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以防范衍生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企业衍生品交易的风险内控的研究.pdf 44页 4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一直以来都是普遍受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进入21世
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衍生产品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金
融衍生品的市场更是活跃。但是由于衍生产品的特殊性及其在交易中面临的风险,随
之而来的就是对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
下,以企业内部控制的视角,探讨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控制。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内部控制及衍生产品风险的相关研究,全面介绍
内部控制理论、衍生产品及其目前的发展状况,借鉴COSO最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
架》,同时以我国2008年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指导,结合我国企业内
部控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风险导向型的内部控制架构,以期能为我国企
业在衍生品交易的风险控制方面提供帮助,在论述的过程中,结合衍生品交易中风险
控制失败的案例,以内部控制的视角来深入剖析问题。
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关键词:内部控制,衍生产品,风险;
Generally,The
Derivative
concern,In
particular,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markets,derivative products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Further, 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is more active 。However, due to the special nature
of derivative products and their risks in the transaction,followed is the risk of derivative
transactions
increasingly
control。This
context,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controls
to explore the risk control of derivative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of derivatives
,make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derivative products and their current state of development, Learn the latest
COSO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simultaneously,The &basic norms of
internal control& as the guide,which is issued by China in 2008 ,Considering our current
state of internal controls,On this basis, proposed building a risk-oriented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provide assistance for china enterprises in risk control of derivative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9次下载&&|&&总593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00积分
0人评价49页
8人评价43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3页
0人评价43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100积分您现在的位置: >>
>> 中国银行内控规章制度
中国银行内控规章制度
来源: 时间:
【中国内控】中国银行股份有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2011 年版) 2011 年是《企业内控基本规范》 (下称“内控规范” )实施的元 年,我行作为首批实施试点企业,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内控 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政策、技术手和专业队伍,建设与大 型跨国银行集团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为此,特制订本方案。一、 总体实施目标。我行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全面、全 部、全过程,可靠、可控、可持续”的集团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 理体系,实现内控规范提出的“报告准确、依法合规、资产、 保障效率、战略发展”五大控制目标。具体讲就是“全面风险管理、 全部业务流程、全过程控制,体系可靠、风险可控、运行可持续” 。2011 年底前, 我行应确保涉及报告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有效, 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这是达到总体目标的必要步 骤。二、 实施任务。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内控规范的五项核心要素,我行的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按照 五要素,对现有内控体系进行完善。实施任务共 61 项(详见附件 1 《中国银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任务分解表》, ) 其中 33 项 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控任务, 应于 2011 年底前得到实质性解决或改 善,确保不影响财务报告完整准确。28 项非财务报告内控任务,应 确保 2011 年底前不存在重大缺陷。重点实施任务如下(一)控制环境 1、 完善内控与操作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根据内控 规范的全面性要求“内部控制应当覆盖各种业务和事项” ,内部控制 将进一步覆盖人力资源、集中、电子银行、信息科技等条线。公司金融、金融、金融市场、运营服务四业务总部委员会讨论 内控与操作风险问题的会议, 风险管理总部操作风险模块应当参加。重检和评估现行内控制度。对照监管要求、新线运行模式,补1 充完善缺失的制度,修订或废止不适宜的制度,优先补充制定业务 持续经营、反欺诈舞弊、风险隔离机制和新线下亟待完善的制度等。结合新协议操作风险项目的落地实施,重检和修订现行的操作风险 与控制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新产品风险评估等制 度规定。2、 推进海外分行和附属公司内控建设。海外分行和附属公司 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三道防线的理念,建立完善自身内控与操作 风险管理体系,覆盖本机构各业务条线和人员、系统、流程、外部 事件等操作风险事项。根据集团统一政策制度,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应用集团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建立运行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 的识别、评估、缓释、监控和报告机制。使用集团统一报告模板, 按季度向总行风险管理总部报告本机构风险控制状况(包括当地监 管、外审、稽核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情况) 。3、 进一步推进建设企业内控文化。当前,国内外环境变化和 我行业务发展速度较快,为保证持续健康发展,全行要从健全机制 和流程、强调一把手的重视、弘扬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 方面入手,推进建设企业内控文化。,举办全行“内部控制 建设”征文和论坛活动,讨论银行业内控实践的有益经验、突出问 题和挑战,鼓励内控与操作风险管理创新,组织开展内控管理创新 和优秀评选,引导和激励全行对内控工作提出创新思路和建议。4、 建设专业队伍和培养专业能力。建立起全面、动态、专业 的内控机制,将重要岗位、重要人员的内控培训与业务权限、 考核评价、职业发展相挂钩。对风险总监进行专业化培训,境内一 级分行 CRO 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完成 CCO 向 CRO 的转型,重 点强化内控与操作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胜任度。建立内控与 操作风险管理的分析师队伍,建立专业序列、任职资格标准、人员 交流机制。配合网点转型,培养适应基层内控管理需要的内控骨干2 力量,力争在三年内培养 1 万名基层网点内控人才。(二)风险评估 5、 提高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在内控管理过程中, 做到“主动管理、主动评估、主动预判” 。运用情景分析等方法预测 风险,模拟在外部环境变化、极端事件发生等情景下风险发生的可 能性和影响度。运用“触发式”操作风险评估机制,对新产品、新 系统、流程再造、内外部发生的重大损失事件,主动分析预判潜在 风险敞口,采取防控措施。密切关注和防控平台贷款、房地产信贷、 贷后管理、理财产品、民间非法集资、对公账户开户、票据业务、 服务价格、 网银、 电信诈骗、 ATM 机和银行卡、 系统安全等潜在风险。6、 提高内控与操作风险的量化管理能力。重检和完善关键风 险指标(KRI)及阀值。关键风险指标是为控制关键风险,设置早期 预警指标和阀值,并持续监控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事件的风险及控制 状况。2011 年底前全集团将按照以下三个原则, 更新和增设现行 KRI 指标:补充国内外监管重点关注的风险监测指标;覆盖当前发生的 新风险和潜在重大风险;合理调整长期不预警、不敏感的 KRI 阀值。附属公司要按照行业标准设计和完善 KRI。指标设置和更新过程中, 要注重提高指标数据获取的自动化和可操作性。应用操作风险内部损失数据(LDC) 、外部损失数据等量化风险 信息,研究开发操作风险计量模型,测量操作风险暴露水平,计量 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需求,并用于对各分行、各条线进行动态资本 拨备管理。各境内外机构要高度重视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和验 证工作,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7、 立足新线梳理优化全行业务流程。风险总部牵头各条线对 照新线,以河北、江苏、四川等上线行已取得的流程梳理成果为基 础,对原有 117 个业务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流程调整优化应遵循3 “3S”原则(Simplification 简单化、Specialization 专业化、 Standardization 标准化) , “简单化” 即要识别和消除流程中的非增 值活动,使流程易于理解、操作和管理。“专业化”即要将业务运营 和风险防控的基本法律、原理和制度,嵌入具体操作环节,使专业 要求能够被执行、被感知和被应用。“标准化”即要将流程操作过程 中共同和反复使用的固化下来,对操作需要达到的程度、所需 时间和资源进行量化定义。通过梳理优化全行业务流程,要实现新 线流程的“岗位职责、业务权限、操作规范、考核标准”四个清晰 和统一,规范业务流程实际运作过程。(三)控制活动 8、 建立和规范 EUC(终端用户计算工具)的管理控制。梳理 对财务报告披露有重大影响的终端用户计算工具(包括 Excel 计算 表格、数据库等) ,规范 EUC 开发、使用、维护机制,针对 EUC 的变 更、版本管理、计算公式验证以及存取访问安全等,建立并实施规 范的控制、管理和监督制度。9、 加强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基础数据手工填报、汇总 过程的内部控制,严格复核和审批手工汇集信息,确保数据完整性 和准确性。10、 加强应用系统访问安全控制制度。加大对应用系统柜员管 理、密码安全设置、系统安全日志方面的管控和监督力度,防范系 统非法操作和非法访问风险。进一步完善系统安全、用户管理的审 批及例外处理机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和管理流程。11、 加强集团非商业银行附属机构与总行保持会计政策的一致 性。持续跟踪和分析国内监管机构出台的会计政策规定,与相关的 境外附属公司进行沟通,适当调整并表会计政策和处理程序;对未 予调整的内容,保留记录文档。4 12、 在授信业务方面,强化对地方政府风险敞口的管理及平台 贷款现金流分析。加强海外机构信贷信息的收集分析,完善贷款组 合监控管理。加强授信承诺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表外业务 五级分类支持信息的完整准确性。加强对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管理。13、 在资金业务方面,完善资金业务对金融机构及工商企业的 交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监控,基于交易头寸的公允价值评估 信用额度占用情况,加强对信用额度的监控。14、 在中间业务方面,加强对公财务顾问业务合同签订规范和 收入确认管理,确保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财务顾问费。(四)信息与沟通 15、 提高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能力。继续推进新线 下财务报告信息披露项目开发和海外信息在总行的集中工作。16、 完善集团内部交易信息报告机制。完善和统一集团内部交 易的管理和统计报告制度,加强附属公司向集团的沟通,定期报送 内部交易信息和数据,确保集团内部交易信息和数据的准确完整。(五)内部监督 17、 建设集团操作风险一体化监控平台。按照集中化、专业化、 信息化原则,建立“流程控制+系统控制+现场控制”的基层管控模 式,最大化的实现机控代替人控,最大化的实现集中监督和控制, 提高网点内控效能。集团一体化监控平台的基本路径是,有机整合 总分行现有的事后监督、视频监控、预警监控、辅助检查、反洗钱 监测等非现场监控系统,集中分散的监控资源,建立专业化的分析 监控队伍,甄别筛查异常交易,进行集中化、专业化分析,侦测和 预警欺诈舞弊风险。平台建设工作于 2011 年底前制定完成系统需求, 2012 年完成平台开发并投产。5 18、 研究完善内控评价体系。在现有的评价方案基础上,进一 步研究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立起适用于各业务条线、境内分 行、海外分行、附属机构的整体框架,从“环境”“过程”和“结 、 果”等维度,对内控运行情况以及内控工作质量成效进行综合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绩效考核和经济资本配置。三、 实施组织安排。实施工作由总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委员 会全面领导。风险管理总部负责牵头组织推进,定期向稽核委员会 报告实施进展。总行各条线、境内分行、海外分行和附属机构, 负责具体落实内控规范的实施任务和要求。各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 制委员会充分发挥领导和推动作用,组织、协调、督导、评价实施 工作。1、年内组织开展专题培训。9 月份,在风险总监培训班中进行 内控规范培训专题。10 月份,总行召集境内外机构内控与操作风险 牵头部门负责人,专门组织内控规范培训班。2、建立密切的实施进展监控机制,风险管理总部按月跟踪和评 价各分行、各条线的实施工作完成情况。3、建立风险、财管、公司、个金、金融市场、运营、信科、稽 核等内控规范实施核心部门的紧密沟通机制,确定 2011 年 10 月、 11 月、12 月中旬召开沟通会,邀请普华参加,共同推动重要内控问 题的整改工作。4、 各行在组织内控规范实施过程中, 将应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定期报告操作风险管理进展、 “深化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活动等 工作统筹结合在一起,建立一套体系来规范制度、机制、流程,解 决实践中突出的内控问题。5、总行和 21 家境内分行接受普华现场内控测试。普华境内测 试的范围是,总行,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深圳、上海6 的全部流程,以及河北、辽宁、天津、福建、安徽、湖南、宁波、 湖北、内蒙古、云南、江西、广西、甘肃、贵州的部分流程。6、10 家海外分行、附属公司接受普华现场内控测试。普华海外 测试的范围是,中银香港重要会计科目的关键控制,中银投股权投 资管理及财务报表合并流程,中银航空租赁飞行设备和无形资产的 减值评估等流程,中银国际代客股票交易以及财务顾问业务流程, 中银集团保险的保险业务收入、理赔及准备金流程,伦敦分行衍生 金融工具、贵金属及资金拆放流程,纽约分行衍生金融工具,悉尼、 新加坡和东京分行资金拆放流程。7、组织整改和验收。总行各条线部门、境内分行、海外分行和 附属机构,按照《内控规范实施工作任务分解表》落实整改任务。对于 7-9 月普华现场内控测试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细化整改, 于 2011 年底前, 迅速采取整改措施, 如短期内无法实现根本性整改, 要采取补偿性控制措施,并向集团风险总部报告。上述整改工作的 总体要求是,2011 年底前,确保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 存在重大缺陷。2011 年 11 月到 2012 年 1 月,普华测试补偿性控制 及整改结果,风险管理总部和普华负责共同组织验收。(实施工作安 排见附件 2《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时间表》) 附件1、《内控规范实施工作任务分解表》 2、《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时间表》7 附件 1中国银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任务分解表 一、 内控环境(6 项)编号 任务 任务描述 责任部门/机构 总行风险管理总部、公司 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 场、运营服务四总部、人 力资源部、财务管理部、 集中采购中心、电子银行 部、信息科技部、信息中 心、 软件中心、 测试中心、 管理信息中心。一级分行 比照上述总行部门范围 是否影 响财务 时间安排1? 内部控制体系全面覆盖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场、运营服 务、人力资源、财务管理、集中采购、电子银行、信息科技等条线。进一步落实操作风险与 总分行各业务条线,要将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嵌入业务决策、执行和 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和管 监督的全过程, 执行财务报告相关的重要控制, 控制住重大风险敞口。理职责,完善内控运行机 ? 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场、运营服务四业务总部委员会讨 制 论内控与操作风险问题的会议,风险管理总部操作风险模块应当参 加。? 海外分行和附属公司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三道防线的理念,建 立完善自身内控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管理体系要覆盖本机构各种业 务和事项。? 参照集团统一政策制度,建立运行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的识别、 评估、监控和报告机制。使用集团统一报告模板要求,按季度向总行 风险管理总部报告本机构风险控制状况(包括当地监管、审计师、总 行稽核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情况) 。? 对照监管要求、新线运行模式,重检和评估现行内控制度,补充 完善缺失的制度,修订或废止不适宜的制度,优先补充制定业务持续 经营、反欺诈舞弊、风险隔离机制和新线下亟待完善的制度等。? 结合新协议操作风险项目的落地实施,重检和修订现行的操作风 险与控制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新产品风险评估等制N2011 年 底 完 成2推动海外分行和附属公 司内控建设风险管理总部牵头、海外 分行及附属公司N2012 年 底 前 完成3完善内控制度、优化内控 制度制定与传导。研究建 立内控制度体系,解决内 控制度缺失和不完善的 问题风险管理总部、及 相关部门 风险管理总部牵头相关部 门N2012 年 底 前 完成 2012 年 底 前 完成8 编号任务 度规定。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是否影 响财务时间安排? 建立起全面、动态、专业的内控培训机制,将重要岗位、重要人 风险管理总部、人力资源 员的内控培训与业务权限、考核评价、职业发展相挂钩。部 加强风 险与内控管理 领 ? 对总行业务条线风险总监、海外和境内一级分行风险总监进行专 域培训,建设专业队伍和 业化培训,境内一级分行 CRO 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完成 CCO 向 CRO 的转型, 重点强化内控与操作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能力和胜任度。培养专业能力 ? 建立内控与操作风险管理的分析师队伍,建立专业序列、任职资 格标准、人员交流机制。配合网点转型,培养适应基层内控管理需要 的内控骨干力量,力争在三年内培养 1 万名基层网点内控人才。风险管理总部、各总部与 境内外机构 风险管理总部、各总部、 各部门2012 年 底 前 完成 2011 年 底 前 完成 2012 年 底 前 完成 2011 年 底 前 完成 2012 年 底 前 完成4N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履行 ? 举办全行“内部控制建设”征文和论坛活动,讨论银行业内控实 社会责任。传导低碳、节 践的有益经验、突出问题和挑战,鼓励和推进内控与操作风险管理创 风险管理总部牵头 能、环保理念 新,引导和激励全行对内控工作提出创新思路和建议。优化网点职位设置与人 员配置,确保基层机构不 配合网点转型,优化网点内控模式。相容岗位有效分离 个人金融总部牵头N6N二、 风险识别与评估(7 项)编号 任务 任务描述 责任部门/机构 是否影 响财务 时间安排9 编号任务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是否影 响财务时间安排7? 运用情景分析等方法预测风险,模拟在外部环境变化、极端事件 发生等情景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度。运用“触发式”操作风险 总 分 行 内控 牵 头部 门 及 评估机制,对新产品、新系统、流程再造、内外部发生的重大损失事 各业务条线部门 提 高 内 部 控 制 与 风 险 管 件,主动分析预判潜在风险敞口,采取防控措施。理的前瞻性 ? 2011 年下,密切关注和防控平台贷款、房地产信贷、贷后管 理、理财产品、民间非法集资、对公账户开户、票据业务、服务价格、 总分行各业务条线部门 网银、电信诈骗、ATM 机和银行卡、系统安全等潜在风险。重检和完善关键风险指标(KRI)及阀值 ? 补充国内外监管重点关注的风险监测指标 ? 覆盖当前出现的新风险,开发新指标 ? 调整优化关键风险指标(KRI)和阀值。? 指标设置和更新过程中,注重提高指标数据获取的自动化和可操 提高内控与操作风险的 作性。量化管理能力。应用操作风险内部损失数据(LDC) 、外部损失数据等量化风险信息, 研究开发操作风险计量模型,测量操作风险暴露水平,计量监管资本 和经济资本需求,并用于对各分行、各条线进行动态资本拨备管理。各境内外机构要高度重视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和验证工作, 提高 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以河北、江苏、四川等上线行已取得的流程梳理成果为基础,对 原有 117 个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实现新线下业务流程“岗位职责、业 务权限、操作规范、考核标准”四个清晰和统一,规范业务流程实际 立足新线梳理优化全行流 运作过程。程 ? 按照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原则,优化业务流程。2012 年 底 前 完成 N 2011 年 底 前 完成风 险 管 理总 部 牵头 各 总 部、部门,境内外机构 N 风 险 管 理总 部 牵头 境 内 外机构2011 年 底 前 完成82012 年底前风险管理总部牵头各总 部、各部门和上线分行 N 各总部、各部门2012 年 底 前 完成92012 年 底 前 完成10 编号任务 信用风险管理领域: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是否影 响财务时间安排? 短期,需进一步完善行业监控指标管理方案、风险集中度资本影 风 险 管 理总 部 ( 信 用 风 响计量模型以及巴塞尔协议 II 项目的实施。10.1 加强行业集中度风 ? 长期,加强相关风险信息系统整改,通过 BANCS 系统及 IT 蓝图外 险)牵头、信息科技部配 合落实 险的监控 围系统实现授信资产从行业、地区等组合层面的集中度风险监控。风 险 管 理总 部 (信 用 风 ? 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及海外信贷资产历史数据收集和分析,从制度 10.2 加强海外机构贷款 险) ,公司金融总部(公 层面督促海外机构着手收集海外贷款组合评估所需要的历史数据, 完 信息收集和分析 司业务)共同落实,境外 善海外贷款组合监控管理,改进海外贷款组合减值准备评估方法。机构配合落实 10.3 完善资金业务对金 ? 完善资金业务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办法。融机构及工商企业的交 ? 梳理金融产品,识别高风险产品并按照公允价值进行管理;对于 易对手方信用风险的管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财务报告影响进行定期评估。理和监控 风 险 管 理总 部 (信 用 风 险) ,公司金融总部(金 融机构) 、金融市场总部 (交易模块) 、财务管理 部共同落实2012 年 底 前 完成10Y2011 年 底 前 完成2011 年 底 前 完成11通过新协议实施,完善全 面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 风险管理总部(新协议办 ? 落实银监会发布的相关监管政策文件, 通过银监会合规达标评估。制度及技术手段,满足新 公室)牵头 协议的合规达标要求 风 险 管 理总 部 (信 用 风 加 强 对 信 贷 资 产 风 险 分 ? 向 IT 部门提出需求,改善信贷相关系统,推进风险预警和风险事 险) 、公司金融总部(公 类的动态调整 件发现及提示功能的实现,及时发现风险变化,进行分类动态调整。司业务)共同落实N2011 年 底 前 完成12Y2011 年 底 前 完成11 编号任务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是否影 响财务时间安排13? 在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方面, 完善活期存款沉淀率的计算模型, 扩展相关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的覆盖范围和相应的管理举措。同时重 持续完善集团资产负债、 新评估投资结构, 使金融资产分类更加符合当前通过活跃买卖管理投 财务管理部、风险管理总 流动性和银行账户利率 资的需要,以便更有效满足不断变化的流动性需求。部(市场风险)共同落实 风险的管理 ? 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通过推进 ILMS(利率与流动性管理系统) 二期的实施,逐步实现对境内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动态管理。N2011 年 底 前 完成三、 控制活动(41 项)编号 任务 任务描述 责任部门/机构 是否影 响财务 Y 时间安排 2011 年底前完 成14加快 IT 蓝图的实施进程以 ? 按计划推进 IT 蓝图及外围系统的建设及试点工作, 及时有效地监 风险管理总部(新协议办 完善银行对公授信风险管 控与风险相关的资产质量。公室) 理 ? 通过 IT 蓝图实施, 实现汇总单一客户和集团的授信总额及其使用 加强对单一客户或集团客 情况,实现对客户风险敞口的有效监控。户总体授信额度和风险敞 ? 针对海外贷款,短期内继续采取手工方式对部分重要集团客户的 口的控制 授信情况进行汇总; 长期加快建立针对海外集团客户管理的系统, 完 善海外集团客户授信管理。风险管理总部(信用风 险、新协议办公室) 、公 司金融总部(公司业务) 共同落实,境外机构配合 落实15Y2011 年底前完 成16? 近期,强化对地方政府风险敞口管理,进一步加强平台贷款现金 风险管理总部(信用风 强化对政府平台贷款的贷 流分析。险) 、公司业务模块共同 后管理与监控 ? 中长期,强化监控抵质押物的变现,持续监控地方政府债务和偿 落实 债能力,监控现金流与还款期限的匹配,对平台贷款进行量化评估。Y2011 年底前完 成12 编号任务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是否影 响财务时间安排17? 定期搜集抵押物变现的数据,为分析积累数据基础;完成对分行 加强对押品的变现比率分 典型押品处置的报告,及对押品变现的持续性分析。? 风险管理总部 (授信执 析,利用分析结果修改贷 ? 长期,进一步加强 CCMS 系统 CVS(押品估值系统)模块的完善, 行) 款的抵押条件 建立集中、统一的押品信息平台,以对全行的押品信息进行管理。将重要贷款抵押物保险政 策正式化 ? 在全辖范围尽快完成风险缓释系统(CRMS)的预警模块升级,确保 ? 风险管理总部 (授信执 通过 IT 系统实现保险效期的自动提示及更新。行)Y2011 年底前完 成18N2012 年底前完 成19? 短期,加强对借新还旧贷款和展期贷款在新一代信贷系统中的信 息录入和统计,对此类贷款进行有效分析。风险管理总部(新协议办 加强对借新还旧贷款和展 ? 长期, 目前已将借新还旧贷款和展期贷款纳入日常信贷组合分析, 公室、信用风险) 、公司 期贷款的有效分析 并考虑对迁移模型的影响, 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全行借新还旧贷款和展 金融总部(公司业务) 期贷款的管理和分析。完善授信承诺业务的账务 提高业务人员在系统中录入信息的准确性, 尽快在蓝图升级的过程中 公 司 金 融 总 部 ( 公 司 业 处理及对账机制,确保授 修改已发现的逻辑缺陷,在过渡期内,要有替代解决方案,保证贷款 务) IT 蓝图实施办公室、 、 信承诺数据的完整性和准 承诺数据的准确性。财务管理部共同落实 确性 促进业务部门提供完整准 确的支持性材料,以有力 支持风险管理部门对表外 项目的五级分类结果进行 独立检查 推动分行使用总行审批模板的进程, 实现表外资产五级分类流程标准 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 化。总行指导分行人员加强审批表的填写质量和内容。加快分类系统 务) 、风险管理部(信用 上线的进程,实现表内外资产五级分类信息共享,同一借款人下存、 风险)共同实施 贷、表外业务信息共享。Y2011 年底前完 成20Y2011 年底前完 成21Y2011 年底前完 成22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 加强全行范围内资金流动 进一步完善系统, 实现全行范围的资金监控, 实现信息共享和对资金 务) 、信息科技部共同落 的监控 流向的及时跟踪。实N2012 年底前完 成13 编号任务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 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 务、中小企业) 、风险管 理总部(授信执行) 、人 力资源部共同落实是否影 响财务时间安排23? 短期,切实有效执行“公司业务条线实施专业化贷后管理方案若 干要求的通知” ,同时进一步加强问题贷款清收处置的培训工作,充 加强 “问题贷款化解团队” 实不良贷款管理人员。流程 ? 长期,进一步加强公司业务、授信执行等各部门的沟通和配合, 不断提升专业化管理团队人员技术水平, 确保专业化贷后管理方案的 有效实行。N2012 年底前完 成24继续对已经签署的已转让贷款的回购协议安排进行梳理, 评估对终止 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 加强与贷款终止确认及确 确认的影响, 并重点关注正式出台相关规范措施前签署的贷款回购安 务) ,财务管理部配合落 认的相关内部控制。排; 对于银行需要提供贷后管理服务的已转让贷款, 采取规范措施来 实 提高服务质量。公司金融总部(公司业 加 强 银 行 承 兑 汇 票 的 控 继续强调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贸易的背景进行严格审查的措施。加强 务、国内结算与现金管 制。“了解你的客户”的程序的执行情况,确保执行到每个客户。理)共同落实 长期, 加强海外机构风险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研究建立海外机构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人任职资格准入制度, 海外机构在聘任风险管理部 公 司 金 融 总 部 ( 公 司 业 加强对海外银团贷款的审 门负责人或进行人员调整时须报总行进行任职资格认定, 加强海外机 务) 、风险管理总部(信 批和贷后管理流程 构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加大总行及国内风险条线与海外分行的交流力 用风险)共同落实 度,提高海外风险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快新国结系统 GTS 的改 造和整合,加强国际结算 GTS 尽早统一在全辖使用,并进一步改善功能以实现业务系统自动生 公 司 金 融 总 部 ( 国 际 结 与 贸 易 融 资 业 务 信 息 统 成管理信息报告,减少人工统计所造成的风险。算) 计、业务管理和风险分析Y2011 年底前完 成25Y2011 年底前完 成26Y2012 年底前完 成27N2011 年底前完 成14 编号任务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是否影 响财务时间安排28整合贸易融资业务系统和 进一步推动北京、 上海及广东单证中心的运行, 在全辖统一将贸易融 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 流程,将贸易融资产品的 资产品的中台和后台处理进行集中化, 更有效地进行业务交易和账务 算) 中台和后台处理集中化 处理的监控,降低操作风险。加强信用证及时撤销的管 加强对全辖逾期信用证撤销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理 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 算)N2012 年底前完 成29Y2011 年底前完 成 2011 年底前完 成在保函后续管理环节需加 制定保函授后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规范授后监控的主要内容, 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 强对潜在的履约风险的监 明确监控频率,制定监控模板,使保函业务授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算、公司业务) 控和授后监督 有序开展。30 加强贸易融资业务保证金 账户使用及台帐管理,解 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 决保证金账户协议文本签 继续积极对辖内业务开办行监督和指导, 进一步严格保证金规范使用 算) 署,保证金台帐记录等方 面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进一步规范对公财务顾问 加强客户经理对服务合同的重视, 加强合同签订及收入确认的检查监 公 司 金 融 总 部 ( 投 资 银 业务合同的签订及收入的 督,加强对分支行客户经理的培训,明确计提、摊销财务顾问费的职 行) 、财务管理部共同落 确认 责分工。实 加强个人账户开户、挂失 进一步强化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挂失核查、 挂失业务的档案管理等控 个人金融总部 等业务操作环节的控制 制制度的执行。建立全行统一的对私账单 逐步推广全行统一的对账单系统,完善对对私存款客户的对账工作, 系统,实现多种渠道对签 个人金融总部 实现通过多种渠道对签约个人客户的主动对账工作。约个人客户的主动对账 Y2011 年底前31Y2011 年底前完 成 2011 年底前完 成 2011 年底前完 成32N33Y15 编号任务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是否影 响财务时间安排34? 短期,加强资金流向的监控,加强对监控报告的核查与分析,及 加强零售贷款的贷后管 时发现问题贷款。理,加强个人信用贷款资 个人金融总部 ? 长期,进一步完善系统,以确保在新系统下能够导出事后监控表 金流向监控 明细汇总,并实现全行范围内资金流动的监控 加快零售信贷相关信息系 推进零售贷款催收系统、内评系统上线应用,推进数数据清理工作, 统建设,加强对不良零售 完善分行零售贷款质量分析的程序, 结合新资本协议实施, 利用系统 个人金融总部 贷款的清收以及零售贷款 实现管理的改善。资产质量的监控 ? 短期,制定相应的客户关系维护费管理办法,规范客户关系维护 制定相应的基金托管客户 费的预估工作,保留预估底稿,完善预估复核机制,确保预估金额的 关系维护费管理办法,规 合理性及收入确认期间的适当性。个人金融总部 范客户关系维护费的预估 ? 长期,尽快完善现有系统,能够对每只基金的客户关系维护费进 工作。行自动计算。? 加强对信用卡持卡人的风险分析,通过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不 同类型客户的违约情况,并以此数据分析定期评估信用卡授信质量, 强化对准贷记卡数据采集 以便于对信用卡授信政策的适当性和合理性进行评估及调整。和评估分析,加强对信用 ? 加强从账龄等其他角度对准贷记卡透支的资产质量和违约情况的 个人金融总部 卡授信质量的评估分析 分析。? 完善准贷记卡滚动率信息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并应用于准贷 记卡准备金的评估分析中。规范信用卡分期业务 规范信用卡分期业务,防范虚假抵押、套现行为 个人金融总部N2011 年底前完 成35Y2011 年底前完 成36Y2011 年底前完 成37Y2011 年底前完 成38N2011 年底前完 成 2011 年底前完 成39加强代发工资业务管理继续加强对私代收付业务流程、数据交换、会计科目使用的管理,严 个人金融总部 格规范规范未成功交易款项的处理程序。Y16 编号任务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是否影 响财务 N时间安排 2011 年底前完 成40加强债务保值业务背景审 针对分行新叙做的债务背景下掉期交易,进一步加强条线管理职能, 金融市场总部 核,杜绝客户投机行为 督导分行严格按照规定审核真实债务背景。? 进一步规范未上线分行业务操作,通过要求未上线分行改为自动 进一步规范分行业务操 平仓的方式,减少分行变相自营的操作空间。同时,通过蓝图上线, 作,严控分行代客外汇买 金融市场总部 取消分行持有敞口的环节, 彻底改变分行空起头寸进行变相自营交易 卖业务中发生自营交易 的行为。继续推广外部客户对账服务系统, 规范银企对账的管理操作和客户服 进一步完善对公客户存款 务模式, 提高对账工作的效率。同时通过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检查系统 运营服务总部() 对账工作 和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加强并完善分行代客衍生 加强并完善分行代客衍生交易的内部控制落实, 加强对分行执行代客 交易的内部控制落实,加 运营服务总部(收付清 衍生交易证实和估值通知书发送工作的跟进和监控, 并进一步解决客 强对分行执行估值通知书 算) 户回签确认的落实。同时加强对二级分行代客业务的客户监控。发送工作的跟进和监控 进一步强化收付清算业务 账户管理及业务操作,包 按照《关于加强暂收付等科目核算管理的通知》的要求,规范相关会 运 营 服 务 总 部 ( 收 付 清 括规范暂收暂付等过渡性 计科目的使用,加强日常核算管理。算) 账户监管和业务操作 加快建设资金业务交易凭 加快资金产品平台建设, 实现交易凭证通过影响平台导入系统中 运 营 服 务 总 部 ( 收 付 清 证的无纸化电子交换平台 并实现前中后台共享,降低操作及舞弊风险。算) /系统41Y2011 年底前完 成42Y2011 年底前完 成43N2011 年底前完 成44Y2011 年底前完 成45N2011 年底前完 成17 编号任务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是否影 响财务时间安排46继续推进梳理、规范所有 BGL 产品/账户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梳理总 结 BGL 账户的操作规程, 风险要点, 逐步完善 BGL 账户事中事后监控 体系。加强对 BGL 帐户的相对独 指导各级分行挖掘运营监控服务平台的系统潜力,完善日常/集中监 运营服务总部(账务) 立的实时监控 控和问题追踪机制, 有针对性地加强 BGL 账户的日常/集中监控力度。梳理各 BGL 账户风险点,积极利用多种监控系统与手段,逐步建立、 完善各 BGL 账户的集中监控办法,逐步建立及时、有效的内控制度。各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所有并使用的 EUC, 制定相关管理流程并予以 实施? 建立与 EUC 开发、使用和维护相关的政策,内容应包括变更、版 本管理、 计算公式验证以及存取访问安全的相关控制, 规范电子表格 管理及监督制度。建立针对终端用户计算工 ? 各部门识别应用于财务报告关键内部控制中的 EUC,建立对 EUC 具(EUC)的管理控制 的集中注册, 明确每个 EUC 的负责岗位, EUC 进行相关风险的评估, 对 并且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 EUC 实施相关管理政策及控制。? 建立相关策略,逐步将适合的 EUC 及其支持的业务流程及计算公 式开发成为业务系统, 以得到更好的信息科技部门的支持和更正式的 管理。Y2011 年底前完 成47财务管理部 个人金融总部 公司金融总部 风险管理总部 运营服务总部 银行卡中心 授信执行部 信息科技部等Y2011 年底前完 成48 49继续加强集团非商业银行业务会计政策一致性的实施工作, 持续更新 加强对集团会计政策和财 对国内监管机构相应政策规定的了解和分析。对分析判断认为不重大 财务管理部 务报告披露的管理 因而未予调整的内容,应将分析内容和结论记录归档。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管理 ? 在资本充足率计算中,设立更加严格的检查和审批程序,来确保 财务管理部Y Y2011 年底前完 成 2011 年底前完18 编号任务任务描述责任部门/机构是否影 响财务 成时间安排数据包的准确性以及做出调整的正确性。加强资本充足率数据填报 ? 加强对资本占用情况的审核,推进资产结构优化工作。进一步提 内部控制, 加快系统开发, 高资本规划及资本预算水平。完善经济资本相关指标(EVA、RAROC) 提高数据质量和资本充足 的考核机制。继续推动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管理制度, 加强资 率工作效率 本监控,提升资本管理能力。? 加大对手工汇集报表披露流动性信息的符合力度,保证报表披露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基础数 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财务管理部、风险管理总 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配合管理信息中心,促进 1104 报表平台在境内外机构的全面应 部(市场风险)共同落实 用,解决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问题。完善全辖的应用系统访问 安全及控制规范标准(包 括密码控制、用户管理等 问题) ? 在现有系统安全制度及规范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对应的 实施细则和管理流程,改进相应的控制措施,防范风险。信息科技部、各总部、各 ? 近期,采取识别性、替代性控制,加强系统用户管理、日志监控、 部门、境内外机构 密码控制。50Y2011 年底前完 成51Y2012 年底前完 成 2012 年底前完 成 2012 年底前完 成 2011 年底前完 成52 53加强系统运行和信息安全 ? 解决敏感信息的访问控制薄弱。废弃设备及存储介质的管理制度 信息科技部、各总部、各 管理 不完善的问题 部门、境内外机构 建立和完善业务连续性管 制定完善业务连续性相关制度和方案,并组织演练 理机制 办公室牵头、各总部、各 部门及境内外机构N N54监察部、风险管理总部、 加强案件防控,持续开展 完成案件风险排查, 《 落实 “深化内控和案防制度执行年” 》 各业务总部、各部门、各 。案件治理 分行N19 四、 信息与沟通(5 项)编号 任务 归集管理集团内部交易统 计,完善集团内部沟通, 提高集团内部交易信息采 集的完整性 IT 蓝图建设及投产 任务描述 责任部门/机构 是否影 响财务 N 时间安排 2011 年 底 前 完成 2011 年 底 前 完成 2011 年 底 前 完成 2011 年 底 前 完成55? 建立内部交易的日常管理制度,加强附属公司和总行间的沟通, 风 险 管 理 总 部 ( 法 律 合 主动向集团汇报可能涉及内部交易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规) ? 完成 IT 蓝图在各分行及总行的投产上线,统一 IT 环境,促进数 IT 蓝图办公室、 信息科技 据处理系统的整合,提高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能力。部56Y5758IT 蓝图实施后,完善风险 风险管理总部(新协议办 管理信息的数据应用-对 IT 蓝图实施后, 尽快完善系统相应的应用, 指导和监督新上线行加强 公室) 公贷款 期初数据的核对准确性,通过明确新旧线产品映射规则,提高核对效 IT 蓝图实施后,完善风险 率,确保新旧线信息匹配完整和准确,从技术层面保证风险管理信息 管理信息的数据应用-零 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及准确性。个人金融总部 售贷款 ? 推进新线信息披露需求项目的开发工作,积极推进海外附属机构 的基础数据在总行的集中工作。同时,进一步要求境内外机构加强手 工填报数据包的复核,降低信息采集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长期,随着 IT 蓝图的不断推进,不断丰富和完善财务报告信息相 关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继续推进集团并表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提 高财务披露信息的自动化程度。财务管理部、管理信息中 心牵头总行相关部门、海 外分行、附属机构配合实 施YY59提高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 自动化处理能力。Y2011 年 底 前 完成20 五、 内部监督(2 项)编号 任务 任务描述 责任部门/机构 是否影 响财务 时间安排60建设集团操作风险一体化 监控平台。? 集团一体化监控平台的基本路径是,有机整合总分行现有的事后 风险管理总部牵头相关条 监督、视频监控、预警监控、辅助检查、反洗钱监测等非现场监控系 线部门、信息科技部和部 统,集中分散的监控资源,建立专业化的分析监控队伍,甄别筛查异 分分行共同实施 常交易,进行集中化、专业化分析,侦测和预警欺诈舞弊风险。? 在现有的评价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建立起适用于各业务条线、境内分行、海外分行、附属机构的整体框 架,从“环境”“过程”和“结果”等维度,对内控运行情况以及内 风险管理总部牵头 、 控工作质量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绩效考核和经济 资本配置。N2012 年底前完 成61研究完善内控评价体系N2012 年底前完 成21 附件 2:内控规范实施工作时间表22
【中国银行内控制度】2005年 8月 第 21卷 第 4期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Un iv ersity of F in ance and Econom icsAug. , 2005 Vo.l 21 No. 4对中国银行内控制度缺陷的几点思考李 敏*(云南财贸学院 办公室, 云南 昆明 650221)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深化, 金融犯罪成为金融领域最大的风险之一, 研究金融犯罪的成因, 可以发现, 金融犯罪的实施, 主要在于银行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和银行内控制度实施过 程中的 漏洞所造成的, 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银行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有效实施防范和抑制金融犯罪。关键银行内控制度; 金融犯罪; 中国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53- 04R eflection on the defect of In ternal C on trol m echan is in bank m L IM ing(Off ice, Yunnan Un iv ersity of F inance and E cono ics K unm ing650221 Ch ina ) m , , Abstract w ith the deve lopm ent of m arket re for as w ell as the F inanc ial refor , fin ancia l m m cri e proved to be th e greatest risk T he reason as w e found stem s from the defect o f interna l m . , , con tro l m echan ism in bank T he paper m a in ly discusses the w ay to prevent the financ ia l cr i e . m. K ey W ords Internal Contro l In bank F inancia l C ri e ; m 一、 从金融犯罪看当前我国银行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金融管理不断完善和金融现代化步伐加快, 目前既是我国金融犯罪的陈案暴发期, 又是当年 案件高发期, 大案、 要案频发, 并且金融犯罪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既有, 也有个人; 既有境内人员, 也有境外人士; 既有业内人士, 也有各类公司的人员。犯罪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专业化、 智能化, 采用科技手段变造、 伪造银行票据的, 利用计算机技术作案等。经过大量案件分析, 造成目前金融犯罪案件频率高的主、 客观因素主要是(一 )客观因素 1 金融业自身具有容易发案的特殊性。金融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 市场资源配置的主渠道, 经 营货币信用的特殊行业, 是社会财富的 集散地 , 犯罪分子一旦作案得手, 可 一夜暴富 , 得 万贯家 财 , 针对金融业实施犯罪的收益远远大于其他犯罪, 被称为 生来性被害人 。我国正处于一个利益 调整急剧变革的时期, 金融犯罪的动机和诱因十分强烈, 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大量不规范行为, 为金融 犯罪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条件, 金融系统内部滋生的腐败行为也加剧了金融犯罪案件的发生。因而, 近年来金融系统成为内外犯罪分子进攻的主要目标, 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战场。2 产权主体缺位, 为金融犯罪埋下了制度上的隐患。我国金融机构的产权制度, 主要是产权主 体单一抽象的自然人产权形式, 国有金融机构的财产所有权的行使实际上是通过政府来实现的, 因此 尽管在法律上明确了国有金融机构的企业性质,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被当作政府的职能部门, 金融手段 化运用的问题仍很突出, 金融企业难以做到自主经营。产权界定模糊, 产权主体虚置, 所有者不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敏 ( 1964? ), 女, 重庆人, 云南财贸学院办公室讲师, 主要从事金融 问题研究。*! 53!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能有效行使和转让剩余价值, 经营者缺乏利益驱动机制, 使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 容, 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经营者缺乏发展动力。由于所有者无法做到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监督, 难免会 产生 出工不出力 、 谋私 等 道德风险 。3 人生观、 价值观异位, 法纪观念淡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不良精神文 化、 不良意识对金融犯罪心理形成起着 催化 作用, 受 金钱万能 、 拜金主义 、 唯利是图侵 蚀, 价值取向极端化, 刺激和诱惑一部分人的权利欲和金钱欲恶性膨胀, 置道德、 制度的约束和法律尊 严于不顾, 心存侥幸, 或不择手段、 不计后果, 攫取金融资产, 走向犯罪。金融犯罪作为改革时期的产 物, 是一种经济现象, 更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我国入世后的新旧体制转轨 时期, 利益格局将重新分配, 银行资金的调拨、 信贷、 周转频繁, 加之法律控制的 盲点 较多, 机制活 力也不足, 必然导致官商作风将在较长时期内严重存在。因此, 金融犯罪和其他形态的犯罪一样, 都 不是单一原因或者单一因素所致, 而是多种原因或者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二 )主观因素 我国银行抑制金融犯罪的最主要手段 ? ? ? 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内控制度的执行仍然不够完善。商 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 程序和方法, 对风险进行事前 防范、 事中控制、 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良好的银行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是抑制金 融犯罪最有效的方式。内控制度不完善, 为金融职务犯罪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从所发生的金融职 务犯罪特点看, 凡涉及领导干部或基层负责人作案, 基本都是权力过大, 失去监督制约, 由于领导干部 的特殊身份, 往往会形成上级鞭长莫及, 无法监督, 同级碍于情面, 监督软弱无力, 职工群众由于自身 利益不敢监督, 使权力失去约束。尽管近年来,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有了较大 改善, 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五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是 2 1 银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内部控制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 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与真正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企业相比,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建立符合现 代银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与之相适应的约束和自我发展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股 份制商业银行也不同程度存在着公司治理架构不健全、 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 监督机制有效性不 足等问题,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行; 2 银行尚未真正建立内控文化。内部控制是一个需要董事会、 高级管理层和各级工作人员共同 努力才能实现的过程, 机构内部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参与这一过程。目前商业银行的内控文化并未 真正形成, 特别是基层机构部分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内控制度本应属 于预防性控制措施, 但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使得现有的内控制度无论从其管 理方式、 设计内容、 动作效能等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补救性; 许多商业银行的基层机构把内部控制 简单地理解成各种制度的制订, 认为整章建制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 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动 作过程中环环相扣、 互相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3 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一方面银行规章制度数量庞大, 但分散于各类文件中, 缺少整合 性, 造成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梗阻现象。当前, 随着综合业务系统整合和新业务的不断推 出, 为配合业务操作和案件防范工作的需要, 新制度以 打补丁 的形式出现, 出台一项新业务制定一 项新制度, 发一个案子增加些新制度, 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 新制度与旧制度之间不衔接或相互矛盾 的方面较多, 这就给制度的执行和检查带来了较大困难; 另一方面有些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 管理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充分, 各行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不断推出金融新业务、 新产品, 但在实际操作 上为及早抢占市场, 往往形成 业务先行、 制度滞后 的局面面, 出现真空和断层, 给金融案件的发生 留下隐患。4 部分基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 有章不循、 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银行总行 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制度, 在一些基层机构得不到全面落实。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从长远看有利助 银行控制风险, 树立稳健经营的外部形象, 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 , 但短期内, 建立和执行内控制度 会增加银行的制度执行成本, 影响银行的短期利益, 因此, 一些银行的基层机构缺乏落实内控制度的 ! 54! 李敏对中国银行内控制度缺陷的几点思考 动力和激励, 加之监管部门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 内控制度最终流于形式。5 银行分支机构内控制度的检查、 评价不足。一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不足, 对内部控制的检查 频率和深度不能与银行机构的风险程度相适应,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作用的效力。我国商 业银行实行总分行制, 三级管理一级经营, 我国地域辽阔, 每一地区经济发展、 银行经营的情况各不相 同, 尽管每一地区所适用的制度是相同的, 但是每一个经营行的风险情况不同, 外部监管机构和商业 银行的上级行在检查、 评价中必然有效率损失, 难以做到使自己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与银行的风险程度 相适应。二、 针对金融犯罪的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深化金融改革, 加强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建设, 为防范金融犯罪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 环境 1 要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 分离国家作为出资者的所有权和金融机构作为独立法人的法人财产 经营权。以国资局或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机构, 代表国家作为出资者, 落实所有权代表, 解决国有金融 机构存在的所有者缺位问题, 代表国家行使出资者的重大决策权、 财产监督权和收益权; 2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建立体现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银行依 法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 并设立独立董事, 构建以股东大会 ? 董事会 ? 监事会 ? 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 分和权力制衡的有效结构, 通过高级管理层权力制衡, 抑制 内部人控制 、 道德风险 的发生; 3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 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监管体系。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监管经验, 建 立 防火墙 式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完善多行业、 多层次金融预警体系, 甚至向国家行政执法机关、 刑事司法部门延伸。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手段, 转变过去依赖行政手段的监管方式, 注重经济杠杆的约 束作用, 探索通过对利率、 汇率双向调节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来调控金融运行的监管方式。金融监 管要紧跟金融市场创新步伐, 尤其要加大对金融衍生工具实施动态监管的力度。同时, 要加强对外资 金融机构的监管, 把在华全部中资、 外资以及中方在外金融机构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进行全过程、 多方 位监管。4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强化社会监督。金融行业自律, 是金融业自我管理体制、 自我规范、 自我 约束的一种民间管理方式。加快我国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发展, 如成立中国证券协会、 中国银行业协会 及中国保险业协会等, 使其在金融监管领域发挥同业相互监督、 相互促进的作用, 使行业管理规范化, 保证金融交易的公正性和竞争的充分性。加强纪检、 审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 工商、 财税等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社会性监 督, 增强金融机构在资金运营运, 财务管理、 业务开展和作用评级等方面的透明度, 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和质量。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作用, 监督各金融机构遵纪守法。(二 )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和灵活适度的授权授信制度?, 形成一个有效的、 相互制约的 银行内部工作程序 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应按决策系统、 执行系统、 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 决策者 不能违反或超越决策程序; 执行者应在其职责和权限内行使职权; 内部监督系统应建立各项业务风险 评价、 内部控制状况的检查评价与对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制度。在横向上做到权力制衡, 各部门之间 在合理分工、 职责明确的基础上做到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牵制; 在纵向上做到在减少管理层次、 精简机 构的同时加强对下级机构的控制。建立健全对基层营业机构负责人的检查与监督机制, 加大干部考 核和交流的力度。?? ? 。合理界定受权银行权力大小, 处理好一级法人体制下加强总行集中经营和统一调度与适当保持 分支机构的活力问题。在强化一级法人制度的同时, 严格推行授权、 转授权制度, 确定授权范围和责 任。在授权过程中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分类管理原则, 即在同一级别的机构, 按同一标准考核后, 分成 若干类别, 授予其不同的经营管理权, 使每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权与经营水平相匹配。二是适时调整原 则, 应根据受权行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授权。对授权实况较好的行可保留或进一步扩大授 ! 55!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权, 对较差的行则应适当收缩直至终止授权。三是授权有限的原则, 严格和完善法人授权制度以及经 营权的监督机制。另外, 银行也应根据自身经营环境的变化, 不断调整授权管理策略。各个分支机构 必须牢固树立一级法人观念, 严格执行授权制度, 在允许的范围和权限内办事 (三 )完善金融机构领导者的权力使用和制约机制, 为银行管理者设置 防火墙 我国银行的法定代表人不是出资人, 而是经营者, 是出资人 ? ? ? 国家的代表, 是跟据我国的干部 选拔制度选拔出来的, 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 道德风险 , 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保证 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 权力的度量界定是关键一环。当前金融部门大凡出现重大经济案件, 基本上均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授权无 度 , 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 针对领导者权力制 衡中存在的问题, 以下几项工作是必须的1 完善集体议事制度。要坚持分工负责制、 、 民主制基础上 的行长负责制, 重大决策必须提交行务会或职代会集体讨论通过, 防止个人随意性和非理性行为对全 行重大决策的影响。这样, 既能使领导个人权力受到一定制约, 也有利于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 性。2 完善行长年审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每年由上级行的稽核监察部门对下级行行长本 、 的经营管理、 权力使用、 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稽核评价。任职期满后, 由上级行组织联合审计小组, 对 任期内目标完成情况、 合规合法经营情况、 权力行使情况等进行全面稽核。3 提高业务主管部门对规 、 章制度垂直管理的权威性。明确规定其管理的基本原则, 各级领导不得随意变通, 不能越权行使。规 定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属于本职管辖范围的重大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原则, 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请示报告。最后, 要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任职年限、 干部交流、 重要部门领导定期轮换等内部管理制 度, 使之实现制度化、 规范化。(四 )健全和完善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和信息传递共享系统, 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问题 在组织体系上确保稽核监督部门具有独立性, 在处理与被稽核监督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 在 稽核查处工作上具有权威性, 真实反映发现的问题, 起到对下级行的监督制衡作用。建立一个涵盖商业银行全部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 定期进行测试, 确保其安全可行; 交流渠道, 保 证在横向上、 纵向上 ( 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 信息交流渠道畅通无阻, 确保相关人员掌握必要的 信息; 建立信息交流制度, 定期召开业务研讨会、 座谈会, 共享信息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保全系统, 保 证业务的顺利进行; 建立健全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并保证随时可投入运行, 及时备份系统数据; 建立和 完善与电子信息处理有关的部门及内部控制制度, 特别是要建立科学的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制度。对系统数据的修改必须经过有效授权, 数据修改过程应当双人操作, 详细记录。(五 )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银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岗位分析机制, 明确管理岗位职数、 任职资格和条件, 确保管理岗位配置的科学性; 对不相容 岗位进行分离, 降低混岗作业的风险; 完善对员工的聘用、 评价、 培训、 奖励、 处罚等人力资源制度; 健 全和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健全针对内部控制状况的激励约束机制, 将内部控制的状况与对分支行负责 人的评价结合起来, 与机构的授信授权结合起来。(六 )采用高新科技手段, 建立有效地内部技术防范系统, 提高防范金融犯罪能力 增强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安全防御能力, 确保金融系统信息体系安全。一是建立完 善的防护设备, 包括客户端的乱码处理技术、 防火墙, 以及保护交易中枢不被入侵的可信赖作业系统。二是对所有金融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使用户经过多级认证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三是严格把好设备、 技术关口。设备购置要尽可能做到高起点, 避免使用还未运行就已过时的 新 设备。四是在进行金 融工具和金融业务创新时, 要注意提高其防伪的科技含量。参考文献[ 1] 白建军 金融犯罪研究 [M ] 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 [ 2] 蒋建华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稽核 [ 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3] [ 4] 唐双宁 杜庆海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设与监管 [ J] 中国金融, 2004 ( 4) , 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 [ J] 中国城市金融, 2002 ( 9) , 责任编辑、 校对张友双 ! 56!
【中国银行内控规章制度】BANK OF CHINA LIMITED3 13 4326* **#*# #**##Nout Wellink#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 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结合中 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本行) 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 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 我们对本行2013年12 月31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 价。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 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 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本行董 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高 级管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本行董事会、 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 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 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本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资产安 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 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 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 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1 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二、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根据本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 于内部控 制评价报告基准日,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 认为, 本行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 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根据本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情况, 于内部控 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本行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 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本行按照风险导向原则确定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单位、 业务 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包括:集团境内外 机构,境内机构包括总行、各一级分行(含直属分行) 、二级分 行及以下经营机构、附属公司,境外机构包括海外分行、附属行 及附属公司; 纳入评价范围单位资产总额占本行合并财务报表资 产总额的100%, 营业收入合计占本行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 的100%;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公司治理、发展 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机构管理、风险管理、 业务经营、集团管控、并表管理、资本管理、专项治理、关联交 易、反洗钱、信息科技、集中采购、业务外包、财务报告、信息2 披露、内控检查、案件防范;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全 面风险管理、资本管理、集团管控、业务发展和管理、成本与效 益、反洗钱、集中运营、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上述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 业务和事项以及高风险领域涵盖 了本行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本行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 作。本行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 重要缺 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本行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 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 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 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行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并 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本行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如下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定量标准依据缺陷所导致的财务报表错报程度衡量。重大缺 陷和重要缺陷是指缺陷可能或已经导致本行的财务报表出现重 大错报,而重大错报达到了相应程度的水平。定性标准以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程度为判定依 据。重大缺陷的迹象包括:本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舞 弊行为;本行更正已公布的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却未被3 本行内部控制识别的当期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 对本行的财务 报告内部控制监督无效。重要缺陷的迹象包括未依照公认会计准则选择和应用会计 政策;未建立反舞弊程序和控制措施;对于非常规或特殊交易的 账务处理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或没有实施且没有相应的补 偿性控制; 对于期末财务报告过程的控制存在一项或多项缺陷且 不能合理保证编制的财务报表达到真实、完整的目标。一般缺陷是指除上述重大缺陷、 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 陷。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定量标准依据缺陷所导致的财务报表错报程度衡量。重大缺 陷和重要缺陷是指缺陷可能或已经导致本行的财务报表出现重 大错报,而重大错报达到了相应程度的水平。定性标准以内部控制缺陷对业务经营管理有效性的影响程 度为判定依据。重大缺陷的迹象包括有组织的主观违反外部监管规定和本 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行为或舞弊行为; 管理层面的决策失误或系统 控制设计层面人为的重大差错;特大的财务损失、声誉损害;监 管机构的严厉惩戒。重要缺陷的迹象包括非主观故意的违反外部监管规定和本 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设Z或系统控制设计层面 的疏漏和失误;较大的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监管机构的关注。4 一般缺陷是指除上述重大缺陷、 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控制缺 陷。(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报告期内本行 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2.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 根据上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报告期内未 发现本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董事长(已经董事会授权) :田国立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日5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目录中行简介 .......................................................... 1 董事长致辞 ........................................................ 2 行长致辞 .......................................................... 4 年度社会责任亮点 .................................................. 6 关键绩效 .......................................................... 8 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对照 ........................................... 10 社会责任管理 ..................................................... 11 (一)理念 .................................................... 11 (二)实践 .................................................... 11 (三)利益相关方参与 .......................................... 12 (四)荣誉 .................................................... 13 一、提升全球金融服务 ............................................. 15 (一)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 15 (二)完善全球服务网络 ........................................ 19 (三)支持企业和个人?走出去? ................................ 20 (四)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 23 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 25 (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 25 (二)助力产业结构调整 ........................................ 27 (三)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 29 (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 31 (五)大力服务民生消费 ........................................ 33 三、履行利益相关方责任 ........................................... 36 (一)对股东的责任 ............................................ 36 (二)对客户的责任 ............................................ 39 (三)对员工的责任 ............................................ 49 (四)对社会的责任 ............................................ 55 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 72 (一)落实绿色信贷政策 ........................................ 72 (二)推进绿色金融创新 ........................................ 73 (三)开展绿色公益活动 ........................................ 74 (四)坚持绿色低碳运营 ........................................ 74 展望 ............................................................. 76 说明 ............................................................. 77 鉴证 ............................................................. 79 对标 ............................................................. 82 反馈 ............................................................. 95 中行简介1912 年 2 月,中国银行正式成立。从 1912 年至 1949 年,中行 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职能,以?建 设近代化、国际化大银行?的远见卓识,艰苦奋斗,长期在民族金融 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金融界占有一席之地。新中国成立后,中行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理 国家外汇,大力支持外贸发展和经济建设,充分发扬海外机构与海外 业务的优势,成为当时中国与世界相互了解、交流沟通的一个主要窗 口和桥梁。改革开放后,中行充分发挥长期经营外汇业务的独特优势,成为 国家利用外资的主渠道。1994 年, 中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3 年,中行实施股份制改造。2004 年 8 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 牌成立。2006 年 6 月、7 月,中行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成 功上市,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唯一连续经营百年的银行, 中行始终是中国国际化程度 最高的商业银行,海外资产和利润占比均超过 20%。中行还是中国多 元化程度最高的商业银行, 在境内外从事投资银行、 股权投资、 保险、 资产管理、基金、飞机租赁等业务,拥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平台,能 够为全球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2013 年, 中行资产总额达到 13.87 万亿元,总市值排名全球上市银行第 9 位,资本实力排名全球银行第 9 位。1 董事长致辞中行百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的历史,也是一 部把银行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的历史,在全球金融服务、支持国家经 济、助力民生发展中创造了辉煌业绩,在民族发展历史中写下了精彩 篇章。这是几代中行人尽职尽责、艰苦创业取得的宝贵财富。成绩来 之不易,责任重于泰山。过去一年来,中行勇于担当责任,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着力提升 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信贷资源向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充分利用全球化布局和多元化优势, 成功支持双汇并购美国史密斯菲 尔德公司、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等一批?走出去?项目。顺 应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持续完善全球人民币清算体系,率先发布?跨 境人民币指数? ,成为跨境人民币业务主渠道。加强流动性管理及突 发事件应对,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连续 3 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过去一年来,中行积极履行利益相关方责任。持续完善公司治理 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快网点转型和电子渠道建设,持续创新 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优化员工工作、学习、成长环境, 依法保障员工权益,努力提升员工归属感。坚持?绿色金融?理念, 以金融力量推动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积极参 与扶贫、赈灾、慈善等各类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行的目标是要成为最好的银行。最好的银行,就是在民族复兴 中担当重任的银行,积极融入中国经济发展,始终站在国家层面谋划 事业、推进发展;就是在全球化进程中优势领先的银行,更加主动顺 应全球化趋势,突出特色,巩固优势,在若干核心领域取得市场领导2 地位;就是在科技变革中引领生活方式的银行,主动适应科技迅猛发 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带来的颠覆性变化,举全行之力、集 全行之智,打赢科技创新之仗;就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客户追随的银 行,让所有和中行打交道的人都感到,中行是一家负责任的银行、很 贴心的银行、让人感到舒服的银行;就是在持续发展中让股东、员工 和社会满意的银行,让股东由于投资了中行而庆幸,让员工由于在中 行工作而骄傲,让公众和监管部门放心满意,让社会因为中行而感受 到正能量。2014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 革的第一年。中行将更加自觉地融入到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整体格 局之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开创中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努 力做最好的银行,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 贡献。田国立 董事长3 行长致辞2013 年,中行直面严峻的经济形势,大力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 针政策,紧紧围绕?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目标,坚 持以效益为中心,奋力拼抢市场,加快调整结构,有效管控风险,大 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全球金融服务,积极履行对股东、客户、 员工、社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主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实奋 进,努力把中行建设成为最好的银行。2013 年,中行经营效益逆市上行。全面实施内生动力机制,改 进资本管理、信贷资源配置、费用分配及内部定价管理,激发分行自 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 2013 年末,中行资 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分别达到 13.87 万亿元、12.91 万亿元 和 9,615 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 9.41%、9.25%和 11.60%。税后利润 增长显著超出资产增幅,超额完成预算目标。信贷成本控制在较低水 平。经营效益的显著改善为打造最好的银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 年,中行特色业务乘势攀升。加快推进全球统一支付、客 户服务等运营平台建设,提升运营服务能力。加强海内外联动,成功 支持双汇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等重大项目。全球服务网络进一 步延伸,海外及多元化业务贡献提高。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 3.98 万 亿元,市场领先地位不断巩固。基本建成覆盖全球的人民币一体化清 算网络。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唯一连续 3 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的金融机构。海内外重要品牌评选排名均比上年提升。2013 年,中行资产质量持稳增信。加强流动性管理,确保流动 性安全。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 对境内分行实施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4 完善现金流动态预测机制和流动性压力测试, 加强同业业务和表外理 财业务的流动性管理。严格落实头寸预报、资金划拨、贷存比、信贷 结构等管理要求,加强海外机构市场拆借资金总量管理。标准普尔将 中行个体信用评级上调至国内同业最高级别。成为 2013 年 H 股市场 上唯一股价上涨的内地大型银行。被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里昂 证券和大和证券等多家国际投行列为首选银行股。2013 年,中行清新文化深入人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围绕?担 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愿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深入开 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着 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2014 年是充满变革与希望的一年,世界迎来了经济全面复苏的 曙光,中国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的航程。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中行 将站在国家的层面来谋划事业、推动发展,充分发挥好在国民经济建 设中的骨干作用。中行百年基业长青, 是一代代员工共同奋斗的结果, 也是广大股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未来发展中,中行将始 终坚持对股东、对员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原则,有机统一各方利益 诉求,共享中行事业发展的成果。陈四清 行长5 年度社会责任亮点责任领域 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年度亮点 连续第 3 年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 ,是新 兴市场国家中唯一的一家 大力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 加快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 提升人民币全球影响力 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编制发布《中国银行 跨境人民币业务白皮书》及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 数,提升中资银行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 完善全球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加快全球电子渠道建 设;成功支持双汇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中海 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等备受全球关注的?走出 去?项目;支持华能集团、中船集团、宝钢股份等企 业海外发债 积极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 推动上海自贸区贸易金融 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 服务方案制定和业务模式创新; 率先在自贸区设立分 支机构, 完成上海自贸区首笔跨境人民币双向现金池 业务、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政策出台后首单银行业务 构建移动化、服务型电商为核心的网络银行; ?中银 易商?品牌下的中银开放平台正式投产上线;探索 加快网络金融建设 O2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金融服务模式,推出?中 银 E ? ?微银行? ?中银易付? ?网络通宝?等产 品 中型企业贷款、 ?中银信贷工厂?模式中小企业贷款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分别增长 18.19%、32.00%,增速高于整体公司贷款 增速 7.37 和 21.18 个百分点; 微型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在全国落地 全力开展灾区援助,支持雅安地震、内蒙古雪灾等受 灾地区人民恢复生产生活;连续 11 年定点帮扶陕西 永寿、长武、淳化、旬邑 4 个贫困县;自 2004 年以 履行对社会的责任 来连续承办中央部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连续第 二年支持?彩虹桥?中美学生文化交流公益项目;捐 资增设?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支持中国国家大剧院 管弦乐团亚洲巡演,作为?首席合作伙伴?支持法国 卢浮宫珍品来华展出, 以唯一银行类合作伙伴身份全6 责任领域 力支持全运会年度亮点制定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出台《支持节能减排信贷 指引》 《碳金融指导意见》 ,将环保要求纳入年度信贷 投向指引;以独家?绿色赞助商?的身份支持 2013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可持续金融峰会, 将其打造 成?零排放?会议;独家捐赠支持由住建部、文化部 和财政部联合发起的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 , 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抢救性保护7 关键绩效时间 分类 绩效2013 年 总资产(百万元) 营业收入(百万元) 不良贷款率(%) 资本充足率(%) 税后利润(百万元)2012 年2011 年 11,829,789 328,166 1.00% N/A 130,848 38,142 723,9 12,680,615 407,508 0.96% 12.46% 163,741 49,036 923,916 366,091* 0.95% N/A 145,746* 41,927* 824,677经营绩效 上缴企业所得税(百万元)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百万元) 小企业贷款余额(百万元) 918,604 822,520 7,100 302,016 56.53% 76.80% 90.10% 45 1.58 227,480 744,745 8,217 289,951 56.09% 70.39% 90.80% 41 1.39 249,400国家助学贷款余额(百万元) 5,763 员工总人数(人) 女性员工比例(%) 员工满意度(%) 社会绩效 外部客户满意度(%) 公益捐赠额(百万元) 每股社会贡献值(元) 环境绩效 绿色信贷余额(百万元) 94.30% 61 1.67 258,759 305,675 56.70% 76.20%*数据已重述 1.总资产、营业收入、不良贷款率、税后利润、上缴企业所得税、归属母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均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定义和编制。资本 指标相关数据根据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 (试行) 》 (银监会令 2012 年第 1 号) 计算,无同比数据。8 2.小企业贷款:依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 准规定的通知》 (工信部联企业[ 号)执行,小企业贷款数据包括中国内 地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3.国家助学贷款:向 127 所中央部属高校和 347 所地方高校中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其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贷款。4. 员工满意度中行自 2003 年开始在总行本部和分行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2006 年起,中行自主设计开发员工满意度模型,在总行本部和各一级分行本部 开展抽样调查。5.公益捐赠额:中行总行及各分支机构通过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 向教育、卫生、民政等公益事业或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贫困地区进行的社会公 益捐赠。6.每股社会贡献值=(经济绩效贡献值+社会绩效贡献值-公司对环境造成污 染而带来的社会成本)/股本总数。其中,经济绩效贡献值=年度净利润额+年度 纳税总额+向客户支付的存款利息总额+员工薪金总额;社会绩效贡献值=年度员 工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年度员工培训费用总额+年度对外捐赠总额; 对环境 造成污染而带来的社会成本按照当年排污费与当年因环境违规遭受的罚款金额 之和计算。7.绿色信贷余额:2012年起按新的国家标准行业分类进行调整。9 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对照责任领域 对国家的责任 年度承诺与目标 执行?十二五?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结 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完善资产负债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 提升银行价值, 持续回报股东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 优化服务网络和组织架构, 整 对客户的责任 合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加强产品创新和业务创 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坚持以人为本, 拓宽员工成长渠道, 为员工提供广 阔的发展空间 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推进教育、文化、科技等 社会事业的发展 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大力扶持节能环保、 新能源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绿色经济发展 完成 实现情况 完成对股东的责任完成对员工的责任完成对社会的责任完成对环境的责任完成10 社会责任管理(一)理念?为社会谋福利 为国家求富强中行 使命 核心 价值 观中行 传统 中行 目标?爱国爱民 ?诚信至上 ?改革创新 ?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诚信、绩效、 责任、创新、 和谐?担当社会责任 做最好的银行中行始终秉承?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使命,大力弘 扬?爱国爱民、诚信至上、改革创新、以人为本?的传统,以?担当 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为奋斗目标,自觉坚持?追求卓越?的核 心价值观和?诚信、绩效、责任、创新、和谐?的企业文化精神,以 客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引领, 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 服务广大客户的能力,与利益相关方携手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追求综合价值的最大化。(二)实践进一步健全社会责任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落实社会责任工作规划, 坚持在经营实践过程中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完善社会责任沟通机制。连续 6 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形成了一 套完整、规范的报告发布流程。在深化社会责任实践的同时,有效促11 进了利益相关方对中行的了解和认知。开展社会责任相关培训。开展社会责任培训,为境内一级分行和 直属分行、 部分海外分行和附属机构的社会责任工作负责人系统介绍 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及我国银行业的特色实践, 提升了全行的 社会责任意识,掌握了社会责任管理工具,为更好地开展社会责任工 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利益相关方参与重视利益相关方关系管理,大力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在利益相 关方识别方面, 中行从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和与中行业务的关联 程度两个方面确定与中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六大利益相关方国 家、股东、客户、员工、社会、环境。中行重视利益相关方关切,并 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中行对利益相关方期望的回应利益相关方 中行对利益相关方期望的回应 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国家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履行全球公民责 任,提升全球金融服务 股东 持续创造价值回报,完善公司治理,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及 时准确披露信息,保障股东的收益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 加强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客户权益,为客户提供优 质、高效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 坚持公平公正用工原则,完善员工管理制度,关注员工工作环 境和身心健康,搭建良好职业发展平台 强化外部沟通与合作,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推动教育、文 化、健康、科技事业发展客户员工社会12 利益相关方 环境中行对利益相关方期望的回应 坚持绿色理念,创新绿色产品,推行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银行, 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四)荣誉评奖机构 《财富》杂志(美国) 奖项 世界 500 强第 70 位 (比上年上升 23 位) 1000 家大银行排名位居第 9 位 《银行家》杂志(英国) (与上年持平) 全球银行品牌 500 强第 12 位 (比上年上升 2 位) Interbrand(英国) WPP 集团(英国) 世界品牌实验室(美国) 中国最佳品牌 50 强第 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