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慈悲心的人内在怎样和智慧的人是怎样的

慈悲与智慧 - 简书
慈悲与智慧
徐立前几天,有一个朋友问我,慈悲和智慧,这两个词,在我的理解中是什么意思?平时我们经常会把这两个词挂在嘴上,但它们真正的意思还真很少去认真想过。在我的理解中,慈悲,便是对外界保有一颗善良的心,与人为善、与物为善,如果能够经常做点好事,积点德,那就更好了。我那天忽然就想到了“日行一善”这个说法,如果真能够每天做一件好事,那么也算是慈悲了。而智慧,可能更多的是看待这个世界的看法,能够意识到而不说出来的东西。从知识的层次角度来分的话,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最低的是数据,如果你只是收集数据的话,最低层次的工作,数据很多很多,越往上去,有用的信息越少,知识就更少了,最后的智慧就达到了那种大道至简的地步。智慧可以说是从万千数据之中凝结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可佛家不是这么理解。朋友说了他听到的一个老和尚的见解。其实,慈悲和智慧这两个词,佛家说的最多。出家人一慈悲为怀之类,动不动来一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等等,这个老和尚给到他对这两个词的理解是:慈悲,即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智慧即是“不给自己添麻烦”。事后想想,这两句话真是绝了。我们常说慈悲要对别人如何如何,其实最起码的我们能够做到不给别人添麻烦就已经是很高的境界了。自己老是给别人添麻烦还想着如何去帮助别人,如果能够做到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个世界需要你去关照的事情其实就很少了。拿我自己来说,我媳妇老是说我碗洗不干净,我却说是因为我们俩标准不同,这样争执下去其实会两败俱伤。而如果从慈悲的角度来看,我确实是给她带来了麻烦,会导致她去返工,甚至下次吃饭的心情都不好,因为会想着这个碗可能没洗干净。如果从老和尚对慈悲的角度来理解,我与其去争执什么各自的标准不一样,不如把这件事做的让她满意了,就是不给她添麻烦,那就是慈悲了,事情也就简单多了。你完全不必去做其他讨好的事情,只是不给别人添麻烦,那么很多事情就解决了。智慧听起来很玄乎,但能够做到不给自己添麻烦就是很高的领悟了。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跟自己过不去。还是拿刚才那件洗碗的事情来说,媳妇她老是说我碗洗不好,还导致了两人之间关系紧张,其实她自己也很不舒服。其实这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如果她能够稍微退一点,这样想:洗不干净就洗不干净呗,我稍微偶尔帮忙洗下就行了。推而广之,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即便他做不好,又能怎么样呢?要做到不跟自己过不去就是很高的智慧境界了,但反过来说其实是最基本的境界,只有做到这点,你才有资格去奢谈其他的。把慈悲和智慧联系起来说,就是一个对内和对外修行的结合。我可能需要修点对外的慈悲心态,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媳妇需要修点对内的智慧,即不要给自己添麻烦。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还真是很有意思的。
体验式学习培训师
“挺身而说”认证黑带讲者
新员工课程《英雄之旅》创始人您所在的位置: >>
如何做个好命人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真正的慈悲(1)
  帮助别人没有错,但前提一定要是自己有能力先救活自己,如果不自量力牺牲自己救别人,并非真正的智慧!
  我在课堂上曾经设计过一个活动:当灾难来临时,你会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命?我要求学生要真的身临其境般,用百分之百的真感情去揣摩。这个活动下来我最大的发现是,很多人都会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于是,我告诉我的学生们,真正的慈悲,是要先承担自己再服务别人。灾难来临时,一定要先把自己顾好,当有多余的力量时再去救别人。想想看,在灾难的现场,也许你身边有可能只是一些刚认识的人,或者是同事、朋友,在那一刻,你有这么伟大吗?你可能让自己去顶崩塌下来的大石头只为了救身边泛泛之交的人吗?我敢打赌会回答“Yes”的人一定不够诚实,如果还真的有人诚实回答“Yes”,那我想他一定是个“智慧未开”的人,因为这又不是打仗,你也不是肩负使命的军人,突发的灾难怎么可能不先救自己?
  我有个学生,他的儿子刚去当兵服役,被编入救难小组,要接受各种特训。他说,社会教育他儿子的方式,就是告诉他儿子,那些掉进水里溺水的人有可能难逃一死,如果要去救他,一定要确定自己有能力救得了才能救他,如果你发现自己体力不够救不了别人,反而被溺水的人扒着不放,这时候你只能甩开他,自己先活命!
  我觉得这才是人话!帮助别人没有错,但前提一定要是自己有能力先救活自己,如果不自量力牺牲自己救别人,那并非真正的智慧啊!当年一个幼儿园老师林靖娟为了救娃娃车上的小朋友葬身火窟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还记得,也永远地歌颂她。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吧!作者:
书籍简介: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15720?ref=read-7-share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心无所希,名之曰道!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修行笔记】慈悲与智慧& & ◎智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它绝非用金钱可买来,或听取、收集来的。但是我们与外在环境的过度接触,加上自己情绪上的混乱与困惑,都会阻碍我们做自我省察的工作。& & ◎我们在起心动念之前,往往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运用我们与生俱来的智慧观察自己。& & ◎经由静坐(东方用语),或检视分析(西方用语),智慧是可能在每个人的内心升起的。静坐是一种内观的过程,它能将我们过于偏重外在的习性转为对内在的层面下功夫。& & ◎除非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否则这个社会是不可能会和平、和谐,且充满智慧和慈悲的。& & ◎只有真正驯服自我,而且有某种程度的自觉在我们心中生起时,我们才有能力好好与他人建立关系。& & ◎若想了悟每个人与生俱有的智慧,我们必须由自我的训练开始。而若要破除无明,我们便必须破除所有形式的无明。& & ◎无明是一种自我的投影,它指的就是由于人类的无知、无现观、愚痴、无明黑暗,以致从心所生起的许多外在的幻境。& & ◎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幻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必须了解人类是如何以自己的心创造出这个世界,并将它实质化的。& & ◎没有智慧,慈悲是无法起用的。& & ◎尽管我们想相信自己可以做主,而自身的努力也确曾成就某些事,但事实证明我们和所有其他的人都是相互依存的。& & ◎我们人类彼此相互依存的体悟直接给了我们一种责任感,并促使我们放下对自我的执着。& & ◎如果我们真心看重慈悲和关怀,那么这种善念便会赐予我们克服所有障碍的勇气。& & ◎慈悲的起用就像风、太阳、或空气一般。譬如空气充满整个房间,但空气却从不说:“我要依自己的想法决定你们呼吸的空间。”每个人都因为能呼吸到空气而受益。& & ◎慈悲与智慧必须相互为用,当然还要加上善巧、宽容、和耐心。& & ◎智慧必须被培养与关照,而非被收集。我们与生俱来的智慧需要被开发、被了解、被磨练。每个人都应开展出无惧的本质,这样智慧才能破除我们自身的无明。& & ◎我们最好的智慧是具足勇气将它运用在自己身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如实地了解人类的本质,然后提供自己和他人成长及思考的机会。& & ◎时间不会等待任何人,每个时刻都在改变,肤浅愚痴只会伤害我们自己。但是如果我们在一个生而为人的短暂生命中能利益他人的话,那么这就是一种悟道者的行为。& & ◎当我们在学习佛法时,我们所学的是自己——我们所学的是有关自己的心性。& & ◎不管我们得到多少,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还想要求更多、更好。这种永无止境的贪欲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它的本质是一种心理上的挫败。& & ◎禅修并非意谓着只是培养一心不乱,坐在某个角落,什么也不做。禅修是一种心灵保持觉醒的状态,与昏沉恰好相反。& & ◎禅修是一种智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都要保有明觉,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为何做、如何做等,心里都要完全清楚明白。& & ◎佛陀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当心理学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懂得自己的心,也都应该当自己的心理医生。& & ◎每一个人都有能力了解自己的心。当我们了解自己的心后,自然便能控制它了。& & ◎要想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不需要学多大的技巧,我们只要每天检视自己的内心即可。& & ◎我们应对自己每日的生活保持一种了然分明的心。明觉和智慧的本质即是宁静和喜悦。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慈悲与智慧——【修行笔记】',
blogAbstract:'【修行笔记】慈悲与智慧& & ◎智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它绝非用金钱可买来,或听取、收集来的。但是我们与外在环境的过度接触,加上自己情绪上的混乱与困惑,都会阻碍我们做自我省察的工作。',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2,
publishTime:6,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24,
mainCommentCount:12,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true,
hostIntro:'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心无所希,名之曰道!',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智慧者福慈悲者寿,人生最大的福寿,不在拥有多少在于珍惜了多少
智慧者福慈悲者寿,人生最大的福寿,不在拥有多少在于珍惜了多少
非常财富闻道天下
《六祖坛经》说:“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禄变祸兆。心好命不好,转祸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平命,最好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六祖告诉我们:一切的福寿,都离开心地的修造,心念清净,心地纯善,深结人缘,培植福寿的因缘,自然富贵随身,长命百岁。宅心仁厚,心存慈悲,有一天灾祸也会转变为幸福。心地既凶狠,又不知善植福德因缘,必然会遭到贫穷短命的果报。
福寿不是上天所赐,也不是别人给予,都是自己的业力感得,自作自受。自己的净行善业,能为自己带来无尽的福寿,自己的劣行恶业,也会断绝福寿的因缘,糟蹋自己的幸福。星云大师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的秘诀:吃得粗,吃得少,吃得苦,吃得亏;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求福当求永久福,智慧福最长久;增寿当增无量寿,慈悲寿最久长。人一生一世的幸福是有限、有量、有尽、有为、有漏的。永久的幸福是无限、无量、无尽、无为、无漏的,广布智慧结善缘,就是永久的福报。慈悲的愿力,就能增无量寿!
智慧福,比财富福更殊胜长久。只有世俗的福报没有智慧,功行很难得圆满。慈悲寿,比一般的寿命更长久,只有长寿不发心行善,这种长寿对众生而言,没有多大的意义。人要追求智慧福、慈悲寿,珍惜多一点,付出多一点,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真正有慈悲的人,是真正有大福大寿的人。
智慧者福,慈悲者寿,人生最大的福寿,不在拥有了多少,在于珍惜了多少,在于付出了多少!(李松阳FCCF0047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非常财富闻道天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非常财富非常道,以文载道济苍生。
作者最新文章教你如何用佛的慈悲智慧来包容别人--学佛网
&教你如何用佛的慈悲智慧来包容别人
发布:恒觉&[ &]&& 日期: 19:19:00&&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讲故事。这个小和尚对自己的头脑、学问、智慧还算比较自信。聪明人当然愿意和聪明人交流,那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遇到学识浅薄、思维混乱、说话缠夹不清的师兄师弟,每每会气急败坏,大发脾气,常常把一句:“你怎么还不明白?你猪脑袋啊”挂在嘴边。师父为此批评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认错误,但一遇到类似情况,仍然忍不住要发脾气。可是有一天,一次上山打柴的经历让他改变了看法。这一天柴打得特别多,他的心情也很好。回去的路上他累了,就放下柴担到溪水边喝点水,洗一把脸。这时“小强”来了。小强是山里的一只小猴,经常来这边玩,也经常碰到上山打柴的小和尚。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小和尚洗完想要拿汗巾擦脸,却发现汗巾还挂在那边的柴担上,他也确实是很累了,于是就指着柴担,示意让小强替他去拿汗巾。小强跑过去,从柴担上抽了一支木柴,给小和尚拿了过来。小和尚觉得很有趣,又让小强去拿,并用手比划呈方形,嘴里说着:“汗巾、汗巾”。小强又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小和尚笑得更开心了,这次他拿一块石头丢过去,正好丢到汗巾上,然后指给小强“看到了吧?拿那个汗巾”。小强再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而且还是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说“你看,我多能干!”看着小强一幅志得意满的样子,小和尚笑得前仰后合。回来以后,小和尚把这件有趣的事告诉了方丈。于是方丈问他:“你跟师弟们讲道理,他们听不明白,你就会发脾气。可是小强听不明白,你为什么反而觉得有趣?”小和尚一愣,回答说:“小强听不懂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是猴。可师弟他们是人,他们不应该听不懂我说的道理。”方丈说:“应该?什么又叫做应该呢?首先每个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悟性差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悟性相同的,后天所处的环境又不一样。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出生在走卒屠户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环境一样的,能遇到的师父又不一样。遇到一灯和尚的,未必是他的功劳;遇到酒肉和尚的,未必是他的过错。人与人有这样大的差异,你凭什么就能说谁‘应该能’怎么样呢?”小和尚听到这里,低头不说话了。方丈接着说:“更何况,天道无常,人世无常。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明天他若比你强了呢?那时候他再来看不起你,你心里感受却又如何?”小和尚惭愧的说:“师父,我知道我的错了。”方丈却摇头道:“不,其实你最大的错,却并不在于此。”小和尚睁大了双眼问:“那我的错在哪里呢?”方丈说:“错在你没有学着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小和尚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就要领会到一些什么东西了,于是连忙磕头说:“和尚慈悲,求师父教我!”方丈微笑道:“你仔细想一想,同样是不能理解你的意思,为什么你对师弟就会发怒,对小强就会开怀大笑?他们是相同的,而变化的是你自己。所以问题并不出在他们身上,而出在你身上。你不对小强发怒,是因为你是人,他是猴,你比他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他的错误。而你师弟他们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们是同一个档次,因此就包容不了他们的错误。如果是佛呢?佛看到你师弟们的错误,他会发怒吗?他当然不会,因为佛的智慧可以包容一切。”「你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试着用佛的眼光去观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世人,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世人。」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慈悲心的人福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