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森:“商”,“殷”是一还是二

刘秀森-秦淮河畔的一道风景——探访李香君故居有感(载于商丘日报)
我的图书馆
刘秀森-秦淮河畔的一道风景——探访李香君故居有感(载于商丘日报)
秦淮河畔的一道风景——探访李香君故居有感刘秀森& &&&来源:商丘日报
&&& &因为被中国《中华孝道》编写组聘为顾问,受其邀请,今夏去了南京。热情的主人为我安排了旅游,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秘书长孔强卫先生亲自做解说,陪我游览了孔庙之后,便热情地邀我去李香君故居看看。说实话,我在30年前创作《李香君外传》时就想到南京李香君故居考察,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次来南京可以如愿以偿了。
&&&&&李香君又名李姬,是明末南京的名妓、有名的“秦淮八艳”之一,清初戏剧家孔尚任所著的《桃花扇》的主人公,其故居又称媚香楼,位于秦淮河畔来燕桥南端的钞库街。当时天色已晚,华灯初上,我们来到钞库街中段,在一片灯火辉煌中,见长长的一排民居和商铺间高高耸起一座古式二层小楼,那就是媚香楼。
&&&&&我们随游客一起进了大门。孔先生说,这是一所三进两院式宅院,全院尽现书法、绘画、楹联、篆刻、假山、塑像和园林小景、石刻砖雕、壁画挂灯,全面展现了李香君当时的生活场景。
&&&& 进了大门,先见一间展厅,厅里陈列着一些文物,墙壁上尽是与李香君当时生活有关的图片,琳琅满目。一组描绘当时名人来媚香楼听曲情节的小型雕塑吸引了我,其中的人物便有当时的名画家杨龙友。我忽然想起了史书中关于李香君和媚香楼的一段记载,说李香君很小就流落烟花,随假母李贞丽之姓,取名李香。十三岁时便和假母李贞丽一样,“亦侠而慧”,由吴人周如松授予《玉茗堂四梦》,皆能妙其音节,尤工琵琶。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人题之为“香扇坠”。诗人余怀有诗赠之云:“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这首诗由当时的书法家魏子一书于粉壁,画家杨龙友画崇兰诡石于左偏,时人称为“三绝”。由此,李香之名盛于南曲,四方才土,争一识面以为荣。媚香楼原本不叫媚香楼,是后来杨龙友又到这里,援引《左传》中“兰有国香,人服媚之”二句,建议李贞丽将李香之名改为李香君;李香受众人媚宠,小楼的名字也改为媚香楼为好。李贞丽大称其妙,采纳了这一建议。没想到这一改,竟使媚香楼伴随着南京“三绝”名扬江淮。
&&&& 出了展厅,来到一个天井小院,见楼上楼下各有房数间,绘画、楹联满壁柱,绣帘掩映花格窗,精巧古朴,优雅秀丽,活现出当年情景。院里假山、塑像绘成美妙风景,令人神怡。李香君的塑像置于院中,但见她手拿桃花扇倚石半立半躺,那婀娜的身姿,如玉的面庞,聪慧而机敏的神态,勾起人对当年李香君真实形象的想象。她那双充满企盼的眼睛呆呆地望着门外,是在渴盼远赴抗清战场的侯方域胜利归来吗……
&&&&&扶梯登上小楼,走进李香君的卧室。灯光里见房间不大,里面红几香案、古瓶旧鼎、名人字画,让人目不暇接。一张雕花卧床陈于室内,床上铺陈着绣花被褥,这便是李香君的卧床。遥想当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吊死煤山,清兵入关,占领了江北明朝的国土,马士英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史称“南明”。眼看国将亡了,南明朝廷中的君臣却不顾国家安危,仍然花天酒地,而身居烟花的李香君却为国家的命运揪心,食不甘味,夜不成眠,在这张床上辗转反侧,做着纤弱女子的报国梦,只恨自己没生成七尺男儿报国沙场。
&&&& 这间卧室当年也曾是她与侯方域成婚的洞房。两人在这间房子里曾度过一段幸福时光。“新婚感夜短,鸟啼心惊慌……虽无翁姑在,理应早梳妆。”流传下来的李香君的诗句记录了新婚燕尔李香君心中的激动和幸福之感。“呵冻添鸦随手画,远山新翠任郎看。”侯方域的诗句描绘了当时两人的美满与和谐。“深夜谈意志,立誓学韩梁。”李香君的诗句又记述了两人的报国志向。然而最令侯方域感动的还是李香君对他名声的一次挽救。当时,祸国殃民的阉党头子魏忠贤被崇祯皇帝铲除了,其干儿子阮大铖却潜逃到南京,想洗雪自己的罪恶。“复社”清流们看清了他的险恶目的,写了个《留都防乱公揭》,把他的嘴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阮大铖便千方百计对“复社”中坚侯方域拉拢收买,企图侯方域为己所用。侯方域的《李姬传》记载:“皖人阮大铖者,因阿谀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君!”侯方域警醒,从此断绝了与王将军来往,避免了名声被毁。侯方域每每想起此事,都对李香君洞察事物的能力深深敬佩,心里充满感激。
&&&& 我忽然望见了那根房柱,心不由得紧了一下。当年,李香君在张博、陈定生等人介绍下与归德侯方域相识,两人一见钟情,虽身份悬殊,但因志同道合结为伉俪。宁南侯左良玉统领三十万大军,对祸国殃民的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等把持朝政不满,名为督军来南京就食,实是要收拾马士英一伙,马士英和阮大铖着了慌,让人来求侯方域以其父侯恂的名义给左良玉写劝阻信,侯方域一封书信阻止了左良玉。没想到马士英、阮大铖一伙为铲除异党,恩将仇报,诬谤侯方域与左良玉密度里应外合,要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离南京去扬州辅佐史可法抗清,一去便无消息。李香君在思念侯方域的诗中说:“观扇心如碎,别来渺无音。生死难预卜,长夜泪浸枕。”但她却没有拘泥于思念和担心的愁苦,在诗中明志也勉励侯方域:“死而何所惧,生而亡国人。不餐胡虏肉,永刻雪耻心!”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阮大铖为报复侯方域,撺掇故开府田仰娶李香君做小,轿子逼在门上,李香君誓死不从,怀抱与侯方域定情的扇子撞柱欲自尽,血溅扇上,画家杨龙友来此,就血点装点成一幅折枝桃花图,于是就有了“桃花扇”……正是当时的桃花扇,让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孔尚任不胜感慨,写下了惊世之作《桃花扇》。
&&&& 走出媚香楼,回望楼门两旁那副金光闪闪的楹联:“花容并玉质,侠骨共冰心”,实是当年奇女李香君的写照。“比屋而居”众多艳楼皆不见了,鸡鹅巷里马士英的故居和库司坊里阮大铖的故居更是在当时就被人付之一炬后化为灰烬被人永远忘却,只有媚香楼合铸矗立,不由得让人忆起唐朝刘禹锡的《浪淘沙词九首》中“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诗句。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民间文艺联合会名誉主席刘秀森应邀到应天书院演讲
来源:映象网
7月11日,中国民间文艺联合会名誉主席刘秀森应邀来到商丘市应天书院大讲堂,以“商丘古城,中华瑰宝”为题,遵循“史实说话”的原则,深刻解读了商丘古城的精彩历史和丰厚文化。
  映象网商丘讯(记者 曾岩 通讯员 张语晴)7月11日,中国民间文艺联合会名誉主席刘秀森应邀来到商丘市应天书院大讲堂,以“商丘古城,中华瑰宝”为题,遵循“史实说话”的原则,深刻解读了商丘古城的精彩历史和丰厚文化。
(责任编辑:胡倩)
进入3月份了,天气也渐渐回暖,厚厚的棉衣已经不能再为我们遮挡我们的脂肪,所以,爱美的大家,3月,一定要动起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个很好的养生季节,来和小编一起学学养生攻略吧。
Copyright&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热门推荐:
  商丘是商国、商朝、商业之源。“商”,在许多典籍中又称为“殷”。因此有人被搞糊涂了:“商”和“殷”不是有区别的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于是,有人解释说,殷人自己对商是始终称为“商”,不称“殷”的,称“殷”似乎是出于周人的敌忾……周人对于敌国“商”不称其本号的商,而称为衣或殷,大约也就如我们在抗战时期宁愿称日本为“倭寇”,而日本人也宁愿称中国为“支那”一样。
  商人自己不称“商”为“殷”?事实并非如此。从古文献记载来看,商人是称“商”为“殷”的。产生于商朝的《诗经&商颂》是商人自己写的,其第三篇《玄鸟》就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商之先后,受命不殆”、“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里面“殷”、“商”并用。第五篇《殷武》言“挞彼殷武”、“曰商是常”、“商邑翼翼”等,有“殷”也有“商”,甚至在同篇中也“殷”、“商”并用。由此来看,“商”称“殷”不能说是出于周人的“敌忾”,商人自己也称“商”为“殷”。
  其他史籍也有不少是“商”、“殷”并称的。古本《竹书纪年》称王亥为“殷王子亥”,今本《竹书纪年》称王亥的父亲冥为“商侯冥”,又言夏王帝芒三十三年,商侯(王亥)迁于殷,然后就称“殷侯子亥”。由此看来,“殷”、“商”并称的时间是相当久远的。
  为什么商人将“商”、“殷”并称?学者王宁先生《原始天文学与夏商文化的起源》认为,“商”和“殷”应该原来都是氏族名,后来“商”被用为国名,而“殷”仍然是氏族名,所以《史记&殷本纪》最后说:“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
  王宁先生还认为,由“商”之来源推之,“殷”亦必与商星有关,郭沫若认为《尔雅&释天》“岁在子曰困敦”的“困敦”就是来源于古巴比伦的天蝎座名GIR.TAB,所以固疑“殷”就是“困敦”之促音,因为“困”古音是溪母文部,“敦”是端母文部,而“殷”是影母文部,“困敦”之促音正可读如“殷”。故“殷”本来也是来自于商星,对于最初的殷人来说,大概是称“商”与称“殷”在意思上是没有分别的。远古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等种种原因,人们迁徙频繁,殷人把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或称商丘(商),或称殷虚(殷),《说文》说:“虚,大丘也……丘谓之虚”,其实“丘”和“虚”(墟本作虚)是一样的意思。只是后来汤伐夏之后建国名“商”,商成了国名,殷人自称为“商”,而“殷”仍然作为氏族名保留着,所以古籍中“殷”、“商”并行不悖。到了周武王灭商,商国不存在了,但殷氏还存在,故周人就称他们为殷人。这就是为什么周代的典籍称“商”为“殷”的原因。
  《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盘庚》说“盘庚(商朝一王名)迁于殷”。盘庚所迁之“殷”是哪里?汉古文经学大家孔安国作注说:“殷,亳之别名。”又说:“盘庚五迁,将治亳殷。”众所周知,亳即商丘,也就是说“殷”也是商丘的别名。“治亳殷”,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注为“治于亳之殷,商家自此徙,而改名殷亳”。《史记&殷本记》记载盘庚说:“帝盘庚之时,殷(商朝)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胥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此后,商第二十七王武乙才自亳迁于河北,就是安阳那里,直至帝辛(纣)灭亡。《竹书纪年》(《四部丛刊》本)记载说:“元年丙寅,王(指盘庚)即位居奄。”“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曰殷。”盘庚所迁之“亳殷”、“殷”、“北蒙”,就是原商丘县北境的蒙地。丁山先生是考古学家,曾作《商周史料考证》,他在对史料作了一番认真考证后说:“以北蒙定盘庚所迁的殷墟,我认为决在今河南商丘北大蒙城。”
  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都说明,“商”称“殷”不是从周朝开始。在更久远的时候,“商”和“殷”就是并称的,“殷”即“商”,“商”即“殷”。弄清了这个问题,会对我们读古籍有所帮助的。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1432文章数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20a5d-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朝盘庚迁殷朝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