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教修炼养生学 pdf及仙学看,人究竟能不能修成先天神,从天仙到玉皇大帝有多少个果位

驳斥,道教仙道不能摆脱六道轮回之说!
首先必须明确,道教大罗金仙不落轮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
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脱三界六道,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什么是仙?一些人经常说“道家是佛教所说的“外道”,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脱离生死轮回”,这是一个谬误。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将中国所说的仙,与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罗门教观念里的诸天混淆起来。
1仙不等于古印度外道,这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
古印度的外道修士虽然长寿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却并非如仙家这样超然物外,依然有生死,显然这比不上仙家境界,而且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过死后生天——注意,死后生天是弃人身而得天身,依靠的是业力福报,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两者天差地别。古代翻译佛经的高僧为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外道修士翻译为“仙人”,却不想误导了大批人,将道家仙人与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实在可叹。
2仙不等于印度诸天
道家说五道轮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与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神道本身,是五道之一环,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职司所在,受天律束缚,虽有威福,有罪则贬,其情形与佛家所说天人、阿修罗的处境一样。然而,所谓仙家,不论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早已达到庄子所说逍遥游的境地,不受外在的限制,更不用说业力了。因此,更与神道无关。道教咒语,役使神道乃是常事,却并不敢烦劳仙人,也正是这个道理。虽然有些僧人说“仙家终落空亡”,此语释迦牟尼也不曾说过,显然是一句妄言。若仙为业力所拘而不得超脱三界,仙道亦不足贵也!
3为什么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仙人不能脱离生死轮回?
其实,原因在于道家仙真神圣给予人们的形象,比如朝元图里所描绘的诸天神道与大罗仙真云集朝礼玉帝的情形,就使人们片面地以为道家仙真之间仍然有人间的阶级,大罗圣境就是天上的朝廷,然后很自然地把佛教关于帝释天的见解直接嫁接到道教的大罗天三清境上。
其实,错了!首先,玉皇天尊不是帝释天,《高上玉皇经》中明确地写道玉皇大帝本是光严妙乐国太子,因为怜悯众生,出家修道,先证仙道,再证金仙(也就是佛家四圣果中的佛果),号清静自然觉王如来,最后才修至玉皇果位。
如果说佛家的佛果是早已超脱六道的,那么玉皇自然也已经超脱六道。事实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个神灵的领袖与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据大道运行而燮理这个世界的大圣者。最重要的是,无论玉皇,还是大多数现帝君相、神王相、天将相、宰官相、天人相乃至神道相的道家仙真,都早已经超脱轮回,他们这样出现在人前乃是为了更好地接引救度世间有情众生,而显化的表象,就像观世音菩萨的男身女相是一个道理。所以,道家的大罗金仙早已不落轮回,事实上,修到地仙果位以上就可以说与阿罗汉一般,没有堕落轮回之虞。
后世的道经里总在提魔
《玉皇经》:"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各得休息."可见魔也是存于天界的。
《净天地神咒》:“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
《雷祖宝诰》:“以清净心而宏大愿,以智慧力而伏诸魔。”
《灵官咒》:“仰启神威豁落将,都天纠察大灵官。火车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崇。手执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绿靴风带护身形,双目火睛耀天地。顷刻三天朝上帝,须臾九地救生灵。银牙凤嘴将三千,虎首貔貅兵百万。走火行风前后卫,穿山破石捉妖精。祈晴祷雨济世问,附体圆光通事意。治病驱邪如电闪,收瘟摄毒义群魔。飞腾云雾遍虚空,号令雷霆轰霹雳。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我今启请望来临,大赐雷威加拥护。”等道教经文中多次提到魔。
从《玉皇经》:“微妙解脱,自然之香,是香芬馥,周遍诸天,极妙乐土,及诸大地,一切福处,六道一切众生,闻是香者,普蒙开度。所谓天道、人道、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若诸天道,一切天人,或有能闻是此香者,五衰四相,永得消除,转增天福。若诸人道,王臣兆庶,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人天,长寿之乐。身或灭度,乃得脱壳尸解之道。若诸魔道,一切诸魔,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安处天宫,斗战之苦,各得休息。若诸地狱道,一切罪魂,或有能闻是此香者,离地狱苦,得净土乐。
若诸饿鬼道,一切饿鬼等,或有能闻是此香者,即得饱满,无饥渴恼。若诸畜生道,一切畜生,或有能闻是此香者,脱畜生苦,得智慧乐。”可见《玉皇经》成书较晚,但道教已形成本土特色的六道。早期的道教没有成魔之说,但有凶神恶刹之说。凶神恶刹被后世称之为“魔”。
4佛教之"仙"与道教之"仙"的区别
佛教的“仙”与道教的“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佛教的“仙”其实是指修行的人,主要是指佛教之前印度各种派别的修行者。而道教的“仙”,其实是修行之后所得到的果位,是指成道的天仙、神仙等。道教的“仙”真实含义,其实与佛教的佛、菩萨、罗汉相对应。读佛教和道教的典要弄懂这两个概念,更不要因此认为佛教的果位就比道教高。
同样的,道教的“龙”与佛教的“龙”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道教的“龙”是最高级别的神兽,而原始佛教,特别是古代印度的“龙”,其实就是“蛇”。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龙”才开始中国化,我们中国人才把佛教的“龙”变成中国的“龙”。总之,佛教和道教的许多概念,虽然文字相同,其实含义完全不同,这是我等修行之人务必要搞清楚的。不能人云亦云,以免自误误人。
佛教的仙人,指的是外道苦修的人,包括婆罗门教,耆那教的修行者,而这些修行者未必都是以长寿为主要特征。相反,他们大多是以苦行和博学闻名。
至于龙,就不提了。像郭沫若把Phoneix定位成凤凰的事迹,实际是个大笑话。依据这种翻译逻辑,我们可以称呼火鸡为鸾鸟了。
至于道教的仙人果位的问题,应该看看《太平经》。一般道教宗教方面的仙人地位分级,都不出太平经的范围。
道教仙人的境界、地位,有以境界分的,比如太清九仙、上清九真、玉清九圣。
有以官位分的,比如太上、帝君、神王、仙王、真人、道士等等。
有以修行层次分的,比如天、地、人、鬼。
有以修行方法分的,比如洞房、黄庭、消魔等等。
5翻译的问题
比如佛教的“性”和中国的“性”, 佛教的“天”和中国的“天”, 佛教的“仙”和中国的“仙”,佛教的“道”和中国的“道”, 佛教的“龙”和中国的“龙” 等等都不是一个含义。但是很多佛教徒却分不清,混淆在一起,进而贬低中华文化,这是非常可惜的。
自古道: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佛教传入中土,融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元素,其中也包括道家的文化元素。因此,在中国,不仅是佛和道,加上儒家文化,合称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佛教名寺和禅宗祖庭,少林寺那著名的“三教合一图”即是很好的明证。足见至少在当时,佛道互相尊重和融合是连佛门也能欣然接受和标榜的事实。所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佛道本无高下之分,你颂“阿弥陀佛”可通西方极乐世界,我念“太乙救苦天尊”同样能达东方长乐世界。
用西方人的话来说,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高僧和高道之间从无纷争,互相尊重,互有来往。只是底下一些不明真正的佛道为何物的人或出于门户之见、或出于一己私利在那里争来争去。中国自古道佛发展各领风骚,既有弘道的《封神榜》,也有诵佛的《西游记》,毕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总归是多元的、丰富的。只是到了清代,因皇族笃信藏传佛教,同时惧怕汉族人民以道相聚来反抗满清,大力打压以汉文化为核心的道教,致使道教在近代趋于衰落。学佛者都应记住这样一个史实,佛教之所以在发源地印度衰亡,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门户之见,致使印度教获得了放手发展教徒的大好时机;而佛教之所以在中国兴盛,也正是得益于中华文化博大的包容性。故而佛教传入我国并逐渐成熟后,才出现了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的和谐局面。
宇宙大道,生生不灭,道佛同样是在探索和穷尽宇宙真理。随着中华复兴之路的延伸,道教及其文化的复苏和兴盛乃是大势所趋,而道佛相融、互相尊重,共同为和谐世界和人类大同而努力,更是人心所向。
中华传统国学
国学道家文化
国学中医文化
国学易经文化
国学风水文化
国学命理文化
关注平台后 回复数字 查看相应内容
回复0收看:中华五千年国学常识集锦
回复1收看:中国老家规,这就是教养
回复2 收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回复3 收看:古代女子洞房前后的区别
回复4 收看:色难 .........你敢看吗?
回复5 收看:为啥人生气时说话用喊?
回复6 收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回复7 收看: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回复8 收看:中华“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回复9 收看:筷子为什么是7寸6分?
回复10 收看:传统饮食相生相克原理
回复11 收看:人类的残忍让自己胆寒
回复12 收看:国学精粹不怨天不尤人
回复13 收看:睡姿这事,你做对了吗
回复14 收看:龙的九个儿子,在哪?
回复15 收看:中华老规矩,教给孩子
回复16 收看:吃 醋 ,生活才有滋味
回复17 收看:“老公”原恶毒骂人的
回复18 收看:阎王和穷鬼的对话,
回复19 收看: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回复20 收看: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回复21收看:如何判断你元气不足?
回复22收看:四杯绿茶让癌症远离
回复23收看:心存善良,无可恨之人
回复24收看: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回复25收看:写给总是乱想的你!
回复26收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回复27收看:知道吗?刷牙别沾水!
回复28收看:古代到底有没有合同?
回复29收看:是药三分毒,药补食补
回复30收看:车内摆件十大禁忌,
回复31收看:春吃芽、夏吃瓜
回复32收看:遇出葬和婚礼的禁忌,
回复33收看:流传600年,益寿延年
回复34收看:这五种房子越住越穷!
回复35收看:不骗你,吃太饱很可怕!
回复36收看:大忌!绝不能进卧室
回复37收看:传给孩子,还是失传?
回复38收看:常按六个穴位!
回复39收看:古代投降为何举白旗?
回复40收看:影响运气的小动作
回复41收看:手镯最好别戴左手上!
回复42收看:忌讳,不要乱改名!!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中华的仙道并非印度的天人道!  你诵“阿弥陀佛”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念“太乙救苦天尊”同样能往生东方长乐世界。  最重要的是,无论玉皇,还是大多数现帝君相、神王相、天将相、宰官相、天人相乃至神道相的道家仙真,都早已经超脱轮回.  佛教的“仙”其实是指修行的人,主要是指佛教之前印度各种派别的修行者。而道教的“仙”,其实是修行之后所得到的果位,是指成道的天仙、神仙等。道教的“仙”真实含义,其实与佛教的佛、菩萨、罗汉相对应.道教神仙分类有  鬼仙---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   人仙---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人仙,道教钟吕内丹修行中提出的五仙之一。   地仙---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神仙---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天仙---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脱,乃曰神仙。地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为天仙,若以厌居洞天,效职以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官官升迁,历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因此可见,道教的地仙果位就早已摆脱轮回,跟遑论神归元始,气返先天的神仙和大罗天仙了!  首先要明确,中国的大罗金仙不落轮回——中国的仙道并非印度的天人道!要想明白道家修行能否超脱三界六道,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什么是仙?一些佛教徒经常说“道家是佛教所说的“外道”,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脱离生死轮回”,这是一个天大的谬误!这种话他们说得很顺口,然而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将中国所说的仙,与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罗门教观念里的诸天混淆起来。  一 . 中华的神仙不等于古印度外道婆罗门教等,这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古印度的外道修士虽然长寿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却并非如仙家这样超然物外,依然有生死,显然这比不上仙家境界,而且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过死后生天——注意,死后生天是弃人身而得天身,依靠的是业力福报。  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两者天差地别。而天仙大道讲究的是事在人为,只要有定有慧,有法有缘,力行不殆,志能移山,今生就能成就。大罗天仙等同于佛,无有高下,天地闭时不与之同闭,天地开时与之俱开,不因劫数而伤减,居最高天上,三清境中,此为元始之分神,太极之本源也,试问宇宙之根绵绵不绝,若亡若存,岂可坏哉?与道合真,断除烦恼,剪灭凡情,寂然无碍,何来轮回一说耶?此境界需性命双修而得,其性湛然,圆满真性与佛心何异?其命功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又有几个人能够达到呢?并且古代翻译佛经的人为了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外道修士翻译为“仙人”,却不想误导了大批不知变通读死书的愚人,将道家仙人与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实在可叹。  二.
  仙不等于印度诸天。  ★元始天尊  昔日元始天王以一炁化三清,三清者,玄元始炁也,其演化过程如下:     以始一之炁化无形天尊即元始天尊,常住治于清微天之玉清境,又称天宝君,其炁始青,时号龙汉之劫。  元始天尊是道教的最高尊神,居于三清之首。元始天尊为混沌中的先天一气,是大道的化身,其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而正是此先天一气才产生了宇宙万事万物,化生了八卦五行,四生六道,创造了三界十方,九十九亿,九万九千,十方国土,百亿生灵。元始道体常存不灭,亘古长存,因其本来无形无相,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故。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四十一亿万年。  元始天尊手拿混元宝珠,象征着宇宙混沌未判,杳冥莫测的元始状态,此时天地未分,阴阳未判,整个宇宙被一片混元真气所包裹,而在这混元真气之中却有着至灵至圣之精,即是元始真性。此时元始天尊广演大乘,为先天教主。  道德经有言:“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是也!  功课经有云:“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宝珠之中 玄之又玄。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 ”  并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所居仙府称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黄金铺地,玉石为阶,宫中有七宝、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于中央和两旁的仙殿中。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  ★灵宝天尊  元始天王以元一之二炁化无始天尊即灵宝天尊(太上道君,玉晨大道君)常治于禹余天之上清境,又称灵宝君,其气元黄,时号延康之劫。  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灵宝天尊手拿如意,象征宇宙阴阳初判,天地日月刚刚形成的清宁状态,而时灵宝天尊开演正道,广度一切,为玄中教主。夏至日为灵宝天尊的圣诞。  ★道德天尊  元始天王以玄一之炁三化梵形天尊即道德天尊,常住治于大赤天之太清境,又称神宝君,其气玄白,时号赤明之劫。    道德天尊手拿八卦扇,象征宇宙完全形成,八卦五行,四生六道,山川河海,诸天星宿俱皆产生,万物生旺的 繁荣状态,此时道德天尊八十一化,多次演法度人,是为混元教主。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因老君历劫应化,降生凡世度化众生,故又称为“降生天尊”。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下降凡间,为太初之师,开辟天地,分判阴阳。从此以后劫劫分身下世,开化人天。伏羲之时,老君下界,号无化子(郁华子),作《元阳经》教授伏羲推演阴阳,画八卦;神农之时,老君下界,号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种五谷;黄帝之时,老君下界,号广成子,作《道戒经》、《自然经》,传授黄帝长生之道;尧时,老君下界,号务成子,作《政事经》教其治国之道;舜时,老君下界,号尹寿子,作《太清经》,教其孝亲。夏禹之时,老君下界,号直宁子,作《德诫经》,教禹治水;周武王时,老君下界为柱下史(即老子),作《道德经》传授尹喜;汉文帝时,老君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作《河上章句》授于文帝;汉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于琅琊曲阳,授于吉《太平经》;汉顺帝汉安元年,老君降于蜀山鹤鸣山,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盛》秘箓。老君常分身降世,无世不存,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老君圣诞。   三清以道家炼养名词而言,指元精、元气、元神。自古常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人精气神三宝之先天(人先天三宝)即是元精、元气、元神, 故人皈依三清天尊,即是皈依自身精气神三宝之祖。  ★四御  四御是天界的四位主宰,其地位仅次于三清天尊。即昊天金阙玉皇上帝,统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戈之事;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协助玉皇执掌阴阳生育,万物生长与大地山河之秀。  ★五老帝君  五老帝君为协助元始天尊开辟天地的五位上圣髙真,即: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五老帝君在天则称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灵则称五方五帝,在山岳则称五岳圣帝,在人身则称五脏神君,是五行之根宗,乃天地五行之精气的化身。  ★东王公 西王母  东王公,又称东华帝君,或青童君、少阳帝君、元阳父扶桑大帝,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在天下苍生未始时,生于碧海之上的方诸山,创造万物,在东方主理阳和之气。西王母又称瑶池金母、龟台金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乃是西华至妙洞阴之极尊,居住于昆仑山西麓,是女仙之首。东王公与西王母共同主掌天下仙籍,凡男子成仙必要先拜谒东王公,女子成仙则须拜谒西王母,方得升九天,入三清胜境,面见元始天尊。  如此看来那些言三清教主,玉皇大帝也在轮回之中的人岂不可笑,盖三清教主为宇宙的源头,万物之源起,永恒大道的化身,岂可坏哉?而玉皇大帝是天道运行的显现,万物之主宰,亘古之真理,岂能在轮回中?而所有的人类言修道亦只是竭力归靠大道,默朝元始本来面目,只能无限接近,而不能超越,就像子无法大过母,果无法大过树一样.  首先,玉皇天尊不是帝释天,《高上玉皇经》中明确地写道玉皇大帝本是元始祖气化身,因怜悯众生疾苦,下生人间,当净乐国太子时,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国,于普明香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过是劫已,历八百劫,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学道。于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拯救众生,令其安乐。此劫尽已,又历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己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教诸菩萨,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如是修行又经亿劫,始证玉帝。"  事实上,玉皇也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个神灵的领袖与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据大道运行而燮理这个世界的大圣者。  而帝释天,大梵天,毗湿奴等就是印度教诸神,非道家的四御至尊,五老上帝, 而有些和尚动辄就说佛经说玉皇大帝怎么样,实际那是释迦牟尼佛说帝释天的话,因为当时的印度本土根本就没有中国道教,何来玉皇大帝就是帝释天一说,实为个别僧家有意贬低道家,抬高自身之举。  道家说五道轮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与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神道本身,是五道之一环,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职司所在,受天律束缚,虽有威福,有罪则贬,其情形与佛家所说天人、阿修罗的处境一样。然而,所谓仙家,不论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性命双成,智慧圆明,早已达到庄子所说逍遥游的境地,不受外在的限制,更不用说业力了。因此,更与印度教无关。  而攻击道家只修身不修性更是可笑,要知道性命双修一语本出自道家,  性指人的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的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中和集》、《性命圭旨》、《天仙金丹心法》、《天仙正理直论》、《金仙证论》等书都有关于“性命双修”的论述。《性命圭旨》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为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又说:“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陈撄宁大师说:“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可谓既深刻,又生动。而且试看道德五千言那一句没谈修身养性?看南华经那一句没讲超然物外?  三.
佛教之"仙"与道教之"仙"的区别:佛教的“仙人”与道教的“神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佛教的“仙”其实是指修行的人,主要是指佛教之前印度各种派别的修行者如婆罗门教。而道教的“仙”,其实是道家修道人修行之后所得到的果位,是指成道的天仙、神仙等。  道教的“仙”真实含义,其实与佛教的佛、菩萨、罗汉相对应,但是佛教的果位分得更细、更科学。读佛教和道教的典要弄懂这两个概念,更不要因此认为佛教的果位就比道教高。  最重要的是,无论玉皇,还是大多数现帝君相、神王相、天将相、宰官相、天人相乃至神道相的道家仙真,都早已经超脱轮回。是看邱祖力战睡魔,吕祖道心十试,道家诸派祖师中亦有很多白日飞升,肉体上天者如许真君等,就知道家修士修行之不易,道果之圆明,与释教诸佛一般无二,所以道家的凡人修士的境界有很多都已经等同诸佛,莫轻言诽谤,亵慢不敬。  附录吕祖参黄龙禅师之误传  世称吕祖道成时。参黄龙禅师于言下顿契。自作一诗。以悔从前之错云云。考其事始。见于五灯会元。作者宋释普济。有参案而无诗。其记载云。(吕真人游庐山归宗寺。未几道经黄龙山。值黄龙禅师升座。吕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储不死药。安知与佛有参差。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恍然大悟。再拜求指归言下顿契。)参案增诗一首。复见于指月录。记载如下。(吕祖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击鼓升座。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旁有法窃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旨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槭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龙嘱令加护。  按此录所云。窃法。守尸鬼。落空亡。飞剑胁之。剑不能入等语。皖江陈撄宁先生。曾作教考证。疑问。平议三篇。登于扬善半月刊第六十五期。论之极详。对此一参案。真伪之理已判。而真伪之由仍未显。盖尚未明伪诗之由来也。  余近阅吕祖诗集。见有七律一首曰。橚碎葫芦踏碎琴。飘然拂袖出儒林。太初实相纯如玉。元始真如莹若金。丹焰冲天神莫测。剑锋入地鬼难寻。自从一觉黄梁后。始信从前错用心。读此恍然大白。从而证实参黄龙诗。乃窍此诗之首尾篡改以成。更无疑问矣。伪诗第二句。如今不恋汞中金一语。查道书千万种。从无汞中金之说。只有水中金之义。即以汞为水传写之误言。岂吕祖自入道以至成道。仅恋恋于水中金而已乎。可见此一改者。对于道学实为梦见。夫以一代神仙之祖。百世导师之长。试观其诗集中任何一首。何等雄伟磅礴。宁有如此狭义之句乎。足证诋毁者之妄。  况且吕祖的慧剑是可以破除烦恼障碍,断除贪爱情缘,斩杀七情,诛除六欲,断除嗔怒怨心,剿灭妄想邪念的,在钟离祖师十试吕祖时,吕祖遇见恶鬼索要头颅都坦然地舍与,毫无嗔恨之心,怎会因论法不敌,飞剑取人性命,这岂是吕祖所为?!分明是有人因利益而故意诽谤,贬低祖师,望众人悉知  佛教的仙人,指的是外道苦修的人,包括婆罗门教,耆那教的修行者,而这些修行者未必都是以长寿为主要特征,相反,他们大多是以苦行和博学闻名.  道教仙人的境界,地位,有以境界分的,比如太清九仙,上清九真,玉清九圣.  有以官位分的,比如太上,帝君,神王,仙王,真人道士等等  有以修行层次分的,比如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有以修行方法分的,比如,黄庭,消魔,等等.  四.
翻译的问题:比如佛教的“性”和中国的“性”, 佛教的“天”和中国的“天”, 佛教的“仙”和中国的“仙”,佛教的“道”和中国的“道”,
佛教的“龙”和中国的“龙” 等等都不是一个含义。但是很多佛教徒却分不清,混淆在一起,进而贬低中华文化,这是非常可惜的。  同样的,道教的“龙”与佛教的“龙”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道教的“龙”是最高级别的神兽,而原始佛教特别是古代印度的“龙”,其实就是“蛇”,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龙”才开始中国化,我们中国人才把佛教的“龙”变成中国的“龙”。(而且因为翻译的差异,中国的龙和外国的龙也不是一类,因此可知翻译误人)。总之,佛教和道教的许多概念,虽然文字相同,其实含义完全不同,这是我们务必搞清楚的,不能人云亦云,以免自误误人。  自古道: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佛教传入中土,融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元素,其中也包括道家的文化元素。因此,在中国,不仅是佛和道,加上儒家文化,合称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佛教名寺和禅宗祖庭,少林寺那著名的“三教合一图”即是很好的明证。足见至少在当时,佛道互相尊重和融合是连佛门也能欣然接受和标榜的事实。所谓“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其实佛道本无高下之分,其清心寡欲,正心修身的理论也是一般无二,殊途
同归的解脱智慧, 因此无论是扬此抑彼,还是扬彼抑此都是不对的,
这只能断众生的慧命,造苦海的恶因而已。  用西方人的话来说,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高僧和高道之间从无纷争,互相尊重,互有来往。只是底下一些不明真正的佛道为何物的人或出于门户之见、或出于一己私利在那里争来争去。中国自古道佛发展各领风骚,既有弘道的《封神榜》,也有诵佛的《西游记》,毕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总归是多元的、丰富的。  只是到了清代,因皇族笃信藏传佛教,同时惧怕汉族人民以道相聚来反抗满清,大力打压以汉文化为核心的道教,致使道教在近代趋于衰落。学佛者都应记住这样一个史实,佛教之所以在发源地印度衰亡,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门户之见,致使印度教获得了放手发展教徒的大好时机;而佛教之所以在中国兴盛,也正是得益于中华文化博大的包容性。故而佛教传入我国并逐渐成熟后,才出现了高僧不忌道,高道不忌僧的和谐局面。  宇宙大道,生生不灭,道佛同样是在探索和穷尽宇宙真理。随着中华复兴之路的延伸,道教及其文化的复苏和兴盛乃是大势所趋,而道佛相融、互相尊重,共同为和谐世界和人类大同而努力,更是人心所向。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锻元子 顶起!
  修道人各自因缘不同,道法亦不同,至于区别,各自皆有各自的经典来指导,从古至今,什么样的事情没有被凡人所曲解过,又有什么没有被混淆过?
各自心中有道,必有十足的信心来坚定信念,不是别人三句两句话就能被绕糊涂的。  从此说来,楼主发此贴岂不是庸人自扰?
抑或楼主精通佛道两家,企图发篇帖子就可以向世人阐述了佛道两家的主旨奥义?
佛道两家的高人难道千年以来都没有向世人说清楚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
对于俗人来讲,佛道这些宗教不过大同小异,茶后餐点的话头罢了,说到底是拿大道来当消遣了,楼主居然信以为真还专门来开贴来讲,到底是佛道两家的高人太笨了还是你当真的过于聪明了?
  可笑可叹~
  喜欢楼主的帖子,现在中国的风气是重佛轻道,中国本土这么好的宗教竟然衰落到如此地步,让人痛心,建议楼主多开宣传道教的帖子,让我们这些喜爱道教的人多多了解一下。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神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