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文集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

《我的早年生活》
作业要求:学习网络课程,结合本学期执教的一个单元(或主题或一节课),从上阶段梳理出的单元学科重难点中,确定一个本次研修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在分析重难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并提交。(在教学设计中,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提交人:许萍
提交时间:Tue Dec 01 15:30:02 CST 2015
内容与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概括信息的最基本方法。2通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丘吉尔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丘吉尔的早年生活和丘吉尔未来成功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整体把握文。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的语言风格,学生初步尝试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考什么是引领人走向成功的关键;明确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的道理。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信息技术应用
同学们,我们曾经在《金色花》那篇文章里,感受到了那个可爱的孩子奇异的想法,他想变成一朵可爱的金色花,今天,老师也想把你们变一变,我要象孙悟空一样把你们变成一只只各种各样的昆虫,现在你可以选择下,告诉我你想变成哪种昆虫?为什么?(课件播放《昆虫记》相关内容) 你们的想法真的特别奇异,也特别可爱,不由得使老师由衷的喜欢你们,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个特傻的孩子,他希望自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萤火虫,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介绍丘吉尔,课件出示丘吉尔介绍)哇塞,原来,我说的那个傻孩子这么厉害啊,可是他为什么要变成萤火虫啊?我不知道萤火虫是怎样的一种昆虫,只知道它特别小,你们知道吗?可否帮老师简单介绍下萤火虫是怎样的一种昆虫啊?它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萤火虫是不是很不起眼啊? 哦,原来萤火虫特别微小却能在黑暗中顽强的发出光芒。丘吉尔这么成功的一个人,为什么想成为一个萤火虫呢?让我们一起在他的早年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回答自己想成为怎样的动物
播放萤火虫
1 萤火虫能在黑暗中顽强的发出光芒,文中你觉得丘吉尔所遇到的“黑暗”在课文中指什么?用我们文章中的一个词来说是什么呢?
谈自己了解的“萤火虫”
“尴尬的事件”
2 看来丘吉尔的成功纯属幸运,我要把丘吉尔告上道德法庭,我认为他的成功纯属偶然,纯属幸运,这样他都能成功,对其他人来说太公平了,(课件出示:状告丘吉尔)你可以为丘吉尔做一次“辩护律师”吗?他在这些黑暗中发出了怎样的光芒?你能否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小组讨论,教师指点语句赏析,把握幽默特点,指导朗诵)
小组探讨,找证据为丘吉尔辩护
状告丘吉尔的字幕
3 从你所搜集的信息中,你觉得丘吉尔所发的光芒仅仅只有这些吗?
展示自己所了解的丘吉尔
丘吉尔的资料
4 孩子们,你们赢了,丘吉尔也赢来,我撤诉了,看来这不是一只普通的萤火虫,这是一只虽小却具备很大能量的萤火虫,你觉得这还是一只怎样的萤火虫?以“这是一只------的萤火虫”为句式造句。
鼓励孩子的自信
孩子们创作的名言展示
5 这是一只自信乐观坚韧的萤火虫,你能否读出这种感觉?
成功的旅途中有兴趣的陪伴固然是件幸事,但不是所有人的兴趣都可以成就自己,就像你喜欢的电玩,你喜欢的网游,虽然兴趣浓厚,但也许它会毁了我们的人生,我知道也许有些孩子的兴趣不在学业上,但我想告诉你们,人生要做的是有价值的事,而并非全是有兴趣的事,相信好的学业一定会成就你很多成功的特质,培养你辨别是非的能力,丰富你更有价值的人脉,因为,这就是人生,是纠结却又丰富的人生,是也许痛苦但却值得拼搏的人生,为了我们成功的人生,奋斗吧,孩子们。下课!
教学效果检测题
《我的早年生活》同步检测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粗的生字注音锡兵(  )    尴尬 (  )(  )威慑(  )    停滞 (  )一字不漏(  )  开拓 (  )辛辣(  )    荣耀 (  )敏锐(  )    萤火虫(  )考查目的:重点字词的读音答案:xī  gāngà  shè  zhì  lòu  tuò  là  yào  ruì  yíng 解析:“尴尬”一词,既要注意读音,还要注意字形,下面偏旁不能写成“九”;“慑”和“滞”的读音要分别与“聂”和“带”的读音相区别。2.根据意思写词语(1)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2)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印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3)像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么熟,比喻人读书或背书非常流利纯熟。(  )(4)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考查目的:课文中重点词义的理解答案:(1)独具慧眼(2)蛛丝马迹(3)滚瓜烂熟(4)尴尬解析:对于成语的理解,不但要知道字面意思,更要深入理解它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二、课内阅读“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补充材料]丘吉尔的一生虽主要从事政治活动,但他的历史著述和传记文学写作也成就卓著。1946年,他便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终于在1953年,“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把他比作“具有西塞罗文才的凯撒大帝”(《颁奖辞》)。1.“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考查目的:文段中重点句段的理解答案: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将考试比作“冷漠的领地”这个喻体的含义。因为学校里考的总是小丘吉尔最不喜欢的科目以及不知道的内容,题目也总是难题、偏题,使得他场场考试、场场失败,用“冷漠的领地”比喻贴切。解析:略2.此文诙谐幽默,文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读后令人忍俊不禁,试简析它们的作用。考查目的:体味幽默的语言风格及其作用答案:第一句意思是在两位同学相继退学之后,自己在哈罗中学的成绩始终排名倒数第一。作为一位资深政治家,并不讳言自己少年求学时成绩之差,足见其光明磊落的胸怀。第二句意思是当初父亲支持他选择军事工作,其实是迫不得已的。在这轻松的调侃中,体现了丘吉尔的谦逊精神和豁达性格。解析:略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结合原文和“补充介绍”,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38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402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一、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杜牧《》)(王勃《滕王阁序》)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7)茕茕孑立,。兮,
①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②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③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④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
⑤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⑥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李靖从小就有文武略和远大志向。他看出李渊有经营天下的志向,就给自己戴上枷锁,将到朝廷报告重大事变。李渊抓住他,要杀他,他用豪言壮语解脱了自己。.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命李靖平定。李靖挥师打败萧铣将领文士弘带的几万精兵。后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纪律严明,没有四下掳掠的现象。
.平定萧铣之后,李靖又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使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唐朝版图。
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定襄,威振北狄,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⑴ 或请籍铣将拒战者赀以赏将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5分)(
A.在朱吟秋看来,金融界只会做公债,做地皮,碰到厂家资金一时周转不来,想去做十万八万的押款,那简直要了他们的性命。(第二章)
B.杜学诗手里玩弄着林佩珊的化妆皮包,满脸是“诗人”们应有的洒脱态度,侧着头,静听林佩珊的断断续续而又含糊吞吐的轻声细语。(第六章)
C.送走何慎庵后,冯云卿脑子作怪,滚来滚去就是三样东西:女儿漂亮,金钱可爱,老赵容易上钩。(第八章)
D.被老赵赶到卧室回避的玉英在卧室里发现还没有睡醒的眉卿,她想和眉卿开个玩笑,于是就躲在床外的月台上,无意间听到老赵和孟翔谈论打败荪甫的秘密。(第十一章)
E.面对工潮,屠维岳有把握解决。可自从荪甫亲自来后,这把握就成疑问了。荪甫说“全权交给屠先生”,但屠维岳明白话的真实含义是“全权交给你,到明天为止!”(第十四章)
14.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吴荪甫的“三线作战”指的是什么?“三线作战”的结果如何?(第十二章)
(2)赵伯韬计划怎样放款给益中公司?对赵伯韬这种放款计划,吴荪甫、王和甫、孙吉人各有什么看法?(第十七章)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由于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使我能有机会进入哈罗公学学习。结果,我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作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我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优美的拉丁文诗歌和辛辣的希腊讽刺诗而获奖成名的同学,不得不靠普通的英语来谋生或者开拓事业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自然我倾向让孩子们学习英语。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但只有一件事我会强迫他们去做,那就是不能不懂英语。
我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就我在学校的名次来看,这次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因为许多名次在我前面的人都失败了。我也是碰巧遇到了好运——在考试中,将要凭记忆绘一张某个国家的地图。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地球仪上所有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然后从中抽出了写有“新西兰”国名的纸条。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我开始了军旅生涯。这个选择完全是由于我收集玩具锡兵的结果。我有近1500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下辖一个骑兵旅。我弟弟杰克统领的则是“敌军”。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
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父亲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他花了20分钟的时间来研究“部队”的阵容。最后他问我想不想当个军人。我想统领一支部队一定很光彩,所以我马上回答:“想!”现在,我的话被当真了。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不管怎样,小锡兵改变了我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我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再后来,就是学军事专业的各项技能。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了。
(节选自《丘吉尔自传》) 补充介绍:温斯顿·丘吉尔()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为了弥补从小书本知识的不足,战争期间,他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1940年,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与美苏结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953年,“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3分)
19.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结合原文和“补充介绍”,分条简述你从中受到的启发。(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3分)
20.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有用词不当和不够简洁的毛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信息、教育、知识是知识经济时期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新的资源,关于信息、教育、知识三大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程度将在根本上决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质量。
答:。所写内容必须在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A.皆为陛下所成就
B.衡下车,治威严
C.奉宣室以何年
D.既窈窕以寻壑
5.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提刀而立
A.时矫首而遐观
B.门虽设而常关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鸟倦飞而知还
6.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种类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莫之夭阏者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子卿尚复谁为乎
D.既自以心为形役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儒家思想主张的一项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C.立于礼,成于乐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大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者赀以赏将士,靖曰:“王者之师,义存吊伐,百姓既受驱逼,拒战岂其所愿?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非计之善。”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靖承制授其官爵。凡所怀辑九十六州,户六十余万,优诏劳勉。太宗嗣位,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旧唐书·李靖传》,有删改)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壮其言
壮:认为……有气魄
B.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
C.王者之师,义存吊伐
吊:抚慰,安抚
D.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趋:奔赴,奔向
B(“弘”文中意为“弘扬”)
9.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靖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②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③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④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
⑤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⑥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D(①表明李靖的志向
④表现李靖治民之策,宽广胸怀)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李靖从小就有文才武略和远大志向。他看出李渊有经营天下的志向,就给自己戴上枷锁,将到朝廷报告重大事变。李渊抓住他,要杀他,他用豪言壮语解脱了自己。
B.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命李靖平定。李靖挥师打败萧铣将领文士弘带领的几万精兵。后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纪律严明,没有四下掳掠的现象。
C.平定萧铣之后,李靖又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使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人民归入唐朝版图。
D.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他率领骁骑三千,出敌不意,插到恶阳岭,使敌人十分惊慌,最后攻克定襄,威振北狄,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D(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
11.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或请籍铣将拒战者赀以赏将士(3分)
有人请求登记(并没收)参与抵抗的崔铣将领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籍”、定语后置句、“以”各1分)
⑵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疑虑什么呢!(“聊”、“乘化”、宾语前置句各1分)
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时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博取富贵。”在隋朝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到了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杀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替天下扫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因为个人的恩怨杀掉壮士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杀他),于是就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萧铣占据荆州,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那年八月,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这是军事家的上等策略。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我们的俘虏的。”进军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领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李靖挥师打败了他,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这时才从江南征调人马,果然调集不到。李靖又打败他的勇将杨君茂、郑文秀。萧铣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现象。
有人请求登记(并没收)参与抵抗的崔铣将领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李靖说:“我们是仁义之师,作战的意义在于安抚百姓惩罚罪人,百姓受到了萧铣的驱遣逼迫,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我们应当发扬宽大为怀的道义,来抚慰远近百姓的心,人家投降了还要登记(并没收)家产,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这不是一个好计策。”于是就没有那样做。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争着归降的。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李靖秉承皇帝的意旨授予归降的人官爵。总共招抚了九十六州,六十余万户,皇帝用热情的诏书对他加以慰劳鼓励。太宗继承皇位,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将要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接奔赴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兵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将士们互相议论说:“唐军如果不是调集全国军队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突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只身一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但还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了。”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1)这首小令自然地化用前人诗篇文句中的情愫与画意,写出了洞庭湖秋天的湖光山色,请举例说明。(3分)
(示例1)首句从李白的《蜀道难》中的“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而来,写出了秋天洞庭湖边山景的雄奇壮美。(写出“李白的《蜀道难》”得1分;写出“枯松倒挂倚绝壁”得1分;写出“秋景雄奇壮美”得1分。)
(示例2)第二句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化用而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傍晚时分一个旷远的背景,在这水山一色中点缀以红霞、野鸭,构成明丽灵动的画面。(写出“王勃的《滕王阁序》”得1分;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得1分;写出“画面明丽灵动”得1分)
(2)请赏析“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的意境。(3分)
山,连绵不绝;水,无穷无尽;(1分)山、水、天相接,浑然一体,气象阔大,意境雄浑(1分);抒发苍茫沉寂之感。(1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朱吟秋看来,金融界只会做公债,做地皮,碰到厂家资金一时周转不来,想去做十万八万的押款,那简直要了他们的性命。(第二章)
B.杜学诗手里玩弄着林佩珊的化妆皮包,满脸是“诗人”们应有的洒脱态度,侧着头,静听林佩珊的断断续续而又含糊吞吐的轻声细语。(第六章)
C.送走何慎庵后,冯云卿脑子作怪,滚来滚去就是三样东西:女儿漂亮,金钱可爱,老赵容易上钩。(第八章)
D.被老赵赶到卧室回避的玉英在卧室里发现还没有睡醒的眉卿,她想和眉卿开个玩笑,于是就躲在床外的月台上,无意间听到老赵和孟翔谈论打败荪甫的秘密。(第十一章)
E.面对工潮,屠维岳有把握解决。可自从荪甫亲自来后,这把握就成疑问了。荪甫说“全权交给屠先生”,但屠维岳明白话的真实含义是“全权交给你,到明天为止!”(第十四章)
B.“杜学诗”改为“范博文”; D.“孟翔”改为“尚仲礼”
14.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吴荪甫的“三线作战”指的是什么?“三线作战”的结果如何?(第十二章)
(2)赵伯韬计划怎样放款给益中公司?对赵伯韬这种放款计划,吴荪甫、王和甫、孙吉人各有什么看法?(第十七章)
答:选第(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
②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 秀: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
(1)上面两个选段共同阐明的一个道理是(
D )(3分)
A.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举一反三。
B.教育应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施教不论对象。
D.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2)两个选段各运用了一个比喻来说理,请简要分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汉装,中国华彩
我们的传统服装究竟是怎样的呢?即使没有见过出土的实物,在历代的画典以及文学作品中,这种特征也不难总结。中华民族作为最源远流长的民族之一,1.8万年前山顶洞人就开始使用骨针,7000年前河姆渡出现纺轮,“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其他古文明如埃及、爱琴文明都是发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
从商朝出土的玉人可以看出当时的服装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外形特征,如上衣下裳,交领右衽。西周东周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西周的等级制度逐步确立。与这种等级制度相适应,产生了完整的冠服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深衣”(上下一体的长衣)。作为汉装原型的深衣,在《礼记》中有记载:“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袖子)圆以应规,曲袷(领)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
中国服装在这时就已经与西洋服装彻底分道扬镳,在形制的细节处,颜色上等都蕴涵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般认为汉装自身显著的特点成熟于汉,至宋明仍保留有其鲜明的特征,即宽衣博带,大襟右衽,交领大袖,整体风格含蓄柔静,随和典雅。风格最清晰的莫过于三个时期:魏晋、盛唐和宋明。其中魏晋和宋明是鲁迅所认为的中华民族有自觉意识的朝代。
魏晋时地主阶级世袭门阀贵族崛起,反儒倡道,老庄玄学盛行。此时作为“人”的意识觉醒,不拘小节,不做作,任其自然。如在鲁迅的《故事新编》中记载,“鸟有羽,兽有毛,黄瓜茄子赤条条。”认为衣服乃身外之物,可有可无。穿着也不拘礼教,甚至袒胸露脯。最极至的是放浪形骸,以天地为裤子的竹林七贤。这个时期是中国服饰史上男子士儒最为风雅潇洒的一个时期。士人流行飘逸的长衫,“得意而忘形”,如晋武帝间“冬天尽日不着复衣,但着单练衫五六层”。男子还崇尚扎巾,羽扇纶巾,颇有一种厌弃冠冕公服的风气。于是此时出现风度、风采、风姿、风韵、云中白鹤等自喻。女子形象也可以从敦煌壁画的“飞天”中看出,袖子宽大,衣带飘飘。
盛唐开放繁荣,也是服饰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华丽的服饰,体现出一个强盛民族的自信。男子相对俭敛,不再穿裙。而多是圆领袍衫加襥头(一种搭拉两个脚的软帽子),一直沿用至明。并有严明的官服制度,“唐百官服色,视阶官之品”,武则天时还以不同的图案纹样来区别文武官衔。而女子服装则表现出空前绝后的开放,华贵和宽大。孟浩然《春情》中描写“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可见衣带和裙摆之长。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写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都是当时华丽的时世装。
至宋明,随着汉文化的沉淀,服饰也表现的更沉稳严谨,形成了更严格的官服制度。同时,民间服饰的细节装饰也趋繁复。裙子式样修长,穿着时在腰间扎以绸带,带上垂绶环。尤其宋朝程朱理学强调封建伦理思想,禁锢人们思想,服饰美学上更趋向纤弱,拘谨,与当时的建筑绘画等其他艺术风格一致(建筑上白墙黑瓦,绘画上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并且此时缠足风盛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但服制仍多沿用宋制,同时随着棉丝的大量生产,民间服饰也异彩纷呈,多了些市井之趣。如将不同色彩拼接起来的“水田衣”。至此,中国服饰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体系。从形制上来说,官服已经明确到可以用颜色和补子(胸前的绣花图案)指代官衔,如上海俚语中的“无啥花头”原意就是指没有什么官衔。一般男服都是“直缀”,即一种类似道袍的简单长衫,简单的服饰外形将男性的社会意义定义在“理性”。从寓意上来说,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形象比喻,而发展到非常繁复的抽象寓意。如谐音,画鱼以代“余”,磬代“庆”等。
中国服饰虽是平面的一块面料,但知情的人都知道,里面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是一本书,可以慢慢品,细细读,而远非一种单纯的视觉艺术,成为神秘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选自2006年12月号《森林与人类》,有删节
16.对唐朝及宋明服饰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唐朝女子服饰开放,华贵和宽大,体现出一个强盛民族的自信心。
B.宋朝服饰美学更趋向纤弱,拘谨,受程朱理学的影响颇深。
C.宋明的官服制度更为严格,从形制上说已经明确到可以用颜色和补子(胸前的绣花图案)指代官衔。
D.明代的民间服饰异彩纷呈,多了些市井之趣,“水田衣”就很能体现这个特点。
C(“从形制上……”应属于明代官员服饰而非“宋明”)
17.下列说法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B
A.中国的服饰其实有着自己的传统,早在7000年前就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B.西周时期等级制度逐步确立,与之相适应产生了完整的冠服制度,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影响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C.汉装自身显著的特点成熟于汉,至宋明仍保留其鲜明的特征,整体风格含蓄柔静,随和典雅,体现出民族自觉意识的觉醒及宽广博大的胸怀。
D.鲁迅《故事新编》中的记载,形象地写出了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对服饰的看法,体现出地主阶级世袭门阀贵族意识的崛起。
B(A项并非“在7000年前”形成特色,C项未能体现出“宽广博大的胸怀”,D项体现出的是“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而不是“贵族意识”的崛起)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题目。
我的早年生活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由于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使我能有机会进入哈罗公学学习。结果,我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获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此类的辉煌的学科,我则被看作是个只会学英语的笨学生。我只管把一般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牢记在心——这是光荣的事情。几年以后,当我的那些因创作优美的拉丁文诗歌和辛辣的希腊讽刺诗而获奖成名的同学,不得不靠普通的英语来谋生或者开拓事业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比他们差。自然我倾向让孩子们学习英语。我会首先让他们都学英语,然后再让聪明些的孩子们学习拉丁语作为一种荣耀,学习希腊语作为一种享受。但只有一件事我会强迫他们去做,那就是不能不懂英语。
我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就我在学校的名次来看,这次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因为许多名次在我前面的人都失败了。我也是碰巧遇到了好运——在考试中,将要凭记忆绘一张某个国家的地图。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将地球仪上所有国家的名字都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然后从中抽出了写有“新西兰”国名的纸条。接着我就大用其功,将这个国家的地理状况记得滚瓜烂熟。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我开始了军旅生涯。这个选择完全是由于我收集玩具锡兵的结果。我有近1500个锡兵,组织得像一个步兵师,还下辖一个骑兵旅。我弟弟杰克统领的则是“敌军”。但是我们制定了条约,不许他发展炮兵。这非常重要!
一天,父亲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正式的视察。所有的“部队”都整装待发。父亲敏锐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威慑力。他花了20分钟的时间来研究“部队”的阵容。最后他问我想不想当个军人。我想统领一支部队一定很光彩,所以我马上回答:“想!”现在,我的话被当真了。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不管怎样,小锡兵改变了我的生活志向,从那时起,我的希望就是考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再后来,就是学军事专业的各项技能。至于别的事情,那只有靠自己去探索、实践和学习了。
(节选自《丘吉尔自传》) 补充介绍:温斯顿·丘吉尔()英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为了弥补从小书本知识的不足,战争期间,他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1940年,他临危受命,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保卫英伦三岛,与美苏结盟,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953年,“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8.“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3分)
因为考的总是小丘吉尔最不喜欢的科目(1分),不知道的内容(1分),使得他场场考试,场场失败。(1分)
19.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结合原文和“补充介绍”,分条简述你从中受到的启发。(3分)
①要自信,不自卑。丘吉尔说每个人都是昆虫,而自己是萤火虫,就是相信自己与他人只有个性差异,没有智力上的本质差别。即使在考试成绩全校最差的情况下也充满自信,发现、发展自己的长处。
②善于分清主次,把握事物本质。丘吉尔对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母语的主次地位有清醒的认识,他学习、运用母语的能力得到很完善的发展。
③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努力学习和奋斗。丘吉尔对历史、文学、军事等方面感兴趣,最终在这些方面成就颇丰。
④要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如丘吉尔在战争期间,广泛阅读了历史、哲学、宗教和经济方面的著作,以弥补自己书本知识的不足。
(每答1点给1分,要点结合原文才给分,答出3点给3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3分)
20.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有用词不当和不够简洁的毛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分)
信息、教育、知识是知识经济时期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新的资源,关于信息、教育、
知识三大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程度将在根本上决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质量。
答:把“信息、教育、知识”改为“这”,把“在”改为“从”,去掉“关于”或者将“关于”改为“对”。 (每答1点给1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座号__________考试号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丘吉尔中英文介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