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是民族主义义有多严重

环球社评:中国的民族主义真比周边厉害吗
&&&&来源:&&&&
&&&&&&字号
原标题:社评:中国的民族主义真比周边厉害吗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舆论越来越经常用“民族主义”描述中国,这让人很难理解西方这样做的奥秘。在中国也有少数人学着西方口气这样说话,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怪怪的。
  民族主义是个政治词汇,很多政治词汇的含义都在历史上不断变化,不同国家和力量对它们的使用也未必一样。总体看,在全球范围内,民族主义的当代概念相当模糊,它与爱国主义的边界含混不清,但爱国主义通常是正面词汇,民族主义则是普遍的贬义词。
  民族主义的概念有与历史过程有关的学术性解释。但中外舆论场今天使用它时,大多指民族主义为超出正常爱国主义的那些情绪,它比爱国主义激烈,具有进攻性。这个词如今内容的清晰性,远不如它的贬义那样突出。实际上,较为积极参与全球或区域竞争的社会里都会不同程度存在民族主义的情绪,或者有这样的人群。中国不能自我标榜完全没有民族主义,问题是那些经常这样批评我们的国家,又有谁是“干净的”?
  西方舆论如今谈论民族主义,大多针对的是中国。西方一些人认为,民族主义是中国意识形态中比共产主义更实质的东西,当他们这样说时,实际上是再造了民族主义的含义,几乎把它作为专有形容词使用,同中国挂起钩来。
  这样的话,中国背民族主义的黑锅就在劫难逃了。反正无论中国如何表现,民族主义都被他们同中国画了等号。
  如果讲理,情况就有厘清的机会。比如可以把中国和周围交往多、尤其是有领土争议的国家做个对比,看看究竟谁的民族主义更强烈些。
  日本高官和议员经常集体参拜靖国神社,传达出激烈情绪和对抗姿态,日本的官员还不断发表刺激中国社会的言论,它们一再成为中日冲突的导火索。这些在中国难得一见的表现难道不属于民族主义吗?
  中国的反日游行被外界看成民族主义的重要标志,但这些年再出游行时不仅激烈程度小了,而且它们本身越来越少见。再看看越南,几个月前的反华示威堪称杀人越货,越南没获得民族主义的评价,真是神奇。
  中国是亚洲最开放的市场之一,中国社会基本没把民族精神同对外国货的态度联系起来,而韩日社会的经济自我保护主义意识要突出得多。中国是全球化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且中国人尊重差异,不追求本国元素和符号的输出。我们面对各种文明都谦逊而低调,不像欧美社会那样有强烈优越感,对由西方文明主导世界十分坚持。
  中国崛起在西方引发了惊慌,这种对世界格局自然演变的不适应情绪实为一种典型的民族主义。当这种情绪越来越多渗入美国的对外政策时,世界的不稳定就有了不那么公开、但却真实存在的新源头。
  一些到处动武的国家指责二十几年不打仗、在与周边小国摩擦中谨小慎微的中国民族主义,如此荒唐的逻辑在西方主导的舆论场上招摇过市,在别的事情上富有批判精神的西方媒体都跟着“难得糊涂”,实在不该。
  我们强调,中国社会中并非没有民族主义情绪,这么大的社会里,想关注什么样的例子都应有尽有。但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实际影响相当有限,和平发展不仅是中国社会的普遍愿望,而且几乎成了一种信仰。中国人笃信共赢,零和主义在很多人看来是种狂妄的东西,不可能成功。
  民族主义总体上应被视为过时的概念,围绕它争论不休,是很无聊的事情。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的天敌太多,因此是支离破碎的。即使它是橱窗里的衣服,也常是断码、有样子没货的。因此,千万别太夸张了它。▲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希望中国永远不要变成这样极端民族主义的国家
“民族主义”通常是西方媒体最爱给咱中国人扣上的一顶“大帽子”,毕竟,他们宣扬中国威胁论嘛,而一个“民族主义”强烈的国家,则恰恰最容易让别的国家产生恐惧。
可真要说玩儿“民族主义”,中国其实在全球是排不上名次的。因为每个西方国家几乎在大选时都会大打“民族主义”的牌,其中这美国啊,更是把“民族主义”玩儿得“炉火纯青”~
今天,耿直哥就给大家简单说说美国的两位总统候选人,是怎么忽悠美国那些真正的“小粉红”的。
先说说大逗比特朗普吧。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这两天特朗普刚刚从美国的邻国墨西哥回来。期间他曾拜访了墨西哥的总统,并且进行了一番很“正经”的会谈。
可他还没当选总统呢,为啥就出国见国外的领导人呢?——为了装-哔-啊~
原来这特朗普刚回国,就开始拿墨西哥的话题吹嘘起来,说自己只要当上了总统,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都赶出美国,并且先从那些天天在美国违法闹事的墨西哥移民开始,上台第一天就打算驱逐他们中200万有犯罪记录的人。
他甚至还表示,他如果当了总统,就一定会让墨西哥政府掏钱沿着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中国的那种长城,把非法移民都挡在外面。
可打脸的是,墨西哥总统知道了这件事后,气得立刻表示特朗普跟他见面的时候根本就没谈这件事,而且他还质问特朗普这么做是要毁掉美国和墨西哥的双边关系吗?
图为墨西哥人因对特朗普恨之入骨,把驴子打扮成他的模样。
不过,这却并不妨碍特朗普在美国本土获得大量的认可与掌声——毕竟,特朗普确实非常擅长煽动民粹,做“爱国生意”。这位地产大亨为了让美国人觉得他是一个真正能给美国带来改变的 “政治强人”,经常会喊出许多诸如“美国人的利益之上!”,“赶走非法移民,拒绝宽恕!”,“美国人的同情心只留给美国人!”,“夺回我们的国家”等“民族主义”色彩强烈,甚至带有排外情绪的言辞。他的目的是让那些对现实不满的美国人——特别是那些没有工作,工资不高,并且觉得是移民和外国人抢了自己工作的美国白人——觉得敢说出这些打破“政治正确”话语的他,一定也敢带着美国闯出一条路。
在《卫报》的报道中,一位他的支持者就表示,虽然特朗普说的话很刺激,但他至少找对了方向。甚至很多美国的极端白人主义者都支持他...
图为大量特朗普的粉丝向特朗普求签名,其中一人拿着的标语写着:特朗普,让美国再次变得伟大吧! 另一个人在挥舞着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部邦联的旗帜,这个旗子如今在美国象征着白人极右翼势力
而相比起来特朗普这种低俗直接的“民族主义”,民调上比特朗普稍微领先的希拉里所玩弄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就在“比格”上比特朗普的高出一些。
美国《时代》周刊在最新的一篇报道中就介绍说,希拉里忽悠美国“小粉红”的方式,不是排外,不是赶走移民,不是捍卫美国的利益,而是秀“美国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家,是人类的灯塔”这种“民族优越感”...
在她的演讲中,希拉里就表示美国是一个“卓越的国家”,是“前总统林肯眼中那个地球上人类最后的也是最可以依靠的希望之国”,是“前总统肯尼迪眼中的那个无私和充满同情心的国家”,因此也是地球上“最不可缺少”的国家。
这也是为何希拉里比特朗普支持率高一些的原因,因为希拉里的这种更高端,并且更宽泛的“民族主义”套路,令希拉里比特朗普更容易吸引移民的支持。
可不论是特朗普还是希拉里,他们在玩弄“民族主义”的时候却都刻意回避了很多关键的问题。比如根据《纽约时报》报道,今天的美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中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可他们在乎的更多是中产阶级,而不是那数百万还在贫困中挣扎的美国人。
又比如,虽然他们都在通过玩弄“民族主义”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表示要给美国带来改变,并给美国人民以“希望”和“正能量”,可如果你回头看看,就会发现同样的“套路”在2008年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总统时就曾用过。 然而从奥巴马的“Change We Can”到今天,华尔街仍然控制着美国的金融,贫富差距仍然在加大...
所以,当中国国内某些井底之蛙般的“网络知识分子”认为敢骂体制就是“民主”时,《纽约时报》却发现这些候选人几乎没有任何人说出到底是“谁”或是“什么”导致美国的体制“病入膏肓”。
其实,这才是西方议会多党制最大的“优越性”啊: 几个党互相推锅,推着推着大家就把问题的焦点转移了,最后也没有人会为国家的失败负责...
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号:HQSBWX
您若认同本文观点,就请赏个“点赞”吧!(点文章最下面的“大拇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美学者长期研究:中国民族主义并未抬头 远比外媒报道得复杂
关键字: 民族主义中国民族主义西方媒体有色眼镜中国主流意识形态
【观察者网编译】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2月8日报道,近日哈佛大学教授阿拉斯黛尔·伊恩·约翰斯顿(Alastair Iain Johnston)在2月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国际安全》杂志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崛起吗?——来自北京的证据》一文,指出中国的民族主义并没有像西方学界和媒体想象的那样在不断崛起,而是有自身的逻辑。
哈佛大学教授阿拉斯黛尔·伊恩·约翰斯顿(Alastair Iain Johnston)
任何长期通过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人都对下面这个判断不陌生:中国领导人一直在试图表现得很强硬,以此来抚慰国内民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讨论那些坚持毛泽东主义的人、愤青,以及最新出现的现象:“小粉红”——那些翻墙到社交媒体平台脸书和推特上宣扬自己民族主义言论的年轻女性。西方媒体通常认为,民族主义会给中国政府在处理诸如南海争端、中日关系等问题上带来压力。
2012年中国民众抗议日本“国有化”钓鱼岛,这往往被西方媒体认为是中国民众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表现
但是约翰斯顿教授的这篇文章则指出,中国的民族主义现状或许要复杂得多。1998年以来,约翰斯顿教授就和他在北京大学的同事一起工作,对北京市民做了很多调查,这其中就包括北京人对外交政策的态度。这个名为“北京地区统计数据”的数据库让约翰斯顿和他的同事们可以长时间追踪北京市民对特定问题态度的变化。
自2002年以来,这项调查就开始涉及被调查者的民族主义倾向,设计的问题包括以下这些测试民族主义倾向的标准化问题:“如果我可以选择世界上任何国家,我仍然愿意做中国公民”;“总的来说,中国比大多数国家好”;“每个人都应当支持本国政府,即便是在政府犯错的时候”。
年,“如果我可以选择世界上任何国家,我仍然愿意做中国公民”调查结果,颜色由深到浅分别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比较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
该论文指出,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民的民族主义倾向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相反,“非常同意”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的受访者从2002年到2015年出现了明显的减少,而对这两个问题不置可否的受访者明显增多。关于第二个问题,“中国比其他国家好”,表示赞同的受访者则在缓慢上升。论文猜测,这可能与北京这十几年来居民收入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有关。
年,“总的来说,中国比大多数国家好”调查结果,颜色由深到浅分别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比较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
这篇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告诉人们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并没有上升而是在下降,同时还告诉我们,中国的年轻人——至少是首都北京的年轻人,比起年长的中国人来说,民族主义情绪更少。这和西方媒体看到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互联网表达来民族情绪、捍卫国家尊严的情况并不一致。
年,“每个人都应当支持本国政府,即便是在政府犯错的时候”调查结果,颜色由深到浅分别为“非常同意”、“比较同意”、“比较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
在2002年的调研中,1978年以后出生的人在回答这三个问题时,选择“非常同意”的人明显少于比他们年纪大的人;到了2015年,关于“每个人都应当支持本国政府,即便是在政府犯错的时候”的问题,表示“非常同意”的年轻人只有比他们年纪大的人的一半左右。
这项调查也让研究者观察到不同时期的年轻人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否在强化。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北京的年轻人的情况是这样的,而在遥远的中国南方,广州,关心政治的年轻人就更少了。
2009年,就在北京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后的一年,超过70%的年轻人认为如有选择,自己仍然愿意做中国公民(2007年,这一数据仅有大约50%)。但是奥运会带来的民族主义效应似乎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2015年,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年轻人表示“非常同意”这三个问题,这一数据不仅比2009年的低,甚至比2007年的低。
2012年抗议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中国人
该研究同时追踪了北京人对日本和美国的看法。除了在一些双方冲突摩擦的时间段——例如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和2012年的钓鱼岛争端期间,大部分时间受访者对美日两国的态度比较稳定。
尽管该研究局限在北京一个地区,没有考虑到中国复杂的国情,但据约翰斯顿说,另外一项自2008年开始的全中国范围内的调查获得了与该研究相似的结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原标题:美学者:中国民族主义并未抬头 远比外媒报道得复杂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曹泽熙1268被浏览307952分享邀请回答2654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269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严重纳粹倾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