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重庆经济发展面临问题哪些难题及如何应对 社 会调查报告

版权所有: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衡山路8号
电话:(86-519)27060 传真:(86-519) 邮编:213022 电子邮箱:webmaster@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存在代办假信用卡的嫌疑,可能会骗取您的手续费或窃取您的个人信息,建议您谨慎访问。社科院专家报告称过半居民自认属于社会中下层_宏观经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社科院专家报告称过半居民自认属于社会中下层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定军 
  “在座的是中间层,但是都可能认为自己是中下层。”
  6月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会议室,一位专家在总结该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的<中国当前的发展和民生问题>报告时说。
  该报告以去年进行的社会调查为依据,得出结论――中国经济在进入超周期的高速增长后,居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收入增加而增加满意度,相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己进入中下层。
  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约有29.1%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中下层,24.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下层,即53.6%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下层、下层。这个数字比例分别比2003年上升了2.6、9.9个百分点。同时认为自己属于社会上层、中上层、中层人数的比例则都分别下降。
  在印度、韩国、美国等国家,自己认为属于社会中层的人数一般在50%以上。中国则反映出的这个比例在下降。有趣的是,一位北京的处级干部,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也认为自己属于中下层,理由是自己还房贷、赡养老人和养育子女的压力非常大。
  这项调查引发另一个结论,即在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中,由于分配秩序的问题,不仅低收入群体不满意,中上层群体也不满意。
  “国家干部”受益最多
  调查结果发人深省。比如在调查哪些人受益最多的问卷中,10年来城乡居民首次认为是“国家干部”这个群体,这与前几年私营企业业主被认为受益最多的调查结论大不一样。
  根据调研数据,导致城乡居民满意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在经济超周期高速增长时,居民没有分享到较多的好处。
  李培林指出,连续5年的中国经济进入超10%的超周期增长,说明经济进入了1949年以来的最好时期,但是更多的社会指标面临难以完成的困难。
  比如,除了农村居民纯收入在过去几年没有完成外,贫富差距本来预计未来要下降,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上升。比如06年全国的收入贫富差距反映的基尼系数是0.496,仍在扩大状态。如果以财产情况考虑,则贫富差距更大。
  此外,根据06年的调查,住房、医疗、教育已成成为除食品外的三大社会负担。其中医疗所占支出的比重为11.8%,仅仅次于食品37%比例。调查也发现,目前把看病难、看病贵认为是当前社会最重大问题的比重已经为23.92%,位居第一位,这与过去几年把腐败问题作为首位问题的情况不一样。
  关键: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李培林指出,目前需要警惕不少居民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好处的情况。过去80年代的改革,每个人收入都在增加,但是目前已经明显出现一些人收入下降的情况。
  根据2006年的社会调查,认为与过去5年比,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的比例为63.4%,其中认为上升很多的比例只有9.7%,53.7%的人认为略有改善。但是认为没有变化、略有下降、下降很多的人比例为36%。
  而随着今年5月份猪肉、蛋价、食用油进入10年以来的最高,居民生活负担加重。中国人民银行今年6月份将做相关调研。而央行去年6月的调查指出,中国居民的收入在增加,2005年职工工资上涨了14%,但居民对收入的满意度在下降,主要是预期物价上涨加快。
  李培林指出,过去几年来中国低收入者收入在增加,但由于物价也在上升,因此对于农民和低收入者来说,生活成本大幅提高。
  “贫困问题并未很好解决。”李培林说。他的调查也发现,到2000年在整个东部基本实现小康社会时,西部仅仅实现了56%。
  而解决上述问题,浙江的经验值得研究学习,这个人口、面积和韩国类似的地区,人均GDP在全国省市中仅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由于私营经济发达,这里不论是城乡收入差距、地区贫富差距都在全国最低。
  李扬指出,关键的问题可能还在于加快民生问题的解决过程。比如中国还没有把就业、住房两大保障问题的基本法律纳上立法日程,说明还有很多工作未启动。(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报道:      
【】【】【】【
【】【】【】【】
不支持Flash
宏观经济栏目
定军其他文章
中国新闻网其他文章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