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微软研究院研究院学术合作经理 是什么职位

如何评价微软亚洲研究院,如今的地位如何?
我的图书馆
如何评价微软亚洲研究院,如今的地位如何?
【知乎用户的回答(151票)】:
据说业内有两个称号,一个叫亚洲善待博士组织,一个叫PhD杀手。MSRA的工作主要就是在各种顶会上灌灌水,MSRA现在有FTE200来人,每个人每年能灌上1-2篇的TOP,如果高产点儿的能灌个三篇以上的,所以业内对MSRA以及整个MSR体系多多少少有点儿怨念。
MSRA成果转化出来的挺多的,别的组我不熟,只能说个大概。我Mentor之前不少成果现在已经shipped到Bing里面去了,Mentor一桌子Bing给的奖牌,Mentor另外的一个工作也已经Shipped到IE和Office里面了,就是那个IE11那个一键去广告和无关项的阅读模式。NLP他们比较出名的在于英库技术栈,以及衍生出的必应输入法和Bing词典和Bing Translator。CV组比较出名的产品是跟MSR Cambridge一起搞的那个Kinect,以及基于Kinect衍生出来的一大堆具有很强社会价值的应用。CG组的大量成果被转化进了DirectX里面。Net Media组的成果已经被集成进最新的XBox One,未来会集成进Windows,彻底改变游戏产业及硬件产业。SA组负责分析全球的错误报告(就是微软产品弹出来的那个“是否发送问题报告”发送的那个)用于改进微软产品质量,以及SA组的关于代码静态检查和软件质量分析的诸多技术已经集成进Visual Studio。SA组和DM组合作的一些监控技术已经在Windows Server中集成。ML组貌似相对学术一点,不过整个MSR&D都严重依赖ML。ML和DM组的成果被集成进Dynamic、SQL Server、System Center、Windows Azure。ML和DM组总会提供一些奇怪的在线服务,或者提供一些工具。
对应的别的研究所的话,水平相近的可能是IBM研究院、Google的某些实验室以及MIT的实验室之类的,不过IBM和Google碍于发展方向,普遍研究领域比较狭窄,MSR的研究领域属于全领域覆盖,这主要是因为微软的产品在全领域都插了一脚,MSR作为产品驱动的研究所,必须在全领域有所建树。
【vczh的回答(64票)】:
来刷我M$RA实习生是有很多好处的,呆过M$RA的实习生还去什么国内的傻逼公司这么没前途,应该找洪小文院长写个推荐信,出国念书去。这是我院实习生的主要目的。为什么我院实习生转正概率那么低,就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打算去读书的。
==============================================
说到工作,我所在的部门是不写论文的,主要是帮助那些科学家把算法转化到产品里面去,同时享受了互联网公司不关注质量、不写文档、开发了不用维护这程序员的终极梦想,同时还能悠闲地上班,不用给产品狗气,简直是人间天堂啊。
【吴俣的回答(19票)】:
其实拿到MSRA的实习机会之后进其他互联网公司也不那么容易。因为毕竟MSRA教会你的是如何做research,包括面试你的时候,都更关心你对科研的热爱,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知识。然而,如果去面试其他互联网公司,你懂的,就是各种基础知识加算法,我身边有很多同学被什么linux某个指令怎么写,以及当场默写算法面跪了,然而面试MSRA的时候,由于面试题偏数学就过了。总之MSRA适合大四申请国外的以及中国本土的博士来吧我觉得。
技术肯定是世界最先进最先进的技术,甚至可以说很多MS的产品的相关技术支持都来自MSRA,包括我也给MS ship过产品。别的组不了解,我来说说NLC组(因为雷蒙德那边有个NLP组,所以MSRA就叫NLC了)。就像目前得票最高的答案所说,NLP组做机器翻译,可是现在NLP不只做机器翻译了,那还是很古老的事情。NLC分为俩个小team,一个是做机器翻译,另一个是做QA,QA的团队中大家的兴趣点各不相同,有做情感分析的,有做搜索的,有做自动问答的。当然,每一个小领域技术都是佼佼者,paper也是最顶级的paper。
不过,MSRA各个组要求不一样,有的组做工程多,比如我们组,当然我觉得做工程,写代码是种享受。其他组有的会很学术,例如Theory,他们组的Researcher据说一年发90多篇paper~~~
我想在中国能和MSRA比的研究院应该很少很少了,百度深度学习这些研究院都没有MSRA这么广泛的研究领域。这里是热爱计算机人的天堂,因为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且有资源。但也是不热爱计算机人的地狱,因为基本没有人不加班~
--------------------------------------------------------------------------------------------------------------------------------------
关于MSRA的全职员工为什么难进的问题,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首先你需要有博士学位,其次你需要有很好的会议以及期刊的文章。OK,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很多可以去高校当老师的人也有这些。但是MSRA还不满足,你还必须有编程能力,可以迅速的产品转化。所以对计算机有如此高要求的岗位势必符合水平的人就不多对吧~
【ChenLi的回答(12票)】: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问题,认识我昵称的人就匿了吧。
关于MSRA目前在整个计算机学术界的地位和技术成果,前面的帖子已经说的很向详细了,所以我想从MSRA的学术氛围,对实习生的培养和实习生能得到什么三个方面说下我对MSRA的认识。
1. MSRA的学术氛围。
在我看来,MSRA应该是目前国内学术氛围最好的科研机构,而且没有之一。和国外知名大学相比的话,因为我没有去过,不好说,但是根据我认识的国外的同学,MSRA应该是最好的之一。整个MSRA的氛围相对比较宽松和自由,相较于国内其他高校导师和学生之间明显的上下级关系,MSRA实习生和MENTOR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一起工作的同事,相对比较平等。这样的好处是,MENTOR会充分尊重每一个INTERN的个性和兴趣,尽量安排合适的项目。拿我举个例子,每次我有很多不靠谱的YY IDEA, 然后去和MENTOR说的时候,虽然每次的结果都是MENTOR呵呵我,但是他都会很认真的听我陈述我的想法,给我充分的时间去说服他。
2. MSRA对实习生的培养。
基本上我觉得可以分为三类:长期实习,短期科研,短期工程。长期实习主要是只MSRA现在和国内如清华,中科大,哈工大等高校的联合博士项目。这些实习生基本上整个博士阶段都在MSRA接受科研训练,可以说,在MSRA读博士是国内计算机博士最好的归宿之一。这类学生的培养一般是有很长的有规划的,而且MENTOR也不会特别着急,毕竟一起工作4,5年,时间比较多。第二类短期科研一般是MSRA和高校实验室/博士生之间的合作,这样的实习具有比较明确的目标,项目一般在实习期开始之前就已经基本明确,实习生只是需要在实习期内在MENTOR的指导下把项目做好。第三类就是短期工程,这个一般常见于国内的硕士生/本科生,大概就是在MSRA从事一些偏工程项目的开始,比如技术转化之类的。
顺便说一下MSRA转正的问题,MSRA转正率低的问题其实不是大部分实习生去国外读书了。而是MSRA真的很难进,科研岗传说中7-11轮面试,而且基本上是一票否决。开发岗相对容易一些,但是也要5-7轮面试。
3. MSRA能带给实习生什么?
首先是一个高水平的平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好paper之后发现作者就坐在自己隔壁的心情是什么?各种高水平大牛TALK,各种传说中的大神就在自己背后的办公室。看我们够不够主动和有想法了。
第二是科研基础的锻炼,前面说了MSRA的科研氛围比较宽松,但是MSRA对科研结果的要求相当高,mentor基本不会在科研结果上进行妥协。我mentor据说是MSRA最NICE的mentor之一,但是对科研结果的要求也相当严格。
第三是谦逊的心态,大部分来MSRA的实习生都有过人之处,大家都带着一份舍我其谁的霸气和傲气,但是对一个领域越是深入,就越是谦虚,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之前不知道,只不过是因为之前没有达到那个层次而已。修真如果不渡劫,怎么会知道仙界多么牛逼?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比我聪明,而是比我聪明的人还比我努力。
最后,我觉得有在MSRA实习的经历,对个人简历和就业绝对是PLUS,但是现在的企业都很聪明,MSRA内部的实习生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还是修炼内功最重要。来MSRA实习,只能说明你还不错而已。
最后做个广告,
这是一个关于INTERN生活的视频,有兴趣来实习的可以看下。
【Belleve的回答(3票)】:
按(应该是他)的说法,「 跳槽去 MSRA 就是不想被产品经理艸」
【何嘉斌的回答(3票)】:
hci组,我是学产品设计的,不会写代码,不懂计算机,只会做产品设计,创客是最近很火的群体,在这里能有很好的研究合作的机会,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一块碰撞出有意思的硬件产品,这是很多研究院做不到的。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就在10天前学校组织有幸去MSRA参观,就工作环境而言那是相当不错的~
馆藏&6872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微软亚洲研究院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创新
&&&&来源:&&&&
原标题:微软亚洲研究院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创新  2015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创`研”年会近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举行。本次活动汇集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区多所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的110名学者,通过演示环节、学者报告、联合实验室主任会议等形式对微软亚洲研究院近年来与亚太地区高校的创新科研合作成果进行全面展示。   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潘天佑在会议中表示,微软亚洲研究院有一个宗旨,就是相信全世界最尖端的研究应该要能够开放。“按照非官方统计,微软研究院在全世界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七成都是跟学术界的朋友合作完成的。我们非常相信且鼓励这样的开放研究精神。”潘天佑称。   那么这样的开放研究对微软有什么好处?潘天佑回答说,首先,关在房门里面做的高度机密的研究,也许可以在某一个产品或者某一个技术方面有一点优势,但要想在一个领域、比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做到全球领先,我们就要跟学术界紧密合作。“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很大一部分都在顶尖大学。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跟全世界最聪明的顶尖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合作,微软研究院很难在计算机这个领域里面保持长期的领先。这是微软研究院自建院起就认定的一个看法,我们对学术圈一直是开放的,我们希望做计算机领域长期领先的研究。”潘天佑称。   其次,现在大数据的概念很热,但实际上计算机学科本身并没有产生什么数据,绝大多数的数据都是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里面产生出来的。微软如果关着门做研究,将会是一个数据非常贫瘠的研究,但是一旦跟学校合作,就能够获得大学及研究机构各个学科广大的数据。   近年来,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诞生出来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研究院也一直努力营造奋发、进取的科研环境,倡导大胆创新、富于冒险的极客精神,鼓励研究人员树立长远眼光、加强与外界交流,并承诺与高校、科研机构展开持久而有效的合作,促进协作、激发创新、推进教育、将梦想变为现实。   比如这次会上介绍了一系列新的技术系统多数是与学校共同合作完成的。例如,智能花卉识别和知识系统是与植物所合作制造;睡眠监测系统是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完成;“智慧校园”平台是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同合作;A-Eye项目是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合作;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与展示关键技术是与天津大学共同开展。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各高校这样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不仅为研究项目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拓宽了高校人才培养渠道。   据了解,本着“推动基础科研创新,增强一流人才培养”的宗旨,微软亚洲研究院已与10所中国高校建立了多个领域的联合实验室,其中8个已经通过教育部审批,并被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系统。联合实验室在过去的16年间做出了大量工作,截至2015年,联合实验室共汇聚计算机各研究领域60余位学术带头人,展开了480多个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200多篇,联合培养的学生超过1600名。此外,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多个研究领域中赞助了880个科研合作项目,与52所高校的1200多位教授保持着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实习生 王晓琳)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洲微软研究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