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今天村长来家说12月底要脱贫,政府给钱修补房子,下午又来说名额取消了,该怎办

我们家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说已脱贫,但是到镇里开证明时,说我还能享受政策 - 110网免费法律咨询
您的位置:
&& 查看咨询        今日活跃律师: &&&&&&&&&&
该问题已关闭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的回复获得奖章一枚
我们家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说已脱贫,但是到镇里开证明时,说我还能享受政策
河北-承德&01-14 12:52&&悬赏 0&&发布者:ask201…… & 回答:(1)
我们家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说已脱贫,但是到镇里开证明时,说我还能享受政策。我还能申请高中贫困补助了吗?
您也有法律问题? 您可以 发布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北京-海淀区]
906385积分
回复时间:
你好需要结合当地政策的。
问题答案可能在这里 →
无锡推荐律师
最佳律师解答
(赵江涛)()&
(李晓玲)()&
(龙宇涛)()&
(陈铠楷)()&
(唐海洋)()&
(左华军)()&
最新回复律师
人气:181276
人气:1127898
江西 南昌市
人气:278902
上海 徐汇区
人气:84051
人气:1063784
人气:616407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山水共高歌:众志成城——岳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纪实之三
来源:澎湃新闻 问政
岳西县温泉镇农业产业化基地。 记者 胡瑞琨 摄 初心为念 绘就扶贫同心圆  
“把穷人当做亲人,扶贫就是改变家人。把贫穷当做经历,扶贫就是改变自己”8月,蛰伏在大别山腹地崇山峻岭中的岳西县遍洒骄阳。地处县西北边陲的包家乡川岭村,一条从挖土坯开始修了4年的通组路西冲路于今年6月顺利竣工通车,2017年接手修路的村委会主任华同春没来得及在他倾注心血的新路上走一走,也未及见证日岳西县“摘帽”的历史时刻。今年5月14日,华同春在入户途中不幸跌下悬崖,生命永远定格在54岁。“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认真生活认真工作,不要等到人生垂暮,才想起俯拾朝花。”这是他在朋友圈里曾写下的话。出生于贫困家庭,用年轻生命诠释了扶贫干部光荣与伟大的冶溪镇溪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扬彧,也表达过同样的追求:“不要等时光溜走了,才去感叹时光飞逝。”日上午8点,刘扬彧召集村“两委”开会,讨论推进环境整治。9点20分左右,走访贫困户。下午3点多,回到村部参加碰头会。晚上骑摩托车回镇途中,发生车祸。这是刘扬彧平凡的一天,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相似的话语是鞭策自勉,更是脱贫攻坚战场上,岳西县无数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他们是指挥员,是战斗员;他们带领贫困户向贫困宣战,与时间赛跑;他们用初心照亮了40万岳西儿女的小康路。大别山里的最美扶贫“夫妻档”崔春银、王云芳夫妇,先后被选派到白帽镇桥梁村、五河镇任职。并肩战斗的三年多时间里,夫妻俩聚少离多,偶尔通话谈到的内容,除了孩子,就是扶贫。五河村贫困发生率高,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16户,交通状况差,路面坑坑洼洼,村两委班子年龄老化严重……2014年10月驻村,第一个月,王云芳就瘦了10斤。“着急,有很多事情要干。”王云芳的“急”,是扶贫重担落在扶贫干部肩头的压痕。贫困,特别是深度贫困,是多年以来压在岳西百姓心头的一块巨石,党员干部的决心和意志就是要搬掉这块石头。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刘扬彧、华同春牺牲在扶贫一线岗位上,更多的干部轻伤不下火线,有家不能常回。黄长水是中石化对口帮扶岳西的第13任挂职副县长,如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如何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支柱产业,如何用中石化自身的影响力来助力岳西脱贫攻坚——随着这些难题的一一破解,黄长水也实现了人生一次重要的角色转变。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有真情。从修路改善硬件设施,发展支柱产业,到救助“急难”群体……每年孩子生日这天,黄长水都要把自己的扶贫历程写入一封长长的家书。离家千里,缺席家庭角色的担当,是他作为亲人的遗憾。挂职的日子里,他认下了许多“穷亲戚”,把岳西当作了他的第二故乡。家书中,他满含真情地写道:“把穷人当做亲人,扶贫就是改变家人。把贫穷当做经历,扶贫就是改变自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旗帜的指引下,2014年以来,先后有245名党员干部下派到村任职,岳西全县贫困户实现对口帮扶全覆盖。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一线扶贫干部的履职尽责能力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考验。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工作重点围绕脱贫攻坚中心,思维方式对准脱贫攻坚靶心,团结力量凝聚脱贫攻坚人心,广大扶贫干部带领群众盖房子、闯路子……画出了一个扶贫同心圆。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从大山深处的穷困地区摄取;一帧帧珍贵的画面,在攻坚克难的工作中闪亮。在这一过程中,干部作风沉下来了,不仅群众脱了贫,干部思想能力也脱了“贫”,干群关系更为密切。实干当先 坚定脱贫愚公志  
“过去贫困户被干部推着走,现在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8月9日下午,青天乡老鸭村脱贫户储昭庆听闻岳西“摘帽”国家级贫困县的喜讯,咧嘴一笑。2014年,因病致贫的储昭庆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3年前,在帮扶单位资助1万余元的支持下,储昭庆鼓起勇气种植茭白,当年就实现收入3万多元。加入种养合作社后,他流转附近村民闲置田地,茭白种植面积扩大至15亩。此外,他还种植了茶叶、灵芝,加上一年2608.76元的光伏发电收入,2017年生产经营性收入就达52508.76元,顺利实现脱贫致富。“不等、不靠、不要,用双手和劳动创造财富”,这是老鸭村党支部书记熊寿青对储昭庆的评价。也因着这份自力更生、自主脱贫的干劲儿,今年2月,储昭庆荣膺“2017年岳西县脱贫攻坚工作奋进奖”。“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强调,点明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灵魂: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扶贫不就是每年过年给200块钱吗?”岳西县来榜镇枫树村扶贫干部汪云峰回忆,刚驻村调研时常会遭遇这样的闭门羹,有时板凳还没坐热,就被撵出了门。“我开始反思,扶贫要讲究工作方法。”汪云峰说,扶贫不是“带点钱去”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些贫困群众丧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就要帮助他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奔向新希望的动力。”枫树村大田组的汪以仁家,因儿子生病致贫,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工作队队长汪云峰把我当兄弟一样拉家常,鼓励我树立信心。说实话,穷惯了,当时一点儿都没听进去。”汪以仁告诉记者。2015年开春,汪云峰等扶贫干部的又一次走访,带来了给汪以仁儿子看病的医生,送来了黑猪崽、四季豆种子和化肥。黑猪养得顺利,四季豆收成也好,通过申请小额信贷安装的3千瓦户用光伏太阳能电站,每年增收3000元左右。当年产业发展的成功,让汪以仁坚定了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家庭状况的信念。2016年,他申请小额信贷4万元,养了3头黑猪,种了3亩四季豆,新发展了1.5亩茶园、1.5亩桑园,改造了4亩老桑园、2亩老茶园。此外,他还获得了生态林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400元。后来,有了健康扶贫政策的兜底,汪以仁又进入玉禾田公司,负责村里的卫生保洁工作,每月工资900元。光伏电站收入3000元,蚕桑收入近1万元,茶叶8000元,四季豆卖了6000元,黑猪还能卖几千元,再加上两份工资收入,2017年收入超4万——汪以仁的年度账单真实记录了依靠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脱贫路,也是岳西县贫困户们实干当先、自主脱贫的生动缩影。理想的脱贫战略,无疑是立人,而立人必先立志。有了脱贫的愚公志,便有了精气神。“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背后,是思想上的大转变。岳西县选派干部胡剑峰几年驻村发现:“过去贫困户被干部推着走,现在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人心齐了,内生动力激发了,产业兴了。”鼓点声声急,催人步步紧。脱贫攻坚,外部压力层层传导,内生动力的激发也无处不在。针对贫困户经济、思想、智力、发展能力上的多维贫困,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扶贫夜校、四带一自、结对帮扶、入户走访、动员宣传等系列活动,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存在的“不想脱贫”“不敢脱贫”“不能脱贫”“不会脱贫”的难题。岳西县还通过强化文化扶贫、精神扶贫,以示范户、脱贫户为榜样,激发群众自主脱贫。通过选树、评选、宣传贫困户先进典型,培养贫困户的主动意识,形成贫困户自主脱贫、感恩奋进的常态。贫困户决战贫困的“心灯”,越挑越明,越拨越亮。同频共振 构筑干群共同体
“驻村驻出亲戚了!党员干部的好作风回来了!”“无比艰巨,无比光荣。”岳西县五河镇五河村的硕士女村官方小凤说出的这八个字,代表了许多日夜奋战的扶贫干部们的心声。2015年,走出校门成为村官的方小凤,与村民沟通不顺畅。学会如何与村民打交道,如何处理繁杂的基层工作,这是方小凤的“第一课”。“说话‘土’了,感情‘真’了,摸爬滚打一圈后,感觉自己真正成了‘村里人’。”在脱贫攻坚一线,方小凤对干群的认识也加深了一层,“我们和贫困户不是单纯的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而是互相给予。”脱贫攻坚给贫困山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批干部也在脱贫攻坚的大熔炉里淬火成钢。“5+2”“白+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是一线扶贫干部们最正常的作息方式。岳西县要求驻村干部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确保有扶贫实效。7000多名驻村干部扎根基层,走进贫困户家中、心中,用实实在在的驻村成绩赢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工作队队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村民都说“驻村驻出亲戚了!党员干部的好作风回来了!”干部的宗旨意识在回归,群众认可度提高了,干群关系融洽了,脱贫的内生动力和稳定性也大大增强。4月12日,来榜镇第六批挂职书记结束暨第七批挂职书记动员大会上,枫树村第一书记汪云峰继续留村挂职三年任命宣布的一刻,现场掌声雷动,部分老百姓甚至站起来大声叫好。四年以来,岳西县各村开办扶贫夜校3044期,3万多人次参加。讲政策、传技术、鼓干劲、解疑惑,在被称为脱贫攻坚“加油站”的扶贫夜校里,受益的不仅仅是贫困户。黄尾镇严家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绍贤,到村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扶贫夜校里干部与群众互学互助、共同进步,工作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扶贫夜校在锻炼基层干部素质的同时,也搭建起联结干群“心脉”的桥梁。曾在扶贫夜校里汲取“营养”,顺利脱贫致富的黄尾镇平等村村民汪秀不时被邀请到扶贫夜校,分享养鸡心得。有了新想法新点子,汪秀总要邀请村镇扶贫干部们“常回来看看”,聊聊发展现状,谈谈憧憬设想。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对革命老区人民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在确保岳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奔小康的新长征路上,同样没有一个局外人!层叠的翠竹,见证了岳西的革命燎原,也目睹了老区人民的艰苦岁月。岳西县城南部的大别山烈士陵园内,大别山区13.5万英雄儿女长眠于此。历史从未远去。步入新时代,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为内涵的“大别山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沿袭、厚植、新生: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面对脱贫压力,岳西人民坚持“两山理论”,靠山不吃山;党员干部以黎元为先,不忘初心,以奉献为第一要义,用爱与责任,勇敢担当起新的历史责任;岳西群众坚守愚公信念,凝心聚力,尽锐出战,集全民之智决战贫困,誓要走出贫困锅底;广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构建一个脱贫共同体,互融互促、同频同振,穿越承载荣光与热血的时空,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树立了一座新的丰碑。八月的岳西,一阵轻风吹过,阴翳竹林飒飒作响。一个声音在大别山腹地回荡——“我们脱贫啦!”来源:安庆日报 记者 李屹 本报通讯员 徐进群
发送邮件至申请加入澎湃政务号或媒体团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澎湃新闻APP下载【学习】四川南部县脱贫攻坚整县“摘帽”典型经验
一、南部县基本情况
南部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国土面积2229平方公里,辖73个乡镇(街道)1115个村(社区),总人口131万,其中,农业人口112.98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川陕革命老区县,是四川省第五人口大县。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98个、贫困人口3人,贫困发生率9.8%。经过三年集中攻坚,实现减贫9.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1%。2017年7月下旬,作为全国首批退出县中唯一的百万人口县,接受国家第三方(西南大学)评估验收,以漏评率0.05%、错退率0.06%、满意度97.82%的评估结果,位居全国28个退出县首位,并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
二、南部县脱贫摘帽主要经验做法
南部县脱贫摘帽决心大、思路清、措施实、方法好、责任明、作风拼、督查严、效果好,真正做到了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七个方面的经验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坚持“ABC”分类管理,实现精准帮扶。由县级领导牵头,组织帮扶力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户会诊,实行ABC分类管理,能稳定脱贫的定为示范户(A类),有一定难度的定为位中间户(B类),问题较大的定为困难户(C类),并按照“稳定示范户、提升中间户、攻坚困难户”的原则,分类建立清单,定实攻坚措施。对当年脱贫成功率大的示范户,鼓励其自主创业,自力更生,全面兑现帮扶措施和脱贫政策;对加一把力、鼓一把劲就能脱贫的“中间户”,及时调整帮扶力量,抽调精兵强将,进行点对点、人对人、面对面精准帮扶;对当年脱贫问题较大的困难户,针对安全住房、安全饮水、人均收入等方面存在的“硬伤”,一户落实一个工作组,一项工作落实一个责任人,每天一盘点、每周一会诊,集中力量攻坚,确保如期脱贫。
第二,实施“543”增收计划,让户户都有钱袋子。南部县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根本出路,着力在产业链上做加法,做活了稳定增收大文章。一是“五方联盟”让村有当家产业。构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致富能人+贫困群众+金融保险”的“五方联盟”产业发展机制,创建脱贫奔康产业园,让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发展。主要为三种模式:1.带着授信入伙:发挥金融扶贫支撑作用,通过信贷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方式,让贫困群众加入产业链,龙头企业管营销,致富能人管生产,贫困群众投股金。比如,封坎庙村建立脱贫奔康(家禽)产业园,带动45户贫困户入股参与,其中,6户棚主每户入股4股(每股1万元),分红4万元以上;其他贫困户每户入股2股,保底分红2万元以上。2.带着股金抱团。贫困户把政府贴息贷款、产业发展周转金转化为股金,共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再与龙头企业抱团发展、深度合作,捆绑形成利益链。比如,八尔湖镇纯阳山村与食用菌龙头企业四川森肽集团合作,成立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建立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27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其中15户在家有劳动力的,每户独立负责1个智能菇棚生产,年收入最高可达10万元;12户举家外出或无劳动力的,参与公司和合作社营销环节分红,户均年保底分红7000元以上。3.带着土地进园。把农村分散零碎、经营效益低的土地以及撂荒地集中起来,统一流转给合作社,再流转给龙头企业,统建规模化种植园区,通过返租的方式建立贫困户创业园、托管园、就业园,实现稳定增收。比如,东坝、铁佛塘、大堰等5个乡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将连片72个村10万亩土地统一流转,引进国有企业新星果品有限公司,统一规范、调形整理、完善设施、栽插树苗,建立了“百村百里”脱贫奔康(柑橘)产业园,带动3700户、10280名贫困人口入园发展。其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打造“创业园”,每户返租1亩以上的果园自主经营,返租费用按成本每亩2000元从产业周转资金中予以支持,龙头企业负责技术、农资、管理和产品营销,盛产期每户可获纯利润9000元左右;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建设“托管园”,每户通过产业发展周转金返租1亩果园,交由龙头企业代管,五五分成,每户可获纯利润4500元;对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建立“就业园”,企业优先吸纳入园务工,年均务工收入6000以上。二是“四小工程”让户有增收门路。立足农村留守贫困劳动力多为老弱妇孺的现状,依托脱贫奔康产业园,统筹房前屋后资源,为每户安排产业扶持资金6000元,分户落实短期有收益、长期可致富的小庭院、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四小工程”,作为长效产业的有益补充,实现贫困户当年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培植小庭院,即因地制宜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林园,让有劳力、有基础的贫困户每户都有增收的“钱袋子”。发展小养殖,主要是生态养殖,让有意愿、有技术的贫困户有快速找钱的项目。开办小作坊,即帮助有手艺、有兴趣的贫困户,开展方酥锅盔、酸水豆腐等土特产品加工,让他们凭技艺赚钱。做好小买卖,即帮助场镇周边、交通便利、有头脑的贫困户学会“生意经”,发展小本经营。通过“四小工程”,脱贫户人均收入超过了4500元。三是“三个一工程”让人有一技之长。南部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40万人在外务工。他们坚持把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转移就业作为最直接、最现实的增收途径,全力实施“三个一工程”。一是实施助学解困工程,支持有条件的每户培养1名以上大中专学生。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库、政策告知卡和资金发放册“一库一卡一册”教育助学平台,15477人全部落实教育补助政策;设立红电助学基金、政府专项助学基金、社会教育助学基金,分阶段给予贫困学生补助;县慈善总会和红电助学基金分别按元标准,对考入大学的贫困生给予无偿资助和奖励。二是实施技术培训工程,每户培养1个技术明白人。依托“四小工程”和“农民夜校”,开展“家门口”流动培训;开设挖掘机、数控等技能培训专班,30人以上“请人来校”、20人以上“办班到乡”、10人以下“送教进村”,形成“校门口”专班集训;委托18个南部驻外商会,聘请培训机构代训,实行“厂门口”异地送训。三是实施就业培训工程,对具备条件的每户培养1名劳务致富能干人。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对无技术的,围绕提高议价能力定期开设技能培训专班,培训合格发给资质证书,积极推荐就业;对无门路的,依托18家南部驻外商会,帮助实现转移就业;对无法外出务工的,按每月400元标准开发孤寡老人看护、乡村道路维护等公益性岗位。全县累计成建制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33782人,脱贫户的工资性收入占到了家庭总收入的63%。
第三,实行“四书一报告”制度,让家家住上好房子。南部县易地扶贫搬迁主要采取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统规统建的方式进行。在建房标准上,坚持“两条底线”“四套户型”“四不补助”原则,防止因补助和建设标准过高引发新矛盾、自筹资金超标加深贫困程度。两条底线,即每户人均补贴不得超过1.8万、最高不得超过6万元,建房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人均不超过3000元;四套户型,即按照“两人户50平米、三人户70平米、四人户80平米、五人及以上户100平米”的标准统一设计户型,地基打二建一;四不补助,即超面积20%不补助、自筹资金超100%不补助、旧房不拆除不补助、工期超规定6个月不补助。在建房程序上,实行“四书一报告”制度。一是提交建房申请书。由贫困户提交建房申请,写明建房原因、建房类别、建筑面积、建房方式、投资总额,变“要我建”为“我要建”。二是签订建房承诺书。由贫困户对坚持两条底线、三种方式、四不补助等规定进行承诺。三是签订安全责任书。把施工作业安全、建筑材料安全、建筑质量安全、施工设备安全和资金投放安全明确到村“两委”。四是出具乡村告知书。首期拨付30%补助资金作为建房启动资金,主体完工再追拨30%资金。五是出具工程验收报告。乡镇建管员、国土员和“五个一”联合验收后,一次性拨付剩余的40%补助资金。在房屋验收上,做到“五看”。看投资总额是否坚守两条底线;看面积是否符合标准;看户功能区是否完善;看结构是否牢固;看有没有坚持“三议”群众工作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同时,按照“五改三建”(改危、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建园&小庭院&、建场&小养殖场&、建路&入户路&)的标准同步推进危旧房改造,做到生活设施与生产功能配套,安居措施和致富产业同步。
第四,实行城乡一体供水,让户户吃上“安全水”。南部县是红色盐乡,地下水含盐量高、重金属含量高,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现象十分普遍。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是当地老百姓最大的愿望。为此,他们把城乡一体全域供水作为治本之策,建立“项目资金+财政补助+社会融资+群众自筹”多元投入机制,整合资金20亿元,依托嘉陵江、西河和升钟水库“三大饮水源”,建成6个大型制水厂,铺设9条供水主干线,形成了“三源六厂九线+N”的城乡一体全域供水体系,并建立“城乡水务有限公司+片区供水服务中心+乡镇供水服务站+村用水户协会+水管员”的五级管护体系,实行政府补贴贫困户每户800元的政策,减轻困难群众入户安装费用负担,实施贫困户饮用水限价和逐步同价政策,所有农村群众都吃上了与城里居民一样品质的自来水。这一举措让全县广大群众深为感动,极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第五,构筑“五道医疗防线”,让人人都有就医保障。一是基本医保防线。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由县财政按最低档次全额代缴(每人每年230元:基本医保120元、大病保险30元、补充医保80元);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县城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报账比例分别92%、95%,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90%。二是大病医保防线。由新农合基金出资,统一为贫困人口购买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医疗费用个人支付5000—3万元补贴55%,3万—6万补贴65%,6万—10万补贴75%,10万以上补贴85%。三是补充医保防线。基本医保和大病医保报销后,合规费用累计超过7000元的,再按50%、80%比例报销。四是民政救助防线。新农合、商业保险报销后,个人支付仍然较高的,按照“剩余医疗费用70%、全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标准,给予民政大病救助。五是爱心基金防线。经过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和民政大病救助后,个人负担费用仍超过l万元的,由爱心基金再补偿剩余部分的30%。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医疗总费用5476万元(县内4643万元),县财政补偿5123万元(县内4574万元),总体补偿率93.5%(县内98.5%)。
第六,注重激发群众活力,实现物质精神双扶贫。南部县高度重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考察期间,考察团所到村落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令人叹服。一是推行“三议”群众工作法。对贫困户确定、到村到户规划、扶贫项目实施等,一律实行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全体村民决议,做到全过程公开,变“代民做主”为“让民做主”。二是开展“干群一家亲”活动。把“干群一家亲”活动作为红线贯穿始终,以“察民情、解民难、保民生”为主题,常态开展家访住夜、代办服务、扶贫济困、义工服务、送医进村、法律服务进村等“十大惠民行动”,以重拾“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作风,带领群众打响了一场脱贫摘帽的全民战役。2016年以来,全县3万多名帮扶干部进村入户,累计为贫困户和弱劳户提供抢种抢收等义工服务200万人次。三是开展“五大专题教育”。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四好”星级示范户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法纪教育、习惯教育、风气教育和脱贫光荣的自尊教育“五大专题教育”,大张旗鼓宣扬“懒惰致贫可耻、勤劳致富光荣”的理念,形成了“户要干净、村要整洁、人要勤劳、心要感恩”的鲜明导向。全县省级“四好”村达33个,市级“四好”村达207个,96%的贫困家庭主动争创“四好”星级户。2016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升至全省第45位,上升了101个位次;2017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再创历史新高,升至全省第22位、全市第1位。
第七,创新“四项机制”,让攻坚行动见实效。南部县把压实责任、严格考核、激发动力作为重中之重,倒逼干部紧起来、动起来、拼起来。一是挂图作战、现场验靶。33名县级干部每人挂联1—3个乡镇及对应所有贫困户,书记县长亲自挂联任务最重的乡镇,县级干部亲自挂包问题最多的村、帮扶困难最大的户。每季度开展一次现场验靶,由县领导担任验靶组长,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和随机抽查的部分非贫困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情况好的帮扶单位、乡镇、村授予“流动红旗”,差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3次被黄牌警告的,乡镇“双组长”和帮扶单位“一把手”引咎辞职。两年多来,累计授予235面“流动红旗”,97个乡镇、村、帮扶单位被“黄牌警告”,“紧水逼鱼跳”的效应得到充分显现。二是巡察督导、电视问政。抽调150名纪检干部组成40个督察组,全天候进村入户开展巡回督察,全过程录音录像,对发现的问题实行挂号整改、销号管理,对搞形式、走过场和弄虚作假的,一律军法从事、现场问责。同时,开办“脱贫在一线”电视电台专栏和“阳光问效·追责问责”专题电视节目,对好的典型进行深度挖掘、广泛宣传;对反面典型进行轨迹剖析、电视问政、通报曝光。三是轨迹管理、差评召回。对第一书记实行GPS手机定位管理和远程签到,每月一次考核排位,“差”的集中约谈,约谈三次的由派出单位召回;第一次被召回由派出单位副职递补,副职被召回的由单位“一把手”顶岗。2016年全县有13人被召回。四是一线考察、悬帽攻坚。把扶贫攻坚的战场作为识人选人用人的赛场,成立一线考察办公室,拿出部分科级岗位“悬帽”,对作风务实、业绩优秀、群众认可的扶贫干部,一线考察、论功行赏、火线提拔;对心浮气躁、加天线、跑关系的,一律纳入“黑名单”管理,三年内不得提拔重用。2016年换届,全县提拔重用120多名脱贫一线优秀干部。
三、国家第三方评估的主要特点
日至26日,西南大学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南部县脱贫摘帽进行了评估验收。评估组一行共66人,由国家督导组、评估专家组和实地调查组组成。其中,国家督导组负责对评估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在质量上把关;专家组负责分析、研判相关信息,形成评估结论;实地调查组负责入户调查。评估期间,共抽查了21个乡镇、39个村、1138户样本户(其中贫困户559户,非贫困户579户),访谈县乡干部92人、村干部207人。评估工作主要体现“五个前所未有”的特点:
一是纪律之严前所未有。评估组严格执行“严禁探询抽样信息、严禁打探评估消息、严禁跟踪尾随评估车辆、严禁旁听访谈过程和探访受访农户、严禁传播评估信息”等纪律要求。在评估过程中,评估组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访报道,一般不和地方上的干部有任何交流,就连中午吃饭都分开坐,有时需要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电话核实的,记下电话号码,回到宾馆房间后再打电话,从不透露任何信息。评估期间,四川省委和南充市委派人到县驻扎,但不接触评估组。
二是要求之高前所未有。评估组是每天晚上11点左右,告知第二天要抽查的乡镇,第二天8点钟出发,通过GPS定位直接到村。进村以后,不能有1个干部尾随、1台无关车辆滞留,村级向导员只能在距受访农户100米左右的地方等候。有时走访1—2户以后,就不再要向导员带路,直接找老百姓带路,有时连老百姓带路也不要。入户后,先看身份证,再看户口簿,身份证与户口簿上的人吻合,就参加座谈,如果不吻合,那就要查明是什么人,如果是干部,就视为干扰评估,情节严重的,还要报告国扶办,终止评估,并从严问责。
三是范围之宽前所未有。这一轮评估与对井冈山市和兰考县的评估又不一样,对井冈山市和兰考县的评估检查,重点是查贫困户,非贫困户只占6.6%。而这次对南部县的评估检查,非贫困村占到了60%,非贫困户占到了51%,全县112万农村人口都是被抽查的重点对象。从样本村分布看,全县东西南北中“五大方位”和嘉陵江以东、西河沿线、升钟湖库区“三大片区”全覆盖。同时,评估组进村之后,还要设置一个机动小组在面上抽查,范围扩大到周边乡镇和村,查出了问题的户,就作为样本户,查不出问题,不作为样本户。这次评估,南部县的有效样本户是1138户,实际检查了1680户。
四是样本之全前所未有。紧盯“边界、边远、边角”的“三边”特征,抽选样本乡镇、样本村,特别是低收入村和1户贫困户都没有的村,更是关注的重点;在抽户上,重点查低保户、残疾人户、五保户、易迁户、危改户等“五类户”。对“五保户”,如果是集中供养的,还要到敬老院去查他的生活标准、住宿条件和赡养情况;如果是分散供养的,重点查住房条件、保障水平和满意度;对易迁户和危改户,主要看建房的负债是否超过1万元;对医疗救助一批的,有时还要到医疗机构核实报账情况。
五是方法之活前所未有。对样本户进行北斗卫星定位,对谈话过程全程录音、拍照和录像取证,同时,还要通过遥感卫星查看三年来的产业、道路、住房等村容村貌的变化情况,通过前后比对,把脱贫成效查得一清二楚;到达样本村后,一律现场抽户,一户结束再抽下一户,有时在途中发现“烂房户”,还要随机调查;发现疑点问题,有时还要进行诱导采访、深入挖掘、刨根问底;有时还“杀回马枪”,对前一天的受访户进行回访,没有任何规律性和可预见性。
四、脱贫启示
第一,公平是最好的保障。南部县第三方评估满意度之所以高达97.82%,很大程度上在于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方法措施上,都做到了特惠与普惠统筹兼顾,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推进,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统筹协调。比如,贫困识别全过程公开透明,让大家说了算;产业发展让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参与其中,都能享受到产业发展成果;易地搬迁实行地基打二建一,只为贫困户修建一层,既让贫困户有安全住房,也让非贫困户心理平衡。这些做法启示我们,要让群众满意,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处理好贫困户之间、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贫困村和非贫困村之间的矛盾,既照顾相对少数也惠及绝大多数。
第二,扎实是最足的底气。南部县始终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逐一推动分类管理、精准帮扶等攻坚举措落地落实,为迎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第三方评估中,漏评率、错退率仅为0.05%、0.06%。评估组在抽查脱贫奔康产业园和“四小工程”发展情况,特别是“百村百里”柑橘产业园时,作出了“震撼”二字的评价,在住房建设、人均收入等方面都很满意,评估时间比计划缩短了2天。南部县的经验启示我们,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也没有任何“操作”的空间,只有实实在在把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心中才有底气。
第三,问题是最大的财富。南部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天候蹲点巡察,发现问题,当天交办、限期整改。平时没有发现问题,复查时出现问题的,倒查巡察组责任。仅去年春节前后,全县共发现和整改问题36000多个;在“国检”之前的三个月,又重点围绕边界、边远、边角户,查找问题18000多个,采取过硬措施,逐户补齐了短板。在第三方评估中,全县1138户样本户,要求提供收入佐证的只有13户,仅占样本户的1.1%,是第一批评估的县市区中最少的。南部县的经验启示我们,平时发现的问题越多、整改的问题越多,关键时刻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必须坚持把发现和解决问题贯穿脱贫摘帽全过程,拿出绣花功夫,做到识真贫、真脱贫。
第四,精神是最强的动力。南部县把脱贫摘帽“作为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尽到天大的责”,“宁愿让一个部门瘸腿、也不让一个贫困村掉队”,构建“六级责任体系”,通过现场验靶、差评召回、一线考察、悬帽攻坚,提振干部精气神,激发干部为荣誉而战。脱贫摘帽期间,全县干部几乎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很多县领导长期是早上6点钟出发,逐村逐户走访,白天发现问题、晚上开群众会现场解决问题,晚上12点以后才回到办公室处理文件;很多帮扶单位负责人,白天当“村长”,晚上当“局长”;不少一线同志,经常两三个月不回一次家,充分展现了争分夺秒的拼抢精神、挑战极限的拼命精神、不胜不休的拼搏精神、万众一心的拼合精神。这些做法启示我们,脱贫摘帽,关键在干部,只有干部有压力、有动力,脱贫攻坚才能给力。
第五,民心是最牢的基础。南部县通过“三议”群众工作法、开展“干群一家亲”活动和“五大专题教育”,激发群众主体活力,密切了干群关系,广泛赢得了民心。第三方评估期间,全县没有1例信访投诉、没有1起不良舆情。评估组进村前,有的群众像过年一样,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身上穿戴得整整齐齐,备好水果、茶水,主动在家等候,溢于言表的热情、发自肺腑的感恩,深深地感动了评估人员,有很多评估人员说,找到了当年八路军回根据地一样的感觉。这些经验启示我们,脱贫摘帽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干部是考生,群众是老师,只有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交出完美答卷。
来源 | 陇原先锋(ID:longyuanxianfeng)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