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的时候说了别人如何警告说我坏话的人,但忘记了是向那个宗教忏悔的,可以直接说向所有的宗教忏悔吗?

查看: 4134|回复: 16
佛教的忏悔主义 (星云大师讲演集)
发表于 06-7-29 21:27:46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8:50 编辑
时间:公元一九八四年七月廿一
地点:台中中兴堂
对象:法师、居士(弟子方杞记)
一.生活上的忏悔与知识上的忏悔
二.人事上的忏悔与工作上的忏悔
三.感情上的忏悔与修持上的忏悔
四.行为上的忏悔与心理上的忏悔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佛教的忏悔主义”。
平时我们的衣服肮脏了,穿在身上非常不舒服,把它洗干净再穿,就觉得神清气爽;身体有了污垢也要沐浴,沐浴以后浑身上下舒服自在;茶杯污秽了,要用清水洗净,才能再装水饮用;家里尘埃遍布,也要打扫清洁,住在里面才会心旷神怡。这些外在的环境、器物和身体肮脏了,我们知道拂拭清洗,但是我们内在的心染污时,又应该如何去处理呢?
  当我们的心受到染污的时候,要用清净忏悔的法水来洗涤,才能使心地无污邪,使人生有意义。忏悔的法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功效呢?下面我分成四点来说明佛教的忏悔境界:
  一.生活上的忏悔与知识上的忏悔 
  我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了多少事情,说错了多少言语,动过多少妄念,只是我们没有觉察而已。所谓“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这种内心觉照反省的工夫,就是忏悔。
  忏悔在生活上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帮助我们什么?
  第一、忏悔是认识罪业的良心。
  第二、忏悔是袪恶向善的方法。
  第三、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
  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中,能够修持忏悔的心情,就能得到恬淡快乐。好像穿衣服时,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古训,想到一针一线都是慈母辛苦编织,密密爱心,多么令人感激?如此一想一忏悔,布衣麤服不如别人美衣华服的怨气就消除了。吃饭,想到“一粥一饭,来处不易”,粒粒米饭都是农夫汗水耕耘,我们何德何能?岂可不好好的珍惜盘中飧?惭愧忏悔的心一生,疏食淡饭的委屈也容易平息了。住房子,看别人住华厦美屋,想想“金角落,银角落,不及自家的穷角落”,觉得有一隅陋室可以栖身,远胜于天下多少流落屋檐的风雨人,忏悔的心一发,自然住得安心舒服。出门行路,看到别人轿车迎送,风驰电掣好不风光,想想别人为此曾熬过多少折磨,吃过多少苦楚,是心血耕耘得来;而自己努力尚不够,工夫还不深,自然以足代舆,如此安步当车,倒也洒脱自在了。一念忏悔,使我们原本缺憾的生活,突然时时风光、处处自在,变得丰足无忧起来,这就是能够常行忏悔的好处。
  忏悔,是我们生活里时刻不可缺少的美德。忏悔像法水一样,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忏悔像船筏一样,可以载运我们到解脱的涅槃彼岸;忏悔像药草一样,可以医治我们的烦恼百病;忏悔像明灯一样,可以照破我们的无明黑暗;忏悔像城墙一样,可以摄护我们的身心六根;忏悔像桥梁一样,可以导引我们通往成佛之道;忏悔像衣服一样,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道果。《菜根谭》里说:“盖世功德,抵不了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犯了错而知道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忏悔虽然有如此殊胜的功德,但是一般人平居无事的时候,总是轻忽怠惰,不容易生起忏悔的心。我们常常在噩运降临时,才懊恼自己的种种错误;等到病魔缠身的时候,才嗟叹自己的荒唐无度;在经济拮据的关头,才正视自己的挥霍浪费;到了山穷水尽、四面楚歌的地步,才忏恨自己的鲁莽;活到年老力衰、齿危发秃的时候了,才后悔少壮不知发奋向上,老大徒然伤悲。佛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和众生的差别,在于菩萨有前瞻远见,不会迷惑于一时的贪欲,造作万劫难复的恶因;而众生短视浅见,只看到刀锋上甜美的蜜汁,郤浑然不顾森寒锐利的锋刃,等到蜜汁尝到了,舌头也割破了的时候,已经种下无尽的苦果,后悔莫及了。人生短暂,我们应及早抗心高望,未雨绸缪,趁着年轻力壮的时候勤奋垦拓,趁着富贵丰裕的时候常行布施,趁着因缘凑泊的时候广结善缘,创造自己未来光明而美满的人生。
  除了生活上需要反省忏悔之外,在知识上也要时时自我检讨,因为知识是一种深广无涯的东西,常常进化变异,容易产生下面的错误,例如:
  1.思想上的错误:就是佛教说的“邪知”,是学问和观念上的偏差,譬如:不相信三宝、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轮回……等,一旦发现自己有这种邪知,就要快快回头猛省:“啊!我的知识错了!”这就是思想上的忏悔。
  2.见解上的错误:就是佛教说的“邪见”,是对人对事的看法想法不正确,譬如:否定道德伦理的价值、处事错乱、误解他人……等,有了这种邪见,要知道自我警惕:“啊!我的念头错了!”这就是见解上的忏悔。
  3.言论上的错误:也就是佛教所谓的“邪说”,在言词上有了缺失,譬如: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说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邪知邪见有时潜藏于心中,不易发现;而邪说往往借口舌发露,变成口业,容易滋生是非,伤害别人,因此我们要守口如瓶,要慎舌如刀,时时警惕自己:“啊!我说话太冒失了!”这就是言论上的忏悔。
  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的忏悔,是身体行为的自我省察;知识上思想、见解、言论的忏悔,是心理意念的净化修持。只要常常在生活上反求,在知识上明辨,痛下忏悔工夫,就能使我们身心清净,生命升华了。
  禅宗的高僧大德,常常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起来,在生活里体会知识,用知识来印证生活,以免割裂分化,徒然成了禅和子、迷路汉,白云守端禅师说的“声声解道不如归,往往人心会者稀”,就是这层意思。当一位学者向南隐禅师请示什么是“禅”时,南隐不发一言,只是以茶水奉客,持着茶壶倒呀倒的,把茶杯注满了,水都溢出来了,仍不停止,那位学者眼见茶水流溢满桌,而禅师仍然专注的倒茶,毫无止意,学者慌忙提醒说:
  ‘禅师,茶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点点头,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心中满是偏执的看法与想法,满满的理论一大堆,如不先将自己心中的妄水空掉,你如何承受法水呢?’
  二.人事上的忏悔与工作上的忏悔
  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间冒犯了别人都不知道。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常持省思忏悔的心念,天地就宽阔多了。心中不造作罪业,人事自然和睦,想开了,勘破了,像法庆禅师预言颂所言:“四大将离本主,白骨当风扬郤”,生命都把握不住,人我是非又何必执着呢?如此转念一想,真是人生何处不春风!
  过去有一位云居禅师,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十种后悔,劝告我们不要轻忽蹈陷,这十种悔事是:
  1.逢师不学去后悔: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能够终生受用,像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郤不知道好好亲近学习,等到机缘流失,徒然悔憾不已。
  2.遇贤不交别后悔: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得一贤达知己,能够常常切磋恳谏,是极希有难得的殊遇。我们对于犯颜直谏的贤人益友,要能倾心接纳,千万不要排斥,否则贤友诤友一一绝去,人生的好机缘也失之交臂了。
  3.事亲不孝丧后悔:所谓“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父母长辈在世的时候,不能承欢膝下,甘旨奉养,甚至百般忤逆,等到慈亲逝世了,纵然身后极尽风光体面,墓塚巍峨,又有什么意义呢?“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倒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尽一点孝心。
  4.对主不忠退后悔:跟随上司工作,不能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等到违过被辞退了,悔恨交加,有什么用?
  5.见义不为过后悔:生命的境界,常在一刹那间取决,一念迷即卑私,一念觉即高义。如果见义不为,错失良机,懊恼也于事无补。
  6.见危不救陷后悔:良知,是一种无法欺瞒的东西,见他人危难而吝于伸出援手的人,事后总难免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无穷悔恨。
  7.有财不施失后悔:有能力布施做功德时不做,等到失去财势机缘了才后悔,已无济于事了。过去有一位居士对我说:‘师父!您来为佛教办一所大学,我捐助净财。’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想不到没有几天,他真的把钱送来了。我跟他说办佛教大学不容易,不必那么快把钱送来,他回答:‘不行啊!我现在有钱不布施,万一将来潦倒了,想参与佛教大学建校这么有意义的事也不行了。’,这位居士能够未雨绸缪,已得到佛法的深深妙用。
  8.因果不信报后悔:一粒稻种子撒在不同的土里,会以不同的因缘生长结穗,沃田里的稻穗必丰收,瘠土上的稻穗必贫枯,一粒稻种子都有因果差异,我们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的业报真理,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放逸六根种下恶因,否则感受恶果时已噬脐莫及了。
  9.爱国不贞亡后悔:“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的兴盛,即是国民的福祉,全体国民,不论在朝在野,不分公职私职,都应当以国脉存亡为己任,努力贡献。
  10.佛道不修死后悔:身强体健时,不好好修行求菩提,等到白发频添齿牙动摇了,连佛号都念不住了,把“南无阿弥陀佛”都念成“哪里有阿弥陀佛”了,还能精进修持吗?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等到无常来临,才劳驾别人为我们持念“往生咒”,就太迟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7-29 21:30:35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8:51 编辑
& & 综合上面十种后悔来看,人际之间的因缘要及早把握,经常保持一颗忏悔的心,觉得我对不起一切众生,有了这颗不争不执的心,就可以避免贪瞋的染污,人事关系自然随之和谐了。
  除了人事上的忏悔之外,更要有工作上的忏悔。譬如盖房子偷工减料,造成崩坍的不幸,良心上能不忏悔吗?为了骗取厚利,仿冒盗用,粗制滥造,不顾商业道德,破坏国家形象,不应该忏悔吗?只为满足个人贪欲,而造成金融混乱,恶性倒闭,使多少人生活陷入困境,使社会笼罩了苦难阴影,能不忏悔吗?如果人人有忏悔的善心,以大众利益为前提,置个人得失于度外,我们的社会不就能繁荣富庶,我们的国家不就能和谐安乐了吗?
  佛经里有十种忏悔法门,为我们在人事和工作上的忏悔提出了指引,这十种忏悔法门是:
  1.对诸佛忏悔:诸佛的法力,有时会与我们的脑波相通,藉相同的频率度化我们。对诸佛忏悔,并不是要我们跪拜偶像,对木头石像磕头,而是要我们洗心革面,移情化性。过去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每天从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终年不辍,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就嘉勉她说:
  ‘你每天都能虔诚的以香花供佛,真是难得。经典上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呀!’
  这位信徒听了,很是欢喜,就请求禅师继续开示:‘师父呀!我每次来寺中以香花礼佛,觉得心里像甘露水洗过了一样,清凉而宁静;可是一回到家里,面对琐碎的家务,有时又像陷身火窟一样,只是焦灼不安。师父呀!请开示我:如何在烦嚣的尘市中,保持一颗清净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你知道如何保持花朵的鲜艳吗?’
  信徒回答:‘知道啊!只要每天换水,并且剪去下面那一截泡烂的花梗,花就不易凋谢了!’
  无德禅师点头笑道:‘保持一颗清净心,也是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要每天净化身心,多多忏悔反省,去除腐烂的习性,长养清净的心苗,才是礼佛的真义啊!’
  信徒听了,恍然大悟,很欢喜的作礼:‘谢谢师父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师父,过一段寺院修行生活,享受暮鼓晨钟、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笑了,伸指一点:‘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如同菩提,言语动静举手投足间,无处不是宁静,何必执着寺院形相呢?’
  所以在佛菩萨面前参禅或忏悔,并不仅是身体的跪拜诵念,更重要的是抛去心中杂念,息下妄缘,割舍罪业,清净身心!
  2.对父母忏悔:为人子女者,如果常常觉得有亏孝道,不能甘旨奉养,光耀门楣,因而忏悔改进,也是一种孝心。
  3.对子女忏悔:为人父母者,如果常常觉得对子女哺养照顾不够,对他们的呵护关爱不够,因而力谋周全,必定可以做好父母。
  4.对师僧忏悔:过去印度有一个迦阇国王想谋害大象王,就命令杀手穿了袈裟,伪装成沙门的模样前往,被大象王的母亲识破行藏,劝儿子拒见以避祸,大象王决定舍身度化顽劣,因而答谢母亲说:
  “见袈裟一相,知是慈悲本;此心皈佛者,愍念诸众生。
   汝勿怀疑虑,宜应速摄心!被此法衣人,欲渡生死海。”
  师与僧,都是传道人,是真理的化身,是暗夜的明灯,我们即使不能效法大象王的慈悲,也应该常常惭耻于道业没有成就。
  5.对弟子忏悔:我们做师父和老师的人,也要常常反省对弟子有没有尽心尽力教诲,以免误人子弟,作践人才。
  6.对国主忏悔:国家保护我们,领袖领导我们,使我们能安居乐业,而我们对于国家和社会又贡献了多少?有了这样的忏悔心,就能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7.对檀越忏悔:一个出家人,对信徒檀越也要有忏悔心,觉得我没有全力为大众解除疑难,没有时时为大众度化灾厄,实在愧对三宝与缁素,所以要好好用心,多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业。
  8.对良友忏悔:与朋友相处,总觉得你待我太好,我对你不厚道,如此多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广结善缘。
  9.对所化忏悔:譬如各位今天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赶来听讲,要耗费多少时间?花费多少金钱?我对各位究竟能有多少助益?一念及此,内心即有海深山积的惭愧!由于有惭愧忏悔的心,使我每次讲演都很慎重,希望每一句话都能对各位有所贡献。
  10.对龙天忏悔:天龙八部护持我们,在冥冥之中加被我们,使众多因缘成就我们,度越一切夷险,不堕愚痴迷途,我们能不好好回馈十方大众,报答天龙八部吗?
  忏悔是如此的美好,当人人前争后逐、暴戾愁恼时,我们要退让礼敬、谦敬忏悔,使心地如熙日般光明,性情如和风般安祥,忏悔是多么美好呀!可是,很遗憾的,社会上对于能忏悔改过的人,并不能真正尊重,也少见包容。譬如服刑犯人释放之后,虽然他已经改过自新,立志向善,可是社会这么现实,一个回头悔改的浪子常常找不到工作,缺乏机会,没有出路,在无立足之地的恶况下,只好变本加厉再度犯罪,实在可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7-29 21:30:56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8:51 编辑
& &《五分律》中说:“若知有罪,而忏悔者,增长善根”,我们佛教徒应该有大度量、大胸襟,包容忏悔的人,协助忏悔的人。
  金代禅师养兰的公案,就是一个例子。他在寺旁庭院里栽培了几百盆兰花,讲经说法之余,视兰花为爱徒。有一天,禅师因事外出,吩咐一个弟子代为照顾,这个弟子在浇水时,不小心把兰架绊倒,整架的兰花毁成一堆,弟子非常愧疚,决定等师父回来以后勇于认错,甘愿受罚。金代禅师回到寺里,看见兰园里的残破景象,听了弟子真诚恳切的忏悔,不但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的安慰弟子说:
  ‘我之所以喜爱兰花,是为了用香花供佛,美化寺院,不是为了生气发怒而种植的。生死流转,物相无常,如果迷恋于心爱的事物,执着不能割舍,就不是禅者的行径了!’
  三.感情上的忏悔与修持上的忏悔 
  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守空,过着清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我们在感情的生活里,要有忏悔的心情,觉得这件事我对不起某人,这个地方是我错了,这种情形是我疏忽了……,日日忏悔,日日改进,性情胸襟自然能开阔,生活品质自然能提升,否则每天被感情牵制束缚,住在五欲六尘的牢狱中,不能超拔,不能解脱,那种瞋恚惊怖、垢秽怨祸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
  佛经里记载一段事情,说明忏悔的心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并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相貌:印度波斯匿王膝下,有一个面容丑陋的女儿,因为长得实在难看,即使贵为公主,恐怕也没有男子喜欢她。国王不得已,只好在贫民窟中找了一位青年,赐予高官厚禄,让他与公主成亲。婚后,这个青年因为公主实在丑陋,见不得人,不敢带她出双入对的参加宫廷应酬,每次盛宴都是只身前往。日子一久,大家都觉得奇怪,怎么驸马爷老是不带公主出来,莫非公主美如天仙,怕别人看了怦然心动,所以深藏不出?有几个跟驸马交情好的官员决定一探究竟,商议把驸马灌醉,偷了他身上的钥匙,去他家拜见美貌的公主。而被锁在家中的公主,因为感伤自己的丑陋使夫婿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日日虔诚地在佛前礼拜,忏悔自己丑陋的业障。当她恳切忏悔的时候,说也奇怪,原本粗糙不堪合掌的双手,渐渐变得雪白润泽起来;那双瞻仰佛像的细眼,也慢慢变得晶莹美丽;而当她向佛陀倾诉心曲,求佛宽恕的时候,整个人忽然变得气质高雅,仪态优美。当那些官员偷偷窥见虔诚礼佛的公主时,一个个摒气凝神,见公主果然千娇百媚,国色天香,几乎看呆了。回去后纷纷数落青年驸马自私小气,藏美人于深宫之中。从这个故事可以了解:忏悔者常蒙三宝加被,忏悔者多能移情化性;经常在感情上忏悔的人,能洗涤一切烦恼垢,长养无边诸善根,消除业障,种植福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7-29 21:31:23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8:52 编辑
至于修持上的忏悔,天台宗有三种忏悔的法门,就是:
  1.以戒律门忏悔:精持戒律,夙夜不懈的修持,犹如大火,烧去一切情识障。
  2.以功德门忏悔:常行功德,供养三宝的修持,犹如春风,消去一切烦恼障。
  3.以无生门忏悔:勘破生死,修习无我的修持,犹如净水,洗去一切知见障。
  修持忏悔的法门虽多,最重要的是要真诚发露。发露,就是把自己的罪过在大众面前坦诚无讳地说出来,从忏悔的情状,可以看出一个人忏悔的心情。如果是上品的挚诚恳切,忏悔时会痛哭流涕,全身流血;中品的忏悔,至少也会满身大汗淋漓,懊恼欲死;最普通的下品忏悔,则是涕泪纵横,俯身不起。
  忏悔,要发心;至诚发心,罪业才能消除。过去有一个小沙弥在走夜路时,不小心踏死了一只青蛙,师父知道以后,神色黯然的责怪小沙弥说:
 ‘你怎么可以随便踩死生灵呢?阿弥陀佛,这一来罪孽深重啊!为免业报轮回,你只好到后山跳悬崖舍身谢罪了。’
  小沙弥一听,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这才知道祸根大了,只好含泪拜别了师父,万分伤心去到山后悬崖,往下一看,唉哟!又深又暗,此时命在须臾,小沙弥心想:跳下去,粉身碎骨,必死无疑;不跳呢,三涂受苦,累世轮回,业报逃不掉,这可怎么办呢?小沙弥左思右想、右想左思的,真是进退为难,忍不住掩面痛哭了起来。就在他哭得伤心的时候,有一个杀猪的屠夫经过,看到小沙弥跪在路旁哀哀痛哭,觉得很奇怪,上前追问,小沙弥便一五一十地把前因后果说了一番,屠夫听了,顿时悲从中来,悔恨万分的说:
  ‘小师父呀!你不过无心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悬崖自杀才能消业。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的,满手血腥,这罪过岂非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重了。唉!小师父呀!你不要跳崖了,让我跳吧!应该谢罪赴死的是我啊!’
  屠夫一念忏悔心生起,就毫不迟疑地,纵身朝悬崖一跳,正当他随风飞坠,眼见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冉冉从幽谷中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
  这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涵义,正是显示修行忏悔的希有殊胜。真诚的忏悔,可以洗除我们无边的罪孽,还给我们本来清净的面目,譬如磨镜,垢去而光现。
  过去有一位学僧,拜访越溪禅师向他求道:
  ‘禅师,我潜心研究佛学和儒理二十年了,对于禅法还是一窍不通,您能开示我一些吗?’
  越溪禅师二话不说,挥手一巴掌迎面打去,吓得学僧夺门而逃,心中莫名其妙,在法堂外越想越气,正要转身回去找禅师理论时,首座老禅师恰好来到。老禅师见他一脸怒容,就和蔼的垂询:
  ‘出了什么事吗?到我那里喝杯茶吧!求道的人,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呢?’
  学僧一边喝茶,一边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的挥掌打他,没有佛门风度……,正说到气头上,冷不防老禅师笑了起来,扬手兜头打了他一巴掌。学僧一怔,手上的茶杯哗啦一声掉在地下,半晌作声不得。只见老禅师含笑问道:
  ‘刚才你说已懂得佛学和儒理,只差一些禅法,我现在已用禅法供养你了,你晓得什么是禅法吗?’
  学僧被问得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老禅师看他怔忡犹豫,再问,他还是答不出来。老禅师就卷起袖子,微笑的说:
  ‘真不好意思,请看看我们的禅法吧!’
  说着,就低低俯下身去,把破碎的茶杯一一细心捡起来,又从容拿着抹布,徐徐把溅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得乾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这才悠然微笑立起身来,感喟的说:
  ‘禅法,禅法,这不就是禅法吗?’
  学僧一凛,这才悟出:佛法,不是口舌啊啊的空谈,而是日用修持的本领。当下拜倒受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7-29 21:31:51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8:54 编辑
& &四.行为上的忏悔与心理上的忏悔 
  我们平日在身、口、意三业上,不知造了多少的罪业:身体所造的罪业如杀生、偷盗、邪淫;口说所造的罪业如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心想所造的罪过如贪欲、瞋恚、愚痴。这些身、口、意行为上所造的恶事,称为“十恶”,也就是十种过失。自古以来,有许多大德撰写过许多忏悔偈文,无非是劝世人去除三业上的过失。譬如梁朝简文帝曾作过《六根忏悔文》,为眼、耳、鼻、舌、身、意忏悔;梁武帝也作过《摩诃般若忏悔文》、《金刚忏悔文》;对声韵学有极大贡献的文士沈约,也作过忏悔文;陈文帝作过《妙法莲华经忏悔文》;宝志禅师作过《梁皇宝忏》;悟达国师作过《慈悲水忏》,各朝各代文士君主的类似作品不计其数,可知不仅出家人要修持忏悔,一国之主要行忏悔,甚至全国的国民都要行忏悔,能够这样,这个国家的国民道德必然高尚,社会风气也会和谐。
  佛教徒如何从行为上忏悔呢?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从下面四种行为上,成就自己的惭耻正觉:
  1.说好话来忏悔: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抱着慈悲喜舍的心情,以好话去赞美,这就是忏悔。经上说:“甘露及毒药,皆在人舌中”,为人好口齿,既能助长他人善根,又能增益自己德行,何必吝啬呢?
  2.捐善款来忏悔:多行布施,多做功德,既能驱伏贪爱,又可以惠施众生,也是一种忏悔。
  3.勤劳服务来忏悔:发心为大众服务,来忏悔自己的罪业,《法句经》上说:“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这种忏悔方式,也是福田。
  4.成就他人来忏悔:多为别人着想,多成就他人好事,譬如撮合别人的美满姻缘,“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又如别人做生意,我多光顾买东西,让他多赚钱,表面看来是帮别人,可是功德会回向,常常也是帮自己。像我跟别人买罗汉鞋,他一双鞋卖一百五十元,但是我却给他二百元,他觉得奇怪,问我说:
  ‘大师,别人买我的鞋,我一双卖一百五十元,他还嫌贵,要跟我讨价还价;您不但不嫌贵,反而添到每双二百元,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就说:‘你一双鞋子卖一百五十元,赚钱不多,品质无法改良,穿鞋的人也吃亏,万一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倒闭了,我们想买罗汉鞋穿,就再也买不到了。现在我用一双二百元买鞋,是赞助你赚钱,你可以改良品质,扩大生意网,使天下人有罗汉鞋穿,天下人受福报呀!’
  所以,有时候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我们只要感到亏欠别人太多,时时惭愧忏悔,时时想去报答人,自然能获得很大的法喜。这种由心理上的忏悔转化成行为上的乐善好施,依经上的记载,可以有五种福报:
  “一者,终不远离一切圣人;
   二者,一切众生,乐见乐闻;
   三者,入大众时,不生怖畏;
   四者,得好名称;
   五者,庄严菩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7-29 21:32:15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8:54 编辑
& & 至于心理上的忏悔,在《摩诃止观》里,也提到五种忏悔法门:
  1.忏悔:就是常常诵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来消除深重的罪业,获得内心清净的生命。
  2.劝请:譬如说话得罪了人,做事冒犯了人,主动地去请他指教,邀他聚餐,礼请他参加各种活动。请大家来做功德、做好事,劝导社会大众共同发慈悲心,发菩提心,这也是忏悔法门。
  3.随喜:别人欢欢喜喜说话时,我们欢欢喜喜的聆听,为他助兴;别人高高兴兴做事时,我们高高兴兴随缘参与,不忘给予赞美,给予鼓舞,这种随口的赞歎,就是随口的欢喜。此外还有随手助人,广结善缘,是随手的欢喜;随耳听话,欣赏同情,是随耳的欢喜;随眼注视,关怀慈爱,是随眼的欢喜;随心赞同,同感同受,是随心的欢喜。这种种随喜都是功德,每天欢喜快乐,就是忏悔。但是一般人常常忽视欢喜的忏悔,和别人相处时愁容满面、泪眼汪汪,把烦恼传染给别人,影响大家的情绪。为了个人的不乐,增加大家的忧虑、苦恼,实在罪过。因此我们要自己欢喜,也给大家欢喜,这就是忏悔。
  4.回向:我们自己做的功德,不敢自己独享,回向给大家共同享受,如此回自向他,就是心念上的好忏悔。譬如我们现在点一盏光明灯供养菩萨,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发愿点这一盏灯,普天下的人都能照到,都能蒙受佛陀的光明,这是多么好的愿心!布施一块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钱,但是布施的时候,发愿将这布施的功德,能解决天下人的苦恼,这种回小向大、回事向理的忏悔,是多么大的力量!有些人对于回向偈,只是口中唱唱而已,还需要身体力行,真正付诸实践。
  5.发愿:在寺院里,出家人早晚功课,常念四弘誓愿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发愿忏悔,就是为了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过去胜鬘夫人在佛陀授记后,曾经恭敬发十大愿,成为佛教发愿的师范,这十大愿的前五愿,就是最具体的心理忏悔法门: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7-29 21:32:43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8:55 编辑
& & 曾经统一印度的阿育王,有一次发心供养出家人,其中有一个小沙弥也来参加应供,阿育王就为难了。因为在印度,即使贵为一国之尊的国王,见到出家的师父,也要五体投地恭敬顶礼。阿育王顶礼过许多大法师之后,面对如此幼小的小沙弥,实在无法下拜,但是不顶礼呢,又担心对三宝不恭敬,会受到严厉的批评责备。左右为难之下,只好把小沙弥叫到无人之处,勉强屈身向他顶礼,嘱咐他说:‘小沙弥,我是一国国王,不能随便向人礼拜,尤其是你这么小的孩子,刚才我向你顶礼的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喔!’小沙弥听了阿育王的话,默默放下受供的钵,突然踪身一跃,跳进了钵中,沿着钵缘游走,又跳出钵外,向阿育王一笑,如此进进出出、出出进进的,神通无碍,把个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暗暗吃惊:‘这个小沙弥真是神通广大呀!’
  小沙弥定住身后,慢慢走到阿育王面前,合十说:‘大王!刚才这件事情,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喔!’
  说得阿育王羞愧万分,赶快忏悔:‘唉!我心地不够光明虔诚,不该轻视小沙弥呀!’
  从此阿育王对于一切出家人,不分老小贤愚,都恭敬而不起慢心了。
  我们要时时忏悔身、口、意的罪业,从行为与心理上痛改前非。罪业在事相上虽然存在,但是在本性上却是没有的,经上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罪业如霜雪,本无自性,不过是一时的沾染滞缚而已,如果用般若智能的阳光去观照它,自然能够融化。在无生门的忏悔方法里,只要一念不生,不起一切的妄念恶想,就是真正的忏悔。如果进一步证悟到真如不动的自性,一切罪过自然不忏自除了。
  佛教的忏悔主义虽然有不同的内涵与深浅的层次,但是自他无二,事理一如。为自己忏悔,即是为他人忏悔;为他人忏悔,也就是为自己忏悔,自己与一切众生是不能分开的。普交禅师修忏的公案,可以做为我们的镜子:
  有一位信徒问普交禅师:‘修忏悔法门是为自己忏悔呢?还是为他人忏悔呢?若为自己忏悔,自己罪性从何而来?若为他人忏悔,他人非我,不能替代,怎能为他忏悔?’
  普交禅师思索良久,无法回答,便四处云游参访,寻求解答。一日来到泐潭禅师处,脚刚踏进门,泐潭就“呵!”的大叫了一声。
  普交禅师不明就里,正要开口表明来意,泐潭的禅杖已迎头挥了过来,普交莫名其妙,只有暂时避开。过了几天,泐潭找到普交,对他说:
  ‘我有古德公案,想与你商量。’
  普交惊疑未定,一声惊诧“呵!”还来不及出口,泐潭又“呵!”的大叫了一声,回音在普交胸腔中震荡不绝,宛如普交自己的发声,普交禅师一刹那间豁然开悟,不禁哈哈大笑。泐潭看他已悟,十分高兴,执着他的手追问:
  ‘你会佛法吗?’
  四目相投之下,普交禅师也笑着“呵!”的叫了一声,把泐潭的手宕开去。
  泐潭知道普交已经洞明“人我一如,自他无二”的忏悔法门,当下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我希望大家都能抱持忏悔的态度,有清明的心胸,早日见到自己的真如自性,享受快乐解脱的人生!谢谢大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7-29 21:49:50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8:56 编辑
& && & 南怀瑾老师谈忏悔谈忏悔
 & & 南怀瑾老师讲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包括前一天、前一小时、前一秒钟)所造的业因障碍住了。业障的问题,讲起来很多,可另作专题讨论,在这里不详细讲。
  那么,被自己的业力所障碍,不能证得道果,怎么办呢?“当勤忏悔”。忏悔这两个字,我们很熟,尤其是我们学佛的人,动不动就忏悔。到佛菩萨前面磕几个头,拜一拜,哭一场,唉呀!我在忏悔。事情过掉以后,又是我行我素。这样是不是忏悔呢?这不是忏悔,这是作假、自欺。所谓仟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错误,永远不再犯, 以后的行为只起善不起恶。
  佛在《圆觉经》里告诉我们忏悔的办法,“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常常生起希望断除业障之心,先断除憎心与爱心。憎是讨厌,爱是喜欢,那是正反两面。憎是由嗔心而来,是一种仇恨的心理,讨厌这个人,讨厌那个人,埋怨这件事,埋怨那件事,怨天尤人。我们仔细观察人的心理,很好玩!一个人做错了事,刚开始,脸红一下,过几秒钟,红就退了。想了一想,我还是没有错,错的是他,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才促使我这样。甚至归咎于社会问题,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是社会的错。不要忘了社会也是人组成的,归咎社会问题,这是推托之辞,不负责任的行为。把错误推给人家,把责任推开,或是排斥一切,这种心理是憎。
  憎的反面是爱,爱不只是男女之间的爱欲,还包括了广义的贪爱。爱就是执着、占有。假如把自私的贪爱反转过来,变成牺牲自我,爱护别人,就是慈悲。
  嫉妒的心理属于嗔,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种,发生在感情方面比较多,比较明显。因为求之不得,贪之不足,所以产生嗔恨,见不得别人比你好,也因为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结解不开,佛学称为结使,共有九十八个。修行就是去除这些结使,把这些结使一个一个解开来。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经过修行,变成非常慈悲,或是一个愚苯的人,经过修行,变得聪明开通。但是,很多人学佛结果,变得越来越笨,脾气越来越大;信了教以后,越学越脱离现实生活,变得精神兮兮,古里古怪,几乎每个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说,宗教徒彼此之间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心理,你的学问比他好,他会嫉妒;你的事业比他好,他会嫉妒;你长得比他美,他会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扰会吵架,有些人对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对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睬。其实,这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为什么要有所差别?能平等对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从这个地方检查自己,不是说我去学了一个法,又会打坐,又会念咒,又会结手印,这就可以修成佛了。
  还有诌曲。谄曲就是圆滑,转个弯。讲话拐弯抹角,内心打主意、想计谋,都是诂曲。谄是谄媚,在外表上讨你喜欢,曲就是弯曲,掩饰作假。所以佛说:“直心是道场。”你说:“我要骂他就当面骂他。”这就是直心吗?不是,这是嗔心。
  佛告诉我们,仟悔要去除切断憎、爱、嫉妒、谄曲这些心理,把内心洗刷干净,这才是忏悔。并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场,就是忏悔了。哭是情绪的发泄,哭过以后,心很平静,那是哭累了,别的事情想不起来了。你不要以为在佛(或上帝)前一跪,一哭,忏悔之后,觉得好安祥啊!得到上帝的灵感啊!得到菩萨的加庇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萨的感应。不信再过几个钟头,吃饱了,体力足了,他的脾气又来啦!注意!什么是真忏悔要搞清楚。
  忏悔之后,内心洗刷干净之后,再来修止、修观、修禅那,《圆觉经》里说:“求胜上心,三种净观。”但是,我们一般人相反,不求忏悔,就想修止、修观、修禅那,结果越修心越乱,止也止不了,静也静不下。先求忏悔,内心纯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国人讲“为善最乐”,心理产生喜悦,生理发起轻妄,再来求定,那就容易了。
&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8-7 20:55:14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8:58 编辑
& & 对于忏悔的说明对于忏悔,希望大家不要错解。忏悔不是一遍遍去想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 &《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的清楚: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 & 这个恶业是无量无边的,如果你一遍遍去想自己的错误,可以保证你这辈子都找不完。也忏悔不清静。为什么呢?核心没有找到。经典中说的很清楚。忏悔是什么?是我们知道自己的恶业是哪里来的?是贪嗔痴来的。因为这个贪嗔痴,而带动身口意做的种种恶业。这个恶业可以无可计量的。你要一件件找,那麻烦大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找不全的。这辈子的你能找,上辈子的你能找吗?
& & 忏悔是忏悔自己的贪嗔痴造作恶业,忏悔自己的贪嗔痴,这个是可以通三世的,涵盖身口意三业,为什么经典说,“我今悉以清净三业......”,为什么是把这些全部都忏悔?因为这都是贪嗔痴造作的身语意三业,我一起忏悔。忏悔自己这个贪嗔痴害了自己、害了别人。今天我认识到了,这个贪嗔痴我不要了,以后远离,恒住净戒功德。这是忏悔的核心,也只有如此才能清净忏悔。
& &如果我们平时忏悔,仅仅是,啊,这个事情我错了,以后不犯,那个事情没有搞对,忏悔忏悔。没有太大作用。因为没有触及到忏悔的核心。以后你要是能够这样忏悔,嗯早晨说话的时候还是有嗔恨心,刚才心里有贪念,你可以不管那是什么事情,可能什么事情你都不记得了。但是你的忏悔是逐渐清净的。
& & 一遍遍想自己的错误,羞耻啊。难过啊,后悔啊。这不是忏悔。每个人天天都后悔很多事情。那不是忏悔。更不是《普贤行愿品》所教导的忏悔。而且这样的后果是增加自己罪责。
& & 为什么?因为你贪嗔痴没有忏悔,问题出现后还会连带新的问题,比如我要是犯了邪淫,后面恐惧来了、害怕呀,害怕果报呀。接着我得找个方法,念个什么佛,灭罪。贪!我怎么就不能戒呢?自己跟自己生气、较劲。这是嗔。这个贪嗔痴可是和一张大网一样,你要是找不到根,那就会被它网死在里面。
& & 《维摩诘经》里讲了一个故事: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为其如法解说;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 &说有两个比丘,犯了戒律,认为这是耻辱。不敢去问佛。于是就去问优波离,这是佛的一位弟子。这两位比丘就说:我们犯了戒律,深以为耻,不敢去问佛,愿您为我们开解疑悔,免予这个错误。你看,按说这两位弟子深以为耻。应该是已经忏悔了。那么优波离就为其解说。而且是如法解说。也就是这个戒律不能犯,因为有什么害处。有什么问题,戒律怎么说的。按照世尊讲的说。但是维摩诘居士看到了。
& &这位大居士第一句话是:不要再增加这两个比丘的罪了。这个大家就注意了。优波离可是如法解说。按说可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维摩诘居士说他是增加人家的罪过。
& &为什么呢?下面维摩诘居士说:你应该直接除灭其罪,不要扰乱他们的心。这个罪性是没有体相的。这个和《普贤行愿品》说的一致吗?一模一样,《普贤行愿品》说,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样的恶业你怎么一件件忏?
& & 接着维摩诘居士有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我们为什么有罪业,有业障?一句话,心垢。有妄想执著,有贪嗔痴。如果我们熟读经典,就会发现,这么多经典翻过来调过去,就是讲这么几件事情。没有心垢自然清净。大居士接着问:如果我们的心得到解脱,那么还会有罪业吗?优波离回答,没有。
& & 维摩诘居士接着讲:一切众生,心无污垢也是如此。有妄想、颠倒、我执,这是污垢。没有是清净。一切法本来无生无灭,如同幻影电光,水中月、镜中花,和梦境一样,都是妄想所生。知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受持戒律,知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 &这个和《普贤行愿品》中说的重点一致吗?完全一致。忏悔怎么忏?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是在贪嗔痴,在妄想执著,在我执颠倒。要忏这个,悔这个。不是说你昨天做了件错事,后悔半天,那是忏悔了。你要忏悔的是,你为什么会有这个事情,当时心里是什么作祟,是我执?是贪欲,是嗔恚。要是这些都没有,放心,你作的肯定不是错事。做什么事情都有大功德。
这个是真正学习佛法,这种忏悔是很严格的,绝非口头禅,看到大闸蟹,你不要说,我心里清净,吃了没关系。想想自己是否口水直流?那个贪心是否起来了?不吃你放得下吗,心里痒痒吗?
& & 忏悔不是说,啊,我上次忍不住,吃了大闸蟹了。以后不吃。要从根上找。否则下次你忍不住还吃。看看为什么自己要吃,这身口意三业从哪来的,这贪嗔痴,从哪来的。找的到吗?对于自己这个贪嗔痴,自己是否是当真了,认为不是梦境、不是水月镜花。是不是认为就是真实的。从这里下手忏悔。忏悔这个贪嗔痴发身语意。这个忏悔要随时随地,永不放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10-22 18:24:21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9:00 编辑
&&发愿忏悔文——净空法师开示发 愿 忏 悔 文
& & 净空法师最新开示
& & 为什么要行忏悔?我认识到要想往生净土,必须先要忏悔。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只有忏悔自己的业障,誓不再造,才能得以往生。
& & 为什么没有出三界?就是无始劫以来,从没有认识到自己有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些罪业是怎么来的呢?原来,都是在前世或长久以来,与众生有了不同的牵缠和纠葛关系。有的是因为彼此的关心、照顾、帮助而形成的善缘。有的是彼此争执、抢夺、侵犯、伤害、凌辱等而形成了恶缘。彼此的业力因缘,缠结的愈深,不论是良善的或不良善的,彼此就愈容易在来世的轮回中再次相遇。属于情感引起的业缘,这次就用情感的形式解决,物质或生命引起的业缘,这次就以同等的形式偿付。
& & 我认识到,六道轮回的根本实质,就是众生与众生之间,冤冤相报,相互还债,无有边际,没完没了,受报期间不肯接,又造新业,为今后受报又种下了因。千方百计,把人家的,据为己有,结果还是命中有的有,命中没有,偷也偷不到,本来命中有的,用偷的方式取得,造下了深重的罪业。
& & 不论任何事,任何人,家内,家外,上边、下边,凡是让我受害的,都应当受报。六亲眷属,均系四因相聚,皆做还债、报恩想。不论自己受到多大冤枉,不但不能恨,反而要忏悔自己的业障。是前世的罪业,债主要债,如果再加嗔恨,怎么能不造新业呢?
& & 到处有冤亲债主来为难,我要回光返照,他为什么不找别人的麻烦,总是过去生中,我有对不起他的事情,我只修忍辱,作逆增上源。
& & 我还认识到,修学佛法依仗三宝加持力和忏悔的心力,可以使罪业转轻,或是消灭。如果受讥毁和侮辱时,能坦然处之,皆可灭罪。遇善知识,修道,修善,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念佛就是忏悔,念佛精进时往往病业现前,即是一种转业现象。把过去重罪,变为现在轻报。因为业力大不过愿力,我认识到,只要认真忏悔,发愿求生净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可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和我要发愿往生的愿力,过去生中再重的罪过,只要发念佛求生的心,念念不断,今生不造作恶业,现行的愿力抵住以往的业力,临终之时,念佛求生的愿力,感召了阿弥陀佛的接引愿力,能一下子超出三界,脱离了所有的业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之苦。
& & 可是,从前我没有这个智慧,也不承认自己有这么多业障,更没有认识到是自己造的,不知道一切不顺利的地方,均是过去的罪业所形成的不同果报而已。不知道我来这个世界是接受果报而来的。都是埋怨别人侵害了自己,其实一件也没有别人的事,都是自己造作的。由于造作了善恶业,才会有今天所谓的“命”。这个命是受报总结,受报的结论书。但是,这个命通过忏悔和修行可以改造过来。不好的 命可以修成好命,还可以成佛,造恶的人命又不好,那就惨了。因果律,也叫做因缘法,因必须遇缘方能结果,只要不再造缘,前世的因就不会有结果。所以,断恶才是真忏悔。
& & 临命终的时候,业障会现前,即冤亲债主找上门来,讨债迫使进入三恶道。一定要念佛为他们超度、回向、忏悔自己的罪业。此时最亲近的人或眷属,往往也是在此时讨债,破坏此人的清净念佛。也要首先为他们回向,忏悔自己的业障,为往生路上一帆风顺。如果是报恩的亲人或眷属自然会帮助成就。
& & 我这些业障实在太深了,心里头真是内疚的很,我要认罪,誓不再造。不然这些业力永无休止地进行着,无了期的受报着。前世、今世、后世粘连着,旧业未除,不接受果报,又为今后造下了报因。旧债未除,新债又欠了,从今天开始,我谁也不怨了,我也没有仇人了。
& & 想起被我伤害过的一切众生,他们承受了无量劫的痛苦和压力,是我给他们造成了难以忍受的“怨恨”,这个“怨恨”就象个枷锁把他们的痛苦牢固地锁住。更不得开解,又象个心火的牢狱,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痛苦的火焰中,自己折磨自己。他们的痛苦如此之大,可见他们之所以要讨债,完全是应该的事情,我深深地同情他们,忏悔自己的心。他们经受这么大的苦难————我完全应该为他们做出忏悔,认识自己的罪业,事实上给予补偿。度脱他们,直至成佛。以至诚之心,向他们赔礼道歉,太对不起他们了。想到此,我这颗内疚的心,非常酸痛,我要哭,眼泪止不住了。那就用泪水洗刷我这颗污垢的心吧!并用大慈心之水和大悲心之水,向他们头上洒下。相信这种水会化为甘露。
& & 我要向法界发出誓愿:我要将修行的所有功德,全部回向给他们,并回向法界有情,皆共成佛道。今后誓不再造恶业。我现在就发愿,让他们离苦得乐。我要向他们介绍这个“当生成就的念佛法门”。使他们早日成佛。我若得成就之时,先来度脱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共见阿弥陀佛。也要度尽法界有情,早登彼岸,永脱轮回之苦。
& & 在此,我也要向被害的朋友,说一点佛法的道理,争取早日打开他们的枷锁,跳出这心火的牢狱。
& & 我亲爱的朋友们:复仇行为,确实由我引起,但是复仇行为,是不能除去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痛苦。只有化解“怨恨”才能得以解决。我们现在存在是一颗妄心,没有一个实质不变的主体,它生了又灭,灭了又生,生生灭灭如“梦”如“幻”、如“泡影”、如“露”也如“电”!当我们连一个实质的“心”都尚且找不到时,那么,我们感觉被侮辱,被伤害,被杀害所产生的怨和恨,要依附在那里呢?如果连“心”都找不到,那么,所谓依附在“心”上的“怨恨”,不也是空中花、水中月般的虚幻吗?所以有怨,有恨,全都是由于虚幻的“心”和虚幻的坚固的“执着”所产生。如不看破这是一颗虚幻执着心,不是真心,这颗虚幻之心会让我们永生都沉溺于受欲生死的轮回苦海中。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发起忏悔之心吧,因为忏悔是甘露,忏悔是一个清洗过去心灵的污秽,以获得净化和再生的不间断的过程,一个不忏悔的人,是无法在性灵上有所进展和进化的,因为不忏悔以为着性灵的停滞和继续污染,继续执着妄心。不忏悔意味着以前过错认识没有消除。而新的过错妄想认识,将源源不断产生。
& & 当有人不再二次犯过,我们就已完全忏除了前过。所以,我们不只要为我们所知的罪业忏悔,更要为我们所不知的罪业忏悔,而且应念念忏悔,时时忏悔。古德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无。无心罪灭两惧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一个懂得忏悔的人有福了,更得救了。忏悔是我们心灵的闪光,是往生西方的资粮啊!
& & 原来有了忏悔之心,誓不再造,就是忏悔啊。有了这个基础,发愿求生净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是一定能够成佛的。这是我们凡夫能做到的。凡夫做不到,佛就不宣扬这个法门啦。因此,我对念佛法门,不怀疑,不夹杂,争取不间断,有了成就,赶快搭救无量无边的众生。包括我的无量劫父母。想起他们正在水深火热之中受煎熬,我的心真要碎了,特别忆念起他们都在苦海之中,伸出双手,深吸一口气后,才能发出呼救的信号时,还有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在呼救,我再不精进,速得成就,去搭救他们,就是恶人,就是一个大罪人。,他们盼望我,期待着我,就是大火满三千也要冲过去,也要将这个当生成佛的念佛法门介绍给他们,使他快速成佛。
& & 我真痛恨自己,一念无明,迷失了本性,妄心造业,给众生、给自己造下了无量劫的痛苦。根本不知道害人就是害自己,损人就是损自己。更忘却了为别人就是为自己。只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才是佛。谁做到了谁就是佛,不是形式上的花架子,是真心的显现。我要用这颗真心,平等之心,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这就是真忏悔,我与众生同是一个本性,怎么一念无明,伤害起众生了呢?真是迷惑颠倒。怎么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呢?正如古人说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痛哉!悲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10-28 16:14:06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9:03 编辑
& && && & 如何灭堕胎罪
  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
  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罪。比杀鸡鸭鱼猪牛羊罪业还要重。所招致的疾病,妙法老和尚遇到的太多了,尤以心脏病为最,多以女方为主。因为牵扯到手术医生、政策等诸多原因,不便讲这方面故事。现因遇此问题较多,故简述如下:
  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正确的。一切已婚男女,都要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允许之外的怀孕,需做流产,罪过在自己,所以夫妻双方应做好避孕事宜。流产即杀生, 果报必自受 。因为“一失人身, 万劫难复”。到你腹中投胎的神识,不知等待了多少劫,因与你们有缘才来投生, 结果被你堕胎,这个孩子的睼恨心,是不好消除的。你不能借口政策不允许而推卸责任,怀孕是因为夫妻淫心重, 又不注意避孕造成的,国家政策却是制定在先。
  请相信佛法又做过流产的夫妻,要在佛前忏悔堕胎罪业,并向孩子认罪,因为不懂佛法恳求其谅解,告诉他(她)人间之苦,不要再到人间来了。请他要多念“南无阿弥陀佛”,自己愿为他念《地藏经》或《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3部(遍)或7部(每个孩子)。能跪念的以跪念为最好。你真能以诚心这么做,因堕胎而造成的各种疾病,都会痊愈的。
  参与做过流产的医护人员,要有慈悲心,手术之前,手术之中,心中要为胎儿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每天或早或晚为自己当天手术的胎儿,念一部经超度,那你就是菩萨心肠了(如《地藏经》、《大悲咒》、《普门品》等)。手术医护人员虽无主要责任,毕竟是实施参与者,以上做法,不仅灭罪,还有功德。
  请一部《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深入阅读,将获益无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10-28 19:46:37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3-7-7 19:04 编辑
&&对于忏悔的说明(转自地藏论坛)
& && && &作者刘欣
& &对于忏悔,希望大家不要错解。忏悔不是一遍遍去想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的清楚: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 & 这个恶业是无量无边的,如果你一遍遍去想自己的错误,可以保证你这辈子都找不完。也忏悔不清静。为什么呢?核心没有找到。经典中说的很清楚。忏悔是什么?是我们知道自己的恶业是哪里来的?是贪嗔痴来的。因为这个贪嗔痴,而带动身口意做的种种恶业。这个恶业可以无可计量的。你要一件件找,那麻烦大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找不全的。这辈子的你能找,上辈子的你能找吗?
& & 忏悔是忏悔自己的贪嗔痴造作恶业,忏悔自己的贪嗔痴,这个是可以通三世的,涵盖身口意三业,为什么经典说,“我今悉以清净三业......”,为什么是把这些全部都忏悔?因为这都是贪嗔痴造作的身语意三业,我一起忏悔。忏悔自己这个贪嗔痴害了自己、害了别人。今天我认识到了,这个贪嗔痴我不要了,以后远离,恒住净戒功德。这是忏悔的核心,也只有如此才能清净忏悔。
& & 如果我们平时忏悔,仅仅是,啊,这个事情我错了,以后不犯,那个事情没有搞对,忏悔忏悔。没有太大作用。因为没有触及到忏悔的核心。以后你要是能够这样忏悔,嗯早晨说话的时候还是有嗔恨心,刚才心里有贪念,你可以不管那是什么事情,可能什么事情你都不记得了。但是你的忏悔是逐渐清净的。
& &一遍遍想自己的错误,羞耻啊。难过啊,后悔啊。这不是忏悔。每个人天天都后悔很多事情。那不是忏悔。更不是《普贤行愿品》所教导的忏悔。而且这样的后果是增加自己罪责。
& & 为什么?因为你贪嗔痴没有忏悔,问题出现后还会连带新的问题,比如我要是犯了邪淫,后面恐惧来了、害怕呀,害怕果报呀。接着我得找个方法,念个什么佛,灭罪。贪!我怎么就不能戒呢?自己跟自己生气、较劲。这是嗔。这个贪嗔痴可是和一张大网一样,你要是找不到根,那就会被它网死在里面。
& & 《维摩诘经》里讲了一个故事: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为其如法解说;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 & 说有两个比丘,犯了戒律,认为这是耻辱。不敢去问佛。于是就去问优波离,这是佛的一位弟子。这两位比丘就说:我们犯了戒律,深以为耻,不敢去问佛,愿您为我们开解疑悔,免予这个错误。你看,按说这两位弟子深以为耻。应该是已经忏悔了。那么优波离就为其解说。而且是如法解说。也就是这个戒律不能犯,因为有什么害处。有什么问题,戒律怎么说的。按照世尊讲的说。但是维摩诘居士看到了。
& & 这位大居士第一句话是:不要再增加这两个比丘的罪了。这个大家就注意了。优波离可是如法解说。按说可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维摩诘居士说他是增加人家的罪过。
& &为什么呢?下面维摩诘居士说:你应该直接除灭其罪,不要扰乱他们的心。这个罪性是没有体相的。这个和《普贤行愿品》说的一致吗?一模一样,《普贤行愿品》说,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样的恶业你怎么一件件忏?
& & 接着维摩诘居士有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我们为什么有罪业,有业障?一句话,心垢。有妄想执著,有贪嗔痴。如果我们熟读经典,就会发现,这么多经典翻过来调过去,就是讲这么几件事情。没有心垢自然清净。大居士接着问:如果我们的心得到解脱,那么还会有罪业吗?优波离回答,没有。
& & 维摩诘居士接着讲:一切众生,心无污垢也是如此。有妄想、颠倒、我执,这是污垢。没有是清净。一切法本来无生无灭,如同幻影电光,水中月、镜中花,和梦境一样,都是妄想所生。知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受持戒律,知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 & 这个和《普贤行愿品》中说的重点一致吗?完全一致。忏悔怎么忏?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是在贪嗔痴,在妄想执著,在我执颠倒。要忏这个,悔这个。不是说你昨天做了件错事,后悔半天,那是忏悔了。你要忏悔的是,你为什么会有这个事情,当时心里是什么作祟,是我执?是贪欲,是嗔恚。要是这些都没有,放心,你作的肯定不是错事。做什么事情都有大功德。
& &这个是真正学习佛法,这种忏悔是很严格的,绝非口头禅,看到大闸蟹,你不要说,我心里清净,吃了没关系。想想自己是否口水直流?那个贪心是否起来了?不吃你放得下吗,心里痒痒吗?
& & 忏悔不是说,啊,我上次忍不住,吃了大闸蟹了。以后不吃。要从根上找。否则下次你忍不住还吃。看看为什么自己要吃,这身口意三业从哪来的,这贪嗔痴,从哪来的。找的到吗?对于自己这个贪嗔痴,自己是否是当真了,认为不是梦境、不是水月镜花。是不是认为就是真实的。从这里下手忏悔。忏悔这个贪嗔痴发身语意。这个忏悔要随时随地,永不放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发表于 06-12-9 08:31:03
发表于 06-12-9 10:50:35
广修供养,忏悔业障.
发表于 06-12-16 07:07:25
忏悔在生活上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帮助我们什么?
  第一、忏悔是认识罪业的良心。
  第二、忏悔是袪恶向善的方法。
  第三、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
我也需要经常的来忏悔!
GMT+8, 17-11-18 20:27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敢说师兄坏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