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在吊车推土机工地干活 干活手腕处被切到了 大筋 老板说陪三万块钱 对吗

[转载]韩美林
韩美林先生出生于日,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天才造型艺术家,在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乃至写作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大至气势磅礴,小到洞察精微,艺术风格独到,个性特征鲜明,尤其致力于汲取中国两汉以前文化和民间艺术精髓,并体现为具有现代审美理念和国际通行语汇的艺术作品,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艺术实践者和开拓者。
“我這30年…”——韓美林訪談
坐在我面前的這位老人,正嬉笑著,眼神清澈地似有一汪水,人家說他是喝趵突泉水長大的,所以什麼都敢講。因為這個,文革裡,他差點被打成殘廢,很受傷;文革后的30年裡,他爬起來,受重用。改革開放的風雲跌宕裡,他不再甘為外物牽絆,躲進小樓,揮洒使盡壓抑了數十年的力量,瘋狂地創作著,時常工作18個小時以上,最多的時候一天就創作200幅作品,終於成就為享譽中外的藝術家。
就像現在,你跟他面對面坐著,眼對眼神色交換,你發覺不到他半生所經歷的辛苦遭遇,他臉上全是爛漫無邪的笑,就像人家說他赤杖珙B童,所有滄桑全付笑談之中。
文革后期,我躲在30度安全角裡
我當時展出的主要就是一些小動物畫,小狗子、小貓兒什麼的。其實,當時這個展覽也有壓力,因為文革時期都是宣傳畫,但是我不怕啊!文革我蹲過監獄。這個展覽之后,美術界開始探討藝術的形式美問題,等於是一個轉折,從政治到人情味。
記者:文革時期,藝術的形式美問題被劃為“禁區”。改革開放之初,掀起美術界變革的標志性事件就是一場關於形式美的大討論。我注意到1979年5月的《美術》刊文談您和動物畫,指出您作品中的形式美。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
韓美林:1979年6月,我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展覽,這是文革后,繼黃永玉之后的第二個個人畫展。我當時展出的主要就是一些小動物畫,小狗子、小貓兒什麼的。其實,當時這個展覽也有壓力,因為文革時期都是宣傳畫,但是我不怕啊!文革我蹲過監獄。這個展覽之后,美術界開始探討藝術的形式美問題,等於是一個轉折,從政治到人情味。我把小熊貓畫成孩子,把小老虎畫成小孩兒,這不挺好的嗎?文革后期我就開始畫這些,反正這些也上不了綱。
我這些作品一出來,老百姓們特別喜歡。為什麼特別轟動?我首先抓住了人類,抓住了地球上最大的東西就是愛。把動物都看成孩子,這就是一種愛的轉化呀,從愛這兒發動大家、倡導大家愛吧!
記者:1979年,您的關系還留在安徽,但就進京在中國美術館召開個展了?
韓美林:當時的中國美協主席華君武他們請我出山,當時華君武也沒有辦個展。我能在中國美術館辦個展,與當時中國美協領導人吳作人等也有關系,吳作人真是支持我啊,劉開渠、丁井文這一幫領導幫了我,中國美協當時給我開這個展覽會也是一種解放思想。因為文革十年,中國人民的思想一直是這麼禁錮,像緊箍咒一樣箍著,他們一看,文革后期還有韓美林這些作品這麼鮮活,充滿著愛。
記者:文革后期,從監獄放出來時您已過了而立之年,如何在短短幾年后就做到藝術上的一鳴驚人?
韓美林:關著我的5年,我也沒有歇著,我是個有一滴水就能活的人……天天我就用一根筷子沾著水在破褲子上畫畫,光褲子上磨出的補丁就換了上百塊。放出來以后,我就開始了新的試驗,我先在硬紙上用底紋筆刷上一層水,趁水沒干的時候著墨,我后來發現,墨色會借著水勢在紙上滲透,有那麼一種“暈染”的效果,這樣反復試驗出來的小動物都毛茸茸的,鮮活活的。當時我畫了一幅《患難小友》,不少人都說很喜歡。文革剛開始的時候,我被下放到淮南瓷廠勞改,在最苦悶的時候碰上一隻卷毛小狗“二黑”,那時這條“二黑”很臟很瘦,我喂了它一大塊肉。之后,“二黑”天天跟著我,我哭它也哭,我進高溫窯洞燒瓷器,“二黑”熱得四個小爪子輪流換著著地,也不出來就在裡頭跟著我。文革裡頭,我被扣上了現行反革命的帽子,除了它沒人肯理我,后來被武斗隊一頓拳打腳踢,誰知“二黑”突然就從人群裡躥過來,搖著尾巴伸出舌頭舔我。那時候,我妻離子散、被打折了腿、挑斷了右手筋,我都沒哭,但是這隻“二黑”對我的感情,讓我一下子就哭了出來。誰知道那些武斗隊的人多狠?一棍子就狠狠打在“二黑”身上,打斷了它的脊骨,直到我被抓進了監獄,才聽說“二黑”不吃不喝,苦叫了三天才死。現在想想,在最黑暗的時期人家都不理我,政審完了,我從監獄裡放出來,斗我的人也進了監獄,沒有人斗我了,我就趁這個時機猛攻藝術。那種感覺就像個炸彈一樣,有30度的安全角,我就躲在安全角裡邊,等於說文革最后那幾年你就算再“炸”,我那裡是個安全角,我如飢似渴地看書。
記者:聽說您前幾年的集大成之作《天書》,就起步於文革后的那幾年?
韓美林:文革最高潮的時候,有一天,我帶著兩個侄子去逛街,回來順路進了古舊書店,我一眼就看到了《六書分類》四個大字,它就像對我擠眉弄眼的老朋友,我激動得直哆嗦,讓服務員趕緊拿過來,急不可待的還沒翻一頁就渾身發冷、發抖,趴在書上哭起來,那時候我剛剛出獄,什麼也不怕了,甩掉兩個拐杖將書抱了起來。那時候,我妻離子散、人陷低谷,卻好像看到了曙光。
文革最后的那幾年,我開始四處收集中國的古文字,我走遍全國,后來干脆每年例行的大篷車走南闖北,專門去那些深山老林、黃土沙海。我去了賀蘭山、卓姿山、陰山、黑山,還有雲南滄源、元江和當時尚在戰火之中的麻栗坡,僅是雲南之行就走了一萬多公裡。我還帶著我的學生,發動一幫小孩兒跟著我。我說,咱們到古窯址去啊,給他們點好吃的就跟我走,我打個旗子,后邊跟一串孩子,文革后期就沒人管我了,你說我抄古文字能犯什麼罪呢?
我們到上海郊外的一些考古工地去找碎瓦片,小孩兒的嘴啊在那咕嚕著塊糖,翻那些碎陶片給我看,我就抄下來,一直積累著。十七八年的時間裡我都沒有碰女人,因為誰也不敢給我介紹,我是個反革命。所以就死了心地做學問,做到心無旁颉=洑v了苦難,但作品不是苦難而是樂觀的,我這麼些作品裡沒有一件是悲觀訴苦的。決不訴苦,這就是要做到天時地利人和,缺少哪一樣也不行。
當然,《天書》最后的成功還是得益於啟功老先生的點撥。20多年前,我在香港碰到啟功,他看到我本子上到處抄來的古文字,說我“簡直是在辦收容所”,鼓勵我用書法的形式寫下來。此后20多年裡,我就下定決心,到處尋訪這些無家可歸的古文字,到了賀蘭山、桌子山、黑山,還有雲南滄源、元江等地,收集了3萬多的古文字,才終於寫成了《天書》。但是還沒有出完,我准備出《天書》的下半集和中國古文字大典,這工程可是太浩大了,起碼得一二百人的一個大工程。我准備做成一個古文字大典,可能有30本到35本,是一部汗牛充棟的作品,我對這個著魔了,必須一直弄下去。
我提倡“解禁”鄧麗君
從美國回來后,我就寫了個內參,說到鄧麗君的問題,因為鄧麗君就是一個標志,她唱的歌,得到成千上萬人的喜愛,為什麼我們非要禁止她唱呢?后來,胡耀邦親自對解禁鄧麗君作了批示。
記者:改革開放之初,標志藝術領域一個巨大轉變的事件就是,羅中立的《父親》在爭議聲中奪得了全國青年美展的大獎,您當時在中國美術館的小動物畫也引發轟動,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韓美林:1979年我那批小動物畫出來以后,算是美術界當時轉折中的一筆,美術不再描繪政治的臉譜,而是表現人情味。表面上我畫的是動物,其實我畫的是人,它們都是有人的感情和語言的。比如,我畫的捅馬蜂窩的小熊,就題上字《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對那正在撒歡的小牛,我題字是《心底一汪清水》……
別小看這些動物畫,文革后那些年裡我就天天琢磨和試驗著,才得出來這麼一套絕招。為了讓畫歷年久不褪色,我在調色時想盡了各種辦法,我配上醬油、茶水、白怠⒕凭,甚至是西瓜汁、石榴水,總之,能想到的辦法我都實驗了一遍。
我這個展覽展出了21天,幾乎每天參觀的人數上萬,還有不少港澳台、美國、歐洲的朋友也來看,有那麼一股“韓美林熱”。第二年(1980年),我的展覽就辦到了美國紐約,是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在美國舉辦個展的華人藝術家,舉辦的地點就是紐約最高的摩天大廈世貿中心,那好像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中國人在世貿中心開辦畫展。那個展覽很大很大,整整一層都給了我們,好幾千平方米。
記者:中國美協當時為何選中了您的畫展到紐約?
韓美林:是一位名叫查爾斯·亞班斯的美國人選中的。因為在美國人看來,文革時中國的不少藝術都冷冰冰的,嚇唬孩子。看了我畫的小動物,激動得不得了。我的展覽第一站是美國紐約,展覽選在國慶的前一天9月30日舉行,地點是在世貿中心第二層,有一馬蹄形的畫廊,在辦了我的展覽后,這個畫廊改名為“長城之窗”。那時候文革剛剛結束,作為在美國第一個舉辦畫展的新中國的畫家,受到了特別多關注,看展覽的人有的干脆穿上印有“中國”字樣的外衣,還有人特意穿著中國京劇的戲服來看的。
展覽開幕那天,有一位70多歲的女華僑看了我腕上被挑斷筋后留下的傷疤,淚珠子就“啪嗒啪嗒”掉在我的手腕上。一位美國老人看完畫展后,悄悄地走到我跟前說:“我喜歡打獵,我家裡有一支獵槍,可我看了你畫的小動物這麼善良、可愛,我發誓我不再打獵了!”最熱情的還是那些美國華僑,記得有一位老華僑站在我的《駿馬圖》前站著不走,那幅畫我題了唐代詩人李賀的一句詩:“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后來,老華僑竟然看得流淚了,他跟我說那幅畫道出了海外華人們希望祖國強盛的那種心聲。
記者:改革開放之初,到美國巡展一圈,感受肯定特別強烈。
韓美林:對。1980年回國后,我受中國青年報的邀請作了一個演講,之后發表了一篇文章是《祖國啊,你快快富強起來吧》。文革剛結束,整個社會還是一種封閉的狀態,那個時候是想開放還不敢開放,到美國走了一圈后長了見識,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祖國啊,你快快強大起來吧,無論如何都不要再搞斗爭了。從美國回來后,我就寫了個內參,說到鄧麗君的問題,因為鄧麗君就是一個標志,她唱的歌,得到成千上萬人的喜愛,為什麼我們非要禁止她唱呢?后來,胡耀邦親自對解禁鄧麗君作了批示。
美國還有許多方面當時給我的震動很大,不光是他們的高樓大廈,而是美國人那種先進的意識。比如當時我參觀了美國的報社,12個版的《華僑日報》連主編算起來也隻有8個人,《北美日報》也隻有8個人,我們當時的《人民日報》也是8個版,可是我們的報社養了多少個人?當時我的報告就講了這些差距,講了一種我們必須開放、要跟別人學的觀點,結果背地裡有人告我,一直告到胡耀邦那去,說我是“走資派”,等等,據說其中就有某省的高層領導都告上來了。胡耀邦轉給了當時在國務院任副總理的萬裡,說人家都告上來了,說韓美林污蔑社會主義,到處“放毒”。結果還是萬裡替我說了話:韓美林啊,韓美林很愛國的,他說話我知道,有口無心。改革開放初期那段時間,安徽、山東、河北等省的一些共青團組織紛紛邀請我去作訪美報告,后來萬裡的夫人就隔三岔五地跟我說,韓美林,又有人告你了,老萬替你說的話,幫你把這些暗箭都擋了回去。
記者:您覺得現在回頭看改革開放之初那段時間,您是怎麼抓住了那個時代給予的機遇?
韓美林:我靠的不是機遇。
2006年我得了一個“中國十大才智人物”獎,最近還得了一個“中國十大魅力英才”,當時訪問我跟馬雲的時候,問到了這個問題。我們幾乎是同時說的:其實,我們當時也沒有想著抓住什麼,就是低頭做學問(馬雲說是低頭搞他的事業),沒想到一抬頭已經走向世界了。一句話就是,低頭拉車。
1985年,我才從安徽調回北京,但並不是直接調回中央美院,不是調回美協,而是去了作協。回京以后,我當了8年的文友出租汽車公司的負責人,什麼汽車也不讓我碰,坐都不讓我坐,那就是作協開的一個服務公司,總之就是“窩囊”我。所以去年開兩會,我坐在作協的主席台上,他們還懷疑韓美林是不是坐錯地兒了。
我一輩子搞美術,我連個三等獎都沒得過,連個銅牌都沒得過,評選美術界300強裡都沒有我。我很長時間身份都不在美術圈,藝術圈裡有人背地裡罵我,說我不是雕塑畢業的去搞雕塑……不過這些都不能影響我,我就是一直畫畫、搞藝術。掙錢的事、從政的事我都不去想,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就把許多人甩在身后了。
萬千流派獨選“土”
80年代,我出國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人的那種文化自卑感該割除了。但我也曾一個人站在我的雕塑老虎背上,在大雨裡哭著喊:“我報國無門啊!”
記者:80年代有一個出國熱,特別是藝術圈裡許多人出國。記得當時陳丹青到紐約求學時感到恐慌,說自己原來在國內學的東西落伍了,不知自己的藝術如何繼續。
韓美林:我跟陳丹青走的不是一條路,我是水墨,他是油畫。我當時出國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人的那種文化自卑感該割除了。
我走在美國紐約的第五大道上,我住的聖特雷斯最高級的賓館,我那一個房間就80多平方米,我感覺自己很厲害了。但當時有那麼一些先去美國的中國人看到你以后,根本不願意理你,還說什麼:“你怎麼也來了?”我們到飯店吃飯,他們也不和我們說中國話,偏要說英文。
前不久,我在中華海外聯誼會上就說,我們中國人真的應該團結,為什麼中國人一出去就喜歡內訌、揭自己的短?那天陳香梅不是說了嗎,如果按照美國人口比例來算的話,華人起碼該有2個以上的議員,但到現在美國沒有華人議員,為什麼?
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問題上,我絕對是站在中華傳統文化這兒,我也學過西畫,我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都是學西方的東西,石膏、素描等西畫基礎相當結實了,你看我那人體,他們學西畫的也不一定比我強啊?但我所受的傳統文化的滋養太深了,我5歲就開始寫毛筆字,6歲就開始畫畫,我們小學教育不是光孔子、庄子,四年級就讀《古文觀止》。雖然我讀的是洋學堂,但小學二年級老師就跟我們講老子的《道德經》……也不光是我,傳統文化的滋養很早就扎進了我們那一代人的腦子裡,最后蓋過了西方藝術對我們的影響。
記者:喧囂一時的85’美術新潮引進了各種西方思潮,您當時在做什麼?
韓美林:那時候我在天津搞我的藝術。什麼所謂的解構主義、同步主義、精確主義、輻射主義、旋渦主義……我聽到過。但這與生活裡叫李秀芬、張德貴、王仁發一樣,怎麼也逃不出畫畫兩個字。我很時尚,但我絕對不時髦,那些所謂的先鋒頭銜無非就是一種變相炒作。反過來,你見過齊白石說自己是先鋒嗎?你見過畢加索炒作嗎?梵高都餓得那個樣子了,人家也沒炒作啊,對不對?好比說行為藝術,有人從血淋淋的牛肚子裡赤身裸體地鑽出來,有人端一盆水當眾洗腳,怎麼做那是你的自由,但如果把這也當成藝術,那就是嘩眾取寵、玷污藝術了。大庭廣眾放一槍就算是美術?就算雕塑?美其名曰:“行為藝術”。中國有,外國有,無非都是嘩眾取寵。
炒作我絕不跟風,我幾乎不賣字畫。當年我陸陸續續作了許多城市雕塑出來,你見過韓美林拿出一張照片、弄出來大肆炒作嗎?不炒!我在很多場合說過一句話,算做我藝術上的“座右銘”:藝術上有萬千流派,那就選一個“土”,土亦是洋,亦是時尚,亦是世界水平。
我們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現在168年了,但我們還沒有完全走出這個低谷,走出那種弱勢的身份,我們自己糟蹋自己,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而且否定我們的傳統,幾千年的傳統否定,打倒一切,否定一切,所以我們必須自己從這個泥坑裡爬出來,我一直認為,這是我藝術的起點。
記者: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市場經濟大潮,美院的教授都出去賺錢了,有的甚至去搞裝修,那段時間您在做什麼?
韓美林:1989年,中國美協決定成立一個“韓美林工作室”,這也是全國美協迄今為止,唯一一個以藝術家名字領銜的工作室,當時工作室設立的主旨就是為國家闖一條自負盈虧、藝術家自己養活自己、自己壯大自己的路子。當年,工作室接到的第一宗雕塑大活兒,就是大連開發區的城市雕塑“馬雕”,其實雕塑家既是藝術家,又要是精通建構學、力學、材料學的專家。最初,我先做了一個8米高瓷馬的模型,然后請沈陽某工藝美術公司按放大后的原樣鍛銅,這尊“天馬”成功后,我又為大連老虎灘創作了6隻老虎組成的群雕,全長36米、高8米,堪稱當時中國第一。
但要知道,當年做城市雕塑還是新鮮事兒,人們腦子裡隻有紀念碑,還一時難以接受這種藝術化的動物雕塑。建成之后就有人說,建“一群黃鼠狼”干什麼?等於糟蹋錢,甚至有人揚言要拆掉它……當時你不知道我是什麼心情,我一個人站在老虎背上在大雨裡哭著喊“我報國無門”啊!
記者:80年代末的啟蒙文化潮流中,人們的文化生活水平,人們的追求、愛好、觀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您1988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第二次藝術大展。當時的情況怎樣?
韓美林:從1979年到2001年的22年裡,我大概在中國美術館先后舉辦過5次展覽,算是見証了不同的社會文化階段。1988年那一次,十年中人們的文化生活觀念變化最顯著,我的藝術上變化也非常大。從第一次展覽的小動物畫,到第二次展覽的400多件作品,包羅萬象,有繪畫、雕塑、陶瓷、書法、絨繡、印染、草編和玻璃制品,有了一個質的變化。
2001年我在中國美術館的第五次個人展覽,開幕那天,觀眾過萬人,3000多件藝術精品佔據了中國美術館的11個展廳,算是中國美術館當時規模最大的藝術家個人作品展。
我韓美林有一句名言:羞辱就是我的動力。80年代我的小動物畫風靡海內外時,有人說我“韓美林就會畫豆腐干式的畫”,當時我下決心主攻大型畫作與雕塑,“八龍圖”挂進了人民大會堂;后來,我又聽到有人罵“韓美林隻會畫畫兒,不會寫字兒”,我就扎下頭去練書法、寫大篆,最后不是寫成了《天書》嗎?
沈從文那代大師們的感召力沒有了
一個畫家就是做學問的,他好不好,歷史會給他評價的,觀眾、人民自有分說。硬捧有用嗎?你看一些唱歌的和一些演員,捧了半天他還是不行,不行就是不行,對不對啊?現在畫壇也是這樣,彼此相互吹捧,說你是大師我是大師,誰才是真正的大師啊?歷史說了才算。
記者:新世紀之際,藝術品自身遭遇市場化問題,有了天價藝術品,您怎麼看待?
韓美林:我的畫很少拿出來拍賣。因為市場裡太多炒作了,這裡頭既有拍賣行的需要,又有暴發戶、沒文化的客戶的需要,也有一些畫家想求名又求利的需要。因此我決不跟著走,我有我的看法,一個畫家就是做學問的,他好不好,歷史會給他評價的,觀眾、人民自有分說。硬捧有用嗎?你看一些唱歌的和一些演員,捧了半天他還是不行,不行就是不行,對不對啊?現在畫壇也是這樣,彼此相互吹捧,說你是大師我是大師,誰才是真正的大師啊?歷史說了才算。
記者:注意到您2005年曾經進行過一場“藝術打假”。
韓美林:實際上來說不光是為我,是為了我們美術界。他們已經賣了我好幾百張畫了,都是假的。我畫畫不重復,很珍惜自己的作品,一般不會拿出去賣。但最后這事情也不了了之,因為我們在轉型時期,許多制度仍不健全,什麼渣滓都會出來,就像韓美林工作室不能登記法人一樣……
記者:這兩年藝術界炒得比較火熱的話題是陳丹青對於美術學院教育的批評,您似乎也多次批評過美術教育的問題?
韓美林:我說咱們教育是個關鍵,“教育產業化”這五個字該絕。
就我的經歷來說,我是1955年進中央美院的,那時候還有很多老先生。現在藝術家想著賺錢的多,那時候的老師絕對不像現在。1956年我就認識沈從文了,他帶我們到故宮裡邊去看金花紙,從那以后就經常聯系,對沈從文有了很多了解。直到后來沈從文在“文革”中遭難,遭難出來后我是第一個去看望他的,他當時住在東堂子胡同,他跟我說:“我最冤枉的就是說我罵魯迅,其實我根本就沒罵過魯迅。”他說魯迅這個人喜歡找自己內部人批評,沈從文有點不喜歡這樣,於是起了爭執。
最后那段日子,沈從文在床上跟我聊天,他的床上都是書,他看到我激動得不得了,他給我熬牛奶喝,他說你喝不到,他就去給我熱牛奶,然后兩人講著講著就忘情了,牛奶就煮糊了……那時候的大學裡,老師對學生都有一種人格、精神上的感召。
記者:北京奧邥之后,中國以大國形象崛起,您覺得什麼樣的中國文化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韓美林:肯定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不是798的那種(雖然我幾次保護過他們)。因為藝術最重要、最強調的是個性、獨立性和民族性。科技、民主、法制,甚至宗教都可以世界化,但藝術要強調個性。借鑒可以,取代不行。藝術可不能世界大同,藝術世界大同之日就是藝術沒落之時、藝術走向死亡之時,因為大家都看一樣的畫、一樣的作品,這不是人類,這更不是有文化的人類。
前幾年美術界流行古代高髻的仕女,她們細細的身子,長長的水袖,身上軟得有七八個彎。這兩年又出現了粗粗的幾筆,大大的棉褲腿,另外一種干脆是“畢加索、米羅和達利派”……這種現象乍看起來是忽洋忽古,實際上這就是新的藝術形式難產、外來形式又少見多怪的非常困難時期。文化上曾經的禁錮,使一些人一看到外國的就拿來當新的,這是因為新鮮,盡管外國的某些形式早已過時。
文化教育、藝術教育成了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大課題,全國上百所美術院校,學的都是西洋模式,但是我們冷靜地想一想,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古國,怎麼就沒有一所中國民族、民間的美術學院和博物館呢?
說到廣東的文化,我覺得對於傳統文化保護得很好,也很少跟風去追什麼新潮。盡管表面上好像廣東的藝術市場沒有北京、上海那麼火,沒有那種把鐵片子一擰、繩子一繞就說是藝術品的人當上藝術圈老大的。我覺得在這方面,廣東沉得住氣,堅守住嶺南畫派的遺存,日后必有許多后起之秀。
來源:中華書畫名家網
韩美林新浪博客:
【一个韩美林】纪录片:
【韩美林国际宣传片】:
&韩美林讲座
“福娃之父”韩美林大师《天书》迎接2008奥运
作者:青松同志
2008年是奥运年,我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就是“福娃之父”韩美林大师送给我的《天书》。在书的扉页上有他的亲笔签名。
《天书》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在汉字越来越简化,书写被键盘代替的年代,韩老师用他的非凡的创造力,将甲骨、汉简、岩画、古陶文等他在平时学习,搜集古代文字或者符号过程中见过和记得的那些令人惊讶的“美”集大成的一次的展示。
我相信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的人,会在这本书里找到久违的感动和震慑。
著名作家冯骥才则称这是“一件中国书法史和艺术史前所未有的作品。在书法、绘画、文化以及文字史等诸多领域的非凡价值”。
第一次见到韩老师是在2000年的南宁,他做为嘉宾为金鸡奖最佳美术片颁奖。虽然已经是世界级的大师,他的笑容却如孩子般纯真。
后来渐渐看一些关于他的书,看他自己写的书,才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美术家,还是一名作家,他写的小说和散文都自成一派,文如其人,有深刻的智慧和情怀在其中。每次去他家做客,看到满屋里他的绘画,书法,设计的工艺品,都很羡慕他这样在精神上富足的人。尤其是他画的动物图,猴,鼠,鸡,熊猫,牛,都生动极了。1983年猪年的生肖邮票就是他设计。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还邀请了韩大师出席,也是邀请的我国唯一美术家。
最难忘的是韩大师把他资助的失学儿童集体接到北京来做客的事情,那次孩子们除了去天安门长城,还到影协电影院看了一场《美丽的大脚》,倪萍杨亚洲的意外现身,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惊讶,而是开心。韩老师自己也因为想到少年时代的艰辛生活而潸然泪下。但是,对资助整个学校的孩子这件事情,并没有在媒体上做任何宣传,相当的低调。
每年春节都会收到韩老师的一份礼物。有时候是书,有时候是画。最难忘的是他送给我和小阳的一幅画,至今还挂在我的卧室里。
今年是我收到的礼物则是这本令人大开眼界《天书》,我觉得这同样是送给奥运的一份厚礼。奥运不仅仅是竞技,还是展示中华文明的一个大舞台。
今年是2008年,是鼠年。韩大师也是属鼠的。跟国家体操队保持着密切关系并担任顾问的韩大师自然也很忙碌。他会在鼠年即将到来之际送出什么样的祝福给中国的运动员,送给全球的华人呢?
我们都期待着。
韩老师和夫人周建萍在家中
-----------------------
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60、70年代曾下放安徽工作,最先在淮南陶瓷厂
(70年代中后又与安徽界首民间彩陶艺人卢山义(后被评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去世83岁)联手,对界首彩陶进行了挖掘、整理、创新,其间又创作出了一批以十二生肖彩陶盘为代表的彩陶艺术作品,70年代后期曾任安徽书画院副院长,平反后调任北京工作),在淮南陶瓷厂和界首彩陶厂工作其间,经他亲手设计的几十种神态各异、十分可爱的变形动物陶瓷艺术品以憨态可鞠、富有感情的形象为国内外大众所喜爱,在当时,这些珍贵的艺术藏品只是做为普通的陶瓷艺术商品在销售。他所塑造的各种变形动物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更使人爱不释手。无论是威猛的斗牛、顽皮的黑叶猴还是憨厚的骆驼、美丽的孔雀等无不栩栩如生,透出一种人情味和时代感,加之陶瓷工艺以陶釉、彩釉、无光釉、结晶釉等多种多样的造型特征更使大师的作品倍受人们所青睐,这些陶瓷工艺品曾出口香港、美国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家居装饰及雕塑爱好者收藏的佳品。八十年代以后,这些工艺品成为绝版产品(两厂均倒闭),存世数量十分有限,已成为藏家争相珍藏的艺术品。
工艺瓷〔艺术瓷〕
淮南工艺瓷生产始于1960年.产品有挂式-像,鸳鸯,小鸟,金鱼等,1961年底
停止生产."文化大革命"期间,批量生产-陶瓷塑像,-像章及少量动物瓷.1975年,工艺
瓷以变形动物瓷为主,产品有孔雀,黑熊等几十个品种,由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及其他工艺设计人员
1980年后,天津"泥人张"的后代及门生,安徽省轻工业厅美术专业人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等
美术工作者先后来厂设计多种艺术瓷品种,产品颇具规模,其中斗牛,黑叶猴,回头豹等20多个品
种已进入国际市场.这一时期淮南工艺瓷熔百家之长于一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工艺瓷
以夸张变形和线条流畅见长,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及现代雕塑艺术的特点.1986年,淮南瓷厂成立艺
术瓷厂,专门生产工艺美术瓷.同年7月,50多个品种参加了美国第45届环宇礼品展览会,产品先
后在芝加哥,纽约,波士顿,西雅图等城市巡回展出.1987年工艺瓷参加北京举办的全国名优产品
展评会,其中斗牛,回头豹,孔雀,木马4个品种被北京民族艺术博物馆收藏.至1988年,工艺瓷品种
有130多种,可分为以变形动物为主的工艺美术陈列瓷系列,台灯系列,花插系列,装饰画系列,奖
杯系列等6个品种系列.
斗牛:由著名美术家韩美林设计.造型突出牛角斗时的力感.线条洗练,传神.以棕黄釉装饰
成色丰富斑斓.1987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黑叶猴:由韩美林设计.造型写实与抽象相统一,线条高度概括,勾勒出猴子的顽皮有趣.多以
黑色无光釉装饰,成品表面近似陶质.1983年获轻工优秀新产品奖.
五头文具:由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王庆生设计.一套五件,由大笔洗,小笔洗,笔插,笔架,花插
组成.造型以线型为主,坯体表面饰以抽象古典人像及甲骨文浮雕.以紫红陶釉装饰,浑厚古朴
1985年获轻工业部设计奖.
1989年后,工艺瓷停止规模生产,瓷器科研所只是根据订货而少量生产.
韩美林的悲喜人生
时间:日08:34  来源: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鲁豫有约”精彩纪实
  他才华横溢,涉猎宽泛,名满天下。十六、七岁出书,是《绘画基本知识》,有雕塑、书法、绘画,所以很轰动,当时签名手都签破了。他性格透明,心直口快,政治运动中,饱经非人的折磨。
尽管人生几番波折,但生死之间又意外收获爱情。今年68岁的韩美林,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无论是画画,搞雕塑,还是写文章,做设计,也无论是紫砂陶艺,还是民间工艺,他都能样样拿得起来,且有不小的成就。
  21天苦战考进中央美院
  时至今日,出自韩美林之手的艺术作品,已经超过了一万件,而他的天赋,却是自小就已经显露。1936年12月,韩美林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一个贫民家庭,还是在小学时代,他画画的本领就已经赢得了周围人的羡慕。
  1948年,济南城解放了。那一年,13岁的韩美林就穿上军装,在一名解放军司令员的身边当上了勤务兵,2年后,由于部队减员,韩美林又转业回到了地方。1950年只有15岁的他,因为会画画,被安排到当地的一所小学成了一名美术老师,而讲台之下的学生们却和他年龄不相上下。尽管年纪小,韩美林出众的美术才华,还是很快就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鲁豫:当老师的时候只有15岁是吧?
  韩美林:是。第一堂课出场的时候就挺丢人的,我当时紧张得不得了,也没看见门槛子,上去就绊了个大跟头。
  鲁豫:当时韩老师因为出名很早,那么有才华,大家觉得这个小孩会有前途。有一个同事帮他介绍了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教他画画,还鼓励他考中央美院附中。这位老师把他的画直接寄到了中央美院,中央美院工艺美术系的一位教授,非常欣赏这位小伙子的才华,建议他直接投考中央美院,而此时,距离考试只有短短的21天了,时间很少您怎么办?
  韩美林:拼命学啊。我记忆力很好,最后考得是挺顺利的,但考完以后,刚出了门眼睛就瞎了。因为天天开夜车,也不睡觉,体力支持不了了。我就到保定的姑姑家,一睡就睡了三天,就是光死睡啊。我姑姑是个转业军人,她们那的解放军医院帮我治疗,第六、七天就看得见了。
  鲁豫:后来那个通知书也到了,您终于进了中央美院。
  韩美林:接到通知书,我都不相信我考上了,半夜拉开灯看看是不是真的。
  结婚8天就被下放
  1955年秋天,18岁的韩美林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进入中央美院后,韩美林的绘画、设计的成绩都相当突出,因此,他被邀请给《北京日报》画插图,并开设了自己的专栏。毕业后,他被安排在中国工艺美术学院当助教。在整个青年时期,韩美林的艺术创作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在被许多艺术大家赏识的同时,已经过了25岁的韩美林,才真正开始谈起了恋爱。
  鲁豫:那么帅,又那么有才,事业那么早就有成,当时肯定很多人追您。
  韩美林:没有,那时候真是不敢谈恋爱。当小学老师的时候我才15岁,一个姓丁的女孩她13岁,我们彼此有好感,我看着她,她看着我,可连手都不敢拉的,但是没想到让我们校长看见了,对我很不客气。后来枪毙强奸妇女的犯人,也把我叫去,教训教训我,意思告诉我不准谈恋爱,谈恋爱就这个下场,吓得我们就不敢谈恋爱。最后二十七、八岁才开始谈恋爱。后来到工艺美术学校教书,有那么几个女学生跟她老师一起到我这儿来,我第一个爱人就是那个时候选中的。
  鲁豫:您当时谈多长时间以后结婚的。
  韩美林:一年多。结婚也就是8天吧,两个人就离开北京,到了安徽。这个时候整个政治气氛已经变得挺紧张。
  手筋挑断 脚骨踩碎
  1963年,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主要内容是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简称“四清运动”。当时,韩美林所在的轻工厅研究所,成为了安徽省“四清运动”的试点单位。平常待人实诚,又好说大实话的韩美林,自然成了这场政治风潮中的锁定目标。一场人为的政治斗争,不仅让同志朋友反目成仇,而且让夫妻离心离德,而韩美林所谓的反动言论,就包括攻击广交会和伟大领袖。
  鲁豫:当时您去了广交会说了什么?
  韩美林:那是六十年代困难的时候,我一毕业当老师了,带着些同学去布置广交会,那时候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因为我们布置那个食品馆,里面净糖啊,各种食品啊,半夜里我就号召我的学生偷糖去,回来以后躺在床上,偷着剥开以后一吃,错了,里边根本就没有糖,里面都是包的木头块。
  鲁豫:这个事您说了也成了罪状是吧?
  韩美林:是的。
  鲁豫:那这个时候家庭呢?您当时那个太太呢?
  韩美林:当时她跟我划清界线了。她不划清界线也不行,那个时候客观环境,她爸爸出身不好,是日本时期汉奸,被镇压的。我感到她跟我划清界线,也有她的道理。
  当时韩美林被发配到淮南的一个陶瓷厂,那时“四清运动”刚刚结束,人们的情绪有所松弛。韩美林被分配去烧陶瓷。这是个力气活,窑炉的温度高达1280度,车间的温度一般都在50度上下,如此环境之下,原本是拿画笔的韩美林,也不得不像拧紧的发条一样不停地干活。1966年,文化大革命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作为内定反革命分子,韩美林自己知道这一次肯定是在劫难逃。日,韩美林得到通知,厂里有事找他。
  韩美林:一群人把我推进到厂里边不到一二十米,把我踹得就跪在那儿,拿铁丝把我拧起来,又揍又打,结果后来就有一个人,掏出水果刀子来,照着我的右手一插,把这个筋挑断了。我这一辈子就指着这只手画画了,我也没有了。现在吃饭掉筷子、掉笔、掉小勺,这是经常的事。那时候我就很绝望了,我感到这下子我一辈子画不了画了。
  还有一个姓邬的,他把杠子放到我的腿肚子上,然后踩上两个人,还跺我的脚背,这个脚背6根骨头踩成40多块。
  鲁豫:那个时候人打人怎么会那么狠呢。精神上那种压力是什么样的?
  韩美林:谁也不敢接触我,可有个姓房的年轻小伙子,他一看我那么惨,趁大家呼口号的时候,他就上去用棍子把挂在我脖子上的石膏板给捣碎了,勒得我脖子直流血的牌子碎了,我一下子就解放了。他早有准备,拿那个香烟箱子给我写了一个牌子挂在我脖子上,那个多轻啊。我到现在都忘不了他。
  狱中生活:经历生与死的考验
  日,31岁的韩美林被公安局正式逮捕,罪名是反革命罪。随后,他被关押到位于淮南洞山100号的看守所里,失去人身自由。在监狱里,作为政治犯,韩美林承受了生命的极限考验。
  鲁豫:你当时到监狱里面肯定有一段时间情绪特别不好对吗?
  韩美林:才去的时候,我不想活了,我在进监狱以前就准备了安眠药,没想到同监的小偷检举了我,我被罚跪了一天一夜。我就从这20多个小时的罚跪中清醒了,我说我不能死。
  鲁豫:周围的人有没有被枪毙的?点到过您吗?
  韩美林:有。有一天半夜点到我,上来两个人就拧住我的胳膊绑上了,头套上了一个麻袋,把我带到了一个山上,拿脚一踹我就跪下了,我那时候脑子一片空白。当时我在中间,在我旁边有两个人,我当时感觉到我好歹要脱离人间苦海了。我正想前,一声枪响,旁边那人的血就喷了我一身,我听到第二声枪响,然后我就不知道了。
  鲁豫:您昏过去了?
  韩美林:昏过去了。后来又把我拉回来,大冬天拿着那个水枪给我冲身上的血。
  鲁豫:您当时在监狱里面怎么练画画?
  韩美林:在破布上画,用筷子练画。我发现我的手还可以用,这个腕子可以动,那就练吧。
  鲁豫:那您这破布从哪找来呢?
  韩美林:自己那破衣服一撕就多少块,还有人家走的时候,判了刑的褂子、裤子挺多的。
  鲁豫:您攒多少块破布啊?
  韩美林:最后估计差不多有三、四百块,四、五百块吧。
  第四次婚姻才找到真爱
  在监狱里的时候,第一次婚姻就正式地划了个句号。韩美林在监狱里面一共呆了四年零七个月。1972年36岁的韩美林无罪释放了。长期监狱生活,营养不良,此时,韩美林的体重只剩下72斤,但是,在精神上,韩美林却没有被压倒,他依旧在废寝忘食的画画,他画出来的人格化的小动物,自然活泼天真。1979年6月,韩美林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文革后继著名画家黄永玉之后的第二个个人画展。正是这次画展,使得韩美林一炮打响,开始享誉全国,而在这之后,16年没有接触过异性的韩美林,才又重新恋爱,并组织了家庭,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婚姻。
  鲁豫:还有人来帮您介绍女朋友?
  韩美林:其中有一个跟我谈恋爱,在厂里,她家里人对她不客气,要把我韩美林杀了。这的工人晚上几十个人保护我,最后这场恋爱就不了了之了。
  鲁豫:到什么时候才能再谈恋爱呢?
  韩美林:到了1979年吧,文工团里面一个舞蹈演员叫朱亚,朋友吕华堂帮介绍的,就是这样认识的,然后结婚了。
  1980年,43岁的韩美林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人,在美国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198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唯一以画家个人名字领衔的工作室———中国美协韩美林工作室成立,韩美林在世界各地的20多个国家先后举办过画展。许多朋友邀请他和家人定居国外,韩美林更愿意留在国内专心创作,但妻子则更希望去国外生活。在一次国际画展结束后,妻子去了法国,韩美林却独自返回了祖国,他的家庭生活再起波澜,家庭无奈地解体了,韩美林带着7岁的小女儿,开始了父女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
  韩美林的第三次婚姻,也只维持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不得不宣告结束了。
  后来谢晋导演介绍韩美林认识周建萍,她当时是浙江电影家协会的副主席兼秘书长。韩美林比她大28岁,但他俩之间似乎没有“代沟”,他们一见如故,挺谈得来。
  2001年1月韩美林突然心脏病发作,要动手术。上了手术台的韩美林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有刚巧来北京看病的周建萍,等在手术室的外边。就在韩美林生死未卜的时候,是周建萍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在周建萍的精心照顾下,韩美林闯过了生死关,他们在共同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后,彼此深深地相爱了。
  鲁豫:听说当时动那个手术,是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
  韩美林:是,就是醒了以后也有可能瘫痪或者是植物人。当时医生跟周建萍也是这样说的,说也可能记忆力全部失去了。
  鲁豫:我听说当时周建萍给您做了一碗东西,来试试您是不是还清醒。
  韩美林:第三天周建萍化装成护士,拿了一碗我们济南叫甜沫的,她就给我喝,她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我说甜沫,哇,她一下子高兴得甭提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她都在伺候我,等白天有人替班了,她再休息一会。
  因为周建萍照顾得好,也因为韩老师本来就生命力很旺盛,他恢复得很快。出院以后几个月,就在中国美术馆开了一个很大的艺术展。在那次展览会上他宣布了一个天大的喜讯:今天我和周建萍同志结婚了。
------------------
韩美林的命运交响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中国画坛,群星烁烁,韩美林便是其中佼佼者,他,以其造型的功底,线条的炉火纯青,书法的先导,更以他对中华民族拳拳的挚爱之心,创作出了数以万件的优秀作品,他,水墨画大胆夸张;中国画,勾线泼墨、装饰性的画法兼施并用;工艺陶瓷,妙在像与不像之间;人物肖像速写,既速又神,书籍装帧设计、书法、篆刻,都有他自己的特色,具有难以模仿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丁聪先生说: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是匠人,不能总画那几幅画,今天起这么个名,明天起那么个名。艺术家就要不断求变,求新,永不封闭,永不重复。作人不投机,搞艺术不取巧。韩美林正是这样的真正艺术家。
  司马迁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填充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凡了解美林过去遭遇的人,凡了解韩美林艰苦备尝,九死一生,然而仍锲而不舍,百折不回的人,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林,正如背负着巨石的奴隶,一步一步艰难地攀登艺术的峰巅,在这种奴隶般的劳动中,变成了天才,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高度中,望尽了天涯路,才成了艺术的大师。
  三次展览会,三个里程碑
  六尺零六寸长的牢房晨,经常关上十四五个人,每个人只有八寸长的地盘。每天5时起床,除了看毛选外,不许看任何书报。时时刻刻要直挺挺地坐着,一被发现说话或有所活动就要遭到体罚,被罚得“鬼器狼嚎”。一碰到杀人的日子,早上4点就拉铃,用几个高音喇叭同时放样板戏,然后,凶神恶煞般的刽子手就进来拉人:“你!”“你!”“你!”惊天动地的哭叫,随着是一排慑人魂魄的枪声……
  一分钟又一分钟,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韩美林直挺挺地坐在他那八寸长的地盘上,眼睁睁地看着。他,正当年轻有为,该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被人诬陷出卖,被投入这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安徽最大的监狱。
  记忆与想象是那样美好,却总是那样飘缈,那样瞬息即逝。于是,在同狱难友的掩护下,韩美林设法留下一截筷子头,在自己的大腿上作起画来,练笔,练他那被自称“无产阶级革命派”们惨无人道地勒断了筋的手腕,画一切他可以看见的、记忆里的、想象中的形象。画呀、画呀,裤子很快就画破了,他就拆下别的衣物补一补,等一切可拆的都拆光了,难友们就从自己衣裤上撕下破布送给他,……4年中,韩美林的“裤桌”上的补丁竟有400块之多……
  4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终于结束了。他走出监狱的大门,咫尺之间,似乎完全两个不同的天地,四堵高墙之内暗无天日,而高墙之外,阳光灿烂,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韩美林那时看来,满街能走动的人都是幸福的。他低头看看蚂蚁,也是满目生趣;抬头望望小鸟,更觉得浑身洋溢起欢乐。于是他把小羊、小鸡、小狗、小马甚至小蛇、小虎、小鼠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这时期,他笔下涌现了一大批十分可爱、造型别致的小动物形象。他把生命的喜悦,自由的可贵,未泯的童心倾注到作品里,呼唤着爱心,让人们感到这个世界除去残酷的斗争之外,还有爱和友情。
  “四人帮”被粉碎后,韩美林更是以加倍的热情从事他所深爱的中国画创作。大约画了一万多张以后,他说:“我才有了把握,要笔下小动物的毛有多长就多长,多短就多短,多茸就多茸,……我常常半夜半夜的披衣坐着,一张张比较它们的效果,这时,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什么伤痕,什么痛苦,什么凌辱、饥饿、寒冷……一切都不存在了,有的只有画和我,我和画,有时候,甚至连我自己也不存在了……”
  1979年4月,当时只有41岁的韩美林,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在首都的第一次个人展览会。他用他那创伤未愈的手,流着泪、流着血,画出的是给人们带来温暖、春风、友爱的小马、小鸟,腾翅欲飞的鹰,身穿花衣的斑马,善良可爱的狐狸……,在首都这个人才济济的艺术中心,韩美林的画展立刻引起了轰动。原定展期10天,由于观众太多,只得连续两次延长。一天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小男孩和他妹妹随父母来看画展,到了闭馆时间,他们就是不肯离开,非要把那几幅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画拿走不可。他们的父母没有办法,幸好韩美林来,给两个孩子每人画了一幅,才算了事。
  他的画,特别是动物画,独树一帜。可以说是亦中亦西,非中非西。这是融合了各种营养之后美的创造。他画的狐狸,那种毛茸茸的真实感,栩栩如生,这是运用画纸、水分和墨晕达到的奇妙效果,既有西洋画的真实美感,但不是追求细节的逼真,又有中国画抽象变形之美。他运用色彩,既有中国画的洗炼和水墨气氛,又有西洋画的平面层次和造型色彩。既不同于外国的,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它是属于中国现代的,画面上流淌着强烈的活生生的生活气息。
  一位著名的画家、评论家说:“韩美林善于融汇各种造型艺术之长。他从民族的、民间的、东洋的、西洋的、古典的、现代的艺术中吸取营养,更重要的是他能用自己独立的艺术语言,别出心裁地创造艺术形象。他的画手段高明,而面貌平易,作到了雅俗共赏。他作画时,情绪激越,一挥而就,他用笔传神而洗炼,用色丰富而典雅。”
韩美林开始作画就有大家气慨。看他作画,他的手指挥着画笔,没有一个动作是多余的,甚至手指也参加作画,手法的神速难以置信,如同魔术一般。他画面上的形象组合,高低横斜,曲直细粗、淡浓等等,不是靠造作,而是靠智力与眼力的巧妙结合,他手下的动物,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千姿百态,但都是美的创造。
  这不是瞬息而逝的美妙灵感,而是长期刻苦的训练,长期的细致、敏锐观察的结果。要想使心手相应,美感丛生,丰致秀丽,飘逸潇洒,有形有势,有拱有立,有秋有韵,没有长期的功夫是不行的,而韩美林不仅长期,而且是用生命进行创作的。
  1980年9月,韩美林携带着他200余件作品,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举办画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中国画家的美举办的画展。随后,他又到美国21个城市巡回展出,一时间在美国民间掀起了“韩美林热”,每天参观画展者达万人,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广播,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曼哈顿区宣布那年的10月1日为“韩美林日”,圣地亚哥等城市的市长向他赠送了金钥匙,有人称他是“中国的毕加索”。一位50多岁的美国友人对他说:“我喜欢打猎,可我看了你画的小动物这么善良可爱,今后我再也不打猎了。”一位华侨老太太老泪纵横,拉着韩美林的手说:“美林呀,你可为咱们祖国争了光!”
  韩美林第二次在北京举办个展,则是10年后的1988年7月,在这10年中,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人们的追求、爱好、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一次展示在首都观众面前的几百件作品,其艺术水平、表现手法,比起第一次来有了质的变化。正如著名美术评论家马克所说的:“最近在北京举办的《韩美林画展》,集中地展现了他自1979年第一次展后,近10年来取得的新成果。当我们步入展览大厅,就宛如置身于一个新奇美妙的艺术世界,面上充满着生命的跃动和闪耀着创造的火花。……在400余件作品中,包括绘画、雕塑、陶瓷、书法、绒绣、印染、草编和玻璃制品等,既有平面的又有立体的;既有欣赏的也有实用的;既有长达数丈的巨作,又有短不盈尺的小品,琳琅满目,蔚然壮观。一个画家能同时拥有如此众多的艺术手段,而且每一项又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这是很难得的。”
毕加索的伟大之处,在于不断创新,在于不断否定自己的过去。马克评论这次韩美林的画展说:“一个画家的创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易,有了自己的风格要想突破更不易。韩美林就是一个敢于突破自己原有的风格面貌,不断开拓进取和更新求变的画家。”韩美林的作品,已经开始向立体化转变。他的作品,借助我国书法大篆的笔写表现对象的动势韵律,简略中见功力,粗放中有深蕴,使作品获得更深一层的审美涵义。
  显然他的作品,比起10年前来,已有了很大的飞跃。这时期,韩美林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在中国艺术神坛上,确立了他难以动摇的地位。
  韩美林曾说:“称作大师的不一定是大师,自己说自己是大师,那是自我造神运动。”
  人民给了韩美林应有的荣誉。在这时期,他作为美术界的代表成了全国政协委员,到第八届第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他又成为中国美术界唯一的全国政协常委。
  韩美林依然谦虚、朴素,一如无名小卒。
  一次,他到香山饭店委员驻地报到,工作人员看了看他手里拿的通知,就问:“你是替你父亲报到的吗?”工作人员不相信面前这个土哩吧叽的“小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韩美林。开饭时,他和其他很多委员一起往餐厅走,在门口就偏偏他被服务员客气地拦住:“工作人员请到那边餐厅。”甚至连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也以貌取人,由于看着他不像常委而挡住他去参加主席团会议的事情时有发生。
  说起这些事情,美林常常与朋友们畅怀大笑。
  又是5年过去了。
  1993年的最后一天,“韩美林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在中国健在的画家个展中,这是绝无仅有的如此轰动的一次开幕式。美术馆的中央大厅、二楼三楼的楼梯上都挤满了人。据北京市公安局统计,参加开幕式的有3900人。一位美国友人来函说:“您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大师,您的作品得到了海内外名家的一致推崇和赞赏。您把中国民族传统和西欧的现代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美中文化交流会促进会的主席董歧山和执行长董以礼先生在贺电中说:“您是一位当代世界杰出的艺术家,您的天才加上您的勤奋,使您连续举办三次画展,无疑说明了您的惊人勇气和无比才华……”
这次展览,1000件作品的极大部分,是他在很短时间内赶出来的,那是他卓越才华的喷发。悬挂在大厅内的一幅《八龙行云追风图》有10多米长,那八匹腾马,神采各异,气度非凡,线条遒劲而有韵律,笔墨豪放而又不失法度,整幅画洋溢着一种健康向上的阳刚之气。从四川雅安特地赶来的著名书法家、美术鉴赏家张恪智先生在美林的作品前久久不肯离去,他不断点头说:“这才是真画龙点睛的艺术家,不愧为艺术大师”。“他是民族的骄傲”。
&&&&&&&&&评论家指出:“众所周知,韩美林是以表现动物题材而著称的艺术家。他早期笔下的那些生动可爱、稚气十足的小狗、小鸟、小鸡、小狐狸等,曾风靡一时,为无数观众所喜爱。不过,如今他的动物作品却别开生面,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其中,从柔情的抒发增向力度的表达,从甜美走向壮美……,其二,从平面的绘画走向立体的雕塑,从小巧走向博大。”
  权威的雕塑家吉信老先生则指出:“韩美林的雕塑别开蹊径,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韩美林将雕塑、美术、陶瓷结合起来,装饰性与精神性结合起来。在西方,雕塑家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一个人是整体,而我们往往是几十个人唱一台戏,难能可贵的是,由于韩美林具有多方面的卓越才能,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坎坷经历,所以他能独自成为一个整体,目前,在国内像美林这样的人才还不多。美林的道路走对了”。“韩美林的雕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应该说,到第三次个人展览,韩美林在中国美术界进一步巩固了他不可否定的地位,有不少人称他为大师,这不谓过。尽管韩美林从来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
  这位艺术大师依然那么朴实,那么天真,那么热情。在展览会上,有一个年仅4岁的小女孩,主动趴在地上,说:“韩美林爷爷,我最喜欢你画的小动物,我属兔,能不能给我背上画只小兔子?”韩美林蹲下来含着泪在这位真挚的小观众新衣的背上认认真真地画了一只小兔。
  在包围着他,要他签名的人群中,韩美林兴高采烈,如鱼得水,谁也不知道,他在艺术登上又一个高峰时,正是他遭受心灵上又一次几乎毁灭性打击之时,可是无数千百万热爱他的观众给了他无比的精神上的慰藉,韩美林没有倒下,他以更大的热情开始向新的峰巅攀登。
  真朋友和假朋友
  韩美林无论走到哪进而,哪里就聚满了人。他到全国政协开会,他的房间就像会议室似的。
  韩美林平易近人,对人真诚、热情,对朋友不设防,连他的家也不设防。在中国著名画家中,大概很少有人像美林那样的家,人们可以随意进出,而且每天都是川流不息的。最多的一天,客人就有几十批,先后来了170多人。即使美林最知心的几位朋友,也很少有能同美林清静地谈上一两个小时的机会。
  如果门可罗雀,热情、好客的美林自然难以忍受,但是,这种川流不息的盛况也确实有时使他感到十分苦恼。
美林的一个坦率、热情、诚恳、朴素的人,一个天真得可爱的艺术家,对任何自称是他朋友的人,他几乎都愿意坦露胸怀,都愿意诉说他的心曲,甚至诉说家常。他自己说:“我对任何朋友都欢迎,连我们家的‘二锅头’、‘刘富贵’也像我一样。”他说这句话时,那双美丽的眼睛里流露着真诚。
  美林也只有在真诚、热情的朋友中间才感到生命充满了活力,感到他有无穷的、旺盛的艺术创作的欲望,他需要温暖诚挚的友谊,需要沃土,需要阳光雨露,他的艺术创作是为千百万人的,他不喜欢钻在象牙塔中冥思苦想,孤芳自赏。他喜欢策马奔驰,他的才思像清泉一样窜流,像奔腾的江河,像汪洋肆虐的大海……像他的为人一样,他总喜欢在他家的走廊里,向每一个来到他家的朋友展示他最近创作的无比辉煌的艺术精品。
  在来到美林家川流不息的人中,不乏对他赤诚相见、真正热爱或钦慕他艺术的人,不乏为他的人品艺术感动的热泪盈眶、渴望一睹美林丰彩的人,不乏真正在美林需要友谊时能伸出手来的人……
  然而,中国有句古训:“穷在街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何况,现在他已经名闻天下。
  在这些登门拜访的人中,“黄鼠狼拜年,不怀好心”者有之,以各种名义对他进行招摇撞骗者有之,当面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背后捅上一刀者有之,甚至鬼鬼祟祟,趁他不备,伸出手来偷窃他作品、钱财者也有之。
  不久以前,北京、广州等地,在几家书画文物商店,陆续发现有人将美林赠送给友人的字画抠去题款变卖;有人甚至将大量窃取的字画也拿去出卖;更有甚者,有极个别人以“恋爱”为诱饵为招牌对天真的韩美林进行巧取豪夺……
  几位挚友劝告美林说:“该是清理阶级队伍的时候了。”美林笑笑。这些,美林似乎都不太在意。
几位挚友还担心这样下去,他的健康和进行艺术创作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严重影响。
  美林的灵气、才华令人叹为旷世奇才,他常常一口气作画几十张甚至上百张,而且没有重样的。
他常常要到深夜一两点才能进行作画,一直到天明,吃两颗安眠药躺下,刚刚入睡,电话铃、门铃又开始响个不停……
  世界几十个国家都热情地邀请他去访问,全国各地几十个地方都邀请他去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在美林身上,他自己也闹不清有多少个头衔。
  而他,喜欢事必躬亲。例如,韩美林一到钧瓷厂,就喜欢与工人们一起干活。为了烧得一个作品,他日夜守在炉旁。他说,一个工艺美术家如果不下厂实践操作,只关在画室里,即使有天大的创作才能或奇思妙想,也永远是一纸空画。在江苏宜春,他废寝忘食,用了40多天时间,使陶瓷之乡增加了200多个新品种;在山东淄博市博山美术玻璃厂,他深入工人群众,在9天之内完成了70多件精美作品,使传统的淄博玻璃在造型和色彩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他对造访他家的人都热情接待,不分尊卑 。
  他还有一个女儿需要温暖、照顾,他常常说:“我感到很对不起我的女儿。”我看到眼眶中转悠着动情的泪花。
  他需要创作。
  已经订了合同或正在拟议中的几十个雕塑项目正在等着他去设计、开工、完工。……吉信、马克曾说:“韩美林即使从今以后不接一个新的工程项目,足可干到本世纪末。”
  他还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个,也是唯一用个人名字命名的“韩美林艺术工作室”,那么多的人都等着他去指导……
  来自全国的人中,甚至还有把他奉为“韩清天”请求他帮助洗清冤屈,惩治贪官污吏的。韩美林对这样的不速之客,也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因为他感到,这包含着人们对他这位正直艺术家的信任和爱心,虽然他的笔下能创作出千军万马及火牛阵来,但他有时也无可奈何的两手一摊:“我什么权也没有!”
  在涌动着对美林这位艺术家的真挚的爱流中,也有黑水,也有暗箭和冷枪。
  有人打匿名电话,进行威胁;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他进行无中生有的攻击;有人甚至故意把水搅混,矫用“韩铁杆”的名义,在海外发表文章,挑起事端……而这些人都混杂在韩美林的周围,窥视妒忌着韩美林的艺术成就,戴着一副“友好”的假面具。
  这一切,企图干扰韩美林的创作情绪,目的与动机十分清楚,使韩美林不能创作。
  然而历经坎坷磨难的韩美林,是真正如他自己说过的“铁杆”,且对这些,他十分平静地回答:“我是一个活塞,不管从哪里来的力量都可以使我运动——无论是动力还是阻力。”十多年中,他举办了几万幅作品,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他又把锐利、炯炯有神的目光投向未来,投向广阔无限的天地间。每一个进入美林工作室的人报到的第一天,他送给他们的礼物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他要告诉他们,生活像这首曲子一样,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我们应该立志干大事业。
  韩美林的个子只有1.68米,然而他的形象和雄心可以气壮山河。
  迫使大师债台高筑
  大家都知道,韩美林设计创作的世界上最大的铜牛于日在韩美林的家乡济南落成。在落成典礼的那天,济南万人空巷,人们聚集在大铜牛前面欢呼:“韩美林!韩美林!”人们说:“韩美林是济南人民的骄傲!”
  但是激动的人们却没有注意到,那耸立在济南动物园丛林间的大铜牛这时却在流泪。
  几年前,美林应济南有关部门的请求,设计出了铜牛的创作稿,但是报价制作和制订合同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和干扰。有关部门报价400多万,并由他们交有关人制作。韩美林认为,这个报价同实际所需差距太大,使人不能不怀疑这种慷公家之慨是否有个别人另有所图,天真、书呆子气十足的韩美林经过反复核算,造价最后由韩美林压低到原报价的四分之一,一下就砍掉了四分之三,韩美林并且自告奋勇承包制作。
  韩美林工作室的年轻美术工作者们,满以为可以大干一场了。可是他们在济南白白等候了21天,济南有关部门没有提供任何施工的方便条件,而且百般刁难,总之,让他承包制作不了,好自动拱手相让。别看美林这么有名,中国著名画家,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委员……在有些人的眼里,艺术家还不如一个目不识丁、满嘴冒酒气的有实权科长。万般无奈,韩美林只得带着一班人马,回师北京。
  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没有厂房,韩美林到处奔波求援。一位个体户听完了艺术家真诚的叙述,慷慨地借给他一笔钱,终于在北京郊区一尺多厚的坚冰上,盖起了长40
多米,高25米的工棚。工棚中,谈不上暖气,寒气与风沙直往里灌,冻得手脚发麻,皮肤开裂,难以伸展;夏天,天气闷热,汗流浃背,苍蝇蚊子成群结队往工棚里乱飞,蚊子咬得大家满身都长起了包。这位著名的美术大师亲自带着十多位工作人员,日夜加班,搭脚手架,和水泥,捆绑钢丝,大家累得浑身是汗,筋疲力尽,可是精神饱满。在厂棚的高处,挂着一副对联:
  英雄笑忍寒天上牙打下牙,
  好汉不怕茹饥前心贴后心。
  上下贴心完成天下第一牛。
  1992年4月,世界上最大的铜牛终于竣工。而在这一年多的日子里,济南的有关方面却从没有过问、看望过他们,只是在1991年冬天,一位领导来北京开会,韩美林硬拉了他来到工棚看看他们如何劳动。
  大牛运到济南时,济南百姓夹道欢呼,可是,由400多万被韩美林压低到100万以下的那笔费用却迟迟未予了结。
  400多万那么慷慨大方,而93万成了难题。当今怪事!
  6月下旬,韩美林只得给济南市委、市政府领导打一个加急电报。电报说:“金牛山公园大牛和双虎的任务已经完成。这项先君子后小人的任务使我和我的工作室弄得狼钡不堪。你们甚至连原来的经费尚欠25万元没结清,何况北京济南大折腾的麻团债。鉴于有的地方做完不给钱的教训,请你们派人来将这笔麻团债结清,否则我将在记者会上把所有清单公诸于众。谢谢合作,饱汉不知饿汉饥。”
  7月份美林又打了两个电报,济南市有关部门仍迟迟没有令人满意的答复。
  究其原因,恐怕还在韩美林只懂艺术,只懂得艺术报国有门,而不太识“时务”,将报价压低了四倍左右。个中道理,明眼人一看就懂,可是美林却不懂此道。
  美林却还在慷慨激昂地伸着两个臂膊说:我们是为国家少花钱,多办事,却没有想到,这样做,反而得罪了与此项工程有关的满口“为人民服务”的某些负责人。
  美林的可爱之处也在于这里。他没有想到的事情多着呢!
  大连老虎滩公园的《群虎》,亦被称为世界纪录之一。那巨大无比的花岗岩老虎,每只背上可以站上100个左右的孩子。落成后,一位法国专家领着他的孩子,拍着《群虎》说:“孩子!这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艺术,你应该向中国的韩美林学习!”设计制作这样一座大型艺术品,就工本费这一项,也要几十万,可是几年过去了,有关方面至今分文未付。
  美林后来感慨地说:“现在想干点事真是难,就说我在大连搞的老虎雕塑吧,建成后,对方以种种理由拒不付款。虽然他们的门票收入早已超过应该付给我的制作费用了。人们总认为搞学问的人,不应该谈到钱,谈钱就显得俗气。但是没有钱就搞不成学问。”
  艺术家、作家也要吃饭!
  何况,韩美林工作室工作人员就有20多人,个个等着韩美林发工资养家糊口,不太懂经济、仕途奥妙的韩美林债台高筑。
  美林这老兄,尽管他的画价值连城,但由于他连年慷慨大方,又屡屡被人坑骗,一度他个人的存款不足100元,甚至分文全无。
  1956年,韩美林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被留院任教,那时他年轻,风华正茂,他有一个年轻美貌,又曾是同学的妻子,美林正春风得意。
  后来,他响应党的号召,离开首都,到安徽去开辟新的美术基地。这位12岁就穿上军装,走进革命队伍的年轻人,那时他正感到阳光灿烂,一切那么美好,展望前程,锦绣年华,一条金光大道……
  在那里,他曾经参加过一次挖树坑的下放劳动。一天,他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拼命精神,挖了28个坑,一天下来,他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在晚间的评比会上,他发现谁都不发言报数,他想,今天谁也比不上他的战果,天真、率直的美林便打了头炮:
  “我挖了28个坑!”
  万事开头难。话音刚落,引起了一连串的连环炮:
  “48个。”
  “78个。”
  “128个。”
  最后一个“卫星”是398个。
  这一连串的数字把美林几乎听晕了,他明明知道他们都在撒谎,初出茅庐的韩美林不理解朗朗乾坤下怎么能这样呢!美林几乎怀疑自己是在梦里。
  而更使他晕头转向的是,那位平时道貌岸然的负责人竟听信这些明明白白的撒谎,韩美林受到了当众批评。而那些“放卫星”的人却受到了表扬。
  老实人吃亏。
  韩美林当时还不太明白,这位负责人正等着这种虚报的数字,好向他的上级报功!
  自尊心、信仰受到凌辱的韩美林深表不满。他对他深爱的娇妻,对他认为可以信赖的一位“挚友”抒发了这种不满的情绪。
  韩美林更万万没有想到,他的妻子、“挚友”竟出卖了他。他被发配到八公山下的淮南瓷厂劳动改造。
  从此,他妻子离开了他。
  从此,他被罗织“罪名”,不断升级,一直到被送进监狱。从此,他经历了无法想象的九死一生的路程。从此,他在痛苦的现实中,认识到“当人是兽时,他比真正的兽还坏。”然而江山易改,韩美林“本性难移”。
  1989年,韩美林携带续妻去国外访问,当时,他妻子因留恋国外的舒适生活,要求留在法国,他要韩美林作出选择,韩美林毅然同妻子离异而回到了他的祖国。韩美林说:“人各有志,我们散伙了,虽然她后来很后悔,托人向我说情,但婚姻不是天下大事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
  从那以后,5年过去了,现在韩美林已经57岁了,他忙得不可开交,身体又不好,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包括他自己需要有人去照顾,而且,最使美林过意不去的是,他的女儿没有母爱,他一年中有半年以上在外地,没有人帮助铺导,一次数学得了个20分,而他自己,喝不上开水,吃不上饭是常事……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贤慧的女人。但韩美林例外。
  美林的朋友们都劝说他该找一个贤慧的知心人了。
  韩美林的心情是矛盾的。他说:“我有过两次很惨痛的婚姻。我害怕了,害怕再找一个不合适怎么办,人是越离越怕。我韩美林也有七情六欲,说我对女人不感兴趣,这是瞎话。我需要一个女人,一个爱人。谁不希望有一个理想的女人在自己的身边呢?又可以当模特,又可以做妻子。我独身多年,我家是单身汉宿舍,我们家的小狗、小猫都是公的,也是单身。”
  他又感伤地说:“人一旦有了名气,又是独身,介绍对象的也就很多。但我想爱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老天爷造就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就是要他们结合,上天注定的缘份。在我看来,男人要刚,女人要柔,男人铤而走险,义不容辞,但男人不能缺少爱人。女人要柔里带刚,以柔为主,我讨厌女人瞪眼,不喜欢女人搞大事业,但也不是说女人要做男人的附庸。”
  谈到应找什么样的女人,如何衡量女人是好,是坏,韩美林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番谈话:“女人的标准很难讲,但也很简单,具备一个女人的特点就行了。艺术家很重视形象,但内在的东西也很重要。作品可以修饰,人的感情是不应有任何雕琢的。我身边曾有过两个女人,一个女人没有看过我画过一张完整的画;另一个女人一上午就从头到尾看我画完了几十张画,后来她有事非得走,她说:‘你不准再画,等我回来才可以画。’走了,我忍不住又画了8张,她回来埋怨我,‘你怎么搞的?’我听完打心里高兴。我觉得她理解我。当时,我还对记者说:‘你说这两个女人比起来,我喜欢哪一个?’”他选择了后者。可是后来,美林发现,他又失望了,就是这个女人,使韩美林一夜间成了一个彻底的无产者。
  “知人知面不知心”。韩美林的画技再高超,再伟大,他也画不出一个女人的真诚的心来,一个坦胸露情,鲜红的、真正为他跳动的心。天真的韩美林岂不记得有一个电影的名字叫“女人比男人更凶残”?
  韩美林常常收到全国各地各种各样女子的来信,有的十分热情,有的公开坦率地向他求爱,有的登门拜访,有的屡次打来电话,……美林说:“这一次我要郑重些了!”何况美林有时忙得连拆信、看信的时间都没有。何况,素昧平生,根本不了解对方。
  韩美林说:“对妻子我不要求别的,能与我荣辱与共就足矣,但现在有些女人,看上我的是什么呢?”
  美林说:“我觉得人在患难中有一个好处,比较容易识别真正的知己,我被打倒在地,再踩上一只脚的时代,来看我,关心我的人,是真正的朋友。可现在谁是真正的朋友呢?我没有火眼金睛,我分不清谁是真爱我,也许真正爱我的人,一见到我的顺利之时,反而远远躲开了。”
  一度,新闻传媒对美林与著名影星潘虹之间的关系,沸沸扬扬,而且有鼻子有眼睛,勾划出一部完整的颇为传神、动人的“罗曼史”。开始,美林对这些只是笑笑,后来,传说越来越多了,有记者反复追问他,美林只好直言不讳地回答说:“我和潘虹的事,报刊都报道烂了,我们的确很好,但都是搞艺术的,谁也没有时间,成不了夫妻,就像两条平行线,我天天弄牛,弄老虎,弄大公鸡,怎么去支持她?她天天搞电影,怎么支持我?她只是我的铁杆好友,现在我们还经常通电话,有时一打电话就三四十分钟。柏拉图式的爱情当然受不了,两个人常常不在一起,形式上的婚姻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喜欢她演的《人到中年》,不喜欢她演的《独身女人》。”
  韩美林开完八届二次全国政协会议回家,他十分兴奋地告诉我:“我在会议期间,做了三件事,其中一件,我向朋友们公开声明,我与潘虹只是很好的朋友,我们不可能结婚。”
  我和他的其他几位挚友私下猜想:“也许美林已经找到了真正理想的人了!”
  我们都希望他“幸福”。他够难的了,折腾几十年了,应该有个真正理解他、体贴他、贤慧的爱人了。
美林曾说:“人们都赞美梅花,好像她是唯一傲霜斗雪的花魁,我不这样看,让我们到山上去吧,扒开厚厚的雪层,你会看到千百种美妍的小花:白的、蓝的、黄的、粉的……什么颜色都有,看着如此众多的生命,是怎样坚忍不拔而又美妙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吧……”
  韩美林愿做雪层的小花。
全部博文(51)
1937年4月7日生于山东济南。他7岁后入济南正宗救济会贫民小学、济南省立第二实验小学读书。1948年考入济南市立第一中学,三个月即辍学参加革命,到烈士纪念塔委员会浮雕组当通讯员。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教导团。1951年调济南话剧团当演员,嗣后又到济南城根小学任教导员。1955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先后在工艺美术系、染织美术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留校在装饰美术系当助教。1963年调安徽轻工业局工艺美术室工作。1965年下放淮南磁器厂劳动。1978年调入安徽美协从事专业美术创作,曾任安徽画院副院长等职。韩美林在中年画家中成名较早,影响比较大,1979年他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个展,在香港举办韩美林装饰画展。1980年在美国二十一个城市巡回展出韩美林画展,影响颇大,圣地亚哥市赠送其金钥匙一把,纽约曼哈顿宣布1980年10月1日为“韩美林日”。
1980年在美国纽约、波士顿等21个城市举办个展。1983年幅作品入选职事国发行的圣诞卡。1989年在台北举办画展;1991年在加拿大举办画展;年分别在马来西亚、印度举办个展;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韩美林艺术展”,引起很大的轰动。曾应美国劳伦斯艺术学院及耶鲁大学之邀请讲学。已出版的画册有《美林画集》、《韩美林作品集》、《山花烂漫》、《尚在人间》、《百鸡图》、《纳崐头为画》《韩美林画集》、《韩美林工艺美术作品选》。还担任过剪纸美术片《崐狐狸打猎人》,剪纸动画片《狐狸送葡萄》、《捉迷藏》的美术设计。其中《狐狸崐打猎人》于1979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电影节最佳美术奖。他还为中国邮票总公司设计了1983年《猪票》、1985年《熊猫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徽标等佳作。近几年,韩美林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都投入到城市巨型雕塑创作上了,如已完成的大连老虎滩的《群虎》、济南的《天下第一牛》、淄博的《金鸡报晓》、蛇口的《神牛》、深圳的长30米、高20米,嵌有元宝夜明珠的铜牛及高宽各50米的不绣钢巨雕《西楚霸王》。韩美林的动物画多在艺术市场出售,为收藏家所喜爱。目前韩美林作品还未见有进入两大拍卖行的记载,但在台湾画廊则成为固定出售品,定期办展出售。1990年3
月由皇冠艺文中心出售的一幅水墨画是12000人民币。1991年2月由同一画廊出售的38&38公分的另一幅水墨画升到2万台币左右。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三、四届理事。
  一、工作经历
  1936年 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41年—1948年 济南市正宗救济会贫民学校第二实验小学
  1949年—1950年 参军——济南四里山的“烈士纪念建塔委员会”
  1950年—1952年 参加三野二十四军
  济南市话剧团
  1953年—1955年 济南市南城根小学教师
  1955年—1960年 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
  1960年—1963年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助教
  1963年—1964年 安徽轻工业厅工艺美术研究室
  1964年—1978年
“四清运动”,下放到淮南陶瓷厂劳动  1978年—1985年任安徽省文联画院副院长
  1985年至今 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专业作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艺术家
  1989年至今 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
  二、社会职务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国家体操队艺术顾问
  中国民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美中文化交流促进会(美)副主席
  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委员会会长
  中国慈善总会常务理事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委员
  世界艺术家协会(美)艺术顾问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世界华人协会副主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
  中国田汉基金会副理事长
  国际关爱基金会名誉会长
  三、公益事业
  1994 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访日
  应印度外交部邀请到印度文化交流访问
  1997捐赠建立延安一里坡韩美林希望小学
  1997 德国成立韩美林艺术基金会
艺术大蓬车赴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七省、二十余个县市,深入农村、工厂采风,共制作2000余件作品
  1998从政协渠道向国家捐赠水灾款10万元
  2000赠送日本真岗市雕塑《榉》,高8米,青铜铸造
  2001与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办第一届“姐妹节”
  2001至今每年资助国家女子拳击队
  2002与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办第二届“姐妹节”
  2002艺术大蓬车开赴西藏至阿里地区采风
  2002国际美术双年展期间世界各国100余位艺术家来工作室参观、
  交流,联欢
  2003向湖南市政府捐赠衡阳大火烈士纪念雕塑
  2003率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陶艺家代表团赴日本进行陶艺交流
  2003再次捐款改善延安一里坡韩美林希望小学教学条件
  2003向深圳南山区捐赠抗“非典”雕塑
  2003向全国政协捐赠“非典”纪念徽章10万人,小型抗“非典”雕塑6万个,大型抗“非典”纪念雕塑3个
  2003捐资出版《画界》杂志
  2004捐资出版《中国陶艺家》杂志
  2004应国际奥组委邀请,参加雅典奥运会
  2004邀请延安韩美林希望小学学生来京
  2004在北京潞河中学设立韩美林奖学金
  2004向甘肃八道泉捐款建立韩美林希望小学
  2004每年支持中国陶瓷艺术委员会
  2005 日本真冈市成立韩美林基金会
  2005捐资召开全国陶瓷艺术工作会议
  2005 巨幅字画捐赠济南“齐鲁之光”慈善活动
  2006 向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萝卜甸村建立韩美林希望小学
  2007 为纪念日本真冈市建市50周年,赠送雕塑《青春》一尊
  四、获奖情况
  1983 6幅作品入选联合国发行之圣诞卡
  1997 散文《人生美好》获全国散文大赛“韩愈杯”二等奖
  1997 日本真岗市授予荣誉市民
  1998 散文《换个活法》获全国散文大赛“韩愈杯”一等奖
  2003 荣获世界艺术家协会(美)世界艺术贡献奖
  2003 荣获日本真岗市特别荣誉市民称号
  2004 获世界艺术家协会(美)颁发的世界艺术大师奖
  2004 散文《挚爱》在首届“孟郊奖.慈母心游子情”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04 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教育奖
  2005 艺术画册《美林》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2005 获中国十大“财智”人物奖
  2006 获中国十大“魅力”英才奖
  2006 大中国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大奖
  2007 荣获美国蒙市荣誉市民奖
  2007 荣获华籍民选官员协会艺术成就奖
  2007 荣获世界华人领袖年会“世界华人贡献奖”
  五、展览情况
  1979北京个展(200件)
  香港个展
  1980 美国纽约、波士顿等21城市个展
  (圣地亚哥市赠“金钥匙”一把)
  (纽约曼哈顿区宣布日为“韩美林日)
  1986 新加坡个展
  1988 北京个展(1600件)
  1989 台北皇冠艺文中心个展
  17国巡回个展
  1990 台北皇冠艺文中心个展
  1991 加拿大多伦多个展
  1993 台湾个展
  马来西亚个展
  北京个展(1600件)
  1994 印度个展
  1995 广州个展
  1999 北京个展(2000件)
  深圳个展
  2000 香港龙雕展
  2001 北京个展(3000件)
  2003 雕塑《母与子》参加国际雕塑双年展
  2003 10余件雕塑作品参加中国雕塑精品展
  2004 中华世纪坛举办猴年作品展
  六、艺术馆
  1999北京韩美林艺术陈列室落成
  2003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签约
  2004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土地签约
  2005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奠基
  2005 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开馆
  2006 杭州《天书楼》落成
  2007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开馆
  暨韩美林第六次北京个展(5000件)
日韩美林艺术馆在北京通州落成并开放
。“性子随山东老爹,个子随绍兴老娘。”这是韩美林对自己的描述,虽然他今年已71岁,可是脾性却依旧是山东汉子的脾性。
  “喜欢画动物是被逼的”
  在韩美林画作中,充满灵动气韵的动物最多,“我喜欢画动物是被逼的。”韩美林的“揭秘”让人出乎意料,他则平静地告诉大家,文革中,画人物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帽子”,而画动物则不必提心吊胆。
  也许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是可爱的动物抚慰着韩美林内心的伤痛,让他成了自己所讲的“绝对的动物保护主义者”。“锅里煮的不是秃鹫,分明那是我。”提及一次在广东某地吃饭的经历,韩美林眼里冒火。“要不是有人拽着,当时就把桌子掀了。”当时他脱口而出一句国骂,让宴请者目瞪口呆。这就是韩美林,有着“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性情。
  “怎么痛快就怎么画”
  韩美林说自己画画无定法,怎么痛快怎么画。其实,他对看不惯的事,也是怎么痛快怎么说,为人处事的那种绝不含糊,恰恰是山东汉子的最宝贵品质。
  对固守传统,不懂得借鉴和创新的艺术家,他批评起来绝不留情面。他一边用手比划向前挥笔的样子,一边说:“有人画竹子只会这样画,我都替他脸红!”
  “画不好,群众关系好”
  韩美林一跨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大门,就自始至终被学生们簇拥着,韩美林连连谦逊地说:“画不好,就是群众关系好。”又引来了掌声和笑声。
  “画不好,就是群众关系好。”熟悉韩美林的人说,这既是他的口头禅,也是他磊落处世的原则。
  在参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博物馆时,每一件民间艺术展品他都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韩美林突然指着摆在展厅供休息的沙发问:“这个是什么时候的?”惹得师生哈哈大笑。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讲述了一件小事,今年他和韩美林共同参加全国第十届美展评选时,韩美林自己买来笔和纸,为美展上普通工作人员连夜创作了十几幅画。
  韩美林也有一堆“头衔”,当记者问:“听说您是国家体操队艺术顾问?”韩美林答道:“我还是中华医学会泌尿学会的理事呢!”这让大家捧腹,而他又认真地表示,不在乎“头衔”多,这是尽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在我的画中,没有一幅是诉苦的。”韩美林笑着说,自己这辈子虽然受了很多苦,但从不悲悲切切,因为这不是咱们山东人的性格。
&& 韩美林在淮南住过的地方
&&&&&&&&&&&&&&&
       &&&&&&&&&&
韩美林和妻子周建萍在北京通州家中
&韩美林文革时曾下放到淮南八公山瓷器厂劳动,住在靠厂后门的科研所院子里。说是科研所真是笑掉牙,就是一个小院子,里面几间平房,靠路边平房后面,有一间挤到墙边上见不到太阳的十几平米的小瓦房,就是韩美林当年住过的地方。
我之所以说起这个地方,是因为在韩美林离开瓷器厂的十几年后,也就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旬,我来到了这里住了一段时间。当然,我们并不是住在韩美林住过的房子里,而是紧挨着韩美林房子上面的办公室里,二者的距离约有一米多一点,而韩美林住过的房子里则住着一对没房子住的工人夫妻。说起来从房子的构造设计上看,这实际上根本不是居家住的地方,应该是一间办公室和一间小仓库的关系。
  我第一次听说那间房子是韩美林住过的,就是在那个工人家里。当时有个厂里的老工人到那青年工人家玩,他坐在小板凳上说,这间房子还是韩美林当年住过的呢。我很惊讶,因为在记忆里,韩美林是大名鼎鼎的艺术家,怎么看也不应该住在这样的小平房里,而且这间房子好像没有窗户,门打开就是堂屋,再往里隔一间就是一张床,更不可能有卫生间厨房了。而全院的厕所就是在院子最深处的一个公共厕所,和所有农村的厕所没有两样。我说韩美林怎么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呢?老工人说:当年他是倒霉着下放到这儿劳动的。而那家的女主人却不关心我们谈的话题,她插嘴说:俺是没有房子才弄到这儿凑合的,这哪像人住的地方?不像人住的地方,十几年后却住上了我和我母亲还有那家工人一家,我们用着韩美林当年用过的水龙头,水龙头很矮,要下到一个台阶下再蹲到地上才能接到水。第一年冬天因为天冷,台阶结冰我母亲还摔了一跤。但这毕竟是韩美林当年住过的房子,我总觉得很有意思,便留心观察,发现韩美林离开这里十几年了,这个地方竟然还留着他的很多气息。比如一进科研所的院子靠右边的一个大房子里,有一大排靠墙而立的壁橱,壁橱上放着很多稀奇古怪的瓷器动物,有黑色的脑袋尖尖的黑叶猴,有怪模怪样的小狗、小鸭,有棕色的斗牛,秀色可餐的桃子……院里的人说这都是韩美林在这时设计的,还把它们叫作韩美林猴、韩美林牛……等等。
很快地我就发现韩美林在瓷器厂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口头禅一种气息,经常可以从普通的工人口里听到韩美林的名字。这个当年韩美林受苦的地方,似乎当地人并不把他当成犯了错误的人对待,每一个人说起韩美林,都是一种既有点崇拜又有点家常还有种骄傲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好像是韩美林能下放到这儿劳动是瓷器厂的莫大荣誉。
好多年没到瓷器厂去了,现在的瓷器厂已经不存在了,不知道靠厂后门的科研所是否还有,那个小平房是否被扒掉?我曾经想象过韩美林在这儿生活时的样子,是否成天郁郁寡欢一副不得志的神情?直到前些看电视,韩美林做客央视十套的《大家》栏目,谈到当年在瓷器厂生活时的情景,他一副笑嘻嘻的样子,从来不诉苦,还极有兴趣地谈到他在瓷器厂落难时遇到的一条狗,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委屈,一副极其宽厚平和的大师风范,实在让人感动。
看了电视,又回想起韩美林当年住过的房子。我在想,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呢?就像韩美林这样,不光在艺术上达到了叹为观止的高度,而且在人格上,在面对生活和苦难的态度上,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典范。
1964年.“四清”工作队将“思想反动”的韩美林一脚踢出京城,把他下放到安徽省淮南陶瓷厂劳改。进到厂里。大家都知道韩美林是“内定反革命”.远离他,就是远离是非。所以,在偌大的一个瓷厂。他孤寂一人,甚是落寞:在无人亲近的异乡.韩美林迎来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一只被他唤作“二黑”的小狗。遇见它.是一个偶然,带来的温暖与感动.却是长伴一生的.
艺术大师韩美林:合肥是我的第二故乡
来源:合肥晚报发表日期:
核心提示:合肥与韩美林有着不解之缘。韩美林1963年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调安徽轻工业局工艺美术室工作,1965年下放淮南磁器厂劳动,1978年调入安徽省美协从事专业美术创作,曾任安徽画院副院长等职,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离开合肥。
韩美林,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主设计师,在书法、绘画、雕塑、设计领域,他都如鱼得水,酣畅淋漓。他是妻子眼中的“铁蛋儿”,是朋友眼中的“大男孩”,更被朋友们昵称为文艺界的“老大”。他在合肥有许多患难之交,对合肥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合肥是韩美林的第二故乡。昨天,记者专访了韩美林,与大家一同分享他与合肥的不解之缘。
■历史
合肥是我的第二故乡
“快进来,快进来,想要什么随便拿。”当得知记者是来自《合肥晚报》的记者时,韩美林非常高兴,“合肥的啊,我们可是老乡呢。”
合肥与韩美林有着不解之缘。韩美林1963年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调安徽轻工业局工艺美术室工作,1965年下放淮南磁器厂劳动,1978年调入安徽省美协从事专业美术创作,曾任安徽画院副院长等职,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离开合肥。韩美林在合肥有许多患难之交,对合肥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安徽、合肥是韩美林的第二故乡。
合肥这几年发展太快了
“合肥这几年发展太快了,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合肥老母鸡也办起了‘金鸡’。”去年5月,韩美林来到合肥,合肥市副市长杨增权会见了韩美林。听了杨市长的介绍,韩美林感叹,“合肥这几年的发展变化太快了,那次去路过的很多地方我都不认识了。”
谈到去年在合肥举办的金鸡百花奖,韩美林笑着说,“之前提起合肥就是老母鸡,现在老母鸡也办起了金鸡,希望合肥能越来越好。”
我是丑小鸭变白天鹅
“今天看到我的老乡特别高兴,就跟大家聊聊,唠唠吧。我保证你们不打盹儿。”韩美林的几句开场白一下把全场逗乐了,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与韩美林先生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是1936年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安徽人。1948年,韩美林考入济南市立第一中学,3个月即辍学参加革命,到济南烈士纪念塔委员会浮雕组当通讯员。1955年,韩美林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先后在工艺美术系、染织美术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在装饰美术系当助教。由于身上流淌着黄河两岸、长江南北的血液,所以,这个“南北合一”的汉子对祖国的美好河山总是涌动着无穷尽的、发自内心的创作欲望。
韩美林一生坎坷,用他的话讲,“从小就是个苦孩子”。但是,经历了一生风雨艰辛的韩美林从来不将痛苦、悲伤示人,从来都是讲关爱、感恩以及报国。“共和国养育了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我。使我从一个农村出来的不敢说话、不会说话的丑小鸭,变成一只白天鹅。所以,我的万件作品从来不卖而是献给我的祖国。”
■现场
我就是要朋友们高兴
在采访的时候,总是有不少人涌入韩美林的房间,他特别热情,“来来来,看看有没有喜欢的。”他的声音不那么豪迈,不那么高亢,但绝对亲热欢快,意思是:“抢劫”可以开始了。
那满床满屋的画册、挂历,都落到了“江洋大盗”的手里。而他只是在笑着。“江洋大盗”们抱着扛着他那20多斤一本的画册乐颠颠地走了,他还在那里大笑江湖。慷慨是一种自信。
“我就是要让朋友们高兴。”他说。拿不走的是他的艺术,他的取之不尽、源源不绝、汹涌而来的艺术灵感。
开心的时候爱讲“画”
开心的时候,韩美林喜欢把一幅幅画作拿出来,给大家讲画。他讲一幅幅画,当然不是为了教画,他是痴迷其中,乐此不疲。
他这么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地干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