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西安事变 东北军时东北军有多少人

您当前的位置:
>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的东北军都没有抵抗吗?结果让人肃然起敬!
好康分享给你
总文章数:123916总点阅数:7340828当月点阅:2678567
数据正在载入中…
数据正在载入中…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的东北军都没有抵抗吗?结果让人肃然起敬!
数据正在载入中…
东北军作为中华民国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在918事变中没有发挥其作用着实让人寒心。但在抗日战争中,许多东北军将士奋勇杀敌,舍命报国。如马占山将军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第一枪。南岭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的一次顽强的抵抗。守军奉命“把武器锁在库房里”,守将炮十团团长穆纯昌已经打白旗投降。但东北军官兵在最后一刻爆发了。他们用十多个人的生命代价砸开了军械库,然后用弹无虚发的反击给骄横的关东军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图为在吉林南岭之战中被击毙的日军少佐仓永的葬礼。义勇军一部战败后被日军获得的武器,可以看到写有“救国义勇军三团”字样的旗帜马占山的卫队就是从这里冲进拉哈镇内,日军为了阻止中国骑兵而近距离炮毁的市街。这是日军为在磐石据险死守,宁死不屈的中国战士修建的墓碑。中国士兵的英勇抵抗,赢得了日本军队的尊敬。九一八事变期间住进医院的张学良。直到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才毅然戒毒。
转载来源:历史羊毛
数据正载入中…
重要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由会员即时发表,本站对所有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所有文章内容只代表发文者个人意见,并非本网站之立场,用户不应信赖内容,并应自行判断内容之真实性。发文者拥有在秀客网发布的文章。 由于本站是受到「即时发表」运作方式所规限,故不能完全监察所有即时文章,如有不适当或对于文章出处有疑虑,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撤除。本站有权删除任何留言及拒绝任何人士发文,同时亦有不删除文章的权利。切勿撰写粗言秽语、诽谤、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击的言论,敬请自律。本网站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COPYRIGHT (C)
秀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进行抗战的人员包括①未撤离的东北军②东..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进行抗战的人员包括①未撤离的东北军②东北人民③蒋介石从关内调去的军队④八路军⑤杨靖宇率领的抗日游击队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⑤D.①②③⑤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进行抗战的人员包括①未撤离的东北军②东..”主要考查你对&&九一八事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序幕。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九一八事变:1、背景:(1)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2)世界资本主义危机波及到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以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带来的创伤。(3)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2、过程: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随后日本又占据了热河,察哈尔等省,威胁平津。“九一八事变”后各方态度:1.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布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并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武装的力量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2.东北人民: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3.爱国民族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1)1932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对抗日民主运动发展作出了贡献。(2)1933年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激战收复多伦,把日本赶出了察哈尔省。但是蒋介石以“妨碍统一政令”派兵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同盟军宣告失败(3)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在福建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蒋介石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最后失败。4.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1)向国联申诉日本侵略的行径。(2)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继续执行“围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多次破坏爱国人士的反日活动。(蒋介石为何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的认为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东三省的迅速沦陷,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2.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从此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阶级和党派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3.激发了学生,工人阶级,爱国政治派别等力量的爱国运动,他们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抗日民族运动就此兴起。4.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英美与日本直接的矛盾。九一八事日军攻破沈阳:
发现相似题
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进行抗战的人员包括①未撤离的东北军②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64832341263317967450698181344九一八事变共死了多少人 - 武林网
>> > 九一八事变共死了多少人
共死了多少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可以说是中国面临灾难的开始,从这次的事变开始,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也瞬间让中国人明白了国家正在走下坡路,正在遭受日本的侵略。那么在这场事变中又死了多少人呢?九一八事变根据相关资料的了解,在1931年的9月18日当晚十点多左右,在日本关东军的安排下,,铁道“守备队”在沈阳北大营南面大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中的一段路轨炸毁,事后还栽赃嫁祸说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还以此为借口,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开始向中国东北军所在驻地北大营发起了进攻。直到在次日凌晨4点多的时候,日军独立守备队中的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历经一个多小时,东北军第七旅被打退到了沈阳东山嘴子,由日军占领了北大营。通过记载说,在此次事变过程中,东北军共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但是也有资料说明,当时在事变发生的当夜,由于执行的不抵抗命令,北大营大约有8000名的守军被仅仅只有300人左右的日军击溃。所以说至于在这件事变中具体有多少人牺牲,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但是从这些说法中,可以看见这一事件的发展程度,以及日军的凶残程度。也是从这件事情之后,中国人民率先以武装斗争来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从而打响了世界反的第一枪。与九一八事变的关系在1931年的九月十八日的晚上,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并以此嫁祸给了中国军队。日军也是以此为借口,开始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件”,那么在此次事件中,蒋介石又做了些什么事情呢?蒋介石据说,但是事情爆发时,蒋介石就已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那个时候也正值内忧外患,举步维艰的时期。当时事件发生的当夜,蒋介石正在江西南昌的船上,也是在第二天的时候才得知此事件的情况。于是他立即致电张学良,也并没有向张学良下过不抵抗命令。后来蒋介石在日下午2时返回南京,并立即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在22日的时候,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上发表《国存与存,国亡与亡》的演说,还说到“届时必领导全国人民,宁为玉碎,以四万万人之力量,保卫我民族生存和国家人格”,并对日本人的行为表示愤恨,其中的演说内容向大家阐述了对日本侵占东省暴行之观点及以外交途经解决之对策。在后期阶段,黑省彻底沦陷,日军继续直逼锦州。日,针对张学良准备放弃锦州,蒋介石致电张学良,并告诉他不要撤退,谁知张学良不予理会。最终由于张学良拒绝积极抵抗,使得日军立即占领了锦州,使得东北彻底沦陷。九一八事变经过详情日的这一天,日本在中国东北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并且拉开了侵略中国的序幕。在历经四个月之后,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占东北的活动。日本一方面建立傀儡政权,一方面对东北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将近有三千多万的东北同胞惨遭蹂躏,使得东北在日本的摧残下,彻底沦陷。那么九一八事变的具体经过又是什么样的?九一八事变战争率先开始于日傍晚,大概是在夜里的22时20分左右,当时日本的关东军在离东北军驻地的北大营800米的铁路上引爆了小型炸药,炸毁了这条铁路,事后还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甚至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各队。而这一事件就拉开了日本侵占东北的帷幕。当夜事变发生时,东北军队奉张学良的命令,对日军的挑衅采取不得抵抗。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抵抗命令,使得北大营8000名守军被只有300左右的日军击溃。后来在同年的11月4日,日本关东军开始攻击嫩江桥北守军,最后于19日,日军攻陷了东北的齐齐哈尔。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并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而日本的关东军派出了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而张学良依旧不抵抗,最终使得黑龙江省彻底沦陷。后来对于是否抵抗问题,南京政府与张学良之间发生分歧。张明显地倾向于和平方法解决,甚至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带军从锦州撤退,最终导致锦州被侵占,甚至使东北彻底沦陷。
/ / / / / / / / / / / / / / / / / / / /“九一八”事变:一万多关东军为何敢叫板三十万东北军?|张作相|海军|陆军_新浪新闻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八十多年过去了,很多人还是不明白:日,为什么仅有1万多人的日本关东军,敢于发动“九一八”事变,而他们的对手比自己多30倍。“九一八”事变时关东军和东北军兵力对比关东军“九一八”事变之时,驻东北日军部队为:陆军驻扎师团(第二师团)近5000人,独立守备队4000多人,旅顺重炮兵大队,宪兵分遣队500多人,飞行队240人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二师团留守日本国内的所有部队全部调在东北,归辖于第二师团指挥。关东军司令部(驻旅顺,后移驻沈阳)司令官 本庄繁中将参谋长 三宅光治少将,第二师团(驻辽阳)
多门二郎中将
上野良亚大佐
步兵第三旅团(驻长春)
长谷部照倍少将
步兵第四联队
步兵第二十九联队
步兵第十五旅团(驻辽阳)
天野六郎少将
步兵第十六联队
步兵第三十联队
骑兵第二联队
野炮兵第二联队
工兵第二大队第二中队独立守备队(驻公主岭)
上森连中将
第一守备大队(公主岭)
第一守备大队(奉天)
第一守备大队(大石桥)
第一守备大队(连山关)
第一守备大队(铁岭)
第一守备大队(鞍山)关东军直辖
旅顺重炮兵大队
关东军宪兵队等以上总兵力,日方说1.04万人,中方估计在1.5万人左右,也有说2万人的。中方的统计包括铁路附属地内的日本武装警察3000多人。另外,一般都没有把“在乡军人”计算在内。“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各地有日本侨民20万人。所谓“在乡军人”,是日本退出现役的军人和预备役军人等,他们都受过正规的军训或参加过战争,日本军部有计划地把他们安置在“满铁”沿线工作。9月8日,关东军发出密令,各地“在乡军人”到沈阳、长春等地集中,应召者近万人。他们与日本武装警察一道,直接参加了“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事行动。因此,“九一八”事变时在东北的日本武装力量实际上在3万人左右。但这与当时东北军的总人数相比,仍是绝对的劣势。另外,事变当时在渤海和黄海的日本海军部队为第二遣外舰队,其任务主要担任长江以北的及东北沿海的警卫。第二遣外舰队的编制如下:司令官
津田静枝少将旗舰“球磨”第十六驱逐队“刘置”、“芙蓉”、“朝颜”等舰事变时,旗舰“球磨”在青岛,第十六驱逐队在旅顺。“九一八”事变后设于沈阳的关东军司令部东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后,东北军成为中央军以外旁系中最强大的武力。1931年5月根据国民政府陆军编制改编后,东北军取消了军和师的编制,以旅为平时最大编制,分国防军和省防军。国防旅每个旅辖3个步兵团,及炮兵、骑兵、通讯兵各1个连,相当于国民党中央军的一个师;省防旅辖2个团。共有国防军步兵25个独立旅另一师(3个旅),骑兵6个独立旅另一师(相当旅),炮兵3个独立旅;省防军步兵3个旅,骑兵2个旅。另有空军5个航空队、飞机260架;海军2个海防舰队、1个江防舰队,共有大小舰船20多艘,总吨位约3.22万吨,海军陆战队3个大队。总兵力约30万人(亦有26万人之说)。日方资料认为东北军总数44万人,是将各省警察甚至民团都算进去了,不足为信。1931年6月,由于日本策动石友三倒戈,东北军调步兵6个旅炮兵2旅,约6.5万军队进关讨伐石友三。连同中原大战时入关留在华北的部队,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在关内的兵力约为11.5万人,在关外的兵力近19万人,其中辽宁驻军7.5万人,吉林驻军8万人,黑龙江驻军2万人,热河驻军1.5万人。东北军在训练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驻沈阳)司令长官
张学良驻吉副司令长官
张作相(驻永吉)驻江副司令长官
万福麟(驻龙江)(一)国防军独立步兵旅独立第七旅旅长王以哲(驻沈阳)独立第八旅旅长丁喜春(驻打虎山)独立第九旅旅长何柱国(驻山海关)独立第十旅旅长刘翼飞(驻兴城)独立第十一旅旅长董英斌(调关内)独立第十二旅旅长张廷枢(驻锦州)独立第十三旅旅长李振唐(调关内)独立第十四旅旅长陈贯群(调关内)独立第十五旅旅长姚东藩(调关内)独立第十六旅旅长缪澄流(调关内)独立第十七旅旅长黄师岳(调关内)独立第十八旅旅长杜继武(调关内)独立第十九旅旅长孙德荃(调关内)独立第二十旅旅长常经武(调关内)独立第二十一旅旅长赵芷香(驻宁安)独立第二十二旅旅长苏德臣(驻双城)独立第二十三旅旅长李桂林(驻长春)独立第二十四旅旅长李杜(驻依兰) 独立第二十五旅旅长张作舟(调关内)独立第二十六旅旅长邢占清(驻哈尔滨)独立第二十七旅旅长吉兴(驻延吉)独立第二十八旅旅长丁超(驻长春)独立第二十九旅旅长王永盛(调关内)独立第三十旅旅长于兆麟(调关内)独立第三十一旅旅长富春(驻围场)第三十六师师长汤玉麟(兼)第一〇六旅旅长张从云(驻水源)第一〇七旅旅长董福亭(驻凌源)第一〇八旅旅长刘延春(驻隆化)(二)国防军独立骑兵旅独立骑兵第三旅旅长张树森(驻哈尔套街)独立骑兵第四旅旅长郭希鹏(驻通辽)独立骑兵第五旅旅长李福和(调关内)独立骑兵第六旅旅长白风翔(调关内)独立骑兵第七旅旅长常尧臣(驻农安)独立骑兵第八旅旅长程志远(驻满洲里)陆军骑兵第一师师长张诚德(驻黑龙江)(三)国防军独立炮兵旅独立炮兵第六旅旅长王和华(调关内)独立炮兵第七旅旅长乔方(调关内)独立炮兵第八旅旅长刘翰东(驻锦县)(四)省防军黑龙江陆军第一旅旅长张殿九(驻扎兰屯)黑龙江陆军第二旅旅长苏炳文(驻海拉尔)黑龙江陆军第三旅旅长马占山(驻黑河)热河骑兵第九旅旅长崔兴武(驻开鲁)热河骑兵第十旅旅长石文华(驻赤峰)(五)宪兵东北宪兵司令部司令陈兴亚(驻沈阳)副司令邵文凯(驻北平)副司令李润(驻山西)(六)海军东北海军司令部司令张学良(兼)副司令沈鸿烈(驻青岛)东北海军第一舰队队长凌霄东北海军第二舰队队长袁乔方江防舰队队长谢刚哲(七)空军东北航空司令部司令张学良(兼)副司令张焕相(代)副司令徐世英(驻沈阳)(八)镇守使东边镇守使于芷山(驻山城镇)洮辽镇守使张海鹏(驻洮南)滨江镇守使丁超(驻住哈尔滨)延吉镇守使吉兴(驻延吉)绥宁镇守使赵芷香(驻宁安)吉长镇守使李桂林(驻长春)依兰镇守使李杜(驻依兰)黑河警备司令马占山(驻黑河)哈满警备司令张殿九(驻扎兰屯)呼伦贝尔警备司令苏炳文(驻海拉尔)临绥驻军司令部司令于学忠(驻山海关)看着这么庞大的东北军阵容,任何人可能都想不通:关东军仅凭1万多人怎么就敢挑起“九一八事变”?这就要从两年前的一次事件说起……被日军占领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东路事件”对“九一八事变”的影响说到“九一八”事变,就不能不提“中东路事件”,因为这件事对“九一八事变”造成了直接影响。1929年5月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当时中国东北当局与苏联政府驻哈尔滨领事馆就中东铁路(原名东清铁路,民国以后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发生纠纷并引发的武装冲突。交战双方是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和中国东北边防军。因为篇幅所限,事件的起因和过程就不详谈了,只说说结果:东北军损兵折将,一败涂地,满洲里等重要城市失守,最终以东北军失败而告结束。中东铁路满洲里站中东路事件是“改旗易帜”后的张学良所经历的第一次惨痛失败。东北军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苏军仅伤亡800余人。其实当时东北军许多将领都不同意打,“辅帅”张作相就是其中反对最强烈的一位,他对张学良说:“我看用全国力量对付苏联,也未必能打胜,只凭东北军去打苏联能行吗?恐怕收不回中东路,反而惹出麻烦,也要防止日本人乘机捣乱。”可是张学良觉得张作相把困难想的太多,劝张作相:“根据多方情况,苏联决不能在远东作战,收回中东会马到成功的。”中东路事件时张学良和东北军将领那时张学良血气方刚,很想有一番作为,自持东北军兵强马壮,也没把苏军放在眼里。可事实证明张学良把困难想的太少,张作相的判断后来都不幸料中。张学良晚年谈“中东路事件”说:“那时候,可以说是我大胆的作风。当时我想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总要把日本打败,或把俄国打败。那时,我不自量力,很想施展一下子。” “打得那个惨呐,有一个旅整个全灭了,是一个姓韩的当旅长,整个全灭了呀,团长自杀的自杀,阵亡的阵亡,全军覆灭,都没有了。”张学良所说的韩旅长叫韩光第,他的第十七旅全军覆没;另外,梁忠甲的第十五旅,在满洲里全部被俘。被苏军缴获的东北陆军第十五旅督战队旗“中东路事件”对张学良的打击太大了。在“中东路事件”之前和之后,张学良判若两人。才刚刚30岁的少帅心中有这样一个顺理成章的比较:东北军打不过苏俄军队,而日俄战争中日本又打败了俄国,按照A大于B,B大于C,则A必大于C的简单数学公式,那东北军肯定不是日军的对手。而偏偏日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密切关注东北战局的日军,通过中东路一战认为苏军“未来令人可畏”,其作战能力“不可低估”;而对东北军,则认为“简直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日本陆军的“暂避苏联、先打中国”的“南进”主张急速抬头。由于中国军队的表现不佳,石原莞尔奉命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狂妄地宣称,对付张学良,都用不到真剑,只要用竹刀挥舞一下,就能把他击退。关东军少壮军人迫不及待地要挑起一场战争20世纪30年代是法西斯得势的时代。日本也不例外,从20年代起,狂热的少壮军人陆续形成了一批秘密社团,如“二叶会”“木曜会”“一夕会”“天剑党”“犹存社”“国本社”“五师会”及“樱会”等,听起来很有文艺范儿,但实际上都是杀气腾腾的军中法西斯组织,日后日本军国主义领导人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皆为这些组织的开创人,可谓是战犯的摇篮。这些组织大都主张采用激进、强硬的措施,从下至上地改造军队,并借发动对外战争实现其大陆侵略政策。九一八事变罪魁祸首之一,关东军作战参谋石原莞尔。而“九一八”事变正是日本军队中最大的法西斯组织“一夕会”骨干一手策划的。 “一夕会”骨干、关东军的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高级参谋河本大作、板垣征四郎等人,对武力解决满蒙问题和占领整个满洲蓄谋已久。早在1928年河本大作预料在北伐中奉军将注定被击败:“要趁此机会一举将张作霖除掉,将天下交与没有什么自我主张的伪新人张学良一派手中,然后把他的胳膊使劲反拧上去,一气呵成地解决满洲问题”。日军清点东北兵工厂的捷克式轻机枪1931年6月,在日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主持下,永田铁山、冈村宁次等参加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明确规定了日军侵略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把张学良的胳膊使劲反拧上去”的时间定在1932年6月。后来因发生了“中村大尉事件”,认为机不可失,发动事变的时间提前到日。到了9月中旬,为了摆脱军部干预,石原和板垣等人连十天都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地提前到9月18日行事。由于这次事变是佐级参谋军官策划和发动的,被称作昭和时期三大“下克上”事件之一。另外,关东军少壮军官敢于进行一场军事冒险,还有一层原因。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至1930年日本的军费由七亿三千万日元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大规模裁军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而军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日益下落,更使青年军官不能接受。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以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石原莞尔为首的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他们希望挑起一场战争,就是想把事闹大,把国家和民众都卷进去,非此不能改变军人的处境。而这一目的果真达到了,《日本陆军史》(户部良一著)中有这样一段话:“随着这一事变的扩大,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对军人的严厉批评,至少在表面上销声匿迹。轻视军人的风潮也退去。军人反而得到了国民的欢迎和喝彩。”日军缴获的大量炮弹不抵抗主义成就了关东军的军事冒险我们经常说的一万多关东军PK三十多万的东北军,也不完全准确。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东北军留驻东北的尚有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炮兵1个旅和省防旅,虽然人数有19万之众,但装备都较关内精锐部队差,尤其是省防军,一个旅的作战能力抵不上国防旅的三分之一。而且兵力部署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东北军19万人部署在南起山海关北至满洲里的东北广大地区,没有重点。
占领沈阳的日军而日军的主要力量则都集中在以沈阳为中心、以南满铁路为线的地区内。占据交通要冲,便于迅速前出。并且,驻附近的日本海外兵团之一的朝鲜驻屯军可迅速增援。《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大纲》认为: “对满洲的张学良军,开战之初即予以严厉打击,以摧垮其战斗意志为根本方针。开战后短期内集结全部兵力于奉天,以全力进行决战。在一夜之间占领奉天,在列国干涉尚未开始以前,必须迅速完全占领预定地域。”参与制订该方案的人们从开始即认为“必将采取军事行动。但在20万张学良军的包围下,1万日军以寻常交战方式不能与之对抗。倘至事态紧急,一触即发之际,如不抢先发动攻击,断难取胜。”石原更认为,“如今正是日本兴亡关头最关重要的天赐良机,确信不致扩及满洲以外即可收拾时局,以周密计划与闪电行动断然予以实行。”因此关东军从一开始就采取突然袭击,迅速占领要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式,以弥补与东北军在兵力上的差距。以石原为核心的关东军,其作战态度是“即使杀鸡用牛刀,也要一刀做个了断”。图为日军占领吉林东北军军械厂而中国军队的克制和忍耐,更是大大出乎关东军的意外。北大营的8000名守军被只有700名左右的日军一个大队击溃。“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辽、吉的交通要道和城市,因兵力严重不足,一再电催增加兵力。为此,日本军部从朝鲜、上海和日本先后增调第二十师团、第十师团、第八师团、第十四师团、第六师团进入东北。加上原来的第二师团和独立铁路守备队,总兵力近10万人。中国军队错失了最好的防守反击时机。无论怎么说,东北军在兵员数量的优势是绝对的,正是奉行的不抵抗主义,使得看似一场不可能成功的军事冒险侥幸获胜。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可以避免重演!日军炮轰北大营(作者系军史专家)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作者:徐 平编辑:陆金路 编审:曲延涛
责任编辑:霍宇昂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实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