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拉圾为什么会到广东贵屿电子垃圾

广东贵屿镇:全球电子垃圾之殇_网易财经
广东贵屿镇:全球电子垃圾之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贵屿人涉及旧五金电器拆解工作,他们用1200年前的工艺来处理21世纪的垃圾,先徒手拆分出铁、铜、塑料和电路板,再用硫酸洗出金子,用炭炉熔化铜,把塑料切成丸状,卖出去再利用。这样的电子垃圾处理工艺让贵屿饱受污染之苦。
每一条街道都很相似:到处是簇新的楼房,豪华的小汽车,还有路边黑臭的河水。每一幢楼房下面,都堆积着电子垃圾,从旧电脑、旧电视再到旧电冰箱。街面上到处是电子垃圾拆解作坊,作坊里三三两两聚着工人,正熟练而匆忙地烤制线路板。如果风声紧,他们会选择晚上开工。稍稍站一会,你就能闻到空气中刺鼻的恶臭。“其实,站在靠近贵屿的国道上,就已经弥漫着这种气味了,不习惯的人,立马就会感觉喉头疼痛。”绿色和平组织的赖芸,已记不清楚自己来过多少次贵屿了,但每次来,这样的情景就会一遍遍地重复,然后像电影胶片一样展开。“院子里,有一个安徽小女孩,手里抱着一个的电脑键盘,身后是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就是这些垃圾,造成了贵屿地区癌症高发,其妇女流产率是别处的6倍。2003年,赖芸第一次来的时候,绿色和平组织和中山大学一起完成了一份人类学调查报告。其后,有志愿者把安徽小女孩的照片印成一张硕大的画纸,贴到一个热气球上,来到惠普总部示威:“相当数量的贵屿镇儿童,都患有铅中毒”。八年中,赖芸和志愿者们一次次重回贵屿,“说实话,近年来经过整治,这里比以前好多了”,拆解作坊有时要逃到偏僻的荒郊野外才敢作业。但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巨大创伤,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抚平的。站在浮草渡大桥,练江墨黑的水面上覆盖着浮萍,河岸边被酸蚀过的电子垃圾堆依然可见,而且“还是可以看到很多的孩子们”。“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小学2年级的孩子,正在帮父母干活。他熟练地用钳子筛检三级管,动作麻利、神情专注,脸上洋溢着孩子特有的快乐。”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杨聪说。志愿者感到心痛。他们还在垃圾堆上看到过背者婴孩的年轻母亲,正在四处挑拣着垃圾。但就当志愿者走上去,要送去一些礼物时,母亲立即走开了。敏感的气氛、戒备的眼神,在贵屿随处可见。这也是那些想来帮助当地人的志愿者所没有料想到的。“你这不是在拿命换钱吗?”,志愿者们问那些工友。但工人的话很直接:“谁不知道呢?但这里的钱,比其它地方好赚。”能够回家盖个小楼、为孩子攒学费,就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而贵屿本地的小老板们,也拖家带口地涉入其中。45岁的马老板是贵屿本地人,做着废旧塑料分类的生意。他的工场里拥挤不堪,工人都是徒手工作。志愿者访谈的时候,马老板的老婆和大女儿都在外面做分类工作,也是徒手的。他们都觉得进行塑料的简单分类,不会产生任何污染。“不用戴手套,也不用穿防护服”。“都说贵屿的水不能喝,是电子垃圾闹的”,马老板表示,“其实,是因为本地的水质本身就很差。”这一观点,赖芸在2003年第一次来到贵屿,就听到很多人这么说过。几年过去了,那些因为电子垃圾一夜暴富的人,开始纷纷撤离贵屿。“白天,他们大多开车来厂里看一会,然后立马就走人”。而这些新贵对于媒体或是环保组织的抱怨,则延伸到“你们老把靶子瞄准在贵屿,对于我们是很不公平的。清远龙塘镇、南海大沥镇不都一样在拆解电子垃圾吗?”如今,一般记者去贵屿采访,“当地人根本不会放你进去”。“我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从当地老板到打工者,都会这么抱怨外界的聚焦。“他们难道不能面对现实吗?”一个志愿者很困惑:“我听到一个数据。在征兵体检时,贵屿88%的人都是不合格的”。但另一方面,此地的繁荣是你无法想象的,这个小镇的物价甚至比广州还要高。每一个作坊工厂里都会摆放一个电脑,上面显示的是上海或伦敦期货市场的黄金行情。“你不相信吗?”一个回收电子垃圾的老板说:“这里的市场,足以影响国内国际稀有金属的价格。”生命不能承受之“污”出汕头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贵屿。整个街道显得很繁荣,当地每一栋楼房前都有各种各样的广告招牌,分别写着:“电脑、集成显卡、笔记本、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硬盘等”。贵屿人一向有收购废旧品的传统。由于地处一片低洼地带,贵屿成了严重的内涝区,农业生产基本没法保障。贵屿镇的农民在20世纪的上半叶,就已经开始走村串巷,收购鸡毛、鸭毛、废旧铜铁。说到贵屿人,潮汕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收破烂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贵屿开始涉及旧五金电器的拆解生意,并且由于获厚,整个行业规模扩大,逐渐成为贵屿人的主业。慢慢的,大面积土地开始抛荒,贵屿镇区80%的家庭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并通过这个行业迅速积累财富。而就在此时,国外的电子垃圾通过深圳、广州和南海的转运点,开始大规模进入贵屿。现在,贵屿沿街的楼房一般都会有一个长廊,长廊内全是家庭作坊式的“拆解工厂”。上百平米的大厅里,妇女和小孩在熟练地工作。他们将电源板放在电热器窄小的吹风口下烘烤近两秒钟,便娴熟地用镊子将板上的各种芯片、电容、电极管等电子元器件取下,分别放入不同的陶瓷碗中。以前,这些工作常常会聚集在门口完成,如今大都被转移到较为隐蔽的室内。加热器、鼓风机是作坊里最为常见的“机器”,烧焦的塑料味道不时扑鼻而来。一个手机的电路板通过工人手中的小镊子拆解成上百个零件,分类放入一旁的类似中药铺的上百个小柜格里。“当地人的楼房基本上都是四层,一层是作坊,老板及其家人一般住在三到四楼,就这上百平米的地方,一年就可以挣几百万。镇上一年上牌的车辆就有400多辆。”志愿者们说。在早期,一般都是整车交易,买主只能打开集装箱车门简单看看里面的货样,然后估价成交,这种买卖方式对于买家来说风险很大:如果集装箱里面看不见的部分全是廉价塑料,那么这次交易就亏定了;但是如果里面都是大型电器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赚大了。“一般来说,电视机含有大量的铜、铁,而只有电脑里才含有金。”业内人士透露道。一车电子垃圾,就可以让人成为百万富翁,这样的故事时有发生。贵屿人在长期劳作中,发明了最原始的电子垃圾拆解法。不止一个打工者向赖芸他们描述过这种“土法”:“首先是拆,先人工拆分出铁、铜、塑料、电路板,然后用碳火炉烤熔出电路板上的零件,那些可再生的零件就被卖出去让人翻新成零件。至于金子等贵重金属,就用硫酸洗出来,贵屿人叫洗金;电路板上烧出来的铜,贵屿人叫烧板;塑料则被切成丸状,卖出去做再生塑料。”“这世界上就没有贵屿人没处理过的电子垃圾。”一个彭姓老板这么说。有人干脆把贵屿处理电子垃圾的方式,称为“19世纪工艺处理21世纪的垃圾”,当地通过“酸浴”来提取电子垃圾中贵重金属的方式,和1200年前的工艺大同小异;洗金厂浓烟弥漫,除了洗金厂的人,外人很难靠近、也不想靠近。一个曾经的洗金者,介绍了洗金的过程:“这个是盐酸、氢氟酸,那个是硫酸……用一个盆,把芯片放在里面,掺硫酸,放在火上烧,要把芯片上的塑料烧掉,然后一道一道地洗,有的是铜,有的是铁……再用硝酸溶化,再通过其他两道工序,就能析出金粉了”。洗金者所用的王水,是用25%纯硝酸和75%的纯盐酸混合而成。这也就是1200年前,波斯炼金术士札比尔•伊本•哈杨发明的王水炼金法。酸洗过程会挥发出大片蒸汽状酸性气体,从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烟雾。一个李姓打工者说:“那个烟雾真得很吓人。还是下午呢,整个天就暗了。山上都不长树,人一靠近就受不了,像是要休克了”。
一位曾经从事过7年洗金工作的工人透露,电子垃圾中有含金量多的,有含金量少的。IL的芯片,在街上买600块钱一吨的货,一斤就可以融3克多的金,一斤能赚100多块钱。“现在大家都知道烧板有毒,所以工钱相对就比较高,一天工作10个小时,就可以挣到100多块钱,而如果你肯再加两三个小时的班,工钱还会翻倍。但在所有工种中,烧板因为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挣得并不是最多,要想挣到更多的钱,还是要去洗金。”很多工友这么说。可如此工作的后果是什么呢?志愿者在贵屿北林专门走访过一个工友陈生。见到他时,大家有些惊奇。因为陈生显得非常憔悴,身体消瘦,肋骨凸现出来,几乎可以数得清楚。
本文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李蓉慧 骆轶航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全球电子垃圾村广东贵屿:街面上到处是电子垃圾拆解作坊(组图)-娱乐频道-齐鲁晚报网
全球电子垃圾村广东贵屿:街面上到处是电子垃圾拆解作坊(组图)
核心提示:
近日路透社发布一组广东贵屿照片,展示了这个以“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出名,人人都以拆解电子垃圾为生的地方。在这里大约有5000个作坊回收处理约一万五千吨电子垃圾,包括世界各地运来的硬盘、手机以及电脑配件。
近日路透社发布一组广东贵屿照片,展示了这个以&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出名,人人都以拆解电子垃圾为生的地方。在这里大约有5000个作坊回收处理约一万五千吨电子垃圾,包括世界各地运来的硬盘、手机以及电脑配件。
贵屿每一条街道都很相似:到处是簇新的楼房,豪华的小汽车,还有路边黑臭的河水。每一幢楼房下面,都堆积着电子垃圾,从旧电脑、旧电视再到旧电冰箱。街面上到处是电子垃圾拆解作坊,作坊里三三两两聚着工人,正熟练而匆忙地烤制线路板。如果风声紧,他们会选择晚上开工。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白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贵屿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