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咒语:什么是宝箧印陀罗尼咒读诵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f265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宝箧印陀罗尼咒修行精编版(佛经每日闻思修)
宝箧印陀罗尼咒修行精编版
佛经每日闻思修
一、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咒修持简要仪轨
宝箧印咒修持简要仪轨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法门是正对我们末世众生根器的无上法门,修持宝箧印法门的殊胜在现今的网络媒体中已不胜枚举。我结缘宝箧印咒已有多年,对此咒语有甚深的情感,它在我人生失意之时给了我无上的力量,也促成我传奇地找到自己的法缘,正是诚心持诵,有感必应。恩师法界法师从2008年春开始传播此法,都是在随缘传播,我今天发心把法界师父这个修法仪轨整理出来给大家参考,希望大家都能同沾法喜,共同进步,早日承接诸佛菩萨般若之船,达到圆满善利大富丰饶的至高境界。
[注:关于此法的修持仪轨各种版本不尽相同,在此选用了一个要点完整、内容简要的版本,以供大家参考。]
每天按此仪轨修持(每次约需10-15分钟),心无所求,每日精进修持,回向为一切众生求生净土,本法是最高无上宝箧印修持法则。&
净法界真言:嗡 &兰姆
&娑哈(三遍)
一字金轮咒:嗡 &勃咙姆(三遍)
文殊护身咒:嗡 &齿临(三遍)
南无娑婆教主、三界慈父
&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南无庄严报身 &卢舍那如来(三遍)
南无法界藏身 &毗卢遮那如来(三遍)
南无灵山会上佛菩萨(三遍)
南无宝箧印陀罗尼经当机大护法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三遍)
南无传承上师金刚大阿阇梨(三遍)
祝愿宝塔咒,遍满全宇宙,释迦正法藏,常住于世间。
娑婆世界、他方世界、十方法界尽虚空界,十维时空,无尽法界,
充满无量百千万亿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大陀罗尼金刚如意宝塔。
宝塔所在之处:
一切众生,皈敬三宝
正知正信,远离魔邪
健康长寿,永无病痛
财宝丰盈,富贵如意
家属和睦,众人爱敬
往生净土,决定成佛
左小指在下,右小指在上相压,两大拇指于掌中押两小指第一节侧纹。
双手合掌,两中指正面相并,两食指两无名指直竖,印成。
南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大陀罗尼金刚如意宝塔,娑哈。(三遍)
诵宝箧印咒(一般21遍,多多益善)
宝箧印陀罗尼咒(参考读音)
Namah sdeliya divi kanam
拿莫悉地哩呀 地尾噶南
sarva tathagatanam
萨瓦 达他噶达南
om bhuvibha vadha vari vachari
奥母 部尾吧瓦达瓦利 瓦者利 瓦者泰
suru suru dhara dhara
苏鲁 苏鲁 达拉达拉
sarva tathagata
萨瓦达他噶达
dhatu dhari padma bhavati
达睹 达利 巴得吗 巴瓦地
mudri smara
母得利思吗拉
tathagata dharma chakra
达他噶达 达吗 扎卡拉
pravartana
波拉瓦达那
vajri bodhi bana
巴者利包地 班那
sarva tathagata dhistite
萨瓦 达他噶达 地思提地
bodhaya bodhaya
包达呀包达呀
bodhi bodhi
buddhya buddhya
布达呀布达呀
samboddhani samboddhaya
三布达你 三布达呀
chala chala
sarva varanani
萨瓦瓦拉那你
sarva papavigate
萨瓦巴巴尾噶地
sarva sukhavigati
萨瓦戍迦尾噶地
sarva tathagata
萨瓦达他噶达
hridaya vajrani
和利达呀巴者拉你
sambhara sambhara
三巴拉 三巴拉
sarva tathagata
萨瓦达他噶达
suhaya dharani mudri
苏哈呀 达拉你 母得利
buddhi subuddhi
布地苏布地
sarva tathagata dhistita
萨瓦 达他噶达 地思提达
dhatu garbhe svaha
达睹 噶比 斯瓦哈
samaya dhistite svaha
三吗呀 地思提地 斯瓦哈
sarva tathagata hridaya dhatu mudri
萨瓦 达他噶达 和利达呀 达睹 母得利 斯瓦哈
supra tisthita stubhe tathagata dhistite huru
huru hum hum svaha
苏布拉 地思提达 思度比 达他噶达 地思提地户鲁 户鲁 轰轰 斯瓦哈
om sarva tathagata
奥母 萨瓦达他噶达
usnisa dhatu mudrani sarva tathagatam sadha tuvi
bhusita dhistite
乌思你沙 达睹 母得拉你 萨瓦达他噶单 萨达 睹尾部西达 地思提地
hum hum svaha
轰轰斯瓦哈
嗡 &三钵啰 &三钵啰
&比嘛纳萨什 &嘛哈杂哇吽
嗡 &司嘛喇 &司嘛喇
&比嘛纳嘎什 &嘛哈杂哇吽
愿将所有功德,回向十法界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净土,同证佛道!
二、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咒(21遍)视频版
三、宝箧印陀罗尼注解
那莫悉怛哩野(四合)地尾(二合)迦南(一)萨婆怛他蘖多喃(二)唵(三)部尾婆嚩娜嚩唎(四)嚩者梨(五)嚩者[齒*來](智皆反六)祖噜祖噜驮啰驮啰(七)萨嚩怛他蘖多(八)驮(引)睹驮梨钵娜[牟*含](二合)婆嚩底(九)惹也嚩梨(十)亩怛梨(二合)萨磨(二合)啰(十一)怛他檗多达磨斫迦啰(十二)钵罗(二合)靺栗多(二合)娜嚩曰罗(二合梨音)冒地满拏(十三)楞迦啰(十四)楞讫哩(二合)谛萨嚩怛他(引)檗多地瑟耻(二合)谛(十六)冒驮野冒驮野(十七)冒地冒地(十八)没[亭*夜]没[亭*夜](十九)参冒驮儞参冒驮野(二十)者攞者攞(二十一)者懒都(二十二)萨嚩嚩啰拏儞(二十三)萨嚩播波尾檗谛(二十四)户噜户噜(二十五)萨嚩戍迦弭檗帝(二十六)萨嚩怛他檗多(二十七)讫哩(二合)娜野嚩日啰(二合)抳(二十八)三婆啰三婆啰(二十九)萨嚩怛他檗多(三十)虞[口*皿]野(二合)驮啰抳亩涅梨(二合三十一)啰没悌苏没悌(三十二)萨嚩怛他檗多(引)地瑟耻(二合)多(三十三)驮睹檗陛娑嚩(二合)贺(三十四)三摩耶(引)地瑟耻(二合)帝娑嚩(二合)诃(三十五)萨嚩怛他檗多讫哩(二合)娜野驮睹亩捺犁(二合)娑嚩(二合)诃(三十六)苏钵罗(二合)底瑟耻(二合)多萨睹(二合)闭怛他檗多地瑟耻(二合)帝户噜户噜吽吽娑嚩(二合)诃(三十七)唵萨嚩怛他檗多(三十八)坞瑟抳(二合)沙驮睹亩捺啰(二合)尼萨嚩怛他檗单娑驮睹尾部使多地瑟耻(二合)帝(三十九)吽吽娑嚩(二合)诃(引四十)
triyadhvikānāṃ sarva tathāgatānām.
Oṃ, bhūmi bhavana
vare vā cāre vā cate. Culu culu, dhara dhara.
Sarva tathāgata
dhātu dhare, padmāṃ bhavati, jaya vare mudre, smara.
Tathāgata
dharma-cakra-pravartana, vajra-bodhi-maṇḍa alaṃ-kāra alaṃ-kṛte,
sarva tathāgata adhiṣṭhite.
Bodhaya bodhaya,
bodhi bodhi, buddhya buddhya, saṃ-bodhani saṃ-bodhaya, cala cala
calāṃtu.
Sarva ā-varaṇāni,
sarva pāpa vi-gate, huluhulu, sarva śoka vi-gate.
Sarva tathāgata
hṛdaya vajraṇi, saṃ-bhāra saṃ-bhāra.
Sarva tathāgata
guhya dhāraṇi mudre. Buddhe su-buddhe.
Sarva tathāgata
adhiṣṭhita dhātu garbhe svāhā.
Samaya adhiṣṭhite
svāhā.
Sarva tathāgata
hṛdaya dhātu mudre svāhā.
Su-pratiṣṭhita
stūpe tathāgata adhiṣṭhite huluhulu, hūṃ hūṃ, svāhā.
Oṃ, sarva
tathāgata uṣṇīṣa dhātu mudrāṇi.
Sarva tathāgataṃ
sadhātu vi-bhūṣita adhiṣṭhite hūṃ hūṃ svāhā.
皈依三世诸佛。
嗡,天地间最尊最上,若行若藏。受持,奉持。
诸佛界奉持、如莲花、最能胜佛心印,(我今)常念。
如来转大法轮,庄严金刚菩提道场,诸佛护持。
觉悟,觉悟;菩提,菩提;大悟,大悟;令觉悟,正觉悟。转凡,转凡,大转凡。
永离诸障,永离诸恶,永离诸苦。
诸佛心令(我)如金刚,福德,功德。
诸佛密持佛心印,觉悟,大悟。
诸佛护界胎藏圆满。三昧护持圆满。
诸佛心界心印圆满。
妙安住(如)宝塔,如来护持,吽吽,圆满。
嗡,诸佛顶界令(我)得佛心印。诸佛界庄严护持,吽吽,圆满。
&天地间最尊最上是指佛心印。
&若行若藏正是指佛心印,难以把握。
&大正藏有不空大师的两个译本1022A,1022B,一作vā…vā,另一作vā…cā,前者更贴切些。同样,mudre
smara在1022B中作mucule,房山石经本亦作mucule,但辞典无此一词。mucu为前缀者词义相去甚远,且本咒为佛心印咒,所以应为mudre。
&calāṃtu=cala+alaṃ+tu.
&cala,心和行的大转变,译作转凡。
& & &vajraṇi:
令如金刚。
&dhāraṇi:持。
& & &mudrāṇi
指令得佛心印,能印心。
&huluhulu:意欣然赞叹,见本人大悲咒注解。
梵和大辞典:
Tri-y-adhvika:
最胜,最上,最;愿望
Cara: p463
动,行;密探,侦查
Cāra: 进行,活动
Cat/catat/catta:
藏、隐;离开;恐吓p455
Caṭ p444 生,起,悬
Caṭati/Caṭita
Curu/cūru: p477 肠
Culuka: 凹
掌,手一杯,引申义:把握
Bhuvana: p965
存在,生物;世界,地界;王国,处所
Bhūmi:
p971大地;国土;地,圣地;道,位
Bhavana: p950
家,住处,宫,天
Bhavat: p949
现存,现,在;为;汝,汝等
p1187或,若;及;么然,
Vā…vā:
Dara: p569
粉碎,裂,dari 裂目,洞穴
Dāra: p577
龟裂;洞穴;妻,妇女
保持,支持,执持,奉持,修持;通晓,记忆
Dharā: p631
大地,子宫
dhāra: p642
把持,支持,执,持
dhārā: p642
流,激流,骤雨,雨,雨滴;刀刃,车轮周边,边,顶
dhātu: p641
舍利,根性,性,本性;要素,成分;界,身界,世界,大;种姓
p733莲花,莲花色,莲花坐
jaya: p493
胜利,征服;神名;胜,能伏,摧破
mudrā: p1050
印,手印,心印
pra-vartana: p870
前进,前行;出现;活动;促进;生,起,流布,转
dharma-cakra:
p632法轮,正法轮,妙法轮
dharma-cakra-pravartana:
转法轮,转正法轮,转妙法轮
vajra: p1165
霹雳;金刚
maṇḍa: p987
座,场;饼,醍醐
maṇḍala:
场,团体,会,众,轮,坛
bodhi-maṇḍa: p933
道场,菩提道场。
alaṃ-kāra: p134
装饰,庄严
alaṃ-kṛta: p134
庄严,装饰
adhiṣṭhita: p36
所护持,所加持,所加被,所摄受
adhiṣṭhāna: p36
立场,住处;主权;处,境,所止,依止,安住,所趣,根基;愿力;神通;护持,加持,加被,摄受
saṃ-bodha: p1434
知识,理解,觉
saṃ-bodhana:知觉,认识
alam: p135
十分,非常;力,能,
tu: p542连接词,
然,而,复,若,唯;至于,有关;现;特;仅;无疑
ā-varaṇa: p212
障碍,遮蔽
pāpa: p776
罪业,罪恶,恶业,恶趣,恶行
śoka: p1349
忧,愁,苦
vi-gata: p1203
断除,永离,远离
saṃ-bhāra: p1435
资粮,福德,功德,方便,器杖
guhya: p431
秘密,深奥
su-: p1472
非常,极,善
pratiṣṭhita: p844
stupa: p1511
stūpa:
p1512发束,头顶,塔,佛塔
p1512声音,乐声
sa-dhātu: p1399
vi-bhūṣitā: p1233
庄严,威仪
uṣṇīṣa: p284
佛顶,顶,髻
dhāraṇī: p642
陀罗尼,总持
dhāraṇa:
受持,能持,护持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
我的更多文章:
( 07:11:23)( 08:36:26)( 08:21:26)( 06:15:31)( 08:01:43)( 06:01:18)( 10:12:17)( 15:47:54)( 06:24:53)( 11:28:19)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佛教咒语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佛教咒语(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法力会随着心的清净而增强,会随着心的散乱而减弱。佛教咒语,什么叫咒?英文叫MANTRA。咒也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法力会随着心的清净而增强,会随着心的散乱而减弱。 所有的咒是鬼神王的名字,好像毗舍遮、鸠槃茶都是鬼神王的名字,你念鬼神王的名字,那小鬼小神就老实了。为什么呢?啊!你认识我们这个鬼王,你认识我们的神王,这小鬼小神就不敢不守规矩了。
佛教咒语总序
佛教的咒语,又名,dha^ran!i^ 之音译。又作陀怜尼。意译、能持、能遮。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换言之,陀罗尼即为一种记忆术。
《》卷五、《佛地经论》卷五载,陀罗尼为一种记忆术,即于一法之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之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之中,持一切义;故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而能联想一切之法,总持无量佛法而不散失。
能持各种善法,能遮除各种恶法。盖以利他为主,为教化他人,故必须得陀罗尼,得此则能不忘失无量之佛法,而在众中无所畏,同时亦能自由自在的说教。[1]
法力会随着心的清净而增强,会随着心的散乱而减弱。
如: 南无,
南无妙色身如来,
佛教咒语种类划分
关于陀罗尼之种类,依《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载,陀罗尼分为四类:
(一)闻持陀罗尼,得陀罗尼者耳闻之事不忘。
(二)分别知陀罗尼,能区别一切邪正、好丑之能力。
(三) 入音声陀罗尼,闻一切言语音声,欢喜而不嗔。
(四)字入门陀罗尼,听闻阿罗波遮那等四十二字门,即可体达诸法实相;盖以悉昙四十二字门总摄一切言语之故。
上述之前三者称为‘三陀罗尼’。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举出四陀罗尼:
(一)法陀罗尼,能记忆经句不忘。
(二)义陀罗尼,能理解经义不忘。
(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力起咒术,能消除众生之灾厄。
(四)忍陀罗尼,通达诸法离言之实相,了知其本性,忍法性而不失。有关修得此四陀罗尼之法,详载于大乘义章卷十一。
天台宗据《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之说,立有: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等三陀罗尼,而以之配于空、假、中三观。
咒,名为陀罗尼,故对经、律、论之三藏而言,集聚咒之记录,称作陀罗尼藏、明咒藏、秘藏等。乃五藏之一。基于此之陀罗尼,有大随求陀罗尼、佛顶尊胜陀罗尼等,以及应不同诸尊之特殊修法,依修法之目的而诵相应之陀罗尼。此外,密教中,于供养祖师或祈亡者冥福之法会,诵持尊胜陀罗尼,称为陀罗尼会、陀罗尼讲会。[1]
佛教咒语详细解读
什么叫咒?英文叫MANTRA。咒也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它有四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所有的咒是鬼神王的名字,好像毗舍遮、鸠槃茶都是鬼神王的名字,你念鬼神王的名字,那小鬼小神就老实了。为什么呢?啊!你认识我们这个鬼王,你认识我们的神王,这小鬼小神就不敢不守规矩了。
第二个意思就好像军中的密号似的,军中的密号就是军中的口令。在军中每一天每一天的口令不同,只有自己人才知道这个口令,外边的人不知道。好像今天的口令是“胜利”,那么整个军队都知道口令是“胜利”。譬如我见到你不认识,就问你口令,你说:“胜利”,这就对了,是自己人。如果我问你口令,你说:“吉祥”,这就不是了,就要开枪打。为什么呢?你不是自己人。咒就和口令是一样的,我们念咒,鬼神一听,我们的口令是这样子,所以他们就都老实了,都守规矩了。如果不是,他就要和你斗一斗。
第三个意思是一种秘语,其他的人不知道,只有这个人才知道。就好像本来有一个很穷、很微贱的人,他跑到外国去,外国人也不知道他是个什么?他就说:“我是某某国的国王,因为军人倒戈,国家政变,所以我跑出来到这个国家逃难。”国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以为是真的,就把公主嫁给他,国王的女儿就和这个穷贱的人结婚了。这穷贱的人就以为自己是国王的身份,一天到晚发脾气,脾气还大得很。然后有一个认识他的人,知道他是一个穷贱的人,对公主讲:“他再发脾气,你只要说这句话:‘本来是一个贫贱的人,远游至他方,你何必有这么多的瞋呢?’”这么一讲,这贫贱的人知道有人了解他的根底,于是再也不敢发脾气。这咒也好像这样,你念咒,那鬼神认为你知道他的根底,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就不敢对你不守规矩。
第四个意思,咒是诸佛的心印,秘语。唯佛与佛才知道,其他的众生都不知道,所以咒就不翻译,也就是一音演说咒,众生随类各遵守,某一类的众生听到这个咒都明白,好像我们人虽然不明白,可是鬼明白,神明白,阿修罗、畜生都明白,妖魔鬼怪也明白,所以你一念这个咒,他们都老实了。
这就好像有一个国王要先陀婆,先陀婆是,有四种东西都叫这个名字。四种东西是什么呢?盐、水、马和大小便的东西。所以当国王说我要先陀婆,其余的大臣也不知他是要盐呢?要水、要马,还是要大小便的东西?但有智慧的人一听他在什么时候要就知道他要什么?吃饭的时候要先陀婆,当然不会要大小便的东西,一定是要盐。他要走路的时候要先陀婆,一定是要马。他渴的时候要先陀婆,一定是要水。那么看他也不渴,也不吃饭,也不走路的时候,当然就要大小便的东西。所以这咒你念出来,有智慧的鬼神一听就懂,其余不懂的也跟着那个懂的去做,所以咒有以上四个意思。
净空法师对的解释,摘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密说即佛门中常讲的咒语。咒以不翻为原则,咒语有五不翻,这是唐朝玄奘大师译场所立的规矩。(一)咒语是佛的密语,只有佛明了,等觉以下菩萨均不知其义。(二)咒语每字每句均有无量义。研究大乘经时,知道显说的经文亦含无量义,法味无穷,久读不厌,何况如来神咒。(三)咒中有许多鬼神名号,佛呼唤鬼神令其保佑修行人,故咒中并不完全包括世间语言。(四)咒亦为诸佛的密语,如军中口令。诵咒无往不利,一定能得诸佛护念,龙天保佑。(五)诵咒蒙诸佛如来不可思议神力加持。有如此许多意义在其中,故玄奘大师以存其音不翻其义为准则。密为深奥难言之义,佛法中绝无秘密可言,凡是秘密必有不可告人之处,如果心地清净,正大光明,那有秘密可言。佛法是深密,义理深,非浅根人所能理解,故称为深密。因其义理太深,若非上根利智,即不对他说,不过有时也透露一点消息。
经论中说到修持,劝大家读诵为教法之一。读诵时往往一面读诵,一面思维经中意趣,如是则心不得清净,思维想像研究探讨都落在第六意识,决定障碍了开悟的门径,很难成就三昧。自古以来解悟者多,证悟者少。证悟要由定慧契入,而老实人可由读诵得到三昧,大开圆解。所以说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中人以下习气很重的人,展开经本就会,此类根性的人读经不如念咒,念咒不明其义,故不起分别妄想,容易得到三昧,此密法修学的殊胜处。
玄奘大师不翻密咒,我们也不必勉强解释。古大德亦有解释者,如前清灌顶法师在其楞严经注解中,对有详细的解说,密咒变为显说,是否如法则不敢说,不过诸大德们仍以为宜。许多经典,显说之后仍有密说,密说还是解说显说中要义,不过言辞简要,故又翻为。因此只要了解显说就够了,密是显之密,显是密之显。最重要的音要正确,所以密宗非常重视上师口传。
佛教咒语咒语目录
净化供品咒
无能胜菩萨咒
消灾吉祥咒
不空罥索神咒
作明佛母心咒
不空摩尼供养咒
如意满愿轮咒
释迦牟尼佛本尊心咒
佛教咒语咒语读音
关于咒语的读音简示及咒语真言中常见字注音简选。关于咒语的读音简示及咒语真言中常见字注音简选。
由于汉语系佛教、蒙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译音差异很大;汉语系佛教各地的方音又不同,再加上有别,又因多音字较多,还有传错的,还有读别字的。因此,读音不一致,在所难免。常见的不同读法,举例如下,供读者参考。
怛:dá答、dān丹。
伽:qié茄、xié斜。
阿:ā啊、ē婀、wō窝、ōu欧。
啰:là辣、là拉、lá拉(阳平声)。
诃:hē呵、hū呼、hōu吼(读阴平声)。
他:tuō拖、tā她。
瑟:sè涩、shǎi晒()、shí石。
钐:shān山、sǎn散。
地:dì帝、shòu受、zhài寨、sài赛。
那:nuǒ娜、nuó挪、nuò诺、nú奴、nù怒、nà纳。
阇:shé蛇、sà萨。
曳:yì义、yè夜。
叱:qī七、chì斥。
儜:níng宁、lín林。
刹:chà岔、shā杀。
奢:shē赊、chē车。
雍:yōng拥、yìn印。
嗔:chēn抻、zhēn真。
缚(嚩):pó婆、wá娃、wā蛙、mó模。
堙:yān烟、yīn阴。
醯:xī西、shī诗。
咄:duō多、dū都。
敛:liǎn脸、niàn念。
瓮:wèng瓮()、yìn印。
羯:jié洁、jī基、jí吉。
烁:shuò朔、shǔ楚。
罚:fá伐、huà化。
数:shù术、tāo滔。
写:xiè泻、xià夏、shè舍。
悉:xī西、shī诗。
室:shì市、shī诗、shǐ始。
佛:fó、hù户、huó活、fāi、ān安。
楞:léng棱、líng灵、lèng愣。
输:shū书、sī司。
朋:péng棚、pìn聘。
孕:yùn运、yìn印。
穆:mù木、máo毛。
嘇:shěn审、shēn深、shēng生、sēng僧、cān餐。
谨:jǐn仅、jiān坚。
皤:pó婆、bó博、pín贫、pān攀、bō波。
唠:lào涝、láo劳。
跢:duō多、duò跺。
拏:nú奴、ná拿。
剌:là辣、lá拉(阳平声)。
讫:qì气、qí其。
囊:nǎng攮、láng郎。
曷:hé合、gé格。
祢:nǐ你、mí迷、nǚ女。
厕:cè侧、cì次。
磨:mó摩、mò末、wǒ我。
唵:ōng嗡、ǎn俺。
吒:zhà乍、zhā扎。
佉:qié茄、qiè切。
佛教咒语持咒须知
说:“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1〕所以说,欲学经咒者,须先从入手。不能住菩萨戒,也须能持。况杀盗淫妄是性戒,无论你信不信佛,受戒未受戒,者都要受地狱的苦报。《七佛经》说:“若有人能受持五戒,感得二十五神侍卫。”〔2〕
有人说:“我能戒杀。”谈何容易。
如广净法师在《信佛的基本概念》中说:“。生是众生,包括识的动物。不得杀害有情识的众生,叫不杀生戒。上至诸佛圣人师僧父母,下至蜎飞蠕动,微细昆虫,但有,不得故杀。”〔3〕自己不杀生,亦不教他杀,见杀勿欢喜,悲悯诸众生。亦不可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行业,如:养鸡、养鱼、捕捉、贩卖生物等,亦不可制造和贩卖杀众生具(如鱼钩、鱼网、粘网、鸟枪及捕杀小飞虫和小爬虫的器具药物等)有则毁之,勿扔勿送人,且勿结杀缘,你真能做得到吗?
有人又说:“我能守盗戒。”
偷盗抢劫之事,稍知礼仪之人,便不能为之。然细论之,若非大圣大贤,亦难免不犯。
广净法师说:“偷盗是未得到应允而侵占别人的所有物,或以武力强夺他人财物。从房屋、田园、珍宝等贵重器物乃至微小细物如针线等,不与而自取,即为偷盗。”〔4〕
不要说偷盗抢劫了,如以权取财,假公济私搞回扣等,以及打单位的电话办个人的私事,用公家的信纸写个人的家书,皆犯盗戒。又如损人利己、放高利贷、短斤少两、牟取暴利、走私漏税、坐车不起票、赌博、买股票、诈骗、借钱不还,以及买东西时,多找给我们钱,竟生欢喜心舍不得退回。明知是假钱,舍不得销毁,故意往外花等皆为盗。
不与而取人之财物为盗,不与而取畜生物亦未必不为盗。如《十诵律》云:“若取他虎残肉者,犯,由不断望故。若取狮子残者不犯,由故。”又《萨婆多论》云:“盗一切鸟兽残者得小罪。”小注:“今时俭世,多有俗人毁坏他,取其贮粟、胡桃、杂果子等,准此犯罪。”〔5〕鼠类的粮食被人抢光了,它们有的因饥寒而亡,你不又犯了杀戒吗?
还有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就是,拣到钱物归己所有,也算犯盗戒。那么拣到东西该怎么办呢?《正法念处经》说:“若见道边遗落之物,若金若银,及余财宝,取已唱令,此是谁物,若有人言此是我物,当问其相,实者当还。若无人认,七日持行,日日唱之,若无主认,以此宝物,付王大臣,州郡令长。若王大臣州郡令长,见福德人,不取此物,后当持与佛法众僧,是名不偷盗。”〔6〕
那么,采矿算不算偷盗呢?《成实论》云:“伏藏取用无罪。”〔7〕
但是,取用活的生物却有罪。譬如你看见一只飞虫,毫不客气的就把它拍死了,这是犯杀戒不难理解。其实也犯了盗戒。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不与取。你没有取得飞虫的同意,就无缘无故的取了它的命,这怎么说得过去呢。
又如见色、闻声、嗅香,心一贪恋即有所取。所以说:“人非圣贤,欲持盗戒,谈何容易,但也不要。”
人物,非人及畜生物皆不可盗。更不可盗佛、法、僧物。
何谓盗佛物?
如《十诵》,偷佛舍利,《萨婆多论》盗佛像,并为净心供养。自念云:“彼亦弟子,我亦弟子,如是之人,虽不语取,供养皆不犯罪。”若依《摩德勒伽论》云:“为转卖活命故盗佛像舍利者,犯大重罪。”〔8〕
何谓盗法物?
如《四分律》云:“时有人盗他经卷。佛言:无价,计纸墨犯重罪。”《十诵律》云:“借他经拒逆不还,生疑者,犯方便罪。”《正法念经》云:“若盗他秘方者犯重罪。”《唯识并决论》云:“暗取他经论读乃至一句,皆犯盗窃文句罪。”《五百问事口诀》云:“不得口吹经尘,以口气恶故。若烧故经得重罪,如烧父母,不知有罪者犯轻。”〔9〕如今有人把四众弟子施舍的经书,拿去卖钱,你说:“该犯何罪?”
何谓盗僧物?
如《五分律》云:“贷僧物不还,计直犯罪。”又《观佛三昧经》云:“盗僧鬘物者,过杀八万四千父母等罪。”又《宝梁经》云:“宁啖身肉终不得用三宝物。”又依《方等经》云:“华聚菩萨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又《大集经济龙品》云:“时有诸龙得宿命心,自念过去业涕泣雨泪。来至佛前各如是言:我忆往昔,于佛法中或为俗人亲属因缘,或复听法因缘,所有信心舍施种种花果饮食,共诸比丘依次而食。或有说言:我曾吃啖四方众僧花果饮食。或有说言:我往布施众僧,或复礼拜如是吃啖,乃至七佛已来,曾作俗人有信心人,为供养故施诸花果种种饮食,比丘得已迥施于我,我得便食。由彼业缘,于地狱中,经,大猛火中,或烧或煮,或饮洋铜,或吞铁丸,从地狱出堕畜生中,舍畜生身生饿鬼中,如是种种备受辛苦。佛告诸龙:此之恶业与盗佛物,等无差别,比丘逆业其罪如半。然此罪报难可得脱,于贤劫中值最后佛,名曰楼至,于彼佛世罪得除灭。”
述曰:“何故盗用僧物其罪偏重耶?答曰:随盗一物,即望十方凡圣,上至诸佛,下及凡僧,随境无边,还结无边等罪,微尘尚可知数,此人罪报不可测量。所以者何?为其施主本舍一毫一粒拟供十方出家凡圣,令其食用日夜修道,不欲供俗。是以一响遐迩同食,凡圣并资俱成道业,冥资施主得益无边,惟斯福利功齐法界,招善既多获罪宁少。今见愚迷众生,不简贵贱不信,苟贪福物将用资身。或食啖僧食受用花果,或骑僧杂畜将僧奴用,或借贷僧物经久不还,见僧屡索反加凌毁,或倚势伺求僧过,如是等损具列难尽,静思此咎岂不痛心。今惜不与者,非是悭惜不惠,为慈愍白衣虑受来苦。若当与者损俗,亦罪及知事,未来生处同受其殃。”故《佛本行经》云:“一念之恶能开五不善门。一恶能烧人善根。二从恶更生恶。三为圣人所呵。四退失道果。五死入。既知不易诚为大诫。后时取受省用之也。”〔10〕
又钱物互用亦有过失。
如《宝梁宝印经》云:“佛法二物不得互用。”又《十诵律》云:“佛听僧坊佛图,畜使人及象马牛羊等,各有所属不得互用。”又《善见论》云:“佛前献佛饭食,侍佛比丘得食,若无比丘白衣侍佛亦得食。”又《罪福决疑经》云:“初献佛时,上中下座,必教白衣奉佛及僧,献佛竟行与僧食不犯。若不尔者,食佛物故,千亿岁堕,不受师教,亦招前罪。若生人间,九百万岁堕下贱处。何以故,佛物无人能评价故。”《四分律》云:“许此处乃与彼处,皆得罪也。”〔11〕
如:用放生款济贫,用救灾的钱修庙,甚至入了个人的私囊,以及许愿不还,皆为钱物互用,犯盗戒。可不要轻视钱物互用的过失啊!如倓虚老法师的《影尘回忆录》说:“有一个宦官人家,把救灾款私吞,饿死了成千上万的灾民。后来修庙,大做善事功德。但他死后仍立入地狱。”〔12〕你说多可怕啊!
问:“何谓不犯耶?”答:“律有五种、皆谓无也。一与想、意谓他与也。二己、谓非他物也。三粪扫想、谓无主也。四暂取想、即持还也。五亲厚意、无彼此也。”
问:“何谓亲厚耶?”答:“律有七法。一难作能作、二难与能与、三难忍能忍、四密事相告、五互相覆藏、六遭苦不舍、七贫贱不轻。能行是七法者、是善亲友也。”〔13〕
有人说:“我能持淫戒。”果真如此吗?对于一个稍有修养的人来说,决无奸污邪淫之事。
但是,你若看见一位衣着整洁的年轻女子向你微微一笑,你能不动心吗?你若听了一首优美的女声独唱,你能不吗?其实,一切所谓美好的东西都应舍弃。若能美色当前如畏虎狼蛇蝎,这才算具有一点修行人的清净本色。你若心起微波,那么,你还是一个。
有人说:“我的心不动。”
请不要妄言,出言即为动心。须知男人喜欢与女人同行,女人喜欢和男人说话,乃至男女之间,亲友之间,稍有一丝怀念,依恋之心,意地即不清净。
印光法师说:“最难断者唯淫……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14〕
《中阿含经》说:“乞食来八十年……未曾视女人面。”〔15〕
你能做得到吗?
又《慧上菩萨经》说:“重胜王与女人一处为阿难所讥,时重胜王菩萨即自涌身住于虚空中去地四丈九尺……”〔16〕
你能做得到吗?
我没有这种神通。叫我如何利益众生。
若有女人喜杀飞虫,喜杀鸡鱼,我若好言相劝,讲明因果,她或可。我若不闻不问,她还是要杀。你说我该怎么办?
若为自利,如《增一阿含经》所说:“亦莫与女人,往来与言语。”〔17〕
若为利他,如《瑜伽师地论》所说:“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方便,为利他故……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18〕
有人说:“我不。”可是他为什么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即是妄语。妄语之人,有时既有绮语之过,又犯了杀戒和盗戒……为什么这么说呢?请您。
妄语即是说谎,我真不敢相信世界上还有不说谎的人呢。甚至有人能把谎言说得和真话一样。你可曾知道,哄骗了别人就是哄骗了自己吗?
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说谎算。为了利益众生而说谎是开缘,不算犯戒。譬如室内有一条蚰蜒,妈妈想拍死它,在她回身取拖鞋之际,蚰蜒趁机逃脱了。你看得一清二楚,但千万不要告诉她,告诉她即犯杀戒,哄骗她是开缘,不算犯戒。况救一微命亦胜造七级浮屠。
还有一种人胆大包天,竟敢犯戒。何谓大妄语?应受何报?印光法师说:“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自未得道,谓为得道,名大妄语。其罪极重,命终之后,决定直堕,永无出期。”〔19〕如此痴人,何不力忏?
酒戒往往为修行人所忽略,你可曾知道,因酒醉而致杀人、偷盗、奸污、骂人者,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吗?所以说,酒戒是遮戒,遮是遮止的意思。〔20〕学佛之人,不是为了利乐有情,慎勿饮酒。
《长阿含经》说:“其饮酒者有六种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争。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暴生。六者智慧日损。”〔21〕
又《梵网经》说:“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中无手。何况自饮。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酒。”〔22〕
如此,互相照应,持犯,了了分明。若能严持五戒,再能精诚持咒,即可,利益无穷。不要说五戒难持,只须〔23〕,即可纤毫不犯。
〔1〕、,卷第二,55页。
〔2〕、法苑珠林,〔唐〕撰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下略,卷第八十八,第612页。
〔3〕、信佛的基本概念,广净法师著,香港,佛历二五三七年印,下略,第52页。
〔4〕、信佛的基本概念,广净法师著,第54页。
〔5〕、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四,第534页。
〔6〕、大正新修大藏经,佛陀教育基金会印,1990年3月初版,下略,总卷第十七,正法念处经,卷第35,第206页。
〔7〕、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四,第535页。
〔8〕、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四,第532-533页。
〔9〕、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四,第533页。
〔10〕、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四,第533页。
〔11〕、法苑珠林,卷第七十四,第533页。
〔12〕、影尘回忆录,倓虚法师著,第八章,第82-87页。
〔13〕、盗戒释相概略问答,弘一律师编,莆田广化寺1987年春节印,第14-15页。
〔14〕、,卷三,第13页。
〔15〕、大正新修大藏经,总第一卷,中阿含经卷八,第475页。
〔16〕、〔南朝·梁〕僧旻·宝唱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0月第一版,卷第九,第49页。
〔17〕、大正新修大藏经,总第二卷,卷第四,第563页。
〔18〕、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述,玄奘法师译,佛陀教育基金会印,卷四十一,第5-6页。
〔19〕、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40页。
〔20〕、三藏法数〔明〕释一如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印,第43页。
〔21〕、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三,第650页。
〔22〕、同上。
〔23〕、净土五经,上海佛教协会1989年版,第62页。
佛教咒语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OM MA?I PADME HUM)”是大慈大悲咒,源于梵文,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六字大明咒是“唵啊吽”三字的扩展,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至高无上,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久远劫前,自己就是持此咒而修行成佛的,佛名。
唵嘛呢叭咪吽,亦作唵麻抳钵讷铭吽,具有微妙不可思议功德,又具无量三昧,一切天龙八部,无不喜欢拥护,若此真言,着于身,触于手,藏于家,或书于门,皆得,遇难,一切所求,无不满足。
.佛缘网[引用日期]
.弘善佛教[引用日期]
.无量光明.[引用日期]
.咒语大全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箧印陀罗尼咒注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