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7k未成年工充钱两万多元如何让追回

在这里人人都是生活达人
成都小孩花光奶奶2万余元养老钱续:已追回八千余元
人两万余元存款不翼而飞,排除了所有怀疑对象,最终剩下一个可能——钱是13岁的孙子洋洋(化名)花的。在几番连哄带骗下,洋洋终于承认了,钱全部花在手机游戏上。由于洋洋还未成年,而且一家经济困难,在媒体的协助下,成都某游戏开发公司已退还8000余元消费款。还有14000多元,洋洋称是在另外两款网络游戏上消费的。11月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已与该网络游戏开发公司取得联系,对方表示如果情况属实,会按照既定程序给予妥善处理。然而,被“坑”的不只洋洋,由于“无门槛”,未成年人很容易被形形色色的手机网络游戏“诱惑”。最新进展孩子玩游戏花了2万多元已追回8000余元9月20日,欧庆元到银行取钱,却发现原本卡上两万四千多元,只剩下15元。知道银行卡密码的,除了自己和老伴儿,就只剩下13岁的孙子洋洋。起初,洋洋矢口否认,然而,在家人的软硬兼施下,他终于承认。原来,欧庆元老两口不识字,于是只能让唯一在身边的亲人洋洋帮忙取过几次钱,于是,洋洋记住了密码。今年暑假,他迷上一款以卡通人物为主题的手机游戏,当界面上跳出绑定银行卡能够得到礼物时,他想也没想就把奶奶的银行卡绑定了,之后,他常常为了升级而充值。银行账单显示,今年6月到10月,除了每个月中旬的工资收入,其他的记录都是支出,金额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最多的一笔是900元。每一笔支出,都是通过某在线平台支付的,总共两万四千多元。11月2日上午,在邻居和媒体的帮助下,欧庆元老两口来到这款游戏所属的运营公司,找到了该公司负责人并说明了情况。最终,该负责人决定将钱退换。然而,工作人员在查询后发现,洋洋提供的账号只消费了8190元。也就是说,还有一万多元不知去向。几经询问,洋洋终于承认,自己还在玩另外两款游戏。11月3日,记者联系上这两款游戏的开发公司。该公司表示,出于保护未成年群体权益的角度考虑,对当事用户提出的相关申诉退款要求,在其提供到充分证明的情况下,会按照既定流程予以妥善处理。记者体验手游无“门槛”多位未成年人“下血本”除了洋洋,陷入游戏并充值玩游戏的孩子也不在少数。记者下载了洋洋玩的一款网络游戏,只需账号就能登录,并无任何“门槛”。购买“皮肤”也相当简单,只要按照提示,通过网络或者支付宝支付就行。如果孩子知道家长银行卡的支付密码,直接就可以操作。对此,该公司表示,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娱乐方式,其运营和服务都是基于用户注册的账号进行的,其相关消费和充值,都需要通过银行的身份验证并输入正确的消费密码。“作为游戏运营商,我们无法核实游戏账号的现实使用者和银行账户所有者的一致性,无法做到技术上的前置准确判定。只能提醒大家,在银行卡和手机的密码设置上注意保密。”业内专家“挖坑”容易防范难国内游戏暂无年龄限制爱玩、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形形色色的网游、手游,很多孩子很容易受诱惑,而轻松、简单的支付方式,也让孩子们更容易“跳坑”。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现在的支付大部分都是快捷支付,就快捷支付来说,方便是最重要的,因此,“很难从这一方面进行限制。”另外,游戏为了盈利,都是不会限制消费额度的。除了财产安全问题,一些游戏充满血腥、暴力,甚至带有色情成分,并不适合未成年人玩。华西都市报记者 吴冰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老司机大成哥带你超四川。憋说话,快上车!
成都生活,最有态度的本地生活指南
跟着帮帮超,买房不挨刀
关注热点事件,以大数据视野守望世界
传递“中国酒城-醉美泸州”正能量
提供政务资讯、党政公开、人事任免等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cdqq48]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熊孩子玩网游,两个月充值了两万元】
& &记得有一位网络游戏公司老总说,不能让人沉迷的游戏不是一款成功的游戏。从游戏的角度,这话没错,可如果是孩子呢?
给大家说这么件事儿,浙江乐清王女士,有个儿子叫小新,不是蜡笔小新,是游戏小新。今年8岁,特喜欢玩网络游戏,而且喜欢用妈妈的手机玩,不是因为妈妈的手机性能好,而是另有玄机:
【温州晚报】
因为王女士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少了两万多元,原来,这钱是儿子在暑假期间,用她的手机给游戏充值买装备了。&
可问题是,小新才8岁,怎么会花钱买装备呢?原来在小新的QQ上,有不少的陌生账号在从旁指点,这些人都是游戏充值或者卖游戏装备的,他们还手把手教小新怎么操作,怎么按键,可谓服务周到。
近年来,随着手机网游的兴起,“熊孩子”懵里懵懂花巨资玩游戏的并非个例,来看视频:
——视频:七岁“熊孩子”玩网游 10小时花费3万多&
10多个小时,就花掉了3万多块,网络游戏烧钱啊。真是防火防盗防孩子啊!我就没有使用网银和支付宝,到银行排队还可以锻炼身体和培养耐性嘛。
我们来看去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年报》,通过对国内比较知名的400多款网游产品,进行测评发现:
【新京报】
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游戏占78.5%。其中,适合6岁儿童的仅占2%。有58%的游戏存在各种花钱设置、消费陷阱,用了种种陷阱逼迫、胁迫未成年人。&
其中,花钱打造游戏装备成为网络游戏中最普遍的设置。
为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记得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等八部委就下发通知,要求各网游运营商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运行防沉迷系统。这套防沉迷系统是:
【新华社】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诱因,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
比如游戏超过3小时,低于5小时,游戏收益减半;超过5小时,收益为零。
紧接着,从2010年8月,又开始启动了网络游戏实名制注册:
——视频:8月1号网络游戏今起实行实名制&
尽管法律法规出台了很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总是能否轻松破解这些系统,那么面对越来越低龄化的网游玩家,以及支付手段更加便捷的网络环境,如何防范熊孩子们迷恋网游?
好,下面连线本台特约观察员秦果:
问题一:你好秦果。我们知道未成年人在生活中,进行大额交易时,将会受到限制,那么网络交易是否也应受此限制?乐清的王女士能否追回充值的两万块钱?(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未成年人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交易行为时,其法律效力待定,如其法定代理人追认,交易行为有效;反之,则无效。王女士的儿子充值游戏币虽然为自愿行为,但其系未成年,充值20000余元购买游戏装备的行为,明显超出了其民事行为能力;同时,《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第(一)项也明确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因此,其可以追回充值的20000元。)&&
问题二、互动网友“昌南”说,游戏运营商应该在网游大额交易上设制消费“门槛”。秦果,你认为这个办法是否可行?(不一定可行,购买者可以化整为零,多次购买。如果在交易过程中多加核实买家信息,将大大减少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机会。电子商务平台如果能在在技术上做一些设计,比如购物时要求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帐号、输入生日等一系列技术屏障,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买家的信息。而若想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还是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未成年人网络购物行为。)&
问题三、作为家长,孩子沉迷游戏也有责任,同时也应该保管好支付账户。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防范这些熊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嵌入了人们的思想和知识框架,父母、老师不能仅是粗暴干涉青少年的网络生活,而应该以朋友的态度、人文的方式关心自己的孩子,同他们探讨网络具有的工具性,而不是单纯的娱乐性,告诉他们如何合理上网、安全上网、健康上网。)&
谢谢秦果。
&(注:如需观看相关视频,请点击友情链接“绵阳市广播电视台”打开“有啥说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0岁男孩春节玩游戏充值 4天花2万多元|游戏|男孩_新浪教育_新浪网
10岁男孩春节玩游戏充值 4天花2万多元
  原标题:济南一10岁孩子春节玩游戏,4天花两万元!还能退还吗?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向手机游戏转移,已经成为未成年网民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济南郑女士年前工资银行卡里的两万多元,春节里莫名骤减到了两百多元,后来发现原来是被10岁的儿子玩游戏玩没了。这几日郑女士正在为孩子不懂事的行为而闹心,眼下郑女士正琢磨着如何追回这笔钱。
  四天时间
  账户余额从两万变两百
  2月4日上午9点40分,郑女士在银行打印了一份账户交易明细。她看着这份交易清单,内心十分焦急,因为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孩子拿着手机玩了四 天,结果消费了工资卡里的两万多元。4日下午,郑女士向记者出示了这份交易清单。从账户交易清单中可以看出来,1月23日银行卡内余额是22290元,可 是到了2月3日,卡内余额只剩下214元。
  “初四的时候,孩子说要玩手机,我心想放假了,孩子想玩就让他玩吧,也没多想,就把手机给孩子了,孩子这几天里经常拿着我的手机玩游戏,没想到 他花了这么多钱。”说起把手机给孩子玩的事,郑女士十分懊恼。据了解,郑女士的儿子鹏鹏(化名)只有10岁,上小学五年级。“我知道这个事情后,就问孩子 怎么回事,少不经事的孩子也吓哭了。”郑女士无奈地说。
  郑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平时不玩游戏,就是过年的时候家里走亲戚没顾上他,就把手机给他玩,她也没引起重视,谁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直到2月3日 晚上看到微信转账提醒,她才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难道银行卡被盗了?郑女士的老公从手机上一查交易记录,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看着账单上的“游戏充 值”等字样,郑女士一问儿子才知道这回孩子“玩大了”。
  从郑女士的微信钱包交易记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交易对象多是“4399游戏充值”、“一堆宝石”、“一把宝石”、“一车宝石”等等,消费金额从500元、648元、1000元、3000元不等,总共两万余元。
  休闲游戏挺耗钱
  如何完成支付依然是“谜”
  据郑女士介绍,鹏鹏玩的游戏涉及两家游戏平台,分别是4399游戏平台和火烈鸟网络平台,游戏名称分别是“美食大战老鼠”和“皇室战争”。
  记者查询了这两款游戏的玩法,若想通关,达到更高级别,就需要玩家必须购买大量的高级卡牌和道具,而这些卡牌和道具价格不菲。这也是四天内花费两万多的游戏钱款的原因。
  在郑女士的同意下,记者电话联系了鹏鹏。根据鹏鹏的解释,他在“美食大战老鼠”游戏中结识了微信网友“蓝色柠檬”。这名网友声称可以帮他“练级 打装备”。通过郑女士的微信聊天记录里可以看到,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郑女士的微信账号共向“蓝色柠檬”先后转账六千元。后来,郑女士发现银行卡余额锐减 的情况,又及时向“蓝色柠檬”索要六千元,但这名网友只转账回来四千元,至于剩余的两千元,“蓝色柠檬”说是帮助孩子充值买装备了,退不回来。
  不过至于孩子是如何完成支付的,依旧是个“谜”。鹏鹏玩游戏时支付的钱款是通过微信支付的,但银行卡是如何绑定到微信上的呢?郑女士表示,她之 前从未在微信里绑定过银行卡,银行卡和身份证也一直放在身边;在父母的追问下,鹏鹏也没有说清楚是如何完成的支付的、是否知道支付密码等情况。
  希望能把钱要回来
  已与游戏平台交涉
  “毕竟两万元是辛苦挣来的,钱没的不明不白。”事情发生后,郑女士与4399游戏、火烈鸟网络进行了多次交涉,希望能把钱退回来。郑女士说:“孩子刚十岁,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在未征得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消费如此多的钱,难道游戏平台方面就没有责任吗?”
  对此,4399游戏平台回应称:需要对交易账号进行核实才能确定是否退钱,同时也表示游戏充值需要输入支付密码的,孩子肯定是输入了正确的微信 支付密码,才完成的消费。同时“皇室战争”游戏方面表示:手游充值是不退钱的,因为不能确定玩游戏的人是什么身份,不过也正在寻求一个都能接受的解决办 法。目前,郑女士焦急地等待游戏公司的答复。“我现在最盼着这事别在孩子心理留下什么阴影,毕竟孩子还小,在一些事情上有过无心。”郑女士说。
  针对郑女士遇到的情况,国家也准备出台相应政策。据了解,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正在向社会各界征求意 见,其中提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网络游戏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注册,有效识别未成年人用户,并妥善保存用户注册信息。”并且鼓励“根据国 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开发网络游戏产品年龄认证和识别系统软件。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上,网络服务平台的责任将是重要环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许建立)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2809人已测试
87850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