卡车组。同组内的不同新车项目,尽量使用同一零件。通过这一“改善”,初步完成了曹操的“连环计”,把战船绑到了一起,以至于今天要一口气招回500万部车。
随后,丰田又在开发顺序上,由传统的“顺序开发”,改为“平行开发”。
所谓“顺序开发”,比如,先设计“凌志”轿车,推出市场,在大量使用中试错后,再循序渐进,开发“凌志”SUV,好处是减低工程技术风险,确保轿车上浮现的问题,在SUV中已经彻底解决了。但丰田的“改善”,是把这两种型号同时推进开发,因此工程设计时间节省了50%,从设计到投产的整个流程时间(前置时间)节省了15%。德国人真的很笨,基本工艺这么发达了,就不敢这么大跃进。
这一“改善”,不仅使用在“凌志”车系,更在PRIUS的开发中大出风头。PRIUS从批准设计到投产只用了惊人的14个月。
于是,昨天的消息,PRUIS也召回了。
这个“改善”,显然是为丰田自己服务的,结果偷鸡不着。
而其中,体现了丰田恶劣的思想:视消费者生命利益为草芥的冷酷思想,一心只想赶超同行。
企业的终极任务,到底是什么?中国的企业,不也一味求快吗?
“凌志”车系,在这个出发点已经错了,遑论后边对客户婆婆妈妈的服务呢------人不是服务你,服务你额头上贴着的票子罢了。
3)日本的组织有个特点,一旦因循守旧起来,极其顽固,丰田其实并不例外,比如品管手段。
丰田认定,最朴实,简单的方法,是对产品品质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丰田的品管砖家进行品质审核时,传统上极少使用复杂的统计数据,而“只”进行以下四项简陋的工作:
A。亲自到现场查看。
B。认真查看现场的情况。
C。用“一个流”和“安灯”使问题浮现出来。(这解释起来要花点时间,先略过,大家自己狗)
D。对问题,反复问5次“为什么”。
丰田公司坚信,这些发现与处理问题的简单方法,绝对从源头上解决了品质问题,具备“最好”的监督作用。
这些风格,在70年代,以机械传动和机械信息传递为主的汽车技术时代,只要认真彻底贯彻,是实惠实用的。但对于跨越了模拟技术,进入数字技术的时代呢?
4)过度省工省料。
日本车和德国车,打开“胸腔”看看,实在差别很大。
日本车的质量好,体现在零件精细,以至于西方同行常常惊叹这不是汽车零件,而是钟表零件。
而德国车如奔驰宝马,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单单一个车门,里面的钢肋条,就能把你吓死。
这两种好,是不同的风格,但日本车过于纤细,确是事实。行驶中油门自动加速了(暴走),在高速公路上,不大可能换到N档,因为你刹车失效无法亮刹车灯示警的紧急情况下贸然换空档,后车追尾仍是你的全责,而且坐在丰田经济型车里面对一次60码以上的碰撞(还不是对撞,哪怕是侧撞),基本是噩梦------小本对这个,有发言权。
简单说,在日常使用中,日本车综合质量过硬;万一有个值得别人围观的事件发生在你头上,德系,甚至美系,都比日系车保命------人家大大咧咧,真没有这么多的“改善”。
时代变了,现在不是解决私家车“有和没有”的阶段了。
“油门案”的第二个根源,可能是“内外有别”。
首先是对市场,“内外有别”。
日本本国的同款车,基本没有被召回,可能有几个原因:
1)日本国土狭小,高铁发达,因此小轿车跑高速长途较少,油门事故不容易爆发。
2)日本消费者护丰田的短,没出大事就不出声了。
3)确实用了同美国丰田不同的设备和工艺。或者油门零件虽然一样,但电脑系统软件水准不同。
美国人民真是健忘。也就是30年前,本田汽车杀进美国时,因为本田是摩托车出身,设计风格大胆泼辣,追求速度(记得《头文字D》吗?那种草根英雄,绝对没“乖小孩丰田”的份),结果直接拿美国消费者的性命试错,招回不计其数,要说洗白从良,也不过这20来年的事。
本田还有个花絮,本田宗一郎是造摩托车起家,一门心思要把摩托的风冷技术用到汽车发动机上,百折不挠地搞了好几年,后来下面的技术人员队伍忍无可忍全面反叛,这张作霖式的老军阀才向科学低头,但这一蛮干,搞出许多独特的技术。搁在丰田,这么莫名其妙的浪费,你就切腹去吧。本田跟丰田,有人员互换交流协议(好比是访问学者,留学生),结果是双方的企业风格极不相容,过去第一天,本田的人就说:“我靠,这叽叽歪歪的,他妈还能干活?”,丰田来的人说:“这群土匪臭男人,实在太野蛮耶!”
结果呢?本田活得不比丰田坷巴多少。可见丰田的牛,不能挡住别人,让别人统统不牛。
世界是多元的。
第二个“内外有别”,是丰田对内部员工的“思想工作”,这美国三大,是望“丰”而拜啊。
一个组织,要把全体成员发动起来,大呼隆,搞得高度紧张高度兴奋,是不能持久的。人的神经是肉的,不是不锈钢的,长期绷着要发疯。TG算是运动的高手了,延安整风完了,也得歇;十年WG完了,也得歇。但丰田居然把“丰田整风”,整了整整60年,这其间董事局都换了好几茬,是主人歇机器(工人)不歇,继续运动。这样的整风结果是什么?难道不会流于形式吗?难道不会心生厌恶吗?难道不会过劳死,神经质吗?
丰田对员工的思想控制,是非常有威力的。这威力使丰田短时间内爬上了世界第一的顶峰,完美地战胜了GM;这威力同样使丰田陷于“油门案”的苦境,蒙上不能善待员工的黑色阴影。
丰田的两大法宝,一是“永远改善”,一是“尊重员工”。
但这种“尊重员工”,也代表对员工永无止境地压榨,压榨,再压榨。
丰田公司有句名言:一块毛巾,即便看上去绞干了,你使劲绞,用力绞,一定还能得到水。因为昨晚晾在外面时,它又吸了露水了。
丰田对一切可为我所用的利益,哪怕是属于别人的,属于大自然的,也不会放过的。
对组织成员长期的灌输,使员工自然而然保持“持续加压”的自我心理暗示,不敢稍懈,乃至心理异化,这在很多宗教团体,销售团队都有,但在一个50,000人以上的世界顶级商业公司,仍然是个奇迹。
一个组织,由早期的生机勃勃紧张活泼,到登顶后松一口气,渐渐松懈,最后被新的生机勃勃者赶超取代,是合理规律。因为追求轻闲美满的幸福生活,是所有童话和探险故事的大结局,是人性使然。
这叫新陈代谢,生生不息。
第三个“内外有别”,是丰田这次暴露出的,对2003以来所有个案的“掩耳盗铃”。
这其实是利润优先的所有企业的通病,毕竟人不是在做慈善。但美国ZF有意利用了丰田的这种官僚主义(向上只报喜),鼠目寸光,内外有别,草菅人命,配合丰田的“愚蠢积压”政策,到今天时机成熟,壅塞湖一举释放,于是举世大哗,丰田是自做自受。
“油门案”的第三个根源,很明显的,是美帝“擒贼擒王”。
小本的“阴谋成本论”,着眼于搞阴谋的投资回报率。这个阴谋,对美国ZF太划算,三大被迫国营化,白宫居然还能大赚一票,兄弟连化危为机的手段,不是盖的。
丰田自己知道,它的车,技术上不是最先进的,品味上不是最抢眼的(比如外形都很中庸普通),售价是高的(韩国车豪配的价钱,等于丰田同级标配的价钱),保修期不是最长的。那他凭什么卖这个价?
1)口碑,并直接带来二手车的高残值。
2)品质稳定,用户麻烦少。
3)日常使用开支少。养车如养狼,油钱,保险,车位……在北美都是个大事。
4)安全(日常吹嘘的那些防撞星级,蒙蒙普通人足够了)。
而这次的“滑铁卢之败”,其实丰田原本只败了二分,并未伤到元气,如果2003就行动起来,可能仍是“茶杯里的风暴”,毕竟谁家的车是全无问题的?但丰田的投机取巧加上美国的欲擒故纵,现在变成败了七分,惊动了老百姓的“社会正确性”,生死可忧了。
看一个小人物,要看到他的高尚;看一个大人物,要记得他的卑贱。
丰田在北美的服务,当然是如何如何;但它对中国消费者,是全无暇疵的吗?
丰田眼下面对的危机,很多业内高手如晨大等,都分析得一清二楚了。
但看长期,只要美国的车险公司有了这个理由,名正言顺地单给丰田车涨保险,光这一项“非贸易壁垒”,足够拒丰田品牌于国门之外了。而且你本田敢不知死活来卡位,下一刀就宰你。猪肉是留给三大的,你招子放亮一点!
丰田的出路,在哪里?换招牌?
当然,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美国这么一搞,丧失了在赛场内比高低的“高贵体育精神”,犹太嘴脸,相当令人寒心。中,日,韩的进一步走近,当在情理之中。
丰田,等于是个中学里的NERDS(书呆子),死啃书本,把功课做得老好,一考试,把校长山姆的三个崽,积木(GM),福特,克莱斯勒,考得满地找牙。结果呢?人兄弟仨靠老爸撑腰,直接用开山刀来讲道理了。
但丰田的功课,也实在是牛,牛得三兄弟绝望,只好寻求体制外解决,下了你一条大腿。
牛的例子实在太多,稍举一例。
某家丰田厂每月要装配20,000辆COROLLA(花冠)。但问题是,丰田是“拉动式生产”,有定单才生产,这说起来一个款式,轮胎型号,发动机排量,非标加装,外壳颜色等等,合计可以有80万种组合变化。皇冠车的零配件规格品种有25万种;花冠品牌周期长,则有1600万种。具体在实际生产线上,当月这2万辆车,其实有3-4千种规格,大约一种规格只生产5辆,甚至于2辆是日本用右方向盘,3辆是出口用左方向盘,穿插在一起生产!
就是这样,丰田居然还能做到JIT(零件及时送到,尽量不准备库存)!
丰田的小商人脑筋是被人摆了一道,但不可否认,他作为技术工人,是如何的优秀。
丰田这次,是英雄失手,并非英雄末路。它的主流思想,还是好的,踏实做事的。给它个机会,改得过来,KAIZAN嘛,早就习惯得麻木了。
作为亚洲人,作为地球人,作为理智正常,愿意以辛苦工作换来幸福的人,我们仍然要向组成丰田的,数以万计的,默默无闻的普通员工致敬。他们太牛了。美国用这样的手段扼杀他们劳动生存的权利,你叫日本人怎么接受?劳动有罪,打砸抢光荣?什么世道!
丰田神话(三)
***丰田章男访谈录***
昨夜无事,梦游日本,专访了章男君几分钟。是不是萨大家里小小魔女同声翻译的,醒来就忘记了。
问:为什么900万辆要召回?
答:全部是两个踏板(油门,刹车)的质量问题。
问:为什么两个踏板有质量问题?
答:因为是外购,生产过程丰田没有参与,只靠严格的产成品检验,无法真正体会到长期使用和极限使用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问:为什么要外购?
答:因为丰田真正的利润点是海外市场,真正的生存意义是击败GM,为国争光(不是造福人类)。而获取美国市场,一要比对方成本低;二要腐败美国ZF,拿到入门卡。我们日本从巴西买来铁矿石,炼钢后造车,再把整车运去美国,兜一大圈,运输成本天然比GM直接从巴西买铁矿石要高,只有另行压榨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美国生产的踏板在规定试用次数下同丰田自产/日本生产的踏板表现相同,而美国踏板更便宜,那么别无选择。而且使用美国踏板,腐败了美国ZF。
问:为什么一个商业企业的真正的生存意义是击败GM,为日本国争光,而不是造福人类,自由经营?
答:因为我们战败过,很不爽。天皇想BLABLA些什么,我们都知道的,只不过他不敢说而已。
问:丰田如果不再同GM纠缠,关了美国厂,回到日本当地头蛇,自宫可不可以?
答:主人虽然不说,狗还是要冲出大门去死战的。再说现在也退不回来了。渡边昭宏叔肠子都悔青了,当年要是故意用支那的踏板就好了……
问:如果当初丰田用日本的高价踏板,在其他方面再压榨成本,可能不可能?
答:不大可能了。能节省成本的法子,丰田都用尽了,用过头了,不然不会这么变态。只有一个地方,我们是打死也不能省的,那就是一定要用日本的工奴。一个是日本工奴也要报效天皇,我给他一个报效的机会,跟参加皇军一样光荣,将来说不定“过劳死”也可以进神社的,这个国会在研究了。一个是日本研究出来的技术,不可以教给外人。因为世界是平的了,万恶的美国资本家是二百五,一看见钱良心就大大滴坏了,搞法搞法就把越来越新的技术教给劣等民族------比如韩国人中国人了。这样一来,我们在工人单位工资上,其实处于很大的劣势,因为中国工人的工作能力,已经达到我们日本工奴的1/5,但他的单位工资,只有我家奴们的1/15或更低。其他的方面,比如从巴西买铁矿石,大家的处境是差不多的,将来他有航母了,比我还能死啦死啦地杀价。这样一来,不管中国车厂的老板是美国人还是其他人,只要上进,早晚会超越我们,我们除了背着高工资高福利的重负,拼命跑到死,是没有其他出路的。堂堂日本人怎么可以现在就接受失败,没有尊严地偷生呢?我们又不是港灿!
问:既然这样下去,是死路一条。企业就是企业,是个活体,本能地追求生存。为什么不可以突破可笑的教条,杀出一条生路呢?岚山的樱花凋零,如果移植到和歌山,来年就不绽放了吗?丰田的“一个流”作业,强调操作员的能动性,强调生产线的柔性,这都依靠“人”的因素啊,可将来之日本,缺的恰恰是人力。如果中国没有雄起,还好说,今天中国已经在GDP上一举超越,这样的商战,可以说,日本已经未战先败了。丰田与其说是败在两块踏板上,不如说是败在对未来的恐惧上吧?这样变态地节省,最后不是害了自己吗?如果放开魄力,有一半零件和总成在中国生产,何至于到今天生不如死的地步?即便出了什么反稳定的围观案子了,至少有个经常不讲理的TG跳出来陪你一起骂街嘛。
答:我们对未来很恐惧,但仍然在恐惧中感到宿命的快感和希望。一,几百年里,世界是不会大同的,日本的财富和技术,当然还不急于给别人分享。二,在日本沉没之前,说不定还有其他事情发生,比如说中国变成七块。三,丰田单纯作为一个企业,联合中国同行,依托中国市场,甚至于向中国ZF缴枪,是可行的。但丰田是日本对世界的影响力的标杆,是产经联的头头,我们必须讲政治。日本需要我们进攻美国,我们就去了;日本需要我们联合中国,我们才会去。在政治家而言,我们的人太蠢了。得中国者得天下,美国政治家虽然没有得到中国,但他们的处境,确实比我们好多了,至少看起来还有机会。最近我们日本的企业,普遍质量下降,在世界上坍台,其实很多产品早就不得已在中国贴牌生产,流水线刚流下来的是‘松下’,新流进去的是‘波导’,品质根本没有大差别,只不过世界消费者还对日本品牌抱有幻想罢了。等这点念想都没了,我们日本,就消失了------这么小一个岛,谁还注意啊。
问:小本我也问完了,下面约了小奥,再过12秒他就主动闯进来了,到时您别哆嗦,啊。临别也不大好说什么,我说‘做人要厚道’吧,你以为我在损你呢。一字千金,就仨字吧:
要多漏一点天机?你看你,这样不好嘛------算了算了:
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丰田神话(四)&&
本周的新闻,是中国明确“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为:京,津,沪,穗(广州),渝(重庆)。
我们此前讨论过“陪都”,现在来看,很有意思。前四都的“市选”,都不出意外,最后一都,小本曾属意西安,如今揭榜是重庆,这里面的奥妙,大了去了------不过您急了也没用,您急我也不说。
广州的地位,其实从来都不低。中国近代史上最牛钉子户孙大炮,在那儿扎根多少年了,动迁办主任袁世凯及其打手,屡次三番动手,都因为群众的强烈围观,悻悻而返,最后把整个新区都赔给他干儿子蒋介石,才算结案。
而这个围观群众里头,也包括高鼻子如赵姨之流,不过这批高鼻子,是两头下注的。井大对中国当年“半殖民地”的描述,已极为精辟,小本就不多嘴了:从近代直到开放后的中国(跳掉中间一小段),是个(黄蓝)二元文明国家,那么很多事情就好理解了。
所以这五都里头,头三个,是重庆的大爷二爷,广州算是么叔(毕竟不直辖),轮到重庆,就小一辈了,既不是开国的直辖市,又没有悠久的里通外国史,跟西安比还不是省会和军事指挥中心(大军区军指在成都吧?),居然还如此受中央眷顾,打扫卫生都优先,可见有些事情,可能是天降大任于斯城啊。
其实在中国现有的,泾渭已经不那么分明的黄土文明和海洋文明之外,培养一种第三元文明,是个好主意。比如美国,十恶不赦的大苹果纽约,算海洋文明吧;孤星德州,就算黄土文明吧;还有个加利福尼亚,不蓝不黄,既卖军火也卖电影,三角恋爱,不就和谐鸟?
还说回丰田。
丰田的这次失败,是整个日本工业失败的先兆。
日本要维持工人高工资,产品低成本,做出了巨大努力,但这是逆天而行。有如治水,只堵不疏,起了个巍峨壮观的超级大坝,我们观者,啧啧赞叹,殊不知要维持这大坝不倒,几多辛苦;一旦坍塌,几多恐怖。
牧人逐水草而居,工业也追逐最低成本盆地而居,工厂昨天在英国兰开夏,今天到加利福尼亚,晚上已经在长三角又剪彩了,都是稀松平常。商业则同消费人群粘连在一起。所以行销商吃的是“和消费者打成一片”饭,“和气生财”饭,“察言观色”饭;而作匠则可以是离群索居的少数古怪家伙,比如人们眼里的日本人。这种别居动手民族,属于闷骚,在全世界面面俱到做公关,比较困难(中国也是)。
现在从丰田的教训,我们至少可以归纳出:
1)剥去枝节,一个小岛上的一小群人把持了北美大草原上木牛流马的所有赚钱生意,确实有点不自然,有点勉强。岛民在占便宜之余,命运当然操在北美牧民之手,人家牧民是一盘散沙倒也罢了,偏偏是一群悍匪,人多势众,一旦翻脸,可以予取予求。要知道,人家也造木牛流马的,你要说造得差别怎么怎么大,那也是瞎掰。
2)日本“一亿总中流”的均贫富国策,使社会公平和谐,但也使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得到了“过快增长”。以目前的日本中产实际收入平均值看,日本已经“工业不宜”。但日本同德国一样,视工业为国家根本,一定要亲力亲为,这就需要许多额外努力。这些努力,当然有成功,有失败。中国走的路同日本有所不同,但仍要学习这种努力,尊敬这种努力。
3)工人高酬,管理人员相对“低酬”的弊病,这里就看出来了。对召回900万辆车负有主要责任的一个设计或品管本部长,个人收入可能只是丰田日本本土厂的车间工人的8倍,但他现在所受的煎熬,足够让他“被自杀”。比起来,美国三大那动辄是工人工资150倍的CEO和以搞垮公司为己任的工头(工会头头),真正禽兽不如。
但日本工业界管理层的收入,也确实低得同他们的责任不相称。日本的银行家们胡作非为多少年了,最多鞠躬谢罪;而这些日本民族真正的脊梁,今天随时会跳楼------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机会跳楼。
4)地区产品无法再保持原个性。2001年前,中国还没成气候时,德国货,日本货,台湾货,都有鲜明的个性。这是由人民的性格特征(软特征)转化而来的物质硬特征。但今天,没特征了,因为很多产品在中国贴牌生产,代工。中国的性格特征隐藏在五彩缤纷的品牌后面,变成基准特征。你在一个标准大红底色上,还能怎么抹?
北美企业家的做法,则是又堵又疏,有些直接执包袱走人,去亚洲;有些继续留在美国发展(如军火商们),等吃干抹净再迁移;有些则熊掌和鱼得兼。北美现在的好处,是没有内乱,那将来呢?中国建设得如此之好,会不会给人窃国,鹊占鸠巢?盎格鲁-撒克逊和犹太人,都不怕动迁。
小本杜撰的特色,一是说得不准,二是说得不闷。
所以小本蛮适合参加&政府工作报告撰写组&,因为这报告啊,对外一定要不准,那么多阶级敌人支耳朵听着呢;对内一定要不闷,否则一站仨钟点,一点喜感没有,总算到最后两句要喊口号了,一看好嘛,下面睡倒一片。
下面几章,小本就按“一不准,二不闷”的原则,解说一下丰田的绝技。
小本学习丰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要学就学最好的,表浪费自己的青春。二,丰田宪法,尤其是它在日本本土的销售-生产一条鞭法,对中国汽车业非常有意义,也可操作,来钱快。
你想啊,日本本土的经营环境,对丰田既有利又有弊。在一个运营成本如此高的大环境里,丰田全球营收始终能保持8%以上的毛利。那在水电馒头,工资福利都比日本便宜得多的中国,你认真学他个三分,毛利还不是保十三啊?
从何开始?我们挑个大家熟悉的商品来说吧,职业装里的西裤就挺好。其实这西裤啊,应该和小沈阳一道归到“快消品”里头,男女不拘老少咸宜嘛。丰田的车,就是一条考究的铁皮西裤。
假设阳谷县风田制衣厂要上一条西裤生产线,设计需用缝纫工人30名,其中20人操作工业缝纫机(单能机),10人操作特种机器。这就好比一个步兵排,20人有步枪,其余人用机枪,火箭筒,小钢炮。
美式流水线(福特线),是一条龙排下去:
工序A:一台单能机,只缝一条裤线,缝完就交工序B。一个车工,一小时可完成200件。
工序B:仍是单能机,每小时可做50件,那么就在A后面安排B1--B4,四台机器四个人。
依此类推,其中还穿插特种机,如:四件扣机(裤头上的金属搭扣);拉链机,钮眼机,马王带机(穿皮带的小扣),套结机。其实行业内人,把这机器都称为“车”,工人也叫“车工”,我这是照顾大家的阅读习惯。
福特线的规矩,是大批量无间断流入生产线,车工发现有次品也不许停车,只能在衣件上用粉笔划记号,继续向后流,最后有专人负责挑出返工重修。而丰田的做法,就是“拉灯(安灯)”制度。
“拉灯”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名字起坏了,好比你在文G时取个名叫“杜竹斋”,这不是讨打嘛。所以丰田今天就跟KB主义/滥杀无辜联系在一起鸟。
什么是“拉灯”呢?就是任何一线工人有权叫停整条流水线。
每个工位上方,都有个交通灯。车工王婆发现前道工序流下来的是次品,赶紧拉一下灯线,咯噔,绿灯改黄灯了。黄灯就是流水照走,但这里有问题,可以在流到下道前解决掉,流水节奏可能要放慢。
小组长武大郎抡圆两条短腿,赶紧过来了:“咋啦?”
王婆一指自己的前道:“问你媳妇!”
潘金莲在前道不管不顾,继续往王婆这里流次品。后道等于是前道的把关,如果王婆任次品再流到自己的后道,就要自己负责任了。王婆肺都气炸了,一不做二不休,再一拉灯,咯噔,黄灯变红灯了。这一下,警报大作,整条流水线都停下了。
流水线一停,麻烦大了,无故拉灯就视同KB份子,要处罚的。一拉灯,影响了生产,连董事长西门大官人也赶来了。
“拉灯制度”,把原来总师的职权下放给所有一线工人,既极大地提高工人的自豪感和积极性,也使问题迅速浮现出来。在丰田,真正拉红灯的次数很少。
那么,根据我们在丰田神话(二)中的介绍,对浮现的问题------潘金莲出次品,砖家西门太郎,就必须走程序,刨根问底问五个WHY,从而彻底解决。
一问:为什么出次品?
武大郎赶紧汇报:1)潘童鞋头上的照明灯太亮,晃眼。2)潘童鞋头晕。
二问:那赶紧让电工,那霹雳火秦明,给达琳潘------我是说潘童鞋------换个小号灯炮。这好好的为嘛头晕啊?昨晚咱俩没加班嘛。
王婆抓住机会立功:她通宵看韩剧看的!
三问:那为什么看韩剧就会看通宵?
------韩剧好看,又都是租碟片,下载,看起来刹不住!
四问:这就麻烦了,我总不能命令韩国不拍电视剧。对了,你们为什么不看我们自己的电视节目?总不至于放个通宵吧,我看CCTV就蛮好。
------CCTV?大伙都说CCTV光在大年夜播半宿,其他364天都在准备春晚和洗裤衩,什么都没播啊?
五问:那为什么不在厂里拉个闭路电视,每天给大家播两集韩剧,既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又不影响生产?
------老爷真有王者之气,没听说过啥叫版权?
“拉灯制度”,是丰田总宪法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已经令人耳目一新。印度顶级外包数据处理企业,如INFOSYS,在参观了丰田工厂后,把自己原来分隔的办公CUBE拆掉,按流水线方式重排办公桌,每个办公桌都“安灯”,处理美国来的数据外包,如按揭申请审核或财务处理时,一人一环,一有问题,拉灯报告,经理立刻赶到,当场解决,以免租塞流水作业。
印度人的聪明能干,我们常常忽略。飞利浦集团在亚洲综合生产素质最好的灯炮厂,不在中国,而在印度,就连生产效率都比中国合资厂高。小本确实了解到,在上海飞利浦亚明公司轮调工作过的外方经理中,确实是一位印度经理,最有能力,也最踏实。
但是单靠“拉灯”,革命不会成功。丰田的必杀技,在“一个流”和JIT(拍马赶到)。丰田是个活的生命体,灵动斑斓,学习越往深入,不能不为之折服。我不知道中国的实业企业家们,有几个静下心来,认真地看一看丰田曾做什么,在做什么。
你可以金盆洗手,不再干实业。但只要你还干实业,请学一点丰田。
小本不才,会尽力给大家科普一点,多一点。
丰田又宣布召回另两个车种:PRIUS,LEXUS HYBRID。
加拿大商业调查机构HARRIS DECIMA 的调查显示,现在有30%的消费者在购买丰田车前要三思而行,不敢造次;但同时,56%的消费者仍对日本车厂的产品抱有足够信心,69%认为丰田的补救反应值得赞扬。
丰田没那么容易倒下,泄气的。
2月9日,加拿大股指TSX大涨159点,纽约NYSE COMPOSITE在上周三大跌后仍在盘整。TSX上涨的原因,是投资者看好欧盟能集中力量解决希腊破产危机。
PIGS中,希腊,爱尔兰是可以破掉的。希腊人比澳洲人还懒,居然全国都要午睡。拜托,人家海湾的阿拉伯人午睡,是因为实在太热,而且人家现在有石油,你凭什么这么跩?这两国,明智点,德法可以不救。但如果有能力救,当然更好,因为毕竟是欧元国,别人会借机侮辱欧元,EU能阻敌于境外更佳。那么,这能力是哪里来的呢?外援到了?
欧元也没那么容易倒下,泄气的。
丰田神话(五)
丰田的成就,由财务年报在那儿摆着,是值得学习的。而且它的绝招,不能简单机械地归纳成“七种武器”之类,而是一个统一整体。有些招数,正是在这个体系里,才能发挥威力,单独分离出来,反而是种错误。
对于这个体系(姑称之为“丰田宪法”),我是持保留态度的。但对于其中的精华,则赞叹不已。就是说,小本不赞成“全盘丰田化”,而赞成取我合用部分。但这个整体里头,哪些可以割离出来单独移植,见仁见智,非常值得下功夫研究尝试。
小本认真建议,中国一些规模小而专的大专院校,应该设立名为“东亚工业管理”,实为专门研究丰田的课题组,研究室,甚至“系”。组成史上最强大的“学术狗仔队”,天天偷窥人家。
zlusc君所说的lean programming,另一个名字叫kanban,应该是来自于日文的“看板”发音。看板管理,均衡生产,JIT,QC小组,ZD(零缺陷)小组,等等,都是丰田这颗巨钻上大小不同的切割面。
今天的重点不在看板,就稍微带过两句。
一,如果该厂的组织生产,没有达到流水化,不可能搞看板。
二,在生产流水化后,可以把生产(从流水线头部流入,到尾部流出)看做一股自然而然的水流。丰田的JIT(三及时)方法,其实是从尾端工序向前倒推,等于是逆水行舟。看板,就是逆水行舟时唯一可施力的桨。
三,一个企业就是一个人。人体既有大脑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也有与人的思维无关的自主神经(植物神经),自动调节人的心跳,内分泌等。旧式企业完全依靠大脑(厂部的生产计划);而丰田的看板制度一旦建立,企业就具备了生产现场的自主神经,敏感感知需求,自动适应变化。生产部门能独立自主地判断和反应,在上级来不及对一线的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前,主动柔性地迎合变化。
四,“看板”不是一块板,一般是20CM X 9CM的标签纸,印有一定的表格,装在塑胶套里随实物走。由于这种传统看板已不够精细反应快,也不够酷,丰田开始在外围零件厂和“取经”的其他企业推广“电子看板”,甚至考虑象日产学习,使用MRP(生产管理系统)。但实际是(这极其重要),丰田至今在日本工厂内坚持用“纸看板”,因为电脑方式不是所有工人都能适应(可见老龄程度),纸看板则人人可用。
五,如果把一个企业看成一个社会,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订货”,那么,看板既是合同,也是送货单,结帐收据。如果下道觉得不需要多订,就下个小单,上道也不许超额提供,那么就有自主反应了。
“丰田宪法”的两大法宝,我再强调一次,一是持续改善,一是尊重员工。
那么丰田的总目标是什么呢?它当然不会告诉你。我认为是:生产和销售最赚钱的汽车。
就是:在同一个品级里,丰田牌的车卖最高价,而成本则处于最低集团中。(凌志不在此列)
丰田从不实际考虑“生产最好的汽车”------那样说说是可以的。
丰田模式,就是在全世界,在日本国内,也有不少的质疑之声。所以在进一步介绍丰田宪法之前,基于平衡报导和“不准不闷”原则,先插一点花絮。
再次申明一下,小本不是汽车制造和销售行业的业内人士,所以对丰田的认识,能做到“稍微正确认识部分皮毛”,已经不错了。这一篇&丰田神话&,主要是引起大家对丰田宪法的兴趣和重视。
如果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来衡量一个组织的话,那么,丰田的紧张严肃有余,活泼不如本田,而且还不团结。
为什么说“不团结”呢?大家可能不知道,自二战结束后美军对日本社会大改造,丰田公司被强制分拆成: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和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直到1982年才重新合并为丰田汽车公司,“两岸统一”。“丰田宪法”正式由生产法和销售法合并组成,隆重推出。
如果说,《丰田生产法》的灵魂人物是大野耐一,那么,《丰田销售法》的灵魂人物就是神谷正太郎(Shotaro Kamiya)。
Shotaro Kamiya是原日本GM的副总裁,1935年参加‘丰田织机’。战后分拆后,神谷把自己的独立王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经营得出神入化,这里聊记几笔。
二战期间,国家配给,日本全国汽车批发靠“日本汽车配销公司”,零售归于“地方汽车配销组织”,战争甫一结束,神谷奔走全国,把这些茫然无主的地方销售点一一招降,建立了全国销售网。日产公司醒觉稍晚一步,结果在全日本,仅东京大阪两地神谷稍稍落后,在其他地方,都是“丰田汽销”领先日产。据日本业界骨灰级人士说,这个差别就相等于今天丰田和日产在日本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差距。
一举定乾坤。
其二,花冠刚推出市场时,丰田销售需要各地的销售门店将自身的资本,店面,人员均扩充3倍。“丰田销售”方面惴惴不安把地方军阀们召集起来开说服会,没想到乡下土财主们说:“既然神大那么说了,应该经验值和通宝都能增加3倍吧------我爽歪歪。”争着拍钱。
晕,神谷是教主。
作为外人的地区门店经理们,为什么如此信任神谷?
小本个人的意见是:神谷正太郎这种完全“藐视”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倨傲行为(60年代后,政策已经宽松,工业公司自奉为正朔,一直想拿下销售公司,为神谷正太郎力拒),歪打正着,创立了一种企业界的“三权分立”。
就是说,丰田其实分成了三部分:生产权,销售权,商标权。
商标权是“共主”,丰田汽车工业公司(丰田汽车)和汽车销售公司(丰田销售)虽然拜着共主,但谁也不服谁。当时的实际是,经常这样开会:
丰田销售的人拍桌子:“靠,这么烂的车,你好意思叫我去卖?”
丰田汽车也咬牙切齿:“八嘎。这么好的车,你他妈还卖不掉?死人啊?”
接下来有没有隆重相扑我不知道,但丰田销售的人想尽办法收集车子不好的证据,千方百计恶心丰田汽车,噎得人说不出话来,确实是有的。
一个乡下的小店长,车不好有了委屈,你让他单枪匹马去跟丰田汽车对劈?还没到大门口就挂了,现在神谷正太郎作为相对客观的第三方,时不时还耍耍丰田汽车,这能不当教主供起来?
在上一节,我们说了“拉灯制度”和5个WHY。
小本认为,5个WHY是不全面的工作方法,因为一个问题暴露,可能有多个原因造成,那么是每个原因,不分轻重都接着追下去问(那得多少个WHY?),还是只抓重点,找一路,追下去?这两种,都不妥。
这次“召回门”也用事实说明,“拉灯制度”不能剔出踏脚这类外购隐患。
而1982年,两个丰田终于合并后,丰田销售专门找茬的作风,自然被消灭,一个好好的保险栓,被轻易拆掉。今天的结局,神谷教主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如果神谷教主在2003年刚暴露问题时,能拍着桌子把渡边昭宏骂到狗血淋头,丰田会有今天吗?
其实小本最不认同的,是JIT,这一是买手的本能使然,二是JIT需要供应商把一趟定单分三四趟交完,至少不符合减排环保理念,可见丰田也落伍了,政治不正确了。这下回再说,喝水。
丰田神话(六)
〈丰田神话〉的写作频率,明显快过以往,这一是因为这问题思索已久,有股激情,不吐不快;二是已经了然于胸,只需要凭记忆查证几个细节,就能落笔,因此出帖的进度,几乎只取决于码字的空闲时间有多少。当然小本不是来讲日本的古,要论讲瓦答库西瓦的“古”,别说我挨近老神仙萨大,就说过了排骨桑这关,也难于登天。我们在这里,只是通过回忆丰田的革命奋斗史,来寻找一些浅近的规律,为我所用。
神谷教主早年受到美国GM的销售理念的严格训练,但他青出于蓝,走出了自己的路。这一则,是利用了日本文化自身的特色,二则身在日本战后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而芸芸众生之中,自己有独到的,超越常人的地方,则是关键。
神谷有很多名言和扎实深耕基层的事迹,比如他说:“汽车需求是创造出来的。”,辅佐他的丰田销售总经理加藤诚之因此引申为:“推销员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但小本自信,神谷真正独到的地方,是他一辈子没有说出来的一句话:
在推销的同时,持续质疑自己的产品。这质疑不但是思想,还是行动。
大野耐一的“日日改善”,和神谷正太郎的“持续质疑”,铸造了今日之丰田------这是小本这一《丰田神话》系列的原创核心思想。
推销,是个“NUMBER GAME”,就是失败100次才“可能”成功1次的战争,是个令推销员持续有挫折感的游戏。GM教给神谷教主的,是北美式的推销术,狂热相信自己推销的产品,有如传教般感染别人------推销员必须是自大狂,否则你坚持不下来。
神谷把它发展了,变成东方式的推销,一面卖一面暗自狐疑。这,小本称为“卖拐式推销”,推销员有切实的自卑感。赵本山卖拐的时候,他敢认定这拐比‘神七’的操纵杆还牛吗?
正是为了维护这种对自己推销的产品------丰田牌的各款汽车------持续质疑的力度,神谷竭尽全力防止丰田汽车工业公司这个‘正统的中央’吃掉丰田销售公司。神谷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但他始终没有甩掉丰田,自己带枪投奔本田(本田由卖摩托车转为卖汽车,一开始就在汽车门店布网上落后,在日本各地布点备受打压,极其艰苦),而丰田汽车也没有因为跟神谷教主如此不爽而弃之不用。在两者必须互相依赖共存共荣的大前提下,神谷不断地质疑,挑战,刺激丰田汽车,逼迫其进步改善,从而维护了双方共同的根本利益。
在日本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一旦两个丰田合并,固然声势大振,但所谓天无二日,不可能有两个老总,神谷所掌控的,不过是丰田公司在日本国内的销售权,并不涉及日益重要的海外市场,因此处于弱势。那么,“神谷派”就不可能再平等地质疑制造部门,不可能完全不“体谅”制造设计的难处,固执地压迫对方彻底改善一个又一个缺陷。
神谷要求的,不单单是质疑,不单单是持续地质疑,而是“持续而平等地质疑”:你是老总,我也是老总,老子当年辅佐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的时候,你们还穿开裆裤呢。只有这样,双方都等于是战国时代的一个独立的“大名”,神谷才能有效维持他的压迫力。
TG如果有大格局的话,就会看到,今日的中美,类似于丰田汽车和丰田销售的关系------当然中国吃不了美国。中美猜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两边都各自既生产汽车,又销售汽车,有能力互相取代,而不是日美的互补分工关系,所以美国是很希望中国“有所不为”的。而这一步,TG又不可能退,因此未来能成功领引两国关系的双方领导人,必须对“分帐”有特殊的天赋和爱好,为人过于耿直理想化的,或虚头巴脑拎不清如戈尔的,无疑都会阻碍历史。
任何一种宗教,在早期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是因为还没有定型,创立者有权威,可以持续地质疑和改善。而一旦教条化了,前期的英雄们也神化了,圣化了,后世来人即便贵为教皇,也不能随便从《圣经》上撕掉一页,说从来没有存在过。现在,中国还没有产生国家级宗教(国教),没有根深蒂固的权威,其实是一大优势。
今天再说回《丰田生产法》,神谷教主的事迹,大家自己去搜吧,反正一般性的官样文章,还是找得到的。
大野耐一承认自己是个“乖僻的人”,他最初的设想就是把‘从头到尾’的自然流水作业倒过来,以最后一道工序为起点,只在最后一道布置生产任务(产量),然后设法凑齐其他各工序的产品,来满足最后一道工序的需要,而且不许多不许少,严禁任何额外堆放。当然能想出“工序倒推”不稀奇,能身体力行长期坚持,确实要点乖僻。
1950年,大野出任丰田第二制造部部长,在他管辖的机械加工和组装工厂试验“看板制度”。1959年,元町工厂落成,大野任厂长,又在该厂推行“看板制度”。1962年,大野任总厂厂长,下属锻造和铸造两个工厂也开始执行“看板制度”,自此,日本全部工厂都实现了“看板方式生产”。,大野任丰田汽工业公司副社长(丰田英二于任社长,此后丰田家族执行‘淡出’策略,不再出任社长,直到今天的丰田章男临危受命)。“看板制度”刚推出时,工人感到极大的不便和反感,甚至多次要求罢免“看板制度”之父大野耐一,而丰田英二默默地支持大野克竟全功。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以“看板制度”为代表的丰田模式大放异彩,丰田公司受到的冲击微乎其微。而福特制的美国车厂则船大掉不过头,损失惨重。
但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今天这一章的中心思想,是小本在《丰田神话(一)》里面的一句话。大家看完了以下内容,不妨一试,找出那句话,跟贴出来。
丰田是个保守的企业,它早在1960年代,就尝试向美国市场出口轿车,但直到1984年,才在美国GM的合作(搀扶?)下,在美国GM的一个废弃工厂内,开设了第一家在美国的生产企业,试了试水深。可以说,丰田是个恋家的,‘长期在家化’的企业。(这里,小本借用了中国官场的用法,通常省委书记要开会了,就问:有几个常委在家啊?)
丰田的家,是爱知县丰田市。
一直到走完1980年代的大部分,丰田汽车的主要生产活动,公司(包括合并销售公司后的总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全部是在丰田市方圆20英里的范围内完成的。丰田市内外,可以说全都是丰田的工厂,或丰田的零件厂,如:爱知制钢,爱信精机,丰田工机,电装公司等等。当时甚至发生这样的事,前美国辛辛那提市丰田汽车工业北美分公司社长,稘浦辉幸,回忆说:“丰田市的市议员在议会公开指责丰田,认为丰田将市里的公共道路网变成了各厂之间传送带的延伸。”
上述这些大规模的供货厂家,几乎都曾经是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一部分。在供货厂繁忙时,丰田把自己的工人借调给他们(反过来也一样),甚至把自己的管理人员借/送给他们。至于看不见的资金操作,小本就无法武断地说有或没有了。可以说,丰田公司彻底地在丰田市完成了“圈地运动”。
丰田市,就是个大号的“大邱庄”,针插不进。
丰田公司为什么要这么高调地当“土豪劣绅”呢?
情势使然。
大野曾说:“为了使丰田生产方式产生真正的效果,必须实现正确认识它的界限。只有在丰田公司和它周边的协作工厂群一起作为一个共同体而共命运的时候,丰田生产方式才能接近完全实现。”
丰田关爱它的供货厂家,同时严厉地改造它们,使它们同丰田能“无缝对接”。供货厂家们必须对丰田这个《1984》里的“老大哥”抱有无比的忠诚,接受丰田的指导和改造,实现丰田眼中的“真正的改善”,才算及格,欢迎加入。
既然丰田市已经成为“大邱庄”了,那么在小本看来,丰田公司对外围厂商的控制和渗透,也可以称之为“半个克格勃”。
这也是情势使然。
大野所追求的“丰田的生产方式”,叫JIT(JUST IN TIME,小本译为“拍马赶到”),即“准时生产方式”,具体说,是“三及时”:将需要的零件,在需要的时刻,按需要的数量供给每一道工序,保证要什么就及时(最好是准时)给什么,需要时就及时送到,要多少及时给多少。
这是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方式,没有定单(需求)时,一个多余的也不生产。这有效地满足了多品种小批量定货的新市场趋向。JIT的总体目标是:在丰田的生产现场,彻底消除无效工作和浪费。
我们在这里,用“5个WHY”来追根究底一下。
1)为什么要“消除浪费”?
------小本从丰田的各种文献中抠出来的答案是:丰田不可能买到比别人更便宜的原材料,但抢夺市场就需要成品卖价比别人便宜(提供优质售后服务就等于卖得便宜了),那么只有在自己能控制的制造环节挖潜。
2)“消除浪费”的工作有用吗?
------很有用。实际上,刨去日本工人的高工资后,丰田在同级别一部车的原材料费用上,未必会比美国韩国甚至中国的车厂高。消除浪费,一方面使原材料的边角余料得到利用,一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占用;一方面减少了工人加班的费用,一方面100%利用了工人上班时间。丰田在自己控制的环节里,设法提供比别的车厂更多的“消费者能感觉到”的附加值,也设法减去一些别人(不大懂行的消费者)看不到用大不着的附加值,这加或减,取决于现行国际安全标准的测试要求,取决于台面上必须提供的“常识性善良”,最后也取决于公司的成本策略。
小本按:到现在,我们消费者并没有抓到丰田在设计阶段就为了刻意满足成本核算而牺牲前二条的现行(平行设计先不说)。但,自2003年踏板门暴露后,丰田的鸵鸟政策,显然是屈从于成本考虑,而放弃了一切做人的底线的。简单说,在2003年以后几年间,丰田认为这几起“零星”的报告是小概率事件,对公司的信誉和股价不会有多大影响(对受害者的“影响”,只能耸耸肩了:对不起添了麻烦),所以当时如果某个丰田高层提出慎重从事,召回加固,就不是在“消除浪费”,恰恰相反,你无事自扰,在制造浪费!
3)JIT的方式,把完美留给了丰田自己,那么想没想过供货商的感受呢?
------大概丰田是给供货厂添了一点点麻烦,但第一,供货厂没有像一些讨厌的人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地要求我们道歉,那么他们的损失显然是轻微的,事后的损害估算是没有根据的。第二,他们离不开丰田,不管丰田如何压榨和蹂躏他们,或曾经如何压榨和蹂躏他们。只有丰田得到美国的恩准,获取了美国市场,这就是一切。第三,我们日本有残害低年级的传统,你在一年级被残害,就等于承诺你可以到三年级时去残害新的一年级,所以大家是公平的,除非你在一年级时日本沉没。如果丰田残害了他们,他们大可以去残害自己的供应商。
4)如果这种“残害传递”确实存在,那么丰田的宏伟城堡只是在沙滩上,因为最底层早晚要反抗或灭亡。如果这种残害根本不存在,那么显然丰田给与下阶供应商的好处,远不止帐面上的买价。那么,丰田就是在“贿赂”供应商,在隐性流失丰田自己的利益,收买到一个长期的“和谐稳定”。长此以往,丰田也会失血过多,像“大宇”那样倒塌。因为现在的关键是,供应商向丰田供货,有很大的多余麻烦和重复劳动,如果他们卖给中国公司,只要整集装箱地运出就可以了,但卖给丰田,要每天准时送货3-4次,每次可能是2-5个周转箱。可以说,丰田在自身内部消灭的“浪费”,不管是时间,金钱还是人的精力,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只是转嫁到了外部供应商头上,在丰田帐面上消失而已。而这种转嫁,丰田是必须支付对价的!不是吗?
------或许你是对的,JIT把一个简单明了的自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