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急着要走所以网上招人,工作又去甲米 其实很简单单,去了的人公司都不要,这个要走的女人又开始招人。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
  ,23岁的小秘书做起,3年干到证券副总经理,327国债事件中,老板入狱,事业跌落谷底。29岁东山再起,成普华永道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32岁任世界500强百安居总裁,36岁被挖到阿里,担任首席CEO!  一  在硅谷得到了启发  2009年,马云带队去考察一些一流的公司,其中有苹果,谷歌,微软,包括我们乔帮主,以前任职的星巴克。  见这些公司,通常我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做Steve Ballmer, Steve 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和苹果竞争,跟索尼竞争,跟Cisco 竞争,跟Oracle竞争,我是如何跟他们斗争的,如何消灭他们的。  出来以后,马云说,“这哥们是职业杀手啊”。我说,你看哪部小说里面,一个职业杀手,是武林的顶尖高手的?没有。  那我们又到了谷歌,我们也问谷歌的创始人Larry Page,谁是谷歌的竞争对手?我们期待谷歌也说,微软啊苹果啊等等,都是它的竞争对手。答案特别出乎我们意料。Larry Page说,NASA(美国宇航局),Obama administration(政府),是我的竞争对手。我们问为什么呢?他说,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的竞争对手。  我的工程师,Facebook,苹果来抢,我不怕。我们开更高的工资,给更多的期权,股权就好了。可是我的工程师去NASA,一年只有7万美金,只有我这里的五分之一。我还抢不过。  我们谷歌描绘了一个很大的梦想,美国宇航局的梦想,是整个宇宙,更大,做的事更好玩,把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给吸引走了。我们这的manager,我们这的经理,年薪也是几十万美元,结果奥巴马政府,09年奥巴马上台意气风发,很多美国的人,居然愿意从政了。  包括谷歌里面很多优秀的经理,放弃几十万的年薪,拿5万美金的年薪,去政府工作。所以,Larry Page说,谁跟我抢人就是我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两个竞争对手,是我最难对付的竞争对手。  所以,这个话题,我想跟所有人力资源同仁分享。世界顶尖的公司,中国人才,才是你的竞争对手。那么,微软呢,有机会看到的是,谁是它产品的竞争对手。结果,怎么样呢?那年,Steve Ballmer下台了。一般CEO下台,股票都要跌的。  Steve Ballmer下台,第二天股票涨了7%。那么,微软的7%是多少呢?相当于300亿美金。我们经常说,奋斗一个独角兽。10亿美金就是独角兽了吧,一个Steve Ballmer,等于负能量的30个独角兽。  我们做人力资源也会知道,你宣布了一个比Steve Ballmer更强的人来当下一任CEO,大家特别看好,所以股票涨了。当时董事会原话是这样的“Steve Ballmer将不再担任微软的CEO,接下来谁担任,我们董事会正在选择当中”。  董事会还没决定谁来接Steve Ballmer,也就是说,随便换一个人都比Steve Ballmer强。我觉得微软到了后来发展是不太好的。今年刚刚从硅谷回来,召集了很多CTO 在硅谷聚会,发现一大片属于微软。所有人都在感谢微软,微软为我们中国的界,增添了70%的CTO 。出来,都在我家声讨,微软有多么不好。  所以,可能因为微软流失了这些人,我们说BAT几乎所有CTO都是微软出来的。如果他们留在微软,微软会多么强大。  二  重视人力资源的阿里  说到人员流失也好,人才流失也好。我就想起我刚到阿里巴巴的时候,阿里巴巴是对人力资源,特别重视的一个公司。但即使是这么一个特别重视的公司在人力资源方面也走过很多弯路。  05,06年刚去的时候问人力资源部门的时候我们工程师,销售的离职率,部门的同事告诉我离职率10%。哎哟,太了不起啦!销售和工程师都是流失率特别大的岗位才10%!不不,是我刚才没有说清楚,是一个月10%。噢,我说年化120%,确实一年换一遍。  员工流失率,那我们最后采取什么措施没有啊?采取了。我们杜绝员工流失率,我们把流失率定了个指标,作为各级HR ,各级干部的KPI考核。效果怎么样呢?效果,还不如不定这个KPI。  为什么呢?该留的一个没留,该走的一个没走。也就是留下来的,都是该走的人。走了的,都是该留的人。硬性制定了一个流失率指标,并不解决流失率问题。那么,我们做了一个诊断,为什么员工的流失率这么高?核心,回答下来,只有一句话:人力资源的源头,招聘,出了问题。  三  不能过早的下放招聘权利  我们今天也巧,是招聘兄弟会。招聘出了什么问题,出了哪些问题?我来分享一下:  过早地下放招聘权利  阿里刚创建的时候,大概在公司400-500人的时候,公司任何人马云都要见,亲自面试。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前台接待,包括我们公司录的保安。所以,今天阿里诞生出一些传奇性的人物,很励志的人物,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阿里今天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前面做过菜鸟董事长的,童文红。在进入阿里之前,童文红做过7年物资贸易,进入阿里时已经30岁了,不懂专业、没有背景;应聘的是行政助理,第一次面试没有被录用,第二次再试,被安排做前台;由于业务不熟,又和同事发生了摩擦,入职一星期后童文红甚至提出过辞职……  她原来是军嫂,从我们前台的接待做起,然后做行政经理,做人力资源,管业务,管客服。最后,作为菜鸟的董事长。现在刚刚胜任,整个阿里集团的CHO,首席人力资源官。  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在向美国证监会递交的招股书更新文件中,首次向外界披露了27名合伙人名单。这27个合伙人中,有一位“最励志”的合伙人,她在初进阿里时就只是一个前台。  那么,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行政经理面试的,那么,她的出路,就是行政经理。但,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马云面试的,她有可能成长为,副总裁。  同样地,楼内有一个保安,花名叫杨过。杨过每天在产品部整天晃,有点像武侠小说里面的少林寺扫地僧。扫地的僧人,后来武功都很厉害。整天在旁边说,先是旁听产品开发,到偶尔能插嘴,插到后来产品经理烦了,你老是插嘴,有本事你来干干。哎,一干,两年干到产品总监。  刚才,我们讲到,人力资源四五百人的时候,马云来面试,就诞生了这么多奇迹。那么,下放呢?就发现很多问题。最极端的例子,我们有很多经理,自己入职才一个多月,居然他又可以去招聘。  他自己并不了解公司的文化,价值观。甚至对于这个岗位有什么要求,也不清楚。就有点像以前解放战争,国民党拉壮丁,自己刚刚来当兵没多久,又可以去发展,为自己的公司招人,这是多大的风险。  我们也碰到中小企业老板,大概员工人数在一两百人,就说我有人力资源部门了,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我不再管招人了。那我说,你在忙什么呢?他说我又是开会,又要出差,又要做销售,又要做客服。我说,你在降级,做不该你做的事。  那么为什么你会降级,做这些事呢?因为你没有招对人,你没有把时间放在招聘上。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招的人不行,你要替他们去干,他们本来该干的事。  四  跨级招人与降级用人  在跨国公司,至少在坚持跨两级招人,阿里一度恢复跨四级招人。比如,我们广东大区的总经理,下边有城市经理,城市经理下边有业务主管,业务主管下边是我们普通的销售或者客服。也就是一个广东大区总经理,要直接面试到销售或者客服。广东大区多少人呢?广东大区1000个人。每年至少200-300人流动。你可想而知,他要招多少人。  所以,阿里的人力资源,后面的改进,就是从招聘,源头开始。而招聘源头的第一件事,不轻易下放招聘的权利。中国有很多公司,人力资源开始出问题,就在于下放招聘权利。  降1-2级用人才  跨国公司犯得也很严重,阿里也犯。举个例子,你要招一个月薪你大约愿意给1万的人,我们通常就在里面去挑。我们发现来了以后,这些人流失率很高。他认为,我原来挣8000,跳槽来挣10000很正常。  在阿里有句话,叫做,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情,我们不追求精英文化。  什么叫降级呢?你要招一个愿意给1万的人,从收入的人里去找。他来了之后,是不是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觉?成就感特别大,特别感谢这个公司给他这个机会。因为,他在外面没有这样的机会。  当然,说来轻松。从8000块的人里挑可以给1万块的人容易挑,三四千的里面,确实不容易挑到这个人。可是容易,还要我们在做的干嘛?我们在做的,就是来做不容易的事情。  我经常说,八千块里面挑一万的,你大概面试3个人就有一个。但是你要在三四千块里面,挑出来一个你愿意付1万块的人,你大概要看三四十个人,一定会有的。我相信一定会有的。高考当年就差了一分,这个人就从名校,到了普通高校。为什么在三四千块收入的人里面没有那个,你可以把他挖掘出来,可以培养出来,付他八千到一万的人呢?这叫跨级,人才异级差。  阿里那时候,很少去清华招工程师。我去清华做校招,人家问我,卫哲你来干嘛,马云怎么不来,都还来呢,觉得我去都不够格。  那我跑到华中科技大学,一千多人场子,挤进来两千多人。阿里很多最优秀的工程师,都是武汉邮电,华中科技,并不是大家心目中,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清华北大,他永远有比阿里更好的职位。那你到了武汉邮电,到了华中科技,阿里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这就叫做跨级招聘人才,跨级选人才。  五  如何提升员工活力  大家都知道阿里员工现在有几万名,其实一个员工在如今的阿里面前都很渺小。那么如何激发员工活力,就成了阿里最主要的任务。  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问自己的企业,有没有做成一个自我驱动的公司。  如何自我驱动呢?  你要把一个大的组织,想办法变小,为什么呢?  因为在100人以上的公司里,个人的成就感变小了。  但是如果你把大团队变成一个个10人的组织,每个人在中间的贡献都看的到。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蒙古军很厉害,但是他们一没兵书,二没名将,为什么能横扫欧亚大陆?  阿里巴巴当时请的第一位经理人关明生说,蒙古军队最厉害的是十夫长和百夫长,就是带领十个人的团队。  因此,如果能驱动最小作战单位,一个公司就有活力。  六  从企业文化到提高效率  为什么创业的时候,效率都是比较高?因为所有的人知根知底,大家相互信任。但是随着越来越多陌生人加入,不信任开始增加,怎么办呢?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  阿里非常注重价值观这方面的培训,我们喜欢讲故事,不喜欢讲大道理。  我们在阿里巴巴经常会问,为什么加入阿里巴巴?有一个同学站出来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说去你的,为了这个来阿里巴巴骗谁呢。后面越说越自然了,听说阿里巴巴美女多,想在这里找个女朋友,挺好。听说阿里巴巴待遇好,想把家人接到杭州买套房,挺好。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梦想来都挺好。  公司有一些清规戒律,讲一些所谓的文化价值观。  比如你去庙里拜佛,带着什么想法去拜都好,庙门口的小和尚不会让你背一段金刚经再让进去,阿里巴巴也不会让你宣誓,说你的愿望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但是你在庙里面,有一些东西你还是不能破坏,比如说你在庙里面拿出肯德基的鸡腿来啃,有一个小和尚说施主您要吃鸡请到外面去。  阿里巴巴一样,每个人可以带着不同的个人梦想来公司,但是在阿里我们是一个团队,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底线要守住的,这就是能力以外的培训。  阿里非常重视叫新员工的第一堂课,所有的新员工入职第一堂课都是马云亲自讲,一直坚持到2006年。我是从2006年接过来,一直讲到我2011年。  新员工的第一堂课,就得创始人去讲,讲的一定不是技能,讲的是我们团队为什么存在?我们对内对外做事的游戏规则是什么?这种培训一定是能力以外,但是非常重要。  总结来说,企业文化就干两件事,日子好的时候,带来信任,使公司变的简单高效,公司快不行的时候,能够扛过来。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去清华招人?》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一叶知秋?)
(多多多多多—)
(为何不曾感动你)
第三方登录:在线客服+QQ-8111118
电信公司拥抱AI苦于招人难,Facebook把自家人才“共享”了出来 浏览次数:
原标题:电信公司拥抱AI苦于招人难,Facebook把自家人才“共享”了出来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作者:夏乙;36氪经授权发布。
Bengio的AI研究机构Element AI曾经公开表示,有能力进行严肃人工智能研究的,全世界加起来也不到1万人。
那么问题来了。
VC和各大科技巨头把这些人瓜分殆尽之后,其他公司拿什么来拥抱人工智能时代?
Facebook给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把自己的AI人才“共享”出来,咱们合作嘛~
事情要从去年说起。
去年2月,Facebook联合德国电信、沃达丰、甚至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一大批电信运营商,以及诺基亚、思科等电信技术公司,成立了一个名叫电信基础设施项目(TIP)的机构,在电信技术上进行合作。他们推出了开源的远距离天线,可以用来向边远地区提供互联网覆盖,还推出了能安在路灯上的小型基站,加速无线网络服务的部署。
现在,他们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
德国电信高管Axel Clauberg说,他们公司和电信业的同行们,对于渗透、改变着各行各业的人工智能技术都很好奇,也非常想用到自己的业务上。可是,有一道难关摆在他们面前:招人好难。
“电信公司想要吸引AI专家,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现在和八九十年代移动网络刚出现的时候不一样了,当时全世界的聪明人都在往电信公司跑,可现在,电信公司、电信运营商对于顶级人才来说,根本没有吸引力。”Clauberg说。
在TIP的体系里,Facebook准备将自己的机器学习专家“共享”出来,为电信公司探索如何用AI来提升网络服务,比如说优化基站的定位、预测何时何地会出现信号中断、以及将日常工作自动化。
TIP成立了一个“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小组,专注于机器学习决策和自动校正的应用,帮运营商适应网络规模、数据流量和服务复杂程度的快速增长。
在运用AI和机器学习来降低规划、运营电信网络的成本这一方面,这个小组将定义并分享经过验证、可以复用的做法、方案、模型和技术要求。
据TIP官方网站介绍,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小组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运营、优化和规划,比如说预测性的网络维护和动态资源配置;二是基于客户行为对服务进行优化,来提升用户体验;三是建立不同运营商之间的ML-AI数据交换格式,来尽可能让做出的机器学习模型适用于整个行业。
电信公司的工作,现在非常依赖人工。比如说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的部署方式,通常是直接几个人去现场,研究他们收集到的数据,把基站建起来,然后再做调整。
△&Jay Parikh
Facebook工程副总裁Jay Parikh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他说,用基于AI的机器视觉技术来分析潜在施工现场的卫星图像,能为电信公司省时省力省钱。
也就是说,Facebook用来从照片中识别人脸的技术,同样可以用来为电信公司寻找建基站的最佳地点。
除了和Facebook结盟的这批公司,也有一些公司在自己探索人工智能在电信行业中的应用,比如AT&T。
上个月,AT&T宣布将推出开源AI平台Acumos,使用者可以从中查找、分享AI模型,也可以对这些模型进行修改和结合,他们内部也会用这个平台,把AI用到电信行业的日常工作中。
还有华为。
今年8月,从华为GTS(电信系统部门)人工智能事件进展汇报会上的任正非讲话,我们可以看出华为想如何在电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应用AI。
比如说,他们想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基站连线图和配置参数的自动化生成,降低对现场工程师的要求;也想把AI用到无线干扰分析、天馈系统方向角优化调整等方面,还打算开发公司统一的人工智能平台。
但大部分“传统”行业的公司,并没有自己搞AI的实力。Facebook的“共享”之路,说不定会很受欢迎。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 )阿里巴巴前 CEO 卫哲:阿里不去清华招人的真正原因
&&首推于&8个小时前
浏览(13)|回应(0)
作者:卫哲演讲资料整理自:创业邦(ID:ichuangyebang)、招聘兄弟会(ID:hizhaopiner)、混沌大学(ID:dfscx2014)、硅谷密探(ID:guigudiyixian)29岁,成为普华永道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32岁,担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也是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中国区总裁;36岁,执掌阿里巴巴。卫哲,32岁替500强打天下,36岁执掌阿里,如今他是嘉御基金的创始人,管理着10亿美金的资产,用年轻有为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邦哥整理了卫哲最近的演讲,讲述在阿里巴巴就职期间,在用人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化解的方法,笑谈经验中,输出了不少干货。阿里不去清华招人的原因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一流公司。其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星巴克。见这些公司,我通常都会问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微软那时候的CEO叫做 Steve Ballmer , Steve 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瞬间来劲了,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们和苹果竞争,和索尼竞争,和 Cisco 竞争,和 Oracle 竞争,我们是如何跟他们斗争的,又如何消灭他们的。出来以后,马云说,这哥们是职业杀手啊。我说,你看金庸小说里面,哪个职业杀手,最后成为顶尖武林高手的?没有。然后拜访谷歌,也问谷歌的创始人 Larry Page ,谁是谷歌的竞争对手?我们正期待谷歌也说,微软啊、苹果啊等等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结果答案特别出乎我们的意料。Larry Page 说:NASA(美国宇航局)、Obama administration(奥巴马政府),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问为什么呢?他说: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工程师,Facebook 和苹果来抢,我们不怕。我们开更高的工资,给更多的期权、股权就好了。可是我们的工程师去NASA,1 年只有 7 万美金,只有我们这里的五分之一,我还抢不过。我们谷歌描绘了一个很大的梦想,但美国宇航局的梦想,是整个宇宙,更大,做的事更好玩儿,把我们最优秀的工程师,给吸引走了。我们这儿的管理者,我们这儿的经理,年薪也是几十万美元,结果 2009 年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意气风发,很多美国人,居然愿意从政了。包括谷歌里面很多优秀的经理,放弃几十万年薪,拿5万美金的年薪,去政府工作。所以,谁跟我抢人,谁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而且,这两个竞争对手,是我最难对付的竞争对手。所以,这个话题,我想跟所有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者分享,一定要深刻思考,谁才是你的竞争对手。微软呢,看到的只是谁是微软产品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人才的竞争对手)。结果怎么样?作为 CEO 的 Steve Ballmer 下台了。一般 CEO 下台,股票都要跌的。Steve Ballmer 下台,第二天股票涨了7%。微软的 7% 是多少?相当于300亿美金。我们经常说,奋斗一个独角兽。10亿美金就是独角兽了吧,一个 Steve Ballmer ,等于负能量的30个独角兽。我们做人力资源也会知道,你宣布了一个比 Steve Ballmer 更强的人来当下一任CEO,大家特别看好,所以股票涨了。当时,微软董事会原话是这样的:Steve Ballmer 将不再担任微软 CEO,接下来谁担任,董事会正在选择当中,还没决定最终谁来接Steve Ballmer。也就是说,随便换一个人都比 Steve Ballmer 强。我觉得微软到了后来发展并是不太好。今年我们召集了很多 CTO 在硅谷聚会,发现一大片出自微软。所有人都在感谢微软,微软为我们中国的互联网界,增添了70%的CTO 。出来后,都在声讨,微软有多么不好。所以,可能因为微软流失了这些人( BAT 几乎所有 CTO 都是微软出来的),如果他们留在微软,微软会多么强大。说到人员流失也好,人才流失也好。我就想起我刚到阿里巴巴的时候,阿里巴巴是对人力资源,特别重视的一个公司。但即使像这样一个特别重视人力资源的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走过很多弯路。年,我刚去阿里巴巴的时候,曾向人力资源部门了解:我们的工程师和销售的离职率是多少,部门的同事告诉我,离职率是 10%。我一听,哎哟,太了不起啦!销售和工程师都是流失率特别大的岗位,阿里巴巴才 10% !结果人力资源同事马上说:不不,我刚才没有说清楚,是一个月 10% 。噢,那就是年化120%,一年换一遍。员工流失率这么高,最后采取什么措施没有?采取了。我们把员工流失率定了个指标,作为各级 HR ,各级干部的 KPI 挂钩考核。效果怎么样呢?还不如不定这个 KPI 。为什么呢?该留的一个没留,该走的一个没走。也就是留下来的,都是该走的人。走了的,都是该留的人。硬性制定了一个流失率指标,并不能解决流失率的问题。为什么员工流失率这么高?核心只有一句话:人力资源的源头,也就是招聘,出了问题。出了哪些问题?我来分享一下:①不轻易下放招聘权阿里巴巴刚创建的时候,大概在公司 400-500 人的时候,任何人加入公司,马云都要见,亲自面试。任何人,包括我们的前台接待,包括我们公司的保安。所以,阿里巴巴能在今天诞生出一些传奇性的人物,很励志的人物,没什么好稀奇的。阿里巴巴今天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前面做过菜鸟物流董事长的童文红,原来是军嫂,从我们前台的接待做起,然后做行政经理,做人力资源,管业务,管客服。最后,成为菜鸟董事长。现在刚刚升任,整个阿里集团的首席人力资源官(CHO)。那么,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行政经理面试的,她的出路,应该就是行政经理。但,如果这个前台接待,是马云面试的,她就有可能成长为副总裁。阿里巴巴在公司只有四五百人的时候,马云亲自来面试,就诞生了这么多奇迹。那么,后来招聘权力下放之后呢?就发现很多问题。最极端的例子,我们有很多经理,自己入职才一个多月,居然他可以去招聘别人了。他并不了解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甚至对于这个岗位有什么要求,也不清楚。就有点像以前的解放战争,国民党拉壮丁,自己刚刚来当兵没多久,又可以去发展,为自己的队伍招人,这是多大的风险。我们也碰到过中小企业的老板,大概员工人数在一两百人左右,就说我有人力资源部门了,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我不再管招人了。那我说,你在忙什么呢?他说我又是开会,又要出差,又要做销售,又要做客服。我说,你在降级,做不该你做的事。那么为什么你会降级,做这些事呢?因为你没有招对人,你没有把时间放在招聘上,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招的人不行,你要替他们去干,他们本来该干的事。很多跨国公司,至少坚持跨两级招人,阿里巴巴一度恢复到跨四级招人。比如,我们广东大区的总经理,下边有城市经理,城市经理下边有业务主管,业务主管下边是我们普通的销售或者客服。也就是广东大区总经理,要直接面试到销售或者客服。广东大区多少人呢?广东大区1000个人。每年至少 200-300 人的流动。可想而知,他要招多少人,工作量有多大。所以,阿里巴巴人力资源工作的改进,就是从招聘这个源头开始。而招聘源头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轻易下放招聘的权力。中国有很多公司,人力资源开始出问题,就在于下放了招聘权力。②重视专业技能以外的考核业务技能很简单,很好判断。你是做销售的,来我们公司也是做销售的,以前业绩多少,卖什么产品,管多少人。工程师,以前是写 Java 的,还是写什么其他语言的,做过什么样的程序等等。水平很好判断。我经常问,公司招人,难道只看业务技能吗?我希望每个公司都能回答这个问题:在业务技能以外,你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经常说,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味道。阿里巴巴招聘的时候经常闻味道,跟我们是不是一类人。因为人的分类没有对错。错的是什么呢?是不同类的人,天天要坐在一起,天天要在一起共事。可想而知,心情不愉快,工作效率低。那么,到底怎么去“闻味道”?我们要动脑筋去设计一些问题。很多人总在打听阿里巴巴的面试问题。其实,我把答案告诉你也没有用。因为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比如说,你招聘一个岗位,特别希望他能吃苦,你不能问他,同学,你能吃苦吗?没有人会跟你说,对不起,我不能吃苦。你特别希望你们公司招的人都诚信,是守信用的人,你也不能问他,你诚信吗?不能这么问。那我举个例子,大家回去,多去开发一些这样的问题:案例一:就拿第一个问题,能吃苦吗?很简单。同学,你能不能跟我描述一下,你这辈子吃的最大的苦是什么?我们有个面试者回答说,那个时候,没有动车,从上海到无锡,我没有买到坐着的票。我是从上海站到无锡的。这是他人生中吃过的最大的苦,可想而知,他的吃苦能力很弱。案例二:我们希望招的人大气一点。阿里巴巴希望招的人大气一点。那你就可以问他,同学,你能不能跟我讲讲,你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是什么?我们有听到过一个答案,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同桌的女同学,拿了我的橡皮,到现在都没有还。我心想,哎呀,这哪是吃亏,这是记仇啊。女同学拿了块橡皮没有还,到二十多岁都还记得。而且他认为,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大的亏。那你觉得这个人,适不适合你们的味道?肯定大部分公司都不适合。这些因素,我归类为非技能类因素。我希望大家能在招聘中,围绕每个公司的味道,设计一些非技能的问题,来判断一下。这是阿里巴巴当年犯的第二个错误,招聘时,过度强调技能,忽略非技能因素。其实,这个错误,跨国公司经常犯,阿里也犯,不过纠正得快,纠正得坚决。③跨一两级选拔人才跨国公司犯得很严重,阿里也犯。举个例子,你要招一个月薪大约1万的人,我们通常就在
里面去挑。结果来了以后,这些人的流失率很高,因为他们会认为,我原来挣 8000 ,跳槽后挣 10000 很正常。在阿里巴巴有句话,叫做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情,我们不追求精英文化。什么叫降级呢?你要招一个愿意给1万的人,从收入的人里去找。他来了之后,是不是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觉?成就感特别大,特别感谢这个公司给他这个机会。因为,他在外面没有这样的机会。当然,说来轻松。从 8000 块的人里挑可以给 1 万块的人容易挑,从三四千里面,确实不容易挑到这个人。可是容易,还要我们干嘛?我经常说,八千块里面挑一万的,你大概面试3个人就有一个。但是你要在三四千块里面,挑出来一个你愿意付1万块的人,你大概要看三四十个人,但一定会有的,我相信一定会有的。高考当年就差了一分,这个人就从名校,到了普通高校。为什么在三四千块收入的人里面没有那个人,你可以把他挖掘出来,可以培养出来。阿里巴巴那时候,很少去清华招工程师。我去清华做校招,人家问我,卫哲你来干嘛,马云怎么不来,李彦宏都还来呢,觉得我去都不够格。那我跑到华中科技大学,一千多人的场子,挤进来两千多人。阿里很多最优秀的工程师,都是武汉邮电、华中科技这些大学招聘过来的,并不是大家心目中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清华北大,永远有比阿里更好的职位。那你到了武汉邮电,到了华中科技,阿里就是他们最好的机会。这就叫做跨级招聘人才,跨级选人才。所以,谈阿里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谈很长时间。今天只是和大家分享,我们当年,在招聘环节,容易出的这3个问题,以及后来用什么方法来应对的。别总讲规模,多谈谈效率做投资五年多来,收到无数的BP计划,永远是讲“我规模有多大”、“我今天有多大”、“我未来会做得有多大”,还有“我有多快”。但从来没有没有人在BP当中说:我效率有多高——我今天效率有多高;未来随着我多快、多大以后,我的效率有多高。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效率。一个互联网公司没有人均10万美元的利润贡献,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大和快的背后,是效率。不要被互联网这层外衣给迷惑了。商业的本质,除了增长以外还有效率。没有效率的增长,不是慢性自杀,而是加速自杀。个人效率的提升,光是自我驱动是不够的。还是要有约束。但是90后他不喜欢被约束,那怎么办?要提倡自我约束。举个例子。在阿里加班,可以再吃一顿晚饭。当时,一顿晚饭公司出15块钱,大约一年两百五十个工作日,一年要吃掉差不多两千多万加班费。最早的管理办法很简单,员工提申请,主管批准。主管批准加班,撕张券给你,六点钟开饭,你就去吃饭。这个制度,很多人觉得很正常,用了很多年。但是,我们再问自己,这个制度是不是真的好?第一,谁也没有规定工作到几点以后是加班。所以确实有一批人,六点钟吃饭,申请加班,吃完以后,六点半加班到七点钟走了。于公司,也没有什么制度说这不可以。第二,我们从来没有去想,每天五、六千个人,提加班申请,主管批准,发一张券,这个动作,花了多少时间,花了多少钱。好像这是不花钱的。实际上你想想看,每天五、六千个人写一个“今天要加班”,还得写一个理由:什么项目加班。主管看一眼批,还得撕一张券给你。从来没有人计算这个成本。后来我们跟员工讲清楚,加班晚餐是给加班的员工吃的,你不加班最好不要吃。但是如果你今天觉得很累,回去不想做饭,想吃完以后再回去,也没关系。反正公司是我们大家的,我们把公司吃光了,吃穷了,我们散伙。一年下来,大概前一年加班餐费在1400万左右,取消报批制以后,多了大概100万,变成1500万了。但计算一下,200多工作日,每天四、五千人打申请,主管批准发券,这事值不值一百万?中间消耗掉的人工,消耗掉的效率何止一百万。你的公司,你的组织,有没有这样的制度?这是愚蠢的制度,官僚就是这么来的,组织的效率就是这么下降的。提高个人效率,除了自我激励以外,不要有太多级约束。人不是成本,人应该是投资“说到新零售,我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消费者的体验就四个字:多快好省,传统零售只能牺牲其中两个,换来另外两个。比如,美国的 Costco(好市多)第一主打就是“省”,第二个是“好”,那它牺牲了什么?牺牲了“多”。因为 Costco 的商品种类有 4000 种,沃尔玛有 2 万多;也牺牲了“快”,你看整个湾区没几个Costco,开车没个 30 分钟到不了。像便利店就相反,牺牲了“省”、“多”,换来了“快”。要想做好新零售,就要想清楚四个维度里如何补全。我特别反对无人便利店,人不是成本,人应该是投资。要是做无人便利店还不如搞个自动贩卖机呢。零售店里的人,不是理货员,而是要变成理客员,帮助顾客最快找到想要的货。盒马鲜生很重要的一点,新鲜,这就是互联网代替不了的体验。这也是我想说的第二点,新零售应该把互联网干不了的体验,补回来。现在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是苹果,有人敢说苹果不是科技公司吗?苹果公司这么一个技术公司,把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 的 CEO 找来做实体零售业的负责人,为什么?我去苹果零售店时,经常问店长和店员几个问题,问了十几家店。我问店长,你知道这个月的销售目标和完成情况吗?店长说:I don't know ,I don't care;问店员,你知道这个月的销售目标和你卖一个产品提成多少吗?店员说:I don't know,I don't have。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苹果店的店长和店员存在,并不是以销售为第一目的的,基本上没有人给你推销。但中国的手机店,还是不停给你推销,希望你用华为还是保时捷款的。所以苹果店的存在,就是体验。所以苹果本身就是一种新零售。新零售的店不需要这么大,要做到实体小店,虚无大店,新零售一定要对原有的零售门店加以再利用。因为传统零售有两个成本不可避免上升:第一,房租成本,租金不能降低;第二,人工成本,没法降低,所以新零售要解决的是:人均产出大幅度上升,每平米产出(坪效)大幅度上升。如果新零售不能成倍地提高坪效,就做不下去的。如何让我们的公司变得好玩?举个例子来说:硅谷创业公司也好,大公司也好,见面第一句话,不是互相问“你们这的期权多少?”;见面第一句话都是“你们那午饭怎么样?”“你们那的中餐水平怎么样?”,PK一顿饭,这很重要。但以前这顿饭并不重要。如何让我们的公司变得好玩?对一个95后,他加不加入、留不留在你们公司,最有吸引力的,不是因为多几百块工资,而是你的那顿午饭,能不能打动他;公司的那顿午饭,是不是很用心,打动了他。如果不仅是包这顿午饭,你还包他住。很多公司还是提供这个福利的,但是你只是帮他找了个民居,让他在三室两厅里挤进去10个人凑和一下,还是给他一个像家一样,有年轻人的社区,有很温馨、很好玩的地方……这个对95后,变得越来越重要。好吃、好玩、好住,也可以是公司的卖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在一个公司,如果你只会把他当成本,那不是好的CEO,不是好的人力资源。所以,我也不相信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取代人,他们只能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他们只能给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更多的挑战,让我们变得更强大。THE END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去清华北大招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