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官员人最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是怎样的

特务之谜:明朝是怎样监管官员八小时之外的?
特务之谜:明朝是怎样监管官员八小时之外的?
  我们知道,因出身贫寒,故在即位之初就对治国先治吏有深刻认识,并大力推行一整套的重典治吏政策。这些政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作时间执政勤政情况,二是官员的私生活,也就是说,他不仅对官员的“公德”,而且对其“私德”,个人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也实行严密监管。  例如,朱元璋对“文臣之首”的宋濂在家跟谁喝酒,都讲了什么,。不但如此,宋濂退休以后,在老家干什么,跟什么人往来,是否“本分”,仍然十分关注,不时向宋濂的询问。故宋濂在任时,谨言慎行,。下班回到家中,跟家人和亲友交谈,绝口不提朝中之事,有人问到这方面情况,他指指墙上挂的一幅字,一句话也不说。那幅字写的是“温树”两字,意思是说,连“温室之树”(皇宫中种的树)都不能说,遑论其他!他退休后,闭门不出,不跟官场上的人往来,在旁人看来,俨然是一位对世事漠不关心的、奉公守法的土财主。余继登《典故纪闻》一书,还记载了一桩官员嫖娼被惩处的典型事例:正统年间,广东海南卫指挥使到北京上奏章,此人在海南卫可能放纵惯了,在京期间,仍不加检点,竟然宿娼。事情败露,被“谪戍”威远卫,即遣送威远卫担任守卫。这个处分不可谓不重。  说到这,我们不由想起了朱元璋曾经鼓励嫖娼的事,何以他又对官员如此要求严格?原来,朱元璋允许发展妓业,不过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却不希望官员由此变坏。明代陆容《菽园杂记》说起超过前朝的几大方面,其中之一便是革官妓、禁宿娼:“本朝政体,度越前代者甚多。其大者数事……前代文武官皆得用官妓,今挟妓宿娼有禁,甚至罢职不叙。”看来,官员嫖娼,在唐、宋、元三朝,都不算多大事情,但在明朝,是要丢官,并且永不录用。也许正是因为明太祖极力革除官妓,而且规定官吏嫖娼,罪下杀人一等,虽然遇到大赦,也终生不得使用。才使得明朝以严刑峻法治理嫖娼,一时竟也“风清弊绝”。  值得一提的还有“驸马走私照杀不误”。朱元璋有个女儿叫,洪武十四年(1381),“下嫁”欧阳伦。欧阳伦却是个品行不端之人,后来更是横行不法。洪武末年,朝廷实行“茶马法”,禁止私人贩卖茶叶,尤其是禁止走私茶叶。欧阳伦,多次派人走私茶叶出境,所至骚动。对这位皇亲国戚,地方高官也不敢过问,大多睁一眼闭一眼。纵容得其家奴周保,仗着“我家主人是驸马爷”,尤为骄横,动不动就指使有关部门征发民间车辆,一次征发多至数十辆。一次,庞大的走私茶叶车队经过河桥巡检司时,欧阳伦竟敢打骂巡检司的官员。被打官员愤而向朝廷检举欧阳伦的恶行,明太祖得知后大怒,说道:“我才行一法,乃首坏之!”作为驸马,带头破坏“茶马法”,影响恶劣。明太祖毅然决然地拿欧阳驸马开刀,下令处以极刑:“赐死。”结果欧阳伦及其家奴周保等都被处以极刑。  此外,明朝还规定京城官员外放任职必须速速出城,不得逗留京城,不得出城返回,不得借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因为,明朝官员的俸禄,较之和比都属很低的。而且官员上任和调动,路费要自己掏。下级官员,出不起路费的,不是少数。外放京官在京城拖延不走,并且置办衣物,甚至娶妻买妾,开销必定很大,势必举借高利贷。而明朝的高利贷月息高达5%。官员上任时,债主跟着他到上任的地方,天天逼他还债,再威风的官员,这时在债主面前,也成了“孙子”。为还债,官员就可能搜刮民财、贪赃枉法。所以,为了防止外放的官员贪腐,朝廷作出以上禁止性规定,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至于不许到外地出差的京官绕道回家,恐怕也是怕他们跟家乡的“父母官”,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平心而论,明朝的这种政策设计,虽对官员而言有些严厉苛刻和,但对为政清正为官清廉来说,并非毫无益处。  透过上述事例,我们不难看出,明朝时期对官员的八小时之外管理与监督,还是很严格的。应当说,这种管理与监督,是富有成效、颇具见地的举措。说到这般做法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很明了,毕竟历朝历代,都希望保持稳固、长久的统治,这是统治者根本利益所在。因而,作为统治者来说,总不希望官员道德败坏、贪贿腐败,加剧跟民众的,自毁统治基,总要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加以规范和约束,这自然也就包括了对官员私生活的监管。  笔者记得,吕本中所著的《官箴》一书,就提到为官的基本要求:“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这段话也就成为了宋朝以后历代官员的座右铭。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朱元璋等明朝统治者何以会硬性规定官员八小时之外的言行举止了。最后,笔者以为明朝的某些做法,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如何加强官员的八小时之外管理与监督,也未必没有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相关专题: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当年他发动靖难之役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台,自己
  公元前87年,70岁的汉武帝离开了人世。继承皇位的是年仅8岁的少子刘弗陵。汉
  在三国中,有很多聪明绝顶的谋士,他们往往起着以一顶百的作用。说到三国中最有名
  杨广上台了以后其实做了很多事,比如说中国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能让人才
 很多人认为,董鄂妃死后,顺治帝假死,实际上是皈依了佛门。  有三点可为例证:网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长安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
  孙权之所以能将东吴集团经营得有声有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父兄留下的基业,善于
  说起司马懿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理应归功
于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的
  历史上有许多皇帝自己作恶多端,总还想把子女培养成人。例如草莽英雄朱元璋就很注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
  《隆中对》是了解诸葛亮和一部《三国演义》的核心关键,这个大策划的第一步就是&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的陵园,也称骊山陵。兵马俑坑是秦始
  酒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事也能坏事。《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中的忠义酒;青梅煮酒
  说道我们国度那些出名的名胜古迹,故宫想必该当首屈一指吧!要晓得故宫但是我们国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汉代的吕后,唐代的武则天和清朝的慈禧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中国的天朝上国神话也被打
  作为&康雍乾盛世&的奠基者,康熙皇帝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浓墨重彩的片段,堪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率2.7万余人、200多艘海船组成的庞大舰队
  众所周知,风水学在古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房屋、坟墓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不仅生前充满传奇色彩,身后之事也颇为特
  朱栋,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出生,四岁时即
  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许是太庙。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先祖的家庙,太庙确实不允许活人
& & &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
  清朝攻城水平还真是一般化,尤其是入关以前的清军,首先满人不重视火器,因为不够
  明朝的火器现在是被传的越来越神,各种言论都层出不穷,比如吹捧的最多就是大明朝
  蒙古地处草原地区,畜牧业是其主要生存方式。蒙古草原自然环境恶劣,为了生存,人
  在清朝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认为满清和蒙古的关系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清朝一直提防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领导者是唐朝将领
  在古代战争史上,大家对长平之战应该不会陌生。战国末期,秦赵两国在赵国的长平一
  古代战争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而冷兵器时代的交锋都是肉搏战,极其残酷。纵观整个古
  鲁迅先生用&吃人&来形容封建的旧社会来表达其罪恶,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真正的
  三国,本来不是女子的天下,但是却不缺少美女和才女。如果悉数三国最幸福的女人,
  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10位皇帝,从小机智聪颖,很有个性,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
  历史上貌若天仙,堪称红颜祸水的女子不计其数,如西施、貂蝉等等,然而像隋炀帝的
  杨贵妃相信大家都对她很熟悉了,特别是喜欢看古装剧电视剧或电影的朋友,对于江采
  据相关统计,清太祖努尔哈赤一共有十六位妃子,除了最后两位庶妃德因泽和阿济根原
  我们知道,古代入宫的女子,和入宫的男子相仿,大都是苦孩子出身,在公认的&中国
  在封建时代,皇帝是不可侵犯的,连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至于骂皇帝,那更是一
  霸王别姬大家都很熟知,虞姬非常美丽,可称之为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特别是舞姿优
  卫子夫给人留下贤良的形象,他是汉武帝的皇后,但为何母子两人会掺死?人们喜欢说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是个人物。小潘虽然没念过四书五经,可是对于诗词歌赋却是
  一提起中国古代最漂亮的人物形象,恐怕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倾国倾城的西施、闭月
导读:秦兵马俑中的一部分武士俑,头上盘有一种罕见的发髻,它偏向头顶一侧,与历代汉
  人死如灯灭,即便是大清王朝最后的掌权者&&慈禧也不例外。虽然她给自己建造了豪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崔鸿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人,他的老家在齐州的清河地区,祖辈人曾经在山东淄博地区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西汉刘向,是皇室的宗亲,因此在朝为官几十年,期间因为上疏弹劾宦官乱政而被免官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因为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明朝灭亡的时候,官员们都在忙些啥?
[摘要]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3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李自成进京,图源网络。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覆亡。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这个刚愎自用、极爱面子的皇帝,曾为挽救江山社稷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放下皇帝之尊,去哀求大臣和亲戚们捐款,给防守北京城的士兵发军饷,结果:皇亲国戚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低下高贵头颅的皇帝国家有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400两银子。崇祯得知后,马上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千户”之职。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500两;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1万两……崇祯的意思是“以三万为上等”,但没有一笔达到此数,最高一笔只2万,大多数“不过几百几十而已”,纯属敷衍。更多的权贵在哭穷、耍赖、逃避,一时间什么奇葩事都出来了:有的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有的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崇祯急啊,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他知道周奎有钱,也以为大难临头,他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家利益休戚与共,怎么也有些担当吧。于是他派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10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周奎此时表现,堪称影帝,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意思是,我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啊……他还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地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1万两。这是3月10日,距离京城陷落、崇祯自杀还有8天。崇祯听徐高回复,很郁闷,也不好逼国丈大人太甚,但皇帝想,1万两太少了,怎么做榜样呢?于是把数额从10万两变成2万两。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怎么办?于是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义,要求父亲也要深明大义,为权贵们作出表率。做完思想政治工作后,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周奎又干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万3千两。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20万两。劝京城权贵们捐款的同时,崇祯还让每一个大臣从自己故乡举出一位有能力捐款的富人,只有南直隶和浙江各举一人,“余省未及举也”。他绝望了。崇祯明明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他也屡屡以国家民族大义来晓喻他们,但权贵们就是不愿意放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钱是我的,国家是你的”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们,其奇葩程度,也极其少见。权贵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研究者认为,这帮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有个普遍的心理,皇帝不缺钱嘛,“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干吗要我们出钱?崇祯有钱吗?提供“崇祯真穷”佐证的,是一个名叫赵士锦的人,他在京城即将陷落之前的3月6日,奉命接管国库之一、工部所属的节慎库,3月15日——城破前3天——办理交割。赵士锦后来把自己在历史巨变之中的经历,写了《甲申纪事》及《北归记》两篇文字。他在《甲申纪事》中写了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新库中止二千三百余金。老库中止贮籍没史家资,金带犀杯衣服之类,只千余金;沅为予言,此项已准作巩驸马家公主造坟之用,待他具领状来,即应发去。外只有锦衣卫解来加纳校尉银六百两,宝元局易钱银三百两,贮书办处,为守城之用。”在《北归记》中,赵士锦感慨:“国家之贫至此!”崇祯上任后接了一个烂摊子,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宫女不够用了,也不敢扩招,他甚至把宫里的金银器皿、大殿里的铜壶都当掉了,充作军饷。史料记载,崇祯还把宫里储存的人参等物品也变卖了。满朝文武心照不宣明末,君臣关系也很奇葩,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担责任。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似乎彼此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其实,有相当数量的大臣,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知道这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是你朱家的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啥事?凭什么要我出钱?明朝最后一任首辅魏藻德,状元出身,在危难之际走马上任,崇祯对他寄予厚望,但他让皇帝很失望。城破前3天,崇祯问他有何对策,并说: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跪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一声不吭。崇祯气疯了,一脚踢翻了龙椅。城破了,皇帝死了,魏藻德投降了。李自成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无耻的人回答说:“方求效用,那敢死。”(“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铁公鸡”们的下场大臣们如此,平头百姓更是如此:谁当皇帝,关咱啥事,咱不照样当老百姓吗?守城士兵也是如此,没有军饷,咱为什么要卖命?史载,闯王大军围城之时,京城守军倒卧城头,“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大明灭亡,浩劫来临,接踵而来的是数十年残酷的战争,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明末清初人口损失惨重,后来才有了“湖广填四川”,具体损失多少?从数千万到上亿,不同的统计,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的血泪悲剧。一个缺乏信任与共识的国家,势必一盘散沙。遇事谁也不肯担责任,谁都想把责任推给对方、一味指责对方,势必最后同归于尽。魏藻德,就是那个勉强捐了500两银子的家伙,想投降,结果被拒,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3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但打耳光,只是魏藻德噩运的开始。他被刘宗敏(他出色地完成了拷掠权贵的任务)抓捕入狱,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5天5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魏追征又被逮捕,魏追征说:“家已罄尽。父在,犹可丐诸门生故旧。今已死,复何所贷?”旋即被斩首。陈演,哭穷的大明重臣,被刘宗敏囚禁后,主动交出4万两白银“助饷”,被刘宗敏释放,4天后,李自成出京攻打吴三桂,因害怕明朝旧臣趁机在北京作乱,决定杀掉一批明朝旧臣,陈演仅获4天自由便被捉回斩首。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铁公鸡”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当时京城之间,棍杖狂飞,炮烙挑筋,挖眼割肠,北京城内四处响起明朝官员的惨嚎之声。同时,城中富民不少人也被加以拷掠,平民的薪米尽被农民军抢掠以供军用。城内饿尸遍地。史料记载:经过残酷拷掠,李自成军共得银7000多万两,均让工人重新熔铸成巨大的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后来运往西安。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禁不住严刑拷打,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之多。(文/关山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fredal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潮州府明朝时期的官员
明朝在两京朝廷任职的潮州府籍官员(Chaozhou Officials Working in the Nanjing and
Beijing Imperial Court in Ming Dynasty)
& 贝文贤(Bei Wenxian)
年轻时曾听长辈说过:“潮州西湖山是潮州读书人的风水山。西湖山上的石头,不管大小,每一块都代表着一位潮籍官员。历史上,潮州地域出官最多、做官最大是在明代。”还说:“当时在京城上班或办事,可以直接讲潮州话。”事实果真如此吗?现以有确切的史料文字记载为准,整理出《明朝在两京中央部级以上衙门任职的潮籍官员姓名、出身及职务》如下:
一、洪武年间(33人)
001. 刘孟长,海阳人。荐辟,太仆寺丞。
002. 陈 &古,海阳人。荐辟,监察御史。
003. 许景顺,海阳人。荐辟,监察御史。
004. 林兴祖,海阳人。荐辟,工部郞中。
005. 戴 &瑀,海阳人。荐辟,佥都御史。
006. 陈德麟,海阳人。荐辟,刑部主事。
007. 张 &获,潮阳人。荐辟,兵部主事。
008. 郭张善,潮阳人。荐辟,翰林院检讨。
009. 周彦器,潮阳人。荐辟,大理寺评事。
010. 杨 &元,揭阳人。荐辟,大理寺评事。
011. 张惟谦,揭阳人。荐辟,户部主事。
012. 黄德振,揭阳人。荐辟,工部主事。
013. 陈朝举,揭阳人。荐辟,工部主事。
014. 李 &凤,澄海人。荐辟,行人司司正。
015. 杨 &璧,海阳人。进士,刑部郞中。
016. 蔡福南,海阳人。进士,翰林院检讨。
017. 陈 &安,海阳人。举人,国子监助敎。
018. 许 &利,海阳人。举人,刑科给事中。
019. 陈文复,海阳人。举人,户科给事中。
020. 曾 &牧,潮阳人。举人,户部员外郞。
021. 王 &纲,潮阳人。举人,户科都给事中。
022. 郑普逊,揭阳人。举人,监察御史。
023. 谢 &炉,揭阳人。举人,大理寺司务。
024. 吴 &正,海阳人。贡生,监察御史。
025. 林 &训,海阳人。贡生,都司经历。
026. 余 &真,潮阳人。贡生,监察御史。
027. 庄 &珏,潮阳人。贡生,都司断事。
028. 曾鲁理,揭阳人。贡生,监察御史。
029. 全 &生,揭阳人。贡生,监察御史。
030. 杨 &良,揭阳人。贡生,大理寺评事。
031. 陈宗义,□□人。贡生,监察御史。
032. 陈 &聪,□□人。贡生,户科给事中。
033. 李 &枢,□□人。贡生,都司断事。
二、永乐年间(30人)
034. 黄 &嘉,海阳人。进士,吏部主事。
035. 陈季芳,潮阳人。进士,户部主事。
036. 钟 &镛,海阳人。进士,吏部主事。
037. 郑士庶,海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038. 阮 &瑄,海阳人。进士,大理寺评事。
039. 王 &靖,潮阳人。进士,户部主事。
040. 黄 &烱,海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041. 洪 &廉,揭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042. 刘 &玘,潮阳人。进士,南京兵部主事。
043. 许 &忠,海阳人。进士,户部主事。
044. 林 &厚,海阳人。进士,刑部郎中。
045. 陈 &元,海阳人。进士,太 常寺博士。
046. 苏 &侃,海阳人。举人,户部主事。
047. 张 &昊,海阳人。举人,国子监博士。
048. 陈 &耀,海阳人。举人,兵科给事中。
049. 许 &昕,潮阳人。举人,监察御史。
050. 陈克昌,潮阳人。举人,监察御史。
051. 谢永年,揭阳人。举人,工科给事中。
052. 陈 &镐,澄海人。举人,光禄寺署正。
053. 郑 &崇,海阳人。贡生,太仆寺丞。
054. 陈 &铿,海阳人。贡生,工部主事。
055. 卢 &正,海阳人。贡生,都司断事。
056. 方 &度,海阳人。贡生,刑部主事。
057. 方 &霖,海阳人。贡生,监察御史。
058. 杨学古,揭阳人。贡生,工部主事。
059. 叶公养,揭阳人。贡生,刑部主事。
060. 张 &斌,揭阳人。贡生,监察御史。
061. 邹 &圹,澄海人。贡生,南京刑部主事。
062. 谢 &惠,□□人。贡生,刑部主事。
063. 周 &坦,□□人。贡生,大理寺丞。
& 三、宣德年间(3人)
064. 萧 &銮,潮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065. 李若林,潮阳人。进士,刑部主事。
066. 李 &龄,潮阳人。举人,太仆寺丞。
& 四、正统年间(7人)
067. 王 &彰,澄海人。进士,刑部主事。
068. 林 &义,海阳人。进士,大理寺评事。
069. 林廷举,海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070. 苏 &光,海阳人。举人,工部主事。
071. 陈 &瑄,海阳人。举人,国子监博士。
072. 郑 &玑,潮阳人。举人,国子监学正。
073. 郑 &璋,海阳人。贡生,太仆寺丞。
五、景泰年间(4人)
074. 郑文奎,潮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075. 郑 &安,海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076. 李 &春,海阳人。举人,大理寺司务。
077. 罗 &琳,潮阳人。举人,国子监承事郞。
& 六、天顺年间(6人)
078. 徐 &虔,揭阳人。进士,兵部主事。
079. 陈仕宝,揭阳人。进士,南京户部郎中。
080. 萧 &鼎,海阳人。进士,户部员外郞。
081. 王 &铨,海阳人。进士,礼科给事中。
082. 姚 &瑷,潮阳人。举人,南京兵部郎中。
083. 陈 &英,海阳人。贡生,光禄寺署丞。
& 七、成化年间(17人)
084. 萧 &龙,潮阳人。进士,南京户科给事中。
085. 郑 &谅,海阳人。进士,户部郞中。
086. 吴 &裕,揭阳人。进士,太仆寺卿。
087. 王 &宬,海阳人。进士,户部员外郎。
088. 姚 &绍,潮阳人。进士,南京户部郞中。
089. 吴一贯,海阳人。进士,大理寺少卿。
090. 郑 &寯,海阳人。进士,吏科给事中。
091. 王 &昂,揭阳人。进士,太仆寺丞。
092. 郑 &朔,海阳人。进士,礼部主事。
093. 谢 &湖,海阳人。进士,大理寺左评事。
094. 翁 &理,饶平人。进士,监察御史。
095. 周 &成,海阳人。举人,翰林院检讨。
096. 邱 &尚,海阳人。举人,国子监助敎。
097. 蔡 &材,揭阳人。举人,翰林院待诏。
098. 张 &璇,揭阳人。举人,国子学录。
099. 曹 &宗,饶平人。举人,国子监佐教。
100. 郑 &銮,海阳人。贡生,长官司吏目。
& 八、弘治年间(14人)
101. 林 &善,揭阳人。进士,刑部主事。
102. 庄 &琠,揭阳人。进士,国子监博士。
103. 杨 &玮,揭阳人。进士,南京户部郞中。
104. 邱世乔,海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105. 盛端明,饶平人。进士,礼部尚书。
106. 李春芳,海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107. 周 &钥,海阳人。进士,兵科给事中。
108. 郑一初,揭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109. 周 &用,饶平人。进士,南京大理寺评事。
110. 许洪宥,海阳人。举人,监察御史。
111. 黄用直,潮阳人。举人,国子监学正。
112. 薛 &俊,揭阳人。举人,国子监学正。
113. 陈 &珖,饶平人。举人,户部员外郎。
114. 吴 &绅,揭阳人。贡生,长官司吏目。
& 九、正德年间(13人)
115. 林 &绍,潮阳人。进士,户部主事。
116. 杨 &琠,揭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117. 陈 &洸,潮阳人。进士,大理寺少卿。
118. 陈 &江,潮阳人。进士,南京户科给事中。
119. 萧与成,潮阳人。进士,翰林院修撰承务郎。
120. 陈大器,潮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121. 苏 &信,饶平人。进士,南京监察御史。
122. 薛 &侃,揭阳人。进士,行人司司正。
123. 黄一道,揭阳人。进士,户部主事。
124. 潘 &泗,潮阳人。进士,行人司行人。
125. 郑庆宸,潮阳人。举人,国子监助敎。
126. 林鸣鸾,揭阳人。举人,南京户部郎中。
127. 林 &文,澄海人。举人,国子监学正。
& 十、嘉靖年间(46人)
128. 薛宗铠,揭阳人。进士,户科左给事中。
129. 薛 &侨,海阳人。进士,春坊司直。
130. 翁万达,澄海人。进士,兵部尚书。
131. 陈思谦,揭阳人。进士,户部主事。
132. 潘大宾,海阳人。进士,礼科给事中。
133. 林大钦,海阳人。进士,翰林院修撰。
134. 黄 &鹏,潮阳人。进士,兵部郎中。
135. 朱廷臣,海阳人。进士,刑科给事中。
136. 潘 &恕,海阳人。进士,户部郎中。
137. 郑一统,揭阳人。进士,翰林院编修。
138. 陈天资,饶平人。进士,兵部郎中。
139. 蔡大用,海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140. 林大有,潮阳人。进士,户部主事。
141. 萧端蒙,潮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142. 林 &松,揭阳人,进士,南京户部主事。
143. 刘子兴,海阳人。进士,兵部主事。
144. 章 &熙,海阳人。进士,南京户部员外郎。
145. 黄国卿,揭阳人。进士,户部主事。
146. 郭维藩,揭阳人。进士,刑部郎中。
147. 苏志仁,海阳人。进士,吏部主事。
148. 成子学,海阳人。进士,太仆寺卿。
149. 陈一松,海阳人。进士,工部左侍郎。
150. 陈瑞龙,潮阳人。进士,工部郞中。
151. 林大春,潮阳人。进士,户部员外郎。
152. 郭敬贤,海阳人。进士,礼科给事中。
153. 刘以节,海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154. 薛守经,海阳人。进士,工部主事。
155. 郑 &旻,揭阳人。进士,兵部郞中。
156. 李思悦,海阳人。进士,户部郎中。
157. 吴逢春,海阳人。进士,监察御史。
158. 林有源,潮阳人。进士,户部郎中。
159. 李思寅,海阳人。进士,刑部郞中。
160. 何大章,海阳人。举人,监察御史。
161. 洪先志,海阳人。举人,南京工部主事。
162. 邹 &迪,海阳人。举人,吏部员外郎。
163. 刘有生,潮阳人。举人,大理评事。
164. 黄 &龙,潮阳人。举人,工部郞中。
165. 黄 &爽,揭阳人。举人,国子监助敎。
166. 林 &谨,澄海人。举人,国子监助敎。
167. 陈 &介,澄海人。举人,南京户部郎中。
168. 王 &制,澄海人。举人,南京国子监博士。
169. 张存诚,饶平人。举人,监察御史。
170. 陈以鼎,饶平人。举人,刑部主事。
171. 李一望,海阳人。贡生,内阁中书。
172. 萧与洁,潮阳人。贡生,光禄寺丞。
173. 翁思佐,澄海人。父荫,户部郎中。
十一、隆庆年间(3人)
174. 周光镐,潮阳人。进士,大理寺卿。
175. 刘惠乔,潮阳人。进士,户部郎中。
176. 姚喜时,潮阳人。贡生,翰林院典薄。
十二、万历年间(14人)
177. 唐伯元,澄海人。进士,吏部郎中。
178. 林熙春,海阳人。进士,户部左侍郎。
179. 陈惇临,潮阳人。进士,南京监察御史。
180. 陈元勋,澄海人。进士,户部主事。
181. 黄 &琮,饶平人。进士,大理寺评事。
182. 曾用升,海阳人。进士,尚宝司少卿。
183. 吴殿邦,海阳人。进士,尚宝司卿。
184. 夏懋学,海阳人。进士,户部郎中。
185. 陈志颐,海阳人。举人,户部郎中。
186. 莫应魁,潮阳人。举人,南京国子监学正。
187. 陈元烈,澄海人。举人,户部主事。
188. 张凤翼,澄海人。举人,刑部郎中。
189. 谢正蒙,惠来人。举人,监察御史。
190. 郑用康,潮阳人。贡生,国子监学正。
& 十三、天启年间(5人)
191. 林萃芳,潮阳人。进士,户部员外郎。
192. 黄 &锦,饶平人。进士,南京礼部尚书。
193. 成子寛,海阳人。举人,户部主事。
194. 郑廷櫆,澄海人。举人,户部郎中。
195. 李日炜,澄海人。贡生,户科给事中。
& 十四、崇祯年间(25人)
196. 辜朝荐,海阳人。进士,礼科都给事中。
197. 郭之奇,揭阳人。进士,詹事府詹事。
198. 黄奇遇,揭阳人。进士,翰林院编修。
199. 梁应龙,饶平人。进士,户部员外郎。
200. 林铭球,普宁人。进士,大理寺右寺副。
201. 邹 &鎏,海阳人。进士,户部郎中。
202. 许国佐,揭阳人。进士,兵部郎中。
203. 郑同元,潮阳人。进士,太仆寺少卿。
204. 罗万杰,揭阳人。进士,吏部郎中。
205. 萧时丰,澄海人。进士,户部郎中。
206. 陈良弼,澄海人。进士,南京监察御史。
207. 黄毅中,揭阳人。进士,户科给事中。
208. 谢元汴,澄海人。进士,兵科给事中。
209. 蔡 &锜,海阳人。举人,监察御史。
210. 傅天佑,海阳人。举人,兵部主事。
211. 马光龙,潮阳人。举人,中书舍人。
212. 黄道临,揭阳人。举人,光禄寺少卿。
213. 王宗昌,揭阳人。举人,户部郎中。
214. 高廷焕,惠来人。举人,兵部主事。
215. 林 &佳,海阳人。贡生,户部主事。
216. 郭承祚,海阳人。贡生,国子监司业。
217. 夏含辉,海阳人。贡生,户部主事
218. 郑时春,潮阳人。贡生,国子监助敎。
219. 黄鸿飞,饶平人。贡生,中书舍人。
220. 林隽胄,普宁人。贡生,兵部主事。
以官职计:御史38人,六科给事中19人,户部42人;刑部14人;兵部13人;工部11人;吏部6人;礼部3人;翰林院9人;国子监19人;大理寺15人;太仆寺8人;光禄寺4人;行人司4人;尚宝司2人;
以县籍计:海阳86人;潮阳48人;揭阳45人;澄海19人;饶平13人;普宁2人;惠来2人;是潮州府人但县籍不详5人。
有明一朝在其两京(北京和南京)中央部级衙门工作的潮州府籍官员合计220人,没有一个是开府同三司的宰相级(正一品)官员,最高级别是在职时任x部尚书(正二品)3人,退休后赐尚书衔1人(盛端明、翁万达、黄锦是实职尚书,林熙春原本只是正三品的户部左待郎,退休后才赐尚书銜),其次是x部待郎(正三品),x寺少卿(从五品至正四品),x部郎中(正五品),x寺丞(从六品至正六品),员外郎(从六品),监察御史(正七品),“x科给事中”只不过是从七品(相当于现今部级机关里的副处长)的小官,至于吏目、教授、编修等则是官衙里的办事员而已。
总之潮州是福地。早在隋朝(当时叫义安郡)就已有较中原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海上商贸经济发达,因此吸引了许多东南亚人到此打工谋生(有文字史料记载的:隋陈稜從义安郡出发攻台湾时带昆侖奴为翻译,唐李德裕贬潮时命昆侖奴下鰐溪捞玉象。而昆侖奴即是现在的马来人)。历史上,潮州最辉煌的亮点是为中华民族经略台湾,拓土开疆提供进军出发基地。隨着唐、宋贬官和大量移民的迁入,潮州地域从血统到文化都逐步与中原汉族融合。尤其是韩愈贬潮,在潮州推广“孔子正”,使潮州人的读书发音与中原读音统一,更明显地提高潮州士子的科举得中率。可以无愧地说:“潮州,人杰地灵”!经几百年的文化积淀,至明代,潮州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或乡荐而实现“三斗芝麻官”,也绝非一派虚言。至于明朝时在京城办事讲潮州话行得通,大概是基于六部中有不少掌握文件批驳权的办事官“给事中”是“胶己人”的缘故吧?
&日完稿于广州大学城星汇文宇。发表于《潮州文化研究》2016年第1期第22~26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