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秋季海军航空兵第19师六师西线参加核试验有多少人

六支地空导弹部队角逐空军“蓝盾-2017S”金盾牌|空军|金盾|导弹_新浪军事_新浪网
六支地空导弹部队角逐空军“蓝盾-2017S”金盾牌
  央视网消息:昨天(10月28日),参与空军“蓝盾-2017S”金盾牌比武的六支地空导弹部队,在塞北戈壁经过10多个比赛课目的激烈比拼后,进入最后一个比赛日,角逐象征地面防空兵最高荣誉的“金盾牌”。  央视记者 赵健:这里是空军“蓝盾-2017S”金盾牌比武的决赛现场,两支进入决赛的地空导弹部队将各发射三枚导弹,抢打三批空中目标,以核心作战能力竞争地面防空兵的最高荣誉——金盾牌。  上午九点,模拟巡航导弹、隐身飞机和三代战机的无人靶机从百公里之外隐秘抵近导弹阵地。进入决赛的北部和中部战区空军的两支地空导弹部队迅速部署,搜索锁定来袭目标。  空军地空导弹兵某旅副旅长 李欣宇:这个课目实际上是一个多方向、多批次饱和攻击的一个战术背景。这个战术背景对我们导弹营来讲,是一个非常现实也是针对性非常强的未来战场态势。  当靶标进入攻击区域后,两支地空导弹部队几乎同时下达攻击口令,在短短的数秒之内,6枚导弹先后发射,迎击来袭目标。  空军地空导弹兵某旅旅长 边江:在基地组织军种级的岗位练兵比武竞赛,这在全军是首家,对于进一步打牢战术技术基础,推进实战化向更深层次迈进,具有重大意义。  “蓝盾”演习是空军实战化训练的四大品牌之一,而金盾牌比武是“蓝盾”演习的中的重要一项。它紧扣防空反导核心能力和短板弱项设置竞赛课目,全面检验地面防空兵部队的作战能力。  空军地面防空局局长 杨学锋:突出了我们在未知条件下的对抗,比如说我们的空地对抗。我们的航空兵一共设置了干扰机、无人机,还有我们的复杂的航空兵的高中低空、不同方向配合的进袭,这个对我们地空导弹部队锻炼战术,锻炼我们的技术操作都是非常有用的。  经过20多天12个课目的激烈比拼,来自中部战区空军的地空导弹某营,最终夺得了象征地面防空兵最高荣誉的“金盾牌”,25名个人荣获“蓝盾尖兵”奖章。[转载]核弹本记(二)
核弹本记?高能物理攻关
596理论设计:原子弹研制工作60年春正式展开,分析研究枪法(压拢型)和内爆法(压紧型)两种原子弹优缺点,提出内爆法主攻方向。104计算机完成理论设计和核爆炸模拟。彭桓武、邓稼先和周光召主持下进行。彭桓武辩证分析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提出决定各反应阶段的主要物理量,对掌握核反应的基本规律与物理图象起了重要作用。胡思得、李茂生等4人60年春节后对爆轰产物的状态方程,特别是铀的状态方程进行探索。经半年努力,建立包括低压、高压等整个压力范围内的状态方程,为原子弹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依据。61年彭桓武、邓稼先等领导,对原子弹爆炸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把复杂方程组简化,完成原子弹反应过程估算,科学划分反应过程各个阶段,提出决定各反应过程特性的主要物理量,这对掌握原子弹反应基本规律与物理变化过程起到重要作用。61年至62年,核武器所对爆轰波与冲击波相互作用、冲击波聚焦和界面不稳定性等专题进行研究。61年上半年解决问题,全面投入原子弹理论设计。彭桓武阐明核材料被压缩到超高临界后,链式反应引起的能量释放和其它物理问题。数学家秦元勋和李德元等用特征线法完成核材料被压缩到超高临界后能量释放过程的总体计算。63年3月提出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63年5月取名596。
(朱光亚、赵忠尧与周光召)
原子弹内爆压力计算:60年4月,孙清河、朱建士等10多人用几台手摇和电动台式计算机进行原子弹总体力学计算,用特征线法对原子弹爆炸核反应前物质运动全过程计算。一年左右时间里,对弹体内物质运动全过程(原子弹内爆压力)反复计算9次,都比苏联给的低。61年5月周光召调任理论设计室第一副主任,仔细分析并用最大功原理解决问题。炸药爆炸后,理想状态下所作功就是最大功,所对应压力就是最大压力。从理论上论证伪特征线法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同时,数学家周毓麟等研究出有效的数学方法和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计算,取得相同的结果。据此编制出原子弹总体计算程序,为以后精确计算提供范例。
爆轰物理试验研究:王淦昌、陈能宽主持下进行。60年2月利用工程兵北京试验场部分场地修建爆轰物理试验场,小药量爆轰试验,开展起爆元件和材料状态方程的试验研究,摸索原子弹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各种参数的测试方法,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科技人员。林传骝等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研制成电测装置和多种类型的测试仪器;吴世法等把高速摄影技术应用于爆轰试验,解决了试验中的测量问题。63年上半年王淦昌、陈能宽、胡仁宇等指导下,一系列缩小尺寸的局部聚合爆轰试验,取得对爆轰规律较为完整的认识,并带动炸药加工工艺、试验部件的装配及检验各种测试技术的研究。5至11月,做了多次局部分解爆轰试验。12月24日缩小尺寸同步聚焦整体爆轰试验,产生中子。测试结果解释发生不同意见。探测系统负责人唐孝威作出正确判断。聚合爆轰试验和高浓铀核装料标志596主要技术难关攻克。
中子物理和放射化学研究:核武器所60年会同原子能所在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何泽慧等指导,开展脉冲中子测量、临界试验物理方案和实验装置研究及中子源研究与试制。精确测定与裂变反应有关的重核中子截面、裂变中子能谱及裂变中子平均数,建立各种放射性测量方法及标准,包括中子通量标准、中子源强度标准、α源强度标定等;原子弹部件加工过程中建立各种中子通量、中子能源、γ脉冲等测量方法;核爆燃耗测定工作中建立裂变数测定方法。60年至64
年,原子能所、核武器所和21基地共同协作,建立燃耗分析方法,制备用于核试验反应效能探测的同位素示踪剂。原子能所还协助核武器所完成快中子临界装置理论计算、临界安全计算等课题。
点火中子源:原子弹重要部件之一。原子能研究所与核武器研究所共同承担。3条技术路线。王方定小组经200多次化学试验,62年底研制出中子源装料。原子能所解决中子源包装和最终检验技术,221基地102车间八组生产出点火中子源部件。王方定中子源63年12月24日聚合爆轰试验成功,被首次核试验采用。另两条技术路线两种中子源也获成功。原子能所同位素制备研究室61年开展军用同位素氚、钋-210和钋中子源的研制。提供钋-铍中子源和模拟铀
-235裂变谱中子源以及钋-210a源在核武器研制中发挥作用。研制出钴-60KBF-1、钴-60KBF-2等军用源。
高压雷管:核武器研究所二室副主任钱晋等,与北京工业学院、三机部西安三所和804厂协作,研制成功性能良好的高压雷管,并经大量同步试验考核。九所二室李富学等60年研制微秒级雷管。
起爆元件:61年至62年起爆元件设计和波形会聚流体力学过程的实验研究及爆轰波传播规律和高压状态方程的实验研究。为获得所需聚焦波形,陈能宽等用了约一年时间,设计调试成功第一个起爆元件。
引爆控制:引爆控制系统同步起爆装置是实现核内爆关键设备之一。惠钟锡、祝国梁等经几个月钻研,掌握同步引爆装置的设计技术。同时,引爆控制系统其它部分如期完成,均被首次核试验采用。221一厂区103车间试制。
结构设计:郭永怀、龙文光等主持,分别从爆轰和力学结构方面开展核装置结构的两种方案研究,到62年均取得预期结果。
核燃料前处理研制:铀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含铀235和铀238两种主要同位素。铀235能够自发裂变,天然铀中的丰度0.714%,其余铀238只有在受到中子照射后才能转变为裂变燃料。天然铀可以用作反应堆核燃料,但装料多,体积大。大多数情况下,动力用和研究用反应堆都要采用铀235丰度较高的浓缩铀,原子弹装料要求铀235丰度90%以上。核燃料前处理是指从铀矿中提取、纯化和精制铀的一系列化合物的化工生产过程,为制造各类核燃料提供合格原料。核燃料前处理中化学问题研究,主要解决铀的纯化和四氟化铀、六氟化铀的制备。中科院矿冶所成立铀采矿研究室、选矿研究室、铀水冶研究室和5个铀矿分析化验小组,建立岩石力学、爆破、凿岩、光弹、放射性选矿、浸出、离子交换、溶剂萃取、铀化合物纯化等实验研究。先后进行铀矿方面科研课题40余个。中科院新技术局、上海有机化学所、长沙矿冶所、长春应化所帮助解决投料试生产中的148个技术问题。应化所用热分解法解决铀的纯化,用三种方法从二氧化铀制备四氟化铀,又用氟化法制得六氟化铀,向二机部提供了六氟化铀结晶样品。
湖南衡阳铀水冶厂:中国将铀的提取与精制厂统称铀水冶厂。湖南衡阳铀水冶厂272厂是第一座大型铀水冶厂,60年11月生产出第一批符合纯度要求的二氧化铀产品。处理湖南郴县、大浦和江西上饶铀矿矿石,制成二氧化铀。58年8月动工。中科院矿冶所协同二机部61年9月开展三矿一厂技术攻关。62年9月生产出合格产品,为596提供合格的原料。63年8月第一期完工并试生产。65年11月全部建成投产。铀水冶厂62年四氟化铀的湿法生产技术生产合格产品。苏联设计采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作吸附剂,一次装入量和年消耗量数百吨。58年12月铀矿冶所与南开共同合成20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59年化工部在天津和上海建成两座树脂生产厂,满足衡阳、上饶水冶厂投产的需要。
上饶铀水冶厂:上饶铀矿含磷高,不宜在衡阳厂处理,另建一座小型铀水冶厂,生产重铀酸铵送衡阳精制。59年10月动工,62年11月413铀矿水冶厂投产。采用矿浆吸附流程,处理碳硅泥岩型铀矿石较先进。
(水冶厂)
二氧化铀和四氟化铀:重铀酸铵用乙醚萃取硝酸铀酰和制取二氧化铀,二氧化铀经氟化(铀转化)获得四氟化铀,再次氟化获得六氟化铀,交铀浓缩厂使用。58年
9月,北京第六研究所首次从铀矿石中提取出二氧化铀产品。60年北京铀矿选冶研究所邓佐卿、郑琼英等在四个月内建成简法生产装置,重铀酸铵做原料,生产两吨二氧化铀,进一步生产80公斤四氟化铀。从铀矿石浸出液直接制备四氟化铀的湿法生产技术。
简易六氟化铀生产装置:六氟化铀是强腐蚀、毒性大的放射性气体。60年5月周恩来致函赫鲁晓夫,请求按协议提供六氟化铀。二机部7月决定简法生产,气体扩散试验室组建两套简法生产装置,615乙60年10月试车获得3.4千克六氟化铀,12月获得首批3公斤合格产品。在此基础上,建设615丙试验装置。
63年12月5日,615乙、丙简法生产出18.5吨合格六氟化铀产品。兰州铀浓缩厂化工车间回收装置64年1月14日生产部分武器级六氟化铀,满足投产初期需要,是596的装料。这几个装置为596作出重要贡献。
酒泉六氟化铀生产厂:60年4月动工,63年11月29日生产出第一批六氟化铀合格产品。酒泉一分厂六氟化铀-铀转化厂,投产初期,使用天然铀作原料。
六氟化铀批量生产:62至63年,二机部矿冶局局长苏华组织下,湖南郴县、衡山大浦、江西上饶和湖南衡阳铀水冶厂先后建成投产;包头核燃料元件厂四氟化铀车间和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六氟化铀厂也相继生产出合格产品,兰州铀浓缩厂所需原料有保障。
铀同位素分离:铀同位素分离有气体扩散法、离心法和喷嘴分离法,气体扩散法技术上最成熟,首先用于工业生产。气体扩散法是利用两种质量不同的气体混合物,在热运动平衡时不同质量的分子平均运动速度不同的特性,让含两种同位素的六氟化铀气体,通过一种特制的多孔分离膜而扩散。含铀235的六氟化铀气体分子较轻,运动速度较快,通过分离膜的几率大,因而在透过膜的一侧富集;含铀238的六氟化铀气体分子较重,运动速度慢,通过膜的几率小,因而在膜的另一侧富集,从而实现两种同位素的分离。通过一个分离单元产生的分离效果(分离系数)极小,必须把许多分离单元串联起来,构成级联装置,提高分离效果。工业生产中,级联装置都由数千台扩散机组成。
原子能所扩散实验室:苏联扩散厂不接受实习,建设兰州扩散厂时,北京建一个扩散实验室作为培训基地。58年9月20日动工,10月23日开始安装设备。苏联专家分批来华进行较全面的培训。原子能所吴征铠等61年开展铀同位素分离理论研究等,获得气体扩散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60年2月12日,铀同位素分离气体扩散实验室工程建成使用,62年原子能所王承书领导实验室(实验室63年划归天津理化工程研究院)研究,为铀浓缩厂启动运行提供重要资料和经验。级联定态和非定态的研究,为工厂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数据。与其他单位进行有关分离器研究,共同提出新的级联方案。
气体扩散铀分离膜:扩散机关键部件,各国严格保密。分离膜结构分为单层膜和复合膜两种;材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分离膜。六氟化铀对材质有很强腐蚀作用,并生成有害的固体氟化物,需选用高纯度、耐腐蚀材料。50年代末,钱三强组织力量进行分离膜调研和理论探索。中科院、二机部、冶金部、纺织部、上海复旦大学有关厂所两年时间研制出第一代分离膜(甲、乙两种),保证兰州厂需要。理化工程研究院60年至63年承担分离膜研究。62年初冶金所、金属所、原子能所和复旦集中到冶金所,吴自良领导下合作攻关,制成小批量甲种分离膜,64年通过鉴定。64年7月,甲种、乙种分离膜分别在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和冶金部北京钢院完成实验室研究,并于9月进行扩大试验。
小流量扩散机组:扩散机组技术绝密。63年开始,按工艺流量大小,先后研制四种扩散机组。每套扩散机组,包括分离器、压缩机、电机、冷却器、调节器、阀门、管道、仪表等,此外还有300多项配套的非标准产品。共组织150个工厂和研究所承制,在北京重型电机厂、上海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四川东风电机厂等总装。机组有中机械加工、大面积电镀、耐腐蚀铝合金铸造、冷作焊接、特殊电机制造、整机总装测试等6大技术关键,11个工厂、11个研究所,攻克
306项技术关键,67年按期完成任务。上海机电工业企业64年11月起承制气体扩散设备二号主机,上海电机厂总装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先锋电机厂、上海华通开关厂、大隆机器厂、上海锅炉厂、孚动力机厂、上海塑料研究所、上海喷涂机械厂等参与试制。上海电机厂65年按时完成2台仿苏样机试制,并于当年生产出40台。68年4月完成二号机生产任务。68年1月起自行设计新二号机。77年完成全部生产任务。
建设兰州铀浓缩厂:兰州铀浓缩厂504厂、甘肃矿山机械厂。56年成立刘宝庆8人选厂委员会,10月起在河南、陕西、甘肃、青海4省调查11个厂址,57
年2月提交选厂报告选定。地处兰州城西远郊河口地区,南靠不通航黄河,黄河在这拐弯,三面环山。一条进出厂区通路设哨卡,其他方向无路进出。10月15日批准建厂设计任务书。苏联初步设计工厂,58年1月王中蕃专业组赴苏联列宁格勒参加初步设计。按有区别引进方针,凡能承担的任务,一律以国内单位为主承担。施工设计由二机部设计院负责,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分别由101建筑公司、103安装公司第二工程处承担。建筑工程部、铁道部、电力部等参与设计施工。按“先外围、后主体、以主带辅、以辅保主、协调前进”的建设部署,58年从21个省市区集中力量,上半年外围工程陆续开工,7月全面开工。5月28日,苏联通知将从9月至59年分13批提供几种型号扩散机。59年国庆节后,二机部向厂负责人张丕绪、王介福交底,要求抢建主工艺厂房,争取按计划主机进厂,年底主机安装,59年12月27日,首批机组安装就位。
建成兰州铀浓缩厂:60年基本完成主要项目土建,培养595名初步掌握扩散技术的生产技术骨干。中断援助以后,集中力量建设铀235生产线。二机部8月9
日发出“为在我部事业中彻底实行自力更生的方针而斗争”,工厂最大限度解决职工生活困难,中央生活物资供应给予特殊照顾。工厂开展五个摸清,即摸清工程质量底细、职工技术水平底细、技术资料底细、设备材料底细和攻关项目底细。二机部袁成隆副部长61年1月起到厂长期蹲点,组织20多个专门小组对主工艺及辅助系统施工安装情况全面调查,共发现问题1395个。调吴征铠任原子能所同位素分离研究室主任,王承书和钱皋韵任副主任。全国22个大中城市81个工厂、大专院校、科研设计单位,研制各类专用设备、仪器仪表和主机备件832种,
40多万台件。44个大中城市237个工厂优先提供各类标准设备、机电、仪器仪表433种,材料14000余种。62年12月完成扩散机组安装,在不同型号的10个机组上开始扩散机群启动试验,循序渐进逐步扩大试验范围。苏联方案扩散机组共分9批启动,第7批启动后生产出高浓铀产品,拿出产品至少要到64
年4月。刘宝庆主持下,原方案第5批扩散机组启动时拿出产品,王承书、吴征铠、钱皋韵等指导,分批启动扩散机组,64年1月14日获得丰度90%可作原子弹装料的高浓铀。
核部件研制实验室:北京核武器所第四研究室负责第一颗原子弹从中心到惰层各部件制造工艺的研究。61年11月,核武器所与酒泉厂人员在北京建成浓缩铀部件成型加工技术研究的简易实验室。陈宏毅、何文钊、杨庸、徐基乾等两年探索,初步掌握铀的精炼和铀部件的铸造加工和检验等技术,确定工艺参数,制定工艺规程和控制铀杂质含量基本原则,为核部件制作奠定基础。
酒泉核部件加工车间: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核部件制造厂59年8月动工。62年下半年祝麟芳等修改设计建议,不到一年建成简易核部件加工车间。62下半年
512车间研制聚焦元件。511车间(即后来的301车间)铸造毛坯。形位和尺寸精度要求高,形状特殊的薄壁零件,铸造加工测量都十分复杂和困难。63年
6月突破,是221基地研制成功的第一个核武器关键部件。63年11月至64年4月,801厂核部件化工及精炼工艺攻关进展顺利,铸造气孔技术缺陷迟迟未能解决。总工姜圣阶和二机部生产局总工张沛霖指导下,经张同星等试验摸索,找到消除浓缩铀235金属球气孔技术途径。精度、光洁度要求非常高,只允许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的几分之一,当时部内尚无这样高水平车工,武汉请来七级车工与玉门厂的车工共同努力,64年5月1日原公浦切削加工生产出第一套高浓铀合格核部件。酒泉从浓缩的六氟化铀,经多道工序还原成金属铀,精炼、铸造、生产出第一套合格的铀235部件,从而完成从铀矿石勘探、开采到最终生产出原子弹的核心部件,实现原子弹核心技术的突破。包头核燃料元件厂64年加工出合格部件。
包头贫铀核部件:铀238金属核部件在爆炸中将裂变泄漏中子反射到反应区,参加裂变反应。聚变爆炸中,铀238裂变。张诚主持下,包头核燃料元件厂元件研究室61~62年试制粗金属铀小型试验,63年4月中型生产一批铀块,为核部件试制和铀芯体研制提供原料。经两年攻关,掌握天然铀部件加工技术。617厂协助,64年4月7日生产出第一套核部件,至此,596所需核部件都加工出来了。
(扩散机)
221厂组件制造:64年初,九所四室迁入221一厂区第一生产部102车间(65年4月,技术二处107实验室、203车间XX装配合并到102车间),具备试生产条件。热电厂还启动列车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与西宁电力联网后,撤走列车)。102车间承担596内球组合件等的试制和装配。包头核燃料元件厂提供铀238半成品部件。6月13日下午五时许,24号大厅外北边装卸厅,铀切屑倒桶时摩擦引燃切屑。烧掉约60公斤铀切屑,救火人员住院检查。车间成立安全组,对铀屑燃烧机理、贮存方法进行探索,反复实验研究出一套既经济又安全的贮存方法,取代苏联提供的方法。飞层组件结构比较复杂,尺寸精度、光洁度要求高。
炸药部件研制:王淦昌、朱光亚、陈能宽等指导,第二生产部副主任孙维昌组织,221厂201车间炸药部件研制,四台带蒸汽夹层的球形底不锈钢药炉,把材料用木棒搅拌熔化后,制成悬浮体浇注。64年3月28日通过全尺寸主药球成型工艺定型,远距离电视操作,生产出合格炸药部件。郭永怀和设计部龙文光主任指导下,开展原子弹总体结构设计和力学、环境条件适应性试验。
结构部件加工:大型爆轰试验证明两种结构部件均能满足要求。64年3月23日确定选用伍代先等设计的刚度强度更好的结构部件,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三机部西安和沈阳航空发动机厂试制原子弹精密金属部件,430厂4月专设大棚式精加工车间紧急完成结构部件加工任务。
聚合爆轰试验:王淦昌、陈能宽指导下,64年6月6日,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及其它一系列试验。221六厂区610工号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铀235用代用品,其他全部为真品,爆轰出中子。至此,历时四年爆轰物理试验,从单件到组件,从局部到整体,从缩小尺寸到全尺寸,共进行千余次小型试验和多次大型试验,验证理论设计,考核部件,解决聚合爆轰等关键性技术问题,获得丰硕成果。
快中子次临界实验装置:在221中子物理和放射性化学大厅,进行铀235临界、次临界实验,经过上千次安全试验,取得临界、次临界数据。64年6月6日全尺寸爆轰模拟试验完成快中子次临界实验装置试制、安装和调试,开展次临界度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现有增殖系统均处于相当深的次临界状态,即使按最苛刻的条件估计,在装配过程中及装配后出现某种意外的事件,也仍然不会导致核材料超临界事故。根据此次试验,制定出次临界安全操作规程。64年5至7月,研制基地对核部件、炸药部件、起爆元件和同步装置等进行震动试验和运输模拟试验。8月22日赖祖武等在次临界装置上成功地对核装置进行次临界试验。结果表明原子弹装配过程中所有环节都具有足够的次临界安全性,即使按最苛刻、最不利的条件,也能保证安全。
596组装:宋光洲等进行一系列试验,解决加工装配过程中工艺技术问题,保证零部件加工质量。第二生产部蔡抱真副主任,203车间吴永文主任领导下,207和215工号完成原子弹投篮总装和无线电引控系统联试。原子弹装置预演产品、备品、正式产品在总装联试后,分解装箱待发。
(陈能宽)
核弹本记?国家物理实验
核试验靶场勘选:58年6月及11月,陈士榘选场委员会和核试验部队勘察大队及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院、一机部四院、总后营房管理部、通信兵部等组成的工程定位勘察组和苏联地质专家等组成的工作组,多次对甘肃、内蒙、新疆沙漠地区勘察。起初定于甘肃敦煌西北约100公里的戈壁地带。主要因高空风向不理想,为保证安全,据苏联专家建议,同年12月到59年初,现场踏勘选新疆,军委59年3月批准罗布泊西北地区。试验基地62年底初步建成。
筹建核试验场:58年4月决定筹建核试验场,工程兵负责勘察选址、设计与施工;以商丘步兵学校部分干部战士为基础,组建核试验部队。先参加勘察和建设,后担负核试验任务。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为首的选场委员会5月根据苏联专家提供的选场条件,图上作业选定甘肃敦煌以西、新疆罗布泊以北等4个地区,以敦煌较合适。6月对敦煌详细踏勘,认为敦煌以西160公里地区可作为试验中心区。苏联专家也建议在此建场,但指出必须取得高空气象资料,并提出建立永久性气象站。军委7月批准。国防部8月任命张蕴钰为核试验部队主任,8月20日核试验部队和配属总参地形测绘队、冶金部地质勘察队及工程兵某团三营等组成1800余人勘察大队,在张志善、常勇等带领下,经两个多月完成建场地区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任务。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院、一机部第四设计院、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及通信兵部等组成工程定位勘察组完成定位勘察。陈士榘等与苏联地质专家11月初现场复查勘察结果,确定试验中心区和各配套区位置。研究中注意到建场地区高空风向可能是自西北吹向东南,而地面风向则多是自东北吹向西南,此风向下,核爆炸放射性物质对敦煌城有无大影响尚待苏联专家研究确定。11月上旬张蕴钰对建场地区进行详细踏勘,研究核试验部队编制方案等问题。苏联专家回国后,研究分析所掌握的与中国毗邻地区的气象资料,推断已选定试验场中心区高空风向是自西北吹向东南,敦煌正处在其下风方向。58年11月21日,苏联函告中国,建议考虑核试验场移到罗布泊地区的可能性。陈士榘、万毅多次主持研究并组织查阅整理有关气象资料,证明高空风向是自西北吹向东南。报经军委同意,张蕴钰、张志善、史国华率勘察队对罗布泊地区进行选场勘察。
(视察核工业)
选定罗布泊核试验场:58年底至59年初,罗布泊以北和以西地区实地勘察,罗布泊西北选到适于建场的地区。1月上旬,万毅听取张蕴钰汇报,并进行空中勘察,万毅二月六日报告中提出,罗布泊地区高空主导风为偏西风,下风450公里以内无居民,周围230公里内没有大的居民点,施工生活用水方便,工程建设有利。军委同意改到罗布泊地区。4月1日起,张蕴钰等率勘察组,在罗布泊以西地区进行技术工作区、办公生活区、机场、通信、道路等工程的勘察定位工作。工程兵司令部、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院、总后营房管理部、军事医学科学院、空军修建部、通信兵部、一机部第四设计院、一机部勘测公司等单位派遣专业干部参加定位勘察。仅用十一天时间,选定各区及其附属工程定位的比较方案。工程兵司令部五月四日报送核试验场定位勘察报告。军委5月15日批准。58年11月下旬,张蕴钰向国防部汇报编制方案。万毅59年1月7日呈送核试验场编制草案,建议先批准试行。批准后,总政从部队军事院校各军区选调一批具有良好政治和军事素质的干部;总参从沈阳、北京、济南等军区选调部队。到五月底基本完成核试验部队的组建。部队驻地南边是一片草滩,马兰花盛开。经张蕴钰提议,办公生活区取名马兰。11月2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核试验基地建设方案。
核试验基地建设:国防部确定工程建设由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简称特工指)负责。新疆军区调2200名新战士。特工指先后调4个工程兵团(124团)、汽车36团、警卫24团配属基地施工。连同兰州第二建筑公司、天津建筑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工建队等单位人员,与基地部队一起,共组成3万多人施工队伍。广州军区抽调273医院到基地为施工人员服务。60年4月1日动工。主要工程有修筑从生活区到试验中心区、指挥控制区的公路,架设通信线路,修建简易机场、营房、发电厂和配套设施。苏联毁约不提供施工设计和设备。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院参照苏方初步设计,开始场地工程的技术设计。总参通信兵部、工程兵司令部和核试验基地共同进行指挥控制区与试验中心区之间的通信和控制试验。国防科委成立张蕴钰组长的领导小组,经几个月工作,对已弄清用途、规格的设备,提出定货清单。一些关键测量设备要等原子弹研制。到62年底,21基地试验工程施工设计未能作出;试验场区和部队驻地共修建公路546公里,沟通场区之间的交通;建成营房和厂房10万多平方米;建起简易机场。
核试验场通信保障:50年代末北京至乌鲁木齐主要靠无线电短波通信。62年底架设通信线路1800余公里,沟通基地内部和基地与乌鲁木齐、北京之间的通信联络。架设酒泉-乌鲁木齐-马兰-场区通讯线路。到64年,试验场内外有线电通信线路、无线电收发中心及其配套的通信设施相继建成。64年8月试验场内分别组织以试验委员会指挥部通信枢纽为中心的指挥网,以自动控制指挥站通信枢纽为中心的指挥、测试、控制通信网。
地面核试验场地:62年11月3日毛泽东批准力争64年爆炸596的奋斗目标。国防科委提出有关军兵种承担修建地面塔式爆炸试验场和通信工程以及航空、防护、气象、大地测量与制图等保障任务建议报告,11月21日批准。12月25日成立指挥保障工作小组,张英任组长。62年11月至63年初研究试验方式和试验方案。核试验基地选勘地面核试验场地,研究拟订地爆区定点方案和试验区布置方案;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院提出铁塔工程设计方案。中央专委63年7月批准。核试验场工程建设63年4月起陆续展开,工程兵国防工程设计院7月底完成设计。总参通信兵部通信工程设计。到64年6月底,完成全部154项工程。试验场区26个集中点上,建立7个兵站,3个加油站,32个临时伙房。 
596试验器材:62年11月26日提出596爆炸试验的研究工作纲要(草稿)及急需安排的的研究题目。到63年5月,共提出83个研究课题。国防科委组织中科院、有关工业部所属厂所和军内有关研究院等23个单位协作。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物理所、地球物理所、电子所、自动化所、力学所,二机部原子能所,国防部十院19所、十所,军事工程学院,防化学兵研究院等单位,以及一机部、四机部、五机部有关工厂承担任务,并建立专门领导班子。核武器试验研究所成立技术委员会,论证技术方案、协调研究任务,定期检查工作,及时解决发现问题。核试验基地还请知名科学家作学术报告,并连续召开100余次专业会议,对试验技术方案进行全面论证。吕敏在原子能所支持下,研制成功全套核链式反应动力学测试仪器设备。忻贤杰提出控制系统仪器设备研制方案,与十院十九所研制出高可靠性配套仪器设备。核爆炸冲击波测量和爆炸当量测定的王茹芝,火球和光辐射测量的孙瑞蕃,核爆炸放射性烟云取样和放化分析的杨裕生,早期核辐射测量的陆祖荫等,都取得较好成果。研制出1000余台(套)测试、取样、控制用的仪器设备,经化爆模拟试验逐项检查验收。
701试验铁塔:美国第一次核试验30多米高铁塔,苏联第一颗原子弹37米塔上。为拿到更多数据和减轻沾染,建造一座102米铁塔。当时最高铁塔是广州
90米高对外广播发射塔。铁塔无缝钢管结构、正方形断面的自立式塔架,包括起吊、空调、电气以及地面运输保温吊篮设备等系统。塔高102.438
米,8467个构件,76吨。无缝钢管鞍山钢铁公司紧急生产;建工部华北金属结构厂塔架;原子弹吊篮和爬行起重机等地面专用设备由北京起重机厂制造。铁塔全部构件,64年2月底运到试验场区。工程兵特种工程技术总队安装,广播事业局、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建设公司等单位调借32名高空作业技术工人,组成160
人安装队,共用68个净作业日完成施工。共建造两座铁塔,另一座备用铁塔成为马兰电视台发射塔。
21基地马兰:马兰在博斯腾湖东侧山谷中,北纬41°30‘,东经88°30‘E。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公路上的库米什镇或乌什塔拉镇走通往东南的岔道到马兰,属禁区。马兰有司政后三大机关、工程、运输和警卫三大团队、礼堂、招待所和军人服务社三大后勤服务单位。马兰西边马兰机场可以停靠轰6。马兰西北四十多公里一个山沟里是红山,红山是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大本营。三面环山,一条对外公路。有力学楼、光学楼、物理楼、放化楼、取样楼、资料楼和计算机楼等实验研究楼,有小学、中学和医院,还有军人服务社、邮局和粮店后勤服务设施。有红山八一水库。
罗布泊核试验场:国防科工委21基地。新疆东部耳朵形状的罗布泊,罗布泊和博斯腾湖中间有孔雀河,孔雀河北岸戈壁滩,即罗布泊核试验场,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号称天下第一州。马兰东南约185公里罗布泊,方圆两百公里,南起孔雀河,北至库鲁克山,西至马兰,东至甘肃边界。以东大山为界,划分为两片场区,以东为内场,以西为外场。外场包括地下核试验场、马兰。三百多公里长通京公路从马兰一直通到空爆靶心,途经张郭庄(甘草泉)兵站、东大山哨所、白云岗、黄羊沟和气象大沟等地。核试验场两大哨所,东边东大山哨所,北边辛格尔哨所。内场以空爆靶心为中心。南有青石山、骆驼山、孔雀河;东有西大沟和东大沟;西有气象大沟、103工事、108工事、720工事、6710工事和201工事,还有201机场(开屏机场,东北距爆心70公里)和白云岗参观场。空中试验代号为7,地面试验代号为4,地下试验代号为9。核试验场3个区,有中央分区、马兰分区和东南分区。中央分区在马兰分区和东南分区之间,是地下核试验场,早年也进行过几次低当量地面核试验。
原子弹研制进展全面检查:63年底中央专委检查。全国协作的20个部委,19个省市区的400多厂所院校,如期完成二机部和核试验基地所需的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10多万台种。同时,二机部有3座铀矿山和5个原子能工厂生产或试生产,聚合爆轰试验等重要技术关突破。中央专委64年1月向中共中央报告:原子弹爆炸试验有可能在当年十月左右实施。
九次专委会:核试验之前召开9次专委会,讨论解决100多项重大问题,组织26个部(院)、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参加攻关。
64年4月11日第八次专委会研究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有关事宜。决定塔爆方式,9月10日前作好一切准备,成立前线试验总指挥部,张爱萍总指挥,刘西尧副总指挥。9月16、17日召开第九次专委会,提出早试和晚试两个方案。毛泽东同意早试。65年8月第13次会议确定战略、战术导弹规划,战略导弹突破带动战术导弹。地空、海防导弹主要是防空导弹。12月第14次会议,66年是导弹年,批准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和两年规划,各种战术导弹、卫星都要用两年时间完成三年任务。66年9月还准备专委扩大到航空。
试验现场准备工作:运入试验场区物资,从原子弹部件、测试仪器及指挥保障器材,到供效应用的飞机、大炮、坦克等。西北从事核试验工作名叫西线工作。64年
5月开始试验现场各项准备工作。参加试验的有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新疆、兰州军区,二机部、公安部、国防部十院、军事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八一电影制片厂等26个单位,共5058人。按国防科委统一安排,陆续进入核试验场区。张蕴钰提出,张英主持编写《核武器试验工作法》,作为基地实施组织指挥工作的依据。测试工作由核试验基地第21作业队、二机部第九作业队和原子能所承担,分力学、光学、核测量3大类,共38个测试项目,992个测量点,测试仪器53种1129台套,绝大部分爆心8公里内。八月中旬完成所有仪器设备安装调试。596试验全部取得理想的数据。飞机、炮射伞也都取得足够数量的核分析样品。
320任务:侦察核爆炸任务。利用此项目获得的声学知识,于65年设计2000声瓦电动扬声器和气流扬声器,成为当时国际上功率最大的广播用扬声器,用于金门广播战。利用次声核爆炸侦察原理,意外发现能够预报台风,获得气象部门广泛应用。
效应试验:为获得核爆炸对人员和物体造成的杀伤破坏数据,研究防护措施,并为以后进行效应试验取得经验,国防科委组织军队9个单位,8类21项效应试验。效应物有飞机、坦克、自行火炮、火炮、通信设备、舰艇上层结构、工事、地雷、动物以及医药、食品、海水、油料等。布放在爆心200-300米内。铁塔旁修一段水泥跑道,摆报废飞机,跑道可供直升机用。嘉兴6架报废伊尔10,北京航校报废雅克11和雅克18各3架。按距铁塔100、500、1000米摆放,每个距离放4架。
气象保障:总参气象局主持,抽调人员加强21基地各气象台站,并装备各种仪器。64年3月邀集中央气象局和各有关省气象部门组成西北地区专用气象网络。总参气象局副局长贺格非和中科院地球物理所顾震潮指导,21基地开展场区长、中、短期天气预报。重点抓三到五天及四十八小时天气预报。
通信保障:总参通信兵部组织和邮电部支持,调配有线通信线路并开设备用无线电台。21基地通信保障分队在试验场区架设永备线路,建立无线电收、发信中心,以及电话站、载波机务站、增音站、电源站,敷设500余公里被复线。检查发现保密电话网络能够和普通电话网连通,原因一直不明,因而增加试验密语。
安全防护保障:总参防化学兵部670余人防护工作队,与21基地共同研究制定防护保障方案与安全防护规定,安装有线、无线电遥测剂量率仪,构筑洗消场地。以防化学兵某团第一营为基础组建防化营。
航空保障:空军成立指挥所,出动各种飞机14架,含14师8架歼六护航。担负空运、取放射性烟云样品、航测剂量、天气侦察、搜索取样伞落点和空中摄影等演练任务。还派出雷达营担负场区周围空中警戒。飞机及机组成员按要员专机标准挑选。2架伊尔12取样,2架伊尔14运输,2架直5运输与测量。郑州空13师运输机。有的原子弹部件箱子体积比较大,只有伊尔14货舱后门可以进出,保温和增温改装,使用加温炉。伊尔14乌鲁木齐机场,伊尔12和直5开屏机场。
后勤保障:21基地负责,总后、总后第二物资部、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二野战医院等协助,商业部支持。成立以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为首,总后第二物资部、21
基地参加的运输小组,统管铁路、公路运输,铁道部支持。总计动用火车皮1116节,汽车1270台,行驶1851万多车公里,完成了3.3万多吨器材、物资运输,保证每天200余吨生活物资供应。零前现场准备运输运进场区物资共22类,三千余种,3201吨,飞机空运精密仪器和急用物资73吨。
卫生安全保障:卫生部门组织野战医院和特种医疗救护队;国防科委颁发《电离辐射最大允许剂量暂行规定》。国防科委、公安部与总政治部共同组织21号任务保卫保密小组,统一领导安全保密工作。同时颁布保密禁令,开展群众性保密教育,加强重点方向保卫。下设三个组,人员政审组、保密组、安全警卫运输组。核试验基地组织警卫部队对场区周边进行警戒巡逻,历时半年,徒步巡逻4000多公里。八月中旬完成试验现场的全部准备工作。
(程开甲在核试验场)
航空取样:64年初取样任务,交航空兵13师郭洪礼机组,李传森副驾驶,领航长季献康,通讯主任王景海,空勤机械师耿君。美国比基尼岛试验氢弹,苏联派2架图4轰炸机侦察,丢下多余取样器。取样筒腹部底下,机舱内操作取样设备和仪器。并对飞机进行防辐射、防烟云、防伽玛射线密封包装处置。原计划运5,后因外装增压机难以找到放弃。伊尔12机翼有挂弹钩,有投弹系统。机身两边各一个一米长烟尘罐。烟尘收集共四架次飞机,有单机,有双机。03号伊尔12运输机改装,高度8600米。爆后30分钟7000米穿云取样,5秒穿越,又入云一次取足剂量。开屏起飞,哈密机场着陆卸货,样品装两个铅罐,运输产品的两架伊尔14分送北京和青海。飞机就地全部拆卸、洗消,防护服销毁。11年后78年,这批飞行员体检,发现核辐射物质仍在身体内存在。新乡直升机团2架直5探测,机舱开洞,探测仪吊下去探测剂量。
地面取样:宣传弹里边带降落伞,伞用能过滤放射性微尘的过滤材料,四十多公分,伞底带一个重锤。爆炸以后能向前飞一两千米,取得灰尘。沈阳研制炮弹。10
公里高炮取样,光辐射和冲击波过了,出工事打完就撤。每门炮打15发炮弹,4门炮。必须在上风方向。地面取样盘有盖子,冲击波过了,盘子打开,降完自动关起来,北京钟表厂24小时定时闹钟。
试验安排:第一次核试验主要鉴定核装置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可靠性;测定核爆炸总威力和核装料利用率;测量核爆炸产生的各种参数;观测核爆炸。这次核试验按以基本测量为主,适当安排效应试验原则安排。参试单位分别在气象大沟、新开屏等地。距库尔勒约300公里孔雀河边老开屏到前进桥之间一段100多公里戈壁滩。爆心西4公里工事代号101。附近21所营地帐篷。爆心西20来公里南北走向气象大沟。有一个全场区最大的帐篷村,大型地下工事核试验指挥控制中心代号720,是主控站。东南有唯一一座小石屋,是核试验总指挥部。南基地司令部。西阳平里气象站。北边3顶小棉帐篷每顶竖立一付12米高的菱形天线,无线遥测接收站。负责监测一条测量线上3个监测点的地面放射性沾染的γ射线剂量率。还修建分控站、各种测量站、照相站。8月23日起到9月1日,场区各单位进行单项预演和全区综合预演,进入等待期。效应核试验共有10个大队,一大队(动物效应大队)驻扎在孔雀河边老开屏村,在靶心西南80多公里处。二大队(飞机效应大队)、三大队(舰艇效应大队)和六大队(装甲效应大队)驻扎黄羊沟地区,靶心西26公里处。
596试验密语:首次试验密语为一○六四,实弹为老邱,装配为穿衣,弹在装配间为住下房,弹在塔上为住上房,雷管叫辫子,弹上插雷管叫梳辫子,测试叫诊断,剂量叫体温,气象叫血压,起爆叫零时。
596运输:64年7、8月,研制基地蔡抱真等完成试验用的3个合格核装置的装配。九院派出222人的第九作业队,下属七个工作分队,一个现场技术领导小组。在李觉、吴际霖、朱光亚、彭桓武等的带领下,596-1首次核试验装置于8月5日,596-2(备品)于20日,从221基地启运。共交付两颗弹,一是防止加工装配及零部件出现差错。二是防止发生精确计算后确定的可能出现千分之三过早爆炸。运输途严密的安全保卫和保密措施;武装警卫押运的一级专列所经沿线,都有公安干警警戒;两省交界处两省公安厅长押运过境并办理安全交接手续;检查专列铁锤换成铜锤防火花;机车用煤都过筛防爆炸物;专列经过地区高压电线暂停供电等等。在新疆预定车站,由汽车运到核试验基地。产品高浓铀部件火车专列运到乌鲁木齐火车站,深夜用产品车从火车站运到乌鲁木齐飞机场,8月20
日伊尔14空运到马兰转开屏机场,通过直升机送到701铁塔下。铀235部件和中子源专列到达西宁后,伊尔14经兰州、酒泉飞到开屏,在铁塔下的半地下的装配车间进行总装,最后用卷扬机吊至102米高的铁塔上。核装置放在铁塔十四层的活动盖板上(距地面100米)。试验开始时,铁路、公路、航空全部中断。备用596-2和专列在乌鲁木齐待命。
596当量测定:日15时,第一次核试验,代号596,214任务。是一个核航弹试验装置,重1550千克。γ射线强度的对数增殖率和链式反应持续时间是鉴定核武器设计水平和改进核武器设计的最重要依据之一。原子能所通过放化分析;核武器所和西北核技术所通过光学方法和力学方法测定,596约2.2万吨梯恩梯当量,与理论值相近。试验测试结果证明,596研究、设计、试验、制造以及各种测试方法,都达到设计要求。
观看和取样:爆心11.5公里取样分队,冲到离爆心900多米的地方。10公里有一位摄影师,掌管5台机器拍爆炸场面。爆心20公里三支防化分队,深入现场划定其后到达部队的活动范围。再后面2.5公里,摄影师也管5台机器,蘑菇云镜头手动拍摄。身边的录音师席珍录下巨响。参观集中在离爆心西65公里外白云岗,0前三分钟,背向爆心,0后几十秒可以转过来看。
596造价: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约翰?刘易斯和薛理泰《中国原子弹的制造》,第一枚原子弹参与人数达数十万人。从铀勘探到制造出596,按81年价格计算,总耗资约128.6亿元人民币;按57年价格计,约107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合41亿美元。57年全国财政总支出290亿元,核武器研制计划开支是
55-64年10年间支出。中国整个核花费是美国的1%~2%,美国94年公布核武器总开支4万亿,不清楚中国使用哪个数据。根据《未被揭开的谜底:中国核反应堆事业的曲折道路》,二机部65年统计,从开矿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一共耗资28亿人民币,比核潜艇花钱少。
两弹一艇精神:无论怎么计算,596的开支都令人瞩目,并惊讶万分。我们误以为陈毅元帅“当掉裤子也要搞原子弹”是写实,其实是文学夸张,是诗人的一时之语。两弹一星被统称为两弹一星精神,本质是核工业精神,中国核工业系统真正做到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极端贫穷的状态下,有一群被鲁迅称为“脊梁”的默默无闻的人们,以身许国,托起中华民族比一万个太阳更耀眼的光芒。两弹一星精神,其实不止核工业和航天工业,也包括艰苦卓绝的核潜艇项目,应该正名为两弹一艇精神,缺乏核潜艇的两弹,是不完整的。两弹一艇精神是不能拷贝的,那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以身许国,而是所有人都在默默践言以身许国,至今,我们都不清楚他们的故事。只有风,耳语着他们的传奇。
(596吊上铁塔)
核弹本记?两弹结合
596武器化:中央专委63年7月决定首次核试验后,进一步解决武器生产问题的部署。63年12月认为核航弹继续研究试验,应以导弹核弹头为主,空投核航弹为辅,立即对导弹核武器作全面计划和安排。64年1月决定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开展核弹头研究设计,加快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力争早日以配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装备部队。中央专委64年9月确定66年四季度核导弹发射试验准备。核航弹投放试验成功后,中央专委随即作出暂缓试制核航弹,集中力量研制导弹核弹头的决定。
核航弹研制:64年1月中央专委提出争取三五计划期间,有步骤解决可供导弹和飞机运载的原子弹、氢弹问题。核航弹由核装置、引爆系统和航弹壳体组成。首次试验核装置起初按空爆要求研究设计,核武器所郭永怀指导,60年4月开始先后设计3种核航弹壳体气动模型。国防部五院和北京航空学院进行多次低速与高速风洞试验,初步确定壳体外形、阻力系数,制缩比空投模型,61年10至11月20基地空投试验。62年底全尺寸空投模型试验,选定一种气动外形方案,进行弹体结构设计和加工。63年初596定塔爆,核航弹研究继续。596试验成功后,核武器所根据核航弹战术技术要求,对596理论模型进行改进,提高结构可靠性。疏松桂、俞大光主持下,三个月内完成遥测系统设计。空投训练用的模型弹以及冷试验和正式试验用的核航弹,分别于65年3月底和4月中旬在核武器基地总装完毕,经环境试验等。航弹总重3200公斤。
引爆控制系统:63年核武器所与空军某独立团协作,进行引爆控制系统飞行试验,65年初完成引控研制。九所设计部15室无线电引信,宝鸡782厂研制生产。有地面保险、安全控制系统。
效应试验:共有参试单位30个,其中军内11
个、地方19个,共2010人。单位效应试验项目81个,效应试验物361种,有陆、海、空各种武器、器材、后勤物资、车辆,民房建筑,各种原料、材料、油料、百货、食品、农作物等,动物3645只(其中狗、猴、马、驴、兔、大白鼠、小白鼠)。各种效应测试仪器1761台(件)。分别布置在距靶心周围4公里半径以内的1152个点上。另有基本测试、战术演习以及核试验场外放射性烟云的侦察、地震、微气压和地面放射性微尘测量等全面安排。65年2月准备试验工作,351项测试和效应试验工程,727台套仪器设备。靶心以西10公里范围内,沿通京两侧布设许多条效应试验线,主要有汽车线、飞机线、大炮线、坦克线、雷达线、楼房线、粮仓线和动物线等。还有一座铁路桥上停靠着一辆火车头、一个避风港内停了一个舰艇模型、枪支弹药、服装布匹、种子粮食。抗击破坏能力最强的是尖顶圆柱状土粮仓。测量仪器控制系统接收弹上有关信号,同步启动控制全场的测量仪器,采用各自独立的甲、乙双套并联控制方案,保证较强的防不动能力,出现一套空地指令误动,致使全场一半测试仪器没有测到数据。
21-511核轰炸机:63年空36师2架图16改投放原子弹的飞机,代号21-511,叫轰6改或轰6甲,两机哈飞59年散件组装的,H型加油机、K型受油机拆除拆除加、受油系统。一架图16A核轰炸样机长期缺乏管理,已经失去样机能力而放弃。21号主机组,22号预备机组。弹舱有保温设施和地面保温设施,有自动和手控的加温系统;有正常投弹、应急投弹、超应急投弹系统和安全投弹系统,飞机喷涂耐高温油漆、座舱装遮光帘,某些部分抵御冲击波作加强处理等。第一架21号机64年11月进厂装加温设备(弹要求20上下5度)、测试设备等,到14号基地(鼎新机场)弹道拍摄任务。二次进厂按图16图纸喷防光辐射漆、专用投弹系统、测试设备等,到14基地训练,并改装预备机。65年三进172厂,放弃图16A方案,氢弹新方案挂架,普通炸弹比A多挂,飞机结构局部加强等。21号机,726号、50671号,现4251号,陈列在北京航空博物馆。最早考虑过图4投放核弹,为此进行过一些训练和准备。
轰6甲轰炸机:H-6A,以21号氢弹机投产。常规轰炸与核轰炸两型号综合与改进,64年3月批准方案,西飞0批3架份,68年12月28日01机静力试验,12月24日02架机李源一机组首飞,69年设计定型年产5架小批生产,到71年还没有交付。74年补办定型手续,75年生产装备。
轰炸训练:21号飞机空勤机长副师长李源一,第一领航员师领航主任于福海(光瞄),第二领航员张公祥(雷达瞄准),副驾驶刘景新,通信射击员孙兴福,射击员韩思安。22号预备机空勤机长飞行大队长徐文宏、第一领航员赵承业、第二领航员高成发、副驾驶张师的、通信射击员肖福贵、射击员张尚英。65年2月22
日至5月6日共组织23个飞行日,两机共飞行31架次,82小时38分,空投各种弹104颗。原子弹221基地火车运到鼎新临时工房中组装。4月28日总预演。要求靶场水平能见度20千米,垂直能见度10千米,靶场四周100千米内无云,空中无中度以上扰动气流。要求高空风稍偏北,烟经人口稀少地区。2千米以下偏东风要小于6米/秒,保证靶场西部免吃剂量。5月8日正要滑向跑道,发现高空风不符合试验条件,不得不停止试验。
(东风一号被核试验的狂风吹倒)
核航弹试验:65年5月14日第二次核试验,轰六甲21号机李源一机组,217任务。要求万米800公里速度,总重3200公斤。空爆靶心位于铁塔西南4
公里左右。300米方白框,套200米白圈,圈中画白色十宇,和几个高大的雷达反射器为标志。预备机22号机提前两小时航线气象侦查。8时13分30秒起飞。9时26分距靶标50公里发现靶标,飞机要3次进入靶标上空。9时58分40秒,打开自动投弹器。59分10秒,原子弹脱钩。59分38秒空爆。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炮兵效应队等立即对爆炸性质、高度、投影点和威力,以简易方法进行速测,爆后十分钟内报初步结果:爆炸高度500米左右;爆心投影点距靶心
135米,方位232度;爆炸威力大于3万吨梯恩梯当量。威力与理论设计基本一致。
爆后工作:爆后三分钟开始,21基地防化一连辐射侦察第一梯队待机地向爆区进发,爆后20分钟报告沾染区剂量率情况。各参试单位爆后三小时开始,按计划和编组进行回收工作。战术演习分队爆后八小时通过爆区,对利用原子弹爆炸效果实施战术行动获得初步认识。进入沾染区人员共3250多人次,618车次,无一人超过允许剂量标准。经对效应试验物破坏情况的观察与初步总结,摸清了杀伤破坏边界,达到一次试验全面收效要求。核试验场外,有关部门按预先计划进行各项测量工作,结果证明地面微尘沾染很小,均在允许值范围内。9架歼6飞机护航,送样消洗相同。第一次核试验后,日本等国抗议说,落到他们国家放射性物质剂量。这一次空军设若干点,起飞取样,搜集材料应付外交。
导弹原子弹头:根据中央专委“核武器的研究方向,应以导弹头为主,空投弹为辅”的决定,核武器所制定研制计划,并从596中抽调部分人员研制。63年8月开始理论设计究。在596设计的基础上,东2导弹战术技术要求,结合爆轰试验和材料及加工工艺的现实可能性,进行小型化设计,并在结构设计中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使弹头尺寸减小、重量减轻、刚度提高,以适应飞行中的复杂环境条件要求。65年2月,中央专委决定把导弹纳入管理,加快导弹核武器统筹协调发展步伐。同时原子弹头与导弹结合产品也在加紧研制。导弹核弹头与航弹相比环境条件苛刻的多。为此在技术和结构上作了一系列改进,确保在飞行状态下的环境适应性和安全可靠性。进行大量试验研究,65年底提供合格起爆元件,确保组合爆轰波形的同步性。为引爆系统设计保险装置、性能可靠的引信和安全自毁系统。进行一系列试验验证。还进行核弹头未解除保险情况下的燃烧模拟试验和坠地碰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核弹头安全可靠。
63年7月25日美苏英签订《关于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条约》,中国作出强烈反应。9月进行地下核试验前期研究准备工作。12月中央专委决定第三次核试验在地下,并立即展开工作。原计划66年5月试验,检测地下爆试验工程技术和测量导弹弹头性能,65年底停止地下核试验,进行飞行试验并集中力量氢弹攻关。经研究论证,地下核试验方式以及各种模拟试验均不能综合检查原子弹飞行状态下的真实情况,向中央专委建议直接进行两弹结合飞行热试验。
两弹结合试验:66年3月11日中央专委批准,任务代号21-2。世界上两弹结合核试验极少,全程在本土试验的仅此一次。要求七机部做到导弹在飞行中不掉下来;要求二机部做到导弹掉下来不发生核爆炸。为了试验和测试,当时的导弹和原子弹都有着严格的使用要求,俗称原子弹娇小姐,导弹罗嗦君。作战使用时,要求低许多,没这么多讲究。
导弹核武器试验,第四次核试验。飞行成功率92%,预测导弹掉在经过的柳园地区可能性十万分之六,即使掉下来,地面也可以控制核弹头不爆炸。第一步空爆试验,10月7日17时31分发射,2.2秒后主动自毁成功。第二步没有核装药的冷试验,10月13日和17日两次试验成功。第三步热试验。在原发射阵地二十多公里,离基地五十公里的地方修建50号发射阵地,仅使用这一次。66年10月27日9时许发射东二甲导弹核武器,酒泉50号发射阵地发射,飞行九分十四秒,命中罗布泊南部,射程894公里,09:14爆炸,距地面569米。弹头重1290公斤,1.2万吨TNT当量。试验圆满成功,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
10月19日周恩来听取汇报,提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后来成为航天系统至理名言。
(上图两弹结合核试验,下图地面试验核弹头)
核弹本记?六三九轻核理论组:60年12月原子能所第四研究室成立黄祖洽负责的“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简称“轻核理论组”,保密代号“乙项任务”。对热核材料性能和氢弹作用原理和各种物理过程、可行结构探索研究。4年里共提交研究成果报告69篇。对氢核反应截面数据进行调研,在实验方法、实验技术方面作了准备,对低能氘与锂同位素作用产生中子、Kev区中子与锂作用产生氚等反应截面进行初步测量。氢弹攻关从零开始,没有直接技术援助。
氢弹原理研究:九所63年9月组织部分人员围绕设计含热核材料的原子弹,开始氢弹理论探索。代号得名639,彭桓武指导。开展热核反应及如何点燃热核材料、中子输运、辐射流体力学、二维流体力学计算方法、超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等研究,并通过探索装有热核材料原子弹研究热核反应的规律和裂变聚变耦合问题。氢弹攻关从零开始,没有直接技术援助。研究认为加强型原子弹不可能成为氢弹。提出铀与氘化锂-
6相叠加强耦合等技术问题展开研究。首次核试验成功以后,核武器所大部分理论研究人员研究氢弹。64年11月2日,周恩来指示发展核武器全面规划,67年搞氢弹或加强弹试验。二机部《关于加速发展核武器问题的报告》提出在加快原子弹武器化同时,加快氢弹攻关步伐,68年进行氢弹装置试验,然后尽快解决上导弹的氢弹。65年1月原子能所黄祖洽、于敏等31人调核武器所。
1100热核弹头理论设计:65年2月,朱光亚、彭桓武主持,邓稼先、周光召组织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制定关于突破氢弹原理的《氢弹科研大纲》:第一步继续探索研究,突破氢弹原理;第二步完成重量约1吨、威力为百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理论设计,简称1100。提出保证低水平争取高水平两手准备。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先搞低水平再搞高水平,一种是直接上高水平。低水平方案(类似美国第一颗氢弹,第一种方案)不能装导弹,高低方案无内在联系。第二种途径最初是加强弹,最后才发展成三相弹。中央意见明确,核弹就是上导弹的。彭桓武归纳三个探索氢弹方案(属于第二种方案),通过采用不同的材料配置和结构设计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周光召、于敏、黄祖洽各负责一路进行攻关。
原子能所核反应研究:65年2月原子能所何泽慧率30余人,在丁大钊等曾进行过的关于轻核反应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经半年左右实验研究,对热核材料的核反应截面进行测量,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解决了文献记载核数据很不一致的问题。65年7月至8月,何泽慧领导原子能所进行氘和锂-6反应截面的测量,对氘-
氘、氘-氚反应截面,氘-锂相互作用各反应道和中子锂-6反应截面及出射中子能谱在内的轻核反应数据系统测量,为核武器研究提供成套可靠数据。还完成快临界装置的理论计算、蒙特卡罗方法用于粒子输运问题的理论计算、铀同位素分离和锂同位素分离级联理论计算、临界安全计算、反应堆理论计算等任务。
加强型原子弹:65年12月9日决定不放松加强型原子弹方案研究。提出氢弹攻关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含有热核材料的加强型原子弹试验,验证热核材料性能理论计算。中央专委第十四次会议批准。九院当时有4个型号核武器的研制任务,采取交叉作业的方法保障研制工作。继续开展加强型原子弹、中近程地地导弹原子弹头等项研制、试验准备工作的同时,迅速展开突破氢弹原理,66年底前后进行氢导弹头“扳机”试验各项准备工作。了解热核反应规律,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便氢弹研究设计积累必要数据,进行加强型原子弹试验。在596基础上,增加一定量热核材料,并在结构布局上相应调整。理论设计前后不到半年时间完成,采用前两次原子弹试验引爆控制系统等部件,加工制作也很快。65年9月至66年4月完成爆轰、次临界、环境条件等试验后,66年经过3月解决“扳机”系统的结构方案。4月7日,九院理论部根据爆轰模拟实验结果修改原来的理论模型。66年4月15日,第一发试验产品全部加工装配完毕,周恩来批准由地面试验改为空投试验。5月9日6时进行第三次核试验,轰六成功进行空爆试验,为氢弹理论研究提供实测数据,达到预期目的。军博展出过A2923模型。
前三次核试验效应试验:军内单位有总后、空海军、炮兵工程兵装甲兵、总参通信兵部化学兵部、铁道兵9个。军外单位有中科院、公安部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农业部粮食部商业部石油部化工部水电部建工部建材部、三四五六七机部、第一第二轻工业部、供销合作总社、广播事业局等23个。各单位党委都指定领导和业务部门专管这项工作。分别参加过效应试验物品有动物(猴兔狗白鼠羊猪马驴等)、永备、野战、人防工事、民用建筑、地下铁道、水库工程、采油井等,舰艇上层结构、飞机坦克自行火炮、火炮、通信设备、地雷、弹药等,电子元件、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军装、被服、食品、油料、药品、粮食、种籽、禾苗及土壤等。找出这些工事、武器装备、民用建筑、动物等破坏杀伤半径、安全边界线和规律,为作战和民防提供数据;验证和改进工程设计,研究防护措施,并为编写原子防护工程设计规范积累资料;研究核爆炸对通信联络的影响;研究放射性和光辐射对人员伤害的预防和治疗;验证核辐射对电子元件、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各种食品及农作物的影响。
氢弹原理攻关:经一年多研究明确认识到,突破氢弹设计原理必须多路探索,摸清影响热核材料燃烧的主要因素和能量释放规律。65年二至七月,核武器所理论部集中力量对几个结构方案反复的大量计算,结果都不理想。65年夏提出“赶在法国人之前实现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65年8月,二机部呈报《关于突破氢弹技术的工作安排》,中央专委批准。第一步在探索氢弹原理的同时,先做几次大威力加强型核弹试验。轰6飞机能携带的威力100万吨左右TNT当量的核炸弹。第二步设计1100能装到导弹头的氢弹。核材料建设赶不上氢弹研制进度,九院决定绕过原设计方案,采用相关核材料代替。理论部副主任于敏带部分人员国庆节前上海嘉定华东计算所,利用假日全部计算机时间计算两类共三个模型。经分析研究,获得热核材料燃烧规律的重要成果。但这种模型重量大,比威力低,聚变比低,最多83万吨,不符合1100要求。三个模型加入少量贵重好材料,威力可以提高到100万吨TNT当量,但是聚变份额都很低,热核材料并没有充分燃烧。于敏通过对加强型原子弹深入计算和系统物理分析,发现热核材料燃烧过程中几个特征量与释放能量的关系,找到造成自持热核反应条件的关键。据此又计算一批理想模型,进行理想模型数值模拟,得到热核材料一旦点燃就会自持燃烧下去,作出氢弹原型理论设计(属于第二种方案)。另两路研究都被计算机否决。12
月,于敏方案被认可,提出原子弹引爆氢弹的理论方案。
(彭桓武)
109工程:58年开始研制晶体管计算机109工程,59年改电子管和晶体管两条路,不再专门针对军用设计,109甲改为119机,109乙改通用计算机。109乙半导体计算机65年6月通过鉴定,第二代大型晶体管通用计算机,算法语言BCY。字长32位,内存容量为双体24K字。2万多支晶体管,3万多支二极管,每秒6万次。承担二机部、五机部和国防科技任务。先建立生产晶体管半导体109厂。
109丙计算机:百万次计算机59年底研制,109丙65年生产,计算所67年9月研制成功,交二机部九院,另一台交七机部。誉为功勋机,9院运行15
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浮点运算速度11.5万次/秒,内存16K。文革计算所一帮朝鲜族人卷图纸想叛逃到朝鲜去,被边防捉住。68年复制一台七机部使用,机器代号015机,704所运行16年,共开机9万多小时,有效机时8万多小时,为各型火箭理论计算、580、东方红1、2服务。09丙晶体管电量开关型逻辑电路,指存和数存分开,设有变址存储器和半固定存储器,首次采用浮动磁头磁鼓,为用户提供有汇编语言和BCY算法语言,并首次建立管理程序。
119计算机:原电子管109甲机。计算所研制。64年4月通过鉴定,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字长44位,内存容量4K字。完成第一颗氢弹计算任务。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字长44位;平均浮点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单地址,操作指令74种;大容量磁芯内存储器16384单元&48位,周期6微秒;自动变址存储器256单元&14位,周期4微秒。配套外围设备有磁鼓4台,总容量17323字;磁带机4台,总容量131070字;五单位纸带输入机4台和行式打印机2台。华东计算所121计算机(119机复制J501)同时用于氢弹设计。因为这两台五万次计算机,氢弹研制速度比当年美苏都快。
氢弹两年研制计划:65年12月,核武器所副所长吴际霖主持和二机部副部长刘西尧、李觉,国防科委二局局长胡若嘏等参加下,核武器所专家多次研究后,确认于敏等提出的利用原子弹引爆氢弹的理论方案从基本规律上推断合理、可行。据此,67年底或68年上半年有可能研制1100氢弹。确定新方案为主,因新方案只是设想,无充分把握,而原定氢弹装置方案虽然体积比较大、比较重、聚变比比较低,但理论上、技术上却比较有把握。因此原定方案研究和试验也不放松。二机部以上述两手准备为指导思想拟订66年和67年核武器研制计划,65年12月9日呈报《关于核武器科研生产两年规划的请示报告》,提出氢弹攻关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加强型原子弹试验;第二步氢弹原理试验,验证理论设计,66年底前后进行一次氢弹原理核试验;第三步68年进行全当量氢弹试验。12月29-31
日中央专委第十四次会议,原则批准66~67年核武器、导弹研制两年规划,又批准实现两年研制计划的具体措施和对各有关部门的协作要求,突破氢弹技术的新安排迅速展开。
三相氢弹研制试验:经上百次爆轰模拟试验,以及多次学术讨论,陈常宜、陶祖聪等解决原子弹引爆氢弹难题,为确定引爆弹理论设计方案提供实验数据。氢弹主体理论设计中,物理和力学人员研究热核装置爆炸过程中各阶段的物理图象和发展规律,论证引爆弹爆炸对氢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掌握了部件配置和能量释放关系,从而制定氢弹主体的理论设计方案。66年6月上旬,629装置扳机理论设计方案初步确定。9月25日中央专委第十六次会议。着重讨论中近程地地导弹与原子弹头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和氢导弹头“扳机”核试验问题。原则同意二机部7月22日上报的氢弹装置研制方案及国防科委9月2日报告中的工作安排,力争年底进行核试验,以便早日突破百万吨级氢导弹头技术关。整个试验装置的理论设计方案66年十月中旬提交给设计和制造部门。11月12日进行1∶1整体爆轰出中子实验,非常理想。氢导弹头“扳机”试验的方案最后被肯定。当月确定629装置被扳机的理论方案。
热核材料:主要包括氘、氚和在中子轰击下能够生成氚的锂6。常温下,氘和氚气态,用于氢弹装料不适应实战。实际应用时往往与锂6合成固态化合物,即氘化锂
6、氘氚化锂6等。天然锂有锂6和锂7两种同位素,工业分离锂6和锂7用化学交换法。氘由重水电解制得,天然水同位素分离方法提取重水。氚是氢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12.46年,由人工方法制取。
可可托海矿:30至40年代苏联对阿尔泰山南缘地区进行稀有金属矿产勘查和开采,产品运往苏联。其中可可托海伟晶岩1、2、3号脉地表勘探,开采绿柱石、铌钽铁矿、锂辉石。根据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50年3月1日成立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管处。55年元月1日移交中国独营,更名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总局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可可托海矿管处,直属中央管理。58年改名可可托海矿务局。53年对新疆阿尔泰山南缘大规模地质勘探、建设矿山,开发锂铍铌钽等资源。可可托海采选厂手选绿柱石(铍精矿)。新疆有色金属公司规定绿柱石(铍)为1号产品,锂辉石2号产品,钽铌石3号产品,可可托海矿管处为
111矿。矿区位于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距县城50公里,有锂铷铯铍铌钽等。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锂铍钽铌铯主要来自三号矿脉,称为英雄矿、功勋矿。可可托海同时是偿还苏联贷款的主力,短短数年就了却全部债务。
新疆锂盐厂:115厂,56年始建,58年投产,誉为中国锂盐工业摇篮。70年代以前独家生产,且仅用于军事工业。后更名乌鲁木齐有色金属冶炼厂、新疆有色锂盐厂、新疆锂盐厂、现新疆昊鑫锂盐公司。建厂初生产氢氧化锂用于蓄电池,因运输及资金困难停产,63年恢复生产,主要为氢弹研制提供原料。63年生产
30吨单水氢氧化锂,押送到四川提取锂六。
重水生产:重水是核反应堆的优良减速和冷却剂,是制取氘的原料。通过分离和浓缩从水中提取出来。50年代中期,中科院、大连石油研究所、北大、天津大学等先后开展制取研究。58年7月,化工部有关工厂和研究所用电解法制取重水试验成功,还进行电解法生产重水的中间试验,63年春基本过关。中央专委63年7
月决定小车间重点建设,化工部集中30多个科研设计和生产单位,对重水生产几种方法对比试验,加快中间试验步伐。大连油脂化工厂和上海化工研究院加快电解交换法制取重水的中间试验,分别于63年12月和64年5月生产出合格重水。北京化工设计院、一机部和建工部协同,吉林化学工业公司65年建成小型重水生产车间,生产出第一批合格重水。
氢同位素分离研究:60年代初,原子能所开展氢同位素分离的研究。刘允斌与原子能所轻同位素分离人员调包头核燃料元件厂攻关。在原子能所、北大、清华协同下,62年围绕热核材料生产95个课题攻关。62年5月成立锂同位素研究室,刘允斌任主任。设立物理化学、工艺试验、理论计算和分析方法4个研究组全面技术攻关,为指导生产提供大量有用数据。北大、清华等支援下,验证和补充初步设计,制定投料方案等。提交科研成果报告18篇,编写工艺规程和操作方法等一批技术法规。
氢同位素实验室设备:原子能所61年组建502和503实验室,开展从靶材料的选择、氚靶元件的制备、反应堆照射和氚气的提取、纯化、浓缩,直到分析测量的研究。62年11月30日,原子能所建立了电解重氢至合成氘化铀的系统,达到0.1克/周的氘化铀生产能力。
氘化锂-6实验装置:氘化锂6生产线由锂同位素分离、重水电解制氘和氘化锂6合成等部分组成。锂同位素分离采用化学交换法,电解生成锂汞齐,与锂盐溶液彼此逆流通过交换塔,在两相中的锂同位素就发生化学交换反应,使锂6富集。64年初组织小型模拟装置试验,采用大大简化的流程。测定填料特性数据和交换塔的流体实验数据;观察了锂汞齐在填料层的分解现象,测得分解数据与研究室的分解试验相吻合;获得了富集度不太高的锂6样品。又筹建中型实验装置,64年3月决定越过中间试验,直接试车。
氘化锂-6生产线:58年8月初步设计。二机部核工程研究设计院9月施工设计,60天完成。立即施工,采用火烤逐层开剥方法挖地基,60年土建基本完工。
59年5月,王世明等40人组建包头核燃料元件厂三车间,轻材料生产线,生产氘化锂6。蒋述善等十余人9月赴苏生产实习。生产线安装阶段中断援助,一机部沈阳水泵厂等试制容积泵,以后又试制新型泵等。化工部及时提供制氘用的重水,冶金部供应锂盐原料。63年初主工艺设备基本安装完毕。64年9月17日生产出第一批合格军用锂6产品。64年6月,后段各工序相继试生产,9月23日首批合格氘化锂6产品出炉。接着氯化锂和金属锂制取、重水电解制氘,65年7月生产金属锂-6,9月11日合成第一炉氘化锂-6成品。这条生产线提供加强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热核装料。氚生产线依靠自己力量建设,68年5月投产。
热核材料部件: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把氘化锂6加工成热核材料部件,作为氢弹装料。65年初,宋家树等展开研制,用3种方法同时攻关,选定其中1种可以在较低压力条件下获得接近理论密度且缺陷较少的坯件的加工工艺,较好解决热核材料机械加工中可能发生的燃烧问题。对数十种涂层剂的筛选试验,找到较好一种,解决加工后短期存放问题。经近一年努力,制成第一套合格的氘化锂-6部件,解决了加强型原子弹和氢弹试验装料问题。
629氢弹原理试验:试验装置结构复杂,有些部件形状奇特,设计制造的技术难度很大。理论、设计和工艺加工人员团结协作,边设计边制造,平行交叉作业,66年12月全部完成试验装置的设计和加工任务。12月十日检查发现一个主要部件有质量问题,第二天刘杰现场察看,发现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一条擦痕,研究后确认不会对爆炸试验产生影响。试验装置如期运往核试验基地。预演用氢弹模拟装置629-0于12月11日空运到核试验现场。正式试验用氢弹装置,于21日空运到核试验场区。25日完成了氢弹装置的总装配。12月28日12时,利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备用的铁塔进行地面试验,塔爆方式进行。
氢弹原理试验成果:第五次核试验,66年12月28日氢弹设计原理试验完全成功。理论设计和测试人员针对热核装置不同部位,增设许多监测项目,仅近区物理测试项目就增加8个。王淦昌和实验部副主任胡仁宇指导各项准备工作。掌握氢弹研制关键技术,因热核燃料用量少,加上场地条件对试验当量的限制,热核反应发展不充分。这种新方案先进捷便,可以直接作为导弹核弹头,实测12.2万吨TNT当量。实际测到聚变中子和裂变聚变反应的时间间隔等其它参数。特别是取得热核反应过程、氘化锂-6反应速率及聚变威力等重要数据。据此,周恩来主持专委会,停止另一方案攻关。这是中国第一次氢弹试验,将错就错,至今不算氢弹试验,以后中子弹试验惯例,将完全试验当成第一次中子弹试验。国外通常没有这么严厉,原理试验宣布为首次。
试验工程效应试验:首次氢弹原理试验工程113项,1014台套仪器设备。16个单位效应试验项目81个,效应试验物品158种、1377件。主要有动物、飞机洞库、导弹发射竖井、快艇掩蔽部、地下铁道、水坝、坑道等模拟工事和飞机、坦克、火炮、通信设备等各种武器装备,以及铁路桥梁、地下油井防护罩、地下油罐顶盖、药品、油料、种籽、蔬菜、幼苗等。分别布设在从爆心放射出的8条线的456个点上。其中主要效应物布设在距爆心5公里范围内,最近距爆心
250米。除受时间限制不能早布设,如动物等在零时确定后再布设外,其余早布设。这次超压超出预期,效应物破坏非常严重。主要参试项目有地面核爆炸杀伤破坏基本参数的测试研究,武器装备毁伤规律、维修及结构改进的试验研究,动物杀伤规律及卫生防护措施的研究,防护工程的抗力及防护能力的研究,地面核爆炸对无线通信的影响,雷达对核爆炸的观测试验以及核爆炸条件下部队(主要是炮兵、装甲兵)政治工作的研究等。参加核试验的军内外单位共28个,技术和保障人员
6408人。空军除以前效应物外,增加轻型轰炸机和喷气式飞机。飞机洞库大门由扁平厚钢板改为弧形厚钢板,把通用土围机窝里、外都放上飞机。把一些狗、猴放在猫耳洞里、坦克里和平地上。沿烟道经过地区,空军27架飞机沿途取样了解沾染情况。歼5飞行员改用通氧密封头盔保证不吸入沾染物,由于不习惯和夜航,发生一等事故。这是空军参加全部核试验唯一一次重大损失。
全当量空投氢弹设计:为了解热核反应充分发展下的核参数,技术上进一步检验产品设计原理,仍采用这次试验设计原理、结构和已有的航弹壳体进行百万吨级,直接进行全当量空投氢弹的研制,以肯定这条路子作为解决中程、远程导弹氢弹头方向。确定空爆试验67年国庆前进行。67年2月初,二机部核武器所几人建议改七一前炸响。国防科委20日汇报,并计划下半年再安排1-2次重量轻、威力大的氢弹试验。周恩来、聂荣臻同意。按中央专委批准的67年6月20日之前做好试验准备工作的要求进行。毛泽东签发电报批准核武器研制基地暂停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67年1-3月先后发出4份中央军委特别公函,分别要求三机部、五机部、七机部及他们所属的上述承担弹、伞、机研制、加工和改装任务的有关工厂,必须保证所承担的与氢弹试验有关的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任何人不得阻挠。如果没有抢在法国以前爆炸氢弹,文革可能让氢弹试验遥遥无期。
气球核试验方案:66年10月13日,中央专委办公室就研制大型载重气球为今后使用气球吊挂核装置进行核试验的问题,召集化工部、二机部九院、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商量,组成化工部担任组长、核试验基地研究所任副组长的气球研制工作组。气球研制由化工部承担,氢气发生器由核试验基地研究所负责。10月下旬提出研制工作计划开始研制。早炸时,九院有的科研人员提出气球进行,具有可快、更好、更省些的优点。最后被否决。
(何泽慧,1946,巴黎)
639氢弹研制:九院67年2月底基本完成理论设计工作,5月做了最后一次小变动。九院设计部17室王庆埏领导进行639氢弹结构设计。221基地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和某些成品,6月5日正式试验氢弹加工完毕。航弹壳体由221基地设计,弹体部件七机部211厂等加工。降落伞三机部513厂研制。预定
3000米,航弹壳体和降落伞是原来为658三相氢航弹研制的改用到这次核试验两架轰6甲型弹舱挂弹架等改装工作空军、三机部、二机部九院改装小组主持,三机部172厂负责改装。轰6甲3月15日至4月3日20基地鉴定降落伞和验证航弹弹道轨迹飞行试验,局部修改和反复试验后,4月上旬定型生产。中央专委
5月9日要求国防科委6月20前做好试验各项准备工作。按计划,221厂共准备8枚试验弹。其中4枚配重弹供空军空投训练;2枚遥测弹核试验场综合预演用;2枚正式试验氢弹(其中1枚备份存放221厂待命)。4枚配重弹5月9日全部运到马兰机场。2枚遥测弹5月2
0日加工完,6月2日运抵马兰机场。6月3日第三枚配重弹投弹训练,因降落伞主伞空中破裂,致使弹体自由落地。对降落伞采取局部加固和改进折叠包装方法等措施提高可靠性,6日第4颗配重弹正常。10日空投一颗内装引爆控制系统和信号发射机的遥测弹进行空地遥测接受合练,并对局部加固降落伞做实际检验。伞落地后经检查,伞顶部第一圈有三个小裂口,认为可用。6月5日正式试验用氢弹在221基地加工完毕。6月8日安12一个架次运从陕西武功运到马兰机场装配厂房。预定在3000米空爆,理论威力150-300万吨之间。10日整弹待投。13日全场综合预演,21号机空投遥测弹。曾经发现21号机发动机喷铝故障,再飞将失事。
航弹引信:起初航弹试验无线电引信为主引信,无线电引信引爆高度非常准确,但是易受电磁波干扰。新引信首次氢弹试验用上,以后试验取消无线电引信。
639氢弹试验准备:67年3月全面展开试验准备工作。航弹预定距地面3000米高度爆炸。飞机安全计算小组得出爆炸威力440万吨级梯恩梯当量时,飞机和人员是安全的结论。核试验基地详细论证,借鉴前几次核试验经验,制定安全防护保障方案、制定气象保障方案。总参气象局气象室、兰州空军气象处、21基地气象部门及友邻气象台站组成气象预报协作网。轰6甲14基地弹道测量,然后转马兰机场空投训练。徐克江机组和张文德机组到6月10日止,场区共飞行35架次,投模拟弹35枚,弹着点绝大部分距靶心500米以内。6月13日九时全场综合预演。轰6甲空投1
枚不带核装料、有引爆控制系统的冷弹。确定机长徐克江、副驾驶王庚臣,第一领航员孙福长、第二领航员杨志贤,通讯员梁占河,射击员苑程小。
测试效应试验:安排38个测试项目,23个测试记录站,测量仪器设备493台(套)。效应试验项目53个。飞机取样,第一次有火箭取样。核武器试验所忻贤杰及控制研究室研制灵敏、可靠、省电、能远距离测控的第二代控制设备,提前完成安装与调试。提高空地指令接收系统的可靠性,采用频率编码与信号选宽的防干扰措施。三取二多数表决体制应用于控制系统,提高防不动和防误动能力。采用有线传输,信号改为时分多路体制。主控、分控按三取二多数表决布设。空地指令接收传送到主控也按三取二表决形式布设,同时辅以人工监视补救。全部晶体管化,去掉原程序仪的电话步进器,改为电子线路逻辑程序仪。解决驱动指令时钟信号和显示问题,无触点电子技术应用于终端分配器上。原有10多个永备工号和几十项大型效应工程可以利用,新建327项试验工程。21基地4月25日开设指挥所,军内外28个参试单位6185人陆续入场。各类仪器设备6月1日、3日进行全场联试。靶心四周有飞机、大炮、坦克,东一导弹;有铁路大桥、火车头,有海军舰艇;地铁车站仿北京地铁站、海军洞室大门、地下指挥所。主要项目有大当量空爆条件下武器装备的破坏、修理、使用及结构改进试验,光辐射损伤及眼底烧伤的研究,大当量空爆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野战阵地工程(工事、雷场、障碍等)的配套试验,炮兵组织了炮兵连战斗力损伤的综合研究,装甲兵进行了核条件下装甲车辆战斗行动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安全保障:150公里内3个居民点居民防护工作。总参作战部、总后、中央卫生部、防化学兵部、总参气象局和国防科委等组成安全防护小组,兰州军区1人统一组织指挥甘陕宁地区安全防护工作;卫生部、总后、防化学兵部组成技术工作组,在兰州军区领导下工作;兰州军区在敦煌等地开设指挥所。为紧急疏散居民,铁道部编组4列火车在玉门至哈密区间待命;总后和国防科委抽调300余辆汽车集结敦煌地区待命。卫生部、总后卫生部抽调50名医务人员医疗队赴敦煌、安西、红柳园地区。医疗预备队在北京待命。
639氢弹试验:第一颗氢弹试验,第六次核试验。七三任务,投放H639-6。67年6月17日八时整,徐克江机组轰6甲21号机飞到靶标上空,因驾驶员心情紧张投弹漏掉一个动作再飞一次,速度850公里、11400米高空投弹。8时20分,距靶心315米、距地面2960米高度爆炸。爆心投影点距靶标方位23.9度,64.8米。固体火箭和取样飞机取得放射性微粒样品;效应试验取得大量数据。空6师第16大队7架歼6分4批穿云取样。根据对多种测量数据的综合分析,氢弹爆炸威力330万吨梯恩梯当量。试验圆满成功。掌握氢弹技术,具备制造氢弹的条件。爆炸后,卫生部对烟云径迹区内8个地区进行放射性沉降物抽查,通过对水、土壤、粮食、蔬菜、牧草等的取样检测,没有发现污染。相距300千米仍能看清楚蘑菇云,爆炸声超惊雷,连续有许多混响。军博展出过
H639-23氢弹模型。
(639氢弹)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军航空兵第19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