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股份制合同中老板投入的是下面的哪一项

&&&励志成功
&&&谁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岗位股份制,你和老板都是大股东
岗位股份制,你和老板都是大股东
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空气里有一些小小的悸动,辛苦了一个月,等待的不就是今天?
小杨和小王都是刚来这家公司上班,他俩今天结伴来领工资。当工资发到手里的时候,小杨心里有点失落,那是因为他和小王的工资一样多!
小杨工作很认真,上班期间,只要看到活他都会主动去做;而小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小王一遇到稍有些难度的工作,就推给小杨,容易的事就自己干,对工作是能糊弄就糊弄。
前不久,生产部门的科长让他俩都去设计一个“责任流程”的方案,小王一直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就在快要交方案的前两天他才想起来,跑去问小杨,小杨给他讲了一下大概的思路,并建议他去相关网站上找一下资料。就在这时,小王接到了女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晚上去看电影。于是,小王想了一下,对小杨说:“要不你帮我写一下吧,我真的没有时间了,就算帮我一个忙。”
小杨熬了两个晚上,终于做出了两个方案,全部通过,而且被评为优秀。在小杨认真工作的时候,小王不是陪女朋友,就是打牌。
可是,付出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小杨难免有些失落。
想一想,我们身边其实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小王这样的员工貌似很“精明”,处处为自己着想,无利躲着走,有利抢着干;而小杨这样的员工就比较“傻”了,认认真真、一心一意地为企业工作。“精明”员工懂得出风头,容易让同事、领导们看到他的表现,而“傻”员工却很低调,所以“金子”会被暂时埋没。
下班后,小杨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思考着什么。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他以前的老师。老师在听完他的抱怨后给他讲了一个小案例:“一个公司聘请了两个员工,两个员工中一个‘精明’一个‘傻’,领导给他们分别布置了三项任务,‘精明’的员工挑了一个简单的工作做了,把其他两个难的工作推给了另一个人,而‘傻’员工在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又把‘精明’员工推过来的两个任务完成了。发工资的时候,老板也没有考核,两个人都发工资500元,你说,谁精?谁傻?”
小杨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是那个干了五份工作的人傻呗。”
老师却说:“换个思路的话,答案正好相反。”说完,老师画了下面这个图:
“老板布置了三份工作,就相当于给了员工三次积累经验、知识、能力(人力资本)的机会,可是‘精明’的员工只干了一份工作,就等于积累了一次,而‘傻’员工却积累了五次。就是说,工作中解决的问题越多,问题的难度越多,解决后积累的人力资本越大,职业生涯就会发展得越快。小王虽然在短时间内感到占了便宜,但是,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从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就等于在浪费时间。”老师看着图解释道,“老板给你报酬的前提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力没有提升,就失去了报酬提升的根基。”
小杨恍然大悟:“虽说小王和我的报酬是一样的,但是他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比我可差远了,看来,我应该感谢他,他把积累人力资本的机会都让给我了。”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付出越多,回报自然越多,小王的做法是对自己、对工作的不负责任。
人力资源专家高贤峰博士在2007年提出了一个“岗位股份制公司”的理论(见下图)。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作不仅是对老板负责,同时也是为自己负责”这么一个理念。首先,我们假设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这个股份制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是老板,一个是员工。老板向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货币资本,表现为资金、厂房、设备、土地等,要求回报的是利润;而员工向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等,要求回报的首先是知识、经验、技能。如图所示:
前文中的小杨多干了一份工作,就相当于多积累了一次经验,就等于多分红一次。克服一份困难工作,就等于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又争取到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知识、经验、技能得到大大提升,从而更好地对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来。
总结一下,“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可以引申出以下几点,认真吸收,为我所用,这将对我们树立起“为自己工作,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有很大的帮助。
1. 岗位股份制公司:员工以人力资本入股岗位股份制公司,是股东之一。工资是劳动的报酬,知识、经验、技能的积累是股东的分红。
2. 老板和员工分别向股份制公司投入了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但是投入的额度不一样,一般是老板占大股,员工占小股。因此,在这个岗位股份制公司里,老板还是董事长,员工则是总经理。
3. 打工者心理定位:紧盯工资报酬就是打工者定位。把自己定位为打工者,必然产生“我为别人做事,别人给我工资”的心理。“尽量少做事,想法多挣钱”就自然成为“打工者逻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就成为打工者的习惯表现。
4. “对自己负责”定位:把工作当作自己的责任,“见工作就干,不管分内还是分外”,“有困难就上,不管报酬高还是报酬低”。正如上文提到的,多干一份工作,就多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多分红一次;克服一份困难工作,就等于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又争取到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知识、经验、技能大大提升,报酬的提升也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综上所述,你并不仅仅是在对工作、对老板负责,你也是在对自己负责,怎样使你自己的未来更加灿烂美好,就看你怎么去对待你的“岗位股份制公司”了。
课后思考:
1. 在工作中,你是“精明”的员工还是“傻”员工?
2. 小杨和小王的故事让你对工作有什么新的感悟?
3. 你和你的同事工资一样,是不是就意味着你们得到的回报就一模一样呢?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老板不告诉你的50件事儿:做自动自发型员工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自动自发是什么?
自动自发是认同,在工作中,自动自发的员工认同企业的文化、制度,自觉地与公司一起成长;自动自发是一种变革,自动自发的人会主动变革工作观念,他们不会抱怨,只会带着感恩心去不断挖掘自身的正能量;自动自发是一种智慧,自动自发的员工,在工作中不会只做一名“合格”员工,而是主动超越“合格”达到“优秀”,达到“精益求精”。他们拥有着追求卓越,绝不安于现状的工作态度,他们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永远不会停下追求更好的工作业绩的步伐,在拼搏的道路上,他们用自动自发的智慧积极解决处理一切工作,并争取把工作做到更好。
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雇主总是在不断地寻找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同时也在抛弃那些不起作用的人——任何阻碍公司发展的人都要被拿掉。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雇主会经常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员工进来。不论业务多么繁忙,这种整顿会一直进行下去。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的情况下,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效——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敬业精神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那些自动自发的人才会被留下来。”
事实也正是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努力把自己的员工培养成对待工作自动自发的人。而那些“按钮式”的员工却只有被企业丢弃、被老板剔除的份。而他们那种认为多干一点就是吃亏的想法更是错上错。
自动自发意识的威力巨大,它会让每个人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件事,并把它看得无比重要,无比在乎这件事过程中的每一步以及最终结果。带着自动自发意识去做事情的人,不仅会全力以赴,而且能够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它的结果全权负责到底。而这样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那么,我们该怎样修炼自己自动自发的气质呢?在职场上老板不会明确告诉你该怎样去培养自己的自动自发意识,但是本书可以。
本书的最大目的就是让你在阅罢能掌握成为自动自发员工的秘诀,让你也成为那个可以“站在君王身边的人”。书中结合一些生活、工作中的小故事,详尽阐述了自动自发的重要性,并针对怎样修炼成自动自发的员工给出了具体的做法,在阐释理论的基础上,更让你能掌握可行的操作方法。是一本让员工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不可或缺的读物。
如果你一直想解决那些正困扰着你而又司空见惯的问题,比如老板为什么不重视你、为什么别人能够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为什么别人做得都是有效功……读了这本书,你一定都能找到答案。
巴顿将军说:“我离不开战场,那里有我的信仰。”伊莎朵拉·邓肯说:“我爱舞蹈,它是我的信仰。”而你也应该说:“我爱我的工作,那是我的信仰!”要实现自我价值,要实现人生的理想,我们就应当把自动自发当成信仰,热爱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只有把自动自发当成信仰,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工作是什么,工作为什么,工作干什么;只有把自动自发当做信仰,我们才会不甘落后,才敢在逆境中拼搏在奋斗中成功;只有把自动自发当成信仰,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更充实,我们的人格才会变得更完美,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使命感是什么?使命感是人的灵魂更是职业精神的灵魂。简单来说,“使命感”就是明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明确知道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拥有“使命感”的人会把自己同一个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并在工作中释放全部的激情。
自觉培养岗位使命感:工作是一种“心灵契约”
契约是两个人及两人以上相互间在法律上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其实,员工和企业之间就是一种契约关系。即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的发展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之间这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是他们都虔诚地互相遵守着各自的“心灵契约”。
从你加入一家企业的第一天起,你就和企业签下了这个约定。之后,你就应该对公司交付的任务认真地执行。立足岗位,培养岗位使命感,遵循工作的心灵契约,即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作出不平凡的业绩。被行人称为“北京最帅的交警”孟昆玉就是一个把工作任务当成使命,在岗位上成就卓越的典型代表。
【走进职场】
孟昆玉——北京市交管局宣武交通支队广安门大队交警。无论是队里的领导、同事还是和平门岗周围的居民司机,没有不夸他的。不是因为他长得帅,而是因为他的勤奋和敬业、真诚和奉献,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
北京市的出租车司机都说小孟很用心。原来,小孟为了更有效地教育司机们不违章停车,自己制作了辖区内停车位的示意图发给司机们,大大减少了出租车违章停车率。
在执勤时,由于问路的人太多,有时候不免耽误自己的交通疏导工作。于是,小孟和同事制作了4块公交线路指路牌,分别立在路口的四个方向,大大方便了群众。通过各种巧法子,孟昆玉让和平门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了近15%。
孟昆玉负责的地段交通拥堵现象比较明显,如果耽误了病人送医院,后果不堪想象。想到这,孟昆玉开始琢磨开辟生命绿色通道。在孟昆玉的建议下,通往儿童医院、阜外医院、人民医院、积水潭医院的生命绿色通道保障组建立。至今,保障组已承担带道任务50余次。
在执勤过程中,他经常看到一些人在路上突然发病,于是孟昆玉总是随身携带着速效救心丸,及时缓解了5名心脏病患者的痛苦,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在祖国60周年的阅兵式上,作为首都交警的代表登上彩车接受检阅的时候,他依然没有耽误自己的工作。在参加活动前的12个小时,孟昆玉还要上岗执勤。之后他提前试衣服,第一个赶到集合点,把一切做到最好。
孟昆玉是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使命感见证优秀与卓越的普通的交通民警。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都有施展才华和加薪晋职的机会,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把你的工作当成使命,将工作做到最好。当你选择了一份工作时,你也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马虎地把活干完,让别人在背后指责你;也可以选择把工作做得漂漂亮亮,用行动赢得别人的尊重。真正优秀的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把贡献和付出当成唯一的目标。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尽可能作出最好成绩的努力上,人才会在岗位上作出巨大的贡献,一步步走向卓越,成为其他员工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事实上,要成功,要作出骄人的成绩,要成就事业,创造财富,就必须热爱岗位,把工作当成使命,尽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好。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使命感呢?
1.树立正确的工作观,领悟工作的真谛。
工作并不仅仅是我们养家糊口的手段,也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能力与价值都需要通过工作才能体现出来,在工作中获得完善和提高。哪怕你是旷世奇才,没有了工作的平台,你的才能也只能储存在体内而不能发光。工作可以使我们释放能量,让我们体验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所以说,工作就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2.正确看待薪水,工作中成长比薪水更重要。我们不应该过分考虑薪水的多少,而应该注意工作本身带给你们的报酬。譬如发展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拓展自己的人脉网络……与薪水相比,这些会让你受益终生。
把职业当事业,带着事业心去工作
职业与事业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把工作当成职业,主要是为了薪水;而把工作当成事业是在工作中投入全部的心力,以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优秀的员工之所以比一般的员工拥有更持久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也比一般的员工更容易走向成功,其关键就在于他们对工作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他们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一颗事业心,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经营。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或者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你一定要带着事业心去工作。如果你还不知道怎样修炼事业心,那么高贤锋博士的“岗位股份制公司”的理论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走进职场】
高贤峰博士在2007年提出了一个“岗位股份制公司”的理论。这个理论是这样的:首先,我们假设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股份制公司,这个股份制公司有两个股东,一个是老板,一个是员工。老板向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货币资本,表现为资金、厂房、设备、土地等,要求回报的是利润;而员工向岗位股份制公司投入的是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等,要求回报的首先是知识、经验、技能,如下图所示。
岗位股份制公司示意图
“岗位股份制公司”理论可以发散出其他几点内容点,在这里,我们只强调对我们帮助最大的两点。
第一点,打工者心理定位:紧盯工资报酬就是打工者定位。把自己定位为打工者,必然产生“我为别人做事,别人给我工资”的心理。“尽量少做事,想法多挣钱”就成为自然的“打工者逻辑”,“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就成为打工者的工作表现。
第二点,“对自己负责”定位:把岗位当成自己的公司,“见工作就干,不管分内还是分外”,“有困难就上,不管报酬高还是低”。多干一份工作,就多积累一次经验,就等于多分红一次;克服一个困难工作,就等于争取了一次技能提升的机会,又争取到一次分红的机会。最终,知识、经验、技能大大提升,报酬的提升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凡是拥有事业心的员工无不是把岗位当成自己的公司,把自己在工作中的付出当做是一种收获能力与成长的投资。许多成功人士所拥有的非凡的创造能力、合理的决策能力还是敏锐的洞察力,也都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学习和积累到的。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什么样的心态将决定你过什么样的生活。有些人每当老板不在时,就只顾着干完自己手头的事,然后坐在一旁休息,毫不浪费一丝一毫的力气,相信你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相反,有的人即使老板不在,也会自动自发地去工作。他们想办法团结周围的人,与大家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他们关心企业的成长,考虑企业的明天,把企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做;他们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去做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去做的,像老板一样去思考,像老板一样去工作。如此一来,不管他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比那些只以打工者心态工作的人更容易走向成功。
工作中更能“实现自我”
在职场上,我们可能没有仔细考虑过为什么要工作,大多数人会认为是为了生存为了薪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比尔·盖茨为什么还要工作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走进职场】
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用掉一亿美元也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没有计算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
著名的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辛得勒名单》的导演)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不过也足以让他在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但他为什么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很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很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你想他哪来的这么大的工作热情呢?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人们,不但每天工作,而且工作相当卖力。有的员工一定诧异,觉得有那么多的钱为何还要那么卖命,因为在他们看来“巨额”的工作是为钱的。那么,他们为何还要这么做,真的是为钱吗?
还是看看萨默·莱德斯通自己对此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工作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自我实现是最高标准,也是人最大的动力和毕生的追求!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驱使。其中,实现自我的需要层次最高,动力最强。
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人才会迸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公司。这种热情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内心,来自员工对自己工作的真心喜欢。即使你还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你也不要放弃自己——认为自己工作就是为了赚钱。
我们不该有这样的想法:“既然老板给的少,我就少干,没必要费心地去完成每一个任务。”或者安慰自己:“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这些薪水也知足了。”而应该牢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种报酬中的一种,你所追求的是自我提高,所以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消极的思想会让你看不到自己的潜力,会让你失去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会让你放弃很多宝贵的机会,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永远无法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工作如玫瑰,我们接受它的美,但不要抱怨它的“刺”,事实上,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刺”,
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抱怨恰恰是滋生一切问题的根源,只知道抱怨的人永远不能获得成功。
抱怨是懦夫的行为,遇到问题,只知道抱怨自己的遭遇和苦难,只会让一个人丧失斗志。不管是谁,都会面对许多困境,如果在面对困境时,一个人只会抱怨,那么他将无法无法取得成功。遇到困难,不去抱怨而是去不断改变自己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挑”工作的“刺”,不如“挑”自己的“刺”
抱怨是什么?抱怨不仅是有积极影响力的语言,而且还会让人在抱怨的心态中退步。
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发现许多才华横溢的失业者。当你和这些失业者交流时,你会发现,这些人对原有工作充满了抱怨、不满。要么就怪环境不够好,自己才做不出一点成绩;要么就怪老板不重视自己,所以自己才没有工作动力;要么就抱怨老板不给你自己升职加薪,所以自己厌烦了工作……总之,自己做不出成绩,全是公司的错。
可实际上,一个人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只想着从外在条件找原因,只知道“挑”工作的“刺”,可唯独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结果时间一长,他们的抱怨越来越多,业绩却越来越少;业绩少,老板更不重视他们。于是,他们只能活在“抱怨多——业绩少——老板不重视”的恶性循环里。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这个恶性循环呢?最关键的是,当老板不重视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想着抱怨领导,而是多去反省一下自我。只有从多方面入手寻找失败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自省,才能起到纠错的作用。
【走进职场】
弗兰克原本是电视台的记者,十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发达的机会,职位和薪水也不是很理想。弗兰克认为,自己努力工作了,但公司却总是给予他最低的评价。生气的弗兰克经过一番考虑后,很想提出辞呈一走了之。在作出最后决定之前,他向朋友征求了意见。
朋友对他说:“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你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你了解你的工作、喜爱你的工作吗?你是否真正努力工作过?如果仅仅是因为对现在的职位、薪水感到不满而辞去工作,你也不会有更好的选择。稍微忍耐一点,转变你的工作态度,试着从现在的工作中找到价值和乐趣,也许你会有真正的发现和收获。当你真正努力过了,到那时候再考虑辞职也不晚。”
弗兰克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他重新审视了过去的工作经历,并试着多一些乐观的想法,于是找到了以前绝对无法体会的“乐趣”——在工作中他可以认识很多人,也能交到很多的朋友。自那之后,弗兰克广交朋友,不知不觉中对公平的不平、不满的情绪消失了。不仅如此,一年后弗兰克在公司内得到的证人是“擅长建立人际关系的弗兰克”。
再次和朋友谈起此事时,朋友问他:“你现在学会了许多东西,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不断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现在是公司的红人了。”弗兰克骄傲地说。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当初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而又不努力学习。之后你痛下苦功,能力不断提高,老板当然会对你刮目相看。”
大部分人在面对工作中的不快时,只会像弗兰克一开始那样,一味地抱怨老板,却不会像弗兰克接下来做的那样去反省自己,改变自己。他们拒绝面对自己,更不会去问问自己的能力是否达到了升值的要求,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最好,等等,也就是说他们根本做不到自我反省。
其实,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既是一个人修性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一个人从“业绩不够好”走向“业绩很出色”的捷径。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弗兰克,在听取了朋友的劝告之后,弗兰克不断学习,痛下苦功,结果不仅补齐了自己能力上的短板,更重要的是老板对他刮目相看。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1.要改变工作,先适应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是不尽完美的,我们与其一味地挑工作的
刺,不如主动去适应自己的工作,只有适应了工作,我们才能走出抱怨的轮回。就要有人说的那样,一个人只有心态对了,世界才会对。
2.与其抱怨工作,不如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在工作中很多人老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于是不停抱怨,事实上,此时的抱怨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与其抱怨,不如反省自己,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走出抱怨圈,另一方面,我们在反省中可以让自己不断取得更大进步,做出更好的成绩,此时,老板不重视你都难。
升级心灵软件,形塑一个阳光的自己
我们与其抱怨黑暗,不如在心中点亮蜡烛,给自己创造一个光明的环境。
的确是这样,在我们的人生中,工作大约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我们整天抱怨工作,那么,我们的生活定不会快乐。可相反,当我们把它看做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并投入自己的热情时,上班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巴菲特在谈到自己的生活时,他说:“每天早晨我都是跳着下床,我跳着踢踏舞去工作。我正在享受美好的时光。”可以说,始终保持着快乐的工作心态,是巴菲特得以成为一代股神的重要因素。
在工作中,只有怀着快乐的心情,才会觉得工作顺心如意。保持快乐的工作心态从来就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用快乐的心态对待你每天都要面对的工作吧!你会发现,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快乐的心情,还有丰硕的物质回报。
【走进职场】
肖恩的事业一直很顺利。在某食品公司工作两年后,就从一名普通职员升任到产品开发部业务经理。公司看重肖恩的工作能力,希望他能在产品开发创新上有所作为。
肖恩很快就制订了一套新产品的开发方案,提交给上司,他一心希望这套方案能被认可。但出人意料,在新产品研讨会上,他的方案被否决了。而且,更让肖恩感到沮丧的是,公司采纳了另一项开发计划,决定由肖恩来负责。
新的职位要求肖恩到离家很远的某地农业区去主持开发事宜,而一旦离开公司,在肖恩看来,他根本无法实现自己在公司发展的计划。
虽然心怀不满,肖恩还是按时就任新职。新鲜的空气,听到在大都市很难听到的鸟鸣,肖恩发现,公司交给他的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任务——开发纯天然绿色食品,不仅能改善民众的健康,同时也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使得肖恩重新找到了工作的快乐和激情。
肖恩愉快地投身工作,每天工作之余去散步、慢跑。他发现这里的环境非常有益于自己的健康。过了不久,肖恩又发现了一种自己在中学时代就向往的运动——潜水。他在当地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并交了不少新朋友。
这样身心愉快地工作了两年,肖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他带着自己新开发的产品和健康的身体回到了公司。
在肖恩33岁时,他被升为公司董事。肖恩终于实现了自己在公司发展的计划。
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它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败。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的员工,是老板最倚重的员工,也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员工。如果你的能力一般,乐观上进的态度可以让你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你十分优秀,积极乐观的工作会将你带向更成功的领域。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工作中,很多人因为无休无止的抱怨,而使自己失去了快乐的心态,他们每天除了懒散地应付别人要他做的事情,也不想在工作中学习任何东西。结果,浪费了时间,耗费了精力,而没有取得任何进步;相反,把工作搞得一塌糊涂。
毋庸讳言,许多工作是重复性的,因而很容易让人感觉到单调、乏味。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快乐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项工作,就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引擎产生无穷的能量,继而推动自己不断进取。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
1.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有人曾说:“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你习惯于在心理上进行什么样的自我暗示,就是你贫与富、成与败的根本原因。
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暗示自己,你便开始了成功的旅程。拿破仑·希尔提醒渴望成功的人们,要不断地对自己说:“在每一天,在我的生命里面,我都有进步。”
2.即时清空坏情绪。
心里不是堆积“垃圾”的地方,必须及时清空自己的坏情绪。
第一,说出你的想法。如果确信别人的某个请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说出来。
第二,每个人都遇到过与朋友、家人或同事在某个问题上发生冲突的情况。争执会产
生严重的坏情绪,但冷静、克制会缓解这种情绪。
第三,不要让错误成为心中永远的疙瘩。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所以做错了事,就要认真地找出原因,吸取教训,改了就好。
  有人说抱怨是职场癌症,而一颗感恩的心却能祛除抱怨。心怀感恩的人,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善于化不利为有利。心怀感恩,工作激情迸发,积极主动地去做公司需要的事,即使是面对折磨,他们依然抱一颗感恩心,因为他们知道不经折磨,难成栋梁。
用感恩的心驱逐抱怨的“恶魔”
中智德慧职业心理健康中心一份关于职场人抱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职场人每天都会发出抱怨。其中,65.7%的人每天抱怨1至5次,13.8%的人每天抱怨6至10次,4.8%的人每天抱怨20次以上,只有11.2%的人表示自己“从来不抱怨”。抱怨的内容与工作相关的比例最大,感情问题紧随其后,接着是家庭问题。至于抱怨的目的,超过70%的职场人表示自己抱怨主要是为了发泄内心的苦闷,而希望通过抱怨解决问题的比例不到30%。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好像从来就没有过顺心的事或顺利的时候,任何时候你与他在一起,都会听到他不停地抱怨声。他们把每一件不顺心、不如意的小事都堆积在心里、挂在嘴上,搞得自己的心态和情绪都很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自己很烦躁,别人也很厌烦。
的确,我们有时或许会感叹自己的工作平淡无味,有时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琐碎繁重,有时会因工作上的某种失败而气馁,但只要我们用一种感恩的心态去看待工作,用感恩的心驱逐抱怨的“恶魔”,一切都能逐渐好起来。
【走进职场】
大学毕业后,刘峰和他的同学杨飞、张恒一起进入同一家大公司就职。他们是同样的学历,同样的没经验,但是,张恒的职位却比刘峰和杨飞高一级,薪水也高许多。杨飞为此心里十分不平衡,所以工作起来也就敷衍塞责。刘峰则不同,他并没有因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而心生不满,仍是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并且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帮助杨飞。因为,在上班的前一天,他母亲这样对他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老板,都要感谢他给予了你这样的机会,并尽心尽力地工作。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看是有益于你的老板,其实,最大的获益者还是你自己。”
刘峰将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自始至终地秉承这个原则工作。即使初进公司时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也并没有抱怨,仍是怀着感恩之心,主动去做好每一件工作。
他的这种认真劲被杨飞嘲笑为“傻劲”。可是,不久之后,刘峰的“傻劲”就换来了收获,他被提拔为部门主管,而杨飞,只能在又一次的抱怨中原地踏步。
每一份工作都有缺陷,但是如果我们能每天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我们一定会收获更多。
你现在的工作和职务可能在别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但它正是你走向未来的传送带。这个世界上,职位之间都是相连的,你完全可以从这里,拉开你人生的精彩帷幕。
让我们走进一个不抱怨的世界,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而感恩,为自己的工作而感谢,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阳光员工”吧。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在职场中,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员工是否具有感恩的品德列为招聘新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很多公司对没有感恩心的员工直接拒之门外,飞利浦公司就是一个特别注重员工感恩素质的员工,对于没有感恩心的员工,他们就不会录用。
那么,公司为什么要这么注重“感恩”呢?
1.不知感恩是一种“职业癌症”
不知感恩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癌症,会严重阻碍职业发展甚至是把你毁灭掉。得了这
种癌症患者的症状是: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战胜困难,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不是反思一下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雨露,享受着公司给予他们的发展平台,却总是一味贪婪地索取。
2.不动感恩的人是一个易懈怠的人
缺乏感恩心态,还会导致一个人变得麻木,对人对事缺乏热情与认真,工作、生活
懈怠,渐渐变得冷漠无情。
3.懂得感恩的人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
一位公司的总裁说,他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他发现,如果一个人有能力,那他会是一个可用的员工;如果一个人懂得感恩,那他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如果一个人既有能力又有感恩之心,那么这个人是一个可以给予重任的人。
感恩折磨,才能成栋梁
工作中有许多人都在抱怨:我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老板要对我那么苛刻?我的一点点小失误他都不放过,竟然在公司例会上点名批评!难道我创造的业绩还不足以弥补所犯的过失吗?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么,就请看下面这个小故事,相信你的思想会有所转变。
【走进职场】
耕柱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耕柱是大家公认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觉得很没有颜面。终于有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
墨子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十分平静地反问道:“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是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原来,老师是因为看重耕柱,才一再地批评指正他。相比之下,老板对我们近乎苛刻的要求与匡正,不也是因为看重吗?
若用逆向思维来思考,假设老板对你持无所谓的态度,或者是你并不能让他对你委以重任,恐怕他也不会对你严加要求,更不会“百般责难”。
在解放军部队里,锻炼干部有一个绝招:把优秀的干部放到最艰苦的地方,赋予其“急、难、险、重”任务。这样,这些干部就有了立功和历练的机会。
与解放军相类似,企业对优秀的员工也会进行一番“折腾”,“折腾”是老板考验员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一个人经常被老板“折腾”,它从侧面说明这个人已经被老板看中,试想,一个人如果实在不具体被“改造”的能力,那么连老板也懒得“折腾”你,由此可以说,被“折腾”是一种资格,也是一种幸运。
的确如此,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通过被折腾才成长起来的。许多企业创业领袖都羡慕联想的柳传志,因为他有两个好接班人:杨元庆、郭为。殊不知,柳传志为培养这两个人,前后“折腾”了他们多年。
在联想,杨元庆和郭为是被“折腾”的典型代表。据说,他们是一年一个新岗位,“折腾”了十几年,换了许多岗位,才成为“全才”。可见“折腾”,其实就是公司对你的考验。
在工作中,如果你想“出头”,就要做好被“折腾”的准备。一位人力资源主管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说了这么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压力为什么降临到我们身上?因为上天并没有放弃我们,因为我们具有发展的潜能,因为所有成长的机会都蕴藏在压力之中。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压力与希望总会相伴而行,只要我们还有机会、还有希望,挑战和压力就会来临。压力不会降临到万念俱灰、不思进取的人身上,因为他们不会感到压力的存在。”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老板给我们施压并不是平白无故地施与,而是作为一种考验和让你进步的手段来应用。之所以有压力,是因为我们被看重。老板之所以把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交给我们,目的就是让我们在完成任务之后,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能不能把握住那些在你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带来的机遇与机会,就看我们能否以一颗平常心和上进心去看待“施压”了。
1、领导的压力或者是批评是自己改进的动力
你可以这样想,领导对你的“施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种重视,他是希望我们能更快成长起来。所以,我们应该懂得感恩这种压力。有时候,领导给予的这样的压力,或许正是一种考验,一种对于工作能力和人品素质的磨砺。
2、把客户的抱怨视为一项订单
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可以选择客户,却无法强迫客户提出适合我们的要求。如果我们对客户服务不周,那么就可能错失许多商机,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效益下降,甚至拖垮企业。因此,要想立足于现代企业之林,我们就应该好好地为客户服务,应该感谢客户提供给我们改进的机会。
感恩失败,挫折是成长的养分
一个人在职场中打拼,谁都难免会遭受挫折与不幸,甚至失败。比如,你的想法得不到上司的支持,公司里其他人阻挠你的工作,当你试图主动提建议时总是遭到白眼等。但是,请你别忘记感恩。
有的人心理素质较差,意志力不强,在工作时一遇到挫折,就会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样,即使有好机会使问题出现转机,也被这拉长的苦脸吓跑了。
失败算什么?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我们必须有狼一样永不言败的心态:惭愧而不气馁,内疚而不失望,自责而不伤感,悔恨而不丧志。感激失败的考验,从失败中走出一条新路,才有希望摘取成功的桂冠。
【走进职场】
一家大公司要招聘10名职员,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面试、笔试,公司从300多名应聘者中选出了10名佼佼者。
发榜这天,一个青年见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悲恸欲绝,回到家中便要悬梁自尽,幸好亲人及时发现,他才没有死成。
正当青年悲伤之时,从公司却传来好消息:他的成绩本是名列前茅,只是由于计算机的错误,才导致了落选。
正当青年一家大喜过望之时,却又从公司传来消息:他被公司除了名。原因很简单,公司的老板认为:“如此小的挫折都经受不了,这样的人肯定在公司里干不成什么大事。”
检验一个人,最好是在他失败的时候,看失败能否唤起他更多的勇气;看失败能否使他更加努力;看失败能否使他发现新力量,挖掘潜力;看他失败了以后是更加坚强还是就此心灰意冷。
感谢失败吧,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超越的机会,逃离失败,躲避失败,就会把一个人的活力与成长力剥夺殆尽,使人变成行尸走肉。所以,失败是超越自我的重要推动力。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林肯在竞选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员失败后说:“如果圣明的百姓用他们的智慧决定我该接受这个磨炼,那么,我便会从失败中学会某些真理,而不致过分愤怒。”每一次失败,都能磨炼你的技巧,提高你的勇气,考验你的耐心,培养你的能力。
美国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在总结了自己的7次失败之后说:“看起来像是失败的,其实却是一只看不见的慈祥之手,阻拦了我的错误路线,并以伟大的智慧强迫我改变方向,向着对我有利的方向前进。”失败,是超越自我的坐标,一旦发现此路不通,便要另辟蹊径,当许许多多这样的坐标明显地标示出来后,通往成功之路就更加清晰了。
不敢失败实质上是人生的真正失败。一帆风顺的人达不到创造的顶峰,他们的潜力也就不可能真正发挥出来。
感激失败吧:
失败并不意味你是一位失败者——失败只是表明你暂时尚未成功。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一事无成——失败表明你得到了经验。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失败表明你还要继续努力。
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永远无法成功——失败表明你还需要一些时间。
失败并不意味着命运对你不公——失败表明命运还有更好的给予。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中,有些人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精英;而有些人在职场中却无人问津,是什么造成他们之间如此大的差距呢?家庭出身?专业知识?这些都不是决定性因素,决定一个人卓越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事实上,只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正能量,我们也能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
自我激励,建立“最棒”的思维模式
在为工作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这种激励,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行为,是一种内心的自我暗示。不要再去想我这样工作会不会涨薪水;我要好好表现,争取下个月的公费旅游名额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必须把目标放得更远一些,要知道,这些并不是你工作的目的,也不是为之付出努力的真正意义,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让这份工作更具意义,自我激励将是你成功的强大助推器。
【走进职场】
王芬是一位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毕业后到一家美容机构去工作。这样的服务行业都有一套自己的员工自我激励机制,王芬所在的这家美容机构的员工激励机制之一就是每天早上大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两年下来,令人惊奇的是她竟变成了活泼并能时常微笑的人,适时的自我激励使她振作了起来。
每天早晨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这样能激励我们积极思考、积极行动。经常使用这种自我激励法激发自己的潜能,并融入自己的身心,就可以保持积极心态,抑制消极心态,形成强大的动力,进而达到成功的目的。
通过自我激励,建立“最棒”的思维模式表现出了员工对工作的进取心,一个有积极心态的员工更容易得到老板的赏识;而终日浑浑噩噩,抱着破罐子破摔心态工作的员工,肯定不会受到老板的青睐。
不仅如此,通过自我激励,建立“最棒”的思维模式,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建立自信的过程,而自信又是一个人成功必须具备的心态,任何一个拥有自信的员工要比别人成功的几率都要大。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优秀的员工能意识到积极的工作心态对自己事业成功的影响——积极的心态让自己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所以优秀的员工在投入工作时必定会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
而通过自我激励,建立“最棒”的思维模式是培养积极心态的一种,除了自我鼓励之外,我们要在工作中培养积极的心态,还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做起呢?
1.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随着你的行动与心态日渐积极,你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信心日增,人生的目标感越来越明朗,别人会被你吸引、受到你影响。
2.到处寻找最佳的新观念。要找到好主意,靠的是态度,而不是能力。一个思想开放、有创造性的人,哪里有好主意,就往哪里去。好主意能增强积极心态者获得成功的能力。
3.培养一种奉献精神。一个积极心态者所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毫不吝啬地奉献。乐于奉献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测它所带来的积极结果。
4.培养乐观精神。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一切,工作就更容易做好。
保持积极的心态,就等于在自己的心里播下了积极乐观的种子;每天保持一定的自我激励,就是必须不断给这些种子浇水,给幼苗培土施肥,长此以往必能收获成功的人生。
不断发现自己新的可能性,我们就会全力以赴
人体内都存在着巨大的生命潜能,所以人人都能做成不朽的事业。在人的身体和心灵里面,有一种永不堕落、永不败坏、永不腐蚀的东西,这便是潜伏着的巨大力量。而一切真实、友爱、公道与正义,也都存在于生命潜能中。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才能来源于他的天赋,而天赋又不大容易改变。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才能是潜伏着的,必须要外界的东西予以激发。而这种激发潜能的方法中,自我认同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因子。
【走进职场】
在一家天线公司。总裁来到营销部,让大家针对天线的营销工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在所有人都抱怨卖不出去产品是因为产品没有知名度时,一位年轻人直言不讳地对公司的营销工作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个人意见,并在最后,小伙子主动请缨去销售那些卖不出去的产品。所以人都讥笑他不自量力,而小伙子却坚信:只要自己不断想办法,再难的产品也会有销路。
几天后,年轻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甘肃省兰州市天元百货大厦。大厦老总一见面就向他大倒苦水,说他们厂的天线知名度太低,一年多来仅仅卖掉了百来套,还有4000多套在各家分店积压着,并建议年轻人去其他商场推销看看。
接下来,年轻人跑遍兰州几个规模较大的商场,有的即使是代销也没有回旋余地,因此几天下来毫无建树。
小伙子并没有失望,他继续想办法。一天,某报上一则读者来信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信上说那儿的一个农场由于地理位置关系,买的彩电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看到这则消息,年轻人如获至宝,当即带上十来套样品天线,几经周折才打听到那个离兰州有100多公里的金晖农场。
在了解了问题之后,年轻人绞尽脑汁想办法做实验,最后,他终于明白了电视成为摆设的原因。明白了原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一切都变得迎刃而解。此后,仅这个农场就订了500多套天线。同时这个农场的场长还把年轻人的天线推荐给存在同样问题的附近5个农林场,又给他销出2000多套天线。
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半个月,一些商场的老总主动向年轻人要货,连一些偏远县市的商场采购员也闻风而动,原先库存的5000余套天线当即告急。
一个月后,年轻人筋疲力尽地返回公司。而这时公司如同迎接凯旋的英雄一样,将他披红挂彩并夹道欢迎。公司正式下令任命年轻人为新的营销部经理。
这个年轻的员工坚信自己能够产品销售出去,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认同,这种自我认同,促使他产生超强的意志力,最后克服困难,成功把产品销售了出去。
工作中不可能没有困难,战胜这些困难、追求成功离不开自信的心态。自信心是引导人们走向胜利的阶梯。一般来说:自信心充足者的适应能力就高,反之,则适应能力较低。很多人之所以终生默默无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自信。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缺乏自信心,是人生的一大悲哀。这种悲哀在于,他们把“自我”丢失了。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在做决定的时候,也只会亦步亦趋。可想,一个丢失了“自我”的人,怎么能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相反,当自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时,一个人便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一个人全力以赴,促使人更快成功。也就是说,自信心对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将一事无成。
那么,要在工作中培养自信,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法做:
1.善于思考,以图找到根本的原因。当你找到事情的根本原因,并把事情解决了之后,
你就会特别有成就感,时间一长,你就会慢慢建立起自信。
2.奖励自己。即便取得了很小的成绩,也要奖励一下自己,喝一杯咖啡,或者在办公桌上张贴取得的成绩,时刻提醒和激励自己。
3.定期请老板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确保你没有偏离工作方向。不要等到年终评估时才去了解你自己在一年当中的工作表现如何。
4.如果发现了你最想要的,就马上把它明确下来。它会根植在你的思想意识里,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让潜意识帮助你达成所想要的一切。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只要你能想到,下定决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得到。
5.你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就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当你有足够强烈的欲望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所有的困难、挫折、阻挠都会给你让路。欲望有多大,能克服的困难就有多大。
6.选择与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当你落败时,他会帮你检讨总结,为你加油助威;当你成功时,他会提醒你重新给自己定位。找一个比你要求的还积极的环境陶冶自己,一定要这样做,因为选择积极的环境是获取成功的关键。
自觉把压力当成前进的加力挡
人在职场,不可能没有竞争压力,但许多人视竞争对手为心腹大患,视异己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欲除之而后快。其实,能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而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都有危机感,会激发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
【走进职场】
加拿大有一位享有盛名的长跑教练,由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好几名长跑冠军,所以很多人都向他探询训练秘密。谁也没有想到,他成功的秘密仅在于一个神奇的陪练,这个陪练不是一个人,而是几只凶猛的狼。
因为这位教练给队员训练的是长跑,所以他一直要求队员从家里出发时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必须自己一路跑来,作为每天训练的第一课。有一个队员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到,而他的家并不是最远的,教练甚至想告诉他改行去干别的,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个队员竟然比其他人早到了20分钟,教练惊奇地发现,这个队员这天的速度几乎可以打破世界纪录。
原来,在离家不久经过一段5公里的野地,他遇到了一只野狼。那野狼在后面拼命地追他,他在前面拼命跑,最后,那只野狼竟被他给甩下了。
教练明白了,这个队员超常发挥是因为一只野狼,他有了一个可怕的敌人,这个敌人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潜能都发挥了出来。
从此,这个教练聘请了一个驯兽师,并找来几只狼,每当训练的时候,便把狼放开,没过多长时间,队员的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日本的游泳运动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人说,他们的训练方法也很神奇:日本人在游泳馆里养着很多鳄鱼。
队员每次跳下水之后,教练都会把几只鳄鱼放到游泳池里。几天没有吃东西的鳄鱼见到活生生的人,立即兽性大发,拼命追赶运动员。而运动员尽管知道鳄鱼的大嘴已经被紧紧地缠住了,但看到鳄鱼的凶相时,还是条件反射似的拼命往前游。
无论是加拿大人还是日本人,他们无疑都掌握了这样一个道理,敌人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尤其是当敌人强大到足以威胁你的生命时。敌人就在你的身后,只要你一刻不努力,生命就会有万分的惊险和危难。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他们大部分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的精神,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就算有一部分人有着宏大的目标,也缺乏执行的勇气。他们对组织的要求与目标漠不关心,只关心个人;他们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
只有少数人勤奋,有抱负,富有献身精神,他们能自我激励、自我约束。
人们之所以天生懒惰或者变得越来越懒惰,一方面是所处环境给他们带来安逸的感觉;另一方面,人的懒惰也有着一种自我强化机制。由于每个人都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贪图享受便在所难免。
此时,如果引入外来竞争者,打破安逸的生活,人们立刻就会警觉起来,懒惰的天性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受到节制。
所以,善待你所面对的压力吧!千万别把它当成你前进的“绊脚石”,而应该把它当做你的一剂强心针,一台推进器,一个加力挡,一条警策鞭。欢迎生活、工作中的一切压力吧,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让你成为一只旋转得越来越快的陀螺。
认清自我,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
在职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为“绩优股”,要成为“绩优股”,我们就要给自己做一个优质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巨大的发挥,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大化。当然,这就需要先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走进职场】
1992年,沈南鹏从耶鲁大学商学院毕业,他带着MBA学位重新回了最初到达的纽约,他要在纽约华尔街寻找未来。
沈南鹏开始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商学院出身的毕业生,一般有两个就业方向:一是进咨询公司,另一个就是进投资银行。
要进咨询公司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沈南鹏知道自己没法和老外们比。他在读MBA之前甚至连《华尔街日报》都没看过,而美国人却从小就生长在资本市场,他们往往十几岁就开始炒股,二十出头开公司的更是比比皆是。沈南鹏从小学到大学,再读MBA,几乎没有任何商务经验。咨询公司里,更多的是需要对商务的理解,没有充分的市场经验,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很显然,进入竞争激烈的咨询公司,沈南鹏毫无胜算。
没有商务经验的沈南鹏并非一无是处,他的数理基础扎实,逻辑分析能力超出常人,而需要大量数据分析和数据判断的投资银行很看重这些。通过优劣对比,沈南鹏将自己的就业重心放在了投资银行上。时间证明,他的这个决策是成功的。
相对于沈南鹏的自知和清晰的发展规划,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应先找到自己的定位,认清自己长处和劣势,学会分析自己适合向哪个方向发展,以便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当一个人认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所在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从而获得事业机会,成为不折不扣的“绩优股”。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说明了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可贵之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正确地认识和定位自己,要客观真实地认识并定位自己,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做起呢?
第一,学会面对自己。要知道一个人要想认识自己,首先必须要面对自己。如果一个人连面对自己的勇气都没有,哪来的勇气剖析自己?
第二,以人为镜,通过与身边的人不断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
第三,通过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来认识自己。一个人在重大的成功和失败当中,更容易看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透过成功与失败,我们更能看清自己的真实性格。
  一个对自己工作充满激情的人,无论在哪里工作,他都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一项职业;无论工作的困难是多么大,或是标准要求多么高,他都会始快乐地去完成它。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的时候,他便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这时候,他的自发性、创造性、专注精神等便会在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在工作中,找出点“罗曼蒂克”来
一个人如果喜欢上自己的工作,那么在接到任务之后,他就不会抱怨,不会拖拖拉拉地不想做,而是马上行动起来。
那么,我们该怎样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喜欢上被委派的任务呢?
安德鲁·卡耐基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点‘罗曼蒂克’来,这不能怪罪于工作本身,而只能归咎于做这项工作的人。”
【走进职场】
旋!旋!旋!满满的一车螺丝钉都要旋出来!对于刚做旋车工的萨姆尔来说,他似乎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要消磨在旋钉子这件琐事上了。他满腹牢骚,老想着自己干什么别的不好,偏偏一定要来这旋钉子呢?就算他把这一大堆的螺丝钉都旋完了——但是,过一会马上又会有另一车堆在原来的地方,然后,自己又得不停地旋啊!旋啊!这一切多么可怕呀!
在第二架旋车上的旋车工荷维德听了萨姆尔的埋怨,也很郁闷地叹了口气,以表同情。他和萨姆尔一样,也很讨厌这份工作。
有什么办法呢?难道去找工头说:以自己的能力,做这种简单的体力活简直就是大材小用,因此,我希望得到另外一份更好的工作?但是,可以想象得到工头听到这些话时的轻蔑神情。要么,干脆就辞职不干了,另外再去找一份工作!这可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一份工作啊!萨姆尔是绝对不能轻易辞掉的。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来改变改变这种讨厌的工作吗?办法总归会有的,关键在于你肯不肯动脑子去思考。当萨姆尔想到这一点时,他立刻想出一个很聪明的方法,可以使这种单调乏味的工作变成一件很有趣味的事——他要把它变成一种游戏。他转过头来对他的同伴说:“让我们来比赛比赛吧,荷维德。你在你的旋机上磨钉子,把外面一层粗糙的东西磨下来。然后,我再把它们旋成一定的尺寸。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快。过一会如果你磨钉子磨烦了,我们再换着做。”
荷维德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他们俩之间的比赛马上就开始了。这样一来,果不其然,工作起来并不像以前那么烦闷啦,而且工作效率还比以前提高了。不久,工头便给他们调换了一个较好的工作。
这位聪明的年轻人萨姆尔就是后来鲍耳文火车制造厂的厂长。
萨姆尔并不是咬紧他的牙齿,好像受酷刑一样去从事自己所痛恨的工作,而是把工作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自己做起来饶有趣味。
IBM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部长曾说:“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而言,我们希望招到的员工都是一些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这种人尽管对行业涉猎不深,年纪也不大,但是,他们一旦投入工作之中,所有工作中的难题也就不能称之为难题了,因为这种激情激发了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钻研细胞。另外,他周围的同事也会受到他的感染,从而产生出对待工作的激情。”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卡耐基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既知道享受生活中的快乐,而且还能以工作为乐。决定将来的工作是一种快乐还是一种折磨,多半取决于你对工作的态度,而不在于工作本身。如果你能将你事业的第一个基石安放在有价值的生活根基上,你就可以使工作成为一种享受。
1.接受工作的全部。任何工作都有两面性,不想动脑的人你需要忍受体力工作给你带来的劳累。不想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你需要忍受工作给你带来的压力。一个门卫的工作得忍受工作的简单机械,一个总经理的工作得忍受企业经营的压力。任何一项工作,它的成分里绝非只有快乐,工作就是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
只想接受工作的益处和快乐的人,是一种极端的自私。在不情不愿的将就中完成工作,必然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必然感受不到成功的欣喜。
2.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能否把工作、生活看做一种享受,在其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这完全取决于你怎样对待你所从事的工作和你所面临的生活。当你在完成领导交给你的一项任务时,试着全身心投入,更容易让一个人在工作中享受到快乐。
3.我们要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还应当注意为自己的情绪“保鲜”,每天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来一点鲜活的刺激。心理学家认为,在一份工作上停留过久,缺乏新的刺激,就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许多人在早上醒来突然发觉自己再也不愿去公司上班了:每天在办公室里做同样的事,看同样的人,听同样的话,在这种环境下感觉度日如年,怀疑究竟还有什么能激起自己的工作热情。
想办法给你的工作加点保鲜剂,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处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这样你就能充满活力,能保持取得成就的动力,做一个以一当十的优秀员工。
用100%的热情做1%的事
自动自发能够点燃激情,而对工作的热情就是激情中最大的一部分。
被称作“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就十分重视热情的作用。他说:不论你有多高的才能,有多少知识,如果缺乏“热情”,那就等于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可是如果智能稍差,才能平庸,却认真奋斗、满腔热情,所谓“勤能补拙”,一定能产生很好的业绩。
福特公司前总经理佛莱克·威廉姆斯说:“我愈老愈更加认定热情是成功的秘诀。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在技术、能力和智慧上的差别通常并不大,但是如果两个人各方面都差不多,具有热情的人将更能得偿所愿。一个人能力不足,却具有热情,通常必定会胜过能力高强但是欠缺热情的人。”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热情就如同生命。凭借热情,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热情,我们更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宝贵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走进职场】
全英子是10多年来整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供电系统里唯一的一名女电焊工。她所在的维修队承担着延边供电公司15万平方米的采暖系统检修维护工作,是物业维修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英子肩负着全部供水供暖管道的维护焊接任务。
过去各类管道大都是地埋管道或者是在地沟里架设的管道,所以全英子的工作环境就显得特别差,基本上可以用“低、水、泥、窄”这4个字概括。
需要焊接的部位低,她得经常弯着腰、低着头焊接;漏水的地方往往有积水,她得穿上大胶鞋站在水中焊接;地沟里到处都是泥,焊接时浑身沾满泥土;更多的时候,工作环境狭小,她得缩着身子焊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起来相当吃苦和难受,每当完成一项焊接任务,全英子总是累得腰酸背疼,直不起身来。
热的时候,顶着烈日,脸上流下来的汗水常常在防护面罩里汇聚成一个水涡;冷的时候,迎着寒风,冒着大雪,她手中焊枪从没有停下来过。
一次,地下管道腐烂急需更换,地沟里充满了沼气和粪便,阵阵的恶臭让大家心有余悸。全英子二话没说,不顾恶臭,跳下去开始焊接管道。趴在地上、坐在地上是焊工的基本姿势,一股股难闻的臭味儿惹得她一阵阵恶心,但她像以往一样没有退却。
尽管焊接工作是那么微小的一件事情,但全英子热爱自己的工作,投入了自己100%的热情,因此她坚持了下来,成为了一朵真正的金花。
全英子的事迹告诉我们:热情来源于热爱和认同,热情胜于能力。一个有才干的人,如果没有热情,他会什么事都干不好、干不成;而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会将100%的热情投入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的人,却能干好他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如果把一个企业是100%的话,那你的工作或许就是一个企业的1%,如果拼搏在同一个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以100%的热情去做属于你的那份1%的事,那么这个企业收获的可想而知了。
虽然100%的企业分担到每个员工身上的只是1%,但是,拿出100%的热情来对待1%的事情,而不去计较事情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就会发现,原来每天平凡的生活竟然是如此的充实和美好,原来枯燥的工作可以带给你无穷的能量。
将100%的热情投入到1%的事中的员工,是认同企业的员工,是为自己工作的员工。作为员工,如果只为公司、只为领导工作,那收获到的只是自己的薪水,但如果不仅仅为那份薪水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并且满怀激情地把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用100%的热情去做1%的事,即使你是一名普通的员工,那也是一名优秀的员工。
激情的力量真的很大,当这股力量被释放出来支持目标,并不断用信心补充它的能量时,它便会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足以克服一切贫穷和不如意,热忱给我们的积极力量是巨大的,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点:
1.使你获得令人愉悦和具有说服力的说话语气;
2.使你的工作不再那么辛苦;
3.使你拥有更吸引人的个性;
4.使你获得自信;
5.强化你的身心健康;
6.建立你的个人进取心;
7.更容易克服身心疲劳;
8.使他人感染你的热忱。
  什么是老板心态?老板心态就是把公司看成是自己的,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并要为它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心力。
在工作中,我们为什么要抱着老板心态来工作呢?因为公司是我们发展的平台,只有公司发展了,我们才能借着公司的舞台成就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怀揣着老板心态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公司的发展,也是为了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站在上司的角度看问题,以建设企业为己任
任何一家公司里总有一些为了避免出错而保持沉默的员工,这种人最令老板感到不满的了,因为这类人并没有从心底认同企业,他们缺乏主动,凡事都点头称是,一切都处理得不好不坏,在老板的心目中,最多是个应声虫。这样的人更不用说以企业建设为己任了。
一个认同企业的员工,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融合在一起,把企业建设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们时刻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公司是我的”的信念;他们特别关注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地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事实上,往往正是他们的参与改变了公司的命运。
【走进职场】
日本东芝公司曾因为战略上的失误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赤字接连不断,股票价格连续下跌,内部纠纷严重。这个著名的大公司一度处在混乱之中。
那时,有个技术小组,一行8人到宇奈月温泉去考察重型发电机。他们在当地的旅馆里住下,晚上在房间里闲来无事,便凑到一起聊天。时值冬季,天气寒冷,大家边烤火边聊天。忽然他们被那里别具一格的取暖炉吸引住了。普通的取暖炉是一个木框罩子,下面放一个火盆。火盆与木框罩是分离的。要将取暖炉换一个地方时,必须分两次搬运,先搬木框,再移火盆,很是麻烦。而这里的暖炉与普通的不同,它在木框罩子下面有一个白铁皮抽屉,抽屉里放着木炭和煤球,抽屉与木框连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一次搬运整个暖炉。同时,由于这种暖炉下面的抽屉不是像火盆那样敞着口,所以还可以把脚伸到木框里面取暖。大家的话题于是便转到取暖炉上来。一位技术人员灵机一动,想出一条妙计:“这个取暖炉用起来比一般常用的要方便多了。咱们是搞电器的,用镍铬丝来代替煤球怎样?比用煤球还要方便,而且还干净,用不着每次用时得先生火了。”这个意外的发现使大家兴奋不已,他们便热烈地讨论起来。
回到公司,这个技术小组向公司提交了关于电暖炉的设计方案,这个新颖的设计立即得到了公司的批准。经过试制,一种新型电暖炉诞生了。东芝立即为它申请了实用新产品的专利。而电暖炉的上市也让东芝公司一度获利不断。
电暖炉虽小却解决了问题,东芝公司以此为转机,逐渐恢复了元气,并打入了家用电器市场。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虽然小小电暖炉的能量是有限的,但小发明激起的精神能量是无法计算的。东芝由此树立起信心,掀起了一个创新的高潮。而所有的一切都源于技术小组8个员工全身心为企业的投入。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世界级的企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公司的发展靠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来推动。全员参与是许多公司成功的秘诀,每个人都可以因为自己的建议和行动带给公司积极的变化。
作为公司中的一员,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要积极参与公司的工作,比如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事实上,适当地提出一些大胆的建议,还可以提升你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应尽量学习了解公司的业务运作的经济原理,为什么公司业务会这样运作?公司的业务模式是什么?如何才能盈利?同时,你还应该关注整个市场动态,分析总结竞争对手的错误症结,不要让思维固守在以前的地方。
如果每个员工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还能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企业的效益必然会加倍提升,个人的发展之路也自然平坦易行。为企业提供合理化建议是我们的职责,当企业因采纳了我们的建议而日益兴旺时,受益的不只是公司或老板,最终受益者还是员工自己,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引领变革,成为企业的“传教士”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机遇的时代,企业面临着技术革新、兼并收购、结构重组、战略转变、文化变革、全球化等诸多挑战,大规模的组织变革来势汹汹。可以说,变革无所不在。
然而变革却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敢保证变革的成功。而影响企业变革的因素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人的因素。如果员工没有变革的意识,没有参与到企业变革之中,再好的变革也会成为空谈,更严重的可能影响企业的命运。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拥有认同企业变革的员工,并且能够引领企业创新,带给企业新的机会,新的价值增长点的员工是企业发展所需。这些人我们称之为“传教士”,他们是促进企业变革成功的重要力量。
【走进职场】
曾鹏是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装焊车间生产班班长,1992年刚进工厂的时候,师傅对曾鹏说过一句话:“咱们当工人的,要多干活,少说话。”当时,曾鹏他们的工作都干得非常苦,可是,这么玩命干,生产的车照样卖不出去,同时,产品的质量也在下滑。
曾鹏就开始思索,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在“多干活儿,少说话”的基础上,必须还要提倡巧干,通过改进创新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但是曾鹏要怎么做才能把这种责任意识传递给大家呢?
1998年,机盖班班长歇产假,工段领导决定,由曾鹏代理班长职务,负责班组管理。在代理班长期间,曾鹏制定了自己代理班长后的第一条班组管理制度——《职工日常行为规范》。在这个规范中,曾鹏提出6条要求,叫做“一巧、二学、三定置、四抓、五记、六检查”,把“巧干”放在了第一位。
在倡议大家巧干的同时,曾鹏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6西格玛”管理“ISO9000体系”、“精益生产”以及“9471国际焊接标准”等先进的技术管理知识,为以后的“巧干”——技改技革铺路。为了将责任落实到位,曾鹏分析了每个工位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设备的运行情况,设计制作了一张质量提示卡——“岗位质量提示卡”,发给组员每人一张,让大家贴在每个工位醒目的地方,以起到“提示”的作用,从而避免出现重复的质量问题。
岗位质量提示卡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曾鹏认为提示卡还不能起到根本上的防范作用。2000年,与之配套的数码相机系统问世了,曾鹏利用这一技术,制作了一套“工位装配流程”。从代理班组长制定《职工日常行为规范》,到正式担任班组长工作推出“岗位质量提示卡”和制定“工位装配流程”,曾鹏终于使班组管理工作告别了粗放的模式,建立起了质量经济责任考核制度,踏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多干活、少说话”的任劳任怨精神是值得传承的,但曾鹏不满足于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多了点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工作,从而改变了班组的风貌,使公司走向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道路。可以说,曾鹏就是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在变革中不断发展的“传教士”。企业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因此,工作中,我们不仅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要积极思考,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这些都是推动公司发展最需要做的事。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德勤(全球5大专业咨询公司之一)一项专题研究显示,阻碍变革成功实施的十大因素里,有五个是与“人”紧密相关的,包括员工对变革的抗拒、高层领导支持力度的不足、变革的理由不能让人信服、项目成员缺乏相应的能力及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另一项统计表明,面对变革,只有20%的员工在一开始就全力支持,有50%的员工持中立态度,另外30%的人则抱以抗拒态度。抗拒原因在于:一是变革目标和信息的不明确。员工不知道变革的原因,更不知道这样的变革到底有什么好处;二是措施不具体。员工对于如何变革完全不了解;三是对变革的不确定性充满不安。变革意味着员工必须放弃已经熟悉的一切而去接受不熟悉的新领域,必须有一个适应期,必须花时间改掉过去的习惯,努力适应新的方式。多数组织领导也认为,导致变革行动失败的原因不是缺乏正确的过程或技术不够完备,而是没有及时处理并解决那些与人相关的问题。
一切变革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转变,包括思想之变、态度之变、行为之变、绩效之变乃至组织之变。只有员工认同组织的变革,并从自身开始为这种变革而努力,企业才能真正奔跑。
那如何促进人的转变呢?在德勤合伙人丹·科恩与哈佛管理大师约翰·科特共著的《变革之心》一书中,作者指出,组织在进行变革时可能采取两种方式:
1.分析—思考—变革
分析即收集并分析许多信息,撰写报告,并做了许多关组组织出现的问题,可能实施的解决方案,以及组织中紧迫感、团队工作、沟通、士气下滑等其他问题的演示。思考即向大家展示分析结果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那些与变革相抵触的思维方式将会得到更正或摒弃。变革即新的思维方式会改变大家的行为或强化那些改变之后的行为。
2.目睹—感受—变革
目睹即通过戏剧性的情境、引人入胜的方式,引起员工对问题的注意;感受即目睹让员工认识到变革必要性,改变员工的感受;变革即员工开始改变,努力实现组织的变革目标。
时刻抬头看看老板怎么做
在优秀的企业里,老板本身便是最优秀的员工。对于员工来说,他们不仅是老板,更是老师。在他们身上,有许许多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例如,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本身便是节俭的典型;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便是无私奉献的模范;中国的李嘉诚更是艰苦奋斗的突出代表……在这些成功者的身上,有着太多太多优秀的品质,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认真学习。例如,华为的许多领导以身作则,平时和员工们打成一片,吃饭都是上小饭馆或大排档,经常为了工作加班加点。这样的学习榜样离员工们很近,具有说服力。员工们纷纷向他们看齐,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吃饭、休息、聚会时都三句不离本行,说的始终跟华为有关。有一回,大家聊着聊着,突然有人说:“下班了干吗还谈什么华为啊,聊点别的!”人们“嗡”的一声开始聊别的话题。聊着聊着,突然又有人说:“刚才不是说不谈华为了吗?怎么又聊起华为来了?来,喝酒,喝酒。”很显然,如果员工们不善于向老板学习,是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形的。
哪怕是在一些相对平凡的企业里,老板也有着其过人之处,或雷厉风行,或赏罚分明,或平易近人,或认真负责。至于员工的直接领导,那就更具可比性了。在他们的身上,老板依稀可以发现自己当年的影子,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找到自己成功的希冀。总之,老板身上总是不乏其过人之处,员工要善于观察和思考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从他们身上学习自己尚不具备的品质。
【走进职场】
杭州奥普电器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方杰当初就是一个善于向老板学习的人。早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方杰就有意识地到澳大利亚最大的灯具公司LIGHT UP公司打工。当时他还不懂商业谈判,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很希望学会谈判的本领。他知道他当时的老板是一个谈判高手。
每当有机会与老板一起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方杰总是在口袋里偷偷揣上一个微型录音机。他将老板与对方的谈判内容录了下来,然后回家偷偷地听,揣摩学习,看老板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对方是怎样提问的,老板又是怎样回答的。
方杰就这样向老板学习,几年后也成了一个商业谈判高手。最后老板退休了,把位子让给了他。到了1996年,方杰已经成了澳大利亚身价第一的职业经理人。后来,方杰回国创业,他的奥普洛霸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创立成功的。方杰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他的成功,就是虚心向他人学习的结果。
优秀的员工知道:老板作为企业的负责人,是整个企业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向老板看齐、向老板学习的员工。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学会发现老板身上的优点,向老板学习,对于自己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向老板学习还是一种动力,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多向老板学习的时候,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变得谦卑、好学,而老板也会变得可亲可敬起来。员工要怀着一颗谦卑的心,经常自我省察地想一想:如果是我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会怎么做?上司为什么能够处理得这么完美?为什么他能够提升到这个位置,而我暂时还有哪些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善于从上司身上发现优点,学习我们尚不具备的能力。
老板之所以是老板,肯定有他独特的地方。他的勤奋,他的方法,他的变通,他的果敢……总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善于向老板学习的员工能够取得优秀的业绩和长足的进步,也最受老板的爱惜和重用。
  向知性白领转型,首先要变革工作观念,不要觉得工作是给老板做的,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在公司久了,就可以变成领导,更不要觉得超前完成任务的思维是一种荒谬的思维。要做知性白领,就不能计较自己的时间,不能做打卡钟的努力;但在任务完成上,却要懂得计较时间,完全按照期限来进行任务,当然最好是提前完成。
不做打卡钟的奴隶
在工作中,有些人整天抱怨:“为什么提拔他,却不升我的职?”可是看看你自己的行为,每天上班,踩着铃声进来,下班钟声一响,走得比谁都快,6点钟下班,绝不会6点10分走。
有些人愤愤不平:“来公司都三年了,薪水没涨过,职位没升过,简直不公平?”可是无论是上班期间,还是下班后,老板想让他多留一会,他总是推三推四,甚至借口连连,能躲则躲。
说得不好听一点,这些人完全是在做打卡钟的奴隶,工作不会多付出一分钟。在别人升职加薪的时候,他们只看到了别人的结果,却全然忽略了别人付出的过程。
的确,我们每一个都想升职加薪,要升职加薪,我们首先就不能做打卡钟的奴隶,而是让自己在工作时间之外再付出一点。
【走进职场】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现在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而他的同学或者是同龄人依然还有好多在为保住饭碗而苦苦挣扎。
更让人羡慕不已的是,他并不像有些成功人士那样,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大把陪伴家人的时间,才获得了事业和金钱上的成功。他是淡定从容地就把事业、金钱和美眷尽收于囊中。
别人纷纷向卡洛·道尼斯先生先生请教,卡洛·道尼斯先生神秘地说“秘诀非常简单,换来这份淡定从容我依靠的每天晚走30分钟。”
“是的,的确老板没要求我这样做,但我越来越能感觉到多留一些时间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一方面我可以利用这30分钟对自己一天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对明天的任务提前做一个计划;另一方面,我留下来,在杜兰特先生需要时,我可以随时为他提供一些帮助。”
卡洛道·尼斯就这样一直坚持着每天晚走30分,这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然而时间一长,这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因为每天晚走30分钟,他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查缺补漏,他的任务每次完成得都相当漂亮,老板每次都对他的任务赞赏有加;因为每天晚走30分钟,当老板需要他的时候,他随时都能帮忙,这让老板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就这样,由于他的工作出色、态度优秀,每次有升值的机会,老板自然想到他。
每天晚走30分钟,让卡洛道·尼斯赢得了比别人更快地提拔和更多机会。
诚然,你没有义务每天晚走,留下来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你可以选择自愿去做,以驱使自己快速前进。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每天晚走30分走,主动做“分外事”的工作态度都能使你更快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秘密就是:你比别人再多付出一点。在职场上,你只要比别人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你就会成功:每天晚走30分钟。
但每天晚走30分钟,从字面理解是每天下班后在办公室多留30分钟,而实际上,每天晚走30分钟又远远超越字面意思,它背后藏着更多启示我们成功的法则。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相应的回报,但也不要气馁,应该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点。要知道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最常见的回报是晋升和加薪。除了老板以外,回报也可能来自他人,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
1.不要每天都踩着点上班
每天早到十分钟,这会对你的工作非常有利,利用这十分钟对今天要做的工作做一个计
划,这对你一天的工作非常有利;你也可以利用这早来的10分钟,伸一个懒腰,让自己保持更好的精神。
2.每天下班后晚走半小时
就像上面故事中所说的那样,晚走几分钟,对自己一天的计划做个总结;我们也可以利用这半小时,和同事交流和老板交流,这样可以更快提高自己。
没有“完成日”的任务,永远完成不了
在工作中,一项任务如果没有规定“完成日”,那么,这个任务很有可能永远完成不了,因为没有截止日期,员工就没有压力,最后很可能导致任务无限期拖延。
事实上,没有“完成日”的任务,永远不可能完成,而没有任务“完成日”的员工,永远成不了优秀的员工。
因为,优秀的员工都有一种超前思维,都会谨记工作期限,并清楚地明白,在所有老板的心目中,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在截止期前,并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
这一看似荒谬的要求,是保持恒久竞争力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唯一不会过时的东西。一个总能在“截止期前”完成工作的员工,永远是成功的。
【走进职场】
海尔洗衣机海外产品经理崔淑立接手美国市场时,大家都说“拿下美国B客户非常难!”
真这么难吗?崔淑立不信。这天,崔淑立一上班就看到了B客户发来的要求设计洗衣机新外观的邮件。因时差相差12个小时,此时正是美国的晚上,崔淑立很后悔,如果能及时回复,客户就不用再等到第二天了!从这天起,崔淑立决定以后晚上过了11点再下班,这就意味着可以在当地上午的时间里处理完客户的所有信息。
由于崔淑立与客户及时沟通,开发部很快完成了新外观洗衣机的设计图。就在决定把图样发给客户时,崔淑立认为还必须配上整机图,以免影响确认。当她“逼着”自己和同事们完成“日清”——整机外观图并发给客户时,已经是晚上了!
凌晨1点,崔淑立回到家,立刻打开家中电脑,当她看到客户的回复:“产品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美国人喜欢的。”
崔淑立常常半夜醒来打开电脑看邮件,可以回复的就即时给客户答复。美国那边的客户完全被崔淑立的精神打动了,推进速度更快了,B客户第一批订单终于敲定了!
崔淑立拿下客户的成功秘诀是不让任务过夜,在截止期前完成工作。商场就是战场,工作就如同战斗。任何一家公司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效能的战斗团队。任何一位经营者都知道,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不可能给予太高期望的。
而不能好好利用每一天、每个小时、每分钟的人是不可能有好的工作效率的。一个人连基本的当日事当日毕都做不到,自然没有对企业心怀认同,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让你的老板给予太高的期望呢?又怎么能在完成每一天的工作的过程中实现明天对目标、对工作质量更高的要求呢?又怎么能获得成功呢?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完事务的人才能够生存。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公司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员工必须以企业的发展为先,认同企业目标,奉行“永远在截止期前完成工作”的理念。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做起:
1.遵守OEC法则,做到日事日清
“OEC”法则,即英文“Overall、Every、Control and Clear”的缩写。其内容: O—Overall(全方位),E—Everyone(每人)、Everything(每件事)、Everyday(每天),C—Control(控制)、Clear(清理)。OEC管理法则也可表示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日事日毕”,就是要求对当天发生的各种异常现象,在当天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问题积累,确保工作责任的真正落实。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限定,就如同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只有懂得用时间给自己压力,到时才能完成。我们可以通过制定每日的工作时间进度表,记下事情,定下期限来实现日事日毕。真正做到“当日事当日毕”这样你的工作效率才会日日攀升,才能保证在截止期前完成工作。
2.列一个帮助你完成任务的清单
在清单上写出任务,把任务量化、细化、尽量让清单一目了然,对照已经量化和细化过了的任务估算自己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去完成它。在任务清单的旁边写上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这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与锻炼。
敬业让自己成为骨干和中坚
敬业是人的使命所在,是人类共同拥有和崇尚的一种精神。成功,需要敬业精神,同样,在工作中要想让业绩一路领先,更需要敬业精神。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尽职尽责地工作,是取得业绩的重要因素;敬业是检验业绩的试金石。即使你天资一般,只要兢兢业业,你就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最终成为一名业绩领先者。
而事实上,老板都喜欢敬业的人,因为你的敬业可以减轻老板的工作压力,你敬业,老板就会对你放心,自然会将你视为骨干和中坚,你在工作中自然会取得更好的业绩。
因此,每一个职场中人,都应该尽职尽责,让业绩一路领先,并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因为无论处于什么位置,做什么工作,敬业精神都是帮助人走向成功的最宝贵财富。
【走进职场】
乔丹是NBA的“神”,他率领着芝加哥公牛队六次勇夺总冠军。他精彩绝伦的带球过人、跳投、抢篮板球、扣篮技术,有谁能比?
更为可贵的是,发着高烧,被肠炎折磨着,并且一整天水米未进的乔丹,竟在客场夺得38分。他终场倒在队友皮蓬的怀里,已是筋疲力尽了。热爱他的球迷们见此情景,无不动容。
乔丹的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敬业精神。敬业不仅意味着不畏辛劳,全身心投入,更意味着一种献身的热情与勇气。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当成“天职”,其具体表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其中糅合了一种具有道德意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当今社会得以发扬光大,使敬业精神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它也是一个人在职场中取得佳绩的重要砝码,是成就个人事业的重要条件。
【自动自发行动法则】
当我们将敬业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也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正如美国著名出版家、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拥有敬业的精神,同样会获得人们的尊重;而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无人能比,却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那他也一定会遭到社会的遗弃。”
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敬业呢?
1.全心全意地投入你的工作岗位
自己的工作士气要自己去保持,不要指望公司或是任何人会在后头为你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重点人员投入岗位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