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谁能最先成为巴西 发达国家家

俄罗斯和巴西谁才是最强外卡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俄罗斯和巴西谁才是最强外卡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国际观察:印度精英要“向东看”借鉴中国
日10:49&&来源:
近年来,“印度崛起”已成了西方学界热门话题,尤其随着印度GDP增速超过中国,欧美国家与印度本国不少媒体更是对“印度崛起”欢呼雀跃,诸如“印度超中国,成全球增长火车头”、“印度是全球经济低迷中的曙光”等极富标题效应的观点常见诸于西方报端。这些醒目却不确切的观点也在中国国内传播,误导了国人对印度崛起的了解。笔者近期受邀赴印度参加国际会议,与数十位印度人士攀谈,抽空还到孟买市街头巷尾调研后,觉得有必要阐述一些不为国人所知的印度真实发展情况。
在孟买贫民窟里引发的思考
一出孟买海关,就会对孟买国际机场一年多前刚落成的巨大航站楼感到震惊,孔洞设计、流线外观、4000万旅客的年吞吐容量,印象中与两年前投入使用、被称为“国际空间最佳设计机场”深圳机场3号航站楼有几分相似,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词就是“印度崛起”。
然而,出了机场,凹凸不平的高速路两旁就是破烂不堪的平房、垃圾遍地的街景。印度著名智库GatewayHouse地缘经济研究部主任阿克谢?马瑟曾对笔者说:“印度GDP的快速增长现在看来毫无意义。看看几百万人还住在贫民窟里。在贫富如此悬殊面前,GDP增长的7%、8%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学者必须对印度崛起保持独立的思考。”
的确,在孟买最富的马拉巴?希尔区,笔者看到高耸大厦、西装笔挺的人群、富丽堂皇的酒店与餐厅,堪比香港中环。但几公里外,就是臭气熏天、破烂拥挤、条件恶劣、星罗棋布的贫民窟。在孟买最大、也是亚洲最大、住着数以百万计的贫民窟达哈维,笔者与几位还能说英文的印度穷人攀谈,得到的答案真实折射了印度发展的窘境与悖论:
“到孟买来找工作,赚了钱回乡下建房子”;
“这块小土地我们占了两年,现在就是我们私有财产了”;
“政府不敢拆,否则,要么给我们孟买的地价钱,要么就围攻他们”;
“官员需要我们选票,会给我们一些钱”;
“没有固定工作,谁需要时,就做一些工作”;
“高种姓人做他们的事,我们做我们的”;
“你是来贫民窟旅游的吧,与我合影要给我点钱啊!”
在孟买的公开论坛上,笔者讲道,20多年前,中国许多城市都有像印度贫民窟似的棚户区,但现在中国棚户区基本都已改造完毕。30多年来,中国解决了6亿人的贫穷,人均收入增加了100倍。在这方面,印度不妨像中国学习减贫的经验。此时,在场近300位印度各界人士几乎都屏住呼吸地听,有人还情不自禁报以掌声。有印度学者在场外还向笔者私下讨教中国经济开发区的经验与相关情况。
印度崛起的思考中没有中国经验
印度学者对中国思想的陌生度,出乎笔者预料。6月13、14日,在孟买先后举行了20国智库峰会(T20)和印度门论坛(The Gateway of India Dialogue),吸引了来自中国、印度、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数百位智库与经济政策层精英。
T20会议是今年中国G20峰会的预热与国际沟通会议,其中一个敏感却又重要的问题是,2017年德国主办被视为“全球经济治理首要论坛”的G20领导人峰会后,该由哪个大国来继续承办?国际上的呼声很高的是阿根廷,因为G20峰会从未在南美洲举办过,但印度也很有兴趣,希望申办2018年或2019年G20峰会。
此时,当笔者以个人名义表示明确支持时,许多印度学者相当兴奋,纷纷表示加强与中国沟通的重要性。印度一位研究全球经济治理的著名学者透露:印度从未办过全球级大会,不像中国近年来先后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今年杭州G20峰会像是中国正式成为全球大国的“加冕礼”。印度人长期以来都盯着西方,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很是崇拜,现在,印度人开始羡慕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与崛起的话语权了。
在印度门论坛上,印度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辛格上将的主题演讲中,多次讲到“向东看”的重要性,强调要与邻居“互惠互利”。为此,主办方在论坛举办前三天专门写信,询问笔者是否愿意主旨发言。对方透露,在孟买主办类似大型论坛,以前很少邀请中国学者,日本嘉宾倒是不少,因为日本做了大量对印公共外交工作。但现在印度觉得非常有必要听听中国人的声音。
果然,笔者作为论坛公开发言的唯一一位中国学者,与同场小组对话的另两位日本人对话:日本产经省通商政策司司长高木诚司、总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却由日本人主导的国际机构“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中心”总裁西村英俊。对话进行了近一个半小时,结束后,孟买法学院教授达斯万尼明确说,从未听过如此新颖的中国学者观点,过去印度对贸易与国际体系的看法受到日本和欧美国家的影响太深。印度国家金融与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拉辛?罗伊拽住笔者,“咱们搞一场中印智库对话,找一批有思想的两国学者,好好地谈上两天。”
类似的场景让笔者想到印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在其代表作《幽暗国度》中的描写,“印度人不愿正视自己国家面临的困境……只好退缩到西方的幻想中。”事实上,在印度的国家崛起思考中,并没有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旦被触碰,印度人在内心深处的震惊将是巨大的。
以中国为坐标的印度崛起
虽然印度近两年来GDP增长率连续超过中国,但印度离中国的差距还是明显的。英国《金融时报》近期曾刊文谈道:印度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短缺,港口阻塞,铁路运力不足,公路状况更糟,甚至仍需遥望中国一百年。
“一百年可能有些夸张,”来过中国多次的德国生态研究院院长克莱默说,“但中国在各方面的确领先印度许多年,中国的执行力、中央地方的一致性是印度所无法比拟的。”非洲发展银行执行副总裁卡皮尔?卡普则向笔者透露:“相比于中国崛起,现在对印度崛起的国际看法可能有一些乐观了。”
美国知名经济学教授努里埃尔?鲁比尼针对近年来全球经济低迷情况说:“印度的表现,只是矮子里面拔将军。”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年印度的经济增长表现的确抢眼,新任总理莫迪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让人眼前一亮。在软件业、电影文化产业、金融业、IT创新相比于中国,丝毫不逊色,个别领域甚至比中国更强。
在与印度民众对话时,也很容易感受到对方近年来快速升腾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自信心。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笔者,“很想去中国。中国比印度富,但印度未来也会越来越好。”另一位贫民窟里的印度教徒说,莫迪总理让我们看到的希望,我们也有梦想,就像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那样。
的确,这个人口很快要超过中国、国土面积排在全球第七的大国,经济发展潜力相当大。看着孟买贫民窟里,许多男子们面带笑容地在干活,女子们无论多穷都穿着鲜艳,很容易感受到印度人的乐观与未来的希望。中印同为两大文明古国,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两国关系升温很快,中国人理应为印度快速发展而感到欣慰。
中国应客观、自信地看待印度崛起
2000年前后,美国诸多智库几乎在同一时期频繁讲述中国、印度崛起的故事。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用俄罗斯、中国、巴西和印度的英文首字母,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特指新兴市场的投资对象。2002年,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科汉(Stephen Cohen)出版“印度崛起论”的代表专着《印度:崛起大国》;2009年,美国学者米拉?坎达出版《印度星球》一书,认为印度影响力渗入到整个星球。
2016年5月,在《这个勇敢的新世界:印度、中国与美国》一书中,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和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的合资咨询公司合伙人安雅?曼努埃尔明确承认,美国在“疏华挺印”。
很明显,美国是“鼓吹”印度崛起最强劲的国家,背后的目的并不单纯。科汉在书中兴奋地说,因为美国不断推捧印度,“印度基本已放弃了美国是战略威胁、应与其他国家一道联手抑制这个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观点。”坎达则透露,推捧印度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将会“唤回美国的基本道德感召力”,因为“从长远看,美国不可能单凭经济或军事实力战胜中国……但美国可以说服中国,用国际事务上的道德权威力量,让中国回归到一个民主国家。”为此,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两个太阳正在东方升起》的文章称,美国需要找到方法,应对这场中印激化的竞赛。
很明显,“印度崛起论”在美国智库的思考逻辑中变得功用化。而这些年,海外一些对中国崛起不太看好,或对中国政治体制不太认可的学者,常以印度崛起对照中国崛起,多多少少有炮制中印竞争、挑拔中印矛盾之嫌。更重要的是,这些论调试图借印度崛起,否定中国不走西方式民主道路而能实现国家崛起的基本事实,诱使中国学习印度经验,而不是相反。
在这方面,中国舆论要清醒认识到,捧举印度崛起背后,带有对中国崛起焦虑、矮化中国崛起的潜台词,更希望借此来彰显西方的话语牵引力与主导力。
尽管伴随着诸多问题的滋生,短期内也不太可能成为全球强国,印度未来定会持续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应充分认识到,印度崛起对中国利大于弊,印度平均年龄比中国小10岁左右,国内基础设施、消费市场都庞大,将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大的市场。推动印度崛起,同样也会让中国崛起变得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也应更自信。从国家崛起改变民众命运、文明提升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意义远超过印度崛起。前者是发展范式的革命,是哲学层面的知识革命;而后者迄今为止仍是重复西方范式,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国家发展新试验。
中国崛起如果真能在不发动战争、不建立不平等贸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前提下实现,那么必将是21世纪人类自我重生之路上的史歌,是对西方大国崛起历史基础上的真正“500年从未有之大变局”。印度崛起如果能够在西方走过的政治民主化、经济私有化、治理社会化的范式之上,全面提升与改善民众的命运,那也将是一次伟大的发展革新。毕竟,中、印目前这场十亿人口级的崛起进程,是西方过去所从未有过的。(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编:杨牧、白宇)
自动匹配新闻日媒:为何中俄印等大国难成为发达国家?
关键字: 发达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大国
《日本经济新闻》9月13日刊发了署名村山宏的文章《大国为何难以发展》。文章指出,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虽被称为大国,却没有一个称得上是发达国家。而瑞士、瑞典、丹麦、卢森堡、新加坡等小国却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作者在分析了原因后表示,“无论是英国还是日本,在提到大英帝国和大日本帝国的时候,都是由于过度膨胀,才走上了军事衰退的道路”,继而以中国威胁论的口吻称,“我个人相信中国不会陷入希望继续变得庞大的妄想中”。文章虽然有失偏颇,部分内容却也值得参考。全文如下:
东京的傍晚(资料图)
在当今世界被称为大国的或许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这其中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发达国家的。俄罗斯在军事层面掌握着先进的技术,但未能构筑起令人憧憬的现代文明,民众的生活水平称不上富裕。准大国伊朗、南非、尼日利亚、墨西哥、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等也很难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相反,世界各国的调查机构实施调查显示,在国家竞争力方面排名靠前的往往都是小国。瑞士、瑞典、丹麦、卢森堡、新加坡和迪拜(阿联酋)一直在争夺最具竞争力国家的宝座,而人口只有2、3千万人的人口小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常常跻身前列。
为何小国会发展呢?答案很简单。小国在引进新技术和想法、建设新文明方面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而国土面积越庞大,需要建立众多设施和社会机制,费时耗钱。当大国终于好不容易将新文明引入各地,小国早已有进一步的发展。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大国的人口众多。以我的经验来看,一个人最多只能管理10名部下。超过10人的话掌握每个人在哪里做什么将变得困难。因此,100人的组织需要10名管理人员。当管理人员达到10人的时候,又需要有指挥这些管理人员的中层管理人员。而当中层管理人员达到10人时,则需要更高一级的领导。
依此计算,人口为1亿2500万人的日本至少需要1千万的基层管理人员。还需要100万名负责管理基层管理人员的中层管理人员,同样也需要10万名指挥中层管理人员的高层领导。如果是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则至少需要1亿的基层管理人员、1千万的中层管理人员和100万的高层领导,还要有监督高层领导的人员。和日本相比中国的领导阶层都要多出一级。
人口庞大的中国之所以发展难度大就是因为领导层级众多。政府领导人和一般民众沟通困难。即使想要推出新的政策和改革,由于中间隔着层层官员,很容易导致政府的方针被扭曲。即使不被扭曲,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所有信息的传送以及所有官员对这些信息的掌握,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小国的话,首相能够很快掌握民众希望推出哪些政策,民众也能很快理解政府欲实施的政策,容易构筑协调机制。
大国最大的问题在于,为了维持这一巨大的存在需要耗费膨胀的成本。分为多层的官员组织容易出现效率低下,与小国政府的单纯组织相比,运营成本更高。即使从国防的角度来看,大国由于幅员辽阔,必须让军队在各地驻守。大国在国内拥有多个民族,还需要保有抑制民族矛盾所需的强大治安队伍。
国际政治学领域存在被称为“扩张过度(over-stretch)”的理论。指的是1个国家如果变得过于巨大,将因难以承受成本负担而走向衰亡的现象。典型例子是19世纪末的英国。英国曾统治世界4分之1的领土,但在得知南非荷兰裔殖民者“布尔人”控制的地区出产黄金和钻石后,便寻求统治那个地区。
结果,英国与之前进行殖民统治的布尔人展开激烈战斗,消耗了大量战争费。在进入20世纪后,英国变得精疲力竭,最终走向衰退。在20世纪,苏联进攻阿富汗也是典型事例。苏联在阿富汗陷入战争的泥潭,支撑国家的财政基础崩溃。美国虽然不像苏联那样,但也将手伸向越南和伊拉克,导致国力下降。
如何防止组织的膨胀和效率低下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像美国那样实施联邦制就是方式之一。美国的各州接近于国家,各州的政治和经济相对独立。在这种机制下,无需在首都华盛顿特区建立庞大的政府和官僚体制。美国虽然是大国,但实现了发展,这是因为美国是由更小的州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过度的巨大将拖组织的后腿,企业也不例外。因为变得过于巨大,中层管理人员将增加,将侵蚀企业利润。因此,欧美和日本的大企业不断实施重组,以将组织变小。对于企业来说,人员多或者销售额巨大不一定就能赢得更高的评价。
中国的企业家多会追求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巨大,但欧美企业则追求利润的巨大。如果利润没有增加,用于研究开发和设备投资的资金也将减少,就无法创造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小而利润巨大的企业则能提高竞争力,而没有利润的大企业反而会不断走向衰退。
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越是变得巨大,就越缺乏灵活性,越难以实施变革。因此,必须始终努力避免组织的臃肿化和过度膨胀。无论是英国还是日本,在提到大英帝国和大日本帝国的时候,都是由于过度膨胀,才走上了军事衰退的道路。我个人相信中国不会陷入希望继续变得庞大的妄想中。
原标题:日媒:大国为何难以发展?
责任编辑:马力  2013年的这个时候,笔者曾经写过一个热贴,可能有一些朋友还有印象,讲的是:2013年是日本和欧洲掉入二流国家的分水岭:  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楼主更坚定了当时的判断。  在开始这个新贴前,我想先讲一个故事。  草原上有一头大狮子,几头花豹,一些狼组成了食肉动物群。同时在草原上的鹿和羊组成了食草动物群。如果狼多了,那自然会有狼要挨饿,病狼自然会饿死。总之,草原的生态会重新平衡下来。  在工业国(发达国家)和原材料供应地+市场(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现在的问题来了,当这个草原上又多了一头狮子后,这个零和游戏就面临着彻底的大调整了。  当中国以全球第一大工业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的面貌出现的时候,必然有一些工业国失去了自己的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当年亚洲四小龙变成狼的时候,阿根廷和南非等国变成先饿死的病狼。而当中国成为新的狮子的时候,光饿死欧猪四国可能是不够的,一些体弱的狼,也可能成为狮子的食物。  2000年,美国有世界500强企业186家,日本108家,欧洲156家,美国、日本加欧洲,占了450家。其它发达国家总计15家。中国11家,其它发展中国家总计24家。  2013年,美国有132家,中国85家(加香港的话89家,再加台湾的话95家),日本62家,欧洲141家。中国增加的份额,主要是从美国、日本和欧洲身上挖下来的,这也验证我的观点。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身子最弱的狼和豹先死,其它的肉食动物才有好日子过。  在过去的十年里,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法国、意大利几乎年年在搞,美国也出现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台湾学生甚至因为担心服贸影响就业,搞起了占领立法院活动。  在这背后,实质上发生的是发达国家的收入停滞和生活成本上升,以及青年的失业率大幅上升(西班牙希腊等国30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接近50%)。在欧洲流行一个名词叫“1000欧元一代”,日本出现了“穷忙族”,韩国有所谓的“88万韩元世代”。台湾地区更不用提了,出现了薪资收入16年不增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google一下这些名词。  事实上,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新的狮子加入游戏后,原有的发达国家纷纷吃不饱了。奥巴马曾经说过,中国13亿人,如果过上和美国人一样的生活,对世界是一个灾难,这就是对这个现象的深刻认识。  但是中国人也有我们的幽默:也许中国没有办法让自己变得像发达国家一样富,但是,我们可以让你们变得和我们一样穷。  这个玩笑正在慢慢变成现实,当中国人慢慢提升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多数发达国家居民的生活水平出现停滞,甚至一些伪发达国家,已经出现倒退。希腊和葡萄牙已经大面积的出现了几百欧元的工资水平,甚至台湾地区的收入水平,和上海也相差仿佛了。  我的判断是,在2017年-2020这个时间段里,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会和入门级发达国家处于一个模糊的胶着状态。我们会在这个时间段里,成功的让部分发达国家变得和我们一样穷:)
楼主发言:156次 发图: | 更多
  第一楼留给自己。
  在IMF最新的全球各国人均GDP排名中,中国在186个国家地区中,排到84位,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的中上水平。虽然中国的人均GDP还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发达国家把全球的平均水平拉上去了,2013年世界人均GDP是10486美元),但是比中国更富的国家的总人口,是19.45亿,占到了地球总人口的27.55%。  比中国更穷的国家的总人口,人口为37.53亿,占了地球总人口的53.17%。同学们,以后大家出国的时候,或是在国内遇到外国人的时候,要抬头挺胸,因为这个世界上,可能大半人口的富裕程度还不如你。  大家可以把IMF的这个名单拉一下,排50到83之间,有几个国家敢说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真实的GDP高于中国的?中国统计局一直以来,是非常低调的。如果以巴西或是印度等国家统计局的作风的,中国今天的人均GDP统计成1.5万美元也是完全可能的。你看看人家印度,人均钢产量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以下,人均汽车销量只有中国的八分之一,出口只有中国零头的零头,人均GDP妥妥的报中国的四分之一弱。  很多不懂经济的“爱国”青年,往往习惯性的认为中国的GDP有水分。各类所谓专家,习惯性的用中国经济泡沫破裂或是结构性问题大爆发之类的标题吸引大家的眼球。中国什么指标略有一点点风吹草动,立刻一堆JY和媒体高喊:中国经济崩溃在际;今天你再不换美元,明天可能再也换不到之类。他们是永远看不到印度和其它各国各主要指标的大面积滑坡的。人家印度汽车销量下滑十多个点,用电量也大降,依然还是西方媒体眼里潜在的“即将”崛起的大国。  上面是题外话了,再说一个例子,来证明中国统计数据的低调和人为压低。中国PPP人均GDP,才10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以购买力平均计算,中国的人均GDP只比名义GDP高了一半左右。  这个提升的比例,甚至比韩国和台湾的提升还要少。难道是说,中国的物价和消费价格比韩国和台湾还要高吗?以我们的经验来看,上海北京的物价水平,和台北首尔相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物价水平,必然是远远低于韩国或是台湾的平均水平的(看看茶叶蛋就知道了,中国茶叶蛋的价格,至少有一半地区,价格只有台湾的一半左右),中国真实的购买力平价应该存在严重的低估。  中国购买力平价存在低估,是因为,中国参与国际比较项目的样本是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哈尔滨、西安七个大城市,这七个大城市的物价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得多。  中国当局是假装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因为GDP再增长上去,尾巴就藏不住了,国际组织要逼着你承认发达经济体的地位,并要求你在全球范围承担和发达国家一样的义务了,我们的领导人,早就强调过,要保持发展中国家地位50年不动摇了。我们是不会出现像蔡英文这样的极品的(台湾进入WTO的时候,谈判代表蔡英文强调要以发达国家地区的地位加入,承担更多义务,而远远更发达的新加坡却低调的以发展中国家地位申请加入。)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消费了30%的家电,26%的汽车,人均住房面积远超日韩台湾,出国旅游消费支出也高居世界第一。但是统计出来的GDP总量只占世界的12%,人均GDP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如果这样还不算低调,怎样才算?
  引用其它媒体的数据。(注:中间部分数据和最新披露的数据有少量出入)  瑞信报告:金砖国家2013年家庭财富比较(截至2013年年中)   总部位于瑞士的瑞信研究院9日发布其第四份年度《全球财富报告2013》。报告称,自2000年以来,中国人均财富几乎翻了两番,从5700美元升至2013年的2.223万美元。在过去一年,美国、中国和德国是全球财富的三大增长来源。此外,澳大利亚人属于全球最富群体,而在俄罗斯,110人坐拥俄罗斯35%的家庭财富。  报告称,从2012年中期到2013年中期,全球财富上升4.9%,达到241万亿美元,也比2003年上升68%。报告预测,全球财富在未来5年将上升近40%,到2018年将达到334万亿美元,年增长率为6.7%。在全球财富的增长中,29%都要归功于新兴市场国家。而在新兴经济体增长的财富中,中国贡献将近一半。  报告称,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财富总额减少约20%,但很快就逐渐恢复。尽管最近仍充满不确定性,但仍高于危机前的最高水平。  目前,中国的家庭财富总额名列世界第三,比排名第二的日本低2%,比排名第四的法国高出56%。报告指出,由于中国储蓄率较高,且拥有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中国家庭资产中的金融资产比重高达46%,高于其他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同时,私有住房、新建筑和农村土地在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富形式,人均持有房产价值为1.29万美元。中国家庭债务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人均负债只有1400美元,相当于总资产的6%。  报告还显示,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财富增长速度放缓,墨西哥增速较快,而巴西和俄罗斯受到货币贬值的影响,增速较慢。中国的财富分配比印度更加平衡,这体现了中国扮演着“新兴消费者的先锋”这一角色。相对于世界和其他新兴市场,中国的整体财富不均情况仍属温和,中国42%的成年人口拥有1万美元以上的财富,高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中国目前已经有100万以上的百万美元富翁,财富总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居民总数也比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要更多。  全球贫富不均的问题仍然突出。全球最富有的10%掌握着86%的全球财富,最富有的1%则掌控着46%的全球财富,而最贫困的全球近半人口所占有的财富可能还不足全球财富的1%。  2013年年中金砖国家主要数据如下:  中国:人均GDP为6166美元,总财富22.2万亿美元,人均财富16358美元。成人人均财富22230美元,其中人均金融资产10752美元,人均非金融资产12881美元,人均债务1403美元。成人人均财富中位数8029美元。  巴西:人均GDP为12596美元,总财富3.2万亿美元,人均财富15752美元。成人人均财富23278美元,其中人均金融资产12251美元,人均非金融资产17114美元,人均债务6088美元。成人人均财富中位数5117美元。  印度:人均GDP为1517美元,总财富3.6万亿美元,人均财富2860美元。成人人均财富4706美元,其中人均金融资产700美元,人均非金融资产4302美元,人均债务296美元。成人人均财富中位数1041美元。  俄罗斯:人均GDP为15256美元,总财富1.2万亿美元,人均财富8719美元。成人人均财富10976美元,其中人均金融资产4484美元,人均非金融资产9043美元,人均债务2552美元。成人人均财富中位数871美元。  南非:人均GDP为8335美元,总财富0.6万亿美元,人均财富11867美元,成人人均财富19613美元。其中人均金融资产17545美元,人均非金融资产7073美元,人均债务5005美元。成人人均财富中位数3051美元。
  其他经济体:  美国:总财富72.1万亿美元,人均财富220677美元,成人人均财富301140美元。其中人均金融资产243589美元,人均非金融资产114362美元,人均债务56811美元。成人人均财富中位数44911美元。  日本:总财富22.6万亿美元,人均财富178870美元,成人人均财富216694美元。其中人均金融资产149619美元,人均非金融资产102114美元,人均债务35039美元。成人人均财富中位数110294美元。  成人人均财富与成人人均财富中位数之比  中国  =2.77  巴西  =4.55  印度  .49  俄罗斯  .6  南非  =6.43  美国  11=6.71  日本  294=1.96  世界  =13.09  财富基尼  中国 0.695  巴西 0.821  印度 0.813  俄罗斯 0.931  南非 0.836  美国 0.851  日本 0.635  世界 0.905
  瞎扯蛋。20年后如果能,就厉害了。建国100年。2049有希望。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准和财富水平,是远高于同等人均GDP水平的国家的,甚至和人均GDP高出一倍左右的巴西和俄国相比,也毫不逊色。  在这些数据中,我最看中的一个数据是人均汽车销售量。  我一直认为,汽车的普及是一个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一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汽车的普及,不光是人均财力的问题,还在于大量的汽车驾驶员出现,意味着当地人口的文化和文明程度逐渐达到进入现代化社会的门槛。  在发展中国家,能够购买汽车的,一般是当前收入有相当的富余,且对未来有乐观预期的人群。这样的人群的比例高低,很能看出这个地区经济活动的前景和活力。  我来列一下,中国及几个参照物的国家的数据对比。  2013年12月,全球轻型车总销量达到7,340,323辆,去年12月为6,812,862辆,同比增长7.7%。其中:中国汽车销量强劲增长20.2%,占当月全球销量的29.1%。  1-12月,全球轻型车累计总销量为84,272,207辆,去年同期81,215,379辆,同比增长3.8%。其中:中国累计销量为21,934,109辆,去年同期19,213,601辆,同比增长14.2%,中国占全球净增量的89%。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人均GDP只有全球三分之二的中国,每万人购买的汽车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  中国13.5亿人口,购买了2200万辆汽车。中国每万人,购买了163辆汽车。  台湾2300万人口,购买了37万辆汽车,台湾地区每万人,购买了163辆汽车。  你没有看错,台湾地区的汽车购买率,居然大幅领先于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当然,稍稍的落后于中国的东部发达地区。  我们再看看其它的数据。印度2013年汽车销量是255.4万辆,比2012年减少了7.2%。每万人汽车销量是20.54辆,只有中国的8分之一。  巴西,汽车销量376.737万辆,人口1.98292亿,每万人汽车销量190辆,略高于中国。  俄国,汽车销量277.7447万辆,人口1.42929亿,每万人汽车销量194辆,略高于中国。  南非,汽车销量65.062万辆,人口5298.2万,每万人汽车销量122.7辆。略低于中国。  我列的四国,都算是金砖国家,还算是这几年经济相对有活力的国家,数据列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一个基本判读了。  其中,俄国和巴西的人均GDP分别是1.48和1.13万美元。而南非的人均GDP约为6621美元,和中国统计的6747基本相当。印度是1505。而其它人均GDP在一万美元以下的国家,没有几个比中国更高的。  如果还有人说,中国的人均GDP被高估或是有水分,我就不同意了啊。
  沙发,说的好!  
  鸡冻了,前排  
  时差党要休息了,今天先写到这里,明天上午(美国时间晚上)继续更新。。  因为这个课题比较大,也欢迎大家一起参与,多多提供数据。。。  各位牛人,欢迎多指导,如果想痛批楼主不懂经济就免了。因为。一直以来,我就明确的说过,我不懂经济。。。楼主能做的,更多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经历来解读一些现象。。。
  顶  
  正解: 每时每刻都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俄罗斯去年的人均汽车购买量似乎和俄罗斯的人均收入中位数不太相符呀!俄罗斯巴西南非的人均汽车购买量与中国相差不多,应该可以说明他们的中产阶级的比例和我们差不多。。。当然他们都是资源型的国家,这个我们没法比。俄罗斯的腐败和贫富分化比我们严重的多,这也说明,整个国家的财富不管如何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最终还是会造就一批中产阶级,这可以称之为财富的渗透作用吧!所以腐败的富国,比政治清明的穷国还是要好一点。我觉得很多人抱怨中国的国富民穷,是个伪命题。国家富了,总比资本家富了要好一点。既然资本家的财富通过消费都可以向下层渗透,那么国家的财富向下层渗透肯定要更流畅一点。最差最差的情况,被贪官贪污的部分,只要没有被转移到国外,那么它的渗透作用应该和资本家差不多吧!而国家财富,可以通过公共事业等渠道向全体国民渗透。效果肯定比资本家要好的多。所以国家有钱不怕。只要把贪官的贪污水平,资金外逃控制在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上面的这些开篇,主要是让大家提振一下信心,让大家相信,中国早就不是那种不入流的国家了。那么,中国当前的发展水平,离发达经济体还还有多远?  我们从几组数据和现象来看:  第一组:  上海在2012年,包含常住人口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2000美元以上,人类发展指数超过了台湾甚至日本,以联合国的标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发达经济体水平。  而在2005年,上海人均GDP刚刚达到6000美元,和全国2012年的水平相当。也就是说,上海的经济发展,也只领先了全国平均水平7年左右。  第二组:  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了2200辆汽车,每万人,平均销售了163辆汽车。而台湾地区销售了37万辆汽车,每万人,也平均销售了163辆汽车。  在13年,中国大陆人均汽车购买率已经赶上了台湾,而发达地区,例如东部沿海,更是远超当前台湾的水平。中国发达地区的汽车购买力和保有量,已经超过了俄国巴西这样的高收入国家,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在追近这些高收入国家。  第三组:  2012年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4万人民币,这个数字的分母中,包含了没有工作的青少年和老人,因此,换算成就业人员收入口径,上海北京就业人口的平均月收入约达到7000人民币以上。  第三方的人力资源网站,以及社会机构的抽样也显示,上海地区,2013年,平均工资约为人民币(这个数字可能有争议,以后章节会有详细的展开)。而台湾主计处调查显示,60%的台湾就业人群的工资,低于35000台币(约合7000人民币)。  结论:国内一线大城市的工资水平,已经逐步接近台湾的水平。  每四组:  韩国在1990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而在1995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同时在1996年,就被吸纳为OECD成员国,也就说,韩国在人均GDP冲上6000美元后的5-6年里,就成功攻上10000美元,同时被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认可为发达国家新成员。  为什么在二战后,有很多国家(尤其是很多资源输出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但是却没有被世界认可为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或是发达经济体,主要有两套标准。一套是联合国的标准,以人类发展指数为主,达到这个标准的发达经济体约有40个甚至更多。第二套是OECD成员国,这是一个富国俱乐部,目前有三十多个成员国,是主要发达国家成立的经济合作组织。  个人感觉,把人类发展指数,工业化水平和产品输出能力,文化输出能力综合起来分析,会比较全面。  中东国家,很多国家人均GDP高达数万美元,但是人类发展水平低,教育,医疗,人均预期寿命,社会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跟不上。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单一,除了不可再生的资源行业,基本没有像样的产品能参加全球竞争。  又或是一些旅游国家,如拉美的巴哈马,旅游为主,人均GDP高达2万美元以上,但是同样不支持其成为发达国家。  文化输出也是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往往有发达的文化产品,并风靡全球,日本美国和欧洲就不说了,就是亚洲四小龙中的香港,韩国,台湾,也有港剧,韩流,台湾名星在亚洲流行。  而很多中小国家,经济单一,规模也小,无法形成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把国家的产品和文化输送到海外。  中国的人均GDP,在2013年,达到6747美元,在全球排在84位,同时全球有60多个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只有30多个经济体,被全球公认为发达经济体。  大家可以按着名单往下拉,真正能够满足我上面列的几个条件的国家或是地区还真不多。在10年里,比中国更容易晋升为发达经济体的,一个手也数得多过来。  东欧的部分国家是最有可能的,他们往往有良好的工业底子。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较高。  而其它国家,要么是小得在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岛国,要么是资源丰富,但是其它产业极其落后的单一经济国家,要么就是旅游为主的国家。  有部分国家,自然条件和外部环境远比中国要好,但是却没有发展起自己的工业。很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吃不了苦,不愿意学理工类学科。  导致国家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帮助国家实现工业化。
  韩国是二战后,极个别的,从发展中国家晋升为发达国家的案例。  同批崛起的亚洲四小龙中,香港和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不具备代表性。  新加坡由于是城市国家,产业偏向于金融和港口,总体规模也小,不能做为中国发展的参考物。  而韩国则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造船,汽车,电子,钢铁等产业在全球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韩国在1990年的时候,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在1995年时候,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而当时的主流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约为3万美元左右。  例如美国当年的人均GDP是2.7万美元左右,德国约为3.2万美元左右。  而韩国在1996年时候,就成功的加入了OECD组织,正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要知道,加入这样的国际组织,需要相当长周期的准备的,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在93,94年,也就是韩国人均GDP还没有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韩国人就开始为加入OECD做准备了。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达到当时高度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我强调工业的作用,在后面,会有重点的阐述),社会政治稳定,居民的生活水平良好(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就会被认可为发达经济体。  当然,今天的门槛比当时高了很多。  在2012年左右,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以上的,可以被视为高度发达国家,而2万美元,可以视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入门水平,例如当前韩国的水平。  达到一万美元,则可以列入高收入国家的,成为准发达国家(需要同时具备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以及相对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才能算是踏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我们预估,中国会在年左右的时间段里,初步达到或是接近这个水准。  而届时,高度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大约会达到5万美元的水平,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达到2.5万美元左右,而高收入国家,或是准发达国家的门槛也会抬升到1万3-1万5美元的水平。  以我的判断,如果中国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左右,且人类发展指数达到或是接近高人类发展水平,则中国会被国际主流观点认可成为发达国家
  顶神人的帖
  事实上,中国当前工业产品的输出能力,以前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已经超过了90年代的韩国了。  在90年代,韩国还没有像样的品牌,现代和三星远没有今天的影响力,韩剧也是在2000年后,随着《我的野蛮女友》才开始走红亚洲的。  而这方面,中国至少已经达到了韩国2000年左右的水平。中国企业已经批量的走出国门,例如华为中兴在电信行业,已经成为全球前五,在行业的地位,超过了2000年的现代和起亚。  中国的手机品牌,在全球前十中,占有五家,不亚于2000年的三星和LG。家电等领域也是类似的。甚至中国的高铁,核电已经出国和欧洲,这是2000年的韩国,完全不具备的实力和能力。  同时,中国的电视节目,已经风行于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台湾各电视台当前有48部大陆连续剧在同时播放,日本人甚至出现请假在家看中国连续剧的现象。在东南亚国家,中国的节目也非常流行。  文化传播方面,中国已经完全达到了90年代,00年代初香港和韩国的水平。  可以讲,中国的工业能力,已经优于我们人均GDP的表现水平,这个星球上,人均GDP在6、7千美元的国家,没有一个具备和中国接近的工业水平。  文化输出方面,也走在前面,韩国香港是经济先发达,文化后输出,而中国文化输出走在了前面。  中国实在太大了,部分地区,事实上已经达到了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水平,部分行业,事实上已经具备全球顶尖的竞争力,而中国的一小部分,单独拿出来放在全球,也是不能忽略的力量。  中国东部地区,保守估计,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地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相当于在这个星球上,已经有了一个总人口仅次于美国,但多于日本的发达经济体出现了。这个经济体开始释放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也是必然的。  改革之初,才几百万人的香港,对国内的投资,就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如今,2-3亿人口的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可以释放多少经济能源,大家可以想象。  在当今全球,人口规模大,经济底子还可以的大国中,俄国,巴西,墨西哥是有代表性的,这几个国家,人口都过亿,人均GDP也都超过了10000美元,但他们的工业能力和中国相比,差了不止一两个档次。  中国制造业崛起后,还基本上锁死了其它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的机会(中国工业发展之路,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其它国家无路可走。中国产业升级后,很少向其它国家转移,而是向自己中西部转移。中国的工业配套,在国内就可以完成,不像日本韩国工业起来的时候,需要全球其它国家参与配套。中国工业起来后,把成本做得极致,让其它发展中国家根本没有办法用低成本切入这个行业。中国工业起来后,行业的竞争程度也达到极致,例如以前欧美企业是三年研发一款新手机,现在中国企业是三个月完成,这样的竞争强度,别说发展中国家切不进去,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在纷纷的败退)。  俄国和巴西等资源大国和中国走得近,就有饭吃,墨西哥紧跟美国,其它中小国家根本无足轻重,完全没有可能形成对中国工业造成威胁的产业能力。  其它中小发展中国家,承接一些服装鞋帽之类的工业还有可能,但是稍有技术含量的产业,基本上会被中国垄断掉。  因为他们在本国新创新的企业,在建立品牌,完成国际化之前,就会被中国企业的狼群战术撕碎。中国企业,会通过自己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效率优势,技术优势,综合成本优势,轻易的打垮这些的新出生的嫩苗。打个比方,你在非洲,想建立一个手机公司,是不太可能的,一来,你没有人才,二来,你没有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你这个国家没有这样的产业链基础。给你投资100亿,你也做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的。你怎么和深圳那些能把手机做到10美元以下的价格的企业竞争?  看看加拿大的黑莓,看看西门子,看看NOKIA。不把研发和生产中心放在中国的手机企业,都活不好。在中国建立巨大基地的三星,和把生产全部放在富士康的苹果才能活下来。HTC现在的中国化还在半推半就中,所以也半死不活中。只能眼看着5家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轻松超过他们。  所以,中国已经成了一个大的磁石,离开这里的工业,在全球就没有能力和新崛起的中国企业进行残酷的竞争。这是一个跨国企业们无法逃避的现实难题。  发达国家的日子都这么难过。其它发展中国家更是惨。他们的工业企业,已经失去了生存和创业的空间。除了一些资源类和当地结合特别紧密的行业,其它通用工业类产业,基本没有和中国企业竞争的能力。  他们只有等中国产业升级完成,巨轮缓缓碾过后,才能顺着中国经过的车辙,重新出来觅食。  我的结论是:中国是当前人口大国中,最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而在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后的20年里,其它发展中国家晋升之路也基本被锁死。也就是说,2020年,是其它发展中国家冲上发达经济体的最后机会,如果失败,那在2050年前,将很难再有机会。。  接下来20-30年,是中国从初等发达到中等发达的过程,在这个升级完成前,大量中低层次的工业,中国是不会释放出来(自己的中西部就足够消化转移了)。
  MARK,写的不错~
  崩溃论都说GDP被高估了,呵呵 太高调容易拉仇恨,影响发展
看来战略忽悠局的工作做得很好。
  中国新一代在人文教育方面要重视,因为30年后他们要领导世界  
  比较有见地,顶!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4楼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感觉这次浸灰剂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随美国提出“贸易平衡”,中国怎么办?。。。哈哈哈。。。别国都不是傻瓜,谁跟你玩“零和游戏”?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4楼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感觉这次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随美国提出“贸易平衡”,中国怎么办?。。。哈哈哈。。。别国都不是傻瓜,谁跟你玩“零和游戏”?
  印度对华贸易逆差是近年来中印关系中一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印方不断表达对双边贸易不平衡的担忧。但只要我们冷静客观分析,就不难发现,印度贸易逆差对印度并非绝对坏事,亦非中国之过。  /mei-xin-yu/_147120.shtml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4楼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GeorgeJLiu 26楼
04:43:58  感觉这次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随美国提出“贸易平衡”,中国怎么办?。。。哈哈哈。。。别国都不是傻瓜,谁跟你玩“零和游戏”?  -----------------------------  中国近15年的出口发展,外部有两个重要的条件:  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政府民间的消费大泡沫。。。。2008年后破灭了。  2。世界各国没有意识到“贸易不平衡”对他们国内工作岗位的侵蚀。。。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4楼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GeorgeJLiu 26楼
04:43:58  感觉这次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随美国提出“贸易平衡”,中国怎么办?。。。哈哈哈。。。别国都不是傻瓜,谁跟你玩“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8楼
06:02:47  中国近15年的出口发展,外部有两个重要的条件:  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政府民间的消费大泡沫。。。。2008年后破灭了。  2。世界各国没有意识到“贸易不平衡”对他们国内工作岗位的侵蚀。。。  -----------------------------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搞了几次,估计效果不佳。。。。_美国就去搞TTIP和TTP了,“贸易平衡”应是里面重要的内容的。。。。
  火贴留名。养肥再看。
  写的不错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4楼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GeorgeJLiu 26楼
04:43:58  感觉这次经济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随美国提出“贸易平衡”,中国怎么办?。。。哈哈哈。。。别国都不是傻瓜,谁跟你玩“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8楼
06:02:47  中国近15年的出口发展,外部有两个重要的条件:  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政府民间的消费大泡沫。。。。2008年后破灭了。  2。世界各国没有意识到“贸易不平衡”对他们国内工作岗位的侵蚀。。。  -----------------------------  GeorgeJLiu 29楼
06:45:02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搞了几次,估计效果不佳。。。。_美国就去搞TTIP和TTP了,“贸易平衡”应是里面重要的内容的。。。。  -----------------------------  促欧盟做出承诺,打开一项广泛贸易协议的谈判大门,结果遭到礼貌回绝。  /story/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4楼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抵制中国是最初的本能反应,从长期看却是最蠢的反应。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未来世界的新核心。聪明人会以中国为核心抓住机会,愚蠢的人会抵制中国最终把自己边缘化。韩国的飞速发展就是抓住中国机会的最佳例子。那些不发达国家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了,还是处于贫穷,中国将给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他们有什么理由还继续追随欧美日?围绕中国建立新的世界吧,中国将带领新世界走向共同繁荣。20年后,一个15亿人口的超级发达国家将出现在全球之巅,错过这世纪崛起的大机遇的,该有多蠢啊!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股民王小二 34楼
09:36:15  抵制中国是最初的本能反应,从长期看却是最蠢的反应。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未来世界的新核心。聪明人会以中国为核心抓住机会,愚蠢的人会抵制中国最终把自己边缘化。韩国的飞速发展就是抓住中国机会的最佳例子。那些不发达国家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了,还是处于贫穷,中国将给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他们有什么理由还继续追随欧美日?围绕中国建立新的世界吧,中国将带领新世界走向共同繁荣。20......  -----------------------------  抵制不抵制人家是看逆差顺差的,总跟人家玩“零和游戏”。。。哈哈哈。。。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欧美是抵制的。。。  促欧盟做出承诺,打开一项广泛贸易协议的谈判大门,结果遭到礼貌回绝。  /story/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4楼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股民王小二
09:36:15  抵制中国是最初的本能反应,从长期看却是最蠢的反应。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未来世界的新核心。聪明人会以中国为核心抓住机会,愚蠢的人会抵制中国最终把自己边缘化。韩国的飞速发展就是抓住中国机会的最佳例子。那些不发达国家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了,还是处于贫穷,中国将给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他们有什么理由还继续追随欧美日?围绕中国建立新的世界吧,中国将带领新世界走向共同繁荣。20......  -----------------------------  @GeorgeJLiu 35楼
09:55:24  抵制不抵制人家是看逆差顺差的,总跟人家玩“零和游戏”。。。哈哈哈。。。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欧美是抵制的。。。  促欧盟做出承诺,打开一项广泛贸易协议的谈判大门,结果遭到礼貌回绝。  /story/  -----------------------------  那又怎样?你看看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数据,看看是以什么样的速度在倍增吧,你这种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的蠢货
  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宏观上的大道理很多,我这里就讲点小的理解。  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借进入WTO的东风,利用了自己的优势,短短不到十年,就建立起世界工厂的地位,我在想,这个过程之快,可能是超过当局领导人的预期的,同时也超过了西方观察家们的想象。要知道中国在2000年时候,还在为下岗工人问题发愁,然后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普遍出现用工荒了。这10年里出现的转变,是革命性的。  中国人充分就业了(相对的,中国也有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结构性问题),就必然有其它国家就业不足,看看意大利,看看西班牙,葡萄牙,看看希腊,看看他们青年人动不动30-50%的失业率,看看这十年,这些国家退出世界500强的企业数,以及倒掉的中小企业数,就明白,全球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对的,全球化的本质还是零和。  发达国家的国民,如果想维持高收入,高福利,你这个国家就需要有足够多产品(不论是实体的或是虚拟的产品)输出,来换回支撑这些美好生活的财富。  每个发达国家,都需要有在全球一招鲜,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且这样的产业要有足够大的体量,才能让自己的国民在二次分配后保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如果你这个国家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去参与全球竞争和交换了。凭什么你的国人还能维持高收入?  光依靠旅游,足球,奢侈品这些产业,很难让这些国家的国民维持发达的生活水平。当然,意大利西班牙也不是没有工业,但是他们真的很少有在全球,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行业。这就是欧猪四国混不下去的真相。  欧洲的一体化,就是全球化的一个缩影。  以希腊为例,在没有加入欧盟,没有加入申根协定,没有加入欧元区之前。一个希腊企业,如果想采购小型设备,他会怎么办?  在买家面前,有两家供应商,一家德国企业和一家希腊企业,德国的产品比希腊的要便宜20%,而且更好用。  在一体化前,希腊的大多数企业,可能还是会采购希腊的产品。  因为,你首先要先派人去德国谈业务,你的业务人员要先办签证才能去德国。在德国谈成生意后,你要把希腊货币换成美元,再从美元换成德国马克。当然,德国的东西发过来,还要走非常繁琐的法律流程,还有海关清关,交关税等。  很多企业为了省时间,省麻烦,最后还是会选择采购本国的产品。  而在过去的十多年,欧洲各国纷纷加入申根国和欧元区后,会发生什么?  一个希腊的老板只需要在德国的网站上下单,直接用欧元就结算了,德国人发货过来,不再需要经过海关,货物就直接运到希腊了。  这不是要了希腊本土工业的命吗?  欧洲一体化,得利是工业实力最强的德国和德国以及北欧国家,其它工业实力的比较弱的国家,有从狼变成羊的危险。  所谓的欧债危机,现在只是中场休息。在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其它中小国家的去工业化,以及带来的一系统问题,还会逐渐爆发。
  是中国人也有我们的幽默:也许中国没有办法让自己变得像发达国家一样富,但是,我们可以让你们变得和我们一样穷。  这话说的有道理
  可以预见到,在接下来日子里,贸易冲突还会越来越频繁。但是中国企业依托自己的天然大市场,基本可以先立于不败之地。在贸易过程中,有很多手法可以操作(例如转口贸易,或是CKD出口到所在市场,再在当地组建企业最后组装之类),欧美的贸易壁垒,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中国企业的攻城拔寨,但是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企业的战斗力。中国企业用几大优势(后面会提及)凝结成的综合实力,还是可以轻易的碾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抵抗,发达国家情况会好一点,但是但是随着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的不断爬升,非高附加值的产业,一样会受到中国企业的强有力的挑占。能坚持住,产业持续升级的,继续保持发达国家地位。坚持不了的,就从狼变成羊。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4楼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股民王小二
09:36:15  抵制中国是最初的本能反应,从长期看却是最蠢的反应。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未来世界的新核心。聪明人会以中国为核心抓住机会,愚蠢的人会抵制中国最终把自己边缘化。韩国的飞速发展就是抓住中国机会的最佳例子。那些不发达国家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了,还是处于贫穷,中国将给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他们有什么理由还继续追随欧美日?围绕中国建立新的世界吧,中国将带领新世界走向共同繁荣。20......  -----------------------------  GeorgeJLiu
09:55:24  抵制不抵制人家是看逆差顺差的,总跟人家玩“零和游戏”。。。哈哈哈。。。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欧美是抵制的。。。  促欧盟做出承诺,打开一项广泛贸易协议的谈判大门,结果遭到礼貌回绝。  /story/  -----------------------------  @股民王小二 36楼
09:58:50  那又怎样?你看看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数据,看看是以什么样的速度在倍增吧,你这种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的蠢货  -----------------------------  倍增?  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呈逐渐下降态势,从2008年高峰时的全年1710亿欧元降至2012年的1470亿欧元,今年上半年逆差额仍小幅下降。  /q/50067.html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4楼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股民王小二
09:36:15  抵制中国是最初的本能反应,从长期看却是最蠢的反应。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未来世界的新核心。聪明人会以中国为核心抓住机会,愚蠢的人会抵制中国最终把自己边缘化。韩国的飞速发展就是抓住中国机会的最佳例子。那些不发达国家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了,还是处于贫穷,中国将给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他们有什么理由还继续追随欧美日?围绕中国建立新的世界吧,中国将带领新世界走向共同繁荣。20......  -----------------------------  GeorgeJLiu
09:55:24  抵制不抵制人家是看逆差顺差的,总跟人家玩“零和游戏”。。。哈哈哈。。。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欧美是抵制的。。。  促欧盟做出承诺,打开一项广泛贸易协议的谈判大门,结果遭到礼貌回绝。  /story/  -----------------------------  @股民王小二
09:58:50  那又怎样?你看看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数据,看看是以什么样的速度在倍增吧,你这种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的蠢货  -----------------------------  GeorgeJLiu 40楼
10:22:32  倍增?  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呈逐渐下降态势,从2008年高峰时的全年1710亿欧元降至2012年的1470亿欧元,今年上半年逆差额仍小幅下降。  /q/50067.html  -----------------------------  据美国海关统计,月,美中货物贸易额4586亿美元,同比上升1.8%。其中,美自华进口3628亿美元,同比上升3.4%, 对华出口958亿美元,同比上升6.9%。美对华贸易逆差2670亿美元,同比上升2%。  http://www./article/tongjiziliao/fuwzn/ckts/.shtml
  MARK  
  火钳留名  
  当初就是看楼主的分水岭的那篇帖子第一次了解中国的实力,那篇帖子我的世界观震撼很大
让我从JY转变为自干五
现在楼主又开新贴 期待中  
  好贴要顶
  楼主是我在天涯见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位看问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人!  非常认同楼主的看法!
  工业国之间是一个零和游戏。  -------------------  GeorgeJLiu 24楼
04:22:46  世界消费国和其他后起工业国会抵制中国的。。。  -----------------------------  @股民王小二
09:36:15  抵制中国是最初的本能反应,从长期看却是最蠢的反应。中国不仅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未来世界的新核心。聪明人会以中国为核心抓住机会,愚蠢的人会抵制中国最终把自己边缘化。韩国的飞速发展就是抓住中国机会的最佳例子。那些不发达国家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了,还是处于贫穷,中国将给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他们有什么理由还继续追随欧美日?围绕中国建立新的世界吧,中国将带领新世界走向共同繁荣。20......  -----------------------------  GeorgeJLiu 35楼
09:55:24  抵制不抵制人家是看逆差顺差的,总跟人家玩“零和游戏”。。。哈哈哈。。。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欧美是抵制的。。。  促欧盟做出承诺,打开一项广泛贸易协议的谈判大门,结果遭到礼貌回绝。  /story/  -----------------------------  @股民王小二
09:58:50  那又怎样?你看看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数据,看看是以什么样的速度在倍增吧,你这种就是所谓的“屁股决定脑袋”的蠢货  -----------------------------  @GeorgeJLiu 40楼
10:22:32  倍增?  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呈逐渐下降态势,从2008年高峰时的全年1710亿欧元降至2012年的1470亿欧元,今年上半年逆差额仍小幅下降。  /q/50067.html  -----------------------------  
  楼主这帖一定又会言中事实!
  中国现在是自由贸易代言人。。美国是贸易保护代言人。。  时间过的真快啊。。  现在的美国就像清朝,虽然世界最大最强,但却闭关锁国。。只想跟自己的哥们玩。。  中国就像当初的大英帝国,不断开拓进取。。  美国的贸易保护能阻挡中国的步伐嘛。。
  楼主,能分析下印度吗?
  @ccxjohn 49楼
11:28:25  中国现在是自由贸易代言人。。美国是贸易保护代言人。。  时间过的真快啊。。  现在的美国就像清朝,虽然世界最大最强,但却闭关锁国。。只想跟自己的哥们玩。。  中国就像当初的大英帝国,不断开拓进取。。  美国的贸易保护能阻挡中国的步伐嘛。。  -----------------------------  是啊,这个世界变化的真快啊!  不过我们还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回想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不是也叫嚣着要 买下美国 么?  还是老话说的好,  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  我们将坚定的按照大大们说的,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100年不动摇!  与君共勉!
  太乐观了  
  楼主你傻啊,为什么要成为发达国家,做发展中国家不好吗,中国就这样一直发展中,那该多好啊!
  太乐观了
  @olaamigo 50楼
11:29:51  楼主,能分析下印度吗?  -----------------------------  分析印度的帖子好多,你去国关搜下印度,好多的,我看得都想吐了
  支持楼主,楼主继续更新
  坐等楼主更新
  写的真好,期待更新。
  先标记一下,收藏,再细细阅读
  先标记一下,收藏,再细细阅读
  晕……  每次要中国涨汇率的时候,都是这样说:中国的经济被低估!
  好帖,顶  
  @贻笑大方321 44楼
10:54:30  当初就是看楼主的分水岭的那篇帖子第一次了解中国的实力,那篇帖子我的世界观震撼很大
让我从JY转变为自干五
现在楼主又开新贴 期待中  -----------------------------  哈哈,还真没有想到有这样的效果。。。  欢迎多交流。。。
  我们拿大陆企业和台湾企业相比,就明显能看出中国企业更有雄心,大陆的大国文化思维决定了中国企业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我们的企业家,目光所到之处一定是全球市场和全球竞争。  联想敢收购比自己大得多的IBM的PC业务,吉利敢贷款收购比自己大好N倍Volvo汽车。就是这个性格的典型体现。中国的华为中兴,在企业还很弱的时候,就敢到100多个百家设办事处和全球顶级电信企业对垒,这样的魄力是台湾企业所没有的。  台湾的岛民文化,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比较谨慎,能够西进到大陆,很多台湾企业家一生的梦想就实现了。台湾在90年代,就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科技企业了,但是这些企业,极少在全球范围里取得成功的,反观中国企业,虽然出发的晚,但是在国际化,明显已经后来居上了。看看联想,看看中国电信设备,手机行业,看看中国的数码家电企业,中国企业在站稳中国市场后,立马转身杀出了国门。  2000年前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家电,手机,数据市场上,还有半壁江山。十多年一过,新崛起的中国企业,把日本企业基本超出了中国市场(现在日本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不到10%了),然后转身,反攻入日本本土,在全球主要市场上,也开始侵蚀日本品牌的市场。  不知道大家对最近台湾的反服贸学运是怎么看的。  我有一个同事是台湾人,最近我和他一起工作生活了十多天,我们两个人晚上天天会聊一下台湾的事情。(首先要讲,我这个台湾同事是非常nice的人,和我们大陆人一起生活久了,已经被我们带“坏”了。为人已经变得很大方豪爽了。)  这位台湾的同事,很看中的是台湾人能够自由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他说他在台湾的朋友里,不光是学生,还有科技企业里的员工,也有人去参加50万人大散步的。他说,台湾人很珍惜和骄傲这样的自由。  我和他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我看到的是台湾人缺少竞争的雄心。不讲绿营如何误导和普通市民,让他们认为服贸会带来就业压力。光讲这些学生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述求。就能看出学生们没有竞争力且害怕竞争的现实了,就几乎决定了接下来的20年,大陆和台湾企业的命运走向了。  以我的观察,目前台湾学生的学业能力和大陆学生相比,差距还是不小的。台湾节目上,那些专家,教授以及学生,讲的观点,大多都是想当然的东西,给我的感觉是,现在台湾人没有几个人在认真做学问。教授的观点往往很幼稚,格局极小,很难突破台湾的视野,而学生们,更是生活在无知中。  数据也支撑我的观点,根据台湾媒体自己的调查,大陆学生参加托福考试的平均成绩是700多分,而台湾学生只有500多分。中国有不少二本学校的学生,交换到台湾一流大学当交换生。去的往往是二本学校是成绩不算突出的学生(成绩好的,学校好的,都去欧美学校了吧),结果台湾教授上节目说,班上三分之二的奖金学金被这些大陆学生包了,还有三分之一,被台湾学生拿走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陆学生比例太低,只够覆盖前三分之二。  大学的时候,不认真学习,天天喝酒泡妞,等到快毕业了,发现没有好工作,又不愿意拿22K台币的低薪。于是把矛头指向当局,这难道不是人生失败者的风格吗?  在这一点上,中国是幸运的,中国有海量的聪明且有上进心的年轻人。  根据我的观察,我们当代的年轻中国人,完全具备和全球顶尖人才竞争的能力。  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远胜日本和韩国,中国大学生进入企业后的专业能力(我仅指理工类,尤其是科技类企业),也完胜大多数国家的学生。  批评中国教育产业化的人们,也需要正视这个问题,  那些批评强制英语教育人们,也需要正视这个问题。  中国批量生产出来的大学生们,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让中国企业们在全球竞争中展现了十足的活力和竞争力。  同时,中国也有年轻且有激情的企业家。  四十多岁的马云,马化腾,雷军,杨元庆,刘强东等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互联网普及后的新经济时代的。  互联网出现后,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跟不上这个节奏的国家和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就会掉队。  互联网在相当程度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互联网的出现,也加速了传统行业技术的流转和公开化,缩小了各国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企业的竞争从技术领先上的PK,转变成效率领先,概念领先,模式领先,用户体验领先以及资源整合能力上的PK。  我个人的理解。互联网时代以来,新经济是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是互联网门户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日本等国明显是走在中国前面的。雅虎和google,明显比中国同类企业出现更早,规模更大。中国企业模仿美国,出现了网易,新浪,搜狐三大门户,也出现了baidu这样的企业。  第二阶段是电子商务阶段,美国最早出现了amazon和ebay之类的企业,但是中国迅速出了阿里(淘宝),和京东这样的企业,并且,十年左右时间竞争下来,中国企业在规模和用户上已经追上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同类企业(在美国是不可能享受到京东或是易讯那样一天三送,上午下单,中午就收件的服务)。  第三阶段是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时代)和网络金融时代的到来带来的无限商机为代表的(结合了移动支付后,出现了很多有活力的新应用模式,例如大众点评,打车应用类)。像余额宝这样的创新,虽然还有很多政策或是模式上的问题,但是不能否定的是,中国企业已经走到了国外竞争者的前面,不论是规模还是模式。  这个阶段,是中国企业完成从追赶到超越的质变阶段。腾讯的微信,也开始流行于中国之外的地区,台湾和北美都已经有很多用户,我甚至还摇到过南美的用户。  类似的还有大国重器节目里的高铁等。中国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开始慢慢赶上了世界顶尖企业的水平。越来越多中国顶级企业,成为全球的top5甚至top2,中国企业,不再是单纯的追赶者,开始慢慢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和标准的制定者。  这样的转变,是中国经济接下来20年继续前进的巨大的推动力。。。。
  @handsetft
23:25:00  我们拿大陆企业和台湾企业相比,就明显能看出中国企业更有雄心,大陆的大国文化思维决定了中国企业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我们的企业家,目光所到之处一定是全球市场和全球竞争。   联想敢收购比自己大得多的IBM的PC业务,吉利敢贷款收购比自己大好N倍Volvo汽车。就是这个性格的典型体现。中国的华为中兴,在企业还很弱的时候,就敢到100多个百家设办事处和全球顶级电信企业对垒,这样的魄力是台湾企业所没有的。   台湾的岛民文化,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比较谨慎,能够西进到大陆,很多台湾企业家一生的梦想就实现了。台湾在90年代,就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科技企业了,但是这些企业,极少在全球范围里取得成功的,反观中国企业,虽然出发的晚,但是在国际化,明显已经后来居上了。看看联想,看看中国电信设备,手机行业,看看中国的数码家电企业,中国企业在站稳中国市场后,立马转身杀出了国门。   2000年前  —————————————————  天佑中华。  
  我也觉得国家发展的很快
以前摩托车都挺少的
现在光我家都四辆了
  汽车更甚
连我这里的四五线城市
一到红绿灯
车都能停到七八辆(22秒
36秒的红绿灯居多)  
  顶了·
  先做好全面小康社会先吧.
  让我们共同见证奇迹的到来!
  我们是发达的社会主义  苏修是什么样的发达的社会主义哪?  把国有百货大楼的商品偷拿到黑市上去倒卖。  私家车和乡间别墅,官员的腐败。  骑马警察镇压人民群众  左右上角,穿奇装异服跳舞的男女,代表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还有街头乞讨的乞丐
  不能只看一二线城市。在中西部,距离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差距还是很大的。
  速更  
  朝鲜拟在2012年打开强盛大国之门  
  &信息时代,改变了制造业的游戏规则&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我强烈推荐大家读一下这个贴子。  西西河超级雄文———从过去的龙年看未来的中国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都读过了。  中国的工业,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不再弱小。这是一个基本共识。。。  中国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就完成了工业化,完成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梦寐以求的跃变。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中国的工业化过程,和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是基本同步的。
  互联网时代,在客观上,加速了资讯的传递,降低了技术转移的难度和成本。当然,也方便了山寨:)  中国幸运的抓住了这个时机。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在信息时代,制造业的游戏规则也变了。  消费者更注重体验了,他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得到更多的资讯,做更多的比较了。  对于企业来讲,竞争的强度也变了。  在并不久远的时代,一款汽车设计十年,然后可以热销十年,而现在,汽车年年改款。  以前西门子还是手机大玩家的时候,一款手机设计三年,然后可以卖三年。  现在,一款手机,设计只花三个月,然后上市,销售生命只有三个月。  企业的竞争强度,大大增加了。。。这是信息时代,带来的最直接的改变。。。。
  美国人有技术、理念上的优势,他们可以打造出超前的产品和服务(苹果或是facebook,google这样的革命性的企业)。他们吃了甘蔗中最甜的部分。  而大多数国家的企业,只能陷入红海的惨烈竞争。。。  中国企业显然很适应这样的竞争节奏。韩国人好像也还挺适应。  中国企业有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后面会详细说),资金优势,效率优势,产业链优势,还有集群优势。  中国企业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更快,更便宜,更大产能的提供产品,这就是中国制造迅速打败发展中国家竞争的法宝。  中国经济有足够大的体量,在一个行业,往往会涌现多家巨头,家电,手机,电信等行业无一不是有多家巨头在同台竞争。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不光要和外企竞争,还要和自己的国内同行竞争,激烈竞争会带来大家技术和服务的迅速提升,这也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成长。  这个成长快到让跨国巨头们来不及反应,十年前,中国企业还是在中国市场挨打的小羊,一转眼,日本家电,数码,手机企业在中国市场基本死伤殆尽。中国企业甚至已经转身杀向国外的蓝海了。。  结局,群狼下山,把其它国家那些孤独的豺狗一一咬死。
  顶楼主,等更  
  楼主雄文,看罢顿觉吾辈还需努力!
  从上个帖子追过来的  
  顶楼主,辛苦了!  
  马克  
  顶楼主,辛苦了!
  好文!  
  中国企业发展的内部优势:  中国企业仿佛在一夜之间强大起来了,腾讯的市值追近了facebook,阿里的规模也超过了amazon和ebay的总合。华为已经是全球电信业的老大,联想成了PC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有85家世界500强企业(还没有包括注册地在香港的华润等),而且每年还有数家企业在排队等着进入。  中国企业有资金优势,这个就不多说了。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经是全球第一,这中间大多数是信贷。中国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是全球少有的,大量天使投资者,大量的风险投资者给创业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中国企业有本土市场优势,在中小国家,一个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本国的市场不够大,企业没有条件完成大量的积累,企业还不具备足够的管理,资本,技术优势去应对全球市场。  而中国企业不一样,你吃下二三个省,企业规模就大到相当程度了,中国本土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够多的竞争者,同时有能力把这些企业培育到很大的规模。这些企业在经历了本土的激烈竞争后,已经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大家看,当今全球十大手机企业里,有五家是中国企业,中华酷联加上TCL和小米,都在纷纷开始进攻海外市场了。  中国企业还有效率优势,这和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特点是息息相关的。在十年前,往往是国外的企业率先发布新产品。他们把新产品卖高价,从容的吃上一阵后,国内的追赶者才能在技术上追上来,吃点国外大品牌吃剩的残羹冷炙。  而今天呢?斗争局面早就变了。以手机行业为例,中国人才的高性价比,加上中国人的加班加点的勤快。形成了毁灭性的力量。以前欧洲人设计一款手机,要二三年,中国研发人员加班加点,三个月给弄出来了,虽然东西没有这样完美,但是胜在技术新啊。你第一代产品刚上市,中国企业第三代产品都快下市了。这还怎么玩?  所以西门子不玩了,NOKIA也不玩了,爱立信不玩了,SONY,夏普,为首的日本企业也早就玩不下去了。日本和欧洲企业,不像美国企业占据着生态链的最顶端,中国企业从下向上攻,日本和欧洲先顶不住了。  国外大品牌没有了吃肉的机会,肚子很快瘪了,在安倍三支箭之前(大降日元汇率前),东芝,SONY,夏普年年巨亏数百亿人民币,三家公司加起来,每年亏掉的钱超过1000亿人民币。三家公司的市值,加起来,比不上一个联想。  同学们,你们在10年前,想象过这样的局面吗?  十多年前,你要有一个SONY、爱华的walkman或是CD机,是多么拉风的一件事。当年,日本家电在中国市场,占了半臂江山。  现在你再去市场上看看,还有多少日本品牌?连三洋和NEC都被中国企业收购了。日本手机,日本家电和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用率只有不到10%了,反而是中国企业在日本本土打下了更大的份额。  在这样的攻守之势下,日本和欧洲凭什么还维持这么高的收入和福利?
  顶!楼主辛苦了!  
  最后的产业升级应该是升一部分(东部),踢出去一部分(东南亚),迁一大部分(中西部),金字塔状  
  楼主身在美国心系中国p民?
  不能回贴?
  请楼主继续!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是发达国家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