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高岗林彪死于周之手的地位应排在林彪之后,凭什么建国时他能当上副主席呢?

毛泽东井冈山时收到林彪何礼物当场扔地上?--广东频道--人民网
毛泽东井冈山时收到林彪何礼物当场扔地上?
&&&&来源:&&&&&
  八年抗战中,毛郭二人,一个在延安,一个在重庆,交往不多,但心心相通。郭沫若的宏文《甲申三百年祭》被毛泽东列为延安整风必读文件,其大量剧作《屈原》、《孔雀胆》、《棠棣之花》也深受毛泽东称赞。郭沫若还利用国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的职务,协助周恩来在重庆为宣传共产党、八路军团结抗战的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如今老友见面,相送礼品,送得有理,送得入情,送出了“棠棣之花,萼胚依依”的新篇章!
  另有一份礼物,却送得不识时务了。
  送礼人,一军团长林彪;收礼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毛泽东。
  据著名军旅作家吴东峰在《开国将军轶事》中载:井冈山斗争时期,红一军团34师参谋处长陈士榘,在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中缴获一女式袖珍手枪,不知何国所造,类似“掌中宝”,枪身镀金,精美绝伦。陈士榘恪守“一切缴获要归公”的纪律,把它交给了军团长林彪。林彪甚喜,把玩再三,还是割爱转送给了毛泽东。毛得枪后,弃之于地,曰“吾用此物,红军休矣!”
  毛并非不通情达理之人。同在该书中,吴东峰还谈到:日,陈士榘负伤,为日军炮弹所炸,头、胳臂、腿、耳九处伤口严重,转延安拐峁军队医院治疗。某日,一骑马女战士英姿飒爽,风情卓越,送一慰问信和二百元现金至。信封书“陈士榘同志启”,落款处为“毛泽东手笔”,送信人,正是江青!
  原来,毛泽东得知陈士榘负伤住院后,便派热恋中的江青亲自送信送钱慰问。而为何林彪送上的玲珑手枪受到毛主席如此冷遇呢?一言以蔽之:毛泽东,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他一生不喜弄枪玩炮,因为他胸中自有百万雄兵。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用兵如神。枪,再精美无比的手枪,于他何用?这一点,颇似诸葛亮,一生只坐车,不骑马,更不冲锋陷阵。因此,完全可以判断,毛泽东不收林彪送的枪,是他自信、刚毅、潇洒、高远的表现,是一代伟人的风范所在。在这一点上,当时还嫩了点的林彪,可能还无法理解。
  毛泽东的这种风格,与他后来不接受大元帅军衔是一致的。1955年授衔时,他面对大元帅戎装风趣地说:“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也不方便。”(见《铁血军史》)
  更无趣的是高岗送虎。高岗生性乖戾,生活铺张,且与苏联方面过从甚密,颇受斯大林赏识,毛泽东对此心中有数。据《叶子龙回忆录》和聂卫平回忆胡耀邦的文章载:1952年“三反”运动中各地打老虎时,高岗正奉命进京筹建国家计划委员会,他竟真的打死一只东北虎,装箱运到中南海,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着那只硕大的死老虎说:“这个高麻子啊!”(高岗脸上有麻子,故有此外号)。当即表示不要,并让人把老虎立即抬走。毛主席还将高岗送来的一坛强筋壮体的虎骨药酒也让人搬走。工作人员将它埋于地下,直到老人家去世后,才被人发现挖出,分给了中南海的一些老干部。
  多少经验证明,敢送雷人的礼品,必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历史上千里献宝、割股奉君、烹肉救主、献美复国者,莫不有惊天动地的动机与结局。当年虽无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之类,但高麻子却亲手打死东北虎,送献毛主席的这一举动,在当时也绝对是骇人听闻的大新闻了。“亲射虎,看孙郎”的孙权,若地下有知,想必定会汗颜吧!
  确实,人之交往,其境界、品位是不可等同视之的。当年“五马进京”时,高岗献上了东北虎,但西南局的邓小平并没有送上大熊猫(当时叫“猫熊”,重庆九龙坡动物园便有),西北局的习仲勋没有送上敦煌画卷,中南局的邓子恢也没有送上南海明珠之类。他们都坦荡上任,两袖清风,人走家搬,留下美名。
  高岗虽然送上了“天王盖地虎”,但毛主席毫不领情,严厉批评,弄得高岗自讨没趣。结果时间不长,仅一年多后,就爆发了“高饶事件”。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高岗、饶漱石被定性为“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日,高岗自杀身亡。
  礼品连着人品,礼品连着祸福。在礼品的背后,或许是友谊,或许是人情,或许是思念,或许是回报,或许是财富,或许也是祸水……
  送礼有品行、有学问、有境界,收礼有德操、有法度、有风骨。
  诸君,当谨慎啊!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警备区政治部原主任、少将军衔)
(责编:杨杰利、甘霖)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最被低估的国家副主席,林彪、彭德怀都离不开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成为众望所归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共有六位: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其中,前三位早已尽人皆知,李济深和张澜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也有很高的声望,但最后一位高岗,我们却知之甚少。
其实,在建国前后,高岗的名声和地位也不比上面几位差多少,至于为什么现在的人知之不多,因为牵扯到很多的东西,咱就不多说了,客栈继续只讲故事,不谈政治。
高岗是陕西横山县人,也是陕北红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正是高岗等人的帮助,才让中央红军有了落脚之地,开始了辉煌的建国大业。建国时,毛主席亲自提名高岗为副主席,就是基于他的陕北根据地的背景,这个功劳,是任何人都不能相比的。
不过,高岗最辉煌的阶段,还要数在东北时期。
抗战胜利后,国共展开了争夺东北的较量,要知道,当时的东北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据统计,1945年时全中国的工业总产值,东北地区占了85%,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全部加起来才只占东北地区的零头。因此,谁能抢占东北,谁就等于赢得了整个中国。
这时候,毛主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从全国调派两万名优秀干部赶赴东北,其中中央委员级别的就有20人,包括林彪、罗荣桓、彭真、高岗、陈云、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等等,个个都是独挡一面的顶级人才。
到1949年,高岗已经成为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整个东北的党政军集于一身,地位高得不可想象。
今天的人提起辽沈战役,都在说林彪的功劳、罗荣桓的功劳,固然,作为东北野战军的司令和政委,辽沈战役的最高指挥阶层,林彪和罗荣桓的功劳是第一位的,但是,一场战争的组成部分并不是只有前线的将士,还有后方的后勤人员。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没有后方的补给是不可想象的。而给整个辽沈战役提供后勤的,正是高岗。也正因此,林彪在建国后曾多次说过高岗的好话。
类似的情况还有抗美援朝,当时的朝鲜国力微薄,无力支撑中国志愿军庞大的物资消耗,因此毛主席一声令下,时任东北局书记的高岗担起了这个重任,粮食、衣服、弹药、医药……正是高岗事无巨细的操劳,才让志愿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战争结束后,朝鲜政府授予彭德怀一级国旗勋章,以表彰他的巨大功勋,但彭德怀却说:“这枚勋章给我不合适,第一应该授给高麻子。”高麻子,即为高岗。
看高岗留下来的照片,都是戴着眼睛,很斯文的样子,但作为西北大汉,高岗的性格很火爆,雷厉风行,最有名的一个故事就是他曾用砖头打死过土匪头子。
那是1936年,在蒙古伊克昭盟有一伙土匪,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但这伙土匪匪性不改,又在国民党的诱惑下准备叛变。高岗得知后,带人去了当地的工作组,把匪首李大辫子叫去,问他对共产党有什么意见。李大辫子仗着有国民党撑腰,对高岗指手画脚,结果把高岗惹怒了,操起一块砖头,猛地砸向李大辫子的脑袋,李大辫子当场倒地。剩下的土匪们一见这阵势,都吓得乖乖投降,没人敢再叛变。
但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有血性又有功劳的人,在建国后却因众所周知的事,黯然自杀。
据说,毛主席听说他自杀的消息后,沉默良久,说:“遗憾,终于留不住他。他这个人,斗争性太强,性格过于刚烈。”“本想让他当个省委副书记,去陕北,保留党籍、中央委员,让他回延安工作,他也会愿意的,可是,迟了一步,没来得及讲。如此结局,我觉得遗憾。这事怪我啊!”
高岗死后,毛主席特地安排,给他的孩子们每个月40元的生活费,周恩来总理也给他的妻子和孩子安排了住处。应该说,对高岗的家人,国家没有亏待他们。
日,在北京举行了一次纪念高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对他的功勋做出了肯定。高岗的儿子高燕生说:“我们这种人骨子里就流着红色的血,我们跟共产党的感情是砸断骨头连着筋的感情。我们的前辈用自己的头颅鲜血赢得了这个江山,所以我们更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我没有入党,但我永远都是‘党员’。”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
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高岗为何把枪口对准刘少奇:他当副主席也不够格
&&&&在同邓小平谈话时,高岗猛烈抨击刘少奇,说什么“‘七大’上,刘少奇被捧得太高了。说刘少奇是白区正确路线的代表,毛主席是苏区正确路线的代表,这不是党史上的‘二元论’吗?不是要和毛主席分庭抗礼吗!野心勃勃的高岗竟肆无忌惮说:“你说话有分量。我是反对刘少奇做党的总书记的,他当副主席也不够格。
<font color="#53年,高岗(右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五一节庆典上(资料图)
  延伸阅读:          
  反高饶斗争,是建国以后党内第一场反宗派主义的斗争。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邓小平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和清醒的头脑,拒绝了高岗的高官拉拢。后来根据事态的发展,邓小平将高岗的阴谋活动,禀报了毛泽东,引起毛泽东的注意,使之及时胜利地解决了&高饶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将各中央局和大区行政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调到北京。高岗、邓小平、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等地方负责人陆续来北京,担任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  高岗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就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来北京之前是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调到中央后,担任国家计委主任。饶漱石来北京之前是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调北京后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当时高岗、饶漱石是很受中央和毛泽东器重的,特别是高岗,权力、地位尤为显赫,当时有&五马进京,一马当先&之说,高岗就是这&一马&。高岗主政的国家计委,被时人称为&经济内阁&、&小内阁&,权力很大。但权欲熏心的高岗,对中央给他安排的高位仍然不满足,对自己的职位处在刘少奇、周恩来,尤其是刘少奇之下,一直耿耿于怀。  1953年上半年,毛泽东为了加强集体领导,对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机构和人事安排,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将政务院各口的工作重新做出了分工。这本是中央为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但高岗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这是毛泽东对周恩来的不信任,是削弱周恩来对政府工作领导权的步骤。他以为自己的权势在日益扩大,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有可能担任更高的职务,个人野心急剧膨胀。高岗认为,在他进一步往上爬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刘少奇和周恩来,尤其是刘少奇。因此,他把枪口对准了刘少奇,诬蔑刘少奇搞宗派。1953年夏季,高岗在召开全国财经工作会议期间,借薄一波在修正税制上的某些缺点错误,导演了一台&批薄射刘&的闹剧。  1953年底,在党中央准备撤销中央局、大区行政委员会的同时,毛泽东为了减轻自己担负的繁重的日常工作,加强集体领导,提出将中央的领导班子分为一线、二线。这样,党和国家的领导机构将进行大幅度调整,人事安排也会做相应调整。高岗利用中央召开的各种会议,四处煽风点火,造谣生事,含沙射影地攻击刘少奇。在这同一时间内,高岗还对设立总书记表示不赞成,而主张多设几个副主席,并反对刘少奇当总书记或者副主席。他企图拉拢各大区的负责人支持他。他先是拉拢了中南军政委员会负责人林彪,后又拉拢了华东局的负责人饶漱石。当他听说中央书记处要开会把这个问题定下来,唯恐自己当不上副主席,便去拉拢陈云。陈云断然拒绝了他的拉拢,觉得这是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事态发展下去,有分裂党的危险,于是断然报告了毛泽东。
  本文原载于《世纪风采》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张淑燕)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时,终日潜心研究,吃饭也不出门,把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
【】费雯丽在《乱世佳人》中的成功让另一位好莱坞女星贝蒂&戴维斯非常愤慨,她说:&我不否认,为名噪一时的影片
有戏&&北京人艺60年人艺是个演剧团体,有&戏比天大&的说法。实际上,戏不会比天大,戏要顶到天的时候,也就是排戏演戏的人,命运转折的时刻。曹禺、老舍、焦菊隐、于是之&&人艺那些顶尖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人生如戏,他们的戏,也是无常人生的投影。我们记得《龙须沟》、《雷雨》、《日出》,更记得《茶馆》里漫天飞舞的纸钱,和祥子拉着车,在烈日与暴雨下奔跑的背影。一代又一代戏迷,在首都剧场的舞台下老去。他们还在看戏。
热点文章排行1955年毛泽东挽救林彪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_网易科技
1955年毛泽东挽救林彪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部分领导人在开会。左起:林彪、 高岗、陈云、张闻天。
林彪和饶漱石不熟悉,没有什么瓜葛。但林彪和高岗,在延安时就打过交道,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一起共事,两人合作得很好,关系密切。由于这层关系,当高岗想要获得党和国家的更高权力时,他找到了林彪与他一起谋事……
林彪卷入“高饶事件”
1953年初,高岗、饶漱石上调到中央,分别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和中央组织部部长,这一年,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考虑是否采用部长会议的国家体制和是否增设党的副主席或总书记的问题,毛泽东提出分一线、二线的主张。高岗、饶漱石把这看成是一次权力再分配,看成是攫取更大权力的绝好时机,他们联起手来,将矛头对准刘少奇、周恩来,想把刘、周拱倒,取而代之。于是,高岗在日至8月13日召开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期间,明里暗里、会上会下施展阴谋手段,表面上攻击中财委、薄一波,实际上“批薄射刘”,把矛头对准刘少奇。
林彪是高岗的重要支持者和同盟军,也是高岗手中的一张王牌。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后,1953年10月初,高岗四处大放厥词,露骨地攻击和诋毁刘少奇,说刘少奇不成熟,党的七大把刘少奇抬得太高了。
高岗的这些说法、引起了林彪的共鸣。林彪出身于井冈山,一直在苏区带兵打仗,对在白区工作过的一些同志如刘少奇、彭真、薄一波等存有偏见。他对刘少奇看法不佳,尤其是对抗战结束后刘少奇提出的“和平民主新阶段”不以为然。加上他和高岗共过事,有个人关系因素,因此他对高岗多了几分信任和亲近,少了几分警惕和距离。
高岗利令智昏
以休假为名的高岗专程到杭州刘庄,看望正在那里养病的林彪,两人无话不谈,十分投机,赢得了林彪的赞赏,高岗利用安子文私拟的中央政治局人选名单,在林彪面前挑拨离间,收到了预期效果。
1953年3月初,高岗向安子文转达了毛泽东同他的谈话内容,说中央政治局成员要改组,要加强中央各部机构,安子文未经中央授权,草拟了一份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和中央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名单,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分两组列出。安子文将这个名单给高岗看过,也向饶漱石谈过,高岗以为这个名单是刘少奇授意安子文搞的,给他看的目的是试探他,于是抓住这件事在高级干部中做文章。编造说,政治局委员名单中“有薄无林”(即有薄一波,没有林彪),连朱老总也没有了。高岗在林彪面前这样一散布,激起了林彪对刘少奇、薄一波、安子文等的强烈不满,高岗还多次到刘庄林彪住地,和林彪商量中央人选名单、军队八大代表团名单。林彪赞成高岗关于要“改组”党中央和政务院的意见,赞成由高岗掌控高一级的实权。林彪称赞高岗政治上很强,将来是党内了不起的人物。
高岗自己想掌控政务院的实权,却故意抬出林彪,以掩人耳目,1953年底,毛泽东南下杭州。离京前夕、高岗特意找到跟随毛泽东去杭州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谈话,一方面要罗瑞卿注意照顾毛泽东的健康,另一方面请罗瑞卿向毛泽东传话:成立部长会议,我赞成林彪。
实际上,高岗是在耍两面派。他表面上对林彪十分尊重和敬佩,要抬出林彪,背后却贬损林彪,吹嘘自己。他对时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的陈正人说,刘少奇不赞成陈正人担任建委副主任或中组部副部长,还说:毛主席说过“林不如高”,按地位排列,过去是“林高”,现在应该是“高林”了。
与利令智昏、忘乎所以的高岗不同,林彪把打仗时的机警也运用到了政治上。他明明对高岗的论调和主张大加赞赏,却托词养病,并不出头。他见高岗、饶漱石的活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期间被察觉,有暴露的危险,即开始金蝉脱壳和隐身。日,他写信给XXX说:“关于高所谈机构问题,盼你对张(张际春)、邓(邓子恢)不必谈,且望在粤、在汉、在京对一切熟的同志亦均勿谈。”并一再嘱咐:“在谈话中勿涉及人事问题。”
毛泽东挽救林彪
高岗所散布的打击刘少奇、周恩来和吹捧林彪的言论,以及林彪支持高岗的情况,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惕。1953年12月的一天,毛泽东对罗瑞卿点破说:搞阴谋的,组织地下司令部的,就是高岗,他要在我退居二线时当党的副主席。他对陈云说,党的副主席,你一个,我一个。你认为他拥护林彪吗?他不只要打倒刘少奇,还要打倒我,也会打倒林彪。
为了团结、争取和挽救林彪,毛泽东特意要陈云去杭州做林彪的工作,毛泽东让陈云转告林彪:不要上高岗的当,如林彪不改变意见,就与他分离,等改了再和他联合。陈云向林彪原原本本转达了毛泽东的话,并问他介绍了高岗利用四野旗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煽动各大区负责人攻击中财委的种种问题。林彪表示不再支持高岗,但态度勉强,并且对周恩来表示了不信任。
日至10日召开了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林彪见高岗大势已去,便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洗刷自己。他一面通过人散布“林彪反对高岗”的谎言,一面又通过别人同高岗订立攻守同盟,要高岗做好精神准备,自己承担,不要牵扯到别人,绝对不要牵扯到林彪,其实,由于高岗急于拉林彪这杆大旗为自己张目而到处散布“林彪支持高岗”,这在当时已为党内不少人所知悉。日,邓小平在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小组谈到“高饶事件”时,这样说过:“这个事情,我知道得很清楚,毛泽东同志在1953年底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之后,高岗活动得非常积极。他首先得到林彪的支持,才敢于放手这么搞,那时东北是他自己,中南是林彪,华东是饶漱石,对西南,他用拉拢的办法,正式和我谈判……也找陈云同志谈判……高岗想把刘少奇同志推倒,采取搞交易、搞阴谋诡计的办法,是很不正常的。”
或许是因为毛泽东的宽容和厚爱,或许是林彪的洗刷和表白起了作用,卷入“高饶事件”的林彪,政治上竟没有遭受任何损失。日,高岗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1955年1月,饶漱石也被正式逮捕,高岗、饶漱石身败名裂,而林彪却扶摇直上,在195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后又在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进入了党的核心领导层。
本文来源:新闻午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正文
林彪拒绝挂帅抗美援朝的荒唐理由
中国各界群众举行声讨美国侵略罪行、支持抗美援朝的示威游行。(资料图)
  本文摘自《红墙见证录(一)》,尹家民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10月2日凌晨2时,电报发到了东北高岗和邓华处,要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见电立即进京,请十三兵团司令邓华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就在一小时前,中国方面得到情报:美军不顾中国的警告,已经大举越过了三八线。
  在再作商议之前,毛泽东和周恩来又作过交谈,看来不赞成出兵的领导同志占多数,他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有的同志情绪颇为激动:“连苏联都不敢直接参战,我们出兵?”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他们一千条道理,一万条道理,驳不倒我们的一条道理:我们和朝鲜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能在一旁看着敌人把朝鲜灭亡了。唇亡齿寒嘛,怎能见死不救呢?另外,为了我们自己的建设也要出兵。”他和周恩来商量了多次,最后定下一个基调: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高岗是在当日午后匆匆抵京的。下午3时左右,毛泽东、周恩来及朱德、刘少奇、高岗和代总长聂荣臻等,重新来到颐年堂开会。毛泽东将一封信拿给高岗:“这是金日成首相来的急件,我们都看了,你看一看。”
  当高岗从信件上抬起脸,把目光转向毛泽东时,毛泽东从沙发上直起腰,简明扼要地说:“朝鲜的形势已如此严重,现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而是马上就要出兵,早一天和晚一天出兵对整个战局极为重要。”他见高岗不响,又提高嗓门说道:“不是我毛泽东好战,问题是美国已经打到我们的国境线上了,不打怎么办?今天先讨论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是出兵时间,二是谁来挂帅。”
  周恩来没有急于发言,他想先听听从东北来的高岗的意见。
  毛泽东谈了自己的意见:“挂帅人选原先不是考虑派粟裕同志吗,粟裕病了,正在青岛休养。前些天他托罗瑞卿来信来,谈到他的病情仍很重,我回信劝他安心休养吧。后来由于美军和其他帮凶国家的军队大批进入南朝鲜,飞机、坦克大量增加,形势越来越严重,我们出兵援朝已不是几个军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能各个野战军将来都要参战。根据这一变化,常委几个同志又考虑派林彪同志来挂帅,林彪同志是不赞成出兵的。”常委会上,林彪认为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而且面对的敌人是最大的工业强国美国,他看过一些资料,而且记得很清楚:美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一个军只有36门。美军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的海、空军刚刚开始组建,天上没有飞机,海里没有军舰,在敌我装备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当毛泽东希望由林彪挂帅领兵时,林彪表示说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毛泽东打趣地说道:“有这三怕怎么率兵打仗呢。”据聂荣臻回忆:林彪是反对出兵朝鲜的。毛泽东同志原先决定让林彪去朝鲜指挥志愿军,可他害怕,托词有病,硬是不肯去。奇怪得很,过去我们在一起共事,还没有看到他怕死到这个程度。(《聂荣臻回忆录》)
  分享到:
责任编辑:田奕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战争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