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经看什么书》值得看吗!?

哪三类人最有必要学习《易经》?
哪三类人最有必要学习《易经》?
处于逆境中,我们会想到“否极泰来”;前无去路,我们会希望“剥极而复”;遇到分配不均,我们知道“有损有益”……
其实这些词语,都来自于《易经》。所以,我们是常用《易经》的哲理来指导生活的,但真要问你《易经》是什么,估计很多人会立马联想到八卦、算命之类,也有人认为用这种方法来推导问题非常不靠谱,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
《易经》占卦真的是迷信吗?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迷信。
迷信相对于正信来说,有四个特征。
①出于恐惧心理(怕鬼、怕灾祸);
②增强个人欲望(信徒有功利性的需求);
③崇拜教主法力(教主无所不能,忽略信徒本身的努力);
④强调世俗成就(保佑升官发财、长寿健康)。
而占卦并不具备这些特征。
占卦的依据是《易经》这本书,而这本书中所说各种道理,并不是来源于某个法力无边的教主,也不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这本书既不吹嘘自己,也不提供证明和结果,更加不提供“照做就能顺利”的方法,只有各种数据,而这些数据是需要通过理性的充分运作才可能明白的。
所以,《易经》占卦不是迷信。
《易经》认为占卦可以预知未来,其性质是“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意思是,当你年纪不小而身负重担,此时已经找不到老师和父母保护着,那么占卦预知凶吉就有如面对父母一样。
现代精神分析学大师、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问胡适对《易经》的看法,胡适回答:“那只是一本有年头的巫术魔法选集。” 这让荣格感到非常震惊和遗憾,他认为这位中国大哲学家完全错失了自己国家的重要精神遗产。
“易”是万变,“经”是常法,《易经》阐述的是如何看待多变的人生和世界。它展示了一个无限宽广与丰富的世界。
应该说,《易经》是哲学,是一种思维模式。
《易经》用通古达今的哲学思想和完整的符号体系,诠释了人生福祸凶吉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上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解人生命运而趋吉避凶。
学会《易经》的义理,可以懂得如何做人处世,居安思危、察微知己,观天道以安排人事;在重大抉择上,还可以利用《易经》的象数来占卦,提供既善意又重要的启示,不仅自助还能助人。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而那部让他把绳子都翻断的书简,就是《易经》,他还感叹:“假我数年,吾学《易》,彬彬矣。”
清末的思想家章炳麟先生年轻时的观点时跟胡适类似。但有了人生阅历后,他说:“不学易,则终生不能无大过,而悔吝随之。”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老师则认为,三十岁学儒家,活得自信;四十岁学道家,活得自在;到了五十岁学点《易经》,乐知天命。
傅佩荣老师每年都要讲一遍《易经》,每年都有新的启发。他表示,《易经》是不必也不能一口气读完的。它是手边的必备参考,每天念一两卦,久而久之,心领神会,境界自然开阔。
举了这么多例子,是想说明:《易经》的奥妙之处正在于能够指导人生,它值得我们终身研读。
那么,谁最适合学习《易经》呢?
一是负责决策的人:任何决策都有风险,并且人算不如天算,所以周代设有太卜与卜官,在国家大事方面为君主提供建议;现代的领袖人物“求人不如求己”;即使是家庭里也有无数决策要做。学会《易经》的义理,可以启发思维;学会《易经》的象数,则可以在关键时刻占上一卦,获得关键建议,从而进退自如。
二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未来总是充满了变数,这让很多人倍感压力。学过《易经》,就能学会接受生命里的各种不确定,对不好的事情,能够预作处理,坦然接受;对好的事情,则能够以平常心待之。
三是缺乏大局观的人:视野太窄是人际关系建设中的一大病源,看得不够远不够广,往往会得此失彼,甚至埋下祸根。学会《易经》,就可以用更宏大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把事物看作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而不是单独的片段,受挫时知道“潜龙在渊”,选择“自强不息”;得意时知道“亢龙有悔”,于是“厚德载物”。
当然,《易经》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的方法以及正确的领路人很重要。
傅佩荣老师学贯中西,擅长从哲学的高度解读传统文化经典。更重要的是,他讲课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在台大的通识课程被评为全校第一;本月初他在思想食堂讲授《哲学与人生》的课程时,则共有400多人到场,全场掌声不断。
6月10-11日,思想食堂邀请傅佩荣老师在杭州开展为期两天的《易经》课程,讲解《易经》的智慧,介绍占卦的方法,与学员面对面地解卦答疑。
2天时间的系统学习,能让你正确理解《易经》的含义和运用价值,学会占卦解卦之法,从而从容的面对未来的生活。《易经》中掌握这两句话,可知一个人的前途!
壹号收藏佚名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资料图 图源网络)《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现代人非常喜欢学《易经》,但是很多人都是在枝节上做文章。学《易经》变成了:请一个人来给我算一卦,看看我这件事可不可以做,这件事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个朋友、合作伙伴可不可以交……这些都是枝末。《易经》中有两句话大家只要掌握了,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衰成败。第一句话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一定的规律。在2009年,当时的中央组织部李部长(李源潮同志),在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就这样告诫:“贪官敛财,从来都祸及子孙;廉官清白,多数能荫泽后代。”看了这句话,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李部长现在可以当国家副主席了!这也是一个熟读历史的人,得出的一个必然的结论。所以一部《二十四史》讲的是什么道理?讲的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资料图 图源网络)另一句话也很重要,就是“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譬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省部级以上的干部突然锒铛入狱了,大家都议论纷纷,说怎么回事、什么原因等等,其说不一。到底是什么原因?其实《易经》上早都给我们指出来了,“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那不就是积恶所导致的吗?是恶贯满盈的结果。“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资料图 图源网络)所以中国人看问题是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是看他现在有权有势,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就对他很羡慕。要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你看一看他的子孙后代,你就对他不羡慕了。另一家,也许现在家境贫寒,但是兄弟姐妹勤奋好学,团结互助。你不要瞧不起人家,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个家的家道就兴盛起来了。这个都是不论一时而论久远所得出的发展趋势。敬请关注腾讯儒学官方微信号:ruxue_qq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儒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儒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儒学”,获取更多儒学资讯。
[责任编辑:weiwei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易经值得看吗? - 知乎135被浏览26076分享邀请回答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释玄道人)
(微信leeerwang)
(净明宗广瑞)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君祖易经值得看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