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青年人不上学,不上班,国庆宅在家家

欧洲要把年轻人“赶出家门” 过六成青年人赖在家-综合转帖(主发转载)-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1|回复: 12
欧洲要把年轻人“赶出家门” 过六成青年人赖在家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过去,人们为西方孩子很早独立慨叹,如今欧洲国家则在担忧年轻一代不思进取。德国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日前进行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青年人赖在“妈妈家”。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危机是欧洲年轻人“恋家”的主要原因。
  德国《柏林日报》21日称,德国联邦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64%的18岁至24岁的年轻人还住在父母家中,其中男性比例达71%。调查还显示,德国年轻人搬出父母家的平均年龄为男性25岁、女性23.9岁。而1970年,德国年轻人搬出父母家的年龄为20岁。
  年轻人“恋家”在欧洲各国已成普遍现象。统计显示,意大利年轻人住父母家的比例达七成。意大利年轻人平均搬家的年龄男性为30.9岁、女性是29.5岁。英国、西班牙和法国等国家,“恋家”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德国《明镜》周刊分析称,经济危机使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学费越来越贵,兼职越来越难,而家里“每天有干净的衣服穿,冰箱里总有满满的食物”。有的大学生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住家里更安全。
  欧洲各国对“恋家”年轻人有不同称呼,西班牙称为“NI-NI一代”,意思是不上大学不工作,留在家里;英国称为“腌鱼”;意大利则是“母亲的孩子”;德国是“妈妈旅馆”……专家对年轻人“恋家”现象十分忧虑。《明镜》周刊引述一名大学顾问的话说,这些年轻人虽然节省了开支,却浪费每天数小时的交通时间,放弃了很多晚上的课程。这些年轻人应聘工作时往往不如独立的年轻人。德国专家胡海尔曼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害怕独立,害怕自己组建家庭,不愿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
  有德国媒体将这种年轻人称为“危机一代”,“欧洲未来将失去竞争力,父母应该把恋家的孩子撵出家门”。但很多父母对此无可奈何。一位妈妈接受《柏林晨邮报》采访时说:“我也希望孩子独立,可我做不到把他赶出家门。”据称,一对西班牙父母看不惯孩子25岁还赖在家里,将其赶出家门。但孩子把父母告到法院,虽然父母赢了,但孩子却和他们断绝了关系。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早独立慨叹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我从小就受教育 说西方父母只养孩子到18岁 以后自己养活自己 贷款打工上学
看来都是吓唬我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确实啊&&以前说18岁就独立出去的 难道都是骗局吗?&&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流放摆时 发表于
确实啊&&以前说18岁就独立出去的 难道都是骗局吗?
你被《读者》骗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沃罗维什,是这个名字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看来啃老是个世界潮流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造汽 于
21:41 编辑
zhepro 发表于
我从小就受教育 说西方父母只养孩子到18岁 以后自己养活自己 贷款打工上学
看来都是吓唬我的
所以既然真相大白,没人吓唬你了,可以放心大胆地宅在家里:D
你家大人和老师从小这么教育你,是为你好,知道你崇洋媚外,不
用你看不见的洋人教你你不信。小时候说要是你不乖,再哭,再哭
警察叔叔把你抓去打针!搞得你半辈子看见警察和护士就害pia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造汽 发表于
所以既然真相大白,没人吓唬你了,可以放心大胆地宅在家里
你家大人和老师从小这么教育你,是为你 ...
悲剧的是 没宅成啊 这一刻还在公司劳动中
妈的 美国人 英国人 印度人 中国人 领导们都早早撤退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zhepro 发表于
悲剧的是 没宅成啊 这一刻还在公司劳动中
妈的 美国人 英国人 印度人 中国人 领导们都早早撤退了
你在上网,不是在做PPT,就是赚了,
回一个贴够本儿,回两个贴赚一个!:D
唉,人家是有宅的本钱,谁叫我们1840年不去英国卖大烟呢?
银行上午2小时,下午2小时,周末关门,钱都拿不出来!连超市中午都关。
但我们不可以未富先老,未富先奢,未富先牛,未富先宅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造汽 发表于
你在上网,不是在做PPT,就是赚了,
回一个贴够本儿,回两个贴赚一个!
不是不想干 而是只能等别人干 要随时负责协调 还饿着肚子呢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zhepro 发表于
不是不想干 而是只能等别人干 要随时负责协调 还饿着肚子呢
学基辛格,这时候大把大把吃巧克力,不然人要垮掉的!决不能不吃饭。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zhepro 发表于
我从小就受教育 说西方父母只养孩子到18岁 以后自己养活自己 贷款打工上学
看来都是吓唬我的
这种情况的确有,但不是普遍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女子患上“社交恐惧症”&辞工作“宅”家里4年
&&&&来源:&&&&
原标题:女子患上“社交恐惧症” 辞工作“宅”家里4年  昨天,记者从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了解到,在该科今年举行的首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成人团体心理治疗中,医生发现,这些成人害怕、恐惧与人交往,根源都在他们青少年时父母的严厉、苛刻要求。而近两年,因为社交恐惧症而到心理科门诊就诊的成年人每月都有30到50人。   专家建议,如果出现社交恐惧,要大胆尝试与周边人交往,可以先与熟人一起参加活动,然后,再慢慢融入到集体活动中。   数据:每月门诊量达到30至50人   “从目前我们接诊的情况看,社交恐惧症更多是成年人。”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吴少钗说,“这两年有增加的趋势。”   吴少钗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有增加趋势的现象,一方面现在这种情况相对比以前多了,“一些人原本有些社交障碍,但是过去人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多,慢慢改善了;而现在,受网络等虚拟世界影响,一些人本来有社交障碍,他们怕出去交往,虚拟世界满足了他们不出去在现实中与人交往,也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得到交往满足的需求,可能导致原来的社交障碍发展成社交恐惧症。”   “现在一个月到心理科门诊就诊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在30到50人之间,占到来这里就诊的心理疾病人数的两成左右。”吴少钗说。   案例:4年没上班   今年30岁的小芳(化名)曾经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在她25岁那年,因为不敢出去与人交往,她不得不辞掉工作,天天“宅”在家中,没有朋友,没有同事,没有工作,这样的日子有4年之久,直到去年,她找到心理医生咨询治疗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她决定参加今年的团体心理治疗,经过治疗,她开始逐渐摆脱社交恐惧症。   “她是在20岁时,一次和表哥在一起时,无意间看了表哥的生殖器部位,当时,她突然觉得自己怎么能这样做,这样做是很肮脏的,很自责。”吴少钗介绍说,“后来,因为怕再遇到这样的尴尬,每次和异性在一起,她就害怕,再后来,发展到除了非常熟的人外,不敢和其他人出去吃饭,到了25岁那年,症状进一步恶化,她已经不敢出去工作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4年之久。”   治疗:参加团体活动克服恐惧   今年1月9日至3月17日,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为10名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成人开展1期(6次)团体心理治疗,此期团体心理治疗形式多样,不仅让团体成员在室内互相沟通交流,还有3次外出,带领成员到滨江大道徒步10公里,登上圭峰山最高峰,到群星公园步行5800米,通过户外运动,增强成员的意志力,让成员学会转移注意力,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减轻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而且通过团体心理治疗,让成员学会与身边的人相处,克服对人际交往的恐惧,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通过这个治疗,现在我敢出去和人交往了。”学员之一小芳(化名)告诉记者。   析因:九成以上根源在父母   吴少钗介绍说,经过他们的问诊调查发现,出现社交恐惧症的成年人,九成以上的根源在父母,“这些人青少年时期,父母对他们都是严厉要求,比较苛刻。”她说,“这种要求,往往把孩子培养成追求完美的性格,一旦出现不足的地方,就会放大化。像小芳就是这样的情况,据小芳说,小时候,她的父母对她要求就很严。她总是努力按父母要求做好,但是,总达不到父母要求的标准,因此常常被父母责骂,导致她存在心理阴影,‘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对的’,那次无意间看到表哥的生殖器只是一个诱因而已。”   打骂孩子、苛刻要求孩子,可能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是出于为了孩子好,但是,家长们也许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做法,表面上可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听话的、优秀的孩子,然而,实际上,却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留下心理的创伤,影响他今后的人生。   记者在走访今年第一期的学员也发现,这些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自尊心很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希望自己表现好,表现完美,怕自己的缺点会被人发现,很敏感,根源就在于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的要求。“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但是用什么方式去教育,过于严格,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永远不完美,总是不对的,自己是不好的。”她说,“这些孩子长大后,自尊心、好胜心很强,但是,现实总有不完美之处,他们却无法面对这些不完美,就导致最后的社交恐惧症。”   建议:父母不要苛求孩子   吴少钗建议,作为成年人,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认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追求过于完美,允许自己有缺点存在。“如果发现自己有不愿意、不敢和人交往的社交问题存在,就要适当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转移注意力,不要集中于自己的社交焦虑。”   此外,如果出现社交恐惧,要大胆尝试与周边人交往,可以先与熟人一起参加活动,然后,再慢慢融入到集体活动中。   而作为家长,希望孩子好,但是不能用严厉、苛刻的条件来要求孩子,“可以适当的批评,甚至责罚孩子,但是,不能一味地批评、责罚,也要有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她说,“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缺点,也有优点,不是只有缺点。有了健康的心理,长大后产生社交恐惧症的几率就很低。”(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严建广 )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请锁定竖排方向
请输入验证码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短信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24小时之内只能发送2次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创建密码:
6-20位字符
确认密码:
请再次确认密码
请输入您的昵称
我已阅读并同意
按住左边滑块,拖动完成验证
两周内自动登录
尚未绑定手机,请立即绑定
挖不完的深井冰
点击上传头像
颜值不够85分禁止上传
选择图片上传
提示:图片大小控制在2M以内,图片格式仅限JPG、GIF、PNG,暂不支持动态头像;如果修改后看不到新的头像,请按CTRL+F5刷新。
提示:在上传照片中拖选头像选择区域
操作成功,欢迎登陆
“丧”文化: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轻人
来自:凤凰青年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MONO 作者:万千&每天走进办公室都觉得喘不过气,胸口一阵污气排不出去。&Kiki这么形容自己不想上班时的状态。她之前在一家小型广告公司做AE(客户经理)。公司地点位于一家联合办公场所,从电梯走出去就是一个个玻璃格子间。一年中有70%的时间都是开着空调的,门窗关闭,环境给人感觉很闷。而工作上准备了好几个月的案子,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办法顺利推进。在她的感受中,上班的日子就好像一团黑雾,污浊,沉闷。Kiki公司里其他几位同龄同事都是一样的感觉。他们经常下午约好一起去公司楼下的便利店,哪怕并没有什么特意想买的,也要出去&透透气&。几个人一边喝着便利店里面机器做的咖啡,一边互相抱怨着作妖的甲方和三天两头改主意的上司。在年轻人群体当中,类似这样的表述还有&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生无可恋&,&感觉身体被掏空&等,在社交环境中被频繁使用。舆论将这类现象统称为&丧&文化&&颓废,什么也不想做,不想上班,只想瘫在某个地方放空。HR们习惯性地给90后贴上&任性,不负责任&的标签,但其实在各个公司里面加班最多的也是90后们。这群天天抱怨着&不想上班&的年轻人其实并不是完全不想付出劳动,但是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愿意在重复、无趣的工作消磨自己的时间。而且摆在他们面前的确也有更多机会,不再只有在传统的就业岗位上爬升这一种可能。当这群年轻人对目前工作感到厌倦的时候,他们会问:&有没有什么工作可以边做事,边拿钱,边旅游的?&不想上班的十万个理由艾音决定辞职是在她用上班的时间刷掉一部16集韩剧之后,&可想而知,我的工作内容有多闲。&这份工作是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处理商务方面的事情。因为从小到大都生活在青岛,没有离开过,所以当大学毕业后,她特别想要去北京工作,体验独立生活的滋味。公司上下有百来号人。到后来,她发现自己这个位置可能恰好是公司的一个&管理漏洞&。在她上头并没有直系管理的小领导,基本上每天都是等待大老板发落。有事做的时候,会跟着同事一起出去跑跑市场,没事的时候,一整天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打发时间。公司上班是打卡制,章程规定上午十点半上班。但是有时候她下午两点钟才到公司,也没人责备。以前挺宅的她,在那段时间的周末反而安排得比工作日还要紧凑。见朋友,聊八卦,看电影,看剧&&不过这些活动并没有缓解她心里逐渐累积起来的焦虑和毫无产出的工作所带来的&无意义&感。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目前这样的生活状态是否应该继续下去。而在外贸公司做业务员的Lydia,想要离职的理由则是因为每天的工作都忙到基本&没有什么个人时间&。最夸张的一次是连续一个月周一到周五晚上12点之后下班,而且星期天下午还去公司加班到晚上11点左右才走。到后来,她爸妈都劝她赶紧辞职,因为二十四五岁的人,&工作这么忙,都没有时间找对象了&。太闲和太忙,都不符合年轻人对于工作的期待。根据国内某大型求职网站发布的《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近三年应届生的离职率持续走高,2016年应届生的离职率更是高达26.5%。另外,一线城市的员工离职率增长较2015年高出4.1个百分点,为22.4%。前程无忧发布《2017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了近年来一线城市的离职率情况豆沙在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就换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坐在那种隔断式的办公室,当时的工作需要负责的事情不多,偶尔会被总经理秘书差去帮忙听译会议内容,她感觉在那里没有太多发展前景就辞职了。第二份工作在一家电商公司,做了挺久时间的,但是后来部门解散了。如果要继续做下去的话就要接受转岗到客服。这显然不是一个让人能乐意接受的决定。而最后一份工作,从入职前雄心壮志到气愤提出辞职,前后不过两个月左右。辞职前夜,她还在为了赶老板布置的工作,通宵写了一晚上的稿子。但是因为任务量实在太大,只好先交出了一个半成品。结果老板看到后,立马就拉了一个微信群,和部门经理一起责问她,最近工作态度是怎么回事。&他摆明就是要赶我走啊&,豆沙生气地说。豆沙刚开始接触美食自媒体这份工作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挺新鲜的。因为有机会可以接触到很多美食界的大亨,认为这里将会是自己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但其实接触久了,豆沙发现老板三天两头改主意,今天刚谈好策略,明天又突然说公众号总体要改一个全新的走向。2015年,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年轻人创业。小型创业公司遍地开花,给年轻人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也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挑战,比如说豆沙遇到的创业公司里存在着老板独断专行,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明晰的情况。不想上班的年轻人能找出十万条&不开心&的理由:公司管理不当、和老板三观不符、同事太闷、对个人生活感到迷茫&&这其中有些问题,其实是几乎每一代年轻人都会遇到的职场难题。比如说,职场人际关系如何处理,新人如何快速融入行业等等。只是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更不愿意将就自己,委曲求全。相比于职业上升渠道单一的传统行业,更多年轻人趋向于到新兴行业里的小型创业公司谋职。&我有朋友找工作一年半了,越找越不好。我有种她今年上半年还是找不到工作的感觉。很夸张吧&,豆沙说起自己一位朋友的经历。她并不是完全没有工作机会,但是觉得已经拿到offer的工作工资太低,或者感觉自己应付不来工作场合的应酬,便一再放弃,继续面试下一家。总之,&毕业以后没工作,一直到现在。&&在家里做&全职女儿&大大毕业之后就进了银行工作,因为性格沉稳,得到了小组长的器重。这种&器重&一到了聚餐场合,就成了&大大啊,这酒你一定要喝&。银行同事之间的聚会并不是法定节假日才发生。几乎每一两周,就会有人攒局,这次去新开的海鲜店,下次就换成市里排队最火爆的火锅店。餐桌上的中年领导喝到兴头上,都是白酒和啤酒交替着喝。即使是小姑娘,只要不对酒精过敏,都很难推脱。有次大大故意干杯后只抿一小口,小组长后来特意单独和她说,&这样不礼貌&。喝混酒容易醉。大大自认为酒量不错,但是每次聚完会,快到午夜才回到家的时候,脑袋昏昏沉沉的,想睡觉但是觉得自己身上脏兮兮的,想洗澡又没力气,在卫生间里一呆就是很久。这样的社交让她觉得很痛苦。有段时间,一直在脑海里幻想着自己在某次重大的款项结算时犯点差错,可以顺道引咎辞职,&这样就可以不用去见那些同事了&。大大和家里提过要从银行辞职的事情。但是家里人觉得她目前的工作很稳定,并不太支持她贸然离职,劝她说,&你可以利用下班的时间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做得好,可以养活自己,我们肯定同意你辞职。&家人这种&欲擒故纵&的政策让大大本来很激烈的想辞职的心情开始摇摆。虽然她对画画感兴趣,但是还达不到能开张接单的水平。如果找其他的工作,好像在薪酬和工作量上,也不能保证可以比银行的工作更好。大大知道家里人并不是担心自己辞职之后养不活自己,因为家里本身条件也比较殷实。父母唯一期许就是女儿工作的稳定就好。相比于一工作就要立即接棒成为家庭经济顶梁柱的时代而言,90后们的家庭条件都有了普遍提升。而60后父母也对子女的期许降低了许多,甚至有些会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只要能养活你自己就好了,不用管我们。&另外,越来越多教育观念开明的父母会主动鼓励子女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对于子女提出要辞职休息一段时间或者辞职创业的想法也能欣然理解,而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不务正业。艾音从北京公司辞职回青岛的决定并没有和父母商量,只是单纯&通知&了一声。但是爸妈的反应还挺开心的,因为女儿可以从北京回到青岛,陪在自己的身边。不工作,吃住都在父母家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就是&啃老&。但她给自己起了另外一个称呼,&全职女儿&。艾音小时候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是希望自己能在大学的时候就实现经济独立。但是后来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太过天真,可能&也还是没有被逼到绝境上。&她刚去北京工作的时候,前三个月的房租是家里帮忙付的。&我知道我身边有些朋友即使在工作之后也还在问家里面拿钱。也的确是钱不够嘛。还要租房子什么的&。艾音在家的这段时间,父母仍然会给她零花钱用,但是她自己秉承着&能刷信用卡,就刷信用卡&的原则,然后用积蓄来还信用卡账单。&我爸妈这方面完全没有介意,是我自己有点介意&,她认为还信用卡利息的那笔钱是她在为自己的自尊心买单。之前去北京工作的那段经历,是她第一次离开家,独自生活。她大学也是在青岛念书,每周末都会回一次家,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好像从小到大都没有改变过。所以大学毕业后,特别渴望出去。挑选工作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去北京&。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当时的决定,艾音觉得自己只是想成为一个&一心离开家的女儿&。上班之后,有时候一周也很难和爸妈通上几通电话。在艾音和其他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朋友都是一样的,离开家工作之后,和家人的感情越来越疏离,之后很自然就成为了社会话题经常热议的逢年过节回家被家长&催婚&,和父母关系变冷淡,两代人难沟通的问题。在北京所遇到的工作挫败很快让她意识到单纯为了逃离家庭而换一个城市工作的行为是幼稚的。她认为自己需要重新回到家庭关系当中去修复自己。在做&全职女儿&的期间,她开始写《与父母相处日记》,把生活当中与父母相处时碰到的矛盾、家庭日常温馨时刻或者自己情绪很激烈的时候,都记了下来。每天都能发现很多素材,她自己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重新思考自己和父母、和亲人的关系。有时,还会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虽然不上班的生活,其实每天睁开眼来,也面对着大把的时间。但是艾音觉得自己比以前工作时候更有成就感,&也有可能是我合理化了我的行为&。在她以前写下的与父母相处的日记中有一个段落:从北京刚回到青岛的时候,艾音记得奶奶还在睡觉,但是爸爸一定要她打断奶奶睡觉也要去问好。奶奶看见她的时候很开心,抓住她的手。她也很配合地对奶奶说:&这次回来就再也不出去啦。&不上班的成本有多高?从&不想上班&的心情到真正不上班的状态,提出辞职的过程对于年轻人而言仍然是一道门槛。Kiki在裸辞之后的第一个月,为了散心,一个人去台湾环岛旅游。在看山,看海的时候,觉得心胸很辽阔。但是回到上海后,便又重新感到很大的生活压力。北上广的房价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可望不可及,他们每天生活在其中,却从没有盘算过要存钱买房。没有存钱的长期目标,也导致了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都是及时行乐,今天吃好穿好玩好就行了。Kiki之前的工资也基本上&月光&。唯一在某种程度上勒紧他们腰带的绳子是在一线城市高居不下的房租。辞职之后每月还要支付两千元房租,即使呆在家里不吃不喝,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Kiki后来是想到以前公司交的社保里还有一笔公积金可以提现交房租,才多支撑了一段无业的自由日子。前程无忧做过一项&裸辞准备金&的调查,只有14%的人表示&做得不开心,先辞职再说&。大部人都存了几个月的工资,才敢裸辞。数据来源:新文化报Lydia 之前做外贸业务员的时候,虽然加班情况很疯狂,但公司的年终奖也很高,两年下来存了十万多积蓄。在辞职后的一年里,她没有急着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和不同的朋友约了好几趟旅行,包括欧洲七国,美国东部,马来西亚等。虽然她的习惯一直比较节俭,但是机票钱、酒店钱就花出去了一大笔。再加上,身边朋友都知道她辞职了,平时约饭局都会叫上她,而她也没别的理由可推脱。每周的&聚会费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去年年底,她从日本旅游回来之后,有朋友约她春节去不去旅游,她委婉地拒绝了。因为盘算下来,一年的折腾,已经把前两年所有的积蓄都基本用光了。不上班之后的生活开销,因人而异。有像Lydia这样,因为旅游而花光积蓄的,也有人节衣缩食,用下降的生活水平去交换与延长不用上班的日子。但是如果物质准备和心理建设都没有做好,只是凭借冲动裸辞,往往会让那些以为不上班就能实现自由的年轻人在触碰到生活坚硬现实之后,感到巨大的失落和茫然。另一方面,辞职成本除了金钱之后,还有时间和经验。对于一些已经做到中高层的不想上班的人群,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已经触碰到了行业的天花板,不得不求变。很多年轻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两三个月,就以为自己&看透&工作的本质了,觉得当前工作不能带给他们很多。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了解到行业的核心,没有从职场汲取到他们应该学会的本领。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年轻人在从学校学生转化为社会人过程中,依然有&玻璃心&,&巨婴&,&浮躁&等心理因素作祟,导致适应过程缓慢艰难。当他们消耗完了能够支撑自己不上班,自由生活的资本之后,想要重新回到职场,花费在自我心理建设上的时间,以及和同龄同事之间的工作经验差,都是辞职后的沉没成本。虽然无法量化,但是在职场这个竞赛场中足以拉开一大段差距。目标感对年轻人而言是奢侈在一份腾讯出炉的报道当中,出生于互联网时代里的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得票率最高的是主播/网红,其次是声优、化妆师、Coser、游戏测评师。数据来源:QQ浏览器大数据《95后的就业观》这些不同于常规的职业类型是60后们年轻时难以想象的。现如今,社会职业多元化给新一代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不想上班&的出路。而他们也的确更追求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并且凭借这个技艺去过自由的生活,即使所从事的事情在外人看来是小众、冷门的。婘婘是去年八月份辞职的,后来倚靠副业逐渐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她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做塔罗疗愈师。她从高中开始接触塔罗牌,之后有跟着占卜师正式学习塔罗。后来在豆瓣上免费给人做过几次,积累经验。然后才开始向客人收费。在她看来,塔罗并不是算命招鬼的把戏,更像是做心理咨询,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一些心理调整的建议。但比起心理咨询来说,塔罗牌可能更轻松,更容易被接受。另外,有时候,她也会为公众号撰稿,总之不上班,依然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的收入。现在,她在自己的家乡湛江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一步步走向实现自己更大梦想的路上。但另一方面,太过纷繁的选择,有时反而让年轻人丧失了目标感,无从选择。Kik在裸辞之后,有过很多谋生的想法。她想过要找家咖啡馆学做咖啡,想过回自己家乡,在新开发的旅游景点附近开一间airbnb,想过要找一个小众的欧洲国家申请奖学金,出国念研究生。仿佛每种想象都可以展开瑰丽的人生冒险,但是就是下不定决定到底要选哪一条路。在上班的时候,会觉得&我随便做个什么,都能养活自己,为什么要在办公室遭罪受呢&,但是当年轻人真正丢掉工作的饭碗后,要怎么为自己找到最适合的出路,成为了摆在这群渴望实现自我的年轻人面前最大的难题。这也是年轻人经常说的所谓的&上班痛苦,但是不上班更痛苦&的心态。在中国三明治发起的一期&不想上班&投票调查当中,&自己内心的焦虑&打败了&金钱&成为了影响年轻人做出辞职决定的最大因素。中国三明治&不想上班&投票调查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逐渐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始渐渐明晰自己未来的方向。在美食自媒体做小编时,老板希望团队每个人都能成为多面手,既要负责内容,还要&顺带&跑腿去做市场推广。&后来还有人问我,现在的小编还做市场部的活啊&,豆沙说,&真是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辞职之后,豆沙开始专注在写稿和画自己的插画作品上。有一次,朋友介绍她为某公众号写稿,后来因为表现不错,便一个人接下了整个公众号运营的外包工作。她现在已经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了,每天下午都在家写东西,上午和晚上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收入大抵能够养活自己的生活,只不过目前比较大的烦恼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并不算稳定。另一批还没有完全找到自己未来方向的年轻人,将自己不上班的成本消耗到差不多的时候,又开始重新计划着回到职场,接受社会的锻炼,挣钱,以及继续找寻自己的理想生活。Kiki是在换到第三份工作的时候,才感觉工作状态稍稍对了起来。尽管现在每天在通勤路上,单程都要花上一个小时,可是因为这份工作的内容、环境、工资都和自己期许的相符,发展前景也不错,所以加班也不觉得太糟心。偶尔还是会抱怨工作上的种种不顺,但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分分钟都想要冲去找老板提辞职&的状态了。而让艾音重新找工作的最直接动力是还信用卡,没有个人收入的&全职女儿&在家几乎把之前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还透支了信用卡的一部分额度。不过,不像上次单纯为了逃离家庭而选择外地的工作,这次她不排除去外地找工作的可能,但是会综合考虑工作各方面的条件再做决定。
她相信自己这次重新出发可以真正&去过一个独立的生活&。这比什么都更重要。获取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内容,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青年&;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青年制氧机(ID:qingnianzhiyangji)
责任编辑:胡艺瑛 PSY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冒险岛2宅在家的称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