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蒋介石之后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

新中国外交部的“开幕式”:外交部成立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 题:新中国外交部的“开幕式”——外交部成立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谭晶晶、王宇丹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以及新中国外交事业开启60周年,新华社从9月3日起,推出“外交档案揭秘”系列报道,以共和国外交的数个“第一次”为线索,从解密的外交档案中,挖掘未曾披露的史料和细节,在重现历史的同时,展示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这组系列报道总共8篇。  “主席台墙壁上挂毛主席像;台上铺蓝毯,放鲜花两盆;主席台右设记录席……”一份日的解密外交档案,这样描述第二天外交部成立大会的布置计划。  翌日傍晚,政务院总理兼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从中南海驱车前往位于北京东单外交部街31号的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出席即将举行的外交部成立大会。这幢灰色的西洋式建筑是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旧址,被视为旧中国屈辱外交的象征。  面对在场170多人的外交部全班人马,时年51岁的周恩来郑重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满怀信心地开始了他们的外交生涯。  笑谈“形式主义”  “每一个机关都要开一个成立会,我们也不例外,这也算是"形式主义"吧。”周恩来幽默的“开场白”一下拉近了和大家的距离,全场笑声一片。为了打破发言者与听众的界限,大家围到主席台四周。  “开会表示成立,目的不是为了登一下报,而是为了彼此见见面……我们是外行人办外交,对外交这一门学问是没有的;外语学校的同志主要是学习外文,其他的少数干部虽然办过一些外事工作,但是把这些工作经验加以整理,使它科学化,系统化,成为一门学问,还差得远。”听着周恩来语重心长的讲话,大家频频点头。  解密外交档案里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出席人数:本部全体工作干部;主席:王炳南;记录:秘书处大书科郭健等……(流程:)主席报告、周部长训话、李副部长训话。”  会议开始时,周恩来微笑着接过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递上的花名册,逐个对号点名:  “头一个是王稼祥,外交部副部长,我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稼祥同志已经到达莫斯科,举行开馆升旗仪式了。”  接着,他逐一介绍李克农、王炳南、伍修权、沈端先(夏衍)、乔冠华、龚澎、龚普生……从副部长到司长,再到科长、副科长、工作人员,周恩来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遇到熟人还不忘幽默一下。  “外交同军队一样,不过是文打而已”  “外交工作者不能乱搞,不能冲动……真正成为一个外交战士,必须磨炼自己……外交同军队一样,不过是文打而已,文打武打是一样的。”周恩来对台下在座的同志郑重叮嘱。  在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走马上任的这次大会上,周恩来把外交工作的计划、任务、战略策略、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分析得非常透彻,长达一小时的讲话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大家听得非常认真,仔细记着笔记,生怕漏掉一字一句。  “我们现在的外交任务,是分成两方面的。一方面,是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兄弟的友谊,我们在斗争营垒上属于一个体系……另一方面,是反对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敌视我们的,我们同样也要敌视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耻辱的外交史。”说到这里,周恩来略微提高了嗓门。  “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我们要藐视帝国主义,但不轻视具体斗争;要联合兄弟朋友,但不要马虎。一种是联合,一种是斗争,这两种都通过外交形式出现。”  “外交是代表国家的工作。我们今天这一百多人,在开辟战场之初,应当在工作中锻炼培养,要求每一个同志一切从学习出发,不要骄傲,不要急躁,不要气馁,同时要有纪律……”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周恩来这番谆谆教诲深深感染。  “东京大审判”法官出任外交部“高参”  外交部成立伊始,外交干部队伍以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事工作者、军人和青年学生为主体,同时还有一些特殊人士加盟。记者从解密外交档案中发现,外交部成立之初曾邀担任远东军事法庭中国首席法官的梅汝璈担任“高参”,后者欣然应允。  这个决定是在外交部成立大会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决定的。  11月3日,周恩来召集李克农、王炳南、董越千、柯柏年、乔冠华等开会,研究外交部组织机构建设的具体问题。这是外交部组织机构建立以来的首次会议。  在一份由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兼秘书处处长赖亚力亲笔记录的解密外交档案中,记者找到如下记载:  “本部设顾问及专门委员,聘何思敬、周鲠生、钱端升及梅汝璈为专门委员。”  看过电影《东京审判》的人,一定会对梅汝璈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与日本右翼辩护团一场场唇枪舌剑论战印象深刻。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梅汝璈舌战群雄,与企图淡化日本战争责任的右翼势力展开旷日持久的激烈交锋。  在历时两年半、818次漫长的庭审过程中,梅汝璈在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决书及坚持死刑处罚等关键时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的赞赏与尊重,最终将东条英机等7名日本甲级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周恩来这样评价梅汝璈:“他为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为国家争了光,全国人民都应当感谢他。”  司长平均年龄不到40岁  在聆听周恩来讲话的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里,有位盘着长发、仪态端庄的女性。她就是34岁的情报司(即新闻司前身)司长龚澎。她是外交部建部后的第一位女司长,也是司级领导中最年轻的一位。  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专门力荐龚澎“闪亮登场”:“你们认识龚澎同志吗?她是我们部里情报司司长。”  记者查阅解密外交档案发现,外交部的第一批干部非常年轻,10多位司级领导平均年龄不足40岁,最年长的美澳司司长兼苏欧司司长柯柏年仅44岁。  “四大纪律、六项注意”  “一切服从组织命令;  绝对保守秘密;  事前请示,事后报告;  不与外人发生恋爱、婚姻关系。”  这是记者在解密外交档案中发现的外交部建部后确立的“四大纪律”。此外,外交官还需遵守“六项注意”:  “外交场合的公文以中文为主;少饮酒;少说话;服装整齐,作风朴素;不接受礼物;不轻易答应人家要求。”  成立之初的外交部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到1949年年底人员总数已近300人。记者在一份日的解密外交档案中看到,当时外交部有248名干部及37名勤杂人员,男女比例约为7∶3。  值得一提的是,有57位曾参加过国民党的旧政府人员也被吸纳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外交官,显示出刚刚成立的共和国海纳百川的胸襟。
(责任编辑:杨建)
09-06-19 00:22·
09-01-09 15:02·
08-03-11 14:18·
08-03-07 11:05·
08-03-05 19:38·
08-01-28 09:27·
07-12-21 14:13·
07-12-10 09:25·
07-09-05 15:41·
09-03-19 09:46·
设为辩论话题
从10月12日凌晨开始,国庆彩车将正式告别广场…[]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 2049跨越百年梦想
★ 虚拟人生
★ 旧报新读
★ 东方的声音
★ 阅兵日记
★ 手绘中国中国外交部成立二三事&“另起炉灶”开新篇
E-mail推荐:&&
  日,在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新中国外交的航船劈波斩浪,驶向崭新的航道。
  面对帝国主义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面对争取世界各国对新中国的承认以及与各国开展贸易等诸多外交问题,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提出“另起炉灶”的外交战略,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不承认任何外国原有外交机构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从这时起,组建新中国外交部的工作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不拘一格 广揽人才
  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要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如此艰巨的历史使命,需要一支崭新强大的外交队伍来承担。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为外交队伍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建议下,中央从军队和地方抽调了一批文化水平较高、具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干部充实外交队伍。他们中间有原中央外事组及从事地下工作、统战工作的同志,这些人有一定的外事工作经验;有刚刚走下炮火硝烟战场的我军高级将领,后来大多成为首批驻外大使。此外,还招收了一批懂外语、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处理日常外交业务;吸收了一些国民党时期的国际法学者、专家担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顾问、专员等。
  为了帮助那些久经沙场的将军们顺利转换角色,周恩来指示外交部专门为这些“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请专家学者讲授国际法、外交史、领事条约、外交文书、《联合国宪章》等。将军们拿出战争年代打攻坚战的劲头,刻苦学习,进步很快。周恩来还请“将军大使”们到中南海勤政殿观摩递交国书场面。遵照他的嘱咐,将军们站在红木雕屏风后面,从缝隙中观摩外国使节向毛主席呈递国书的仪式。后来,这些“将军大使”以一种全新的外交风范走上国际舞台。新中国的外交队伍就是这样边学边干,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许多重大外交任务。
  非常时期 非常做法
  为了迅速打开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局面,当年曾采取了许多非常规的做法。
  一是外长任命在前,外交部成立在后。开国大典当天,毛泽东在勤政殿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按照外交惯例,周恩来当天须以外长身份亲笔签署向各国原驻华机构外交代表发出的第一份公函,要求他们将毛泽东主席的建国公告送达本国政府。而此时,外交部机关的工作班子和组织机构尚未搭建,一些具体工作还是由原中央外事组一班人马完成。一个月后,外交部的组织机构基本建立,并上报政务院。12月16日,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正式通过了对外交部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命。
  二是开展外交活动在前,办公大楼选址在后。新中国成立前夕,涉外工作的临时办公地点分别在东交民巷玉河桥的原日本使馆和北京松树胡同。后经周恩来批准,新办公楼最终选定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北洋政府外交部的旧址。这是一幢灰色西式建筑,石基砖墙,气势不凡,但却饱尝中国近代屈辱外交的凄风苦雨,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重获新生。
  10月5日,外交部首批人员进驻外交部街的大楼办公。限于条件,这里除了办公、会客外,有时还要举行招待会。由于没有能容纳几百人的房间,招待会的宾主常常要分散在几处。周恩来不得不到一个个房间向客人祝酒。一次招待会进行中突然断电,周恩来就举着蜡烛走到各个房间向来宾祝酒,与他们攀谈。房子是老的,家具是旧的,但同志们毫无怨言,大家都怀着对新中国诞生的喜悦和肩负使命的责任感,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
  三是首位驻外使节带着特殊外交“护照”赴任。新中国的第一位驻外大使是驻苏联大使王稼祥,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十天即赴苏联上任,来不及制作护照,只好为他开具一封证明信,请苏联政府关照。王稼祥所携带的国书是新中国发出的第一份国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和外交部长周恩来副署,并在他们的签名下加盖了个人印章。
  简朴仪式 光辉起点
  日,当外交部有了工作人员、办公地点、组织条例并正式开展对外活动后,成立大会才正式举行。此时,我们已经完成了同苏联等9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等重要工作。
  当晚8时,紧张忙碌了一天的周恩来在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办公厅主任王炳南的陪同下走进会场。他看见礼堂里坐了很多人,高兴地说:“炳南,你找了这么多人!好,今天我们正式宣布外交部成立。”当时会场有近170人,大家围坐在桌子四周,周恩来和部领导坐在前面。周恩来打开花名册逐一点名,遇到不熟的询问一下,点到熟人,还开一两句玩笑。会场时常发出笑声,气氛融洽、轻松而热烈。
  大会由王炳南主持。简单的开场白后,周恩来开始讲话。他首先阐述了国际形势和新中国的外交任务,之后他强调: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所以,凡是没有承认我们的国家,我们一概不承认他们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外交官的地位。他们犯了法,我们一样照法办事。
  周恩来叮嘱在座的同志:外交是代表国家的工作。我们今天这100多人,在开辟战场之初,应当在工作中磨炼培养,要求每一个同志一切从学习出发,不要骄傲,不要急躁,不要气馁。同时还要有纪律。一切都要事先请示、商讨,批准后再做,做完后要报告,这一点很重要。周恩来要求每一个外交人员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遵守严明的组织纪律,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直到今天,每个外交干部依然自觉恪守这些要求。
  最后,周恩来向大家提出一个建议:我们的同志大部分才工作不久,外交的知识及一般的社会知识都不够,因此要紧的是学习,每星期至少要有几个小时学习。我们在工作中固然是学习,但是在学习中也要学习。我提议,在我们的外交机构中,要建立起新的学习制度来。大家热烈鼓掌,对周恩来外长的倡议表示拥护。
  6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170人的外交队伍如今已发展到5000多人,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已达到171个。这是外交战线一代又一代人披荆斩棘、无私奉献、忘我奋斗的结果。在纪念新中国外交60年之际,谨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记忆并不尘封,那些往事将激励并指引我们为中国的繁荣富强继续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黄维)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0条)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
&&&播客?视频
&&&小编推荐
&&&  频道精选
???钱学森拒绝胡耀邦啥建议 李光耀,你怎对得起邓小平?温家宝强调"抢占"何制高点 潼南副县长咋这么无耻
&&&无线?手机媒体蒋介石:国民党最高统帅_网易娱乐
蒋介石:国民党最高统帅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蒋介石()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名中正,字介石,学名志清。浙江奉化县人。日(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生。
父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盐铺,1895年病殁。蒋介石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幼年入塾,诵读经史。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年末回国,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其间由陈其美引入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
投身民主革命获得孙中山的器重 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回上海,受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加光复浙江之役;嗣后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沪军第五团团长,与陈其美、沪军第二师师长黄郛结拜为“盟兄弟”。
1912年1月,受陈其美派遣,收买歹徒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案发后避往日本,曾办《军声》杂志。1913年夏二次革命起,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事败后隐居上海,10月加入筹建中的中华革命党,11月再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宣告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蒋介石被派往上海、哈尔滨协助陈其美从事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1916年5月陈其美被刺后,蒋介石奉孙中山命去山东潍县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不久袁世凯死,中华革命军解散,蒋居上海,与青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有往来。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18年3月蒋介石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常离职滞居上海,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蒋做《孙大总统蒙难记》一书,同年10月被孙中山派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2月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奉派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
主持黄埔军校破坏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他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虽有所不满,但在当时形势下表示拥护,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执行。他在军校重用亲信,培植个人势力,支持反共分子成立孙文主义学会,抑制和打击青年军人联合会。他组织和领导黄埔军校师生参加1924年10月镇压广州商团叛乱、1925年2月东征讨伐陈炯明、6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等战役,战果卓著,因此获得声誉,先任潮汕善后督办,继兼广州卫戍司令。1925年8月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廖仲恺被害后,他支持汪精卫驱逐胡汉民出国,不久又将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驱离广州,收编粤军部分师旅,一跃而成为国民党内握有军事实力的首要人物。10月率师第二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在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监。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对三大政策日益怀疑,忌恨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员合作共事,疑惧苏联顾问的工作。他于日一手制造“中山舰事件” ,5月又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务整理案” ,打击和排斥了在第一军和中央党部工作的共产党员。他乘机相继攫取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率总司令部赴前线指挥作战。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湘、鄂、赣、闽四省完全光复,并继续向豫、皖、苏、浙进军。蒋介石谋取个人独裁统治的野心日益膨胀。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但蒋坚持要迁都南京,冀图直接控制。 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的决议,取消了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于是,蒋介石蓄意破坏三大政策,纵容和唆使暴徒在江西、安徽制造一系列反共事件,在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的支持下,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在广东和东南各省“清党”,从而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建立独裁统治对内镇压对外妥协
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宋美龄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1928年1月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蒋介石为要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的局面,以“裁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加剧了与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阎冯战争(见蒋阎冯大战)连绵不断。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一一战胜了各派武力。他还击败了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派系的对抗,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独裁统治。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军事“围剿”,均以失败告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奉行不抵抗政策,阻挠军队和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致使东北三省迅速沦丧。日本侵略者又于1932年初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英勇抗击,但是蒋介石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同意签订《淞沪停战协定》。以后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略华北的行径一再妥协退让,又同意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他压制爱国军民的抗御,逼迫冯玉祥取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蒋介石顽固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在1932年6月对工农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军事“围剿”。失败后,又于1933年10月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经过一年的鏖战,红军因战略指导的错误而失利,乃离开江西出发长征。蒋又调几十万军队围追堵截,同时对革命根据地继续“清剿”。
蒋介石极力加强独裁统治,建立以CC系和黄埔系分子为骨干的中统和军统两支特务势力,专事破坏共产党及革命组织的爱国民主活动,杀害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并对付反蒋派系的抗争。蒋介石还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文化“围剿”,查禁进步书刊,迫害左翼作家和文化工作者。他在全国推行新生活运动,以加紧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他还凭借政治特权,和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一道,建立和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形成官僚资本。他们开办中央银行和农民银行,兼并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垄断了全国金融体系。嗣后又逐步向工商业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发展,掌握全国的经济命脉。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将反蒋抗日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决定调整其内外政策,表示要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建设,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他试图同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但仍然坚持要“剿灭”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被蒋介石部署在西北“剿共”的张学良、杨虎城,决心联共抗日,于日毅然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
实行国共合作坚持八年抗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十年内战,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爱国将士奋勇杀敌,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反动条例,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武汉保卫战结束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蒋介石表示了继续抗战的决心,汪精卫等人则对抗战前途完全失望,叛国投敌。1939年1月,蒋介石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忧心忡忡,乃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国外长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
全面发动内战在大陆的统治彻底崩溃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一面派出军队抢占胜利果实,大量收编伪军;一面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重庆进行会谈,签订了《会谈纪要》(见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但他随即指挥八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对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各项决议拒不履行,顽固坚持“军令政令统一”的独裁专政。他悍然于1946年6月全面发动内战,妄图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在遭到人民解放军的坚决还击后,次年3月被迫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屡遭失败后,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最后蒋介石被迫下令收缩防线,实行重点防御。
1946年1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制订了一部“宪法”,宣称要“实施宪政”,“还政于民”,“改组政府”,实际上仍是以他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独裁专政。经过1948年春“行宪国大”的选举,他任“总统”,并攫有不受“宪法”限制的“紧急处置的权力”,使他的独裁统治披上了合法外衣。对于爱国学生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和工农群众的斗争,他下令整饬,派出特务宪警凶残镇压。1948年8月,他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限期收兑金银外币,强令限制物价,企图摆脱通货恶性膨胀、物价飞涨的困境,结果更加速了财政经济的全面崩溃,民怨沸腾,社会骚乱。
经过1948年秋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维系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1月,蒋发表元旦声明建议和平谈判,但提出了保存“宪法”、“法统”和军队的条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驳。1月21日蒋被迫宣告“引退”,回到奉化,但仍幕后操纵党政军大权,破坏和平谈判。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向全国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于日宣告成立,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独裁统治至此终结。
1949年12月,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1950年3月他“复职”重任“总统”,此后一再连任四届,并连续当选国民党总裁。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但是他反对“台湾独立”、“国际托管”和“两个中国”,坚持了一个中国的民族立场。当时,台湾人心浮动,美国让台湾独立,他说:“谁要台独,我要谁脑袋!”
蒋介石于日病逝于台北。他一生的言论、文电极多,散见于报刊和内部档案。台湾当局编有他的“全集”、“思想言论总集”等。
在即将上映的献礼大片《建国大业》中,蒋介石一角由张国立饰演。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