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在公安局上班的仇人,彻十招让男人彻底爱上你底的失去这份工作,彻十招让男人彻底爱上你底没有挽回的余地,让她知道不是什么人都能欺

(万人咨询黄老师)
(地狱少女)
第三方登录:转:电影《颐和园》七万字强大影评 分享给喜爱这部电影的人 感谢迟涵师姐提供好文章!!!
我在想,娄烨也只是想为流逝的青春立一座碑,甚至,他也不愿别人一看就懂得这个故事,我是否还要坚持呢?&
  自打来到豆瓣,看了不少对颐和园的评论,也促使我对这部电影的认识不断深化,因为从豆瓣获益良多,打算回馈一下同好,不揣冒昧在此谈谈我的想法,当然,也可能是过度阐释。先说明一下,我跟电影专业不搭边,我是从人性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这部电影的。&  &  请注意娄烨在法2版DVD花絮里的说法:&&&所有这一切就象他们之间发生的爱情一样。所以我觉得就是说爱情实际上是整个世界的一片叶子&&如果整个世界是一棵树的话,爱情是这棵树上的一片叶子。那么,一片叶子上面你就可以读到整棵树的信息。所以,不用这么麻烦,我只要表达爱情就可以了。我说清楚了爱情,也就说清楚了这个世界。&&  &  所以,爱情是拿来解读这个世界的一个标本,如同禅语所说的道理,只要足够用心,我们可以从一朵花里发现生命的意义、从一滴水里听到大海的奥妙、从一粒沙里观照世界的纷繁与本质。&  &  私以为,要懂得这部电影,首先便要懂得余虹这个人。&  &  余虹,电影开始时与父亲生活在吉林省延吉朝鲜族自治州图门。作为一个没有母亲的女孩子,她比较自立,性格有点倔强。作为一个东北女孩儿,解释了她的坚强、野性(也就是思想里有自由的&天性&),或许也解释了她比较少受&礼教&的约束(骨子里的奴性比较少)。&  &  余虹为什么设定为没有母亲的孩子?这里解释一下为何余虹没有母亲,如同她爱上的周伟代表着国家一样,我们的国家形象是个男性的父亲而非母亲,男人有让女性莫名其妙的尊严、面子,有强权意识,我们都是由父亲养大的单亲孩子。如果你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请往下看。&  &  她的初恋晓军,那个邮递员,拿到余虹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应该是矛盾的,可能有一点点替余虹开心,但更多的肯定是因为意识到由于余虹将成为北京的大学生,彼此的地位差别与地理距离将在他们的恋爱中划开一道鸿沟,所以他并没有一见到余虹就拿出通知书来。那时候,邮电系统远没现在这么牛,而大学生却比现在更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  而且应该注意到,晓军是非常爱余虹的,但是余虹却不一定有多么爱晓军,更多的是因为在那个小地方,生活圈子很小,那更多是一种在选择匮乏的情况下的一种朦朦胧胧的爱的萌芽。&  &  这样,余虹与晓军在操场的约会更可能是想要庆祝一下自己&考上了&并且道别的,然后与一群粗鲁人(我觉得那些人更象是社会青年而不是学生)发生了冲突,冲突开始是因为晓军的摩托车&停错了地方&,然后,因为有个扎辫子的混混推了余虹胸口一下,余虹愤怒地回推了他一下,骂他&你有病啊!&结果,这场冲突就变成了晓军为了保卫余虹而遭野蛮人群殴了。&  &  所以,事后在溜冰场,受伤的晓军才对余虹生气吧。而余虹对于晓军生气的真正缘由大概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善良的她虽然不情愿,却决心用自己的初夜去安慰晓军。&  &  事实上,大概是预知了下面这段话难以被理解,所以在开头就做了个注脚吧?&  &      &&周伟,为什么我总是急于同你们,我的男孩子们做那件事?这是因为,只有在那件事的进行中,你们才懂得我是善良的。我试过多少种办法,可最后还是确定了这个极为特殊、直截了当的方式。我已经一劳永逸地使2个或3个异性了解我,理解了我的善良和仁慈。&     &&&&&&&余虹日记&  &  所以,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要牢牢记住:余虹是个善良而仁慈的女孩子。理解这一点,你才能理解后半部的余虹为什么会那么凄楚地飘零。&  &  关于片头,还有两点我想谈的,一个是在小店里晓军用牙齿开啤酒瓶盖子的很模糊地一闪而过的镜头,说明了导演的认真,所以不用质疑细节的真实(诸如当时的大学宿舍是否有这么开放之类)。另一个是晓军给余虹&进口烟&的情节。注意那段对话:  晓军:&好东西。&&  余虹:&不要。&&  晓军:&来一根嘛,这是进口的。&&  余虹:&我不要。&&  晓军:&你爸不在家,来,抽一口。&&  (余虹接过烟,没点,却拿起一本&书&来看,接下来,晓军把耳机里隐隐约约的&流行歌曲&用收录机大声播放了出来)&  我一直认为,与《色戒》类似,本片也使用了大量的意象,但是,或许是太敏感的缘故,也或许是出于导演不喜欢刻板的对应,所以本片的意象并非一成不变的。&  &  这一段的意象,应该是指当时我们这一代人忽然能空前地接触到大量的国外的思想吧?从书摊上偷偷地卖《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到正式出版的各种西方哲学经典&&(因为&老爹&不在家?^_^)&  &  关于片头,最后要说的就是那首韩国歌(IN YEON)。&    《颐和园》开头的一段音乐& 影片一开始小军在图们的杂货店里听的歌是韩国歌手河东镇(音译)的&因缘&,&  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现在我再也不会为爱而流泪&  现在我再也不会送你走&  过去为爱心痛的那些时光&  现在,现在全都结束了&  我遇到过一次又一次的爱&  我给过我所有的一切&  可是他们都是那么无情&  时候到了全都离开&  所谓因缘&  是只有时候到了才能遇见&  你不要再为过去悲痛了&  因为不知何时,你还会伤心&    现在我再也不会为过去流泪&  现在我再也不会送你走&  因为过去为爱心痛的那些时光&  我已经不会再有了&  我遇到过一次又一次的爱&  我给过我所有的一切&  可是他们都是那么无情&  时候到了全都离开&  所谓因缘&  是只有老天才知道的事情&  你不要再为过去悲痛了&  因为不知何时,你还会伤心&  &  这首歌如同黑豹的 Don't break my heart 一样是对本片的诠释,爱情,实际上指代的是我们的理想。&  &  因此,我认为本片中的歌曲与音乐都是如同旁白的余虹日记一样对于领会本片至关重要的提示。可惜我并非音乐发烧友,对后面的一些国外的音乐十分不熟悉,在此也恳请能得到同好们的指点。&&&&&&&&&&&&&&&&&&  &  余虹坐火车离开家乡去北京上学的镜头里,从闷闷不乐到展颜一笑,对应的是余虹日记里的这一段:&&&但是现在的我和过去可不一样了,尽管我的现状十分难堪,尽管我心头十分沉重,乌云遮日,可是现在我毕竟可以马上快乐起来,我就是有这个本事。我觉得我有前途,眼下越是悲惨,我就越有前途。&(注意这里的&现在&与&过去&,火车上的余虹有着光明的前景,而&现状&是乌云遮日&&能够在&十分难堪的现状&里&马上快乐起来&,余虹毕竟还是成熟了的,这是我们的初次成熟,毕竟余虹从家乡那个闭塞的小地方走向了文化中心的大都市&&我们的祖国,又何尝不是由于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从原先的自闭走入了世界的怀抱?)&  &    青春舞曲&    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    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我的青春一去无影踪&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咿的那样哟咿的那样哟&    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  &  罗大佑的青春舞曲,四十岁的我是唱不出来了,那只能属于有着大把青春可以挥霍的大学生们吧?你看,图书馆里,冬冬懒洋洋地趴在书本上,对面,那个后来从操场回来在宿舍里砸酒瓶子的脸特别白的小伙子则仰在椅子上梦周公;宿舍里,男生女生挤在一起拿刷牙杯子喝酒,跳舞的跳舞、看书的看书、看杂志的看杂志,冬冬弹着琵琶,流行歌曲爱好者则在吉它伴奏下哼唱着;还有,在比宿舍宽敞的楼道里练习交谊舞、在阶梯教室里上公共课、在公用水房里洗衣服;有人练小提琴、有人喜欢跟外国留学生交流、有人喜欢泡书店、有人喜欢看展览&&(这是个包容多样化追求、对丰富多彩的思想与爱好兼收并蓄的梦一样自由的时代,王小波说,大哲罗素以为,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就在这快乐地挥洒着青春的歌声里,时间就悄然滑到了1988年,余虹在中文系的运动会上参加短跑比赛。在这一年里,余虹跟冬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或许,是因为冬冬依赖性比较强,而余虹个性比较独立。&  &  接下来余虹回宿舍撞见宿舍里有情侣,便站在门外不进去这一段,有意思的来了&&&&&&&  与差不多是穿着睡衣的冬冬恰成鲜明对照的宋萍穿得齐齐整整地怒斥上铺那对鸳鸯&注意了!别人还要睡觉呢!&对应余虹日记独白里的这段话&第二件事,别看宋萍那么正经,其实是个偷书贼,她前前后后偷了很多书,而且陆陆续续都搬回了家。&很有意思,其实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能说是正经,正如你不能因为冬冬在宿舍里穿睡衣就说她不正经一样,关键这宋萍满脸正气的样子很是义正词严,为什么不能开玩笑一样婉转地提醒一下呢?最大的疑惑是&&特意在阐释整部影片的余虹日记里提上一笔,这件事有这么重要吗?&  &  我觉得很重要!&  &  这里有两个意象,一个是,如上文所言,如果觉得&那件事&危害了国家利益,为什么不能变通一个更和平的方式呢(那件事,通指我们如同普通巫师不能直接说出&伏地魔&这个名字一样无法直指的那件事)?另一个是,宋萍的意象正是某些表面正经背地贪腐的官员,要知道,当年最先喊出的口号正是&反贪污、反官倒&。宋萍那种义正词严的样子让我想到了李朋鸟,呵呵,偷书贼啊。&  &另外,那对鸳鸯里,女的是朱炜,男的是后来挑逗余虹被周伟狂扁的那个痞子^_^&&&&&&&&&&&&&&&&&&  之所以说俺这是过度阐释,是因为我必须承认娄烨这部电影就是献给我们青春的一座纪念碑。其它所有我的解释都出于幻觉,属于痴人说梦。干嘛费这么大劲废话呢?因为俺觉得好多人并不真正明白光电总局为啥禁了娄烨,我想说,光电总局的人可并不是猪头。当然,娄烨或许觉得值了。下面继续。&  &  余虹在宿舍熄灯后独自在门外吸烟,与英文系的李缇初相结识。有人认为余虹抽烟的样子很风尘,这或许只是保守者的偏见,假如后辈比我们更保守,这是不是很深的悲哀?(起码是一种反向运动&&反动)。跟着,李缇说,大家都在谈论余虹,&说你这样子&&要不是失恋了就是没人爱,要不就是同性恋。&寥寥几句,勾画出了余虹在同学们眼中的形象&&特立独行,不太合群,不是滥情的人。&  &  在这部影片中,余虹是指代我们这些年轻人的,虽然可能有缺点,但是本质善良,且不被后人理解。&  &  那么李缇指代什么人呢?李缇有一个在柏林公派留学的男朋友若古,根据当时流行的故事,李缇多半毕业后也会出国去跟若古在一起的,而且,周伟说了:&你们俩的感情挺稳固的。&当然,你可以反驳说,根据当时情况,公派留学生学成后是必须回国的。但是我这是过度阐释,权且让俺大胆假设一下&&李缇或许指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友邻&&东欧列国。&  &  李缇的房间&基本上就我一个人&,透露的信息是,比较自由。所以余虹之结识李缇,意象是&我们接触到了自由&。&  &  故事就此展开,余虹见到了周伟。&  &  这里稍微跑一下题,若古跟周伟是开着小汽车来接李缇和余虹的。小汽车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呢?当时私车在北京很少,出租车都很少,而且即使你在北京街头见到一辆空出租车而伸手招它,它也根本不会理你&&出租车司机都赶着去首都机场接&老外&挣外汇和小费呢,不稀罕内宾的生意。&  &  当我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家庭还在为屋子里添置一些现在最基本的家用电器而奋斗的时候,去过东欧的人都惊诧于他们私车多过公车的现实。&  &  回来说余虹初见周伟时各人的衣着。李缇的衣服比较艺术化,说明李缇比较开放一些,而若古的衣着朴素中带有保守的意味(若古的意象:若古,与李缇是一对儿,而且,周伟的话,&你们俩的感情挺稳固的&,明显是指前苏联),周伟招牌式的蓝色运动衣代表着随意,引伸出自由的意味,而余虹则明显穿得比较正式。&  &  他们去了酒吧,这间酒吧其实折射出了当时知识界的宽松气氛&&有人在朗诵新体诗,有人在貌似空泛地辩论,留着&艺术象征&式长发的歌手伴着吉它唱着流行歌曲(那时好象卡拉OK还没在社会上流行,卡拉OK是日本式的娱乐方式,而这间酒吧明显是欧美式的娱乐方式,所以这个意象是指&西风东渐&),而人们跳的那种随意的舞,不象Disco那么激烈(什么时候又为了什么随意变成了激烈?你越是压制,我就越是要寻找出路更激烈地宣泄)。&  &  这里又跑一下题,说说崔卫平客串的那位那些貌似空泛的辩论。在什么&眼睛鼻子上帝镜子&的后面,谈到了保护工人、保护农民、&保护你这样的知识分子&。实际上,当年那件事的起因,如同法国历史上的某件事一样,是一个人的逝世,法国那位是个老将军,我们这个人是胡耀邦。&  &  从我听说的情况来看,胡耀邦乃是真正平反当年&文革&冤假错案、拨乱反正的人,包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都是他解放的,也是他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决了&你办事,我放心&的问题。但是当年胡耀邦当选总书记的时候,俺可不懂这些,在电视上见到胡耀邦访问日本发表演讲时双手举过头顶交握的动作,只觉得这个人好土,中国怎么会选这么土的人代表中国的形象呢?&  &  可是胡耀邦真是个踏踏实实办实事的人,中国的知识界正是因了他而摆脱了&臭老九&的形象,获得了实惠。所以,知识界应该尊他一声&功在千秋&。&  &  书归正传,话说在温馨的7 little girls sitting in the backseat的歌曲声中,在酒吧随意的气氛中,最初不习惯这些的余虹就不知不觉地对周伟有了感觉,开始,周伟与李缇、若古在一起,余虹独自在吧台附近,然后,李缇与若古去跳舞,周伟来到了余虹的身边。余虹最初不想跳舞,然后勉强开始跳,然后陶醉于其中,甚至,如某位豆友所言,&去闻周伟身上的味道&。&  &  要解释清楚周伟的意象,先得说说当年我们心中最大的爱。我觉得,那时我们心中最大的爱,是祖国。&  &  那么结合娄烨自己解释的&打耳光&的意象,余虹眼中的周伟是否就象我们理想中的祖国呢?&  &  这一段里,周伟是懂情趣、有活力的,对应那时的祖国,也是渐趋自由而有活力的。那时的学生,与祖国的关系也是良好的。&  &  跟酒吧这段对应的,是片头的余虹日记&&&&有一种东西,它会在某个夏天的夜晚象风一样突然袭来,让你措不及防,无法安宁,与你形影相随,挥之不去,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它为爱情。&&&&&  &  更直白一些说,那是我们对自由的向往~~~&  &  补充:当然,也有可能是指那个夏夜发生的事情,那个沉重的悲剧同样在我们心头挥之不去。&  &  而之所以这段要放在题头,是因为 There is something, that comes suddenly like a&wind on a warm summer's evening. It takes you off guard, and leaves you without&peace. It follows you like a shadow, and it's impossible to shake. I Can't Tell what it is,&so I can only call it love.&  &  法国出的DVD里,这一段要标上英文,自有其因由。The oringinal edition is && I&don't know what it is,...&  &  (说明白一些吧,娄烨的意思其实不是 I don't know what it is,而是 I can't tell what&it is, 所以只能称它为爱情)&  &  &&&&&&&&&&&&&&&  &  酒吧之后,是余虹的自述&&&  如果不是在一种理想中来考察我的生活,那么生活的平庸将使我痛苦不堪。而在我怀有这种念头的时候,我们碰见了,你走进了我的生活,你是我最优雅的朋友,这并不困难,因为一看到你我就知道了,你和我站在世界的同一边。更何况,我们还有那一次彻夜的长谈。但是,我们的关系里拥有不纯之处,它不能以愉快和不愉快而论,我只想生活得强烈一些,这个态度在你和我的关系里再明显不过了。因为有些时候,情况显然是我把自己的心意强加于你了。欲望受到侵蚀,行动定要受阻,就是在爱情里我也体会到这一点,根本不存在出路,只存在幻想,幻想&&这致命的东西。&  &  这段话说得有些晦涩(余虹可是学中文的呀),我试着这样理解:因为不甘于平庸地生活,所以我们追求着理想,在改革的浪潮中,自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结果自由一下子就超越其它成了我们最高的理想与追求。在事后的反思中,我们发现我们当初对理想的追求其实并非那么纯粹,这与追求方式的好坏无关,我们只想强烈地体验自己的青春,让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轰轰烈烈,可是那时候,情况明显是我们过分强求了。追求既然不切实际,事情当然办不成,根本就不存在平和解决的可能,我们抱持的只是幻想&&这致命的东西。&  &  实际上在我们那个时代,裴多菲那篇著名的&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还是大行其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爱情或者个人价值的体现了,这可能也是很多年轻人觉得难以理解本片的原因之一吧。爱情虽然是千古以来文艺的主题,但是在我们青春年少的那个时候,&爱情至上论&是受到批判的(文革时代压抑爱情,我们那时虽然不再压抑爱情,但认为爱情并非至高无上,爱情属于小我,祖国的集体价值是大我),而在此作品中,爱情只是拿来说事儿的障眼法,如同《色戒》,如同娄烨把自己的纪念取个名字叫《颐和园》。&  &  然后,李缇带着余虹进了男生宿舍,楼道里的男生看着这两个勇敢的女孩子有些瞠目结舌吧^_^李缇带着余虹懵懵懂懂地找到了周伟的宿舍&&在&自由&这片对我们有些陌生的天地里,或许正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带动下的社会主义友邻所发生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方向?&  &  接下来,李缇、若古、余虹、周伟在吃火锅,若古说:&东德人啊说什么呀,说你们中国人最应该理解柏林墙了,你们不是修了长城吗?&&  &  八十年代,我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遍游了除捷克斯洛伐克外的所有东欧国家,从他走马观花的感觉里,这些国家里人民最压抑的要数东德了,他老人家说,东德在东欧集团中生活水平最高,但是苏联控制最严厉,除了苏联派驻了强大的军队之外,前东德秘密警察与前KGB差不多同样臭名昭著,思想控制十分厉害。&  &  题外话,长城比柏林墙性质有相似处,但是长度可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这说明&&&&&&&  &  李缇说:&我同屋跟她男朋友去郊游去了。&&这几天我房间都空着,周伟,你要是想写点什么可以到我那儿去。&(呵呵,&你要是想&与&写点什么&之间故意打了一下磕巴^_^)李缇把钥匙递给周伟,周伟没接,于是李缇只好说&我给余虹啦&,把钥匙塞进余虹手里。跟下来镜头一转,周伟与余虹便在那间屋子里干柴烈火起来&&&&&&&  &  这里的意象,谁带余虹去找的周伟?谁促进了周伟与余虹的上床?是李缇。谁促成了学生与国家之间在八九年发生的那场互动?我印象中,八八、八九年那阵子波兰团结工会似乎正闹得如火如荼的呢,但愿我没记错。另外,别忘了,李缇的房间,其意象已在上文中表述过,代表了&自由&,那么,绝妙地,周伟不肯接钥匙,余虹拿到了钥匙。哦,学生嫌奔向自由的速度慢了,所以试图推动体制改革。&  &  余虹与周伟第一次做爱的镜头中,那本近乎喧宾夺主的书,名叫《艺术与视知觉》,我觉得,这是娄烨在明示本片就是一个寓言。&  &  然后是余虹的日记独白&&&  &他的确是我一直在心里想要遇见的那个人,好象我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出现,等待跟他相遇,在今天,愿望变成眼前的现实,可是我又害怕这个人的出现,因为我害怕随之而来的危险,但是就现在而言,我还没有害怕到不敢有所行动的程度,因为在心底里,他是值得我信赖的。&&  &  试着解读一下,理想中的自由的祖国是我们一直在心里期待遇见的那个时代,在八十年代,愿望变成了眼前的现实,但是我们又有些害怕这个时代的到来&&&&&&谁突然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会没有彷徨无助的感觉呢?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都说要&摸着石头过河&呢。但是就现在而言,我们还没有害怕到不敢有所行动的程度,因为在心底里,祖国是值得我们信赖的(衬托对后来镇压的难以置信)。&  &  关于&害怕随之而来的危险&,这里作一背景介绍,学运非自八九始,八六年隆冬就有一次学运,结果是八七年胡耀邦总书记被迫辞职,很多参与者受到秋后算帐。另外补充说明,八七年一月胡耀邦总书记被迫辞职,后来开大会(抱歉我忘记是人代会还是党代会了)时,电视镜头偶尔掠过胡耀邦前总书记时,胡耀邦一直是生气很不开心的样子,旋于八九年四月十五日逝世,当时社会传言都说他是被气死的,这与周恩来总理去世时的传言颇有相似处。&  &  在独白的背景里,从守望周伟的余虹发梢上的柳絮到在课堂里飞扬的柳絮,既点出了北京春天的时间地点,又展示了细节的真实。另外,请注意,课堂上余虹身旁坐着冬冬,周伟身旁坐着后来跟他打架的痞子,余虹回头看周伟,痞子一时会错意笑了一下又察觉而讪讪地看了一眼周伟;而从体育馆里走出来的四个女孩子,余虹身旁是冬冬,宋萍身旁是朱炜,这展示了学生层次的丰富多彩。再有,课堂上讲的是《兰亭集序》,黑板上写了个&聚会&,不知娄烨是不是故意的?&  &  从体育馆出来的余虹碰见等她的周伟,高兴地捏了一下周伟的鼻子,周伟很高兴地拉着余虹往外走,周伟此时并不在意&尊严&受损,与后来的好面子恼羞成怒形成对比,只能说现在正处于蜜月期。这是否也是暗指学运开始时中央态度不明确,以致造成后来愈拖事情愈是闹得更大,以致最后无可挽回地酿成大祸呢?似乎有点牵强了,但是北京有句俗话:&给鼻子就上脸&。&  &  余虹与周伟走出校门,坐地铁,地铁广播:&列车运行前方是和平门&&&&&&&前景是:和平过渡,或曰和平演变,在和平中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多好。&  &  接下来是最美好的一段:做爱时,周伟给双方戴上同一付耳机的两只耳塞,在零落的钢琴音符中,两人的性爱特别美好,这让我想起了少年时看《约翰&克利斯朵夫》里面有一段描写少年约翰&克利斯朵夫做爱时,远处传来断续的钢琴乐声,若有若无,十分美好的感觉。这里,似乎有影射我们被灌输&同一种声音&的意思,因为被灌输了同一种声音,所以才有最美好的日子?&  &  之后便是被豆友称为&最美好的日子&的泛舟颐和园昆明湖那一段,应当注意,余虹十分开心,周伟在沉思冥想(似乎与余虹无关),余虹一往情深地看着周伟。这明白地宣示出女性在开心时并不懂男人的心思,我们得意忘形的时候也根本没意识到国家在考虑什么。浪漫最容易让人丧失判断力。&  &  但是泛舟昆明湖这一段真的拍得很美,十分美,夕阳落后,你我相依,小舟随波逐流,长堤树影石桥,后有灯火明灭,一轮明月高挂,鸦聒三声,水波粼洵,如梦似幻:幻想&&这致命的东西。&  &  这个不用再解析了吧。&  &  欢愉过后,周伟闭目养神,余虹却大睁着眼睛,幽幽道出一句:&周伟,我要跟你分手。&周伟平静地睁开眼睛问道:&为什么?&余虹答:&因为我离不开你。&&  &  这是十分重要而又很容易被忽略的一小段对话,表面上似乎有些逻辑不通,实际却一针见血。&  &  为什么因为离不开所以就要分手?&  &  成长于八十年代的我们这一代人,前所未有地接触了西方自由化思潮,不再愿意被控制,&离不开&就意味着被严密控制,&分手&则意味着奔向自由,所以才有在热恋中这个有些莫名其妙的&分手宣言&。因为&离不开&所以想分手,不够独立的女孩子不会有这种意识,不够独立的人也不会有这种意识。&  &  下雪了,打雪仗、踢雪地足球,中南海结冰了,有什么关系,余虹与周伟相伴着快乐地骑车前进。我们与祖国,那时都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奔向自由。&&&&&&&&&&&&&&&&&&  又到了柳絮飞扬的日子,一年悄然而过,时间到了八九年的四月间,课堂上,老师讲到了《蒹葭》:&这种植物和爱情有关,这就是著名的蒹葭。&&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  注意啊,爱情在本片中指代什么,前面已有说明,所谓伊人,当指那著名的白色女神像,其它的自己琢磨吧。  &  李缇在试一块花布,东欧有了些新气象,当然,主要是波兰吧。她也让余虹试试,我们也想尝试新生活。&&&&&&&&&&&&&&&&&&  &  下面是很重要的意象。&  &  余虹来到周伟的宿舍,发现周伟正在和另一个女孩子一起吃饭,状极亲密。这里,如果从爱情上分析,比如周伟是个活动能力甚强的男孩子,招女孩子追;比如周伟就是个花心的男人等等等等都有可能,唯一不可能的就是这个女孩子是周伟的妹妹或者堂妹、表妹之类的亲戚&&因为周伟自己都根本没有辩说过,但是这些都没有意义,我已经说了,爱情就是娄烨的障眼法!这个情节只有一个意义:余虹的意象(我们)发现了周伟的意象(国家)的污点。&  &  之后,周伟去台球厅找余虹,余虹想挣脱周伟的怀抱而不得,只能顺从了。即使我们对国家有所不满,谁又能轻易离开呢?&  &  可是双方都很苦闷,所以猫在宿舍里抽闷烟。&  &  跟下来,又是做爱,娄烨的那个比方:政府与学生做了一次爱。做完爱的余虹仍然心中愤恨难平,竟然用烟头威胁周伟的男性要害,这是对男性强权的挑衅(如同学生占据操场对国家权力的挑衅)。&  &  (加注:操场在本片与本文中通指 THE TAM SQUARE)&  &  有意思的来了,余虹对周伟说:&你去做结扎手术。&&  &  这个本来我也没明白,可是豆友Sofia & Coppola在他的&60年代人的性与政治--颐和园性瘾症者余红&一文中提到:&美国发行的DVD字幕上,结扎译成circumcise&。&  &  简直太有意思啦!circumcise,割礼、割包皮的意思,联想到有些女孩子威胁爱人的话:&敢花心的话,就把你咔嚓了!&^_^,这下明白了,这不正是要求清洁政府官员,&反贪污&、&反腐败&、&反官倒&的意思吗?&  &  &那样就不疼了&,我们以为,那样,我们的祖国纯洁了,一切都好了。(假如中文的&结扎手术&不对而英文的&割包皮&才对的话,那么比较合理,包皮的藏污纳垢容易在做爱时导致女性炎症的痛苦,官倒、贪污等在那时被我们认为造成了人民的痛苦。否则&结扎手术&容易造成余虹之前已经历过流产之痛所以才要求周伟去结扎的感觉)&  &  周伟问:&谁告诉你的呀?&顿了一下,追问:&嗯?&&  余虹答:&心理学老师告诉我的。&&  周伟又问:&老师怎么告诉你这个?&(原话好象不是这样,听不清,根据法国版DVD中文字幕)&  余虹答:&因为我跟他上过床。&&  周伟生气地穿衣服&&&  &  余虹这时可能真的跟&心理学老师&上过床吗?从后面在教室里她骂那个挑逗她的小痞子&你没病吧?!&来看,应该没有,当然,没有标准答案,存疑,这是从周伟的男性角度也就是国家角度来看的。&  &  心理学老师指谁?当时弗洛伊德正流行,这是否指西方的反华势力呢?&  &  于是,我倒过来解读这段对话:国家认为,喊着口号游大街还占了操场这件事情是受了国外反华势力的指使。这正是当时报纸上登的。这样解读,你同意吗?&  &  另外,周伟自己偷腥,却又容不得余虹不纯洁,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嘛。&  &  余虹回到自己的宿舍,拿个脸盆放在地下,蹲在上面,试图排出不纯洁的周伟留在她体内的污秽,她痛苦地坐倒在盆上哭起来&&排得干净吗?这个国家通过十数年的教育灌输在我们精神里的奴性?排得干净吗?这个腐朽的体制所必然造成的贪腐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  注意冬冬弹的这段琵琶,象征着我们内心的纠结。&  &  &&&&&&&&&&&&  下一个场景,周伟走向课室,路边墙上张贴了一些大字报,这时应该是四月份了。&  &  在教学楼门口,周伟向匆匆往外走的朱炜打听余虹,朱炜说在里面,带了一句&那边真吵&。周伟走到课室门口,镜头划过教室,里面的学生有坐在凳子上的、坐在桌子上的、站在门口的、站在桌子上的、站在窗口的、站在讲台上的,这种纷乱配合朱炜说的那句&真吵&,让我觉得这是影射操场的。&  &  (补充一下,这个&真吵&应该指的就是余虹和那个小痞子,那么朱炜是否有告密或者挑拨周伟的意思呢?我有些拿不准,假如周伟是特意来找余虹的,那么告密或者挑拨的还应另有其人。又补充,想起来了,那个小痞子不是以前追朱炜的吗?现在转而跟余虹套磁,难怪朱炜会厌恶。假如朱炜此话是在挑唆,是指李鹏挑唆邓小平铁腕镇压的事?)&  &  余虹的烟抽完了,那个痞子把自己的烟给余虹,会不会是暗指当时香港捐赠到操场的物资呢?更有可能是指美国&输出价值观&?而痞子挑逗余虹,应该是影射国家认为海外反华势力挑动、操纵着学生的行动吧?另外,那句&我听说咱们学校很多女孩子特想跟他上床&,一方面可能影射&美国之音&一类的外国反华势力揭出的黑暗面,另一方面,从影片中周伟的性伴侣之多,这就是挑明了国家有污点,再有,在党国一体化的事实面前,这是说很多人想通过向党献媚捞取个人私利吧。而痞子追着余虹出教室门口的时候对周伟的笑,国家认为是反华势力对中国的挑衅,对吗?这样,周伟扁那个痞子是说国家本来是想反击反动势力的挑衅,是无奈、是误伤,这样的解读成立吗?呵呵,注意那个痞子说着&不打了、不打了&然后反扑了一下。另外一个可能是这个痞子指代国家眼里在操场后期掺合进学生群的&不良社会青年&,如同片头殴打晓军的那些人。&  &  打完后,周伟跑出来气哼哼地质问余虹:&你什么意思?啊?你什么意思啊?你想跟他上床,也用不了当着我的面啊!&国家认为,学生太过份了,太不给面子了。&  &  余虹问他:&你怎么了?&周伟答:&我怎么了,你问问你自己怎么了!&毫无疑问,国家认为学生是咎由自取。&  &  下面是最重要的场景之一。&  &  余虹在周伟的宿舍唱着在本片中颇显得无厘头的《蜗牛的家》,当初运动的时候最流行的都是那些很久远之前的革命歌曲,其他同学的合唱更证实了这个推测&&周伟的宿舍指代的是&操场&。&  &  另外,蜗牛的著名意象是爬得特慢,对应的是要稳步改革的政府,蜗牛的家,呵呵,慢慢改革的国家。&  &  余虹宣布:&周伟,今天晚上我住在这儿!&学生要占领操场。&  &  周伟:&不行。&国家感觉很没面子。&  &  &我靠你怎么来了?快进来进来。&这个想来借宿的明显是影射当年戈尔巴乔夫访华。&  &  &他睡我的床行吗?&&行,没问题啊。&按照接待国宾的礼仪,应该在操场举行正式的仪式,包括检阅三军仪仗队。&  &  余虹耍蛮:&我住这儿!&&  &  结果,只好委屈戈氏在首都机场举行仪式了。&  &  舍友和想来借宿的都避出去了,周伟过意不去,对余虹很生气。国家觉得学生太不懂事,丢了面子,所以很生气。&  &  余虹得意洋洋地去关门,恼羞成怒的周伟拉开门把余虹往外推:&走了,走了。&余虹:&干嘛啊!&对面宿舍的人出来瞧热闹,周伟更觉得没面子了,严正重申:&不行,我说了你不能住这儿。&余虹恃宠撒娇地使性子:&我就住这儿,除非你打我,你打我,我&&&注意余虹说话的时候没看着周伟,学生愚钝,没注意国家已经脸色不好了。&  &  &啪!&周伟忍无可忍地甩上去一耳光。戒、严了。&  &  余虹不信邪:&你再打我一下我就走。&&  &  &啪!&真出事儿了。&  &  余虹呐喊、挣扎、反抗、被征服、被长久地征服&&&&&&&  &  余虹的日记独白:&  &  &昨天,我傻乎乎地在周伟宿舍呆了一个晚上,没有人理我,我和大家一起唱歌,唱的是&蜗牛的家&。中间我想走,但是我犹豫了,我留了下来。后来周伟打了我,我哭了。他一直抱着我,很长很长时间。这不是最不幸的事,最不幸的,是我知道这种事儿以后还会在我身上发生。我诅咒我自己,愚蠢,茫然,心里总是出现这样的幻觉,在我这样如饥似渴、急不可待地想见到他的时候,其实我已经跑过了头,我以为你在远处,而你,静静地从旁边抓住了我的手。&&  &  在五月下旬,学生有过是否撤出操场回校园的争论,相当一部份人撤了,还有一部份坚持不走,后来,导致了镇压。之后,国家严密控制着意识形态,很长很长时间。这不是最不幸的事,最不幸的,是这件事开了先例,以后有人想要抗争,就得先掂量一下后果,这是近二十年稳定的原因之一,但是,有不自由就会有抗争,假如人们不再肯采用和平的方式抗争,这是不是最不幸的事?在事后的反思中,我们很容易责备自己愚蠢并且变得茫然。或许,在我们热切地追求自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做了过份的事。其实那件事,学生认为自己是为了祖国的利益,而国家(即政府),也认为自己是为了祖国的利益,或者说,党国一体的政府认为党的利益即是国家的利益。&  &  (补充,&我以为你在远处,而你,静静地从旁边抓住了我的手&,或许还包括这样的意象,学生们以为国家最终会顺应民心作实质上更深刻的改革,但,国家冷静&冷血&地征服了学生们)&  &  事后,周伟与余虹出来散步,余虹紧紧抱着周伟的胳膊,周伟却看着别处,余虹的一颗心全在周伟身上,但周伟却明显在想着别的事情&&&&&&裂痕既已明显,周伟也不想将就。余虹放开周伟的胳膊,转身背对着周伟伏身在游泳池的铁栏杆上。周伟脱下外衣给余虹披上,借机抚慰一下余虹,余虹感动地转身扑入周伟怀中,但周伟并没有抱住她,余虹也旋即感受到了周伟的冷漠,离开周伟的胸怀看着他,周伟冷静地说道:&我们分手吧。&余虹肯定没想到,不可置信地看着周伟的眼睛,周伟继续冷静地说:&真的,我想好了,我们分手吧。&&  &  事后,国家可能有些内疚,但无法认错,因此只能选择分道扬镳&&&&&&这几届学生全都不可重用。&  &&&&&&&&&&&&&&&&&  余虹在盥洗间里自虐一样地干活儿,忽然遭到自己曾誓言报效的祖国的抛弃的学生们,很可能大都有过自暴自弃的心路历程吧。&  &  走在路上的李缇忽然看见在楼顶边缘徘徊的余虹,大惊失色,冲上顶楼,余虹在迷茫中转过身来,看见是李缇,展颜一笑,这笑容,是那样地凄楚。李缇抱住余虹&&&&&&&  &  事件之后,我们曾彻底地迷茫,以我本人来说,之前一直想的是报效祖国,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压抑消沉,直到把祖国与国家的概念彻底分开才找到了生活下去的意义,祖国是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是我们灵魂的归属地,而国家,不过是一个强权统治机器。所以,余虹在楼顶徘徊并非是想自杀,她只是找不到意义和方向。李缇的拥抱与抚慰、余虹的展颜一笑,其意象是在东欧发生的剧变,在关键时刻抚慰了我们受伤的心灵,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方向。想想流行的东欧作家的书,从米兰昆德拉到哈维尔。&  &  另一方面,事件发生后,即使当时还未发生剧变的前苏联与东欧集团各国领导阶层,他们所公开发表的各种谈话与声明,基本上是异口同声的表示遗憾。(更正,唯一的例外是前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他说&武力镇压反革命人士是对的&。后在东德首都柏林爆发一连三次的要求政治改革的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后,为了平息游行被罢免)&  &  同时,这一段,也算是给&但是现在的我和过去可不一样了,尽管我的现状十分难堪,尽管我心头十分沉重,乌云遮日,可是现在我毕竟可以马上快乐起来,我就是有这个本事。我觉得我有前途,眼下越是悲惨,我就越有前途&这段独白作了一个注脚。幻想被现实残忍地击得粉碎,我们成熟了,我们心底有了坚强的力量,支持我们在难堪甚至悲惨的处境里有足够的信心坚忍前行。&  &  夜里,李缇与余虹比肩而卧,这段对话在我看来,包含了好几层意思。&  &  李缇说:&我要是男人,一定牢牢抓住你。&(喻国家控制之严)&  &  余虹:&你是指在床上吗?&  (喻&这种控制仅限于意识形态吗?&)&  &  李缇:&我指的全部。&  (当然是指控制了方方面面,包括档案、户口、毕业分配,甚至孩子的出生权)&  &  余虹:&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自由已经根植我心)&  &  李缇:&周伟就行。&  (国家曾经可以)&  &  余虹:&是吗?&  (女性式的否认,愈是压制,我们追求自由的心愈是迫切、坚定)&  &  李缇:&嗯。&&  &  余虹:&他现在不理我了。&  (国家坚决地放弃了这一代人,多少人的生命就此虚度)&  &  李缇:&他是被你吓着了。他这种男人哪,喜欢温柔的女人,你这么生硬他一定会阳痿的,真的。&&&&&&今天你在楼上,真的吓坏我了,我以为你会跳下去呢。&&    (这一段似乎有些复杂了,事实上,事件的结果是绝大部份学生和老百姓被吓着了,但是,之所以会造成选择这样的解决方式,恰恰也是高层被吓着了,当时学生之所以在操场不走,是因为有些学生主张坚持到六月二十日召开全国人大特别会议,这真真切切地威胁到了他们的统治。当时人大委员长万里正在美加访问,曾发表支持学生的讲话,学生热切盼望万里回国主持公道,结果万里被高层指示取道上海回国,一到上海就被软禁,声称卧病,直到江泽民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李缇这样解析周伟&这种男人&,是为她和周伟走到一起作了个铺垫,李缇是个&温柔的女人&,东欧是和平演变。而李缇与周伟走到一起,这意象是中国走在了东欧高压统治的老路上,这事儿不新鲜,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东德全都曾经镇压过。至于余虹徘徊在楼顶,就是在绝望或者极大的失望中的失落了生命的意义导致的找不到方向的迷茫)&  &  余虹:&跳下去很容易,但是我不会。&  (超越了死亡的诱惑或者威胁,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愈趋成熟)&  &  之前试过的那块花布做成了衣裳,余虹与李缇一人一件。这件花衣裳是否是指要求自由、人权的思想?东欧早就有过,被镇压了,波兰团结工会又重新开始,这一段与中国学运其实是性质有可比处,而且互有影响。&  &  背景歌声是《Solo por tu amos》,英文意为Only for your love,歌词英文转译如下:&Only for your love&&&&&&&&&&&&&&&&So many time I&ve tried to forget you&But the deep pain in my soul will not abandon me&And I&ve tried many times to forget you exist&But I&m a prisoner of your memory&And a love I never had&Chorus:&Please, heart&I don&t want to suffer anymore&Life has taught me many things&And I know you are not meant for me&Please, heart&I can no longer pretend&I wish you the best in your life&And I want you to be happy&I&ve tried many times&To say I don&t love you&But I always lose that battle&And I end up loving you like this&(Only for your love, only for your caress)&(Only for your love, only for your caress)&There&s no reason for my affection&There&s no reason for my love&I simply love you&And I don&t know what I&m going to do&For your love&(Only for your love, only for your caress)&I feel a fire in my soul burning my heart&I only want to put it out&And take away this pain&Only for your love&(Only for your love, only for your caress)&(Chorus)&I&m remembered many times&All the time that&s I&ve wasted&But the world keeps on turning&And I will remain in love with you&  &  在绝望中痛苦挣扎的灵魂,只因我们那被国家自小灌输的&爱&&&&&&&&  &  年轻人不一定知道这首歌,我们可是从小就被唱入了心灵深处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小时候没人揭示给我们:他们灌输这爱,就是为了可以永远无偿地占有我们的奉献、我们的身体一直到心灵&&我们的一切。&&&&&&&&&&&&&&&&&&  余虹的日记独白&&&&&&&  &  &凝视着镜子里自己的脸,这不是一张少女的脸,而更像是一张成熟女人的脸。错综的心愿,早熟的感情,太多冷漠的情绪,全写在脸上。一看自己这张脸,就想起旁边的另一张脸,真希望镜子里会同时出现这样的两张脸。&&  &  这一段对我来说不是很好解读,或许,这是想说,争取民主自由的事业,在中国不是新生的运动,而早已饱经沧桑,起码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但&更像是一张成熟女人的脸&,更象,毕竟不真的是,在多年的灌输、掩盖与镇压之下,这忽然觉醒的一代,骨子里还是象早恋的感情一样青涩稚嫩。错综的心愿,点出了参与运动的各色人等追求的复杂,其中自然不乏投机钻营者。&冷漠的情绪&,难道是指这次运动失败的病根,是没有结合广大工人农民的根本利益,只顾着一个当时尚显得虚幻的民主、自由?是的,虽然市民们支持&反贪污、反官倒&这种要求公平的口号,但民主在当时根本就是条件不成熟,自由也不是当时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所以这次由学生与知识分子发起的运动当然没有稳固的基础,失败是必然的,只是失败的方式太惨烈了。&  &  关于&冷漠&的一个例证是,三位无畏的年轻人泼油漆污了城头毛的画像,结果学生纠察队抓住他们交给了公安局,因为担心此事给政府造成镇压的借口。&  &  &一看自己这张脸,就想起旁边的另一张脸,真希望镜子里会同时出现这样的两张脸。&这句话特别费琢磨,我猜这应该是指类似中间道路的解决方式,即和平演变,进行温和的不流血的改变,而且避免产生东欧式的市场乱套经济低迷。&  &  这句话后半段的背景转为余虹与李缇相拥而舞,我猜这是说东欧后来的转变对我们这些LOSER的触动。&  &  后来她们跳起了节奏欢快的舞来,开始她们双人舞,小冬冬在圈外跟着兴奋但参与不进来,后来开始转着圈跳集体舞,三人的顺序是李缇、余虹、冬冬。结合后面余虹教冬冬自慰,这应该是说我们受到了欧洲自由风的启蒙,又启蒙了其他的学生。所以,余虹所代表的&我们&,并非是指全部的学生,而是指得风气之先者,这与余虹比较独立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不可否认的是,某些人心里对自由的追求的确是比其他人来得更强烈更坚决更彻底的,就象你可以圈起一只狗,却很难圈养一头野狼。&&&&&&&&&&&&&&&&&&  跳完舞回宿舍,走在楼道里,李缇对余虹说:&哎你知道吗,我今天跟周伟聊起你。&&  余虹:&说什么了?&&  李缇:&他说你神经有问题。&&  余虹:&你怎么说的?&&  李缇:&我说你别傻了,人家余虹心里明亮着呢。&&哎哟这衣服怎么都乱挂一气啊&&怎么啦?嗯?怎么了啊?我说错什么了吗?&&怎么了?&&别这样&&&&  余虹靠在墙上哭泣&  &  这一段,从爱情上解释,是李缇跟周伟有些不对劲了,虽然周伟是李缇介绍给余虹的,李缇居中调停也是正常的,但李缇的话似乎有自己跟周伟常聊的意思,特别是她说周伟&傻&有亲昵的味道,而后面李缇的确跟周伟有了关系,所以这里暗示的是周伟又有了新的&不纯洁&,也就是我们又发现了国家的不纯洁处。周伟说余虹&神经有问题&,也许是说国家认为运动只是年轻学生们头脑发热,所以开始并没认真对待(导致后来在慌乱中又反应过度)。而&衣服乱挂一气&大概是指游行中各种各样的横幅?这是一个转折,从这里开始,本片从寓言转向写实。&  &  下一个镜头,那个痞子撕大字报,与其他学生发生了冲突,周伟赶来,平息了纷争&&这有些不合常理,应该是校方比如保卫处之类的才会撕吧,但我不是出身于北大,不清楚是否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  这个痞子的各种意象对我来说颇有些诡异,或许是我很难站在政府的角度来看待那次事件吧。当然,存在一种最简单的可能,就是这痞子的意象就是某些受到ZF指使蓄意捣乱的人,但,我没有足够的证据,存疑吧。&  &  那年的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去了操场的,先是胡耀邦逝世,知识界与学生自发悼念,后来是大会堂请愿、新华门请愿、四二七游行、五四游行,五一三绝食才开始在操场。从前后顺序看,这时似乎是四二七游行前后。&  &&&&&&&&&&&&&&&&&&  余虹的日记独白:&  &  &近来在我的生活中,有几件事情值得记下,也想告诉周伟。第一件事,是决定跟周伟的分手看来没有奏效,可能注定我要跟这个人牵扯,哪怕分手了;第二件事,别看宋萍那么正经,其实是个偷书贼,她前前后后偷了很多书,而且陆陆续续地都搬回了家。第三件事,是我教会了东东怎样自慰,有一天,我把她带到李缇的房间,我让东东照着镜子,好好地看看自己的身体,感觉自己的身体,那阵子老是我跟东东两个人在一起,后来我们认识了两个男孩,是外校的,有一天晚上,他们到我们的宿舍里来玩,后来他们留在我们宿舍,一个跟东东睡,一个跟我睡。第四件事,今天,全天待在游泳池,中途可怕的事情再一次发生了,我完全没能让自己安静地坐着,我想继续写字,但我做不到,我采取通常的办法,紧紧地闭上眼睛,身体一次次地渗出汗水,我很想平着躺下,平着躺下,这样会对我有利,然后我走到游泳池的底下,在深水区和浅水区的交界处,坐下来,气息在一丝丝耗尽,我对恢复完全没有把握,我无知觉了。第五件事,北大的学生,去了天安门。&&  &  这一段是相当重要的独白,它解析了运动的由来,注意,在连贯地说了前四件事之后,停顿了一下才开始说第五件事,因此,前四件事都不过是引发第五件事的原因。&  &  第一件事,这是我们的祖国。祖国的事跟我们注定牵扯。&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我们的人民&政府是我们的政府&我们不喊,谁喊?&我们不干,谁干?&    (&&引自当年《绝食书》)&  &  第二件事,前文已述,宋萍的意象正是某些表面正经背地贪腐的官员,如李鹏之流。&  &  第三件事,李缇的房间是代表自由的,我们把自由的幻想以及行动的理念传播给其他尚在懵懂的同学,让他们产生对自由的渴望并以行动追求。外校的男孩,是说北大同学继而向外校传播这种理念,并进而联合各校一起追求自由。性乱交么?性是喻指自由的,假如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都没有自由处置的权利,他追求的任何自由都将因为骨子里的保守而有了严重的局限与虚伪。解放心灵必先解放身体,性自由先于心灵自由而来到,欧美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纯洁么?假如学生运动有不纯洁之处,那么周伟所代表的意象&国家&是不纯洁在先,这未始不是余虹的&报复&或者男女平权理念。另外,想问,是谁玷污了青少年的心灵?&  &  注意,这时的背景里学生们开始走出校门去游行了,这里我有些疑惑,因为四二七与五四两次游行都是白天的,而之前去大会堂与新华门请愿就是晚上,但这里又没有出现悼念胡耀邦的横幅,可能娄烨是模糊处理了吧。&  &  与外校男生的一夜之后,闪现的是人来人往的北大三角地、空荡荡的课室、窝在宿舍里打牌的学生,那一定是罢课的日子。&  &  第四件事,我想不明白游泳池、深水区与浅水区的交界处代表什么,或许什么也不代表,但余虹的痛苦我觉得不是周期性的痛经,联想前文的&那样就不疼了&,我觉得,她与周伟的不洁的性生活给她造成了妇科炎症(因为&包皮过长引起的藏污纳垢&),引申出的意象,我们既受了国家多年的教育灌输,这给我们追求自由的身心肯定带来了痛苦与阻滞,而且,国家的不纯洁(藏污纳垢)也造成了我们的痛苦。&  &  另外,&我完全没能让自己安静地坐着&,是否指学生觉得静坐示威已没用了(当时政府对策是拖延)?所以才采取了绝食抗争的极端方式(当时流行一种说法,绝食七天,没有政府可以置之不理,这是被政府拖延对策逼出的下策)。而&我采取通常的办法,紧紧地闭上眼睛&是说国家一如既往地假装看不见吧?那也可以解释国家在求变的剧痛中盲目无视。&  &  &气息在一丝丝耗尽,我对恢复完全没有把握&,正是因为绝望,我们才使用了极端方式。&我无知觉了&,正是从绝食开始,事情急转直下地失控了(无知觉,便只余下了直觉,尽管我有不同的看法,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针见血的看法,包括柴玲那段引起广泛诟病的对某记者发表的谈话,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少女在难以承受的压力、绝望之下直觉的看法)。那么,我猜这&深水区与浅水区的交界处&就是指的分水岭&&&&&&绝食是该次运动的分水岭。&  &  第五件事,绝食开始了。&&&&&&&&&&&&&&&&&  然后是学生们开始上街,从横幅上的&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来看,结合后来余虹、李缇、周伟在深宵的漫步,我觉得这更可能是五四大游行。注意车帮上&我的自由属于天与地&的标语,我觉得,大部份北京学生的真正追求是自由,本片的主旨就是对自由的追求与坚持。&  &背景是张扬青春、宣泄热情的《氧气》&  对我笑吧笑吧&  就像你我初次见面&  对我说吧说吧&  即使誓言明天就变&        &  享用我吧&  现在&  人生如此飘忽不定&  &  想起我吧&  将来&  在你变老的那一年&  &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最后和爱情&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最后带我离去&        &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我的爱情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  &  本片的音乐与歌曲都是煞费苦心的,现在来试着解构这首歌。&  &  &对我笑吧笑吧,就象你我初次见面&,从追求自由的角度,八九年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要说&就象你我初次见面&,那么这初次见面就只能是指五四运动,其它的文革、四五都不作数。&  &  &对我说吧说吧,即使誓言明天就变&,让我想起李鹏的变脸,当然,在事后的高压里,很多人也不得不忘却了曾经的誓言,而流亡国外的那些人,也变了味儿,人离乡贱啊。无论如何,青春,青春期的少年人,总是会有那么多无法预测的改变。&  &  题外话,有些外国友人认为李朋鸟是一位铁腕政治家,坚守保守主义阵营,最少他不是投机者。这与我的感觉不同,或许是逆反心理作怪,我一直认为李是反复无常的懦弱小人,但理智想来,认为李是铁腕人物的评价是非常有道理的,事件在上层的斗争中,胡耀邦赵紫阳都是在关键时刻服从组织原则退让的懦弱者,改革派因此变成了 LOSER,李朋鸟虽然表面上反复无常,却都是为坚定维护保守派利益这一个目的,甚至不顾后果地悍然镇压,的确够格被称为铁腕,虽然他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却敢于把自己选择的道路走到底。比之于史,事件就是改良派的失败,只不过戊戌六君子变成了整整一代曾经的&天之骄子&而已,事实证明了改良没有出路。实际上,邓当年亲自挑选的胡赵配是最能执行邓的改革开放方针的,胡耀邦因接受境外记者陆铿采访时说了一些实话以及八六年学潮而被迫辞职之后,赵李配是平衡的,李是代表保守派利益的,邓与另一位大佬陈云是对头,陈云是搞计划经济的,所以改革不能顺利进行。事件后,江是陈云与另一位大佬李先念提名的,他在三位大佬中谁也不想得罪。结果江李配对邓的&改革开放不能变&的政策不执行(变成了胡赵配的反面),邓讲话不灵了。在九一年一月邓在上海发表&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搞市场经济&的讲话也未被江李配响应的境况下,邓不得不以八十八岁高龄南巡,发出&谁不改革谁下台&的警告,所幸邓虽然于八九年底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退休,但仍通过杨尚昆掌握着兵权,我们才有今天,否则恐怕现在是走在北韩那条路上了。&  &  &享用我吧 现在 人生如此飘忽不定&预示了余虹后来的飘零,反衬出这时的享用青春。是啊,人生得意须尽欢,所以有热情就尽情宣泄,青春就该张扬,老了回首时,假如平平淡淡,虽然幸福,怎堪回忆?即使早逝的魂灵,也真真切切地为自由活了一把。这十九年来的青春,可曾象火焰般飞扬?&  &  &想起我吧 将来 在你变老的那一年&听说李朋鸟现在重病卧床,还不忘扶自己儿子上位,想起我们,他或许象义和团一样无知无畏么?而DVD菜单的背景音乐就正是从这句歌词开始的,这说明本片无疑就是娄烨给我们的青春立的一座纪念碑。&  &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最后和爱情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最后带我离去&&  &  事件的结果,一些英勇的魂灵随风而逝(有你最后带我离去),对祖国的爱(凝聚力)烟消云散(有你最后和爱情)&&&&&&&  &  对于事件的后果,每个人都有个人体验与看法,这里我再摘录一段袁剑先生的《大裂变来了?》,除了 WINNER 之外,普通人应该是很有共鸣的:&  &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高速的经济增长一直是政府的主要合法性来源。而对于1989年之后的中国来说,则尤其如此。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使中国快速转变成一个彻底的世俗国家。在所有的认同都烟消云散之后,经济增长就变成这个世俗国家最新的意识形态。可以说,除了策略性的民族主义之外,经济增长是1989年之后中国官方与民间、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以及其他林林种种的利益主体之间所达成的唯一交集与共识。虽未明言,但中国政府与民间却达成了一种显而易见的默契:政府许诺高速经济增长,而民间许诺放弃所有的政治诉求。这实际上就是邓小平先生所谓&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历史由来。作为一个嗅觉极其灵敏的老资格政治家,邓小平显然非常精准地把握了中国在1989年之后的精神脉动。在他看来,高速经济增长可能是继续凝聚这个在精神上已经彻底裂解的国家的唯一法宝。于是,增长不仅成为官方与民间的一种隐性契约,也成为中国官僚系统头上一道紧箍的精神魔咒。在相当程度上,它就是1989年之后,中国官方与民间共同认可的一部隐性宪法。不过,经济增长作为一种民间与官方共享的意识形态,实际上暗含了这样一种假设,那就是:经济增长必定可以带来普遍而且相对平均的福利改进。1990年代之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确具有这种特点,这也为经济增长成为一种新的国家认同,提供了经验基础。然而,这只是一种错觉。我们将会看到,实际上,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带来福利的改进,更不会自动将增长红利以一种可以接受的平均程度分配给全体国民,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它甚至可能带来福利损害。而当它作为一种压倒性的政治任务和政治录用标准时候,经济增长就可能被中国各级官僚系统推向极端并成为他们邀功请赏的统计游戏。不幸的是,中国19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经济增长就非常经典的诠释了增长的这种另类意涵。&&  (有兴趣的人,原文在这里:/blogs/mozhixu/archives/155066.aspx)&  &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现在,通胀不期而至(其实早晚都会来临),更危急的形势摆在眼前&&&&&&&  &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我的爱情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  &  其实对于我这种没兴趣走仕途的人来说,民主在当时是虚幻的,最多只限于老百姓要有上达天听的渠道,在人民要过怎样的生活这个问题上,国家应该听听人民的想法,而不是主观地把自以为是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民。但是我会强烈争取的,是天赋的人权,即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有自由选择与发展的权利。&  &  那时候,我们透支了这个王朝可以给予我们的自由,我们在热情甚至狂热中飞在了虚空,镇压之后,对祖国的爱走到了尽头,假如不是有对内那么强大的军队,失去认同感与凝聚力的这个国家将走向裂解。&  &  另外,在这首歌中交织的&一无所有&,首先,向中国摇滚的教父崔健致敬,超出于音乐成就(把摇滚带进中国并发扬光大)之外的,是老崔敢说真话,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真话,但很少人敢公开讲出来。另外,因为学生们一无所有,无产者无畏,才会抓自由的理想抓得这么紧,有些人宁死也不肯放手。&  &  注意背景里的火车站,一方面,当时外地的大学生进京支援,另一方面,北京也有大学生去外地传播的。另外,注意火车站门口那个白底的通告,而学生们从车窗下车,那时候,对于国家发布的《通告》,那些没道理的根本没人理会,而四二六社论更是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四二七游行)。&  &  那段旌旗招展的画面,无论看多少次,我都会起鸡皮、内心热情涌动、情难自已,甚至会泪流满面。我想,这是曾经历过与未曾经历过的人的差别(某位现在的留学生曾说,看这些资料看到麻木,是的,不是自己的生活,看多了或许真的会麻木吧)。今天看到了陈晓卿老师博文里的一段话,说有个朋友自打买了燕京啤酒的股票开始,就只喝燕京啤酒了,我觉得或许我也就是这么傻的人^_^&  &本来只想解析娄烨的观点,但是当年的激情在心底涌起的时候,就禁不住写进了自己的看法,好在这是我的&过度阐释&。&&&&&&&&&&&&&&&&&&  余虹、李缇、周伟三人在深夜的街头漫步,结合我自己的经历,这该是五四大游行后三人步行回学校。开始三人的奔跑,我觉得是指,我们的行动让这个国家在世界面前展示了新的活力。周伟背着余虹转圈,搞得周伟晕乎乎脚步踉跄,余虹更是晕了,呵呵,这次运动来势之猛,连国家都晕乎,学生们更晕。&  &  周伟一左一右搂着余虹和李缇,唱起了前苏联民歌《山楂树》,这个意思,请看《山楂树》的歌词&&&&      山楂树&  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  暮色中的工厂在远处闪着光,&  列车飞快地奔驰,&  车窗的灯火辉煌.&  山楂树下两青年在把我盼望.&  当那嘹亮的汽笛声刚刚停息,&  我就沿着小路向树下走去.&  轻风吹拂不停,&  在茂密的山楂树下,&  吹乱了青年钳工和锻工的头发.&  啊茂密的山楂树呀白花满树开放&  我们的山楂树呀它为何要悲伤&     music......&  白天车间见面,我们多亲密,&  可是晚上相会却沉默不语.&  夏天晚上的星星静瞧着他们两人,&  却不告诉我,他们俩谁最可亲.&  秋天大雁和歌声已消失在远方,&  大地已经盖上了一片白霜.&  但是在这条崎岖的山间小路上&  我们三人到如今还徘徊在树旁.&  哦,最勇敢可爱的呀,到底是哪一个?&  亲爱的山楂树呀,快请你告诉我.&  亲爱的山楂树呀,请你告诉我.&      ---end---&  &  这是关于三角恋爱的一首歌,代入余虹代表学生、李缇代表东欧、周伟代表国家的意象,那是说,国家在顺应人民的要求与象东欧过往那样镇压的意见之间徘徊不定,事实上就是党内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  &  假如你仔细观察周伟拥着两个人的镜头,还可以发现,相对于李缇的顺从,余虹明显比较独立而有些桀骜不驯。&  &  欢乐过后,陷入了有些尴尬的沉默,再次并排行走的时候,注意,李缇走在中间,周伟、余虹分列两旁,这大概是指,国家偏向了象前东欧那样强权压制。&  &  余虹的画外音再次响起&&&  &  &当我将要航行远方,&   我问他可愿离开故乡,&   我听见他悄悄地和我离别,&   告诉我莫把他惦念。&   我看他那样坚决,&   我就轻轻地说再见,&   不是为了离别,&   但是我泪流满面。&&  &  这一段,我这样解读&&&&&&当我们的要求从惩治腐败过渡到要求新闻讲真话再到后来的要求进行政治改革,要求民主、自由的时候,国家可愿放弃专制?李朋鸟、袁木之流一再拒绝,并用军队进京戒严表示了坚定的决心,从此我们就与这个腐朽的独裁政府分道扬镳了,我们没有离开这片土地,但是国家这次彻底伤了我们的心。&  &  注意独白中李缇的画面,身旁的桌子上放着余虹的画像。&&&&&&&&&&&&&&&&&&  李缇在楼道里等周伟,周伟在楼道口犹豫了一下才走过来,李缇扔掉烟拉着周伟进了房间,两人即刻干柴烈火起来。不巧的是,周伟忘了给门上锁,竟被保卫科的人捉奸在床。&  &  余虹去找周伟,在楼下遇见了周伟同宿舍的舍友,这个带眼镜的老实巴交的男孩子告诉余虹:&你好,那个,我来是想告诉你,周伟跟李缇好了,他们俩的事学校教务处都知道了,马上就要公布了,你以后别再去见他了。&余虹回身就走,旋即又回过头来说了一句&你赶紧给我滚&。&  &  这一段我本来也不懂,反复看了几遍,原来周伟与李缇是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里干活儿^_^ 那么是说高层斗争里保守派占了上风,国家在准备走上东欧以前的强力镇压的道路了(注意周伟的动作强横粗鲁,李缇叫他&轻点&)。然后内部有人透露了&保守派得势,马上将实行戒严&的消息出来,劝学生不要再请愿了,却不被学生理解,而且起了反效果。这是有实事的,赵紫阳失势,鲍彤传信,后被判刑。&  &  余虹回宿舍时,在纷乱的楼道里被晓军一把拉住,看见晓军,余虹先是出乎意料地愣了一下,而后高兴地问了一句&你怎么来了?&,晓军语焉不详地答了一句极模糊的什么(实际是&没什么,就是来看看你&,故意模糊处理了),余虹就忽然悲从中来地泣不成声了,她扭头跑回宿舍,拉开冬冬,继续站在床前委屈地哭泣,然后情绪激动地拉着晓军想冲出宿舍去,嘴里喊着&我要回家&,晓军拦住她,说:&你先冷静一下&&冷静下来好吗&&冷静一点,啊&&坐下&&坐下&&冷静点&&&&  &  暗夜里,晓军和余虹和衣而卧,激动过后十分疲乏的余虹睡着了,一直睁着眼的晓军悄然离去&&&&&&&  &  这一段里的晓军明显是影射赵紫阳的,十九日凌晨,已明确感到无力回天的赵紫阳赴&TAM SQUARE 看望学生,有一番催人泪下的讲话,暗示绝食无用,劝学生停止绝食,这个讲话里也几次说到&冷静&这个字眼儿,但赵可能自己也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亮相,他旋即被迫离开政坛并遭到软禁。&  &  假如你执意要把本片看成一部纯粹的爱情片,你当然有理由质疑娄烨滥用法国投资者的钱,拍了一部貌似很粗糙的电影,有些人莫名其妙地出现又消失,整个故事都没有细节方面的周到的交待,但是从一部伪装成爱情片的政治寓言来看,一切情节都是为了交待那年夏天所发生的事在某个人眼中的映像,而又能在爱情的表象上自圆其说,这就是本片的成功之处。&  &  余虹被喇叭声惊醒,发现晓军不见了,急忙跑出去寻找。她来到操场(THE TAM&SQUARE),这里有捐物资的,有唱歌的(虽然唱的歌有些杂乱,但秩序尚好,主要唱的是&团结就是力量&,说明学生们紧张而害怕)&&若古也在找人,他终于找到了李缇,两人相拥在一起&&忽然间,枪声骤然响起,一下子,人群大哗,乱了&&晓军也在找余虹,但两人始终没有相互找到,若古与李缇惊愕地看着周围四散奔逃的人群,那个被周伟痛扁过的小痞子、曾被宋萍痛斥过的朱炜曾经的男友大喊着&快跑、快跑&,后来在宿舍里砸啤酒瓶子的白脸的&君&,此刻满脸茫然&&&&&&&  &  余虹与晓军相互寻找,最后时刻在操场的人并不都是一直坚守在操场的人,有寻人而来,有增援而来,具体到我自己,虽然自绝食开始我基本上一直在广场,但二十五六日我目睹了广场秩序趋乱之后,二十七日,我把我校的学生都劝回了学校,六月三日是星期六,我打算回家看看,一进城区范围就没有公交车了,我走到新街口,诧异地发现十字路口中间停着两辆军绿色大轿车,居然有些半大孩子举着槍在车顶上炫耀,车厢里也有一些人拿着槍,我大惊失色,问那些人是怎么回事,他们说两车軍人在这里被老百姓拦住,那些軍人扔下槍便徒步离开了,但是槍里没有激发器更没有子弹&&我就觉得要出事。后来走到大会堂附近,又看到有年轻人(有些象痞子)与围护大会堂的軍人发生冲突,各有受伤,会出事的预感更强了,经过天安门时,忽然发现广场上又出现了我校的旗帜,我很奇怪是谁在那里,过去一看,却原来是一些我不认识的88级小同学,三十几个,我跟他们讲了我一路看到的情况,说今晚怕是要出事,让他们赶快离开这里,回家或者回学校。结果,男孩子都被我劝走了,剩下十来个女生却怎么也不肯走,这下我傻眼了,就这些小姑娘,一旦乱起来,一挤一推,怕没被大棒子打死也会被踩死(直到清场开始之前,我一直以为最糟糕的情况也不过就是象七六年四五时那样派些人拿大棒子驱赶我们,最多也就是把不肯走的押上大卡车拉到监狱去坐牢而已,事实上清场开始后,我根本没能顾得上她们),怎么办?苦劝无果之后,我只能回校去搬些男生来试图保护他们。最后,我进入广场时已是午夜十一点五十分了,几乎就是我们刚进去,广场就被封闭了。所以那夜我在廣場,真是阴差阳错,误打误撞进去的。&  &  若古与李缇惊愕地看着周围四散奔逃的人群,事件发生后,不但西方世界舆论哗然,我们的社会主义友邦苏联、东欧集团也是十分惊愕,纷纷表示遗憾。&  &  那个小痞子挑拨余虹与周伟的关系(即挑拨学生与国家的关系)、撕大字报,这时又制造恐慌与混乱,就象国家说事件是由一小撮坏蛋挑拨起来的那样,我也怀疑国家为了达到镇压的合理性,是否有派遣特工制造事端(上面所述军人胆敢放弃武器离开,百分百是设套,而且后来得知,这样的事情似乎在不同的几个地方都有发生)。&  &  槍声一响,很多人都因为意想不到而傻眼、茫然、难以置信。&  &  纷乱中冬冬去找周伟,告知操场出乱子了,余虹与晓军不见了,晓军要送余虹回家,&她不让我说&。&  &  这一段我找不出对应的意象,有两个疑惑,一是上一次操场出乱子,是因为晓军的车占了篮球场的位,与打篮球的人起了冲突,结果晓军为了保护余虹,被打得鼻青脸肿,假如那时的晓军代表父老乡亲,那么那个场景是否喻示了老百姓为了保护学生而承受了镇压时惨痛的损失?二是冬冬说余虹不让她说,可能是代表了余虹决心跟周伟决裂。&  &  但很明确的是,这一段的作用是为了引出后面周伟拉着冬冬走上街头时所看到的情景,你要注意,一直是周伟拉着冬冬走的,代入他们各自代表的意象后,其含义是,这段&街头即景&,是国家有意宣扬给&不明真相的学生与群众&看的,那么,你就明白为什么这一段很多人说&拍得很假&的缘故了。看看,失去理智的打砸烧的暴徒、不明真相的麻木的看热闹的愚民,克制的、一直&对天鸣槍&驱赶的士兵,多么熟悉啊,每次发生恶性事件时,我们都会温习一遍&&如果国家有错,错在镇压晚了,手段太仁慈了,是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在虎视眈眈的士兵面前安然走开的,一方面,四日早晨我们撤出广场时,本来两边的士兵一直拿着大头棒子毒打学生,当我走近那条通道时,一个穿西服的人对那些军人说:&别打了,这些都是学生。&,我这才能安然走出来。另一方面,即使到了六月八日左右,一天夜里,几个结伴穿越长安街的人被巡逻队截住盘问,其中一位年轻人,就因为在回答自己的身份时说了一句&我是XX学院的教师&,便不由分说当即被在肝脏部位打了一槍,并弃于当街。巡逻队离开后,一位勇敢而善良的市民冒险背他到二龙路医院,却因为没有血浆、没有药品,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痛苦中逝去,这是我在医院里亲眼目睹的。但是很抱歉,三日夜至四日晨我在广场,而且那天我是从德胜门进城,从城市的北面穿胡同走小路进入广场的,对在西长安街以及天桥等地发生的惨烈之事竟毫无所知。&&&&&&&&&&&&&&&&&  瓢泼大雨中,镜头闪过&提前放暑假&的&紧急通知&。&  &  周伟的宿舍,几个人都低着头坐着,&眼镜&萎靡、&长发&压抑,周伟在抽闷烟,&白脸&冲开门进来,在压抑中提起啤酒瓶喝了两口,倏然将酒瓶砸碎在地上开始发泄,挣扎着被周伟压制住了。&  &  事件后的那些日子,除了去医院认回了我校一位死难者的遗体并送去八宝山火化,以及两次被公安局叫去讯问的事有比较清晰的印象之外,其它的时间都好象是做梦一样,能记得起的事很少,而且全都面目模糊,疑真疑幻,一方面,可能是那时的我心力交瘁,一方面,也可能是潜意识就想要遗忘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我不记得到底是否下过大雨,但清晰地记得事件后的某天黄昏,不知是晴天还是多云,但绝对没下雨,在日落之后的霞光里,远处传来沉闷的雷声,我总怀疑那是炮声(那时的确有传言说一支没带弹药的部队的高级军官在身先士卒地向拦阻的老百姓解释情况,请求群众让路时,被另一边冲来的一路用子弹开路的另一支部队的流弹击毙,结果这支部队当即回去拉弹药来要火并,但是此事没有任何相关资料,只能归之于流言。那时的谣言有无数种)。那时的教师学生们都压抑、萎靡,某人说的&镇※压让所有人都突然阳痿了&虽然有些恶毒,却也不得不承认,是有点忽然被去势的意思。&  &  余虹的宿舍里,冬冬不成调地谈着琵琶,余虹披着雨衣冒雨跑回来,之后,冬冬带着对周伟的不满和为余虹的悲伤,跑去周伟的宿舍给周伟传余虹的话:&余虹,她走了,她叫我来告诉你,她不想再读书了,以后你不要去找她了,你们完了&&你们之间,一切都结束了。&周伟无话可说,只淡淡地问:&什么时间走的?&再也无法压抑悲伤与不平的冬冬摇摇头,猛地推了周伟一下,转身跑开了。&  &  注意,自那次五四大游行后深宵步行回校以来,余虹再没有与周伟一起过。所以前面那段独白:&当我将要航行远方&&&是心灵的告别,这里冬冬传话是行动的告别,后面接通电话后不出声就挂掉是无言的结局。所以结尾处&你走你的高速路,我过我的人行天桥&在这里已经作了铺垫了,因为这么多年来,这个政府的独裁本质并未改变。&  &  既然无法报效祖国,还读书干嘛?自我放逐这种抉择是余虹独立、执着、天性自由的性格所致,也是她读中文系,受中国古代文人风骨影响所致吧。这样的学生只是那一代人中的一部份,但却是最坚强的一部份。&  &  &&&&&&&&&&&&&&&&&&&&&&&&&&&&&&&&&&&  &  火车上,余虹靠在老式硬座车厢过道上,眼里蕴着泪水却没有流下,是沉思?是伤心?她要回家,试图休整疲惫、自疗伤痛、寻找新的出路。陈旧的体制如同这老式的车厢走着熟悉的老路,但是事件就是火车的汽笛&&&&&&&  &  注意车厢里那些沉默地坐在座位上的旅客,沉默的、安守本份的人民&&&  &  背景里响起黑豹的《 Don't break my heart 》&  &        也许是我不懂的事太多&        也许是我的错&        也许一切已是慢慢的错过&        也许不必再说&        从未想过你我会这样结束&        心中没有把握(心竟如此难过)&        只是记得你我彼此的承诺&        一次次的冲动&        Don't break my heart&        再次温柔&        不愿看到你那保持的沉默&        独自等待&        默默承受&        喜悦总是出现在我梦中&  &        你所拥有的是你的身体&        诱人的美丽&        我所拥有的是我的记忆&        美妙的感觉(oh baby)&        Don't break my heart&  &  这首歌用来诠释本片还是蛮贴切的。&也许是我不懂的事太多 也许是我的错&,我们事后的反思,有经验,也有教训;&也许一切已是慢慢的错过 也许不必再说&,中国错过了顺应历史潮流以政治改革促进经济改革、以自由释放人民最大创造力的大好时机,而且,以惊世骇俗的方式截断了人民推动改革的努力,虽然得到了近二十年的稳定,但是下一次,社会的进步恐怕不会以改良的方式进行了(想想满清末年的&宪政&风波,孙中山的革命),这次以暴力解决争端的方式开了一个十分恶劣的先例;&从未想过你我会这样结束 心中没有把握(心竟如此难过) 只是记得你我彼此的承诺 一次次的冲动&,谁也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正是政府一次次的拖延、一次次的对承诺的出尔反尔造成了学生一次次的冲动,结果双方都严重失控,造成了最后那样令人绝望的结局;& Don't break my heart 再次温柔 不愿看到你那保持的沉默 独自等待 默默承受 喜悦总是出现在我梦中&,祖国伤透了人民的心,人民虽然再次雌伏,但谁愿意看到祖国继续走在独裁的老路上?我们默默承受,我们不再团结,各自隐忍地等待着那终将到来的一天,我们总在等着欢庆胜利的美梦成真的那一刻;&你所拥有的是你的身体 诱人的美丽 我所拥有的是我的记忆 美妙的感觉 (oh baby)Don't&break my heart&,国家拥有的是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虚幻美丽(除了先富起来的一部份人,愈趋美丽的大城市给老百姓带来的只是画饼充饥的幻象),而且掳夺了大部份的好处(你知道吗?掌握了此地绝大多数财富的,只有五百个家庭),我们所拥有的是对八十年代的记忆&&自由,那美妙的感觉&&亲爱的祖国,何时不再令人伤心?&  &  1989,大学秋季学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听说那一年的军.训,时间特别长。军.训是干什么的?军训一般是在战/争/危/机潜伏的小国将知识人才训练成预备兵源特别是预备军官源的。比如台湾一直存在大陆武力统一的焦虑,就实行毕业生必须当兵的政策,随时准备应付战争。中国有必要准备战争吗?中国的唯一够格的假想敌美国,现在出兵损失几千人就得应付国内的反战浪潮,另一个假想敌苏联,以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与核武威慑,怎敢轻举妄动?除非中国想发动战争,但是中国只想有个稳定的环境发展经济。&  &  中国是大国,拥有堪称数量庞大的军.队,又有核武威慑,战.争的威胁很小,本不存在时时忧虑兵源不足的理由,而且当时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十年浩劫后的这十年我们总共才培养了多少大学生?即使要打仗也轮不到派他们上战场吧?但是对知识分子军训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军人的天职是服从,不能问为什么的不给你讲道理的服从,而且此地的服从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多党制的国.家,军队只效忠国家、宪法而不效忠党派、主义,我们的国家是党的私产,所以我们的军.训是要培养知识分子无条件服从党的命令的意识,这比前清高明多了。&  &  题外话说说前清的统治。满族人少,而且难以找出那么多文化水平比汉人高的人当官,所以采用汉人治汉的策略,但是在每个汉人官儿的旁边都设个满人的副职,不必理政,只要监督汉人官儿就成。党员现在数量庞大,所以书记是一把手,行政官员最好也就二把手,这里就高明。当时满清北患蒙古之铁骑、南患江南特别是绍兴的文人,对付蒙古,前清以办太学教育的名义把蒙古王子圈在皇城根下当人质,又特别训练了八旗精锐,每年在承德避暑山庄行秋狩时就把蒙古的王公贵族们请来阅兵,说:你们看,我满族兵将的骑射功夫不比你们誉满天下的蒙古骑兵差吧?蒙古的王公贵族哪儿知道这是一小撮精锐部队啊,他们以为满清军队都是这样的精兵强将呢,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康熙乾隆为何都喜欢下江南?你要真以为象野史电视剧说的他们都特别喜欢玩儿那就被愚了,实际上满人精研中国历史文化之后一直认为文化人的煽动能力的威胁一点儿不比蒙古骑兵差。所以康乾下江南一方面代表皇帝礼贤下士,亲自下来跟文人谈心,给的是天大的面子呦,夹杂着雍正搞文字狱,胡萝卜夹大棒,不服也得服!另一方面,开科考取士,学问好的尽为我所用,以后的后学小辈都根据我选的方向去钻研学问,屡试不第的也没关系,各级政府都要聘请师爷的,只要文笔好,收入比做个小官也差不了哪儿去,起码有个出路,就不至于动歪心思嘛。现在我们的时代更进一步,不但学而优就发展你入党,把你圈入既得利益集团,更兼让知识分子都接受军队式的训练,以期养成&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傻大兵式思维,所以中.国现在的新一代知识分子不太容易象捷克彼时的知识分子那样在强权下保持自由的意识,这保证了在美好的可以预期的将来,一统江山万年红啊。&  &  现在来看这组军训的镜头,大型通道式客车驶过,学生们追逐着车子,争先恐后地挤上车只为一个座位。无奈顺服的大部份学生努力跟着国家的步调走,以图获取一个好位置(那时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就业)。注意那些统一的绿色军服军帽里有一部份杂乱的服色,虽然这可能符合真实情况,但我觉得也可能是为了表明一部份学生虽然被迫表面上&顺应时势&,内心还是存留着对自由的渴求的。而在镜头里一闪而过的一位穿白衬衫的身材臃肿发福的男子应该是老师吧,也在努力跟上汽车的方向,可怜的知识分子再度雌伏,从延安以来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了;另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是两个穿着绿军装的女孩儿并不从众追随,只是站在一辆大客车车尾后面冷眼旁观,表明了一些学生内心深处的疏离。注意周伟、白脸的&君&、朱炜、宋萍、冬冬、眼镜男(没发现长发男,不知是否剪了头发我没认出来)都在这组镜头里,他们都妥协了,被征服了,或许祖国的历史里太多妥协、太多对暴政的屈服了,但只有余虹是不肯妥协的,她同样不肯低头。所以余虹并不代表所有的学生,她只代表彻底决裂的那些坚定者。另外,那些穿着绿军装背着铺盖的人,让我想起了上山下乡,历史以不同的面目不一样的表象走在老路上。&  &  1989 若古离开北京返回柏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联收回注视北京事件的眼光,把注意力转到柏林的形势上。&  &  那时候的东欧正在发生什么?&  &  说法很多,东欧剧变、颜色革命、丝绒革命、多米诺骨牌、和平演变&&&  &  为了容易理解,列一个时间表。&  &  89年1月21日,匈牙利共产党放弃了宪法中保障的唯一领导党地位,实行多党制并重新评价匈牙利十月事件。5月2日,匈牙利开放对奥地利的边界。铁幕被打开了。&  &  2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举行圆桌会议,达成了团结工会合法化、改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等重要协议。06 月 04日,波兰举行议会民主选举,团结工会候选人当选总理,8月24日,团结工会顾问马佐维耶茨基出任总理,至此,执政45年的统一工人党失去了议会控制权和政府领导权。90年1月,统一工人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宣告该党停止活动。&  &  7月14日,法国庆祝法国大革命200周年。&  &  11月9日,柏林墙被打开缺口,东德开放分隔东、西柏林以及东德、西德的关卡,假如你知道柏林墙附近倒下过多少企图奔向自由的魂灵,你就会理解这件事的意义。&  &  柏林墙,建成于日,目的是隔离东德与西德,主要是把西柏林包围,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一般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柏林墙建成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试图翻越围墙,据统计,共有5043人成功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  89年,匈牙利的政府改革打破了笼罩欧洲44年之久的铁幕后,东德许多城市相继爆发要求民主改革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尽管为了巩固统治,政府当年十月在东柏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但东德首都柏林仍然爆发了一连三次要求政治改革的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此后,为了平息游行,德国统一社会党罢免了昂内克的党领导人职务。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称为&柏林墙的倒塌&,虽然实质上围墙不是自身结构倒塌而是被人为地拆除。随后几天里,大量东德人通过柏林墙轻易进入了西德境内。12月1日,东德议会废除了宪法赋予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领导地位,两天后,统一社会党总书记、东德议会、东德中央委员会都宣布辞职。90年10月3日,两德终获统一。&  &  11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五中全会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  &  11月10日,保加利亚党政领导人日夫科夫倒台。90年,保加利亚共产党决定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  &  12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马耳他举行高峰会,象征冷战的结束。&  &  12月22日,罗马尼亚独裁者齐奥塞斯库政权倒台。12月25日,独裁者齐奥塞斯库被处死刑&  &  12月29日,捷克斯洛伐克继11月发生丝绒革命结束共产党的一党专政之后,著名反对派人士和作家哈维尔当选为总统。&  &  90年2月2日,苏联共产党放弃一党制。&  &  2月11日,曼德拉被释放。&  &  91年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总统。&  &  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在布拉格正式解散。&  &  7月10日,叶利钦成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  &  10月8日,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东门老街开业。&  &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位,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三色旗,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苏联不复存在。&  &  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面对事件后经济改革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邓小平以88岁高龄勉力南巡,巡视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途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改革开放的重要谈话,呼吁经济改革。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  3月20日至4月3日,北京召开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搞不搞改革是大会的焦点。面对江扣压邓小平南巡讲话内容,历次政治斗争的王牌&&军队说话了,在人大会议上,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率先喊出&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同时,杨白冰直接授意《解放军报》发表题为&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社论,公开表示&坚决响应小平同志号召,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旗帜鲜明地支持邓小平。直到3月30日,江系人马控制的新华社才全文播发此文,比《深圳特区报》晚了四天,反映出江的强烈抵触情绪。&  &  94年5月9日,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就职,标志着南非从种族隔离走向真正的和解。&  &  95年4月10日,计划经济专家陈云,保守派元老死掉。&  &  97年2月19日,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缔造者逝世。&  &  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根据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决定正式挂牌。&  &  7月1日,英国将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  这就是《 Don't break my heart 》歌声中那些片段囊括的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  &  1989 若古离开北京返回柏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背景里黑豹唱道:Don't break my heart。东欧领导层尊重人民意愿顺应历史潮流而非继续采用暴力镇压的改变,对比这个为了维护精英阶层既得利益而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全副武装的人民子弟兵镇压人民及其子弟的无耻组织,让人怎能不伤心?&  &  1989 余虹和晓军离开北京回图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余虹悲伤而茫然的眼神里,在晓军(父老乡亲?)默默无言的陪伴里,黑豹的歌声&再次温柔 不愿看到你那保持的沉默 独自等待 默默承受 喜悦总是出现在我梦中&。注意俯瞰的小城里那些如同棚屋区一样的低矮陈旧的房子与他们走过的街道&&土路及路旁朴素的平房,想想崔健的歌:&  你要我留在这地方,你要我和它们一样,&  我看着你默默地说,噢......不能这样,&  我想要回到老地方,我想要走在老路上,&  我明知我已离不开你!噢......姑娘!&  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就要走在老路上,&  我明知我已离不开你!噢......姑娘!&              &&&&&《花房姑娘》&  &  感受到了吗?对于我们,老崔的歌声仿佛是革命的号角,官方怎么敢让老崔开演唱会?!&  &  1989 周伟和李缇在北京等待赴德签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走在东欧铁腕镇压的老路上&&屈折、阴暗的山路。这时,东德的年轻人攀上那道曾阻隔了通往自由的道路的柏林墙,自己动手用钢钎和铁锤拆毁旧时代,继而,大型工程挖土机巨大的钢斗一下子就打倒了一块墙体,曾被严厉禁锢的人民张开双臂奔向自由&&背景里黑豹的歌声&也许是我不懂的事太多&让我泪流满面&&&&&&为何我们没有东德人的幸福?是我们付出的努力不够?还是我们不配享有自由这最基本的人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你彻底惊呆的魔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