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都说志愿军战术水平差,志愿军和日军 志愿军比怎么样

查看: 4335|回复: 46
最好能有史料,并全面分析。
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怎么样?朝鲜半岛上的志愿军怎么样?
战略上是什么样?对普通美军士兵来说又是什么样?
不谢邀,这可能是个坑,因为这种问题最终只能沦为扯皮。关于朝鲜战场的中文资料鱼鱼混杂,莠莠不齐。除当年国防大学引进的罗伊等人所著《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等三本书堪称经典外,众多好书新书,国内出版界要么不引进,要么引进的书质量一般甚至对原书大加阉割导致完全丧失价值,如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要么曾经引进却限制发行,如1983年的《李奇微回忆录》军内版。有些则是原书本身就观点材料老旧不堪甚至很烂(如贝文.亚历山大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因成书早,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档案的公布和中苏学者对很多事实的研究,证明亚历山大的立论推断的基础是根本性错误的。而中文原创作品充满着浪漫的文艺气息,如王树增之流。可是若找原始资料,中方的资料宛若谎言大合集,联合国军的战斗报告却像忘怀洞里被烧掉的纸一样珍贵。
若能像俄德双方近年还原东线战史那样,何时能做到第一步——厘清并尽可能还原军事领域的诸多空白与模糊的地方,修正被恶意或无意歪曲的部分,就算了不起的进步了。
一个是让半个美国总动员的敌人,
另一个是一场猝不及防的浪漫远征。
诸君自行判断吧。
我就是觉得朝鲜战争史料尚缺,想看看有没有人提供点外文资料
这个真不好说。说白了没法比出令人完全信服的结论。我就我知道的稍微说一下,但是这个问题比较主观,而且因为志愿军只是陆军,空军戏份都很少,所以难以全面评价,至少日军空军给美军的噩梦还是挺严重的,但是又没法子和志愿军比,而且太平洋岛屿上的海军陆战队及陆军才对美国人有更严重的心理影响,我在这里就列一些事实(集中在能比的部分陆军),楼主自己判断吧。:
1,志愿军是属于进攻方,太平洋日军属于防守方。
志愿军作战的地点大多是敌人之前的阵地,而日军作战的地点是己方经营多年的阵地(极端例子硫磺岛)。这使得作战难度很不一样,日本太平洋上的岛屿有丛林不利于坦克施展,同时日军经营多年有诸多暗道地堡,且美军补给线比较远。志愿军作战的地点是朝鲜山地,作为进攻方每到一处都是新地或者是敌人向我方修建的旧掩体,而且美军补给线较为轻松。这点我认为志愿军作战环境相对来说还是更艰苦一些。
2,战争模式不同,我军主要是陆军与其对抗,中间有极少量空军参与。日军除了岛上防守战还有现代化海战,这部分也不好比。特别是美国海军除了被我军轰炸机炸过几艘以外对志愿军没有什么感受。
3,军队现代化装备、训练程度和作战风格不同。这点可以展开说一说:
日军陆军以及海军陆战队:早于我国接受现代化训练,但是其走的是英军一战模式的变体。极具注重单兵的一些”技艺“(非鄙视,但是用这个词是希望大家能体会到日本作为一个有”做到极致“思想的国家在现代化军队构建上的跑偏),比如行进中射击准度较高(根据我认识的一位打过日美剿过匪的老革命来说我国某些地方的土匪也有这样的水平)。
但是现代化战争中真正起作用的实际上是能大规模使用,且能很快补给的东西(参见T-34、谢尔曼屌丝洪流推掉虎式、4歼豪车阵营),那么日本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这种建设思想就使得其配合比较原始的部队(英军一战模式),战斗力难以长期维持。
另外最致命的一点就是配合这种陆军战斗素养的设计,日军的进攻模式也相对原始和低效(相对只是相对于美军这样的现代化对手,对于国军和共产党这种缺乏自动武器的对手威力很大):
日军步兵班级战术多是从600--400米之间某点(LOD: Line Of Departue)开始的.步兵班在LOD集结分组,补充弹箹,明确攻击方向及可利用之地形地物,确定各组阶段性掩蔽点等战术要领.然后分组展开,待机枪组进入第一射击阵地后,各组即向第一个掩蔽点机动.到达第一点后,展开火力杀伤敌人,同时掩护机枪组机动.机枪组到位后,再压制敌人,同时掩护其它组向前机动.如此循环.全班应于200米处略停,展开全班火力,清除已爆露的敌人火力点,及兵力密集的阵地.同时利用烟幕弹,曵光弹(夜间战斗)为日军直瞄重火力指引目标.在这里,一般应有两轮打击,第一轮是面打击,消除全部当面火力.然后集中打击一侧以造成守军配置不均而被迫机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消灭机动中的守军力量,为最后攻击做准备.
在炮火准备尾声,步兵上刺刀匍匐前进,炮火停止后,展开全部压制火力掩护攻击中步兵. 步兵应于100米左右转为全速冲击.
这就是威震四海的板载(万岁)冲锋,日军极其精准的行进中射击和最后武士道的冲锋可以轻易有效地效撕裂任何不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重机枪)的防线。我军当年对其作战吃了很大亏,也逼迫的在敌后作战的TG游击队发展出了同样令日军惊讶的射击精度。
不过这个作战对于美军就不是很有效了,美军作为一只二战中的现代化部队,装备齐全,训练有效(不是日本这种死脑筋各个练成顺溜那种的模式,而是注重多兵种配合,保证随便一个平民很快就能上手的平民化训练),于是在后来美军上岛遇到日军进攻的时候,成百上千的日军成堆地死在万岁冲锋的路上。这给美军比较大的心理阴影,不过因为每次都能将敌人击退,所以实际上对美军心灵的震撼不如日军的暗堡和工事。
另外日本陆军诈降自爆,或者在自家人身上困炸药赶着老百姓当肉盾的模式也给美军带来不小的震撼,但是此时的美军已经见惯日军的残暴所以采取完全杀灭的策略,已经不如当初。
接下来的阵地都是日军久久精英的占领区,硫磺岛一战,美军在日军有重火力的掩护下在各种精心修建的暗堡、地道、伪装散兵坑日军的阴险攻击下损伤惨重,连我们得了荣誉勋章的巴塞隆同志都挂了。此时欧洲战场已经结束大家都急着结束战争,而太平洋战场的美军士兵厌倦了日军阴险的暗堡、地道以及最重要的跟你玩命也不投降,他们已经恨不得把日本人种消灭掉于是促成了后来的李梅鬼畜烧东京,以及两发核弹打头阵的事情。
---------------------------------------------------------------------------------------
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作战野路子经验+教科书训练(主要来自国民党科班出身的战俘)综合出来的作战方法,在战术上较为有效而且针对自己的条件进行了战力最大化设计(中国人一贯的风格,把手上的实际条件发挥到极点,注意区别日本把自己理论能达到的极限作为目标去追求不同)
根据《中共部队的攻击战斗》中的美军占地报告可以看出,志愿军在战术上非常灵活而且注重细节如:&在日间战斗时,这些战斗单位会尝试从壕沟或散兵坑来战斗;当被逐出时,他们会继续使用灌木丛、树木或类似的掩护。夜间攻击有明亮的月光时,他们会善加利用大石头、悬崖、以及长岭投射出的阴影。&
这种已经融入习惯中的战术细节使得志愿军和日军硬来的感觉不同给了美军一种如同幽灵般的感觉,在志愿军渗透美军防线的时候美军看不到,在志愿军进攻的时候,美军又无法和对付日军那样成批扫掉进攻的人,志愿军根据这个特点多采用夜战(这是美军对志愿军一个非常大的印象)并且在进攻时采用三三制,能有效避免伤亡,并且进攻途中注意隐蔽,往往出现美军防守攻击过后阵地上依然有不少能继续作战的志愿军的情况。
另外一个给美军心理压力巨大的志愿军战术特点就是迫击炮和机枪准度较高:“中共军的机枪火力一直很准确并且很持续。他们会持续发射机枪直到被摧毁,也会利用掩护把机枪尽量往前推进到近距离。他们似乎没有很多轻机枪;在攻击一个连阵地的时候几乎没有使用超过两挺机枪的例子。它们的战术目的似乎是在提供压制防御者的火力。在一般状况下,迫击炮并没有集中使用。在某些特例中,两或三门迫击炮会集中火力来使用。通常中共部队只使用一门迫击炮,而且是在攻击已经开始一阵子后。迫击炮火分两类:一是一般区域性的压制,一是集中在主要设施,例如防御的机枪、迫击炮阵地、指挥所、以及补给点。他们的区域压制火力并不猛烈,我方部队也并不太在意。但在集中射击方面,他们的迫击炮火都能很快而准确地命中特定目标,这似乎意味着他们发展出了能够在战斗中做快速三角定位的方法,但也有可能是他们已经在周遭潜伏一段时间并且测好距离,所以在战斗时可以很快地根据火光来定位。”
多亏我军有赵章成这类神人,使得我军在只有轻武器的装备水平下依然可以用巧妙的方法夺取敌人的防御点(不过迫击炮在多份美方史料里也被分为轻武器级别,没有重炮美帝都看不上眼啊~)这在《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也多有描述就不赘述。
除去战术特点,志愿军给美军最大的心理威慑就在于不怕死(和日军那种死了特神圣的思路要分开)顽强的作战精神,表现的最淋漓尽致的莫过于上甘岭战役中在美韩联军美军出炮弹和人韩国出人的疯狂进攻下志愿军依然成功死守阵地(死板的日军没有收到这样的进攻规模,所以也没法比)李奇微对此评价“
&血岭&战斗和毗邻的&伤心岭&上的战斗也许是迄今为止最为残酷、最为紧张的战斗。这些战斗需要我们消耗极大的体力,需要我们具有无限的耐心和勇气。步兵象印第安人那样作战,他们在山坡上匍匐前进,吃力地拖带着自己的步枪、弹药以及迫击炮弹。有时,他们还被迫抵近敌人进行爆破,迫使敌人钻出地下工事。
敌人以东方人所特有的顽强精神奋力加固他们在山上的工事。有时他们深知依靠人力来挖掘从山下的反斜面一直通到正斜面的坑道,以便在遭到空袭和炮击时能撤离正斜面阵地,躲进空袭火力或重型榴弹炮火力难以打击的反斜面工事内。敌人构筑的坑道有时长达3000英尺。这样,他们既能迅速躲避轰炸,又能很快向前运动抗击地面进攻。通常,前斜面的坑道出口都经过精心巧妙的伪装,必须很仔细地观察才能发现这些出口。
铁三角一带的高地。范弗里特预计以200人为代价,可在5天内实现目标。但第10军从10月14日发起进攻,在共产党猛烈抵抗下苦战了好多个星期,使美国和南朝鲜付出了9000人的代价,共产党死伤达1.9万人之多。
在战斗于11月18日逐渐停下来时,联合国军的阵地只略略有点微小改善,而损失却太大太大了。直接进攻敌军主阵地,实现一点有限目标无异于枉费心机。为把共产党从准备已久的主要防御阵地引出来,第8骑兵团于10月15日在元山以南约25英里的东海岸进行了一次两栖登陆佯攻。但共产党不入圈套,结果这次佯攻遭到了很大失败。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
乐观地准许了范弗里特&摊牌&的克拉克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沮丧地说:&金化攻势&是&发展成为一场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我们死伤的人数在8000以上,大部分为大韩民国之官兵,得不偿失……我认为这次作战是失败的。&
-------------------------------------个人总结及观点-------------------------------------
日本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和志愿军在战术上都比较阴险狡猾,而且都很擅长夜战。
区别就区别在了进攻的模式上,相比较而言志愿军更加细腻,而且在拼杀的时候志愿军的“死亡进攻”多是为了为了保证有效的战术得以实施(如黄继光堵抢眼)说白了就是为杀了你而死,但是日军我个人通过日军回忆录等作品感觉更多是一种集体疯狂的自杀理念,而目的感觉是为了贯彻不投降这个政策为死而死。
再加上志愿军在第一次美军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利用自己高超的战术素养成功渗透入美军的控制区,一路将其赶回釜山一代,对美军的震撼更强,因为美军毫无准备,而这第一批被打的美军当时给美军部队带来了严重的士气下降问题(再次提升要到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弱点以后)
所以就双方能比的军种,志愿军给美军的震撼更加巨大,心理阴影也更重
美军对双方的评价类似我上面总结的部分,详细楼主可以去搜。尾部贴一些美军1950年刚和我军作战时美军的战斗记录以及记者的采访。你感受一下
刚入朝时美军的记录“而后是一辆装有一挺30毫米重机枪的吉普车,后面跟着指挥机关。其后仅20码之隔是斯坦福德上尉,他将根据费思的命令引导飞机进行攻击。费思的主任参谋迪克·米勒少校也在前面。跟在这队人马后面的是拉着伤员的约25辆汽车,步兵行进在车队两边。
  当前卫排通过A连设置的路障时,敌人的重机枪和小型武器一齐开火了。虽然有人被打中,但队伍并没有停下来。费思指示斯坦福德呼唤飞机实施攻击。下士约翰 ·德拉姆看见一架飞机扔下一枚凝固汽油弹,那情景看起来真吓人,就像在那群美国大兵中点起了一堵火墙,他还从未见过这么恐怖的场面。人们痛得撕心裂肺地喊叫着,有些人恳求别人帮助结束痛苦,德拉姆亲眼看见一名中士朝一位恳求他的人的脑袋开了一枪。
  罗宾斯在汽车上也亲眼目睹了全身着火的人在地上翻滚着喊叫救命的可怕情景。他的副军士长身上也着了火,就离他10码远,但罗宾斯却毫无办法,他痛苦得转过脸去。而后他看到几名军官和军士在召集人马,让他们继续往前走。
  在队伍的前头,米勒少校看到的场面使他毛骨悚然;C连约10名战士被大量胶状汽油的火焰严重烧伤,在雪地里打滚。虽然第1营遭受严重伤亡,对士气是个沉重打击,但汽油弹也使路障后面的中国军队仓惶逃窜。汽油弹也击中了中国人,壕沟里至少躺着40具尸体。
  费思出面堵住了惊恐万状往回跑的士兵。他跑上前去,掏出手枪吓唬他们,逼他们转过身去迎着敌人。而后他用激励、命令、威胁等各种办法,率领部队向逃跑的中国军队进攻。
  队伍继续前进,但许多人已失去控制。军官和军士们试图把他们赶到高地上以保护路上的部队,但大部分人拼命地往前面的安全地方跑。
   12月5日,当更多的新闻记者赶到下碣隅里时,美军部队已经做出计划,决定次日晨撤往古土里。在刚刚赶到的记者玛吉·希金斯看来,这里几乎不像是个战场,没有任何战斗的迹象,但默里上校对他手下那一打顶着风雪站在野地里的军官们一番简短的训话,却令人倍感形势之紧迫。“黎朋时分”,他告诉他们,“我们要向后方进发。”在默里训话时,希金斯注意到那些军官的脸上流露出一种自尊心深受伤害的表情。“这绝不是退却”,默里厉声重复着,“这是向另一个方向的进攻。在我们去往海边的道上,有着比我们面前更多的中国人在围堵拦截。但我们还是要离开这儿。任何有不同看法的军官尽可以坦然地装成受伤的瘸子,被送离这儿。” 他环视了一圈,“我不希望有任何人装蒜。”
  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和晚上,玛吉都在设法与从柳潭里逃出的幸存者们交谈。这些人仍处在迷乱之中,一个个衣衫褴褛,肿胀的脸上流淌着被凛冽的寒风刮出的血迹,破旧的手套都已抽丝了。还有些没帽子的人,耳朵都冻紫了。这些人正光着脚丫子走进军医的帐篷,因为他们穿不进那冻成冰块的靴子。自仁川登陆成功后,玛吉就一直没再见到默里。现在默里看上去很憔悴,他对她解释说,能从柳潭里脱身,完全是托福于中国人犯了一个根本性错误。“假使中国人把军队聚集在出口处,我们就永远也休想逃出那个陷阱。可他们想要彻底包围我们,所以分散了他们的兵力。”
玛吉朝着那些躺在担架上等待运送的伤员们走去。一等兵温·斯科特望着她同几名伤员交谈,知道又会自己走来。但斯科特不想说话。她冲他弯下腰来时,他说: “不,我不想和你说什么。”她没有立即走开,他便吼道:“见鬼去吧!”她终于离开了。斯科特自己也莫名其妙为什么会那样粗鲁地对待她。他只是没有任何想要说的话。
  另一名伤员也提不起情绪说话。玛吉问他是怎么忍受战场上的酷寒的,他拒不回答。“你必须对付的最艰难的事情是什么呢?”玛吉不死心,换一种方式问道。那伤兵想了想,然后咧开嘴笑着说:“最难的就是得把一根三英寸长的针穿过六英寸厚的衣服,女士。& ”显示全部
大酸奶周胖子
可是若找原始资料,中方的资料宛若谎言大合集,联合国军的战斗报告却像忘怀洞里被烧掉的纸一样珍贵。——屁股太偏了一点吧。在书面资料方面,最离谱的是朝韩这两个,中美两方其实在很多事情的认知上比较趋同,比如战损情况等。此外,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有相当多的亲历者作为见证,这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也是很有价值的一部分。答主有些尽信书啊……
一路同行工作室
日军在太平洋的大半是职业军人,大半是后期征兵后的新兵。
主要依靠防御工事和地形来防御美军,战术单一,属于被动的防御战。
美军在初始遭遇巨大伤亡之后,习惯了日军的作战方式之后,依靠“蛙跳”战术和绝对空中优势能够有效降低伤亡,所以对于美军来讲,太平洋战争和欧洲战场类似,恐惧逐渐消失,胜利和士气高涨逐渐成为主流。
志愿军在朝鲜是几十万有过4年解放战争甚至抗日战争经验的老兵,尽管装备不行,但是作战素养和作战经验应该算当时一流的,小规模战术素养和战法比美军稍强(实战经验很重要,朝鲜战争时,美军参加过二战的部分老兵已经开始回到本土退出现役)。
美军从一开始就没有适应志愿军的部分打法,但是鉴于装备差距实在太大,除了开始战争的6个月有歼灭成建制美军的记录,之后绝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追击和包围上。
就像是一个勇猛但是缺乏力量的人在打另一个懦弱但是穿满了刺猬甲的人,看似优势,但是殊不知每一拳都要流血,每一拳的代价都是自己力量的减弱。
对美军来讲,在志愿军入朝之后,朝鲜半岛多出了几十万可以不吃不喝在零下20几度环境里追击自己数十公里(当然后面还没干就被冻死了)的黄皮肤死神,并且这些死神像是吃了药一样,不怕死,也不喜欢投降。这种恐惧,我觉得对于新兵心理影响是毁灭性的,人也许不怕死,但是当更不怕死的人每天都可能会致你死地的时候,人的心态就会发生转变。
可怕来讲,太平洋上的日本军人就像是有趣凶狠但是笨拙愚忠的大汉,朝鲜战场上的中国军人就像是神秘沉默但是灵活狡诈的战士,前者恐惧只会越来越弱,后者永远让你寝食难安。
-------------------------------------------------------------------------------------------------------------------------------------------
看了下面的评论,还是要加一下,我认为这几十万参加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士兵的士气和战略素养是想当高的,排除对于士气这个很宽泛的名词。
首先是对后勤补给的要求之低,难以想象,志愿军的大部分补给都依靠国内运输,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其次在恶劣天气环境下的作战经验(当然不得不承认几十万人没及时换装真是人类战争史的一个笑话,除了大德意志也就我天朝能干出这事,更何况人家认为夏天就能结束的战争)。
再其次对于执行命令的坚决程度,对于美军来讲,战争一种职业,对志愿军来讲,战争演变成了一种信仰,所以能以血肉之躯对抗钢铁炸药。
最后战略素养这个东西,我认为短期训练能拥有的,对武器装备的熟悉程度,对敌人小规模作战的战术了解。包抄火力掩护防空甚至不对称的小规模战术,从美军后来的回忆率和战史记载中,在这方面对于中国军队的赞扬是相当多的。
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军队的战术相对成功,包括拦截,包围圈和多点支援。但是美军依靠强大火力和空中优势能够硬生生杀出一条通道,避免全歼,这就好像是明明是相克属性,但是属性上限太高,猫反而被耗子吃了。
还是上面的观点,志愿军每次发动大规模攻击都是承受着巨大的伤亡代价,对于美军来讲,这些黄皮肤的东方战士,神秘,信仰坚定,与自己的信仰格格不入,无法沟通,在异国的战场上,随时有这样致命的威胁。
不过话说,仅仅以可怕而言,志愿军对于美军可以说是“可怕”,不过这种可怕是建立在自我牺牲和洗脑般的信仰上的,在热兵器时代这种信仰的可怕程度远没有冷兵器时代可怕。显示全部
觉得没头绪就找各种回忆录,对照着看。
非著名人士
我觉得关键点在于两军的作战方式和理念,这才是可不可怕的标准。
首先,日军怎么进行正常作战?假如是在中日战场,如果双方兵力对等,日军可以完全使用火力优势,甚至可以弥补兵力的不足,大胆进行两翼穿插。所以国军士兵很容易面对这种情况:正面死扛着敌军火力,突然侧面就来人了,然后只有溃败。尤其是连级单位的交接处最为脆弱,很容易被击溃。假如是在太平洋战场,就完全不同了。面对着美军的优势重火力,日军还穿插就是找死。然而美军并没有利用火力优势进行穿插的战术,所以一般是正面火力对拼。不过,仍然会出现日军渗透的情况,这是面对日军最头疼的事。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冲锋问题。如果是双方对冲,而不是某一方走投无路派出敢死队的情况下,日军往往是占优的。日军在冲锋时都会脱下上衣(表示无抚恤金)、挂上手榴弹(对付防御工事)、步枪上刺刀,并且绝对不用敌方枪支。这点尤为重要,因为日军和美军步枪的射击声有很大区别,所以如果仍使用敌方枪支,即使己方占优也会导致溃败。
冲锋开始后,前期的找掩体避弹尤为重要,真正冲刺的阶段只有一百米左右,在此之前双方都会用步枪进行火力压制,所以日军冲锋退弹不现实。最后冲锋时,日军往往采用三人一组的三角阵,最大化发挥士兵力量,这点是美军难以比拟的。另外冲锋时会在侧翼安排火力点,作用就是打黑枪。接敌时一旦美军防身用手枪打完,日军刺刀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日军在刺刀战中会故意在士兵之间留一到两个人的空档,使锋线不平,扩大战术截面。基本上刺刀战美军就是跪的节奏。
侦察、情报方面,日军的凶残程度超乎想象。比如如何测量敌军的炮兵火力点?日军往往会出动一个小队,所谓“玉碎”,进行佯攻以期敌军暴露,然而小队成员基本上九死一生。再有,丛林战后期双方拼到弹尽粮绝,无法及时得到补给时,日军会采用活捉哨兵的方式,剖开其腹观察敌军今天的伙食情况,来推断敌军还能撑多久。在情报方面,美军往往不会使用如此残忍的手段。
一般登陆战过后,都会转入艰苦的丛林战或者阵地战。由于日军战壕普遍比较薄,面对美军的强大重炮火力经常出现被震死在战壕中的情况,所以日军更倾向于进行白刃战。在贝里琉岛战役中,日军在阵地战中的可怕表现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塞班战役中,丛林和山洞间的日军更是恐怖。尽管后来美国人使用了堑壕枪、喷火器等一系列专用武器,仍然难以招架冲出的刺刀队或是全身挂满手榴弹的日军。
总结起来就是,太平洋的日军给许多美军士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在炎热酷暑的丛林中,高喊着“天皇陛下万岁”冲出的日本武士,是令人胆寒而生畏的,所谓悍不畏死,莫过如此。
一米的天堂
亲历者见证是原创作品少有能看的,但是依然要过审查,连黄继光的事都彼此矛盾。至于朝韩的战斗记录,韩军战斗记录就是联合国军战斗记录的一部分,我是没能耐找到。读研时,鄙校某教授做研究时还要拿回忆录入手。而朝鲜军队的战斗记录跟志愿军一个操行。因此我不能确定是否「离谱」。但相比外文资料的浩如烟海,中文资料的确价值不大。但是你若讲这些,又会被一群人拿报告文学嘻嘻哈哈233笑cry。没什么意思~
龙口孙境阳
所谓可怕与不可怕,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跟当时的环境、心态什么的都有关系。比如大白天在人多的地方,你看到一个衣衫褴褛、披头散发、行动僵硬的人也不会觉得有多可怕,要是换了晚上偏僻的地方,那就会可怕。
这样来判断,美军会觉得志愿军更可怕一些,那是因为对美军而言,打日军是复仇之战,有珍珠港事件在前,他们心中会有一种使命感,虽然求生惧死是人性,但有使命感支撑的人多少会无畏一点;而韩战不同,在相当多一部分美军看来,那是一场“别人的战争”,且二战刚结束不久,人们心中还是渴望休养生息的。尤其是在看到军备和技术的优势并不能完全确保自己的胜利和安全时,这种惧怕,会比当初找鬼子寻仇时更甚。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当前位置:首页&
到&<input class="tp_input01" type="text" id="yt_top" onkeypress="javascript:var keyNif(window.event){keyNum=event.keyCode}else if(event.which){keyNum=event.}if(keyNum==13){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2){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357787/'+pageNo+''}"/>页&&<input class="tp_input02" type="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pageNo=document.getElementById('yt_top'). pageNo = parseInt(pageNo.replace(/(^\s*)|(\s*$)/g, '')); if(pageNo == '' || isNaN(pageNo) || pageNo 2){return alert('请输入正确的页数');}window.location.href='/Article/357787/'+pageNo+''" value="跳转">上一页首页共1/2页
浏览/回复15424/80
来源:中华网&摘自:《坦克装甲车辆》&作者:萨苏&&&&&&&&&&&&&&&&&&&&&  如果说在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战史中,今天韩国的领地上也有一个应该和上甘岭、长津湖一样被纪念的地方,那这个地方,无疑是——铁原。&&&&&&&&&&&&&&  铁原——一个不能忘记的名字&&&&&&&&&&&&&&  这个英语叫做Cheorwon的小城,位于朝鲜半岛的肚脐部位,是朝鲜南北之间的铁路枢纽和著名的稻米产地,有三条铁路在此交汇,分别通向南方的汉城,北方的元山和东方的金刚山。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为它带来了灭顶之灾。1951年5月末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这里展开的一场激战,使铁原变成了一片废墟。2008年2月,站在这座小城曾经最繁华的站前街上,日本《朝日新闻》记者中野旭看到,周围依然到处是五十多年前那场恶斗留下的痕迹——烧黑的残垣断壁和随处可见的弹孔。向北走不到三千米,一块红白相间的标志牌告诉他,那里至今是没有排除的雷区。&&&&&&&&&&&&&&  陪同他访问的韩国历史学硕士,45岁的金勇求告诉他,因为这里是南北朝鲜对峙的军事分界区(DMZ),所以保留了战后原始的风貌,始终没有恢复昔日的繁荣。“这座城市完全被轰炸和巷战摧毁了,”金勇求对中野旭说,“因为这个地方依然不对平民开放,所以你可以完整地看到战争的恐怖。”&&&&&&&&&&&&&&  金勇求的话有一点并不十分正确,当时铁原城本身并没有发生激烈的地面战斗。铁原的破坏,主要是远程炮火和飞机轰炸造成的。现年77岁的金松里出生于铁原的站前街。1951年的时候,他在韩国南部的美军基地作一名酒吧招待。有一天,他忽然听到一个熟识的美军军官在那里大谈前方“铁三角”的激战,而这名军官的任务就是轰炸“铁三角”的要害——铁原。铁原?!金松里突然被这个地名震动,他说:“我无法想象这些我赖以为生的美国兵,正在每天轰炸着我的家乡。我先是被震惊,随即深刻地感到战争的悲哀。”&&&&&&&&&&&&&&  事实上,被阻滞在南方高地足足半个月却无法进入这座城市的“联合国军”,每天都要对着小小的铁原城进行疯狂的轰炸和炮击,一半是为了摧毁这里的志愿军补给物资和兵站,另一半,大约也是为了宣泄无法前进的愤怒。&&&&&&&&&&&&&&  南北朝鲜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打到一年以后,战场上的主力却变成了中国人和美国人,让人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朝鲜战争对军史人员的魅力之一,是参加这场战争的国家,多到让人眼花缭乱,这是一场地地道道的国际战争。&&&&&&&&&&&&&&  一位研究朝鲜战争的朋友曾给我讲过这样一段历史:话说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之后,朝鲜人民军虽然勇猛,倒底没架住这背后的深深一刀,于是战场形势逆转,美英韩联军转守为攻。由于缺乏有力的阻击,在志愿军参战以前,联军进展颇为迅速。一日,英军27旅连夜行军,不想由于速度过快,在平壤以南与大批撤退中的人民军不期而遇。&&&&&&&&&&&&&&  黑夜之中,英军因人数上处于劣势,一时间极其紧张,不想人民军官兵表现奇怪,又拍手又高呼口号,把英国佬们唬得一楞一楞的,可又不敢言语。直到一个人民军军官模样的人上来和一个英军军官搭腔才看清了对方的真面目,于是一声惊叫,两队散开,开火。&&&&&&&&&&&&&&原来人民军虽和美军多次交手,却很少见过英军,加上英国人穿得古怪,帽子连着围脖,朝鲜人误把他们当成苏联人了。这也怪人民军病急乱投医,老想着仗打到这个份儿上,苏联老大哥不能袖手旁观,一定派兵来保卫平壤吧。&&&&&&&&&&&&&&  实际上,真正敢开进朝鲜和“联合国军”交手的,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苏联红军最后也没有动,只派了少数空军参战,还不敢穿自己的军装。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民志愿军还真不是一般的有勇气。&&&&&&&&&&&&&&  中野旭在他采访铁原后写下的文章《朝鲜战争被炮火穿梭的小城》一文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有二十万以上外国军人战死在朝鲜战场,或者为北方,或者为南方作战。在这些军人中,中国军人的牺牲是最多的,是什么使这个国家为朝鲜半岛的战争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呢?”&&&&&&&&&&&&&&  为了弄明白这件事,中野旭特意去了中国,对很多中国人做了采访。其中包括八十四岁的志愿军老兵孙景昆(音译),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在1949&年获得了自己的土地,他因此至今丝毫不掩饰对共产党的感激。他是丹东人,中野旭在文章中写道,丹东不仅仅是“靠近战场”,而且曾经遭到美军反复的轰炸,损失惨重。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孙景昆参加了志愿军。“在战场上我一共打死了二十一个美国兵,每一个都是面对面。”老人说。孙景昆的一个连,只有五个人活了下来。&&&&&&&&&&&&&&  也许觉得孙的回答最为典型,中野在报道中用了颇长的篇幅描述对他的采访。老人是这样回复这名日本记者关于为何要参加朝鲜战争的:“和我爱人分开,是件挺难受的事儿,但那个时候我们都知道美国兵不定哪天就会打我们这疙瘩。我这是豁出条命去保卫我自己的家,我自己的地。”孙景昆最终回家了,带着一块炸弹的弹片,和一条受伤后动转不灵的臂膀。从这个角度说,尽管朝鲜战争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对抗色彩,但中国军人的骨子里这一仗的含义只有四个字——“保家卫国”。这是一场“退后一步是家园”的战争,中国军人在这场战争中证明了自己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而在这个证明的过程中,铁原,无疑是一个不能忘记的名字。&&&&&&&&&&&&&&  历史的谜团:我们到底打了多少国家?&&&&&&&&&&&&&&  我一直没有弄明白,在1951年的春夏之交的铁原之战前后,中国军队在这个小城的南边到底和多少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交过手。仅从双方资料考证出来的,就包括美国、英国、韩国、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哥斯达黎加,8个国家。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还要算上法国和荷兰。&&&&&&&&&&&&&&  而参加过那次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还有着一些无法考证的说法:“土耳其旅,仗是挺能打的,敢拚刺刀,就是个儿小……”曾击毙了一个美军空降兵队长的唐满洋这样回忆道。可是,根据土耳其部队的作战纪录,这一仗前后的土耳其旅依然在舔舐年初长津湖战役留下的伤口,并没有参战。&&&&&&&&&&&&&&  “国民党兵,主要是女兵,开着吉普车来劝降,标准的北京口音,也有男的,跟我们交过火……”不止一个志愿军老兵说过在韩国跟国民党军碰过面。我曾疑惑地与他们商榷,根据文献记载,国民党军队并没有直接在朝鲜战场参战的纪录,会不会是懂中文的韩军?他们有不少军官曾作为日伪军在华北和八路军打过仗。“不会!”15军的老兵陈景星一口否认,“韩国兵也有懂中文的,他们劝降的时候喊的是\‘中国士兵们……&\‘国民党兵喊的是\‘共军士兵们……\‘喊法不一样。”&&&&&&&&&&&&&&有一天,一位知道我正在采写铁原之战的新加坡朋友忽然来电:“今天我坐飞机碰上一个泰国人,说他父亲在铁原和中国军队打过仗!”这倒是真的,泰国曾经派出一个营参加了朝鲜战争。这个营属于泰国皇家陆军第1旅第21团,团长还是个王子,陆军少将,总兵力1057人。他们在铁原西北的190.8高地与志愿军坦克第一师鏖战,这也是朝鲜战场上少数双方都出动坦克的局部战役。&&&&&&&&&&&&&&  1951年10月,美军第3师由于在前一阶段的战斗中损失较重,撤下前线休整。其据守的阵地一部,即190.8高地移交给泰国营防守,这个营当即成为一直对190.8高地虎视眈眈的志愿军重点攻击的目标。由于对志愿军利用换防发动攻击的战术早有耳闻,泰国营放了一个加强连在这个阵地上,足足配了&6门榴弹炮,9辆坦克,试图打出点儿气势来。却不料一向被称作“土八路”的中国军队这一次玩起了洋玩意儿,刚刚开到前线的坦克第一师砰然出手,在步兵一个团的配合下夜袭190.8高地。由于刚刚换防,对阵地不熟悉,也因为对志愿军居然动用装甲部队猝不及防,这个加强连阵地丢失,全军覆没,整个过程不过半个小时。战斗中泰军曾动用坦克发动反击,但美制M-24霞飞轻型型坦克无法抵挡志愿军的苏制T-34,在付出四辆战车被击伤的代价后泰军被迫后撤。可能由于后路被切断,泰军被迫放弃战车和重武器,9辆坦克,6门榴弹炮都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  泰国营对这样的战果十分不满,匆匆从国内补充兵员,准备再战。但无奈坦克一师在190.8高地半个小时缴了泰国人9辆坦克的消息传开后,志愿军各部一看到泰国营就两眼放光嗷嗷叫。泰国兵为了挽回名誉也不肯示弱,每战必拼死相应。结果泰国营回国的时候统计战果令人大吃一惊,出兵1057人,伤亡却达到913人,如果不计算从国内补充的人员,几乎全军覆没。至今在韩国的抱川,还有纪念这个营阵亡人员的一个纪念碑。不过尽管损失很大,泰国营在战斗中的顽强表现还是得到了各国军事家的赞许。&&&&&&&&&&&&&&  不过严格说来,这次战斗距离真正意义的铁原之战,已经过去了四个月。军史意义上的铁原之战,指的是1951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之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在铁原城南方高地对“联合国军”顽强的阻击作战。在我采访到的军史人员中,很多人把这次战役称作“志愿军的生死之战”。&&&&&&&&&&&&&&  志愿军的生死之战,狡诈而精明的李奇威&&&&&&&&&&&&&&  把铁原之战称作“志愿军的生死之战”,是有道理的。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渡过两军对峙的临津江一线南下,拉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序幕。在这次战役中,刚刚正式接替麦克阿瑟将军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的陆军中将李奇威,采用了一个经过周密设计的战术:面对志愿军的如潮攻势,李奇威命令前线总指挥范弗里特将军步步为营,以每天20英里(约合32千米)的速度节节后退,尽量避免和志愿军近战、夜战,而依靠远程炮火给志愿军部队以最大的杀伤。与此同时,美军强有力的空军部队则受命全力以赴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  李奇威称志愿军的进攻为“礼拜攻势”,意思是凭借志愿军的偕行补给,其进攻态势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因此,志愿军脆弱而漫长的后勤补给线正是其最大弱点。李奇威的战术意图是保持机动兵团,在志愿军耗尽粮弹的时刻突然出击,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将志愿军主力全歼在堪萨斯线(美军以三八线为基准的一条战术划线)上。按照他的设想,对志愿军的这次歼灭战将是一次美军在自己设计的时间和地域,按照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进行的一场战役。&&&&&&&&&&&&&&李奇威的战略构想可以最大限度地回避志愿军擅长的迂回、穿插、夜袭、近战等手段,却最大限度地发扬美军在后勤、空军、火力、机动方面的优势,在一向依赖装备的美军中堪称罕见的经典谋划。这个战术,李奇威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战役中曾进行过尝试,并且颇有成效。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对付志愿军的灵丹妙药。不过,那时候他顶上还有一个功勋卓著又妒贤嫉能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所以不能为所欲为。到了第五次战役,“联合国军”方面从始至终都是李奇威自己策划指挥的,给了他充分发挥自己战略设想的机会。&&&&&&&&&&&&&&  而事实上,他的谋划相当有效。根据一名当时的老汽车兵回忆:“美军的飞机多得像雨后的燕子,在运输线上追着我们的汽车飞。”铁原之战中的英雄部队第189师,其师属炮团渡临津江时竟被美军飞机炸掉四分之三!&&&&&&&&&&&&&&  由于志愿军在朝鲜境内没有空军基地,美军完全控制了三八线前后的制空权,使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遭到极大的破坏。5月15日,志愿军完整地拿下了北汉江上的清平川大桥,南朝鲜首都首尔已经三面被围。但此时,志愿军前线部队已弹尽力竭,连军长每天也只有一碗炒面充饥。&&&&&&&&&&&&&&  不过,这个谋划也险些让“联合国军”溃不成军。&&&&&&&&&&&&&&  志愿军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让如潮的攻势持续了四个星期,尽显中国人的坚韧本色。李奇威“磁性后退”,不打近战的战术使前线双方官兵的士气出现了极度的不对等。不只一个志愿军老兵傲然对我说:“美国兵不行,从来不敢和我们拚刺刀!”士气的不对等带来了战场态势的倾斜,受到鼓舞的中国兵把吃苦耐劳,凶狠刁钻的战斗作风发挥到了极致。&&&&&&&&&&&&&&  东线,刘载兴少将指挥的韩军第三军团被打得全线崩溃,一口气向南跑出七十英里(约113千米),连收容都收容不起来。其所属三个师除了第7师有两个团可以勉强配属给美军第2师继续作战外,其余第8,第9两师和第7师另一个团都不得不在战线之后“加紧整顿”。&&&&&&&&&&&&&&  愤怒的李奇威一面下令美军第10军团匆匆顶上去挡住这个大缺口,一面在5月23日恼羞成怒地下令将刘载兴少将撤职,韩国第三军团解散,就此撤销建制。韩国国防部编撰的《朝鲜战争》一书,在几十年后对此依然愤愤不平,写道:“当时国军(指韩国军)以未经训练的新兵为主,在装备落后,补给比较困难的条件下,把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作为唯一的力量坚持战斗,但美军方面没有采取尊重军队传统和宽宏大量的态度,而是把变更配属关系和撤销部队建制当成家常便饭,这将得到历史学家的冷淡评价……因为军团在前线打了败仗,一下子就撤销整个军团建制,那么整个军团的士气从何而来?一纸命令解散部队容易,但重新组建却不容易。尤其打仗不是儿戏。请问,听了《孙子兵法》中\‘兵乃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一格言,不觉得惭愧么?”忽然在此时此地冒出《孙子兵法》,让人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然而美国人听了大约只能瞠目结舌,不知所云。&&&&&&&&&&&&&&  无论韩国人怎样愤懑,败仗总是打了,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军”上下产生了极大的疑虑,美国国会在5月16日召开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提出对朝鲜战争结果的期待是“在三八线上停战”。李奇威因此对其计划中的反攻按照这个决定进行修改设计。&&&&&&&&&&&&&& 但是,单靠精神是不可能打赢一场现代战争的,在后勤的掣肘下,志愿军的攻势终于退潮了。事实上,发动第五次战役的时候,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就存在着相当大的缺口。当时,彭德怀为首的志愿军总司令部觉察到美军正在酝酿一次对我的战略攻势,因此下令前线部队提前发动进攻。这个情报是准确的,在4月21&日,志愿军发动攻势的前一天,美军前线总指挥范弗里特中将已经下令美军9,10两个军向铁原、金化方向发起攻击。这次行动由于志愿军的大举进攻而被迫中止。但是,略显仓促的发动时间,使部队的后勤更加捉襟见肘。&&&&&&&&&&&&&&  彭德怀敏锐地意识到前线我军主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从4月开始向三八线以南推进的部队,虽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特别是志愿军的补给线在敌军飞机的绞杀下完全无法跟上部队的步伐,前线部队处在粮弹两缺的危险境界,而撤退的“联合国军”坚决地破坏一切可能被志愿军缴获的粮食和弹药。&&&&&&&&&&&&&&  三十年血战的经验让彭德怀嗅到了极端的危险。他坚信美军正在酝酿一个等待中国军队给养断绝后予以全军歼灭的阴谋。21日,志愿军总部下令,前线各军后撤,转向三八线进入防御。&&&&&&&&&&&&&&  彭德怀的回马枪&&&&&&&&&&&&&&  彭德怀是对的。但是,李奇威比他的动作还要快。就在志愿军下令后撤的前一天,“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威已经下达了反攻的命令。这个老谋深算的美国将军准确地在志愿军前线给养用光之时全线反击。&&&&&&&&&&&&&&  撤退的志愿军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老兵们回忆:“白天走,晚上走,敌人还是比我们跑得快,他们有汽车,我们只有两条腿……”&&&&&&&&&&&&&&  东线,5月28日,由于指挥失误和动作迟缓,60军的第180师遭到美军围歼,成为解放军战史上成建制损失的最大部队。胜利让李奇威喜形于色,在他所著的《朝鲜战争》一书中曾这样阐述了自己此时的战斗设想:“由于如预期计划地攻抵了临津江,我甚至试图继续向前,攻入临津江与礼成江之间宽阔的冲积平原。故此,我打算改变原计划,以第1军以和第9军组成的左翼兵团朝铁原方向攻击前进。”&&&&&&&&&&&&&&  至此,铁原,终于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这里,是志愿军的后方补给基地,也是交通枢纽,志愿军的物资和后方机关正在从这里后撤。从前线陆续退下来的部队,都在向铁原靠拢。有的在穿插中已经失去建制,他们需要在那里获得补给,然后在其后方整理队伍并建立一条新的战略性防线。更重要的是,铁原以北一马平川,是朝鲜难得的平原地带,也正是最适合美军机械化部队行动的地区。如果被美军抢先进占铁原,那时这些弹尽粮绝的中国志愿军部队将很难停下来抵抗,没有坚固工事的掩护,没有弹药,东方人那些刁钻的战术将无法施展;“联合国军”可以依靠绝对优势的飞机大炮将他们歼灭在汉江平原北端的丘陵上;如果他们和敌军赛跑,两条腿怎能跑得过汽车轮子?饿着肚子的中国人将成为机械化“联合国军”围猎的猎物。&&&&&&&&&&&&&&  真正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好一个李奇威,就算是换了任何一个中国将军指挥,大概也不会比他更狡诈而精明。&&&&&&&&&&&&&&李奇威的胃口好大,骑1师赶来了,陆战第1师赶来了,24师赶来了,加拿大25旅赶来了,韩国首都师赶来了。这一战,美军集中了4个师的兵力,并配属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其他国家的部队,以重凌寡,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李奇威是要一举吃掉志愿军的主力,彻底扭转朝鲜战局!&&&&&&&&&&&&&&  不料,这个计划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千算万算,他没有算到志愿军在此时转过身来,打出了朝鲜战场最惨烈的一战。&&&&&&&&&&&&&&  从5月28日起,在铁原前方的丘陵地带,一支临危受命的中国军队死死挡住了“联合国军”的去路,掩护主力重建战线。这一挡,就把包括几乎所有世界主要军事国家最精锐部队的“联合国军”死死挡了整整十四天。中国军队甚至在反攻种子山的战斗中,依然可以一个反击消灭一个加拿大连。&&&&&&&&&&&&&&  彭德怀,在最艰难的时刻,打出了一记天下绝伦的回马枪。&&&&&&&&&&&&&&  当他们从铁原撤下来的时候,志愿军主力已经休整完毕,在三八线严阵以待了。失去了进攻冲力的“联合国军”铩羽而归。从此以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做过全歼志愿军主力的作战计划。&&&&&&&&&&&&&&  铁原,让他们认识到了,即便是占据全面优势的情况下,中国人的骨头,也绝不是好啃的。&&&&&&&&&&&&&&  铁原之战,在世界战史上留下了一个谜团,我们忍不住猜测:没有子弹,没有粮食,全军在后退,敌人在追击,这种情况下,志愿军是怎样顶住了“联合国军”,而且一顶就是14天呢?他们依靠的是什么?&&&&&&&&&&&&&&  14天,如果今天世界上某个国家的军队与美军主力硬碰硬地顶上十四天,将是怎样的感受?14天,够萨达姆的全军投降两次了。也许,只有当时第一线的两军军人,能够告诉我们当时的真相。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
看样子还有下集。
&淘股宝一周订阅:
预期盈利:15.0%
预期盈利:7.0%
预期盈利:20.0%
预期盈利:7.0%
下面沒有了?
不错,等待续集.......
这个不见得吧,双方都有高估自己的成分
失败的战争&&一将功成几百万骨枯
这一战,美军集中了4个师的兵力,并配属韩国,加拿大,英国等其他国家的部队,以重凌寡,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李奇威是要一举吃掉志愿军的主力,彻底扭转朝鲜战局!&&&&&&&*****************************************************************************************************************************************************************&&&&&&&对比淮海战役的美式装备的国军数量,可以看出美军的战力有多强。
志愿军一八○师覆灭的教训,集中兵力不如火力集中&&&&&&&&&&&&&&&&&&&&&  最近,北京新华军事网发表揭秘文章,写朝鲜战争中的第五次战役时,志愿军第一八○师覆灭的历史,引用第六十军军长韦杰临死的话:打一八○师屁股不公道。因为师长、副师长被撤职、代政委开除军籍的罪责,最终应该由最高统帅承担。在朝鲜的麻烦不断的今天,清醒反思败仗确有现实意义。&&&&&&&&&&&&&&  在中共官方的历史和军史上,一八○师被歼算是最大败仗。其实,韩战第五次战役整体也是个败仗,根源是毛泽东“不知己,不知彼”:他在一九五一年三月打完第四次战役撤退后,决心实施战役反击,要求志愿军一口气成建制消灭美军三个师加韩国军两个师。发起战役的依据是集中了两三倍的优势兵力。毛泽东错在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他新调入朝鲜的部队,如后来被重创的第六十军,大半是新兵和国民党俘虏兵,而师长、团长多数没文化知识,刚换装的苏联枪炮还不熟悉使用。总之志愿军的战斗力不如所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在没有制空权、缺乏补给能力的基础上成为无源之水。&&&&&&&&&&&&&&  毛泽东令国内三兵团火速赶到前线造成优势兵力,决心提前在四月二十二日开仗。老毛在卧室动动嘴,当兵的就跑断腿。「北京新华军事网」披露一八○师要在十四天走完一千四百里,战士负重八十斤,怕敌机轰炸夜行军,露宿雨雪交加的树林。部队累得掉队、吐血,只有三天存粮。还没有开打,已经种下败仗的基因。&&&&&&&&&&&&&&  毛泽东更不知道美军新帅李奇微已掌握志愿军「礼拜攻势」的作战规律,他利用空中优势和机械化诱敌深入打反击。当中朝联军三个兵团十二个军几十万大军北撤时,联合国军以四个军作摩托化追击;弹尽粮绝、指挥通讯不灵的志愿军损失惨重,被打回战役前阵地,是中共承认唯一损失大于歼敌的一仗。其实在西线进攻阶段,十九兵团的两个军五个师在临津江南岸受阻击三天,已遭空袭及长程炮击伤亡惨重。可见厚集兵力同“火力集中”的对抗中并无胜算。&&&&&&&&&&&&&&  毛泽东应该知道敌我战斗力有差距,单靠优势兵力没用,他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失利后,再勉强发动东线出击就是知错不改。
原帖由wxfxj在&12:42发表&&&&&&&&&&&&&&来源:中华网&摘自:《坦克装甲车辆》&作者:萨苏&&&&&&&&&&&&&&中野旭在他采访铁原后写下的文章《朝鲜战争被炮火穿梭的小城》一文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有二十万以上外国军人战死在朝鲜战场,或者为北方,或者为南方作战。在这些军人中,中国军人的牺牲是最多的,是什么使这个国家为朝鲜半岛的战争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呢?”&&&&&&&
铁原阻击战&萨苏写的很详细。
铁原大阻击:蔡长元1个师缠住近9万联合国军&&&&&&&&&&&&&&&&&&&&&日&13:54《坦克装甲车辆(新军事)》杂志&&&&&&&(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萨苏供稿)&&&&&&&&&&&&&&原标题:铁在烧&九&&&&&&&&&&&&&&追寻答案&&&&&&&&&&&&&&按照唐满洋的描述,189师在进入阻击阵地的时候,并没有建立一条防御阵线,而是把各部队以营、连为单位,撒在了宽达25千米的防御正面上。整个阵地覆盖了从龙潭洞、沙子洞、凫村到新浦洞、釜谷里纵深达20千米的范围。&&&&&&&&&&&&&&第189师开始实施铁原阻击战时,实际兵员只有一万四千余人。可以想象,这样一点兵力分散在25千米宽,20千米纵深的地域中,将是怎样一种情状。&&&&&&&&&&&&&&这种防御方法堪称兵家大忌,可偏偏冒了兵家大忌的志愿军,却成功地在这里挡住了美军前进的车轮。189师在这块袋形阵地上,一直坚守到6月3日,其中从5月28日到5月31日基本是独立承担了美军整个进攻兵团的疯狂攻击。&&&&&&&&&&&&&&实际上,兵家大忌往往恰好是某种特殊情况下最合理的作战方式。例如韩信的背水为阵,若不是有那条湍急难渡的绵蔓水挡在后面,只怕淮阴侯匆忙拼凑的大军一交手就会跑的精光。背水为阵恰好堵死了这些新兵的退路,使他们被迫拼死一战,结果焕发了异乎寻常的战斗力。&&&&&&&&&&&&&&韩信背水为阵的谜,早已解开,而189师为何摆出这样一个怪阵,则只能靠我们自己来寻找答案。&&&&&&&&&&&&&&2008年12月的一天晚上,笔者在北京无名居餐厅招待了两位客人。今晚的两位中的一位,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189师师长蔡长元将军的幼子,另一位,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的后人。&&&&&&&&&&&&&&我给陈将军的后人带来一份很小的礼物,那是一张翻拍的照片,内容是在日本收集到的一份日军战报,里面用了大量篇幅描述在山东日军与八路军的一次激烈战斗,战报中用了毫不吝惜的词句赞美日军在此战中的表现,堪称计划周密与凶猛顽强的组合。不过,战斗的结果差强人意,被团团包围并遭到疯狂攻击的那位八路军将领,如同一个影子一样从日军的包围圈中飘然而出,不见了。这个让日军无可奈何的中国将军,就是陈光。&&&&&&&&&&&&&&陈将军的后人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他十分专注地倾听我对于烽火岁月中陈光将军的描述,很郑重地道了谢后将那张照片珍而重之地收了起来。他对历史谈得很少,以致于我一度以为这是多年政治风雨留下的谨慎。不过很快这个误会就消除了:真正的原因是他的专业在于电子方面,谈到这方面的技术问题,笔者很快就让出了话语权。看着镜片后熠熠生辉的那双眼睛,我想,陈光将军当年在前线的风采,是不是也是这样呢?&&&&&&&&&&&&&&开国挥戈,铸剑为犁,两代人的不同,也许只是历史留下的一个淡淡的缩影。&&&&&&&&&&&&&&这之后,我才转向另一位中国将军的后人,这位将军同样有着传奇般的生涯。铁原一战,蔡长元将军让装备士气都在巅峰的美军无可奈何。&&&&&&&&&&&&&&蔡长元将军的幼子名小心,他带来的礼物令人难以置信。在这次会面中小心证明了一件事:蔡长元在老将军中有“爱刀如命”之说,这并非谣传。蔡将军去世的时候家中共有四口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战刀。如今小心手中拿的是一口日本陆军佐官刀。&&&&&&&&&&&&&&这口刀极有来历,熟悉抗战史的读者可能都会记得八路军袭击日军战地观摩团的韩略村之战,蔡长元将军正是韩略村之战中的八路军突击营营长。这口刀就是在那时缴获的。根据蔡长元将军自己的回忆,那一战他率部冲入日军中后,中日两军即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在这次肉搏战中,蔡长元和一个日本佐官展开了一对一的拼杀,结果,出身骑兵的蔡长元一刀就砍断了日本军官一条腿。断了腿的日军军官哇哇大叫,谁也听不明白,但蔡长元弄清了他的意思:要八路军给他一个自尽的机会。蔡长元成全了他,缴了这口刀。&&&&&&&&&&&&&&这是韩略村之战中难得的细节描写。但是,如果因此认为蔡长元是个赳赳武夫那就完全错了。真正的蔡长元个子不高,面相文质彬彬。文质彬彬却能和日军白刃格斗,以善于长途奔袭著称却打出了最灿烂的阻击战,蔡长元的形象颇为复杂。铁原前方拼死恶战的三天,或许是他作为军人一生最为辉煌,也最为痛苦的日子。&&&&&&&&&&&&&&最为辉煌,是因为他用一个师,硬生生拦住了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经典之作的美军主力部队,最为痛苦,是因为这一仗,把他的189师打惨了。&&&&&&&&&&&&&&我带着一点疑惑对小心讲了唐满洋评论铁原之战的话。按照老唐的说法,当时整个阻击战过程中189师根本就没有建立过一条防线。&&&&&&&&&&&&&&小心沉默半晌,却顾左右而言他地说了另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父亲在铁原之战中最难过的是什么?”是看着部队大量伤亡?还是由于顶在最前面而不得不忍受这种伤亡的感觉?小心摇头::“我父亲最难过的,是阻击战之后的那场大雨。”&&&&&&&&&&&&&&&&&&&&&&&&&&&&189师师长兼师政委蔡长元在铁原地区,在阻击战战役前研究布阵&&&&&&&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189师在铁原地区阻击进犯之敌&&&&&&&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被俘的中国战士&&&&&&&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朝鲜战争中被装在尸袋中送回后方的美军遗体
进入6月,由于在前面的战斗中伤亡惨重,189师被缩编为一个团,作为全军的预备队。在前面的战斗中,189师面对美军,巧妙地在山坡反斜面底部挖掘坑道作为人员的隐蔽部,以便在美军疯狂的炮击中尽力减少人员伤亡。证实了这一招有效的蔡长元,带着官兵在预备阵地上依然按照这种原则修筑工事。不料6月4日大雨倾盆,水面猛涨,结果一些我军反斜面底部的隐蔽部没有被敌人的炮弹炸毁,却被洪水淹没,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牺牲的同志几乎都是铁原阻击战的幸存者,堪称九死一生,现在却因为意外的暴雨洪水而殉难,难怪蔡长元师长会如此悲痛。&&&&&&&&&&&&&&&&&&&&&李奇微和其他美国将领在回忆铁原之战时,几乎都刻意地谈到这场大雨,隐约有一种“天不助我”的感慨,似乎如果不是这场大雨,“联合国军”早就可以拿下铁原,饮马某处了。有位中国将军在朝鲜战场上曾说,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看来这一次连天气都是中国人的朋友了。然而,他们大概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也在同样痛恨着这场暴雨。&&&&&&&&&&&&&&&&&&&&&谜底&&&&&&&&&&&&&&至于这个怪阵,小心提供的资料不但证明了唐满洋的说法,还让我们得知一件令人诧异的事情:蔡长元将军竟然还有写日记的习惯。正是他的日记,提供了铁原之战中他如此布防的真实原因。&&&&&&&&&&&&&&原来,蔡长元是在当地实际看了地形之后摆下的这个怪阵。当地多为丘陵与平原相间,缺乏建立一条阻击线的有利地形。而且,以美军的火力和士气,即便真的建立一条阻击线,其命运也不会比前面的防线强多少。一旦敌军猛攻一点,防线必然被拦腰斩断,而后方预备队被迫过早地投入又会造成机动兵力的巨大损失,为敌军的快速进军创造条件。&&&&&&&&&&&&&&但是,在这片地域,有许多点状的山丘,可以作为防御的支撑点。通过和美军的多次作战,蔡长元将军已经充分认识到美军在火力和机动性方面的绝对优势。但是,他也发现了当时美军的致命问题:在陆地战场上,美军主力在行军中绝不肯将自己的侧翼和后方暴露给对手,必须将周围的敌军阵地清扫干净,才会继续前进。&&&&&&&&&&&&&&于是,蔡长元将全师分成了两百多个单位,分别坚守两百多个要点,每个点上的兵力火力,都足以使这个要点变成一块难啃的骨头。189师在这片袋形阵地上摆开了一个八卦阵。&&&&&&&&&&&&&&这是一个看似合理的防御方式,但只有当时的志愿军能够打出来,这是因为蔡长元充分了解自己的部下。当时的志愿军部队,确实具备战斗到最后一人的勇气。所以,每一个阵地都如同一根插在美军身后的钉子,使其坐立不安。这一仗打得很惨烈,很多部队打光了,阵地失守时,不断有战士跳崖或与敌军同归于尽。彭德怀为之倏然泪下的,就是此时前线的写照。&&&&&&&&&&&&&&冯小刚在《集结号》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的”,而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自己部队的指挥官,才能让这种牺牲获得最大的价值。&&&&&&&&&&&&&&陷入了不断“拔钉子”作战的美军,虽然凭借其兵力火力优势往往能够从志愿军手中夺取阵地,但却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前进的节奏。看到189师的战术奏效,63军的另外两个师也开始效仿,在志愿军官兵顽强的阻击下,美军的进攻车轮终于慢慢地停了下来。&&&&&&&&&&&&&&志愿军的目的达到了。然而,仅仅靠这样一个招数,并不能抵消美军的优势。蔡长元将军的日记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思路:他认为,如果固定地防守在某一个阵地上,以美军的火力水平,如果没有充分的预备队,几乎无法避免被其突破。但美军不善于对付运动中的目标,假如防御一方总是处于运动状态,美军的战斗力就会被最大地抵消。&&&&&&&&&&&&&&蔡长元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防御中189师各部的阵地并非一成不变,师指挥所不停地调整阵地,并重新建立部队建制,团缩编为营,营缩编成连,连缩编成排,排缩编成班…把几个班合并成一个班,几个战士合并成一个班,直到机关人员也补充到连队。这样的调整保障了每个阵地的战斗力始终旺盛,而美军很难根据前一天的情报决定今天的作战部署。如此,189师的防御阵地如同一颗被打碎的牙,美军想拔牙的话,需要付出比拔一颗整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认识的一名军事历史学家,则把蔡长元的“铁原怪阵”称为“挥舞的链条”,极言其令人难以捉摸的特点。&&&&&&&&&&&&&&&&&&&&&&&&&&&&接近三八线的美军在遭到阻击时下车迎战&&&&&&&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美海军陆战队一师在为铁原之战的战死者举行葬礼,时间已经是一个月之后&&&&&&&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美军描述在志愿军的顽强抗击下伤亡骤增,大批伤员被装船送往日本进行进一步治疗&&&&&&&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年迈的唐满洋如同一尊弥勒佛,当年他可是有名的天杀星&&&&&&&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
谁是最可爱的人&&&&&&&&&&&&&&&&&&&&&63军是第五次战役前夕入朝参战的。当时的189师师长是响堂铺大战日军的英雄许诚将军,蔡长元的职务则是189师政委。铁原阻击战打响的时候,蔡长元的职务是189师政委代师长,许诚将军已经离职。&&&&&&&&&&&&&&应该说,在许诚将军的指挥下,189师在五次战役前期打得十分精彩。最精彩的一战,大约就是雪马里之战。这一战歼灭了英国已防守著称的英军29旅格洛斯特营。我曾采访了参加雪马里之战的老兵杨恩起,他告诉我,打雪马里,我们缴了英国人三十多辆坦克。&&&&&&&&&&&&&&那次采访,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与“最可爱的人”最为真实的一面。&&&&&&&&&&&&&&老杨入朝的时候,所在的连是志愿军189师的尖刀连,所在排是尖刀连里的尖刀排,战士都是精兵中的精兵,全排清一色的苏联造波波莎冲锋枪,每人四百发子弹。“打完五次战役,我们连是大功连,表彰大会,就去了我一个。全连185个人,还剩下17个,能走得动的,就剩下我一个了……”老杨说到这里,眼睛看着窗外,看不出什么表情,拿杯子,手却有些抖。我连忙岔开话题:“杨老,你们五次战役打的都是美国人么?”“不都是,”老杨说,“一过临津江,打的是英国兵,29旅。”&&&&&&&&&&&&&&“过临津江的时候没有桥,我们把棉袄,棉裤里头的棉花都掏出来了,趟水过河,水没到胸口,水那叫一个冷!趟到一半,敌人的重炮就打过来了,就在我们旁边哐哐的炸,水柱跟小山似的。我心说打死就打死了,没打死还得往上跑。过了江,一路打一路跑,不停歇的跑了十几里,一下子冲进了雪马里。”&&&&&&&&&&&&&&战史记载,临津江在五次战役时是“联合国军”重点防御阵线,沿江30里设置了坚固防御工事,设防的英军29旅和比利时营共有4个远射炮群和92辆自行榴弹炮。由于志愿军动作迅速,战术突然,从英军认为需要架桥的地点徒涉过江,猝不及防的英军大乱,主力在奔逃中被分别截击于土桥厂,雪马里等地,各自为战,遭到极大损失。&&&&&&&&&&&&&&“过了临津江,脚都冻得没知觉了,司务长好心,给大家烧了热水烫脚,这下子好,第二天没一个人能穿上鞋了,都冻伤了,不能用热水。可是任务在那儿呢,不能让英军29旅跑了,穿不上鞋,拿布条把脚裹上,接着往前跑,敌人看见了,说我们是叫花子部队……后来,他们一听‘叫花子部队来了’,掉头就跑,打都不用打。抓住俘虏一问,说怕穿胶鞋的(当时志愿军穿解放鞋,就是胶鞋,朝鲜人民军穿皮靴),更怕中国叫花子兵,不穿鞋穿裹脚布的。”&&&&&&&&&&&&&&“我们连是打的雪马里,把他外围的部队一打,街里就乱了,冲进去抓了几十个英国俘虏,有男有女,原来这是他的后方机关所在地。一片空场上停着三十多辆坦克,英国人连炸都来不及,全让我们给缴获了。可是没人会开,正在这时候过来四野的一个汽车团。太好了,让他们帮着开吧,就这样把三十多辆坦克给拉回来了。”&&&&&&&&&&&&&&战史记载,这一仗,英军两次大战的英雄部队格洛斯特双徽营全军覆没,连番号都打没了。&&&&&&&&&&&&&&“打到议政府,看汉城得回头(原话),已经一个星期没粮食吃了,路边有发芽的葱,拔一把来吃。路上泥里看见英国坦克压烂的面包,也不管有毒没毒了,抓过来就吃……”&&&&&&&&&&&&&&老杨说,他打过五个国家的兵;老杨,说无后坐力炮太沉了,我扛不动,只好给他扔那儿了。老杨说,在东北一听说美国要借朝鲜作跳板来侵略咱们,当兵的都红了眼,要打,要打!老杨的军功章,有中国发的,也有外国发的,就装在一个没盖儿的铁盒子里,有一个几等功的只有绶带,奖章没了,让孙子玩丢了……&&&&&&&&&&&&&&那一瞬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情景,恍如隔世。那一仗之前,苏联和美国喝回咖啡,就能决定外蒙独立。那一仗以后,没有一个国家敢再进中国来侵占我们哪怕一个县城。&&&&&&&&&&&&&&采访老杨,我觉得自己是被震动了……&&&&&&&&&&&&&&&&&&&&&&&&&&&&五次战役中,63军军长傅崇碧骑在缴获的敌军坦克上照相&&&&&&&&&&&&&&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雪马里之战中,63军在绀碧山缴获的英军战车&&&&&&&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杨恩起在五次战役中的立功奖状&&&&&&&&&&&&&&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
死命令&&&&&&&&&&&&&&&&&&&&&在进攻作战中,许诚的指挥堪称出色,但是,一个意料不到的损失给他带来了离职的命运--在过临津江的时候,189师所属炮兵没能把大炮都带过河。在美军疯狂的炮火阻击下,189师炮兵部队损失惨重。这本来不应该是师长负责,但是许诚将军承担下了责任。因此,当189师需要坚守阵地的时候,许诚将军已经离开了部队,蔡长元变成了党政军一体化的唯一主要领导。&&&&&&&&&&&&&&据说,189师本来并不是准备放在最前面的,是蔡长元主动请战,理由很简单:他对美军的研究最为透彻,他有对付美军的办法。这个要求让军长傅崇碧有些感动,他在电话里询问189师的所需,蔡长元的回答十分简洁而且真诚:“赶紧修好二线阵地。”&&&&&&&&&&&&&&对于美军的攻势之猛烈,蔡长元大约早有预感。他这句话的含义很容易解释,那就是:我们要是打光了,就要看你们的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放敌军靠近铁原,志愿军总部下了死命令。&&&&&&&&&&&&&&对于志愿军来说,死命令是非常少见的,只有真正战局发展到十分险恶的地步,才会有这种命令出现。&&&&&&&&&&&&&&这道死命令传达到基层部队的时候,已经到了9月8日,唐满洋正在和姚显儒讨论美国罐头的味道。&&&&&&&&&&&&&&唐满洋的撤退经历颇有几分传奇色彩,别人是边打边撤,这位三连长却是边撤边发财,等退到阻击阵地,老唐和姚显儒一人一身英军大衣,脑袋上戴着美国钢盔,口袋里装着美军战地口粮,活脱脱两个“联合国军”。&&&&&&&&&&&&&&之所以这个打扮,是因为唐满洋他们做了两起“案子”。第一起抓了三名英军,捣毁一辆装甲车,另一起则活捉了六名日本兵。&&&&&&&&&&&&&&三连在撤退中因为担负阻击任务,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副连长带着,从山间小道行进,其他大部分人跟着唐满洋沿公路后撤。不幸的是,魏英吉教导员正好在副连长那一拨里面,于是老唐再想自由行动,就没人管得了他了。&&&&&&&&&&&&&&于是老唐把连队交给一个新提拔的排长,自己带了姚显儒和司务长,横着往山里钻了,理由很简单:给大伙儿找点儿好吃的东西来。&&&&&&&&&&&&&&好吃的东西在哪里?唐满洋也不知道,但他知道经常有南朝鲜特工尾随志愿军行动。听打过特工的战友说起,这些南朝鲜特工可能多半经过战后饥饿时期饿怕了,身上通常都带着不少口粮。老唐的意思是找两个落单的收拾了,吃的穿的估计就有了。&&&&&&&&&&&&&&问题是,南朝鲜特工没有看到,三个人却在丛林中发现了一辆装甲车……&&&&&&&&&&&&&&曾有一些朋友听我叙述唐满洋的故事,欲言又止,询问良久才表示,他们认为老唐他们只有三个人,毫发无伤地端掉一辆装甲车,实在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干的。&&&&&&&&&&&&&&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个问题抛给唐满洋,老唐倒是并不怪罪,告诉我:“那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那辆装甲车是没主儿的。”&&&&&&&&&&&&&&由于志愿军的装甲部队主力在五次战役还没有投入前线,美军的反坦克武器主要任务变成了攻击志愿军的防御筑垒&&&&&&&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指挥189师在雪马里痛歼英军格罗斯特营的许诚将军&&&&&&&760)this.width=760" onclick="self.open(this.src);"galleryImg="no">
铁在烧二  &&&&&&&&&&&&&&&&&&&&&志愿军老兵回忆铁原之战,通常都会从五月下旬说起。  &&&&&&&&&&&&&& 日 ,李奇微中将判断志愿军参加五次战役的部队粮弹已尽,下令所部美军,韩军与其他所谓“联合国军”部队全线反击。  &&&&&&&&&&&&&&而志愿军此前的攻势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左翼部队深入到麟蹄以南韩军纵深,打垮了韩国第二军团,部队士气高昂,右翼部队最前锋的189师已经渡过了洪川江,看汉城得扭头往后。虽然部队普遍认识到了后勤不足的问题,但大多在等待给养的到来,而没有意识到后方的运输线已经被美军基本切断,前线各部将面临无粮无弹的生死关头。  &&&&&&&&&&&&&&志愿军总部由于掌握的情况更加全面,通过对前方情况的分析感到了危险,彭德怀下令志愿军部队从进攻转入防御状态,但这个命令直到 5月21日 才发出,因此美军反击时前线各部此时仍在努力寻找战机。  &&&&&&&&&&&&&&双方都在寻机进攻,两台庞大的战争机器激烈地对撞了。 5月20日 ,各条战线都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有的部队报告,美军反攻甚至动用了精锐的特种部队和空降兵。  &&&&&&&&&&&&&&已经突进到洪川江南岸的189师566团是第一批和美军反攻部队遭遇的部队之一,他们在小里山和为大规模反击开路的美军空降兵狭路相逢。  &&&&&&&&&&&&&&骄兵悍将  &&&&&&&&&&&&&&五次战役打到 日 ,刚刚从阵地下来休息了半天的566团3连代理连长唐满洋接到团长朱彪的命令:全连立即整理装备,准备夜袭迂回到志愿军背后的美军空降兵。  &&&&&&&&&&&&&&17日夜,566团于西川里渡过汉江,占领了汉城东面的小理山,他们的阵地已经成了整个志愿军战线上向南方挺进最深的部分,切断了美军第七师和韩军第二师之间的联络。“联合国军”匆忙派出了美军第七师和英军第29旅发动反击,在坦克和装甲车掩护下向小理山发动了五次强攻均未能得手。但由于后方接应部队遭到敌军阻击,伤亡很重的566团也一直得不到补充。  &&&&&&&&&&&&&&这种情况下,美军发动了一个令中国兵十分惊讶的行动。根据566团1连一名老兵的回忆,20日下午,一架美军运输机自西向东飞越1连和3连阵地,之后在志愿军阵地后方出现了片片降落伞。随即传来消息称美军空降部队攻占了566团阵地后方的问礼里北山,这座山,在地图上称做580.7高地。团长朱彪立即调整部署,下令放弃一部分阵地,部队向主阵地靠拢,并集中1,3,7三个连准备反攻美军空降部队。  &&&&&&&&&&&&&&此时志愿军在汉江以南的部队,经过一个月的血战,粮弹两缺,已经打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特别是一直冲在最前面的566团,此时每个连只剩下四五十人,战斗力锐减,实在不是个发动进攻的好时机。但是,谁叫566团的团长是朱彪呢?  &&&&&&&&&&&&&&566团团长朱彪,是一条真正的硬汉,当营长的时候曾经四处负伤不下火线,打出了华北野战军有名的“钢铁第一营”,后来的19兵团政委李志民亲自送他去医院,严令大夫用一切代价保住他的腿。  &&&&&&&&&&&&&&所以,就算是一个连只有四五十人,就算是全团上下都饿得打晃,朱彪照样下令:“抓几个活的回来给我看看。”有什么样的指挥官,就有什么样的部下。绰号“天杀星”的唐满洋就是朱彪手下的一员悍将。  &&&&&&&&&&&&&&唐满洋自己倒不认为自己是什么悍将,他说:“那时候我跟朱彪最好了。朱彪这个人馋,走哪儿都喜欢吃点儿好的,喝点儿好的,可他又不能犯纪律。我呢,没啥别的爱好,就爱玩个枪,出去打个野物什么的,回来就跟他分。所以他最喜欢我。”  &&&&&&&&&&&&&&那时候的唐满洋,不过是个排长,和朱彪差着七八级呢,可俩人愣好得称兄道弟。唐满洋枪法好,老战友说他出去打猎,只要听见枪响就没有空着手回来的。566团一入朝就全换了苏联装备,唐满洋却专挂一杆德国造大镜面二十响--用熟了,有感情了。  &&&&&&&&&&&&&&直到今天,提到唐满洋,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没一个不服气的。唐满洋打记事儿就是孤儿,打当兵就是突击队员。他和马家军拼过刺刀,刀劈过阎锡山的炮兵营长,拆过美国装甲车,捉过英格兰俘虏,这就是老兵唐满洋的战争生涯。他的一个老战友评价:“我们不过都是当兵吃粮的,唐满洋,好像就是为了打仗杀人生下来的。”  &&&&&&&&&&&&&&可这一次唐满洋自己没见着美军空降,那时他刚从阵地上下来,死守了两天两夜,好容易得着机会,一倒下就睡得天昏地暗。正在香甜的时候让他的通信员姚显儒给叫起来了。唐满洋没有手表,可是看看天色,自己刚刚睡了两三个钟头,听周围也不像有什么紧急情况。“怎么回事儿?”这话问得就带了三分怒意。等得了命令,唐满洋不怒反笑“太好了。”  &&&&&&&&&&&&&&唐满洋是战斗英雄,却绝不是战争狂,何以听到这个命令如此开心呢?无他,老唐心说:真是瞌睡送个枕头来,这一仗打好了,能把教导员升上去了吧?  &&&&&&&&&&&&&&一笔糊涂账  &&&&&&&&&&&&&&唐满洋说的教导员,指的是原566团二营教导员魏应吉。两个人一块儿在兰州打过窦家山,从西北一直打到朝鲜,堪称是过命的交情。打窦家山的时候,魏应吉是连指导员,唐满洋是连里的战士。打小理山的时候,魏应吉,成了唐满洋的连里当战士。  &&&&&&&&&&&&&&这是怎么一笔糊涂账呢?原来,秦琼也有卖马的辰光,后来的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魏应吉这会儿正是最倒霉的时候。五次战役前期,魏应吉因为放跑了英军29旅受处分,被放到老唐连里当了战士。  &&&&&&&&&&&&&&一个营教导员怎么能放跑英国人一个旅?有个当时担任排长的老兵回忆,英军29旅逃跑的事儿是这样儿的:“五次战役开始时咱们先打的就是英国29旅!但它的老兵多,枪法准,伤亡差不是很大。而且我们的通讯差,机动也差。到了想合围全歼它的时候,一营到了,二、三营却跑错了地,结果一个营也集结不起来。朱彪气得跳脚:‘妈了个臭X的,想吃肉了没有人来下筷子!’”魏应吉也因为带着二营没能及时赶到阻击阵地,被撤了职下连当战士。  &&&&&&&&&&&&&&魏应吉被撤了职,是官方的说法,组织的决定,可这决定到了唐满洋这儿,就完全变了味儿。照唐满洋的想法,教导员就是教导员,你让他去炊事班他也还是我们的教导员!让老魏到我连里当战士?那是看得起我唐满洋,上头知道我这儿战斗骨干太少,让老魏给我压阵来的。  &&&&&&&&&&&&&&魏也不是个光动嘴皮子的政治干部,此人能打仗,有文化,尤其是一杆驳壳枪指哪儿打哪儿,在部队中威望很高。所以,魏应吉当了战士,连排长见了他照样敬礼,毕恭毕敬的,拦都拦不住。  &&&&&&&&&&&&&&有老兵说,这是566团的传统,也是189师的传统,恋旧,抱团。大概因为这种传统,接到打美军空降兵的任务,唐满洋第一个念头,就是打个漂亮仗,立了大功把教导员重新升上去。至于立大功和教导员官复原职之间有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唐满洋想都没想。  &&&&&&&&&&&&&&晚上八点,部队集结完毕,魏“教导员”给做动员:“敌人空降了一个连,目的就是要切断我们的退路。现在他们正在收缩,也没有修工事,趁它立足未稳,干它一家伙……”事后分析,当时空降的敌军应该不到一个连。但是,志愿军集结的时候,敌情已经起了一些变化。566团收缩后,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之间的联络恢复,美韩军约两个连进占566团身后的问礼里,也有一部分敌军上山与美军空降兵会合。之后分析,也有可能这批美军空降兵不是伞降而来,而是从山间小道穿插进来的,老唐看到的降落伞并非空降兵,而是美军空投的补给物资。用降落伞投面包子弹,这种奢侈中国兵可是享受不到的。唐满洋他们出发的时候并不知道敌情的变化,他们最大的问题是--饥饿。  &&&&&&&&&&&&&&临时连长  &&&&&&&&&&&&&&到 5月20日 ,566团已经绝粮三天了。最后一次补充给养,是在议政府,后方千辛万苦送上来一批炒面。吃了两三天,又没了。这回,再也没有炒面能送上来。韩军国防部的《朝鲜战争》中洋洋得意地声称:“中国军75%的食粮补给,都在运输线上被美国空军焚毁。”  &&&&&&&&&&&&&&五次战役一路打下来,大家都觉得有点儿不对头。美军一向以物资充足著称,这次却很少能缴获。敌军不惜一切代价摧毁所有可能落入中国军队手中的粮食和弹药。  &&&&&&&&&&&&&&打美国空降兵的时候,司务长搜罗大家的干粮袋,勉强能做一锅炒面汤。可这一锅汤,要真给几十条汉子分,除了把饥火勾起来以外根本没什么作用。看着部下饿得直打晃,唐满洋让司务长老陈等一下,他和魏应吉商量,想乘着没出发带俩人去搞点儿吃的。这主意马上让魏应吉给否决掉。  &&&&&&&&&&&&&&魏应吉太了解老唐了。周围的老百姓早就跑光了,就算没跑光,当时南朝鲜的群众基础和北朝鲜也没法比,到处都有特务在活动。唐满洋的意思肯定是要上美国人或者英国人那儿去“借”军粮。问题是美国人的司务长肯借么?那肯定就得打起来。一打起来打多久,打多大可就没谱了。这个唐满洋根本不在乎,不就是打么?谁怕谁阿?问题是魏应吉不能这么二杆子--出发打美国空降兵预定是9点30分,但命令随时可能更改,你唐满洋现在是代理连长,哪儿能要打仗你连长没影儿了的道理?  &&&&&&&&&&&&&&唐满洋只好服从。这时候唐满洋当上代理连长还只有两天,他还没当习惯呢。前任连长被英军狙击手击中,颈部被洞穿,重伤。  &&&&&&&&&&&&&&说起来唐满洋的前任连长也是打过窦家山,和马家军拼过大刀的好汉子,可愣让英国兵的爆头给打寒了心。打到中间英军进攻最猛烈的时候,连长对唐满洋喊:“你在阵地上指挥,我去看看弹药。”唐满洋说:“好!”  &&&&&&&&&&&&&&不一会儿营长上来了,跳到一个弹坑里,叫过唐满洋来问:“你们连长要脱离战场你知道不知道?”  &&&&&&&&&&&&&&唐满洋一愣--“我怎么会知道?他说他要去看弹药……”  &&&&&&&&&&&&&&“什么看弹药?妈了个X的,他要逃跑!”  &&&&&&&&&&&&&&正说着就看见他们连长灰头土脸地站在营长身后。营长看看连长,又看看一边的几名伤兵,目光阴冷。  &&&&&&&&&&&&&&连长舔舔嘴唇,把帽子望地上一掼,喝道:“娘的,不就是一个死么……”  &&&&&&&&&&&&&&话音未落,英国人的进攻又开始了,炮弹在阵地上的爆炸声淹没了两个人后面的话。  &&&&&&&&&&&&&&就在唐满洋把驳壳枪里的子弹打光,背过身来换弹夹的时候,正看见连长抱着一挺轻机枪迎着弹雨狂扫,接着就一头栽倒,颈部血流如注。  &&&&&&&&&&&&&&那一仗,营长阵亡,连长重伤。  &&&&&&&&&&&&&&如果不是566团打到这个时候干部已经伤亡太大。朱彪宁可扣着唐满洋随时带突击队,也不能给他个连长的紧箍咒戴上。打完空降兵,魏应吉倒是真的“升上去”了,改任第一营营长,正是唐满洋的顶头上司。老唐算是歪打正着。可这样一来魏应吉也不能总呆在他连里了。没人管他,老唐如同脱缰的野马,在向铁原后撤的路上,他扔下部队来了一次特别的“出击”,不过那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我们把视线转回到580.7高地,进攻开始前,司务长老陈掰了很多树芽加到炒面里,总算是给大家熬了每人满满一茶缸子炒面汤,吃到肚子里多少能打住心慌。意味深长的是,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一天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全天也只有一碗炒面吃。  &&&&&&&&&&&&&&晚9:30,突击队准时出发。3连负责主攻,2连、7连掩护迂回,朝580.7高地主峰悄然前进。按照白天的情报分析,美军就据守在上面。3连悄无声息地摸上主峰,老唐带着2连在一侧准备接应,射杀所有企图逃跑的美国兵。  &&&&&&&&&&&&&&上面的枪声,却一直也没有响。大家正在疑惑中,三连的通信员赶来了,他告诉了老唐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顶上,一个美国人都没有!  &&&&&&&&&&&&&&致命的夜光表  &&&&&&&&&&&&&&很快,师侦察科的情报来了:美军已经转移阵地到附近三个小山头,挖掘了防御工事,似乎准备就地进行守御。情报还显示,美军突击部队与地面部队会合后,在566团身后目前有两股,一股是罗山方向南朝鲜军第6师两个连进占问礼里,另一股是美军空降兵一部和穿过原566团1连阵地(美军空降兵出现后,566团收缩防线,放弃了1连的阵地)赶来的美军接应部队。他们撤离了已经占据的580.7高地,却转到了附近的三座连环小山上扎营。580.7高地很重要,既然已经拿下来,为何又轻易放弃呢?让人对美国人这个打法有点儿不明白。他们干吗来了?  &&&&&&&&&&&&&&只有把这一仗放在整个战役的大局里,我们才能够明白这支美军空降兵投入战斗的意义: 5月20日 ,“联合国军”总指挥李奇微认为,志愿军从 4月20日 发起的进攻后力已竭,他在这一天下达了向临津江以南中朝军队全面反攻的命令。这支美军空降兵的投入,意义不仅仅是争夺小理山的局部反击,而且揭开了美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在战略进攻初期,由精锐的小股部队率先发动奇袭,占领大部队通过所必需的战略要点已经几乎成为一个固定的战术模式,诺曼底“兄弟连”的空降、阿登反攻德军扮装美军攻占莱茵河各个渡口、金城反击战68军的奇袭白虎团,都是这样干的。  &&&&&&&&&&&&&&应该说,不管他们是从天上下来,还是巧妙地从地面穿越了志愿军的战线,这支美军攻占580.7高地,在志愿军背后打下一根钉子,堪称他们值得骄傲的战果。那么,他们在夜晚又为何会放弃580.7高地呢?  &&&&&&&&&&&&&&朱彪在作战部署的时候说过他的判断,他认为当时美军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与志愿军进行夜战。占领580.7高地,对志愿军来说就是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这种情况很多军队会陷入崩溃。这也是美军穿插试图达到的目的。  &&&&&&&&&&&&&&然而,小理山(712高地)上的志愿军前线部队只是回头望了望,根本没有崩溃的意思。美军打这种穿插是很少见的,但志愿军一进攻就是往敌后插,腹背受敌的时候多了,一点儿不觉得新鲜,看见后面有敌人立刻崩溃那就不要打仗了。  &&&&&&&&&&&&&&看到志愿军没有如同预期的那样夺路而逃,美军指挥官一定很郁闷:难道他们不怕合围吗?此时,一个大问题来了--天,就要黑了。朝鲜战场上,有位中国将军说过:“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  &&&&&&&&&&&&&&美军指挥官知道,入夜以后志愿军一定会来争夺580.7高地,而以他的这支小部队想死守住这么大的一个山头,想想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任务,几乎可以肯定一个冲锋双方就要拚刺刀。前几次战役中,美国人被志愿军的刺刀拚惨了,坚决地回避白刃战。我接触的老兵中,没有一个在第五次战役中和美国兵拼过刺刀。唐满洋一肚子的拚刺刀经验,愣是找不着对手。  &&&&&&&&&&&&&&美国空降兵在入夜以后撤离了580.7高地,在附近选择了一个隐蔽的营地。这个营地有点儿偏僻,如果不是情报准确,还真不容易找到。既然知道你在哪儿就好办了,惦记着“捉几个活的回来”的唐满洋叫来了几个班排长,分析了一下,决定专打三座小山中较为孤立的一座,争取在另外两座山的美国兵反应过来之前结束战斗。  &&&&&&&&&&&&&&这座小山虽然有点儿孤立,但四周较为陡峭,并不是很好打的。但唐满洋他们愣是如同狸猫一样翻了上去,根本没有惊动岗哨,当他们出现在美军阵地上时,美国兵大多数还钻在睡袋里呼呼大睡。至于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可以留在以后讲,因为刚刚翻上美军阵地,还没等看清周围有多少敌人,唐满洋已经提着手枪一个箭步上前,冲向最近的一个睡袋,照着里面那个敌军的脑袋就搂了火!  &&&&&&&&&&&&&&“砰”的一声枪响震动了三个山头的美军,周围顿时枪声大作,志愿军官兵也立即开始射击,和美军空降兵的战斗就此打响。  &&&&&&&&&&&&&&对于唐满洋这个提枪就打的动作,非议不少。其中有一个唐的老战友嗤之以鼻:“他上去就给那美国兵一枪,理由很简单--那美国兵睡觉不老实,一支手伸在睡袋外面,腕子上戴着块夜光表。他就是看上了人家那块表!唐满洋啊,放羊的出身,自幼父母双亡,他是穷疯了。”  &&&&&&&&&&&&&&话传到唐满洋那儿,他连谁说的都懒得问:“没错,是有那么块表,后来我上缴了。也确实是因为看见他这块表我才打的他。可是,这跟贪财没关系……”  &&&&&&&&&&&&&&老唐的想法十分简单:“他戴着夜光表啊,戴夜光表的肯定是当官儿的,我先把他当官儿的毙了,后边我要怎么打就怎么打。”不能不说老唐的思想很有道理,这种“斩首”的做法,对美军当时的作战组织来说,是相当致命的…… & 
铁在烧&三  &&&&&&&&&&&&&&&&&&&&&一&半个世纪前的“斩首行动”  &&&&&&&&&&&&&&笔者曾问过老唐为什么上来照着人家脑袋就是一枪。因为他这个举动引来了太多的争议,甚至很多老战友都对他当时的做法大加褒贬,认为老唐就是当敢死队的料,指挥一个连未免太抬举他了。老唐自己的回答却十分简单:“他戴着夜光表啊,戴夜光表的肯定是当官儿的,我先把他毙了,后边我要怎么打就怎么打。”  &&&&&&&&&&&&&&不能不说老唐的想法很有道理,这种“斩首”的做法,对美军当时的作战组织来说,是相当致命的。当时的美军,是一支典型的近代职业军队。  &&&&&&&&&&&&&&著名历史穿越题材小说《窃明》中,作者对于军事理论的描述极有独到之处,他在评论军队组织的历史变化时写道:“近代军队是一具战争机器,通过残酷的体罚和训练,让士兵渐渐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而形成对命令条件反射式的执行。一支近代军队中的士兵,对军棍和皮鞭的畏惧是根深蒂固的,在战场上越恐惧就越会机械地执行命令。例如南北战争的美军会在炮火覆盖下,列着严整的队型缓步行军 1英里 ,然后完美地进行队列变换,翻越矮墙。并从 400码 距离开始还要受到线膛枪射击,直到一万人在进攻中挂掉八千才崩溃掉。封建军队的组织结构更不必说,作战主要靠个人武勇,凭首级计功,靠抢劫来维持斗志,所以封建军队才会有归师勿遏、围城必阙的说法,就是希望不要逼得对手拼命。而近代军队就没有这些说法,反正都是拼光了拉倒,只是战场上的行尸走肉罢了。没有灵魂的军队只能僵化地进行杀戮或被杀戮,而不能积极主动地作战,所以遇到现代军队后就出现了一边倒的大屠杀。只有理想,才能给近代军队这具死尸注入灵魂,不仅仅是机械的刚硬,还有灵活的战术和柔韧的弹性。充满战斗欲望地去作战,灵活地根据战场形势去争取胜利,被击溃的单兵也能自行恢复战斗意志。比如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并非古人不愿意,而是封建军队和近代军队根本做不到。陷入敌后的封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志愿军战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