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中国男人的眼泪,在以色列对中国人好吗成为大新闻

当前位置: >【图】这个中国男人的眼泪,为什么在以色列成了大新闻?
【图】这个中国男人的眼泪,为什么在以色列成了大新闻?时间: 06:32来源:环球网原标题:这个中国男人的眼泪,为什么在以色列成了大新闻?
图说: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代表团与纳粹大屠杀幸存者什洛莫·佩雷尔(左五)合影。
【环球时报赴以色列特派记者 刘洋】从北京到特拉维夫的直航航班,要11个小时才能到达,这距离远得让人有些惊讶。但更让《环球时报》记者参加的“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以色列站”代表团成员惊讶的是,只用了短短4天时间,他们的行程就在以色列突变成一个“大新闻”。这“突变”始于一场普通的会面。让它变得不平凡的,除了主人公独一无二的人生,还有背后许多以色列人对中国的真诚……
什洛莫·佩雷尔的传奇人生
《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与什洛莫·佩雷尔相见是在特拉维夫一间典型的“会面空间”,一座城市散布着这样专供人“谈事”的地方,着实挺方便。
走进房间的什洛莫气色很好,他今年已经93岁。“这是我第一次与中国人会面。”他对陪同前来的以色列外交官努瑞特小姐说。在以色列,什洛莫名气很大,不仅因为他是纳粹大屠杀幸存者之一,更因为即使在幸存者群体中,他仍是唯一——唯一靠冒充德国人、以“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和“完美雅利安人”身份躲过大屠杀的犹太人。
日,什洛莫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0岁那年,全家被驱逐到波兰罗兹。一家人刚落脚,德国就入侵了波兰,所有犹太人都要搬进隔离区居住。什洛莫的母亲让他的3个儿子往苏联人控制的波兰东部逃跑。三兄弟在穿越苏德分界线时走散,当时14岁的什洛莫被苏联当局送进位于格罗德诺的一家孤儿院。
“离开那天,父亲提出了最后的要求——不论发生什么,不要忘记自己是犹太人。而母亲,我记得她一直大喊‘快跑!什洛莫,无论如何要活下去!’”什洛莫回忆道。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孤儿们在东逃过程中被德军包围,所有人要排队接受检查,被发现是犹太人就要拉进树林枪毙,声称自己不是犹太人的男孩要脱下裤子接受检查,看看是否做过犹太人的割礼。
“你是犹太人吗?”什洛莫说,端着枪的德军士兵这样问他时,他已偷偷把身份证件埋在了地下的土坑里,耳边传来母亲的声音——“无论如何要活下去”。他冷静了一下,用德语回答自己是流落波兰的德国人后裔。士兵竟没有核实,就把他送到部队长官那里。后者十分喜欢他,甚至想收他做养子。于是,他成了这支部队的翻译和“便雅悯(最受宠爱的小儿子/吉祥物)”。
德军莫斯科战役失败后,部队长官为了给什洛莫活命的机会,推荐他回到德国本土,进入了培养“新德意志人领导者”的希特勒青年团青年领袖学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种族学课上,他被当做“完美雅利安人”的样本进行颅相测量。“那4年我每天提心吊胆,害怕被发现我其实做过割礼。时间长了,有时真的觉得自己就是纳粹,德国人和犹太人这两个灵魂在我心里同时挣扎着。”什洛莫对《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说。
什洛莫始终没被人发现。1945年德国战败,向美军投降的什洛莫很快被释放。他回到老家试图寻找亲人,发现父亲1943年在罗兹的犹太人隔离区饿死,母亲1944年死在毒气室,妹妹在二战末期集中营犹太人向西转移的死亡行军中被射杀。但他的两个哥哥大卫和伊萨克都还活着,前者去了巴勒斯坦,后者留在了德国。什洛莫选择投奔了大卫,并在1948年参加以色列建国战争。
如今,什洛莫有两个儿子、三个孙女和三个曾孙女,以色列和德国都常请他去给年轻人讲述历史。他的自传在1990年被拍成电影《欧罗巴!欧罗巴!》,该片1992年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一场概率1/的会面“真是他?是什洛莫本人?”刚从努瑞特小姐口中听到“这是大屠杀幸存者中最独特的故事”,阎京生就猜到了今天男主人公的名字。作为军事历史题材大V,阎京生的微博“战争史研究WHS”粉丝超过640万,而《欧罗巴!欧罗巴!》是他在DVD时代就爱上的电影。
什洛莫更惊讶,眼前初见的中国人竟然知道他的故事,看过他的电影,“这简直是大海捞针般的缘分”。于是两人紧紧相拥,情绪激动。阎京生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一哭,触发了很多东西。
“过去几十年,我内心的两个灵魂一直在打仗。但我相信,生存高于一切。”在什洛莫继续讲述心路历程时,努瑞特已把两人相拥而泣的照片发到脸书上。
“太感动了!我要这个故事。”短时间内,努瑞特收到许多以色列媒体人的类似留言,甚至英国一家从事大屠杀历史教育的机构找到她,希望对这次跨越数千公里的会面做报道。美国“Forward”网站也刊发了相关文章。
“中国的博主在遇到大屠杀幸存者的一瞬间潸然泪下”,10月18日,以色列最大的新闻网站Ynet新闻网以此为题报道了这一幕。报道还向读者介绍了《环球时报》记者跟随的中国网络名人代表团以及他们为什么来到以色列。这个代表团的成员除了阎京生,还有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美食博主美食家大熊(张浩然)、生物学专家开水族馆的生物男(周卓诚)、拥有1400万粉丝的漫画家郭斯特(林记)以及中国超模、2013世界超模大赛全球总冠军魏蔚。
“这是一场概率为1/的见面!”以色列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新消息报》使用的标题更加煽情。文章说,中国有13亿人口,当他们中的一个代表团来到特拉维夫与大屠杀幸存者什洛莫会面时,竟然有一位团员十分熟悉和了解他的故事,这如同一个奇迹。与Ynet新闻网的报道一样,《新消息报》在表达震惊的同时也说,“这是神的安排”。
为什么这次会面会引起这么大关注?努瑞特的解释是,中国博主的动情一幕让以色列人意外,这一幕也触动了以色列社会,时下年轻犹太人对大屠杀的记忆在慢慢变淡,人们不太想再回忆痛苦的过去。是阎京生的眼泪,让大屠杀又一次登上媒体的大标题,是中国人唤醒了犹太人的记忆。
被唤醒的以色列人在Ynet新闻网和各自的社交媒体上表达他们的感动。以色列知名音乐人大卫·迪欧说,“这就像是个梦,一个无法忘记、精彩绝伦的梦”。以色列导演阿里克·罗瑟斯坦说:“现实总是比虚构的电影更精彩,感谢与我们分享这一刻。”以色列知名剧作家、演讲家加迪·陶布表示:“这是巅峰时刻,对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贡献良多,我为你们每一个人骄傲!”“日本人当然该到南京向中国人道歉”“我觉得中国才是个奇迹。”在与《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交流时,什洛莫说,他很早以前就是毛泽东的粉丝,如今,“每个以色列人都想知道中国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因为“大屠杀”,交谈的话题不可避免地提到南京。什洛莫说:“日本人当然应该到南京去向中国人道歉,但可惜,我做不了日本人的主。”
与什洛莫见面的前一天,《环球时报》记者参观了位于耶路撒冷的“大屠杀历史纪念馆”。当地导游利兹也说,“日本人应该到南京向中国人道歉”。与记者一同走进纪念馆的还有一群“欧洲面孔”,利兹说,他们是德国教师,来这里学习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在所有来到这里的外国人中,德国人最多。
因为与什洛莫的一抱,中国网络名人们接下来的行程,不论是与以色列家喻户晓的明星中国菜厨师阿哈罗尼交流,还是中国超模与以色列名模“比美”,都受到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此外,正致力于制造“人造肉”的以色列SUPER MEAT公司高管还向中国网络名人们介绍了“人造肉”的研发进展,以及对何时会进入中国市场的预期(至少还需要5年)。
为什么环球网与以色列外交部共同主办的“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以色列站”会引起当地媒体这么大关注?努瑞特认为,这里面不仅有犹太人感恩中国人相救的历史因素,更多的是以色列人对中国迅速发展的好奇,以及对当下中国的好感。这名张口闭口称中国是“以色列新情人”的外交官说,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反犹主义,但她和中国人交流时,许多中国人甚至都不了解这个词的含义,这让以色列人特别感动。
其实感动是相互的。就像《环球时报》记者走在特拉维夫街头时,不止一次听到陌生人用中文说,“你好,中国”。
声明:本网部分信息转载于其他网站,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这个中国男人的眼泪 在以色列成了个大新闻
  原标题:这个中国男人的眼泪,为什么在以色列成了大新闻?
图说: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代表团与纳粹大屠杀幸存者什洛莫?佩雷尔合影。
  [环球时报赴以色列特派记者 刘洋]从北京到特拉维夫的直航航班,要11个小时才能到达,这距离远得让人有些惊讶。但更让《环球时报》记者参加的“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以色列站”代表团成员惊讶的是,只用了短短4天时间,他们的行程就在以色列突变成一个“大新闻”。这“突变”始于一场普通的会面。让它变得不平凡的,除了主人公独一无二的人生,还有背后许多以色列人对中国的真诚……
  什洛莫?佩雷尔的传奇人生
  《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与什洛莫?佩雷尔相见是在特拉维夫一间典型的“会面空间”,一座城市散布着这样专供人“谈事”的地方,着实挺方便。
  走进房间的什洛莫气色很好,他今年已经93岁。“这是我第一次与中国人会面。”他对陪同前来的以色列外交官努瑞特小姐说。在以色列,什洛莫名气很大,不仅因为他是纳粹大屠杀幸存者之一,更因为即使在幸存者群体中,他仍是唯一――唯一靠冒充德国人、以“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和“完美雅利安人”身份躲过大屠杀的犹太人。
  日,什洛莫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0岁那年,全家被驱逐到波兰罗兹。一家人刚落脚,德国就入侵了波兰,所有犹太人都要搬进隔离区居住。什洛莫的母亲让他的3个儿子往苏联人控制的波兰东部逃跑。三兄弟在穿越苏德分界线时走散,当时14岁的什洛莫被苏联当局送进位于格罗德诺的一家孤儿院。
  “离开那天,父亲提出了最后的要求――不论发生什么,不要忘记自己是犹太人。而母亲,我记得她一直大喊‘快跑!什洛莫,无论如何要活下去!’”什洛莫回忆道。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孤儿们在东逃过程中被德军包围,所有人要排队接受检查,被发现是犹太人就要拉进树林枪毙,声称自己不是犹太人的男孩要脱下裤子接受检查,看看是否做过犹太人的割礼。
  “你是犹太人吗?”什洛莫说,端着枪的德军士兵这样问他时,他已偷偷把身份证件埋在了地下的土坑里,耳边传来母亲的声音――“无论如何要活下去”。他冷静了一下,用德语回答自己是流落波兰的德国人后裔。士兵竟没有核实,就把他送到部队长官那里。后者十分喜欢他,甚至想收他做养子。于是,他成了这支部队的翻译和“便雅悯”。
  德军莫斯科战役失败后,部队长官为了给什洛莫活命的机会,推荐他回到德国本土,进入了培养“新德意志人领导者”的希特勒青年团青年领袖学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种族学课上,他被当做“完美雅利安人”的样本进行颅相测量。“那4年我每天提心吊胆,害怕被发现我其实做过割礼。时间长了,有时真的觉得自己就是纳粹,德国人和犹太人这两个灵魂在我心里同时挣扎着。”什洛莫对《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说。
  什洛莫始终没被人发现。1945年德国战败,向美军投降的什洛莫很快被释放。他回到老家试图寻找亲人,发现父亲1943年在罗兹的犹太人隔离区饿死,母亲1944年死在毒气室,妹妹在二战末期集中营犹太人向西转移的死亡行军中被射杀。但他的两个哥哥大卫和伊萨克都还活着,前者去了巴勒斯坦,后者留在了德国。什洛莫选择投奔了大卫,并在1948年参加以色列建国战争。
  如今,什洛莫有两个儿子、三个孙女和三个曾孙女,以色列和德国都常请他去给年轻人讲述历史。他的自传在1990年被拍成电影《欧罗巴!欧罗巴!》,该片1992年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一场概率1/的会面
  “真是他?是什洛莫本人?”刚从努瑞特小姐口中听到“这是大屠杀幸存者中最独特的故事”,阎京生就猜到了今天男主人公的名字。作为军事历史题材大V,阎京生的微博“战争史研究WHS”粉丝超过640万,而《欧罗巴!欧罗巴!》是他在DVD时代就爱上的电影。
  什洛莫更惊讶,眼前初见的中国人竟然知道他的故事,看过他的电影,“这简直是大海捞针般的缘分”。于是两人紧紧相拥,情绪激动。阎京生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一哭,触发了很多东西。
  “过去几十年,我内心的两个灵魂一直在打仗。但我相信,生存高于一切。”在什洛莫继续讲述心路历程时,努瑞特已把两人相拥而泣的照片发到脸书上。
  “太感动了!我要这个故事。”短时间内,努瑞特收到许多以色列媒体人的类似留言,甚至英国一家从事大屠杀历史教育的机构找到她,希望对这次跨越数千公里的会面做报道。美国“Forward”网站也刊发了相关文章。
  “中国的博主在遇到大屠杀幸存者的一瞬间潸然泪下”,10月18日,以色列最大的新闻网站Ynet新闻网以此为题报道了这一幕。报道还向读者介绍了《环球时报》记者跟随的中国网络名人代表团以及他们为什么来到以色列。这个代表团的成员除了阎京生,还有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美食博主美食家大熊、生物学专家开水族馆的生物男、拥有1400万粉丝的漫画家郭斯特以及中国超模、2013世界超模大赛全球总冠军魏蔚。
  “这是一场概率为1/的见面!”以色列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新消息报》使用的标题更加煽情。文章说,中国有13亿人口,当他们中的一个代表团来到特拉维夫与大屠杀幸存者什洛莫会面时,竟然有一位团员十分熟悉和了解他的故事,这如同一个奇迹。与Ynet新闻网的报道一样,《新消息报》在表达震惊的同时也说,“这是神的安排”。
  为什么这次会面会引起这么大关注?努瑞特的解释是,中国博主的动情一幕让以色列人意外,这一幕也触动了以色列社会,时下年轻犹太人对大屠杀的记忆在慢慢变淡,人们不太想再回忆痛苦的过去。是阎京生的眼泪,让大屠杀又一次登上媒体的大标题,是中国人唤醒了犹太人的记忆。
  被唤醒的以色列人在Ynet新闻网和各自的社交媒体上表达他们的感动。以色列知名音乐人大卫?迪欧说,“这就像是个梦,一个无法忘记、精彩绝伦的梦”。以色列导演阿里克?罗瑟斯坦说:“现实总是比虚构的电影更精彩,感谢与我们分享这一刻。”以色列知名剧作家、演讲家加迪?陶布表示:“这是巅峰时刻,对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贡献良多,我为你们每一个人骄傲!”
  “日本人当然该到南京向中国人道歉”
  “我觉得中国才是个奇迹。”在与《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交流时,什洛莫说,他很早以前就是毛泽东的粉丝,如今,“每个以色列人都想知道中国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因为“大屠杀”,交谈的话题不可避免地提到南京。什洛莫说:“日本人当然应该到南京去向中国人道歉,但可惜,我做不了日本人的主。”
  与什洛莫见面的前一天,《环球时报》记者参观了位于耶路撒冷的“大屠杀历史纪念馆”。当地导游利兹也说,“日本人应该到南京向中国人道歉”。与记者一同走进纪念馆的还有一群“欧洲面孔”,利兹说,他们是德国教师,来这里学习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在所有来到这里的外国人中,德国人最多。
  因为与什洛莫的一抱,中国网络名人们接下来的行程,不论是与以色列家喻户晓的明星中国菜厨师阿哈罗尼交流,还是中国超模与以色列名模“比美”,都受到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此外,正致力于制造“人造肉”的以色列SUPER MEAT公司高管还向中国网络名人们介绍了“人造肉”的研发进展,以及对何时会进入中国市场的预期。
  为什么环球网与以色列外交部共同主办的“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以色列站”会引起当地媒体这么大关注?努瑞特认为,这里面不仅有犹太人感恩中国人相救的历史因素,更多的是以色列人对中国迅速发展的好奇,以及对当下中国的好感。这名张口闭口称中国是“以色列新情人”的外交官说,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反犹主义,但她和中国人交流时,许多中国人甚至都不了解这个词的含义,这让以色列人特别感动。
  其实感动是相互的。就像《环球时报》记者走在特拉维夫街头时,不止一次听到陌生人用中文说,“你好,中国”。
分享给小伙伴们:
Copyright &
张家港新闻网,江苏新闻,财经新闻,娱乐新闻,科技资讯,体育新闻,旅游资讯,国内新闻
冀ICP备号-1这个中国男人的眼泪,为什么在以色列成了大新闻?
这个中国男人的眼泪,为什么在以色列成了大新闻?
图说: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代表团与纳粹大屠杀幸存者什洛莫·佩雷尔(左五)合影。
【环球时报赴以色列特派记者 刘洋】从北京到特拉维夫的直航航班,要11个小时才能到达,这距离远得让人有些惊讶。但更让《环球时报》记者参加的“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以色列站”代表团成员惊讶的是,只用了短短4天时间,他们的行程就在以色列突变成一个“大新闻”。这“突变”始于一场普通的会面。让它变得不平凡的,除了主人公独一无二的人生,还有背后许多以色列人对中国的真诚……
什洛莫·佩雷尔的传奇人生
《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与什洛莫·佩雷尔相见是在特拉维夫一间典型的“会面空间”,一座城市散布着这样专供人“谈事”的地方,着实挺方便。
走进房间的什洛莫气色很好,他今年已经93岁。“这是我第一次与中国人会面。”他对陪同前来的以色列外交官努瑞特小姐说。在以色列,什洛莫名气很大,不仅因为他是纳粹大屠杀幸存者之一,更因为即使在幸存者群体中,他仍是唯一——唯一靠冒充德国人、以“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和“完美雅利安人”身份躲过大屠杀的犹太人。
日,什洛莫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0岁那年,全家被驱逐到波兰罗兹。一家人刚落脚,德国就入侵了波兰,所有犹太人都要搬进隔离区居住。什洛莫的母亲让他的3个儿子往苏联人控制的波兰东部逃跑。三兄弟在穿越苏德分界线时走散,当时14岁的什洛莫被苏联当局送进位于格罗德诺的一家孤儿院。
“离开那天,父亲提出了最后的要求——不论发生什么,不要忘记自己是犹太人。而母亲,我记得她一直大喊‘快跑!什洛莫,无论如何要活下去!’”什洛莫回忆道。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孤儿们在东逃过程中被德军包围,所有人要排队接受检查,被发现是犹太人就要拉进树林枪毙,声称自己不是犹太人的男孩要脱下裤子接受检查,看看是否做过犹太人的割礼。
“你是犹太人吗?”什洛莫说,端着枪的德军士兵这样问他时,他已偷偷把身份证件埋在了地下的土坑里,耳边传来母亲的声音——“无论如何要活下去”。他冷静了一下,用德语回答自己是流落波兰的德国人后裔。士兵竟没有核实,就把他送到部队长官那里。后者十分喜欢他,甚至想收他做养子。于是,他成了这支部队的翻译和“便雅悯(最受宠爱的小儿子/吉祥物)”。
德军莫斯科战役失败后,部队长官为了给什洛莫活命的机会,推荐他回到德国本土,进入了培养“新德意志人领导者”的希特勒青年团青年领袖学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种族学课上,他被当做“完美雅利安人”的样本进行颅相测量。“那4年我每天提心吊胆,害怕被发现我其实做过割礼。时间长了,有时真的觉得自己就是纳粹,德国人和犹太人这两个灵魂在我心里同时挣扎着。”什洛莫对《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说。
什洛莫始终没被人发现。1945年德国战败,向美军投降的什洛莫很快被释放。他回到老家试图寻找亲人,发现父亲1943年在罗兹的犹太人隔离区饿死,母亲1944年死在毒气室,妹妹在二战末期集中营犹太人向西转移的死亡行军中被射杀。但他的两个哥哥大卫和伊萨克都还活着,前者去了巴勒斯坦,后者留在了德国。什洛莫选择投奔了大卫,并在1948年参加以色列建国战争。
如今,什洛莫有两个儿子、三个孙女和三个曾孙女,以色列和德国都常请他去给年轻人讲述历史。他的自传在1990年被拍成电影《欧罗巴!欧罗巴!》,该片1992年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一场概率1/的会面
“真是他?是什洛莫本人?”刚从努瑞特小姐口中听到“这是大屠杀幸存者中最独特的故事”,阎京生就猜到了今天男主人公的名字。作为军事历史题材大V,阎京生的微博“战争史研究WHS”粉丝超过640万,而《欧罗巴!欧罗巴!》是他在DVD时代就爱上的电影。
什洛莫更惊讶,眼前初见的中国人竟然知道他的故事,看过他的电影,“这简直是大海捞针般的缘分”。于是两人紧紧相拥,情绪激动。阎京生的眼泪夺眶而出。这一哭,触发了很多东西。
“过去几十年,我内心的两个灵魂一直在打仗。但我相信,生存高于一切。”在什洛莫继续讲述心路历程时,努瑞特已把两人相拥而泣的照片发到脸书上。
“太感动了!我要这个故事。”短时间内,努瑞特收到许多以色列媒体人的类似留言,甚至英国一家从事大屠杀历史教育的机构找到她,希望对这次跨越数千公里的会面做报道。美国“Forward”网站也刊发了相关文章。
“中国的博主在遇到大屠杀幸存者的一瞬间潸然泪下”,10月18日,以色列最大的新闻网站Ynet新闻网以此为题报道了这一幕。报道还向读者介绍了《环球时报》记者跟随的中国网络名人代表团以及他们为什么来到以色列。这个代表团的成员除了阎京生,还有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童话大王”郑渊洁、美食博主美食家大熊(张浩然)、生物学专家开水族馆的生物男(周卓诚)、拥有1400万粉丝的漫画家郭斯特(林记)以及中国超模、2013世界超模大赛全球总冠军魏蔚。
“这是一场概率为1/的见面!”以色列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新消息报》使用的标题更加煽情。文章说,中国有13亿人口,当他们中的一个代表团来到特拉维夫与大屠杀幸存者什洛莫会面时,竟然有一位团员十分熟悉和了解他的故事,这如同一个奇迹。与Ynet新闻网的报道一样,《新消息报》在表达震惊的同时也说,“这是神的安排”。
为什么这次会面会引起这么大关注?努瑞特的解释是,中国博主的动情一幕让以色列人意外,这一幕也触动了以色列社会,时下年轻犹太人对大屠杀的记忆在慢慢变淡,人们不太想再回忆痛苦的过去。是阎京生的眼泪,让大屠杀又一次登上媒体的大标题,是中国人唤醒了犹太人的记忆。
被唤醒的以色列人在Ynet新闻网和各自的社交媒体上表达他们的感动。以色列知名音乐人大卫·迪欧说,“这就像是个梦,一个无法忘记、精彩绝伦的梦”。以色列导演阿里克·罗瑟斯坦说:“现实总是比虚构的电影更精彩,感谢与我们分享这一刻。”以色列知名剧作家、演讲家加迪·陶布表示:“这是巅峰时刻,对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贡献良多,我为你们每一个人骄傲!”
“日本人当然该到南京向中国人道歉”
“我觉得中国才是个奇迹。”在与《环球时报》记者一行人交流时,什洛莫说,他很早以前就是毛泽东的粉丝,如今,“每个以色列人都想知道中国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因为“大屠杀”,交谈的话题不可避免地提到南京。什洛莫说:“日本人当然应该到南京去向中国人道歉,但可惜,我做不了日本人的主。”
与什洛莫见面的前一天,《环球时报》记者参观了位于耶路撒冷的“大屠杀历史纪念馆”。当地导游利兹也说,“日本人应该到南京向中国人道歉”。与记者一同走进纪念馆的还有一群“欧洲面孔”,利兹说,他们是德国教师,来这里学习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在所有来到这里的外国人中,德国人最多。
因为与什洛莫的一抱,中国网络名人们接下来的行程,不论是与以色列家喻户晓的明星中国菜厨师阿哈罗尼交流,还是中国超模与以色列名模“比美”,都受到了当地媒体的关注。此外,正致力于制造“人造肉”的以色列SUPER MEAT公司高管还向中国网络名人们介绍了“人造肉”的研发进展,以及对何时会进入中国市场的预期(至少还需要5年)。
为什么环球网与以色列外交部共同主办的“中国网络名人环球行——以色列站”会引起当地媒体这么大关注?努瑞特认为,这里面不仅有犹太人感恩中国人相救的历史因素,更多的是以色列人对中国迅速发展的好奇,以及对当下中国的好感。这名张口闭口称中国是“以色列新情人”的外交官说,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反犹主义,但她和中国人交流时,许多中国人甚至都不了解这个词的含义,这让以色列人特别感动。
其实感动是相互的。就像《环球时报》记者走在特拉维夫街头时,不止一次听到陌生人用中文说,“你好,中国”。当前位置: &
09:52:02 & & &
今天(10月31日)上午,外交部网站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消息——《中韩双方就中韩关系等进行沟通》。内容尽管只有寥寥数行,却引发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其中,对于舆论关切的“萨德”问题,传递出的信息尤为“重磅”。相关部分的原话是这样的:韩方认识到中方在“萨德”问题上的立场和关切,明确表示在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按照其本来的部署目的,不针对第三国,即不损害中方战略安全利益。中方从维护国家安全的立场出发,重申反对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同时,中方注意到韩方表明的立场,希望韩方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双方商定通过两军渠道,就中方关切的“萨德”有关问题进行沟通。“中韩双方公布的这个信息,也是释放出的一个信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接受锐参考采访时称,这表明,摩擦了一段时间的、趋冷的中韩关系,现在开始转圜,要进入调整、改善和恢复的进程。这个“破冰”信号,成为韩国今天最热的新闻“中韩关系迎来分水岭。”今天韩国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的头版,几乎全都被中韩关系新动向的报道占据。新华社驻首尔记者姚琪琳告诉锐参考,今天上午,韩国外交部和青瓦台总统府也同步发表了中韩关系改善的全文,这一消息成为今天韩国最大新闻搜索网站上的头条新闻。韩国外交部官网截图:关于改善中韩关系两国间协商结果韩联社称,中韩两国外交部31日同时在官网发布就双边关系的沟通结果。双方认为加强两国交流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同意推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报道同时称,这意味着长达1年3个月之久的“萨德”矛盾终于找到突破口。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韩国官方还是媒体,都在密集释放推动中韩关系“破冰”的信号。就在昨天,韩国外长康京和接受韩国国会质询时,明确提出了“三不”原则:资料图:韩国外长康京和。她承诺:韩国政府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的现有立场没有变化;韩美日安全合作不会发展成为三方军事同盟;韩国政府未考虑追加部署“萨德”系统。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3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说:“我们重视韩方这三方面的表态。中方一贯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她同时强调:希望韩方把上述承诺落到实处,妥善处理相关问题,推动中韩关系早日重回平稳健康发展轨道。韩国网友:“真是好消息!”事实上,进入10月份以来,中韩之间的确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10月13日中韩两国延长货币互换协议后,24日又在菲律宾举行了中韩两国防长会谈,而中国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宣布近期将恢复赴韩定期航班,韩国政府也计划批准此前搁置的LG显示屏等公司在华大规模投资计划……而韩媒对中韩关系“破冰”的最新报道,更令该国普通民众兴奋不已。韩国网友纷纷表示,中韩关系出现改善,是令人开心的一件事。在韩联社发布的相关新闻报道下,一位网友留言“真的是好消息呢”,立刻得到数百位网友点赞。有韩国网友直言:“与中国处不好,对我们没好处。”相比韩国网友们的真诚期许,韩国企业或许更能直接感受到中韩关系温度的变化。《韩民族新闻》10月30日报道称,最近韩国企业界“处处均能感知到韩中关系逐渐进入破冰解冻期的征兆”。针对中国消费者网络直购需求,韩国电商正在准备热销产品、打折优惠券、配送费优惠等大规模促销活动。有公司还将中国双十一“光棍节”活动与其公司在韩国的“11节”活动相结合,力求“发挥协同效应”。威海的一家韩企商场中,顾客在选购服装。(新华社)专家:韩国网民开心反映民意基础“我相信中韩两国的主流民意都是希望看到中韩关系改善的,韩国网民表现出开心的情绪,其实是反映了一个民意基础。”杨希雨告诉锐参考,中韩两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因为“萨德”问题受损的中韩关系开始进行回暖的调整,也是符合民意的,这同时也是双方关系转圜的一个标志。在中国外交部网站《中韩双方就中韩关系进行沟通》一文的结尾,还提到了下面这段话——“双方表示高度重视中韩关系,愿根据双边共同文件的精神,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双方认为加强两国交流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同意推动各个领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这段不足百字的内容,也被外媒作为解读两国关系“转暖”的“依据”之一。而着眼两国关系的下一步,不少韩国媒体已经又开始了“畅想”。如韩国《先驱经济报》评论说,中韩关系迎来2.0时代,对中韩关系前景充满期待。韩国《先驱经济报》报道截图:关系正常化的中韩2.0时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
扫描到手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色列 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