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有没有美国苏联冷战人通过冬季穿越白令海峡逃往

查看: 30|回复: 0
很多人就拿出什么工业总产值,什么资源出来说美国多强。实际上,我觉得资源并不等于战斗力。我觉得假如冷战,苏联从白令海峡登陆,美国转入本土防御,那就是一片倒的局面。
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假如用红警北极圈这张图来说,美国就是打断所有桥,而且五个盟友的国家。别人根本过不来,你只需要不停的攀科技树,让队友去抗早期,自己家连光棱塔都不用建一个,而且占据了所有的油塔的国家。别人是动员兵,你全都是海豹部队级别的,天上一对海鹞掩护,肯定损失少了。
但是事实呢?这样的国家往往是最脆弱的国家,因为只要被对方一只部队进入基地,马上就能把主基地端了。因为自家不仅不知道怎么防御,而且精英部队全都在国外。
好吧,就是讲讲自己的想法而已,讽刺嘲笑就不用回复了全球打响新“冷战” 两极争夺影响全人类(图)
来源:北京晚报
  抢北极争南极
  全球打响新“冷战”
  两极争夺影响到全人类利益
  冷战结束后,有西方学者曾预测:这个世界会由于经济全球化而变得更有秩序。但是,如今的现实却在不断地警告我们:全球化之船正把我们带入不确定的未知海域。在这个海域中,旧有的波澜没有平息,它与新生的波澜汇合在了一起。最近在南北两极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自今年8月以来,两极的新闻就不再只是探险或奇遇,而是充满了火药味的吵闹与纷争。
加拿大、俄罗斯相继在北极举行了大规模军演,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瑞典先后向北极派出了科考队,俄罗斯人甚至将一面国旗插在了北冰洋的海底。英国则于最近提出,将要求获得南极大片海床的所有权。为什么两个冰雪之地成了“香饽饽”?
  北京时间10日更是传来消息,探险家丹尼斯·施密特率领的探险队在北极发现了一块小岛,有可能改变该海域的竞争格局,引发新一轮的北极争夺战。
  极地争夺之来龙去脉
  主权之争由来已久
  北极领土纷争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加拿大率先宣布对北极享有主权,并一直加强在该地的军事力量。而邻近北极的美国、丹麦、俄罗斯、挪威等国也都没有放弃对该地区拥有领土主权的要求。美国则在北约组织成立后,在北极线上部署强大的军事力量。丹麦提出北极海底山脉是格陵兰岛海脊的自然延伸,丹麦就对该区域资源拥有开发权。俄罗斯则一再重申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都是西伯利亚大陆架向北的延伸。
  而早在1908年,英国就第一个提出对南极拥有主权。随后,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智利等也纷纷提出对南极的主权要求。而美国和前苏联也再三表示保留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经过数次磋商,1959年,英国、法国、阿根廷、日本等12国签订《南极条约》,宣布暂时“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此后,相关国家签订《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决定全面禁止南极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50年,使南极争夺在表面上暂时趋于平静。而到2009年,《南极条约》中规定的50年“冻结”限期将满,相关各国将对条约进行新的修订,因此各国再一次将此议题摆上台面。
  极地争夺之南北魅力
  全球变暖使开发可行
  北极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全球变暖正在使北极地区冰面以每10年9%左右的速度消失,使得在北极开发资源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人类目前尚未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大约有25%分布在北极地区,数量高达在100亿吨左右,北极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中东。此外,未来的北极还可能成为国际航运的热门海域。未来10多年里,北冰洋内可能出现“通航大道”。专家认为,如果冰层融化持续加速,从欧洲开往亚洲的船只将不必远走巴拿马运河,而可以沿北冰洋海岸,穿越白令海峡,抵达亚洲。开辟北极航线是人类500年来的梦想,由于距离更短,通过这条航线的运输成本要比传统航线低四成,而北极也将会成为人类消夏的好去处。
  素有“白色沙漠”之称的南极有什么魅力呢?根据已有的地质数据,在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床,煤、铁和石油的储量均为世界第一。南极还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淡水库,占整个地球表面淡水储量的72%。南极区域的水道航运前景也是抢滩南极的国家的另一个目标所在,如果未来的航线能纵贯南美和欧洲,那么有航运权的国家无疑将获得丰厚收益。
  极地争夺之最新动态
  多国接连“出招”两极“战火”重燃
  俄罗斯北极插旗掀风波
  ■本报曾报道,8月2日,俄罗斯小型潜水艇“和平1号”抵达北冰洋4261米深的海底,在北冰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俄罗斯国旗,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俄宣示对北极的主权,世界一片哗然。在这片冰冷的极地上,一场“主权争夺战”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尽管插旗事件让俄罗斯遭受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但俄在北极问题上的态度并没有变软。8月7日,总统普京接见北极深海科考队员时表示,这次科考成果应作为解决北极地区归属问题的依据。此外,俄罗斯战略轰炸机于9月初在北极地区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军事演习。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长特鲁特涅夫10月30日还表示,俄将于今年年底前向联合国提出对北极地区的领土要求。
  美加丹针锋相对
  ■俄罗斯的举动立即遭到了加拿大、美国、丹麦等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对。除了口诛笔伐外,各国更是以“实际行动”迅速作出了回应。加拿大总理哈珀于8月8日奔赴北极进行视察,宣示主权。与此同时,加拿大武装力量还进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
  ■在北极问题上,美国自然不甘落后。在俄插旗后仅4天,美海岸警卫队的破冰船开赴北冰洋。此外,美海岸警卫队正准备在阿拉斯加州北部修建一个基地,目的是着眼未来海上航运和海底自然资源开发。
  ■丹麦一支科考队也于8月12日启程,前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以证明罗蒙诺索夫海岭为丹麦所属格陵兰大陆架的延伸,从而宣称对这一地区拥有主权。
  ■随后,德国和法国也相继向北极地区派遣科学考察船。
  ■9月底,英国也加入到争夺北极的行列,它声称对北极附近大西洋水域水下大陆架拥有主权,试图获得与丹麦、冰岛有争议的罗卡尔岛附近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的开采权。
  北极“战火”蔓延至南极
  ■就在各国还在为北极问题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英国于10月16日表示,英正在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处理,将向联合国提出对南极领土的要求。
■对于英国的举动,阿根廷表示“强烈不满”,并“绝对反对英国领土扩张”。而智利则表示不会放弃在南极的领土权利,智利将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出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忙于北极问题的俄罗斯又来关注南极,极地考察船11月踏上征途。领队瓦卢金表示,他们的目的是开采南极大陆蕴藏的510亿吨油气资源。他说:“我们必须严阵以待,原材料价格对国际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
  ■智利9日发布公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在智利总统陪同下访问南极。尽管声称此行的目的是“致力于应对全球变暖”,但在极地如此火热的情形下,潘基文的南极之行隐含的意义耐人寻味。综合新华社稿件
  极地争夺之专家访谈
  极地的所有权如何决定?这场“争夺战”对中国将产生怎样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海洋局的专家。
  《北京晚报》:关于解决北极和南极的纷争,国际上是如何规定的?
  专家:根据现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至北极,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北极点周边为冰所覆盖的北冰洋被视为公海和属于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国际海底区域。
  当然,北冰洋沿岸各国需按照《公约》的规定,划定其大陆架与国际海底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公约》规定,“沿海国大陆架在海床上的外部界限的各定点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应超过连接2500公尺深度各点的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这条包含“或”字的含混规定就是惹起争端的“罪魁”。
  俄罗斯插旗之举,就是冲着国际法的盲点而来,其他北冰洋沿岸国也都想尽量把本国大陆架外部界限向外扩张。表面上是北冰洋沿岸国之间的争夺,实质上还将影响到全人类的利益,沿岸国大陆架范围的扩大就意味着国际海底区域的缩小。
  而南极情况不同于北极。1959年的《南极条约》冻结了各有关国家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管理权现在属于“南极条约组织”。只是目前有些国家对已被“冻结”几十年的领土主权要求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权利提出新挑战。
  《北京晚报》: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两极自然变化和愈演愈烈的“争夺战”对我国有何影响?我国目前的极地政策是怎样的?
  专家:我国地处西北太平洋,北极的自然变化过程以及受全球变暖而产生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周边海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极地丰富的资源、极地特殊的研究和利用价值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都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我国目前对极地的关注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即将于本月中旬启动。本次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在南极内陆冰穹A地区建立中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进行选址测量。邓小平1984年为南极考察的题词:“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这是我国极地工作的根本宗旨,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北极工作。
(责任编辑:曾玉燕)
07-11-06 08:22·
07-10-26 10:25·
07-10-21 22:04·
07-09-23 01:10·
07-09-21 07:08·
07-09-04 19:02·
07-09-04 09:20·
07-08-25 13:34·
07-08-09 14:34·
07-08-03 04:18·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战时期的苏联有多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