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六年属于什么时期国际政治格局局怎样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学案:专题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 全文 文档投稿网 3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4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考纲要求]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主题一 形成背景与过程
1.历史背景
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各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变化。二战后之所以出现两极格局,一是由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二是因为美苏两国实力的增强。
思维发散  冷战
全球史观 美苏之间的冷战以及由此形成的两极格局,延缓了全球化进程
唯物史观 冷战,就是除了战争行为之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因此冷战给当时的两大阵营带来了一定的和平环境,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思维导图] 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之间的关系
史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解读 美国强调有责任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
史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解读 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
史料三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北大西洋公约》
解读 史料强调北大西洋公约实行集体安全、集体防御,实质上是从军事上孤立、威胁、遏制苏联。
史论 冷战的目的、实质、影响
(1)目的: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和共产主义蔓延,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2)实质:美国要称霸全球。
(3)影响: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造成部分国家分裂(德国和朝鲜);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分裂。在亚洲,冷战则表现为使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不结盟运动中第三世界崛起。
1.(2013·广东高考)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既是美国控制西欧各国的措施,又是美国对抗所谓的苏联“侵略”的措施。联合国是国际性政治组织,其主旨在于维护世界和平而非倡导对抗,排除A项;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国家建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包括美国,且是在1967年建立,而材料中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是在1947年,排除B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主导的军事政治集团,目的是对抗美国,排除C项。
2.(2013·上海高考)某学者写道:战后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冷战分割了世界,不过冷战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部分,与之并存的还有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冷战无疑对这些问题产生影响,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冷战。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A.冷战是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
B.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影响了冷战的态势
C.冷战既是时代的中心,又是时代本身
D.冷战分割了世界,影响了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由于国家利益、社会意识形态等分歧与对立,开始冷战,冷战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深刻影响了世界,故A项最准确;在冷战掩盖之下还存在经济、民族、宗教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冷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特点,但B、D两项不是最佳理解;C项表述不正确。
3.(2011·福建高考)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解析 备选项中事件分别出现于1947年、1947年、1955年、1965年,只有C项符合“20世纪50年代”这一条件。
4.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看,这里两个阵营对立的实质是(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请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什么?(6分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分)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形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美苏矛盾的激化,“三八线”由美苏对日投降分界线逐渐变成了朝鲜两大政治力量的分界线。日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宋晓芹《苏联与朝鲜战争》材料二&&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材料四&& 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回顾(1)根据材料一指出,朝鲜“三八线”最初出现的原因。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的国际格局的主要因素。(6分)(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6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折射出当今世界形势具有什么特点?(4分)&
(10分)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形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并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据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整理材料二: 材料三&&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四&&&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两大组织的性质和其成立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得挑战”的根本原因。(1分)分析影响新的国际格局的主要因素。(2分)(4)材料四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面对这种变化,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2分)&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材料一:&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材料二:&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与意义。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6分)(2)材料二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新的国际格局确立的因素。(2分)(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请举两例说明。(2分)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 请回答: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什么?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材料一&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与意义。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新的国际格局确立的因素。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请举两例说明。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第六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检测
下载积分:920
内容提示: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第六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单元检测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3|
上传日期: 17:38:2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2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备精品:第六单元 当今世界政
关注微信公众号九年级历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搜索:
九年级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
作者:佚名 试题来源:网络 点击数:
九年级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试题
文章来源天添资源网 w ww.tT z Y w.C Om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
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 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这位总统是
A.华盛顿&&& B.林肯&& &C.杜鲁门&&& D.尼克松
【解析】:C& 美国某总统其实是杜鲁门,他的言论反映了美国要干涉别国内政,答案是C。 2.&&&& (2010?江苏省南通市高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
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 &&&&&&&&&&&&&&&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 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解析】:C&。从材料看,是指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但是并不意味着美苏矛盾的趋缓。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表述: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
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二战后来自苏联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解析】:C 二战后欧洲成为美苏“冷战”的主战场,受到很大的威胁,欧洲政治家发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呼声。 4.&&&&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
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
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
B.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
C.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
D. 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
【解析】:C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欧洲被美苏两国所控制,分裂为两派势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国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峙。 5.&&&& (2010?山东省潍坊市北四县高三监测)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
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解析】:D 不结盟运动兴起时面临美苏两国争霸的局面,其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6.&&&&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
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 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涨,欧洲出现联合,日本经济崛起,美国不得不调整对苏联的政策,采取守势。 7.&&&&&&&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
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加紧 孤立、封锁和威协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B 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为了加强对中国的封锁、控制,改变了对日的政策,由压制改为扶植,把日本作为反共的桥头堡。 8.&&&&&&& 柏林墙位于德国柏林,于日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 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右
图所示的一段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B.是美苏两极对峙的著名标志
C.是当年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写照
D.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
【解析】:A 本题否定式,一般采用排除法。图片反映的是冷战,未反应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9.&&&&&&& 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
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解析】:A& 时间是1992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符合以上要求的是A。
10.&&& 2009年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21世纪头10年,
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 。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罗伯特的讲话理解正确的是: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②中国将取代美国的单极世界;③综合国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④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影响世界政治多极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B& 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同时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不能,中国也不会建立单极世界。故排除②,选B。
11. 观察漫画《布什的进攻》。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法德俄保护伊拉克&&& B.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C.美国推行单边主义&&& D.美欧关系日趋紧张
&【解析】:C& 根据漫画及其题目《布什的进攻》可以判断出是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欧洲国家走向联合始于欧共体的成立。A、D
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12.&&&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
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B.互相竞争C.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
【解析】:D 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现有的军事集团”指的是美苏两国为首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二者的关系是互相对峙。 13. 若以“风”字开头的成语来概括二战后的世界形势的特点,你认为最贴切的是
A.风雨同舟&&& &&&&B.风云变幻& &&C.风调雨顺&&&&&&&&&& D.风平浪静
【解析】:B 二战后美苏两国争霸,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在冷战的背后有局部的热战,ACD都太平静,只有B最贴切。 14. 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
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
A.呈现五极世界格局&&&& &&&&&&&&&&&&&&&&&B.呈现经济多样化特征
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个别大国单独操纵世界局势&&
【解析】:C 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题中所说的国家正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几股势力,而且题干中还抓住了几个国家的弱点来进行了分析。 15.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
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 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解析】:C &建立单级世界绝不是靠谈判能够实现的,排除。其他三项正是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
16.&&&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就外部因素而言,
东欧剧变是由于
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②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③苏联“新思维”影响&&&&&&& ④西方“和平演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解析】:C 注意题中信息:东欧剧变的“外部因素” 17.&&& 尼克松在1971年曾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
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所说的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欧共体的形成&&&&&&&&&&&&&&&& B.日本的崛起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 D.中国的振兴
【解析】:C 解答本题注意两点:一是时间70年代,二是“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结合这两点就知道根源是经济方面,ABD都是政治方面。 18. (2010?福建省三校高三联考)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
一个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对“1+X ”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是一个常数&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解析】:A 当今世界,美国是超级大国,但世界正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究竟这个“多”是多少呢?目前尚无法确定。仔细研究四个选项,可以发现A与BCD是矛盾的,计算无法理解这些数学概念,也可以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19.&&& 1998年,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
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反对同世界大国建立 “伙伴关系”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C 提取信息结合所学:中国之所以投反对票并不是反对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实际上中国和很多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20.&&& 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后两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
B. 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
C.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D.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解析】:B 。A错,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并非单极世界;C错,中国的综合国力没有超过其他国家;D错,
三足鼎立指美日欧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与第三世界崛起无关。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选B。
&二、非选择题:
21.&&& 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二战后初期至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是否能够实现其战略意图?(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4分)
&解析:本题以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和《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部分材料创设情境,考查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第(1)问由材料可以概括出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初期和70年代是否实现战略意图;第(2)问结合改革开放后重大史实回答,注意一定要高度概括。
&答案:(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1分)
战后初期,其战略意图基本(部分)实现。(1分)体现为: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答对两点即可得分2分,最高不超过2分)
七十年代其战略意图不能实现。(1分)体现为西欧一体化、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1分)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国力增强,美苏争霸处于守势,美国自身实力相对削弱(1分)
(2)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③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等(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最高不超过4分)
&22. (16分)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当看到,冷战期间由于美国和前苏联在联合国占支配地位,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美苏两国直接或间接插手世界各地的战争或冲突,双方甚至将冷战的“战场”搬到了联合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冷战结束。两极世界格局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在此后发挥了其他任何国际组织 都不可替代的作用。前苏联解体、华约集团崩溃,俄罗斯虽然从前苏联那里继承了超级大国地位,但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大大减弱,对美国和整个西方的态度由对抗转为合作.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以更加务实的姿态处理国际事务,对维和行动的态度日趋积极.美国自从“9?11事件”后,在处理诸多国际事务方面更需要其他大国,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合作.。……随着冷战的结束,被长期掩盖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在一些国家内部日益激化并迅速迸发出来,世界各地一时战火四起,内战型冲突成为军事冲突的主要形式,也成为威胁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主要不稳定因素。
――《联合国维和行动一风雨60年》
材料二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7日发表报告说,中国正在国际维和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显示出中国希望为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积极的贡献。报告说,2000年以来,中国参与联合国国际维和行动的人数增加了2 0倍,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已超过俄罗斯、英国和美国成为联合国国际维和力量的第14大贡献国。报告认为,中国的国际维和作用增大还体现在中国 对参与敏感地区维和行动所采取的积极态度,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担任联合国维和行动负责人或指挥官。……报告评价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表明,中国在努力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争取对全球和平与安全作出 实际贡献,并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日电
材料三 &由中国警察在这里指导监督别国的警察执法,这无疑有一种历史的自豪与骄傲,让人顿生自信.……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动荡不宁、地区和局部冲突不断的世纪交替之际,派出自己的维和警察,不仅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有着深远的意义.对近代饱经欺凌的中国人来说,的确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悦和平衡.&
&&&&&&&&&&&&&&&&&&&&&&&&&&&&&&&&&&&&&&&&&& ――《香港商报?世纪维和》
材料四 &在强权政治阴影笼罩下,大国操纵维和行动的痕迹日益明显.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愈来愈浓,其他西方大国也总想在多事之地显示自己的存在,因而,使得以“联合国”名义对主权国家内政进行军事干涉的倾向也不断蔓延.有些国家希望把维和行动当做实现大国意志和推销西方价值观念的一个“合法”工具.为此联合国领导人曾警告说:“世界主要大国正在把联合国推向他们自己也不愿冒险进入的地区”。
&――2008年《中国辅导报》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状况及其原因。(6分)
&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正在国际维和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的主要表现,并据材料二、三 指出其意义。(6分)&
&(3)比较材料一、四,归纳当今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冷战时期相同的不利因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的联合国维和行动?(2分)
本题的阅读量比较大,特别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突破。
&(1)冷战期间:受到很大阻碍。(1分)原因:美、苏在联合国占支配地位,插手世界各地的战争或冲突;美苏在联合国内也进行冷战。(2分)
冷战结束后: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分)原因: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减弱;美国 在国际事务方面更需要其他大国合作;长期掩盖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日益激化并爆发。(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
(2)表现:参与维和行动的人数增加;对参与敏感地区维和行动态度积极;越来越多的担任维和行动负责人或指挥官。(3分)&&& .
&意义:为维护和平做出贡献;提高国际地位或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答出其中3点即可,3分)
(3)共同:强权政治或大国操纵。(2分)&&&
(4)积极参与;致力于推动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答出其中2点即可,2分)文章来源天添资源网 w ww.tT z Y w.C Om
没有相关学科试题上一篇学科试题: 下一篇学科试题:
? ? ? ? ? ? ? ?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js%3Fde4f10e54e8'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政治格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