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坚定向什么方向发展?

关于“七五”期间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几点建议
我想就“七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主要是杂交水稻)的问题提几点看法,供决策参考。 一、我国在“七五”期间搞到9000亿斤粮食,是国计民生所必需的。这个任务是艰巨的,同时又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至于到2000年,粮食要达到1万亿斤以上,任务就更艰巨了。根据中国的国情,从长远看,有几个根本观点,应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一)中国人多耕地少,水田面积更少,因此,要千方百计保护耕地,不可乱占乱用。特别是对16亿亩粮食面积,应基本稳定下来,不可大调减。面积乘单产,构成总产,如不保面积,只靠提高单产是完不成总产任务的。稻谷是高产作物,又是细粮,在我国粮食总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本稳定5亿亩稻田面积尤为重要。 (二)中国人多地少,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出现真正的粮食过剩,不必担心粮多成灾。相反,应警惕“无粮则乱”。粮食不足就会拖四化建设的后腿,影响到全局。因此,除各级领导重视外,各级农业部门应组织强有力的专门班子,对粮食一抓到底,始终不松手。在数量...&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连年增产,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今一年上半年以来,出现了一些令人注意的问题,不少地方放松了粮食生产,即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些地方重工轻农,减少了对粮食生产的投资,放松了管理,有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撂荒土地现象。据冀、鲁、豫等省抽样调查,1 984年比1983年农民对农田的投资减少25%;今年比功肠年减少近三分之一。由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也有自然灾害的因素),今年粮食出现了减产的势头。据统计,今年全、国夏粮和一早稻比去年减少19。亿斤,预计秋粮也要减产。 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的原因:一是农业生产资料全面涨价,粮食生产成本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 984年22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价比1983年提高了8.9%,加上农用水、电涨价和农业税的增加,平均每亩粮地增加成本6 .75元。农业生产资料不但涨价,而且平价供应的生产资料数量减少。据调查,平价化肥供应量仅占施用量的兰分之一。二是粮食...&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 我们应美国国际矿产及化学制品公司(I MC)之邀,于日至11月3日出席了在夏威夷召开的世界粮食会议。我们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化学肥料”的报告, 自从1965年IMC在香港召开首次类似的会议以来,每年要召开二次地区性的会议。1984年把二次会议合并成一次,使之成为真正的全球性会议。我国代表应邀出席了最近的四次会议,主要由我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派员参加,这次该公司的王振雄、杨萍、章祟琪等三位同志也一起出席了会议。出席本届会议的有来自五大洲四十余个国家的240位代表。主要是四方面人员:外贸及肥料厂商的代表,农学及土坡肥料科学工作者,有关农业、化肥的新闻出版界人士云某些国家的农业及肥料的管理人员等。(二) 会议邀请了十七位在科学上有一定贡献的科学家参加,其中包括了如Normao Borlang(系z,70年国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世界绿色革命之父.、国际小麦研究所前所长)和R.F.Chandler...&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粮食厉来是江西经济的一大优势。江西核食生产的好坏,对我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江西「更要抓紧粮食生产。但是,有些同志被我国、我省近几年粮食生产的大好形势所迷惑,一些地方出现了放松粮食生产的偏向。 出现轻视粮食生产的偏向,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之·第一,有的部门的同志,对粮食形势认识不清,育目乐观,从而放松了粮食生产。有的地方对乡干部制定片面的考核指标,粮食生产受到冷落,只要工农业产值增长速度快拼·乡干部既可出名又可得较高的奖金,致使其片面地追求产值而忽视粮食生产。 第二,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轻农抑粮”的现象。农民一是怕“卖粮难”,.农民感到吃了亏,二是粮价偏低,而种粮所需的农药、化肥等价格偏高,种粮成本高,种粮收入少,不如种经济作物及搞非农经营实惠。出现上述情况,与我们在强调“无工不富”的同时,没有强调“无粮不稳”有关。 .第三,粮食疏通渠道单一,影响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多年来农产品一直依靠国家收购,当国家对粮食采取...&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1979年以来,全国械食生产发展很快,年5年间的增产数为年28年增产的48%。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8342亿斤,居世界首位。人均粮食800斤,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最近我国向日本及新加坡出口了谷物,向苏联出口了大豆。这是我国粮食情况大为好转的又一标志,已引起国外的关注。 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运输能力差,粮食流通渠道不通畅;贮备能力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粮食产品加工的能力还很低。 陕西省在粮食生产上还落后于全国的形势,仅以人均粮食而言,就少101斤。所以在粮食上全国存在的问题,在陕西存在的程度自然不会比全国更轻。因而进一步抓好陕西粮食生产确实大有必要。 第一、粮食人均水平不高,消耗量与年俱增。 就人均粮食水平而言,我国比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要高一些,但远比不上世界上大宗粮食出口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即使和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和苏联相比也有一定差距。以苏联为例夕据报道1984年...&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陈云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十分尖锐地指出:“十亿人口吃饭穿衣,是我国一大经济问题,也是一大政治问题。‘无粮则乱,,这件事不能小看就是了”。陈云同志的讲话指出了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这是值得我们认真领会钓。我国粮食生产的成绩和问题 我国的粮食生产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由于粮食供不应求,我们不得不采取统购统销和凭证限量供应的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放宽了农业政策,改革了农村经济体制,特别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地增长。J9剐年全国粮食总产址达到8,146亿斤,比上年增产100亿斤,增长5.2%,比1978年增产2,051亿斤,六年平均每年递增5%。随着粮食产猛的持续稳定增长,商品率提高,商品量增加。1984年商品粮达2,8]9亿斤,比1978年增加1,58‘4亿斤。1982年起我国停止食油进口,减少棉、糖进口。1984年又大幅度减少粮食进口,筛花由进口变为出...&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我国粮食生产坚定向优向绿步伐_网易新闻
我国粮食生产坚定向优向绿步伐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我国粮食生产坚定向优向绿步伐)
本报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高云才)不出意外,今年又将是一个粮食丰收年!“两稳一优”是今年粮食生产新态势:面积稳定——播种面积16.8亿亩,与上年持平略减;单产稳定——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技术落实到位;结构优化——玉米继续减少,杂粮杂豆等增加。紧紧咬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粮食生产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稳定产能、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呈现出新特征——结构调“优”有新进展。在稳定口粮品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无效供给减少了,籽粒玉米面积调减约2000万亩;有效供给增加了,市场紧缺的大豆面积增加约700万亩,杂粮杂豆增加约600万亩;高效供给拓展了,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2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生产调“绿”有新进展。布局加快优化,华北地下水超采区、西南小麦条锈病菌源区、江淮赤霉病易发区调减小麦面积500多万亩。轮作休耕稳步推进,继续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推进,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扩大绿色防控面积。产业调“顺”有新进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牧结合加快粮改饲。以养带种、以种促养,扩种青贮玉米、优质饲草等作物,粮改饲面积超过1000万亩;订单生产促进产销衔接。发展“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订单生产。全国粮食作物订单面积4.2亿亩,增加5000多万亩;稻田综合种养保粮增收,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等综合种养模式。
(原标题:我国粮食生产坚定向优向绿步伐)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08:42:36来源:
字号:大中小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表明中央对我国国情、农情、粮情的深刻把握,也充分展示了中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决心。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以高度的自觉、坚定的信心、有力的措施,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了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000亿斤以上,仓满库盈,供给充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压舱石”和“定海神针”的作用。但先天的禀赋不足,超大的粮食需求量,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诸多的困难。一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我国人均耕地、淡水资源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和1/4。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保护耕地的压力加大,农业用水空间收窄。同时,耕地质量退化、污染问题突出。二是消费需求增加趋势不可逆转。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人口快速增加,加之消费结构升级,对粮食及肉蛋奶的需求持续增加。三是种植收益总体仍然偏低。目前,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种植效益偏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谁来种地”的问题更显突出。四是气象灾害威胁日益加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威胁。因此,决不能因为当前粮食供求宽裕,就简单地认为今后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决不能因为国际市场粮价比国内便宜,就简单地以为可以靠买粮吃过日子;决不能因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简单地压缩粮食生产。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重农抓粮的劲只能鼓不能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弦必须时刻绷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未来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抓住了与乡村振兴相关的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凸显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首要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经营机制,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在措施上,重点是“一保、两藏、两机、两聚焦”。
责编:季冉冉我国将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王立彬)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将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以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并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7日在此间说,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但面临新情况。“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特征明显,粮食库存多、进口冲击大,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国内粮价面临很大压力,农民增收问题显现。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要继续深化“三去一降一补”,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改革方向明确。
  徐绍史在2017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强调,扎实稳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采用市场化手段,深入研究粮价形成机制、粮食流通和收储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形成更有效率、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二要切实防止忽视粮食生产的苗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在更高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粮食生产。三是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改革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既要推进粮食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实现市场定价,反映供求关系,又要防止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特别是避免粮价过快下跌,同时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确保种粮农民有收益、不吃亏。
  据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徐鸣介绍,2016年以来,我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随着《关于加快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已经形成。作为突破口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进展比较顺利,有关部门强化价格监测,落实补贴政策,指导央企入市,落实玉米收储“市场化定价、政府补贴”机制,开局良好。粮食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粮食执法检查有力实施,粮食经营者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保障了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