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时代什么样?中国会改款吉利远景有啥变化化

新时代什么样?中国会有啥变化?十九大报告告诉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一个新的重大政治判断。你我身处其中的新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国又是什么样?一起来看!
  一、新时代我们有了新目标、新使命、新理论
  新时代的新特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现在,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新时代的新目标: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报告提出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目前,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的新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为实现伟大梦想,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时代的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灵魂,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报告明确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而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干部队伍、党的基层组织、正风肃纪、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等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二、新时代的中国什么样?
  报告明确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进入新时代,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1、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体来看,未来的中国经济将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制造强国
  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包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二,创新型国家
  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会是什么样?报告里这样描述: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第三,乡村振兴
  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针对农民关注的土地承包问题,报告也予以回应: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第四,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指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同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进行推动,雄安新区也写进报告,将被“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第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
  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第六,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中国还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2、新时代我国人民生活
  精神食粮更丰富
  报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教育更令人满意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就业质量更好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
  收入水平更高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社会保障体系更全面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更好的健康服务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更清新的空气、更美的中国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3、新时代的中国军队
  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传承红色基因
  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军官职业化
  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
  技术创新能力更强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
  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更强
  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4、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继续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报告提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与此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
  报告还明确,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新时代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 16:45:17) ( 16:37:10) ( 16:36:49) ( 16:12:08)十九大报告有哪些干货?主流媒体这样说
  红网时刻10月24日讯(记者 彭娜)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通过图解、音视频、H5、电子书等多种表现形式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并进行浓墨重彩的报道。红网舆情中心梳理国内主流媒体对十九大报告的报道后发现,这些媒体主要聚焦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规划,民生福利,以及新变化、新论断、新提法。
  1. 关键词:发展
  十九大报告第5章节“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阐述了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共2509字。报告全文,提到的关于经济的高频词汇有:“改革”69次,“创新”59次,“市场”19次。这些经济热词中,“创新”最受媒体关注。
十九大报告关于经济发展话题的提及率和媒体报道量。
  人民网解码十九大栏目《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日报》的《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等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是根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热门问题通过采访代表、专家学者等方式进行了专业解读。求是网的《读懂十九大报告,Get经济发展最新指南》从“回首过去五年怎么看”“展望未来五年怎么办”两方面摘编报告中有关经济发展的权威论述。文章认为,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经济“把向定调”,中国经济将沿着来时路,开启新时代的一段征程。《中国青年报》则将关注重点放在了重点发展区域,文章注意到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三个地区:南海岛礁、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这3个地区将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它们未来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支撑,也被寄予越来越多的希望。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网、中新网紧紧围绕“创新”二字采访科技领域专家,多方面解读报告擘画“创新型国家”的深意。
求是网《读懂十九大报告,Get经济发展最新指南》。
  2. 关键词:民生
  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举措。其中提到“教育”37次,“就业”14次,“收入”13次,“脱贫”10次,媒体关注度最高的主题是“教育”和“扶贫”。
十九大报告关于民生话题的提及率和媒体报道量。
  十九大开幕会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立即发出了《这些你最关心的问题,十九大报告都给出了答案!》一文,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全部提及。《人民日报》官方微博10月19日上午7时第一时间更博“#十九大#报告来了,请收好这8个民生红包”,盘点了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民生福祉的“教育”“就业”等8大领域的表述,文章获得了近3万次转发,5万次点赞。新华社、人民论坛、央视网等主流媒体也充分利用信息图表这种鲜活的表达方式,调动网友的参与热情。新华社“新华视点”《十九大报告透露的十件民生实事》以及央视新闻《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提到这些民生干货》梳理了报告中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民生话题。
“新华视点”《十九大报告透露的十件民生实事》。
  10月21日《人民日报》再次刊文《打赢脱贫攻坚战拥抱全面小康》,深入讨论扶贫问题。文章称,当前我国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尽快补上贫困短板,十九大报告发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令。 教育是人民关心的大事,也是媒体关注的重点。10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播出了基层代表杨琼英的报道。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杨琼英此次参加党的十九大主要关心儿童教育和乡村教育问题,并提出建议。
  3.关键词:新
  “新”字是十九大报告的“字眼”。“新时代”在全文中出现36次,高居榜首。其他还有“新格局”4次、“新发展理念”4次、“新征程”3次、“新形势”3次,国内媒体也多种形式解读“新时代是什么样”。
  央视新闻《全方位解读十九大报告:新提法新举措四十个!哪些与你密切相关?》,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的H5作品《十九大报告中的“四个新”》等对报告最新提法:新时代、新思想、新变化、新目标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展现。
人民网H5作品《十九大报告中的“四个新”》。
  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媒体多种形式解读“新时代是什么样”,《人民日报》文章《新时代什么样?中国会有啥变化?十九大报告告诉你》从新目标、新使命、新理论、经济、生活、军队等详细描绘了中国会进入怎样的新时代。央视新闻《焦点访谈》栏目通过采访十九大代表来描绘“新时代是个什么时代”,文章提到,“新时代”这个概念是十九大报告一个很大的亮点,它不是说按照历史学上的那个时代的概念,它是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使用的一个概念。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与新闻观察员王健一同对此展开解读:过去几年,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都进入了世界前列,国家发展迎来了新的局面,也有了新的历史方位。此外,新华网的特别访谈《专家带你读报告》邀请到中央党校教授辛鸣,他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主线,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
( 15:08:06) ( 17:04:34) ( 16:17:15) ( 14:37:45)新时代什么样?中国会有啥变化?十九大报告告诉你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一个新的重大政治判断。你我身处其中的新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国又是什么样?一起来看!
一、新时代我们有了新目标、新使命、新理论
新时代的新特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现在,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新时代的新目标: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报告提出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目前,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的新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为实现伟大梦想,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时代的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灵魂,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是对党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报告明确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而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将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干部队伍、党的基层组织、正风肃纪、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等方面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二、新时代的中国什么样?
报告明确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进入新时代,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1.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具体来看,未来的中国经济将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制造强国
报告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包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二,创新型国家
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会是什么样?报告里这样描述: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
第三,乡村振兴
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针对农民关注的土地承包问题,报告也予以回应: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第四,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指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同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进行推动,雄安新区也写进报告,将被“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第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
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第六,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中国还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2、新时代我国人民生活
精神食粮更丰富
报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教育更令人满意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就业质量更好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
收入水平更高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社会保障体系更全面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贫困人口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更好的健康服务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更清新的空气、更美的中国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3、新时代的中国军队
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传承红色基因
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
军官职业化
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
技术创新能力更强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
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更强
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4、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继续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报告提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与此同时,中国还将“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
报告还明确,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新时代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这里有一封发给你的十九大邀请函,请点击进入↓↓↓
为十九大点赞!
为新时代打call!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编辑:星月
责编:林麟
审核:小南
招商合作:
看这里~看这里~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带时间长了有啥变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