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为什么跌 请放开刘士余

股市为什么跌:请放开刘士余 嘴炮也是小智慧_理财频道_新浪福建_新浪网
股市为什么跌:请放开刘士余 嘴炮也是小智慧
  来源:澎湃新闻
  万(特约评论员)
  最近几天,房市貌似有所消停,股市却又起波澜。周一,市场有点“腥风血雨”的味道,一片鬼哭狼嚎中,矛头直指监管。接下来两天,股市稍有回暖,舆论也突然“安静”,监管好像也就不再那么惹人厌。此间,“倒刘”与“挺刘”之争俨然一场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种比市场波动效应还短期的市场躁动效应,着实让人惊心,实际也让人担心。草率化的责任认定和脸谱化的归责方式,使市场化改革的面目反而模糊,从舆论上严重绑架市场只会阻碍改革而损害市场。
  钱少了――流动性趋紧
  要论市场,先论市场。首先应该来看看最近股市为什么会跌?
  钱少了。恐怕是主因之一。
  2017年开始,央行就轮番麻辣粉(MLF)酸辣粉(SLF)的上阵,引发市场惴惴的诸多猜测。结论是,流动性收紧。当然,为了配合央行一贯“风范”,大家都谦谦地解读,什么“稳健中性偏紧”“稳健收缩”,又或者“边际收紧”“结构性收紧”等等,用词精妙,难免让人有点云山雾罩。加上许多人又疾呼,中国不可不会不能刺破泡沫!舆论惶惶,弄得大众搞不清南北。
  其实,流动性就是收紧了。没有加息刺破泡沫,不等于要放任或姑息泡沫。为了“软着陆”,慢慢消减遍地横溢的泡沫,总是必要的。
  不用说,“防风险”从去年起就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前些年经济脱实向虚的苗头也着实严重,所谓一套房子转手比一个上市公司的年收益还要高得多,体现的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少得可怜,而日益加剧的资本空转使资产价格偏离实际价值太远,且愈演愈烈,已经引发了系统性危机的忧患。因此,“去杠杆”一再被强调,“脱虚向实”一再被强调,“防风险”更是底线中的高压线。
  央行政策转向,主动收缩流动性的迹象很明显。看M2,持续走低。3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10.6%,增速为去年7月来新低,人民币贷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少增3497亿元,为去年11月来新低;看资金,格局已经清晰。4月以来,央行政策暗暗加码,利空甚于利多。短期资金格局以紧为主,长期资金也必将受到当下实际资金成本切实提高的影响。
  所以呢?
  所以大水漫灌变成细水长流,甚至缓缓倒吸,股市不过是大地上的一块田地,当然也免不了要感受到资金的紧张。市场上钱少了,股市自然相应下降。
  股市下降,不过是市场的正常表现。
  没钱了――监管加紧
  有人说,央行收紧,本就不可能太快,对市场的影响也不会来的这么快!
  这当然还是天真了些。咱们的市场,因为市场沟通技巧、市场惊诧程度,以及市场盘根错节深度等特殊原因,敏感性总是出乎意料的高,传导性总是突如其来的好。
  不过,即使如此天真,也要看到,货币政策的精打细算之外,还有监管的大刀阔斧,忽如一夜冬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埋。
  没钱了。恐怕是主因二。
  不错,刚刚回归的,正是金融界昆汀•塔伦蒂诺,金融监管暴力美学的大师,从前在证监会,任职17个月,发布通知、规则70条,平均7天一新政的郭树清,如今到了银监会。
  3月初,他上任,月余下发的监管文件至少有7,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摸底、治理、处罚一个都不能少。仅3月29日,银监会机关作出25件行政处罚决定,惩处17家银行业机构。4月剑指同业、理财、互金等。急急如律令,简直停不下来。
  其中,对于同业和委外的监管,击中要害。过去两年,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募集资金,然后拿来购买同业理财,然后同业理财再把资金委托给券商、基金等进行委外投资,然后委外投资再通过加杠杆来增厚交易收益,然后货币市场狂买狂卖,然后银行期限错配和资金链断裂风险日益积聚。
  资金自娱自乐夜夜笙歌已经惯了,突然釜底抽薪,当然一脚踩空要摔个跟头。因此股票、债券、大宗齐齐下跌。
  不要说机构,居民短期贷款在3月突然升高,升到历史最高,有可能也和严厉调控和监管下,许多人够不上房贷门槛,于是违规通过消费贷等补缺糊漏弥补资金缺口有关。
  所以呢?
  所以灌的水少了,争的人还多了,股市这块田,当然没那么多人浇了。经济要去杠杆,市场钱少了,个体的钱腾挪不动了,大家前期大手大脚的习惯还未能改变,股市自然会相应下降。
  股市下降,不过是经济的正常表现。
  钱不能炒了――防风险
  有些人得跳起来,什么?什么?!什么??!!股市波动,竟然和证监会没有关系?!
  你要是说股市资金的丰裕程度,与整体经济、与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理解得也不错。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股市理应是经济晴雨表的原因。
  你看,我说的好有道理,你竟然无言以对吧?
  我知道很多人不服。好吧。不服来战,咱们厘清两个误区。
  误区一,股市就是股市的成绩单。
  成绩单本就只是个窗口,体现的是整体、长期的积累。股市所反映的,主要是宏观经济态势和微观个体集成的成绩。保险业多年来发展如何,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宝能上股市来狙击,你就看到了。一叶知秋,知的是身后大势。同样,影响股市的,也是整体形势。
  误区二,股市不好是监管太严。
  一个班级的成绩好不好,不能维系于监考老师身上。考得不好就怪监考太严,其实是对自己的智商没信心。毋庸置疑,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是自身是否能够得到最大投资收益取得人生成功的终极因素。正因为如此,监考老师的职责就尤为重要的需要从严。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保证个体权益的争取,也才能保证整体福利的最大化。股市也是,监管并不保证大盘涨跌,也不保证个人收益几何。一味纵容姑息,短期看,甚至能够提高整体成绩,但其中虚假、泡沫成分只会愈演愈烈,并且因公正失衡,导致市场失序,而道德风险一定会带来逆向淘汰,从而损害市场能够存在的基础,损害市场得以生存的活力和动力。
  所以呢?
  所以现在监管层要还市场正常的秩序,非法违规的手段进场炒作也成为治理对象。那些以前泼盆水就揠苗助长割韭菜的,现在没机会了。炒不起来了,股市虚浮的部分当然下降。
  钱不能瞎炒了。是主因三。
  股市下降,是股市回归正常的表现。
  证监会该干嘛?
  真的和证监会无关?
  怎么可能?证监会该管的事儿多着呢!
  比如说,高送转。
  马上有人出来说,高送转怎么了?人家苹果还高送转呢!就高送转!全家都高送转!
  这是真的。
  苹果高送转是真的。2014年,苹果公司将其股票由1股分割为7股。拆股原因呢?主要是吸引更多投资人。当时苹果市值已达5000多亿美元,总股本还不到10亿股,股价太高。拆后股价从600多美元降至90多美元,苹果继续保持良好的成长性。
  任性“就高送转”也是真的。一家叫金利科技的企业,分配预案现修改为10转6。2016年营收下降34%,净利润却增长470%,因其2015年溢价38倍收购一家游戏平台。其中空中楼阁几何?如若崩塌谁来承担?不少公司这边高送转,那边业绩下滑50%,甚至已经亏损。应该吗?
  “全家高送转”也是真的。2015年,海润光伏提交每10股转增20股的分配预案,公司股票随之大涨。然而,主要股东却时间精准的大幅减持,第一大股东紫金电子两周内四次减持1.77亿股;九润管业两天减持套现近7亿元。减持完成后,海润光伏公告2014年预亏8亿元,且由于连续两年亏损将被ST。至于全董事会及董事会及全家上阵的例子,不在少数。借高送转来掩护大股东高位减持、清仓式减持的黑幕交易,不是秘密。
  再比如说,不分红。
  又马上有人出来说,不分红怎么了?人家巴菲特还不分红呢!
  巴菲特为什么不分红?因为他“认为能将赚到的每1元钱去赚更多的钱”。的确,迄今,该公司的每年复利增长高达近19%,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月股价收盘突破25万美元。
  而在我们的股市中,铁公鸡就不用说了,公司发展得好股价却压得很低的不在少数,公司发展不好股价却炒得很高也不在少数,公司高管内部控制的比比皆是,股东在奉献资金之后就失去了价值,董事会一贯侮辱他们的财商,经常侮辱他们的智商,有时甚至直接侮辱他们的人格。
  证监会不应该出来管?证监会出来管是对是错?究竟是谁不愿意证监会出来管?
  刘士余在干嘛?
  说证券市场不说刘士余也不行吧?
  说刘士余,马上有人说,两字!嘴炮!!
  这也真是奇怪了。
  刘士余不是个凭空出现的人物。他在央行系统多年,从农行来到证监会,从公开消息上查,以前并没有这个嘴炮的习惯啊。
  刘士余也不是没有更好的机会嘴炮。他上任之初,正值“股灾”之后,本是发声自证的好时机。但他几乎沉寂一年,且不以“颠覆性”“大开大合”手段来彰显自己,而是默然着力,保持已有政策的延续性,保证了市场信心的稳定修复。
  而且,刘士余也不是没有更好的方式嘴炮。嘴炮这件事,投资收益最大而风险最小的方式,是拿一盆炸酱面,说一些套话官话大话,说的台上台下感动流涕。而现在,刘士余同志戳戳指指,舆论翻天,都戳回他鼻子尖儿了。这酸爽,叫人不敢相信啊。
  有人戳他说,IPO这么快,世上罕见!
  知道为什么“罕见”吗?因为过去股市一跌就停IPO,次数之多,时间之长,世上罕见!因为舍本逐末,人为制造稀缺资源,捏住IPO硬圈资金,世上罕见!因为把限制IPO变成了寻租腐败的利器,前证监会副主席等纷纷落马,牵涉之广资金之巨,世上罕见!罕见的见多了,就把恢复正常当成罕见,世上罕见!
  有人戳他说,天天质询,世上罕见!
  不质询,怎么能够知道小燕子是不是皇阿玛亲生的?怎么能够让玩高杠杆空心翻跟斗游戏的老手默默收回充满传奇的方案?怎么能够让大家知道,中国层出不穷的男版、女伴、老版、少版“巴菲特”并不是靠公司的成长与你一起分享财富,他们只是靠“做”市场来吸取你的资金致富?质询根本不罕见!罕见的是不质询,罕见的是怕质询,罕见的是反说质询很罕见!
  刘士余为什么“嘴炮”?
  大抵也和那句“十八大以后不收手”的意思差不多,这市场,沉疴已久、积重已久,在扭曲的机制中,人人都是利益相关者。“嘴炮”是一种故意施压,其实也是一种网开一面。这是有着充分小智慧的释压之法,也是我国特色下推进市场改革的无奈之举。
  过去,人人都在骂监管者不作为,人人都在怪股市不市场化,但当监管者真的在监管,股市真的在进行市场化改革,那些大骂中国股市连赌场都不如的人,现在又来大骂监管者谴责违规。
  监管做了什么?不过是在正常化。
  每一任证监会主席上任,都高喊,然后屈服于虚假的繁荣和光环。于是IPO越管越死,注册制渐行渐远,市场化遥遥无期。问题是,虚假背后,更深的是黑暗,黑暗之后,更深的是悬崖。这不正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所以需要勇气和智慧去改掉的东西吗?这不正是当前防范系统性风险所需要防范的脱实向虚之根源吗?
  所以改革如此之难,压力来自各方各面。甚至那些被“抢钱”的人也已经因斯德哥尔摩效应成为了市场旧规则和潜规则的捍卫者。而其中,一定也有不少真正的搅浑水者在借力打力。
  稳中求进提了多年,为什么还是脱实向虚?因为稳得虚容易,进得空也容易,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梳理市场秩序不容易,求短期爆点、暂时功绩容易,一步一个脚印把机制建立完善起来不容易,要碰最硬的钉子,却只能拿出最简朴的现世成绩。
  但中国经济转型到了这一步,无论如何已经无法回避。我们要清醒一点,再清醒一点,有这个时机,我们要支持真的改革。
  所谓砥砺前行,要靠大家。&
  (作者万次醚Ъ遥炫忍卦计缆墼)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关于股市为什么跌:请放开刘士余 嘴炮也是小智慧我来说两句
对@新浪福建理财帮 说:第一黄金APP下载
第一黄金网公众号
散户市场有两个含义,一是散户占比较大,而且深刻影响到市场特征;二是机构行为也常常有散户化倾向,投机性太强。当然,还有一层含义是:股市搞不好,会影响到民意。
9月12日讯:第一黄金网行情中心数据显示,周一(9月12日)开盘,沪深股市全线大跌,A股上涨股票不足50只。截至第一黄金网发稿,报3035.23点,大跌1.42%,深证指数报10600.79点,大跌1.51%。分析认为,此前美股暴跌诱发了今日股市的恐慌情绪。股市暴跌上周五(9月9日)美股大跌,三大指均下跌超过2%,道指大跌近400点,三大股指均创6月24日英国公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因朝鲜进行核试验、美联储鸽派官员发表暗示升息言论后,引发投资者不安情绪。有“恐慌指数”之称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VIX)大涨40%至两个月高点,创英国退欧公投以来最大涨幅。分析师认为,今日股市大跌受多方面利空因素汇聚的影响:一则美联储9月加息仍有不确定性;二则储备流出与深港通开通对A股估值有压制;三则以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的规模而言,对A股也是短线利空。不过,美股大跌诱发的恐慌情绪仍然是导火索。上周末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七次会员大会召开,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要始终坚持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放在突出性地位,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这是中国证监会的使命,中国资本市场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变成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散户市场有两个含义,一是散户占比较大,而且深刻影响到市场特征;二是机构行为也常常有散户化倾向,投机性太强。当然,还有一层含义是:股市搞不好,会影响到民意。因此从根本上看,周一(9月12日)A股市场大跌,表面上看是美股大跌诱发了恐慌情绪,但是“恐慌”的主体数量太多,其实也就是散户数量太多,太容易盲从,才是根本原因。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在过去17天的时间里,上证综指波动小于1%,波动率已然将至低点,和去年...
热门排行榜
本栏目文字内容版权归第一黄金网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C)股市为什么跌:请放开刘士余 嘴炮也是小智慧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万喆,经济学家,澎湃特约评论员
最近几天,房市貌似有所消停,股市却又起波澜。周一,市场有点“腥风血雨”的味道,一片鬼哭狼嚎中,矛头直指监管。接下来两天,股市稍有回暖,舆论也突然“安静”,监管好像也就不再那么惹人厌。此间,“倒刘”与“挺刘”之争俨然一场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种比市场波动效应还短期的市场躁动效应,着实让人惊心,实际也让人担心。草率化的责任认定和脸谱化的归责方式,使市场化改革的面目反而模糊,从舆论上严重绑架市场只会阻碍改革而损害市场。
钱少了——流动性趋紧
要论市场,先论市场。首先应该来看看最近股市为什么会跌?
钱少了。恐怕是主因之一。
2017年开始,央行就轮番麻辣粉(MLF)酸辣粉(SLF)的上阵,引发市场惴惴的诸多猜测。结论是,流动性收紧。当然,为了配合央行一贯“风范”,大家都谦谦地解读,什么“稳健中性偏紧”“稳健收缩”,又或者“边际收紧”“结构性收紧”等等,用词精妙,难免让人有点云山雾罩。加上许多人又疾呼,中国不可不会不能刺破泡沫!舆论惶惶,弄得大众搞不清南北。
其实,流动性就是收紧了。没有加息刺破泡沫,不等于要放任或姑息泡沫。为了“软着陆”,慢慢消减遍地横溢的泡沫,总是必要的。
不用说,“防风险”从去年起就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前些年经济脱实向虚的苗头也着实严重,所谓一套房子转手比一个上市公司的年收益还要高得多,体现的是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少得可怜,而日益加剧的资本空转使资产价格偏离实际价值太远,且愈演愈烈,已经引发了系统性危机的忧患。因此,“去杠杆”一再被强调,“脱虚向实”一再被强调,“防风险”更是底线中的高压线。
央行政策转向,主动收缩流动性的迹象很明显。看M2,持续走低。3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10.6%,增速为去年7月来新低,人民币贷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少增3497亿元,为去年11月来新低;看资金,格局已经清晰。4月以来,央行政策暗暗加码,利空甚于利多。短期资金格局以紧为主,长期资金也必将受到当下实际资金成本切实提高的影响。
所以大水漫灌变成细水长流,甚至缓缓倒吸,股市不过是大地上的一块田地,当然也免不了要感受到资金的紧张。市场上钱少了,股市自然相应下降。
股市下降,不过是市场的正常表现。
没钱了——监管加紧
有人说,央行收紧,本就不可能太快,对市场的影响也不会来的这么快!
这当然还是天真了些。咱们的市场,因为市场沟通技巧、市场惊诧程度,以及市场盘根错节深度等特殊原因,敏感性总是出乎意料的高,传导性总是突如其来的好。
不过,即使如此天真,也要看到,货币政策的精打细算之外,还有监管的大刀阔斧,忽如一夜冬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埋。
没钱了。恐怕是主因二。
不错,刚刚回归的,正是金融界昆汀?塔伦蒂诺,金融监管暴力美学的大师,从前在证监会,任职17个月,发布通知、规则70条,平均7天一新政的郭树清,如今到了银监会。
3月初,他上任,月余下发的监管文件至少有7,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摸底、治理、处罚一个都不能少。仅3月29日,银监会机关作出25件行政处罚决定,惩处17家银行业机构。4月剑指同业、理财、互金等。急急如律令,简直停不下来。
其中,对于同业和委外的监管,击中要害。过去两年,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募集资金,然后拿来购买同业理财,然后同业理财再把资金委托给券商、基金等进行委外投资,然后委外投资再通过加杠杆来增厚交易收益,然后货币市场狂买狂卖,然后银行期限错配和资金链断裂风险日益积聚。
资金自娱自乐夜夜笙歌已经惯了,突然釜底抽薪,当然一脚踩空要摔个跟头。因此股票、债券、大宗齐齐下跌。
不要说机构,居民短期贷款在3月突然升高,升到历史最高,有可能也和严厉调控和监管下,许多人够不上房贷门槛,于是违规通过消费贷等补缺糊漏弥补资金缺口有关。
所以灌的水少了,争的人还多了,股市这块田,当然没那么多人浇了。经济要去杠杆,市场钱少了,个体的钱腾挪不动了,大家前期大手大脚的习惯还未能改变,股市自然会相应下降。
股市下降,不过是经济的正常表现。
钱不能炒了——防风险
有些人得跳起来,什么?什么?!什么??!!股市波动,竟然和证监会没有关系?!
你要是说股市资金的丰裕程度,与整体经济、与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理解得也不错。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股市理应是经济晴雨表的原因。
你看,我说的好有道理,你竟然无言以对吧?
我知道很多人不服。好吧。不服来战,咱们厘清两个误区。
误区一,股市就是股市的成绩单。
成绩单本就只是个窗口,体现的是整体、长期的积累。股市所反映的,主要是宏观经济态势和微观个体集成的成绩。保险业多年来发展如何,你可能不知道,但是宝能上股市来狙击,你就看到了。一叶知秋,知的是身后大势。同样,影响股市的,也是整体形势。
误区二,股市不好是监管太严。
一个班级的成绩好不好,不能维系于监考老师身上。考得不好就怪监考太严,其实是对自己的智商没信心。毋庸置疑,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是自身是否能够得到最大投资收益取得人生成功的终极因素。正因为如此,监考老师的职责就尤为重要的需要从严。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保证个体权益的争取,也才能保证整体福利的最大化。股市也是,监管并不保证大盘涨跌,也不保证个人收益几何。一味纵容姑息,短期看,甚至能够提高整体成绩,但其中虚假、泡沫成分只会愈演愈烈,并且因公正失衡,导致市场失序,而道德风险一定会带来逆向淘汰,从而损害市场能够存在的基础,损害市场得以生存的活力和动力。
所以现在监管层要还市场正常的秩序,非法违规的手段进场炒作也成为治理对象。那些以前泼盆水就揠苗助长割韭菜的,现在没机会了。炒不起来了,股市虚浮的部分当然下降。
钱不能瞎炒了。是主因三。
股市下降,是股市回归正常的表现。
证监会该干嘛?
真的和证监会无关?
怎么可能?证监会该管的事儿多着呢!
比如说,高送转。
马上有人出来说,高送转怎么了?人家苹果还高送转呢!就高送转!全家都高送转!
这是真的。
苹果高送转是真的。2014年,苹果公司将其股票由1股分割为7股。拆股原因呢?主要是吸引更多投资人。当时苹果市值已达5000多亿美元,总股本还不到10亿股,股价太高。拆后股价从600多美元降至90多美元,苹果继续保持良好的成长性。
任性“就高送转”也是真的。一家叫金利科技的企业,分配预案现修改为10转6。2016年营收下降34%,净利润却增长470%,因其2015年溢价38倍收购一家游戏平台。其中空中楼阁几何?如若崩塌谁来承担?不少公司这边高送转,那边业绩下滑50%,甚至已经亏损。应该吗?
“全家高送转”也是真的。2015年,海润光伏提交每10股转增20股的分配预案,公司股票随之大涨。然而,主要股东却时间精准的大幅减持,第一大股东紫金电子两周内四次减持1.77亿股;九润管业两天减持套现近7亿元。减持完成后,海润光伏公告2014年预亏8亿元,且由于连续两年亏损将被ST。至于全董事会及董事会及全家上阵的例子,不在少数。借高送转来掩护大股东高位减持、清仓式减持的黑幕交易,不是秘密。
再比如说,不分红。
又马上有人出来说,不分红怎么了?人家巴菲特还不分红呢!
巴菲特为什么不分红?因为他“认为能将赚到的每1元钱去赚更多的钱”。的确,迄今,该公司的每年复利增长高达近19%,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月股价收盘突破25万美元。
而在我们的股市中,铁公鸡就不用说了,公司发展得好股价却压得很低的不在少数,公司发展不好股价却炒得很高也不在少数,公司高管内部控制的比比皆是,股东在奉献资金之后就失去了价值,董事会一贯侮辱他们的财商,经常侮辱他们的智商,有时甚至直接侮辱他们的人格。
证监会不应该出来管?证监会出来管是对是错?究竟是谁不愿意证监会出来管?
刘士余在干嘛?
说证券市场不说刘士余也不行吧?
说刘士余,马上有人说,两字!嘴炮!!
这也真是奇怪了。
刘士余不是个凭空出现的人物。他在央行系统多年,从农行来到证监会,从公开消息上查,以前并没有这个嘴炮的习惯啊。
刘士余也不是没有更好的机会嘴炮。他上任之初,正值“股灾”之后,本是发声自证的好时机。但他几乎沉寂一年,且不以“颠覆性”“大开大合”手段来彰显自己,而是默然着力,保持已有政策的延续性,保证了市场信心的稳定修复。
而且,刘士余也不是没有更好的方式嘴炮。嘴炮这件事,投资收益最大而风险最小的方式,是拿一盆炸酱面,说一些套话官话大话,说的台上台下感动流涕。而现在,刘士余同志戳戳指指,舆论翻天,都戳回他鼻子尖儿了。这酸爽,叫人不敢相信啊。
有人戳他说,IPO这么快,世上罕见!
知道为什么“罕见”吗?因为过去股市一跌就停IPO,次数之多,时间之长,世上罕见!因为舍本逐末,人为制造稀缺资源,捏住IPO硬圈资金,世上罕见!因为把限制IPO变成了寻租腐败的利器,前证监会副主席等纷纷落马,牵涉之广资金之巨,世上罕见!罕见的见多了,就把恢复正常当成罕见,世上罕见!
有人戳他说,天天质询,世上罕见!
不质询,怎么能够知道小燕子是不是皇阿玛亲生的?怎么能够让玩高杠杆空心翻跟斗游戏的老手默默收回充满传奇的方案?怎么能够让大家知道,中国层出不穷的男版、女伴、老版、少版“巴菲特”并不是靠公司的成长与你一起分享财富,他们只是靠“做”市场来吸取你的资金致富?质询根本不罕见!罕见的是不质询,罕见的是怕质询,罕见的是反说质询很罕见!
刘士余为什么“嘴炮”?
大抵也和那句“十八大以后不收手”的意思差不多,这市场,沉疴已久、积重已久,在扭曲的机制中,人人都是利益相关者。“嘴炮”是一种故意施压,其实也是一种网开一面。这是有着充分小智慧的释压之法,也是我国特色下推进市场改革的无奈之举。
过去,人人都在骂监管者不作为,人人都在怪股市不市场化,但当监管者真的在监管,股市真的在进行市场化改革,那些大骂中国股市连赌场都不如的人,现在又来大骂监管者谴责违规。
监管做了什么?不过是在正常化。
每一任证监会主席上任,都高喊,然后屈服于虚假的繁荣和光环。于是IPO越管越死,注册制渐行渐远,市场化遥遥无期。问题是,虚假背后,更深的是黑暗,黑暗之后,更深的是悬崖。这不正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所以需要勇气和智慧去改掉的东西吗?这不正是当前防范系统性风险所需要防范的脱实向虚之根源吗?
所以改革如此之难,压力来自各方各面。甚至那些被“抢钱”的人也已经因斯德哥尔摩效应成为了市场旧规则和潜规则的捍卫者。而其中,一定也有不少真正的搅浑水者在借力打力。
稳中求进提了多年,为什么还是脱实向虚?因为稳得虚容易,进得空也容易,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梳理市场秩序不容易,求短期爆点、暂时功绩容易,一步一个脚印把机制建立完善起来不容易,要碰最硬的钉子,却只能拿出最简朴的现世成绩。
但中国经济转型到了这一步,无论如何已经无法回避。我们要清醒一点,再清醒一点,有这个时机,我们要支持真的改革。
所谓砥砺前行,要靠大家。
声明:本文言论不代表新财富观点,也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读者仅做参考,据此入市,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股市为什么大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