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功德以及让人往生咒的功德佛土的功德有没有可能灭的掉?道教问题,一定要说明具体原因

查看: 18324|回复: 91
千手观音大悲神咒的功德和妙用----释仁清法师
在线时间254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根据光盘整理1) ( 15:58:19)
标签:宗教 大悲咒 经文 往生 观世音菩萨 仁清 杂谈& &分类:讲义
释仁清法师讲法系列之
——千手观音大悲神咒的功德和妙用
地点:& &山东省图书馆
法师:& &释仁清
时间:& &日~12月3日
(根据光盘整理)
●大悲咒能扫清你修行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咒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种佛土,随缘皆能往生。
& && &&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教影视传媒&&制作
& && && && && && && && && && && && && && && &&&山东章丘兴隆寺&&监制
& && && && && &&&释仁清法师博克:
目录导读:
●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共四)
一、 能往生十方诸佛国
引三条理证:
1、【引经文1】:“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2、【引经文2】:诵持大悲章句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3、【引经文3】:诸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做佛竟,号正法明如来。
二、证果成就
1、【引经文1】:我於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
2、【引经文2】: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
3、【引经文3】:有诸菩萨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
4、【引经文4】: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如法诵持者,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
5、【引经文5】: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
三、灭罪消业
1、【引经文1】: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2、【引经文2】: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
3、【引经文3】:与三七日,净持斋戒,诵此陀罗尼,必果所愿。从生死际至生死际,一切恶业并皆灭尽。
4、【引经文4】:若诸人天诵此陀罗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沐身之水。沾着其身。一切恶业重罪。悉皆消灭。
5、【引经文5】:若诵持者行于道路,大风时来,吹此人身毛发衣服,余风下过,诸类众生得其人飘身风吹著衣者,一切重障恶业并皆灭尽,更不受三恶道报,常生佛前。当知受持者,福德果报不可思议。
6、【引经文6】:若行矿野山泽中,逢值护浪诸恶兽,蛇蚖精魅魍魉鬼,闻诵此咒莫能害。
四、能利益三界
1、【引经文1】:三千大千世界,幽阴暗处,三途众生,闻我此咒,皆得离苦。
2、【引经文2】:有诸菩萨来阶初位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位地故,又令得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3、【引经文3】:若声闻人闻此陀罗尼,一经耳者,修行书写此陀罗尼者,以质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门果,不求自得。
●大悲咒的世间利益(共九)
世间利益共分九项:
一、& && && && &不受恶死:
若诸人天诵持大悲心咒者,不受十五种恶死也。
其恶死者,一者不令其饥饿困苦死。
二者枷禁杖楚死,三者不为冤家仇对死
四者不为军阵相杀死。五者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
六者不为毒蛇蝎所中死。七者不为水火焚漂死。
八者不为毒药所中死。
九者不为蛊毒害死。
十者不为狂乱失念死。
十一者不为山树崖岸坠堕死。十二者不为恶人厌魅死。十三者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
十四者不为恶病缠身死。十五者不为非分自害死。
二、得十五种善生
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
二者常生善国。三者常值好时。四者常逢善友。
五者身根常得具足。
六者道心纯熟
七者不犯禁戒
八者所有眷属恩义和顺。九者资具财食,常得丰足。
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财宝无他劫夺。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称随。
十三者龙天善神,恒常拥卫。十四者所生之处,见佛闻法。十五者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三、能够治病。
&&列举了三条:
1、【引经文1】:若为恶蛇蝎所蛰者,取干姜末咒一七遍,着疮中,立即除瘥。
2、【引经文2】:若患耳聋者,咒胡麻油着耳中即瘥。
3、【引经文3】:若患一边偏风,耳鼻不通,手脚不随着。取纯牛酥咒三七遍,抹亦瘥。
1【引经文1】:观世音菩萨所此咒已,十方诸佛悉皆欢喜,天魔外道恐怖毛竖。
2【引经文2】:亦能使令一切鬼神,降诸天魔,制诸外道
3【引经文3】:若在山野,诵经坐禅,有诸山精杂魅魍魉鬼神,横向恼乱,心不安定者,诵此咒一遍,是诸鬼神悉皆被缚也。
五、能超度
1【引经文1】:有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2【引经文2】: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3【引经文3】:又三千大千世界幽阴暗处,三途众生,闻我此咒,皆得离苦。
4、“灭恶趣陀罗尼咒
六、上可安邦治国
七、,下可息灾合家
八、利益农田
九、龙天护持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共八)
一、祈请观世音菩萨来法
二、结界之法
1、第一 ,为什么结界?
2、第二, 怎样结界?
三、大悲索法
四、大悲水、大悲砂、大悲香油等的加持方法
五、平时课诵法
六、消灾延寿法
七、满一切善缘的方法
八、大悲咒的闭关的方法
(注:第一辑)
大悲咒的功德利益,分三项。第一项: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悲咒不具备出世间的功德的话,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我们没有必要去读诵,没有必要去宣讲。第二是世间的利益,为什么宣讲它,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有非常多的用处,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修行当中,有非常多的相应点。也可以这样说,大悲咒,是末法时期修行人不可多得的相应法。这是大悲咒的世间利益。第三是大悲咒的灵感举例。(如果时间不允许,就不讲了,主要讲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和世间利益).
顶礼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神妙章句! ...
在线时间254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利益
出世间功德,用四条理证来给大家解释。
一、 能往生十方诸佛国
【经文】: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第一条理证,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条非常重要,为什么非常重要?刚开始时,我已经讲了,为什么要讲大悲咒,是因为有一些个别的不了解大悲咒功德的人,在造口业诽谤大悲咒。那么这第一条你在听完了以后,可能就停止了这种恶业。经上是这样说的,能够往生佛国。通过三条我们解释,能够往生诸佛国,通过诵大悲咒,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能往生诸佛国。这是经书上说的。
1、我们引三条理证,第一:“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这条非常重要。我希望大家把这段背过它。为什么背过它呢?假如有缘,你听别人说“大悲咒没有用了,你念大悲咒干什么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你可以说,不要这样,你不要这样说,不是你说的这种,佛在经上说,“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若诸人天就是,如果一切有缘的人,特别是人间的人或天上的人,因为人间的人和天上的人,能够有缘得闻佛法,也可以有缘修持佛法,如果讲到三恶道的话,那就太难了。
比方说,我们经常放生,把那条鱼买过来,你就是念念佛,给它做个回向,打个皈依,就放了,是不是?很少有人,家里养条鱼,你诵经,让它也张口诵经,你念佛叫它跟着你念佛?到了第三天一看,撂倒了。撂倒了就是死了啊,很少那样,为什么呢?畜生道,得闻佛法的机会太少了,修持佛法的可能也少了。所以说,众生能够得到人身,我们也叫做暇满人身,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珍惜我们得人身的这次机会,好好修行。
你像地狱道,地狱道的众生,他最大的特点,刹那刹那被痛苦所煎熬着,刹那刹那都在火里烧着,刹那刹那都在冰里冻着,所以,他没有机会听闻佛法,更不可能有机会去修行佛法,所以在经上,经常讲,若诸人天,就是一切有缘的人啊、天人啊。“诵持大悲章句者”,就是诵持大悲咒的人,诵持大悲咒的天人。“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就是诵持大悲咒的众生,到临命终的时候,十方的佛都来,从字面上看,都来“给你一只手”。授手嘛,授,就是从上到下给予的意思。十方诸佛都来给你一只手,你说是干什么呢?你临命终了,佛给你一只手干什么?来接你的啊。“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以前,我举过一个例子,你带着你的银行卡,银行卡上有一千万元,去商店了,一个专卖自行车的一个商店。那个商店,专卖自行车,高档的、中档的、低档的,外国进口的、国产的都有,什么牌子的也有。然后你就对老板说了:老板,我想买自行车。老板说,你想买什么价位的。你就说了,这张卡上一千万元。你说老板会说什么?会说什么?那个老板会这样说:“你,挑!”。如果再仔细一点,他会这样说:“你随便挑!”。为什么?你买一辆自行车,随便挑哪一辆,你这个卡用不完。懂不懂?
诵持大悲咒,也是这样。诵持大悲咒,它有出世间功德。出世间的功德,如果用在往生上,就是十方佛都现前来拉你,你想上哪就上哪。那阿弥陀佛也来了。为什么?他是西方嘛。十方嘛,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经常这样说啊,包括了一切一切佛,这里泛指一切佛。都现前来拉你,“给你一只手”。在这里有一个例子、一个故事:道教有一个吕洞宾,八仙过海上有一个吕洞宾大家知道吧?这个吕洞宾是修仙术的,根据《大智度论》上说,外道这个仙法,也有神通,只有七日。可诸佛菩萨那种神通,它叫久近自在,久就是远,近就是近,那个时间,你想让它多长就多长,自在随缘嘛。那个外道的神通变化,最长七日,在《大智度论》上,是这样说。
吕洞宾成仙后,他能够点石成金。他要找徒弟啊,道家修仙,也要找徒弟,度众生啊。他发现一个小吃店的老板,和他有缘,具备道风仙骨,那种样貌。吕洞宾一看,他适合做我徒弟。也可能有点道道,练成仙法,下一步,他就来度他。怎样度他呢?吕洞宾一开始,不说他是吕洞宾,化身为一个老头,上他的饭店去吃饭,说今天没带钱,记账。问你在哪住?就在那里。告诉了老板。好吧,记账吧。第二天,又来吃饭。老板,今天又没带银子,记账。老是记账,老是记账,老板害怕了。银子不少了,你啥时候结账啊?老板问他。吕洞宾说,今天又没带银子。老板说,那不行,你这样能行吗。你欠我很多银子了,你啥时候给,你到底有没有银子?吕洞宾就说了,为什么没有银子,你看那里,那是什么?指着饭桌上的一个碗。就是一个普通的瓷碗、泥碗嘛。吕洞宾这么一指:“你看那是什么?”,那个碗马上变成金的了。老板一看变成金碗了,实实在在啊。吕洞宾又一指一双筷子说:“你看那是什么?”一指,筷子变两根金条了。金筷子。老板傻眼了。金碗和金筷子足够吕洞宾来吃一阵的了,很富,这个老头厉害,这个老头点啥都是金的,他能没钱嘛。吕洞宾就说:“你说,你要什么?”意思是引导他,假如你跟我学的话,我就收你为徒,传给你道法。就问他:“你是要碗呢,要筷子呢,还是要法?跟着我修行呢?”这个老板两个眼瞪得老大,就开始盯着他的手指头看,最后说了一句话:“我想要你的手指头”。这手指头指哪儿哪是金子。吕洞宾一看,唉呀,朽木不可雕也。这是个故事啊,说这个手啊,授手啊。“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这是第一条理证,这一条,希望大家可以背过。这是大悲经上的原经文,佛说的。
2、【经文】:诵持大悲章句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第二条,是观世音菩萨也说了:“诵持大悲章句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与地藏菩萨发的愿相同,跟阿弥陀佛发的愿相同。就是这样说:假如,你诵大悲咒,如果不能够往生诸佛国的话,我就不成正觉。就等于说,我不成佛。根据经上记载,观世音菩萨授大悲咒以后,经过无数劫的修行,最后成佛了。哪一尊佛呢?正法明如来。也就是说,观世音菩萨发愿后,通过多生多劫的修行,证得佛果,叫正法明如来。这在这部经典的后半部分提到了,释伽牟尼佛亲口说出来的,观世音菩萨是一尊古佛再来。也可以这样说,观世音菩萨发这个愿以后,他成佛了。那么他这个愿成就了。诵持大悲咒的人,如果不往生诸佛国的话,我就不成佛。可是现在呢?我们从经上可以看到,他已经成佛了,就等于说,他这个愿成就了,他这个愿成就,我们可以这样正确地理解,就是说,诵大悲咒的人,能够往生诸佛国。这一条,实际是上一条的一种补充。
3、【经文】:诸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做佛竟,号正法明如来。
能够往生十方诸佛国的第三个理证,也是一段经文。佛在大悲经里这样说:“诸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做佛竟,号正法明如来。”这是后半部分的经文。我们列举这段经文,做进一步的补充。号正法明如来,因为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曾经成佛,是正法明佛。那为什么他现在是菩萨之身形呢?是【引经文】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帮阿弥陀佛广度众生,帮着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实际上,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广度众生,“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做菩萨”。然后释伽牟尼佛有个咐嘱:如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释迦牟尼佛安抚所有在坐的,包括阿难,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皆应恭敬,恭敬什么?恭敬观世音菩萨,恭敬观世音菩萨所说的大悲咒。是这两重的含义。莫生轻慢,这是佛的教诲。为什么呢?大悲神咒,就是不可思议,不要生轻慢之心,轻浮之心,和傲慢之心,是这个意思。在佛法面前,我们任何修行佛法的佛弟子,都是个孩子。你修的再好,都只能做佛陀的一个好学生。最后证得与佛无二无别的圆满的佛果。你修的再好,也不可能当佛的老师。我们一定要树立起这种正知见来。不可能当佛的老师,更不可能以轻慢心,给佛改经。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
南无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自在菩萨摩诃萨 ...
在线时间254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经文】: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一切人天,常应供养。供养什么?观世音菩萨和大悲咒。刚才说了,得初地以上,即为圣者。“即入圣位”。观世音菩萨一开始,“已入初地”,一听大悲咒,“顿超八地”。登八地了,不退地了,应该被人和天人所供养。单纯说观世音菩萨的话。那说大悲咒呢?更是功德无量无边。所以说在这里,释迦牟尼佛咐嘱在场的人,包括我们后来有缘得闻佛法的人,“一切人天,常须供养”后面还一句话:“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在这里说的专称名号,是说专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专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也能“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这是一个什么理证呢?就是说,如果,你光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照常能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第一条理证我们讲到,如果你读诵大悲咒、修持大悲咒,临命终的时候,十方诸佛都来迎接你。你想往生到哪个佛国,随你的愿,随你本人的愿。你想往生到哪一个佛国,都是可以的,都能够达到。这是大悲神咒出世间功德的,不可思议的谛实力的加持。是这个意思。我们听闻了这段经文以后,一定要树立起正知见来。你可以这一生当中,不念观世音菩萨,但是不可以有一刹那,认为念观世音菩萨没有用。懂不懂?明白这个道理吧?这是一个理念,并不是说,你们听了大悲咒以后,马上大家统统(去修)大悲法门了,是不是?大悲法门、净土法门、禅宗法门、律宗法门等等等等一切宗派,统统只有一个法门,了脱之道,佛的法门。所以,在很多地方,很多场合,个别的佛弟子有问:师父,请问,你是修哪个法门的?这个话不太好回答。我就这样回答,老老实实地回答:非常抱歉,我现在还没有到分法门的那种程度,现在还没有分法门,我现在只和佛一个法门。所以说,“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个概念。一个什么概念呢?时间。我们通俗一点的讲:叫时节因缘。在这里提出来一个时间概念。关于时间的另外一种说法,随着经文的展开,我们在后面还有,你比如说一七,七七,多少天等等。在那儿再讲,在这儿讲一个时间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个“临命终时”,刚好就是一个时间问题。比方说你过去种的那个善根厚,福报大,你这一生得人身后,你可以活到800岁,跟那个彭祖一样。那么,799以前啊,一般情况死不了。跌到河里,冲了一段,又上来了。上吊,绳子就断了。人家给你投药,可能是假的,可能没起效。对不对。你想自杀不成功。除非有一条。哪一条呢?你大成就了。得大自在了,来去自如了。随便走,那么不到800岁你也可以走。所以一般情况,我们这一生得了一个可以活到800岁的色身,那么你就老老实实把它干到800岁。这个800岁,800年干什么呢?除了正常的生活以外,你要努力精进修法,随缘度众。
这个菩提心,另外一个层面叫度众。度众,我们把它说的通俗一点,简化一点,叫“为别人着想,为别人付出,为别人服务”。所以我在去年一篇论文当中,写过这么一段。“如果,每一个人,都存着我为人人这一颗心,那么咱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人人为我的这么一个祥和的环境当中”。是不是?你也是“我为人人”,我也是“我为人人”,大家都“我为人人”,你在这坐着,你是不是处在一种人人为我的一个非常祥和的社会环境当中啊?所以大家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啊。这个讲到临命终的时候,佛陀现前来接,不要求急。
在这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我举过好几次,在这里再举一次。有的可能是第一次听。我们在建寺的时候,因为通过6年寺院的道场证才批下来嘛。6年当中啊,我们一直在努力,99年开始建寺,大约是2000年那一年,我出去有事情,出发有事,我那个寺院里有个山洞,我最初是住在山洞里的。2000年那年我出发,这时候呢,看寺院的一些护法,就给我打电话,他说:师父,不好了。我说怎么又不好了?他说,有一个居士啊,到我们山洞来,想往生。我一听,我们寺院还没建成,道场证还没批下来,就有来往生的了啊。倒是好,我说,一个什么情况?他说,就是谁。我一听,我了解他,他这个身体啊,非常棒,精神头很足啊,他说他跟他媳妇打仗了,不想过了。这是不想活了,烦了,然后到我们山洞来往生,想在这住着,人家叫他,也不理人家,到吃饭了,人家给他送饭也不吃,抱了几把柴草,把洞口一挡,就谁也不理了。给我打电话的居士就说了,担心啊,他说,师父,他要真死了。我们叫往生啊,公安局叫死了。这个玩意儿它惹事啊。这我一想啊,就说:“你不要理他,三天,准饿出来了”。到了第三天饿出来了嘛,悄悄回家吃饭去了。
所以这里讲到时间,还是帮助大家正确理解,树立正知见。你看弥陀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一直到若七日,其人一心不乱,其人一心不乱,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他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他和他媳妇打仗,不想活了,大乱,不是清净心,不是功夫成熟了;第二呢,不是临命终。所以大家要知道,时间。时间。还有的人说啊,你看,我修法修了好多年了,没有任何感觉。好像是什么也没有变化,在这里举一个例子,功德,可以是无形无相的。这个功德,它可以产生世间那种利益,功德怎样才能产生世间的利益,就是因缘和合。因缘和合,它才会以世界的利益的形式产生,哪一种呢?你比方说:消灾免难啊。
再举一个例子,还是我们兴隆寺一个居士。他在黄河以北一个工地上,给人家看搅拌机。在工地上看机子,平常呢,他是念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念大悲咒。在工地上有一天呢,停电了,他就把那个电闸拉下来了,待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来电,他想啊,来了电也不知道,耽误人家的工作,他就亲自把这个闸又合上了,合上以后又待了一段时间,他就想啊,你看时间一长啊,那里边有很多渣子,需要清洗一下,那么他就拿着个锤头,拿着个钢钎,钻进去了,钻进那个12个齿的搅拌机里面了,搅水泥的嘛。在里面邦邦邦一敲,巧了,那个发动机,“嗡”,来电了。他这个“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没念完,他出来了。出来以后,把小腿肚子划破,一只鞋,黄球鞋拉在里面,搅碎了。锤子把搅断了,木头的嘛,钢钎,拧成麻花了,他这个人出来了。是秋天发生的事,到第二年的正月初四,一步一个头,一步一个头,跪拜到兴隆寺,跪拜到佛面前,哇哇哭,一个大老爷们,我说你哭啥啊,受的什么委屈。他说:师父,我这个命啊,是佛菩萨给的。然后他就讲了这一段了。当时我跟他开玩笑,我说,你平常在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在念大悲咒的时候,你是不是祈求了:“观世音菩萨啊,我到哪一天哪一天,我钻进去的时候,一嗡的一声,你把我拉出来啊”。他打了个愣就说,“唉哟师父,假如我知道那时候嗡的一声,我不往里钻啊”。为什么呢?我是想给他讲一个道理听:确实是,灾难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都是不知道的。是不是,如果说知道了,我们不去,或者是上马路啊,或者去下水啊等等,或者坐车啊等等,能够避免,有些事是能够避免的。因为我们这个业障啊,无明啊,业力的牵引啊,无明的遮障啊,我们不知道灾难什么时候发生。因缘果报现前的时候,那么灾难必然要现前。如果你修行了,平常产生的功德,积累的那种福报,可能就在那一刹那显现。所以说,功德是无相的,它可以以有相的身形,有相的这个形态来表现出来。你比方说消灾免难,刚才这个是免了命难。最后他说:师父,到现在我不知道怎么出来的。他到现在一直不知道怎么出来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这种违缘,有的地方也有发生,人在里面几乎都不成样了,它是个搅拌机嘛。
这里讲到这个时间。时间和这个因缘。我们修行呢,一定要正确理解佛陀的真实含义。我们不要怨天尤人,临命终能够往生能够成就,这是一个时间概念。一般说,我们当生成就啊,还要正确理解。当生成就,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念佛的人,能够保证往生,这就是叫做当生成就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念佛人,目的就是为了往生西方,究竟目的是为了了脱。具体这个第一步,需到阿弥陀佛那儿,能够保证往生不再轮回了。在阿弥陀佛那里再去修行,最后证得佛果,也可以叫做当生成就。还有一种当生成就:确实有能够当生成就的佛法,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得闻。也不是所有的人,得闻了这个当生成就的法以后,都能够达到当生成就的这个目的。佛教当中确实有当生成就的法,我们一定要知道。一定要知道。
在这里要再展开一点,有的人就这样说了,你们女的,好好修吧,好好修吧,修什么呢?最多最多也就是再来世当个男的。唉,你看吧,很多女居士都灰心了,哭着:师父,我修了好多年了,最后一听,不大理想啊。我说你达到个什么理想。一个人说了你修着修着,最多是来世再成个男的再来修行。我说:错了,错了。为什么错了呢?阿弥陀佛这个接引愿,没分男女啊。是不是?包括恶鬼啊,包括虫子,你只要有缘,都能往生西方极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相好。没有差别,没有丑陋,和阿弥陀佛身相一样,没有男女相,都是佛相。这个过程怎么完成的呢?就是在往生过程当中完成的。从阿弥陀佛接引,从接引一直到西方,这个过程就完了,就这么简单。非常快,你看,观无量寿佛经中说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需要多长时间呢?弹指倾,回头倾,如壮士举臂倾,一刹那啊,很短很短的时间。我们女众不要灰心丧气,当生成就的女众的例子是有的,龙女啊,供养了一颗龙珠,当生成佛。哪怕只有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这是可能的,法的不可思议的功德,谁修谁得。就是这个含义。
南无施无畏菩萨摩诃萨!!!
在线时间254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根据光盘整理2) ( 16:08:05)
标签:宗教 道位 阿罗汉果 大悲咒 三界 教育& &分类:讲义
二、证果、成就
再讲大悲咒的出世间功德的第二条理证。这个第二条理证是,能证果、成就。共分五条。
能够证果,能够成就,是一个修行人的最终的目的。就是最终成佛嘛。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修行啊,不是为了求世间福报。求的是一种了脱,是一种证果,是一种成佛,大悲咒,有这种能够证果,能够成就的出世间的功德。所以我们才有修学的可能。才有听闻的必要,是这个含义。
1、【经文】:我於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
五条,第一条,观世音菩萨初次听千光王出世间如来说那个大悲咒的时候啊,有这么一段经文:观世音菩萨说“我於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这段经文,头午我们已经引用了。在这里呢,不再展开讲了。就是这一段,是能够证果的一条理证。
2、【经文】:一切众会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
第二条:观世音菩萨在讲了大悲咒以后呢,是这样说的,就是在经上啊,观世音菩萨把大悲咒宣讲给所有的在座的人听,宣讲完了大悲咒以后啊,紧跟着一段经文,是这样说的:“一切众会皆获果证”。这就是证果的非常明显的一条例子。后面一个列举:“或得须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分三个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实际是三种不同根性的在听闻了观世音菩萨讲完大悲咒以后,所得到的不同的果证。能够证果的理证嘛。第一小段是讲的小乘根性的众生听闻大悲咒以后啊,他们得到的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者是阿罗汉果。这是小乘根性的众生所得的四种果证。也叫声闻乘。
在线时间254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在这里展开讲一下。须陀洹果。就这四果啊,第一果是须陀洹果,是小乘佛教的初果。所谓这个小乘佛教也是佛教。他们的经典也是正确的,也是正法。我们这些修学大乘佛教的人,不要站在大乘佛教的角度去诽谤小乘佛教,也不能去诽谤小乘根性的人。为什么?他就是那种根性,就是那种因缘,就是那种福报,就应该听闻小乘的佛法。通过小乘的佛法的修证,最后证小乘的果位。所以,佛经当中分五乘嘛。分五乘啊,你比如说: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等等。任何一部分佛经都是正确的,都是正法。因为那一部分佛经是讲给有缘的人,就是那部分根性的人听闻的。小乘根性的人,他只能接受小乘佛教的教化,最后是证得阿罗汉果位。这个须陀洹果呢,是小乘佛教的初果,也叫第一果,有好多种翻译,也叫入流果啊,也叫预流果。就是入圣道法流。因为这四道当中的初果,也属于圣人果了。入圣道法流的这种人呢,就是已经断了三界的见惑,断了三界的见惑,进见道位。其轮回的生死,最长在天界当中,各往返7次。如果你证得初果,就必然是见道位,这个见道位就必然是开悟了。这种呢就是断了三界的见惑。断了三界的见惑,他能够在人间和天上往返7次,不会再堕落恶道。不会再堕落三恶道,恶鬼啊、地狱啊、畜生啊,是这样。
第二个果位是斯陀含果。斯陀含果是小乘的第二果,也叫一来果。也叫一来果。如果证得斯陀含果,这个人就断了欲界九品思惑的前六品。他还有欲界思惑当中的后三品还没有断,他需要到欲界再来一次。再来欲界一次,所以他叫一来,一次往返。也叫一来果,这个斯陀含果,是修道位,这个二果是修道位,三果也是修道位。刚才讲的须陀洹果呢,它是初果,它是见道位。
在这里讲的开悟。好几年以前,有两个居士到我们寺院,就是请教关于开悟的问题。说:师父,什么是开悟啊。我说:搞不清,因为我没有开悟。他说:谁谁谁可能是开悟了。我说:搞不清,因为他没告诉我。我也没有资格也没有那个能力去给他印证。我就反问了:你怎么知道谁谁谁开悟了呢?因为那个谁谁谁说了,他看到光了。我说:噢,如果说看到光就是开悟的话,我每天都开悟一次,为什么呢?早上一睁眼就看到光了。最起码是看到灯光了。你起得早太阳还没升,但是要拉灯啊。一睁眼一摸电门,叭,看到灯光了。就开悟一次,看到太阳光,就再开悟一次。闭上眼再睁开眼又开悟一次,那啊呀太容易了。他们一听不对劲啊,这个答案不对劲啊。好像是:噢原来开悟不是如此。古代高僧大德开悟啊,就是见性。见佛性,佛性没相。没有形象,没有任何的形象。看见光,光也是一种相,明白吧?看到颜色也是一种形象,看到男的也是形象,看到女的也是形象,看到佛也是形象,也就是一种形象而已,仅仅是一种境界而已,并不是说你看到相了就是开悟了。看到相了,说明你的眼还是好好的嘛。不管近视也好远视也好,反正你那眼能看到东西了。仅仅是一种色尘而已。就是外境,不是开悟了,开悟是见性,见性本无相。那么古代高僧大德怎么印证开悟呢?他不仅仅是看到什么,而是印证,通过过来人给你印证。印证完了,比方说你开悟了,你找你那师父印证,你师父给你印证了说:“嗯,然”。“嗯,如是”。你师父给你印证你开悟了,反而他不说你开悟了。在这里又讲到一个妄语的问题。这也是个原则性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头午提到了。假如你开悟了,不通过印证,你宣讲你开悟了,都是大妄语。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啊。那个须陀洹果啊,必然是开悟了了的人,见性了的人,见了佛性了。
到了第二果,斯陀含呢,它是一个修道位。到了第三果呢,第三果是阿那含。阿那含也叫不来啊。为什么叫不来呢?它也在修道位,但是它比二果又高了一果,这种人是尽断欲界的一切烦恼。尽断欲界的一切烦恼,后当生于色界和无色界,不来欲界了。所以说称为不来,也可以叫不还。二果是一来嘛,初果是七次往返嘛,欲界。那么到三果呢,就不来了。不再来欲界了,它可以再到色界和无色界受生。这叫第三果,也叫修道位。
到了第四果,就是叫阿罗汉。这个阿罗汉,可能是我们佛弟子啊,经常能听到这个词。或者看电影啊,或者看武打的小说啊。你看电影上,两军对垒啊,往往是僵持不下,死伤很多,就是分不出胜负来,这时候突然间一个和尚披着袈裟出来了,把大手一挥,一股黑风过去,死伤一大片啊。电影上往往是这样啊,所以很多人都说:啊了不起啊,和尚会打拳。所以电影上宣传的,给很多人留了个什么印象呢:和尚是杀人魔王啊。所以我走到哪里,那些不太了解佛教的,斜着身子看着你,不敢近你的前。为什么呢?怕我一招过去他受不了。往往还有人问:嗯,少林寺来的吗?我就点点头:少林寺来的。少林寺的和尚,不光会武啊,还会讲法。所以佛教,他有非常深奥的理念。佛学知识博大精深。古代的僧人,很多是练武的。
阿罗汉呢,在之前我们可能没有正确理解。给大家解释一下,阿罗汉啊,是证道位。证道位,阿罗汉也叫圣人,它是印度话,为什么不翻译成圣人呢?为什么不翻译成证道位呢?因为阿罗汉里面还有好多好多种含义。你翻译成哪一种,也不能概全,所以还是用印度话阿罗汉来代替它。它是证道位,通过初果,二果,三果,到第四果就是证得道了,证得大道了。不再轮回了,可以进入涅磐境界。但是阿罗汉进入涅磐境界是一种偏真涅磐,他完全有别于我们凡夫了。所以我们叫六道轮回众生,一到了阿罗汉,他叫圣人。但是这种圣人呢,是小乘根性的人所证得的一种果。小乘根性最终能证得阿罗汉果位,再高没有了。那么有一部分阿罗汉呢,就进入涅磐境界了,享受法乐去了,进入偏真涅磐。而另外一种阿罗汉呢,就是回小向大,回小向大就是说,放弃小乘修法,来修大乘佛教,修六度,再修菩萨道,最后去趋于佛果,去圆满佛果去。所以阿罗汉分两种,是这个意思。
阿罗汉他这个含义有这么三个。第一个含义就叫杀贼,杀贼啊,实际是杀尽烦恼之贼。佛教当中,把这个贼称为烦恼。人如果是有烦恼,他必然有轮回之因。所以证得圣人之位,达到证道位了,就是断尽一切烦恼,没有烦恼了,所以就没有贼道了。所以在这里阿罗汉有一个含义,它是杀贼。这里那个杀贼并不是抓了个强盗抓了个小偷去杀掉他,而是断尽了一切烦恼。就是断尽了轮回之因。他可以不轮回了,所以它叫杀贼。第二呢,就是叫无生。无生啊,就是解脱了生死了。不再轮回了,不受后有了,进入涅磐了,就是这个意思,叫无生。第三个含义叫应供。应供啊,是他有资格受天人和人间的供养了,因为他是圣人了,不管是人也好天人也好,能够供养圣人,将会得无量无边的福报。功德是很大的,这个在很多经典上有所提示。我们在这里不展开了。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讲阿罗汉能受天人供养。释伽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有很多的弟子啊,特点各不一样,其中有很多很多是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弟子。其中有一位弟子叫牛嘶尊者。牛嘶尊者,就像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目犍连尊者是神通第一一样,牛嘶尊者呢他也有一个第一,什么第一呢?是受天人供养第一。牛嘶尊者当时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他有资格享受天人的供养。
为什么他是受天人供养第一呢?这有一个来历。牛嘶尊者在过去世曾经出家,当一个小沙弥,当他当小沙弥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和尚在修行,这个老和尚年龄很大了。这个色身嘛,年龄一大了,这个色身就显得老了,干枯了,所以这个老和尚诵经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他这个嘴啊,老这么嚼。上牙和下牙老是打颤,就像那个牛反刍啊,嚼嘛,懂吧?一说“倒磨”懂吧,就跟那个牛“倒磨”一样。牛它就是这种果报,必然那样。这个老和尚诵经也是嘴老打颤老打颤,这个小沙弥就说了:你看你个老和尚,你念经你就好好念吧,你看你像那个牛“倒磨”一样。这个老比丘一听,马上提醒这个小沙弥,他这样说:你啊,赶紧忏悔。为什么我让你赶紧忏悔呢?你不是诽谤了一个一般人,你是诽谤了一个圣人。因为我证得阿罗汉果位了。那个小沙弥一听:那了不起了。诽谤了圣人了,因为那时候修行人都懂这个规矩,仅仅是一句不经意的话。那么这个沙弥一听啊,罪过大了,诽谤了阿罗汉了。就赶紧忏悔赶紧忏悔,由于他极力的忏悔,猛力的忏悔,他死后啊,没有堕落地狱,而成了一头牛啊。为什么他得了这么个苦报呢?没有下地狱而堕落畜生道。相对来讲报轻了,因为他曾经忏悔过。为什么成了一头牛呢?因为他说人家,说那个圣人,跟牛一样倒磨,他就当牛,也去倒磨去了。是五百世,这个牛嘶尊者的前生啊,是五百世为牛啊。五百世懂吗?五百世为牛就是五百生都是牛。那么既然是牛,一个正常健康的牛,它就倒磨,就等于说它倒磨了五百世。这一生当中投生为人,就是果报报完了,这一生当中是人了,由于过去世曾经出家,曾经种过善根,那么得遇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摄受他出家了,通过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位了。但是呢,阿罗汉有个特点,“尚有余习未除啊”,这是天台宗说的啊。一个即使证得阿罗汉了,尚有余习未除啊。这个牛嘶尊者这个余习,也没有除干净,哪一个余习呢?就是倒磨。这个牛嘶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位以后,他这个嘴啊也经常这么倒磨。这是一种串习,就是不好去改。释迦牟尼佛为了慈悲当生的众生,意思是你要是托钵化缘的话,在人间可能有人说你跟牛一样,那么谁说你跟牛一样,也可能下地狱了。为什么,你现在也是阿罗汉了。是不是,过去你说个阿罗汉像牛一样,忏悔了还是条牛呢,就是这个含义。所以释迦牟尼佛啊,为了现在的众生,所以不让牛嘶尊者在人间托钵化缘。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命令牛嘶尊者:你,不要在人间托钵。你拿着钵,天上吃饭去。阿罗汉都有神通啊,一到吃饭的时候,托着个钵,“唰,”天上去了。因为天人啊,有神通,天人啊他比这个人啊,相比之下,他这个业障轻,轻多了。他们也知道牛嘶尊者为什么倒磨,所以他也不去造这个口业,天人都知道。突然间地下飞起来个阿罗汉,托着个钵,天人来供养,花啊,甘露啊,这个顶礼啊,求法啊,天人也可以种福田嘛,就是这个含义。所以牛嘶尊者是释迦牟尼佛弟子当中,受天人供养最多的一位。也叫受天人供养第一。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在线时间254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一个人如果证得阿罗汉的话,根据经上说,他六种神通悉皆具足,六种神通悉皆具足,能在空中飞行,这个在《观无量寿佛经》当中就体现出来了。《观无量寿佛经》那不是韦提希夫人问释迦佛嘛,他的弟子从空中飞行来,为频婆娑罗国王,或者受八关斋戒,或者讲法。空中飞行嘛,根据论典上也是这样讲的。这个得了阿罗汉以后啊,六种神通悉皆具足。举一条神通,叫“神境智证通”。经上有一个“神境智证通”,听说过没有?简单的讲叫“神足通”。头几年很多气功应世,那么很多气功他们的宣讲也是有六种神通啊,最少是宣讲有五种神通,其中有一种神通叫“神足通”。气功界也讲这个,但是佛教当中这个神境智证通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经上有过描述了,就是能变内境,能变外境,神境嘛。变内境是他能把自己化现了,举一个例子说,如果我有这个神足通的话,坐在这里讲法,如果我显神通的话,可以变现,那不是我了,可以变现,把自己变了,也可以能变人,这朵花是花吗?一发神通它不是花了,成了一盆水了都可以,即能可以变外境。也可以把大变小,也可以由小变大。小入大大入小,这个是无阻无碍的。你比方说当我讲到:美国一个什么什么州,那里一个塔多好多好,大家都没去过啊:“师父不知道啊,没看过,没有资料”。假如我有神足通的话,就这么往这里一比划:“来,你看,那个美国那个塔就在这显现了”。这是佛教当中描述的这个神足通啊。给大家解释,让大家正确理解佛教当中的境界神通,它的一种真正的什么表象。还有一个天眼通,佛教当中说的天眼通和民间说的天眼通大不一样的。大不一样的,佛教当中说的天眼通,是天人的眼所能看到的地方,天人的眼所能看到的地方,这是事相上这样讲。如果你是个四天王天的那个众生的话,那么你只能是看到四天王以下了,往上不太容易了。
经上有一个实例啊:忉利天,玉皇大帝那个天,有一个天子啊,将要命终了。这个天子啊,他有神通啊,知道命终之后啊,将会堕落到人间,当畜生。哪一类畜生呢?就是咱们说的那个猪。他提前就知道了,因为他有神通嘛。提前七天就看到了,所以他非常害怕,非常恐惧,然后就求阿罗汉了。求阿罗汉啊,给他授的三皈五戒,授的八关斋戒。结果他命终之后呢,没有堕落成猪,就是没有堕落到人间成为畜生,借着这个受三皈五戒和八关斋戒的功德啊,欲堕反升了。应该是堕落了,结果他反升了。往生到大梵天,上那去当天人去了。结果这个玉皇大帝呢,经上讲的啊,这个玉皇大帝呢,知道,到了时间了,就看看那个小子上哪儿去了?就是看看他那个孩子上哪儿去了?他用他的天眼往下看,看了好多地方,没找到,找不到啊。玉皇大帝就问佛了:有一个天子,应该堕落成猪,堕落到畜生道,可是世间道里找不到他了。他上哪儿去了呢?佛就说了:因为他临命终的时候,受的三皈五戒和八关斋戒,欲堕反升,往生到大梵天国里去了。所以你啊,就看不到了。所以大梵天比玉皇大帝那个天更高啊。他就看不到了。这是佛在经上讲的。但是这个天眼呢,还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啊,怎样描述的呢?说得天眼通的人,观三千大千世界。就是真正佛教的修行的天眼通啊,看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庵摩罗果”是印度的一种果子。用咱们的话说,如果一个人,真正修出了佛教的天眼通了,他看三千大千世界啊,就像看手掌中的一个核桃一样。历历在目,想看哪看哪。懂吧?这是天眼通。他不必要发功,不必要闭眼,大家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当我们有着相应的境界出现了,不要轻易认为,噢我有了天眼通了,不要轻易的认为那样,懂不懂,他更不是说,使劲发功,这一次没发挥好。只要是天眼通,他就是通了。跟咱们的眼一样,睁开就看到了,睁开就看到了。就这样,很简单。一定要正确理解啊。阿罗汉嘛,刚才讲的是阿罗汉。
第二条理证是这样,观世音菩萨在宣讲了大悲咒以后啊,一切众生皆获果证,或得须陀洹果,就是说小乘根性的人,有的证得了初果。或得斯陀含果,有的证得了二果。他根性不一样嘛,因缘不一样,福报不一样嘛。或得阿那含果,有的证得了三果。或得阿罗汉果者,有的证得了四果,就是小乘根性的人。各有所报。这是前边一个章节。
第二个小节:“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这是原经文啊,“乃至十地者”。这就是大乘根性的人,大乘根性的人呢,是修行六度,走的是菩萨之道。菩提道嘛,求的是佛果。他们在这个修行当中,证得的是几地几地,那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个一地啊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在前面已经讲了,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后面一句话,实际是第三层意思,叫“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就是福报浅的、根基差一些的,只要得闻了大悲咒,那么也发了菩提心了。求了脱的心,就是这个含义。这是第二条理证啊。
3、【经文】:有诸菩萨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
第三条理证:有诸菩萨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还是一段经文,这是在另外一个地方讲的,若声闻人,又是小乘根性的人,这是在另外一个地方的一条理证。若声闻人,就是阿罗汉这一类的人。声闻呢,已经讲了,就是在佛陀跟前啊,听闻佛陀的教诲,修的是苦集灭道,断的是见思二惑,证得的是四果,最后证得阿罗汉果,这一类的人,叫声闻。
【经文】:若声闻人闻此陀罗尼一经耳者。修行书写此陀罗尼者。以质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门果不求自得。
“若声闻,闻此陀罗尼”,就是一闻大悲咒,听闻大悲咒,一经耳者,一个层面的含义,就是一部分这样的人,一闻大悲咒,就是大悲咒一经过他的耳朵了,这是一种。“修行、”这是一个顿号,“书写此陀罗尼者”,修行此陀罗尼,或者书写此陀罗尼,陀罗尼就是咒嘛,“以质直心如法而住者”,以质直心如法而住啊,就是按照一定的修法仪规,观想,以平等的心,慈悲的心,空观的心,无染着的心,去观想,所以他呢,又加了一个前提啊,这种人,根性相对利一些。那么后面有句话叫:“四沙门果,不求自得”。四沙门果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那个初果,四果,这种果报,“不求自得”。不求自得非常简单,就像咱们坐到那儿吃饭了,你不要问我吃饭干什么吗?你也不要一块儿吃的馒头说,我饱吧我饱吧,你就吃就行了,它就饱。
佛在经上给阿难举了一个例子,他说:阿难啊,如果有一个人,在悬崖边上,一不小心踩空了,跌下悬崖来了,佛就说了,阿难啊,你说这个人不堕落,可能吗?懂吗?一个人在悬崖上,一下踩空了,释迦佛就问了,这个人不堕落可能吗?阿难就说了:不堕落不可能。同样,释迦佛又说,如果一个人得闻正法,又按正确的方法,如理如法的修持的话,不成就可能吗?阿难就说了:不成就也不可能。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刚才这一段,你只要如法的去修,四沙门果,不求自得。不求自得。你自然就达到了脱的那个目的。就是这个含义。
刚才讲到一个“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这个呢,比较专业了。只有到初地,才算是入圣人之流啊。这里不展开讲了啊。这个第三条理证是这样说的。
4、【经文】: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如法诵持者,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
能证果第四条理证。第四条理证:“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如法诵持者,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假如一个人,能发心,为一切众生拔其苦难,发了这种菩提心以后,而如理如法的去诵持啊,佛说了,“当知其人是具大悲者”,他是具有大悲心的人。“成佛不久”啊,这是佛陀的一种授记,只要你是这种人,那么就是成佛不久。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啊,有两种。哪两种呢,第一种是世间苦难,世间苦难是用的大悲咒的世间利益,包括了治病,包括了消灾,包括了免难,这个我们在接下来那个章节中解释。就是世间利益。最主要的在这里我们讲的是拔其苦难,什么苦难?就是轮回之苦、轮回之难。当我们真正没有苦难的时候,那应该就是了脱轮回了,就是不再轮回了,也叫证果了。所以我们把这段理证,放到能够证果能够成就的来说明。“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
5、【经文】:口中飒飒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
第五条理证,是这样说:口中飒飒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这是小乘根性的人。还是讲的一个证果。小乘根性的能证四沙门果。“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就是假如说你这个根性是非常利的,有智慧的,又能够通过一定的修行方法去观修。智慧是什么智慧呢?是佛教当中的那种般若空性之智。缘起性空那种智慧,出世间的一种智慧。观方便就是依照一定的修行方法,去观想去修法的话,“十地果位克获不难”。十地果位就是刚才讲的那个十地果位啊。“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何况世间小小福报,一个修行的人,他的最终目的是了脱生死,直至成佛果,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世间这个福报啊,能够带得出来,能够开显出来,所以世间这个福报再大,和这个出世间相比,和出世间的功德相比,是这么一句话叫:“世间小小福报”。世间那个福报它称为“小小”的,不足挂齿的一种,是这个意思。在这里呢解释一下,有很多人不太明白,你比方说,我也修行好多年了,为什么没富起来啊?我问他你干什么啊?在家呆着。在家呆着,也富起来了,你只要修行嘛,它就有福报,这种福报就在家里给你闷着呢。是不是啊,没有开显嘛。怎样才能开显呢?就是你去做生意啊、你去做工,或者去搞一些加工、或者搞一些贩运等等,要做,亲自去做,这是一种因缘。因缘和合的时候啊,就能够开显你这种福报。你就老这么在家呆着,什么也不干,有福报也很难开显。就这个意思。最后我告诉他,你已经很富了,只不过没有开显而已。是这个道理吧?
刚才讲到,口中飒飒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这个“馺”啊,是个象声词啊,实际上就是那个马啊,飞常快的走的时候,而不是跑,是走的时候,叫马急行,马蹄子发出来的那个声音,叫馺馺。实际上这是一个象声词啊。“口中飒飒诵持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这个有慧,不是说聪明,而是一种智慧。刚才讲了,这个慧就是通达法的谛实性,叫做有慧,如果你没有通达法的这个谛实性,不叫做有慧。在这里观方便啊,就是以正慧观照,诸法之本来面目,就是以佛教的正法去体悟,去观修,那个法性。就是这个意思,观方便。“十地果位克获不难”,这个克获啊,应该知道,克获。获啊,是成功的得到的意思,克是遂的意思。就是最终能得到。无量寿经有这么一句话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如果你如理如法的修持的话,一直精进的话,就能够克果,达到目的。在这里我们把能够证果成就啊,用五条理证给大家解释完了。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在线时间254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大悲咒》的出世间的功德3 ( 16:23:08)
标签:宗教 大鹏金翅鸟 鬼子母 阿凡提 罗刹 文化& &分类:讲义
三、灭罪消业
接下来,这个出世间功德的第三条:就是能够灭罪和消业。能够灭罪和消业啊,我们用六条理证来解释。能够灭罪能够消业是我们修行人,必须经过的一段,实际上,我们的修行过程,也是消业的一个过程。大悲咒呢,能够消业,能够灭罪。那也正是我们修行大悲咒的一种动力。灭罪消业六条理证。
1、【经文】: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第一条:观世音菩萨啊,告诉在坐的众生啊,是这样说:怎样念大悲咒呢?“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尼神咒,一宿诵满五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就是如果你想诵大悲咒啊,应该先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也可以再诵“南无阿弥陀佛”。最后诵大悲咒,诵大悲咒,如果你能够一天诵满五遍的话,后面一句话叫:“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做为一个人来讲,生死是最重要的大事情。我们还没有了脱之前,如果死了,这是极大的恶业现前。极大的恶果现前,佛在经典上讲,人有九横嘛。不该死的死了,有九种嘛。生死重罪,如果果报现前的话,就是一种横灾。一宿诵满五遍啊,这是经上讲的,应该和经上对应,所以我劝大家,如果在课下,想每天都诵大悲咒的话,有人问师父,最少诵多少遍,那么最少你诵五遍。一宿呢,就是一晚上啊,实际上古代印度吧,它往往说是二六时中,在这里用一宿来代替了,就是一晚上,实际上就是一天。实际上就是一昼夜,这个一昼夜,在古代印度叫做二六时中,怎么叫二六时中呢?就是把白天分三段,把晚上分三段,这两个加起来是六段,这两个叫二六时中。白天分三段,哪三段:叫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晚上分三段,哪三段呢?是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金刚经上看到了吗?好多经上也这样说。所以古代印度是这样分的。
(注:第二辑)
(接上)一宿诵满五遍,为什么这里提到五遍?佛的含义,是对应佛的五部。佛经当中,把佛分为五部佛。东方阿閦佛,神通寺被盗的佛头叫什么名字?知道吗?叫阿閦佛。东方阿閦佛,属于金刚部。南方宝生佛,南方是宝胜部。西方是莲花部。北方是羯磨部。中央是佛部。各对应的五佛智,要是这五佛智你都圆满了,你就是一个圆满的佛陀。所以它就有对应嘛,我们在修法过程中,修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找到与佛经的对应点。你比如说我们打佛七,打佛七是怎么回事?就是念七天佛是吗?土话叫念七天佛,那为什么念七天佛呢?最主要的,是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弥陀经上讲了,“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提到了,经上提到的,我们再跟它相应,提到七了,这是弥陀经上讲的。再有一个含义,七、在佛教当中,是一个循环数。它有循环的含义。一个七两个七三个七,就像咱们的礼拜天一样。不是有个相声嘛,“下礼拜九我请你吃饭”礼拜九是哪一天啊?下礼拜九我请你吃饭,哪一天你来应供啊?所以这个礼拜就显示这个循环数了。没有礼拜九,礼拜九是第二个礼拜二了,非要等礼拜九,这顿饭就永远吃不上了。说到阿凡提,阿凡提是伊斯兰教里一个智慧的化身。他有很多故事。有一个财主考阿凡提,财主拿着一匹布,到阿凡提那里去染布,财主说,你给我染布,染完了我大大有赏。给你好多钱。阿凡提就说:你想染成什么颜色的呢?财主就说,不是红的,不是黄的,不是蓝的,不是绿的,不是白的,红黄蓝白绿统统不是。阿凡提说:好办,很好办,那么,你把订金交上吧。“那我什么时候来拿呢?”那意思是,我看你什么时候能做出来。“不是星期一,不是星期二,不是星期三,最后,也不是星期天,到这天,你来拿吧”。这是个智慧的笑话。所以七在佛教当中,是个循环数,这个我们到后面还能讲到。在具体修法的过程中,还能讲到这个七。在这不展开了。为什么要诵五遍,就是要对应五方佛。同时对应五佛智,如果一个人同时具备了五佛智,那你就是一个完美的佛果。
“一宿诵满五遍,除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 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就是说,我们过去,曾经造过很大的恶业,这一生当中,因缘成熟的时候,可能横灾而死,不管什么因缘。由于你诵了大悲咒,每天能坚持诵五遍的话,百千万亿劫都能给你消了这种业。消了百千万亿劫这种横死的恶业。不会再横死,不会再恶死,就是这个含义。这是一条理证。
2、【经文】: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
第二条理证,我先念完,再解释。“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祗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灭尽”就是前面列举的那一切,统统灭尽了。没有了。哪一些呢?
先解释名词。“侵损”。侵和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侵是侵占、霸占、欺骗、偷盗等等。头几年,齐鲁晚报上登了一条消息,成都昭觉寺,那是个密宗道场,黄密道场,密宗道场经常点灯,酥油灯,香油灯,经常举办佛事,法会,他们有这项服务,黄教喇嘛是汉族人,有一个老喇嘛,在那里负责点灯,10块钱一盏灯,你交上10块钱,我就给你点一盏灯,让大家积累福报,开显智慧。点灯的功德很大,在这里不展开讲了。报上登了个什么消息呢?那个喇嘛一天收了1200块钱的,就是12张100元的,假钱。一个小伙子,老是排队老是排队,变换着不同的方式,老是点灯,拿100块钱放上,说是我点一盏灯,那个老和尚就找给他90块钱零钱,点上一盏灯,一会儿又来了,人很多嘛,我再点一盏灯,又找给他90块钱,又点了一盏灯,那天,他收了1200块钱的假钱。最后交账了,才知道是假钱。报上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个法师,16岁出家,没有社会经验,但是寺院有规定。什么规定?谁的失误谁补偿。这个老和尚说,一个月的单金是120啊,土话说就是工资,就是补助一样的。一个月发120元零花钱,那1200块钱,十个月,去补,补偿这个钱。他这种行为就是欺骗,欺骗就是侵损的一个方面。它是一种善巧方便。这个损,是损毁、损害。比方说恶意的打碎东西,焚烧寺院,拆墙啊,砸寺啊,破坏佛教的经像啊,这个统统都是侵损。
“常住”。一切众生,不管是谁,如果你侵损了常住的饮食财物,怎么样怎么样……“常住”,一说常住物,大家都知道,是寺院的东西。常住应该用四个方面来分析:一、常住常住;二、十方常住;三、现前常住;四、十方现前常住。后面都带上个“物”字,就是:常住常住物;十方常住物;现前常住物;十方现前常住物。这个常住常住物是什么呢?你比如说寺院的大雄宝殿,寺院的僧人住的房子,或者属于寺院的土地,这些,你只能去用,不能去分,更不能当做自己的东西去买卖。不能去卖,僧人也没有这个权力。你只是用,用的谁的?用的十方如来的。那是佛的家产。僧人有个寺院住,感激佛陀,感激护法菩萨们,给提供了这么个修行和安住的道场。不能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东西。这是常住常住(物)。
第二是十方常住。十方常住是什么意思呢?在这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供养僧人的饭,僧人吃的饭,是大家凑的,大家供养的,它来自于十方,它的体性:体通十方,唯局本处。什么含义呢?寺院的米面油,所有一切吃的用的,它是所有僧人的,不仅仅是这个寺院僧人的而是所有僧人的。哪怕在美国、台湾有出家人,我们这个寺院的吃的,也有人家的一份儿。就是突然间他现前了,突然间他来了,你马上得要给人家一份儿。有人家一部分,有人家这一份儿,叫体通十方。唯局本处呢,是说,仅仅是我们现前人在用。现前在用,并不是我们每一次吃饭,都要给台湾的法师留出一份来,不是。但是我们每次吃饭都要念供,都要上课。在吃饭之前要打板,突然之间来了个外籍的或外地的僧人,坐下,有你一份,马上给你一份。因为这个饭本来就有你的一份,这叫体通十方,唯局本处。我们在某一个寺院开饭,那么,限于某一个寺院的僧众,谁赶到了谁吃。就是这个含义。寺院里为什么打板啊?打板是过堂啊,我们吃饭也是上课。要给人家诵经,回向,要出食,要供养,要打板。打板就是让来挂单的僧人,或是让上这里来吃中午饭的僧人,来吃饭。要来,打板了,集中了。这是第一。
第二,就是让看不到的有缘众生,来吃。因为是相对固定的时间,因为佛陀过去,曾降伏过很多的护法,其中有一个护法叫大鹏金翅鸟,有一个护法叫罗刹鬼子母,我们在早上中午吃饭的时候,出食有一部分是它们的,这是佛陀许下的诺言。你像大鹏金翅鸟,它天生吃龙,大鹏金翅鸟很大很大,它最爱吃海里的龙,它吃龙就像吃面条一样。因为那个大鹏金翅鸟很大。因为“南阎浮提只容一足”,只能容下它一只脚,一只爪子。那个大的大鹏金翅鸟是这样讲的。当它想吃龙的时候,两翅一扇,咱说那个东海啊,南海啊,水就向四下里分,龙就现前了。它就飞下去把龙吃掉了。龙王就急了,龙和鱼鳖虾蟹不一样,鱼鳖虾蟹繁生的很快数量很多,龙的数量还是有限的,就求到佛了,说:你救救我的家族吧。这个鸟是他的天敌,这个吃法,不长时间,龙就绝种了,那怎么办?释迦佛就把自己的袈纱抽出一绺给龙王:“回去,你把你每一条龙的后背上,都拴上一缕,分开,一缕一缕的”。据说这个龙你要是现在真看到的话,它后背上有一条红线。那就是佛陀的恩赐,实际是袈纱的线缕。在袈纱的加持下,那个大鹏金翅鸟想吃龙了,一扇,水就向两边跑,也看到龙宫了,就找不到龙在哪里。找不到了。但大鹏金翅鸟它这个果报啊,也非常大,就是说,它有很大的神通。它后来,知道佛陀在保护龙族啊。没办法了,它也去找佛陀去了。它怎么找佛陀,它说:佛陀啊,你是不是把那个龙都给保护起来了?佛陀就说了,杀生是罪业啊,是堕落之因啊。大鹏金翅鸟就说了:佛陀啊,你讲的这个道理我懂,但是呢,我就吃那玩意儿,我不吃别的,天敌嘛。你说我不吃它我吃啥?你不能救了它,让我死啊。这个佛陀就给它讲轮回的痛苦。讲这个缠缚,讲这个嗔恨,讲这个恶业,讲这个果报,讲了以后呢,这个大鹏金翅鸟明白了,但我还要吃饭啊。“要不这样吧,我让我的弟子,吃饭的时候,给你搞一份饮食。你到我弟子那里吃”。所以后来很多佛弟子,在早上和中午吃饭的时候,都要出食啊,有大鹏金翅鸟的一份,通过咒力的加持,大鹏金翅鸟吃起来比龙都香啊,甘露啊。龙嘛,就是肉嘛。吃龙肉,民间要是一说吃龙肉,那厉害了,咱这个呢鸟吃龙肉,它是天敌嘛。通过咒语的加持,我们僧人除出去那个食啊,大鹏金翅鸟吃起来比龙都香,就是说它变化成一种甘露。从那以后呢,大鹏金翅鸟就发愿护持佛教。所以大鹏金翅鸟也是佛教的一位护法。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在线时间254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还有一个是鬼子母,这鬼子母自己生了很多很多孩子。但是呢,鬼子母天生的,就爱吃小孩儿。咳,这个东西你看。她吃谁的小孩儿呢?不吃自己的,吃人家的。所以很多信众就开始找了。这也是佛经上的故事。找到佛了,佛施展神通力,把鬼子母最小的一个孩子,给藏起来了。佛那个神通很大嘛,藏起来,这个罗刹鬼子母,她是个罗刹嘛。鬼子母,她叫鬼子母。那么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哎呀痛哭流涕啊,痛不欲生。找佛了,佛啊,你求你帮帮忙吧,你给我找找我的小孩儿吧,我可不能活了。佛就说了,你好多好多孩子,五百个孩子啊,你丢一个,没事的。可不行,孩子是娘身上的肉啊。然后佛就说了,你有五百个孩子,你丢一个都不行啊,人家一个孩子的,两个孩子的,你抓来就吃啊。人家痛苦不痛苦,这鬼子母一听,哟,这是佛给藏起来了,然后就跪下忏悔,问佛,我怎么办?就是说,佛给她讲道理,让她断了杀生这个恶业,同样,我们在出食的时候,也有罗刹鬼子母的一份儿。所以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要打板,一打板,所有有缘的都来,假如说你不打板先吃了,原则上是一种盗取。就是这个含义。
接下来讲的是“现前常住物”。这个常住有四种嘛,第三种是现前常住物。为什么这样分呢?让你们知道啊,僧物啊,哪一类,它各有什么特点。你们再去寺院,或者参学的话,修行的话,或者帮忙的话,掌握住分寸了。第三条是现前常住,现前常住呢它这样讲的:此物唯施此处现前僧。所以它叫现前常住物。你像我们受戒的时候,有一个老太太,她这个腿不好啊。坐着轮椅,然后命令她的家人,好几个孩子嘛,共同发心,拿出来一部分钱,你说给我们买的什么呢?700个僧人受戒嘛。应该是600个僧人,当然还有些增戒的,还有年龄大一些的。当时我们那个戒场僧戒是700人左右。每人一份儿,每人一份儿。就是现前僧有,那么不在场的人,可能就没有了。这个你看发心供养哪一些僧人,就只供养现前僧人。当时在场的人。你说她买的什么呢?口香糖。一人一块口香糖。一人一块口香糖,这也是他们的发心啊。这个老太太很聪明啊。很聪明啊。我们刚刚受戒,从戒场上下来,一人一块口香糖。东西不大,发心非常纯正。她供养的全是新戒比丘。她这个功德厉害了。人家就是发心,这里有多少人,我就供养多少人。还有一种它叫现前常住物。哪一种呢?你比方说,有一个居士啊,到寺院去发心,就问了:他说师父,你这个寺院有多少僧人,这个师父说:我们这个寺院啊,常住的就十个僧人。那好了,一人一个棉袄。他就是发心给这些人的。没发心给另外的僧人,所以这叫现前常住物。
第四条就是十方现前常住物。十方现前常住物,这个十方现前常住物,我举一个例子你们大家容易理解了。你比方说,我死了。我死了啊。比方啊,现在还不能死,还有很重要的东西要讲。我死了以后啊,我的东西留下来了,留给谁呢?是留给僧人。每一个僧人都应该有份儿。但是呢,是当时在场的僧人去分。因为我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十方的。知道了吧,和刚才那个第二条不一样。第二条讲的那个吃的,那个穿的,是体通十方,唯局本处。你比方说,有一个居士,扛了一袋子大米,给这个寺院,那么这个大米是谁买的呢?是这个信众买的。这个信众个人的东西,供到寺院里。如果,我死了,留下遗物,也是应该寺院来分,但是本来我这个东西是十方的。和那袋子米不一样,那袋子米是个人的。所以说刚才那个叫十方常住,我这个叫十方现前常住。十方现前常住,就是当时在场的僧人在分。可是呢,它这个特点也是体通十方,唯局本处。所以常住物,大体上分这么四种。我们要知道,任何的寺院里的东西,僧人的东西,它都属于常住物,僧物。如果是我们侵吞了,欺骗了,霸占了,或者是损毁了,统统要照价赔偿,并且是极力的忏悔。如果你是恶业现前,故意去做,那么这个业障有多重呢?后边说了:“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这个业障就这么重,果报就这么厉害。“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这个不通忏悔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做了,恶意地做了,从现在开始忏悔,一直忏悔到一千尊佛都出世了,你还没有忏悔清净。就这么重的恶业。我们先不要说一千尊佛出世有多么长。我们所能知道的,弥勒佛是未来佛,释迦牟尼佛走后,继承佛位的是弥勒佛。这段时间有多长呢?按人间的这个时间来算啊,弥勒佛应化世间成佛,离我们现在还有56亿7千万年,不是秒啊,是年。56亿7千万年是我们知道的弥勒佛出世的时间,假如说一千尊佛出世的话,大体上你就乘上一千倍,有多长时间了。那么,用这么长时间都在忏悔,都没有忏悔清净,说明这个侵损十方常住物的罪过极重。为什么呢?因为常住物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僧人的物品,往往非常简单,就那样的,就那些,吃的用的住的,非常简单。你像我,背起包来就走,那就是我的家。背起包来就走,所以,有时候很多人提醒啊,师父你怎么样怎么样,我说,放心,我很有安全感,这个安全感哪来的呢?就是穷得很安全。如果说骗子骗我,没用,最多是饶口舌,骗我骗不了钱去。一方面,僧众之物比较简单,如果,你骗了,坑了,损害了,他可能当时就没有其他用的了。主要是扰乱了僧人的道心,断了他修行用的资粮,因为修行人,他的一切的东西,一切的物品,都是为了修行而备的,不是为了贪求世间的娱乐而备的。如果说,你断送了他的吃的穿的,他最基本的生活用具的话,你动摇了他的道心。断了他修行成就的资粮,何况这个僧物,体通十方啊。所以说这个罪过是相当相当严重。因为,我们在过去生当中,是否做下这种罪过,我们谁都不知道了。那么曾经做过怎么办?或者是在得闻佛法之前做过了,我得闻佛法以后知道了,要忏悔那怎么办,难道就真的没有可忏悔的方法了吗?这里就介绍的大悲咒,经文是这样的:“今诵大悲神咒,即得除灭”,如果说你用大悲咒来忏悔这个罪过,那么你这个罪过它就能灭了。这个恶业就能消了,为什么呢?底下有个解释,“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你要对十方佛,十方菩萨,十方僧众来忏悔,来忏谢,他们都现前来给你作证,都在场,你这个罪业才能慢慢消除了呢。后面说了:“今诵大悲陀罗尼时”现在诵大悲神咒的时候,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啊。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啊,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罪障悉皆消灭,就是这个罪障全都清净了。诵大悲神咒是十方如来都来,有两个理证我们已经举过了,第一,大悲神咒是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说。那么你诵大悲神咒,肯定感动他们也现前,这是他们的体性的表露,也是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如来的体性的妙用。所以我们一诵大悲神咒的时候,过去九十九亿诸佛都现前,这是第一个理证,还有一个理证我们也讲过了。就是诵大悲咒,临命终的时候,十方诸佛皆来授手。什么意思?你诵大悲神咒,就是感动了十方诸佛菩萨现前,为你加持,为你作证。所以说,我们用大悲神咒来忏悔这种恶业的话,同样感得十方如来、诸佛菩萨为你作证,这样,你才能够忏悔清净。这是他的道理,这样从前到后,咱们贯穿起来就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一切罪障悉皆消灭,就是一切都消灭,忏净了。
后边进一步举了一个例子:一切十恶、五逆,十恶是一个,五逆是一个,谤人谤法这是一个,破斋破戒这是一个,破塔坏寺这是一个,偷僧祗物这是一个,污净梵行这是一个,然后后边总结,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经上的话,是圣言量啊,经上的话,是佛说的,佛说的那个意思,叫圣言量,懂不懂?
悉皆灭尽是全部能够消除的清净,哪一些呢?“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祗物,污净梵行。”十恶大家知道吧?十恶啊,就是十种恶业,上午讲了,业分三种,一种是善业,一种是恶业,一种是不计业,也叫无计业。善业先不说了,就是这个恶业,恶业是所有的佛教徒进入佛门所接触的一个名相。应该知道它分哪十种。各是怎么回事,里面是什么内容。在这里是这样讲的,身三业,意三业,口四业,加起来是十种,这十种。十种恶的,对众生不利的,是堕落之因的,统统是恶业。身三种是杀、盗、淫,身啊,所造作的,杀生啊、偷盗啊,淫欲啊,这是杀、盗、淫,当然,在家人它叫不邪淫,出家人呢是不淫欲。杀、盗、淫这是身三业。
口四业呢,一个是恶口,恶口就中污辱人,粗话,给人家下不来台的一种语言,结一些冤仇,激发人的嗔恨心,是这样。再一个呢,是两舌。两舌土话叫什么?你们叫嚼舌头是吧?嚼舌头也比较“雅致”一些,那个“拉拉板子”,那个“拉拉板子”是两舌。这个两舌就是挑拨离间,制造一些矛盾,引起一些误会,特别是在修行人中间,如果你要是挑拨离间,往往引起僧团的不和合,或者修行人的嗔恨,造些恶业,僧团破坏,是这样。恶口两舌,再一个是妄语,妄语上午我们提到了一点,就是说一些跟实际情况不符的话,就叫妄语,妄语嘛,又分大妄语和小妄语,佛教最注重的,必须要禁止的,就是大妄语。
上午说了嘛,举了一个例子嘛。“你可千万不要说我是阿弥陀佛再来啊”、“你要说我是阿弥陀佛再来,今天晚上我就往生了啊”。实际上他的意思就是,我告诉你我是阿弥陀佛,但我没这样说。是不是,说这个话那个人啊,非常的狡猾啊。不是有智慧而是狡猾,是吧。这是一种大妄语啊,一般这个小妄语有一种情况是开许的。开许嘛,就是可以做的,可以做的。有很多高僧大德啊举到一个例子,经常引用啊。比方说有一个猎人啊,打了一只兔子,那只兔子受伤了,还没死,跑到你跟前了,跑不动了就藏起来了,你无意间看到了,那这个猎人追过来就问啊,你看到我那个猎物了吗?如果你如实的说,看到了,就在那个草垛的底下趴着呢,这个兔子就没命了,是吧?如果你不这样说,只能是两种,一种是小妄语,一种是不说话。对不对?不说话可以,可是假如说这个因缘不允许你不说话,必须要说,那么你说出来为了救这只兔子命呢。你有可能就说:跑远了。追吧,还能追上。你再给他追加一句话:它可能在那个拐弯的地方等你。他就狠追嘛,实际上是骗他嘛,对不对?或者说我没看到,你就是没看到也是妄语嘛。这一类的妄语啊,根据佛教的慈悲精神啊,是可以开许的。是可以开许的。戒和律当中啊,有一些轻微的东西,是可以开许的。
讲到妄语的时候啊,我们很多佛教徒有感慨,特别是做生意的。“师父啊,现在不打妄语就不挣钱啊。”实际上我认为啊,这是事业尚未成功的人说的话。做大事业的人,就是事业很大很成功的人,他确确实实通过诚信做起来的。你像很多的大公司,如果你做生意不守诚信的话,人家没人和你共事了,你做不到这么大。所以真正的生意经,不是打妄语打出来的,这个大家一定要正确地掌握啊。也许小小的妄语没有引起一些不良后果的话,善巧一点的语言是可以的。善巧的语言,你像我们兴隆寺建寺期间,打个皈依啊,领着大家念个佛啊,传统的法会做一做啊,很多信众就从他家里走,去寺院,走到半道上别人就问了,你上哪儿啊?他婶子,你上哪啊?他婶子就说了,我上俺妹妹家去。上她妹妹家去,后来给我重复,我也感到好笑啊,到寺院来念佛是上她妹妹家来。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啊。还有一个记者,一个记者,那次我在一个地方讲经,讲完了以后,那个记者非常无耐地就说:师父,这次差一点点来不了了。我说后来你怎么来的?他说:我搞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我说,谎言都是美丽的。就是说他骗他领导,或者说他出发了,有个采访任务等等,记者来听我讲法,说这个谎言嘛。一般都是美丽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一个什么原则呢,不能是害人的,也不能是引起极不利的后果的那种。我们一定要善巧,一定要掌握。口四当中还有个绮语,这个绮啊,从字面上讲它是一种带花纹的丝质品,绸缎,引申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美丽的、美好的,上等货。懂不懂,不绮语,在佛教当中怎么认识他呢?就是不阿谀奉承,不拍马屁,不说些过为的话,不捋把人。(土话:拍马屁)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在线时间254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我见过好几个事例啊,就是被绮语的人,送入地狱了。在这举,我不说姓什么,说了,那个姓什么的就骂我。不说,可能所有犯这个毛病的都骂我。我经常遭人骂,我一般不说姓。最多我叫他个XX。好了,今天咱再说叉叉吧,可以把他看作一个人。第一个叉叉好绮语,好捋把人。第二个叉叉修行很好,念佛三十多年了。念佛三十多年了,第一个叉叉开始缕他了:啊呀你啊,你真是菩萨再来啊。你知道你为什么是菩萨再来吗?因为如果你不是菩萨再来,能念几十年的佛吗?这是他的个理由,慢慢慢慢,越说越多,越捋越姿(注:高兴),越说越高兴,最后那个第二个叉叉自己就开始说了:唉哟,我感觉我自己也像观世音菩萨。最后就是做梦也是观世音菩萨,睡觉也是观世音菩萨,一闭眼也是观世音菩萨,最后慢慢慢慢现在中邪了。绮语嘛,美丽的谎言。有一个人诵金刚经,诵着诵着,有了觉受了。就是产生了一种觉受,有了感应。然后去到另外那个人那里去求证。就说,我做了个梦,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另外一个就给他印证了:“啊,好,好,好”。好好好就是绮语了,因为他是向你求证啊。他的境界而已,你故意去夸大,去宣传,对方可能就去执着,去贪恋,坏了。我又做一个什么梦,“好好好这说明你什么什么,怎么样怎么样”,一捋,她认为自己一是根基厚,二是修得好,没有正确把握他那个正常的觉受。然后慢慢慢慢失去正念了,疯了。疯的这个是个女的,不说是哪里人了,就说这个绮语啊,非常懊恼。就说佛教当中这个绮语啊,还有一个层面的含义,哪个层面呢?是淫荡之语啊。淫荡之语啊,在修行人当中传播淫荡之语,非常容易动摇人的道心,无论是在家的还是出家的,就是这个含义。
这是口四了吧,还有意三。意当中有三种恶业,一个是贪,一个是嗔,一个是痴。这个贪啊,是贪恋,执着某种东西,想把它据为已有,升起了一种贪恋。女众啊,看到人家耳朵上挂的那个琅当(注:耳环),她就嫌她婆婆家没有给她打一个好的耳环啊,看到人家手上戴的那个圈圈,她就嫌她丈夫没本事,没给她弄个更大的。印度人弄的大,印度人打一个鼻环,这我在别处也讲到了,打一个鼻环,在这里打一个洞,唉,老大,那种。咱国内的很少啊,所以说贪欲世间的娱乐,贪欲世间那个享受。民间有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不足啊,就像那个小蛇想吞掉大象一样。差别极大,但是他就想做。头几年看到了一个报道,什么报道呢?一个部队上的一个会计,一个女的,贪污挪用公款三千万,逮住了,然后中央台播的记者就问她了,你这么年轻,又是部队上的一个人,素质这么高,为什么能挪用公款三千万啊?她也不回答,然后这个记者啊,采访她就说:如果不发现,如果不破案,你是否还会再做?她说:可能还会做。可能还会做。民间有一句土话,叫:小车不倒继着推啊。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贪。嗔嘛就是嗔恨、就是嫉妒。嫉妒本来是一种嗔恨,他自己不行,不允许你任何人行。他自己不行,不允许你任何人要行。你嗔恨心不要有,一个高僧大德说过这么句话: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五浊恶世的末法时期,慈悲心是最强有力的武器,应该是这样说。嗔恨啊,我们不能要,特别是修行当中,嗔恨是一种业障,是一种造恶业的因。嗔恨呢,容易造恶业。修行人嘛,你不要互相攀比,你各人修各人的就行了。你不要说谁谁谁怎么样,我跟谁谁谁比怎么样,我跟谁谁谁比又怎么样。很多人啊,不要攀比,不要嗔恨,不要嫉妒。
十恶业当中,第十条恶业是愚痴。这个愚痴是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体性是无明。人为什么犯罪,为什么贪,为什么嗔,就是无明当中所产生的一种东西。所以佛在经典当中说,问阿难啊,说:阿难,十恶业当中,哪一种恶业最重啊?你们能知道吧,话都讲到这里你们猜都猜到了。释迦牟尼佛问阿难说:杀业很重,你想让一个人永远杀生,可能吗?阿难说:不可能。因为什么呢?他要休息啊。恶口很重,想让一个人永远地骂人,可能吗?不会啊,他睡觉啊,他要吃饭啊,嘴巴占住了。惟独愚痴这个恶业最重,为什么呢?只要你没开悟,只要你没有了脱,你就被无明遮障着,只要有无明,就刹那刹那的一切行为,都将会是恶业,这个愚痴无明啊。那怎样才能打破这个愚痴呢?怎样才能冲破这个无明呢?我们唯一的一条道,就是多看经,多听讲,实修,消除业障,开显智慧。当我们见性以后,好了,无明就没了。就是这个含义。这讲的是十恶,是吧。十恶知道了吧?身三,杀、盗、淫,口四,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再就是意三,贪、嗔、痴。这是讲的十恶业啊。
再接来是讲这个五逆。这个五逆大家听说过没有?五逆啊,是五种极重的恶业。它被世间所不容。在佛经当中更是认为,犯了五逆重罪的人,将会堕落到无间地狱。它比地狱还要重,无间地狱和地狱啊有个比较,在这里咱们不展开了,光知道五逆是什么就可以了。五逆啊,五条,第一条是杀父,杀父就是杀自己的生身父亲或者是养父。第二条是杀母,这个很容易记,很容易理解。佛经当中有一个典故啊,就是阿阇世王,是频婆娑罗国王的孩子,这个阿阇世王,为了夺取王位,在提婆达多的教唆下,把他爹,频婆娑罗国王关到七重监狱里,最后饿死了,他那是一种业果,报应现前了。五逆重罪当中,杀父是一个杀母是一个,杀养父养母是一样,那么同样,杀而未遂还是,根据他这个杀的程度不同,他这个五逆重罪犯得也不同。你比方说,不杀生,是连蚂蚁都不能杀,苍蝇蚊子都不能杀,但是呢,我们杀人和杀苍蝇蚊子啊,罪过不完全一样,虽然都叫杀生但是罪过不完全一样,如果你杀了一个阿罗汉,那就叫五逆重罪了。那罪过更重了,是这样的。是有所差别,但是同样是杀生的范围。五逆重罪当中第三条是杀阿罗汉。阿罗汉啊在头午我们已经讲了,什么是阿罗汉。阿罗汉就是圣人,有的经典上也把五逆重罪翻成不杀圣人。不杀阿罗汉,杀罗汉,也翻译成杀圣人。是这个含义。阿罗汉啊,我们现在很难见到,这个一般的佛弟子不容易犯了。底下那两条啊,就是容易犯,哪两条呢。
第四条出佛身血,事相上的出佛身血,有一个典故。释迦牟尼佛有一个弟子,叫提婆达多,既是释迦佛的堂弟,又是释迦佛的弟子,提婆达多在修行过程中,看到释迦牟尼佛受人尊敬,受国王大臣的恭敬、礼拜、供养,他心生嫉妒,贡高傲慢心起来以后,他也想被人供养、恭敬、礼拜。但是呢,那时有佛在,他的弟子呢,虽然同样受到广大信众的恭敬、供养,但是有佛在,佛为主,何况自己一个人的修行啊,因缘啊,统统都不一样。那么提婆达多不满足,要杀老佛当新佛。在这之前呢,他认为自己不被人礼拜供养,或者是不被人恭敬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修行啊,他就向释迦牟尼佛啊,求学神通,释迦牟尼佛啊是个圆满佛智的人,没有答应他。后来提婆达多向阿难、目犍连去学神通,没有得到开许,最后,提婆达多到了外道一个仙人那里,学了一部分神通。学了一部分神通以后啊,他就观察阿阇世国王和那个频婆娑罗国王他们父子间的这种恩怨。然后用他的神通挑拔这个阿阇世王,让这个阿阇世王啊,把他父王,频婆娑罗国王关到那个七种围栏里了。阿阇世王,信了提婆达多的教唆,并且是以国王的身分全力供养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有了财力,他拉拢了很多僧人,离开了释迦牟尼佛。并且是建立了新的僧团,制订了新的所谓的戒律。
佛经上讲,他制订了很多的伪法律。就是伪戒律,所谓的伪戒律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释迦牟尼佛说:三皈五戒当中的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吧。那么提婆达多为了表现他比佛能,他比佛厉害,他比佛这个戒律更严格,他让他的弟子啊,晚上在树下坐,不睡觉,并且是日中一食,并且是不吃油盐。释迦佛制订那些戒律啊,是为了了脱而设的戒条,那是了脱的保证和修行的基础,可是提婆达多他搞的这些伪法律呢,是为了表现自己,而制订的很多的戒条。最后呢还不满意,就放这个狂象,让狂象去冲撞释迦佛。因为释迦佛他是佛的一种修行啊,内证的修行的功德很高,慈悲心很大,所以那个狂象,当跑到释迦佛跟前的时候,那个狂象的心态平和了,马上不疯了,站在那里很安静了,就是说谋害释迦佛的行动啊,落空了。最后是提婆达多亲自出手,在一个悬崖上设置机关,推下了一个石头,砸破了释迦牟尼佛的脚,这是出佛身血的历史典故。佛经上的历史典故。
&&到最后,提婆达多是怎么死的呢?因为释迦佛他应世,他有他教化众生的因缘啊,这是由众生的福报所感召啊。佛陀有很大的证量,很大的神通。没让提婆达多害死,提婆达多最后搞了一种药,把这种药藏到他的指甲里面,去假装给佛陀顶礼啊。那时候佛陀和他的弟子都是赤脚啊,他给佛陀顶完礼以后,把两个手抠住释迦佛那个脚,要抠,经上有句话:佛的脚啊,坚如磐石,抠而不动。他抠抠使劲抠,把自己那手指头抠破了,那个药就顺着他的血液,流到他身体里边了,他自己知道,马上感觉到不好,坏了,那个意思,佛啊,我这一辈子想害你都没有得逞啊,心生一种忏悔心,就是临死的时候,生了一种忏念啊,那意思是南无佛。南无佛没有说完,大地裂开一条缝,生陷地狱,生陷地狱就是活着堕落到地狱里面。这条缝啊,玄奘法师有记载,这就是事相上的出佛身血。佛啊离我们远去了,阿弥陀佛在西方,未来佛尚未到,我们这种形式的出佛身血很难做到了。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在线时间2541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帖子积分精华
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出佛身血这个罪过呢?《大宝积经》当中说了:“诽谤三宝者,等同出佛身血”。诽谤三宝者,等同出佛身血。还有一个,就是恶意毁坏佛菩萨经像者,等同出佛身血。恶意毁坏佛菩萨经象这个在我们佛弟子家庭当中时有发生,比方说,两口子有一个信佛的,另外一个不信,如果你掌握不住善巧,如果你没有处理好关系,极有可能发生矛盾冲突,一旦升华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对方可能就给你把你供的佛像给你砸了,把经书给你撕毁了,是嗔恨心而做。这样的话就是等同出佛身血。这个呢,不再举例子,这个呢,有,现实生活中有。让大家注意就行了,不供佛像,照常念佛。不供佛像,照常拜佛,不烧香,烧心香,统统好。只要掌握住善巧,你能够提高。不让你的对方,你那一半,去造恶业,这就掌握了善巧了。能够利益你的家人嘛,所以佛法有很多的善巧方便。大家一定不要执着这一点。
讲刚才那个,诽谤三宝者,等同出佛身血,这个诽谤三宝的人啊,很多很多,诽谤佛的,诽谤法的,诽谤僧的,佛在世的时候,都有人诽谤佛。再举一个例子:释迦佛在世的时候,他创立了佛教。很快僧团就壮大了,然后发展了很多信众,那么当他讲法的时候,很多国王大臣啊,包括很多信众啊,都去云集啊,都去听,空中也有佛菩萨的显现。这对其他外道啊,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那么其他外道啊,就是嫉妒、嗔恨,然后收买了一个妓女,破坏释迦佛的形象。古代印度啊,他们穿那个衣服,是一块布,缠到身上,他里边不穿内裤,没有内裤,释迦佛在世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所以这个妓女呢,就用一个木钵,那个钵知道吧?就是出家人吃饭用的那个东西,盛饭的,叫钵,钵有好多种,不展开了,其中一种木钵。这个妓女把这个木钵啊,用个绳子拴到肚子上,然后就是穿上那个衣服,缠的那个布就是穿上衣服。就到了释迦佛讲法的那个会场上了。释迦佛正在讲法,这个妓女到了以后,大喝一声:“你还在这儿讲法,你先处理一下咱们的孩子吧。他快要出生了”。并且说:我腹中之子,“确是释种也”。我肚子里这个孩子,确实是你的孩子。释种嘛。她这一喊,一片喧哗,很多信众对佛失去信心了。那个意思是,噢,你说得这么好,原来你是这么个人。我们不听你的了,很多人对佛都失去信心。那时候佛很年轻嘛,刚讲法不长时间。有一个天上的一个护法,具大神力啊。他知道这是个假象,是个圈套,就用他的神力,变做一只小白鼠。钻到这个妓女的怀里,咬断了系木钵的绳子。这时候那个木钵啊,应声坠地,乓乓乓,掉下来了个钵,释迦佛的弟子,就近一看,啊呀,你好歹露馅了。马上举起那个钵来就说了:“大家看,这就是她的孩子”。暴露了嘛。所以说,这是个非常明显的诽谤佛的一个实例。这时候,同样,大地裂开,这个妓女,堕落地狱。这是诽谤佛的一个实例。并且还有啊。诽谤法的更多。诽谤法的更多,不再讲了。诽谤僧的也很多,实际上很多假的僧人败坏了真僧人的形象。
古代很多高僧大德啊,相当了不起,举过两个例子啊。在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佛教的资料上能查得到。过去有一个修行人,在一个山上,一个山洞里住着。静坐呢,修行,他自己一个人生火做饭,自己提水,他这个水来自于另一个山头。从他这个山头到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大解脱经功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